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个人课题读书笔记

个人课题读书笔记

个人课题读书笔记
个人课题读书笔记

个人课题读书笔记

【篇一:课题研究读书笔记】

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摘录

前言:心理学与教育科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就目

前而言,我们教育学科的研究存在着与时不俱进的现状。究其原因,研究方法的不足是很大的一个原因,这与我们长期以来对研究方法

本身的重视、探讨不够有着直接的关系。读了董奇博士的《心理与

教育研究方法》,我从中得到了很多的体会。本书是以心理与教育

研究的完整过程为主线,通过全面、系统的阐述,让读者对心理与

教育研究有了整体的认知。鉴于笔者的工作实际,现将本书中的研

究数据的收集方法这一块进行读书摘录,毕竟这是我们研究的重心

所在。

索引:董奇著;《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第1版。

原文摘要:

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是本书的核心内容,着重介绍和探讨心里与教

育科学研

究中收集数据的各种方法。从第七章至第十章分别介绍研究中最常

用的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和测验法等方法,着重讨论在使用过

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观察法:

1、概念: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观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

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如人的各种心理活动、行

为表现等)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2、特点:

第一、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的活动。

第二、观察室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

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得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者能够考察对象

在日常现实生活、学习等活动中的真实、典型的和一般的心理行为

表现。

第三、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

第四、观察是在一定的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结

果的解释也是以有关理论为前提的。

第五、观察总是借助于一定的观察工具。

3、观察法的类型:

(1)、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2)、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3)、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

(4)、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5)、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

4、观察法的设计:

(1)明确观察目的;(2)、确定观察内容;(3)、选择观察策略;(4)、制定观察记录表;(5)、训练观察人员。

5、观察策略:

(1)、参与观察策略;(2)、时间取样观察策略;(3)、事件取样观察策略;

(4)、行为核查表策略。

在观察策略的实施中,作者又从概念、使用条件、实施步骤和评价

等方面给予详尽的分析。

6、观察法的优点及局限性:

优点:

(1)、可以在现象或行为发生的当时进行现场观察;

(2)、能够得到不能直接报告或报告可能失实的材料;

(3)、在研究对象不配合的情况下,访谈、问卷法等实施有很大困难,这时可用观察法收集资料;

(4)、采用特殊设计(单向透视玻璃),或在特殊环境(参与观察

情景)中,观察者的隐蔽性可是其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观察被试行为

与活动,并由此得到其他方法不能得到的这是资料;

(5)、其他研究方法多以被研究者自陈的方式进行,他们所收集的

资料可能会因被研究者本身的偏见或观察错误或期待效应二受影响,降低信度。

局限性:

(1)、观察资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观察者本人的能力水平、

心理因素影响;

(2)、许多心里与教育科学研究所希望观察的行为经常是不能预先

测知的,因此采用现场观察有时难以凑效;

(3)、有些观察活动可能会影响被观察者的正常行为,导致观察结

果失真;

(4)、观察法的运用需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较多的时间;(5)、观察设计的要求较高,表现在观察法的信度和效度较难保证。

二、访谈法:

1、概念: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对方有

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2、特点:

(1)、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

(2)、访谈法具有特定的科学目的和一整套设计、编制和实施原则。

3、访谈法的类型:

(1)、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

(2)、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3)、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

(4)、个人访谈和集体访谈。

4、访谈法的设计:

(1)、详细说明访谈的目的与变量;(2)、访谈问题形势的设计;(3)、具体访谈问题的编制;(4)、访谈问题反应方式的选择;(5)、访谈与访谈设计的修订;

(6)、访谈人员的选择。

5、访谈法实施过程与技巧:

(1)、访谈前的准备工作;(2)、接近访谈对象;(3)、对付拒绝的技巧;(4)、谈话与提问的技巧;(5)、追问的技巧;(6)、访谈的记录;(7)、访谈结束与再次访谈;(8)、访谈结果的整理。

6、访谈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1)、有利于心理、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2)、能

灵活地有针对

性地开展资料收集工作;(3)、可以保证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具有较

高的可靠性;(4)、访谈法的适用范围广。

局限性:

(1)、访谈法的准确可靠性会受到研究者素质的影响。(2)、某

些问题不宜进行访谈;(3)、与其他方法比,访谈法费时、费力、

费财;(4)、访谈法获得的资料难以量化。

三、问卷法:

1、概念:

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研究对象有关心理

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2、特点:

(1)、问卷法的标准化程度一般较高,是严格按照统一设计和固定

结构的问卷进行的研究。

(2)、问卷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资料。

在我们的实际研究中,问卷法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它在心理与

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特殊重要的作用。

3、问卷法的类型:

(1)、结构问卷和无结构问卷;

(2)、发送问卷、访问问卷和邮寄问卷;

4、问卷的一般结构与设计步骤:

此外,问题的选择与设计也是问卷的重心所在。

5、问卷法的实施:

(1)、被试的选取;(2)、分发问卷;(3)、回收问卷;(4)、结果处理与分析。

6、问卷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1)、问卷内容客观统一、处理分析方便;(2)、节省人力、时

间和经费;

(3)、匿名性强,回答真实;(4)、样本大;(5)、研究间接化,相互作用效应小。

基于问卷法的优点,在目前心里与教育科学研究中,问卷法有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这也将是我在进行课题研究中着重运用的方法。

局限性:

(1)、灵活性不强;(2)、指导性低;(3)、深入性不够。

四、测验法:

1、概念:

测验法就是通过心理与教育测验来研究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

方法,即用一套标准化题目,按规定程序,通过测量的方法来收集

数据资料。

2、特点:

(1)、间接性;(2)、相对性;(3)、客观性。

3、测验法的类型:

(1)、按测验的功能分:有能力测验、学绩测验和人格测验;(2)、按测验的方式分: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3)、按测验的材料分: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

(4)、按测验的目的分: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预测性测验;(5)、按测验的运用分:教育测验、职业测验和临床测验。

4、测验的编制:

(1)、拟定测验编制计划;(2)、编选测验项目;(3)、试测和分析;(4)、编排制表;(5)、建立常模;(6)、鉴定测验。

5、国内常用心理与教育测验:

(1)、能力测验:中国比内测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和瑞文测验;(2)、人格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量表。

6、测验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1)、测验法的量表编制十分严谨,效果准确可靠;

(2)、测验法是一种定量化程度很高的方法,施测容易控制,结果

处理方便;

(3)、测验法是一种方便省力的方法;

(4)、测验法有建立好的常模。可以直接进行对比研究;

(5)、测验法的研究类型很多,可适应不同研究目的的需要。

局限性:

(1)、测验法难以进行定性分析;(2)、测验法难以揭示变量之

间的因果关系,使用灵活性差;(3)、测验法对研究者有较高要求;(4)、测验法难以排除一些非人为因素的干扰。

作者观点:

在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这一模块中,作者集中介绍了数据收集常用

的方法,通过对各种研究方法的详尽说明,目的是呈现给读者以研

究的广角度认知,在本书中作者介绍的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和

测验法各有独自的特点,并通过各种理论性分析,让读者有了深层

的认知。作者更着重强调,在实际运用中要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才能将研究作用最大化。

本人观点:

通过对本书的研读学习,在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收集方法认知上

有了更进一步的加深。个人认为本书着重从理论上来阐述研究的收

集方法,让读者在理论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的一线工作者

研究主要以心里与教育科学实际为重心,在研读本书的过程中,发

现作者关于实际应用的例子相对来说偏少,这是本人通过研读留下

的最大的遗憾。

总结:

在研读学习《心理与教育研究的方法》之后,对于研究的方法有了

更进一步的认知,对本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本书自始至终以心理与教育研究为主线,全面系统的介绍了研究的方方面面,让读者在理论上得以升华;

2、本书的理论性强,通过严谨的专业术语和深度的细节剖析,形成了一整串知识链,环环相扣,对读者的学习有了正确引导;

3、特别是详尽的学习研究的收集方法之后,发现作者在各种方法的阐述上有着明显的专业素养,对实际研究的导向作用是相对明显的。因此,在研习本书之后,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知有了更进一

步的认识,在下面的课题研究中,我将以现今学习的理论知识为导向,调整课题研究的方法,做到科学研究,结合工作的实际让我的

研究工作能够顺利的完成。

【篇二:《精品课题》读书笔记】

读《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一五精品课题选》心得

赣榆区华杰双语学校张晓 gr/2014/0212

作为一名小教师,课题研究工作者一直我向往的、崇拜的。很荣幸

在学校领导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学习下,我有幸主持了市个人

课题。特别是研读了学校下发的《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一五精品课

题选》让我对课题研究更加明确了方向。从认识的朦朦胧胧到思维

的慢慢清晰,正是这本集聚全市诸多优秀名师、大家的课题研究精品,为我个人的课题研究搭建了成长的阶梯。

《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一五”精品课题选》一书为了呈现课题主持

人的实践历程,推广全市优秀教育科研课题成果,激发广教师从事

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提升一线教师教育科研的素质,

故精心编写了这本精品课题选。这本书反映了我市转变教科研的工

作方式、全面提升课题研究的内涵和质量的成果,也是我市部分教

师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探索的智慧结晶,给我们的是一份厚实而精彩

的呈现。

这本《精品课题选》是今年6月新出版,主编是市教科所孙朝仁主任,市教育局长王家全为本书作的序。所选课题皆有“鲜明的见解”、“规范的研究”、“问题的意识”、“精当的操作”等特点,按省教科院

蔡守龙的说法,是符合了“精心选题”、“精当操作”、“精彩呈现”、

和“精致管理”的五项要求,确实皆是精品,值得一读。

可能因为我是一名小学老师的缘故,所以对于小学方面的课题看得

更多些,有的甚至看好几遍。

新海高级中学李震校长说过,“体悟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

主体参与性,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

习的主体。”从工作到现在,虽然我也有自己对小学语文课题的一些

认识,但通过阅读《连云港市教

育科学“十一五”精品课题选》让我从中学到了更多关于课题研究的

知识和经验。我会向专家们学习,借鉴他们的优良做法,以精品课

题选的目标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提升专业理论素养,多学

习相关方面的书籍,博众家之所长,用睿智充盈自己,用思想强大

自己,去创造教育的新篇章。进入新课改以来,面对令人眼花缭乱

的语文教学理论思潮,我们往往会在课堂教学中脱离文本追求形式

上的轰轰烈烈;当我们强调语文的教育功能时,我们往往会对学生

进行生硬的道德说教;当我们意识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对学生发展的

意义时,我们又不由自主地把语言训练与思想、思维割裂开来。语

文教师不知道语文是什么,不知道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这是一个

真实存在。

总之,课题研究就如彭刚所长所说,“十二五”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是围绕着“质量”,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的转变。我们需要建

立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质量观,主要包括以下内涵:一是面向全体

的质量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质量观,即“公平”的

教育质量观。二是全面的质量观,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单一要求;

三是学生天性和个性得到良好发展的质量观,既有利于形成学生潜能、特长和优势的质量,有利于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质量;

四是健康成长、负担较轻、学习愉快的质量,是能够保持孩子阳光

而灿烂的心态,能够面对现实、热爱生命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质

量,而不是“除了读书和分数”什么都不知道的质量;五是充分运用

现代教学方式和现代技术的质量,质量中包含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

充分因素,而不是“小米加步枪”的“死楸”所取得的“高成绩”。因此

课题研究的“内涵与质量的核心概念,即“规范性”、“专业性”和卓越性。

相信,在课题研究中中,只要我认真按照精品课题五精进行操作,

采他山之石,博众家之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重视幼儿的情感、

态度和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和大胆创新的能力,一定

会创造出精品课题。

【篇三:微课题的读书笔记】

《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指南》读书笔记

方法之一:用“观察研究”探究真相

观察就是在事物的自然状态下为一定任务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和思

维的过程。观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官及

有关工具直接从教育教学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一、观察研究的特点

1、观察的客观性

观察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观察过程一般不影响被观察者的常态。观察者不能带有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和思想观念。

2、观察的选择性

选择观察的典型对象以及典型的条件、时间、地点,确保获得典

型案例或结论。

3、观察的能动性

在观察之前,研究者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制定好计划,包括

确定观察对象、观察条件、观察范围和观察方法,以保证观察有目

的地进行。

二、观察研究的类型

1、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就是观察者凭借自己的感官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和描述。

间接观察就是观察者利用录音机、摄像机等技术手段对观察对象

进行考察。

2、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参与性观察是指研究者参与活动,非参与性观察是指研究者不介

入被观察对象的活动。

3、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性观察

结构性观察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的观察。非结构性观察

只有总体的目的和大致的内容,没有周密的观察计划和严格的观察

过程。

4、时间抽样观察、场合抽样观察和阶段抽样观察

时间抽样观察是在选定的时间内对研究对象的各种行为表现和现象

作观察和记录的一种方法;场合观察是有意识地选择某个自然场合

观察研究对象;阶段抽样观察是研究者选择某一阶段观察研究对

象。

5、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

定量观察指研究者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观察;

一般有一定的分类体系或具体的观察工具,对预先设置的分类下的

行为进行记录,这种观察记录的结果一般是一些规范的数据。定性

观察是指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收集对课堂事件进行细节

描述的信息材料,资料收集的规则是灵活的,是基于需要在观察的

过程中形成的;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追溯的补充和完善,并通过

描述性

的和评价性的文字记录现场感受和领悟。

三、观察研究的一般步骤

1、制定观察计划

(1)观察目的;

(2)确定观察的内容和对象;

(3)拟定观察提纲,列出需要通过观察获得材料的要目;

(4)设计观察过程,包括选择观察的类型,安排观察的时间、

地点和次数,选择观察的方法和观察的密度等等;

(5)根据研究的要求以及观察对象的特点,列出观察的注意事项,

例如,保持观察对象常态的有关规定,观察人员的行为规范以及

记录的要求等;

(6)设计打印观察的记录表格、速记符号,规定有关的统一参

照标准;

(7)准备观察用的工具;

(8)根据观察研究的要求培训观察人员并进行组织分工,观察什么、谁去观察、何时观察、怎么观察等都要具体明确。

2、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调试好有关仪器、安排好专业技术人员、做好与被观察对象所

在单位负责人的联系和沟通、做好参与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等等。

如果采用结构性观察,要事先设计并印制好各种记录表格。如:核查

清单、测量表等。

3、实施观察

(1)观察的途径。一般包括参观、听课、活动和列席会议。(2)进入观察现场的注意点。明确进入现场的时间与任务;找准合适的角度;做好记录。

4、整理分析观察记录

一是整理观察资料;二是归类;三是分析。

5、撰写观察报告

观察报告的格式一般分标题、前言、正文和结尾四部分。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现将文中的一些精彩内容摘录如下: 1、如何上好一节课? 很多学生说他们喜欢某个教师,“盼”着上他的课,也有很多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怕”或“烦”上这个教师的课,听他的课就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值得我们深思。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呢? 第一、积极备课——寻找激发兴趣的切入点。 备课是一个再创造过程,此间,教师不但要备知识,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在对教材的把握上,首先对本学科的有关概念要正确理解,并能随时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的动态和发展,始终把最新最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其次,教师还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有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储备,并能灵活地把各知识点联系起 来。 第二、认真授课——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针对学习内容,学生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等,设计出富有弹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创设自主学习、积极互动参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师生一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语言和板书——课堂的通行证。 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话:“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教师应做到语音标准,用词恰当,表达连贯,清楚准确,精练简洁,形象生动。好的板书简洁、形象,字迹工整清秀,带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欣赏价值,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新公共行政》读书笔记word版本

《新公共行政》读书 笔记

《新公共行政》读书笔记 弗雷德里克森个人简介 H·乔治·弗雷德里克森,美国当代著名的公共行政学家、西方新公共行政学派的旗帜性人物。他曾先后执教于雪城大学、南加州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和马里兰大学,还是堪萨斯大学埃德温·斯滕尼公共行政专业特聘教授。在学术职务方面他曾担任美国公共行政学会会长、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术期刊杂志《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主编。在行政职务方面曾担任东华盛顿大学校长、密苏里大学公共与社区服务学院院长、印第安纳大学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副院长。同时,也是《新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的精神》、《公共行政与社会正义》等多部享有盛誉的公共行政学专著的作者。基于弗雷德里克森在公共行政学领域的卓越贡献,他于1990年荣获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和全美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学院联合会颁发的特别研究奖,于1992年荣获美国公共行政学会颁发的德怀特·沃尔多奖。 《新公共行政》是弗雷德里克森的扛鼎之作,这部著作最大的特色在于这是国内外首次对新公共行政思想进行总结和评价。20世纪60年代,在动荡不安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科学,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学者们都在反思传统的公共行政,研究公共行政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远景,谋求变革与创新成为必然趋势。弗氏在新公共行政的发展中一直起着核心的作用,他于1980年在总结了自己数十年对公共行政的思考的基础上,出版了《新公共行政》一书。书中系统的阐述了新公共行政的理论,将一些新的理念和观点引入到公共行政中,其中社会公平就是新公共行政的一个核心理念。弗氏的《新公共行政》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与理论借鉴意义。 弗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理论的核心观点 (一)社会公平复合理论 社会公平复合理论是弗氏新公共行政思想的重要内容,他以社会个体的公平问题作为理论原点,进而从更为广阔的视野进一步阐释公平理论。弗氏认为社会公平包括单纯的个人公平、分部化的公平、集团的公平、机会的公平和代际之间的公平。单纯的个人公平强调的是社会个体之间的公平问题,即所有的社会成员不受任何外部因素影响而拥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法律地位,任何人不得僭越这一原则而凌驾于他人之上。分部化的公平是正视不平等现实而采取的一种调节手段,即不同人群之间予以区别化对待,同等人群之间予以平等化对待。这种公平价值观比较适用于实行劳动分工的复杂社会,其行为貌似不公平,实质却是在促进公平目标的实现。集团之间的公平主要涉及群体或者次群体之间的公平,如种族公平和性别公平等。机会公平包括目标预期的机会公平以及实现目标所采用手段的机会公平。代际之间的公平是当代人与子孙后代之间的公平,主张留给子孙后代充裕的发展空间和机会。由于公平的内容复杂多样,而且变化多端,故而不可能用简单的列举方法涵盖所有的公平范围,那也是没有意义的。社会公平复合理论是一个由定义和概念组成的复杂结构,其重要价值就在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实现社会公平目标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 (二)基于公共行政的治理观

读书笔记大全1500字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1500字 《平凡的世界》一本看似平凡的书籍,但是就是这本书对我影响巨大。是她,让我再次以“平庸”的眼光看世界;是她,使我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她,让我再次以平凡的眼光看待自己。 记得书上有这么一句话“最平常的一件事都可以显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其实我算是一个注意细节的男生,虽然有时候说话大大咧咧,但是我特别会观察别人的细微表情变化,并尽力采取措施处理它。没错,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过我是这样来看这段话的。任何性格都是双面性的,永远不要轻视任何一种性格,万万不可鄙夷我们的出身,他带给我们的财富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最平常的一件事都可以显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记得有那么一件事,文中贫穷的主人公读初中时喜欢一女生,但女生喜欢校长的儿子,主人公的哥们很伤心,替他揍了那个校长的儿子,当时所有人都会觉得他会告诉校长,并把主人公他们开除,联系下当时中国70年代的社会背景,当然还包过这件事中的错综复杂。出人意料的是,那位作风嚣张的公子哥并未把这件事告诉学校,主人公也躲过一劫。这就是魄力,因为当时我也没想到,也许你会觉得可能公子哥怕被打,不是这样,这就是那位公子哥的思维方式,作风高调但内心细致紧密,而且能忍,这就是大将风范。在我经历的生活领域中有那么一个人,平时生活特别节俭,他一个同学过生日,送礼物的话估计也会就表表心意,大家都觉得他估计也就不送礼物(因为以往都是这样,过生日的人做东,其他人负责吃饭就行),或者在路边随便买点东西当做礼物,毕竟礼轻情意重嘛;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花了很大心思去准备那份礼物,也花了很大一笔钱(相当于他一个月生活费的四分之一),谁也没有想到,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从此,我对他更是刮目相看。相信大家可能不太理解我的感悟,毕竟大家也不懂他们之间的种种,但可以确定的是他想做他同学永远的好朋友,仅此而已,仅是朋友,没有任何“邪恶”的目的。自那以后,他们的关系更进一层。很简单的一件事,所有人也就很快忘却,但自那以后,他在我心中的人格瞬间巨大化了。我认为那得需要多大的魄力才能够想到并且做到。 当然不仅仅是一句话对我印象深刻,此书带给我的正能量无穷,不管是情节的跌宕还是人物所呈现出来的真善美,都令我惊叹,感叹作者路遥的文学功底,使我不自觉地就看了他的其他巨作。 在我心中有一股“孙少平精神”,他奋斗不息,坚韧不拔,始终坚守着劳动使自己变得强大的信念,对待感情更是透彻,面对已经大学毕业始终暗恋着他的邻家女孩的直接的表白,

读书笔记《行政学研究》(威尔逊)doc资料

《行政学研究》(威尔逊)读书笔记 初作为跨专业的学生,理论上的不足是制约我对此专业进行研究学习的一大因素。读研选择行政管理专业,是出于我对国家和其他社会团体管理社会事务的好奇。究竟行政管理是什么,行政管理的对象又是哪些人,行政管理有哪些内容,这门学科有什么现实意义和作用,都是我在今后希望研究和学习的地方。威尔逊在此文中,并没有解答出我全部的困惑,而且由于知识的专业性和翻译问题,有很多生涩难解的部分需要我反复阅读体会他们的含义,但威尔逊这篇行政学开山之作确实打开了我对行政管理学认知的大门,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助益。经过阅读文章、查阅资料,我学习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一、行政学研究的历史背景 威尔逊在文中提到“行政科学是已在两千两百年前开始出现的政治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它在本世纪,几乎就是我们这一代的产物。”行政机关是政府中最明显、最显露的部分,它的历程也和政府一样悠久。威尔逊说“我们正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行政科学”,原因在于垄断资本急剧扩张,政府难以驾驭;政治和社会其他各方面工作中的困难不断增多,行政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正在积累到顶点;1883年,美国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把立法和政治决策的权力归结为政党或政务类公务员的行为和活动,而把执行法律和政治决策作为文官的职责。文官制度改革运动将政府机构的组织和方法问题推向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威尔逊认为,行政学并不是在美国成长起来的,当时的行政学的博士几乎都产自欧洲,它是由法国和德国的教授们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在美国本土应用这门科学,必须要使它美国化,以适应美国政府行政科学化的需要。文中列举了法国、德国、英国行政实践方面的成果,并与美国之间做了比照。

生物教师读书笔记

生物教师读书笔记 生物教师读书笔记(一) 从事教师职业几年就会产生教师职业的倦怠,怎样走出职业倦怠,突破高原期,实现第二次成长呢?暑期认真阅读了学校发的两本书,让我茅塞顿开,对未来又充满了期待和向往。现将几点收获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读书。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教师要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专门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历史使命就无法完成。 近几年来,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和探讨中,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倡导“教师行为行动研究者”、“教师成为解放性行动研究者”,主张教师从被动地专业发展向主动地进行其教学行为内涵上的专业化转化。教师的专业化更加注重教师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中教学行为内涵和品质上的表现,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性的加强也更需要教师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更新,以求胜任研究型或专家型的教师角

色。如果没有教师个体自觉主动地通过读书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经验反思,以及自身素质完善,就无法真正达到教师教育和培训的预期目的,也很难实现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时下,流行这样一句话:享受过程。就阅读而言,只有在博览群书、遍赏芳华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开卷有益”的妙处和“万里清风来”的意境。从这个好处上讲,享受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过程。让我们做一个忠实的阅读者,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 二、要反思。教师要做一名哲学的思考者。带着问题去思考教育;带着尝试去解决问题;带着反思去总结问题;带着结论去验证问题。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反思和校本培训为特点的在岗培训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趋势,其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专家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十反思=成长,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一种有关教育教学的个人的思考

《教师如何做课题》读书笔记

《教师如何做课题》读书笔记 在“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推进的今天,进行课题研究是教师成为真正研究者的必经之路。因此,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不断提升课题研究的能力,“成为一个懂课题、会申报课题、会研究课题的教师”,应该是每一位教师不懈努力的方向。 为了弥补自己在课题研究理论知识方面的匮乏,我详细阅读了华东师范大学李冲锋教授的《教师如何做课题》,本书从课题研究的价值、如何选择恰当的课题、如何进行课题设计、如何成功申报课题、如何做好开题论证会、如何实施课题研究、如何面对中期检查、如何和撰写结题报告、如何做好结题工作、如何推广课题成果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本书实用性强,书中典型案例介绍具有很好的释疑与指导作用,帮助我一步步理清课题研究的思路,逐渐改变之前对课题研究的畏难情绪。 在这十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环节是如何恰当选题和如何设计课题。 课题研究从选题开始,选题主要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主要包括发现研究问题、筛选研究问题和确定研究课题三个步骤。 教师做课题的一个困惑是感到没有什么可研究的。其实,并不是没有什么可研究的问题,而是缺乏发现问题的眼睛。想要拥有一双敏锐的发现问题的眼睛,需要树立起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人关注事物之间存在的矛盾及对原因追究的心理品质。它表

现为人对问题的关注与敏感。问题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问题意识形成的关键是提问技能的形成,为此,要对进入头脑中的事物和现象进行“为什么”的思考和追问,思考其存在的合理性,追问其所以然。经过持之以恒的“每事问”得锻炼,问题意识就会逐渐增强并形成。因此,要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实践中时刻存有问题意识,不断追问,以便从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进而形成课题。 筛选问题就是把问题找准备,为后续研究提供正确的前提。选题要有新意,就要尽量避免常见的或已有很多人研究过的问题,多关注新鲜事物,关注研究的前沿。选题时应进行大量的文献检索,广泛学习和阅读他人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复研究。选题必须具有研究价值,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考虑现实需求。 选择了研究的问题并不等于确定了研究的课题。还需要对课题的名称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对课题进行论证,最后才能确定研究课题。课题名称的表述,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表明研究手段,是自变量;一部分表明是研究目的,是因变量,即通过什么手段达到什么目的,或通过什么方法完成什么任务。如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论证研究课题主要看它是否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可行性。 课题设计主要围绕“为什么做课题”、“该课题做什么”、“该课题如何做”这三个方面。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

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 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

突破官僚制读书笔记

突破官僚制读书笔记 【篇一:《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参考书】 年版 2. 《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美]B.盖伊.彼得斯著,吴爱明 等译,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1年版 3. 《公共选择理论》,缪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 《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罗森布鲁姆,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著,谭功荣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版 7.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美]珍妮特?v?登哈特, [美]罗伯特?b? 登哈特著,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 《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帕克斯和 惠特克著,宋安喜、 任睿译,三联书店2000年版。 格莱德著,刘启君等译,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 《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美]卖克尔.巴泽雷著,孔宪遂等译,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 《组织行为与公共管理(第三版)》,[美]迈克尔.L.瓦休等著,刘铮等译,经 济科学出版社2004 出版社2002年版 【篇二:《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教学大纲】 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研读 上课时间:周六下午8-10节,地点:艺术中心402室 任课教师: 陈瑞莲教授、84036693 倪星教授、84038593 郭小聪教授、84034978 蔡立辉教授、34251601 对象: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 教学目的: 自从公共行政学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的时间内,产生了许多具有代 表性的论著和学说,它们拓宽了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视野,并直接奠 定了当代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知识基础。本课程将对公共行政学发展 史中的经典著作进行系统介绍,通过剖析经典著作的方法来学习和 研究各种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流派,并对之进行批判性的选择和拓展,从而为本学科的知识增长做出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博士研究生阅读文献和课堂研讨等方法, 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各种理论流派和经典著作中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基本方法,能够弄清各种理论流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学

20篇教师读书笔记-经典(有目录)

教师读书笔记20篇

目录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2)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 (3) 《我的教学生涯》读后感 (5) 《世上最划算的教育》读后感 (5) 读《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所感 (6) 读班主任教育教学丛书有感 (7) 做一名幸福的老师 (8) 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 (9) 《爱的教育》读书感悟 (10)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10)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 (11) 读《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 (11) 读《向孩子学习》有感 (13)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读书心得 (14)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15) 读《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15)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读书心得 (17) 读《高效课堂22条》心得 (18) 读《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有感 (19) 读《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1)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读后感 (22) 读《新基础教育论》有感 (23)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我利用假期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受益非浅,或多或少给我一点点启发,它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建构了理论基础。 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地位不断的强化用心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提供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儿童是人生起点时期,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时期,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撒播智慧种子的播种季节。本书不仅让读者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了比较直观的基本认识,同时也为下两篇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内容作了铺垫。例如: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承担“学生”的责任,核心活动由“游戏”变为“学习”。学习环境和作息习惯的改变,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生活上的不习惯,儿童发展年龄阶段任务的不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一年级学生虽然对学习充满好奇,但持久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学前教育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学生对师长的依赖性特别强。伙伴间交往以“玩”为主题,在接触群体规范,学生经常会出现“违规”和“告状”现象。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要求明显增强,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学科学习的难度和强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作业拖拉,成绩退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分化,学科偏爱的形成,也促进了其个性和爱好的逐步显现。三年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增强。 心理健康干预指在确诊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的过程。对于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如果能细心观察,并提前发现一些普遍性、可能导致学生们心理问题发生的事,我们完全可以对此进行集体的预防性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别等问题严重了才想办法。例如:我校设立了“心理广播站”,每周三对全校进行各方面的心理辅导,开展了主题教育“我是最棒的”,挖掘学生“分数”以外的能力,使其重拾信心。学校又开展主题教育“调整心态迎接考试”对学生考前心态调整进行干预指导。指导学生正确对待E时代可能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健康隐患,开展了集体指导讲座“沉溺网络的危害”,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等,而不是沉溺于网络游戏虚度年华,指导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方式。这些不同的主题教育都是根据学生不同时段可能发生的不

《教师如何做课题》读书笔记2

《教师如何做课题》读书笔记(一) 《教师如何做课题》是一本很有指导青年教师做课题的一本书。今天我就来谈谈我感触最深的第二章节,如何选择恰当课题? 一、选题基本原则 教学科研选题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引下,有助于选择到合适的、有价值的科研题目。 (一)立足教学 本书分别从研究目的、研究资源优势、研究可行性角度来分析,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的选题和实施应遵循立足教学的原则,主要基于以上几方面。 (二)大小适中 课题研究大小适中是很重要的一项原则,课题的“大”与“小”,是指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范围,而不是指课题研究的价值。课题的“大”与“小”是相对的,因研究者的身份、研究水平和课题的发展状况及客观环境而不同。做大小适中的课题有两层含义:一是选题适合教师,一是选题适合研究领域。 (三)力求创新 选题时切忌跟风。有些人看到什么东西热就选什么课题。有的人看到研究教学有效性的课题很热,就也选择教学有效性的课题;看到别人做课例研究也跟风选择课题研究。这样的跟风课题往往并不成功。 二、发现研究问题 选题的关键在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问题解决是诱发教学科研动

机、激发教学科研兴趣的源泉,是教学科研的动力。 (一)树立问题意识 教师做课题的一个困惑是感到没有什么可研究的。其实,并不是没有可研究的问题,而是缺少发现问题的眼睛。要想拥有一双敏锐的发现问题的眼睛,需要树立问题意识。 (二)把握问题来源 问题的来源,即问题源,是指问题产生的地方。就课题研究而言,问题的来源即是课题的来源。把握问题的来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就可以确立课题。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源有不同的来路。 1.从相关领域发现问题 我们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选题应该聚集课堂,聚集教学,聚集学生,以及由此带来的延伸领域。 2.从问题产生方式发现问题 问题的产生有不同的方式,把握这些方式也有助于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3.从问题针对性发现问题 问题一般都有所针对,有的针对前人已有的研究,有则针对前人未有的研究。这也可以构成问题的来源。 三、筛选研究问题 《塔木德》中有言:“好的问题会引出好的答案。”选题所选择的研究必须是一个真正的问题。首先判断问题的地假,然后再去寻找正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现将文中的一些精彩内容摘录如下: 1、如何上好一节课 很多学生说他们喜欢某个教师,“盼”着上他的课,也有很多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怕”或“烦”上这个教师的课,听他的课就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值得我们深思。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呢第一、积极备课——寻找激发兴趣的切入点。 备课是一个再创造过程,此间,教师不但要备知识,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在对教材的把握上,首先对本学科的有关概念要正确理解,并能随时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的动态和发展,始终把最新最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其次,教师还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有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储备,并能灵活地把各知识点联系起来。 第二、认真授课——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针对学习内容,学生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等,设计出富有弹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创设自主学习、积极互动参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师生一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语言和板书——课堂的通行证。 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话:“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教师应做到语音标准,用词恰当,表达连贯,清楚准确,精练简洁,形象生动。好的板书简洁、形象,字迹工整清秀,带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欣赏价值,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第四、充满热爱之情——注入人生不竭的动力。 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角色意识,演员演戏需要进入角色,教师站到讲台上讲课同样需要进入角色。赋予角色意识的教师,能够深

行政监督读书笔记

8行政监督的概念 “监者,临下也、领也、察也、视也。督者,监察也。”在我国,监督一词首见于《后汉书·荀彧传》:“古之遣将,上设监督之重,下建副二之任,所以尊严国命而鲜过者也。”在英文中,监督一词supervision是super(在上)与vision (观察)组成的。由此可见,不论在中文里还是英文中,监督一词的意思都是上级对下级的督察、督导。但理论界对行政监督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归纳起来有三种: 一、行政监督是指行政对行政的监督 第一种观点认为,行政监督是指行政对行政的监督,即指行政管理体系中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内部的专门监督机关对其他行政机关的监督。 张国庆认为所谓行政监督,是指行政组织内部的某些人对另一些人的了解、协助、指导或控制。在多数情况下,行政监督表现为行政上级或行政主管对下级工作状况的监督。行政监督由一般监督、职能监督、主管监督和特种监督四种基本的监督部类。① 竺乾威认为行政学所指的行政监督通常是指狭义的行政监督,指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所进行的监督和检查,即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②吴春华认为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作为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实施检查、督促和纠偏,即行政机关内部的自我监督。③应松年认为,在国家行政管理中,依监督的主体划分为行政监督和行政管理的监督。行政监督是行政机关的一种行政行为,是指以行政机关为监督的主体,依行政管理职权,对管理对象及所管理的事务实施的监督检查活动。在现代国家,行政监督通常都是法律授权的机构,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行为。行政管理的监督是以国家行政机关为被监督对象,来自行政系统以外的监督。④ 李金龙认为行政监督是一种行政权力监督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上一级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力对下一级行政权力运行状况的监督(当然也包括执掌行政权力的下级行政主体对上级主管行政权运作状况的监督)。⑤ 杨寅认为行政监督指以国家行政机关为监督主体,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对行政机关自身的组织和行为以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进行监督

教师读书笔记:《做个研究型教师》

《做个研究型教师》读书笔记第一卷 一、课题研究是一把双刃剑 1、当前课题研究实际存在的“八多八少”现象:申报课题的多,能够深入研究的少;挂名坐车的多,实际搞研究的少;评估检查时汇报的多,平时落实的少;“装门面”“赶新潮”的多,能够联系实际的少;急功近利求短期效应的多,能够持之以恒的少;应付上级要求的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少;研究成果评比奖励的多,推广运用的少;论文著作发表出版的多,阅读应用的少。 2、怎样来提高教育科研的有效性呢? (1)提升研究能力;(2)简化课题管理;(3)创课题管理新常态。 二、为什么要做微课题研究 1、走研究之路,教师之路越走越宽 教师能做课题研究,而且做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也能给教师带来快乐和幸福。 2、课题高不可攀吗 古人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3、怎样理解微课题研究 (1)什么是微课题研究? 微课题研究即大家统称的小课题研究,是近些年来中小学中异军突起的一种教育科研方式: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

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成果,研究成果直接被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 (2)微课题研究的特点 ①小——切口较小,内容单一;②活——自由选择,自主性强; ③实——从实践中来,为实践服务;④快——周期短,出成果快;⑤简——结题自由,成果多元。 (3)微课题的研究过程 ①发现问题;②课题确定;③设计方案;④尝试操作;⑤总结反思;⑥成果表述。 4、克服弊端,微课题研究要重实效 (1)教师“有效”研究之追问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教育科研:警惕伪科学!》一文中曾指出当前教育科研十大弊端:迷信权威,亦步亦趋;“课题”崇拜,华而不实;眼睛向上,追赶时髦;故作“特色”,滥贴标签;说做各异,阳奉阴违;冠冕堂皇,以售其奸;论著晦涩,不知所云;职称论文,虚假写作;虚张声势,热衷写作;“科研”牟利,以饱私囊。 (2)教师需要怎样的研究 ①不能走大路就走小路;②立足实际,讲究实用;③常规工作研究化;④我的研究我做主;⑤成长比成果更重要。 三、如何优选微课题

课外阅读个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课外阅读个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中小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应该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今天分享的是课外阅读读书笔记,希望你会喜欢。 啊!图书室终于开放了。我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兴奋不已。“冲啊!”我们齐声喊道。“饿狼”似的我们向着图书室的方向冲去。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一本《三国演义》。我赶紧办完了借书手续,回到了教师。 晚上,便在家里认真地读起来。“桃园三结义”……读着读着 发现有一处写的不对。 “‘桃园三结义’中怎么会有刘玄德呢?”我问爸爸。 爸爸说:“这个人就是刘备啊!” “难道他有两个名字?” “也可以这么说,玄德是刘备的字。把姓放在前面,字放在后面,也是他的名字。” “噢!我明白了。” 我弄清楚了这事后,便又开始读了起来。读到了“曹操献刀刺 董卓”这里。我真是火冒三丈!还以为曹操会被抓住呢。真扫兴!那也难怪,谁叫人家曹操那么机灵呢! “三英战吕布”这应该很好玩。没有想到吕布也真是厉害。三 维大将联手和他打成了个平手。看来吕布的本领也这是高不可测。 ……

别人喜欢读书,而我更觉得读书是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儿,就好象在听故事似的,可有趣了。 每当我看课外书时,连饭都不想吃。那优美的语句,曲折的情节,无时不在扣动着我的心弦。它让我学到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享受到了其中的快乐和幸福。 我看过《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 我推荐两本书给你们吧。 第一本《漂亮老师和坏小子》。故事内容是这样的:女大学生米兰从师范大学毕业后,因为偶然的机会,成为白果林小学六(3)班班主任。于是她与“坏小子”肥猫、米老鼠、豆芽儿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第二本《古堡里的月亮公主》。讲述了一个13岁的孤女玛利亚随家庭教师来到银露村月亮坪庄园,投奔她的堂叔。她想在那过上宁静的生活,却接二连三的遇到悬案…… 读书让我认识到,以书为伴,是多么快乐、幸福的事呀! 这个学期,老师叫我们每天读4篇课外阅读,不过多久,我们就把课外阅读,读完了。一共有7篇,每一篇都有我最喜欢的。 第1篇,我最喜欢的是《一日的春光》是冰心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该文写于1936年,在写作此文之前大约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冰心或是生病,或是杂事缠身。这样的思绪,不免使作者渴望自然春天的到来,祖国春天的到来。然而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到处寻找春光,却

行政学研究读书笔记

时代背景下的行政学研究 《行政学研究》读书笔记 引言: 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在美国《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行政学研究》的论文,第一次将行政管理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单独的学问来研究。毫无疑问,这篇文章是公共行政这门学科产生的标志性文献,也是当时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思想之所以会产生,跟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至于在整个20世纪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行政学研究》一文提出的基本思想都是离不开的主题。作为工业社会的大环境下产生的政治文明,虽然在后期的社会发展中会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但它开辟的从行政学的角度研究政府管理的思想,以及在公共行政学科创建和理论奠基方面的贡献依旧是无可替代的。 接下来,我将主要从伍德罗威尔逊简单的个人经历和大的历史背景方向阐释行政学研究产生的历史必要性,并简单介绍全书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最后我想结合当代行政管理的研究,在威尔逊的基础上,提出两个问题进行尝试性的研究,从传统视角切换到更为全面,开阔和符合社会发展的视角中去看问题。 背景介绍

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的第28任总统,连任31和32届(1913-1921),曾获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博士学位,是美国“学术地位最高”的一位总统,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出生于牧师家庭的他对和平更加向往,这也对他担任总统之后的外交政策有所影响。威尔逊的父母在1851年移居南方,并认同南部联邦。威尔逊的整个童年算是在教会中度过,后来甚至担任过美国长老会的首任常任秘书,并在1879年担任过一年的会议主席。整体来说威尔逊10岁之后才开始奋发图强,进入名牌大学学习,和大部份行政管理领域的名人一样,他并没有拿到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反而是依靠丰富的个人经历和演讲才能,再加之勤奋刻苦和博览群书才最终取得成功。由此可见,对于行政管理领域而言,往往实践出真知,不能够纸上谈兵。只有经历过真正的管理过程并深入其中细致观察才能够体会其弊病与可取之处。当然,以上有点题外话的意味,如果要谈及《行政学研究》的产生背景,我想先要从美国的内战讲起才行。 由于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和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矛盾,大部分的黑人奴隶被押送到美国的南方,受尽了剥削和压迫。1852年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内战结束之后,美国为了拓宽疆土掀起了西进运动,这期间在位的林肯总统修了大量的铁路,为之后的移民涌入带来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大量涌入的移民也改变了美国城市人口的构成,使得穷人更加贫穷,富人更加奢靡,财富分配的两极化日趋严重。官商勾结的腐败行径层出不穷,官员利用手中权力与商人进行权钱交易。上至国会下至市政府,都成了贪污腐败分子聚会的场所。城市脏乱差的治理、治安的维持,工人工作效率的提高、资本

毕业论文读书笔记15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读书报告(读书笔记) 学院:管理学院 课题名称:中国企业在柬埔寨的投资 现状分析 专业(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日期: 2013年4月 读书笔记一:

《中国两企业在柬埔寨投资112亿美元》读后感 时间:2013年1月5日 为了解中国企业投资柬埔寨的现状,须从国情入手,对基于大环境对外贸易下的中国企业投资柬埔寨的有一定了解。于北京时间1月3日晚上消息阅读了《纽约时报》2013年的《中国两企业在柬埔寨投资112亿美元》消息 此篇文章从中国企业投资柬埔寨的金额来描述柬埔寨在中国的投资下发展规模。 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现在已有两家中国公司同意在柬埔寨投资112亿美元用于建设一条400公里长的铁路、一家钢铁厂以及一个海港,这将是柬埔寨史上得到的最大一笔投资。 柬埔寨钢铁矿业工业集团董事长张传利周三表示,柬埔寨钢铁已经雇用中铁集团为其建设一条250英里长的铁路用于连接其在柬埔寨北部柏威夏省一家钢铁厂与南部国公岛一港口。 预计建设铁路与港口的成本为96亿美元,建设钢厂的成本为16亿美元。贷款与投资让中国在东南亚国家联盟10个成员国中获得更多的政治盟友,东盟计划在2016年前形成贸易共同体。这一协议在本周一达成,在此前三天,中国浦发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柬埔寨石化宣布将共同建议一个23亿美元的炼油厂,年炼油能力为500万吨。中国企业还计划在邻国老挝建设一条70亿美元,400公里长的高速铁路,并试图在泰国赢得建设新线路的合同。第一,增速较快但是市场份额占有率较少。第二,出口商品结构发展不尽合理。 对于这个问题亚洲开发银行资深经济学家Peter Brimble表示,铁路项目的规模令其震惊。Brimble表示,“这肯定是柬埔寨有史以来最大的项目。”Brimble曾参与亚洲开发银行柬埔寨650公里废弃铁路线的修复工作。他表示,“也许建设一条新铁路更省事,让我们拭目以待。”

读书笔记及感悟

读书笔记及感悟 【篇一:《从现在出发》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从现在出发》读书笔记及读后感寒假期间读了陈春花老师的《从 现在出发》一书,从开头到结尾我都被陈老师的话深深地震撼着, 陈老师所谈种种正是当下大学生最为困惑的问题,陈老师在书中说:成功就在我们身边,成功就在你的脚下,只要我们从现在出发!书 中所谈及的“梦想”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年轻人就应该有梦想,就 应该渴望成功。而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现代的社会就意味着变化、竞争和的发展;就意味着学习、进取和超越;就意味着为现在付出 汗水,为明天奠定基础;就意味着成就别人同时成就自己;就意味 着个体人格的不断完善;更意味着能够融入社会并贡献价值。这个 梦想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坚持不懈,为之奋斗不已。书中也提到 所有的成功都源于你如何设计自己的生活,而大学时光又是人生活 中最特别的时间段。因为当你拥有这段时光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具 有知识的培育和知识的营养,具有开始人生的征程的厚实的知识基础,因此大学时期所达成的高度,就决定着人生的高度,而这个高 度就是你对社会、对人生价值的一个标志。 这本书从成功的四个基本认知切入,旁征博引,讲述了“永远怀有梦想”、“要探索更多的东西”、“正确的心态”、“时间的价值”、“快乐 的沟通”、“激励自己”、“立即行动”等七项当代大学生应该进行的修炼,告诉当前的大学生该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如何激发自己 的热情,为未来铸就梦想和豪情,放飞我们的梦想,朝着未来出发,从现在出发。 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有了很深的感触,虽然我在之前也曾读过很 多类似的书籍,但大部分都是一翻而过,从来没有像这本书一样从 头到尾认认真真的读了一遍,仔细的品读了每一个字,看的越仔细 我的感触也就越多,也就对陈老师越来越敬佩,感叹她对人生理解 的透彻。 这本书的开头讲了一封信,我觉得这封信中的主人公的经历和我虽 然不同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当我第一次踏进大学的校门的时候, 我也是怀揣着梦想,兴奋与激昂,心中充满了对大学的憧憬和对未 来的憧憬。然而进入大学一段时间以后,我所面对的却是和大部分 大学生一样的迷茫,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渐渐的我开始大学生 活的节奏,慢慢的我终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有了自己的目标,我

教师读书笔记20篇

教师读书笔记20篇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我利用假期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受益非浅,或多或少给我一点点启发,它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建构了理论基础。 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地位不断的强化用心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提供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儿童是人生起点时期,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时期,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撒播智慧种子的播种季节。本书不仅让读者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了比较直观的基本认识,同时也为下两篇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内容作了铺垫。例如: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承担“学生”的责任,核心活动由“游戏”变为“学习”。学习环境和作息习惯的改变,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生活上的不习惯,儿童发展年龄阶段任务的不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一年级学生虽然对学习充满好奇,但持久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学前教育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学生对师长的依赖性特别强。伙伴间交往以“玩”为主题,在接触群体规范,学生经常会出现“违规”和“告状”现象。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要求明显增强,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学科学习的难度和强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作业拖拉,成绩退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分化,学科偏爱的形成,也促进了其个性和爱好的逐步显现。三年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增强。 心理健康干预指在确诊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的过程。对于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如果能细心观察,并提前发现一些普遍性、可能导致学生们心理问题发生的事,我们完全可以对此进行集体的预防性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别等问题严重了才想办法。例如:我校设立了“心理广播站”,每周三对全校进行各方面的心理辅导,开展了主题教育“我是最棒的”,挖掘学生“分数”以外的能力,使其重拾信心。学校又开展主题教育“调整心态迎接考试”对学生考前心态调整进行干预指导。指导学生正确对待E时代可能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心理 健康隐患,开展了集体指导讲座“沉溺网络的危害”,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等,而不是沉溺于网络游戏虚度年华,指导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方式。这些不同的主题教育都是根据学生不同时段可能发生的不同问题进行有意识的集体预防性干预途径,这些特定的集体干预内容,可以在不同时段疏导学生的心理,防范于未然,则能大大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书笔记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书笔记 中小学教育科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如火如荼地展开,解决了大量的学校实际问题,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促进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然而,在教育科研的活动中,由于指导思想和操作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偏差,正在步入泥潭,存在着种种误区或问题,教育科研正在成为学校运行中的“鸡肋”。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 1、求新求异。对于别人研究的课题,不深究研究成果在哪些方面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澄清了哪些自己所关心的困惑,而是搁置一边,重新选择所谓新的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新名词、新概念迭出,但并没有真正提供新的意义,对教育实践也缺少新的解释和指向。 2、贪大求全。课题常常比较宽泛,涉及因素众多,一个大问题关联着一系列小问题,并没有明确目标指向,甚至没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线索,在各方面问题的探讨多为浅尝辄止。真正的研究并非“大题小做”,而多为“小题大做”,学校的智慧也并非“一鹤冲天”,而多为“积小智成大智”。 3、跟风追潮。一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或“潮流”,就闻风而动。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校的教育科研还缺乏主体意识,缺乏对自身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缺乏应对自身独特问题的勇气和智慧。正确的做法是独立确定研究问题,自主开展研究。 4、课题至上。科研并不是课题的代名词,尤其是中小学科研,随机的、偶发的、情境的、个别的问题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老师针对一系列问题进行的反思,虽然并不在预定的课题范围内,但同样是重要的有深刻价值的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是西方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的一个命题,但在他们那里,中小学教师占主流地位的研究并非课题式的研究,而是日常生活实践的研究。 5、论文情结。一谈到教育科研,很多人以为就是撰写长篇大论的学术论文,似乎没有论文发表,就不能称之为研究。实际上,论文只是教师教科研活动成果的一种表达方式,甚至不是主要方式。常见的方式有:案例、叙事、日志、反思记录等,都是教师教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科研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科研活动的体现方式。中小学教师自始至终是生活在教育教学的现实场景之中的,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常常不是论文可以承载的,论文话语方式的抽象、叙述结构的刻板、论点论据的严整,是教师所不熟悉的,同时也并不见得是教师表达自身研究成果所必须的。 6、穿凿附会。中小学教育科研其独特的魅力并不在于验证某种既定的理论,其鲜活的生命力并不在于诠释这样或那样专家的论断,它在教育科研之林中,之所以有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恰恰是对教育现场的把握和判断,恰恰是对教育事件所做出的意义分析。这样的研究也恰恰是专业研究者难为或不能为的。 中小学教育科研要直面学校实际,以改进学校实践活动、提升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目的,以能否解决学校问题、多大程度上解决学校问题作为衡量和评判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要依据与标准,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成为学校改革的发动机。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指向 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并没有真正带来学校的变化,往往是轰轰烈烈的“科研”一番,教师的行为依然故我,学生的状态仍同往常。一些学校庞大的课题或项目数量与解决学校问题的低劣质量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此的教育科研并未产生“科研兴校”的效果。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研究课题选择不当,研究方法运用不合理,研究组织流于形式等,但最为重要的是学校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有待于进一步端正。教育科研应该与学校自身问题的解决结合在一起的,应该始终指向学校自身的发展与变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