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城市生态学重点思考题集剖析

城市生态学重点思考题集剖析

城市生态学重点思考题集剖析
城市生态学重点思考题集剖析

城市生态学重点思考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属于食物链或食物网顶端的动物是()

A. 蛇

B. 狼

C. 鹿

D. 山狮

2.下列动物中属于杂食性动物的是()

A. 虎

B. 象

C. 鲤鱼

D. 狼

3.“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引起的。

A. SO2

B. CO2

C. CO

D. O3

4.下列各项特征不属于热带雨林典型特征的是()

A. 有机质分解快,生物循环强烈

B. 具有板状根

C. 具有老茎生花现象

D. 群落层次结构分明

5.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整体的各自独立、性质不同但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下

列四个选项中,()不是环境要素

A. 水

B. 生物

C. 土壤

D. 生境

6.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完成了物质循环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

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

7.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

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减少

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

8.假若在一个与外界隔绝、没有食物的荒岛上,给你三只鸡(其中2只为母鸡)和40斤玉米,

理论上分析,如何利用它们使你在此荒岛上生存的时间最长

A.先吃掉三只鸡,然后再吃玉米B.先吃尽玉米,然后再吃鸡

C.交替食用玉米和鸡D.用玉米喂养母鸡使之产蛋,吃之

9.稻田中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看,这是为了

A.保持生态平衡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

1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

是M1、M2,则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

A.N1·M1>N2·M2 B.N1·M1=N2·M2 C.N1·M1

11.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4Kg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该杂食性的食物有1/2来自植

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按能量流动效率20%计算,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

A.120㎏B.160㎏C.60㎏D.100㎏

12.在一定的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a,全部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为b,全部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A.a=b+c B.a>b+c C.ab=c

13.请预测一段时期内,某食物链a→b→c 中,a肯定比b具有

A.更大的个体体积B.更大的有机物干重

C.更广阔的生存区域D.更多的个体数

14.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B.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C.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进行

D.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范围内独立地进行

15.在一个农田里最好使能量流向农作物,农民除草就是调整

A.作物和杂草间的关系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D.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

16.目前地球大气的CO2浓度增高,由于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温度也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

壤沙漠化等恶果,导致CO2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剧增,呼出CO2增多B.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大量生物物种灭绝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

17.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

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A.DDT是挥发性物质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C.考察队将DDT带到南极D.含DDT的动物曾经在施药地

区生活过

18.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19.在一个实验中,某研究者想测算一下一只菜青虫每天用于生长和发育的能量。观察发现一只

虫子平均一天吃2平方厘米菜叶。为了估算方便,又做了以下一些测量:

W:该菜叶每平方厘米平均干物质量,X:每天每只虫子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

Y:每天虫子粪便的干量,Z:每天每只虫子水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

根据这些数据,可估算出每天一只虫子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为

A.B=2W-Y B.B=W-Y-Z

C.B=2W-X D.B=2W-X-Y

20.实验室里有一个封闭的生态球,已经维持了一年多,各类生物一直生活良好,后来仅仅移动

了一下位置,生物就全死了。它原来是放在

A.恒温培养箱里B.窗台上C.药品橱旁D.冰箱冷藏室里21.下列()不是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A.所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B.物质既有输人又有输出

C.生活性物质远远大于生产性物质D.物质循环中产生大量废物

22.城市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是()。

A.通过自然选择的负反馈为主B.通过自然选择的正反馈为主

C.通过人工选择的负反馈为主D.通过人工选择的正反馈为主

23.冬季的太阳高度角最小,又值采暖季节,城市空气污染较重,大气透明系数小,城郊间太阳

辐射强度的差异(A )。

A 最大;

B 最小;

C 差不多;

D 不确定。

24.在晴天无风时,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是(B )

A.白天大于晚上; B 晚上大于白天;

C 中午前后日岛强度最大;

D 无季节差异。

25.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有三分之二城市缺水。解决城市缺水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

利用率和(B )。

A 加强环保宣传;

B 节约生活用水;

C 废水回用;

D 加强生态教育。

26.不属于颗粒状污染物的是()

A. 降尘

B. 飘尘

C. 粉尘

D. 硫氧化物

27.属于气态循环的物质是()

A.磷

B.硫

C. 碘

D.二氧化碳

28.“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浮游植物)”这一谚语中的第一营养级是()

A .大鱼

B .小鱼

C .虾米

D .泥巴(浮游植物)

29. 属于固定大气污染源的是( )

A . 工厂

B . 火车

C . 轮船

D . 飞机

30. 目前在中国能源的生产结构中占有比例最大的是( )

A . 石油

B . 天然气

C . 煤炭

D . 核能

31. 大气圈中属于非均质层的是( )

A . 对流层

B . 热层

C . 平流层

D . 中间层

32. 城市噪声主要来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过程及( )

A . 地震

B . 自然来源

C . 人为来源

D . 社会活动

33. 逻辑斯蒂方程的表达式是( )

A .

N dt dN γ= B . ??

? ??-=K N N dt dN 1γ C . K N dt dN -=1 D . rt t e N N 0= 34. 城市各部门的职工或劳动人员占城市在职人口总数的比例称为城市人口的( )

A . 职业结构

B . 服务结构

C . 文化结构

D . 民族结构

35. 建立在对系统的组分构成及其相互联系有透彻了解的基础上来研究系统整体特性的研究思

路是( )

A .白箱

B .黑箱

C .红箱

D .灰箱

36. 逻辑斯蒂方程

??? ??-=K N N dt dN 1γ中的参数γ表示的意义是( ) A .环境阻力 B .环境容纳量 C .增长量 D .种群自然增长率

37. 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范围或尺度主要集中在岩石圈的( )

A . 最上层

B . 中间层

C . 最底层

D . 整个岩石圈层

38. 关于大气层说法错误的是( )

A . 大气最下层为对流层

B . 臭氧层分布在中间层

C . 平流层属逆温层

D . 热层为非均质层

39. 城市景观区别于自然景观的最突出特征是( )

A . 植被特征

B . 高度人工化

C . 组成要素不同

D . 功能多样化

40. 关于走廊说法错误的是( )

A . 走廊宽度固定不变

B . 走廊是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土地

C . 走廊具有双重性质

D .走廊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弯曲度或通直度

41. 对人而言,判断一种声音是否是噪声的主要依据是( )

A . 频率

B . 振幅

C . 主观感觉

D . 波长

42. 属于城市人口社会结构的有( )

A . 年龄结构

B . 性别结构

C . 营养结构

D . 职业结构

43. 景观的组成单元被称之为( )

A . 景观单元

B . 景观因子

C . 景观要素

D . 生态因子

44. 不属于环境敏感区的是( )

A . 政治敏感区

B . 文化敏感区

C . 生态敏感区

D . 资源生产敏感区

45.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 . CO 2

B . SO 2

C . O 3

D . NO 2

46. 在大多数自然情况下,种群最广泛存在的分布格局是( )

A . 随机分布

B . 集群分布

C . 均匀分布

D . 散式分布

47. 每种生物对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生态上的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 )

A . 生态位

B . 分布区

C . 生态环境

D . 生态幅

48.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方向和物质流动方向分别为()

A.单向和循环B.单向和双向C.双向和循环D.循环和循环

49.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称为()

A. 生态位

B. 生境

C. 生态幅

D. 生态因子

50.大气圈中不属于均质层的是()

A. 对流层

B. 热层

C. 平流层

D. 中间层

51.属于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分布等起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是()

A.光照B.温度C.海拔高度D.降雨

52.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是()

A. 廊道

B. 本底

C. 斑块

D. 镶嵌体

53.能量在食物网沿着各营养级流动时,其变化趋势是()

A.越来越少B.越来越多C.基本无变化

D.因生态系统不同,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

54.在生态效率中,植物固定的能量与有效光量之比称为()

A. 生长效率

B. 林德曼效率

C. 光合作用效率

D. 同化效率

55.关于逻辑斯蒂方程假设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A. 种群处于无限环境条件下

B. 种群自然增长率γ不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而改变,即γ是常数

C. 种群密度不受环境容纳量制约

D. 种群按几何级数增长

56.减轻大气污染最主要的途径是()

A. 控制污染源

B. 增加绿地面积

C. 改变经济结构

D. 功能区区划

57.城市人口的分布格局在人口城市规划等作用下呈现()

A. 随机分布

B. 均匀分布

C. 散式分布

D. 超集群分布

58.在伦敦型烟雾中,主要的污染物质是()

A. 煤尘、氮氧化合物

B. 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

C. 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硫

D. 煤尘、二氧化硫

59.环境资源斑块起源于()

A. 干扰

B. 环境异质性

C. 人工种植

D. 物种引入

60.直接影响生态系统初级产量的因子是()

A.CO2B.pH C.温度D.O2

61.城市气候与周围地区相比,表述正确的是()

A. 降雨量减少

B. 风速增大

C. 年平均相对湿度较低

D. 年平均气温偏低

62.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周转时间最短的是()

A. 海洋中的钠

B. 大气圈中的水

C. 海洋中的硅

D. 大气圈中的氮

63.大马哈鱼生活在海洋中,洄游到淡水河流中产卵的现象说明了生态因子具有()

A. 主导因子作用

B. 直接作用

C. 阶段性作用

D.补偿作用

64.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命系统的主体是()

A. 植物

B. 动物

C. 微生物

D.人类

65.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

A. 1~2个

B. 4~5个

C. 7~8个

D. 9~10个

66.造成臭氧层流失的主要化学物质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一氧化氮D.氟里昂

67.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而互相依存

的统一整体称为()

A. 种群

B. 群落

C. 生态系统

D.景观

68.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和近地面的大气层强烈冷却降温,而上层空气降温较慢,因而出现

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称为()

A. 地形逆温

B. 辐射逆温

C. 下沉逆温

D. 锋面逆温

69.斑块中周转率最高的斑块类型是()

A. 干扰斑块

B. 残余斑块

C. 环境资源斑块

D. 引入斑块

70.地球大气总质量的74%和几乎全部水汽主要集中在大气圈的()

A. 对流层

B. 中间层

C. 平流层

D. 热层

71.飘尘颗粒粒径是()

A. 10微米以上

B. 100微米以上

C. 10微米以下

D. 100微米以下

72.属于自然环境的是()

A. 城市

B. 村落

C. 大气环境

D. 农田

73.起源于环境异质性的走廊是()

A. 干扰走廊

B. 环境资源走廊

C. 残余走廊

D. 种植走廊

74.按Linderman的“百分之十定律”,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为()

A.90% B.60% C.30% D.10%

75.1955年引起日本痛骨病事件的重金属元素是()

A.铬 B.镉 C.汞 D.铅

76.在增长模型中,人口不同世代的增长关系是()

A. 几何级数增长

B. 线性增长

C. 倍数增长

D. 代数增长

77.建立在研究者对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部分已知和部分未知基础上的研究思路是()

A.白箱B.黑箱C.红箱D.灰箱

78.属于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分布等起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是()

A.海拔高度B.坡度C.光照D.经纬度

79.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称为()

A.气候变暖

B.热岛效应

C.阻障效应

D. 温室效应

80.德国化学家利比希研究指出作物的产量受那些只需要微量的营养物质所限制,这一定律被称

为()

A.最小因子定律

B.耐受性定律

C.生态幅

D.限制定律

81.根据逻辑斯蒂方程,要使种群增大,则()

A.N>K B.N<K C.N=K D.N≥K

82.自然生态系统最初的能量来源于()

A.大气B.水分C.绿色植物D.太阳光能

83.属于城市生态系统自然环境的是()

A. 政治

B.土壤

C. 居民

D. 文化教育

84.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

A.煤炭资源B.天然气资源C.石油资源D.森林资源

85.不属于自然环境的是()

A. 大气环境

B. 土壤环境

C. 水环境

D. 农田

86.中国城市大气污染以煤烟污染为主,代表污染物是()

A. NO2、O3

B. SO2 、颗粒物

C. 颗粒物、CO

D. CO2、SO2

87.在大气圈中,对人类和生物影响最大的是()

A.对流层B. 平流层C. 中间层D. 热层

88.在城市人口年龄结构中,幼龄级的个体数少,而老龄级的个体数较大,同时大多数个体已过

了生育年龄,这一结构模式为()

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D.平衡型

89.植物受大气污染时,受害症状一般首先出现在()

A . 根部

B . 茎部

C . 叶片

D . 果实

90. Simpson 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公式是( )

A . i P 2log -

B . ()211∑=-S i i P

C . ()21∑=S i i P

D . ()21∑=S i i

i P P

91. 生态系统中确定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 )

A .消费者的个体大小

B .消费者的食量大小

C .消费者的主要食性

D .消费者的个体数量

92. 属于沉积循环的物质是( )

A . 磷

B . 氧

C . 氮

D . 二氧化碳

93. 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社会环境的是( )

A . 大气

B . 土壤

C . 居民

D . 文化教育

94. 在城市人口年龄结构中,老龄级的个体所占比例最小,而幼龄级个体所占比例最大,这一结

构模式为( )

A .增长型

B .稳定型

C .衰退型

D .平衡型

95. 目前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是( )

A . 煤烟污染

B . 石油污染

C . 光化学污染

D . 汽车尾气污染

96. 属于城市人口自然结构的有( )

A . 年龄结构

B . 民族结构

C . 文化结构

D . 职业结构

97. 降尘颗粒粒径在( )

A . 10微米以上

B . 100微米以上

C . 10微米以下

D . 100微米以下

98. 属于廊道的是( )

A . 村庄

B . 森林

C . 农田

D . 公路

99. 通常表示噪声的单位是( )

A . 赫兹

B . 瓦特

C . 帕斯卡

D . 分贝

100. 当光强度不足时,CO2浓度的适当提高使植物光合作用不至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生态因

子的( )

A .综合作用

B .阶段性作用

C .补偿作用

D .不可替代作用

101. 生态系统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称为( )

A . 生态单元

B . 蓄库

C . 生态位

D . 营养级

102. 1953年引起日本水俣湾居民神经中毒事件的重金属元素是( )

A .铬

B . 镉

C .汞

D .铅

103. 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

及其他条件的总和称为( )

A . 生境

B . 生态位

C . 分布区

D . 环境

104. 关于城市生态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

A .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命系统的主体是人类

B . 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主要部分变为人工的环境

C .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生态系统

D . 城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以人工为主

105. 净初级生产量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

A . 温带落叶林

B . 高山草甸

C . 农田

D . 热带雨林

106. 逻辑斯蒂增长曲线呈现( )

A . S 型

B . J 型

C . V 型

D . 直线

107. 在准静止风型区进行规划布局,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 )

A . 居住区的卫生防护距离之外

B . 居住区的下风向

C . 污染系数最小方位

D . 污染系数最大方位

108.不属于同一分类角度的自然环境类型是()

A. 大气环境

B. 原生环境

C. 水环境

D.土壤环境

109.完全决定于人类经营管理活动的走廊是()

A. 干扰走廊

B. 环境资源走廊

C. 残余走廊

D. 种植走廊

110.空气中含量最大的气体成分是()

A. 氩

B. 氧

C. 二氧化碳

D. 氮

111.不属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的是()

A. 系统全面性

B. 静态性

C. 科学性

D. 可操作性

112.产生温室效应最主要的气态物质是()

A. CO2

B. NO2

C. CO

D. Cl2

113.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

A.森林资源B.天然气C.氧气D.动物资源

114.通常酸雨的pH值小于()

A. 4.5

B. 5.6

C. 7.0

D. 9.5

115.在指数增长模型中,当自然增长率γ>0,表示种群个体数量()

A. 增加

B.减少

C. 稳定

D. 全部死亡

116.关于我国城市空气污染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 大城市污染最严重,其次是特大城市,再次是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B. 工业城市居污染之首

C. 城市绿地可有效吸收有害气体

D. 大气污染是以二氧化硫、颗粒物质为代表的煤烟污染。

117.美国生态学家谢尔福德提出接近有机体耐性限度的几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在质和量上的不足和过量,都可以引起有机体的衰减或死亡,这一定律称为()

A. 最小因子定律

B.耐受性定律

C. 贝格曼定律

D. 阿伦定律

118.有机体生命过程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A. 碳

B. 氧

C. 钙

D. 锰

119.当今人类面临的五大危机的挑战,其核心问题是()

A.环境污染B.粮食短缺C.人口爆炸D.能源不足

120.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A.果园B.农田C.城市D.湖泊

121.目前中国酸雨的主要类型是()

A. 硫酸型

B. 硝酸型

C. 碳酸型

D. 有机酸型

122.物质和能量越接近食物链末端越少,由此形成了营养级呈()

A.倒锥形

B.金字塔形

C.圆柱形

D. 线性

123.1968年引起日本米糠油食物中毒事件的污染物质是()

A.多氯联苯B.甲醛C.甲醇D.DDT

124.生态系统能够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性的状态称为()

A. 生态阈值

B. 生态稳定

C.生态平衡

D. 生态承载力

125.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称为()

A.环境回顾评价

B. 环境现状评价

C. 环境影响评价

D. 环境规划

126.粉尘分降尘和飘尘两类。飘尘颗粒粒径在()。

A 10微米以上

B 100微米以上

C 10微米以下D100微米以下

127.粉尘分降尘和飘尘两类。降尘颗粒粒径在()。

A 10微米以上

B 100微米以上

C 10微米以下D100微米以下

128.雨水中饱和CO2时其pH值为(),因此,以pH值小于()作为酸雨的指标。

A 5.6

B 6.5

C 4.6

D 7

129.城市噪声主要来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市政工程和建筑施工过程及()。

A 地震

B 自然来源

C 人为来源

D 社会活动

130.城市污水指的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的各种污水的总合,有(),还有地面的降雨径流夹杂的各种垃圾废物污泥,是一种成分极为复杂的混合液体。

A 城市生活污水、城市工业废水

B 炊事污水

C 粪便污水

D 生产废水

131.城市中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和城市建筑工程排出的废渣及少量废水处理的污泥。

A 废纸及包装材料

B 砖头瓦块

C 粪便

D 城市生活垃圾

132.根据环境污染物的物质性可将环境污染物分为三类即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和()。

A 生活污染物

B 生态污染物

C 环境污染物

D 生物污染物

133.根据人体的中毒程度和病症显示的时间长短,可将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三类

A 远期影响

B 生态影响

C 环境影响

D 生存影响

134.冻害对生物是一种伤害,它发生的温度条件是()

A. 摄氏零度

B. 摄氏零度以上

C. 摄氏零度以下

D. A、B、C都不是

135.水生植物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通气组织以适应水中的()

A. 弱光环境

B. 缺氧环境

C.酸性环境

D. 碱性环境

136.坡向会影响森林的生长,对于森林来说,坡向因素是一种()

A. 直接因素

B. 限制因素

C. 主导因素

D. 间接因素

137.一年生作物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是()

A.氧B.湿度C.温度D.营养物质

138.以下哪些因素会减少光合作用生物量()

A、光、CO2、水和

B、营养物质

C、温度

D、食草动物的捕食

139.生存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和生存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比较,其体型()A.一样大 B. 没有规律 C.大 D. 小

140.光合作用中,植物所需要的光是可见光,下列光中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是( )

A 红光

B 蓝光

C 绿光

D 橙光

141.阳性植物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发育健壮,在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它的特点是()A光的饱和点高,光的补偿点低B光的饱和点高,光的补偿点高

C光的饱和点低,光的补偿点低D光的饱和点低,光的补偿点高

142.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形成的根瘤,它们的这种关系属于()

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原始合作D负相互作用

143.紫茎泽兰原产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现在我国已成蔓延趋势,这属于()

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生态入侵D季节性消长

144.“旗形树”是由于()造成的。

A光照B水分C风D温度

145.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B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C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146.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子是()

A热量和光照B热量和水分C水分和土壤D热量和土壤

147.植物群落发生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A繁殖体传播→定居→群聚→竞争B繁殖体传播→定居→竞争→群聚

C定居→繁殖体传播→竞争→群聚D定居→繁殖体传播→群聚→竞争

148.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

A气候顶极B偏途顶极C土壤顶极D地形顶极

149.原生演替的速度比次生演替的速度()

A快B慢C相等D依具体情况而定

150.某一物种的个体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这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A多度B密度C频度D优势度

151.植物群落的植物环境是指()

A群落内部环境B群落外部环境

C群落的内环境和群落的外环境D群落的生物环境

152.植物群落内的相对湿度比群落外湿度()

A稍高B相等C稍低D三者都不是

153.由于人类的生产及其他活动所导致群落发生的演替,这种演替是()A原生演替B水生演替C次生演替D旱生演替

154.甲乙群落各有100个个体,其中甲中90个属于种A,10个属于种B,而乙中种A种B各占一半,甲乙群落均匀度的比较结果为()

A甲高 B 乙高C一样D无法比较

155.原生演替的速度比次生演替的速度()

A快B慢C相等D依具体情况而定

156.分布在南亚热带的一些马尾松林,其乔木层中占优势的是()

A桃金娘B马尾松C芒萁骨D狗尾草

157.动物间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动是()

A反馈调节B协同进化C遗传调节D非密度制约

158.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A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分子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组织多样性D分子多样性,组织多样性

159.生态位指一个种的功能、适应和()特征

A相对位置B多样性 C 生态幅D分布

160.防风效果最好的林带是()

A透风结构林带B紧密结构林带C疏透结构林带D以上都不对161.1965年在伦敦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主要是由于()循环失调造成。

A碳B氮C硫D磷

162.林带走向与风向成()时,防风效果最佳。

A >90°

B 90°

C 60~90°

D <60°

163.动物间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动是()

A反馈调节B协同进化C遗传调节D非密度制约164.植物对大气产生的抗性原因包括形态学原因、()

A生理学原因、遗传学原因B生理学原因、生物学原因

C遗传学原因、生物学原因D经济学原因、遗传学原因

165.下列()物质循环失调都有可能水体富营养化。

A碳氮B磷氮C磷硫D氮钾

166.影响绿化树种滞尘能力的有叶片大小、叶片总面积、叶片性质、()和风速大小A逆温B云量C大气稳定度D降雨量

167.林带防风的有效范围与林带高度有关,风速减弱的范围一般在迎风方向3倍树高距离至背风方向()倍树高距离之间。

A 18

B 20

C 25

D 15

168.减弱风速最有效距离是林带后()倍树高处。

A 10-15

B 10

C 20

D 5-10

169.在交通频繁的宽阔道路或其他噪声源两旁的绿化隔音带宜采用立体配置,为兼顾观赏效果,靠路一侧可种植花草、灌木,林带中心则以枝叶浓密的乔木为主,高度不低于()m。

A 18

B 20

C 25

D 10

170.对于较窄的街道或不宜采用宽带的情况下,可选用枝下高较低,枝叶浓密的单行树木,在向声源一面增加配置密枝的灌木,带宽约()m即可有效“滤过”汽车噪声。

A 5-10

B 15 C6-7 D 50

171.对于点声源,如车间、工地等,为取得较好的隔音效果,宜选用枝叶浓密的常绿小乔木如珊瑚树等或灌木,通过修剪使之成为密集的隔音林墙。林墙应尽量靠近声源。由于声音是呈同心园向四周传播,故林墙的长度应不少于()倍由林墙至声源的距离。

A 1

B 2

C 3

D 4

二、名词解释:

生物,环境,生态平衡,生物群落,竞争,互惠共生,附生,寄生,食物链

原生能源、次生能源、城市生态系统、生态城市

街道风、乡村风、峡谷效应、热岛环流

声压、听阈声压、痛阈声压,

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周期现象,生物气候定律

生态位、生物多样性

三、简答题:

什么叫生态因子?可分为哪几类?

简述耐性定律。

生物间的关系包括哪些方面?

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有何特点?

什么叫城市热岛?其强度如何表示?

很多城市报导城市降水量多于郊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城乡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环境质量评价有哪些类型?

简述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基本形式。

如何提高植物的抗寒性?

试述林内光照的特点。

旱生演替发展过程所经历的阶段。

消音防噪树种应具有什么特点?

四、论述题:

为什么生态系统中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会逐渐减少?

论述信息的作用及城市的信息功能。

森林营养元素循环对保持森林土壤肥力有何重要意义?

为什么城市树木长势不及森林树木?

写出种群增长的逻辑斯梯方程,并说明方程及其中各参数的含义。为什么盛夏季节有行道树的街道上行人感觉特别凉爽?

和林外相比,林内空气的温度有何不同?

为什么林带具有防风效果?哪些因素影响林带的防风效果?

为什么近郊森林能对城市气候起调节作用?

城市生态学试题

一、选择题(20×2分) 1、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为标志,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实际目标 A、《执行计划》 B、《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 C、《我们的共同未来》 D、《21世纪议程》 2、我国城市工业职能分类,采取()的方法。 A.多变量分析B.统计分析C.多变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D.统计描述 3、城市时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和生态环境发展与变化的焦点和结晶体。A政治B经济C科学D文化 4、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变为另一种能源后称为二次能源,下列不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电力 B、石油 C、煤气 D、柴油 5、属于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分区规划内容深度的是()。 A.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 B.确定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 C.估算分区用水量 D.进一步确定供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 E.布置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 6、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两部分组成。 A湖水B地下水C降水 D 江水 7、普通环境按环境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类,下面不属于的一类是() A、人文环境 B、半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 D、自然环境 8、按照起源,可将斑块分为:() A干扰斑块B残余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D陆地斑块 9、城市热岛效应会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分布特点,一般会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工商业最集中的地区,下面热岛效应最不明显的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五指山 10、城市消防站与医院建筑应保持()m以上的距离。 A.120 B.100 C.80 D.50 11、在我国东部地区,丘陵区和农田区一般占总土地() A、10~50% B、25~30% C、10~30% D、50~60% 12、衡量中心地重要性,确定其等级的指标是()。 A.职能单位B.门槛人口C.中心度D.K值 13、( )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 A自然环境B原生环境 C 再生环境D人工环境 14、城市土地总供给是()。 A.完全弹性的B.非弹性的C.弹性的D.不完全弹性的 15、()的发展状况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A城市B乡村 C 群落 D 物种 16、关于城市生态学的论述,下列()项不妥。 A.城市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B.城市生态学可分成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生态学三个分支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2、城市生态位——指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程度。 3、城市辐射逆温——城市在晴朗平静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气层冷却强烈, 较高气层冷却较慢,形成从地面开始向上气温递增,称为城市辐射逆温 4、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居民以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统一体,属人工生态系统. 5、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6、环境——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 常称其为客体) 7、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8、拮抗作用——指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9、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10、城市灾害——指发生在城市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各种灾害 11、生态城市——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文化与景观充分融合,人与自然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生态持续和谐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 12、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 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13、城市植被——指城市范围内全部植被,包括一切自然生长的和人工栽培的各种植被类型 14、地震前兆——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 15、可持续发展——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16、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17、伦敦型烟雾——指燃煤所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碳与自然雾混合在一起积聚而形成的烟雾, 最早发生在伦敦而得名。 18、洛杉矶型烟雾——指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受太阳紫外线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具有 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2.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工作、休息和生 活。 3.人类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者。 4.根据人口过渡理论,正处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为高出生率- 死亡率- 高增长率类型。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题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试题1 在对长江水质进行观察的时候,先设立观测点进行观测,再和历年的水质状况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是()。 1.0分 ?A、 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 ?B、 资料统计与现场观察资料相结合 ? ?C、 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 ?D、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 我的答案:B 2 绿化植物的美学不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表现出来?() 1.0分 ?A、 大小和形状的搭配 ? ?B、 地形和品种 ?

色彩和质地的搭配 ? ?D、 光影和声音 ? 我的答案:B 3 数理模型分析是利用特征方程、公式,结合()分析、综合系统分析,再利用系统模型、仿真模型分析城市水温、气候等的变化。 1.0分 ?A、 因素 ? ?B、 因子 ? ?C、 个体 ? ?D、 差异 ? 我的答案:B 4 现代城市生态学自然生态所研究的核心有气候特点、水温特点、生物特点、()。 0.0分

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 ? ?B、 环境现状 ? ?C、 环境污染和修复能力 ? ?D、 环境修复和容纳能力 ? 我的答案:D 5 现代生态设计的自然做工原理包括自然界没有废物、自然的自我组织和能动性、生物多样性和()。 0.0分 ?A、 设计和自然相协调效应 ? ?B、 生态位效应 ? ?C、 边缘效应 ? ?D、 最优设计效应

我的答案:A 6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和()自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自然——社会”三者合一的复合系统。 0.0分 ?A、 改变、顺应 ? ?B、 改造、维护 ? ?C、 改造、适应 ? ?D、 改变、协调 ? 我的答案:D 7 下列不属于城市人口承载力特点的是()。 1.0分 ?A、 多因素制约 ? ?B、 不确定性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1、试述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1)城市工业迅速发展和越来越多的工业资源短缺的矛盾。(2)城市工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3)城市生产与生活用水日益增加同水源紧缺、水域污染的矛盾。(4)城市建设迅速扩大和城市郊区耕地迅速减少的矛盾。(5)城市大量抽取地下水及地面建筑密度过大,引起城市地面逐渐下沉的矛盾。(6)城市经济发展引起环境污染加剧的矛盾。(7)城市经济发展与基础建设滞后的矛盾。(8)城市建设用地扩大,侵占森林、绿地的矛盾。(9)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和居住环境日益拥挤的矛盾。 2、环境承载力原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1)环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的条件而变化。(2)环境承载力的改变会引起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推动城市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3)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是一种更新过程,它是城市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及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复杂、能量最优利用、生产力最高的方向的演化称为正向演替,反之称为逆向演替。(4)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方向是与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活动强度是否与城市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密切相关的,当城市活动强度小于环境承载力时,城市生态系统可表现为正向演替,反之为逆向演替。 3、系统具有哪些特征? (1)整体性或称集合性。(2)关联性。(3)目的性。(4)环境适应性。(5)反馈机制。 4、正向演替和逆向演替有哪些区别? 正向演替:结构的复杂化;以低级小型植物为主朝着高级大型植物发展;物种多样性有增加趋势;生活型多样化;窄生态幅种在增加;种群趋向中生化;群落生物趋向增加;土地生产力利用趋于增加;土壤剖面的发育成熟;种群生境的优化。 逆向演替:结构的简单位;从大型植物为主趋向于小型植物占优势;物种多样性有减少趋势;生活型的简化;生态幅宽的种增加;群落趋向于旱生化或湿生化;群落生物量趋向减少;土地生产力利用趋于减少;土壤剖面弱化;种落生境的恶化 5、如何理解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 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的能力,是同生态系统物种及结构的多样、复杂性呈正相关的。也就是说,生态系统的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的能力愈强,因而也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这是因为在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当食物链(网)上的某一环节发生异常变化,变成能量、物质流动的障碍时,可以由不同生物物种群间的代偿作用给予克服。多样、复杂的生态系统受到较为严重的干扰,也总是会自发地通过群落演替,恢复原先的稳定性状态,重建失去了的生态平衡。 6、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无生命成分: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O2、N2 、CO2、H2O 等)、有机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等)。生命成分:生产者(进行初级生产,即光合作用。)、消费者、分解者(分解)。 7、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有哪些? 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 3、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 4、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5、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8、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有哪些? 拮抗作用;协同、增强和叠加作用、净化作用 9、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及其它生物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的? (1)地质环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栖息场所和活动空间,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丰富营养元素,故人类和生物的物质组成及其含量同地壳的元素丰富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2)地质环境向人类提供矿产和能量。

城市生态学试题补充和答案(复习资料).doc

什么是城市化 ? “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或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篇) 城市 集中居住人口达两万以上的地点?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集中居住区域 城市居民 城市化包括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居住方式的转变 城市的优越性和人们的认识 ?城市的密度越大,多样性越丰富,对机动运输的依赖性就越小,对资源的需求越小,对自然的影响就越小。。。。效率就越髙。。。。循环利用资源的网络,生态系统也如此。 ?人类的聚集和追求:食物、住所、安全、好奇心、爱情、性、繁衍后代、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实现(金钱地位)、娱乐的动力和时空距离的影响: ?城市提供了最好的场所,大城市机会更多?城市化是人类的进步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特别创造物,综合体,有机体、幽灵和复合机器 ?“城市是人类为实现最大交换量和最小交通的创造物”(David Engwight);交换的内容包括一切:观念、商品、食物、金钱、友谊、希望、恐惧、基因一人类文化、经济、遗传和进化的一切东西。是一个交换中心和集散地。--还包括科学技术、信息, 还有文明和犯罪。 城市化的几大过程 一、城市化是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 二、城市化是地域产业结构转换的过程 三、城市化是城市物质文明、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扩散过程 四、城市化是地域性质和景观转化的空间过程 城市化的动力 一、产业的空间集聚与结构转换 二、城市间的相互作用 ?1、大城市的辖射作用 ?2、城市间交通线的导向作用 ?3、小城市的向心作用 三、技术的进步 ?1、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转换与演进的主要力量 ?2、技术进步改变了劳动力职业结构 ?3、技术进步促进了城市经济増长 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 1、人和人类活动占主导地位的人工生态系统 2、服从人类滯要为第一性的人工环境建设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 (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8、常见的防风林结构有3种:紧密(不透风)结构。稀疏(疏透)结构。透风(通风)结构 9、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 10、园林植物大气污染抗性确定方法:污染区调查;定点栽培对比法;人工熏气法 11、简答滞尘效应原理。 ①减少出现和移动; ②通过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到地面或叶片上;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生态文明试题答案

生态文明试题答案 1. 过度强调均衡发展,将(A)市场竞争力。(单选) A削弱 B增强 C不改变 D不确定 2. 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D)。(单选) 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 B空间层次性 C造成多种典型污染 D以上都是 3. 属于二次能源的有(D)。(单选) A海洋能 B小水电 C地热能 D氢能 4. (B)年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8年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也都着眼于环境污染的溯源式预防。(单选) A2000 B2002 C2004 D2008 5. 在生态公正前提下的社会公正,就是(ABCD)。(多选) A财富不能为少数人积累和占有 B不能光考虑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C要考虑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D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 6. 新疆资源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BC)。(多选) A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以其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实行从价计征 B对稠油、高凝油和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实施减征资源税的政策 C对开采稠油、高凝油、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的纳税人暂按综合减征率的办法落实资源税减税政策 D对有色金属从价计征 7. 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有(ABCD)。(多选)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气候资源 D生物资源 8. 有经济学家称:“现在新能源企业没有一个可以不靠补贴生存,这样的行业要想成为主流是不可能的。”(判断) 正确 9. 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是现代政府采用市场竞争的逻辑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发明。(判断)

正确 10.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判断) 正确 11. 社会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社会发展包括所有的发展方面,广义的社会发展是指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发展。(判断) 错误 12. 新能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简答) 答:(1)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 (2)资源丰富,可以再生。 (3)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 (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 (5)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 13.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填空) 14. 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带来许多重大投资机会,高能效的电力、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五个方面将会产生重大投资机会。(填空) 15.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系统整体,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填空) 1. (A)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与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生命意识等绿色理念相关的,以绿色行为为表象的,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进共荣共发展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单选) A绿色文化 B绿色富国 C绿色惠民 D绿色发展 2. (B),指个人或群体之间调整行为以适应他人或环境的过程。(单选)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征服自然 3. 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C A1;2 B1;5 C1;10 D2;5 4. (C)可以通过影响大气污染的光化学反应来影响大气的污染程度。(单选) A相对湿度 B地理位置 C日照强度 D大气运动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生态系统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有生命类与无生命类,其中有生命类又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即、、。 2、大气水分种类分为、、三类。 3、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4、温室气体主要指、、、其中对增温起着重要的作用,增温的潜力最大。 5、现代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 6、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7、北方在引种时,可利用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通常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 8、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标志,取决于种群的与, 和这两组对立的过程。 9、城市绿地的功能是综合的,具有生态环境效应、和效应。 10、相对湿度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11、反馈分为和。可使系统保持稳定,使系统偏离加剧。 12、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13、A、B两种植物生长在一起时,A植物生长受到抑制,B植物不受影响的现象叫作;A植物和B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得到促进,称为。 14、生态学研究对象很广,但生态学家对其中4个组织层次特别感兴趣,即、 、、。 15、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城市绿地净化环境的效应表现在能和、。 16、在热带雨林中,有很多柱状的茎和板状根的常绿木本植物分属不同的科,还有热带荒漠环境中的许多肉质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都很远,这些现象说明了不同种类植物对相同环境的现象。 17、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景观强调的是,景观要素强调的是。 18、两个和多个群落之间(生态地带)的过渡区域,称为。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城市 2.城市生态学 3.城市生态位 4.环境承载力 二、填空 1.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2.城市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3. 年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在他的论文中将生物群落学的理论和观点用于城市社会的研究,标志着城市生态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4.城市的同心圆增长理论是提出的。 三、判断对错 1.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聚集地。 2.城市是高密度的物质和精神的聚集地 3.帕克提出了城市的同心圆增长理论。 四、简答与论述 1.简述城市特征 2.简述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3论述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 第二章城市生态系统 一、概念 1.城市系统 2. 城市生态系统 3.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4. 城市生态系统的外部功能 5.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 6.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 7. 城市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生产 8.城市生态系统的能流9. 城市的能源结构10. 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二、填空 1.城市系统由、、、、、、等个子系统组成。 2.城市生态系统由、、等三部分组成。 3.城市生态系统内部功能包括为、、、等 4.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包括、。 三、判断对错 1.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是指城市人生产产品的能力。

2.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生物的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 3. 城市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指人的的消费过程。 4. 城市的能源结构是指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构成及比例关系。 5. 城市生态系统的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6.城市生态系统是半人工生态系统。 四、简答与论述 1.论述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2.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 3.论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 4. 论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的主要特点。 5.论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的物质循环特点 第三章城市人口 一、概念 1.城市化 2.城市人口 3. 城市化水平 4. 城市容量 5.生物生理人口容量 6.环境人口容量 7.经济人口容量8.现实人口容量9.城市流动人口10城市人口的迁居 二、填空 1.城市人口有三种含义(1)、(2)、(3)。 2.城市人口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城市人口的、。 3.城市人口的规模体现在城市人口的、上。 4. .城市人口的构成体现在城市人口的、两方面。 5. .城市人口的结构包括、。 6. 城市人口自然结构包括、、。 7、城市人口社会结构包括、、等方面 8、基本城市人口容量包括、、等 9、非基本城市人口容量包括、等 三、判断对错 1.城市化是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的过程 2. 城市人口社会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等 3. 城市人口自然结构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人口增长速度等 4.环境人口容量、经济人口容量是非基本城市人口容量。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 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 多样性,排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 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 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 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 现象(不用背) 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 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 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 差异以及反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 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 态效应,也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 引进廊道 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

城市生态学简答题

简答: 1简述系统的特征 1 整体性或称集合性 2 关联性 3 目的性 4 环境适应性 5 反馈机制 2 系统研究思路一般可分为哪几种? 1)系统研究思路一般可分为黑箱,白箱和灰箱三种 2)黑箱研究思路是完全忽略系统内部结构,只通过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研究系统的转化特性和反应特性 3)白箱研究思路是建立在对系统的组分构成及其相互联系有透彻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揭示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包括输入和输出在内的整体特性 4)灰箱研究思路是建立在对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只有部分已知,而其余部分未知的基础上来认识分析系统 3 何谓还原者?其基本功能是什么? 1)还原者属于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 2)还原者是把杂交的动植物有机残体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终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被生产者再次利用,所以还原者的功能是分解,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生态系统的成分可分为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两类 2)生命类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三种 3)无生命类可分为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有机物质三种 5 简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类型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根据循环的属性可分成水循环,气态循环,沉积循环三种类型2)水循环:水是自然的驱使者,没有水的循环就没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气态循环:主要蓄库是大气和海洋,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质 4)沉积循环:主要蓄库是岩石圈和土壤圈,具有循环缓慢,非全球性,不显著的特点6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何联系和区别? 答:1)生命的存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二者密切不可分割地构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功能单位 2)能量流经生态系统,沿食物链营养级向顶部方向流动,能量都以自由能的最大消耗和熵值的增加,以热的形式而损耗,因此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由外界获得能量 3)物质流动是循环的,各种有机物最终经过还原者分解成可被生产者吸收的形式重返环境,进行再循环 7 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答: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因子作用的阶级性5)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8 如何理解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答:1)环境中各种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其重要性,尤其是作为主导作用的因子,如果缺少便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甚至疾病残疾,所以说总体上生态因子是不可代替的,但在局部能补偿 2)在一定条件下的多个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过程中,由于某一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生态因子来补偿,同样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3)但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做部分补偿,而不能以一个因子代替另一个因子,且因子间的补偿作用也不是经常存在的

城市生态学期末考试题整理

1.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以整体的观点,把城市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除了研究它的形态结构外,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全面阐述它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组成部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代谢、信息流通和人的活动形成的格局和过程。 2.田园城市规划理论是由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的。 3.芝加哥学派,1925年伯吉斯提出了城市同心圆增长理论。 4.食物链: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食物网指一个生物群落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5.环境承载力: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而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6.系统研究思路一般可分为:黑箱、白箱和灰箱。 7.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的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互相依存的统一整体,构成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8.生态平衡:一个生态系统能够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例如,组成成分和数量比例持久的没有明显的变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 9.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和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属人工生态系统。 10.城市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生态系统。 11.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给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海平面升高;降水带北移;臭氧层流失。 12.人口结构:是城市人口的基本特征 13.中国城市人口迁居基本原因:内因,迁居者的需求;迁居者的文化心理;外

因:社区环境的影响;城市规划与建设;经济发展和住宅建设;人口政策;土地制度;住房政策 14.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换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15.大气污染由污染源、大气圈和受影响者三个环节组成。 16.中国酸雨的特点:第一,在空间地理分布上南方比北方严重;第二,在时间分布上有季节性;第三,酸雨逐年严重 17.城市大气分层,城市边界层、城市覆盖层和农村边界层 18.热岛效应: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19.城市工业区布置与居住区的关系:(1)生活居住区内布置工业;(2)生活居住区边缘地段布置工业,或以工业街坊的方式布置在居住区内;(3)工业区;(4)工业点。在生活居住区和生活居住区独立地段布置工业,是城市工业布置的普通形式,而工业区、工业点只是在中等城市以上才能出现。 20.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两部分构成。 21.城市水污染:指有害物质进入水体的数量达到破坏城市水资源使其丧失使用价值或对环境和生物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城市水体的污染主要来源是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 22.自然环境中的土壤是地壳表面的岩石经过以地质历史时间为周期的长期风化过程和风化产物的淋溶过程,逐步形成土壤。它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组成。 23.城市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一般是从占领土地开始的,由于人类在城市的活动方式和内容多种多样,所以城市土壤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

城市生态学简答题

简答: 1 简述系统的特征 1 整体性或称集合性 2 关联性 3 目的性 4 环境适应性 5 反馈机制 2 系统研究思路一般可分为哪几种? 1)系统研究思路一般可分为黑箱,白箱和灰箱三种 2)黑箱研究思路是完全忽略系统内部结构,只通过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研究系统的转化特性和反应特性 3)白箱研究思路是建立在对系统的组分构成及其相互联系有透彻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揭示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包括输入和输出在内的整体特性 4)灰箱研究思路是建立在对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只有部分已知,而其余部分未知的基础上来认识分析系统 3 何谓还原者?其基本功能是什么? 1)还原者属于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 2)还原者是把杂交的动植物有机残体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终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被生产者再次利用,所以还原者的功能是分解,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生态系统的成分可分为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两类 2)生命类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三种 3)无生命类可分为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有机物质三种 5 简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类型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根据循环的属性可分成水循环,气态循环,沉积循环三种类型 2)水循环:水是自然的驱使者,没有水的循环就没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气态循环:主要蓄库是大气和海洋,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质 4)沉积循环:主要蓄库是岩石圈和土壤圈,具有循环缓慢,非全球性,不显著的特点 6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何联系和区别? 答:1)生命的存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二者密切不可分割地构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功能单位 2)能量流经生态系统,沿食物链营养级向顶部方向流动,能量都以自由能的最大消耗和熵值的增加,以热的形式而损耗,因此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由外界获得能量3)物质流动是循环的,各种有机物最终经过还原者分解成可被生产者吸收的形式重返环境,进行再循环 7 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答: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因子作用的阶级性5)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8 如何理解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答:1)环境中各种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其重要性,尤其是作为主导作用的因子,如果缺少便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甚至疾病残疾,所以说总体上生态因子是不可代替的,但在局部能补偿 2)在一定条件下的多个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过程中,由于某一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生态因子来补偿,同样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3)但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做部分补偿,而不能以一个因子代替另一个因子,且因子间的补偿作用也不是经常存在的 9 食物链(网)原理应用于城市生态系统中时主要反映在那几个方面?答:1)以产品或废料、下脚料为轴线,以连润为动力将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企业相互联系在一起; 2)城市食物链原理反映了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这一特点,即城市的各个组分各个元素各

生态学城市生态学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城市生态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城市生态学( ) 2、生态因子( ) 3、生活因子( ) 4、生态适应( ) 5、生态效益(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6、热岛效应() 7、大气污染() 8、生态系统() 9、临界浓度() 10、临界时间() 11、生态平衡() 12、城市生态平衡()

13、生态城市() 14、酸雨() 15、城市生态系统() 16、城市生态公园() 17、城市降水的损失量可以用下式表示()() 18、城市土壤水分缺乏的原因主要是()() 19、我国北方城市发展受限的主要自然生态因子是()() 20、城市土壤有机质缺乏的原因主要是()()

21、城市土壤中杂填土比例不能超过土壤总量的()() 22、城市光照强度减弱的原因是()() 23、城市光照条件特点是()() 24、热岛效应的特点是越往中心城市()() 25、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特点是()() 26、了解城市人口的数量结构状况可以反映城市的()() 27、城市的人口数量多少可以反映城市的()()

28、调查城市劳力结构可以反映城市的()() 29、了解城市人口的智力结构状况可以反映城市的()() 30、调查城市智力结构可以反映城市的()() 31、城市生态平衡的实现是依赖()() 32、城市生态系统的智力结构可以反映城市的()() 33、城市生态系统的演变特点是()() 34、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城市生态学》提纲和课后问答题

《城市生态学》提纲 第一篇原理篇 第一章生态学基础 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 1、生态学一词最早是由德国动物学家E.Haeckel于1866年提出来的 2、新定义的新含义: (1)把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扩展到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间的关系。 生命系统(一种生命单元):就是自然界具有一定结构和调节功能的生命单元,通常把生命系统分为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以及群落和生态系统六个水平。 (2)人类是生命系统中重要的部分,也是许多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生态学不仅要研究动特、植物、微生物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更需要研究人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3)人类既是一种生特,必然具有生物的一切基本属性。 (4)生态学的研究不仅要阐述生物(包括人)与其环境间的一般相互关系,更要揭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及其机理,生态学不能满足于描述自然,而要用生态学理论去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第二节生态系统——现代生态学的研究核心 1、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基本功能: (1)物质生产:主要是由绿色植物担当 (2)物质循环(一种传递和转化方式);指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营养特质通过食物链各营养级的传递和转化。 分室(compartment)或库(pool):物质循环过程中的环节 储存库(reservoir pool,一个环节):容积大,特质流动缓慢,一般为非生物成分的环节 交换库或循环库(exchang or cycling pool,一个环节):容积小、物质流动较为活跃的环节 库量(pool magnitude,一种数量单元):环节中的物质数量 (3)能量流动(energy flow):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 两大特征是:能量守恒定律和单方向性 (4)信息传递 分类:物理信息(一种信息):以物理传递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如光、声、电等化学信息(一种信息):借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作为传递信息物质而传递 的信息 信息素(一种物质):传递化学信息过程中所借用的传递物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