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课题名称勾股定理(2)

授课类型新授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勾股定理能够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

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勾股定理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

力,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实现让学生利用面积不变完成拼图证明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

学思想。

教学方式疑探式、小组合作

技术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预设问题:

1、勾股定理怎样应用?

一、创生情境,导入新课

一)、勾股定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几何语言:∵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勾股定理)

求斜边: C=

求直角边:a=

b=

二)、应用 1、已知:在Rt△ABC中,∠C=90°若

(1)a=6cm,b=8cm,求c的长。(2)a=9cm,c=15cm,求b的长。

二、自探、合探

2m

A B

1m

D C

1、在Rt △ABC 中,∠C=90°,填出表格中所缺的边长,

并思考各组边长间的关系。

注:如3,4,5这样的满足勾股定理结论,即:两个数的平方和等于第三个数的平方,

这样一组数称为勾股数。

2、问题: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m ,宽2.1m

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

分析:木板横竖都不能从门框通过,只能斜着试试,门框的对角线AC 的长度是斜着能通过烦人最大长度。求出AC ,再与木板的宽比较,就知道木板能否通过。

3、已知:在Rt △ABC 中,∠C=90°,∠A=30°,AB=6cm ,求1)AC 的长; 2)△ABC 面积

4、如果,∠C=90°∠A=45°,C=2,求a 和b 的长。

三、学生展示与评价

a b c 3 4 5

6 8

9

15 0.4 0.5

C

A B

D

1、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D,AC=4,BC=3,求AB和CD的长。

2、已知:在△ABC中,∠C=90°,AC:BC=3:2,AB=13,

求AC、BC的长;

四、拓展提高: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C=∠A=90°,AB=30m,AD=40m,BC=DC,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五、课堂小结:

你收获了什么?

你体会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疑惑?

六、课后反思

七、作业

练习册

勾股定理 2

D

C

B

A

2m

A B

1m

D C

一)、勾股定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几何语言:∵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勾股定理)

求斜边: C= 求直角边:a=

b=

二)、应用 1、已知:在Rt △ABC 中,∠C=90°若(1)a=6cm,b=8cm,求c 的长。

(2)a=9cm,c=15cm,求b 的长。

二、自探、合探

1、在Rt △ABC 中,∠C=90°,填出表格中所缺的边长,

并思考各组边长间的关系。

注:如3,4,5这样的满足勾股定理结论,即:两个数的平方和等于第三个数的平方,

这样一组数称为勾股数。

2、问题: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m ,宽2.1m

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

分析:木板横竖都不能从门框通过,只能斜着试试,门框的对角线AC 的长度是斜着能通过烦人最大长度。求出AC ,再与木板的宽比较,就知道木板能否通过。

3、已知:在Rt △ABC 中,∠C=90°,∠A=30°,AB=6cm ,求1)AC 的长; 2)△ABC 面积

a b c 3 4 5

6 8

9

15 0.4 0.5

C

A

B

D

4、如果,∠C=90°∠A=45°,C=2,求a 和b 的长。

三、学生展示与评价

1、如图,在△ABC 中,∠ACB=90°,CD ⊥AB 于D,AC=4,BC=3,求AB 和CD 的长。

2、已知:在△ABC 中,∠C=90°,AC:BC=3:2,AB=13,求AC 、BC 的长;

四、拓展提高: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C=∠A=90°,AB=30m,AD=40m,BC=DC,求

四边形ABCD 的面积。

D

C

B

A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 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重要性质,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把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的“形”的特点,转化为三边之间的“数”的关系,它是数形结合的典范。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勾股定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数学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重点之一。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了解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1.通过初一一年的数学学习,初二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学习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也能较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所获得的解题经验,他们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并敢于对不懂的地方和不同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 2.考虑到三角尺学生天天在用,较为熟悉,但真正仔细研究过三角尺的同学并不多,通过这样的情景设计,能非常简单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本质。 3.以与勾股定理有关的人文历史知识为背景展开对勾股定理的认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设想 1.课型:新授课 2.设计理念:本教案以学生手中舞动的三角尺为知识背景展开,以勾股定理在古今中外的发展史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让他们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运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和运用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创新的精神。 3.教学思路:探索结论-得出结论-历史介绍-初步应用结论-应用结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回顾直角三角形中三角之间的关系,掌握新知即三边之间关系。 2.理解勾股定理的内涵,并能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画图实验,让学生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能力目标 1. 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初步会用它进行有关计算,即已知两边,运用勾股定理列式求第三边。 2.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 3. 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内容的过程,学会简单的合情推理与数学说理。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设计

第一章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学习了(三角形、正方形、梯形)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还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以及整式运算中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学生在这些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又一条重要性质——勾股定理。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这一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以后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和《二次根式》奠定基础,在有关的物理计算中也离不开《勾股定理》,它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大。 (二)、学生起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且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根据以上教材地位和学生情况,再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用数格子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

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过程,并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之美。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为学生在今后解决有关几何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证明与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用拼图求面积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成因】在小学,他们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形成了难点。 【教具】教师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形 学生准备: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选择的方法是:引导探索、讨论发现法(其意图是由浅到深,由特殊到一般的

勾股定理教案

勾股定理(一) 常德市第二中学张美荣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证明——应用”的数学探究过程,在动手实践中体会“特殊到一般”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所具有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与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创设校园问题情景 1、观看多媒体照片 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2、抽象出数学问题 如图,少数师生为了走“捷径”,在学校求索馆前的长方形草坪内走出一条小路AB。已知两步为1m,你能算出“捷径”省了多少路吗?从计算出的结果,你有怎样的想法? 引导学生分析:要算节省的路程,就要算出AB的长,Rt△AOB中,已经知道AO、BO 的长,如何计算AB呢?即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如何求第三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勾股定理 二、测量实验猜测新知 操作一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的R t△ABC,∠C=90°,其中a=3,b=4,测量斜边c 的长度。

操作二 分别以R t△ABC三边a、b、c为边长向外作正方形S、T、P,则正方形S、T的面积是多少?正方形P呢,如何计算? 引导学生先画图,由画图过程去体会正方形P的计算方法(割补法),然后请学生来表述。 操作三 P的面积,由此猜测 222 +=,即勾股定理: a b c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222 += a b c 三、拼图探究验证新知 (一)拼图实验 步骤1剪出四个全等的(如右图)直角三角形,其中c为斜边,且b>a. 步骤2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出一个正方形(中间可以出现空心). 学生作品展示 运用多媒体工具(备课王)展示学生作品:

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篇一:探索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1— —2— —3— 1.1探索勾股定理 1.小明用火柴棒摆直角三角形,已知他摆两条直角边分别用了6根和8根火柴棒,他摆完这个直角 三角形共用火柴棒()根 a.20 b. 14 c. 24 d. 30 2.在rt△abc中,斜边ab=1,则 ab2+bc2+ac2=() a.2 b. 4 c. 6d. 8 3.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 形的面积为() a.8 b. 64 c. 16 d. 32 4.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比为3:4,斜边长25cm,则斜边上 的高为() a.10cm b. 12cm c. 15cmd. 20cm 15 第3题 —4— 【篇二: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篇三:《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创新整合点 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 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教 材《勾股定理》第一节的内容。勾股定理的内容是全章内容的重点、难点,它的地位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勾股定理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学生只有正确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内容,才能熟练地运用它去解决生活中的测 量问题。

2、本章“勾股定理”的内容在本册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学习斜三角形、三角函数的基础,在知识结构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 作用,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解直角三角形内容在航空、航海、工程建筑、机械制造、工农业生产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与生活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部分学 生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能够正确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学习小组讨 论交流,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现在的学生已经厌倦教师单独 的说教方式,希望教师设计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 自己探索、发表自己见解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希望教师满足 他们的创造愿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勾股定理,并能应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 际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和实例应用, 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通过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 图案是由几何图形构成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颗由几何图形构 成的美丽的大树。 问:请观察这棵树,它是由哪些几何图形构成的? 问:如果这里不是一个一般直角三角形,而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你能想象出此时大树的形状吗?(学生猜想,教师出示图片) 问:这颗大树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形状相同的组合,你能把它找出 来吗? 这四个图形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哪个图形起决定作用? 引入课题:三个正方形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长作出来的,这三个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着怎样 的关系呢?这棵美丽的大树是根据什么设计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公开课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颍州区马寨乡中心学校刘洪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体会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掌握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和三角之间的关系。 (3)、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通过探究勾股定理(正方形方格中)过程,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3)、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适当训练,养成数学说理的习惯,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逐步体验数学说理的重要性。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2、教学难点:应用勾股定理时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时教学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并强调同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强化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主探索,感受到“无出不在的数学”与数学的美,以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地位与作用。 四、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一:了解历史,探索勾股定理。 活动二:拼图验证并证明勾股定理。 活动三:例题讲解。 活动四:巩固练习。 活动五:归纳小结。 活动六:布置作业 五、教学活动内容及目的 1、通过勾股定理的发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兴趣。 2、观察、分析方格图,得到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勾股定理,发展 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拼图验证勾股定理,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激发探究精神,回顾、反思、交流。布置作业,巩固、发展提高。 六、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一)、问题与情景 1、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 (1)、勾股定理是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西方国家称勾股定理 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2)、我国著名的古算书《周髀算经》中记载有“勾广三,股修四,径隅 五”,这作为勾股定理特例的出现。 2、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的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某些特性。 (1)、现在请你观察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2)、一般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 (二)、师生行为 教师讲故事(勾股定理的发现)、展示图片,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倾听学图 A B C A B C B C A

《17.1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

《17.1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勾股定理的探究、证明及简单应用. 2.内容解析 勾股定理的内容是: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 .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长,就可以求出第三边长.勾股定理常用来求解线段长度或距离问题. 勾股定理的探究是从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出发,到网格中的直角三角形,再到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探索、发现和证明的过程.证明勾股定理的关键是利用割补法求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去发现图形的性质,提出一般的猜想,并获得定理的证明. 我国古代在数学方面又许多杰出的研究成果,对于勾股定理的研究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教学中可以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作出的贡献,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围绕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探索并证明勾股定理.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了解关于勾股定理的文化历史背景,通过对我国古代研究勾股定理的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目标解析 (1)学生通过观察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间的 关系,归纳并合理地用数学语言表示勾股定理的结论.理解赵爽弦图的意义及其证明勾股定理的思路,能通过割补法构造图形证明勾股定理.了解勾股定理相关的史料,知道我国古代在研究勾股定理上的杰出成就. (2)学生能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关键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能求第三条边的长度.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勾股定理是反映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一个特殊的结论.在正方 形网格中比较容易发现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关系,进而得出三边之间的关系.但要从等腰直角三角形过渡到网格中的一般直角三角形,提出合理的猜想,学生有较大困难.学生第一次尝试用构造图形的方法来证明定理存在较大的困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想到用合理的割补方法求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先引导学生观察网格背景下的正方形的面积关系,然后思考没有网格背景下的正方形的面积关系,再将这种关系表示成边长之间的关系,这有利于学生自然合理地发现和证明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教案课程

勾股定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推理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渗透建模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研究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知识梳理 1.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_____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2)勾股定理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在___三角形中. (3)勾股定理公式a2+b2=c2的变形有:a2=c2﹣b2,b2= c2﹣a2及c2=a2+b2. (4)由于a2+b2=c2>a2,所以c>a,同理c>b,即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大于该直角三角形中的每一条直角边. 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性质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___. 性质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___等于斜边的一半.(即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斜边的中点) 性质4: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 性质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___;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 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___. 3.勾股定理的应用 (1)在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中,通常添加辅助线得到直角三角形. (2)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3)常见的类型: ①勾股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求几何图形的面积和有关线段的长度. ②由勾股定理演变的结论:分别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正多边形,以斜边为 边长的多边形的面积等于以直角边为边长的多边形的面积和. ③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勾股定理的数学模型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 ④勾股定理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把一个无理数表示成直角边是两个正整 数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4.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 (1)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先根据题意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再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是两点之间,_________.在平面图形上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 (2)关于数形结合的思想,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它们本身就是数和形的结合,所以我们在解决有关结合问题时的关键就是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典型例题

优秀教案:勾股定理第1课时

14.1 勾股定理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社旗县二初中丁云锋 2012年10月

14.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理解定理的一般探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让同学们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发展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用测量和拼图法说明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数学方面,有大家熟悉的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以及刚刚接触过的杨辉三角等。在平面几何方面,我们国家也有突出的成就,大家想不想了解呢?(板书课题——14.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二)提出问题,引入探究 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灭火,了解到每层楼房

高3米,消防队员搬来一架6.5米长的梯子,要求梯子的底部离墙脚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顺利进入三楼灭火? 学生猜想。那么怎样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完本节课大家就能解决了。 活动一: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出示课件图一,让学生完成表格,最后得出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猜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这样的关系吗? 活动二:探究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出示课件图二和图三,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强调用分割法或拼图法求最大的,即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 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几何语言:∵在Rt△ABC中,∠C=90°(已知) ∴a2+b2=c2(勾股定理) 做一做:在课本后边的网格中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测量出斜边的长度,计算一下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以及斜边的平方,看看是否相等。 进一步验证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那么,如果改为∠B=90°,用几何语言该怎样描述呢? 向学生介绍勾股史话,特别是课本47页,我国古代数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方案#(精选.)

教学设计(《勾股定理》为主题) 班级:2015级3班学号:2015060336 姓名:吴玲性别:女 序言: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对直角三角形性质的进一步学习和深入,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它不仅在数学领域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领域中也被广泛地应用,而说明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工具。 勾股定理知识是我国数学领域的璀璨明珠,代表着历代人民智慧和探索精神的结晶。通过学生亲身再次重温它的得来的过程从中感触我国数学知识源远流长和数学价值的伟大从中得到良好的思想的熏陶。

教学活动1 活动一:故事场景→发现新知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 形的三边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 地面 同学们,请你也来观察下图中的地面,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提问:1)上图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2)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一般的的直 角三角形是否也满足这种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情景、提出问题: 你是怎样观察这个砖铺的现场的? (从基本砖铺材料、图形单元、位置形态进行观察:铺设材料是 正方形砖块,其中丰富的图案都是由等腰Rt△色块作为基本单元 构成。) A B 由于对角线的作用,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或者手工拼图可以发现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正方形的基本方法(充分展示出了等腰直 角三角形与正方形的结构关系)。

3)在课堂上开展分组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对正方形进行 剪切、拼贴然后再将它们关联(由正方形的边长关系到等腰直角 三角形)起来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现----合围(以等腰直角三 角形的三边为边) 教学活动2 活动二、深入探究→网络信息 等腰Rt△有上述性质其它的Rt△是否也具有这个性质呢? 网格 提问: (1)你是如何计算那个建立在Rt△斜边上的正方形面积的? 怎样探索“其它”的Rt△的三边关系呢? 目标体验:有区别的看待直角三角形(从地板上的等腰直角三角 形出发,构建“其它”直角三角形并且在它的三边建立正方形以 突出便利于探究性学习的网格图形)。 (2)要求学生画一个两直角边分别为2,3的直角三角形,并以它的三边为边长(根据定义法辅用以直尺)建立正方形。 (3)计算各正方形面积并验证这个Rt△的三边存在的关 系。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1

勾股定理 主题解读: (1)课标比较 2011版: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实验版: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新版更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注重学生从无到有的体验。 (2)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 人教版: 北师大版:华师版:

三个不同版本都突出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人教版还原了几何勾股定理的历史原貌,体现了欧式几何的思想.华师版和北师版均从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上寻找勾股定理,符合中国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在数学史上的发展轨迹 勾股定理是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起源于实际测量和计算,只要有文明的地方,就有勾股定理的存在形式.从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的历史发展看,定理有其实际应用价值且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如特殊到一般、归纳猜想、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古代中国和古希腊人对定理的证明也彰显了东西方不同的数学文化和精神.不同的是,东方以中国为代表的称勾股定理,体现直角三角形三边数的运算规律,以西方希腊为代表的毕达哥拉斯定理,体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几何规律,这从他们的叙述就能看出来,并且从证明的角度,也体现了文化上的差异.但是,在中国,梅文鼎集东西方文化的大成,给予了融汇东西的证明方法. 而随着数学的进一步发展,勾股定理成为了余弦定理的特殊形式,并在三维或n维空间存在勾股定理的推广.并且随着非欧几何的产生,勾股定理在这些学科中具有相似的表现形式

(4)课程内容的纵向发展轨迹 勾股定理在小学阶段呈现的是数的计算以及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进入中学以后,随着无理数及平方根的引入,以及欧式几何深入学习,学生可以逐渐理解代数下222a b c +=的运算以及演绎逻辑下的推理,开始进行系统的定理学习与简单应用.随后,学生还要在高中进行余弦定理的进一步学习,体会斜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思想。如果进入大学,还要体验三维空间或n 维空间的勾股定理的形式,甚至在数学系,还要学习非欧几何的勾股定理形式. (5)课程内容的横向联系 勾股定理作为一个阶段性知识点的载体,可以作为代数形式的发展,一是从元的个数形式的发展,如2222a b c d ++=等等四元二次等式的研究;二是从次数增加的形式的发展,如n n n a b c +=的整数解. 教学目标 (1)结合阅读材料,通过课前查找资料,课本自学,了解勾股定理的表述与证明; (2)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学习心得、提出问题,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3)通过与历史对话,体会数学大家的数学智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不同证明 教学难点:从历史与文化的背后,理解勾股定理,并提出问题. 教学内容: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认真阅读所给资料,并查阅其它相关资料,尝试回答这些问题和提出你的问题。 1.勾股定理是怎么叙述的?《几何原本》中毕达哥拉斯定理是怎么叙述的? 2.请试图说明赵爽、刘徽如何证明勾股定理?

探索勾股定理时教案

1.1.1探索勾股定理 一、教学目标叙写 1.学生通过预习教材1页,完成“引入”经历探索勾股定理.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做一做”,验证猜想勾股定理,从而得出结论,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学生通过交流知识点、易错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4.学生通过完成“五、当堂评价”,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2.难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届世 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 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 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理.(板书课题) 2. 俄罗斯的伟大作家托尔斯泰在作品《一个人需要很多的土地 吗?》中写出一个故事: 有一个叫巴河姆的人到草原上去购买土地。卖地的人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地价:“每天1000卢布。”意思是:谁出1000卢布,那么他从日出到日落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土地都归他;不过,如果日落之前买地的人回不到原来的出发点,那么他就一点土地也得不到。 巴河姆觉得条件对自己有利,于是付了1000卢布。第二天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就连忙在草原上大步走去。他走了足足10俄了里才左拐弯,接着又走了许久,才再向左拐弯, 这样又走了2俄里,这时他发现天色已经不早,而自己离出发点还足足有17俄里,于是只 得改变方向,拼命朝出发点跑去,总算在日落之前赶回了出发点。可是,他还未站稳,两脚 一软,就倒地口吐鲜血而死。 你能算出巴河姆这一天共走了多少路?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土地面积有多大吗?(二)、自主探究 探究一:在纸上画若干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它们的三条边,看看三条边之间的平方具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探究二: (1)如图1-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平方分别是多少?它们满足上面所猜想的 A的面积(单位面积) B的面积 (单位面积) C的面积 (单位面积)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一节第1课时的内容,勾股定理是几何中极重要的一个定理, 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数与形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节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学习三角函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和连续性. 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的杰出智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和人文价值.本节课内容渗透了数形结合、转化、从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教材中关于勾股定理的多种验证及勾股定理的推广等,都可供学生探究与挖掘,是渗透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极好素材.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所教学生是沈阳市博才中学八年级四班学生,学生数学基础较好,思维活跃,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能力较强;学生对多媒体大屏幕环境下的课堂环境非常熟悉,对数学上常用的几何画板比较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并且已经对图形的探索、验证有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因此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学习会有较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环境分析 选择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使用相关的教学软件:FLASH、几何画板等来完成各种图形的制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掌握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学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用面积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及简单应用. (二)教学难点

17.1.1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17.1勾股定理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人教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车册第十七章第一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学习了(三角形、正方形、梯形)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还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二次根式以及整式运算中的完全平方公式。学生在这些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又一条重要性质——勾股定理。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这一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以后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奠定基础,在有关的物理计算中也离不开《勾股定理》,它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大。 (二)、学生起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且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根据以上教材地位和学生情况,再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掌握勾股定理并会用它解决身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过程,并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归纳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情况,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为学生在今后解决有关几何问题。拟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证明与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面积计算探索勾股定理。 【难点成因】在小学,他们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形成了难点。 【教具】教师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形 学生准备: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选择的方法是:引导探索、讨论发现法(其意图是由浅到深,由特殊到一般的提出问题,与学生合作交流,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学法指导

探索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课题 1.1探索勾股定理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用数格子(或割、补、拼等)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 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历史,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重点 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解决 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方法教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 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 “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 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 同探索勾股定理.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勾股定理 1.探究活动一 内容:投影显示如下地板砖示意图,引导学生从面积角度观察图 形: ★问题:你能发现各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何关系吗? 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 2.探究活动二 内容:由结论1我们自然产生联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 有该性质呢? (1)观察下面两幅图: (2)填表: A的面积(单位面积) B的面积 (单位面积) C的面积 (单位面积) 独立思考 并回答问 题 填写表格 观察、计 算、探讨、 归纳进一 步发现一 般直角三 角形的性 质 独立完成 用自己的 语言进行 表达 紧扣课题,自 然引入 探究活 动二意在让 学生通过观 察、计算、探 讨、归纳进一 步发现一般 直角三角形 的性质.由于 正方形C的 面积计算是 一个难点,为 此设计了一 个交流环节 议一议意在 让学生在结 论2的基础 上,进一步发 现直角三角 形三边关系, 得到勾股定 理 巩固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

勾股定理教案设计

勾股定理教案设计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案例 《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勾股定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面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作了铺垫,为以后学习“四边形”和“解直角三角形”奠定基础。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思维品质的载体。它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勾股定理是一坛陈年佳酿,品之芬芳,余味无穷,它以其简洁优美的形式,丰富深刻的内涵刻画了自然界和谐统一关系,是数与形结合的优美典范。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数学思考 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 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在与他人交流中获取探究结果。 情感态度 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 难点: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四)教学媒体准备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方格纸(老师准备)、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学生四人一组,分组准备)。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几何学习,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证明的理性思维能力已初步形成。因此在教学中要力求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

探索勾股定理一教学设计20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1.探索勾股定理(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学习了(三角形、正方形、梯形)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还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以及整式运算中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学生在这些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又一条重要性质——勾股定理。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这一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以后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和《二次根式》奠定基础,在有关的物理计算中也离不开《勾股定理》,它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大。 (二)、学生起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且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根据以上教材地位和学生情况,再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用数格子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

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过程,并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之美。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为学生在今后解决有关几何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证明与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用拼图求面积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成因】在小学,他们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形成了难点。 【教具】教师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形 学生准备: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选择的方法是:引导探索、讨论发现法(其意图是由浅到深,由特殊到一般的

勾股定理(1)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合情推理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能说出勾股定理的内容并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3)、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探究过程,并体会由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以及转化的思想方法。 (4)、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师的介绍下,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发现、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将边不在格线上的图形转化边在格线上的图形,以便于计算图形的面积。 课前准备:方格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情境一:情境1:出示章前图,通过“怎样与外星人联系”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明确本章的学习内容。 情境二:如图,强大的台风使的一根旗杆在离地面9米处断 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米处。旗杆折断之前有多高? 想一想:你需要求哪些线段长度,这些长度确定吗? 活动目的:教师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也就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的问题。再结合“想一想”中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确定了,另外一条边也就随之确定了,三条边之间确实存在一个特定的数量关系,从而引出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 注意事项:学生能够获取信息,但对于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第三边也就随之确定了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可让学生尝试画图并充分的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尝试猜想 探索验证: 活动内容:活动1:尝试猜想 在纸上任意画若干个直角三角形,测量它们各边的长度,看看三边长的平方有什么关系? 活动目的:让学生画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得出结论,猜想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平方的关系 9 12

探索勾股定理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及点评

1.1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一、教材内容和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学习勾股定理的探究、证明及简单应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 勾股定理的内容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把有一个角是直角这个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搭建起了几何图形和数量关系之间的一座桥梁,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它也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勾股定理启发了人类对数学的深入思考,促成了三角学、解析几何学的建立,对数学进一步的发展拓宽了道路.因此,可以这样说,勾股定理是数学发展的重要根基之一.它不仅被认为是平面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也被认为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 教学重点:探究并证明勾股定理 二、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初步掌握勾股定理,进一步了解等面积法的应用; 2.通过不同证明方法的探究,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借助勾股定理丰富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学生通过分析以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归纳并合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勾股定理的结论.通过割补法构造图形验证勾股定理,从而理解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 达成目标2:以赵爽弦图和青朱出入图为载体,了解勾股定理各种证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实质都是运用等面积法加以证明. 使学生感受多角度分析问题,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在图形的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2011 年《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 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 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性质之后提出来的另一条性质. 它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勾通了形与数的联系,是后面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重要依据;勾股定理在生产与生活中应用广泛;再者,中国古代学者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有很多重要成就,对勾股定理的证明采用了很多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因此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非常重要的定理.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对于勾股定理的得出,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观察的基础上,大胆地猜想数学结论. 但对用割补法和面积法计算、验证几何命题还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加强学生动口、动手、合作交流等能力,加强学生对猜想、归纳、推理、转化等数学思想的理解. 教学目标:1.在经历勾股定理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自身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用心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充分发挥自主探索精神,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讨论,与他人分工、团结、合作. 2.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利用拼图勾股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通过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增强自信心,产生学习数学的更大兴趣. 3.在阅读参考资料的过程中,了解了古今中外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慢慢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探索及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的证明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学法指导:采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评价设计: 1-2号学生回答问题奖励组内1颗星,3-4号学号学生回答问题奖励组内2颗星,5-6 号学生回答问题奖励组内3颗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小组,力口2颗星,一般问题加1 颗星?前三名为明星小组,每组前三名为明星组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