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美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概述

美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概述

美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概述
美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概述

美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概述

一、美国划分大企业的标准

被美国国家税务局(IRS)划入大企业(纳税大户large taxpayer)管理范围的纳税人有四类:第一类是年终资产达到或超过1,000万美元的商业实体(公司和合伙企业)及其子公司,第二类是所有与大型企业有关联的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无论是否并入该大型企业),第三类是为另一家大型企业所控制/或经营收入超过3,500万美元的“过手(Pass-through)”报税户(例如合伙企业和信托机构)①,第四类是拥有巨额财富的个人及其全球企业(控制10亿元以上资产的个人)。

2009财年大型企业报税情况

IRS将纳税人划分为大企业、小企业或个体户、免税单位和政府等类别,相应的,内设七个税收业务部门(司/室),譬如大企业和国际税务司(Large Business & International)、小企业和个体户业务司、检举调查办公室等,由一名负责“服务与执法”工作的副局长领导这七个业务司(室)工作。大企业和国际税务司(LB&I)的业务主要分两块,一块是大企业税收管理,由一名副司长负责;另一块是国际税务,由另一名副司长负责。

大企业税收管理业务按行业和服务细分为通信、技术和媒体,金融服务,重工业和运输,自然资源和建筑,零售、食品、药品和保健,全球高额财富,外勤专家等七类业务,对应设立七个外地管理部门。所谓外地管理部门,是指设立在IRS总部之外的机构(分部),前六类业务的管理部门分别设在旧金山、纽约、新泽西、休斯顿、芝加哥、华盛顿,外勤专家管理部门的专家则遍布全国。各类外地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本行业的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也兼顾本地区的其他行业大企业税收管理业务;譬如纽约分部主要负责全国金融服务业的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但也兼顾纽约地区其他行业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每一个外地管理部门设一名行业主任,下设若干业务主任;每一名业务主任领导5个地区经理,每一名地区经理领导5个工作小组经理,每个小组有10至12名税务员或查税员。

除了外地管理部门,LB&I在总部还设有四个部门,包括规划、分析、案件库管理和调研部门、业务系统规划部门、报税前指导和技术指导部门、管理和融资部门。

LB&I有专项业务预算,每年预算额大约为8亿美元,不包括共同费用(即信息技术、全局共同事务等方面的费用)。2009年LB&I有大约6,600个员工,其中94%的员工在外地管理部门,只有6%的员工在总部。员工队伍包括大约30个高级主管、730个经理和5,840个一线员工。一线员工包括大约5,000个技术工

作人员,主要有税务员 (查税员) (3,470人)、国际税务查税员 (550人)、经济师 (120人)、金融产品专家 (250人)、电脑稽核专家 (60人)、工程师 (325人)、就业税查税员 (80人)、技术顾问 (110人)。

三、目前大企业税收管理业务工作概述

LB&I正在逐步建立一个以管理大量报税户和解决其问题为基础的系统,但目前的工作仍主要集中于对报税表进行分类分析:一是对纳税人提供的每份报税表评分,以确定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二是对报税表进行电子分类,以发现感兴趣的具体问题。主要技术处理手段是对报税表进行过滤检查,以便从过滤的报税表中发现系统程序事先确定要找的问题或税务员(查税员)确定要找的问题。LB&I(以及IRS)注重改进纳税人对潜在重大争议问题的披露。他们认为,纳税人的“透明”是促进纳税人自愿依法纳税和提高税务机关工作效力的最有效方法。另外,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对纳税人报税前和报税后的服务和管理,其中包括宣传教育和法律指导。

四、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规划、分析、案件库管理和调研部门的工作,包括规划人员协调年度合规计划(遵从计划)的制定工作,分析人员监督计划的实施情况,案件库管理人员管理工作量的完成,调研人员编制评分模型和发现问题的规则并管理电子数据和系统。

二是业务系统规划部门的工作,主要是协调技术设施的维护和改进,以支持LB&I的工作。

三是报税前指导和技术指导部门的工作,包括协助认定新出现的问题,协调解决和评估各种问题以及确定它们的轻重缓急的工作,参与制定处理问题的策略,协助外地工作人员解决问题,协调报税前计划。

四是外地管理部门的工作,包括对分配给工作组的案件进行深入的风险分析,认定新出现的问题,与所涉行业的有关方面沟通,参与制订合规战略,执行战略,监督执行情况,评价执行结果。

五、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流程

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业务流程主要分六个阶段:报税、数据管理、报税评分和查明问题、数据进一步分析、完成工作量、监测和评价。

报税阶段的工作包括纳税人提交报税表,LB&I把电子报税表存入电子报税数据库,用新的纳税人账户信息更新IRS主档案,在司里扫描纸质报税表和其他文件。技术支持系统有专有的电子报税系统,商业扫描和数据提取系统,微软和甲骨文公司的数据库平台。处理的数据就是纳税人的报税信息。

数据管理阶段的工作包括把报税数据转换为影像,以供通过电子方式与扫描影像一道送交外地员工;把报税数据存入LB&I的数据集市②,并摘取某些数据域,将其输入一个关系数据库;把通过扫描纸质文件摘取的数据与关系数据库关联起来。技术支持系统有微软数据库平台,微软和甲骨文公司的数据库平台。处理的数据就是LB&I主管的纳税人提供的信息。

报税评分和查明问题阶段的工作包括运用判别式分析系统的算法规则来识别可能有重大合规风险(遵从风险)的报税表,并为其分级;运用挑选和工作量分类系统,在具体报税表中发现应该关注的问题。技术支持系统有数据集市平台,专有和商业数据发掘软件,商业规则引擎。处理的数据就是报税信息、以前查税结果、课题专家提供的资料。

数据进一步分析阶段的工作包括向外地税务员和其他用户(譬如政府的其他部门)提供外部财务数据,提供某个具体纳税人的历史税务数据,编制各种比率和进行其他基本分析,显示税务管理对象之间的联系。技术支持系统有微软SharePoint软件,商业联系显示软件。处理的数据就是报税数据、IRS历史数据、商业服务公司提供的财务数据。

完成工作量阶段的工作包括管理案件库,以挑选“下一个最适当的”案件③,提供给外地税务员;向受理某份报税表(对其进行分析、检查)的税务员提供报税表影像和相关数据。“完成工作量”的意思是指将已经确定存在风险的、集中在案件库中管理的报税表分成不同的案件,通过制定和实施处理战略,分配案件给外地员工,并为他们处理案件时提供相关资料。这一阶段的技术支持系统有pdf /tif 格式的文档,微软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电子邮件。处理的数据就是来自电子和纸质报税表的报税表影像、判别式分析系统以及挑选和工作量分类系统的产出。

监测和评价阶段的工作包括维护纳税人账户(分户管理所需的)历史记录,控制工作流程和监督工作情况,维护个案工作数据,对结果进行评估。技术支持系统有IRS的传统系统,在微软Sharepoint平台上运行的专有系统。处理的数据就是IRS账户数据,关于案件所在地点、现状和办案结果的信息,税务员工作文件。

注释:

①过手报税户:这些公司负责其员工应纳税款的代扣代缴。

②数据集市:来自各方的大企业数据。

③“下一个最适当的”案件:管理系统对所有符合一定条件的一类案件进行优先排序,当操作员从一定条件下获取案件时,系统自动分配一个最适当的案件;若此案件已被处理完/或被忽略,需要获取新的案件/或紧接着的另一个操作员要获取案件时,系统会自动分配下一个最适当的案件。

第二部分大企业税务风险检测

LB&I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业务是分环节逐步推进的,每个环节的业务既相对独立又共同组成一个业务管理系统。我们就从了解大企业税务风险检测环节开始。

一、获得和维护用于风险评估的数据

大企业税务风险评估的第一步是数据的收集、储存、整理、关联和改进,以用于机器和人工评估。收集的数据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纳税人电子报税表上的报税数据,二是从纸质报税表和相关文件上扫描的影像和数据,三是纳税人在媒体上披露年报、事项等方面的信息,四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检查的历史数据,五是来自非IRS的外部数据(第三方数据)。整理和维护数据就是发现和纠正数据错误,把数据存入LB&I的数据集市,向司里的员工提供安全的远程访问功能。关联数据主要是把外部数据归于正确的纳税人,跨年度跟踪纳税人,编制纳税人架构图并把相关报税表关联起来,按行业进行数据分类。改进就是对数据进行加工,编制增加价值的变量,譬如年度间比较、财务比率等。

数据收集和维护工作是由IRS的不同部门负责的。IRS技术主管的下属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收集和储存报税数据和账户数据,维护硬件、软件和网络通讯,并保证系统安全。LB&I的调研人员负责扫描纸质数据,收集大部分外部数据和维护数据集市。技术支持方面,LB&I的数据集市储存和整合必要数据,以供用于分析和风险评估(目前数据集市正在逐步采用虚拟(云)服务器,但仍在使用一

些链接的物理服务器);每天或每周把文件备份到独立于主数据集市的IRS服务器;风险模型所需要的数据通常储存在关系模型当中,其他文件保留在xml或html源文件中;数据集市在视窗环境(SQL服务器2008)中运行,查询通常使用SQL、SAS和SPSS软件进行;通过安全网络连接提供远程访问功能。

二、检测报税层面的潜在风险

检测报税层面的潜在风险就是要检查纳税人报税情况的真实性,以便根据真实性风险大小和查税成本,确定是否进行查税。报税层面的风险分析是一个评估方法,旨在系统评估某一份具体报税表内包含可由查税员发现的重大错误的可能性。在美国的制度中,确定报税错误重大与否的办法是比较调整补税数额与查税费用(提出的补税数额/查税所需人工小时)。LB&I用于在纳税人报税阶段进行分析的系统称为判别式分析系统。当前,判别式分析系统仅使用报税数据,把每份报税表分开评估。该系统的特点是对每份报税表进行评分,并据此分数为每份报税表的报税层面风险进行风险评级。

LB&I的工作人员负责编制和测试判别式分析模型和类似的报税层面的风险模型,并负责使用数据集市为报税表评分;调研部门负责安排对模型和模型编制过程进行内部或外部检查;合规战略委员会④负责监察调研部门的工作和批准采用某个具体的新模型或某个模型的新版本。

1.确定算法规则。首先,需要将已有的对纳税人的查税结果与同一个纳税人的报税表之间建立联系,产生“研发文件”和“测试文件”。然后,使用数据发掘软件产生算法规则,用以预测符合某个既定门槛值(每小时金额)的查税结果;把算法规则应用于测试文件,以评估模型的效力。最后,把最有效的算法规则用于实际运行。

2.进行评分。判别式分析系统(DAS)运用通过统计方法编制的(非直观)规则,为具体报税表的综合风险进行评分。

假设的DAS公式

规则1:如果纳税/总收入=>.071 和<.156,加100,否则加0

规则2:如果国外税收抵扣=> 1,165,731 和<5,000,000,加50,如果国外税收抵扣=>5,000,000,加100,否则加0

利用更多的类似规则来产生最后评分

产生的结果就是每份报税表的风险评分,该分数即作为报税表存在重大风险的可能性标准,从而为报税表进行风险评级。当然,只有参与研发和测试的调研部门工作人员才知道判别式分析系统公式的庐山真面目。

3.风险评级。按报税表中资产规模对报税表进行档次划分,如资产为1,000万-5,000万、5,000万-1亿、1亿至2.5亿等不同档次,每一份报税表归入某一个档次。因为对不同档次报税表进行查税所花费的税务员工作时间会不同,所以不同档次的报税表确定风险评分的方式方法就有区别。计算出每一份报税表的报税风险评分后,这个评分只能是在某个资产档次内进行纳税的风险评级,在档次之间没有可比性。评分显示有关报税表产生的每小时税务员工作时间调整补税数额至少达到既定门槛值的可能性,评分不产生总体风险所涉金额的估计数。

用于检测报税层面潜在风险的判别式分析系统的优点是相对容易且费用不高,全面,以一致的方法挑选报税表进行查税,结果可以预测。缺点是分类仅基于一份报税表,而不是基于与所涉纳税人有关的所有报税表,不指明具体问题或风险原因,不支持战略性问题管理,在确认问题时做法不一致,对于税务员来说难度较大等等。

三、检测具体问题有关的潜在风险

具体问题层面的风险分析也是一个评估方法,旨在系统评估报税表内存在某个具体问题的可能性。这里要确定所涉问题涉及的税额,估计问题的发生频率和受到危及的整个纳税人群体的总税额。LB&I对具体问题的风险分析使用挑选

和工作量分类系统进行。该系统为每一份发现了问题的报税表生成一份给税务员的通知,在其中说明所涉问题、问题是在报税表的什么地方发现和问题所涉税额估计数,并建议可以在什么地方找到关于所涉问题的技术资料。该系统能够生成关于所发现问题的数目和价值的总结资料。

查明问题层面的风险是外地部门和总部的共同职责。一是税务员和经理以及报税前指导和技术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确认新问题和不断变化的问题,并提出报告;二是外地部门员工作为具体问题方面的专家要编制具体风险筛选标准和规则;三是调研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负责编制风险模型和问题筛选标准;四是合规战略委员会批准规则。

1.编制筛选标准。先是利用外地部门员工经验,就其发现的具体风险来确认应该关注的问题;利用课题专家来发现反常情况、离群数据以及合规风险的形态。接着准确地界定风险及其特点。然后阐明现有数据当中是否/通过何种方式存在风险。最后编制、测试和调整筛选标准,以查明有潜在风险的报税表。

2.确认潜在问题。挑选和工作量分类系统使用课题专家编制的筛选标准来确认报税表上的具体潜在问题。

假设的问题筛选标准

筛选标准1:在附表M-3,不良债务费用会计(财务)数额与税收减免数额的差异=> 总会计与税收差异的0.15

表明有潜在的不良债务问题

一是税务员使用筛选标准。向税务员提供挑选和工作量分类系统的筛选标准,但不向其提供门槛值(上面例子中的0.15)。税务员利用课题专家编制的筛选标准,进而根据报税表的特点发现潜在问题。筛选标准可在每张报税表上发现多个问题或找不到任何问题。如果现有的数据允许,可以计算出每个筛选标准可能增加的税收。可以使用以前的报税表和查税结果来测试筛选标准,以估计具

体筛选标准准确地预测风险的概率。

二是利用YK-1软件。YK-1关联性软件使用报税数据,直观地显示纳税人之间的关系,用来查明问题和分析案件。该系统将有关联关系的纳税人连成一张网,可以根据需要限制或扩展所显示的纳税人数目,进而可以显示具体报税信息。通过专有软件,可以进行形态(问题)匹配:查明所有与某个感兴趣的形态匹配或相似的关系。

三是使用纳税人信息系统。外地部门和总部的课题专家使用纳税人信息系统来发现和分析问题。这是一个互动的基于网络的系统,依托数据集市运行。税务员可以查阅单个纳税人的信息,也可以在纳税人之间进行比较,包括事先编制的报告(比率等等),可将资料无障碍地下载到Excel软件。如可以从以下来源下载到的8年税务资料:公司报税表和过手报税表、所控制的外国公司和外国控股公司的报税表、子公司合并资料、查税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从以下来源下载到的财务资料:Capital IQ (证监会文件、商业分析报告)、Audit Integrity (商业财务风险分析)。

具体问题层面的风险分析方法的优点主要是支持战略性问题管理,对所涉问题一致的处理,由于事先确认了问题而较易于税务员使用。缺点是维护起来困难和费用高,不能处理每一种风险,不能产生一致的报税表挑选流程,会限制税务员探讨新问题的动机。

YK-1关联性软件中纳税人关联网

四、评估风险

对在报税表中检测到的潜在问题需要进行分析和初步评估,工作内容包括评估所涉问题影响到多少纳税人,这个问题危及多少税收,是否能够在检查之前用现有数据容易地发现这个问题,是否能够容易地获得更多数据,关于违规的原因可以做出哪些假设。

调研部门是LB&I内进行这项活动的牵头部门。通常,调研部门将一份报税表或一组相关的报税表作为一个案件,然后把一个案件分配给工作小组经理和税务员,这或者是因为案件中涉及高度的报税层面的风险;也可能是所涉问题被确认为战略性问题。

小组经理和税务员如果被分配了一个案件,应负责进行的评估工作有:(1)分析有关报税表,以发现潜在问题,包括挑选和工作量分类系统事先指明的问题;(2)使用纳税人信息门户和YK-1系统协助发现问题和进行风险评估;(3)确

定报税表上是否有足够的风险,值得进行一次检查;(4)根据风险分析确定初步的检查范围。

注释:

④合规战略委员会:或称遵从战略委员会。由大企业和国际税务司的高级外地和总部主管、法律顾问、上诉部门的代表以及小企业和个体户司的代表组成。

第三部分大企业税务风险评估和优先排序

一、确认风险

对于第一个环节在报税表中检测到的潜在风险,需要进一步分析有关问题,以确认是否构成真正的税务风险。对于报税层面的风险,由税务员及其经理在收到分配由其检查的报税表时予以确认。除非事先在报税表上指明了具体问题,否则有关税务员和经理还负责确定需要检查哪些问题。如果挑选和工作量分类系统事先指明了问题,有关税务员和经理通常仍有权斟酌决定是否提出所涉问题。以下说明如何在战略层面和战术层面发现、研究和处理重大问题。

这个过程的第一步是从已结案的查税结果和上诉决议开始。对照过去的查税结果和上诉决议,这次报税表中那些涉及新交易类型或对法律的创新解释的问题,通常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工作包括报税前指导和技术指导部门的专家进行的研究,LB&I法律顾问和IRS首席法律顾问的意见,以及与财政部工作人员进行的讨论。如果有必要,还须从纳税人那里收集信息,包括正在进行的查税案中的问题(资料文件索取函),抽查一组据认为包含所涉问题的案件(合规措施项目)。最后按照报税前指导和技术指导记录这项工作的结果。

二、确认风险概率和后果

一旦确认了风险,就必须估计的风险规模和后果。这项工作的一部分内容是在确认风险过程中完成,但需要作出以下新的估计:有多少纳税人受影响?有多

大税收规模面临风险?在查税前确认风险的难易程度如何?有关风险是否将在以后年度中继续出现以及是否将变得更为普遍?如果不处理有关风险,税收征管将受何种影响?为解决问题需要何种资源?IRS的胜算有多大?等等。然后将把这个过程产生的结果记录在一份调研报告之中,或由报税前指导和技术指导部门予以记录。

三、为风险排定优先次序

到此为止,风险管理已经做了的工作包括外地和总部工作人员确认了风险,报税前指导和技术指导部门维护着一份潜在问题清单,调研部门维护着一份全面的问题筛选标准清单,对重大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以确定这些问题是否有技术性价值、问题的相对规模和对税收征管的重要性、假设的因果关系、可能采用的处理办法、涉及的资源问题。现在需要决定,哪些问题将上升到具有战略重要性,必须在整个行业层面着手处理,或是仍然是在检查中被发现时作例行处理。这就需要根据在已经进行的工作和步骤中查明的所有事实进行定位,并确定其在全部问题中的优先次序。

通常对风险作出优先次序的判断是困难的。例如以下三类问题应该如何确定它们的优先次序?第一类问题:只影响少数几个大公司,但涉及很大税额。为就这个问题进行稽核需要大量资源,最后的结果不确定。IRS如果不就这个问题提出质疑,则制度的公正性将引起疑问。第二类问题:影响很多公司,涉及每家公司的税额相对不大。问题不易在稽核前发现,但是易于解决。所有案件涉及的全部税额很大。第三类问题:仅涉及少数几个纳税人,易于发现和稽核。面临风险的税额相对不大,但纳税人的立场显然是错误的。如果听之任之,其他纳税人会发现类似的行为并有样学样。

LB&I使用一个分为三级的问题管理方法。第一级,对本司主管的多个行业构成合规风险,通常涉及很多纳税人,危及大量税额,合规风险很高,或高度引人注目。第二级,可能存在高度违规情况和/或对本司或某个行业构成重大合规

风险的领域,包括需要进一步研究、澄清和指示以及就本司的立场提供更多指导的新问题。第三级,对某个具体行业构成高度合规风险,需要以针对该行业的独特办法进行处理。在实践中,多数问题被视为第三级问题,或没有被列入正式的问题管理流程。分级管理在向案件和处理方法分配资源时发挥重要作用。

四、指定负责有关风险的主管和经理

经过分级的问题需要指定一个执行主管和经理,他们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处理有关风险的战略。实际工作中,在为其编制了筛选标准的问题或风险指标当中,大多数都被视为不具备战略性,因而没有一个问题主管。例如,用于确认合伙企业报税表上各种风险的筛选标准有20多个,其中没有一个被视为具备战略性。这样一来,税务员可能需要继续处理在检查中被发现的被视为不具备战略性的问题。报税前指导和技术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将协助对战略性和非战略性问题进行分析,行业主任全面负责对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案件有关的所有问题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分析合规行为和制定处理战略

一、对违规行为和驱动因素进行分析

LB&I根据数十年经验和数据,可以得出一些关于纳税人行为的信条(或者说对纳税人在纳税问题上的一些做法的归纳),一共有五条:(1)大多数税务争议来自关于事实或如何解释法律的似是而非的意见分歧,而不是公然无视税法或会计规则;(2)立法和对会计专业的监督改进了有关税务行为的公司治理;(3)纳税人重视自己的纳税义务的确定性;(4)在涉及国际活动的交易中,违规行为比纯粹的国内商业活动更为普遍;(5)由于使用过手报税的情况增加,而且对过手实体的内部纳税人治理较少,IRS需要改变在这个方面对违规行为的处理方法。

常见的纳税人违规原因:

1.创新一种使税收意见对其有利的新商业模式或交易。譬如地方政府向设在本地的公司提供的鼓励措施应否纳税的问题。现在地方政府使用鼓励措施的情况日益增加,纳税人尝试各种办法来把这些鼓励措施针对的收入(或费用扣除)排除在应税收入之外,从而给LB&I带来新问题。

2.由于缺乏指导和情况复杂,某些方面存在合理的混乱认识。譬如科研税收抵扣。哪些支出符合条件,需要哪些文件来证明抵扣。

3.税务专业人员宣传某种对法律的新解释,以带来税务上的好处。这里是指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员为创新一项服务等业务的需要所给予纳税人的宣传,譬如旨在取得外国税收抵扣的交易。IRS认为,创新(发明)这些交易的唯一目的是向大型金融机构提供外国税收抵扣,从而不负担任何国外纳税费用。

4.在竞争压力驱动下做出的以税务为动机的决定。譬如在与外国子公司达成的费用分摊安排中使用股票支付报酬。这个问题分析起来相对复杂,事实不易查明,经常出现在高科技公司。

5.财务困境或异常高的收入驱使某个纳税人冒险。譬如使用各种避税办法,制造与出售资产带来的异常高的收入时间吻合的“幸运亏损”;或是盈利公司在并购了以前出现巨大亏损的公司之后,用不正确的方法处理回溯性净亏损数额。

6.欺诈性的财务报告和税务报告。这种情况虽然相对少见,但LB&I确实发现存在故意和有预谋地无视法律的情况。

为了弄清有关违规行为和某个具体问题的驱动因素,问题主管和/或经理将进行以下工作:(1)在一份问题说明文件中介绍发现的有关问题及其各种变异;(2)指明出现这个问题的商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3)与外部有关方面和专家联系,以更好地了解存在所涉问题的商业环境和做法;(4)征求内部和外部会计专家和法律专家的意见;(5)考虑如何在一家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内看待有关问题。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制定一项问题处理战略。

问题处理战略的基本内容:(1)确认问题,包括风险驱动因素,并确认可以通过何种方法在报税表上发现有关问题;(2)指明问题主管、问题经理和其他负责实施该战略的工作人员;(3)对法律立场进行技术性分析;(4)获取关于问题规模和范围的信息(纳税人数目和危及的税额);(5)讨论所考虑的各种备选处理办法,就选用哪个办法做出最后决定;(6)为战略的头12个月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包括将进行的查账数目(如果进行任何查账);(7)界定成功指标(取得怎样的结果就算成功)。

二、制定遏制、发现和处理风险的战略

IRS主要通过对报税表进行报税后检查来处理合规问题。一方面,最大的公司由一组税务员(查税员)不断进行查税。该组税务员对与该纳税人有关的所有报税表进行审议,以供纳入检查范围。这些查税案被称为协调的行业案件。另一方面,根据风险对税额较小的报税表进行挑选以供查税,将其分配给某一个税务员(查税员)处理,但主管税务员可以得到专家(即国际税务查税员)的协助。这些查税案被称为行业案件。

LB&I制定了合规保证计划,以减少从提交报税表到完成查税所需时间。纳税人和IRS通过这个计划在提交报税表之前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合规保证计划首先被用于协调的行业案件中的纳税人,但已经推广到行业案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LB&I形成了一套处理办法。这套处理办法由高级主管制定,外地和总部工作人员以及纳税人团体提出建议,借鉴了条约伙伴采用的战略,最后由IRS高级主管提倡(发布)。其主要处理办法包括向纳税人提供IRS指导,要求纳税人披露更多信息,达成报税前安排,制定“安全港”规定,允许纳税人进行选择披露,进行范围有限和集中于具体问题的检查。

增加透明度是LB&I最重要的问题管理战略,这个战略不是完全依赖于检查或复杂的数据分析来发现问题,而是强调由纳税人进行揭露和第三方提出报告。

LB&I正在逐渐减少“捉迷藏”行为,同时承认,还会不断出现合理的税务争议。

LB&I为提高透明度进行的努力包括:

1.要求纳税人披露应报告的交易。IRS向纳税人发出通知,要求披露某种类型的具体交易(避税交易),即提交一张“8886表”。

2.附表M-3要求纳税人说明财务(会计)和税务核算之间的具体差异。

3.附表UTP要求纳税大户报告可能需要建立会计准备的不确定税务状况。附表UTP要求资产达1亿美元的公司填写(如果使用成功,今后还将要求较小的公司填写),该表对纳税人的要求包括:(1)如果所涉公司或有关方面记录了关于税务情况的准备(预提),必须报告该情况;(2)如果经过检查,有关问题的处理办法至少有50%的可能性根据技术理由被推翻,则必须根据金融会计规则记录准备;(3)在附表的f栏根据准备规模依次开列每个税务情况;(4)《国内税收法》中与所涉问题有关的款次列于b栏,并在第三部分进行简明表述;(5)如果税务情况至少占全部不确定状况总额的10%,应在“重大税务情况”一项的方格中打勾。

LB&I还采用过的其他风险管理战略包括:通过立法(例如《国外账户税务合规法》)要求扩大第三方报告范围,强调在报税之前与纳税人达成协议(非公开裁决函、事先定价协议、报税前协议、关于行业问题的决议),制定战略来处理具体的高度优先问题。这些战略可包括:增加向纳税人提供的指导(税务裁决、国税局通知、法律顾问意见、经过协调的问题说明文件);制定“安全港”规定;针对所涉问题进行限制范围和集中于具体问题的检查,而不是传统的检查;制定查税方法指南和标准的资料文件索取函,以保证以一致的方式分析所涉问题;与纳税人进行非查税接触(警告函和调查问卷)[不常用]。

三、制定衡量战略效果的指标

每份处理问题的战略都提出了预期成果和成功指标。这些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报税前活动和检查活动的业绩指标,另一类是关于纳税人行为的成果指标。关于报税前活动的业绩指标通常是简单的所采取行动数目和受影响纳税人数目(达成的报税前协议的数目),关于检查活动的业绩指标是传统的税额变化、解决情况和所花费的税务员工作时间指标,成果指标旨在了解纳税人以后的报税行为(如现在的问题在以后的报税表中是否仍然存在?)。

四、战略制定方法

现任IRS局长、副局长以及LB&I司长大量参与制定旨在解决战略性问题(例如附表UTP的实施问题)的合规战略,LB&I高级领导层负责指定问题主管和经理,问题主管负责制定问题处理战略,行业主任负责管理对本行业有影响的战略,报税前指导和技术指导主任负责监督整个问题管理流程,调研和分析部门的工作人员向问题主管提供支持。IRS内的沟通是双向的(从总部到外地和从外地到总部);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沟通方式是循组织结构进行,正式而又缓慢。现在,LB&I正开始试验一个“社交网络”沟通模式,以鼓励更为灵活的上下沟通,但也增加横向沟通(鼓励组成关心共同问题的小组,承认非正式课题专家发挥的作用)。这一试验得到各种工具的支持,其中的例子包括实时短信和网络视频会议。

制定战略需要的信息战略包括排定优先次序的战略问题清单,内部和外部法律专家和会计专家提供的信息,内部和外部有关方面提供的关于商业环境的认识,支持数据和关于违约行为驱动因素的正反面假设。需要取得的工作成果有:(1)记录清晰的问题处理战略,为解决每一个高度优先问题提供一个路线图,说明需要采取的行动、作用和职责、时限以及预期成果;(2)为IRS员工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辅助信息;(3)向纳税人发出适当讯息,说明问题、IRS的关切、关于合规活动的指导和纳税人可以选择的办法。

第五部分对大企业定性并规划和实施处理战略

一、确定其合规风险具有战略性重要影响的群体

对LB&I所管理的大企业,在进行了风险识别、排序之后,对所有的合规风险应予区别对待,以便于用有限的资源解决最值得/最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这就要在所有的合规风险问题中确定具有战略性重要影响的群体。

1.持续检查的大企业。就是对600家最大的公司进行持续检查,检查或是在报税之后进行(协调的行业案件),或是在报税前通过合规保证工作进行。这些公司占所有公司资产的90%以上,占在美国缴纳的所有公司税的70%。

2.报税层面选择性查税的大企业。对于其他公司报税表,判别式分析系统产生一个报税风险评分,根据该评分,能够在每个资产类别内对报税表进行风险程度评级。为确定是否需要对报税表进行检查,就要为每个资产类别确定一个门槛评分。对超过这个评分的报税表就应考虑进行检查。确定门槛评分的目的,是保持LB&I所希望的查税覆盖程度。在LB&I管理的公司群体中,对最小公司的查税覆盖程度最低,大约为10%;对最大公司的覆盖程度则为100%。

3.问题层面选择性查税的大企业。问题主管把具有指定特点的具体纳税人或报税表列入自己的问题处理战略。一些被列入问题处理战略的纳税人是协调的行业案件或合规保证计划案件,或是其报税表的报税风险评分很高;但有一些纳税人并非如此。只要制定的战略要求对某一份报税表进行检查,就需把该报税表列入战略,无论其风险评分如何。应用挑选和工作量分类系统来指明可能存在问题的报税表,但不会仅仅因为挑选和工作量分析系统发现问题,便选中所涉公司报税表列入战略。

二、确定可动用的资源

IRS年度预算为LB&I的定编人员提供业务经费。在LB&I可使用的总资源(经费)中减去总部职位和其他行政职位占用的资源,得出外地人员可使用的经费水

平。在外地人员经费中减去培训、休假和其他与办案无关的活动经费,得出可用于检查报税表和采取其他合规行动的资源(经费)。需要注意的是,可动用的资源需要换算为直接查税时间,即按照单位时间内查税人员费用将经费换算为查税时间。然后为每个行业分开计算直接查税时间,将所有资源分配给六个行业部门。

三、对用于处理风险的资源进行优先排序

资源是有限的,必须首先用在优先解决的合规风险问题上,因此,对LB&I 可用资源需要进行如下依次分配:一是每一个负责协调的行业案件和合规保证案件的小组确定下一年度所需要的资源,行业经理和总部经理将审批这项案件计划,这些案件占用直接查税时间的35%-40%。二是LB&I必须进行的工作(用于培训的报税表、纳税人退税要求等等)占用另外10%-15%的资源。三是每个问题处理战略主管将指明为完成自己的计划所需要的资源(除了上述已经包括在内的资源之外)。四是其余资源可用于对案件库中经过评级的案件进行常规检查(使用过去对同样类型和同样规模的报税表进行查税所产生的数据就所需要的时间作出假设)。这个过程将产生LB&I的年度合规计划,全司上下将根据这项计划来指导决策和评估业绩。

把LB&I的计划并入整个IRS的合规计划,并在该司内部就其进行分工,以便每个行业和(行业内)地区都有自己的一份任务。

四、执行年度合规计划

挑选案件大企业工作量盘存管理系统载有所有库存报税表的电子清单,按类型开列,并进行了优先排序,供LB&I派驻员工的每个工作地点使用。小组经理在必要时通过自己的行业计划经理索取案件,以执行本地区合规计划,行业计划经理则将安排通过电子手段送交“下一个最适当的案件”。这个集中进行的报税表挑选和工作量分配流程消除了在当地挑选案件的现象,从而保持了查税案件挑选过程的健全性。

农业相关企业所得税减免税优惠政策整理

文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第(一)项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 3.《关于贯彻落实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税函〔2008〕850号) 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行)的通知》(财税〔2008〕149号) 5.《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工作的通知》(京国税发〔2009〕47号) 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公告》(2010年第2号) 7.《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农产品初加工有关范围的补充通知》(财税〔2011〕26号) 8.《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农林牧渔业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公告》(2011年第48号) 9.《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关于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备案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公告〔2012〕5号) 减免税内容及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第(一)项,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1)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 (2)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 (3)中药材的种植;

(4)林木的培育和种植; (5)牲畜、家禽的饲养; (6)林产品的采集; (7)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 (8)远洋捕捞。 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1)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 (2)海水养殖、内陆养殖。 3.企业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发展的项目,不得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要点提示: 1. 企业从事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规定的享受税收优惠的农、林、牧、渔业项目,除另有规定外,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的规定标准执行。 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凡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中限制和淘汰类的项目,不得享受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规定的优惠政策。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所列农、林、牧、渔业项目此项优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享受免税优惠的农、林、牧、渔业项目的具体范围: ①部分基础性农、林、牧、渔业项目 a.蔬菜的种植。包括各种叶菜、根茎菜、瓜果菜、茄果菜、葱蒜、菜用豆、水生菜等的种植,以及蘑菇、菌类等蔬菜的种植。 b.谷物的种植:指以收获籽实为主,可供人类实用的农作物的种植。如: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谷物的种植。

大企业税收全流程风险管理

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司开展的大企业税收全流程风险管理即将结束自查阶段,进入税务审计阶段。 大企业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是指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司按照企业的行业代表性,以及国家财税政策改革和行业的紧密度,每年安排的一项针对大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审查行动。“2015年,国税总局对六家重点联系企业进行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要用一年的时间完成。自查是其中六个环节的一个环节,目前自查环节中案头审计已经开始了。”一位税务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 2015年需要进行税收风险管理的企业分别是中海油、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神华集团、中国联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人寿集团。 这次审查的时间从2015年的2月开始,将持续一年的时间,分六个阶段进行,分别是信息收集及数据采集阶段、风险识别阶段、风险自查阶段、案头审计阶段、现场审计阶段、反馈提高阶段。 防控税务风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纳税人经常面对的执法部门就是税务局,最有可能爆发的经营风险,就是税务风险;造成损失最大的风险,也是税务风险。税务风险有可能造成“三重损失”: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还影响社会形象,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失去人身自由。税收风险管理 什么叫税收风险管理? 一位自查企业税务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税收风险管理是按照行业代表性,还有国家财税政策改革和行业的紧密度,对企业税收风险的审查和控制。税收风险表现形式为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企业税收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前几年累计自查了大约15家大型企业,中国烟草、中石油、中石化等榜上有名。 王冬生认为大企业的税收风险,体现了大企业自身架构、管理、规模等方面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系统性、全局性、重要性。 通过自查,企业可以理解税务机关的目的是了解这个政策是不是适合这个行业,是不是确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是不是能够有利于支持和推动这个行业改革的。因为自查过程中确实有涉及到行业不清晰的,企业也特别希望通过自查,通过税务机关来明确这些问题。 我们在接到集团通知之后先成立的自己的自查小组。我们本来就想要对集团下面的子公司做一个税务诊断,因为越来越觉得涉税风险有很大的不可控性,虽然国有企业很少有主动偷漏税动机,但是子公司自己在业务水平上都很有限。于是把本来要做的税务健康检查和税务自查合二为一,既对子公司摸了个底,又把税收风险进行了掌握,还是不错的。” 聘请了两家中介机构,同时根据自查软件,对企业的税务情况逐项落实。该公司的主要业务

税务管理方案

关于酒店集团构建直属企业集团化税务管理体系的方案设想 一、集团化税务管理的现状和目标: 1、管理现状:税务管理是对企业纳税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调控的管理措施和经 济行为,目前企业在纳税实务中均处于被动管理局面、普遍采用对模糊政策的躲避管 理、对税收查补风险的公关管理等手段方法,且往往各自为政,满足于一时的风险掩 盖和拉税务官员关系交情来开展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 2、目标需求:集团化税务管理应采取由总部向直属企业垂直式集中管理,使各直属企业 从全局出发,发动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涉税人员全员参与,提出从业务流程梳理开 始,降低税收成本,适度利用外脑,防止不合理的税负增加及应税风险产生,保护企 业的税收利益,立足于内部管理为主,外部咨询为辅,达到税负合理,风险可控的集 团税务管理目标,并逐步由涉税交易的过程控制转向提供管理层战略决策支持的需求。 二、集团化税务管理的内容: (一)税务报告及数据分析管理 1、各直属企业定期编制税务管理报告。包括月度税收信息报告表、年度税收预测表(与 预算编制内容相配比切合),税务工作计划和小结以及企业年度实际纳税分析情况书 (定量指标在年中可进行一次目标完成的测量以便调整可能的全年目标变动修订,定 性指标系对全年税务工作的实质内容、成果或损失的详细说明,结合与预算计划同比 变动的分析,以便作为绩效考评的参考意见)。 2、各直属企业不定期编制特殊情况报告和例外情况报告。针对非经常性的纳税业务,企 业在特定时期所面临的突发或不可预见的税法调整引起的税务问题与困难,应形成对 出现问题的详细描述,进度跟踪,原因分析和管理层经验判断。对企业当期乃至以后 年度的财务影响程度的说明,并同步测算对预算完成的影响程度,以及为企业未来发 展的潜在影响和风险等的分析报告。 3、集团总部负责编制企业月度税务工作安排时间或进度的控制表。包括涉税事项及其工 作内容说明,责任人和预计完成时间,完成结果或延期原因,以便发现工作漏洞和风 险点,改进日常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二)纳税业务的处理流程制度 4、集团总部负责规范日常涉税会计处理方法,同时重视加强税务风险可控性。对复杂涉 税业务应给出会计账务处理的建议意见,必要时以专项呈递单形式报告管理层知晓。 5、集团总部负责监督直属企业办税业务所采取的税务政策是否准确,是否保持适当有效 的纳税管理制度,能否生成正确的税务数据报表。需要及时掌握直属企业税负的现时 义务与资金安排是否冲突,是否与当期财务成果、利润分配、投资决策构成影响,把 握最佳税收现金流量,获取税收上的资金时间价值。 6、集团总部负责制定和完善集团内上下统一的税务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审核各类经济业 务的涉税处理流程;开创建立“服务-指导-协调-监督”各直属企业的税务管理思想; 注意和财务部门外的业务部门配合制定业务流程中的税务处理流程并督促执行。 7、针对纳税风险的防范和规避,加强集团内税务风险管理,争取实现涉税零风险。通过 日常税务报告和突发涉税事项进行识别风险的分析测试,对可能对企业带来的财务影 响和法律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出具体对资本、收入、现金流量等构成的潜在影响,是 否会减少预算中应取得的收益又或是增加了预算外的开支费用,甚至是否会带来企业 信誉、品牌、信息披露、社会形象等法律风险和损失。(包括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 评估,以重要性进行排序,也可以通过风险管理来调整业务目标的实现过程)

《税务管理》教学大纲

《税务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税务管理》 适用专业:会计(税务会计方向) 总学时:60学时讲课学时:40学时实验学时:20学时学分:4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税务管理》是会计(税务会计方向)的主要专业业务课。本课程以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法学理论为基础,介绍和阐述了税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税务管理的基础理论、税务管理的基本方法、税务管理的基本形式、税务管理机构的设置、税务管理人员的配备与职责界定、税收征收管理的主要内容(税务登记管理、会计账簿与凭证管理、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管理、纳税检查管理、税收行政处罚、税务行政纠纷处理——税务行政复议和税务行政诉讼)等。税务管理课程必须是学生在学习了《税法》、《税务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本课程注重实务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税收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税务管理也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税收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完善,税务管理的技术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因而税务管理也显得日益复杂,税务管理的技能也日益增强。这就要求税务管理人员以及社会中介机构的税务代理人员、企业的办税人员的税务管理技能相应提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税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熟悉税务管理的基本制度和业务规程,能较为熟练地运用税务管理的基本技能方法,能胜任未来涉税管理工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科学设计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既要有必要的税务管理基本理论,更要强化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实务操作练习,并且努力进行实训课程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实训。因此,要将原本用于讲授的教材增加实训内容,一方面,要准备必要的实训材料;另一方面,对原教材体系进行讲解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2、准备必要的实训材料,使其既要密切联系实际工作需要,又要体现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技术。由于税务管理实践在飞速发展,税种性法规、税务管理制度、相关法制、税务管理的技术手段在不断地、大量发生变化,所以要求本课程教学中及是根据新的理论、制度法规,调整、充实教学内容,把学生带往学术和改革前沿,掌握最新的税务管理知识技能。 3、对相关课程知识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补习。本课程对会计知识、诉讼法规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等课程的知识有较强的相关性,所以要教学中,要不断温故这些在前几个学期教学而在本课程教学时已有所忘记的课程知识,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本课程知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章税务管理概述 [教学内容] 1.1 税务管理导论 1.2 税务管理体制 1.3 税收征收管理程序及要求 1.4 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教学要求] 本章的内容是本课程的起步与入门环节性的基础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税务管理的概念,

农业企业经营风险与对策

农业企业经营风险与对策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农业科技的需 求强烈,但是,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却存在诸多问题,满足不了当前农村 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的多样性科技需求。 自然风险 在计划经济体制或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农业产业经营最主要的风险是自然风险。在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过程中,自然风险作为一种客观现象依然存在。例如台风、洪水、干旱、地面下降、严寒、酷暑、病虫害、疫情、外来生物入侵等等,都会给农业的发展带来损失,有的损失还可能是毁灭性的。自然风险有许多是不可知的,也无法避免。有些是可以预报的,可以通过人的力量来预防,通过增强抗灾减灾措施来减少损失。当然,也有些自然风险的形成,还可能是人为的原因。例如地面下降、外来生物入侵等。 市场风险 在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过程中,市场风险已凸显为农业发展的主要风险。当前农业的市场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主要表现为价格波动。价格波动而形成的市场风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伴生物。只要是市场经济,就必然存在价格风险。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特征相关联。农产品生产周期长而销售周期短。产品生产与销售之间,在时间上的不对称与分割,必然会产生农产品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由此而产生价格风险,也就成为了农业市场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二是主要发生在流通领域。由于农产品大多是鲜活商品,比较容易腐蚀,其流通过程必须迅速而安全。故农产品销售需要采取保鲜、特殊运输等措施,才能保证其顺利地进入消费。农产品的流通与工业产品的流通相比,更具专用性和即时性。这些都有可能降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引发市场风险。三是防范风险具有艰巨性。当前我市的农业仍以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为主体,这就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十分分散,市场信息更加零星。这种局面所带来的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就有可能导致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从而引发市场风险。小规模的家庭经营,降低了市场效率,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加处于不利的地位,很难避免市场风险。四是预测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农产品生产消费的特殊性决定的。经济转型要求进一步开放农产品市场,而我们的农业产业结构又比较单一,产品多样化程度低,很难消化由国际国内市场波动而引发的市场风险。尤其是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也就更大了。面对庞大而复杂的国际国内市场,要对农业的市场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制度风险 制度风险就是制度(或政策)在变革(或实施)过程中,由于其结果的不可预见性,使制度(或政策)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的可能性。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出现的几次波动,实际上就是因制度变革出现问题而形成的风险。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基本制度不完善。在改革开放的过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和服务岗位练习题新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和服务岗位练习题新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和服务岗位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B) A、不注重税务规划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 B、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法规定; C、不要求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D、不要求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符合税法规定; 2、在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应(A ) A、各级税务机关应及时受理辖区内成员企业提出的涉税诉求 B、各级税务机关遇有非本级职权范围事项的,不应按规定向有权税务机关移送。 C、各级税务机关针对企业建立税务风险内控体系不应进行引导 D、税务机关根据企业内控体系状况及税法遵从能力,不经与企业协商,可与企业签订税收遵从协议。 3、在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中主管税务机关承担以下信息采集和整理的职责:(A) A、企业原始涉税信息的录入; B、统一制定信息采集和整理的业务标准和工作规范,定期汇总信息采集需求,制定企业涉税信息采集方案;

C、与企业集团总部进行涉税信息交互工作; D、统一抽取已经实现税务总局数据集中的征管信息; 4、下列属于税务总局开发的“定点联系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组成部分的是:(C) A、稽核协查子系统 B、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 C、税务审计查账子系统等。 5、下列属于“定点联系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中在风险管理信息采集子系统的是:(C) A、稽核协查子系统 B、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 C、企业风险管理调查问卷模块组成。 6、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册管理工作分为代码准备、名册采集、任务分发、(A)、结果上报、名册反馈和工作总结七个阶段。 A、名册核实 B、发放调查问卷 C、纳税评估。 7、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册管理范围以(A)和工商注册规范的组织形式为参考,建立统一标准。 A、合并报表的口径 B、只纳入分支机构 C、只纳入法人企业 8、内资企业名册管理范围为纳入企业合并报表范围且进行税务登记的境内(A),以及境外控股公司;

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b83438138.html, 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 作者:梁益萍 来源:《中国经贸》2016年第06期 【摘要】企业税务管理是一个企业开展市场经济活动,促进其不断向前发展和经营内部 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规范企业涉税业务流程,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等均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许多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中逐渐凸显出管理认识偏差以及财务混乱等一系列问题,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从目前企业税务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税务管理优化对策,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企业税务管理;问题;优化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体制逐渐发生变革,各种类型的企业开始兴起并发展开来。同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其税务管理工作也逐渐引起人们重视。但是,当前环境下,我国国内企业税务管理机制尚不完善,仍存在诸多弊端,严重影响企业进步发展。所以各组织机构需加强对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优化对策。 一、现阶段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就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现阶段许多企业内部并没有相对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无法有效规范税务管理工作和管理流程。同时,各企业均具有独特性,一旦企业内部进行资金管理时,没有实施成本核算,就不能应用会计计算折旧,易导致资金核算出现损失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且发生这种情况也无法追究具体的责任,管理部门易忽视。 2.税务管理重视度不高 从企业以往的工作与发展过程中可看出,税务管理工作量较大,工作流程繁琐,其中尤以税务表格的填写较为明显,且大多数企业中,企业领导人和财务管理人业务繁忙,接触税务管理时间较少,或并未接受全面、科学的现代税务管理教育,这就导致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工作进展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仅可做到按期申报和缴纳税款,而对于税收管理工作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则并未重视,这就导致企业无法在社会投资或市场经营活动开展前提前做准备,使其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企业发展。 3.税务管理执行力不足 任何一项工作都不存在单一性,不仅包括工作过程,而且还包括工作条件、员工工作能力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等,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也是同样的,不仅需要企业税务管理部门重视前期预

企业税收风险管控与合理避税内训提纲介绍

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与合理避税 【课程背景】: 2013年两会结束了,国务院提出了机构职能转变十大举措:1.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2.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3.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4。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5.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6.改革工商登记制度;7.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8.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9.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10.加强依法行政。这对于企业来说有什么利好消息?企业认缴资本的工商登记改革后相应的税收政策怎样变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除去了行业主管部门审批这样一个行政监管,给我们企业留下了怎样的空间?税收上有什么可以操作的空间呢? 对于企业的老板或总经理来说,不可能对国家税务总局每一个文件都研究学习,一不懂、二不知,怎样能够通过报表的形式动态掌握企业的涉税情况及涉税风险情况?怎样知道企业是否进行了合理避税?并取得怎样的业绩,同时了解企业的涉税风险大小,这些是每个企业家都必须掌握的信息。 本课程就是通过运用管理学的理论,用报表的语言,来规范企业的税收管理,规避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而开展合理避税,达到风险可控,节税有制的目标。同时介绍大量案例,从企业设立到企业融资、采购材料、运营、销售产品等环节进行分析,通过案例让企业老板了解其中的涉税风险节点及税收筹划的关键节点。从而实现更好地控制企业涉税风险及合理规避税收负担这样一个目标。 【课程收益】: 1.总经理实现用报表来监控企业涉税风险。 2.总经理可以建立合理避税的激励机制并激励企业财税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实现赏罚分明的 激励效果。 3.关注并了解企业的经营全过程中的涉税风险节点及筹划节点,注意每个决策之前对涉税风 险的分析。 【课程时间】: 2天,每天六个小时,第一天结束后留下半小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课程提纲: 引言: 案例1.【某金融街控股公司简单错误造成巨额损失,财务总监被辞的背后原因分析】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与防控问题的研究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与防控问题的研究 2015年,随着税务征管改革的浪潮迭起,大企业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 “重头戏”,以20%的数量占据了80%的税收,国家税务总局近年来也越来越加强了对大企业专业化管理的重视,风险管理与防控技术成为提高税务部门征税效率与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的手段。2008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成立大企业司,出台《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及2011年的《规程》文件,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了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研究,力争构建一个完整的税收领域现代化管理体系。大企业有着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税收风险管理与防控问题的研究在征管体系改革中还是一门关键课题。税务风险问题层出不穷,加强税务机关及企业内部两方面控制至关重要,构建大企业税收风险防控体系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第一、二部分从国内外有关税收风险防控的定性理论出发,研究大企业定义下的风险防控定义及特点,确定本文主要从定性研究方面对大企业的风险防控提出建议,构建现代化的征管创新模型。从理论上研究,税收风险管理与防控问题的研究关键在于如何找到一个解决与防范风险问题的关键点及手段方式,遵循一定的处理问题的原则,在研究过程中综合借鉴运用西方经济学、先进的管理理论、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创建新的管理理论模型与管理模式,譬如“风险管理的节点防控理论”、“H型双向互助管理模式”,创建先进的管理理念,以解决税务机关内部和企业内部的税收风险管理与防控的关键问题。第三部分针对我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与防控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研究,进一步诠释了目前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查找大企业税收风险防控中的关键节点。本文第四部分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与防控问题的研究应从税务机关和大企业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将有利于形成全面的征管模式改革中风险管理防控方面的创新:从建立税收风险管理与防控体系的组织架构,大企业内 部风险评估机制及流程,全国联网的基础信息采集和运用数据库的建立,大企业 管理的团队化建设,特别是企业与税务机关沟通机制的建立与联系等方面形成税收风险管理与防控的统一体系。 除理论分析外,本文第五部分从卷烟行业入手进行分析,从企业自身制度体 制建设中的不足,利用风险控制的模型进行企业自查,发现风险并采取相关措施 进行防控的实例。

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尤其是大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继续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而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扩大和加速,大企业的地位愈发重要。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占全国2.31%的大企业纳税户支撑着全国90%的税收收入,我国大企业经济规模持续增大,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不断提升,已经名副其实的成为我国经济的骨干和中坚。大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国家社会创造了巨额财富,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提升国家竞争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历史经验证明,大企业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大企业越来越成为配置全国乃至全球资源的主要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大企业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大企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头羊,大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排头兵,大企业是综合国力竞争的航母。大企业的地位如此重要,那么作为调控经济杠杆的税收政策及管理应该如何发挥作用,让税收管理更好的促进大企业发展就显得十分突出和必要,这还要首先从当前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现状谈起。 一、大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对大企业税收管理基本是粗放式,统一,混合管理的税收管理模式。这一不分对象粗放管理模式大大影响了税收的财政作用发挥以及税收的杠杆效能,由于大企业有其自身特点,所以应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管理措施。可喜的是总局已针对这种现状制

定的相应的大企业税收管理办法,各级税务机关也设立了相应的大企业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及个体户相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突出体现在:一是生产经营规模大,巨大的资产规模和庞大的机构设置,税源结构具有复杂性;大企业注册资金、资产、营业收入、利润、职工人数等指标远远超过中小企业若干倍。二是生产经营范围大,如从事石油、房地产、煤炭、能源和化工开发等多种产业;塔形集团则形成了三大发展板块的宝塔模式,即以石油炼化为依托,化工产品为主的炼化实业板块等等。三是组织机构庞大。这些大企业的管理结构较为完备,资金、物流的管理十分规范,内控机制较为健全,一般都建立较为完备的公司治理结构。特别是上市公司,一般都聘请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定期审计,并向社会公布年报信息,财务人员数量多而且比较精干;四是企业信息量大。大企业目前普遍使用财务软件,财务核算高度集中和规范统一,数据质量也很高。五是生产经营流程长,税源结构具有跨度性。六是具有较强的纳税意识,自身财务税收专业化水平较高;七是经济地位重要,税源举足轻重。税务机关应当根据大企业的特点及时制定出适应大企业发展的管理办法,目前这个问题已引起了有关单位的注意并已着手开始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这里我们仍有必要谈一谈当前我们税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已便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作为参考。 (一)税务管理机构与企业级别不匹配。由于我国大企业多数为国有企业,有的更是中直企业,并有行政级别,一些副部、正厅、正市级单位屡见不鲜,其办理涉税业务的财务资产

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讨.doc

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涉税问题越来越多。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大企业的税务风险大多源于复杂的经营活动、不当的税收筹划、税收政策执行标准存在不一致以及税务的易变性程度较大,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还存在税务风险理念滞后、税务风险管理部门缺乏等问题。基于此,优化我国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应从深化大企业税务风险理念、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以及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三方面着手。 关键词:大企业;税务风险;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体制的不断完善,大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涉税问题越来越多。2009年和2011年,国家税务总局分别下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国税发〔2011〕71号)。这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当前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有两种,一是违法法律法规规定而被税务机关稽查,引发税款补缴、缴纳罚款的税务风险。二是未正确理解税收政策,而承担过多的税收责任,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大企业通常具有集团化、国际化、经营活动复杂化的特点。虽然大企业的财务制度相对完善,但其涉及的税务风险却依然不容小觑。 1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的来源分析 1.1经营活动复杂 大企业相对中小企业而言,财务制度完善,低级会计错误

所引发的税务风险较少,但大企业由于集团化、国际化等原因,其经营活动较为复杂,极易引发税务风险。大企业的经营活动往往涉及企业变更、企业重组、重大并购以及国际交易等。这类经营活动往往涉及多个税种及多个子公司,税制和组织形式的复杂性增加了此类经营活动的税务风险。如在并购事项中,若企业未能考虑被并购公司的税收遵从情况,在调查不充分的情况下很有可能承担兼并企业所导致的税务风险。又比如某大型设备制造企业签订了含有“包税”条款的合同,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短短几年间就增加了几千万的税务成本。 1.2税收筹划不当 大企业税务风险的另一来源是税收筹划不合理。一方面,如果企业缺乏纳税的主观能动性,缺少对自身经营活动的整体税务筹划,那么企业会承担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如果企业税收筹划不当,打政策的“擦边球”,也极易引发税务风险。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避税的打击力度,积极开展反避税行动,2015年我国反避税对税收增收贡献580亿元。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把握和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其税收筹划往往不合理,由此引发的税务风险不容小觑。 1.3税收政策执行标准不统一 我国大企业对税收政策的关注度较高,但由于税收政策在各地的执行标准不一致,使得大企业内部不同分支机构所遵从的税收政策标准不统一,增加了企业的税务成本。以EPC业务的增值税处理为例,各地口径不一,有些地方将EPC的设计采购施工全部看成是建筑服务,适用建筑服务的增值税政策,也有些地方将其看成相对独立的兼营事项,分别计价、分别核算。可以看出,各地的税收政策不一致,若大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忽

大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大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对大企业税收管理基本上粗放式,统一,混合管理的税收管理模式。这一不分对象粗放管理模式大大影响了税收的财政作用发挥以及税收的杠杆效能,由于大企业有其自身特点,所以应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管理措施。可喜的是总局已针对这种现状制定了相应的大企业税收管理办法,各级税务机关也设立了相应的大企业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及个体户相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突出体现在:一是生产经营规模大,巨大的资产规模和庞大的机构设置,税源结构具有复杂性;大企业注册资金、资产、营业收入、利润、职工人数等指标远远超过中小企业若干倍。二是生产经营范围大,三是组织机构庞大。这些大企业的管理结构较为完备,资金、物流的管理十分规范,内控机制较为健全,一般都建立较为完备的公司治理结构。特别是上市公司,一般都聘请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定期审计,并向社会公布年报信息,财务人员数量多而且比较精干;四是企业信息量大。大企业目前普遍使用财务软件,财务核算高度集中和规范统一,数据质量也很高。五是生产经营流程长,税源结构具有跨度性。六是具有较强的纳税意识,自身财务税收专业化水平较高;七是经济地位重要,税源举足轻重。税务机关应当根据大企业的特点及时制定出适应大企业发展的管理办法,目前这个问题已引起了有关单位的注意并已着手开始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这里我们仍有必要谈一谈当前我们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务管理机构与企业级别不匹配。由于我国大企业多数为国有企业,有的更是中直企业,并有行政级别,一些副部、正厅、正市级单位屡见不鲜,其办理涉税业务的财务资产部门往往为正处级单位,而主管税务机关为科级单位,行政级别不对等,企业也因此对税务机关的管理有一定程度轻视,对税收政策的执行怠慢、打折扣,给日常工作联系和协调带来诸多不便。出现涉税问题,企业越级联系,甚至地方政府领导或上级税务机构都受其影响。以为企业规模大、贡献多、级别高所以有的企业有特权思想,这让基层税务机关颇为头痛。 (二)基层税务人员素质不适应。大企业组织机构复杂,管理环节多,业务量大,涉及多个行业且跨地域经营,专业化分工细致,信息化程度很高。为了提高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大企业还培养和引进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与之相比,税务机关的管理力量明显不足,尤其基层管理人员,精通法律、财会、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匮乏,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人员素质都存在差距,对大企业的管理力不从心。目前税务机关由于基层工作辛苦、待遇较上级机关低,所以高级人才往往滞留于上级机关,致使基层直接管理人员难以与大企业素质人才做更好管理沟通,影响了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 (三)税收制度不完善。目前,一些针对大企业的税收政策还不完善,随意性比较大。由于企业经营行业的多样性和大企业业务庞大、分工细密,还存在一些政策模糊的地方,税务机关在沟通反馈方面效率较低。在税收管理方面,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针对大企业的高效的税收征管办法,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摸索前行,导致税收管理的盲目性,随意性、制约了对大企业税收监控和管理向深层次、多角度、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税企信息平台不对称。大企业目前普遍使用财务软件,财务核算高度集中和规范统一,数据质量也很高。其工作人员受到有组织、有计划、高级别财会培训学学习。在接受新会计政策和税收法规方面领先于某些税务管理部门。而且企业采用的财务软件税务机关需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企业核算情况。税务机关缺乏这方面的培训。数据大集中虽然实现了全省联网,但征管软件在税源分析方面还是空白,如:综合征管软件只能记录日常的征管业务操作,无针对大企业专门的税源分析、纳税评估的功能;没有登记总、分、子公司、关联企业之间关系的比对模块,因此也无法对关联企业进行监控;企业的财务数据无法读取,企业的海量信息无法充分运用等。 (五)信息渠道不畅通。对于大企业的管理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企业信息资源的掌握,虽然《征管法》中对纳税人报送的资料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遇到一

涉农政策全集

涉农政策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今后10年水利投入翻番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09年12月31日)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6年实现增产;农民工就业快速回升,农民收入连续6年较快增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体制创新取得新的突破;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继续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变;农村教育、医疗、社保制度不断健全,农村民生状况明显改善;农村基层组织进一步巩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这为党和国家战胜困难、共克时艰赢得了战略主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了基础支撑。 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全党务必居安思危,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必须不断深化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认识,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一、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1.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要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都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继续向重大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倾斜。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

商贸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执法风险点(doc 11页)

商贸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执法风险点(doc 11页)

商贸企业税收执法风险与防范 浠水县国税局副局长胡维华 近年来,在招商引资大环境下,商贸企业特别是购销业务均不在登记注册地的企业(以下统称商贸企业)发展迅猛,缴纳税额大幅攀升,部分地方商贸企业税收在国税收入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有的甚至高达70%以上。在商贸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与之相对应的税收执法是否存在风险,是一个应当关注的课题。本文试从商贸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分析执法风险存在及其产生原因,进而探索商贸企业税收执法风险的防范。 一、商贸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执法风险点 一是登记认定资料难。商贸企业是地方政府和税务部门为解决税源短缺,以招商引资名义主动引入的,在税收征纳关系中占有主导地位。他们往往关注的是地方优惠政策,注重的是管理部门对其需求的办结速度,对税务部门的具体管理要求则敷衍懈怠,甚至充耳不闻。在办理税务登记和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时,

商贸企业纳税人强调的是办理的时限,而对税务部门要求其提供完备的税收资料则以各种理由不予配合,甚至以税务部门管理要求太严、设置障碍等理由以及不缴税向地方政府施压,致使税务部门在为商贸企业办理税务登记和一般纳税人等资格认定时很难收集完备的纳税资料。 二是货物流程监控难。商贸企业的最显著特点就是购销业务、资金流转均可不在登记注册地进行。目前发展迅猛的商贸企业其购销业务绝大部分就发生在外地,本地业务比重极小,这对主管税务机关及其税收管理员提出了极高管理要求。因受多种因素制约,主管税务机关及其税收管理员很难对购销业务均发生在外地的商贸企业货物流进行监控、确认,根本无法实施实地核查。某经营煤炭业务的商贸企业2008年购进的钢扁担(已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进行抵扣)至今没有做销售,是没销售还是已销售因不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不做销售,因仓库不在本地而无法核实,只能作为疑点待处理,这种征管现状存在着极大的执法风险。 三是资金结算控制难。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在办理登记注册的同时,应当在注册地银行申请基本帐户,用于经营资金结算,且《现金管理条例》规定,企业经营资金达到一定额度时不得用现金支付。大部分商贸企业在登记注册时申办了基本帐户,但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却利用种种手段避开基本帐户进行资金

涉农企业融资

涉农中小企业如何走出“融资难”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大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日益增强,各种经营农业、服务农村的中小企业迅速成长起来,成为联系千万农户,衔接三次产业,农、供、销一体化经营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一些有效益、有市场的中小企业逐步发展为有规模的龙头企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一、基本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了企业总数的90%,提供了超过70%的城镇就业率,提供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但总体上看,这些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占有市场份额较低,尤其是涉农企业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如纺织、食品、造纸、农产品加工等,其特点是从业人员多,劳动占用大,产品附加值低,资本密度小,技术含量不高,在农业领域中并不占主导地位,而且基本不具备大型企业健全完善的管理结构,更无法像大型企业那样获取足够的社会资源和资金支持。很多涉农中小企业发展到今天,仍然徘徊在整个经济体系的下游和末端,始终处于一个从属的地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无法走出“融资难”的困境。 二、原因分析 探究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来自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由于管理体制落后,产业结构不

合理,产品质量差,效率不高,缺乏创新,固定资产折旧率低,设备残旧,技术创新不足,同时财务管理不健全,银企信息不对称,导致资信水平相对较低。二是来自银行方面的原因。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银行,却正在逐步提高甚至关闭通向农企的大门。商业银行对涉农中小企业融资存在歧视,同时由于收益不对称和激励不对称而排斥涉农中小企业,大型银行的经济性也导致其注重“批发”业务忽略“零售”业务,而可以为涉农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数量不足,信贷能力不高。三是来自政府方面的原因。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涉农中小企业缺少政府必要的保护,缺乏扶持涉农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与大企业相比,涉农中小企业在资金、人才、信息、销售渠道、产品开发等方面处于劣势,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的几率更大。四是来自社会信用保障体系方面的原因。由于社会信用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抑制了金融支持的力度,涉农中小企业的信贷短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融资渠道开启不足,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不愿或谨慎对涉农企业发放贷款,出现所谓“信贷配给”现象,即在目前的利率下,借款人不能借到所需额度的贷款。调查表明,目前贷款利率不是导致涉农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主要因素,缺乏抵押品、缺乏担保可能是导致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三、解决措施 破解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最佳切入点和着力点,致力于为涉农中小企业

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 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 一、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所处宏观环境诱发税务风险 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主要有: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市场竞争和融资环境,税收法规或地方法规的适用性与完整性,行业惯例,上级或股东的越权及违规行为等。具体来讲,经济环境、政策和法规环境、执法环境发生变化,以及社会意识、税务执法等都会造成一定的税务风险。 为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税收

政策、法规等将会不断调整和更新,在对财务、税收知识进行理解、认知、掌握和运用过程中,企业财务人员难免因为对新出台的政策理解出现偏差而给企业带来风险;不同税务执法机构和人员对同一企业的同一涉税行为的判断和裁定往往存在不同看法,尤其在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税务机关在涉税实务中具有的自由裁量权,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税务风险可能性。 (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税务风险 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经营者税务规划及其对税务风险的态度,企业经营理念与发展战略,经营模式或业务流程,部门间的权责划分与相互制衡,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设计与执行,企业信息的基础管理情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管理层的业绩考核,监督机制有效性等。 当前,企业管理者涉税意识有待加强、财务工作者业务水平偏低、内部审计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以及近年来税务代理服务质量偏低,都是企业在微观上所面临税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