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00422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17.10自考真题

00422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17.10自考真题

00422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17.10自考真题
00422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17.10自考真题

绝密★启用前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课程代码00422)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3.涂写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诗经?王风》中的“王”为王城的简称,故址在今

A.河南洛阳

B.河南安阳

C.陕西西西安

D.山东曲阜

2.《大雅?崧高》的作者是

A.家父

B.寺人孟子

C.吉甫

D.奚斯

3.《《庄子〉集释》的作者是

A.成玄英

B.陆德明

C.陈鼓应

D.郭庆藩

4.魏晋南北朝时期与《老子》、《庄子》并称“三玄”的作品是

A.《准南子》

B.《列子》

C.《周周易》

D.《韩非子》

5.开启以西方理论研究《史记》先河的学者是

A.鲁迅

B.李长之

C.梁启超

D.钱玄同

6.《(史记)正义》的作者是

A.方苞

B.司马贞

C.茅坤

D.张守节

7.随渊明最早的作作品集子《陶渊明集》的编者是

A.李公焕

B.萧统

D.何孟春

8.随陶渊明今存散文作品的篇数是

A.4

B.6

C.5

D.9

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A.《行路难》

B.《送蔡山人》

C.《南陵别儿童入京》

D.《古风》

10.李白诗文集中,清代最完备的注本是

A.《李诗通》

B.《李翰林集》

C.《李太白文集》

D.《李白集校注》

11.杜甫的《三别》作于

A.漂泊西南时期

B.读书与壮游时期

C.困食长安时期

D.陷贼与为官时期

12.新时期研究李白、杜甫的第一部论著是罗宗强的A.《李白与杜甫》

B.《简论李白与杜甫》

C.《李杜简论》

D.《李杜论略》

13.在散文创作方面与苏轼并称的文学家是

A.黄庭坚

B.陆游

C.欧阳修

D.辛弃疾

14.在诗歌创作方面,苏轼各体兼善,其最优者为A.七律

B.五律

C.七古

D.七绝

15.清代常州词派对待辛弃疾词的态度是

A.充分肯定

B.批评贬扣

C.褒贬兼半

D.不予置评

16.《稼轩词编年笺注》的著者是

A.胡适

C.邓广铭

D.梁启超

17.关汉卿描写才子佳人之恋的作品是

A.《谢天香》

B.《救风尘》

C.《拜月亭》

D.《调风月》

18.从题材上说,关汉卿的《鲁斋郎》属于

A.爱情剧

B.历史剧

C.公案剧

D.寓言剧

19.今存明清刊本中唯一一部以题目正名、末句作为该本名称的《西厢记》的校刻者是

A.徐文长

B.徐士范

C.毛西河

D.凌濛初

20.胡适以翔实的资米料确认《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的著作是

A.《〈红楼梦〉评论》

B.《〈红楼梦〉辨》

C.《〈红楼梦〉考证》

D.《〈红楼梦〉释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21.《〈史记〉三家注》是指

A.《〈史记〉集解》

C.《〈史记〉评林》

B.《〈史记〉会注考证》

D.《〈史记〉索隐》

E.《〈史记〉正义》

22.陶渊明的辞赋作品是

A.《桃花源记》

B.《祭从弟敬远文》

C.《闲情赋》

D.《归去来兮辞》

E.《感士不遇赋》

23.属于“苏门六君子”的作家是

A.陈师道

B.黄庭坚

C.秦观

D.张耒

E.陈与义

24.出自《救风尘》的人物是

A.蒋世隆

B.燕燕

C.宋引章

D.赵盼儿

E.周舍

25.下列属于新“红学”派的学者是

A.胡适

B.俞平伯

D.王希廉

C.鲁迅

E.张新之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26.在《诗经》的三类作品中,“颂”诗为之音。

27.庄子所标榜榜的人生境界的根本就在于“无己”、“无名”和三条纲目。

28.今本《史记》中保存有所增补的内容。

29.陶渊明,又名

30.李白,字

31.《杜臆》的作者是

32.苏轼,字

33.提出“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的学者是

34.根据各本《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种。

35.在《西厢记》的各种版本中,的批注本在清代影响最大。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图大本:

36.今文经学派

37.红学索隐派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8.简述孔子与《诗经》的关系。

39.简谈苏轼在宋代文坛的地位。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告(

40.试述《史记》的笔法。

41.试述《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中学语文-初中语文专题讲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 一、要点梳理 中考语文常考重要作家作品汇总 (一)先秦时期 1.《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约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各地的歌谣。形式以四言为主,手法多用“赋”“比”“兴”。《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与《书》《礼》《易》《春秋》合为儒家“五经”。里面的名篇《关雎》《蒹葭》是我国最早的爱情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为孔门弟子编写,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南宋朱熹把这部书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相传,《诗经》为孔子删定。 3.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相传《国语》《左传》为其所撰。《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4.《曹刿论战》:《左传》里的精彩章节,记述了齐鲁长勺之战,叙述了曹刿战前献策和战中协助鲁庄公。文章以简明的问答形式,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见解和军事才能。 5.《孟子》:孟子和弟子著,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今山东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代表,有“亚圣”之称,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后世“孔孟”常并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等都是里面的名篇。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述了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表明作者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逆境对人才成长、国家兴衰的重要性。两篇短文运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充分证明了观点。《鱼我所欲也》也出自《孟子》,论述了“舍生取义”的重要主张。学习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生动活泼”的特点。 7.《公输》选自《墨子·公输》,《墨子》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叙述性文章,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表现他“兼爱”“非攻”的主张。 (二)两汉时期 1.刘向:汉朝人。《战国策》是汉朝刘向所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赵国依次分国编写,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唐雎不辱使命》都是《战国策》里的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知识精讲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含答案,自考过关必备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含答案,自考过关必备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一(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 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2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 _发愤著书__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3 、《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4 、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 __缘情_ 而绮靡”,“赋__体物_ 而浏亮”。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5 、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 _诗经_ 》和《_楚辞_ 》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6 、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 _气盛言宜_ ”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 _不平则鸣”论。 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 __白居易_ 的著名书信体论文《与元九书》。 8 、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 __别是一家_”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9 、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定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又提出了“ _清空_ ”和“ 意趣_ ”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10 、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模拟复古之风,提出了“ 独抒性灵_ ,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 _性灵”说的诗学主张。 11 、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做到“不着 _一字,尽得 _风流”。 12 、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境界”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历年试题答案汇编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马列文论》《民间文学》《现代修辞学》《中国近现代史纲》《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现代教育技术与当代科学》等自考资料,自考试题以及答案哪里找?最近在一网站发现资料,如获至宝,自考的朋友若正在寻求《教师能力学》《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马列文论》《民间文学》等自考资料,可以与大家分享一处——可参阅自考通关星的博客:进入网站务必在“谷歌”栏目 输入:“自考通关星新浪博客”找到资料试题答案汇编。《马列文论》《中国古代文论》《现代修辞学》《文艺心理学》《中国近现代史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一、二》、《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西方文论》《教师能力学》、《现代教学设计与组织》、湖南自考《比较文学研究》《论文写作研究》《现代汉语修辞学》比较文学原理教程、赵炎秋、;论文写作概论、(论文写作研究)陈果安;汉语构件语法语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研究)、《古代文论名篇选读》韩湖初、陈良运,中国书籍出版社,《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冯特君主编;现代教学设计与组织、罗明东、高翔主编;《古代文论名篇详注》历年试题答案、霍松林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试题答案汇编\胡经之主编、政治学原理、杨光斌、主编。加入QQ群号85783362 ,或联系上面的电话或15087电话004348。进入网站务必在“谷歌”栏目输入:“自考通关星新浪博客”找到资料试题答案汇编。 自考通关星更新资料如下: 中国古代文论(包括张少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皮朝纲、蒲友俊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韩湖初、陈良运,中国书籍出版社;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讲解》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张伟;<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王文生副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古代文论读本李壮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古代文论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李铎。) 教师能力学(李洪珍版)、《现代教学设计与组织》2000年版罗明东、高翔主编云南教育出版社 西方文艺理论(包含胡经之版本北大出版社版本、华东师大出版社版本、西北大学出版社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本)、 比较文学原理教程试题及答案、(比较文学研究)、赵炎秋、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论文写作概论试题及答案、(论文写作研究)陈果安、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汉语构件语法语篇学试题及答案(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研究)吴启主、岳麓书社、2002年版 语言学概论、外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古代汉语、文艺心理学等资料。自考通关星的博客:进入网站务必在“谷歌”栏目输入:“自考通关星新浪博客”找到资料试题答案汇编。《马列文论》《中国古代文论》《现代修辞学》《文艺心理学》《中国近现代史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作家部分 先秦文学 一、诗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一般是民歌;雅分“大雅”、“小雅”,一般为文人作品;颂是庙堂祭祀的歌曲) 。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基础。其中有《蒹葭》《硕鼠》《无衣》《伐檀》等名篇。 《楚辞》西汉末年,刘向把屈原、宋玉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一些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中心。 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楚国的贵族。是我国第一位独立创作的诗人,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创造了新诗体“楚辞”。他的代表作有《离骚》(一首抒情长诗)、《九歌》(是屈原以民间乐歌为基础,为朝廷祀典所做的祭歌,内有名篇《国殇》)、《九章》(写屈原两次放逐的经历,中有名篇《涉江》《橘颂》)、《天问》等。《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风骚,“风”本指《诗经》“国风”,“骚”本指《楚量辞》中的《离骚》,后以此概指《诗经》和《楚辞》,作为我国古代文学优秀传统的代表;又常作诗歌辞赋的-代称;有时也借指文采或文学修养。

二、散文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我们学的《秦晋淆之战》、《烛之武退秦师》、《曹刿论战》等课文均出自《左传》。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由西汉刘向整理而成。我们学的《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等均出于此。 《山海经》,中国古代地理著作,又是神话传说故事集。书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故事广泛流传。 《淮南子》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故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孔子,名丘,字仲尼(前551--前479),春秋时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有弟子三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及《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儒家经典,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家典籍,老子所著或谓老子后学编纂。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道家学派著作,唐人称其《南华经》。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著,著名的如《逍遥游》、《养生主》、《秋水》。

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基础知识串讲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笔记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 (一)屈原和楚辞 1.宋人黄伯恩说楚辞的特点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2.第一个编辑楚辞作品为集的学者是西汉末年的刘向。 3.《楚辞章句》是东汉王逸的楚辞注本,其中列在屈原名下的作品共25篇。 4.《楚辞补注》是宋人洪兴祖的楚辞注本。 5.“窃攀屈宋宜方贺,恐与齐梁作后尘”民杜甫诗句,“屈宋”指导屈原和宋玉。 6.“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是司马迁的说法,语出《报任安书》。 7.收入《楚辞》中的作品既有屈原、宋玉之作,也有汉人之作。 8.《楚辞·九歌》包括11篇作品,分别是《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9.《楚辞·九章》包括9篇作品,分别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河》、《思美人》、《悲回风》、《惜往日》、《橘颂》。 10.“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是李白的诗句。 11.在《橘颂》中,作者热情赞美了“受命不迁”、“苏世独立”和“秉德无私”三种美德。12.《招魂》的内容是“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关于本诗的作者,司马迁认为是屈原,王逸认为是宋玉。 13.“楚辞”之称,似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14.《哀郢》中的“郢”在今湖北江陵一带,当时是楚国国都,诗中“登大坟以远望兮”句中的“大坟”指水边高丘。 15.屈原主要担任过的官职是三闾大夫和左徒。 16.王夫之认为,《哀郢》作于秦将白起破郢之后。 17.“帝高阳之苗裔兮,联皇考曰伯庸”句出自《离骚》,句中的“高阳”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之一颛顼,“皇考”指抒情主人公已谢世的父亲。 18.关于《离骚》的题义,古今学者看法不一,司马迁认为:“《离骚》者,犹离(罹)忧也。”班固认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王逸认为:“离,别也;骚,愁也。”游国恩则认为“离骚”的意思近于“牢骚”。 19.“昔三后之纯粹兮”句中的“后”指君主。 20.“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辞’,帝甚悦之”是班固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亦谓“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助”指庄助(严助),“买臣”指朱买臣,“帝”指汉武帝。 21.班固普批评屈原“露才扬己,责数君王”。 22.“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是一首楚歌,歌题为《孺子歌》。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资料

【引用】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轻松过关资料 自考专业资料2011-05-09 21:22:22 阅读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文引用自自考通关王《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轻松过关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 历年考题(汇编) 最新模拟考题(汇编) 课本重点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珍贵复习资料A、作者之意B、作品之意C、读者之意D、古人之意 20、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里的“其人”是指(D) A、圣人 B、今人 C、读者 D、作者 21、教材指出,孟子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正是在其“仁政”与“民本”思想的前提下形成的。其哲学基础是孟子的(A) A、“仁政”理论 B、人性无善恶理论 C、人性恶理论 D、人性善理论 22、孟子“知言养气”说中的“养气”应该是指作家应该(B) A、静心修养,达到“虚静”的精神状态 B、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C、通过修炼,达到阴阳二气和谐一致 D、通过修炼,培养自己的阳刚之气 23、《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C) A、“仁政”和人性论 B、“虚静”和“物化” C、崇尚自然,反对人为 D、“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 24、《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C) A、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 B、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 C、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 D、文学作品意思与语言并重,不能偏废 25、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B) A、《孟子》“知言养气”说的影响 B、《庄子》较深的影响 C、孔子关于“诗可兴”、“可以怨”的影响 D、孔子“思无邪”说的影响

【自考复习】10401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名词解释

1、(孔子的)“思无邪”说 答:《论语?为政》篇说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提出了"思无邪"说。"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内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因此,从音乐上讲 "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从文学作品上讲,则要求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语言,都不要过分激烈,应当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2、(孔子的)“兴观群怨”说答:"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阳货》里里提出来的,文中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用现代的话简单地说。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 3、(孔子的)“辞达”说与“文质”说 答:孔子说的“辞达而已矣”,从字面上说,当是说,写文章只要文辞,表达清楚意思就行了,不要片面地离开内容去追求形式的华丽。但并不是说文学作品不要文饰,孔子还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以说明孔子认为一定的文饰还是必要的,其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内容,并使它起到更大的作用。 《论语?雍也》记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主张文采和内容要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4、(孔子的)“尽善尽美”说 答“孔子在《论语?八佾》中提出的观点,就是要求文艺作品“尽善尽美”,这是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孔子之所以认为《韶》乐“尽善尽美”是因为《韶》乐是舜乐,舜因为具备圣德而受禅让,符合所谓“唐虞之道”,故“尽善”;而《韶》乐又具有“中和之美”,故“尽美”。而《武》乐是周武王之乐,武王是用武力夺取政权的,故“未尽善”,但《武》乐也具有“中和之美”,故“尽美”。这种“尽善尽美”的美学观成为孔子以“诗教”为中心的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出发点。 5、(孟子的)“以意逆志”说 答: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 世"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 法。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说: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 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提 出了"以意逆志"说。所谓"以意逆 志",就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 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 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 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 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孟子 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 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 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 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 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 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 读后感想的。 6、(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答:"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 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 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 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 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 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 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 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 思想内涵。"知人论世"说 "以意 逆志"说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 评方法。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 《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 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 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 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 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 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 7、(孟子的)“养气” 答:说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 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 气。"提出了"知言养气"说。孟子 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 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 ",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这里 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 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养气"了, 才能"知言",即知道如何写出好 作品。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 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 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 格。"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 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涵,因而被 后人广泛地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 批评,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 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并引导作 家从"养气"入手去指导创作,其 影响都是积极的。 8、(庄子的)“虚静”和“物化” 说 答:虚静",最早是老子在《道德 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 说法,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 "虚 静"的学说,认为它是进入道的境 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 态。《庄子?大宗师》说:"堕肢体, 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就是 " 虚静",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 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 识,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庄子 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 础上方可达到,然而也只有达到 虚静,才能对客观世界有最全面 最深刻的认识,才能自由地进行 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才最为旺 盛,才能创作出和造化天工完全 一致的作品。庄子的"虚静"说对 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文学家和 文学理论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庄 子的"虚静"说的影响。庄子的"物 化"说是与他的"虚静"说联系的。 庄子认为 "虚静" 是认识"道"的 途径和方法,是进入道的境界时 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从 创作主体来说,必须具备"虚静" 的精神状态,这是能否创作合乎 天然的艺术之关键。而从创作主 体和客体的关系来说。必须要达 到"物化"的状态。什么是"物化" 呢?在庄子看来,进入虚静状态 之后,人抛弃了一切干扰和心理 负担,就会忘掉一切,甚至忘了 自己,不再受自己感觉器官的束 缚和局限,而达到认识上的"大明 "。作为创作者来说,主体的人也 似乎不存在了,主体的"自然" (天)和客体的"自然"(天)合 而为一,这就是进入了"物化"的 境界,这就叫做"以天合天"。处 在这样状态下的创作自然是和造 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了。 9、(庄子的)和“得意忘言”说 答:"得意忘言"是庄子对言义(即 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看法。《庄子? 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 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 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 忘言。"提出了所谓"得意忘言" 说。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 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他说: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之所随者, 不可以言传也。"(《天道》)庄子 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 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 地表达出来,这种认识在一定程 度上符合人的认识实践的实际情 况,但也有明星的局限性。不过 庄子的以言不尽意为根据的"得 意忘言"说对文艺创作却影响深 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 往往要求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 旨"、"言外之意",而庄子的"得 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 中言、意关系的奥秘。这对文学 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 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 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 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 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 础。 10、(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答:司马迁在《报任安书》历述 韩非、屈原等人的事迹后,总结 说 "《诗》三百,大氐贤圣发愤 之所作也。"提出了"发愤著书" 说。司马迁通过分析历史上许多 伟大人物的事迹和作品揭示了一 个真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 持自己的进步理想或正确的政治 主张,在遭到反动势力迫害后, 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发愤 著书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司 马迁的《史记》对汉武帝刘彻并 没有发泄私愤,而是既写了他残 忍、好大喜功和追求长生不老等 可笑事迹,也写了他的雄才大略 和文治武功的伟大之处,有着公 正的"实录"精神。 "发愤著书"说 对后来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 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都有很大 的影响 11、(《毛诗大序》的)“讽谏” 说 答:"讽谏"就是讽刺的意思,“讽 谏"是讽而谏,就是在讽刺之中包 含着"谏(劝说)"的意思。《毛诗 大序》提出了 "讽谏"说:"上以 风化下 下以风刺上","言之者 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就充分 肯定了文艺批判现实的意义和作 用。老百姓可以用用文艺的形式 对上层统治者进行批判,而且"言 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就 包含着一定的民主因素。它为后 来进步的文学家用文学创作干预 现实,批判社会黑暗政治提供了 理论依据,对文艺与现实的关系 作了比较明确的论述。 12、(《毛诗大序》的)“诗六义” 说 答:《毛诗大序》提到"诗有六义" 的说法:"诗有六义焉:一曰风, 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 雅,六曰颂。教材的注释说:"风, 指风教臣民百姓,并且可以表达 臣民心声,讥刺上政。""赋 用 作动词 指铺叙直说。""比 比 喻。""兴 起的意思。兼有发端 和比喻的双重作用。""雅是正的 意思。""颂 周王朝和鲁、宋二 国祭祀时用以赞神的歌舞。""题 解"只是笼统地说:它(按,指《毛 诗大序》)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 接触到了文艺创作的概括性与典 型性的特征,所谓"以一国之事, 系一人之本","言天下之事,形 四方之风"者,是说诗歌创作以具 体的个别来表现一般的特点。也 就是说,它对风、雅的解释符合 现代文艺理论中以个别表现一般 的观点。 13、(《毛诗大序》的)情志统一 说 答:"情志统一"说是《毛诗大序》 提出来的一个诗论观点,文章里 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 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 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毛诗大序》 是承认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情与 志是统一的。情,是感情,志, 是志意怀抱,但具体所指,根据 文中的论述,当多指对人伦教化、 政教礼义得失的观点和看法。感 情受到激发,就会发言成诗,而 诗歌抒发这种感情,表达心中的 志意。《毛诗大序》强调诗歌"吟 1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四(多选与名解)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多选名解)名词解释 1采诗说:2献诗说:3《诗大序》:4《诗小序》:5“三家诗”:6“四家诗“:7今文《诗经》学派:8古文《诗经》学派:9专传、合传、附传与类传。10《史记》“三家注”。11《史记会注考证》12沉郁顿挫:13苏门四学士: 14苏门六君子:15乌台诗案:16洛蜀党争:17稼轩体:18辛派词人:19〈红〉学:20新旧〈红〉学:21评点派:22索隐派:23脂评: 1采诗说: 是<<诗经>>成书的重要过程之一,其文献主要见于《礼记。王制》、《汉书。食货志》《汉书。艺文志》《左传。襄公十四年》引《夏书》佚文,《孟子。离娄篇》也有隐约的记载,次说后世虽有许多相左的意见,但可基本确立,因为在那个时代,没有任何个人有能力从事这一工作,只有通过权利机构,才能完成大面积的所及工作,然后加以筛选、加工、润色,并推广出去 2献诗说: “献诗说”使《诗经》成书的重要过程之一,它值周代的公卿、刘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其文献主要见于《国语。周语》《国语。晋语》《左传。襄公十四年》 3《诗大序》: 《诗经。关雎》篇前面的一大段文字应为《大序》,但《大序》又与《关雎》篇的小序夹杂在一起。即从“《关雎》,后妃之德也”开始,至“风以 动之,教以化之”为 《关雎》小序的前一 部分“是以《关雎》 乐的淑女”至结束, 为《关雎》小序的后 一部分,两部分合在 一起,即《关雎》篇 的小序,中间的一大 段,即“诗者,志 之·1·所以之,。。。。。。 正始之道,王化之 基”,为《诗大序》 4《诗小序》: 《诗经》中每篇前面 类似解题的文字为 《小序》 5“三家诗”: 汉初,讲习《诗》者 主要有鲁、齐、韩三 家。“言《诗》于鲁则 申培公,于齐则辕固 生,于燕则韩太傅(韩 婴)”。《鲁诗》《齐诗》 以国得名,《韩诗》以 人得名,合称“三家 诗”。“三家诗“以《鲁 诗》出现最早,以《齐 诗》于当时影响最大、 消亡最早,以《韩诗》 目前传世文献最多。 6“四家诗“: 《毛诗》因其传授人 的姓氏得名,秦汉间 鲁人毛亨传《诗》于 赵人毛苌,毛苌又广 为传授。东汉时,古 文经学派抬头《毛诗》 立于学官,与齐、鲁、 韩并称“四家诗” 7今文《诗经》学派: 齐、鲁、韩、“三家诗 “均用汉隶书写,与 较晚出现的《毛诗》 相区别,被称为《诗 经》学派 8古文《诗经》学派: 西汉末经今古问之争 开始,《毛诗》理所当 然地被卷进去因其有 别于“三家诗“,故 归属于古文《诗经》 学派 9专传、合传、附传与 类传。 答:《史记》的列传据 其记述内容可分为专 传、合传、附件、类 传四种。一人一篇传 记者为专传,如《李 将军列传》;两人以上 合成一篇传记者为合 传,如《廉颇蔺相如 列传》;主要传主之后 附载某人传记者为附 传,如《魏其武安侯 列传》在叙述魏其侯、 武安侯中插入灌夫传 记;一类人物记一篇 传记为类传,如《刺 客列传》。 10《史记》“三家注”。 答:是指宋裴骃的《史 记集解》,唐司马贞 《史记索隐》,唐张守 节的《史记正义》。“三 家注”原俱单行,后 附刻正文之下,原注 本反倒渐次失传,今 惟《索隐》尚有明汲 古阁本仅存。“三家 注”附刻原文时多有 删削,尤以《正义》 为甚。司马贞作《补 三皇本纪》题名“小 司马氏”,采录各种传 说,并作自注,宋以 来各本俱列书首,清 殿本始改附书尾。今 通行中华书局本《史 记》将“三家注”附 于正文之后,极便阅 读。 11《史记会注考证》 是指:20世纪初,日 本学者泷川资言的 《史记会注考证》是 《史记》研究的重要 著作。此书对《史记 三家注》进行全面整 理,汇集《史记》注 本100多种,吸收了 1200年《史记》研究 的成果,补注了大量 今中国大陆失传但在 日本仍保留下来的 《史记》“三家注”的 有关资料,成为迄今 为止《史记》最详备 的注本。 12沉郁顿挫: 出自杜甫所作《进雕 赋表》,这原是他对自 己的赋的评价,后人 则取之以界定杜诗, 故“沉郁顿挫”成为 公认的杜诗的主导风 格。这种风格具体内 涵包括三个层面,首 先是表层的语言之凝 练,意象之精警,结 构之波澜起伏,声调 之抑扬顿挫,皆给人 以凝重深沉、千百练、 百转千回之感,这形 成了杜诗总体的艺术 风貌。第二层在于诗 歌艺术构思的奇趣宏 阔。第三个层面是诗 中凝聚了作者忧愤的 感情。这种风格是一 位感情特别深挚、思 想特别深刻的诗人在 动荡年代所创造的, 其中双融入深厚的学 力和深沉的构思,达 到前无古人的境界。 自宋至清,历代学杜 者众多,但无一人能 重现这种风格,它作 为杜诗的独特标志被 众多学者视为诗词的 最高艺术境界之一。 13苏门四学士: 苏轼杰出的文学成就 使他声望日隆,奠定 了他文坛盟主的地 位,求学者与日俱增。 远在北京大名府的黄 庭坚愿列苏轼门下; 秦观入京应试,专程 到徐州见苏轼,愿执 弟子之礼,晁补之、 张耒亦继两人之后求 学于苏轼,故此四人 被后世称之为“苏门 四学士”。 14苏门六君子: 指苏轼门下除“四学 士”之外加上陈师道 和李蔍两人称为苏门 六君子。 15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七月二十八 日,史台的官史奉命 从汴京赶到湖州,当 场逮捕了刚天任不久 的苏轼,原来,六月 以来,变法派先后四 次上章弹劾苏轼,指 其诗文愚弄朝延。宋 神宗下令审理。同年 八月脚下 八日,苏轼入御史台, 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 案。 16洛蜀党争: 宋元丰年间,苏轼与 程颐、程颢之间爆发 的哲学上、思想上的 矛盾。从本质上说, 这是苏轼“任天而动” 的性格及其追求个性 独立的自由观,与旨 在从伦理、道德、精 神上强化封建统治的 理学思想的一场激烈 交锋,由于二程是洛 阳人,苏轼是四川人, 故历史上称这次论争 为“洛蜀党争”。 17稼轩体: 是辛弃疾创立的一种 新词的体式。这种新 体式有以下四个特 征:一是以绝大的阳 刚之气一改传统的绮 靡,以词抒情言志, 用词来干预家国大 事,提高和强化了词 的文学功能,使词从 单弱的应歌之体彻底 演变为一种独立、完 善的新体抒情诗。二 是使词体变成了体现 创作主体完整人格与 表现多方面生活、燕 尾服示词人全部习灵 世界的工具。三是汲 取了前人多种表现手 法,尤其是苏轼的《以 诗为词“进一步引进 古文手段,“以文为 词”,丰富了语的艺术 表现力。四是在词的 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 上,完成了从单纯的 阴柔向融阳刚柔之美 为一体的新特质的转 变,实现了词体文学 风格的多样性。 18辛派词人: 与辛弃疾同时的一批 词人,或与稼轩为同 志,或追慕稼轩,感 时激愤,词的主题抒 发爱国感情,风格豪 迈激切,形成了风格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河南考区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河南考区.txt如果背叛是一种勇气,那么接受背叛则需要更大 的勇气。爱情是块砖,婚姻是座山。砖不在多,有一块就灵;山不在高,守一生就行。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第一章《诗经》研究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殷商末年至春秋中叶六百余年的社会生活,先秦时称为诗、诗三百、诗三百篇,诗经是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之后的称呼。梁启超说现存先 秦古籍…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在《周礼-春官》中有记载,诗序认为是从思想意义的角度划分的,朱熹认为是依据作者不同而划分的,较为接近事实的是音乐说:风诗是乡土之音,雅 诗为朝廷之音,颂诗为宗庙之音(章太炎认为雅是一种类似鼓的乐器,郭沫若提出诗之周南、 召南、大小雅当以乐器为名)。 3、毛诗认为二南为西周初年的作品,应有西周末至东周时的作品。王风是东周后的作品,郑风全部是春秋时的作品,魏风中讽刺统治者的诗作别具一格,秦风崇尚气力、武功,其创作 时间应在东周至春秋时;周颂都是西周时代的祭祀之作,鲁颂均为春秋时的作品,古文经学派认为商颂应作于商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商颂是春秋时宋国的作品。 4、献诗说记载于国语-周语、晋语、左传,采诗说见于礼记、汉书-食货志、艺文志;孔子第一个将诗经选作教学内容的教师,又是第一位研究诗经的大师,他提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宋人大胆质疑诗序的是欧阳修,集大成者是朱熹。 5、三家诗:汉初讲诗者主要有鲁、齐、韩三家,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 韩太傅(韩婴),鲁诗、齐诗以国得名,韩诗以人得名,合称三家诗;用汉隶书写,与较晚的毛诗学派区别,称为今文诗经学派;三家诗以鲁诗出现最早,以齐诗在当时影响最大但消亡最早,以韩诗传世文献为最多(齐诗亡于三国纷争时,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6、毛诗学派:毛诗因其传授人的姓氏得名,秦汉鲁人毛享传诗于赵人毛苌,毛苌广为传授; 至西汉末经今古文之争,有别于三家诗,归于古文经学派;东汉时古文经学派抬头,毛诗立于官学,与齐、鲁、韩并称为四家诗。(毛诗胜在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诗序较 为合理,又得到大学者郑玄为之作笺) 7、《毛诗正义》,毛享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这是一部全面总结两汉至初唐诗经研究 成果,带有里程碑性质的专著;朱熹《诗集传》,这是一部代表宋学诗经研究成果,同样具有 里程碑性质的专著。 明《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这是一部突破经学之桎梏,开始从文学角度看待诗经的专著。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此作摆脱汉学、宋学之争,独立阐发自己的思想,与崔述《读风偶识》、方玉润《诗经原始》被誉为独立思考派的三部鼎立之书。 清段玉裁《诗经小学》,这是一部自觉地运用文字音韵学理论对诗经文学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 清陈奂《诗毛氏传疏》,这是清代古文经学派集大成之作,为研究毛诗的必读之作。(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被誉为清代三大治诗之作) 8、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全面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周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1)全面反映了周人的劳动生活,如农耕、 蚕桑、采摘、建筑、畜牧等,有助于了解周代经济制度和经济思想;(2)反映周人的爱情、婚姻及家庭生活,为了解当时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社会风俗、婚礼仪式等提供史料;(3)反映周人兵役、徭役及战争生活;(4)反映周人的政治生活、宗教生活、贵族的燕飨生活。 9、诗经反映的社会思想:作为一部抒情诗集,诗经不仅记录了风云变幻的社会生活,而且反映了那一时代各个阶层的思想意识,(1)反映了早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为后世知识分子 人品、人格、理想、情操的建立和健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2)反映那个时代的宗教意识;(3)反映劳动人民的反抗意识;(4)反映周人的道德意识;(5)反映先民们的审美观念及文

古代文论2002年4月考题

全国2002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文论试题 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古代文论 (课程代号:8074) 一、单项选择。20分 1、庄子的哲学中可以看成是一种审美态度的是() A、自然朴素 B、得意忘言 C、心斋、坐忘 D、观生、观民 2、 "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是()关于辞赋的观点。 A、司马迁 B、杨雄 C、班固 D、刘安 3、王充关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观点是() A、疾虚妄 B、内外表里,自相副称 C、文有真伪,无有故新 D、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 4、继承孔子的文学思想,提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是() A、《文赋》 B、《文心雕龙》 C、《毛诗序》 D、《诗品序》 5、完全可以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媲美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A、诗品 B、文心雕龙 C、原诗 D、文赋 6、首创诗歌声律说,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的是() A、王充 B、陆机 C、沈约 D、刘勰 7、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论述的是() A、文学创作过程 B、文学鉴赏过程 C、文学活动的全过程 D、观察事物的过程 8、最早明确提出"意境"概念的是() A、传为王昌龄的《诗格》 B、皎然《诗式》 C、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D、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9、"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一句"出自司空图的() A、《与李生论诗书》 B 、《与王驾评诗书》 C、《二十四诗品》 D、《与极甫书》 10、朱熹文学思想的核心是() A、文与道俱 B、文道合一 C、文以贯道 D、文以明道 11、"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论,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是()对"诗贵传神"的一种表述。 A、欧阳修 B、苏轼 C、韩愈 D、严羽 12、金代元好问的诗歌理论观点集中在() A、《答谢民师书》 B、《论诗绝句三十首》 C、《与李生论诗书》 D、《四溟诗话》 13、明代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是() A、前后七子 B、公安派 C、唐宋派 D、竟陵派 14、提出诗品出于人品这种人格与创作关系观点的是() A、陆游 B、袁宏道 C、梁启超 D、刘熙载 15、小说与史传的实质区别是()与实录的矛盾对立。 A、真实 B、叙事性 C、口语化 D、虚构 16、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是明代的( ) A、李贽 B、王世贞 C、袁宏道 D、谢榛 17、我国的小说评点是由()开创先河的。 A、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B、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 C、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 D、张竹坡评点《金瓶梅》 18、浙西派词论的主要倾向是() A、推尊词体,强调比兴寄托 B 、推尊词体,崇尚醇雅 C、以冲淡清远为宗 D、重视词的体制,强调意境清空 19、金圣叹小说理论最有创见的精华部分是() A、动心说 B、技巧论 C、性格论 D、因缘生法 20、在王世稹的神韵说之后,沈德潜提出了() A、肌理说 B、格调说 C、性灵说 D、理事情说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七实三虚”:是指三国演义七分符合历史事实,三分虚构 讲史: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吸收民间传说,讲述历代兴废争战之事,篇幅较长,分节叙述。 自传说:以胡适为代表。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 公案小说:以清官断案折狱为主,歌颂刚正不阿、清正廉洁、执法如山、为民伸冤的清官的小说,源头可追溯到史记,宋元时期出现大量公案小说,到了民国以后,逐渐消亡。 俗讲:指的是在唐代盛行的一种当时寺院僧侣向民众进行佛教宣传的活动。俗讲刚开始时只是单纯演说经文和佛经故事,后来逐渐演变,也讲唱一些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 话本:产生于宋代,这是当时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在唐宋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说话”表演技艺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说话就是讲故事的意思,话本就是说话艺人讲唱故事时所依据的底本。 入话:就是在正文之前,先写几首与正文相关的诗歌或引入几个小故事,把它作为开篇,以引入正话,具有肃静听众,启发听众和聚集听众的作用。 神魔小说:明清时代在摩道释“三教同源”的思想影响下所产生的,以神魔怪异为题材的白话章回小说。 唐传奇:是指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被称为“特绝之作”的传奇小说,开始出现在文坛上,并以其优美的艺术形式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与唐诗同被誉为“一代之奇”。 才子佳人小说:是人情小说的一个分支,从题材上说,是写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从形式上看,一是相当一部份作品书名模仿《金瓶梅》,用主人公的名字命名作品,如玉娇梨,二是一般在十六回至二十回之 间,约十万字左右。 程高本:活字排印的红楼梦,120回 脂评本:红楼梦早期的抄本带有“脂砚斋”的批语,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种脂评本仅八十回。 家庭小说:通过程伟元,高鹗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通过家庭揭露社会黑暗。 人情小说:以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 狭邪小说:清咸丰年间逐渐盛行以妓女、优伶故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陈森的品花宝鉴,魏秀仁的花月痕 说话与说话人:唐宋以来民间的一种表演艺术,说话就是讲故事的意思,说话人则是从事这一表演活动的艺人。 历史演义小说:就是敷演史传,偏重叙述朝代兴废争战之事,而又故事性强,通俗易懂的小说,多用章回体。 儿女英雄小说:产生于红楼梦之后,由才子佳人的故事和神魔或侠义故事整合演化面成。它发展了才子佳人小说的理想主义的成分,而演变为更加脱离现实的虚假的理想主义,塑造封建主义“高、大、全” 的理想英雄,艺术上更加公式化和概念化。 简本与繁本:简本或称文简事繁本,繁本或称文繁事简本

中国古代文论填空

第一讲先秦 一、填空题 1、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记录他言行的著作《论语》。 2、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3、《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就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准。 4、《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教材指出: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6、教材认为: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7.教材指出: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培养作者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然后才可能写出好作品,因此提出了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较大的“知言养气”说。 8.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9.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 10.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1.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12.教材指出:《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13.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 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 精神状态。 14.《庄子·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 鱼,得鱼而望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 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提出了“得意而忘言”说,恰恰道出了 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 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 响。 15.《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 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 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 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在言 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 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讲两汉 一、填空题 1.司马迁在刘安评价屈原的基础上,更 加突出了《离骚》“怨”的特点,认为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 伟人的事迹,更概括出“发愤著书”说, 这种说法正是在他评论屈原及其作品基 础上的扩展。 3.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 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 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 作《离骚》。 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写作《史 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5.《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 它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 义”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现实黑暗方 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明显地反映 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 6.《毛诗大序》还提出了讽谏说,文中 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 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7.《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 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 五曰雅,六曰颂。” 8.王充的主要著作是《论衡》;他自述 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佚 文》篇)。 第三讲魏晋南北朝 一、填空题 1.教材认为:曹丕在《典论,论文》里 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才能与文 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即所谓“文非一体, 鲜能备善”,不应“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2.曹丕《典论·论文》研究了不同类型 文体的特点,指出“文本同而末异”。 3.《典论·论文》在论文体的不同特点 时说:“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谅尚 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 也。 4.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四科八 种。“四科”具体指:奏议、书论、铭 诔、诗赋。“四科”实际上共八种文体。 5.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四科八 种。八种文体具体指:奏、议、书、论、 铭、诔、诗、赋。 6.《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 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 为主”的著名观点。 7.《文赋》的中心是论述以构思为主 的创作过程。 8.陆机在《文赋》中把文体分为10 类。 实际上最关系到文学的是诗和赋两种文 体。 9.陆机在《文赋》中论文体风格特征时, 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和“赋体物而 浏亮”。 10.教材认为:从陆机对诗、赋创作“缘 情”和“体物”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对 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和形象, 有了深刻的认识。 11.陆机在《文赋》中说:“其会意也尚 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 色之相宣。”教材认为:“会意”是指具 体构思,“遣言”是指辞藻问题,“音 声迭代”指语言的音乐美。这主要都是指 诗赋等纯文学而言的。 12。陆机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提出了 五条标准,这就是应、和、悲、雅、艳。 13.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集中表现在 《原道》篇中。教材指出:刘勰认为文学 的本质是: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 形式。 14.教材认为: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 篇中所说的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方 面的含义。广义的文指的是指宇宙万物 的表现形式。狭义的文当即是“人文”, 指人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文章。 15.教材认为:刘勰所说的“道”,具有 儒、道、佛三教合流的含义。 16.教材指出:《神思》篇列《文心雕龙》 创作论之首,重点论述了艺术思维中的 想象问题,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物 游”的创作观。 17.教材认为:刘勰在《体性》篇中提出 的“体性”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体 裁风格与作家才性之间的关系。 18.教材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 “体”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文 学作品的不同体裁形式;二是指文学作 品的不同风格特点。“性”,是指作家 的才能和个性。 19.教材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 “性”概念,是指作家的才能和个性。 不同的作家才能有高低优劣不同,个性特 点也不一样。 20.教材认为:刘勰在《体性》篇中明确 指出文学作品的风格是直接体现作家的 才性,也就是:才、气、学、习 的特点的。 21.刘勰提出“风骨”这一文学批评中的 重要概念,对后世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 响。教材认为:“风”当是一种表现得 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骨”当是一种 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 22.钟嵘对诗歌理论的贡献,见诸其所著 的诗论专著《诗品》,其文论思想的核心, 教材认为是“直寻”。 23.钟嵘在《诗品序》中指出:诗歌既是 人的“性情摇荡”的产物,又可以反作 用于的“性灵”,使之受到陶冶感化。 24.钟嵘诗论的根本主张是提倡“自然 英旨”(见《诗品序》),强调感情真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