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解表药之白芷(发散风寒药)

解表药之白芷(发散风寒药)

解表药之白芷(发散风寒药)
解表药之白芷(发散风寒药)

疮痈的后期,脓液已生成,白芷(燥湿)+扶正药,可以增强排脓(湿浊)的疗效。

白芷辛温,阳明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用。

《中药学》学习笔记:发散风寒药之细辛

《中药学》学习笔记:发散风寒药之细辛 【药用】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细辛或细辛的全草。多年生草本,有细长芳香的根状茎,先端生叶一二片。花单生叶腋,贴近地面,常紫色,钟形。中国约有35种,习知的如细辛、北细辛等。全草入药(因其地上部分马兜铃酸含量过高,而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故2005版《中国药典》已改为根及根茎入药),性温,味辛,功能温经散寒、化饮、祛风止痛,主治风寒头痛、痰饮咳喘、风湿痹痛、牙痛、鼻渊等症。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根细、味辛,故得名。吉林东部长白山区、半山区各县有出产。细辛属植物的分布,南起云南,北至陕西、吉林、黑龙江,西至西藏。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心、肺、肝、肾经。 【功效】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 《纲目》:细辛,辛温能散,故诸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滞气、惊痫者,宜用之。口疮、喉痹、齿诸病用之者,取其能散浮热,亦火郁则发之之义也。辛能泄肺,故风寒咳嗽上气者宜用之。辛能补肝,故胆气不足,惊痫、眼目诸病宜用之。辛能润燥,故通少阴及耳窍,便涩者宜用之。 【临床应用】 1.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等症。细辛主要能散寒止痛,常与羌活、荆芥、川芎等同用,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较剧的病症;对于外感风寒、阴寒里盛的病症,亦可应用,须配合麻黄、附

子等同用。 2.用于头痛、齿痛、风湿痹痛。细辛止痛力强,对于头痛、齿痛都有较显着的疗效,头痛可配合羌活、白芷等同用,齿痛可配合白芷、石膏等同用。对于风湿痹痛,以属于寒湿者为宜,可与羌活、川乌、草乌等配合应用。 3.用于痰多咳嗽。细辛能温肺以化痰饮,所以主要用于治疗肺寒咳嗽、痰多质稀色白的病症,常与干姜、半夏等配伍应用。 4.本品又能通鼻窍,疗口疮。用于鼻渊,常配合白芷等应用;用于口舌生疮,可单用一味细辛,研末敷于脐部。 【处方用名】北细辛、细辛(喜净,晒干,切碎用)、炙细辛。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一钱五分,煎服。外用适量。 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本品虽有较好的散寒作用,但发汗作用力较弱,一般解表方剂中不作主药,临床用于风寒表症主要有两个方面:或者外助麻黄以发汗解表,内助附子以扶阳温肾,治疗阳虚体质的外感风寒,形寒怯冷等症;或者取其兼有止咳、镇痛作用,用于风寒表症兼有头痛、身痛或咳嗽等症。此外,在镇咳方面,可配合干姜以温肺化痰,配五味子以开阖并施,配麻黄宣畅肺气;在止痛方面,可配合白芷治牙痛,配川芎治头痛,配乌头治痹痛,都是常用的配伍应用方法,可供参考。 【方剂举例】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黄、桂枝、细辛、芍药、五味子、干姜、半夏、甘草。治痰饮咳嗽气喘。

常用中药的常用剂量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 邵忠民 品名性味归经剂量功效 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3-10g 发汗解表,平喘止咳,利水退肿。 桂枝辛、甘,温。归肺、心肾、肝经。3-10g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辛,温。归肺、脾、胃经。5-10g 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5-10g 祛风解表,止痒,透疹,炒炭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肺、肝、脾经。5-10g 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 羌活辛、苦,温。归肺(膀胱)经。3-10g 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2.发散风热药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3-6g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6-12g 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消肿。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3-10g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甘、苦,寒。归肺、肝经。5-10g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5-10g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柴胡苦、辛,微寒。归肺、肝、脾经。3-10g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葛根甘、辛、凉。归肺、脾、胃经。10-15g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石膏苦、辛、甘,大寒。归肺、胃经。15-60g 清热泻火(清气分、肺胃实热),煅后收湿敛疮。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5-15g 清热泻火(清气分实热,清肺胃实热)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肝、胃、肺经。5-15g 泻火除烦,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利湿热。 夏枯草苦、辛,寒。归肝经。10-15g 清泻肝火,解毒散结。 2.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胃胆、大肠膀胱经。5-15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黄连苦,寒。归心、胃、大肠、肝经。2-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肝胆、大肠肾膀胱经。6-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3.清热解毒药 ①治湿热病药 金银花微苦辛甘,寒。归肺心胃大肠经。10-15g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苦、微辛,寒。归心肺、小肠经6-15g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板蓝根苦、寒。归肺、心、胃经。10-15g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②治热毒疮疡药 蒲公英苦、甘,大寒。归肝、胃经。10-30g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利湿热。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15-30g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③治热毒泻痢药 白头翁苦,寒。归大肠经。6-15g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④治咽喉肿痛药 射干苦,寒。归肺经。6-10g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4.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胃、肾经。10-30g 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玄参甘、苦、咸,寒。归心肺胃肾经。10-15g 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6-12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虚热。 赤芍苦,微寒。归肝、心经。6-15g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泻肝火。 5.清虚热药 青蒿苦、辛,寒。归肝、胆、肾经。6-12g 清虚热,凉血,解暑热,截疟。 地骨皮甘、微苦、寒。归肺,肝、肾经。6-15g 清虚热,凉血,清肺降火。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寒药 麻黄:辛微苦温。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发汗解表之要药2--9g 桂枝:辛甘温。肺膀胱经助麻黄发汗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3--9g 紫苏:辛温。肺脾经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不宜久煎5--9g 生姜:辛温。肺脾胃经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呕家之圣药。不宜久煎3--9g 香薷:辛微温。肺脾胃经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夏月解表之要药3--9g 荆芥:辛微温。肺肝经不宜久煎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4.5--9 g 防风:辛甘微温。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4.5--9 g 有解热抗炎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过敏作用 羌活:辛苦温。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3--9 g 白芷:辛温。肺胃大肠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阳明头痛)3--9 g 细辛:辛、温。肺胃心经1--3 g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藁本:辛、温。膀胱经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3--9 g 苍耳子:辛苦温。有毒。肺经 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3--9 g 辛夷:辛温。肺胃经发散风寒,通鼻窍 治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3--9 g 发散风热药 薄荷:辛凉。肺肝经3--6 g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牛蒡子:辛苦寒。肺胃经6--12 g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蝉蜕:甘寒。肺肝经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3--10 g 桑叶:甘苦寒。肺肝经5--9 g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菊花:辛甘苦。肺肝经5--9g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蔓荆子:辛苦微寒。膀胱肝胃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5--9g 柴胡:苦、辛,微寒。肝胆经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柴胡劫肝阴”3--9g 升麻:辛微甘微寒。肺脾胃大肠经 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3--9g 葛根:甘、辛、凉。脾胃经9--15 g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清热泻火药 石膏:甘、辛、大寒。肺胃经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15--60 g 知母:苦甘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6--12 g 芦根:甘寒,肺胃经 清热,生津止渴,,止呕,利尿15--30 g 天花粉:甘、微苦。肺胃经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妊娠中晚期流产药10--15 g 栀子:苦寒,心肺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5--10 g 夏枯草:辛、苦、寒。肝胆经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9---15 g 决明子:甘苦咸,微寒。肝大肠经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10--15 g 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清热燥湿,火解毒,止血,安胎 尤长于清上焦湿热3--10 g 黄连:苦寒。心脾胃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长于清中焦湿热2---5 g 黄柏:苦寒。肾、膀胱、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长于清中焦湿热3--12 g 龙胆:苦寒。肝胆经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3---6 g 苦参:苦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5--10 g 白鲜皮:苦寒。脾胃膀胱经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5--10 g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甘寒。肺心胃经6--15 g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为治一切内外痈之要药 连翘:苦微寒,肺心小肠经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有疮家圣药之称。6--15 g 穿心莲:苦寒。心肺大肠膀胱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6--9 g 大青叶:苦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9--15 g 板蓝根:苦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9--15 g 青黛:咸寒。肝肺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 肝泻火,定惊1.5--3 g 贯众:苦,微寒。有小毒。肝脾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4.5--9 g 蒲公英:苦甘寒。肝胃经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为治疗乳痈之要药9--15 g 紫花地丁:苦辛寒。心肝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15--30 g 野菊花:苦辛微寒。肝心经 清热解毒外科疔痈这良药10--15 g 土茯苓:甘淡平。肝胃经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为治梅毒的要药15--60 g 鱼腥草:辛微寒。肺经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治肺痈之要药15--25 g 大血藤:苦平。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治肠痈要药9--15 g 败酱草:辛苦微寒。胃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治疗肠痈腹痛的首选药物6--15 g 射干:苦寒。肺经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治咽喉肿痛常用之品3--9 g 山豆根:苦寒。有毒。肺胃经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3--6 g 马勃:辛平。肺经 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治咽喉肿痛之常用药布包 1.5--6 g 白头翁:苦寒。胃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治热毒血痢之良药9--15g 马齿苋:酸寒。肝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为治痢疾的常用药物9--15g 鸦胆子:苦寒。有小毒。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0.5--2 g 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胃大小肠经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15--60 g 山慈菇:甘微辛。肝脾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3--9 g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养阴升津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10--15 g 玄参:甘苦咸微寒。肺胃肾经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10--15 g 牡丹皮:苦辛微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6--12 g 赤芍:苦微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6--12 g 紫草:甘咸寒。心肝经 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5--10 g 水牛角:苦寒。心肝经 清热凉血,解毒定惊久煎15--30 g 清虚热药 青蒿:苦辛寒。肝胆经 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不宜久煎6--12 g 白薇:苦咸寒。胃肝肾经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4.5--9 g 地骨皮:甘寒。肺肝肾经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为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9--15 g 银柴胡:甘微寒。肝胃经清虚热,除疳热3--9 g 胡黄连:苦寒。肝胃大肠经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1.5--9 g 胡黄连与黄连均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黄连为解毒要药 攻下药 大黄:苦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治积滞便秘要药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5--15 g 芒硝:咸苦寒。胃大肠经冲入药汁或开水溶化后服 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10--15g 番泻叶:甘苦寒。大肠经 泻下通便水煎后下1.5--3g 泡服2--6g 润下药 火麻仁:甘平脾胃大肠经润肠通便打碎入煎10--15g 郁李仁:辛苦甘平。脾大小肠经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打碎入煎6--12g 松子仁:甘温。肺肝大肠经 润肠通便,润肺止咳5--10 g 峻下逐水药 甘遂:苦寒。有毒。肺肾大肠经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0.5--1 g 京大戟:苦寒。有毒。肺脾肾经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1.5--3 g 芫花:苦辛温。有毒。肺脾肾经不宜与甘草同用 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1.5--3 g 牵牛子:苦寒。有毒。肺肾大肠经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3--9 g 巴豆:辛热。有大毒。胃大肠 峻下冷积,逐饮退肿,祛痰利痰外用蚀疮0.1—0.3 g 祛风寒湿药 独活:辛苦微温。肾膀胱经祛风湿,止痛,解表3--9g 威灵仙:辛咸温。膀胱经治风湿痹痛要药 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6--9 g 川乌:辛苦热。有大毒。心肝肾脾经 祛风湿,温经止痛宜先煎久煎 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 用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 1.5--3 g 1

中药记忆口诀

中药记忆歌诀 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寒用生姜,桂枝紫苏和麻黄,辛夷胡荽与香薷,白芷葱白加荆防,羌活藁本苍耳子,柽柳细辛效果良。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热有升麻,浮萍薄荷桑菊花,柴葛蔓荆牛蒡子,木贼豆豉蝉衣加。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莫延迟,知母石膏寒水石,芦根竹叶淡竹叶,青葙栀子决明子,鸭趾夏枯谷精草,密蒙花粉功无私。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苦寒,黄芩黄柏与黄连。龙胆草根加苦参,秦皮橘皮和白鲜。 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蒲公英,贯众连翘配地丁,板蓝青叶金银花,野菊青黛土茯苓,拳参穿心半边莲,马勃熊胆共鱼腥,射干败酱鸦胆子,蚤休漏芦白头翁,白花蛇舌马齿苋,绿豆荞麦四季青,地锦豆根山慈姑,还有白蔹和红藤。 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水牛角,紫草丹皮共赤芍,玄参生地兼养阴,血营实热诸证消。 清虚热药 清虚热药皆性寒,青蒿白薇有建树,骨皮退蒸别具功,还有银柴胡黄连。 泻下药 泻下药物三下分,峻下攻下和濡润,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巴豆和千金,硝黄芦荟番泻叶,火麻仁和郁李仁。祛风湿药 祛风湿散寒药 除风除湿散寒凝,海风藤茎雷公藤,独活川乌威灵仙,乌稍蕲蛇寻骨风,木瓜老鹳伸筋草,蚕沙松节路路通。 祛风湿清热药 祛风除湿消热肿,秦艽海桐臭梧桐,桑枝防己豨莶草,丝瓜络石穿山龙。 祛风湿强筋骨药 祛风除湿强筋骨,寄生狗脊功不没,五加根皮千年健,芳香挥发浸酒服。 化湿药 芳香化湿用苍术,藿香佩兰加厚朴,草果砂仁二豆蔻,温脾健胃寒湿除。 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药分三,消肿茯苓猪苓先,泽泻泽漆薏苡仁,冬瓜葫芦荠菜添,香加皮和玉米须,蝼蛄入药用生干。利尿通淋关木通,萆薢萹蓄和车前,瞿麦通草灯心草,石韦滑石海金沙,莫忘地肤冬葵子,利湿通黄用金钱,茵陈虎杖地耳草,垂盆全草功夫全。 温里药 附子肉桂能温里,小茴丁香吴茱萸,花椒胡椒荜澄茄,干姜良姜荜茇奇。 理气药 理气药物二十一,橘皮青皮大腹皮,沉香木香青木香,檀香枳实共柿蒂,香附香橼九香虫,佛手乌药萼绿梅,甘松刀豆荔枝核,薤白玫瑰川楝齐。 消食药 消食化积脾胃和,山楂神曲内金妥,麦芽谷芽鸡矢藤,莱菔理气效更卓。 驱虫药 驱虫杀虫槟榔佳,雷丸鹤虱鹤草芽,芜荑榧子使君子,苦楝根皮和南瓜。

18解表药-发散风寒药-白芷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药白芷的功效应用 白芷(具有芳香气味的白色根片),最早录于《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主产于浙江(杭白芷)、四川(川白芷)、河南禹县(禹白芷)、河北安国(祁白芷)。夏、秋间叶黄时采挖,晒干或低温干燥,切厚片。白芷气芳香,味辛,微苦。以粉性足、棕色油点多、香气浓郁者为佳。生用。 [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祛风燥湿,祛风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善散阳明经风湿,治感冒鼻塞,鼻渊头痛,阳明头痛,风湿疹痒,风寒湿痹,带下过多,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一、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二、功效应用: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解表散寒,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者尤宜。白芷辛散温通,祛风解表散寒之力较温和,能散风寒,止头痛,以止痛、通鼻窍见长,宜于外感风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之证,常配伍防风、羌活、川芎等祛风散寒止痛药,如九味羌活汤。 2、祛风止痛,用于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前额头痛,头风痛,牙痛,风湿痹痛。白芷辛散温通,长于止痛,且善入足阳明胃经,故阳明经头额痛(常伴鼻塞不通,眼珠周围痛)以及牙龈肿痛尤为多用。 1)白芷芳香上达,祛风止痛,治疗阳明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等症,属外感风寒者,可单用,即都梁丸;或与防风、细辛、川芎等祛风止痛药同用,如川芎

茶调散;属外感风热者,可配伍薄荷、菊花、蔓荆子等药。 2)治疗风冷牙痛,可与细辛、全蝎、川芎等同用,如一捻金散;治疗风热牙痛,可配伍蔓荆子、荆芥穗等药。 3)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者,可与苍术、草乌、川芎等药同用。 3、宣通鼻窍,用于鼻鼽,鼻渊,鼻塞流涕。白芷祛风、散寒、燥湿,可宣利肺气,升阳明清气,通鼻窍而止疼痛,可用治鼻鼽、鼻渊(类似鼻窦炎)等鼻科疾病之鼻塞不通,流涕不止,前额疼痛,为治鼻渊头痛的要药,常配伍苍耳、辛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如苍耳散。 4、燥湿止带,用于寒湿带下证。白芷辛温香燥,善除阳明经湿邪而燥湿止带。1)治疗寒湿下注,白带过多,可与鹿角霜、白术、山药等温阳散寒、健脾除湿药同用; 2)若湿热下注,带下黄赤,宜与车前子、黄柏等清热利湿、燥湿药同用。 5.消肿排脓,用于疮疡肿痛(疮疡初起,中期,后期均可用)。白芷辛散温通,未溃者能消散,已溃者能排脓,有消肿排脓、止痛之功,为外科常用之品。(初起消肿,已溃排脓。) 1)治乳痈常配伍瓜蒌、贝母、蒲公英等,以解毒散结消肿; 2)治疮肿可配伍银花、天花粉等。 3)治疮疡初起,红肿热痛,可收散结消肿止痛之功,配伍金银花、当归、穿山甲等药,如仙方活命饮; 4)治脓成难溃,配伍人参、黄芪、当归等益气补血药,共奏托毒排脓之功,如托里透脓散。 6、白芷祛风止痒,可用于皮肤风湿瘙痒症。 7、其他:1)毒蛇咬伤。2)溃疡胃痛。3)美容化妆(白芷可美白)。

中药相似功效药物

. 一、解表药 、生姜麻黄、桂枝、紫苏(附药:紫苏梗)(一)发散风寒药 、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附药:生姜皮、生姜汁)、辛夷、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藁本、苍耳子(附药:苍耳草)柳。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二)发散风热药 、子、柴胡、升麻、葛根(附药:葛花)、淡豆豉(附药:大豆黄卷)浮萍、木贼。 二、清热药 石膏、寒水石、知、芦根、天花粉、竹叶、(一)清热泻火药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秦皮、苦参、(二)清热燥湿药白鲜皮、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 、连翘、穿心莲、金银花(附药:忍冬藤)(三)清热解毒药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墓拳参、漏芦、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附药:、金果锦灯笼、射干、山豆根(附药:北豆根)头回)、马勃、青果、、翻白草榄、木蝴蝶、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地锦草、委陵菜、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千里光、白蔹、四季青、绿豆(附药:绿豆衣) 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四)清热凉血药

牛角 . . 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五)清虚热药 三、泻下药 、芒硝、番泻叶、芦荟(一)攻下药大黄(后下)(二)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芫花、甘遂、京大戟(附药:红芽大戟)(三)峻下逐水药 商陆、牵牛子、巴豆、千金子 四、祛风湿药 、蕲蛇独活、威灵仙、川乌(附药:草乌)(一)祛风寒湿药 、木瓜、蚕沙、伸筋草、、乌梢蛇(附药:蛇蜕)(附药:金钱白花蛇)雪上一枝蒿、昆明山海棠、海风藤、寻骨风、松节、青风藤、丁公藤、路路通 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海(二)祛风湿热药 桐皮、络石藤、雷公藤、老鹳草、穿山龙、丝瓜络 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三)祛风湿强筋骨药 、鹿衔草、古楠叶莲花(附药:天山雪莲花)五、化湿药、藿香、佩兰、苍术、厚朴(附药:厚朴花)、砂仁(附药:砂仁壳)豆蔻(附药:豆蔻壳)、草豆蔻、草果 六、利水渗水湿药 、薏苡仁、猪(一)利水消肿药茯苓(附药:茯苓皮、茯神)、玉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寒药 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蝉蜕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明目退翳息风止 痉。 羌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 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荆芥发表散风, 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顺气安胎。 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通鼻窍、散风寒。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发散风热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滑利 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止痉。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驱风止痛。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淡豆豉解 表,除烦。 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大黄泻火通便,解毒祛瘀,除湿退黄,降火止血。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除烦止渴。寒水石清热泻火。夏枯草清肝明目,散郁结、降血压。 决明子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肠通便。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排脓散肿。竹叶清热除烦, 生津止渴,清热利尿。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芦根清热生津,清胃除烦止呕,祛痰排脓,利尿透疹。 淡竹叶清热除烦,通利小便,渗湿泄热。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凉血止血。鸦胆子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2、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烦止呕。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秦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 苦参清热利尿,杀虫止痒,燥湿止泻。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杀虫止痒。 胡黄连清热除蒸疗疳,解毒除湿。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草果燥湿温中,截疟。

中药功效记忆法——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一、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第1组——麻黄、香薷、浮萍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口诀:麻黄发喘水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口诀:香薷发湿水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口诀:浮萍发疹水 第2组——紫苏、桂枝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口诀:支书表,三星盒。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口诀:桂枝发汗解肌 发——发汗解肌 汗——韩文铜镜卖 解——姐住养花七 肌——几瓶葱姜泥 第3组——生姜、葱白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口诀:想象喝四口生姜汤 第一口,想象全身发热出汗,同时说:“解表散寒”。 第二口,想象热汤到了胃里,胃里热乎乎的感觉,同时说:“温中止呕”。 第三口,想象热气到了胃里又掉头向上到肺部,肺部热乎乎的感觉,同时说:“化痰止咳”。

第四口,想象吃的鱼遇到姜汤就溶化了,同时说:“解鱼蟹毒”。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口诀:想象剥葱 剥第一层葱皮,去了皮,葱里面的汗和寒就能发散出来,同时说:“葱白发汗解表散寒”。 剥第二层葱皮,葱里有热气(阳气)出来,同时说:“通阳”。 第4组——荆芥、防风 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口诀:荆芥表,缝针疮。联想:荆芥的表皮,有缝针留下的疮疤。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口诀:防风取表拾铜镜。联想:防风在取表的路上拾了个铜镜。 第5组——羌活、藁本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藁本: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口诀:羌藁解散风湿痛。 联想:羌活、藁本都有解表散寒和解除风湿疼痛的作用。 第6组——细辛、白芷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口诀:细芷借三区桶鼻敲。新闻非花银,只找袋重农。 联想:细芷借三区的桶用鼻子敲,这个新闻要发表非花银子不可,只好找口袋沉重的农村亲戚借。

几种常见的发散风寒药

麻黄 【药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风寒感冒。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入肺与膀胱经,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因麻黄兼有平喘之功,故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麻黄汤(《伤寒论》)。 2.咳嗽气喘。本品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主入肺经,可外开皮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为辅助。治疗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喘咳实证,常配伍杏仁、甘草,如三拗汤(《和剂局方》)。治疗寒痰停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者,常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如小青龙汤(《伤寒论》)。若肺热壅盛,高热喘急者,每与石膏、杏仁、甘草配用,以清肺平喘,如麻杏甘石汤(《伤寒论》)。 3.风水水肿。本品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之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每与甘草同用,如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如再配伍生姜、白术等发汗解表药、利水退肿药,则疗效更佳,如《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 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用法用量】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桂枝 【药性】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应用】 1.风寒感冒。本品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如麻黄汤(《伤寒论》);若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伤寒论》);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 2.寒凝血滞诸痛证。本品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如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桂枝能温通心阳,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若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桂枝能温中散寒止痛,每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如小建中汤(《金匮要略》);若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桂枝既能温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导活血药物,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多与当归、吴茱萸同用,如温经汤(《金匮要略》);若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可与附子同用,以祛风散寒、通痹止痛,如桂枝附子 汤(《伤寒论》)。 3.痰饮、蓄水证。本品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如脾阳不运,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 4.心悸。本品辛甘性温,能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如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而见心悸动、脉结代者,每与甘草、人参、麦冬等同用,如炙甘草汤(《伤寒论》)。若阴寒内盛,引动下焦冲气,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汤(《伤寒论》)。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对药(新版)

中药复习 一、不同药的比较/区别/相同点与不同点。 1 麻黄、桂枝两者比较。(课本P52-53) 2 荆芥、防风两者比较。(课本P59) 3 桑叶、菊花两者比较。(课本P73-74) 4 柴胡、升麻、葛根、三者比较。(课本P79) 5 石膏、知母两者比较。(课本P86) 6黄芩、黄连、黄柏三者比较。(课本P100) 7熟地黄、生地黄两者比较。(课本P462) 8肉桂、附子、干姜三者的比较。(课本P240) 9龙骨、牡蛎两者的比较。(课本P399) 10杜仲、续断两者的比较。(P444-P445) 11赤芍、白芍两者的比较。(课本P464) 12龟甲、鳖甲两者的比较。(课本P481) 13金银花、连翘两者的比较。(P108) 14羌活、独活两者的比较。 15陈皮、青皮两者的比较。(课本P251) 16大青叶、板蓝根两者的比较。(课本P110-111) 17生地黄、玄参两者的比较。(课本P146) 18牡丹皮、赤芍两者的比较。(课本P146-P147) 19附子、川乌两者的比较。 20干姜、生姜两者的比较。 21小蓟、地榆两者的比较。 22红花、桃仁、益母草三者的比较。(课本P321-P325) 23半夏、天南星两者的比较。(课本P347-349) 24川贝母、浙贝母两者的比较。(课本P356) 25全蝎、蜈蚣两者的比较。(课本P413) 26人参、党参两者的比较。(课本P427) 27生地黄、熟地黄两者的比较。 28北沙参、南沙参两者的比较。(课本P470) 29五味子、乌梅两者的比较。(课本P486-P487) 二、历年考察比较多的药。(单纯说功效及应用) 麻黄、桂枝、大黄、丹参、金银花、杏仁、当归、薏苡仁、柴胡、人参、附子、川穹。 三、名词解释 1中药2中药学3道地药材4四气、五味5炮制6中药七情7相使8十八反9解表药10发散风寒药11清虚热药12理气药13回阳救逆14活血化瘀药15平肝息风药16平抑肝阳17息风止痉药18开窍药19补益药20补虚药。 1.桂枝与肉桂 同:性味均辛甘温,能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用治寒凝血滞之胸痹、闭经、痛经、风寒湿痹证。 异:肉桂长于温里寒,用治里寒证;又能补火助阳,引火归原,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宫冷,下元虚衰,虚阳上浮之虚喘﹑心悸等。桂枝长于散表寒,用治风寒表证;又能助阳化气,用治痰饮﹑蓄水证。 2.荆芥与防风

中医药物记忆口诀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寒用生姜,桂枝紫苏和麻黄,辛夷胡荽与香薷,白芷葱白加荆防,羌活藁本苍耳子,柽柳细辛效果良。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热有升麻,浮萍薄荷桑菊花,柴葛蔓荆牛蒡子,木贼豆豉蝉衣加。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莫延迟,知母石膏寒水石,芦根竹叶淡竹叶,青葙栀子决明子,鸭趾夏枯谷精草,密蒙花粉功无私。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苦寒,黄芩黄柏与黄连。龙胆草根加苦参,秦皮橘皮和白鲜。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蒲公英,贯众连翘配地丁,板蓝青叶金银花,野菊青黛土茯苓,拳参穿心半边莲,马勃熊胆共鱼腥,射干败酱鸦胆子,蚤休漏芦白头翁,白花蛇舌马齿苋,绿豆荞麦四季青,地锦豆根山慈姑,还有白蔹和红藤。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水牛角,紫草丹皮共赤芍,玄参生地兼养阴,血营实热诸证消。清虚热药 清虚热药皆性寒,青蒿白薇有建树,骨皮退蒸别具功,还有银柴胡黄连。泻下药 泻下药物三下分,峻下攻下和濡润,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巴豆和千金,硝黄芦荟番泻叶,火麻仁和郁李仁。祛风湿药 祛风湿散寒药 除风除湿散寒凝,海风藤茎雷公藤,独活川乌威灵仙,乌稍蕲蛇寻骨风,木瓜老鹳伸筋草,蚕沙松节路路通。祛风湿清热药 祛风除湿消热肿,秦艽海桐臭梧桐,桑枝防己豨莶草,丝瓜络石穿山龙。祛风湿强筋骨药 祛风除湿强筋骨,寄生狗脊功不没,五加根皮千年健,芳香挥发浸酒服。

芳香化湿用苍术,藿香佩兰加厚朴,草果砂仁二豆蔻,温脾健胃寒湿除。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药分三,消肿茯苓猪苓先,泽泻泽漆薏苡仁,冬瓜葫芦荠菜添,香加皮和玉米须,蝼蛄入药用生干。利尿通淋关木通,萆薢萹蓄和车前,瞿麦通草灯心草,石韦滑石海金沙,莫忘地肤冬葵子,利湿通黄用金钱,茵陈虎杖地耳草,垂盆全草功夫全。温里药 附子肉桂能温里,小茴丁香吴茱萸,花椒胡椒荜澄茄,干姜良姜荜茇奇。理气药 理气药物二十一,橘皮青皮大腹皮,沉香木香青木香,檀香枳实共柿蒂,香附香橼九香虫,佛手乌药萼绿梅,甘松刀豆荔枝核,薤白玫瑰川楝齐。消食药 消食化积脾胃和,山楂神曲内金妥,麦芽谷芽鸡矢藤,莱菔理气效更卓。驱虫药 驱虫杀虫槟榔佳,雷丸鹤虱鹤草芽,芜荑榧子使君子,苦楝根皮和南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