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92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92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92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92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861-92

发布时间:1992-11-1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和预防;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管理,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和交换。

2分类原则和代码结构

本标准按导致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本标准的代码共分三层,第一层用一位数字表示大类;第二、三层分别用二位数字表示中、小类。

3 分类与代码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表

代码危险和有害因素说明

1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05 设备、设施缺陷

10505 强度不够

10510 刚度不够

10515 稳定性差指抗倾覆、抗位移能力不够。包括重心过高、

底座不稳定、支承不正确等。

10520 密封不良指密封件、密封介质、设备辅件、加工精度、

装配工艺等缺陷以及磨损、变形、气蚀等造成

的密封不良。

10525 应力集中

10530 外形缺陷指设备、设施表面的尖角利棱和不应有的凹凸

部分等。

10535 外露运动件指人员易触及的运动件。

10599 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110 防护缺陷

11005 无防护

11010 防护装置、设施缺陷指防护装置、设施本身安全性、可靠性差,包

括防护装置、设施、防护用品损坏、失效、失

灵等。

11015 防护不当指防护装置、设施和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使

用不当。不包括防护距离不够。

11020 支撑不当包括矿井、建筑施工支护不符合要求。

11025 防护距离不够指设备布置,机械、电气、防火、防爆等安全

距离不够和卫生防护距离不够等。

11099 其他防护缺陷

续表

代码危险和有害因素说明

10540 操纵器缺陷指结构、尺寸、形状、位置、操纵力不合理及

操纵器失灵、损坏等。

10545 制动器缺陷指结构不合理,装置损坏、失灵等。

10550 控制器缺陷

11520 静电

11525 电火花

11599 其他电危害

120 噪声

12005 机械性噪声声

12010 电磁性噪声

12015 流体动力性噪声

12099 其他噪声

125 振动危害

12505 机械性振动

12510 电磁性振动

12515 流体动力性振动

12599 其他振动危害

130 电磁辐射

13005 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中子、

质子、高能电子束等。

13010 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135 运动物危害

13505 抛射物指固体飞甩。

13510 飞溅物指液体飞溅。

13515 坠落物

13520 反弹物

13525 土、岩滑动

13530 料堆(垛)滑动

13535 气流卷动

13540 冲击地压指井巷(采场)周围的岩体(如煤体)在外载作用

下产生的变形能,当力学平衡状态受到破坏时,

瞬间释放,将岩体急剧、猛烈抛出造成严重破

坏的一种井下动力现象。

13599 其他运动物危害

140 明火

145 高温物质指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14505 高温气体

115 电危害

11505 带电部位裸露指人员易触及的裸露带电部位。

11510 漏电包括杂散电流。

11515 雷电

15099 其他低温物质

155 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60 作业环境不良

16005 作业区环境不良指地面滑、地场地狭窄、地面高低不平、场地

杂乱、航道狭窄、暗礁、险滩等。

16010 基础下沉

16015 安全过道缺陷指无安全通道,安全通道狭窄、不畅等。

16020 采光照明不良指照度不足、烟尘弥漫、无天然光或天然光过

强等。

16025 有害光照指眩光、频闪效应等。

16030 缺氧

16035 通风不良指自然通风差或气流过大、无强制通风、风量

不足、换气量不够等。

16040 空气质量不良指空气污染或含氧量不足等。

16045 给、排水不良

16050 涌水

16055 强迫体位指生产设备、设施的设计或作业位置不符合人

类工效学要求而易引起作业人员疲劳、劳损或

事故的一种作业姿势。

16060 气温过高

16065 气温过低包括高原严寒。

16070 气压过高包括气压急剧变化。

16075 气压过低包括气压急剧变化。

16080 高温高湿包括高热辐射。

16085 自然灾害指冰雹、洪水、暴风雨雪、大雾等。

16099 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65 信号缺陷

16505 无信号设施指应设信号设施处无信号,如无紧急撤离信号

等。

16510 信号选用不当

16515 信号位置不当

14510 高温液体

14515 高温固体

14599 其他高温物质

150 低温物质指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15005 低温气体

15010 低温液体

15015 低温固体

17005 无标志指应设标志而无标志。

17010 标志不清晰

17015 标志不规范

17020 标志选用不当

17025 标志位置缺陷

17099 其他标志缺陷

199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

有害因素

2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

因素

205 易燃易爆性物质含遇湿易燃性物质。

20505 易燃易爆性气体

20510 易燃易爆性液体

20515 易燃易爆性固体

20520 易燃易爆性粉尘与

气溶胶

20599 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210 自燃性物质

215 有毒物质包括刺激性、窒息性、致敏性、致畸性、致癌

性、溶血性、麻醉性等物质。

21505 有毒气体

21510 有毒液体

21515 有毒固体

21520 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21599 其他有毒物质

220 腐蚀性物质

22005 腐蚀性气体

22010 腐蚀性液体

22015 腐蚀性固体

22099 其他腐蚀性物质

299 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

因素

3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05 致病微生物

30505 细菌指炭疸杆菌、布氏杆菌等。

30510 病毒指森林脑炎病毒等。

30599 其他致病微生物

310 传杂病媒介物

16520 信号不清指信号量不足,如响度、亮度、对比度、信号

维持时间不够等。

16525 信号显示不准包括信号显示错误、显示滞后或超前等。

16599 其他信号缺陷

170 标志缺陷

315 致害动物

320 致害植物

399 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

因素

4 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

害因素

405 负荷超限指易引起疲劳、劳损、伤害等的负荷超限。

40505 体力负荷超限

40510 听力负荷超限

40515 视力负荷超限

40599 其他负荷超限

410 健康状况异常指伤、病期。

415 从事禁忌作业包括女工经期、孕期从事禁忌作业。

420 心理异常

42005 情绪异常

42010 冒险心理

42015 过度紧张

42099 其他心理异常

425 辨识功能缺陷

42505 感知延迟

42510 辨识错误

42599 其他辨识功能缺陷499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505 指挥错误

50505 指挥失误

50510 违章指挥

50599 其他指挥错误

510 操作错误

51005 误操作

51010 违章作业

51099 其他操作错误

515 监护失误

520 其他错误

599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 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知识3、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中可能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实际上,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即不安全因素种类繁多、非常复杂,它们在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方面所起的作用很不相同,相应地,控制它们的原则、方法也不相同。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分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于是,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一般地,能量被解释为物体做功的本领。做功的本领是无形的,只有在做功时才显现出来。因此,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看作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例如,带电的导体、奔驰的车辆等。 (1)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 可以列举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表中列出了可能导致各类伤亡事故的第一类危险源。 ①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产生、供给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能量的装置、设备是典型的能量源。例如变电所、供热锅炉等,它们运转时供给或产生很高的能量。 ②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 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相当于能量源。例如起重、提升机械、高度差较大的场所等,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的势能。 ③能量载体 拥有能量的人或物。例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带电的导体等,本身具有较大能量。 ④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 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与GB/T 13861-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代码结构由“三层”改为“四层”; ——大类设置由六类改为四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环境因素”下的中类增加了“自然环境”。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艳琦,张惠军,刘骥,隋旭、郝银贵,李荣华。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3861-1992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与交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3术语和定义 3.1 生产过程 production process 劳动者在生产领域从事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3.2 危险和有害因素hazardous and harmful factors 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3.3 人的因素hominine factors 与生产各环节有关的,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4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

GB/T 13861-2009 代替GB/T13861-1992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2009-10-15 发布 2009-12-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与GB/T13861-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代码结构由“三层”改为“四层”; ---大类设置六类改为四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艳琦,张惠军,刘骥,郝银贵,李荣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分布情况为: --- GB/T13861-1992。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与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版本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生产过程 劳动者在生产领域从事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危险和有害因素 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人的因素 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 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环境因素 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管理因素 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4 分类原则和代码结构 本标准按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性质进行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共分为四大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讲座 一、基本定义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索。 危险有害因素可拆分为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索。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 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大类。 危险源: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装置.、设备、设施和场所,就称做危险源。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直接原因 1、有害物质和能量的存在 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 能造成危险和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客观存在的有害物质或超过临界值的能 量。 有害物质是指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或者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物质。比如,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和窒息性气体等都是有害物质。 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能量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超过临界值),都是危险有害因素。比如,导致火灾、爆炸发生的化学物质、运动物体等都属于能量 的范畴。 2、人、机、环境和管理的缺陷 有害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是发生事故的先决条件,有害物质和能量不存在就没有事故。但存在有害物质和能量,并不一定就发生事故。因为,通常见到的有害 物质和能量,一般都有防护措施,事故是被屏蔽的。 有害物质和能量的防护或屏蔽措施,有着强大的天敌,这就是:人、机、环境和管理的缺陷。防护或屏蔽措施与人、机、环境和管理缺陷进行斗争,前者胜,

则有害物质和能量继续被屏蔽,仍处于安全状态;后者胜,则有害物质和能量失去控制,有害物质和能量释放出来危及人员和财产安全,处置不力将产生损失, 出现事故。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索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环境的因素包括: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环境因素将室内、室外、地上、地下、水上、水下等作业(施工)环境都包含在内。比如,作业场所狭窄、屋基沉降、采光不良、气温湿度、自然灾害、风量 不足、缺氧、有害气体超限、建筑物结构不良、地下火、地下水、冲击地压等。 4、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是指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从职业安全健康的组织机构、责任制、管理规章制度、投人、职业健康管理等方面考虑。包括:职业安全健康组织机构不健全,职业安全健康责任制未落实,职业安全健康 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职业安全健康投人不足,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安全管理是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既定的安全目标,在预测、分析的基础 上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它是预防故障和人员失误发生的有效 乎段。因此,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和职业危害分类 除了以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之外,还可以利用事故分类和职业危害分类来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目前,在我国安全评价工作中,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主要有3个标准,安全评价中常用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健康”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 1.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负荷超限指易引起疲劳、劳损、伤害等的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指伤、病期;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 (2)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够造成灼伤的高温物体;能够造成冻伤的低温物体;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它物理危险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杂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未落实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4)职业安全投入不足 (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安全生产危害因素

编号:SM-ZD-42931 安全生产危害因素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安全生产危害因素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安全生产中主要危害因素的类别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15种;(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共5种;(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物、有害动植物等共5种;(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如健康异常、心理异常等共5种;(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操作错误、指挥错误等共4种;(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作业空间不足、标识不清等。 也可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安全评价》第三版中将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划分为两个方面。(1)存在危险有害本身具有的物质、能量;(2)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主要体现:①人的不安全行为(13大类);②物的不安全状态(4大类);③管理缺陷(6类)。 任何物质都具有相应的能量,物质和能量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物质、能量在外力条件或自身变化且失去控制造成一定的危险或伤害时才可以称为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 导致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三个方面多数说法比较笼统,例如: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冒进信号;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来自相关方风险管理的缺陷等。 相对与物质和能量来说,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外在条件;物的不安全状态既有可能是外部条件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其自身的变化引起的;管理的主角是我们人类自身,所以也应

归结为外部条件。 外在条件很多,除了上面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恶劣的自然条件是最重要的外在条件之一,地震、台风、洪水、雷击、温度、湿度、雾、冰雹、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企业在建设初期一般都会对本地的自然条件作一定的调查 和了解,但是现在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导致部分地区环境污染的加大,最终引发台风、洪水等导致事故的发生,2007年5月份我国因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旱灾和风雹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117人,失踪18人,直接经济损失86亿元人民币。所以,人类不应该对自然灾害掉以轻心。 所以说,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应该是物质、能量在外部条件或自身变化的情况下,失去控制造成伤害或事故的综合作用。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目前,在我国安全评价工作中,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主要有3个标准,每个标准的具体分类情况详见表1。

生产作业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1.生产作业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2.1生产单元 (一)化学灼伤、腐蚀 盐酸、氢氧化钠属于腐蚀品。与人体接触有强烈刺激作用而造成灼伤,滴入眼中可导致严重伤害甚至失明,吸入可导致急性中毒。如果储存装卸、管道输送、生产过程中出现泄漏,人体皮肤和眼与其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此外设备、管道及接口腐蚀致使腐蚀性物料泄漏;工人在操作设备、阀门失误导致物料外泄;工作中未穿戴劳保用品和劳保用品穿戴不规范。 该企业生产中使用腐蚀品对设备、管路、设施都有很强的腐蚀性。与金属材料易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因此也可能存在氢腐蚀。该企业靠近海边,空气湿度大,生产过程中少量无组织排放的酸性气体遇水汽形成酸,如果设备、输送管道、或设备、管路等钢结构外防腐蚀措施不好,会受到腐蚀,造成破坏,导致危险物料的泄漏。 (二)中毒、窒息 企业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存在中毒的危险性,主要是因为原料、反应加热产生的气体等物料有毒害性,因设备的密闭等故障,导致物料泄漏,操作人员吸入有毒物质引起中毒事故。 1)生产设备、管道等发生盐酸、乙酸乙酯泄漏,作业人员吸入含量超标的空气,引起中毒事故;此外设备检修,进入容器未进行气体分析,检修过程中发生中毒事故。 2)氮气吹扫设备、管道等发生氮气泄漏,使得作业环境中,氧气浓度低于15%以下,导致作业人员发生窒息事故。 (三)火灾、爆炸

1)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设备保持正压,如反应失控,可能会发生超温、超压情况,引发火灾、爆炸。 2)生产设备、管道发生物料泄漏遇点火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泄漏原因:操作失误;管道设备故障;超压爆炸、破裂;生产设备故障等。 点火源:违章动火作业、现场吸烟、明火、静电火花、电火花和电弧、雷击。 3)生产厂房、库房中物料堆放不合理、不规范、禁忌物料混放,也可能引起火灾事故。 4)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废弃物料,如废液、废料、废纸、抹布等,若处理方法不当,也可能产生火灾事故。 5)安全生产管理松懈,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违章作业,或者操作人员未经培训,不熟悉其危险特性,在操作过程中若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这些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容易引起火灾事故。 6)物理爆炸主要是由于反应釜、空气压缩机等压力设备、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因储存温度过高、压力增大、安全附件实效、操作失误等超压所引发的物理爆炸。 (四)电气伤害 电气伤害包括雷电、静电、漏电伤害、触电等事故。该企业生产装置有各种机泵、动力设备(压缩机)、配电房、另外还设有许多照明、控制等设施,电缆电线等。若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安装操作不当,保养不善,接地、接零损坏或失效等,尤其是上海地区空气湿度大,大气腐蚀严重,设备、电缆等易老化,将会引起电气设备绝缘性能降低或保护失效,有可能造成漏电,包括杂散电流,或带电部位裸露,引起触电事故或其它电气伤害。若厂区防雷电设施或接地损坏、失效可能遭受雷击,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及其分类

危险、危害因素产生及其分类 职业安全健康网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概念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总的说来,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通常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有时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因素。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因素。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 所有危险、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故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危险、危害因素。 (一)能量、有害物质 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一般地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有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也越大。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物质),因此所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1)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危害因素。 例如,锅炉、爆炸危险物质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温度和压力,高处作业(或吊起的重物等)的势能,带电导体上的电能,行驶车辆(或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等)的动能,噪声的声能,激光的光能,高温作业及剧烈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各类辐射能等,在一定条件下都能造成各类事故。静止的物体棱角、毛刺、地面等之所以能伤害人体,也是人体运动、摔倒时的动能、势能造成的。这些都是由于能量意外释放形成的危险因素。 (2)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例如,作业场所中由于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窒息性气体等有害物质的存在,当它们直接、间接与人体与物体发生接触,能导致人员的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 自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自然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地震、雷击、暴雨、地质、高气温和严寒等不良气象条件。 1.1 地震 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强烈的地震可能造成建筑物和设备装置的破坏,同时使生产系统中的CO、H2、N2、H2S、甲醇等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进而引发燃烧爆炸、中毒、窒息等灾害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 1.2 雷击 厂内有许多充满易燃易爆介质的大型贮罐、塔、反应器、换热器、高空排气管和金属管道、电力设施、设备等,有可能遭受雷电侵袭破坏,甚至引起火灾爆炸,伤害人员。 1.3 暴雨 该地区夏季多雨,年平均降水量824.4mm。最大日降水量207mm,存放危险品的建筑物和设备,因局部排水不畅,有可能造成有毒有害物质外溢、泄漏、污染环境。 1.4 地质 该地区处淮河冲积平原,黄土覆盖层较厚,建筑物、设备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坚实程度,如果地质基础不坚固,可能造成建筑物、设备基础下陷,导致设备事故,造成危险物质泄漏,进而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发生。 1.5 高气温及严寒 该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极端最高温度41.5℃,因此在夏季和烈日暴晒下,一些露天储存的贮罐内的甲醇等易燃易爆有害物质极易挥发泄漏,生产人员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易出现操作失误。 该地区极端最低温度-23.4℃,最大冻土深度为19cm。在严寒条件下,某些备用或停用的输水管道及水冷换热设备内的积水可能会因结冰胀破管道和设备,低气温也会造成人员冻伤。 2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的特性 合成甲醇生产过程中,可能会给安全和健康带来危险危害的主要物质分布如下:煤气化、甲醇生产装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硫化氢气体、甲醇、硫等; 空分装置:氧气(液)、氮气(液) 冷冻装置:丙烯 火炬系统辅助燃料系统:液化气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目的在于安全评价时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安全评价中常用“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参照事故类别的方法”进行分类,简介如下。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为如下六类: 源自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成果事故分类标准研究所。 (1)坠落、滚落。指人从树木、建筑物、脚手架、机器、乘坐物、梯子、阶梯、斜面等处落下。包括与车辆式机械(如铲车)等一起滚落的情况。包括因坐立的场所动摇而坠落,以及因坐立的场所倒塌而坠落、不被掩埋而是碰到了其他物体(包括地面)的情况。不包括交通事故。触电坠落算触电分类。 (2)摔落、翻到。指人因摔倒、绊倒、滑到而碰撞了物体致伤。之所以会摔倒,是因为人失去平衡、失去保持竖直状态的能力造成的人体运动。如倒在通道或工作面上,倒在、撞到物体上。碰撞点与人在大致同一水平面上。包括与车辆式机械等一起翻倒的情况。不包括交通事故。因触电摔倒则归入“触电”分类。(3)碰撞。指除上述两类外,以人为主动方面碰撞到静止物体或运动物体的情况,包括被推、被摔后与物体碰撞。例如人碰了起吊货物、机械部分。包括与车辆式机械的碰撞。不包括交通事故。 2)专业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化工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①有足够的强度。 ②密封安全可靠。 ③安全保护装置必须配套。 ④适用性强。 (2)机械加工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可以根据以下的标准、规程进行查对:①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 ②磨削机械安全规程。 ③剪切机械安全规程。 ④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⑤电机外壳防护等级。 ⑥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⑦热水锅炉安全技术检查规定。 ⑧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程。 3)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3861-2009)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与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3 术语和定义 3.1 生产过程 production process 劳动者在生产领域从事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3.2 危险和有害因素hazardous and harmful factors 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3.3 人的因素hominine factors 与生产各环节有关的,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4 物的因素material factors 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5 环境因素environment factors 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6 管理因素management factors 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4 分类原则和代码结构 本标准按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性质进行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共分为四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本标准的代码为层次码,用6位数字表示,共分四层,第一、二层分别用一位数字表示大类、中类;第三、四层分别用二位数字表示小类、细类。代码结构见图1。 ××××××代码 第四层细类 第三层小类 第二层中类 第一层大类 图1代码结构 5 分类与代码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1 周边环境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2.11 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 夏季温度较高,增加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易引发人员中毒、中暑事故。 2.本项目靠近长江,存在洪涝的危险。 3.该项目位于地震带,多发生地震危害,对厂区造成有一定影响。 4.本项目的原料及成品中大多数对环境有影响,如果物料发生小量渗漏,长期积累有可能造成土壤、地下水造成污染。 2.12 周边环境危险因素辨识 2.1. 厂区北面为荣丰河,如果防护不当,可能造成淹溺危害。 3.2. 厂区东面为重庆斯特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扩散过来,可能引发中毒的危害。 2.2 厂区平面布置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企业由甲级设计单位重庆设计院有限公司按相关规范进行设计,企业在建设过程按图施工,各装置之间的间距符合《石油化工设计防火规范》及《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各装置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小。但由于本项目涉及到多种有毒有害物料,生产过程涉及聚合反应,液体物料大部通过汽车输送,因此存在如下危险。 1、本项目邻苯二甲酸酐、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乙酸乙酯、聚氨酯固化聚氨酯粘合剂在储存、装卸、使用过程中如发生泄漏,扩散至其它作业场所对这些场所的人员及设施造成伤害。 2、本项目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为毒性物质,且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剧毒品储罐如发生泄漏,形成的有毒易燃气团,扩

散至其它作业场所,可引起人员中毒及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3、本项目有多种物料由管道输送,如发生事故有可能通过管道扩散。 2.3场内运输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2.4主要建、构筑物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5生产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聚酯多元醇生产过程的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 (1)聚氨酯粘合剂甲、乙组分生产包括计量、混合、加热升温、搅拌、检验、稀释等环节,原料MD、TDI都具有毒性,特别是TDI为剧毒品,若发生泄漏,会发生中毒事故。 (2)在在转运、加料过程中操作不慎,可能造成人员中毒; (3)使用的乙酸乙酯、聚氨酯固化剂、聚氨酯粘合剂属于易燃物质,一旦泄漏遇明火可能发生火灾。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知识点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知识点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与代码,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与交换。 一、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按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性质,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共分为四大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1、人的因素 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等2个方面(中类)。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包括: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等6个方面(小类)。 (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包括: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等4个方面(小类)。 2、物的因素 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

害因素等3个方面(中类)。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包括: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运动物伤害,明火,高温物体,低温物体,信号缺陷,标志缺陷,有害光照,其它物理危险有害因素等14个方面(小类)。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粉尘与气溶胶,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等10个方面(小类)。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等5个方面(小类)。 3、环境因素 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室内作业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4个方面(中类)。 (1)室内作业环境不良 包括:室内地面湿滑,室内作业场所狭窄,室内作业场所杂乱,室内地面不平,室内楼梯缺陷,地面、墙和天花板上的开口缺陷,房屋基础下沉,室内安全通道缺陷,房屋安全出口缺陷,采光不良,作业场所空气不良,室内温度、湿度、气压不适,室内给、排水不

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本文作者未知摘自机电之家 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1、物质的危险危害 芯片生产过程中,使用多种化学物品,厂区内设有储存这些化学物品的化学品库,化学品种类达80种。按照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规定中对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进行分类,该项目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有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氧化剂、有毒品、腐蚀品等类别,这些物质的主要危险危害为:1)有毒有害气体(如AsH3、PH3、SiH4、CO等)如泄漏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燃爆,有的可在空气中自燃,有的可致人中毒、冻伤、窒息、直至死亡。 2)易燃液体(如丙酮、异丙醇等)如泄漏、挥发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气体遇明火、热源可引发火灾爆炸。 3)氧化剂(如过氧化氢等)如泄漏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可引起火灾爆炸。 4)腐蚀品(如酸类、碱类等)如泄漏与人体接触可引起化学灼伤。 这些危险有害因素的主要物质理化特性,以及化学危险品的贮存、使用的危险性分析详见化学品库单元。 2、设备设施的固有危险危害 生产设备多,且特种设备的种类、数量多。电气设备有110kV和10kV变配电站的变压器、配电柜、以及各厂房内用电设备及控制系统;特种设备有燃气锅炉、空压设备、冷冻设备、压力容器及多种气瓶和厂内机动车辆;储存设备有储气罐、液氮罐、液氩罐、贮油设备、硫酸罐、氢氧化钠罐等。其主要危险因素有: 1)火灾爆炸 油罐如本身缺陷或安全装置失效或管理不善出现泄漏,遇明火可引发火灾、爆炸危险。 锅炉使用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为易燃易爆气体,一旦出现泄漏遇明火可引发火灾。当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遇点火源可引发爆炸危险。 2)物理爆炸 锅炉、压力容器(蒸发器、冷凝器、储气罐)设备、气瓶等,如设备有缺陷或超压安全附件失效或使用不当,可引发物理爆炸。 3)触电危险 变配电设备、电气线路、用电设备如产品质量不佳、绝缘性能不良或因运行不当、机械损伤、维修不善导致绝缘老化破损或设计、安装不规范,安全净距不足,或违章操作,均可能引发触电危险。如出现短路、过载、接触不良等,也可引发电气火灾危险。 4)静电危害 如火灾、爆炸危险环境内设备、管路防静电设计或施工不规范,或在使用、输送、贮存易燃易爆物质时所产生的静电电荷不能及时消除,或使用有火花工具、穿用不防静电的鞋、服装而产生静电火花,均可能引燃易燃易爆物质,造成火灾、爆炸。 5)高空坠落危险 凡2m以上各类高空作业点位,其梯、台、道、护栏等常规性防护措施不符合规范要求或损坏,可引发高空坠落危险。 6)车辆伤害 厂内各类运输车辆如车辆本身缺陷,或制动、音响、灯光等失效,道路状况不符合

化工生产中地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报告

化工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对化工公司化工生产过程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该工程的主要危险因素分为以下15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灼烫、7)火灾、8)高处坠落、9)坍塌、10)锅炉爆炸、11)容器爆炸、12)其他爆炸(化学性爆炸:混合气体爆炸和粉尘爆炸)、13)中毒和窒息、14)淹溺、15)其他伤害等。 1 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该项目的现场检修,进行装卸、搬运作业时,有可能因作业人员大意或操作失误而导致砸伤或压伤人体,造成物体打击事故。高处落物也可造成物体打击事故。 该公司易造成物体打击的具体情况如下: 1)生产过程中高处的设备和部件松动坠落;高处作业时工具坠落;违规向上扔工具;保险粉仓库装卸台、仓库内的桶装原料滚落。 2)生产过程中高处作业人员投料取样操作不慎,高处的设备和部件、物料坠落。 3)检修、维修和施工过程中高处走也较多,临时用电设备、切割、焊接作业多容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 4)高处作业人员操作不当、思想麻痹等。 根据上述分析物体打击危险因素主要分布场所为:仓库、煤场、渣场、保险粉生产车间、甲醇罐区、其他罐区、仓库的装卸台、机修车间等。

2车辆伤害 厂外车辆进入厂区,厂内车辆(如叉车、机动车辆)在厂区作业时,因厂区内作业环境复杂、可变的因素多等原因,有发生车辆伤害的危险,车辆伤害可能导致建构筑物的毁坏和相关操作人员、周边作业人员受伤、死亡。 该公司的成品运输和大部分原材料运输主要采用车辆运输,频繁的物料运输进出增加了车辆伤害的可能性;仓库的装卸、存储,设备、物料运输以及员工的上下班接送等,需要经常使用车辆,若厂内道路、车辆管理、车辆状况、驾驶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缺陷,可能发生车辆伤害事故。 该公司生产的产品都是由车辆运输出厂,设有各种产品均设有装车台区,原料除煤和烧碱溶液为船运外,其余原料均为汽车运输入厂,这一区域车辆伤害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在厂区行驶车辆的区域,由于车辆行驶速度过快、路况缺陷、车况不好、司机违章操作、作业环境差、安全规章不全或视线不清等主客观因素,都可能导致车辆伤害事故。 车辆伤害事故发生的场所主要为厂区的原材料、产品的装卸场所,厂内运输道路等。 3机械伤害 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等伤害,该项目的泵等转动机械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如果缺少应有的防护装置或防护不当,有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机械伤害;同时,如果操作人员违章操作,误操作或意外发生也都可能造成对人体的伤害;而各种设备的维修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机械伤害的事故。主要为以下原因: (1)机泵的动力传递通过皮带传动,皮带轮的速度很快,而且皮带较长,活动的范围较大,操作人员的巡回检查和检修人员检修及试车时存在一定的危险;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of the hazardous and harmful factors in process GB/13861-2009(代替GB/13861-1992) 自2009-12-1起执行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 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与GB/T 13861-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代码结构由“三层”改为“四层”;——大类设置由六类改为四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艳琦,张惠军,刘骥,隋旭、郝银贵,李荣华。 本标准于1992年首次发布。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与交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主要危险因素分析物体打击及原因分析该项目在机械操作过程、作业过程、上下工件及运输传递过程,运输过程等都有发生物体打击事故。 物体打击方式: 物体打击是指在重力或其他歪理作用下产生物体运动,打击人体或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造成物体打击的原因有: 1、工作过程中工件未夹牢固; 2、工件、材料在搬运过程中出现失误、违章; 3、抛丸打磨过程中的物屑飞溅;防护装置失效; 4、机械操作,手工作业过程中因保护装置失效或操作失误; 5、运输物件装卸过程中的失误或违章造成物件翻倒、散落; 6、设备故障; 7、安全通道无护栏或行人不注意安全。 2. 2.2机械伤害及原因分析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有打磨机、悬挂输送机、通风机,水泵等机械设备,转动外露部分由可能发生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的危害方式: 机械伤害主要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等形成伤害。 机械伤害原因分析: 1、机械因素: 设备设计不合理,安全防护装置不到位,安全保护装置缺少或失效。

2、操作者本身因素: 违反操作规程,安全意识不强,未穿戴防护用品;过度疲劳等。 3、环境因素: 照明度不够活光线刺眼,工作场地导致设备布局不合理,噪声等。 4、管理因素: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严,安全制度、法规不齐全等。 5、意外伤害。 2. 2.3起重伤害及原因分析起重机械: 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 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起重机械是以间歇、重复的工作方式,通过起重吊钩或其他吊具起升、下降或升降与移动的机械设备。 它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物料的起重、运输、装卸、安装和人员输送等作业。 苯项目使用的电动双梁起重机,空中积放式悬挂输送机,移动升降机等设备在起重、运输结构件及设备的过程中,由于起吊行走故障,操作不当或防护不当等,都易导致起重伤害,一般来说,导致起重伤害的危险因素如下: 1、长期起吊作业会使吊钩出现裂纹或断裂,如果对吊钩没有及时更换,很容易产生起吊伤害。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精校版

GB/T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与交换.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690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生产过程process 劳动者在生产领域从事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3.2危险和有害因素hazardous and harmful factors 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3.3人的因素personal factors 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4物的因素material factors 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5环境因素environment factors 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6管理因素management factors 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4.分类原则和代码结构 本标准按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性质进行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共分为四大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