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昆明文化介绍

昆明文化介绍

昆明文化介绍
昆明文化介绍

1、昆明

(1)昆明是云南的省会

(2)昆明自然风光优美,四季如春,鲜花常开不谢,享有“春城”和“花都”的美誉

(3)昆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多民族边疆文化名城,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室内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和风景区。(4)为大家介绍(历史、文化、旅游):陆军讲武堂、聂耳墓或者郑和故里、大观楼、圆通山、官渡古镇,西山睡美人。

陆军讲武堂

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原为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事学校。建立时与天津讲武堂和奉天讲武堂并称三大讲武堂,后与黄埔军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齐名。陆军讲武堂曾培养出如朱德、叶剑英、崔庸健等大批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

讲武堂,像是个很大的四合院,四周是米黄色的二层建筑,包围着中间一个很大的操场,操场看起来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上面的草长得虽然不高,但是疏于打理,秋天的枯黄中间或有些青翠的绿色,像是一丛丛对刚刚过去的夏日的记忆。

讲武堂里面的游客并不是很多,但是确实是昆明的一个重量级的景点,更难得的是这栋建筑保留原汁原味,没有被摧毁,也没有做太多的粉饰。而且米黄色的建筑,在以前的旅游中很少看见。

官渡古镇

南诏大理国时期,官渡古镇已是滇池东北岸一大集镇和交通要冲,官渡原名“窝洞”

是滇池岸边一个螺丝壳堆积如山的渔村,在唐代时期,古官渡便是南诏王公游览滇池时理想的驻足之地,大约在1180年至1190年间,驻守“鄯阐”的演习高生世,常乘舟至窝洞游览。高生世的船绳于岸边,于是便把窝洞命名为“官渡”。

官渡古镇建造时间最早的寺庙是始建于唐朝的供奉摩诃迦罗(大黑天神)的土主庙和宋代的法定寺。土主庙大殿体量较大,前廊后厦,穿斗式七檀梁架结构,特别是大殿正面屋檐下的清式九踩四翘如意斗拱,规模宏丽,繁富华美。法定寺体量不大,但举架较高。斗拱出45度翼形拱,富于装饰。正面外檐装饰华丽,明间檐下饰双凤朝阳透雕,檐柱顶端饰木雕麒麟,四角梁出头刻成凤形状,造形生动,仍然保留了宋代建筑的风貌,具较高建筑艺术价值。

西山睡美人

当地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睡美人”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说,从前,滇池边住着一位名叫阿娟的姑娘。她白天在滇池边浣纱,以换些钱偿还财主的债务。一天,由于过度劳累,她头晕跌入滇池。幸得青年渔民阿山及时赶来,把她救了起来。此后,他俩倾心相爱了。谁知村里的财主早就在打阿娟的主意了,他听说阿咱与阿山互订终身,便定下毒计把阿山害死在滇他里。阿娟闻讯,悲痛欲绝。她披头散发地跪到滇他边,不停地呼唤亲人,最后,她终于支持不住,气绝身亡了。奇怪的是,她一仰面倒下,便立时变成了这个长留人间的“睡美人”了。

另一个故事更为神奇。古时,这里的国玉要为王子找王妃,可是挑来挑去,就是没有一个中意的。后来,国王想了个办法,他写了一张字条交给王子,只要王子看中了谁,把这张字条交给她,便是定亲的凭证。

王子带上这张字条,走呀找呀。他走村串乡,穿州过府,可是,在他见过的千万个姑娘中,还是没有一个中意的。

一天,王子走累了,他背靠路边一块石头坐下歇息,不一会便睡着了,手中的字条也落在石头上,王子醒来后,忘了拿字条便回宫去了。谁知石头贴了字条,竟神奇地跟在王子后面回城去。站在城楼上的国王见状大惊,以为是什么妖怪变成石头缠上了王子,眼看就要跟进城了,这怎么得了!于是,他立刻张弓搭箭,对准石头“嗖”的一声射了过去。石头中箭倒下,却忽地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姑娘。王子回身扶起姑娘,放声痛哭:“这就是我要娶的姑娘啊!”痛不欲生的王子,抱起姑娘走到滇他边,他放下姑娘,自己纵身跳了下大,留下了姑娘长眠湖边,成了“西山睡美人”。

故事很悲怆动人,然而这毕竟是传说而已。据研究,在亿万年前,这里原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有的隆起为山,有的断陷成湖,并形成了今日的西山大断层,塑造出眼前神奇美丽的“睡美人”。

(4)大观楼

大观楼,位于云南昆明市近华浦南面,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始建二层楼宇。乾隆年间,孙髯翁为其撰写长联,由名士陆树堂书写刊刻,大观楼因长联而成中国名楼。道光八年(1828)修葺大观楼,增建为三层.

对联

大观楼长联上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大观楼长联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主要景点

大观楼东园

东园位于近华浦东面,由“邱商、柏园”两处私家园林组成,东面

大观楼荷花

、南面临大观河入滇池草海航道。园内荷塘交织,柳堤环绕,跨溪架桥,临池亭廊,景色幽深,荷塘畔、柳丛中建有四方重檐“小观楼”,公园管理处。

大观楼南园

在楼外楼东南面,与楼外楼隔滇池航道水面。庾庄系民国年间庾恩锡别墅。园中荷塘溪流,柳堤环绕,曲桥拱桥,小亭藤架,主体建筑为两层中西合璧式“晋侯楼”。设有客房、餐饮、会议接待等服务设施。

大观楼盆景园

大观公园盆景园占地4500平方米,是昆明地区最大的盆景园。园内佳木葱茏,齐花烂漫、山水相映、亭廊交辉,各式盆景星罗棋布。蜿蜒的粉墙边,盘曲的亭廊旁,布满了以树木为主,配以山石的盆景。千姿百态的老树虬枝尽在眼前:或巍峨挺立、或盘根节错、或婀娜多姿。每当春回大地,山茶朵朵似锦绣,紫藤串串如铜铃,枫叶片片若云霞;入夏则藤蔓掩映浓荫覆盖、暑气顿消;秋来银杏、南天竹、火棘果实累累、红艳欲滴;冬后疏林斜枝、错落有序,伴以傲霜红梅,愈见苍劲。园内许多老桩,都有百年以上历史。一株清乾隆年间所植的双条“寿”字紫薇,迄今已有二百多年,据说60年代初期,一美籍华人出资3万美金欲买未果,现已成为盆景园的镇园之宝。

大观楼近华浦

近华浦三面环水,是大观楼的主景区。公园入口正对近华浦拱形重檐门楼。北面、东面是大型荷花池。“大观楼”是近华浦主体建筑,清康乾时期兴建的馆、阁、亭、堂古建筑群,由临水长廊萦绕贯通,近两年新建“华夏长联景廊”、“大观楼碑刻拓片展览”、“中国四大名楼馆”、“长联历史文化馆”等文化景点。浦内长堤虹桥,柳荫荷塘,葱郁古树。“彩云崖”假山峰回路转,紫藤花架形成花廊,四季花坛百花争艳,绿草如茵。这里既荟萃了大观楼的历史人文景观,又是春秋两季花展的主展区。

大观楼西园

西园位于近华浦西面,是1998年征用200亩土地新建的长联文化园。有水面30亩,柳堤拱桥,绿草似茵,临池水榭,石板游路,已经形成“苹天苇地”,亭桥水榭倒映碧水,林木花卉烟水迷离的优美园景。

大观楼楼外楼

地处大观楼东南面,四面环水,柳堤连通,与大观楼隔三潭印月湖面对峙。楼外楼三层,绿色琉璃歇山卷脊屋面,形如画舫。景区有贴水平桥石栏、八角小亭、四方水榭、假山叠石。花坛相连,曲径贯通。西面跨三孔石桥沿柳堤达西园。

大观楼百花地

位于庾庄东北面,与楼外楼隔河相望,公园征用后辟为“垂钓者之家”,鱼塘畔有弧形长廊,柳堤草坪,沿草海航道东侧,长堤与庾庄连接。

(5)圆通山

圆通山位于昆明市中心,形如一片柳叶,东西长而南北窄,总面积约26公顷,是昆明市区观赏内容最丰富、游人最多的公园。其中花湖、动物、古寺,犹为引人。圆通山是一个以展出动物为主的综合性公园。

圆通山上还建有亭、台、楼、阁、苑、囿及水族馆、游乐场等设施,其特色为以展示动物为主,兼有各类花卉的综合性园林。圆通山位于市区中心,游览方便,游客众多,成为昆明市区的重要旅游热点。

(6)聂耳墓

《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人民音乐家——聂耳的墓园,坐落于云南省昆明市的大华寺与三清阁之间的山坡上。聂耳1912-1935)是云南玉溪人,中国著名的作曲家,《义勇军进行曲》作者,出生于清寒医家,1933年入党,1935年在日本溺水逝世,1938年归葬于昆明西山。1954年重修聂耳墓,墓碑上镌刻郭沫若手书“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1980年5月,昆明市将聂耳墓迁于西山太华寺与龙门之间,新墓形似一架弹拨乐器。原墓志铭由大文豪郭沫若书写。另外,聂耳遇难地日本藤泽市鹄沼海岸立有纪念碑。

在昆明市内乘公交车6路可达。

聂耳生平

聂耳生在昆明,死于日本。日本人民为纪念聂耳,表达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1954年11月1日,在藤泽市鹄沼海岸聂耳遇难的附近,建立了聂耳纪念碑;1963年重建“耳”

字形的花岗石纪念碑,郭沫若书题“聂耳终焉之地”六个大字,日本戏剧家秋田雨雀先生撰写介绍聂耳生平的碑文。

聂耳,原名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1912年生于云南昆明一个清寒医家。自幼喜爱音乐,能奏多种乐器。中学时代即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到上海,在一家商号当店员,次年考入“明月歌舞社”任小提琴师。1933年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积极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工作,并以“黑天使”为笔名发表艺术评论,抨击靡靡之音,提出替“大众呐喊”的主张。1935年,取道日本赴苏联。不幸于7月17日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逝世。

著名曲目

聂耳创作的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毕业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新的女性》等31余首,集中表现了工农群众在旧中国阶级压迫下的苦难和反抗,以及“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坚强意志,成为“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其中,《义勇军进行曲》于1949年9月27日,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然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聂耳乎巍巍然,其与国歌并寿而永垂不朽。”(郭沫若《聂耳墓碑文》)

(7)郑和故里

晋宁县是滇文化发祥地。航海家郑和故里,世界著名磷都之一。位于滇中,居滨池西南岸

一生荣誉

明成祖派郑和带队,以景弘为副使,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宝船”62艘,远航西洋。他们于1405年从苏州刘家港(今太仓东浏河镇)出发,到占城(今越南南部)、

爪哇、苏门达腊、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至1407年返国。以后又前后28年,7次远航,历30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所乘的船只,最大的长约148米宽约60米,可容1000人。有的国家和地区还派使者随船来到中国,促进了国际间的交往。三保太监下西洋,是世界远航史上的创举,传为“明初盛事”。

昆明市-石林宣传片英文版一-(https://www.sodocs.net/doc/be13803270.html,)_标清.flv

城市发展的文化思考

城市发展的文化思考 摘要: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随着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文化面临着一系列不足和困境,城市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快速城市化发展中的主要课题与命题。城市文化发展涉及很多方面,需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设计中文化因素的强调等多方面关系,以达到城市发展与文化发展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文化;发展 “文化”是一个特殊的词汇,就其一般意义而言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历史形成的,特定的社会群体所共同具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它是人类特殊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是社会成员共同的文明素质和心理结构,是民族的集体智慧、集体性格,是凝结在社会成员中的核心价值、行为定势。 具体到城市而言,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刘易斯•芒福德( Lew is Mum ford)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一书中所说:“古代的社区过于稳定,它墨守成规旧俗,不愿采纳新的生活方式;如果古代人类有意突破这种保守社区的孤立和封闭状态,那么对此问题能够找到的最好答案莫过于

城市这一发明了。”“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纵观历史,城市最早产生于古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它经历了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四个发展时期。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大规模的近代工商业在城市中迅速发展,城市规模、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以大工业为中心的近代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城市发展又进入了新的时期,有学者称之为现代化城市或信息化城市时期。越来越多的人由农村迁移到城市,伴随着文明的演进而发展,城市越来越成为人类文化的摇篮和容器,成为文明生长的肥沃土壤,逐渐发展出自己特有的品格。 “城市”这一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政治学、地理学的范畴, 它同时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形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城市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文化发展的历史。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加深,随着人类社会秩序的完善,随着社会文化的日益发达,城市文化也随之一日千里包罗万象,形成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 人类建造城市,城市同样反作用于人类,城市文化通过城市物质要素表达出来,又依靠个人而存在发展下去,在此意义上,城市自身和人类共同造就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就其内涵和外延来看,城市文化不完全等同于其他文化,它具有鲜明的城市特点,是赋予城市朝气和独特性

桂林城市介绍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桂林城市中心区环城水系 规划设计 ——公共事业管理200804030039姚立林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他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古代,这里是百越之地,战国时属于楚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据地质研究,大约在三亿多年前,桂林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地壳运动,海沉积的石灰岩上升为陆地,后经风化和溶蚀,终于形成千姿百态的峰林,幽深瑰丽的溶洞和神秘莫测的地下河。这些特殊的地貌和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桂林市既是我国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具有享誉中外的独特山水风景的旅游城市。完善和塑造符合未来“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功能和形象,构建“中心城区环城水系设计”是有意义的。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介绍桂林城市改造的背景情况: 一、自然观桂林是以山水风景为特色的旅游城市。早在隋代就已经是游览胜地,宋代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山清水秀,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江作青罗带,善如碧玉簪”是对“山水盆景”之喻的桂林城的形象描述。说明了山水在桂林旅游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自然山水是桂林城市的灵魂。山水景观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是建设桂林国际性旅游城市的根本保障。目前,现实中的一些不和谐,乃至破坏性的建设使环境不够理想,但我们不能由此否定自然山水的固有价值。任何自然山水价值在桂林市都具有永恒性,中心区环城水系的规划设计必须建立在这一基本认识基础之上。 二、历史观桂林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自三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设始安郡其,桂林便一直是历代广西和南方地区政治、军事、文化重镇,宋代已有“西南会府”之称。而今古城区的格局主要与历史上四朝的古城形态相关。一是汉代以现榕荫路为南北轴线修建的始安郡府;二是唐代将独秀峰、子成和象鼻山为南北轴线,修筑“夹城”和“外城”而形成的前朝后市,它奠定了桂林中心区的格局;三是宋成淳年间突破原有城市格局,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形成了南北长、东西窄,山、水、城有机结合的城市形态。并将漓江和西护城河形容如两条巨龙,在鹦鹉山和铁封山之间建园形瓮城,创造出“双龙戏珠”势态;四是明朝洪武年间,在独秀峰下修建靖江王府,并将城池向南扩大之象鼻山,桃花江作为南护城河,将原护城河(榕杉湖)辟为风景湖面,同时十字街的商业中心形成。四朝古城和近代文物多有遗存,这些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不可缺少的旅游和文化资源,规划中充分体现古城历史文化的延续性,是提高游览文化品位的重要方面。 三、发展观桂林中心城的护城河水系发展与城市总体形态紧密相关,其独特的环城水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以南面形成环城水系。当时桃花江与隐山西湖、榕湖、杉湖相通,可泛舟游览;宋代开凿“朝宗渠”和伏波山南渠,形成“一水抱换流”。到明代,筑坝引桃花江水东流直抵象鼻山北起护城作用。榕湖、杉湖和壕塘变成内湖,以后“朝宗渠”和伏波山南渠逐渐被毁,从城市和水系的演化中可以得出,随着时代的变迁,水系与城市都在变化,并且历代都形

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 作者:曹阳来源:添加日期:11年03月01日 城市文化是一门城市管理科学,它不是单指某一特定的城市文化设施、市民的知识水平、教育程度高低等狭隘的文化现象,而是包括了城市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及其所形成的管理系统。 一、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城市文化是一门综合管理城市的学科,是城市组织体系的基本架构和行动方略的指导系统。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有城市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它们是自然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结合,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1、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市民。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社会文明的创造者和体现者,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市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广大市民只有不断增强城市意识、开放意识、法制意识和现代生活环境意识,促进一个城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有浓郁的崇文意识、有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城市才能现代化。 2、塑造城市形象文化。城市形象文化主要指城市的外观形象,它包括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时尚的外观形象。诸如,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道路,广场,公园,雕塑,路灯,栏杆,甚至路牌和广告等等。独特的文化来源于独特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所以,要建设和谐城市就必须充分认识自己城市的自然特色,保护自然和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的发展是以健康的自然环境为前提的,自然环境是孕育城市文化的摇篮,因此,只有遵从自然规律的城市发展,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城市文化。 3、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最独特的文化优势。历史文化使一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充分挖掘利用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文物和文物依存的周边环境,是树立城市文化个性、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捷径之一。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可以与旅游、文化产业联姻,产生投入小、回报大的经济效益,它所起的品牌效应,绝非商业铺面和房地产等近期利益所能比拟的。 4、有繁荣发达的文化产业。所谓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娱乐产业、影视及音像制品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以及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美食、美容、时装、休闲、美术品产业等等。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既可以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极大地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爨文化

爨文化 摘要:爨是个会意字,其意义主要都与烧火做饭有关联。这个字之所以引人关 注, 主要是因为历史上曾经出现的爨氏家族以及由此扩大形成的爨民族和爨文化。爨氏家族是从中原迁徙到南中地区的大姓之一,始显于蜀汉,强盛于晋代, 直至唐天宝五年被南诏蒙氏所灭, 前后大约辉煌了700 年, 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爨文化。 关键字:爨文化碑刻文化姓氏文化盟誓文化遑耶文化鬼主文化 一.爨文化简介 在云南文化发展史上,爨文化是继古滇文化之后崛起于珠江正源南 盘江流域的历史文化,其中心区域在今曲靖及昆明、玉溪、楚 雄、红河等地,范围包括当时的建宁、兴古、朱提、云南、牂 柯、越嶲、永昌七郡在内的整个南中地区,时间大致为蜀汉建兴 三年(220年)至唐天宝七年(748年)。 二.爨文化发展 爨文化历史时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诸葛亮南征庲降都督于味县(220年),至西晋武帝泰始七年(271年)置宁州。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统一政治局面的出现和形成,大姓势力得到发展并成为中央王朝统治南中的社会基础,故可称为爨文化形成的准备期。 第二阶段为泰始七年至东晋成帝咸康五年(339年)。这一阶段是南中地区发生激烈社会变革的时期。大姓豪强势力与爨氏称霸局面最终形成,从而使南中地区社会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区内经济文化得到一定发展,因而是爨文化形成的初始时期。 第三阶段是从咸康五年至隋文帝开皇年间(《81年~》”“年间)。这是爨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政治上趋于稳定,爨氏实行既奉王朝正朔又自领刺史郡守,相对独立;经济上农牧并重,以农耕为主,经济持续发展;在文化艺术方面受中原影响极大又自成风格,以两爨碑为代表的实物资料是其典型代表;在宗教意识方面,以“鬼教”为其传统的原始宗教,发展成为政教合一的“鬼主”制度;“遑耶”姻亲制度则是其政治文化中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的体现。 第四阶段从隋史万岁征爨开始,到唐天宝七年(748年)为止,为爨文化的衰落时期。期间,爨氏内部纷争加剧,中央王朝的统治势力加强,南诏在洱海兴起并在唐王朝支持下东进击灭诸爨,爨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20万户西爨白蛮大迁徙,促进了滇西的发展,并自此改变了云南历史的发展方向。 三,爨文化的具体表现 1. 符号层 1.1爨文化乐舞两汉时期迁入“西南夷”的汉民, 迄东晋末形成南中大姓, 其中大姓爨氏和汉晋时期的昆明人、叟人不断融合, 至南北朝时期形成一个新的“共同体”, 或称为汉人“夷化”的群体, 史称“爨蛮”。由于各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至隋唐时分为东西两部,史称“东爨乌蛮”和“西爨乌蛮”。爨文化时期的乐舞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主要体现在年节的乐舞、婚

昆明历史文脉——昆明老街

2昆明的历史文脉——昆明老街 2.1引言 昆明是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历史名城,具 有深厚的历史。对于昆明人来说,昆明古色 古香的历史建筑,不仅是昆明人成长的记忆, 更加是印在每一个在昆明心中情怀的烙印。 但是似乎历史与发展就像硬币的两面,无法 共存。于是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 被拆除的历史建筑不计其数,失落的历史渐 渐成为昆明人心中的痛。同时,昆明人也开 始加大了对历史建筑保护和开发,其中昆明 老街的建筑保护和街区开发最为瞩目。 2.2昆明老街独自抵抗潮流侵蚀 2.2.1宝贵的历史文化积淀 1982年,昆明成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不仅承载着昆明人的骄傲,也记录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及民族特色。 昆明老街既是昆明城内保存最完美和目前 仅存的老街区,也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 最重要标志之一。它有着900多年的历史, 蕴涵了过去岁月的丰富信息,可追溯到大 理国时代,经元、明、清、民国、新中国 建立到今。现今尚存的昆明老街的格局, 就是从清代康熙年间云贵总督在此建署而 逐步开始形成的,现存昆明老街的建筑, 主要反映了民国时期的历史风貌。一批近代建筑的插入和私人豪宅的新建,为昆明老街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保留至今。 昆明老街是昆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唯一保留下来的一片原汁原味的老街区,更是昆明市面积最大、保存清代和民国时期特色民居建筑、商铺建筑最多的片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老昆明情感价值。 2.2.2时代变迁毁损随之而来 昆明老街的原汁原味让每一个土生土长在这里 的人们自豪不已。可是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无情的时光让美丽变得斑驳,昆明的历史建筑 受到关注和必要保护减弱,再加上昆明的城市 改造力度只增不减,城市发展加快让许多承载 了城市历史的老街和建筑被“淘汰”。随之产 生的是现代化的CBD、金融中心、购物广场, 在昆明一条承载着市民无数记忆的老街正在被 拆除,被推倒损毁改造的老建筑变得越来越多, 昆明的城市中心就这样在岁月的侵蚀下慢慢变得残破不堪。 2.3建筑保护和街区开发迫在眉睫 昆明老街作为昆明老城记忆的孤本,是最后一块体现昆明传统历史文化色彩的阵地。

《桂林市风貌设计导则》

桂林市城市风貌设计导则(略) 前言 桂林市是举世闻名的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又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地貌形态以散布的孤峰为主要特征,形成群峰环抱,绿水穿城,山、水、城互为依托的格局,这种城景交融的特点使桂林独具一格。加上其自身源远流长、层次分明的古代文化,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山水文化和名家辈出、绚丽多姿的乡土文化以及波澜壮阔、彪炳史册的抗战文化,共同构成了桂林独具的城市特色。 如今,桂林的城市性质,社会、文化、经济背景已完全不同于以往年代,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快速的现代化进程,延续千年的古城风貌正受到巨大冲击。在不可避免的城市更新和发展中,如何保护山水城市的格局,延续历史形成的地方传统和城市肌理,探索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展现城市时代风采的新形式、新方法成为历史赋予桂林建设者的光荣责任。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我们需要将多年来在开发建设的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形成的共识,作一个阶段性的归纳和总结,帮助设计师深化对桂林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规范城市风貌控制的具体范围和内容,明确设计引导的方向。通过导则的实施,繁荣设计创作,促进设计界对地方传统的发掘和研究,推动城市建设文化的发展。从而将桂林建设成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的、充满魅力的、令人难忘的城市。 本次编写的导则侧重于与城市风貌有关的设计方面的控制和引导,是对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相关内容的深化和落实。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1.总则;2.规划;3.建筑;4.市政;5.园林;6.照明:7.色彩;8.标识。 通过本导则的强制推行,进一步统一全市规划设计人员的思想意识,提高守法创新的规划设计意识,提升规划设计的理念。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提高桂林市的规划设计水平,使桂林市的规划设计工作上档次、上品位,探索出桂林独有的地方特色,与时代接轨,与国际接轨。 本导则由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组织编写,并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名誉主任:邓纯东、刘明昱、袁绪祥 顾问:齐军、周益平、张瑞清、熊声祥 李长杰、董永忠、王敬峰、鲁愚力 编写委员会: 主任:黄家城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主任 副主任:张克俭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 副主任:王代连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总工程师 成员:韦伟桂林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覃建民桂林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贺强桂林市综合设计院院长 岳福武中化桂林分公司华夏建筑设计院院长 罗社高桂林市市政综合设计院院长 高建林桂林市园林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黄东林桂林市工业设计院院长 唐忠享桂林市水电设计院院长 熊宇桂林工学院高级建筑师 编委会办公室:

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指标 体系研究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作者: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来源:添加日期:10年08月27日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世界城市大竞争的时代,这意味着国际化大都市之间的竞争程度更为激烈,竞争范围更为广泛。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与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内容,已经从经济综合竞争力层面逐步扩大到文化竞争力的层面。当国际化大都市的“硬实力”——经济综合竞争力具备了相当的条件时,“软实力”——文化竞争力则成为竞争的重要“筹码”。这表明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程度,已经从单一指标转向多重指标。根据世界城市发展的实际,在城市的经济力、政治力要素指数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最具竞争意义、发展潜力、时效性的要素,往往是城市拥有的文化实力。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文化既是经济、政治发展水平的精神投影,也是经济、政治发展的物质表现,是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中最难以把握却又必须把握的要素,在未来的城市竞争力要素中将会占很大比重,城市之间新型竞争将基于文化领域与经济领域的双重博弈。本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有文化竞争力的城市。① 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底蕴的深厚和文化发展体制的现代化。许多发达国家在经历工业文化的长期发展之后,已经认识到城市文化的复兴对于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近年西欧展开城市复兴运动,其中文化旗舰项目成为城市复兴的重要战略,这项重要的发展战略计划包括对一些传统产业已经衰落的城市进行复兴。因为在产业衰落的同时,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均遭到破坏。城市复兴计划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手段,在物质空间、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方面,对城市进行全面改善,使城市的经济活力重生,恢复已失效的社会功能,改善生态平衡与环境质量,并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举办盛大庆典活动、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文化措施,使这些城市综合提升其文化、经济和城市形象。这一举措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采取经济手段激活城市发展力的同时,国际组织及各国文化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文化政策,以实现文化的长期与稳定的发展。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会议制定的《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指出,“发展最终可以用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

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目前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达到117个(琼山与海口分记算2个)。 直辖市(4):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河北(5):保定市、承德市、正定县、邯郸市、山海关 山西(6):平遥县、大同市、新绛县、代县、祁县、太原市 内蒙古(1):呼和浩特市 黑龙江(1):哈尔滨市 吉林(2):吉林市、集安市 辽宁(1):沈阳市 江苏(10):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常熟市、苏州市、扬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宜兴市 浙江(7):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衢州市、临海市、金华市、嘉兴市 福建(4):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长汀县 江西(3):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 安徽(5):亳州市、歙县、寿县、安庆市、绩溪县 山东(8):济南市、曲阜市、青岛市、聊城市、邹城市、临淄市、泰安市、蓬莱市 河南(8):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南阳市、商丘市、浚县、濮阳市 湖北(5):江陵(荆州市)、武汉市、襄樊市、随州市、钟祥市 湖南(3):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县 广东(7):广州市、潮州市、肇庆市、佛山市、梅州市、

雷州市、中山市 广西(3):桂林市、柳州市、北海市 海南(2):琼山市、海口市 四川(7):成都市、自贡市、宜宾市、阆中市、乐山市、都江堰市、泸州市 云南(5):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县、建水县、巍山县贵州(2):遵义市、镇远县 西藏(3):拉萨市、日喀则市、江孜县 陕西(6):西安市、延安市、韩城市、榆林市、咸阳市、汉中市 甘肃(4):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 青海(1):同仁县 宁夏(1):银川市 新疆(3):喀什市、吐鲁番市、特克斯县 一、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24座)(国务院1982年2月8日批准) 北京(直辖市)承德(河北)大同(山西)南京(江苏)泉州(福建)景德镇(江西) 曲阜(山东)洛阳(河南)开封(河南)苏州(江苏)扬州(江苏)杭州(浙江)绍兴(浙江)江陵(现荆州湖北)长沙(湖南)广州(广东)桂林(广西)成都(四川) 遵义(贵州)昆明(云南)大理(云南)拉萨(西藏)西安(陕西)延安(陕西) 二、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38座)(国务院1986

桂林的城市营销

我想去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 还有呢?

1.印象 2.名片 3.定位 4.看法

1·1区域·桂林长期为广西省会。 · 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辖桂林城区和郊区。 · 1981年7月、1983年10月阳朔、临桂划 归桂林市管辖。 · 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 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全市辖五个城区12个县,即秀峰、叠 彩、高新(七星)、象山、雁山区和临桂 、灵川、兴安、全州、灌阳、资源、永 福、阳朔、荔浦、平乐县和龙胜各族 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

1·2文化桂 林市也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 史的文化名城和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 市,是广西东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 文化、科技中心。古文化遗址丰富,秦 代建筑灵渠,是中国古代三大著名水利 工程之一,与古运河、都江堰齐名。明 代的靖江王城和王陵是目前中国规模最 大、保存最完好的王城和陵墓。有中国 四大孔庙之一的恭城文庙,有历史悠久 的全州湘山寺,有历代摩岩石刻2000多 件,其中“桂海碑林”、“西山摩崖 石刻”最为著名。

1·3交通 铁路:桂林市铁路北接京广线,南接黔桂、枝柳动脉,湘桂铁路纵贯湘桂走廊,火车可直达国 内主要城市。桂林新火车客运站,大厅可容纳1.5 万人。每天接发桂林至各大城市近20对直达列车。 航空:年飞行量4.2万架,年旅客吞吐量1 000万人次。目前拥有国际国内航线44条,21家航空公 司飞行桂林机场,可通航29个国内城市和香港、澳 门及日本福冈、韩国济州、汉城、曼谷等。 水运:水路有湘江和漓江,沿漓江经梧州与珠江相联,可直达广州、香港和澳门。

我国城市文化印象与发展瞻望

我国城市文化印象与发展瞻望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象而具体的反映。城市能够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以为,想要城市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要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还要重视城市文化、解放文化力。换句话说,缺乏文化魅力的城市不能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我国已经进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应当把进一步认识城市文化、增强文化活力、推动文化繁荣、建设各具特色的城市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怀此愿望,本文就我国城市文化印象、存在的文化误区和对城市文化发展的瞻望,谈谈一孔之见。 一、城市文化印象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我国大城市迅猛发展,中小城市缓慢发展,小城镇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城市里的棚户区被大量改造,狭窄的道路拓宽了,黑烟滚滚的工厂烟囱被拆除了,一座座立交桥出现了。高楼大厦纷纷拔地而起,高档住宅楼和居住区星罗棋布,旧城区和“夺中城”旧貌换新颜,开发区跃然而上。我国的城市发展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每当我们到达一座城市,看到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城市建设景象。可以说,这是我国城市

发展史上划时代的辉煌。 在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如果从文化的高度与深度来考量,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来衡量,不能不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对笔者所到过城市的印象来看,主要表现为水泥的城市、失忆的城市、堵车的城市、热饼的城市、分异的城市与脆弱的城市,这些都是应当引起注意的文化现象。人们不仅需要物质世界与物质文明,还需要精神世界与精神文明。上海世博会提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就是要追求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非常丰富的境界,既要安居乐业,又要赏心悦目,使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得到充实和满足。一座城市如果生产蓬勃发展,经济发达,但缺乏城市文化或文化畸形,那么绝不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城市。我们常说,未来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竞争。 所谓“水泥的城市”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城市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形成了一座座水泥森林。人们生活在远离自然的水泥环境中,出门是楼,回家是楼,到处是楼,给人一种封闭、压抑、冷漠的感觉,从而产生对自然环境和开放空间的渴望。二是城市地面的水泥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地面的透气性、渗水性大大降低,城市缺乏生气。城市道路是水泥路面,人行道是水泥板,钢筋混凝土立交桥和高架桥穿越城市,城市城市的护堤也是水泥砌筑的,城市广场的水泥覆盖率很高,城市以园也出现水泥化倾向。三是人们居住在钢筋混凝土构成的高层住宅楼里,早出晚归,相互接触的机会很少,邻里之间不相往来。城市居民的社会文化生活显得十分单调、

云南历史

第一节历史与文化 一、云南历史概要 远古,云南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距今约170万年有云南元谋猿人。公元前279年,楚国将军庄高人滇,滇池地区进入奴隶社会。秦代,修“五尺道”,在云南派官置吏,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汉代,汉武帝时设益州郡,东汉在保山设永昌郡。三国开始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称为“南中”。其中,三国时诸葛亮为了“北定中原”,亲率大军平定南中,发展云南经济;西晋,云南改设中央直接统治的宁州,为当时全国十九州之一;南北朝,云南在爨氏的统治下,与刘宋等封建小王朝维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流不断加强,形成了白、彝诸族先民。隋代,消除割据势力,云南重新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唐代,707年唐朝击败南侵洱海的吐蕃扩张势力,大力扶持南诏,于738年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897年,南诏权臣郑买嗣灭南诏,建立“大长和”;927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灭“大长和”,建“大义宁”;937年,白族先民、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络滇东三十七部灭“大义宁”,建立了“大理国”政权。宋代,大理政权在云南的统治基本上与宋朝相始终。元代,1253年,忽必烈率大军乘革囊渡金沙,灭大理,1260年设“大理国总管”;1274·年忽必烈选派富有才干的赛典赤·赡思丁任“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相当于省长),云南正式成为省级行政区划。明代,朱元璋于1381年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大军平定云南,次年建立都指挥使司(相当于省军区)和云南布政使司(相当于省政府)。清代,1658年,清军三路人滇,南明最后一个王朝灭亡,此后大量移民入滇开发边疆。 鸦片战争后,云南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如1856年杜文秀、李文学起义,滇西群众阻击入侵云南的英国武装探险队的马嘉理事件和保卫片马、班洪的战斗,滇南群众的反法斗争等。而1911年10月30日,重九起义成功,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云南取得了划时代的胜利;1915年12月25日护国起义的发动,更表明云南为推进中国的民主共和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五四”运动后,李鑫等建立中共云南党组织。红军长征时,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经过云南,中共中央在云南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1929年,蒋介石任命龙云为云南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时期,云南人民为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突然免除了龙云云南省主席职务,并在云南先后制造了“一二·一”惨案、“李、闻惨案”等事件。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区纵队”。1949年12月9日卢汉率部在昆明起义,云南宣告和平解放。 (二)近现代名人 (1)杜文秀(1823—1872年),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发动了大规模的各族人民起义,被推为“总统兵马大元帅”。起义军攻下了大理,建立了革命政权,制定了“革命满清”的总纲领,坚持斗争达17年之久。 (2)蔡锷(1882一1916年),是IH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云南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与李根源、唐继尧等人一道,组织了1911年昆明重九起义,推翻了满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1915年,他与云南各派反袁力量一道,发动了护国运动,为推翻袁世凯反动统治建树了功勋。

昆明 历史文化名城

昆明历史文化名城? 专家观点 在建筑层面昆明的文化渐被边缘化 谈及昆明的发展,原省规划院院长顾奇伟认为,城市建设应规划先行,一个城市的发展要有产业,也要有文化,而昆明的发展,从建筑层面来看,文化已渐渐被边缘化,关于文化产业的设施不宜往城外迁。 城变节点 上世纪50年代起,明代古砖城墙遭到毁灭性拆除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昆明逐步进行城市改造 1994年起,昆明逐渐进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 1999年,世博会召开,昆明从此迎来大发展 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现代新昆明”建设战略构想 2006年,昆明的房价开始上涨,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北市区、南市区发展迅速 金马碧鸡坊旧貌。 重建后的金马碧鸡坊色彩鲜艳,是钢筋水泥之躯。 文庙里的很多古建筑都已无存。 城市有五脉,即商脉、文脉、武脉、政脉、农脉,其中的文脉是经多年酝酿传承形成的。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根,亦是一座城市的魂,如今又被解读为城市软实力和潜在竞争力的核心。而昆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文脉内伤已很严重。 >文脉的表现有很多形式,建筑风格、城市布局是承载文脉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昆明的文脉在近现代弱化消退,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建国后的约20年间和改革开放后。 50年代 明代古城墙被大规模拆除 建国后最初的20年是昆明文脉被严重破坏的阶段,首当其冲的就是制约城市扩张的城墙。 上世纪50年代后,昆明的明代古砖城墙遭到毁灭性拆除,原有的城市格局因此破碎。拆除的原因是为了扩建城市,以及响应“消除封建残存”的号召。

如今,往日城池的荣耀已灰飞烟灭,变成了一条条拥堵的大路抑或是一个个高档小区的地基,4650米的明代城墙仅余象征性的50米。 80年代 古城格局不再城市改造起步 一晃到80年代,昆明进入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之列。在经过数十年改造后,原来的古城格局还依稀存在,整个城市版图仍是以近日公园为圆心、五华山向正义路以下延伸的一根中轴线平分的形状基本对称的两城区,周边大都为农田。 当时,面临激增的人口,城市与人口的不协调发展引发了严重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昆明逐步进行城市改造,改造始自大观片区,之后是长春路片区,再到金碧路片区。昆明城市改造的步伐从那时起就停不下来了。 90年代 “万国建筑博物馆”渐行渐远 1994年起,昆明逐渐进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阶段,随着武成路、金碧路、长春路、同仁街、金牛街等大批老街的改造,许多凝聚着昆明历史文化精髓的老宅消失。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三四十年,昆明还是在各种建筑风格的老房子掩映下的一座古城,既有明清时期的“一颗印”、“走马转角楼”,北方的四合院、粤式的滴水檐楼,也有苏式的红砖或青砖群楼和欧美风格的精美别墅。这些老宅都典雅、简约、实用,用“万国建筑博物馆”来形容昆明一点都不为过。 随着城市改造步伐的加速,“万国建筑博物馆”的辉煌渐行渐远,昆明市区有些街区整个地消失了,比如大德寺附近的小绿水河,原本是建筑颇有特色的小街巷,现已彻底消失,变成新建的楼房。有些老宅和老街虽然得以留存,但由于城市规划缺乏整体性,导致部分老街区和富丽堂皇的现代化街区建筑风格迥异、格格不入,对于文化的继承发展也是非常大的破坏。 对于拆除这些老街,市民反应不一。对于一些代表性街区的消逝,不少市民有着很矛盾的看法。比如武成路,一方面这条街在城市改造中被拉通后成了城市中心部位的一条大街,为市民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另一方面它的消逝也连带改变了不少老昆明的生活方式,甚至邻里间的相处方式都改变了。 新世纪 城市扩张迅猛文脉日渐迷失

民国名人轶事(二)

民国名人轶事(二) ⊙1930年,杨振声筹办青岛大学,力邀闻一多和梁实秋加盟,分别主持国文系和外文系,杨说:“上海不是居住的地方,讲风景环境,青岛是全国第一,二位不妨前去游览一次。如果中意,就留在那里执教;如不满意,决不勉强。”梁称之为“先尝后买”法,于是“半日游览”、“一席饮宴”,就留在了青岛大学。 ⊙有一次,梁实秋和闻一多在一间教室的黑板上看到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乌龟和一只兔子。旁边注了一行字:闻一多与梁实秋。“哪一个是我?”闻一多严肃地问。梁实秋同样严肃地回答:“任你选择。”

⊙抗战胜利后,吴有训担任中央大学校长。一天深夜,警察从贡院街妓院抓到一名学生,送回学校处理。吴有训把那个学生认真训导一番之后,提笔写了“德之贼也”四个字相赠,并将其开除。 ⊙1941年的一次会议上,张奚若尖锐地批评国民党的腐败和蒋介石的独裁。蒋听不下去,就插话说:“欢迎提意见,但不要太刻薄!”张一怒之下便拂袖而去。下次再开会,他接到会议通知和往返路费后,当即回一电报:“无政可议,路费退回。”从此再没有出席国民参政会。 ⊙1945年底,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各党派都有代表参加,学者中有傅斯年和张奚若。张本是国民党党员,他的代表名额是共产党提的,以无党派代表出席。国民党反对说:“张奚若是本党党员,不能由你们提。”张便发了个声明:我不是贵党党员!

⊙少年胡适出洋,哥哥嘱付他:到美国别学没用的文史哲,要学有用的才能发财。胡适答应,到美国选修农学。老师拿来30多种苹果,让学生们认苹果的名字,胡适照着书反复对啊对,还是错了一多半。再看别的学生,人家根本不用对,都是农家子弟,这苹果打小就认识。当时胡适就抓狂了,从此改修文史哲,终成大家。 ⊙民国时期有个清官叫石瑛,不义之财,分文不取。30年代任南京市长时,硬逼蒋介石的连襟孔祥熙纳税4500块大洋。孔氏后来伺机报复,克扣南京市政经费。国民党中常委开会时,愤怒的石瑛抓起大墨盒,砸向孔祥熙脑袋。虽未砸中,却泼了孔氏一脸墨汁。蒋介石深知石瑛为人耿直,不但未批准其辞职,反而向其保证恢复经费。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北平学生赴南京请愿抗日。蒋介石请陈铭枢、蔡元培出来劝学生,陈铭枢被闷棍打倒,蔡元培被女生薛迅扇了耳光。报道称:蔡年事已高,右臂为学生所强执,推行半里,头部亦受击颇重。蔡伤数月方愈。策

国家最新批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单

国家最新批准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或者是近代革命运动和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城市。在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地面和地下,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光辉灿烂的文化。做好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审批。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24座城市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和1994年又相继公布了第二批38座城市、第三批37座城市及10座增补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因此,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将109座城市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对它们进行了重点保护。这些城市,有的曾被各朝帝王选作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这些名城,是我国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橱窗,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公布,24个: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 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布,38个: 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南昌、重庆、保定、平遥、呼和浩特、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歙县、寿县、亳州、福州、漳州、济南、安阳、南阳、商丘、襄樊、潮州、阆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日喀则、韩城、榆林、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喀什。 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公布,37个: 正定、邯郸、新绛、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衢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淄、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肇庆、佛山、

准确进行桂林旅游城市形象定位

准确进行桂林旅游城市形象定位 城市公关是一个城市运用信息交流的手段与其相关公众(包括该城市市民、其他城市的市民、旅游者、投资者、媒介、国家政府等)之间取得相互联系、相互适应的一种管理活动。其目的是创造有效的城市舆论环境,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城市形象。桂林在旅游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必然要开展城市公关,塑造桂林旅游形象,提高竞争力。 一、桂林城市形象定位——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 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白日化的今天,中国许多城市纷纷打出自己的“个性名片”:南京推出国际性历史文化名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无锡——太湖明珠;苏州——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上海——国际性大都市。桂林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名城,面临如此激烈的城市竞争,桂林非常有必要进行城市形象的准确定位。 在2006年区域旅游开发国际高峰论坛上,莫永清用“建设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来表述对桂林旅游的定位。桂林市第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努力把桂林建设成为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休闲度假上选之市、居住创业向往之城”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多年来,“山水甲天下”这张名片为桂林旅游赚足了人气,但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化,目的地城市竞争的加剧,桂林旅游能否根据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凸显更为丰富的旅游内涵,使客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益进一步提高?就此问题,近年来,桂林各界围绕旅游定位进行了

多次探讨。在听取各界意见并经认真总结后,桂林目前已形成了“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这一新旅游定位。 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囊括“山水”、“文化”、“体验”、“世界”等多重元素,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其深刻含义,如何通过创新发展实现这一目标?这是桂林新旅游定位形成后面临的现实问题。要塑造桂林这一新形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公关策略。 二、塑造桂林旅游新形象公关策略 (一)做好桂林旅游资源的管理。既然我们已经将桂林定位为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那么我们就要在旅游资源上下功夫,把旅游资源管理好、保护好。 首先,要将桂林的旅游资源保护好。就是要保护好桂林传统文化精髓,保护好来之不易的自然生态环境。要做好保护规划,摸清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的“家底”,明确保护的对象范围和种类。对桂林民居、民俗、民风、古建筑等物质和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对森林、山水、矿产等资源和稀有动物,进行建档保护,并提出更为完整的保护规划。要强化保护意识,把文物和生态的保护理念纳入城乡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着力把桂林打造成山水文化、生态文化保护基地和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有利于文化和生态保护的产业发展,控制和遏制有害于文化、生态资源保护的经营活动。 其次,要将桂林的旅游资源挖掘好。加强对本土文化、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弘扬,并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提升特

昆明文化介绍分析

1、昆明 (1)昆明是云南的省会 (2)昆明自然风光优美,四季如春,鲜花常开不谢,享有“春城”和“花都”的美誉 (3)昆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多民族边疆文化名城,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室内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和风景区。(4)为大家介绍(历史、文化、旅游):陆军讲武堂、聂耳墓或者郑和故里、大观楼、圆通山、官渡古镇,西山睡美人。 陆军讲武堂 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原为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事学校。建立时与天津讲武堂和奉天讲武堂并称三大讲武堂,后与黄埔军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齐名。陆军讲武堂曾培养出如朱德、叶剑英、崔庸健等大批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 讲武堂,像是个很大的四合院,四周是米黄色的二层建筑,包围着中间一个很大的操场,操场看起来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上面的草长得虽然不高,但是疏于打理,秋天的枯黄中间或有些青翠的绿色,像是一丛丛对刚刚过去的夏日的记忆。 讲武堂里面的游客并不是很多,但是确实是昆明的一个重量级的景点,更难得的是这栋建筑保留原汁原味,没有被摧毁,也没有做太多的粉饰。而且米黄色的建筑,在以前的旅游中很少看见。

官渡古镇 南诏大理国时期,官渡古镇已是滇池东北岸一大集镇和交通要冲,官渡原名“窝洞” 是滇池岸边一个螺丝壳堆积如山的渔村,在唐代时期,古官渡便是南诏王公游览滇池时理想的驻足之地,大约在1180年至1190年间,驻守“鄯阐”的演习高生世,常乘舟至窝洞游览。高生世的船绳于岸边,于是便把窝洞命名为“官渡”。 官渡古镇建造时间最早的寺庙是始建于唐朝的供奉摩诃迦罗(大黑天神)的土主庙和宋代的法定寺。土主庙大殿体量较大,前廊后厦,穿斗式七檀梁架结构,特别是大殿正面屋檐下的清式九踩四翘如意斗拱,规模宏丽,繁富华美。法定寺体量不大,但举架较高。斗拱出45度翼形拱,富于装饰。正面外檐装饰华丽,明间檐下饰双凤朝阳透雕,檐柱顶端饰木雕麒麟,四角梁出头刻成凤形状,造形生动,仍然保留了宋代建筑的风貌,具较高建筑艺术价值。

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

解决传统城市规划方法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矛盾的新途径 ——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 姓名:赵睿班级:园硕09-4 学号:3095546 摘要: 城市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正确的城市规划方法的指导,本文在明晰传统城市规划方法和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出现矛盾的基础上,对一种更为前沿和科学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方法——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展开理解,尽管城市发展依旧面临许多问题,这一创新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无疑将给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带来一场冲击和震荡。 关键词: 传统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城市主题文化,理论建设,城市建设 正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单一“土地使用功能”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导的传统城市规划方法越来越不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了。由于传统城市规划方法的模式僵化和理论滞后,传统城市规划理念与实际中的具体问题相互脱节,导致中国城市目标趋同、功能重复、产业同构、形象单一。特别是导致“千城一面”、“特色危机问题”,及功能与结构混乱问题的主要根源,就是传统城市规划方法形成的“性质——规模——空间布局”为模式的物质空间规划方法所造成的,是传统城市规划方法建立在一种不确定基础上造成的。为此,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简称概念性规划,被引入我国城市规划之中。但经过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未能弥补传统城市规划的种种不足,城市功能混乱,城市无序扩张加重,城市特色危机越演越烈等现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有效的遏制。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是关于城市总体发展目标意图、发展步骤、实施方案、落实重点的研究、设计和昭示。由于其内容的战略性和综合性,它已成为指导城市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指导其他城市空间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的首要依据。但是,在实践中,战略规划所运用的理念和方法、执行程序和运用工具都存在相当大的随意性。由于城市战略规划本身的研究不充分、规划不准确,更造成了战略规划的“软约束性”,影响到实施的有效性。相比较城市的总体规划或控制行详细规划等空间规划,城市战略规划从形式到内涵,从方法及理论,从机制到落实措施,都显得远未成熟,亟待创新。 纵观国内外同类研究,在新世纪之初集中形成了一大批围绕城市战略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总结的研究成果。这正反映了城市战略规划在全球化和城市世纪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