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电子技术

英文名称:Electronic Technology

课程编号:10D3109B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48(理论/实验42/6)

总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工技术

开课系部:机电工程系

二、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机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性能、电路及其应用的学科。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通过对各种半导体器件及其电路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分析方法。

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分析、设计模拟电子线路的能力。

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分析、设计数字电子线路的能力。

课程目标4: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以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进一步学好后续专业技术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模拟部分

1、半导体器件

教学内容

本征半导体、半导体与金属导体的本质区别;载流子的概念、半导体及杂质半导体的导电规律,PN结的形成、工作原理及特性;半导体二极管、二极管的应用;双极型三极管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目的要求

了解P型、N型两种杂质半导体的导电规律;掌握PN结的工作原理;理解并掌握二极管的应用分析;了解稳压二极管的工作参数;理解并掌握三极管的结构类型、工作原理和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特性;掌握二极管的应用分析电路;掌握三极管的结构类型、工作原理及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2、放大电路基础

教学内容

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图解法、解析法和微变等效电路法对共发射极进行静态、动态、失真分析,以及消除失真的措施;对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进行静态、动态分析。

目的要求

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掌握用图解法和等效电路法对共发射极放大

电路进行静态、动态、失真分析,以及消除失真的措施。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理解并掌握解析法和微变等效电路法对共发射极和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进行静态、动态分析。

3、直流电源

教学内容

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半波和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稳压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简单串联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及其保护措施;集成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目的要求

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掌握半波和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输出电压调节范围。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并掌握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输出电压调节范围。

数字部分

1、逻辑代数基础

教学内容

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与或、异或、同或等逻辑代数的表示方法;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逻辑函数的两种标准形式;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基本逻辑代数的几种表示方法;了解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掌握逻辑函数的最小项之和标准形式;掌握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并掌握逻辑函数的多种表示方法;理解并掌握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方法。

2、组合逻辑电路

教学内容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常用中规模集成(如8/3优先编码器74LS148、3/8线译码器74LS138、BCD-七段显示译码器74L48、双4选1数据选择器74LS153等)的逻辑符号、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掌握使用8/3优先编码器74LS148、3/8线译码器

74LS138和双4选1数据选择器74LS153进行复杂逻辑电路的设计;

教学重点及难点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掌握使用8/3优先编码器74LS148、3/8线译码器74LS138进行复杂逻辑电路的设计。

3、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教学内容

不同结构触发器(如基本触发器、同步触发器、主从触发器等)的动作特点;RS、JK、D触发器的逻辑符号、逻辑功能的描述方法;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若干常用时序逻辑电路(十六进制加法计数器74LS161、二-十进制加法计数器74LS160)的逻辑符号、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目的要求

了解不同结构触发器的动作特点及其逻辑功能;掌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用74LS160/74LS161设计新的计数器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用74LS160/74LS161设计新的计数器方法。

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

本课程要求先修高等数学、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等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考核采用结构成绩:

学期成绩=理论考试成绩(60%)+实验成绩(20%)+平时成绩(20%)理论考试采用期末闭卷考试方式考核,任意一部分成绩有不合格时,学期成绩按照不合格部分成绩确定。不合格部分参加补考、重修。

五、学时分配

六、使用教材与主要教学参考书:

1、推荐教材:

钮王杰,电子技术.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2、主要参考书:

(1)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阎石,数字电子技术(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马积勋,模拟电子技术重点难点及典型题精解,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执笔教师:杨晓鹏教研室主任:刘春艳教学系(部)主任:许宝卉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实验

英文名称:Electronic Technology Experiment

课程编号:10D3109B

课程类别:非独立设课

课程总学时:6

课程总学分:课内实验

开设实验项目数:3个

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开课系部:机电工程系

三、实验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与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性质

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电类专业技术基础课,电子技术实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创新能力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实验教学在于让学生验证和应用电子技术的有关理论,电子技术测量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设计、安装、调试电子线路的综合能力。

课程目标3:达到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三、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

四、实验内容、要求和所用设备

1、仪器及元器件的识别与单极放大电路

(1)实验内容

熟悉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判断二极管的正负极;判断三极管是NPN型还是PNP型,并识别三极管的各个引脚;快速准确识别电阻、电感和电容的大小。

针对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通过调节电阻在示波器上观察该放大电路的截止失真、饱和失真以及放大电路的动静态性能指标。

(2)实验要求

掌握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的使用方法;掌握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及类型,验证对于NPN 型晶体三极管U C>U B>U E,对于PNP型晶体三极管U C

通过实验观察,验证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理论分析结果,同时理解放大电路失真的出现与消除措施。

(3)实验主要设备和台件数

2、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

(1)实验内容

熟悉门电路逻辑功能;掌握数字电路实验箱及常用逻辑器件的使用方法。

(2)实验要求

掌握74LS00两输入四与非门、74LS20四输入两与非门、74LS86两输入四异或门等器件的逻辑功能。

(3)实验主要设备和台件数

3、时序逻辑电路

(1)实验内容

熟悉计数器74LS160的逻辑功能,并用74LS160设计新的计数器。

(2)实验要求

掌握使用74LS160设计新的计数器;

(3)实验主要设备和台件数

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反映实验工作及实验结果的书面综合资料。通过实验报告的书写,能培养学生综合表达工作成果的文字能力,是全面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认真完成。写实验报告要做到字迹工整,图表清晰,结论简明。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应由以下内容组成:

1、实验名称,实验日期,指导教师等。

2、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电路原理图、实验的内容等。

3、实验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等。

4、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处理(注意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和保留正确的有效数字)。

5、实验结果通常可用表格或曲线来表示。实验结论应简单、明确、要与实验目的要求相呼

应。

6、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

六、实验课程考核

实验成绩的考核,以考勤,实验报告和设计制作为考核依据,满分为100分,成绩=考勤(20%)+实验报告(40%)+设计制作(40%)。

七、说明

实验内容的选择、处理、安排以及学时数的分配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增减。本课程可在学生修完《电子技术》课程后开出,也可两课程同步进行。

执笔教师:杨晓鹏教研室主任:刘春艳教学系(部)主任:许宝卉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Curriculum Desig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课程编号:10D3109D

课程类别:集中实践教学

总学时:2周

总学分:1

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工技术

开课系部:机电工程系

二、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与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性质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师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使学生体察工程实际问题复杂性的初次尝试。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通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先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指定的课题设计任务,从而得到电子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

课程目标2: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3: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

课程目标4:通过本教学环节,以达到以下训练目标:

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原则,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电子电路整体指标的测试方法。

通过电子电路方案的分析、论证和比较,设计计算和选用元器件,完成电路组装,调试和检测,掌握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根据课程需要,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和

加深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综合运用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完成一个实际课题。

3、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三、课程设计内容

在学习电子技术理论后进行一次电子设计与制作,锻炼学生分析、解决电子电路问题的本领。课程设计参考题目如下:

题目一:集成直流稳压电源

设计一个输入220V交流电压,输出3-35V之间任意值的直流稳压电路

设计要求:

①输出3-35V之间的任意整数值电压,输出电流最大为1A;

②电源输出内阻小于1Ω,稳压系数小于0.05;

③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做出实物,在相关实验设备上进行调试。

题目二:双频报警器装置

双音报警器用途广泛,比如警车的警笛,消防车的鸣笛声,还有救护车的声音等这些都是双音报警器,设计一个在两种不同频率振荡下,发出两种不同声响的报警装置。

设计要求:

①制作用小型扬声器可发出两种不同频率“滴、嘟、滴、嘟……”声响的数字电路。

②通过分析计算确定电路形式和元件参数。

③做出实物,并通过调试验证其功能。

题目三:洗衣机定时装置

设计一个能显示0-3分钟的洗衣机正转定时装置。

设计要求:

①能准确计时,超过3分钟后记零重新计时。

②用三个数码管进行时间显示,以数字形式显示分位、十秒位。

③不显示“分”和“秒”两者之间的“:”。

④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做出实物,在相关实验设备上进行调试。

四、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参与学生4人一组,从给定的题目中任意选择1个题目,作为本组课程设计题目,以小组形式相互协作完成,小组成员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分别承担不同的工作。不允许同一班级同学选择同一个题目,尽量4个题目均分开来做,也不允许同一小组成员没有具体分工。

(2)设计时要合理选用元器件,综合考虑实用、经济并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3)设计完成后同一小组应提交一份设计实物和一份设计报告,报告字数1500-2000字,按规定的格式和内容采用A4幅面打印。

(4)设计的图纸只有在任课教师审核批准后,方可从实验室领取元器件进行实物制造。

(5)课程设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上交设计的实物和报告,逾期未上交的,按课程设计不及格处理。

五、课程设计成果

课程设计报告是课程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课程设计报告应反映出作者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及主要成果,以及作者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5.1 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1)每组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2)课程设计报告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片清晰、数据完整、结论明确;

(3)课程设计报告应遵循给定的统一格式并用A4纸打印装订成册。

5.2 设计报告主要内容

(1)设计任务书及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2)设计方案的选择与论证及整体电路的工作原理等;

(3)单元电路的设计和元件参数计算以及元器件型号的选择;

(4)设计过程、步骤和设计安装、调试步骤;

(5)收获体会、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的改进意见等。

六、教学时间安排

安排在第三学期的最后两周进行。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八、教学参考书

王立欣,杨春玲.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毕满清.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执笔教师:杨晓鹏教研室主任:刘春艳教学系(部)主任:许宝卉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数字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数字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其前导课程是《高等数学》、《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后续课程是《单片机接口技术》、《电气控制与PLC》等。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路与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析设计方法;学会使用标准的集成电路和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掌握数字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各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系统设计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 (一)总体目标

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对学生进行电子设计能力训练,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知识,并为今后从事有关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在学习中认识电子技术对现代科学技术重大影响和各种应用,了解并适当涉及正在发展的学科前沿。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常用计数进制和常用BCD码; ●掌握逻辑函数及其化简; ●掌握TTL门电路、CMOS门电路的特点和常用参数; ●理解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原理,掌握其功能; ●理解JK触发器和D触发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逻辑功能; ●理解常用时序逻辑电路的原理,掌握其功能; ●掌握555集成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 2.能力目标 ●能正确使用各种类型的集成门电路,并能利用集成门电路制作 成一定功能的组合逻辑电路; ●能正确使用常用的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 ●会使用触发器、寄存器、移位寄存器和常用的中规模集成计数 器; ●能借助于仪器仪表,对小型数字系统的故障进行检测和维修; 3.素质目标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Foundamentals of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各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对象是半导体器件及其组成的各种基本单元电路和由基本单元电路组成的电子装置。单元电路包括分立元件单元电路和集成单元电路。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应用技能使学生能够对各种由集成电路或(和)分立元件构成的基本电路单元进行分析和设计,并能够根据实际要求应用这些单元电路构成模拟电子系统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内容先进,及时反映了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在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始终将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该门课程使学生逐步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学会和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思维 方法和研究方法。 三、教学基本要求 1器件方面: ①掌握常用的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并能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 ②了解模拟集成电路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其主要性能和使用方法。 2、电路方面: ①掌握共射与共集放大器、差动放大器、基本运算放大器等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 ②熟悉功率放大器、振荡器、整流器、稳压器以及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某些功能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和应用; ③熟悉放大器中的负反馈,振荡电路中的正反馈,掌握负反馈的基本形式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④了解阻容耦合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3、分析方法方面 ①掌握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能确定放大电路的工作点,掌握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能求放大 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 ②能对放大电路单元进行近似估算。

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 课程名称] 《电子技术基础》 [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 [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贯彻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类为数字电子技术。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各种基本功能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熟悉电子技术工艺技能和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正确使用元器件的能力、读识常见电子线路图的能力、测试常用电路功能及排除故障的能力。能复述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并能利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能分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为今后从事实际

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内与课外实验,科技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加大实验比重,使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培养学生查阅科技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 的电学问题;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团队精神;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 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充分体会有关电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时代的新产品;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知能力;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与要求考核要求 号 1 晶体二极1 、熟悉二极管器1. 半导体的概念;二极管的单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类别:职业基础课 学时: 88 学分: 4.5 适用专业:机械类所有专业 先修课程:工程数学(含线代) 一、课程教学目标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职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电路 (1)了解电路的作用和组成,电路的三种状态。 (2)了解电路主要物理量的定义。 (3)掌握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2、电路的基本元件 (1)了解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的特性。 (2)掌握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外特性。 3、电路的基本定律 (1)了解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主要内容。 (2)掌握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的方法。 4、电路的分析方法 (1)掌握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 (2)学会运用电压源、电流源的互换方法。 5、正弦交流电路基础 (1)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了解正弦量的三要素。 (3)掌握分析单一参数元件的交流电路。 6、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1)了解谐振的基本概念以及RLC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谐振条件和特点。 (2)掌握RLC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及功率的计算。 (3)掌握阻抗串、并联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7、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1)了解了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 (2)掌握三相交流电的表示方法。 (3)掌握负载两种连接形式的相、线电压,相、线电流的关系。

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目录 一、课程简介 (3) 二、课程设计思路 (3) 三、课程目标 (4)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5) 五、课程实施建议 (9) 六、岗位职业能力标准 (15)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应用》 学时:90 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课程性质:电子技术是一门中职学校电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电类专业学生所学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三部分,应用性很强,因此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后续专业课程与顶岗实习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同时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先导课程:电工技术应用 后续课程:电子CAD 二、课程设计思路 电子技术是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三方面知识为一体的一门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为体现其特点,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分模块教学的方法,每一模块安排其对应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递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专业教师授课,加大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熟悉模拟电路的基本元器件、掌握基本单元放大电路与集成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应用等等。教学中着重于各种电路的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有通过实用电子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调试等环节才能转化为专业能力。

《数字电子技术与项目实训》课程标准

《数字电子技术与项目实训》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与项目实训课程类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必修课) 课程代码:()授课对象:(电子信息类专业) 学分:(4学分)先修课:(《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技术基础》) 学时:(64学时)后续课:(无) 制定人:胡智林制定时间:2011年7月15日星期五 二.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技术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数字电路的逻辑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数字系统中常用功能部件的应用分析、逻辑设计与仿真测试等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如数字系统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的目的是在讲解逻辑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使用各种逻辑分析与设计的工程方法和工程工具,学习典型逻辑功能部件的内部结构,掌握其工作原理,可以承担小型数字电路分析或设计的简单应用课题。 课程的任务是引入必要的数制和码制知识,通过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规则、常用公式的介绍,建立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进而深入学习组合电路、时序电路分析与设计中的逻辑工具、基本方法以及仿真软件的测试技术。使学生不仅掌握典型电路的传统分析与设计技术,而且掌握现代数字系统中重要的仿真分析及测试方法。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熟悉数字电子技术的有关基本概念、术语;了解逻辑代数基本定律和逻辑函数的公式法化简及卡诺图化简。 (2)掌握TTL和CMOS门电路及各种集成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外特性。 (3)掌握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及分析方法,学会一般的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用SSI和MSI 器件);掌握常用的时序电路的功能及分析方法,学会同步计数器的设计方法。 (4)熟悉常用脉冲波形产生与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5)了解A/D,D/A电路及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原理及其应用。 (6)具有正确使用脉冲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实验仪器的能力。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课程编码:13010040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和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半导体基本器件的原理、特性及其选用,了解和掌握常用模拟集成器件的外特性及其应用,掌握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重要性能指标的估算,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初步设计电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电路分析》理论方面的基础。后续课程为《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频电路》,《电子测量仪器》、《电视原理》和《电器控制技术》等课程。 三、课程的特点 1.对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的要求并重; 2.本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 3.实验课程是重要的学习与实践环节,课程设计是重要的补充。 四、教学总体要求 1.理解半导体基本器件的原理,特性、主要参数及其选用; 2.掌握信号放大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分析计算方法; 3.掌握信号的运算和处理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分析计算方法; 4.掌握信号的发生和转换单元电路的组成、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技术指标的计算; 5.通过实验课,理解信号的产生、放大、运算等各种不同处理方法及其采用相应不同的单元电路增强实践能力,掌握必要的测试技能和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五、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主编:童诗白 参考资料:《电子技术基础》 主编:康华光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401006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学时:154学时+1周综合测评 开课学期:2011-2012学年下学期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作为特色专业建设进行“三位一体、以赛促学”项目的重点改革科目,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授课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以“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通过本课程工作任务的实施,让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器件使用,理解典型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特性,了解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设计过程,掌握电子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环节的基本技能,掌握设计说明书编写、产品设计方案展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继续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培养学生进行电气与自动控制设备技术改造、调试与维修的熟练技能打下基础。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以典型电子产品为载体,以典型电子产品单元电路的分析、制作、调试为手段,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培养学生掌握典型数模电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的基本技能,具备电子电路的应用能力,了解从电子电路到电子产品的设计思路,掌握电路设计制作技术报告编写、产品设计方案展示等相关知识技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工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产品制作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 (一)知识目标 数字电路部分: 1)掌握数制和码制的基本概念及相互转换的方法; 2)掌握逻辑事件的基本描述方法及各种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3)掌握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特点以及典型组合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与设计方法;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适应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基础(Fundamentals of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ique)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有看懂简单数字装置逻辑图的能力,具有查阅集成电路产品手册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设计简单数字电路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解决数字电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必要的实践技能基础。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等;后续课程有:《通信原理》、《DSP原理与应用》等。 (二)基本理念 为适应当今科学与技术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材的要求,《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着加强专业理论技术应用,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实践性环节,提高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方面,使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思维;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创新应用能力。 (三)设计思路 1. 课程总体设计原则 课程教学主要按照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步骤实施,理论教学主要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两大部分,在组合逻辑电路中主要介绍数字电子技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原理。时序逻辑电路中主要掌握触发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等集成电路的原理,教会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这些集成电路设计一些简单的应用电路。实践教学主要针对理论课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实验内容,通过数字电子技术理论进行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理论知识的加深,进一步提高创新应用能力。 2. 课程内容结构、课时安排说明、学时分配 一般情况下,每周安排4课时,共64课时,其中理论教学48课时。实践教学16课时安排如下: 主要内容理论 课时 实践课时教与学的方法建议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模拟电路; 所属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模拟电路》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通过对常用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应开设在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未开设)课程之后,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系统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后续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实验、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四)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华成英主编(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于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康华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线路线性部分》谢嘉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元器件(要求列出章节名) 第一节半导体基础知识 第二节半导体二极管 第三节双极型晶体管 第四节场效应管 第五节晶闸管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8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半导体基础知识;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场效应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晶闸管的结构、 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重点掌握】:PN结特性及PN结方程;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了解】: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结构及主要参数。 【难点】: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第一节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二节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第四节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第五节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1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甲流通路,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 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重点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 电路。 【了解】:放大的概念。 【难点】: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 第一节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第二节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标准

《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电子技能与实训 二、对象:三年制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课时:102 学分:6 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电子线路知识的能力和从事电子产品生产与开发的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 能阅读电路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 会借助手册查阅电子元器件及材料的有关数据。 会正确识别使用电子元器件和材料。 能熟练地装接电子电路并使用电子仪器进行调试。 能解决电子电路制作及调试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 会对所制作电路的指标和性能进行测试并能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即以“实训项目”为核心重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让学生先做,在真实的情景中,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来感知、体验和领悟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实施过程中注重项目内容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层次性,加强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有效整合。学生可达到维修电工中级技能对电子技术操作的要求。 七、内容要求 (一) 电子元器件与材料 1. 熟悉常见电子元器件的型号、文字符号、外型、特点及使用方法。 2. 掌握常用元器件性能好坏的判别方法和引脚认定方法。 3. 能根据电路要求正确选用元器件。 4. 了解常用电子材料的类型、特点并能正确使用。 5. 能借助手册或工具书查阅电子元器件与材料的有关数据。 (二) 常用工具与仪器仪表 1. 熟练掌握常用电装工具的使用方法。 2. 熟练掌握万用表、低频信号发生器、毫伏表、稳压电源、示波器、高频信号发生器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3. 会用电子仪器仪表对电子电路进行调试。 4. 会用电子仪器仪表对电路的指标和性能进行测试。 (三) 电子产品的设计 1. 能叙述电子产品的一般设计过程,了解电子电路的设计过程。 2. 会查阅各种相关手册。 3. 了解简单单元电路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4. 能对电路的性能和指标进行改进。 (四) 电子电路的装接 1. 了解电子电路在装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能根据装接工艺要求熟练装接电子电路。 (五) 电子电路的调试与制作

(完整word版)汽车电子技术教学大纲2018版

黄淮学院《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课程教案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3321201814 课程名称: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教案3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教案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一般分析方法和基础技能,为深入学习本专业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考虑到课程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工作原理要有所了解,更重要的要加强对学生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从高职学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一总目标出发,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课程培养目标,较大程度降低理论教学的重心,删除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的繁冗计算,以必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中,将实验室、实训室与教室整合为理论与实践融合互动的一体化情景氛围教学平台。即理论与实践融合互动的一体化情景氛围的教学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室配置了常用工具、通用电子仪器仪表、常用元器件、实验实训装置等设施。创造了任务和条件就在手边的氛围环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实践学习的欲望、兴趣和冲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技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子元器件的性能,能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 (2)掌握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并会分析具体的电子电路; (3)会使用万用表等常用电工仪表及常用电子仪器仪表来检测电子电路; (4)能阅读与理解整流电路及典型稳压电源的原理图; (5)能阅读与理解典型放大电路、运算放大电路; (6)能了解集成电路基本常识;重点理解集成电路在工业中的应用; (7)会使用常用电子仪表进行数字电路的测量与调试; (8)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撰写实验、实训技术报告和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

电子教案《数字电子技术》(邱寄帆)教学资源 数字电子课程标准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适用于三年制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制订人:周兴审定人:林训超一、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标准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订,用于指导《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本课程是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属于基本能力训练层次(电子技术平台类)的课程,也可作为电子技术类其它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基于职业能力分析,以数字电子电路为载体,将典型数字电路设计、调试与应用有机融合的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典型数字电路设计、调试与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计划教学学时为:80学时+2周(折算学时:140学时),计5.5学分。 三、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和训练之前,学生应已修完如下课程:《电路分析与应用》、《电工电子操作》。

四、课程的教育目标 依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本课程致力于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专门知识,具备典型电子电路设计、调试与应用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以作为胜任专业岗位群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的保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了解相关数字电子器件的识别、检测和使用知识; 2.掌握查阅数字电子器件手册的方法; 3.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万用表、整流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毫伏表等)、设备和工具的使用; 4.具备典型数字电路分析和初步设计的能力; 5.具备阅读数字电路原理图的能力; 6.具备基本单元电路和小型电子产品的制作、测试、调试及排除简单电路故障的能力; 7.掌握专业工具软件(电路图绘图软件、电路仿真软件)的正确使用; 8.具备电子产品说明书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9.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具有一定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较好的心理素质及安全、环保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负责人 开课系部机电工程系 教研室电气自动化 二0一四年四月一日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A Course Design on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类专业 先修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设计周数:1周 学分:1分 二、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之后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设计性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和增强学生对电子技术知识的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电子工程素质和科学实验能力非常重要,是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成长的必由之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应达到以下目的: (1)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将其熟练应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学会查寻资料、方案比较,以及设计计算及制作调试等环节,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要求学生根据技术指标进行理论设计,并制作调试完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对本次课程设计,原则上指导老师只给出大致的设计要求,在设计思路上不框定和约束同学们的思维,所以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并力求设计方案凝练可行、思路独特、效果良好。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以《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电阻、电容、电感元件、无源滤波电路、变压器、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及

基本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信号发生器、直流电源、门电路及触发器、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中规模集成电路MSI为基础,两人一组分工协作、独立设计具有可靠性高及功能明确的实际应用价值的电子电路,最后编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设计内容可参考设计题目,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己拟定。 参考题目如下: 1.数字电子钟逻辑电路设计:设计一个多功能数字钟,要求能准确计时并以数字形式显示时、分、秒的时间,能校正时间;(如准点报时、定时闹钟等)2.智力竞赛抢答器逻辑电路设计:设计一个可供四组参赛的数字式竞赛抢答器,每组设置一个抢答按钮,要求具有第一抢答信号的鉴别和锁存功能,具有计分及计时功能,设置犯规报警电路。(电路具有鉴别和锁存功能,用数码管显示第一抢答组别且该组别对应指示灯亮,电路的自锁功能,使其余抢答开关不起作用;有主持人开关、有复位功能;增加部分扩展功能(如抢答计时及加分、减分电路等) 3.交通信号灯控制器逻辑电路设计:满足绿灯30秒,黄灯5秒,红灯35秒的时序。采用两位数码显示器显示南北方向时间。 4.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设计:转向侧的3灯应按全灭、1灯亮、2灯亮、3灯亮得顺序动作,周期性明亮与暗,一周约需一秒;当紧急闪烁起作用时,六个尾灯大约以1Hz的频率一致地闪烁着亮与暗;制动时,若转弯开关未合上(或错误地将两个开关均合上的情况)所有六个尾灯均连续燃亮。 5.数字温度计逻辑电路设计:设计一个可以测量温度范围0-800C的数字式温度计,精度± 10C。 6.多路防盗报警电路设计:采用多路输入、同一报警输出方式实现,输入端带延时触发功能,具有显示报警地点功能。 7.电梯控制电路设计:设计一个简易4层电梯控制电路,能记忆电梯内、外的所有请求信号,并按照电梯运行规则按顺序响应,每个信号保留至执行后消失。 8.倒计时计时器的设计:最长记时时间为999秒,有三位数码管显示记数状态。 9.洗衣机控制电路设计: 设计一个洗衣机控制器,具有如下功能: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的性质:《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专科层次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2、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从使用的角度能够掌握电路基础知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本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电路中的相关基本概念、电路分析的基本知识及分析方法。具体内容有: 1、熟练掌握电路中的基础概念; 2、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相关计算; 3、掌握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实际运用; 4、电工仪表的运用; 5、电子电路的原理及分析方法。 三、教学条件 1、理论教学在教室进行; 2、实践教学在电工实验室进行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五、教法说明 本课程要实现教、学、做相结合,采用电路实例和理论教学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和出发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精讲多练,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的操作能力。让学生针对上课使用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加强学习效果。注重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测验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课后作业提交和课堂提问三个部分,平时考核着重于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通过平时作业和课堂提问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本课程采用闭卷形式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电工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电路分析方法相关知识的考核,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 七、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电工电子技术》林平勇髙嵩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2、主要参考书: (1)《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操作》齐向东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2)《计算机应用基础》管会生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3)《计算机应用基础》彭宣戈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年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学科课程标准

吉林财经学校 电子教研室 《电子技术基础》学科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电子技术方面的入门性质技术基础课程,它具有自身的体系,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某些领域,以及为电子技术基础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为保证教学的规范性及计划性,本着及时反映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随着技术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的原则特指定本课程标准。要求授课教师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课程要求先行学完物理和电工基础。 (三)设计思路 1.体现21世纪电子技术的新知识、新器件、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2.体现能力本位的职教特色。 3.吸收了本课程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成果,充分考虑中专学校的教学实际,力求内容简洁、重点突出。 4.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强提高应用能力的实验。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同时课程进行整体优化。 (一)课程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是: 1. 电工与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常用设备和器件的特性及应用范围、途径。 能力目标是: 1. 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 2. 能阅读简单的电路原理图及设备的电路方框图; 3. 具有查阅手册等资料的能力; 4. 能处理电器及电子设备的简单故障。 思想教育目标是: 1. 初步具备辨证思维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 A. 模拟电路部分 1. 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工作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并正确使用。 2. 掌握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和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静态和动态性能 计算和分析。熟悉阻容耦合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3. 掌握运算放大器特点、分析方法和基本应用(线性和非线性)。 4. 掌握放大器反馈极性的判别、负反馈的基本方式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5. 掌握正弦波振荡器、整流器、稳压器、比较器、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 理及主要应用。 6. 正确运用下列分析方法:用于分析静态工作点、输出幅度和波形失真的图解法; 分析运算放大器的虚短、虚断法;判断正、负反馈的瞬时极性法;处理工程实际问题时的估算法。 7. 具有以下能力:初步读图能力;具有对基本电路性能指标的定量估算能力;根据 功能要求,具有选定适当基本电路和选择元器件的能力。 B. 数字电路部分 a. 器件及电路方面 1. 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正确理解正、负及混合逻辑; 2. 熟悉集成门和集成触发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 3. 掌握基本功能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 b. 基本分析方法

《数字电路》课程标准

精品课程 课程标准

《数字电路》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数字电路 二、适用对象 三年制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三、课时 72 四、学分 4 五、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后续学校和工作中必须的数字电路知识,培养学生解决数字电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相关职业岗位工作打下专业技能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六、设计思路 该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和设计能力,着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塑造。课程实施的主要依据是根据后续工作和学习来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以职业能力为重点”进行教学目标确定。其总体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推导新知识,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以巩固和强化为主。

七、课程目标 本课程培养学生对于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的设计;掌握简单组合逻辑电路、集成逻辑门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电路。在分析设计过程中,可以对电路仿真,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软件使用能力,电工焊接等技能,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实验、实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突出以下知识和态度的培养: 1.知识目标 (1)掌握数制的相互转换和常用编码; (2)熟悉基本的逻辑门电路和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应用; (3)熟悉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 (4)掌握基本RS触发器和常用集成触发器的应用和工作特点; (5)熟悉计数器和寄存器的结构,工作特点和应用; (6)熟悉555集成块的机构特点和工作过程,了解施密特触发器、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的特点。 (7)能够根据要求对数字应用电路进行设计和软件仿真。 2.素质目标 (1)严格遵守行业职业道德; (2)具有艰苦奋斗,自主创业、开拓创新精神; (3)掌握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4)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 (5)树立良好的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和爱护设备设施的责任意识; (6)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情操; (7)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运用各种多媒体进行自学,发现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独到的见解。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011年工程硕士模拟电子技术入学考试复习大纲 英文名称:Analog electronics 适合对象:机、电等专业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电路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傅晓林主编模拟电子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华成英、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电等专业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内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为此要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环节。本课程也可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 二、考试复习内容 1.常用半导体器件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半导体二极管、稳压器、双极型和单极型三极管结构、工作原理、外特性、主要参数。 2.放大电路基础 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共集和共基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分析。共源、共漏放大电路分析。 3.集成电路基础 多级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工作原理及其性能分析。输出级及功率放大电路(乙类、甲—乙类功放的工作原理、输出功率、效率等计算)。 4.集成运算放大器 集成运放的组成及主要参数。运放的三种输入方式(同相、反相、差动输入)。5.负反馈放大电路 负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反馈类型判别,四种类型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分析,负反馈计算,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负反馈电路中的自激振荡及消除。 6.集成运放组成的运算电路 加、减、积分、微分、对数、反对数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模拟乘法器原理及应用电路介绍。 7.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概述(振荡条件、选频、振荡的建立与稳定)。RC、LC晶体振荡器工作原理分析。非正弦波发生器(方波、三角波、锯齿波、压控振荡器),单片函数发生器原理及应用。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doc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传授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专业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介绍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等,进而说明各种基本电路的应用范围、效率和形式。重点介绍常用基本器件、整流、滤波、稳压、放大电路等,同时介绍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和数字电路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电子技术基础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和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主要参数及应用。 (2)了解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理解放大电路、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 (4)掌握常用器件的识别和简单测试。 (5)掌握单级小信号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6)掌握整流电路的输出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 (7)掌握本门电路的符号及逻辑功能、基本触发器的符号及逻辑功能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等技能训练课程的衔接,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充分发挥模型、实物、示教板、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激发 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注意因材施教,对部分内容的应用实例可适当取舍,充分提高课 堂教学的效果。 (2)在教学叙述时,注意前后呼应和一致性。例如,在介绍器件时,可依结构、原理、特性、主要参数、具体应用这一思路进行;讲放大电路时,可将典型电路讲清讲透,然后再延伸到一般电路、实用电路。以典型带动一般;对整流电路,注意二极管整流和晶闸管整流的对比,突出其区别,以加深印象;对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数字电路,强调其外部特性和功能。教师备课时适当参阅相关参考书,吃透教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