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Array

备课人:王建辉

温故知新:

1.率兵侵入新疆,攻占天山南路,把侵略势力扩展到北疆,并自立为汗,建立汗国的人是()A.华尔 B.左宗棠 C.李鸿章 D.阿古柏

2.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采取的战略是()

A.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B.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C.先南后北,急进缓战 C.速战束决3.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这是哪个历史人物提出的建议()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左宗棠 D.曾国藩

4.“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歌颂了晚清名将左宗棠,主要是因为()

A.领导虎门销烟 B.镇压太平天国 C.举办洋务运动 D.收复新疆领土

5.“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了一位为收复新疆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李鸿章 D.曾国藩

学习目标:

1.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2.识记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危害;

本课重点与难点:

重点:1.黄海大战 2.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情况和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帮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

2.通过指导学生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早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粗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Array第一板块:黄海大战

在学生阅读完成这一部分内容之后,指导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问题目录:

1.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它首先出兵哪一个国家?为

什么这次战争叫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提示:目的: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原因: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

2.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英勇杀敌的民族英雄是谁?他是哪只军舰的管带?

答案提示:民族英雄:邓世昌军舰名称:致远舰

第二板块:中日《马关条约》

1.在威海卫战役中,清政府的哪一支海军部队全军覆没?受命同日本议和

的清朝大臣是谁?

答案提示:海军名称:北洋舰队议和大臣:李鸿章

2.《马关条约》是在哪一年签订的?中日双方的代表是谁?

中日双方代表:中国:李鸿章日本:伊藤博文

3.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A.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通商:增辟通商口岸等;(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4.《马关条约》的主要主要危害(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提醒学生注意:

关于《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要突

出几个中心词:

《南京条约》签定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中心词:开始)

《马关条约》签定以后,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中心词:大大)

探究与交流一:

1.动脑筋: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

棚。”想一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

棚”是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提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

已经签订,台湾已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

庆典”。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投降苟

且贪安的卖国嘴脸。

探究与交流二: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

A.清政府政治腐朽没落 B.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

C.清军军备松驰,武器装备落后 D.中国综合国力弱小

知识链接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日黄海激战中,首先退出战场的是()

A.中国舰队 B.日本舰队 C.英国舰队 D.俄国舰队

2.《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对中国危害较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签定这一条约的中国代表是()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国藩 D.林则徐

3.《马关条约》中对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内容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增辟通商口岸

4.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人曾写过这样一幅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你会认为对联中描述的事件应该出现在哪一次战争中()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2004年·青岛)“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文中描述的人物就是率致远舰冲锋向前,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1895年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赔偿的白银总数是()

A.1亿两 B.2亿两 C.3亿两 D.4.5亿两

7.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shan)。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写于()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8.(2006年,江苏徐州)“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联是为哀Array悼右图中的清朝将领而写,这位将领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关天培

D.左宝贵

9.(2006年,湖南岳阳)1896年的某天,苏州的一家日本工厂内机器轰鸣……

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是因为()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0.中日《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危害最大的条款是()

A.赔款2亿两白银 B.增开沙市.重庆等为商埠 C.割让台湾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12.“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辑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马尾海战 B.丰岛海战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13.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①林则徐率军抵抗英军②邓世昌为国捐躯③北洋舰队全军覆没④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日本侵华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与中英《南京条约》比较,以下为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A.割地 B.赔款 C.开通商口岸 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

16.“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两则材料都()A.赞扬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 B.盛赞同一位著名历史人物

C.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 D.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

17.在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的人是()

A.戚继光B.郑成功C.林则徐D.邓世昌

18.张元济在回忆戊戌变法时说:“我们被日本打败,大家从睡梦里醒过来,觉得不能不改革了。”其中所谈的“被日本打败”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2006年,湖南益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2.通过对上述两则材料的比较,说明材料二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课外拓展:

比较分析:

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人教版(201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2.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2.5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明确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情感目标 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左宝贵、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技能目标 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培养识图能力。通过分析三国干涉还辽和门户开放的内容理解其实质,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历史史实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马关条约》,“门户开放”政策 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对“门户开放”政策的理解 三、教学法指导 讲授法与问题目标教学法、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探究向结合。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 [讲授新课] 一、甲午中日战争

1、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展示材料: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邢德彦《民国风云史》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1)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2)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2、阅读教材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英雄人物。 展示地图,配以说明,演示甲午战争的过程。(地图依次为丰岛、平壤、黄海大东沟、旅顺、威海卫) 展示抗日英雄左宝贵的英雄事迹、邓世昌的简介 出示反映日军旅顺屠城的照片和材料,揭露日军罪行。 教师讲述: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了。 结合材料探究: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1)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根本原因) (2)由于李鸿章的“避战自保”、妥协退让而贻误战机,导致中国军队的一败再败。 (3)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军备不足,实力差距。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要求学生掌握《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说课稿 周村镇初级中学校李廷相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华师大2017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内容,主要侧重对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近代化知识进行了解。本课一方面起到了总结近代中国政治背景的作用,另一方面工业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生活,为下一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面不广泛,对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重要的近代企业以等知识时,基本不太了解。通过学习前几单元中国近代化战争的内容,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2.学生上课爱听历史故事,对历史课比较感兴趣,求知欲较强。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2.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并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学习张謇等近代民族企业家门的爱国

情怀。 四、说教学重难点 1.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3.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图示法、多媒体演示法,并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学法: 学生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针对本课特点,我认为应当采取阅读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多种学习方法。一方面,要教给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方法和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在教学中,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六、说教学过程 1.让学生说说所认识的民族品牌导入新课,合作讨论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时间、表现,从学生身边的实物入手,利用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学生合作讨论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的时间、原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过渡到这时期著名的状元实业家张謇,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张謇的故事,合作讨论状元张謇为什么热心办实业?启发学生从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去讨论,学生发表见解后,教师及时总结,突破本节课的重点。观看视频、讨论,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激发学生求知欲。通过观看图片,了解南张北周以及荣氏兄弟创办的企业。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业,由学生合作讨论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

第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教案

第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 案教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八年级上册第3课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 【特别提示】 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 方式一:复习旧知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中国遭受了哪些劫难学生回答,或者上黑板演示,导入,中国的劫难远没有结束…… 方式二:上这节课的时间是9月18日前后,从各地鸣响防空警报,9·18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导入…… 方式三:从日本修改教科书、中日钓鱼岛之争、东海海底石油开发等现实问题导入,向学生说明今天中日关系的磕磕绊绊,由此导入历史上的中日之争。 方式三:“时局图”导入 ………… 【参考答案】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主备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讲述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2.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分析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自主学习】俺小猪也会!

一、请你认真阅读课本15—17页“黄海海战”一目内容,回答1—3题: 1.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是什么为什么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7月;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 2.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哪些简述一下邓世昌的英勇事迹。 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 教材内容: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在前……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一段资料供参考: 你所不知道的邓世昌 真实的邓世昌是一个人情世故通达的高级军官。 邓世昌是靠自己的业绩而不是留学成为北洋水师的重要将领,同赴英留学生们相比,他的年龄最大的,--留学生中最小的是后来大清最后一代海军军门:萨镇冰。同时,他也是唯一有社会经验的。在加入马尾学堂成为军人之前,邓世昌是一个商人,而且是一个港商,他的人情练达超过了他所有的同学。 他在北洋水师中,本来有着先天的不足。邓世昌是北洋水师舰长中唯一的非闽籍汉族军官。而福建人的排外,是连丁汝昌也头疼不已的事情。后来,直到抗战胜利,中国中央海军始终被冠为“闽系海军”,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而邓世昌就能够和闽系军官们很好的相处,使他们能够对他较好的接纳。因此,他在同辈中才能够脱颖而出,丁汝昌对他倚若心腹,这可以从邓世昌的头衔看出来。 甲午战争前夕,北洋水师的军官中,最高军官丁汝昌是海军中将-提督,以下是刘,林两海军少将-总兵,一般的舰长,都是海军上校(副将),比如济远的方伯谦,经远的林永升,军舰小的就更低些,比如超勇巡洋舰的舰长林履中,就是中校(参将),还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目标】 1.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中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重点】:“黄海海战”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1.先精读一遍教材P15—P18中交流与发现,用红笔实行勾画,再针对预习案二次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时间不超过15分钟; 2.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随时记录在记录在课本或导学案上,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3.预习后,A层同学结合探究案实行探究、尝试应用,B层力争完成探究点的研究,C层同学力争完成探究1、探究2和探究3的第一问,其他选作。 预习案 一、回顾复习:劫难中的抗争 二、预习完成: 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 (1)、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日本,就把__________作为基本国策,并提出对中国实行一场以“_________”的战争。 (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增兵朝鲜,侵略矛头直指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1、爆发:_____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因为1894年是农历_____年,历史上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黄海海战:在激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壮烈牺牲。 3、威海卫之战:清军主帅________命令北洋舰队躲进________军港“_________”。 1895年,日军海陆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_》。 《马关条约》 1、签订:_____年4月,_______和日本首相____________在______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_》。 2、内容:①清政府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______两③开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__________等。 3、危害:《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__________。中国社会________________水准大大加深了。 瓜分中国的狂潮:(请认真阅读“瓜分中国的狂潮”一目,完成相对应预习内容) 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甲午中日战争后的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在中国强占________和划分_________的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 三、我的疑惑

高一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高一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篇一: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 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与理解: 识记: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义和团与清军的抵抗。 (2)综合应用与拓展: a.分析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近代中国受屈辱的原因 b.结合现实问题,探讨近代中国的历史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c.拓展题(见后)。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课前自学、搜集资料、分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网络学习、终 身学习的能力;? (2).在本课时实施研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辨证观、主次矛盾观、联系法、 对比法;? (3).情感体验:民族自尊心、痛恨罪恶、追求正义与和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战争性质,将其升华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祖国的未来,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 取向和坚定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签订的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结合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 【教法手段】 多元互动:多媒体(视听作品)、设置问题、引导研讨、分组讨论、发展性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以壮国威”,你知道这幅对联 说的是谁吗?至今,这位中华民族的英雄依然威严地屹立在黄海海 面上。你看:他头戴花翎,手举望远镜、海风猎猎,披风飘飘;他 曾有过两次获救的的机会,可是,他却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 曲“我在阵地在”的豪迈篇章。??今天,如果你来到刘公岛,你会看 见他——邓世昌,一位中华民族的英雄男儿! 思考与判断:为什么说日本发动这场甲午中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1.时间:1894年7——1895年2月 2.背景: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对外侵略扩张野心 不断膨胀,制定了“大陆政策”,利用朝鲜爆发起义,挑起战争 3.经过:主要战役及民族英雄 (1)丰岛海面之战 (2)平壤战役——左宝贵 (3)黄海大战——邓世昌 (4)旅顺、大连战役 (5)威海卫战役 4、结果:中国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 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2)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5.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1.八个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2.《辛丑条约》内容及其影响 (1)内容: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允许名国驻兵保护;拆毁北 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永 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2)影响: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3.义和团与清军爱国将士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 【难点突破】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同步习题2 北师大版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基础巩固题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年月,结束于年月,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战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2.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中国在下列哪次战争中的失败(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是《》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条约是《》。 4.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 A.平壤战役B.黄海大战 C.辽东之战D.威海卫战役 5.年4月,和日本首相、在日本签订了中日《》,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规定:①清政府割、、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③开放、 、、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 6.阅读下图:

请回答: (1)上图历史人物是,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他指挥向敌舰撞击,不幸中了鱼雷,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2)他的举动体现了的民族精神。 7.下列几项说明了《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下列各项中,《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不同点在于( ) A.割地 B.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9.哪次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强化提高题 10.《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中,深入内地最远的是( ) A.沙市B.重庆 C.苏州D.杭州 11.按时间长短顺序,排列侵华战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②③①D.③②① 12.清政府与哪国签订条约后,开始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 A.英国B.美国 C.日本D.法国 13.“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一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道出了赤子对祖国母亲的眷恋,对回归祖国的呼唤。诗中“酷炎的夏日”指的是( ) 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B.美国的殖民统治 C.日本的殖民统治D.法国的殖民统治 14.阅读下列材料: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课程标准 列举日本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模块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于学生了解掌握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史实有重要意义;本节内容在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属于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对于学生掌握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有重要意义。 初中历史教材对这一节的内容有所讲述,但讲述的深度与高中教材相比显得比较浅薄,所以本节内容是对学生初中所学知识的拓展与深化,对于学生深入了解掌握甲午战争相关史实有积极意义。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这些事件以及《马关条约》的影响和危害的认识不够。而且,学生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步加深的内涵认识不够,教师应该通过理性分析是学生对这一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为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需要,需要对一些基础知识进行回顾梳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来龙去脉、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反割台斗争、三国迫日还辽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讲解下,同时通过对老师所提供的材料的分析理解,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来龙去脉有整体把握,对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有自己的分析理解,对其影响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的分析,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从战争的经过、结果对近代中国所遭受的苦难产生同情,树立振兴国家、民族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考点同步解读 1.《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比较 不同之处: (1)两个条约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规定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但后者割地面积扩大,赔款数目增多,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2)前者规定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便利了英国对中国倾销商品;后者提出新的与前者不同的侵略要求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原因分析: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对外扩张以扩大市场、掠夺原料为目的;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扩张以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为目的。说明甲午战争前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2.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1)两者总体时代背景相同,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但前者处于当时中国门户刚被打开,后者处于民族危机加深,面临瓜分危机。 (2)两者阶级属性相同,但运动的倾向性不同,前者处于外来侵略初期,更多地表现为反封建,而后者处于民族矛盾尖锐时期,更多地表现为反侵略。 (3)由于矛头所向各异,导致措施、口号、过程的差异。前者由于吸收外来宗教,并作为口号,更多地表现为接受外来文化,如男女平等,教徒都是兄弟姐妹,

特别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还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在斗争中,有统一的领导、组织和纲领;后者“扶清灭洋”,对清政府认识不充分,带有笼统的排外,并曾被清政府利用,在斗争没有统一的组织、纲领。 (4)两者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前者成为亚洲革命风暴的高潮之一,后者是亚洲觉醒的前奏。 核心素养聚焦 1.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认识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 2.结合侵华条约的内容,探究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掌握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 3.通过分析比较《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加深对列强侵华战争危害的理解,掌握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并确立的过程,理解列强的侵华把中国一步一步推向灾难的深渊而中国的战败源于社会制度的腐朽。 5.通过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明确爱国要有理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反封建、实现国家近代化必须兼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实质。 2.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经过和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史实,理解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侵略的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盘锦市第二初级中学王博楠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签订情况和内容。 教学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所需材料及资源: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运用多媒体放出台湾岛的图示,指出台湾这个美丽的宝岛,自古以来就 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运用多媒体放出台湾当下的图片,附上小诗: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 师:面对着现今如此繁华的台湾,再看看这首小诗,不禁思考,历史上的台湾曾经如何被割占的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找到答案。 二、定向示标 通过多媒体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齐声朗读。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 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 2、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三、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 请阅读教材P16-P18,思考以下问题: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起止时间?为何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过程中的重大战役有哪些?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4、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条约是什么?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分小组回答以上问题,采取对2错1的计分方式。) 合作探究: 【探究一】《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有什么不同? ①割地有什么变化? ②赔款有什么变化?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方案一(普通校)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理解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认识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 分析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及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育和成长。 2.过程与方法 结合侵华条约的内容,探究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掌握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 通过分析比较《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加深对列强侵华战争危害的理解,掌握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读和分析相关历史材料,掌握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并确立的过程,理解列强的侵华把中国一步一步推向灾难的深渊而中国的战败源于社会制度的腐朽。 通过中国军民在外来侵略面前的英勇斗争,体会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 通过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明确爱国要有理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反封建、实现国家近代化必须兼顾。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19世纪末,西方列强已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国际地位下降,同时也标志外国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而《辛丑条约》的签订,则表现了清政府对于外国列强对中国利益攫取要求的迎合,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于这两个条约内容和危害的理解,认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中国需要政治制度的变革有重要意义。 难点:①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可以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②如何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以及《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和以前历次不平等条约比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 第一目“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要点:①甲午中日战争背景;②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及中国军民抗争;③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马关条约》的签订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第二目“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要点:①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战争;②八国联军侵华过程;③八国联军侵华罪行。第三目“《辛丑条约》的签订”

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战争》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情景模拟等方法。 【学情分析】 课本内容高度简化,没有系统,前因后果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尤其是层次靠后的班级学生。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建构起一个简单的知识图表。 【板书设计】 一、甲午战争(1894--1895) 1、爆发原因 2、经过——黄海大战 3、结果 二、《马关条约》 1、签订时间和内容:1895年 2、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测、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请几个同学跟大家分享他们的预习成果。(学生展示) 教师(选择性提问):1、甲午中日战争中在哪些地方发生了战役?2、你知道这场战争中有哪些爱国英雄人物吗? 二. 学习新课、感悟历史

利用课件展示三个国家:清、朝鲜、日本的地理背景。 引导学生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教师: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引导概括:“腐败无能,饱受欺凌”。 教师: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改革富强,野心勃勃”。与清朝形成鲜明对比。它的野心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那么其发动对华战争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答案是必然的。 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的爆发和经过 1、教师:请大家从形势示意图上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地点。 学生:时间:1894年7月地点:朝鲜丰岛海面 教师简介战争的爆发。日本不宣而战,日本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 2、战争的经过 教师教会学生根据战争形势示意图,找出战争发生的2个战场,及战役发生的地点。 学生归纳出两个战场:朝鲜与中国本土 战争的两个阶段:1894年7月~1894年9月1894年10月~1895年4月 战争中四场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黄海大战) 学生:阅读相应段落,讲述黄海大战的经过,说出自己的感想。 教师:(展示黄海大战的地点、时间、中日双方的实力对比、邓世昌像。) 学生积极发言,感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学习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指出日本多艘战舰遭受重创,死伤舰长以下官兵六百余人。但是,日本控制了制海权。 教师:面对日军的侵略,统治者的态度怎样呢?(适当介绍慈禧太后、李鸿章的做法。)学生:妥协退让,避战求和。 教师演示辽东半岛陷落的过程:九连城、花园口、大连、旅顺。出示反映日军旅顺屠城的照片,揭露日军罪行。 教师:接下来,日军又进攻了哪里,结果如何呢? 教师演示日军荣成湾登陆,海陆夹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至此,清朝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划上了句号。清政府与日本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教师:《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地点及双方代表各是什么? 学生:1895年4月在日本马关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出示“1895年4月”及会场、李鸿章、伊藤博文像)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河北平山回舍中学杜霞霞 【课程标准】 (实验版)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2011版)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黄海大战与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能力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利用网络搜集资料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述邓世昌的故事和为邓世昌做颁奖词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1)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2)使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海大战与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学情分析及教法学法】 本课授课对象是农村初二学生,他们知识面相对狭窄,处在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易于接受,而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所以宜采用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大量视频,图片,文字资料,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起到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他们理性思维正在形成中,对历史事件有一定分析能力,所以,课前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堂上可采用合作探究法,比较学习法,材料学习法等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此外,初二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学方法要多样化,灵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教与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动、腐朽本质;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教与学的重点 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与学的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 教与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 2.教师: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在近代成为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交流、讨论。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①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②阅读教材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 ③《马关条约》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 2.自学效果反馈,跳出教材,同桌互相提问。相信你是最棒的!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温馨提示:小组内依据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统一认识,然后,标出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留待解决。 师生合作: 1.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内出现的问题,并抽查部分学生,检验自学效果。 2.教师精讲点拨: 一、黄海大战: 【引导】

中日甲午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邓进星 课程标准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学习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 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 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 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 1、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2、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学法指导 1、读课文概括本课主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几个问题:、、 2、掌握本课知识点: 一、来自日本的挑战(介绍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19世纪中叶,日本明治维新后,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迅速走上了的发展道路。把作为基本国策,其侵略矛头直指邻近的。(2)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民众起义,日本趁机进攻。7月,日本舰队在

高中历史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必修2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基础知识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原因;中日黄海大战;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二、能力要求 1、甲午战争是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 2、国力弱、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中国近代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中国只有强盛起来,才不会挨打。 3、《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引发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马关条约》影响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好!请看这幅历史图片,它记录了一段历史,一段令所有中国人永远不会忘掉的记忆。一百多年前,爱国官兵慷慨激昂誓死捍卫中华海疆,腐败清廷惧敌媚外横遭列强侮辱欺凌。今天我们就要重新剥开这已凝结了百余年的伤痛,回顾这场民族的灾难与屈辱。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一场大规模侵略战争。它的爆发绝非偶然,是当时各种国际因素促成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加紧瓜分世界的重要组成

部分。 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众所周知: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垄断组织的产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此期间资本主义列强争夺殖民地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极其尖锐,正是在帝国主义加紧瓜分世界的大背景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了。 1、日本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 我们说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由于改革很不彻底,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因此上为了转移国内人民斗争的视线,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日本统治者强烈要求对外扩张,企图从中寻找出路。为此日本统治者精心炮制了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并加紧扩充军事力量,多方面搜集刺探中国的军事机密做好了发动战争的一切准备。大家下去搜集一下日本大陆政策的相关内容就会发现大陆政策是相当宏伟的。以上情况充分说明中日战争已不可避免,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面对日本扩张的动向,西方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纷纷表现出了默许和纵容的态度,这就为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2、西方列强的默许和纵容有利的国际条件 就在日本做好了发动战争的一切准备,国际条件又十分有利的情况下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这则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 3、朝鲜的东学党起义契机 1894年朝鲜的东学党起义爆发后,日本一步步将清政府引入自己预设的战争陷阱,蓄意挑起争端。 面对日本政府的磨刀霍霍,清政府内部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和北洋大臣李鸿章却力主避战求和,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导致中日战争尚未爆发中国已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 4、清政府的妥协退让丧失先机 二、经过

第4课 甲午战争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其影响。 2、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妥协退让造成的。 3、让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1、黄海大战。 2、《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导学问题】: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6—18并看插图,回答以下问题: (一)、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年 2、交战双方是和, 3、原因是:日本为实现征服,侵略、称霸 的梦想,因而发动侵华战争,因为这一年是旧历年,因此这次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4、经过: ①在黄海战役中,致远舰管带,在弹药将尽的情况下,英勇地向日舰撞去,最后壮烈牺牲,他无愧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②在威海卫战役里,舰队全军覆灭,太后急忙命李鸿章赴日本议和。 ③日本屠杀居民,军民在新竹痛击日本侵略军。(二)《马关条约》 1、时间:。 2、该丧权辱国的条约是和日本首相鉴订的。 3、《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比较 内容割地赔款通商其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比较

[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是: 交流结果: 2、我们的问题是: 交流结果: 3、老师的问题: 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为哀悼那位英雄而写?你能否讲述一些关于他的事迹?本次战争中还有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有何感想?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说这番豪言壮语的,是在中日黄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 A.佟麟阁 B.邓世昌 C.戚继光 D.赵登禹 2、“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选项中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3、与《南京条约》比较,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A.割地 B.赔款 C.开通商口岸 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 4、“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 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与中英5、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课堂小结】:(请你回忆本节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构建本节的知识体系) 【拓展延伸】: 台湾是1895年被日本割占的,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祖国的怀抱,被日本侵占整整50年,请结合历史上大陆与台湾的联系,给台湾中学生写一封 信,谈一下对今日台湾问题的看法。 【回忆收获】: 本节课学完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困惑?请都写下来吧。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北师大版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过程、黄海海战、邓世昌、《马关条约》、列强瓜分 中国狂潮的概况;Array提升要求: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学习邓世昌 爱国主义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黄海海战和《马关条约》。 教学难点: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三、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是年。 ①重要战役:在海战中,致远舰管带壮烈殉国。 ②结果:威海卫战役全军覆没,双方签订《》。 2.《马关条约》 ①签订的时间:年;地点:; 签约双方代表:中方;日方。 ②《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A. B. C. D. ③《马关条约》的影响: A. B. 【合作探究】 1.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2.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要求题 【基本要求题】 1.光绪皇帝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追悼在中日海战中壮烈殉国的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足壮海军威”的悲壮场景,从哪部影视剧中可以看到 () A.《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末代皇帝》 D.《甲午风云》 2.甲午海战纪念馆坐落在刘公岛,是一处以建筑、雕塑、绘画、影视等艺术手段展示海战悲壮历史的大型纪念馆。如果你有幸参观,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A.邓世昌像 B.洪秀全像 C.北洋舰队图片 D.致远舰模型 3.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在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指的是哪场战争的失败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内容上最大的不同是() A.割占中国领土面积大 B.列强获得在华开办工厂的特权 C.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增多 D.索取的赔款数额大 5.《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给日本巨额赔款 B.增开新的通商口岸 C.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D.允许日本投资办厂 【提升要求题】 6.阅读材料,请回答: 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①“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中失败?②“三军败绩”与“普天同庆”有何联系? ③“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什么不平等条约? ④该条约规定割让哪些地方给日本? 7.阅读材料,请回答: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一副挽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