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试题答案解析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试题答案解析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试题答案解析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试题答案解析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试题答案解析

伤仲永(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词。(2分)

泯然()众人矣卿今者才略()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但当涉猎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

C 即书诗四句孤常读书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蒙辞以军中多务

3.翻译句子:(4分)

⑴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分)

翻译:

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伤仲永》运用表现手法;而《孙权劝学》用形式展开故事情节两篇文章同样说明了。(10个字内)(4分)

1.消失才能谋略

2.A

3. (他的父亲)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士别三日(读书人、有志向的人分别三天、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 对比对话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伤仲永》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伤仲永》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课内阅读理解】 一、填空题。 1.《伤仲永》选自,是因惋惜方仲永而写的一篇短文。“伤”,这里有和的意思。文章阐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道理:,才能不断进步;则必然才智枯竭,最终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2.从体裁来看,《伤仲永》属于。文章明显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提出作者的见解。 二、语段阅读。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用“/”为第二段断句。 2.解释下列粗体字。 ①世隶耕②自为其名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④泯然众人矣 ⑤不能称前时之闻⑥传一乡秀才观之 3.写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通 4.翻译下面句子。 A.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B.父利其然也。 5.文中有三个字点出了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这三个字是: 6.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 7.课文中的哪些话介绍了方仲永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 8.对本文的写作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夹叙夹议、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 B.寓事于理、先抑后扬、对比的手法 C.就事说理、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 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 B.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天才成长的必要条件。 C.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家庭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 D.本文针砭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社会弊病。 E.本文强调了知识、才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天才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大有作为。

伤仲永、司马光勤学、与友人书比较阅读(原创)

《伤仲永》、《司马光勤学》和《与友人书》比较阅读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 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①能讽诵②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③,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司马光勤学》 【注】①俟sì:等待。②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背诵。③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②,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④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⑤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①资:盘缠。②稽:探究、考察。③庶几:差不多。④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⑤丘:孔子。⑥勉:勤勉,努力。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18分) ①尝.主编《资治通鉴》②俟能讽诵乃已.③及.长,遍览古籍 ④或.中夜不寝时⑤不日.进则日退⑥犹当博学审.问 ⑦虽.有子羔、原宪之贤⑧虽有子羔、原宪之贤.⑨不如丘之好.学也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2分/36分) ①之②乃③而 或以钱币乞之蒙乃始就学结友而别 为一时之名臣俟能讽诵乃已人不知而不愠 人之为学乃终身不忘也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 ④以⑤于⑥其 蒙辞以军中多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以求其是非之所在贤于材人远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 夫以孔子之圣终无济于天下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孙权劝学阅读理解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孙权劝学阅读理 解答案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 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 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 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 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 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 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蒙乃始就学 (2)不敢稍逾约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结友而别足肤皲裂而不知 b.自以为大有所益益慕圣贤之道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当余之从师也 d.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4 孙权劝学习题(含答案)

4孙权劝学 01积累运用 1.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卿(qīng)涉(shè)孰(shú) 遂(suì) 岂(qǐ)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 ..掌事(当道,当权) (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3)但当涉猎 ..(粗略地阅读) (4)见往事 ..耳(历史) (5)自以为 ..大有所益(认为) (7)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6)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8)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9)大兄何见事 ..之晚净(知晓事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文: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2)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文:你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县的阿蒙了!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解析:A项应为:蒙/辞以军中多务;C项应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项应为: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比喻人学识尚浅。(吴下阿蒙) (2)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相待) 6.对加点词的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卿.今当涂掌事。(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古时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 ..。(阿蒙指吕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D.大兄 ..何见事之晚乎!(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解析:“卿”指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卿”为爱称。) 7.班里举行了《孙权劝学》课本剧表演活动,以下是课本剧的一个片段,请根据你对

《伤仲永》阅读习题及答案

一、一词多义(8分)自: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闻: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传闻、名声) 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这)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二、填空(共66分,每空2分) 1、本文就是通过记叙方仲永从幼年天资过人到后来沦为平庸的故事,阐明了后天教育对于成长的重要性的道理。这种叙议结合,就事说理的好处是用真实生动的典型事例反映具有普遍性的道理,既令人信服,又给人以意味深长的思考。 2、本文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课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他后来才能衰退,最终沦为平庸的情形。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使文章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 3、本文先扬后抑,跌宕多姿。采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表明作者对方仲永的父亲“不使学”,不让人才“受之人”的错误做法的否定和批判态度,使前后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4、本文语言精当,言简意丰。例如写幼年方仲永的表现时,用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写其父行为时,用一“利”字揭示出他贪财短视的特点;用“环谒”一词形象地刻画出他贪图钱财,目光短浅的愚昧无知之态。 5、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6、方仲永五岁作诗能“指物作诗立就”,而且“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二十岁就“泯然众人矣”。 7、幼年时的方仲永有令人称奇的表现是:A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8、父亲“不使学”的原因的是: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9、在议论部分中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0、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由于:“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也”。作者认为在这两个因素中,后天教育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才更为重要。 11、“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前时之闻”具体指: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2、“余闻之也久”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3、“得为众人而已耶?”从句式上看属于反问句,意思是恐怕连成为普通人都不可能。 14、本文第三段就事说理,从个别引向一般,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揭示了后天教育对人成才的重要性。因而这段文字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三、简答题。(共20分) 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4分) 答: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 因方仲永这样一个天才,由于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而沦为平庸,所以感到哀伤、惋惜。 2、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答: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3、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4分) 因为仲永幼时天资过人,与后来“泯然众人”形成了强烈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伤”的主题。同时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有力地说明了“泯然众人”的原因是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让读者领会到一个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 4、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受之人”又指的什么?(4分) 答:“受之天”是指一个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所受的教育。 5、方仲永这一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读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4分) 答:结局是“泯然众人矣”。 让我知道了一个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即使天资再好,如果不授受后天教育,也会成为无能之辈。 6、“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流露出作者对方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论为平庸的哀伤、惋惜之情。 四、语言品析(共6分,每小题3分) 1、文中“忽啼求之”的“啼”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不能删去。因为“啼”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仲永索要书具时的儿童情态。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环”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伤仲永比较阅读

《伤仲永》比较阅读比较一:【甲】伤仲永【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 分)(1) 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 (2) 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______ ....(3)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__ (4)及长,遍览古籍 ________________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2.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3 分) 3.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 分)甲文:乙文:比较三:[乙]孙权劝学 1. 解词 4.翻译下列句子。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 分)23.方仲永从五岁起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可到十二三岁时却(用自己的话作答),到了二十岁时居然(用自己的话作答)。作者运用的________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3 分)24.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5 分) (1)父异焉.(3)卿今当涂掌事..2.翻译句子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4)及鲁肃过寻阳,.

《孙权劝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第4课《孙权劝学》 (一)课内阅读理解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初,权谓吕蒙曰:“卿( )今当涂( )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 )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 )邪( )!但( )当涉猎( ),见( )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 )始就学。及( )鲁肃过( )寻阳,与蒙议论( ),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 ),非复( )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 ),大兄( )何见事( )之( )晚乎!”肃遂 ( )拜蒙母,结友而别。 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②涉()③邪()④孰()⑤遂()⑥岂() 2、文学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是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 持编攥的,是我国最大的一部史书。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 《》《》等书。 3、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2个)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7、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②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 8.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A.卿今当涂掌事B.孤常读书C.蒙辞以军中多务D.自以为大有所益 9.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而《孙权劝学》则以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1.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 (2)卿言多务,孰若孤 答: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

孙权劝学对比阅读

《孙权劝学》中孙权鼓励吕蒙学习,对主人公有积极的影响,从而使吕蒙进步很大;《伤仲永》中方仲永的父亲对他的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从而使其“泯然众人矣”。启示:一个人要想立志成才,关键是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否则即使天资过人,也会一事无成。《孙权劝 学》对比阅读汇总 比较一:【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秉烛夜读》 【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 1. 解释加点词。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 及.鲁肃过寻阳 (3) 恐已暮.矣(4)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每个所填不超过5个字) 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5、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比较二:【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邴原少孤 ..(4)欲书.可耳 2.翻译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 比较三:【甲】初,权谓吕蒙曰……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2)非复.吴下阿蒙 (3)是.使为善者惧。(4)相寿流涕而去. 2.翻译句子。(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3.文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 4.联系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比较四:【甲】初,权谓吕蒙曰:……而别。《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 解释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孰若.孤(2)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 (3)寻.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2. 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伤仲永》顾炎武《与友人书》比较阅读附答案

伤仲永》顾炎武《与友人书》比较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15 分)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 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 ,犹当博学审③ 问,古人 与稽④ ,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 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 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 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 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 人可不勉⑨乎?[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4 分) ① 卒之为众人卒:②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济: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9.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3 分) 10.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 分)甲文: 乙文: 参考答案: 7.①终于②达到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④帮助 8.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 9.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 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10.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完整版).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题一 一、文学常识。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 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史,记载了 从到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二、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 事 2、蒙辞.以军中多 务 3、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 猎. 5、见.往事 耳

6、蒙乃使就. 学 7、卿今者才略 .. 8、即更刮.目相 看。 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多多益.善 ( ) C.见往事 ....耳( ) 往事不堪回首 ( ) D.卿.今者才略( ) 卿.今当涂掌事 ( ) 四、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A.把 B.被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A.立即 B.就是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A.于是 B.却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五、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六、问答题。 1、(填原句)孙权劝学的原因是:;而吕蒙开始却

以 为理由,拒绝读书。孙权给吕蒙 指出的学习方法是:;孙权 继续劝学劝的语 言 ; 2、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原文) 3、鲁肃的话表现了 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 了 ;文末 的 “

(完整版)伤仲永与孙权劝学比较阅读

伤仲永与孙权劝学比较阅读 【2013年·福建省泉州市】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 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 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 ③即更刮目相待更: 8.翻译。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答案】 5.余闻之也/久非复/吴下阿蒙 7.相当,符合牵,拉重新 8.⑴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⑵我哪里想让你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啊! 9.示例一:吕蒙读书乙文主要讲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勉下发愤读书、长进才略的故事。示例二:鲁肃识人乙文主要是从鲁肃的角度阐释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的道理。

《孙权劝学》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权劝学》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2)诣:(3)就: (4)悉: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3.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译文: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译文: 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答: 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答: (二)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 ⑶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仲永与孙权劝学对比阅读

《伤仲永》和《孙权劝学》阅读理解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16分) (甲)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 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 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 ③即更刮目相待更: 8.翻译。(5分)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分)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 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6至第10题 伤仲永 [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选出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B.稍稍宾客其父(客人) C.泯然众人矣(常人)D.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

孙权劝学对比阅读

《孙权劝学》对比阅读汇总 比较一: 【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秉烛夜读》 1. 解释加点词。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 及.鲁肃过寻阳 (3) 恐已暮.矣(4)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每个所填不超过5个字) 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5、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比较二: 【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邴原少孤 ..(4)欲书.可耳 2.翻译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乙文侧重 比较三: 【甲】初,权谓吕蒙曰……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2)非复.吴下阿蒙 (3)是.使为善者惧。(4)相寿流涕而去. 2.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伤仲永与孙权劝学的异同

伤仲永与孙权劝学的异同 两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竟无所成。但都是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伤仲永》是通过写仲永从小天资过人,但后来却因为“父利其然也”而不使学,最后变成“泯然众人矣”的事。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是与教育有必然关系的。而《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且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写法:《孙权劝学》是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忠永》则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试题比较《孙权劝学》与《伤仲永》 相同点 答:二者相同点都是有关学习的事情。不同点是:《孙权劝学》通过孙权的教导,吕蒙努力求学,最终成为饱学之士,令人刮目相看。而《伤仲永》写的是方仲永后天不努力学习,虽然聪明,最后却一事无成。两者对比,可看出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勉励我们要努力学习。 不同点 答:前者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后者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有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此外两文的写法也不同: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后者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三、阅读《孙权劝学》,回答1~5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见往事耳 ③及鲁肃过寻阳④即更刮目相待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有两个成语典故涉及到本文,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的关联:、。 4.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各用一两个短语来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 5.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孙权劝学》阅读试题答案中考初中文言文及翻译译文

阅读《孙权劝学》,回答10~15题。(14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 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家、结友而别。10、 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2分)11、解释下列词语。(2分)(1)当涂:当权、当道(2) 孰若:哪里比得上(3)才略:军事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4) 刮目:擦擦眼 12、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做 博士吗?只是应当广泛读书,了解历史罢了。(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非常吃惊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地的(那个)阿蒙了! 13、孙权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2分)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 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14、用横线画出表现吕蒙独到见地的句子,并解释这句 话的意思。(2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志士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 去看待了.(读书人即使是短暂的分别,相见时也必须用新的眼光看待别人的进步,不要拿老 眼光看人)15、简略说说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2分)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 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岗位也要加强学习。(言之有理即可)翻译当初, 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 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只要粗略地阅读, 了解以往的事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 有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天下大事, 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东吴阿 蒙了!”吕蒙说:“与有志向的人分别几日,就要擦擦眼睛重新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 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孙权劝学》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6篇

《孙权劝学》《北史·傅永列传》阅读 【甲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①书:写信。②让:责备。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12.解释加点词语。(3分) (1)治经为博士邪()(2)见往事耳() (3)及鲁肃过浔阳()(4)即更刮目相待() (5)肃遂拜蒙母()(6)唯傅修期耳() 13.翻译句子。(2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卿言多务,孰若孤? 14.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 (2分) 15.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 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1分) 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1分) ③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2.(3分,每题0.5分)①“邪”通“耶”,语气词②了解③等到④重新⑤于是,就⑥罢了 13.(2分,每题1分)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杂来推托。②你说事务繁杂,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 14.(1分)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15.①(1分,意对即可)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②(1分,意对即可)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③(2分,一点一分,意对即可)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武人,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长进。 《孙权劝学》《邴原少孤》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邴原少孤(4)欲书可耳 2.翻译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伤仲永》《木兰诗》对比阅读及答案

《伤仲永》比较阅读 比较一:【甲】伤仲永【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 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 稍稍宾客 ..其父________________ (2) 泯然 ..众人矣________________ (3)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__ (4)及.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______ 22.翻译下列句子。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分) 23.方仲永从五岁起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可到十二三岁时却 (用自己的话作答),到了二十岁时居然(用自己的话作答)。作者运用的________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3分)24.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5分) 比较二:[甲]《伤仲永》)[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卒之为众人卒: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域:④终无济于天下济: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9.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10.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 乙文: 比较三:[乙]孙权劝学1. 解词 (1)父异.焉(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卿今当涂 ..掌事(4)及.鲁肃过寻阳, 2.翻译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甲乙两文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 4.简述读了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 比较四:[乙] 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释】①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人名。②咨嗟:赞叹。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贤于材人远矣。贤:②不宜老思于此老。思: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