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3课时 条形统计图(教案教学设计)

第3课时 条形统计图(教案教学设计)

第3课时   条形统计图(教案教学设计)
第3课时   条形统计图(教案教学设计)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3课时条形统计图(3)

【教学内容】:教材第98页例3。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完成1格代表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并能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1格代表5个单位,并能完成用1格代表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咱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学生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2.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课件播放2分钟),你们看,道路上有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它们各开过多少辆呢?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开过的四种机动车的数量?(提示学生:车很多,开得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是能分工合作)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2.播放车辆来往情况(速度较慢),各小组记录汽车数量。(有用数数的方法,有用写正字的方法,有用做记号的方法……)

小组介绍统计的方法,得出哪一种统计方法比较好。(正字统计法)3.投影小组记录单(核对数据)。

4.刚才我们把各种车的数量记录下来,这个过程叫什么?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三、探索方法

1.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看出每种机动车的数量。如果想形象地看出谁最多,谁最少,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画条形图)〖HJ3mm〗

2.制作条形统计图。

(1)电脑出示。

(2)学生试画统计图,产生矛盾。(1格代表1辆,格子太少,1格代表2辆,也不行……)

(3)小组讨论怎样画统计图。

(4)分小组汇报。(引导学生明确当数据比较大的时候,可以用1格代表5辆车的制作方法)

形成矛盾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解决矛盾的策略。

(5)学生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8页)。

3.展示学生的统计图,进行订正和分析。

(1)评价、订正统计图。

(2)看图分析,大家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完成教材第98页第(1)~(3)题)

(3)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机动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4.学习小结。

由于数据比较大,用1格代表5辆的方法比用1格代表1辆或2辆更清楚,更适合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如果碰到更大的数据,还可以用1格代表10或20,甚至更大的数。

四、实践应用

1.教材第9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小组内交流完成后面的问题。

2.教材“练习十九”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

(2)小组交流完成第(1)~(3)题后,讨论第(4)题的三个问题,然后独立完成统计图。

3.教材“练习十九”第6、7题。

小组讨论交流,先确定1格代表多少,然后完成统计图,并交流完成后面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7.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条形统计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体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体验条形统计图表的特点,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学习单。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播放《熊出没》主题曲。 师:同学们,这音乐熟悉吗? 生:熟悉。 师:是哪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呢? 生:《熊出没》。 师:会唱吗? 生:会。 师:跟着旋律大声唱出来吧!(15秒后课件出示光头强图片)

师:这是谁? 生:光头强。 师:他天天想着什么呀? 生:砍树。 师:对,可天气会影响他砍树啊!所以他就老想着明天是晴天,还是下雨,他特别想知道这个月能砍多少天的树,于是就找出他收集(语气重点) (板书:收集)的狗熊岭去年11月天气情况记录单,(课件出示)可是那些天气符号他看不懂,谁愿意帮他? 生:……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相信光头强能看懂这些天气符号。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张表记录的是每一天的天气情况,可他想一眼就看出每种天气的天数?行吗?怎么办? 生:数一数。 师:你明白他的意思吗? 生:把每种天气的天数分别数一数。 师:哦,就是对这些天气进行整理整理(语气重点),对吗?(板书:整理)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在学习单上,开始吧!(切换) 二、亲身体验,主动探究 1.引导比较,体会优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7 条形统计图第3课时 条形统计图(3)

作品编号:4862354798562348112533 学校:神兽山市国中镇代古小学* 教师:虎之名* 班级:白虎陆班* 第3课时条形统计图(3)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8例3,完成教科书P99“做一做”,P102~103“练习十九”第5~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2.体会动态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体会统计的意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会绘制条形统计图,明确1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 ?教学难点 分析相关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习题,引入新课 1.根据已知信息绘制条形图。 课件出示习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结果完成条形统计图,然后交流:这里的1格表示的数量是多少?为什么要这样表示? 【学情预设】学生会知道因为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大,所以1格表示2个单位。制作条形统计图时,我们要根据题目中数据的大小来确定选择1格表示几比较合适。 2.引入新课。 师:通过刚刚的练习,我们对上节课学习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进行了复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3)]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制作条形统计图,讨论为什么要选择“以一当二”,为后面【教学提示】 如果有学生能想到1格代表更大的数的方法,要给予鼓励。

学习“以一当几”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经历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98例3。

师:你们能把表格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2.自主探究,动手绘制。 师:观察一下这些数据的大小,你们认为是用“以一当一”还是“以一当二”的方法来绘制条形统计图比较好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此题的数据比较大,应该用“以一当二”的方法;也有学生会发现“以一当二”也小了,应用1格表示更大的数据。 师追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绘制条形统计图。 【学情预设】学生发现此题用1格表示5个单位比较合适。 3.汇报交流,比较方法。 师:你是怎么绘制的?为什么这样绘制? 学生先在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在班内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有学生会说这里的数用1格代表2要画很多格,很麻烦。用1格表示5比较合适。 4.内化提升,总结经验。 师:看来画统计图的时候1格代表几是根据题目中数据的大小来决定的。如果统计结果是下面这样,每格代表几合适? (课件出示数据) 【学情预设】有了之前“以一当二”“以一当五”的经验,学生会发现这道题应该用“以一当十”来绘制比较合适。 师:在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时,有时“以一当一”,有时“以一当二”,有时“以一当五”,还有时“以一当十”,究竟1格表示多少?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1格表示几,要根据题目中的数据而定。数据大,1格表示的单位就大;数据小,1格表示的单位就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5.解读数据,分析预测。 师:根据条形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果要你预测20分钟后开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最不可能是哪一种车,你会怎么预测? 【学情预设】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在此引导学生根据20分钟内各种车通过的辆数,确定其可能性的大小,进行分析和预测。(教师板书:根据可能性的大小进行分析和预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让学生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在绘制过程中,学生会经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刻感受到“以一当五”的必要性,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分析,预测20分钟后开来的最有可能是什么车,最不可能是什么车,增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教学提示】 此环节让学生说清楚自己绘制的结果和理由,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第2课时 条形统计图(2)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页的例题3,第99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九的第6、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条形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难点】 1.绘制条形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复习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1.学习例2 (1)课件出示例2 甲乙两个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统计表如下: (2)请学生说一说这是一张什么统计表。通过统计表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3)老师引导:通过这个统计表,我们可以绘制出前面学过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请同学们看课件演示的绘制统计图过程。(先演示横轴、纵轴内容和刻度的划分。再逐条演示各种车的数量。) 2.学习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得到那些信息? 通过信息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机动车中一个共同特点:轿车的数量最多。充分体现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拥有轿车的数量也增加,也是导致社会轿车数量在增加的一个原因。 题中每格代表5辆车比较合适,结合统计表中所给的数据,如果不是很大,并且差不多都是5的倍数时,就可以用1格表示5辆车了。 如果统计结果是下表这样,也符合刚才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第3课时)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第3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学习重难点: 1、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特点? 2、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导入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会制作条形统计图。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条形统计图。 导学 活动一:看一看 活动任务:讨论“课本98页例二需要我们做些什么?”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把活动一用课件呈现在大屏上,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仔细观察课本98页例三,独立思考“课本98页例三需要我们做些什么?” 3.小组讨论:把自主学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统一意见后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并组织分享(补充、质疑、追问等)。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梳理 活动二:画一画 活动任务:探究“怎样根据例三的统计数,每格代表几最合适,画出条形统计图?”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用课件呈现出来,全班同学齐读。 2.自主学习,亲自动手画出条形统计图,思考“怎样根据例三的统计数,每格代表几最合适,画出条形统计图?” 3. 小组讨论:在小组长组织下,先交流各自的想法,并总结形

成小组的意见。 4.展示分享:选派好代表到前台展示,并组织分享。 5.梳理提升: 师:同学们亲自动画出了条形统计图,从而进一步了解了条形统计图制作方法:在例三中,条形统计图用横轴表示车型,纵轴表示辆数,条形的长短表示人数的多少。由于这些数字都是整十数,最大的是55,因此用每格代表5最合适。 导练 活动三:尝试练习 活动任务:“课本98页的(1)--(3)题怎样做?” 活动流程: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订正。 3.确定代表准备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 要求:1.轮流交流。 2.说明理由。 活动四:脑风暴: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一步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进一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的特征。谈谈你从例三中获得哪些信息,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条形统计图(2)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 【教学内容】:教材第96页例2。 【教学目标】: 经历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和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并能正确完成条形统计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调查了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出示例2统计表)。这是统计的结果,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教师准备了两种条形统计图,请你选择一个,并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学生自己选择统计图并涂色完成。 二、自主探究 1.指名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2.从学生制作的两种统计图里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统计图一起展示。 3.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统计图。 (1)他们表示数据的竖条对吗?

(2)为什么表示同样的数据他们所涂的竖条不是同样高呢?下面小组讨论: ①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个人? ②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 ③你认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围绕这三个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3)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看法。 (4)教师归纳小结。 因为这里的数据比较大,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用1格代表2人,用半格表示1人。 (5)请选择第一种图的学生,现在用第二种图表示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将例1中8月的数据和这里9月的数据正确填在一张统计表里,再把统计表里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月的数据不能看混淆了,各月的数据要在相应的统计图里表示,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检查。 (2)比较表示8月份天气的两个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教材“练习十九”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把第一组和全班的调查结果用条形图表示出来。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以一当一”条形统计图》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以一当一”条形统计图编写教师授课时间第1课时审核人学习内容教材第94页例1 学习目标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环节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以日历的形式呈现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 况。 引导自学: 1、让学生看教 材第94页,说 一说你从图中 读懂了哪些。 质疑探究二、探究新知 (1)完成统计表、象形图表现数据的方式。 天气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 天数 1、教师强调先 独立观察并完 成知识点的相

●● ●● ●● ●●● ●●●● ●●●● ●●●● ●●●●● ●●●●● __ __ __ __ __ (2)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统计图。 问:他们都把数据表示清楚了吗?哪种表示更清楚? 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通过对比,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看条形统计图,想一想:关练习。学生可以从知识点的操练中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2、归纳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是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条形图可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 二是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案1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1~43页。 教学重、难点 1、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画出条形统计图。 3、经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最喜欢什么电视节目啊? 我们来看看张丽华同学调查的他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张丽华同学是通过画“正”字来记录的。为了方便我们直观的看出表中的情况,我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记录呢?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完成例1。 (1)同学们根据张丽华的表填写下面的表格。 (2)相互检验。 (3)根据统计表完成例1的条形统计图。 小组讨论。 (4)根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一说统计表中的合计数是怎么计算的?条形统计图中每个的高度表示几人? 点名回答,表扬回答又对又快的同学。 (5)集体讨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讨论完后,然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1页上蔬菜的对话,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完成教材41页的练一练。 自主调查,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3、教学例2。 (1)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梅峰小学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 说明:身高为130~139的适合穿小号,140~149的适合穿中号,150~159的适合穿大号。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 (2)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 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 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 (3)组织学生整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 (4)提问: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根据刚才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42页的统计表中。 提问:现在根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5)回顾这题的整理过程。 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 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行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3页的练一练。 自主调查,完成统计表。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2题。 (1)同学独立完成。 (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介绍你知道吗? 三、布置作业 四、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50页。 教学重、难点 比较两个条形统计图,从两个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练习七的第1题。 从条形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完成图下面的习题。 点名回答,集体订正。

四年级上册数学.7 条形统计图第3课时 条形统计图(3)

爽爽文库汇编之 第3课时条形统计图(3)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8例3,完成教科书P99“做一做”,P102~103“练习十九”第5~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2.体会动态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体会统计的意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会绘制条形统计图,明确1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 ?教学难点 分析相关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习题,引入新课 1.根据已知信息绘制条形图。 课件出示习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结果完成条形统计图,然后交流:这里的1格表示的数量是多少?为什么要这样表示? 【学情预设】学生会知道因为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大,所以1格表示2个单位。制作条形统计图时,我们要根据题目中数据的大小来确定选择1格表示几比较合适。 2.引入新课。 师:通过刚刚的练习,我们对上节课学习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进行了复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3)]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制作条形统计图,讨论为什么要选择“以一当二”,为后面学习“以一当几”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经历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98例3。【教学提示】 如果有学生能想到1格代表更大的数的方法,要给予鼓励。

师:你们能把表格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2.自主探究,动手绘制。 师:观察一下这些数据的大小,你们认为是用“以一当一”还是“以一当二”的方法来绘制条形统计图比较好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此题的数据比较大,应该用“以一当二”的方法;也有学生会发现“以一当二”也小了,应用1格表示更大的数据。 师追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绘制条形统计图。 【学情预设】学生发现此题用1格表示5个单位比较合适。 3.汇报交流,比较方法。 师:你是怎么绘制的?为什么这样绘制? 学生先在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在班内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有学生会说这里的数用1格代表2要画很多格,很麻烦。用1格表示5比较合适。 4.内化提升,总结经验。 师:看来画统计图的时候1格代表几是根据题目中数据的大小来决定的。如果统计结果是下面这样,每格代表几合适? (课件出示数据) 【学情预设】有了之前“以一当二”“以一当五”的经验,学生会发现这道题应该用“以一当十”来绘制比较合适。 师:在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时,有时“以一当一”,有时“以一当二”,有时“以一当五”,还有时“以一当十”,究竟1格表示多少?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1格表示几,要根据题目中的数据而定。数据大,1格表示的单位就大;数据小,1格表示的单位就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5.解读数据,分析预测。 师:根据条形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果要你预测20分钟后开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最不可能是哪一种车,你会怎么预测? 【学情预设】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在此引导学生根据20分钟内各种车通过的辆数,确定其可能性的大小,进行分析和预测。(教师板书:根据可能性的大小进行分析和预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让学生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在绘制过程中,学生会经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刻感受到“以一当五”的必要性,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分析,预测20分钟后开来的最有可能是什么车,最不可能是什么车,增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教学提示】 此环节让学生说清楚自己绘制的结果和理由,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1、单元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 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 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单元教学重点:经历简单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单元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第一课时“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展示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日历的形式呈现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数据。 (2)呈现学生用统计表、象形图表现数据的方式。

(3)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统计图。 问:他们都把数据表示清楚了吗? 哪种表示更清楚? 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4)通过对比,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一是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条形图可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 二是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 (5)引导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知道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每一格代表的数量等。 三、巩固新知 1、完成95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 “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第二课时“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以一当二”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 说课稿 统计数据解读的能力是新时代公民需具备的一种重要素养,这种素养,应该从小就进行意识培养,小学数学自然是一个主要的载体。基于我对课标、教材的研究及上课实践,现将我的备课思考和教后反思作以阐述。 一、备课思考 下面,我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备课思考。 1.设计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社会环境和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抽象的统计图表生活化、情趣化、使学生乐于接受。”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而数据分析观念的树立是建立在让学生投入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之中。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我看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意识同时得到提升。 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每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图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本节知识的学习为今后学习以一当几的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奠定了基础。教材注重学生经历数据收集的过程,旨在让学生学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分析数据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和优势。 3.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统计的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表及象形统计图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4.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为此,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解释等活动过程,初步建立统计观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第一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同步测试D卷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同步测试 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按要求回答问题。 (共4题;共26分) 1. (2分) 下面是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爱吃的食物种类统计图,根据图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1)根据上面的统计图,(________ )类食物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2)二(1)班一共有(________ )人。

2. (12分) (四上·拱墅期末) 下面是某报刊亭一个月卖出的杂志情况统计表。 种类时尚经济旅游饮食娱乐 数量(本)360250********* (1)把上面的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 (2)时尚类杂志的单价在11元-30元之间,这个月时尚类杂志的销售额大约是()元。 A . 3000 B . 3500 C . 6000 D . 10900 (3)根据这个月销售情况,对下月进货有什么建议? 3. (7分)(2018·赣榆) 下面是根据聪聪家上个月的支出情况绘制的统计表与统计图,请你根据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

(1)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看出,其他支出为600元,占上个月总支出的30%,那么聪聪家上个月一共支出________元。 (2)聪聪家上个月伙食费支出占总支出的________%。 (3)先将统计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再将条形统计图中的直条补画完整。 4. (5分)下表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统计表。请选一个条形图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新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名师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一课时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及做一做。 “一格表示1”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简单数据统计过程”的内容。例1以日历的形式呈现了2012年8月北京的天气情况,接着分别用统计表、象形图,条形图来表示每种天气的天数,通过对比条形图与象形图,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更清楚更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大小。为后面学习“一格表示2”和“一格表示多”打下基础。 (二)核心能力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通过对比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而有效地表示数据,培养学生识图、看图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用统计表和象形图表示数据的基础上,经历用条形统计图统计数据的过程,通过对比,初步感受用条形统计图的特点。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知道横轴和纵轴表示的含义,体会1格代表1个单位。 2.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学习重点 会绘制1格表示1的条形统计图 (五)学习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和优势。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名师教学课件、《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课时作业、直尺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任务一:统计家庭成员以及自己的朋友最喜欢下面哪种水果,并把统计结果填在表格中。 水果香蕉苹果橙子葡萄

人数 (二)课堂设计 1. 导入 课件出示北京市2012年8月天气情况图。 引导学生认识表示天气情况的各种符合。 师: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引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整理、描述数据奠定学习基础。】 2.问题探究 (1)整理数据 师:怎样整理出各种天气的天数呢? 交流总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圆圈、写“正”字等方法。 师:下面就请大家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统计,比一比谁统计得又准又快! 教师寻找出错的案例。 师:他和你统计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师:怎样帮助他不重复不遗漏地整理出数据呢? 学生分享方法,师适时总结。 (2)认识条形统计图 ①自主统计数据 师:我们通过整理,已经知道了每种天气各有几天,那如何才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呢?你想到了哪种统计方式? 展示学生作品。 预设1:统计表。 师: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 预设2:象形图。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条形统计图(2)-优质教案.doc

课题: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课本105、106页)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105、106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在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能发现信息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在生活中发现服饰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学习重点:能够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习难点:根据从统计图中发现的信息说明自己的想法。 一、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例2 种类 数量/辆 停车场 轿车 面包车 大客车 货车 甲停车场28 12 6 4

乙停车场24 10 7 3 a、回顾:说说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b、提问: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什么样?可以横着画吗? 二、合作探究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复式统计表在教科书106页上制作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学生展示绘制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对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适当的评价,明确绘制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应注意些什么。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根据这个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 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b、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C、根据这个统计图互相提出一个问题,再解决一个问题。 4、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 5、讨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过关检测 1、完成第106页的做一做 a、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独立完成统计图。 b、回答问题: (1)、1985年甲、乙两个地区降水量各是多少?

四年级数学上册7 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 条形统计图(4)

编号:85989385000400012744523444276565 学校:施理本市模工同镇高录小校* 教师:英物记* 班级:启明星玖班*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6例2,完成教科书P97“做一做”,P101“练习十九”第3、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简单的1格表示2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感悟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3.能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进一步把握一组数据的特征,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和优点,认识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从条形统计图中把握一组数据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出示习题,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教科书P101“练习十九”第3题。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你最喜欢哪个呢? 师:这是四(1)班同学调查的第一组同学最喜欢的卡通形象的结果。你能把表格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课件出示统计表。 学生在方格纸上独立完成。 师:通过条形统计图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最喜欢喜羊羊的人最多,最喜欢麦兜的人最少等。 师:你知道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吗? 【学情预设】学生能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能很容易地看出各种事物的多少的特点。 2.引入新课。 师:通过刚刚的练习,我们对上节课学习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进行了复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2)]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的练习,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条形统计图(3课时)

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认识条形统计图 课时目标导航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4页例1)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难点: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上个月的天气有几天是晴天,几天是阴天,几天是多云吗? 学生讨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得出数据的。 要想准确地了解这些信息,就离不开统计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统计的新知识——条形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1.数据的表示方法。 (1)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讨论: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回答1:知道这个月的天气有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这5种情况。 回答2:但是不容易看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讨论: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

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统计表和画图)展示在一起。 (方法一)分类整理数据,用统计表表示出来。 (方法二) 哪种天气增加一天,就画一个○。 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 小结:统计表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画○的要数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气多,哪种天气少。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与画图表示的方法很类似,就是不再画○,而是用一个一个的小格表示出来。 2.认识条形统计图。 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提问: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操作演示:教师边课件演示制作条形统计图,边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制作,首先画一条横轴,表示天气,在横轴上间隔同样的距离,分出宽度相同的5份表示这5种天气情况;然后在左侧画一条纵轴,表示天数,在纵轴上我们要等分好小格,每1小格我们说是1个单元格,表示一天;最后把这些横竖线画成小格。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开始画条形统计图的直条了,哪种天气增加一天就在相应的直条那涂色1格,这样哪个直条比较长就说明那种天气比较多,能直观地看出谁多谁少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2)

《条形统计图(2)》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96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 图。 2.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难点]能正确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调查了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出示例2统计表)。这是统计的结果,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教师准备了两种条形统计图,请你选择一个,并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学生自己选择统计图并涂色完成。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指名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2.从学生制作的两种统计图里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统计图一起展示。 3.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统计图。 (1)他们表示数据的竖条对吗? (2)为什么表示同样的数据他们所涂的竖条不是同样高呢?下面小组讨论: ①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个人? ②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 ③你认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围绕这三个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3)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看法。 (4)教师归纳小结。 因为这里的数据比较大,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用1格代表2人,用半格表示1人。 (5)请选择第一种图的学生,现在用第二种图表示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注重体现学生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然后利用数学知识和学生认知结构之间的矛盾冲突,充分体验“1个格代表2个单位”的必要性,从而突破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由不平衡状态向新的平衡状态发展。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将例1中8月的数据和这里9月的数据正确填在一张统计表里,再把统计表里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月的数据不能看混淆了,各月的数据要在相应的统计图里表示,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检查。 (2)比较表示8月份天气的两个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教材“练习十九”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把第一组和全班的调查结果用条形图表示出来。注意比较两种统计结果,想一想:每格代表几人才合适?可以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学生完成统计图,并小组交流:通过条形统计图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3.教材“练习十九”第4题。 引导学生先观察这个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向学生说明这个统计图是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统计图的项目,这样的统计图是横式条形统计图。组织学生先调查同学的上学方式,再完成统计图。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2) 1格表示2个单位 半格表示1个单位 [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条形统计图(3)-优质教案.doc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3课时条形统计图(3) 【教学内容】:教材第98页例3。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完成1格代表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并能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1格代表5个单位,并能完成用1格代表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咱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学生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2.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课件播放2分钟),你们看,道路上有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它们各开过多少辆呢?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开过的四种机动车的数量?(提示学生:车很多,开得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是能分工合作)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2.播放车辆来往情况(速度较慢),各小组记录汽车数量。(有用数数的方法,有用写正字的方法,有用做记号的方法……) 小组介绍统计的方法,得出哪一种统计方法比较好。(正字统计法)3.投影小组记录单(核对数据)。 4.刚才我们把各种车的数量记录下来,这个过程叫什么?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三、探索方法 1.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看出每种机动车的数量。如果想形象地看出谁最多,谁最少,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画条形图)〖HJ3mm〗 2.制作条形统计图。 (1)电脑出示。 (2)学生试画统计图,产生矛盾。(1格代表1辆,格子太少,1格代表2辆,也不行……) (3)小组讨论怎样画统计图。

(4)分小组汇报。(引导学生明确当数据比较大的时候,可以用1格代表5辆车的制作方法) 形成矛盾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解决矛盾的策略。 (5)学生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8页)。 3.展示学生的统计图,进行订正和分析。 (1)评价、订正统计图。 (2)看图分析,大家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完成教材第98页第(1)~(3)题) (3)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机动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4.学习小结。 由于数据比较大,用1格代表5辆的方法比用1格代表1辆或2辆更清楚,更适合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如果碰到更大的数据,还可以用1格代表10或20,甚至更大的数。 四、实践应用 1.教材第9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小组内交流完成后面的问题。 2.教材“练习十九”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 (2)小组交流完成第(1)~(3)题后,讨论第(4)题的三个问题,然后独立完成统计图。 3.教材“练习十九”第6、7题。

《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二)》教案

《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二)》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2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十九第3、4题。 “一格表示2”的条形统计图是在学完“一格表示1”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提供了“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这一素材,贴近学生生活;然后呈现了两个条形统计图,分别是“以一当一”和“以一当二”,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直观地体验统计图中“以一当二”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以一当五(多)”的统计图打下基础;最后,通过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发现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核心能力 通过独立探索和交流展示,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解决问题并发现更多的信息,培养数据分析观念,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用“一格表示1”的条形统计图统计数据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观查比较,知道当数据比较大时,要用“一格表示2”,感受用“一格表示2”的必要性,知道单数可以用半格来表示。 2.通过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四)学习重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理解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必要性,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学习难点 1.体验“以一当二”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能根据数据的特点确定一格表示几更合适。 2.一格表示2个单位,而要表示的数量不能用整格表示时,会用半格表示。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二)》名师课件、坐标纸,直尺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与练习任务 1.说一说绘制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2.预习课本96页例2的有关内容,并完成左边的表格。找一找左边的表格和右边的表格有什么不同?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师:同学们早餐喜欢喝什么? 师:种类还不少呢!我想知道咱们班喜欢喝牛奶、豆浆、粥的人各有多少?该怎么办呢,你们帮我出出注意吧。 师:哦,可以举手表决,然后数出人数并统计在统计表中。 下面是四年级一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的统计表。 师:如果把这组数据更直观地展现出来,你想到了哪种统计方式? 师:请你在我们准备的坐标纸中画一画吧。 展示学生作品(一格表示1),完善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经历统计全班喜欢喝粥等早餐的人数,感受统计的价值。通过自主完成统计图,复习“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为学习“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做铺垫。】 2.问题探究 (1)自主探索“一格表示2” 师:仔细观查这个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预设1:这个条形统计图画得很长,比较浪费纸。 预设2:假如喝粥的人数是34,那我们就要画34格,没有那么多格怎么办? 师:你们真善于思考!这个条形统计图纵轴太长了,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第2课时 条形统计图(2)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 教科书第96、97页及练习十九第3、4题。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数据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在统计过程中出现单数后在新的统计表中如何解决。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调查了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出示例2统计表)。这是统计的结果,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教师准备了两种条形统计图,请你选择一个,并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学生自己选择统计图并涂色完成。 二、自主探究 1.指名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2.从学生制作的两种统计图里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统计图一起展示。 3.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统计图。 (1)他们表示数据的竖条对吗? (2)为什么表示同样的数据他们所涂的竖条不是同样高呢?下面小组讨论: ①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个人? ②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 ③你认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围绕这三个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3)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看法。 (4)教师归纳小结。 因为这里的数据比较大,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用1格代表2人,用半格表示1人。 (5)请选择第一种图的学生,现在用第二种图表示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将例1中8月的数据和这里9月的数据正确填在一张统计表里,再把统计表里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月的数据不能看混淆了,各月的数据要在相应的统计图里表示,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检查。 (2)比较表示8月份天气的两个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教材“练习十九”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把第一组和全班的调查结果用条形图表示出来。注意比较两种统计结果,想一想:每格代表几人才合适?可以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学生完成统计图,并小组交流:通过条形统计图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3.教材“练习十九”第4题。 引导学生先观察这个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向学生说明这个统计图是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统计图的项目,这样的统计图是横式条形统计图。组织学生先调查同学的上学方式,再完成统计图。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新的收获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