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之海尔国美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之海尔国美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之海尔国美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之海尔国美

一、案例:海尔与国美合作关系发展历程

1.交易型合作关系阶段

在国美海尔供应链合作关系发展初期,即1999~2001年期间,国美一直奉行低价经营策略,而海尔早期则主张“只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的经营理念,双方关系一度僵化。由于担心价格战会打乱海尔稳定的价格体系,破坏现有营销网络,失去渠道话语权,海尔的某些区域市场作出了不与国美直接合作的决定,主要借助专卖店、专营商、大商场、批发商以及国外连锁(沃尔玛)等销售渠道。尽管期间也出现了间接合作的情况,即通过专卖店给国美供货,但是缺陷亦非常明显。随着国美的扩张,海尔迫于市场份额下降的压力,2002年开始与国美展开合作。从2004年开始,海尔调整经营策略,空调等产品改走优质平价路线,与国美的合作不断升级。经过双方的广泛接触,2005年6月,国美海尔签订了包括空调、冰箱类应季商品在内的全部13大品类,总值高达6亿元的采购订单。此举创造了国美电器有史以来与单一上游电器生产厂商一次性签订采购金额的最高记录。同时,海尔决定依靠其丰富全面的产品线,全方位与国美电器展开深度合作,双方互相承诺开辟供货和结款等诸多方面的“绿色通道”。例如,海尔方面承诺,在销售旺季出现某一产品品类短缺或物流配送紧张时将首先保证全国国美系统的供货,同时在残次品、滞销品的退换上也将予以优先保证。而国美则承诺将尽量增大在各门店中对海尔产品的推广力度,同时对于厂家最关心的售后结款问题也将优先予以保证。总体来看,尽管该阶段双方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接触,但是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还比较有限,主要还是依据价格决定合作规模及内容。

2.协调型合作关系阶段

2006年,国美和海尔遇到了各自发展的瓶颈期,有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强大动力。为应对苏宁、百思买及厂商自建渠道的挑战,国美大力整合供应链、改善零供关系。2007年5月11日,国美宣布募资约65.5亿港元,其中40%用于改善与供应商的关系,尤其是缩短应付账周期。经过国美与海尔双方就供应链合作关系的磋商,国美与海尔签署的2007年战略合作协议,定单总金额高达100亿元,创造了我国家电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厂商一次性合作项目。与国美一贯对待供应商不同的是,此次与海尔的战略合作,国美承诺将不再向海尔收取合同外的费用及进场费,逐步实现双方交易透明化;海尔承诺将给国美提供更具市场竞争力和

高性价比的商品,并大幅拓展合作领域,双方由单纯的产销关系延伸至市场调研、产品研发与制造、供应链价值提升、信息化建设和物流管理等多个系统领域。同时,海尔将在年内于国美渠道中设立100个“海尔旗舰商品展销中心”,和200个展示海尔整套家电的“海尔电器园”形象店。为了共同研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双方决定共同成立“国美海尔事业部”,该事业部将由双方采购、销售、研发、服务以及财务人员共同组成。

3.战略型合作伙伴关系阶段

近几年,海尔与国美持续推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挖掘合作潜力,拓展合作领域。“国美海尔事业部”在组织和运作上日趋成熟,双方通过开放式的信息化无缝对接,专门针对目标消费群体开发个性化和人性化的产品,并通过双方物流体系的整合,实现B2B、B2C业务,提升供应链效率。双方合作内容不仅停留在采与销的业务层面,而是深入到共同分析和研究市场,共用研发商品,共同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共同制定服务标准,统一服务行为。这种全新的合作关系不仅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规范行业竞争,更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2010年7月,国美集团与海尔集团签署了一份三年实现500亿销售规模的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合作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差异化定制产品。合作协议尤其注重双方共同研发个性化商品。协议规定,在双方对消费需求的共同管理下,海尔每年将为国美提供600款系列商品,其中差异化商品数量不少于300款,并且差异化专供产品将占到双方销售规模的50%.同时,海尔的制造平台将为国美提供其延伸性ODM商品的制造支持。

(2)高端产品体验店。在双方协议中,国美与海尔将在一二级市场实施个性化的产品与卖场合作。国美集团拥有国内最完善的渠道网络布局,尤其是在一二级市场的优势最明显,将为海尔集团提供最佳的展示与销售平台。国美集团作为海尔集团最大的渠道战略合作伙伴,国美集团将在销售终端全力主推海尔全品类产品,这将有助于国美实现向家电及消费电子综合性指向性卖场的转变。

(3)深耕三四级市场。目前,国美集团正采取网络扩张与单店效益提升并举的均衡性发展战略,积极扩大三四级市场。海尔集团在全国三四级市场推广的物流网、销售网、服务网的三网合一工程,正在稳步进行。此次合作中,国美与海尔将强化在三四级市场网络方面的优势互补,例如,海尔在配送方面的优势资源将全面支持国美电器在三四级市场的网络扩展,而国美目前拥有最强大的全国性采购平台,将选择适合于三四级市场的商品,丰富海尔销售网络的商品。

(4)提升供需链效率。国美集团与海尔集团还将专门成立两个层级的组织体系,在双方集团总部组成了经营管理团队,关注商品研发、规划、信息平台对接

等。在市场终端划分了60个区域市场,每个区域10人,共计600人,共同执行战略合作的实施与推进。同时双方确定了高层的季度互访制度,以确保战略的无障碍推进。

此次合作不仅创造了我国家电业规模最大的合作项目,而且也创造了我国新的商业合作模式。双方的合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一年一度短期的供销双方的利益博弈,双方更注重合作关系的协同性和长期规划,在产品定制、渠道建设,组建经营团队及双方优质资源互补,供应链效率整合等方面展开全面的供需链深度合作,并通过双方的整合最好地服务消费者。这种合作模式标志着双方传统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已转变为协同型合作关系,双方致力于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伙伴关系。

二、评价分析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即是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这样一种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于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形成于供应链中具有特定的目标和利益的企业之间。

供应链管理思想可以概括为:

(1)“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非核心业务一般应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并与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

(3)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

(4)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

(5)供应链管理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

(6)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这是信息流管理的先决条件。

(7)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

在此案例中,海尔是制造商国美是渠道商,两者最终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依次是交易型合作关系阶段、协调型合作关系阶段、战略型合作伙伴关系阶段。在交易型合作关系阶段,总体来看,尽管该阶段双方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接触,但是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还比较有限,主要还是依据价格决定合作规模及内容。在协调型合作关系阶段,双方由单纯的产销关系延伸至市场调研、产品研发与制造、供应链价值提升、信息化建设和物流管理等多个系统领域。并且双方决定共同成立“国美海尔事业部”以共同研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在此阶段,战略型合作伙伴关系已经初见趋势。在第三阶段即战略型合作伙伴关系阶段,“国美海尔事业部”在组织和运作上日趋成熟,双方通过开放式的信息化无缝对接,专门针对目标消费群体开发个性化和人性化的产品,并通过双方物流体系的

整合,实现B2B、B2C业务,提升供应链效率。双方合作内容不仅停留在采与销的业务层面,而是深入到共同分析和研究市场,共用研发商品,共同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共同制定服务标准,统一服务行为,最终实现共赢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海尔国美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必要性分析

海尔是一个优秀的制造商,国美也是渠道商中的优秀代表,二者之间本来就存在合情合理的买卖交易关系。然而在传统的供应商模式下,买卖双方既是交易关系同时也存在博弈。国美一直奉行低价经营策略,而海尔早期则主张“只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的经营理念,双方关系一度僵化,海尔甚至在部分地区的国美店附近建立了自己的专营店,国美要买只能通过海尔专营店,但是这种方式缺陷显著,国美在壮大的同时缺少海尔这一重要角色的参与,在海尔商品方面较之其竞争对手沃尔玛等国际流通巨头显然处于下风,而海尔则是市场份额下滑,那么要打破这种被动的局面双方只有建立合作关系,这是双方利益的趋势,更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的客观要求,当然,也与双方的共同努力、主动求变密不可分。

2.海尔国美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功因素分析

(1)双方有共同认知

从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存在着促进两者长期合作的因素。国美和海尔分别作为中国家电渠道商和制造商的领跑者,具备打遣新型战略合作模式的基础。由于海尔家电产品种类多样,双方的密切互动有着更合理的经济基础。或许正是基于对关系前景的这一共同认知,…海尔、国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其意图在于超越单纯的产品销售与采购范畴,推倒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墙”,变价格纽带为价值纽带,追求共赢,并为终端用户创造最大的价值。国美与海尔共同本着对消费者,对行业,对社会的高度责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着全新的厂商合作模式,这无疑也将对中国家电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2)合作理念的转变及价值观的趋同

企业文化通过影响员工的观念和行为,进而对供应链企业合作关系演变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和影响作用。海尔与国美的关系之所以能够走出低谷,与海尔文化的包容性和灵活性有着很大关系。正如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所言:“既然和对手都能竞合,为什么不能和企业上下游进行整合?”因此,对于同国美之间的关

系,海尔在观念上迅速作出调整。

随着合作时间的延续和合作关系的深化,合作伙伴的价值观和信念在合作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趋同的价值观将成为连接供应链企业的无形纽带。在合作过程中,海尔和国美都逐渐认识到,除了各自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实力,促使他们合作理念发生革命性转变的主要是在严峻的竞争形势下对自身未来发展定位的深入分析。“在客户经济时代,只要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出发,你就很难做错,反之你就很难做对。国美与海尔的合作,标志着厂商之间的关系将由原来相互关注各自资源和利益上,调整为共同关注消费者,这种从对抗到对接的转变,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因而对合作前景充满信心。”海尔集团副总裁周云杰说。据业内专家分析,国美海尔这种创新的战略合作为中国家电业的健康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3)双方组织结构密切配合信息共享

供应链合作企业组织结构的流程化、分权化、扁平化、柔性化和团队化等因素对供应链上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流转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进而深刻影响着合作业务的进行。随着合作节奏的加快,海尔与国美在组织上也实现了创新性的整合。海尔在国美渠道中设立“店中店”,联合组建“国美海尔事业部”,使国美利用其熟悉、了解用户需求的优势,参与海尔产品的设计开发;海尔也将参与国美的卖场促销,双方通过连续不断地开展联合促销,实现资源的深度共享;随着合作的深入,双方还专门成立两个层级的组织体系,在双方集团总部组成了经营管理团队,共同执行战略合作的实施与推进。另外,海尔与国美还将通过联网实现信息互动,让海尔可以随时掌握在国美的零售数据,国美也可以随时了解海尔的产品生产、用途、库存信息,这样可大大减少国美的不动销库存,同时也加快了海尔自身的资金周转速度。双方通过总部对总部、分部对分部的定期的营销沟通会、定制产品看样会等方式,开辟一条增进厂商了解、理解,并能达成默契的有效途径,不断探求双方之间可操作的合作关系模式,最终实现双方在业务和心理上的“零距离”,达到共存共荣的境地。

基于以上三点因素,海尔国美建立起牢不可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信在这种合作关系下,双方会在各自的行业领域发展得越来越好,希望这种全新的合作模式能成为行业新的标准,使厂商合作更透明,更好回归商业本质。

三、思考

1.海尔国美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彼此有哪些影响?

2.如何看待海尔专营店与国美之间的竞争?

3.在如今繁荣的电子商务时代中,海尔国美如何应对来自其他电商的恶意竞争以谋求双方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海尔供应链管理案例

海尔的供应链管理 一、企业背景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为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6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已经达到25.5%,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在小家电市场上海尔表现稳健,以16%的市场份额蝉联小家电市场冠军。 海尔每月接到6万个销售订单。的产品每天要通过全球5.8万个营销网点,销往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月采购26万种物料、制造1万多种产品,全球500强企业的供应商多达800多家。 从生产规模看,海尔现有生产的产品达 13,000多个产品品种,平均每天开发1.3个新产品。海尔一年的资金运作进出达1000亿元,平均每天需做2.76亿元结算,1800多笔账。随着业务的全球化扩展,海尔集团在全球拥有15个设计中心和3000多名海外经理人。 如此庞大的业务体系,依靠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架构或者矩阵式模式,很难维持正常运转,业务流程重组势在必行。 海尔的“OEC 、市场链、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 二、解决方案 1998 年,海尔公司开始为满足每位客户的需求而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从而迈出了向国际化目标前进的步伐。为实现这一目标,公司确立了适当的合作战略,并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采取了重要的措施。 通过对备选方案进行全面分析之后,海尔集团最终选择了 mySAP供应链管理 (mySAP SCM) 和相关的mySAP Business Suite解决方案。海尔集团息技术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研究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研究 姓名:*** 学号:09096122 提要:21世纪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己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构建适合本企业的供应链,选择适合企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已成为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正是于此,文中提出了一套科学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集成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供应链联盟合作伙伴选择模型,为实施供应链管理一体化和合理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提供借鉴。文中在对供应链、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相关理论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其建立了科学、全面、详细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结合现实情况与供应链合作伙伴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合作伙伴选择模型。并根据指标评价体系和模型,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研究。关键词:供应链,合作伙伴,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 1、引言 我国很多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了供应链及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重要性,但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残留思想和其他一些条件的限制,离真正的供应链还有很远的距离。因此,分析影响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主要因素,建立选择合作伙伴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对我国企业实行供应链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要想构建一个科学而又全面的合作伙伴选择体系首先要对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和分类;然后还要考虑前面所提到的各种标准和原则。通过那些标准和原则对潜在合作伙伴进行初步的筛选,减小潜在伙伴的数目以后,需要在更深层次上检查这个缩短了的供应商名单,以识别哪些最具有成为高效伙伴的供应商的能力。随着制造业中全面质量管理(TQM),柔性制造方式(FMS),准时制生产方式(JIT)等新型的制造和管理方式的出现,以及制造业的战略重点从单纯的成本控制转变为质量控制、时间控制和成本控制,制造商对合作伙伴的评价准则也有所变化,不仅考虑价格、准时送货、质量,而且合作伙伴的生产装备、地理位置、技术能力、行业声誉与地位、管理与组织、合作意愿等都被纳入评价准则之内。因此,要对供应链环境下的合作伙伴作出全面的评价,在综合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我国的现实国情,认为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核心能力因素、协同因素、运行环境因素、绩效因素。具体如下: 2.1供应链合作伙伴的核心能力因素 (1)质量因素从古到今产品的质量都是商家所最关心的问题,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没有质量其他一切条件都是没有意义的。质量因素包括:产品合格率、样品质量、质量管理情况、质量体系认证情况、质量评估。 (2)价格与成本因素有史以来价格和成本就是商务谈判的重点,价格与成本问题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的大问题。价格与成本因素包括:产品价格、数量折扣、运输费用、机会成本、交易成本、研发成本。 (3)交货因素交货问题的处理状况直接关系到企业乃至整条供应链的能否正常运转。交货因素包括:交货及时性、交货的准确性、样品的及时性、接受紧急定货的能力。 (3)服务因素在当今这个买方市场时代,服务的作用日益突显,其水平的高低往往关系到企业的形象甚至生存问题。服务因素包括:服务标准(包括运输、包装、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等)、交流反馈能力、服务改善能力、服务态度、服务的响应速度、顾客的满意度。 (4)技术因高、精、尖的技术是企业生存的利器,过硬的技术常常列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因素包括:技术研发能力与速度、当前技术水平、技术优势、技术保密度。 2.2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协同因素

海尔的供应链管理

海尔的供应链管理 发表时间:2009-03-13T10:28:11.640Z 来源:《世界华商经济年鉴》09年2期供稿作者:宋扬[导读] 海尔集团从1984年开始创业,通过20年的艰苦奋斗,把一个濒临破产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跨国公司。海尔集团从1984年开始创业,通过20年的艰苦奋斗,把一个濒临破产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跨国公司。在这20年里,很多企业都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退出了历史舞台,海尔之所以发展的越来越好,我认为与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1998年开始,海尔就提出要注重供应链的管理,以优化供应链为中心,在全集团范围内对原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再造,与国际化大公司全面接轨,强化了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大大提升了海尔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海尔财务公司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尔集团供应商中有许多为中小型企业,长期与海尔集团保持着稳定的供货关系。他们为了配合海尔的大量订单需要发展配套生产,但是从银行很难得到融资,就算能够融资成本也很高。这时海尔出现了一时的供应链断裂。为了解决供应商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海尔财务公司利用集团账面大额应付账款做质押为供应商提供融资。同时又可以丰富海尔财务公司的业务,增加了财务公司的利润来源,而且还推动了集团的流程再造。在供应链金融延伸方面,海尔做的很出色,值得我国企业学习。海尔在供应链管理上面,并不是像一些企业一样纸上谈兵。它有针对自身的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还会随着周边环境的改变随时调整自己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1.供应链管理关键是核心业务和竞争力正如张瑞敏所说,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因为企业的资源有限,企业要在各行各业中都获得竞争优势很困难,企业要想发展,必须集中资源在某个所专长的领域即核心业务上。海尔之所以能够以自己为中心构建起高效的供应链,就在于它们有着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并且仰仗这种竞争力把上下游的企业串在一起,形成一个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有机链条。而供应链中的各个伙伴之所以愿意与海尔结成盟友,也正是看中了它不可替代的竞争力。众所周知,海尔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在以海尔文化下所形成的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能力。海尔在获取客户和用户资源上有着别的企业不可比的超常能力。 2.强化创新能力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取胜,就要强化创新能力,满足市场的需求。海尔内部有一个理念,就是先有市场后有工厂。要使自己的产品有市场,最重要的就是围绕顾客需要,生产他们需要的产品。海尔的科研人员很欣赏这样一句话:“想出商品来”。想出商品,就是想出新市场,也就是要创造新市场。企业通过创造市场引导消费来领先市场。而做大市场蛋糕的前提,是产品要有个性化,不断保持创新的活力。在这方面,海尔有足够的发言权。在它的核心业务冰箱领域上,海尔做到了“想出商品来”。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中国第一代豪华型大冷冻电冰箱、中国第一代全封闭的抽屉式冷冻电冰箱、中国第一台组合电冰箱都是海尔制造生产的,紧接着是中国第一台宽气候带电冰箱、中国第一代保湿无霜电冰箱、中国第一台全无氟电冰箱,每一个新品都创造了一个新市场、新消费群。正是这种源源不断的新产品之流,保证了海尔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3.以供应链为基础的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是企业以输入各种原料和顾客需求为起点,到企业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终点的一系列活动。一个企业的业务流程决定着组织的运行效率,是企业的竞争力所在。以客户需求为切入点,对原来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它强调以首尾相接的、完整连贯的业务流程来代替过去的被各职能部门割裂的破碎性流程,使企业产品质量、成本和各种绩效目标取得显著的改善。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是以供应链的核心管理思想为基础,以市场客户需求为纽带,以海尔企业文化和SBU管理模式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施“三个零”(服务零距离、资金零占用、质量零缺陷)为目标的流程再造。它通过供应链同步的速度和SST的强度,以市场效益工资激励员工,从而完成订单,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注重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程是企业员工、客户和供货商的沟通过程,以前只能以电话、传真甚至见面达成信息交流的目的,现在利用电子商务、电子邮件甚至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虽然手段不同,但内容并没有改变。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优势在于其自动化操作和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令信息流通速度加快,同时减少失误。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必须从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货物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真正按供应链的特性改造企业业务流程,使各个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海尔的供应链纽带离不开IT支撑,在1998年,公司第一次通过订单处理集中化的方式进行业务重组,由按库存生产转向了按订单生产,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海尔现代物流模式。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3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这样的运行速度为海尔赢得了源源不断的订单。目前,海尔集团平均每天接到销售订单200多个,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多个销售订单,定制产品7000多个规格品种,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15万种。由于所有的采购基于订单,采购周期减到3天;所有的生产基于订单,生产过程降到一周之内;所有的配送基于订单,产品一下线,中心城市在8小时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之内即能送达。总起来,海尔完成客户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资金回笼一年15次(1999年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本周转速度年均只为1.2次),呆滞物资降低73.8%,同时海尔的运输和储存空间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在经济和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竞争将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正式由于上述的4点,使得海尔的供应链总成本低,对市场响应速度快,赢得了市场。海尔在抓住用户的需求的同时,加强对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全球供应链的管理,这就是海尔为什么那么多年都一直走在前面的原因之一。作者希望通过对海尔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分析,可以让中国的其他企业得到一些帮助和启示。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企业(特别是汽车行业企业)都应用JIT方法进行管理,这样一种方法要求企业加快对用户变化需求的反应速度,同时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全球竞争中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要求企业将自身业务与合作伙伴业务集成在一起,缩短相互之间的距离,站在整个供应链的观点考虑增值,所以许多成功的企业都将与合作伙伴的附属关系转向建立联盟或战略合作关系。 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战略管理的重点,也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接和合作,以及相互之间在设计、生产、竞争策略等方面良好的协调。本章主要研究了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讨论了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建立步骤及其制约因素,并对合作伙伴的选择作了具体阐述。

第一节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一、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定义 供应链合作关系(Supply Chain Partnership,SCP),也就是供应商-制造商(Supplier-Manufacturer)关系,或者称为卖主/供应商-买主(Vendor/Supplier-Buyer)关系、供应商关系(Supplier Partnership)。供应链合作关系可以定义为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 这样一种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于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形成于供应链中为了特定的目标和利益的企业之间。形成的原因通常是为了降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库存水平、增强信息共享、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保持战略伙伴相互之间操作的一贯性、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财务状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及合作伙伴的选择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及合作伙伴的选择 A. 克莱斯勒公司(Chrysler Corporation)与洛克维尔公司(Rockwell)之间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克莱斯勒公司与洛克维尔公司达成一项协议,两个公司将在汽车的设计阶段进行紧密合作。洛克维尔公司负责总装厂与零部件厂的计算机控制部分的设计。如果计算机控制与汽车的设计不匹配,就会影响到汽车的质量和汽车进入市场的时间。根据协议,洛克维尔公司是为克莱斯勒公司的总装、冲件、焊接、电力设备等部门设计计算机控制的独家公司,他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他们(汽车制造商与计算机控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是汽车行业内的首次。两个公司的工程师在汽车设计阶段的紧密合作中,洛克维尔公司的工程师设计开发相关计算机控制软件,以便能与克莱斯勒公司的工程师同时设计控制系统和整个汽车。计算机控制是汽车制造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合作双方都希望能够尽可能实现降低成本、缩短制造周期等目标,而且缩短进入市场的周期是克莱斯勒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目标,以前的周期是26~28周,现在的目标是将它缩短至24周,克莱斯勒公司希望能通过与洛克维尔公司的合作实现这个目标。 B. 北美金属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北美金属行业的企业之间正在形成一种高度集成化的合作联盟,包括制造商、分销商和最终用户,实际上构成一条供应链。他们之间逐渐加强的信任关系在金属行业产生巨大影响。金属制造商可以直接与最终用户对话,从而在他们之间形成一种新的解决问题和满足用户需求的途径。制造商与分销商之间的联盟或紧密的合作关系也使其成为可能。他们之间的这样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用户的需求,并共同合作满足这些需求。显然,用户对于特殊金属材料(具有特殊工艺)的需求是制造商与分销商之间合作关系的驱动力之一。分销商也为最终用户提供诸如库存管理、成本分析服务、采购、长期计划协助等服务。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都为了给最终用户带来最大化的价值而紧密地合作在一起。 C. 本田公司(Honda)与其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 位于俄亥俄州的本田美国公司,强调与供应商之间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本田公司总成本的大约80%都是用在向供应商的采购上,这在全球范围是最高的。因为它选择离制造厂近的供应源,所以与供应商能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能更好地保证JIT供货。制造厂库存的平均周转周期不到3小时。1982年,27个美国供应商为本田美国公司提供价值1400万美元的零部件,而到了1990年,有175个美国的供应商为它提供超过22亿美元的零部件。大多数供应商与它的总装厂距离不超过150哩。在俄亥俄州生产的汽车的零部件本地率达到9 0%(1997年),只有少数的零部件来自日本。强有力的本地化供应商的支持是本田公司成功的原因之一。 在本田公司与供应商之间是一种长期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如果供应商达到本田公司的业绩标准就可以成为它的终身供应商。本田公司也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支持帮助,使供应商成为世界一流的供应商: ①2名员工协助供应商改善员工管理; ②40名工程师在采购部门协助供应商提高生产率和质量; ③质量控制部门配备120名工程师解决进厂产品和供应商的质量问题; ④在塑造技术、焊接、模铸等领域为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 ⑤成立特殊小组帮助供应商解决特定的难题; ⑥直接与供应商上层沟通,确保供应商的高质量; ⑦定期检查供应商的运作情况,包括财务和商业计划等; ⑧外派高层领导人到供应商所在地工作,以加深本田公司与供应商相互之间的了解及沟通。

三个供应链管理案例,经典

案例海尔:现代物流创造的奇迹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谈起搞物流的原因时说:“物流对海尔的发展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大约用了两年半时间进行物流的整合和改造。到目前为止,我们认为物流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张瑞敏认为:“一个现代企业,如果没有现代物流,就意味着没有物可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由现代企业运作的驱动力所决定的。现代企业运作的驱动力是什么?就是一个:定单。如果没有定单,现代企业就不可能运作。也就是说,它不可能有物可流。要实现这个定单,就意味着靠定单去采购,为定单去制造,为定单去销售。如果要实现完全以定单销售、采购、制造,那么支持它的最重要的一个流程就是物流。如果没有物流,就不可能有定单的采购;如果没有定单的采购,那就意味着采购回来的就是库存,因为采购回来的这些物料到底给谁不知道;如果没有定单的制造,就等于天天虽然非常忙,但是在制造库存,干出来的产品等于天天增加库存。最后,没有定单的销售,说到家,就是处理库存,因为你不知道卖给谁,唯一的方法、唯一的出路就是降价,削价处理。” 1、重塑了企业的业务流程,真正实现了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定单经济 海尔现代物流的起点是定单。企业把定单作为企业运行的驱动力,作为业务流程的源头,完全按定单组织采购、生产、销售等全部经营活动。从接到定单时起,就开始了采购、配送和分拨物流的同步流程,现代物流过程也就同时开始。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的支持,海

尔物流通过3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这样的运行速度为海尔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定单。目前,海尔集团平均每天接到销售定单200多个,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多个销售定单,定制产品7000多个规格品种,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15万种。由于所有的采购基于定单,采购周期减到3天;所有的生产基于定单,生产过程降到一周之内;所有的配送基于定单,产品一下线,中心城市在8小时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之内即能送达。总起来,海尔完成客户定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资金回笼一年15次(1999年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本周转速度年均只为1.2次),呆滞物资降低73.8.张瑞敏认为,定单是企业建立现代物流的基础。如果没有定单,现代物流就无物可流,现代企业就不可能运作。没有定单的采购,意味著采购回来就是库存;没有定单的生产,就等于制造库存;没有定单的销售,就不外乎是处理库存。抓住了定单,就抓住了满足即期消费需求、开发潜在消费需求、创造崭新消费需求这个牛鼻子。但如果没有现代物流保障流通的速度,有了定单也会失去。 2、海尔现代物流从根本上改变了物在企业的流通方式,基本实现了资本效率最大化的零库存 海尔改变了传统仓库的"蓄水池"功能,使之成为一条流动的"河".海尔认为,提高物流效率的最大目的就是实现零库存,现在海尔的仓库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仓库,它只是企业的一个配送中心,成了为下道工序配送而暂时存放物资的地方。

海尔供应链管理

海尔供应链管理 海尔集团从1984年开始创业,通过20年的艰苦奋斗,把一个濒临破产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跨国公司。在这20年里,很多企业都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退出了历史舞台,海尔之所以发展的越来越好,我认为与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1998年开始,海尔就提出要注重供应链的管理,以优化供应链为中心,在全集团范围内对原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再造,与国际化大公司全面接轨,强化了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大大提升了海尔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海尔财务公司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尔集团供应商中有许多为中小型企业,长期与海尔集团保持着稳定的供货关系。他们为了配合海尔的大量订单需要发展配套生产,但是从银行很难得到融资,就算能够融资成本也很高。这时海尔出现了一时的供应链断裂。为了解决供应商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海尔财务公司利用集团账面大额应付账款做质押为供应商提供融资。同时又可以丰富海尔财务公司的业务,增加了财务公司的利润来源,而且还推动了集团的流程再造。在供应链金融延伸方面,海尔做的很出色,值得我国企业学习。 海尔在供应链管理上面,并不是像一些企业一样纸上谈兵。它有针对自身的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还会随着周边环境的改变随时调整自己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1.供应链管理关键是核心业务和竞争力 正如张瑞敏所说,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因为企业的资源有限,企业要在各行各业中都获得竞争优势很困难,企业要想发展,必须集中资源在某个所专长的领域即核心业务上。海尔之所以能够以自己为中心构建起高效的供应链,就在于它们有着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并且仰仗这种竞争力把上下游的企业串在一起,形成一个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有机链条。而供应链中的各个伙伴之所以愿意与海尔结成盟友,也正是看中了它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众所周知,海尔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在以海尔文化下所形成的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能力。海尔在获取客户和用户资源上有着别的企业不可比的超常能力。 2.强化创新能力 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取胜,就要强化创新能力,满足市场的需求。海尔内部有一个理念,就是先有市场后有工厂。要使自己的产品有市场,最重要的就是围绕顾客需要,生产他们需要的产品。海尔的科研人员很欣赏这样一句话:“想出商品来”。想出商品,就是想出新市场,也就是要创造新市场。企业通过创造市场引导消费来领先市场。而做大市场蛋糕的前提,是产品要有个性化,不断保持创新的活力。 在这方面,海尔有足够的发言权。在它的核心业务冰箱领域上,海尔做到了“想出商品来”。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中国第一代豪华型大冷冻电冰箱、中国第一代全封闭的抽屉式冷冻电冰箱、中国第一台组合电冰箱都是海尔制造生产的,紧接着是中国第一台宽气候带电冰箱、中国第一代保湿无霜电冰箱、中国第一台全无氟电冰箱,每一个新品都创造了一个新市场、新消费群。正是这种源源不断的新产品之流,保证了海尔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3.以供应链为基础的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是企业以输入各种原料和顾客需求为起点,到企业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终点的一系列活动。一个企业的业务流程决定着组织的运行效率,是企业的竞争力所在。以客户需求为切入点,对原来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它强调以首尾相接的、完整连贯的业务流程来代替过去的被各职能部门割裂的破碎性流程,使企业产品质量、成本和各种绩效目标取得显著的改善。 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是以供应链的核心管理思想为基础,以市场客户需求为纽带,以海尔企业文化和SBU管理模式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施“三

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

第四节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的评价选择是供应链合作关系运行的基础。合作伙伴的业绩在今天对制造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交货、产品质量、提前期、库存水平、产品设计等方面都影响着制造商的成功与否。传统的供应关系已不再适应激烈的全球竞争和产品需求日新月异的环境,为了实现低成本、高质量、柔性生产、快速反应的目标,企业的业务重构就必须包括对供应商的评价选择。合作伙伴的评价、选择对于企业来说是多目标的,包含许多可见和不可见的多层次因素。 一、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合作伙伴的类型 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运作需要减少供应源的数量(短期成本最小化的需要,但是供应链合作关系并不意味着单一的供应源),相互的连接变得更专有(紧密合作的需要),并且制造商会在全球市场范围内寻找最杰出的合作伙伴。这样可以把合作伙伴分为两个层次:重要合作伙伴和次要合作伙伴。重要合作伙伴是少而精的、与制造商关系密切的合作伙伴,而次要合作伙伴是相对多的、与制造商关系不很密切的合作伙伴。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变化主要影响重要合作伙伴,而对次要合作伙伴的影响较小。 根据合作伙伴在供应链中的增值作用和他的竞争实力,可将合作伙伴分成不同的类别,分类矩阵见图5-7。 图5-7 合作伙伴分类矩阵 纵轴代表的是合作伙伴在供应链中增值的作用,对于一个合作伙伴来说,如果他不能对增值做出贡献,他对供应链的其他企业就没有吸引力。横轴代表某个合作伙伴与其他合作伙伴之间的区别,主要是设计能力、特殊工艺能力、柔性、项目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竞争力的区别。 在实际运作中,应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 对于长期需求而言,要求合作伙伴能保持较高的竞争力和增值率,因此最好选择战略性合作伙伴;对于短期或某一短暂市场需求而言,只需选择普通合作伙伴满足需求则可,以保证成本最小化;对于中期需求而言,可根据竞争力和增值率对供应链的重要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有影响力的或竞争性/技术性的合作伙伴)。 二、选择合作伙伴考虑的主要因素 由华中理工大学管理学院CIMS-供应链管理课题组1997年的一次调查统计数据可知,目前我国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主要的标准是产品质量,这与国际上重视质量的趋势是一致的;其次是价格,%的企业考虑了这个标准;另有%的企业考虑了交货提前期;批量柔性和品种多样性也是企业考虑的因素之一。主要统计数据如图5-8所示。 从调查数据以及通过与一些企业管理人员的交谈中发现,我国企业评价选择合作伙伴时存在较多问题: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主观的成分过多,有时往往根据企业的印象来确定合作伙伴的选择,选择时往往还存在一些个人的成分;选择的标准不全面,目前企业的选择标准多集中在企业的产品质量、价格、柔性、交货准时性、提前期和批量等方面,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对企业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

海尔 整合供应链 实现零库存

海尔:整合供应链,实现零库存 锦程国际物流 有一个传统的民族工业制造企业,成立16年来,保持了80%的年平均增长率,成长为一个业务遍及全球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其管理模式被收入欧盟商学院的管理案例库,其首脑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全球30位最受欢迎的企业家”之一,这家企业就是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取得今天的业绩,和企业实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是分不开的。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海尔发动了一场管理革命:以市场链为纽带,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用户资源,逐步向“零库存、零营运资本和(与用户)零距离”的终极目标迈进。 以市场链为纽带重构业务流程 从生产规模看,海尔现有10800多个产品品种,平均每天开发1.3个新产品,每天有5万台产品出库。海尔一年的资金运作进出达996亿元,平均每天需做2.76亿元结算,1800多笔账。随着业务的全球化扩展,海尔集团在全球有近1000家分供方(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4个),营销网络53000多个,海尔还拥有15个设计中心和3000多名海外经理人,如此庞大的业务体系,依靠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架构或者矩阵式模式,很难维持正常运转,业务流程重组势在必行。 总结多年的管理经验,海尔探索出一套市场链管理模式。海尔认为,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能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目标,而应该以用户满意度的最大化、获取用户的忠诚度为目标。这就要求企业更多地贴近市场和用户。市场链简单地说就是把外部市场效益内部化。过去,企业和市场之间有条鸿沟,在企业内部,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只是上下级或是同事。如果产品被市场投诉了,或者滞销了,最着急的是企业领导人。下面的员工可能也很着急,但是使不上劲。所以海尔不仅让整个企业面对市场,而且让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都去面对市场。由此,海尔也把市场机制成功地导入企业的内部管理,把员工相互之间的同事和上下级关系转变为市场关系,形成内部的市场链机制。员工之间实施SST,即索赔、索酬、跳闸。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好,下道工序给你报酬,否则会向你索赔或者“亮红牌”。 结合市场链模式,海尔集团对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进行了调整,把原来各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全部分离出来,整合成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实行全集团统一营销、采购、结算;把原来的职能管理资源整合成创新定单支持流程3R(研发、人力资源、客户管理)和基础支持流程3T(全面预算、全面设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3R和3T流程相应成立独立经营的服务公司。 整合后,海尔集团商流本部和海外推进本部负责搭建全球的营销网络,从全球的用户资源中获取定单;产品本部在3R支持流程的支持下不断创造新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产品事业部将商流获取的定单和产品本部创造的定单执行实施;物流本部利用全球供应链资源搭建全球采购配送网络,实现JIT定单加速流;资金流搭建全面预算系统;这样就形成了直接面对市场的、完整的核心流程体系和3R、3T等支持体系。 商流本部、海外推进本部从全球营销网络获得的定单形成定单信息流,传递到产品本部、事业部和物流本部,物流本部按照定单安排采购配送,产品事业部组织安排生产;生产的产品通过

海尔的供应链管理

海尔的供应链管理 作者:宋扬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年2期字数:2653 字体:【大中小】[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0020-01 海尔集团从1984年开始创业,通过20年的艰苦奋斗,把一个濒临破产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跨国公司。在这20年里,很多企业都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退出了历史舞台,海尔之所以发展的越来越好,我认为与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1998年开始,海尔就提出要注重供应链的管理,以优化供应链为中心,在全集团范围内对原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再造,与国际化大公司全面接轨,强化了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大大提升了海尔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海尔财务公司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尔集团供应商中有许多为中小型企业,长期与海尔集团保持着稳定的供货关系。他们为了配合海尔的大量订单需要发展配套生产,但是从银行很难得到融资,就算能够融资成本也很高。这时海尔出现了一时的供应链断裂。为了解决供应商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海尔财务公司利用集团账面大额应付账款做质押为供应商提供融资。同时又可以丰富海尔财务公司的业务,增加了财务公司的利润来源,而且还推动了集团的流程再造。在供应链金融延伸方面,海尔做的很出色,值得我国企业学习。 海尔在供应链管理上面,并不是像一些企业一样纸上谈兵。它有针对自身的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还会随着周边环境的改变随时调整自己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1.供应链管理关键是核心业务和竞争力 正如张瑞敏所说,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因为企业的资源有限,企业要在各行各业中都获得竞争优势很困难,企业要想发展,必须集中资源在某个所专长的领域即核心业务上。海尔之所以能够以自己为中心构建起高效的供应链,就在于它们有着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并且仰仗这种竞争力把上下游的企业串在一起,形成一个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有机链条。而供应链中的各个伙伴之所以愿意与海尔结成盟友,也正是看中了它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众所周知,海尔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在以海尔文化下所形成的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能力。海尔在获取客户和用户资源上有着别的企业不可比的超常能力。 2.强化创新能力 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取胜,就要强化创新能力,满足市场的需求。海尔内部有一个理念,就是先有市场后有工厂。要使自己的产品有市场,最重要的就是围绕顾客需要,生产他们需要的产品。海尔的科研人员很欣赏这样一句话:“想出商品来”。想出商品,就是想出新市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及合作伙伴的选择

采购员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宝典 摘要:对与供应商的采购合作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通过需求分析、选择分析、选择供应商、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实施和加强合作关系4个过程展开,分别对筛选战略、供应管理计划流程、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认证管理等关键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旨在使采购工作趋于完美。 关键词:供应链;制造与购买;战略伙伴合作;战略分外与外包随着企业的兼并和重组的加剧,企业的规模向着优势互补、强强联全、扩大市场份额和利益最大化的方向迅速发展。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扩张中,从片面追求多元化、多角化的盲目扩张,走向专业化和细分市场的道路。由于这种专业化和集成化的发展,企业内部供应战略也从大而全、自给自足向着外包、外购的方向发展,企业之间也由相互竞争的关系向着竞争/合作共存的方向发展。在一个企业能从实施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获益之前,必须首先认识到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建立不仅是企业结构上的变化,而且在观念上也必须有相应的改变。所以,必须一丝不苟地选择供应商,以确保真正实现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利益。 1 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需求分析随着供应商队伍专业化的发展,聪明的购买可以节省开支,取得市场上的采购优势。近来,对设备的采购有另一种趋势,即以租代买。如办公设备、IT设备等。对于许多的服务如维修、保安、清洁、复印、班车等等都可以外包出去,这可以节省大量开支和人工。而采购也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挑选更为合适的供应商。国际化采购不仅是国际贸易的一环,同时对整合我们供应链也是一种难得的机会。 1.1 采购组织的中心化与全球化采购如此重要,即要面对生产,同时又要满足市场和客户的要求。构建一个高效能的发挥作用的组织,必须能整合内部和外部资源,以及进行全球化和集中管理。对跨国公司而言,选项拨一流、强大的采购组织是完全必要的。

供应链管理合作伙伴的选择分析

供应链管理合作伙伴的选择 分析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供应链管理合作伙伴的选择分析 摘要 自从20世纪90年代供应链管理思想进入中国后,中国企业和理论的方面都广泛关注这个思想理论。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要改善企业管理。这种情况下,强调供应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整个供应链的框架中,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是企业间进行合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第一步。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协调合作是供应链优化的主要内容。因此,对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无疑是很重要的,同时,也是贯穿始终的一环。本文主要对供应链节点企业应该如何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合作伙伴;合作伙伴选择分析

目前,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物流活动的效率、物流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信息化程度对企业而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2003年美国埃森哲著名供应链专家罗伯特·伊斯顿的“中国供应链的现状与发展”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同其它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一直受到这样一些问题的困扰:基础设施薄弱、分销体系零散混乱、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缺乏第三方能力、现金流与应收账款方面存在问题、法规落后过时或限制性太大。中国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必须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还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成为供应链核心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成为供应链的理论界所研究的重要内容。如何合理地根据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类型来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以帮助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结成战略联盟,增强他们所在的供应链的竞争力,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又称为供应链合作关系,可以定义为在供应链内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协调关系,以保证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或效益。这种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于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是由多种因素起作用的结果,比如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顾客需求的日益提高等。但最主要的是以下三个最基本的驱动力:核心竞争力、不断变化的顾客期望、外包战略。其中,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自身的优势保持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顾客期望的不断变化是伙伴关系得以产生的外部压力,伙伴关系可以说是外包含义的延伸和深化。 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就意味着新产品/技术的共同开发、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市场机会共享和风险共担。在供应链合作关系环境下,供应链合作伙伴不再是只考虑价格,而是更注重选择能在优质服务、技术革新、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良好合作的供应商。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合作各方都将受益,具体表现在良好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减少供应链上的不确定因素、降低库存水平、快速响应市场、增强信息共享度、保持战略伙伴相互之间操作的一致性、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状况,企业可以集中精力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创造更大的竞争优势。 (1)减小供应链上的不确定因素,降低库存。(2)快速响应市场,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运作需要减少供应源的数量,相互的连接变得更密切,并且链主会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寻找最杰出的合作伙伴。这样可以把合作伙伴分为两个层次:重要合作伙伴和次要合作伙伴。重要合作伙伴是少而精的、与链主关系密切的合作伙伴,而次要合作伙伴是相对多的、与链主关系不很密切的合作伙伴。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变化主要影响重要合作伙伴,而对次要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论 文 姓名:肖振兰 专业: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 班级: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111 所属院系:海事与港航学院航运工程系 论文题目: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 指导教师:廖洪鹏 完成时间: 2014·3·25

毕业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肖振兰专业班级: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111 指导教师:廖洪鹏工作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题目: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 毕业论文主要内容: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分析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关系以及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重要性,提出合作企业选择考虑的因素、益处和风险的综合管理方法。 指导教师签名:系主任签名: 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签名(盖章):

目录 绪论-----------------------------------------------------4 1.分析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关系---------------------------4 2.供应体系核心企业分销体系客户---------------------------5.供应链体系基本模型结构------------------------------5.建立满足供应链需要的管理战略------------------------6.供应链协作关系的构建-------------------------------6 3. 如何选择合伙人----------------------------------------7.选择合作伙伴就是选择战略性合作伙伴-----------------7.所有的客户都应该成为合作伙伴-----------------------8.只是把供应商纳入合作伙伴的选择范围-----------------8.把合作伙伴选择看成是一种阶段性行为-----------------9.选择合作伙伴的数量越少越好-------------------------9 4. 选择合作伙伴考虑的主要因素---------------------------10.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10.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11 5. 合作伙伴选择方法概述---------------------------------11 6. 供应链中企业间合作伙伴关系的益处---------------------11 7.供应链中企业间合作伙伴关系风险------------------------12结语----------------------------------------------------13参考文献------------------------------------------------13

海尔集团的供应链 2

黄冈师范学院 商学院实验(实践)教学 学期:2012-2013年第二学期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01003班姓名:程钰娣学号:201016140317 课程:供应链管理教师:陈蕾老师

海尔集团的供应链管理 一、企业背景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有特大型企业。经过短短15年的时间,海尔集团从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产品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家电王国。200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1016亿元。2004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品牌价值高达616亿元。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独家编制的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于4月18日揭晓,海尔再次入围世界品牌百强,荣居第89位。2005年8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公布“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调查结果,海尔荣居榜首。 二、海尔物流供应链管理 海尔物流在当初的物流重组阶段,整合了集团内分散在28个产品事业部的采购、原材料仓储配送、成品仓储配送的职能,并率先提出了三个JIT(Just in time)的管理,即JIT采购、JIT原材料配送、JIT成品分拨物流。通过他们,海尔物流形成了直接面对市场的、完整的以信息流支撑的物流、商流、资金流的同步流程体系,获得了基于时间的竞争优势,以时间消灭空间,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向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价值服务。 在海尔,首先根据其发展战略的需要,改变了传统的按库存生产(MTS)的模式,转而采用按定单生产(MTO)的管理模式,消除了对需求预测的盲目性和误差。为了保证按单生产模式的成功,海尔集团实施了现代物流同步的模式,全球供应链网络得到了全面优化整合,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保证了产品质量和JIT交货。海尔集团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多个销售订单,定制的产品品种达7000多个,通过整合物流,库存资金减少了67%。海尔物流中心货区面积只有7000多平方米,但其吞吐量却相当于普通仓库的30万平米。

有关海尔集团如何参与到全球供应链的研究

一、公司简介 海尔集团是一个只有17年发展史的年轻企业。1984年创业初期只是一个年亏损147万元的集体所有制小厂,而到今天已发展成为名列2001年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百强企业第二、年销售收入超过60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平均每年以78%的惊人速度增长。17年间海尔集团先后实施了名牌发展战略(1984年-1991年)、多元化发展战略(1991年-1998年),从1998年开始。海尔集团进入国际化发展战略阶段,目标是挺进世界500强,成为国际化的海尔。2012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1631亿元,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8万多名员工,海尔的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物流基本情况 海尔国际物流中心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通过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领先技术应用,改革了传统意义上的仓库。 2001年3月31日,坐落在海尔开发区工业园的海尔国际物流中心正式启用,有国家863计划项目海尔机器人有限公司整合国内外资源建设而成。海尔物流中心高22米,拥有1.8万个标准托盘位,其中原材料托盘位9768个,产成品托盘位8288个,包括原材料和产成品两个自动化物流系统。 海尔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导引技术开发的激光导引无人运输车系统,巷道堆垛机,机器人,穿梭机等。全部实现现代物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家电下乡”对企业的配送服务也是一个新的挑战。1996年,海尔专门针对三四级市场建立了专卖店渠道,现在全国拥有6000家专卖店;海尔从2000年开始便拥有了一套完整的物流体系。海尔物流和专卖店的配合,保证能实现即需即供、即买即送,有能力把产品送到全国任何一个县城、任何一个乡镇。 三、供应链基本情况 海尔物流发展的三个阶段: 物流重组:在物流重组阶段,海尔物流率先提出了三个JIT的管理,即JIT采购、JIT原材料配送、JIT成本分拨物流。通过对集团28个产品事业部的采购资源、原材料配送资源、成本配送资源的整合,获得了更优的外部资源。 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管理阶段,海尔物流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提出了一流三网的同步流程(一流: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网络、全球配送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使海尔现代物流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同步流程。 物流产业化:海尔通过企业物流的运作,拥有了优质的全球供应商资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运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使海尔物流具备了联合采购、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