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记忆与遗忘……

关于记忆与遗忘……

关于记忆与遗忘……
关于记忆与遗忘……

关于记忆与遗忘……

记忆和遗忘经常关联着多重时空的穿越,使电影告别平铺直叙,呈现纷繁复杂的碎片化与形式感。关于记忆与遗忘的话题,经常在电影里被反反复复地提及。电影是一种时空的艺术,而记忆和遗忘经常关联着多重时空的穿越,使电影告别平铺直叙,呈现纷繁复杂的碎片化与形式感。创作者对时间、对生命的体悟也巧妙地融入其中,那些消弭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满灰尘的玻璃,花非花,雾非雾,一切愈见朦胧……

“2046”的声光幻影

《2046》意味着什么?它到底是一个遥远的时间,还是一个扭曲的空间?是万年历上模糊的一行,或是地

图上半个坐标的一点?这无人知晓。但是,正是这种模糊的时空,使得王家卫的作品经常呈现一种超越古今

的意味,《2046》即是一次美妙的延续。导演撷取了“六十年代”和“未来”两个时空,在我看来,“六十年代”包含

了对曼珍爱的记忆,对“花样年华”的回溯;而“未来”,即

慕云笔下的“2046”,是一种自我的反思,更负载了泛人类的普遍含义。

如果说《花样年华》是梁朝伟和张曼玉二人的对手戏,《2046》则是梁朝伟同众女星的一次声色狂欢。同慕云交往的女性,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月光型和日光型。月光型的女性,富于怀旧气息,大多身着旗袍,仪态高雅,出没于灯红酒绿之所――白灵、露露、“黑蜘蛛”是代表;而日光型的女性,充满现代气息,服饰简洁,感情

单纯――像影片中的靖雯和洁雯。

众多光艳靓丽的女性一闪而过,而影片最终,却是

爱情的缺席。慕云与“黑蜘蛛”,慕云与白灵,慕云与靖雯,日本青年与靖雯,鼓手与露露……这当中,除了最后给靖雯留了条“光明的尾巴”――远嫁日本,其它都有始无终,令人嗟叹。男主角慕云最终仍然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我相信这是源自于他对丽珍刻骨铭心的爱,正如他对

白灵所言的,“有些事情是无法被取代的”。丽珍的身影正如那缥缈的烟气般,如影随形,却不可触及。

电影中,周慕云可以看作是王家卫自身在影像上

的投射,而周笔下的日本青年大概也是他的投射。周慕云带着一种窥视欲,通过窗孔,了解隔壁2046房间的一举一动,而所有一切都发生在一家旅馆当中。“旅馆”缺乏“家”的稳定性,是一个迁徙流动的场所,因此带有某

种欲望的隐晦性。在这里,男男女女打破“传统家庭”的归属感,在吱吱呀呀的床帷间大行其道。慕云见证了这一切,从而成为了本片一个“全知的”叙述者。

王家卫的电影向来具有一种“流质”的特性,它因人而异,没有定型,甚至无始无终。只有一点可以认定,《2046》虽然描写的是“过去”与“未来”、“遗忘”与“记忆”,却是一部涉及当代人生存境遇与情感维系的诗性作品。导演巧妙地利用怀旧/未来的虚化背景传情达意,而在

这种背景之下,人物所发散出的气质正是同香港大都

市的身份不可分离。

初次面对《2046》时,我曾陷入到一种无所适从的恍惚之中,正如影片中的周慕云和白灵,暧昧不堪却又

真实可感。电影如同一句句轻喃和呓语,或许王家卫是幸福的,他拍了一部电影赠送给自己,只是太过投入,忘

了想要表达的究竟是悲还是喜。

穿越时光的梦幻

看《时光倒流七十年》,我不禁想到出土于唐代瓷器上的这样几句诗:“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观赏着影片中俊男美女的情爱纠缠,流连于电影的光影世界,在约翰?巴里既意境开阔又令人无法释怀的配乐声中,时间和空间仿佛将人定位到了另一个遥远的梦幻国度。

在剧作家里查德?柯利尔新剧上映后的庆功礼上,热闹喧哗,满是溢美之词和香槟酒杯碰撞的声音,谁也没有注意到,在黑暗中的某个角落,一位气质高贵的老妇人痴痴地追随着一个年轻的身影,老妇人掏出一块怀表送到柯利尔的手中,轻喃道:“回到我身边。”宛如一句咒语,柯利尔再也无心于现实,开始了对那一段失落记忆的回访。他用意念使时光倒流了七十年,那时的老妇人原是一位翩翩美貌的少女,两人沉浸于爱河……

回到现实,已是前世今生,柯利尔穿越七十年的时

光,与年轻女子交会的片段,清醒过来,都不过是男主角的春梦一场。这个梦可以还原为所有男人最简单、最理想化的夙愿:一个绝美的女子,为自己倾情,为自己献出童贞,并痴心地为自己守候了一辈子。或许每个人都有类似的梦想,只是天长日久,这些梦想早已被现实尘封,回想起来,那不过是天真可笑的呓语。所谓时光倒流,只是为自己的梦编织的背景。

在朦胧之中,柯利尔穿越厚厚的雾障,心里一个声音在一遍又一遍的呼喊:Somewhere in Time(时间的某个角落)。他不断地在现实中挣扎,在黑暗中追寻。这一切,是仅仅为了爱情的失落?那一袭白衣的美貌女子,早已幻化作所有美好的象征。所有对现实的不满,在她身上重新拾起。柯利尔向着梦中人慢慢走近,空气在两人见面的一瞬仿佛凝滞了,这对穿越时空交会的恋人内心都有着天旋地转的悸动,似乎发现了对方就

是自己在茫茫人海中失落的另一半,那彼此完全契合的唯一。

有人说男女双方如被切开两半各自抛入尘世的一只苹果,而真正完美的爱情意味着两个半片的重聚。虽然失散后再相遇的几率近乎为零,但是每个人都有着追寻那失落的另一半的本能。麦肯娜也在寻求着她生命中的唯一,但是她等到的只是绝望。多年后,当时光再将她与恋人放置到一处时,她已经垂垂老矣,她给年轻的恋人带去的只是一份丢失的记忆。那理想的隐隐微光,早已在现实的火焰中隐没。结尾目光涣散、岌岌可危的柯利尔,正是妄想逃逸,而被现实打回原形的可怜人的写照。

那一袭白衣的绝美女子,只在午夜梦回之时,在人海中偶一回眸时,在眼前片刻的浮现――她依然亭亭玉立,宛在水中央。

忧伤的橡皮擦

假如人的脑海中长了一块橡皮擦,记忆一点一点的被清除,渐渐的,连自己最深爱的人都不再记得,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谁,那是多么悲剧的一件事情。韩国电影《我脑中的橡皮擦》就是展现了这样一个忧伤、浪漫、私密而又令人绝望的故事,海枯石烂的爱情抵不住阿兹海默综合症的侵袭,穷途末路的恋人唯有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逐渐的心碎和沉沦。

据说,鱼的记忆只有7秒,7秒就是一个隔世的轮回,7秒之后记忆被清洗,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可是没人知道鱼到底是否快乐,如果可以选择,它是否真的愿意忘记7秒前曾经与另一条鱼擦身而过,愿意割舍曾熟悉的水池泽国。同样的,女主角秀珍也在记忆与遗

忘间穿行,看着眼前似真似幻的光景,一切显得熟悉而又陌生。她徘徊在丈夫哲洙为她贴满小纸条的屋子里,仿佛一只美丽的鱼,寂寞地游荡,谁也不知道她的内心是否平静如往昔。

《东邪西毒》里说,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如果什么都可以忘掉,那每天都将是一个新的开始,那该有多开心。尽管如此,我仍然钟情于这个关于铭记的故事,感动于男女主角之间一幕幕痛彻心扉的浪漫与柔情。如同许多韩国的文艺爱情片一样,电影将镜头舒缓而流畅地对准了男女主角,画面和光线显得如此唯美,如同忧伤的大提琴曲,不疾不徐地展开,没有歇斯底里,只是让无言的伤痛和宿命将他们慢慢撕裂。

丈夫对病情急剧恶化的妻子不离不弃,他说,就算你什么都记不起来了,我还是会陪在你身边,我将永远爱你。他带秀珍来到相识和初吻之地,这宛若就是秀珍

的天堂。此刻,觉得这对恋人是幸福的。橡皮可以擦去纸上的字迹,但却擦不去那些早已经力透纸背的印记。虽然今天会被遗忘,但明天他们仍在一起,他们还有新的回忆可以铭记。

同样关于记忆与遗忘的片子,好莱坞有《初恋五十次》,只不过成了一个俏皮的喜剧故事。相比而言,《橡皮擦》悲伤的韵律更令人难以释怀。电影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关于遗忘的描述,关于爱的坚持与固守。在记忆的洪荒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走在铭记与遗忘的边缘,哪怕只是些梦境和乡愁,以及逝去了的青春时光。还是《东邪西毒》里说的,当你不能拥有的时候,你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让自己不再遗忘。

责任编辑/翟建农

[VIP专享]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方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方法一、 遗忘规律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分别遗忘42%、56%、66%;2—6天后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等。 通过分析,显而易见,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我们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识似的,这就是因为复习的间隔太长了的缘故。今后我们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么时间复习都一样。 睡前醒后——记忆的黄金时段 睡前的这段时间内可主要用来复习白天或以前学过的内容,对于24小时以内接触过的信息,根据艾滨浩斯遗忘规律可知能保持34%的记忆,这时稍加复时间间隔记忆量刚刚记忆完毕100% 20分钟后58.2%1小时后44.2%8-9小时后35.8%1天后33.7%2天后27.8%6天后25.4%一个月后21.1%

习便可恢复记忆,更由于不受后摄抑制的影响,识记忆材料易储存,会由短时 记忆转入长期记忆。另外根据研究,睡眠过程中记忆并未停止,大脑会对刚接 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编码、储存。所以睡前的这段时间真的是很宝贵。 早晨起床后,由于不会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记忆新内容或再复习一遍昨晚 复习过的内容,则整个上午都会记忆犹新。所以说睡前醒后这段时间千万不要 浪费,如能充分利用,可收事半功倍之功。 复习、温故——古老而又实用的记忆诀窍 “温故而知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些话语我们都很熟悉,的确, 复习是记忆之母,我们巩固所识记过的材料的最好方法就是复习! 记忆是大脑皮层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建立起来的神经通路如果不畅 通,则原来大脑中保留的痕迹就会逐渐消失,而复习就是对大脑中的痕迹进行 再刺激,及时复习就是在第一次痕迹未完全消失时,紧接着进行第二次,第三 次重复刺激,重复刺激次数越多,痕迹越深;重复越及时,费时越少,费力越 小,记忆效果越好。 骨架和细微 骨架支柱的内容不容易遗忘,细微直接容易遗忘 启发:在学习时要学会列提纲、总结大意去记忆。要从宏观上把握所学内 容的框架、结构、条理及大体意义。 有无意义 有意义能理解的内容不容易遗忘,无意义不理解的内容容易遗忘 启发:在学习时应理解地记忆所要记忆的内容。如果所记的内容没有什么 意义,那也可以创造性的赋予其意义。 兴趣爱好 对有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内容不易遗忘 启发:在学习时要培养所记忆的内容的兴趣。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 容,学习这些知识对我有哪些好处呢? 内容和时间 一次记忆同类的内容过多、过久时容易发生遗忘 启发:在学习时要注意文理学科交替学习、不同学科交替学习。因为不同 学科遗忘规律的知识由大脑不同的部位主管,所以学科交替学习就可以使大脑 的各个部位得到及时修整。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记忆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记忆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所以建议大家掌握这一规律,帮助自己提高记忆。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时间间隔保持的百分比遗忘的百分比 20分钟58% 42% 1小时44% 56% 8小时36% 64% 1天34% 66% 2天28% 72% 6天25% 75% 31天21% 79%

如何根据遗忘规律改善记忆

1,、如何根据遗忘理论来改善自己的记忆? 答:“衰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之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够恢复。“提取失败理论”认为,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出欲求的信息。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那么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动机性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推出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太有损于自我。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我们发现遗忘过程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这一发现为我们克服遗忘找到了突破口。 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很多,然而我们可以根据这些遗忘理论,来制定克服遗忘的方法。 一、识记材料性质与数量要适度 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而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遗忘要快得多;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少,则遗忘较慢。因此,学习时要根据材料的性质来确定学习的数量,一般不要贪多求快。 二、适度的过度学习 一般认为,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通的标准,称为低度学习的材料;如果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这种材料称之为过度学习材料。实验证明,低度学习材料容易遗忘,而过度学习的材料比恰能背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一些。当然过度学习有一定限度,50%是比较科学的比例。 三、组织有效的复习 与遗忘进行斗争的首要条件是组织识记后的复习。刺激物的重复出现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没有重述的信息是不可能进入长时记忆的。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复习时要注意材料的序列位置效应。对材料的中间部分要加强复习。避免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影响,类似材料的复习不要排在一起,应和理科交叉安排。 四、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 这是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重现能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看到成绩,能增强信心,发现问题和错误,有利及时纠正,抓住材料的重复和难点,使复习更具有目的性。实验也证实,这种复习方法比连续诵读的效果好。在一个实验中,让被试识记无意义音节和传记文,各用9分钟进行识记,其中部分时间用于重现。由于阅读与重现时间的分配比例不同,记忆的效果也有明显的差异。 1

第七章 学习的原理与策略 第一节 记忆与遗忘

第一节记忆与遗忘 名词解释:记忆、遗忘 了解有关记忆和遗忘的心理学理论 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影响记忆和遗忘的主客观因素 说出几条克服遗忘、增进记忆的策略 记忆和遗忘都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联系着的。了解记忆和遗忘的基本心理学基础,能够帮助人们增进记忆,减少遗忘。 记忆和遗忘的定义 记忆和遗忘的理论 影响遗忘的因素 记忆的策略 一、记忆和遗忘的定义 (一)记忆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回忆)等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经验能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这就是记忆。 (二)遗忘 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是遗忘。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如识记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 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临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二、记忆和遗忘的理论 (一)关于记忆的理论

1.刺激-反应理论克拉克·赫尔(C.Hull)是刺激-反应理论的早期倡导者之一。1943年他在《行为的原理》这本著作中提出,记忆是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系的形成、巩固和恢复的过程。以学习无意义音节系列表为例,如果Y A V在FID前面反复出现,以后被试看见Y A V就能说出FID。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的联系,构成了记忆的基础。 2.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家把记忆看成知觉的继续,认为人们在知觉一个客体后,头脑中会残存着知觉过程的痕迹,叫记忆痕迹。 如一个人注视一个物体,当目光移开后,视觉印象作为一种原始经验的直接复制品,会在人们头脑中继续存在,这就是记忆痕迹。记忆痕迹是知觉经验的复制品,它与知觉具有同样的形态,在时间组织和空间组织的法则上,两者基本上是相同的。他们还认为遗忘可能是由于知觉空间组织一些相同的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记忆痕迹产生影响的结果。 3.信息加工理论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大脑看成一台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装置。在人类的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存储器。如感觉存贮器、短时存贮器和长时存贮器等。大脑可以把全部信息用模拟表象、命题表象或符号等形式贮存起来。 从一开始起,韦特墨就与他的两个学生、助手和同事苛勒和考夫卡分享他的观点。可以说,这三个人的观点和理论几乎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三人都毕业于相林大学,后来又一起成为柏林学派的核心人物。1921年,他们一起在德国创办了《心理学研究》杂志,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最后,他们三人先后都移居美国。 详细了解请查看本课程“学习论篇”第四章第七节 (二)关于遗忘的理论 1.消退理论(decay theory) 根据消退理论的解释,大脑中的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这种理论假定:学习会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除非定期地使用或复述信息,否则这种信息就会逐渐衰退,最终完全消失。据认为,这一过程就像拍照后印出来的相片一样,随着时间的延长,相片会逐渐变黄而模糊不清。现在也有人把这种遗忘理论称之为“渐退理论(fadlng theory)”,即认为,不常回想起的或不常使用的信息,往往容易从记忆中失去。 2.干扰理论(Interference theory) 干扰理论认为,随着愈益增多的新信息被输入、归类,提取线索就愈益失效。 消退理论把遗忘归结于贮存的失败,而干扰理论则认为遗忘是由于提取失败所致。不少心理学家都相信,许多遗忘是由于干扰,而不是由于消退。有人甚至认为,85%~98%的遗忘变量应归结于干扰,余下的变量才归结于消退。持这种观点的人常引用的一个例子是:有人用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规律”对记忆和背诵能力的培养意义初探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规律”对记忆和背诵能力的培养意义初探 淮阴实验小学张建祥 结合实际及幼儿学习说话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学习英语,通常是通过对教材中的生词、短语、句子的耳听、口说、朗读和仿写逐渐学习并学会英语的语音、语调、语法和句式,最终能够在口笔头上初步运用英语。记忆及背诵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也常常会发现,在同等教材和学生相同年龄和学龄的情况下,记忆力好,愿意背诵并能够背诵更多语言材料的学生,成绩往往相较更佳。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去记忆背诵所学语言材料。一方面教给学生记忆背诵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记忆和遗忘的规律;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常常督促和检查学生记忆背诵所学语言材料的情况。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积极记忆背诵语言材料的习惯,这对于改进学生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在1885年他发表了实验报告:人们接触到的信息在经过人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并且艾宾浩斯做了个著名的实验。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 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黄色图):艾宾浩斯实验数据图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 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不使用任何工具的记忆效果图(下图) 不使用任何工具的记忆效果图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 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使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计划表后的效果图(红色曲线图) 艾宾浩斯及后来的众多科学家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

遗忘与记忆

一、记忆和遗忘的定义 (一)记忆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回忆)等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经验能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这就是记忆。 (二)遗忘 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是遗忘。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如识记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 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临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二、记忆和遗忘的理论 (一)关于记忆的理论 1.刺激-反应理论 2.格式塔理论 3.信息加工理论

详细了解请查看本课程 (二)关于遗忘的理论 1.消退理论(decay theory) 2.干扰理论(Interference theory) 干扰理论认为,随着愈益增多的新信息被输入、归类,提取线索就愈益失效。 消退理论把遗忘归结于贮存的失败,而干扰理论则认为遗忘是由于提取失败所致。不少心理学家都相信,许多遗忘是由于干扰,而不是由于消退。有人甚至认为,85%~98%的遗忘变量应归结于干扰,余下的变量才归结于消退。持这种观点的人常引用的一个例子是:有人用电击病人大脑的各个不同的部位,使得病人回想起自己认为已经完全遗忘了的事情。所以,在有些心理学家看来,我们所失去的,是进入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的通道,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后来学习的内容在起干扰作用。 干扰主要有两类:倒摄干扰与前摄干扰。倒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受后来学习内容的干扰;前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干扰以后学习的内容。不论在哪一种情况下,前后学习的内容越相似,干扰的程度就越大。 詹金斯与达伦巴克(Jenkins and Dallenbach,1924)对倒摄干扰的经典性研究,被心理学界人土认为是极有说服力的。他俩发现,在入睡前学习的内容,比上午学习的内容遗忘得要慢些。这是由于白天的心理活动所产生的倒摄干扰比临睡前要多些。有人据此推断,一个人在一生中第二个25年记忆开始减退的主要原因(当然不是唯一的原因),是干扰所致。 安德伍德(Underwood,1957)的经典研究则说明了前摄干扰在遗忘中的重要性。他给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被试提供一系列要他们记住的单词。在给第-组被试看这些单词之前,先让他们学习另一组单词,第二组被试则只学习一组单词,一天以后检查被试的遗忘情况。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只记住要求他们记忆的那一组单词的25%,而第二组被试能记住70%。安德伍德认为,第一组被试成绩之所以差,是由于前摄干扰所致。 3.压抑说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1、艾宾浩斯遗忘记忆规律解释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2oi8,vf8r,pou4v,hik43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然后,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遗忘遵循先快后慢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遗忘规律

遗忘规律 时间间隔保持的百分比遗忘的百分比 20分钟58%42% 1小时44%56% 8小时36%64% 1天34%66% 2天28%72% 6天25%75% 31天21%79%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分别遗忘42%、56%、66%;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等。 通过分析,显而易见,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 在学习完某项内容后应及时复习,在未等记忆的内容遗忘掉之前就再次复习。这样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时间就能复习巩固一次。如果等所学的内容全忘了之后才去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一次,此时所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学习的效率就比较低。 睡前醒后是记忆的黄金时段,记忆新内容或再复习一遍昨晚复习过

的内容,则记忆犹新。所以说睡前醒后这段时间千万不要浪费,如能充分利用,可收事半功倍之功。 复习、温故——古老而又实用的记忆诀窍 1、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高达到72%,所以不能认为隔几小时与隔几天复习是一回事,应及时复习,间隔一般不超过2天。 2、一次记忆同类的内容过多、过久时容易发生遗忘。一组记忆材料安排在七个左右最合适;学习时要注意文理科交替学习、不同学科交替学习。因为不同学科的知识由大脑不同的部位主管,所以学科交替学习就可以使大脑的各个部位得到及时修整。 3、中间材料容易遗忘,开头与结尾的内容容易记忆。启发:对所要记忆的内容进行分段来学习,以便增加多个开头与结尾,增强记忆效率。把重要的内容放在起床后或临睡前学习,增强记忆效果。 4、骨架支柱的内容不容易遗忘,细微直接容易遗忘。学习时要学会列提纲、总结大意去记忆.要从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内容的框架、结构、条理及大体意义。 5、有意义能理解的内容不容易遗忘。无意义不理解的内容容易遗忘,在学习时应理解地记忆所要记忆的内容.如果所记的内容没有什么意义,那也可以创造性的赋予其意义.比如,你要记“蒋平”的名字,你可以记“蒋,蒋介石的蒋;平,平凡的平”。积极寻找“需要记忆的材料”之间的联系,通过理解,高效率地完成记忆,拒绝死记硬背;

遗忘与记忆中的存在之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b32068573.html, 遗忘与记忆中的存在之思 作者:刘英梅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33期 摘要:米兰·昆德拉和王小波的小说创作都对中国当代文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位作家在小说中,都涉及到了遗忘与记忆的文学主题,并通过遗忘与记忆的故事,展开对人类存在和个体生命的相同思考。 关键词:米兰·昆德拉;王小波;遗忘;记忆;存在 在当今的世界文坛,米兰·昆德拉无疑是享有崇高声誉的一位作家。在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两个领域,昆德拉匠心独运、双线并举,展示了自己的小说成就和艺术价值。对昆德拉,余中先先生这样评价,“昆德拉无疑是捷克文学乃至中欧文学、世界文学中的一个里程 碑。”[1]290中国当代作家王小波虽被称为文坛异类,却也以一支生花妙笔营造了一个充满自由与想象的艺术世界,在当代文坛赢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20世纪,昆德拉从8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后,随着其作品的相继翻译出版,在中国读者中连续掀起阅读、研究的热潮。90年代后期,随着花城出版社《时代三部曲》的出版发行, 王小波风靡一时,成为当代青年的文学偶像,引起了阅读追随的热潮。昆德拉与王小波,在中国当代文坛留下了抹不去的身影和冲击,影响了我们对小说艺术的已有认知。 王小波对昆德拉是熟悉的,他读过昆德拉的著作,谈论过他的小说艺术。王小波的作品中有昆德拉的影响和神韵,是学界早已有之的认识。就人生经历与创作而言,昆德拉与王小波不乏相似相通之处。其中,遗忘与记忆的文学主题,便是他们作品中共同关注和思考的对象之一。两位作家以遗忘与记忆的故事作为切入点,展开了对人类存在的思索和探询。 一、遗忘与集体记忆 遗忘在昆德拉和王小波小说中是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他们思考社会政治历史的一个巧妙切入点。在小说《笑忘录》和《寻找无双》中,昆德拉和王小波通过不同却类似的方式,讲述了一个通过遗忘抹除集体记忆进而修改未来历史的故事。 昆德拉告诉我们,遗忘是一个“政治的重大问题”[2]525。在小说《笑忘录》的开头,昆德拉即以1948年波西米亚历史中的重要一刻为例,展开了这个话题。共产党领导人克莱门特·哥特瓦尔德在一座宫殿的阳台上向公众发表演说,周围簇拥着他的同志们。下着雪的天气很冷,克莱门蒂斯将自己的皮帽戴到了哥特瓦尔德的头上。宣传部门的照片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四年后,克莱门蒂斯因为叛国罪被处以绞刑,必须从照片上消失。留下来的,就只有哥特瓦尔德头上的那顶皮帽了。这个遗忘的故事,开门见山地显出了昆德拉的角度和思考。接下来,昆德拉以小说主人公米雷克的故事,进一步阐述了这个主题。

记忆与遗忘的规律学习方法探究

记忆与遗忘的规律-学习方法探究 记忆与遗忘的规律-学习方法探究 记忆与遗望的规律 高中三年转瞬即逝,升学竞争激烈,学习压力很大,许多同学会感到时间不够用。“抓紧时间”成了教师、父母督促我们学习的口头禅。时间确实必须抓紧,其中的道理无庸赘述,但我觉得更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如何发挥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要提高学习效率,首先一条,就是要学会管制自己的意志。无论是听课还是阅读,都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不让各种杂念来扰乱自己的思想感情,认真进行思考。我家对门就是歌舞厅,一到夜晚,管弦之声不绝于耳,父母很担心这会影响到我的学习。但我只要往书桌前一坐,对各种喧嚣之声就可充耳不闻。有的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课余花了几倍的时间来理解、消化;有的同学自习时心猿意马,几小时过去了,却不知究竟有什么收获,对于这些同学来说,想要把学习搞好,首先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时一定要专心致志,要全身心投入,

专心致志地学习两小时,比有时漫不经心地学习四小时的效果还显著。 其次,要特别注意提高做题的速度,锻炼思维的敏捷性。这既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也是高考实践的需要。要分秒必争,能够两小时做完的题目决不拖到三小时,宁可把节余下来的一个小时用于休息、娱乐,也不要养成拖拉、疲沓的坏习惯,我在高中准备参加数学竞赛时,自己找了大量的习题做,每次做完,都在练习本上记下花费的时间,其目的是为了检验自己的熟练程度,训练自己以适应正式竞赛的时间要求,在我参加全国数学冬令营第一天的竞赛,4 个半小时的题量,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这就是平时练习时特别注意培养思维敏捷性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每次高考时,总有考生感到时间不够用,因而,加强解题速度方面的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 还有,学习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要搞简单的重复、不要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做简单的习题上,不要搞所谓的“题海战术”,而应抓住重点、难点、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记忆的遗忘规律

记忆的遗忘规律 记忆的遗忘规律大多遗忘出现在学习后一小时之内 遗忘的速度不是恒定的,而是先快后慢,最后逐渐稳定下来重新学习要比第一次学习容易 学习材料可按照不同时间间隔安排复习,比如刚学习过的材料下第一次复习放在一两小时后,第二次复习放在一天后,第三次复习放在三天后,以此类推,复习的时间间隔越来越长。 记忆消退说俗话说,“三天不写手生,三天不练口生。”我们已拥有的技能长时间不用也会消退,记忆也可能是这样。随着时间的延长,记忆留下的痕迹会慢慢消退,如果长时间不再复习就可能完全消失。 遗忘是记忆内容相互干扰所引起的 我们首先学习的内容和最后学习的内容只受到中间内容的干扰,而中间学习的内容同时受到两端的干扰,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对中间学习的内容记忆记忆最差,而对两端学习内容记忆最强。 首先为了全面记住所学内容,我们在复习时应尝试从中间部分开始学复习。 通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前后学习材料越是相似,干扰越大,学习效果越差。我们可以把这点发现用于合理安排学习计划或者课程表。最佳的学习计划,应该是尽量避免相继学习两类相似的

内容。学习了语文后接着学历史或者学习了数学后接着学习物理,理想的安排应该是在学习语文后学数学或物理,然后再学历史。 遗忘是由于没有可依赖的回忆线索造成的 比如做填空题比做选择题难度大,其实填空题就相当于让我们回忆,而是选择题就相当于让我们辨认,辨认当然比回忆容易的多,因为辨认本身提供的线索明确而丰富,而回忆没有任何线索 利用我们存储和提取的信息形态—奇 我们都有体会,形象的、具体的、直观的事物要比抽象的语言容易记的多,这也证实了美国著名图论学者哈里的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相关内容可以翻看豫宝在之前推送的文章 利用我们存储的信息形态—新 新奇的、意外的、怪诞的事情,在记忆中停留的时间最长,例如家家都有电视机,如果你到朋友家做客,过一段时间,要问你朋友家中有没有电视,什么样子,你很难回忆起来。如果你去做客时朋友请你坐在电视机上,你会一辈子也忘不了,这是因为它不符合逻辑。 利用我们提取的储存方式—联想 一项记忆内容,一旦它与其他多种事物发生特定的联系,就容易记忆。所联想的其他事物犹如一个个钩子,能把记忆的内容钩出来。人的记忆能力多与自由联想有关,联想越丰富,记忆的艺术就越高超。

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

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 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希望大家喜欢!、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记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称为编码阶段。 这就好比计算机的信息输入,都要经过编码,只有经过编码的信息才会得到保存。这个阶段与注意的关系很大。很多信息我们回想不起来,有些问题就出现在编码阶段。很多事情我们熟视无睹,并没有仔细观察,我们以为我们记得,事实并非如此。举个例子来说,虽然钞票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但我们却不能立即描述出一元钱背面的图案。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看到了,但并没有主动地去注意它,也就没有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自然也就无法回忆了。 第二阶段我们称为短期记忆阶段。 这个阶段记忆保留的时间很短,一般在几秒到十几秒钟。比如你打114查到了你要的电话号码,记在脑子里,等你要拨号时一下子又想不起来了。测试短期记忆的方法很简单,你可以让一个人说出4个毫无相关的数字或英文字母,你立刻把它们重复出来,然后逐步增加,看你最多能记住几个。一般人总在72个。 因此我们知道知道短期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短期记忆是长期记忆的基础,短期记忆如果不反复练习,很快就会遗忘。而如果在尚未消失前,继续加以练习,那么就可以转化为长期记忆,也就是我们说

记忆的第三个阶段。长期记忆又称为永久记忆,可见它是保留时间很长的记忆。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告诉你记忆的有效期限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差异 而且,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知识遗忘速度曲线是学习必备知识

2011年04月07日 08:23:46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知识遗忘速度曲线是学习必备知识 复习巩固是记忆之母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15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

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一、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解释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

关于记忆和遗忘规律的论文 记忆遗忘理论有哪些

关于记忆和遗忘规律的论文记忆遗忘理论有哪些 人有记忆就会有遗忘,不管记忆力多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记忆是会被遗忘的。你知道有哪些记忆遗忘理论吗?下面由小编给你带来关于记忆遗忘理论有哪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记忆遗忘理论1.消退理论 根据消退理论的解释,大脑中的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这种理论假定:学习会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除非定期地使用或复述信息,否则这种信息就会逐渐衰退,最终完全消失。据认为,这一过程就像拍照后印出来的相片一样,随着时间的延长,相片会逐渐变黄而模糊不清。现在也有人把这种遗忘理论称之为渐退理论,即认为,不常回想起的或不常使用的信息,往往容易从记忆中失去。 事实上,这种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开始遭到一些心理学家的怀疑。因为研究表明,一个人在保持信息期间(即在学习之后、测验之前这一段时间内)参与各种活动,会对记

忆有一定影响。心理学家还发现,人们醒着的时候失去的信息,比睡着的时候失去的信息更多些。显然,只把时间的推移或不定期使用信息作为遗忘的真正原因是不充分的。这种所谓的睡眠效应成了下面要介绍的遗忘干扰理论的依据。 近年来,一些心理学家又开始重新评价消退理论,认为对遗忘的讨论,最终仍须回到消退理论或渐退理论上来,因为遗忘干扰理论或其他遗忘理论,都没有解决因时间推移而产生遗忘的问题。例如,实验结果表明,即便在没有前摄干扰或倒摄干扰的情况下,遗忘也还是在发生的。 记忆遗忘理论2.干扰理论 干扰理论认为,随着愈益增多的新信息被输入、归类,提取线索就愈益失效。消退理论把遗忘归结于贮存的失败,而干扰理论则认为遗忘是由于提取失败所致。不少心理学家都相信,许多遗忘是由于干扰,而不是由于消退。有人甚至认为,85%~98%的遗忘变量应归结于干扰,余下的变量才归结于消退。 持这种观点的人常引用的一个例子是:有人用电击病人大脑的各个不同的部位,使得病人回想起自己认为已经完全遗忘了的事情。所以,在有些心理学家看来,我们所失去的,是进入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的通道,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后来学习的内容在起干

遗忘规律背诵表

日期 周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单词 1 2、1 3、2 4、1、3 5、2、4 6、5、3 7、1、 6、4 8、2、 7、5 9、6、 8、3 10、7、 9、4 11、8、 10、5 12、6、 9、11 13、7、 12、10 14、1、 8 11、13 15、 2、9 12、14 15、1、 10 3、13 2、 11、1 4、14 3、 2、12 5、15 4、 6、1 13、3 日期 周期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1 2 3 4 5 6 7 8 9 10 单词2、5 4、7 14 3、6 8、5 15 1、7 6、9 4 2、8 10 5、7 3、9 11 6、8 4、10 12 7、9 5、11 13 8、10 6、12 14 9、11 7、13 1、10 15、12 1、14 2、13 8、11 2、15 3、14 9、12 3、1 4、13 10、15 4、2 5、14 11、1 5、3 6、15 12、2 6、4 7、3 13、1 7、5 8、2 14、4 8、6 9、15 5、3 1、7 10、4 9、6 7、8 11、2 10、5 日期 周期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单词8、9 12、3 11、6 9、10 13、7 12、4 10、11 14、8 13、5 11、12 15、9 14、6 10、13 1、12 15、7 13、8 2、14 1、11 12、9 3、15 2、14 15、1 4、13 3、10 1、2 5、14 4、11 12、2 6、3 5、15 13、3 7、1 6、4 14、2 8、4 7、5 15、3 9、6 8、5 1、7 10、4 9、6 2、7 11、5 10、 3、9 12、8 11、6 4、9 13、8 12、7 5、10 14、11 15、13 检测 说明1、自己填入日期,每天都要背诵,这样每天都在提升语感、每天都在改善大脑记忆素质;2、背诵材料以考研单词为准,反复复习;3、背诵遵循遗忘规律,在每个遗忘点上适时回忆;4、背诵的单词一定要在24小时内开始复习,且按表格安排篇章全部复习所记内容;5、利用每天零散时间(早上起床、三餐前后、上下学前后、临睡前)来记忆;6、背诵时要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先熟读文章、理解大意、逐层推进,达到熟练背诵并能默写的程度。7、先熟读再背。8、树立坚定信念,越忙的人越适合背(零散时间更多!) 备注英语背诵中的“双重遗忘”是指:一重是忘记曾经记忆的单词;二重是忘记什么时候要去复习快要忘记的单词。遗忘规律表明:遗忘速度的快慢和间隔时间的长短有关。以背单词为例,如1小时记忆了100个生词,30分钟后会忘记40个,24小时后会忘记30个,30天后还会忘记25个,两个月后真正记住的只有5个。要克服双重遗忘,就要适时复习。最佳的间隔时间为:1、2、4、7、14、28天。以背单词为例:如今天记了5个单词,明天(为第1天)复习;后天(为第2天)须复习;间隔一天(为第2天)须复习;间隔两天(为第7天)再复习;间隔六天(为第14天)再复习;间隔13(为第28天)再复习。以上背诵材料即按此规律安排。 效果反馈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遗忘曲线图及解析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遗忘曲线图及解析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这条曲线一般称为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它的纵坐标代表保持量。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另外,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的要早。人们对无意义的音节的遗忘速度快于对散文的遗忘,而对散文的遗忘速度又快于韵律诗。在学习过程中,对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地背诵后仍然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过度学习可以使学习的材料保持得好。要让记忆效果事半功倍,更牢、更深刻、更持久,就要真正把及时复习、理解记忆、联想记忆、过度学习运用到学习中。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

记忆,从而在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 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艾宾浩斯记忆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与复习 这个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如潮水般汹涌的遗忘,从中观察时间间隔20分钟,1小时,8-9小时一天,两天,31天我们不复习会记的所学的百分之多少,对此先给一个复习的方法 复习点的确定 人的记忆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 o 第一个记忆周期是5分钟 o 第二个记忆周期是30分钟 o 第三个记忆周期是12小时 这三个记忆周期属于短期记忆的范畴 下面是几个比较重要的周期 第四个记忆周期是1天 第五个记忆周期是2天 第六个记忆周期是4天 第七个记忆周期是7天 第八个记忆周期是15天 以上的8个周期应用于背词法,作为一个大的背词循环的8个复习点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背词的效率 具体说法: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

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 记" 到" 忆" 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

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15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一、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解释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

右脑记忆的四大规律一、浩斯遗忘规律

右脑记忆的四大规律一、浩斯遗忘规律 右脑记忆的四大规律一、浩斯遗忘规律艾宾浩斯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第一个从心理学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人。他对记忆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对记忆的保持规律作了重要研究,并绘制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力再好的人遗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从什么时候开始遗忘的?怎样减少遗忘?何时复习效果最佳?通过遗忘规律可以一目了然。 时间间隔保持的百分比遗忘的百分比 20分钟 58% 42% 1小时 44% 56% 8小时 36% 64% 1天 34% 66% 2天 28% 72% 6天 25% 75% 31天 21% 79%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分别遗忘42%、56%、66%;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等。 通过分析,显而易见,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

功半”。我们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识似的,这就是因为复习的间隔太长了的缘故。今后我们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么时间复习都一样。 右脑记忆的四大规律二、魔力之七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米勒曾对短时记忆的广度进行过比较精确的测定:测定正常成年人一次的记忆广度为7±2项内容。多于7项内容则记忆效果不佳。这个“七”被称为“魔力之七”或“怪数七”。这个“七”即可是7个字符,也可是7个汉字,或7组双音词、7组四字成语,甚至于7句七言诗词。由此可知,短时记忆广度的大小不是取决于被记忆材料的意义,而是取决于被记忆材料的数目! 我们在记忆时可利用这一特点,把需要记忆的内容分配在7组之内,而这7组中的每一组的容量可适当加大。这样每一组相当于一个集成块,加大了集成块的含量,记忆效率应会大大提高。比如百家姓,若是一个一个的记,就得记100组,若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即四个四个为一组记,则只需记25组,25组与100组相比,记忆效率当然会提高了。 再如记忆电话号码,一个一个记要记11项,若分成022-2412-0416这样3组,则记忆起来就快多了。再如记忆圆周率,若把圆周率小数点后的数依次分成苦干小段,每一小段为7个数字,把每7段即49个数字作为一首七律诗一样背,就会感觉象背诗一样朗朗上口,不会再枯燥无味了。每次一口气背这样一大段,10段就是490位,这已很可观了。古代诗词大多不超过7个字,我们觉得较易背诵,很大程度上是因在“魔力之七”的范围内的缘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