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英汉语被动语态比较与翻译例析

英汉语被动语态比较与翻译例析

英汉语被动语态比较与翻译例析
英汉语被动语态比较与翻译例析

英汉语被动语态比较与翻译例析

摘要汉语和英语都存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即语态这一语义范

畴。语态表示动词的主语与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间的主动或被动的关系。汉语是分析型语言,英语是综合-分析型语言,尽管语态这一语义范畴是共有的但是在语法意义、表达方式、语义特征、语用表达等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差异。在翻译中,了解汉英被动语态的差异且通过种种方法加以处理,方能保证译文通顺流畅地表达原意。

关键字被动语态英汉对比翻译

正文

语态这一语义范畴包括主动语态即主动的主谓关系表示主语代表的事物为动作的施事者,这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是普遍存在的。被动语态即被动的主谓关系,表示主语代表的事物为动作的承受者。被动语态也是英语和汉语中较普遍存在的一种主谓关系。

一、被动语态的表达方式对比

汉语和英语表达被动语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句法被动句一种是意念被动句。句法被动句是一种具有被动标记的形义兼备的被动句,被动语态可以清晰地体现在句子的结构或词汇的使用上。意念被动句则是以主动的句法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的句子,它没有被动的标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一〉汉英句法被动句对比

句法被动句是一种较为正规的被动句,具有外在的表现形式,因而相对较容易掌握,对比也较为明显。英语句法被动句的使用较汉语普遍

在该层面上,相同点:<1>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外在的标记,汉语中的“被、给、由”等,英语中的be+v-ed和get+ v-ed;<2>两种语言中句子的主语即受事都是放在句首;施事可出现也可不出现。

不同点:在句法被动句的表现形式上汉语和英语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动词是否变形:汉语的主动态和被动态的动词同形,要表达完成或结果意义是通过添加附加成分来实现的,例如:书被水弄湿了。英语的被动态动词必须变形加ed,并且英语动词be作为一个独立的谓语动词需要根据时态变形。例:Many books on the subject have been published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二〉汉英意念被动句对比

汉语和英语中意念被动句的相同点主要是二者都是用主动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的。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受事者多为事物,它一般不能发出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所以不会被误解为施事者。有时也可以是人、动物等,能发出动作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这个主语不会发出谓语动词所发出的动作也只能表示动作的受事。这里主要主要介绍两者的不同点。

<1>汉语中意念被动句的主语多为确定的,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一般不能是一个简单的动词,往往有状语、补语、动态助词“了”、“过”等修饰。

<2>汉语和英语中的意念被动句在转换成句法被动句上有差异。汉语的意念被动句往往有与之相对应的句法被动式,而且结构语序语义都不会改变只需要加上语态助词即可。

二、被动语态的语义对比

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被动语态,但是它们在语义上并非是完全一致的。相对于被动语态的表达方式上的外在差异,这种语义上的差异更是内在的,深层的,也是不易察觉的,语义上的差异主要是体现在谓语动词上。

〈一〉语义·色彩

对于主谓之间的被动关系,汉语和英语有不同程度的理解。

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传统上是带有一种不愉快不满意甚至是不幸的感情色彩的。句子的主语即受事往往是被动地承受某一动作的影响而产生某种结果,并且被字句所叙述的行为多表示主语不愿意发生或者受到损害的。例如我们可以说“书被撕破了”但往往不说“书被认真地看了。”当然随着语言的发展,被动句的使用范围扩大了,也可以带褒义或中性的动词了。例如“她被老师表扬了。”但是还是以表达不愉快的感情为主。

〈二〉语义·施动

汉语和英语在被动句的使用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句子的主语是谓语动词的受事,也就是说谓语动词是有施动对象的,那么无论是在汉语还是在英语中动词往往是及物动词,能够带宾语的。

被动句要求动作产生一定的结果,动作结果的表达上汉语和英语的动词是有差异的。英语的动词往往细化本身显示结果而汉语的动词往往是只表示动作而不指明结果的,除了部分动结式和动趋式双音节动词以外,要表达结果就需要附加成分。

三.被动语态翻译例析

被动语态既是语态,又是句型,句子表达一个实体,无论是并列句或复合句,它们或者描述因果事件,或者对事件进行有密切语义关系的描述,表达一个语义逻辑严密的整体概念。例如:

A voiding trearment in this way allows infection to entrench,and animals near death may be taken to market and sold.

这样不做任何处置,病疫感染会更严重,因为濒临死亡的动物可能会运往集市出售。

比较:这种不予救治而听之任之的做法会使疾疫恶化,而濒死的动物会被运往集市卖掉。这句译文对treatment的理解错了,不是“救治”,而是对濒临死亡的动物进行“掩埋”、“烧毁”等处理,这样,就不会有“疾疫动物上市”,这样理解与下文才形成必然的逻辑联系。原译文对濒临死亡的动物“不救治”,与运往“集市卖掉”形成了两件没有逻辑联系的事情。

由此可见,对被动语态语言的理解和翻译,关键在于抓住它表达的事件实体和功能实体。这样,才能主干突出,枝叶分明。

【参考文献:】

[1] 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刘重德;英汉语比较与翻译青岛出版社

[3] 曹广涛;从汉英被动句看中英文化的异同;韶关学院学报2002

[4] 朱小舟;试论英语被动态与汉语被动句之差异;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举例

英语被动句的翻译举例 英语被动句翻译为汉语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1. 用“被”、“由”、“受(到)”、“挨”、“得到”、“给”、“叫……给”、“让……(给)”、 “是……的”、“为……所”、“加以”等译成汉语的被动句。例如: 1)The door was mended by him. 门被他修好了。/ 门叫(让)他给修好了。/ 门是他修的。 2)He was praised(表扬). But we were criticized(批评;责备). 3)The machine is used by many people. 这台机器为(被)许多人所使用。 4)The problem must be studied carefully. 这个问题必须仔细加以研究。 2. 借助句中的状语等做主语,译成汉语的主动句。例如: 1)All kinds of drinks are sold in that supermarket. 在那家超市里卖各种各样的饮料。或:那家超市卖各种各样的饮料。 2)Table tennis is played all over China. 中国各地都打乒乓球。 3.按照英语句子的主谓顺序,译成可省“被”字的汉语句。例如: 1)His homework has just been done. 他的家庭作业刚做完。 2)The food has been eaten up. 食物已吃光了。 4.成汉语的无主句。例如: 1)Soon the news was received. 不久就收到了那个消息。也可译为:不久那个消息就收到了。 2)After a while, many people were seen to run out. 过来一会儿,看到许多人跑了出来。 5. 添加“有人”、“人们”、“大家”、“我们”等泛指的主语译成汉语。或译为“据……”。 例如: 1)He was seen to take the book. 有人看见他拿走了那本书。 2)Air is known to be a mixture of gases. 人们(大家,我们)都知道空气是一种气体的混合物。 3)She is said to know nothing about it. 据说她对这件事什么也不知道。 4)It is said that …. 据说…… It is well known that …. 大家知道……;众所周知…… It is believed that …. 有人相信…… It will be said that…. 有人(将)会说…… It was reported that…据报道…… 6. 改译成主动句。例如: 1)A new dress was made for me by my mother. 我妈妈给我做了一条新裙子。 2)I was given many nice presents on my birthday. 在我的生日那天,我收到了许多漂亮的礼物。

英语翻译技巧第八节 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

第八节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 汉英对比,英语的被动句显然多于汉语,因为英语重视形态(形式),汉语不重视形态,重视语感。如: (1)海水不可斗量。(2)文章总算写好了。说汉语的 人自古以来有一种主体思维方式,认为“成事者必在 人”,施事者“尽在不言之中”。所以很多被动关系不必 一定用“被”字句。 一、被动语态的语义价值 第一、被动语态有强调受事者,将它置于话题(topic)的主位的语用功能。 1).Peter was robbed to pay Paul. Peter was robbed by him to pay Paul. 他偷了彼得的钱去还保尔的债。(他剜肉补疮。) 2).The happy man cannot be harried. 吉人自有天相。 第二、被动语态有承接上句的修辞功能。 3)Many advances in computer technology took place in the twenty years after 1950.They are generally classified into four stages or generations. 第三、被动语态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对主语的尊敬或说话者的谦恭。 4)Where can you be reached?

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您?(请问您住在什么地方?) 5)When will I be interviewed? 我什么时候来参加面试呢? 第四、被动语态常用以表示说话者对所提出的话题持有某种客观态度,因而比较委婉。 6)He is said to be the most respected teacher in our Department. 7)It is suggested that each speaker is alloted five minutes. 建议每位发言者讲话不要超过五分钟。 二、被动语态的翻译问题 (一)译成汉语主动句 1、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仍作主语 2、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作宾语 3、译成带表语的主动句“…的是…”或“……是……的” 4、常用被动句型的翻译 5、用“在…下”式(主动式动词+介短) (二)译成汉语被动句 1、“被…”或“给…”“让”“叫” 2、“(遭)受…” 3、“为…所” 4、“加以”“予以”“给以”

英汉语篇翻译

Poor Birds 可怜的小鸟 There was a flock of birds in the jungle near a village. They lived together in a big tree and had a lot of fun every day. This flock of birds usually flew to different places in groups, making a beautiful picture in the sky. Sometimes they have a heated discussion in the tree. 在一个小村庄附近的丛林里有一群小鸟,它们共同栖息在一棵大树上,每天过着快乐的生活。这群小鸟常常成群结队地飞往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身姿形成天空一道漂亮的风景。有时,它们会在大树上展开激烈的争论 One day, a farmer went to the jungle to trap some animals for dinner. He saw a lot of birds in the tree, so he threw some corn on the ground and waited until the birds came down to eat. Then he threw a big net over the birds to trap them. 一天,一个农夫到丛林里捕捉猎物用作晚餐。他看到大树上有很多小鸟,于是就在地上撒了些谷物,等着小鸟来吃。然后他支起一张大网捕捉来觅食的小鸟。 When the birds were in the net, they were all afraid and wanted to get out of the net. Some birds in this net said, “Let’s help one other to fly together and push this net up into the tree so we can get out of here.”Everyone listened and count ed, “One, two, three—everyone flies!” They all flew and pushed the net up into the tree and flew out of the net. 被网罩住后,小鸟们都很害怕,想从中逃出去。有些鸟说:“我们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翻译策略及译文连贯性探讨

摘要:连贯作为语篇的一个深层语义特征,在以语篇为单位的翻译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语篇翻译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连贯的识别和重构的过程。本文将语篇作为翻译单位,从连贯角度探讨了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语语篇衔接手段的调整及采用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衔接手段连贯照应替代 一、引言 传统翻译观以句子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注重研究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异同及言内关系,将翻译过程视为把一种文字材料转换成另一种文字材料,把一种语言产物在保持内容(命题)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成另一种语言产物的过程”(张美芳、黄国文,2002)。随着篇章语言学的兴起,人们已逐渐摆脱了传统语言学和语法学的束缚,将语言研究的重心由句子转为语篇。大多数语言研究者也不断地将语篇分析延伸到其他领域,这自然也包括翻译领域。李运兴认为“翻译活动所处理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词句,而是由互相关联和制约的词语和句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语篇。因此建立明确的语篇意识,不论在翻译实践还是在翻译研究中都十分重要。”(李运兴,2001:19) 连贯这一决定语篇语义结构的重要因素,在以语篇为基础的翻译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译者在翻译时,首先需要对原文语篇内部的各种衔接手段进行分析,以便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建立语篇层次上的意义与功能对等(谭键,2002)。译者必须尽可能保全和复现原文语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才能使译文语篇结构严谨、行文流畅、语气贯通。因此,在翻译中语篇连贯的实现直接关系到译文的可读性,并决定着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 二、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 Halliday和Hasan指出,衔接就是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的机制,它本身是意义概念,是由“衔接是语篇中的一个成分和对解释它起重要作用的其他成分之间的语义词汇语法来实现的, 关系。这一‘其他成分’也必须在语篇中能找到……”(Halliday、Hasan,2004)。Halliday 和Hasan认为,语篇内部的衔接关系通过五种语言形式来实现:指称、省略、替代、连接、词汇。虽然以上五种衔接手段在所有的语篇中都有使用,但是翻译毕竟是对不同语言代码的转换,译者需要根据译语语篇的特点对衔接手段进行调整,以保证译文的连贯性。下面我们从连贯角度来探讨一下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 (一)保留原语篇的衔接方式 在不影响译文语篇连贯性和可读性的前提下,将译文中的衔接方式一一对应地译出,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出原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特点。 (1)原文:At first,I attributed this new habit to advancing age—I had recently turned 40—and glumly concluded that I was becoming morbid.But why,then,was I finding my secret rite so uplifting? Finally,after many years of starting the day this way,I have figured out that I am doing it not to obsess about death but to find out about life. 译文:起初,我以为这是因为上了年纪的缘故(当时我刚四十岁),于是我不无悲哀地认为这是一种病态心理。可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我竟对这个秘密的仪式感到如此振奋?我就是以这种方式年复一年地度过清晨那片刻的时光,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明白过来,我如此喜欢读讣告并非迷恋死亡,而意在探索生命,真正的生命。(Suzanne B.Levine,2004)例(1)原文主要通过一系列的连接词来表示语篇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时间为主的叙述顺序夹带着因果和转折关系),译文基本上复制了原文的衔接链,将原文的时间衔接链“at first—after many years—finally”译为:“起初—年复一年地—直到有一天”;在原文中表示因果而非并列关系的“and”被相应地译成“于是”;表示转折关系的“but”译为汉语中相对的转折词“可”。在例(1)中,源语语篇中的衔接手段在汉语中同样适用,因此这

英汉篇章翻译(技巧综合分析)

英汉篇章翻译(技巧综合分析) Category: 本科四年级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ift of perspective, amplification, parataxis, other techniques, E-C translation Abstract: It discusses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uch major techniques as shift of perspective, amplification, and parataxis used in text translating. Compiler: 许建平等 Date: 2000年 E-C Passage 1 ①On my last holiday in the Bahamas, as I walked along the beach feeling the gentle waves wash over my feet, I felt part of universe, even if only a minuscule one, like a grain of sand on the beach. ②Although I had to restrict the size of my practice, I felt a closer empathy with my patients. ③When I walked in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there was an awesome feeling knowing I, too, had been a patient there. ④It was a special satisfaction to comfort my patients with cancer, knowing that it is possible to enjoy life after the anguish of that diagnosis. ⑤It gave me a feeling to see the sparkle in one patient's eyes-a man with a total laryngectomy-when I asked if he would enjoy a cold beer and went to get him one. ⑥If one realizes that our time on this earth is but a tiny fraction of that within the cosmos, then life calculated in years may not be as important as we think. ⑦Why measure life in heartbeats? ⑧When life is dependent on such an unreliable function as the beating of the heart, then it is fragile indeed. ⑨The only thing that one can depend upon with absolute certainty is death. ①上次到巴哈马度假期间,我沿着海滩漫步,海浪轻轻抚揉着我的双脚,此时此刻,我蓦然觉得自己与整个宇宙融为一体,尽管我显得微不足道,就像海滩上的一粒沙子。 ②虽然我不得不限制自己的医务工作量,但我感到与病人更加心灵相通。 ③当我走进特别护理室时,一种敬畏之感油然而生,因为我知道自己也曾是这里的病人。 ④我明白,在经历了被确诊为癌症的极度痛苦之后,仍有可能享受人生,因此,安慰癌症患者是我最大的快乐。

英汉语篇衔接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篇衔接对比与翻译 【2004年8级测试汉译英】 ①在人际关系问题上我们不要太浪漫主义。②人是很有趣的,往往在接触一个人时首先看到的都是他或她的优点。③这一点颇像是在餐馆里用餐的经验。④开始吃头盘或冷碟的时候,印象很好。⑤吃头两个主菜时,也是赞不绝口。⑥愈吃愈趋于冷静,吃完了这顿宴席,缺点就都找出来了。⑦于是转喜为怒,转赞美为责备挑剔,转首肯为摇头。⑧这是因为,第一,开始吃的时候你正处于饥饿状态,而饿了吃糠甜加蜜,饱了吃蜜也不甜。⑨第二,你初到一个餐馆,开始举筷时有新鲜感,新盖的茅房三天香,这也可以叫做“陌生化效应”吧。 Cohesive devices 衔接手段 1. reference 照应 2. substitution 替代 3. ellipsis 省略 4. conjunction 连接 5. lexical cohesion 词汇衔接 ----- Halliday &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 重复与替代 汉英两种语言的部分语篇衔接手段在使用上有所偏重,汉语更常使用原词复现和省略,而英语则更多使用照应和替代。 汉语倾向于用重复手段,而英语倾向于用替代手段。汉语不喜欢使用同义替代的手段,因为会使精神分散;也不喜欢使用代词,因为容易变得所指不明。结果由于强调重复,反而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形合”。 开始吃的时候你正处在饥饿状态,而饿了吃糠甜加蜜 …as you start eating you are in hunger, and when you are in hunger chaff tastes as honey…(学生译文) …as you start eating you are in hunger, when chaff tastes sweet as honey…(参考译文) 他这时来了,而这时我根本想不到他会来。 He came at a time when I least expected him. 那是一个寒冷潮湿的晚上,这样的晚上大部分人待在家里。 It was one of those cold, wet evenings when most people stayed at home. Vice versa 用来替代 汉语两个子句意思是相对的,转折的,英语可用替代词vice versa,the other way round E.g. We gossip about them and vice versa . (they gossip about us ) 为了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国需要进一步了解美国,美国也需要进一步了解中

5突破英文中被动语态的翻译 二

突破英文中被动语态的翻译二 动词的分配原则 中英文的总分关系 同位语的翻译 “重译法”和“抽象名词”的翻译方法 It is not known how rare this resemblance is, or whether it is most often seen in inclusions of silicates such as garnet, whose crystallography is generally somewhat similar to that of diamond; but when present, the resemblance is regarded as compelling evidence that the diamonds and inclusions are truly to co genetic. 不知道这样的相似究竟有多么的稀少,或者是否最常见于硅酸盐的内含物当中,比如石

榴石,它的晶体结构总的来说从某种程度上类似于钻石,但是当存在时,这种相似就被认为是有说服力的证据,钻石和内含物确实是同源的。 It is not known that… How rare this resemblance is Or Eg. He wears a coat, a hat and a scarf. Such as garnet 例如:中国选手在跳水、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项目上都获得了金牌。 Whose That of diamond Is regarded as Diamond

现在尚不知这种类似稀少到何种地步,也不知道是否它最常见于像石榴石一类的硅酸盐的内含物中,而这类物质的晶体结构普遍地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但一旦存在,这种类似就可以视作是极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金刚石与内含物确实是同源的。 而 The resemblance is regarded as compelling evidence that the diamonds and inclusions are truly to co genetic. Beijing, the capital of China, is a very beautiful city. So, let us, in these next five days, start a long march together, not in lockstep, but on different roads leading to the same goal, the

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策略

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策略 【摘要】英语被动语态的使用非常广泛,汉语却相对较少使用。本文从比较英汉被动语态的表达方式与使用范围差异入手,发现英语显性形式的结构被动句使用普遍;而汉语存在“受事施动化”现象,常以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借用《名利场》与杨必译本这一对名著名译作为对比材料,归纳被动语态的翻译策略,并揭示翻译实践的启示。 【关键词】被动语态;英汉翻译策略;《名利场》;杨必译本 一、引言 语言的表达丰富多彩不拘一格。这也对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只有熟悉语言之间的差异,才能选择最理想的翻译策略。刘宓庆指出:“翻译实务也好、翻译研究也好、对比分析也好,思维上的选择性和批判性都是至关重要的,目的是择善从优,而这里的‘善’就是真实,‘优’就是‘适应性’(adaptability)――适应于目的、效果,适应于整体的,全局的发展”(x)。因此,翻译思维必须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批判性。译者必须丰富自己的语言能力,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名利场》杨必译本以其生动流畅的语言被奉为经典译文。文心在《一仆二主》中如此评价:“读《名利场》,如读传统的白话文小说,通俗清新、美丽流畅的译文一下子拉近了读者与原著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和蔼,欢欢喜喜地读下去”。杨必的译文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不止是译者透彻理解原作,更在于译者能突破英语语法的束缚,采用丰富的翻译手段,从而译出了通达自如富有韵味的译文。因此本文选择这样的佳译,来比较英汉被动语态的差异,探究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策略,希望能对翻译实践有所启示。 二、英汉被动语态的比较与分析 (一)基本特征与结构形式 被动句可以分为结构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结构被动句(syntactic passive)指可借助形态变化,即用动词的被动语态从结构上标示出来的被动句;意义被动句(notional passive)指不用动词的被动语态,而用主动的形式表达被动的含义”(邵志洪,230)。 英汉被动语态的使用差异很大。就基本特征而言,汉语的语态范畴是词汇化来表现,而英语用动词的屈折形态变化来标定。结构上,汉语的结构被动句基本有两类:①词汇标志,即“被”、“叫”、“给”、“让”;②“为…所”式、“是…的”式、“…的是…”式等特殊句式。英语句子必须主谓结构,若选择受事者作主语,则谓语基本结构固定,为“be + past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bd7929618.html,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 作者:金胜兰 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5年第11期 【摘要】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也是翻译活动中最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本文根据Halliday和Hason对语篇衔接手段的划分,探讨了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应考虑英汉语篇衔接的特点,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通顺、严谨,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和读者的要求。 【关键词】语篇衔接手段差异性翻译策略 一、引言 语篇衔接在语篇构建及语篇理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并掌握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及差异,对英语学习和英汉翻译至关重要,而且采用恰当的语篇衔接手段能够使语篇结构严谨,语义连贯,清楚表达作者观点。因此我们将着重探讨英汉语篇中各种衔接手段的使用及差异对比,为英汉翻译提供有益的指导和策略。 二、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 1.照应。Halliday和Hason把英语中的衔接分为五类:指称,省略,替代,连接,词汇衔接。其中词与所知对象之间的语义关系称为指称衔接,也称照应。英汉指称类型没有明显差别,都有人称、指示、比较三种类型的指称和照应,但不同的是英语使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频率显然高于汉语。英语中有定冠词,汉语中则没有。汉译英常常需使用定冠词表示所指,这是我们极易忽略的问题。例如:A:香蕉在哪里? Where are the bananas? B:在那边Over there.汉语中虽未指明A要什么香蕉,但香蕉是“主位”,是话题,它存在于A和B 的共识之中。所以译文一定要用the表明指称意义的确定性。 另外由于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是主题显著语言,不在意主语,英语是主语显著语言,主语是一句之主,不可或缺。又由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较隐含曲折,而英美人的思维方式较简单直接,汉语中常出现零式指称(zero-anaphoric)现象,英译时往往需要增补主语或其他词以明朗照应关系。例如:一路上吃了半斤炒栗子,睡了一小会觉,就到了北京。 We ate half a jin of roast chestnuts, had a nap and soon arrived in Beijing. 从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使译文符合英语句法,达到篇章衔接、语义连贯的效果,译文增添了主语we. 2.省略。省略(ellipsis)指的是把语言结构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它是为了避免重复,使表达简练、紧凑、清晰的一种修辞方式。省略是语言使用中一种常见的现象。英语注重形合,在省略时,往往利用其动词变化的时态等方面来实现。但是在汉语中动词并没有时态的变化。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对于英语中根据上下文而省略的动词和形容词,(句子成分,因

被动语态的翻译_高中英语

被动语态的翻译_高中英语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被动语态,但由于表达习惯上的差异,英语往往习惯用被动语态来表达,而汉语则和主动语态来表达。如:That young man cannot be relied upon。译成汉语就应该是"那位年轻人不可信赖"或者"我们不能信任那位年轻人"。如果将此句译成汉语的被动句"那位年轻人不可以被信赖",译文就会显得很别扭,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由此可见,翻译时经常进行语态的转换是十分必要的。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十分广泛,尤其在考研翻译中,这种现象更为多见。相比之下,汉语被动语态使用的范围要小得多。因此,在英译汉时,大量被动语态的句子需要通过种种方法加以处理,以保证译文通顺流畅地表达原意。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译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译成汉语主动句 将英语被动语态译成汉语主动语态的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一)保存原文主语 当英语被动句中的主语为无生命的名词,而且句中不出现由by引导的行为主体时,翻译时往往将原句中的主语仍然译成主语。 The meeting is scheduled for April 6th。 会议定于四月六日举行。 Water can be changed from a liquid into a solid。 水能从液体变成固体。 When rust is formed, a chemical change has taken place。 当锈形成的时候,就发生了化学变化。 (二)主宾颠倒 英语中很多被动句子在表示行为主体的词前都加上by,翻译时可将这类by结构中的宾语译成主语,而将原来的主语译成宾语。 She was given a new pen by her father。 她爸爸送给她一支新钢笔。 Heat and light can be given off by this chemical change。 这种化学反应能放出热和光。 Only a small portion of solar energy is now being used by us。 现在我们只能利用一小部分太阳能。 有时英语被动句中并未出现by结构,而只是代之以一个由介词短语构成的状语。这时仍可采用主宾颠倒的译法,将介词短语中的名词或名词词组译成句子的主语。 Communication satellites have already been used for living transmission in our country。 我国已将通讯卫星用于实况转播。 The numerical data concerned are provided in the next chapter。 下一章提供了有关的数据资料。 (三)增加主语 有些英语被动句并未在句中出现表示行为主体的词或词组,在翻译这类句子时,可适当增添一些不确定的主语,如"人们"、"有人"、"大家"、"我们"等。 The issue has not yet been thoroughly explored。 人们对这一问题迄今尚未进行过彻底的探索。 She was seen to enter the building about the time the crime was committed。 有人看见她大致在案发时进入了那座建筑物。 What we say here will not be long remembered, but what we do here can change

英汉语篇的形合意合对比研究与翻译

英汉语篇的形合意合对比研究与翻译 【摘要】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英语以形制意,而汉语以意驭形。本文从语篇分析分析的角度,对英汉语篇中的形合与意合特点作了对比研究,并根据其共性和个性,从理论到实践论述了英汉语篇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形合,意合,语篇,翻译 一、概述 语言学界和翻译界普遍认同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穆雷评价说,英汉语言的基本差异在于汉语重归纳、而英语重分析与具体。杨振宁也持相似的观点: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模糊、朦胧和宽泛,而西方文化的方向是准确和具体。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指出,“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形合和意合往往并存于一种语言中,但二者的作用绝不是等量齐观的。” 本文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对英汉语篇中形合与意合特点作了对比研究,翻译时既要分析英汉语篇的外在结构,又要透彻理解其深层含义,针对不同类型的语篇章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规范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使译文做到文字精炼、完整,句式精悍、富有寓意,体现形合与意合的统一。 二、形合与意合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篇组织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从意义到具体语言形式的两个既有各自特点又不相互排斥的组词成句途径。形合和意合的概念最早是由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1954)一书中提出的。他指出:“英语的结构好像连环,虽然环与环都联络起来,但毕竟有联络的痕迹;而汉语结构好像无缝天衣,只是一块一块的拼凑,凑起来还不让它有痕迹……”。 形合又称“显性”,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主要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衔接,从而来表明它们的语法意义和外在的逻辑关系。换言之,形合就是依仗形式将语言符号由“散” 到“集” 的语言组织手段。形合是组词造句的外在逻辑形式,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 意合也称“隐性” 或“零形式连接”,指不借助于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于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语篇内部连接。意合体现了语言的内在逻辑关系,是遣词造句的内在认知事理。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 在论及翻译策略时,连淑能指出,“英语注重形合,注重结构、形式,常常借助各种连接手段,因而比较严谨;汉语注重意合,注重功能、意义,常常不用或少用连接手段,因而比较简洁。英译汉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结构、形式,才能确定句子的功能、意义;汉译英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功能、意义,才能

被动语态的翻译

被动语态的翻译 时间:2008年07月09日作者:唐静来源:译路英汉两种语言都有被动语态,但由于表达习惯上的差异,英语往往习惯用被动语态来表达,而汉语则和主动语态来表达。如:That young man cannot be relied upon.译成汉语就应该是“那位年轻人不可信赖”或者“我们不能信任那位年轻人”。如果将此句译成汉语的被动句“那位年轻人不可以被信赖”,译文就会显得很别扭,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由此可见,翻译时经常进行语态的转换是十分必要的。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十分广泛,尤其在考研翻译中,这种现象更为多见。相比之下,汉语被动语态使用的范围要小得多。因此,在英译汉时,大量被动语态的句子需要通过种种方法加以处理,以保证译文通顺流畅地表达原意。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译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译成汉语主动句 将英语被动语态译成汉语主动语态的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一)保存原文主语 当英语被动句中的主语为无生命的名词,而且句中不出现由by 引导的行为主体时,翻译时往往将原句中的主语仍然译成主语。 The meeting is scheduled for April 6th.

会议定于四月六日举行。 Water can be changed from a liquid into a solid. 水能从液体变成固体。 When rust is formed , a chemical change has taken place. 当锈形成的时候,就发生了化学变化。 (二)主宾颠倒 英语中很多被动句子在表示行为主体的词前都加上by,翻译时可将这类by结构中的宾语译成主语,而将原来的主语译成宾语。 She was given a new pen by her father. 她爸爸送给她一支新钢笔。 Heat and light can be given off by this chemical change. 这种化学反应能放出热和光。 Only a small portion of solar energy is now being used by us. 现在我们只能利用一小部分太阳能。

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浅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浅析 作者:王金平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外语学院语言研究所,湖北武汉,430223 刊名: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DULT EDUCATION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 年,卷(期):2009,27(5)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7条) 1.Quirk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1985 2.薄冰高级英语语法(上) 1990 3.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 1998 4.李宗江汉语被动句的语义特征及其认知解释[期刊论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06) 5.唐燕玲英语动词被动语态的实质初探[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05) 6.张培基.喻云根英汉翻译教程 2002 7.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 1983 相似文献(3条) 1.期刊论文潘宗桃.涂丽亚汉英两种语言中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九江师专学报2004,23(2) 本文对汉英两种语言中存在的被动语态现象及其运用从结构特征、使用规律与目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类,并通过各种大量而丰富的例句,详细介绍了汉英两种语言中被动语态的翻译处理方法. 2.期刊论文潘宏碧浅谈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译-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10) 本文从构成和应用两个方面比较分析了英汉被动语态,指出英汉被动语态间存在很大差异,然后根据这些差异提出几种常用的英汉翻译技巧,即译成汉语主动语态句,译成汉语被动语态句,译成汉语无主句和习惯译法. 3.期刊论文温穗君.Wen Suijun中英日被动句对比研究-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3) 语言中决定谓语动词和主语之间的关系的语法形式称为语态.而其中作为表示句子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被动关系的语态就是被动语态.汉语、英语和日语三种语言的被动态在结构特征、形成动因及语用功能等方面都各具特色,笔者通过对三者在这些方面的对比分析,得出三者都可以表示中性、积极和消极的意义,但是主次不同,英语被动语态倾向于表中性意义,汉语被动语态表示消极意义居多,而日语被动语态则主要是发展以说话人的主观感受为语义动因的被动句,所以也是表达消极意义居多. 本文链接:https://www.sodocs.net/doc/bd7929618.html,/Periodical_hbdxcrjyxyxb200905020.aspx 授权使用:菏泽学院图书馆(hzxytsg),授权号:7563c9a3-44e6-489f-903c-9e3d011b7d4d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9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