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家具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中国家具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中国家具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中国家具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中国家具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近二十年来,中国家具行业高速发展,其发展速度在世界家具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1978年,中国家具产值仅13亿元,到1985年的29亿元,平均年递增速度为12%。1995年猛增到446.21亿元,比1985年增加了14.38倍。1997年780亿元,1998年870亿元。1999年我国家具行业产值只有1040亿人民币,其中出口27.4亿美元。2004年我国家具生产达到2730亿元,增速34.15%;出口103.53亿美元,增速39.3%。2005年1至10月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生产1088.47亿元,同比增长27.29%;出口110.19亿美元,同比增长36.95%。预计到2005年底中国家具生产总量将达到3475亿元,出口将达到140亿美元。

高速发展的中国家具行业有许多现象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其中,块状经济的发展在发展格局中显得十分突出,值得我们把目光投向这里,加以注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关注和探讨。一、中国家具区域经济概况

中国家具区域经济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家具生产主要分布在全国的五大产区:广东、华东、华北环渤海圈、东北和川陕。中国家具工业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区域性,这五大产区占了全国家具生产总量90%左右。广东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强、出口占全国的近43.81%;华东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出口占全国的43.98%。由于传统林业产区及北邻俄罗斯的原因,东北以实木家具为主;广东由于毗邻香港同时由于台商港商的带动,其产品以出口为主;广东、浙江、四川等地区板式家具发展很快;在河北、江苏、浙江、福建等地还有几个金属家具生产的集中地。传统家具的生产是在历史演变中形成的,主要有北京、广东、苏州等地。

(1)“珠三角”家具产业区。我们暂时把广东产区称为“珠三角家具产业区”,因为广东产区主要是集中在这一地区。这是国内家具行业最早形成也是目前最大的家具产业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奠定了其在国内和世界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基础。这个地区既有完整生产体系,又有发达的销售市场,还有健全的配套产业,包括了木工机械、五金配件、油漆涂料、木材皮革布艺等原辅材料,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同时产品品种涵概面广,产品品质较优。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等地的民营、台资、港资家具制造企业是珠三角家具产业区域经济的主体,同时它们也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家具区域经济之一。

(2)“长三角”家具产业区。我们也暂时把华东产区称为“长三角家具产业区”。这块地区是近年来中国家具增速最快的地区,以上海、浙江、江苏为主。该地区制造产业基础比较好,人才集中,交通便利,信息业发达,不仅文化积淀深厚,传统产业自古就很发达,现代工业起步也很早。该地区目前家具工业发展态势好,家具市场容量大,产品档次较高,营销模式也灵活、丰富,营销企业精英荟萃。特别是近年浙江的家具产业异军突起,其中杭州、绍兴、温州、玉环、海宁、嘉兴等八大区域的家具企业成长的速度、强度和档次都令世人瞩目。江苏在常州、昆山等地都集聚很大的能量。

(3)环渤海家具产业区。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天津、河北、山东等地,依托了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而发展。这个地区拥有巨大的家具消费群体,有庞大的家具专业销售市场和销售企业,且家具制造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积聚了能工巧匠,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在山东的宁津、荷泽,在河北的胜芳、正定有相当规模的家具产业集群。由于有在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随着其产业链日趋完善,投资环境日益见好,发展潜力和后劲也日益凸现。这里也集中着成熟的家具市场和家具营销企业。

(4)东北家具产业区。主要以黑龙江、沈大线为主。该地区依托东北工业基地的实力以及自产木材、俄罗斯进口的木材资源的基础得以发展。实木家具是该区域主要的种类,该地区实木家具生产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在全国处领先地位。但是这一地区家具市场发育程度不

如南方,产业链也不够完整。近年来形成的对东北亚家具出口颇具特色。以俄罗斯进口的木材为主的木材市场正在成长之中。

(5)西部家具产业区。以四川和陕西为主,该地区家具生产企业主要在成都和西安等地。由于西部的开发刚刚开始,家具市场容量很大,企业发展的空间也很大。近年成都附近的板式家具生产突起,一些企业也成为发展最快的家具企业之一。这个地区家具市场的发育也比较成熟。

二、中国家具特色区域经济

在以上讲的中国五大家具产业区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各具特色的家具产业群,他们是区域经济的主体,推动着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广东、深圳和东莞,特别是大岭山镇以出口为主的家具产业群,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的软体、办公家具和家具原辅材料产业群,广东东莞市厚街镇的家具和展览产业群,广东中山市大涌镇的红木家具产业群,浙江安吉县的办公椅产业群,大连庄河和黑龙江伊春地区的实木家具产业群,浙江玉环县的欧式古典家具和温州的板式家具产业群,山东宁津县的木制餐台椅产业群,山东庄寨镇的桐木家具产业群,河北廊坊胜芳镇的金属玻璃家具产业群等。在国内家具市场方面也表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主要分布在广东的乐从、江苏的蠡口、河北的香河及四川的成都武侯区家具市场等。

中国家具行业特色区域的形成是在全国家具产业分布的基础上,在不同的背景下形成的,有的是在都市区域成长起来的,如温州的、绍兴的、嘉善的和玉环的家具产业群以及深圳的家具产业群;有的则是农村工业化的产物,如乐从家具产业群,大涌红木家具产业群;有的是自发形成的,如绍兴的软体家具产业群;有的则是在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形成的,如嘉善的家具产业群等。

区域发展往往呈现多元化的特性,不会遵循特定的发展模式。既使是规划中的区域,其发展路径距离最初的规划目标也可能相差甚远。因此作为政府或行业协会,为了更好的协助和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就是要研究这些特色区域的产业群他们各自的特性及其运行机制,从而寻找到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当然产业群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区域发展模式,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地引导特色区域的家具产业朝着这种理想化的道路上行进。

为此,中国家具协会近年来做了许多工作。2003年1月中国家具协会为促进家具行业产业群的形成,强化区域竞争优势,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出台了《授予中国家具行业特色区域荣誉称号的办法(试行)》的政策。这一政策以授予荣誉称号的办法,对有特色的行业区域经济予以培育支持。政策一出台就受到企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家具协会从2003年开始,对有特色的家具产业区域进行了考评并授予了相应的荣誉称号,它们是:

(1)广东中山市大涌镇的“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

(2)浙江安吉县的“中国椅业之乡”。

(3)广东顺德乐从镇的“中国家具商贸之都”。

(4)山东宁津县的“中国桌椅之乡”。

(5)广东东莞大岭山镇的“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和“中国家具出口重镇”。

(6)四川成都的武侯区的“中国西部家具商贸之都”。

(7)广东顺德的龙江镇的“中国家具制造重镇”和“中国家具材料之都”。

(8)河北廊坊胜芳镇的“中国金属玻璃家具产业基地”。

家具特色区域经济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和中国家具业的发展,使中国家具行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不仅产品特色鲜明,力量集中,而且充分利用了当地和外部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才资源,大大降低了生产、管理和运营的成本,使无序的市场逐渐有序起来。

以东莞市大岭山镇为例,大岭山家具产业群的形成按驱动主体分,是典型的“外力型”,是在本地“三来一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群。大岭山虽然地处“珠三角”,但地理位置和当地经济原先都是很闭塞和落后的。大岭山政府在改革开放中抓住机遇,积极引进“台资企业”,现已形成有台湾区的家具生产企业五十余家,2004年家具出口额达16.5亿美元以上,家具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广东中山市大涌镇红木家具产业群的形成也说明了政府的作用和产业群的价值。大涌镇原来不是红木家具的传统产区,也没有木材资源,在改革开放中勤劳聪明的大涌人利用外部资源和本地的地理优势、文化和人力优势,当地政府因势利导让红木家具在此生根、开花、结果,成为远近闻名的传统家具生产基地。现在大涌镇有红木家具生产企业近三百家,产品销往国内外。大涌,一个小镇遂以红木家具而声誉鹊起。

像大岭山和大涌镇的例子正在中国家具行业内不断形成和演绎,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对避免经济建设中的盲目性,减少地区经济结构的趋同,提高地区竞争优势,使区域经济发展合理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成为中国家具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

十八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建立者亚当?斯密就提出了地域分工理论,可以说是最早的区域经济理论。十九世纪英国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大卫?李嘉图继承亚当?斯密的地域分工理论,并发展成为著名的比较成本学说,提出各国(各地)应按比较成本较低的原则来选择所要发展的产业和产品。而马克思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则在李嘉图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今天我们进行经济区划和地区经济布局的理论基础。根据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各个地区应按劳动地域分工专门发展某类产业、生产某类产品。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应该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条件,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建立各具特点、不同水平的经济结构。

所谓地域集群是指以地域为中心(往往是都市、城镇)大量同业中小企业有机集中分布所形成的集合。而产业集群是众多中小企业分布在这个地域集群内,企业内部和相互间形成人力、资本、信息、物流、知识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互动,就形成了产业集群。可见“产业集群”就是某一类生产型企业集中分布在特定区域的空间内,它既有产业的内涵,也有区域的地域走向,其实质就是某类企业集聚而形成的比较专门化的产业区域;并通过进一步集聚和工业化分工,从而推动产业升级,营造区域创新环境,解决农村工业化引发的社会和生态环境问题。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工业群或工业(园)区是合理的,如果能够把生产同一类型产品的龙头企业(终端企业)、为龙头企业生产配套的企业(中间企业)、为这些生产企业提供服务的企业和组织(服务型企业和中介机构),以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方式,高密度集聚在同一区域,从而显著降低信息、技术开发、生产和交易成本,就可以使该地区的该产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当代经济世界的一个重要现象。[3]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美国380个地方产业群的产值达到全国总产值的60%。印度约有350个中小企业集群,出口产品占全国的60%。在我国,尤其在浙江省,这种产业群也得到蓬勃发展,并日益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在浙江温州地区的143个城镇中,产值超10亿元的专业化城镇有30多个,经济总量占全市的60%以上。其中,制鞋企业5000多家,市场份额占全国的20%;眼镜制造企业500多家,90%的产品出口;制笔企业150多家,产品占全国市场的1/3;打火机制造企业260多家,产品占世界市场的70%。

家具制造业在一个地理区域内集聚,形成工业群落或工业区已成为一个全球现象。在发达国家,由于历史和经济发展的原因,如意大利早在20世纪的60年代至70年代,就形成

了几个大的家具工业区,如贝萨罗、波吉邦西、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椅子工业区等,在美国有北卡罗来纳(高点),日本的大川、广岛等等。在发展中国家有马来西亚的麻坡家具产业区、菲律宾的宿务家具产业区等。因此,整合一个区域的产业,通过集聚、组织、调整和协调应该是一种经济快捷的方法和途径。

在一个地区一种类型的产品生产相对集中,会造就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上有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采购商,使得一个企业在用工、材料以至配件等问题上得到比较经济的成本和较大的灵活性。我们在大岭山镇考察时,“台升”的老总郭山辉就说:在大岭山(生产家具)比在美国还方便。在这里如果要一台设备,打一个电话马上就有人过来,货一两天内很快就能送到。在美国起码要一个星期。这种产业链的优势也是特色区域产生的原因之一。

发展家具行业特色区域经济符合我国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短时间在一个区域内形成集中生产的优势,有利于品牌,特别是区域品牌的打响,从而使中国家具进一步走向世界。

四、特色区域荣誉称号命名对区域发展的促进

中国家具协会实施特色区域荣誉称号命名活动对于整合、提升一个地区的家具产业资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从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实施特色区域荣誉称号给地方发展带来的变化。获得荣誉称号以后的大涌镇、安吉县、乐从镇、宁津县、大岭山镇、龙江镇、胜芳镇等近一两年来家具产业都有了突出的发展,强化了他们在当地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

例如,大涌红木家具,2004年通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荣誉称号授牌活动,为后来的成功打入北京市场铺平了道路。“大涌红木家具”作为一个整体品牌正在逐步被人们接受,从而改变了大涌红木原来低品位的形象。

安吉县的椅业在2004年授予了“中国椅业之乡”的称号后,当地的椅业发展更是如乘东风,如鱼得水。2002年安吉县椅业产值只有18亿元人民币,到2005年末产值就将突破60亿元人民币。出口额也是年年都在翻番,企业发展的速度已经超乎老板本人的预想,更远远超过了当地政府发展计划规划中的目标。以至有些企业刚刚建好新厂房又要去租别人的。老板们兴奋地说:“过去我们找‘老外’要打着灯笼去找,现在‘老外’是自己找上门来。”安吉的椅业发展已成为浙江家具出口增长的重要支点。

宁津县家具行业2004年在县政府的组织下,以“中国家具桌椅之乡”的整体阵容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家具博览会”,他们的产品得到众多“老外”的青眯,一举拿下大量定单。通过争创“中国家具桌椅之乡”的活动,宁津县家具产业得到很大的提升。2004年宁津县家具产值达45亿元人民币,比前一年增长了30 %。

产业集群虽然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是全球化与本地化协同作用共同造就的,但政府和协会的职能和作用与它的生存和发展也是不可分割的,而且是构成一个成熟完整的产业集群的基本功能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得到协会和政府支持和帮助的家具产业群,其发展速度、活力和竞争力都得到快速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各地政府和家具行业协会也应该充分认识自己的脚色和职能,为培育、扶持和提升家具产业群的发展发挥自己的“助力器”作用。

五、家具区域经济存在的问题

纵观中国家具区域经济的问题是比较一致的,主要是:一、产业的集中度还不够;二、产业链的形成还不完整,特别是上游产业的产品品质有待提高;三、工业化程度比较底,工业发展阶段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上;四、缺少龙头企业的带领;五、缺少较高知名度的产品品牌和区域品牌。这些问题大部分是与中国家具所面临的问题相同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区域经济的竞争将集中表现为区际产业竞争,而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终将成为提升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因素。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产业集群也不例外。它在提升区域经济优势的同时,也会给区域经济带来一些风险,即它能优化资源配置也可导

致连锁衰退。

产业集群的风险在于,一旦某些产业或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受到跨国公司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的冲击,生产经营出现大的波动时,可能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产业集群往往与地区结构多元化及企业生产经营多元化产生矛盾。所以产业集群既有优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也可能导致企业连锁衰退的可能性。解决的办法主要有两个,一是保持相对垄断地位,提高其它地区和企业进入该产业的门槛;二是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保持技术领先的地位。

产业集群的另一个后果是可能进一步加剧资源空间配置的非均衡性,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格局,使地区之间的差距拉大。解决的出路是各地区必须找准本地区的优势,防止结构趋同。例如盛芳发展玻璃金属家具,宁津发展实木桌椅,安吉发展转椅等,就可以避免有限资源的竞争,同时减小之间的竞争性。

“当一个国家把竞争优势建立在初级生产要素时,它通常是浮动不稳的,一旦新的国家踏上发展相同的阶梯,也就是该国竞争优势结束之时。”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波特关于产业集群的理论正在许多区域的产业集群中应验。

尽管家具行业这几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进步,然而,相比于发达国家的产业集群,无论在质量、设计能力和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等方面都差的很远,我们的出口家具基本上都处在低价格市场,附加值非常低。这说明我们的家具企业在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上较为欠缺,即在加强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在培养人才以及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上投入不够,与行业协会和业内同行业的交流和合作以及与政府的沟通方面还做得不够,在一些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上,所给予的扶持力度也不够大。

如果说集群经济发展算是区域经济的第一次革命,那么,对于集群经济的改造和升级则是关系中国家具命运的“二次革命”了。

因此,无论企业还是政府,无论协会还是高校,都要抓住机遇,巩固已有的成绩,充分认识区域经济与产业集群的本质联系,充分认识产业集群目前面临的问题,加强交流,加强人才培训,加强技术改进和创新,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产品品质,通过设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通过积极主动地与国内外著名大企业、大公司和设计师合作交流,强化全球联系,融入全球客户驱动的商品链中,才可能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生存、发展和壮大。中国家具论坛中国家具区域

dy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现状(整理)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 中国经济“四大板块”: 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 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 1、辽宁中南地区。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和门类齐全的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等。 2、京津唐地区。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山东半岛。重点开发石油和海洋资源,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产业的发展。 4、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三角洲地区。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等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5、闽南三角洲地区。以发展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6、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目前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7 、海南、北部湾沿海地区。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资源优势。 8 、红水河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本区域可建成全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9 、哈尔滨—长春地区。本区主要抓好石化、汽车、机电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1 0 、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重点开发煤、铝等资源,也是东部耗能产业的良好接纳地。 1 1 、长江干流中上游沿岸地区。本区水陆交通方便,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水电、钢铁、有色金属、磷和盐化工业。 1 2 、陕西关中地区。重点考虑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是接纳东部地区纺织工业向西转移的理想地区。 1 3 、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干流沿岸地区。该区为开发新疆石油资源提供钻采设备,在接纳东部地区有色冶金、石油化工、化肥向西转移等方面有重要地位。 1 4 、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地区。是东部地区石油加工、轻纺工业向西转移的重要接收基地。 1 5 、攀西—六盘水冶金、能源、化工基地。主要发展能源、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化肥工业。 1 6 、乌江电力和黔中铝、磷基地。主要开发水电,发展磷肥、炼铝工业。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_“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格局重塑

收稿日期:2015-02-10 基金项目: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功能提升的模式与路径研究”(13AJL014)作者简介:安树伟(1969—),男,山西沁县人, 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发展。 “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格局重塑 安树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70) 摘 要:“十二五”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进入相对均衡时期,但是东快西慢格局仍然未变;受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 和国际经济周期性因素影响,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乏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区域格局的总体态势将是东西两翼带动中部崛起,从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区域格局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 (2015)04-0001-04 “十二五”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进入相 对均衡时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效显著。2010 2013年,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由52.1%下降到49.2%;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重分别由20.5%和18.5%上升到21.6%和20.3%,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呈现出缩小的态势,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进入相对均衡时期。但是,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东快西慢、海强陆弱的格局仍未有改观;与此同时,由于受传统增长方式的制约和传统出口市场不景气因素影响,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乏力。 为了给中国的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并有效熨平传统出口市场的波动,中国在深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世界市场。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和东盟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就是要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在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的同时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在实现东西互动过程中促进中部心脏地带的崛起,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高虎城,2014)。 一、“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中国经济所处的转型升级阶段来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恰逢其时,在短期内 ,“一带一路”可以帮助中国消化过剩产能,其中1单位的基建投资将拉动上游相关产业1.89单位的生产扩张;在较 长时期内,“一带一路”则有助于我国外储投资方向多元化,并会助力亚太经济一体化(俞平康,2014),从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更趋平衡和中国在亚太地区 的影响力更加深入。为此, 中国发起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以及国内 相关区域的基建、能源和金融合作等提供融资支持。 (一)东部地区体制机制将更加开放 “十二五”以来,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以当年价格计算,以下同),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了1.9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下降2.6个百分点,地区经济增长对于投资的依赖明显下降;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2.5个百分点;在工业向其他地区转移的同时,服务业不断向东部地区集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了2.6个百分点,成为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主要原动力。 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加强了与东盟的 经贸往来,并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 DOI:10.16011/https://www.sodocs.net/doc/ba15184298.html,ki.jjwt.2015.04.001

中国家具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家具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摘要:中国家具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逐步走上了现代工业化的道路,但快速发展必然引起行业的整体无秩序,中国家具业仍然是一个被人们所忽视的行业。近年来,行业中所曝露的问题日益显现,整个行业的战略结构亟待改革。本文从中国家具行业成长历程、家具产品风格及行业所处环境进行分析,指出其中的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家具制造业,家具文化,行业标准 一、前言 家具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家具从来就是民族文化的深刻体现。中国家具从古代简单粗糙的案、几到明清富丽堂皇的桌椅、床具无不反映着人们生活方式与改造文明的进步。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几经过制度的变迁,加上现代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体现在家具之中的这种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流失,西方流行家具样式强势入侵,国人似乎已经遗忘了中国还有着明珠美称的明清家具工艺技术。一味地模仿他人的设计,虽然在某方面迎合了一部分人的市场,但是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将断送自己的前程。 中国家具大规模的工业化制造是近20年的事,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结果。中国家具业的发展可谓迅速,2003年家具行业总产值达2040亿人民币,出口73.33亿美元。在一些地区,家具行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但是迅速发展起来的行业,都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行业体系,市场竞争很不规范,有建立起来的标准在执行上也很不到位,时常产品抽查合格率在60%以上。另一方面,家具行业的相关产业链和知识服务性机构远远跟不上行业的正常的发展。 二、目前中国家具发展现状 家具作为民众的大宗消费品,在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住宅建设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市场容量巨大,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因此家具业是各行业中资本投入和规模扩充最为突出的一个。80年代初,全国的家具企业为3500家,从业人员30万人,总产值53.6亿元;至1998年,全国家具企业已达3万家,从业人员200万人,总产值780亿元。而目前全国现有家具生产企业5万多家,从业人员约550万人。预计到明年,我国家具产值可达2500亿元左右,较2000年翻一番。从1996年的12.97亿美元到2002年的54.17亿美元我国家具出口额平均增长30%以上。而预计明年出口将达75亿美元左右。尽管如此,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家具消费不足8美元(60~70元人民币),是巴西、菲律宾、泰国等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25~27美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版图清晰 布局由陆地向海洋延伸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版图清晰布局由陆地向海洋延伸 发布时间:2011-10-26信息来源:世纪经济报道 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 2009年,这是个标志性的年份。 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前所未有地陆续出台了13个区域发展规划,并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被选中的地区,担当起其新一轮改革探路者[17.01 1.01% 股吧研报]的角色。 其背后,是十年来区域经济发展思路的演进。 站在“十一五”与“十二五”的交接点,作为发展改革系统地区经济的负责人,范恒山更显忙碌,从各地调研到工作会议,与范的约访,几度被迫推迟。 新时期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哪里?下阶段区域工作的重点领域是什么?这十年间区域发展思路的变化有哪些?范恒山对本报记者做出了详细的解答。 范恒山指出,虽然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差距趋于缩小,但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缩小区域差距的难度不断增大;以行政区为板块的发展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地区间的无序开发与恶性竞争仍然存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我们将坚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这个主要目标,把缩小区域间人均生产总值、人均收入、人民群众所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作为衡量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切实巩固区域发展相对差距缩小的良好局面。”范恒山说。 而“十二五”期间,我国区域发展要在五个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一是形成主体功能区,二是推动重点地区加快发展,三是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五是建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架构。 东中西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21世纪》: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拉开中国区域均衡发展的大幕,这十年间的区域均衡取得哪些进展? 范恒山:首先是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区域增长格局发生重大转变。长期以来,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一直落后于东部。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指引下,随着针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区域政策力度的强化,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落后于东部的格局得到了扭转。

最新-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精品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从各个角度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格局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为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提供了有正面意义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对策近年来,在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引导下,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 十八大以后,在新的北部丝绸之路规划之下,我国与俄罗斯、蒙古国的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阶段,在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内蒙古自治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首先实现呼包鄂地区发展,紧接着在国家振兴东北经济的规划下,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塑造东西互动、内外结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了国内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地域差异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之间的自然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各有不同优劣势,充分了解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和发展前景有利于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区域要素的优化配置。 1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资源禀赋最好的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 蒙东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蒙中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蒙西地区包括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 近几年,各地区之间的区域经济有了明显的差异,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是蒙中地区呼包鄂,相比之下蒙东地区相对慢一些。 由于各地区间自然资源禀赋不同,每个地区都形成了优势特色产业。 比如,蒙中地区的包头市以钢铁产业为主,鄂尔多斯是以煤炭和羊绒产业为特色产业,为本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蒙东地区中呼伦贝尔地区形成了乳制品产业群,通辽、赤峰地区牛羊肉产品加工产业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内蒙古自治区大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呼包鄂地区,有27家,而蒙东地区总共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俞广霄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 要: 除了台湾,我国领土在广义上可以分为四大板块,即西部12省(市,自治区),东北3省,中部6省和东部沿海10省。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不断演变,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是相当滞后的。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自身资源优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扬长避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西部地区 人口 资源优势 问题 引 言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1]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2%。同时,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 1. 西部地区人口 中国西部地区的人口总数约为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左右。该地区虽然地域相当辽阔,但是人口密度却相对稀疏。这是由于西部地区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比较差,其中土地资源中平原,盆地面积不到10%,约有48%的土地资源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且年平均气温偏低,大部分省区市在10摄氏度以下,有近一半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使得西部地区的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有50多人,远远低于全国每平方公里人数的平均水平,而这一规律与胡焕庸当年提出的黑河-腾冲人口分界理论相符。 除汉族以外,西部地区有44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包括: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满、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傈僳、佤、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羌、布朗、撒拉、仡佬 、锡伯族、裕固、保安、俄罗斯、塔塔尔、乌孜别克、普米、怒、阿昌、崩龙、

中国区域经济的布局问题

内容摘要:中国的经济地理特征和目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是决定区域经济格局的基本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从产业非均衡,转变为区域非均衡模式。由于人口流动因素的存在,区域不平衡格局还会进一步扩大。正确的战略选择,不是逆自然趋势而动,而是在淡水丰富的东部地区按照都市圈(带)的设想来推进城市化。因此,中央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上负有重要的协调、规划和组织实施的责任。 关键词:经济地理非均衡人口流动城市化 研究区域经济布局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中国经济地理的整体特征,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明确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该阶段所具有的产业发展特点。第三是找出经济发展与各个地区经济地理优势之间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防止短期利益行为导致国家整体发展上的长期失衡。而要做到这一点,只靠地方政府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中央政府必须承担起规划、协调和组织实施的责任。 一、中国经济地理的总体特征 中国的面积与美国或欧洲差不多大,但可耕地面积只有人家的一半。其原因是中国拥有世界上的“第三极”——青藏高原。它决定了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一江春水向东流”;它将东亚季风的作用限制于中国东部地区,导致了夏季雨热集中,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其北侧(河西走廊)则形成了常年的西风带,使得西北地区的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并造就了其东侧的黄土高原。工业化以来,尽管人类拥有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却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事实:淡水资源的多少,依然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和产业发展规模的决定因素。 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中心逐渐向南迁移。其根本原因,是北方的降水量限制了该地区的农作物产量,从而限制了北部中国的人口规模。青藏高原和西部地区严酷的自然环境,则将该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长期限制在极低的数量级上。明清以后,由于美洲高产作物(玉米、薯类)的引入,中国东部的人口迅速增加,很快超过了国土的承载力。辽宁曾经是一个森林密集,水草丰富的地区。清朝开禁以后,大量中原移民流入东北,至今不过一百多年。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现代产业的发展,目前辽宁已经是河川断流,风沙遍地,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十分困难。 本文之所以一开始要扯这么远,是因为历史上我们许多搞规划的同志无视以上这些基本常识。以至于一搞三线建设,就敢在缺煤少矿、氧气稀薄的西宁搞什么“五七”钢厂;一说开发西部,就踌躇满志地要把新疆变成中国的加里福尼亚;一提南水北调,就想引雅鲁藏布江之水把河西走廊变成鱼米之乡。在大量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即使违反经济地理常识,很多建设规划短期内都能够“大见成效”,但长远代价却留给了子孙后代。由于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已经没有多少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供挥霍了。 二、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 经过传统计划体制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两个阶段的持续努力,中国经济目前已经越过了罗斯托所说的工业化“起飞”阶段,进入了所谓“向成熟推进”的发展阶段。如果国际上和平与发展的总趋势不发生逆转,国内改革开放的政策得以继续保持,这一发展阶段将至少持续到本世纪的中叶。在这5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农业产值将下降到gdp的10%左右,农村人口将下降到全部人口的1/3左右。由于出口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制造业的产值不会明显低于服务业的产值,并且继续扮演着着经济增长领头羊的角色。新增就业的产业分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1、历史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实差距的重要 因素之一。 2、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各种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区位条件作为经济区域的成长基础,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在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 3、制度因素 中国的改革,发展了市场经济,也同时造成了富裕的城市和东部地区更加 富裕,贫穷的农村和西部地区更加贫穷,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策倾斜效应 政策的倾斜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5、人力资源差异

区域间人力资源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 思想文化因素和教育共同组成的人力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应当看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思想文化和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 (1)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2)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3)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消极影响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制约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损害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剧区域经济的矛盾。 (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4)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四)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继续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区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领全国经济发展。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 4、落后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发挥自身优势,赶超发达地区。所谓落后地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下层次的地区。它包括以下含义:① 落后地区是一个相对的地域概念。

中国家具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此文档由欧浦家具网提供,买家具到欧浦(股票代码002711)近些年随着工业的进步,在传统手工作业基础上,各种新工艺、新材料不断应用于家具生产中,中国家具行业展现出崭新的活力和面貌。但在高速的销量增长和巨额的贸易数字背后,中国家具行业还隐藏着不可忽视的行业发展隐患。欧浦家具网摘录文章如下。 一、行业概况——家具制造大国 (一)历史悠久 家具行业是历史非常悠久的行业,它伴随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基本需要,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近些年随着工业的进步,在传统手工作业基础上,各种新工艺、新材料不断应用于家具生产中,中国家具行业展现出崭新的活力和面貌。 中国家具行业由家具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原辅材料生产企业、科研单位等组成。据中国家具协会资料,目前中国家具生产企业达到5万家,从业人员近500万人,2004年行业产值达到2650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各类行业中较具影响力的行业。 目前中国家具企业所生产的家具种类品种非常丰富。按材料分主要有实木家具、板式家具、塑料家具、金属家具、竹家具、藤家具、石材家具等,各种新材料均有所应用。按用途分主要有卧房家具、门厅家具、客厅家具、厨房家具、卫生间家具、办公家具、公共场所家具、户外家具、宾馆家具等,各种使用用途的家具都有生产。 (二)发展迅猛

此文档由欧浦家具网提供,买家具到欧浦(股票代码002711)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具行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1978年,中国家具行业产值仅为13亿元,1998年达到870亿元,2004年达到2650亿元。1978年至2004年2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22.7%。1998年到2004年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4%。中国家具行业产值及发展如下图所示。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国家具业引进了大量国际先进的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中国家具业的生产水平和竞争能力。过去十年是中国家具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中国家具行业进入产业发展的成长期,中国家具行业在产量和产值上均有了迅速提升,为行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近十年来迅速崛起,已经成为国际上仅次于美国的家具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目前内地家具企业达5万余家,从业人员超过500万人,已形成了一批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企业群落和产业区域。 (三)缺乏可持续竞争优势 审思中国家具的粗放发展模式,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只是一个家具制造业大国,还不是家具制造业强国。在高速的销量增长和巨额的贸易数字背后,中国家具行业还隐藏着不可忽视的行业发展隐患。 从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后,中国有个相对的优势。第一,在搞特区。当时就说家具企业发展对所有的企业先来一步免税,对企业所得税实行了三免一补。很多特区的企业都是这样发

新中国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探索

新中国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探索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分布格局 内容摘要: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的演化:“点状”分布格局—沿海“带状”分布格局—“弓”状分布格局—“井”状分布格局—“棋盘”状分布格局。中国的区域发展模式的演进是中央政府政策、各地区位优势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催化的结果。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概况 (一)点状分布格局 从“一五计划”到“三线建设”期间,中国的发展重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数个大城市,如东北地区的沈阳、长春、哈尔滨,中部地区的唐山、太原、洛阳、武汉,西部地区的兰州、西安等大中城市。这段时期,中央政府主要从行政化的角度去考察中国工业化布局,使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呈现出若干个大城市异常发达,而其他非“一五计划”支持的地区异常贫困的区域发展局面。此时的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呈现出典型的非均匀的点状分布状态。 从“三线建设”到改革开放,中国的区域发展格局依然没有摆脱非均匀的点状发展格局,但点状的区位却有了变化:通过三线建设使整个西南地区成为中国重工业集中地之一,重庆、成都等西南部城市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 总之,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重点集中在一些重工业城市,中国的区域发展格局是典型的点状分布图。 (二)带状分布格局 改革开放后,中央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逐步从政治导向转为经济效益导向,发展的重点也逐渐从内地转向沿海。这一时期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利用中央所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优势和所处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使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中国最活跃的经济地带。从北到南依次出现大连、青岛、烟台、连云港、上海、宁波、温州、厦门、深圳、珠洲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这些大城市连结起来像一条玉带镶嵌在东部沿海,成为中国最为活跃、经济实力最强的发展区域。 (三)弓状分布格局 1985年,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市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率先成立了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农经081 ) 摘要:“统筹区域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要求之一。当前,我国正在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在此发展进程中,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区域发展特色。怎样正视我国东南西北地区的差距和发展潜力,是统筹区域发展的前提之一。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的需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应的是:启动经济高速发展的车轮,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实行全局较均衡但局部不均衡的发展战略;保持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实行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需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精髓就是从“先富到后富再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指出:“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的发展。”在视察南方讲话中,小平同志又一次强调了这个问题,他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他又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其实质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允许而不是限制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而其最终目的则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央对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关系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发展和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企业”,要“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在“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党中央下决心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这将使我国地区经济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与此相适应,将逐步形成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并为最终实现全国的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国情 2.1 我国是个大国,经济区域众多,条件千差万别,因而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状况有差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姓名:徐元挺学号:200701100130 院系:法学院班级:07级法学3班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文章探讨了东北区域内部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问题,提出了以沈阳-大连双核心城市组合模式来推动东北区域协调发展的,并就两城市之间的协同分工政策安排进行了阐述。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在改革开放早期,国家为了搞活经济,通过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以使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三十年间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隆起”地带。该地区的加速发展确实带动了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既定的目的。但是这种发展也因为政策性倾斜等方面原因加剧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板块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从而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不平衡;中国南方经济板块和北方经济板块的不平衡。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国家首先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的互补发展;其次为了振兴北方经济,国家加大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国北方经济区域的发展与布局必须立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板块。要想在东北亚区域经济整合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就必须下大力气整合东北亚中国地区,使之形成统一的协同体。东北亚中国地区包括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具体来说包括京津冀板块、山东半岛城市群、环渤海辽宁地区和其他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从发展现状来看,京津冀板块有北京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强力拉动,山东半岛城市群有青岛和济南的带动,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现状良好,而另外两个板块却发展缓慢。即东北地区的振兴事关中国北方经济的区域发展大局。 东北地区两个板块,环渤海辽宁地区的核心城市是大连,而另一地区的核心城市则是沈阳。这两个板块无论从行政区划上还是从文化历史传统上都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具体发展过程中这两个地区,或者说大连和沈阳两个城市的协同发展情况却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大连和沈阳的组合模式及协同发展有利于环渤海地区各板块间的有效整合,有利于改变中国经济“南重北轻”的格局,还有利于辽宁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东北区域空间结构分析 对一个区域进行空间结构分析最重要的就是评价该地区城市的竞争力状况,从而能够找到该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竞争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社科院倪鹏飞教授认为,城市竞争力系统构成是复杂的,其众多的要素和环境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又处在不同的维度和层次上,它们共同集成,构成城市综合竞争力,决定城市的价值收益。根据这一思路,倪鹏飞教授编制并出版了200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一书,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摘要:贵州省是西南地区一个落后的省份,其经济水平始终处于全国最低层。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状况,使当地的经济格局具有地域特色,经济发展同时面临机遇与困难。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贵州经济水平落后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办法。 关键词: 贵州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发展方略 1.贵州经济现状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省会是贵阳,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面积约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1,2]。 大多数人对贵州的认识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业等重化工业,极大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改善了地区人民的生活,贵州的经济面貌也因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周边省区乃至西部省区的平均水平相比,贵州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与此同时,贵州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却更加突出,如: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三农”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水平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等等[3-5]。 总体来说,贵州一直处于一个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状态。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社会发展滞后,人均水平低;二三产业不发达,结构产业低;区域发展不平衡[6,7]。但是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发展,贵州特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区域经济特色,即,以贵阳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型式。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四条横贯东西的经济带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四条横贯东西的经济带 在更加强调地区协调发展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背景下,21世纪初的中国正在形成四条横贯东西的经济协作带,使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新的格局。 一、经济协作带的含义和一般特征 经济协作带是由跨区域的地理上相互连接的经济单元组成的具有共同利益基础和内在经济的经济区域。一般具有四个特征: (一)它是地理上相互连接的带状区域。不同区域在空间上具有多样性,由此会形成不同类型的经济区域,比如经济圈、经济带和经济区等。在地理上相互连接的带状区域既是各种经济带所具有的一般特征,也是经济带区别于经济圈和经济区的重要方面。(二)拥有相互的便利通道。经济带上的不同区域之间能否进行经济交流和,不但取决于是否具有交流和的内在要求,还取决于实现交流和的可能性及其成本。包括交通、通讯在内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跨区域交流的制度保证等,对于经济协作带的形成及其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三)带内地区之间具有垂直分工的现实和可能的基础。经济带不同区域之间具有不同的经济优势,并且在产业链上分居于不同的环节。垂直的产业分工也同时意味着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通常是有差异的。 (四)彼此之间以互补性经济结构和协作性经济为主。同质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通常是以竞争为主的,而异质区域之间则以协作为主。经济协作带的不同区域之间基本上属于异质区域,彼此之间以互补性经济结构和协作性经济为主。 二、中国正在形成四条横贯东西的经济协作带 随着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加强,全国由南到北正在形成珠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带和京津———呼包银经济带,四条连接东西部的经济增长轴线将构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格局。这种以经济带建设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新趋势,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促进地区经济在更高的程度上协调发展。 (一)珠江经济带 珠江是中国南方连接东部和西部的天然纽带。珠江经济带是沿珠江干流形成的连接粤、港、澳、滇、黔、桂6省区的经济区域。珠江经济带将流域内的珠江三角洲经济核心区、华南经济区、西南经济区等有机地连为一体,对于加强粤港

浅谈:中国家具业发展现状分析

浅谈:中国家具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行业定义 家具是由材料、结构、外观形式和功能四种因素组成,其中功能是先导,是推动家具发展的动力;结构是主干,是实现功能的基础。这四种因素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由于家具是为了满足人们一定的物质需求和使用目的而设计与制作的,因此家具还具有功能和外观形式方面的因素。 广义的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器具。狭义家具是指在生活、工作或社会实践中供人们坐、卧或支撑与贮存物品的一类器具。 二、家具行业主要产品大类 目前中国家具企业所生产的家具种类品种非常丰富。按材料分主要有实木家具、板式家具、塑料家具、金属家具、竹家具、藤家具、石材家具等,各种新材料均有所应用。按用途分主要有卧房家具、门厅家具、客厅家具、厨房家具、卫生间家具、办公家具、公共场所家具、户外家具、宾馆家具等,各种使用用途的家具都有生产。而按照标准化程度,家具制造业可以分为成品家具制造、手工打制家具制造和定制家具制造三种。 三、产业链构成情况 家具制造作为“中游”行业,其上游主要为木材、金属、塑料等制造行业,下游为商业或消费者,这也决定了家具行业的一些行业特点: 1.与房地产行业的关联性。家具制造业与房地产行业具备一定的相关性,房地产市场调控会对家具制造业产生影响。原因有二:一是从家具消费的原因来看,房产销售对家具消费的转化较高。数据显示,装修或乔迁原因导致家具消费超过65%,破损和款式过时分别占到1 2.37%和18.56%,对于材质更换的需求仅为4.1%。二是作为购房需求主力的年轻人其家具消费占比较高。从家居消费年龄特征看,家居消费群体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根据搜房家居研究中心调查数据,25-30岁消费者占调查总数40%,30-35岁消费者占26%,35-40岁消费者占13%,其余占比相对较小。 2.原材料成本占业务成本份额较大。家具行业属于原料密集型产业,直接材料对主营业务成本的影响较大。生产家具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纤维板、禾香板、铝型材、百叶板、五金配件等。例如,好莱客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披露,2011-2013年及2014年1-9月,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较高,分别达82.07%、78.70%、80.29%及80.69%,因此,直接材料对主营业务成本的影响较大。以喜临门为例,原料、辅料及包装物的成本是影响主营业务成本的主要因素,2009-2011年原辅料及包装物成本占主业成本的86.33%、82.93%和80.26%。因此,直接材料的价格变动会对行业的盈利能力产生较大影响。 3.生产经营季节性特点较为明显。受商品房购置、改善性装修需求等因素影响,家具行业生产经营会存在一定的季节性,特别是大件家具的销售收入和现金流量呈现一定的季节性波动特征,行业产品销售旺季一般在下半年。以好莱客为例,2012-2014年,下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区域经济现状与发展分析

区域经济现状与发展分析 摘要:现如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发展不平衡。但是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都在转变,所以在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各个区域的经济进行协调发展,使区域经济趋于平衡。一方面要强化各个区域经济,另一方面要提高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关键字:区域经济;现状;发展分析; 国务院在2005年,将我国的经济划分为“四大板块八大经济区”,其中在全国范围内按各个省份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分别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东部是由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这些省份共同组成;中部是由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这些省份共同组成;西部是由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这些省份共同组成;东北是由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这些省份共同组成。在这样一种划分的前提下,我国的区域经济就很自然的凸显出来了。本文就针对我国区域经济的现状,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一番分析。 一、我国各个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1.东部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东部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占全国人口比例的36%,为全国创造了56%的地区生产总值,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3698元,这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平均水平的1.6倍,在我国四大经济板块中排名第一。 东部经济实力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带动了东部沿海的整体经济发展,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全国的2倍;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总比例的1/5;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珠三角地区,其人均生产总值为全国的1.6倍; 众所周之,上海是我们国家的经济中心,它也是东部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第一。今年,我们国家在上海举办了万人瞩目的上海世界博览会,更加是快速的带动了上海地区以及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更加的超过其它各个地区,成为我们国家当之无愧的经济中心。 2.中部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很明显,我们国家中部的经济实力相对于东部而言要弱些,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占全国人口比例的32%,为全国创造了23%的地区生产总值,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223元,还不及全国的平均水平,仅是平均水平的0.78倍。 3.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相对于中部而言要弱些,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占全国人口比例的23%,为全国创造了21%的地区生产总值,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565元,还不及全国的平均水平,仅是平均水平的0.61倍。贵州省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5100元,在全国最低。只看西部地区的经济,其大西部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要高于大西南经济区,也就是说大西北地区的经济实力较大西南地区要稍高。 4.东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东北是我国的老的革命根据地,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占全国人口比例的8.4%,为全国创造了9%的地区生产总值,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5200元,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稍高一些,在四大板块中排名第二。

家居行业现状分析

变革之时,终有破冰之举 ——家居行业现状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房产新政的出台,家居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谷。虽然流通商场竞相开店,但即便到了周末,国内许多上万平米的家居卖场也只有零零散散的顾客,装修公司门前更是门庭冷落。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家居行业洗牌的时候到了。纵观历史,家具行业虽然是一个传统行业,但作为一个产业的正式发展,中国家居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变强,不过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如今,家居行业正从混乱无序走向规范秩序,从恶性竞争变为理性成长,行业变革势在必行,并迫在眉睫。 生产企业面临重重困境 许多业内人士感叹;现在家具业垮的比开的多,卖家具的又比做的赚得多。 目前,中国家居行业技术含量不高,准入门槛很低,造成了当前家居生产企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家居行业内成规模的企业至少有8万家,其中规模300人以下的企业占据80%。小家具生产厂数目众多,整个行业市场处于混战状态。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家居行业产能过剩,如果城市化率再上不来,受房地产新政的影响,肯定会有一部分企业死掉。 2009年家居行业的产值达7300亿,按照过去30年平均22.2%的增长率来看,到2015年,中国家具行业总产值有望超过汽车业。然而,大部分属于中小型的企业贡献出了90%的产能,其中没有一家企业能达到1%的市场占有率。这样造成了行业内的无序竞争。为保证市场份额,厂家能做的事情就是降低成本,以保持价格优势,但近两年来家具原材料及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令厂商叫苦不迭。如今,已有相当多的小家具企业因此而关门倒闭。 对生产企业而言,除了人工和原材料,另外一项重要的费用支出就是场租:按08年以前的统计,一类城市其场租在300-500元/M2/月左右,二三线城市在20-80元/ M2/月左右,依次计算每年的场租(300 M2),一类城市在180万元左右,二类城市在28万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