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练习题

2.山雨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流进()。”这句话描写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连用两个()体现出了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感受到的,通过描写,表达了作者()。

(2)这篇课文是按照()()()的顺序写的。

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雨改变了山林颜色。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有()、(),也有火一般的()。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绿得()。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远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继续往下滴着,滴落在路畔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丁——冬——丁——冬……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1)按原文填空。

(2)“调”在“调色板”中读( ),它还有一个读音是(),可以组成词语( ) ( )。

(3)“屏”在“屏住呼吸”中读( ),它的另一个读音是()。请选择正确的解释:

A.除去,排除

B.抑制(呼吸)

C.遮挡

D.屏风

屏蔽()画屏()

屏弃( ) 屏气()

(4)“蹄啭”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5)作者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这是一种

()的()的()的色彩,它

可以()所有的色彩。这样的描写表现了山雨带给山林

的()。作者通过对山雨色彩美的描述,表达了

()之情。

3.仿写句子:

(1)月牙儿悄悄地站在树梢,静静地倾听悠扬的琴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月光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月光曲》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激动、安详、陶醉、霎时间、微波粼粼、水天相接”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继续联系标画重点词语,练习品词品句。 4、了解《月光曲》的创作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三、教学难点 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感受音乐的美妙。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兄妹俩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月光曲》的音乐、多媒体、PPT 六、教学课时: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1、直接引入课题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位音乐家贝多芬,它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家,被世人尊称为“乐圣”(介绍贝多芬)。贝多芬一生谱写过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曲子就叫做“月光曲”,据说这首曲子是即兴创作的,而且还有个传奇的故事,同学们想知道这个故事吗?(板书课题:月光曲) 2、初读课文,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部分: 从第一段中你学到了什么? (了解到了贝多芬的背景,知道他一生当中谱写了很多的曲子。) 3、再读课文,思考探究 学习第二部分:

a、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散步的? (一个夜晚,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 b、又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 (吸引他注意的是听到有人在弹奏他的曲子,而且是断断续续的。) c、贝多芬为什么弹曲子给盲姑娘听? (因为贝多芬被这对兄妹感动,并深深的同情着他们。重点分析第三段兄妹两的谈话) 原文:贝多芬驻足倾听,琴声忽然停下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这首曲子真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子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等我多做几双皮鞋,多挣点钱,一定给你买一张票。”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我会谈好这首曲子的。” 通过兄妹两的谈话可以看出什么?(妹妹善良,哥哥爱护妹妹,家庭条件艰苦) d、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为什么又弹了一首? (因为一曲弹完了,贝多芬听到盲姑娘激动的赞美,想到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想不到在这儿遇到了知音,因此贝多芬也很激动,决定再为盲姑娘弹奏一曲。) 原文:盲姑娘激动地说:“弹的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不会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3、学习想象部分,合作探究(学生小组讨论): 1)借着清幽的月光,皮鞋匠看到了什么?盲姑娘又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九、十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为什么看到这样的景象? 2)比较句子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她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①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一句多了一个“仿佛也看到了”,两句话的意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 语文书第一课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 我们爱你啊中国! 作者胡景晖 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 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 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 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 啊,我们爱你,中国! 我们爱你— 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 杭州西湖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 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 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 我们爱你—— 龙井茶的清香, 茅台酒的醇美, 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 景德镇陶瓷的天工巧夺。 我们爱你—— 傣家竹楼前如水的月色,

世界屋脊上布达拉宫的巍峨;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 大草原的羊群、戈壁滩的骆驼。我们爱你—— 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 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 神州万里涌动的滚滚春潮, 祖国大地燃起的希望之火。 我们爱你—— 奋斗书写的史册, 汗水浇灌的硕果, 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 博大的胸怀、恢宏的气魄。 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我们奋发,我们开拓,

你是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 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透过字里行间体会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从总体入手,感受诗歌的美;抓住重点内容,将诗歌分段。

教具准备 《我爱你,中国》的录音磁带。 编辑本段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说说你听懂了哪些内容。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我们爱你呀,中国》。你们想知道中国究竟有哪些可爱之处吗?就一起来学习吧!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初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你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4、指名分节朗读,要求读通顺。 5、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划出重点词语。 (小结: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 6、从诗的内容和形式上来看,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7、朗读全诗,初步体会祖国的可爱。 讨论小结: (全诗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的) 第一段:(1)祖国幅员辽阔,我们热爱祖国。 第二段:(2-6)我们热爱的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 第三段:(7)祖国令我们骄傲,我们将为她奋发开拓。 学习第一段 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的意思。 2、思考:这一段是从哪两个角度写祖国的幅员辽阔的?(时差、温差、季节差) “啊,我们爱你啊,中国”这句诗在全中诗中起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3、指导由感情地朗读。 4、指导写字。 5、巩固生字的读音。 编辑本段第二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及课文原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 及课文原文 【篇1】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一、整体梳理: 1、诗歌总集:《诗经﹒采薇》 唐诗:《春夜喜雨》 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元曲:《天净沙﹒秋》 现代诗:《太阳的话》、《白桦》 2、本组诗歌是按内容分类的。 3、不同角度搜集: (1)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2)按形式分:格律诗(律诗、词、曲等)、自由诗。 (3)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4)按国家和作者分:中国的屈原、李白、杜甫……外国的雪莱、海涅、普希金……(5)民歌 (6)童谣 4、诗歌的起源: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5、诗歌的特点: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6、诗歌的表现手法: (1)赋——直接陈述事物;比——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兴——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传统)(2)夸张、复沓、重迭、跳跃……(发展)(3)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4)象征:以象征义,现代诗歌中,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 7、现代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 (1)比拟——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2)夸张——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或缩小,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3)借代——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与比拟有相似之处。 8、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按音律分: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涵盖;发展轨迹) (2)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 ◎小令:58字以内。◎ 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单调:只有一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内知识积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内知识积累 主题“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第五课《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词语:云崖大渡河万水千山 红军不怕远征难,等闲逶迤细浪磅礴铁索万水千山只等闲。泥丸三军尽开颜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Méng 启蒙蒙蒙细雨 金沙水拍云崖暖,多音字:蒙 měng 蒙古包蒙古族 大渡桥横铁索寒。 Mēng 蒙骗蒙头转向 更喜岷山千里雪,作者链接:毛泽东,字润之。主要作品:三军过后尽开颜。《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 南京》《采桑子·重阳》。 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 词语:日寇晋察冀大批副手手榴弹抡拳连贯棋盘悬崖沸腾山涧雹子叽喳屹立喜悦屈服 根据地进犯奉命转移掩护痛击险要沉着始终 崎岖顶峰攀登依托岩石峰顶坠落拧开嗖嗖眺望激动砸碎相继 英勇奋战满腔怒火全神贯注横七竖八悬崖峭壁斩钉截铁热血沸腾居高临下粉身碎骨叽里呱啦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zhuó沉着着手近义词:依托—依靠屹立—耸立多音字:着 zháo 着急着迷豪迈—豪放斩钉截铁—直截了当 Zhāo 着数高着儿粉身碎骨—肝脑涂地 Zhe 看着走着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反义词:豪迈—胆怯崎岖—平坦斩钉截铁—优柔寡断 粉身碎骨—贪生怕死横七竖八—井井有条 阅读链接:“报国诗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第七课《开国大典》 词语:八盏石栏汇集爆发毛泽东林伯渠宣布旗帜阅兵式制服坦克距离隆隆声 政府首都典礼协商外宾城楼旗杆擎着预定翻动掌声就位奏起鼓舞诞生庄严雄伟欢呼电钮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丁香结》优秀教案

2 丁香结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识记本课要掌握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中心。 3.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培养学生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从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3.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学生以豁达的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课件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丁香结》, 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作者简介。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2)学写字词,师指导书写。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理解词语。 幽雅:幽静而雅致。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忧愁怨恨。断断续续:不连续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答,全班交流) 小结:《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了“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从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3.理清文章脉络。 思考: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要写丁香花样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要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四、总结感悟 1.师: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同步解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同步解析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 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 作出的巨大贡献。 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 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3、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4、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 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 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 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二、对词语的理解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盘踞:非法占据。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淤泥: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文中指树下堆积的泥土。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一、看拼音,写字词。 kànɡnuèjùyū 土()肆()盘()()泥 二、阅读课文,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 2.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的地方,是、、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之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38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6分) hé’ǎi ( )可亲的奶奶总是把lán zi ( )之类的东西kānɡ kǎi ( )地借给别人使用,我笑她爱心fàn làn ( ),她却笑着说:“我这叫zī yuán ( )共享!”我也要向她学习,长大后为他人、为国家多作ɡònɡ xiàn ( )。 (二)用“\”画去加点字不正确的音节。 (4分) 1.“长征”运载.(zǎi zài )火箭升空的画面非常壮观.(ɡuān ɡuàn )。 2.在恶.(è ě)劣的环境中,这棵参.(cān cēn )天大树依然顽强地生长着。 (三)与词语“耳闻目睹”结构相似的是一组是( )。(4分) A.排山倒海 B.地动山摇 C.惊涛骇浪 D.天涯海角 (四)写出下列加点的词语的反义词。(4分) 1.树勇敢..( )地顶住了凶猛..( )的洪水。 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五)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20分) 1.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8分) (1)改为反问句: (2)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 照样子,仿写句子。(4分) 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 。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4分)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4.写一句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4分) 二、积累运用。(10分) 1.古诗名句填空。(6分) (1)《浪淘沙》中,描写黄河的雄伟气势的诗句是, 。 (2)《书湖阴先生壁》中,引用典故抒写诗人对山水的深情的诗句 是, 。 (3)《江南春》中写到了“莺啼”,你读过的古诗中也写到“莺啼”的诗句 是, 。 2.中国文化常识填空。(4分) 《少年闰土》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句中的“五行”指的 是、、、、。你或你同学的名字里带有字,跟有关,由此推测有可能你或他的五行缺。 三、阅读感悟。(22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山雨教案

2、山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方法 导引法 教学用具 1.读不同作家写雨的作品。 2.准备优美抒情的轻音乐作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揭示课题:山雨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并理解这个词。 啼(tí)啭(zhūàn)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二、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①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a沙啦啦,沙啦啦── b像一曲 / 无字的歌谣,神奇地 / 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 / 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c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 / 岩石、每一片 / 树叶、每一丛 / 绿草,都变成了 / 奇妙无比的琴键。 d飘飘洒洒的雨丝 / 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 / 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 / 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②小结。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 (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随着这优美动听的声音,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而后,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韵。 (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三、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练习四复习要点 一、辨析组词 帕()镇()慨()镰()洽()忧()祭()怕()慎()概()廉()恰()扰()察() 漱()墟()攸()薄()副()尊()矮()喇()虚()悠()簿()幅()遵()矩() 辈()衡()毅()牌()页()粘()刁()背()横()貌()碑()叶()沾()刀() 嫂()衰()搏()粱()骤()栗()钢()艘()哀()博()梁()聚()粟()刚()二、多音字组词: 薄bó( ) 载zǎi ( ) 择 zé( ) báo ( ) zài ( ) zhái ( ) 补充: 三、理解下列词语意思或带点词语意思。 1.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2.横行霸道:仗势胡作非为,蛮不讲理。 3.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望:愿望。 4.惊恐万状:因为惊慌恐惧而表现出许多不正常的姿态。 5.载歌载舞:又是唱歌,又是跳舞。载:又,且。 6.负隅顽抗:凭借险要地势或某种条件顽固抵抗。负:依仗。隅:角落。 7.悲愤欲绝:悲痛愤慨到了极点。欲:想要。绝:气息终止,死。 8.与世长辞:离开人世,死亡。辞:告别。 9.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际:时候。

10.负荆请罪:背着荆条去请罪,表示真诚认错,愿受惩罚。负:背。 11.针锋相对:比喻双方在观点、言论、行动上非常对立。 12.唇枪舌剑:形容争辩时非常激烈。 13.生死攸关:关系到认得生存和死亡。攸:所。 14.井然有序:形容有条有理,很有秩序。 15.天经地义:指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 16.嗷嗷待哺:饥饿时急于渴望食物的样子。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养。 17.要强好胜:每件事都不甘落后,愿意为了成功付出努力,喜欢胜利和成功。好:喜欢。 18.节衣缩食:省吃省穿,形容节约。节:节省。缩:减少。 19.脱颖而出: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颖:尖子。 20.寥寥无几:非常稀少,没有几个。寥寥:形容数量少。 21.惴惴不安:形容因为害怕或担心而不安。惴惴:忧愁,恐惧。 22.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23.大名鼎鼎:形容名气很大。鼎鼎:盛大的样子。 24.顶礼膜拜:比喻对人或某物无限崇拜。 25.刁难:故意使人为难。 26.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 27.耍赖:使用无赖手段。文中指“我”的淘气与顽皮。 28.调皮蛋:对调皮孩子的昵称。 四、每课中心以及要点(要求会背诵和默写)。 1.《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从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民族多样、历史悠久、成就伟大等几方面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2.《郑成功》讲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故事,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了总结全文、突出中心的作用。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主要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姐姐把他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肖邦强烈的爱国之情。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诗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意思是:回过头来看妻子和孩子,他们脸上的愁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预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预习教案 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那么这篇文章会用怎样的手法去描写地球对人们的重要性呢?一起来看看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预习教案,希望对您有用。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预习教案第一课时(一)复习。(听写词语) (二)讲读第一部分。 1、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 根据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然读后用笔画一画有关词语,然后讨论出地球的特点。 (板书:美丽而又渺小) 2、多媒体课件播放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图,学生讨论地球的美丽。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地球知识方面的词语。如:纹痕相互交错。 3、为什么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 4、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出示地球仪,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半径、地球表面积、陆地等。

(地球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地球小,人们活动范围更小。 (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地球小,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5、指名读第一段,加深理解。教师小结引出下文。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是美丽的、壮观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们人类所生活的范围更是很小很小。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但有些人却不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了解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不能够随意破坏的。 (三)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边听边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画出来。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什么是有限的?(有一定的限度。) 文中的自然资源分为两种,请看大屏幕。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两个方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 (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不加节制地开采。结果:矿产资源越来越少。) (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结果:不但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生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盼》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6课《盼》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 袖:xiù(领袖、衣袖、袖子) 篷:péng(帐篷、篷子、斗篷) 缩:suō(缩写、缩短、缩水) 疯:fēng(疯子、疯狂、发疯) 瓦:wǎ(瓦片、瓦罐、瓦房) 柜:guì(柜子、衣柜、鞋柜) 喧:xuān(喧闹、喧哗、锣鼓喧天) 甩:shuǎi(甩开、甩掉、甩卖) 嚷:rǎng(叫嚷、吵嚷、大嚷大叫) 酱:jiàng(酱油、果酱、花生酱) 唇:chún(嘴唇、红唇、唇齿相依) 蹦:bèng(蹦极、蹦跳、活蹦乱跳) 楼:tī(楼梯、电梯、梯田) 二、多音字 兴:xīng(兴办)xìng(高兴) 嚷:rǎng(大嚷大叫)rāng(嚷嚷) 累:lèi(劳累)lěi(积累)léi(果实累累) 三、近义词 喧闹——热闹周围——四周兴奋——激动 担心——担忧遮盖——掩盖嘟囔——嘀咕 逗引——逗弄不声不响——不言不语 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小心翼翼——谨小慎微 四、反义词 打开——关闭喧闹——安静加快——放慢

兴奋——失落凉爽——闷热遮盖——公开 理直气壮——理屈词穷不声不响——大喊大叫 小心翼翼——漫不经心 五、理解词语 斗篷: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窸窸窣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预报:预先的报告(多用于天文、气象等方面)。 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满满当当:形容很满。 逗引: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六、句子解析 1.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递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 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这件新雨衣的喜爱之情,为后文埋下伏笔。 2.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 “立刻”说明“我”的心情十分迫切。“怎么?”表现出一副吃惊的样子,问号把情感表达得更强烈。 3.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窗外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我”更想穿上淡绿色的雨衣了。 4.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感受赋予其中,“烤”表面上写出不下雨的原因是太阳太毒辣,把天烤得太干,不长云彩不下雨,暗含作者对太阳的不满,有丝丝埋怨。 5.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练习题

6.怀念母亲 1.辫子组词。 慕()篇()频() 幕()偏()涉() 挚()凄()斑() 势()妻()班()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心()()涌()天之() ()望()天()来()梦 ()不下()()不安() 3.按要求写句子。 (1)为了我们的将来,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琴拉得很好。我的耳聋了,听不见。(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心很着急。(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你认为句中的“愿望”具体指作者的什么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会“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这个句子,回答问题。 ①“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你心中,你的母亲的形象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二课预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二课预习教案 (二)讲读第一部分。 1、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 根据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然读后用笔画一画有关词语,然后讨论出地球的特点。 (板书:美丽而又渺小) 2、多媒体课件播放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图,学生讨论地球 的美丽。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地球知识方面的词语。如:“纹痕 相互交错”。 3、为什么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因为有了地球才有 人类和一切生命。) 4、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出示地球仪,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半径”、“地球表面积”、“陆地”等。 (地球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 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地球小,人们活动范围更小。 (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地球小,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5、指名读第一段,加深理解。教师小结引出下文。 (三)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边听边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画出来。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什么是有限的?(有一定的限度。) 文中的自然资源分为两种,请看大屏幕。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两个方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 (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不加节制地开采。结果:矿产资源越来越少。) 什么是“节制”和“不加节制”呢? (节制的意思是限制,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不加节制就是没有限制,没有计划地随意进行。) 2、,解决思考练习的第2题。 自由读这部分内容,概括地说一说。 板书:(自然资源有限) (一)讲读第三段。 1、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地球在宇宙中这样渺小,自然资源又是有限的,于是有人提出新的说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这样的说法能行吗?为什么? 2、根据文章内容,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枯竭”的词意(用尽断绝),重点体会“即使……也……”表示假设的让步。科学家们提出了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退一步讲实现这个设想是非常遥远的事情。而且火星或月球上缺少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水和空气等。少数人类有可能,人多了不行。因此文章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这部分用什么告诉人们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是不可能的。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练习题

1.山中访友 1.请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2)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4)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2.按要求写句子。 (1)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改成反问句)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仿写) (3)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仿写) 3.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山泉()溪流 ( )瀑布()云雀 ()悬崖( )白云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热切:________________ 津津乐道:_______________ (3)第一句是个()句,把它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中的“他们”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横线画出文中的设问句,并抄写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这段话采用了()和()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段话采用了第()人称的手法来写,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照文中句式,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你好,青青的小草,()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教案 教案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教案。有关语文的教案,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一)领会诗歌的主旨。 (二)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大诗人E·庞德曾这样评价一位诗人的作品:“我在这些诗中发现了一种极其普通的情感,使人想起在我们西方生活的烦恼之中、在城市的喧嚣之中、在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的尖叫之中,以及在广告的旋涡之中常常被忽视的许许多多东西……”E·庞德所说的这位诗人就是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诗歌《纸船》,看看我们是否也能从这首诗歌当中拾回被我们忽视甚至忘却的东西。 老师在学生回答、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归纳相关内容: 1作者生平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长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反战和平团体。致力教育改革,创办国际大学。作品反映了在英帝国主义统治下,印度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痛苦的生活,表现了摆脱殖民主义统治和封建势力压迫的愿望;歌颂祖国,赞美大自然,具有独特

民族风格。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剧本《红夹竹桃》《邮局》,长篇小说《沉船》《戈拉》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词语解释: 异地——他乡;外乡。仰望——抬着头向上看。 游伴——游玩的伴侣。浮泛——漂浮在水面上。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并思考:围绕“纸船”,诗人描绘了哪些内容明确:围绕“纸船”,诗人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先是想到写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纸船让异地的人得到,然后想到用船载着秀利花平安地带到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船也能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最后想到梦里睡仙坐在船里。 2放录音或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出节奏,把握感情基调。 3学生齐读诗歌。 明确: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1?同学们都曾有过自己难忘的童年,有时候一篇文章、一件旧物、一抹微笑都会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而这些记忆往往是令人终身难忘的,你们有过放纸船的经历吗?诗人写“纸船”到底是为了表现什么明确:是为了表现儿童的童真稚趣。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6课 盼|部编版

《盼》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够复述文章的主要情节; 2.能用圈划关键词、分析标点和叠词等方法,揣摩并梳理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从中感知蕾蕾的形象; 3.从作者的写作视角,及其塑造的人物形象中,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归纳文章的中心; 教学重难点: 梳理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感知人物形象(重点) 从作者的写作视角和口吻,揣摩其创作意图(难点) 教学过程: 一、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梳理情节) 1.导入:“盼”字释义,古义为“睁大了眼睛看”,发展到今天引申为“期待”“期盼”,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理解文章的中心,文章以《盼》作为题目,究竟是要传达怎样的中心呢?拿到叙事类的文本,我们首先要发出第一问: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任何故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那么在这篇文章中,引发小主人公“盼”这一愿望的起因是什么? 小主人公收到一件新雨衣(第1段) 3.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如愿穿上新雨衣。(18-21段) 4.在如愿穿上新雨衣的这天早上,小主人公说了一句话,她说:“我决定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了。”说明之前她心中对下雨充满了期待,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文章主要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来写小主人公的“盼”呢?请同学结合预习单,按照时间顺序,来梳理这篇文章的经过。 盼变天(第3段) 盼出门(第4-15段) 盼雨停(第16段) 通过刚才对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梳理,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呢? 二、文章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孩子们,我们已经跨出了第一步,弄明白了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现在我们要突破第二个问题:文章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故事的情节发展中主人公蕾蕾的心情也是一波三折。我们要感知蕾蕾的人物形象,其实,就要走进她的内心,今天我们来学习用细读的方法,走进蕾蕾的内心。 1.齐读课文第1-2小结,说说蕾蕾刚收到雨衣时的心情如何? 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 1、熟悉本单元生字生词,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打意方面的作用。 2.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4、通过交流平台,相互谈一谈,评一评,以便达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1、熟悉生字词,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课时安排】 课题课时完成时间 5、詹天佑2课时 6、怀念母亲2课时 7*、彩色的翅膀1课时 8*、中华少年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4课时 回顾拓展二1课时 单元测试与讲评2课时 约计(13课时)课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