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科学知识总结填空(精选)

小学科学知识总结填空(精选)

小学科学知识总结填空(精选)
小学科学知识总结填空(精选)

小学科学知识总结填空(精选)

一、填空

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 直线 )行进的。

2、赿(光滑 )的表面,反光效果赿好。

3、阳光由(红 )、( 橙)、(黄 ) 、(绿 )、( 蓝)、( 靛)、( 紫)七种色光。

4、小孔成像的原因是( 光的直线传播 )。

5、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 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 凹透镜)。

6、像铝丝、铁丝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导体),像木头、塑料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

7、一个最简单的电路至少需要( 电池)、( 导线)、( 灯泡)、( 开关)四种原件。

9、太阳是一种( 热光源 ),它在发光的同时也产生( 热量 )。

10、水占我们身体体重的比例大约是( 60%-- 70% )。

11、阳光穿过透明的三棱镜时,被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形成( 彩虹 )。

12.当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物体( 反射)和(吸收)。

13、深色物体反光能力( 强)、吸收热的能力( 弱),浅色物体反光能力( 强)、吸收热的能力( 弱 )。

14、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被( 反射)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被物体( 吸收 )了。

15.太阳是一种自然光源,它在发光的同时也产生(热量)。阳光照射到的地方是( 阳 )面。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是( 阴 )面

16、镜面能够反光,镜面的这一性质叫( 反射 )。

17、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 太阳 )。

18、物体反射太阳光的能力与物体的( 颜色深浅)和( 表面光滑程度)等有关。

19、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于1969年建于( 法 )国。

20、科学家( 牛顿)曾经做过“光的混合”的实验研究。

21、产生影子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 光源 );(2)要有( 挡光体 );(3)要有 ( 屏) 。

22、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 ( 光源 )。

23、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 ( 投影 ) 。

24、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 食物链 )。

25、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 生产者 )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 消费者 ) 。

26、食物链通常从 (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 ) 终止。

27、地球内部可以分成 (地壳) 、( 地幔) 、(地核) 三部分。

28、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种。

29、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 冷空气 )会过来补充,从而形成( 风 ),简单地说风就是(空气流动)的结果。

30、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企鹅喜欢(寒冷)的环境,仙人掌喜欢(干燥)环境,动物和植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环境。

3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种子发芽必需 (水)、(温度)、(空气) 三个条件。

3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 (大小)和(方向 )都要发生变化。

33、光是沿 (直线) 传播的,传播速度很快,达到每秒 ( 30万)千米。

34、地球的内部可分成(地壳)、 (地幔)、(地核) 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 (地壳 )内。

35、一株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六个器官。植物用( 根 )来吸收水分,植物用( 茎 )运输水分,用( 叶)蒸发水分,用( 光合)作用给自己制造营养。

二、判断题(20分)

1、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 )

2、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 )

3、太阳灶是利用凸透镜会聚光线、产生高温的原理。( )

4、地表的地形地貌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变化的。 ( )

5、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是为了利用光的反射。( ∨ )

6、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 )

7、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破坏了人类的环境,它们都是有害的。( )

8、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反光来潜望的。 (∨ )

10、环境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但是植物的生长不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

11、冬天的麻雀长的胖乎乎的,遍身长满了绒毛,毛茸茸的绒毛是为了过冬准备的。( ∨ )

12、动物冬眠的方式千姿百态,狗熊是在岩洞里,倒挂着身体冬眠的。( )

13、鱼的栖息地也包括空气和阳光。( )

14.冬天到了,青蛙、蛇、麻雀等小动物都要冬眠过冬。( )

15、法布尔是研究黑猩猩的科学家。( 珍妮 )

16、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 )

17、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 )

18、栖息地是能满足动物生活需要的地方。( ∨)

19、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干燥的泥土里。 ( )

20、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没有关系。( )

21、阳光照射到的地方是背阴面。( )

22、使用多面镜子投射,纸的温度会很快上升。( ∨ )

23、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右边。( ∨ )

24、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光的本领就越强。( ∨ )

25.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 )

26、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 ( ∨ )

2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会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 ∨ )

28、太阳能是一种没有污染的洁净能源。 ( ∨ )

29、颜色浅的物体比颜色深的物体吸收光的能力强。( )

30、强光携带的热量少,弱光携带的热量多。( )

31、平时注意合理和均衡的饮食习惯,有利于保护消化器官。( ∨ )

32、早餐不吃不要紧,中餐、晚餐可以弥补其营养。( )

33、天然食品不一定是健康食品。( ∨ )

34、我们呼出来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

35.方便面既香又好吃,还可保存很长时间,所以我们可以经常吃。( )

36.食物在我们体内经过的旅程长约9米,历时约24小时 ( ∨ )

37、只要卫生的油炸食品,多吃也没关系 ( )

38、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要多喝饮料,少喝白开水。( )

40、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 )

41、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煤,石油,和天然气。( 太阳 )

42、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则影子在物体的右边。( ∨)

三、选择题

1、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 B )。

A、形状相同

B、方向相同

C、长短相同

2、奥运会的口号是( B )。

A、勇敢、顽强、拼搏

B、更快、更高、更强

C、和平、竞争、勇敢

3、镜面能够反光,镜面的这种性质称为( C )。

A、直射

B、折射

C、反射

7、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 C )。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10、把水倒在大小相同的玻璃杯、铁杯、塑料杯中,在( B )里凉得快。

A、玻璃杯

B、铁杯

C、塑料杯

11、下列食品中( C )不能吃的,

A、牛奶

B、皮蛋

C、无检疫的肉类

12、阳光下飘扬的红旗,它反射的光是( B )

A、白光

B、红光

C、绿光

13、我们最多喝的水应该是( A )

A、白开水

B、纯净水

C、蒸馏水

15、炎热的夏天,我们常选择( B )的衣服。

A、深黑色

B、浅色

C、咖啡色

16、接线板的各部分用不同材料制成,外壳用( B ),接触片用( A )

A、导体,如铜

B、绝缘体,如塑料

C、绝缘体,如铜

17.光以每秒约( B )的速度传播。

A 30千米

B 30万千米

C 340米

18.白纸、黑纸、镜子、红纸四种物体,吸收光的本领从弱到强依次是( C)

A、白纸、黑纸、镜子、红纸

B、黑纸、红纸、白纸、镜子

C、镜子、白纸、红纸、黑纸

19.用塑料做的导线外皮主要是利用了塑料的( A )特征。

A、绝缘性好

B、有弹性

C、美观

20.水占我们身体体重的比例大约是( B )

A、50%――60%

B、60%――70%

C、70%――80%

1、下列物体中,是光源的有( A D E ),不是光源的有( B C )。

A、太阳;

B、月亮;

C、没有点燃的蜡烛;

D、点燃了的火柴;

E、亮着的电灯

2、蚯蚓喜欢生活在( B )的环境。

A、黑暗干燥

B、阴暗潮湿

C、明亮潮湿

3、上午8点和下午2点同一物体的影子( A )。

A、长度和方向都不同

B、长度和方向都相同

C、长度不同而方向相同

4、上午某一时刻测量得到一个2米长的竹竿的影子是0.5米,那么6米高的树木的影子应是( B )米。

A、2米

B、1.5米

C、3米

5、( A )中常有化石,( B )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岩石

A 沉积岩

B 岩浆岩

C 变质岩

6、如果你住在城市的高楼上,那么发生地震时你应该 ( C )

A拨打110报警 B迅速向楼下跑 C熄灭火炉,拔掉电源,躲到卫生间

7、三种土壤渗水能力最强的是( A )

A沙质土 B壤土 C粘质土

8、下列颜色中吸收光能力最强的是( D )

A 红色 B绿色 C灰色 D黑色

9、人体正常的体温是( C )

A 41.5℃

B 0℃

C 37 ℃

D 38℃

10、蜗牛休眠了,我们用( C )办法叫醒它

A 敲打他的外壳

B 使劲喊

C 放入水中

11.一样重的两个物体放在水中容易下沉的是(B )

A 体积大的容易沉 B体积小的容易沉 C 跟体积无关

12、测量水温时读温度计的方法是( C )

A 从上往下看

B 从下往上看

C 视线与温度计液面相平

13、下列物体中磁铁不吸引的是( A )

A 一角硬币

B 一元硬币

C 铁钉

14、下列植物种子不属于动物传播的是( A )

A 凤仙花

B 苍耳

C 葡萄

15、将碘酒滴在下列物体上蓝色最深的是( C )

A 牛肉

B 菠菜

C 薯片

16、下列矿石硬度最大的是( A )

A 石英

B 长石

C 云母

17、下列符号( A )是凸透镜

A B

18、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应该用( A )

A 外焰

B 内焰

C 焰心

19、光年是( B )单位

A 时间

B 距离

20、岩石三大类不包括? ( D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侵入岩

21、含蛋白质最多的农产品是哪一种? ( D)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黄豆

22、化石是产自沉积岩当中的。 ( A )

A、正确

B、错误

23、日晷是测量( B )的工具。 A.体积 B.时间 C.长度

24、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C )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25、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关系是( B )

A、物体的影子长,太阳在天空的位置高

B、物体的影子短,太阳在天空的位置高

C、物体的影子长短与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无关

26、深色物体反光能力与吸收热的能力有( B )

A、反光能力强,吸热能力弱

B、反光能力弱,吸热能力强

C、反光能力弱,吸热能力弱

27、炎热的夏天我们常选择( B )的衣服。

A、深黑色

B、浅色

C、咖啡色

28、强光与弱光携带的热量( B )

A、一样多

B、强光携带的多

C、弱光携带的多

29、下列四种色纸按反射本领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C )

A、白色,黄色,红色,黑色

B、红色,白色,黄色,黑色

C、黑色,红色,黄色,白色

30、下列布料中适宜做雨衣或雨伞的是( C )

A、棉布

B、丝绸

C、合成纤维

31、在下列食品中,我们应该多吃的食品是( B )

A、方便面

B、蔬菜

C、颜色特别鲜艳的食品

32、“把两组相同的种子,放在相同的室内,同时加适量的水,给其中一组种子受光照,给另一组种子用硬纸盒遮住。”这个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 A )。

A、光

B、温度

C、水

33、下列物体中是热的不良导体的是( B )

A、铁

B、玻璃

C、铝

34、小明想买个面包吃,他发现商店里有三种当天生产的面包,比较科学的选择是( C )

A、选择保质期长,食品添加剂多的面包食用

B、选择保质期短,食品添加剂较少的面包食用

C、选择保质期很短,基本无食品添加剂的面包食用

35、医生带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巧妙地利用了( B )解决了难题。

A、光的直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斜射

36、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 C )。

A、点燃的蜡烛

B、萤火虫

C、木星

37、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 A )。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38、同样材料的物体,放置的角度也相同,但表面涂上( C )色,吸收太阳热的本领就变大了.

A.红

B.白

C. 黑

39、由于流水对土地有( C )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风化

B、沉积

C、侵蚀

四、简答题(19分)

1、为什么说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镜?(3分)

第一,水滴是透明的第二水滴跟放大镜形状类似

2、炎热的夏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比较适宜?为什么?

夏季适宜穿浅色衣服,因为浅色衣服反光本领强,凉快。

五、情境题(33分)

1、给你一盆水、一块木板、一条线和一块标明磁极的磁铁,怎样判断一块没有标明磁极的磁铁的磁极?把你想到的方法尽量写下来?(12分)

;方法一,把没标磁极的磁铁放在木板上,然后一起浮在水中,自然指示南北极了

方法二,用线把没标磁极的磁铁悬吊起来,用标有磁极的磁铁去接近,同极相排斥,异极相吸引。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汇资料全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资料 (六上)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重要知识点 1、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其中像剪刀、扳手等构造简单的 又叫【简单机械】,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 2、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原理】。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重要的位置,分别是【支点— 支撑并使杠杆围绕转到的位置;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点;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点。】 4、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费力杠杆—阻力点 到支点的距离大;】【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使用杠杆不一定省力【例:省力杠杆——开瓶器、切纸刀、园林剪等;费力杠杠——手术剪、镊子、筷子等;不省力不费力杠杠——订书机、跷跷板、天平】 5、杠杆尺的钩码怎么挂才平衡 (1)如果两边只挂一个点,只要两边挂的钩码数与它离支点的格数相乘的积相等就行。 (2)如果挂1个点以上,杠杆尺两边各个点上的钩码数和格数的乘积的和要相等。 左边【2×2=4】【右边1×4=4】左边【2×1+1×1=3】右边【1×3=3】6、【“称砣虽小,能压千斤”】是杠杆类工具运用的一个典型事例,生活中的实例 还有:羊角锤、尖嘴钳、各种剪刀、镊子、开瓶器等。【小杆秤三点:提绳——支点;秤盘——阻力点;秤砣——用力点】 7、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且可以转动的装置叫【轮轴】,生活中常见轮轴有:【门 把手、汽车的方向盘,水龙头,扳手,螺丝刀等】。 轮轴的作用:【A、在轮上用力带动轴省力B、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费力。】【当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名称: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 作用: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既能省力,又能的方向。不能省力。变力的方向。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

三~~~~六年级科学知识归类 ●《冷与热》 ●1、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水受冷时体积会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热胀冷 缩。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 计。 ●3、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测量人体温度 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4、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 ●《溶解》 ●1、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微粒是均匀地分散的,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则不行。因此我们可把它们分为可溶物质和不 可溶物质。 ●3、我们常用的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切碎、加热以及搅拌等。 ●4、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5、溶解现象不仅发生在液体与固体之间,还发生在液体与液体以及液体与气体等多种 状态的物质之间。 ●6、水里的动物和植物呼吸的就是溶解在水里的空气。 ●《电》 ●1、发电厂发出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 人死亡的电)5500V以上是高压电,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 ●2、我们将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直流电一般比较安全,交流电 一般比较危险,不安全。 ●3、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在点亮小灯泡的电路中,电从电 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电线、小灯泡流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4、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小灯泡特别亮。两 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5、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 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电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坏掉。所以一般在电线中间安一个开关。 ●6、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 物质叫绝缘体。例如金属是导体,铜、铁、铝、锌、大地等是导体;丝绸、陶瓷、塑料、橡胶、干木材、空气是绝缘体。) ●7、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因为大树容易遭雷击。

小学科学自然知识点

小学科学自然知识点 一、电基础知识: 1、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高压电有5500V以上。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2、电可以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 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大树容易遭到雷击。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5500V 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学校和家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220V的电。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4、电流过灯丝的时候,灯泡才发光。 5、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线和电池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线也会很快坏掉。 6、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电流通过。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7、不能用我们实验室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8、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 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 10、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不要用湿布擦,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12、我们要好好保护绝缘体。 13、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 14、电路连接的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的。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15、电路中的电压超过了小灯泡上标的1.5V,灯泡太亮会烧坏灯泡的。 二、新的生命 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3、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 4、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做完全花。也有四部分不完全具备的花,这些缺失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就叫做不完全花。 5、只有雄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6、开花、结果,果实里面长有种子。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7、雄蕊一般由2部分组成,上面是花药,下面是花丝。花药里藏着许多花粉。雌蕊一般由3部分组成。上面是柱头,中间是花柱,最下面是子房。柱头有粘性,能粘住花粉。

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四周较薄)(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等。 8、至少两个以上的(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小学科学总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复习题 1.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我们也能做科学。 2.我们怎样描述玩具的特点?答:从大小、形状、颜色、性能等方面对玩具进行描述。 6.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8.一名同学端坐在椅子上,双脚前放。另一个同学用食指抵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子向前倾,坐在椅子上的同学无法站起来。 14.观察物体的方法及顺序是:(一看)、(二闻)、(三尝)。 16.用鼻子闻时,不要直接靠近物体,要用手扇动,使气体飘过来闻。用舌头进行观察时,要用筷子或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物品来尝。不能随意品尝物体,而应该在确定此物体可以尝的情况下才能品尝。 18.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的标准可以以“用途”为标准,可以以“大小”为标准,可以以“材料”为标准,可以以“使用寿命”为标准,也可以以“结构”为标准。 2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测量物体的温度时,要根据被测物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限度。不同的温度计可用来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测量人体温度的专用仪器叫(体温计)。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有(体温计),(地温计),(电子温度计)等 25、通常我们是通过观察物体的 (颜色),(形状),(大小),(光滑程度),(软硬)等来认识它们的外部特征的.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5、太阳是一个旋转的高密度炽热气体球,大部分气体是氢,其次是氦,每秒钟大约燃烧400万吨氢,产生巨大的能量。太阳的表层温度大约是5500摄氏度,内部温度大约是1500万摄氏度。太阳表面经常会出现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 3.有关量筒的知识.(1)它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表示. (2)使用量筒读取数据时,观察视线要与凹(ao)面下缘相平. 5.举例说明其他物质有三态变化.(1)樟脑 (丸)由固态变为了气态.(2)液化石油气由液态变为了气态.(3)火山爆发时,岩浆由固态变为了液态.(4)炼钢时,钢由液态变为固态. 7.: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它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 9.生活中哪里用到了浮力?答:救生圈,游泳,划船,救生衣,海上的浮标. 10.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液体的比重、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品,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浮沉。11.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是什么?答:水位的高低和水的流量。 13.硬币浮在水面上主要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的结果。 14、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小学科学知识点

小学科学知识点 生命世界 (一)生物的多样性 (1)常见的植物 观察植物 ①陆生植物 ②水生植物 ③植物的共同点 植物的生命周期 ①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茎的作用 叶:光合作用 花的构造: 花的分类: 传粉 种子的构造 种子的传播 种子的萌发 ②植物生长的条件 ③植物一生的变化 (2)常见的动物 观察动物 ①陆生动物 ②水生动物 ③动物的共同点 动物生的命周期 ①动物的生长发育 ②动物的繁殖 ③动物生命周期 ④动物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3)人体 人体的结构 心跳和呼吸 人体器官 人的生长发育

(4)生物多样性 植物类群 动物类群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遗传与变异 (5)生物与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环境影响生物 食物链与食物网 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 保护生物 生物影响环境(二)食物和健康 (1)食物的分类 (2)食物的营养 食物的营养成分 均衡膳食 (3)食物的消化 消化器官 消化和吸收 (4)食物的霉变 霉变 食物的储存 (5)健康

物质世界 (一)时间 (1)认识时间 (2)时间的测 (3)摆 (二)运动和力 (1)力与运动状态 (2)力的测量 (3)摩擦力 (4)常见的力 (三)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四)声 (1)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3)声音的传播 (4)耳的结构和功能 (5)听力的保护(五)光 (1)光 (2)影 (3)光的传播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6)光的利用 (六)电与磁 (1)电

静电 用电器 导体与绝缘体 开关 电路 电路故障 电路的连接 (2)磁 磁体 磁极及其相互作用 电磁铁 (3)电与磁的转化 (七)材料 (1)材料及其分类 (2)材料的性质 (3)材料的利用 (八)工具和机械 (1)杠杆 (2)轮轴 (3)滑轮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4)斜面 (5)利用机械 (九)形态和结构 (1)拱形 (2)框架 (3)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4)物体的形态和结构在现实中的应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3.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受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6.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 7.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中,三角形框架比四边形框架更加稳固,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 8.不容易倾倒的塔结构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 9.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10.钢索桥的结构:由钢缆、桥塔、桥面组成。钢缆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桥塔修得高,是为了降低钢缆的拉力。 11.评价一座桥好坏的指标:①是否坚固;②是否节省材料;③是否美观。 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最新小学科学知识系统总结

小学科学知识系统总 结

小学科学知识系统总结 目录 一、植物 (一)根 (二)茎 (三)叶 (四)花 (五)果实 (六)种子 (七)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 二、人 (一)人体 (二)消化系统 (三)呼吸系统 (四)神经系统 (五)血液循环器官 (六)人的生长发育——青春期三、动物 (一)鱼类 (二)两栖动物 (三)爬行动物 (四)鸟类 (五)哺乳动物 (六)昆虫 (七)软体动物 (八)生物环境 (九)生物科学 四、物理 (一)声 (二)光 (三)热 (四)电 (五)磁 (六)力 (七)机械 五、水和空气 六、地球、宇宙 (一)河外星系 (二)银河系 (三)太阳 (四)月球 (五)地球 (六)星座 (七)人类探索 (八)地层 (九)岩石 (十)卵石 (十一)矿产 (十二)金属 (十三)土壤 (十四)火山 (十五)地震

小学科学知识系统总结 一、植物 (一)根 1、根的形状 ⑴直根(松、柏、油菜、大豆、蒲公英等) ⑵须根(水稻、小麦、玉米、葱、蒜等) ⑶贮藏根 ①肉质直根(萝卜、胡萝卜、甜菜等) ②块根(甘薯、麦冬、山药、甘草等) 2、根的作用 ⑴固定植物 ⑵吸收水分和养料。 3、根的繁殖 ⑴直、须根繁殖 ⑵块根繁殖。 (二)茎 1、茎的形态 ⑴地上茎 ①直立茎(松、柏、竹等) ②缠绕茎(牵牛、菜豆等) ③攀援茎(黄瓜等)

④匍匐茎(甘薯、草莓等) ⑵地下茎 ①根状茎(莲等) ②块茎(马铃薯等) ③球茎(芋头、荸荠等) ④鳞茎(百合、水仙等) 2、茎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茎上都有节,有节是茎的共同特征 3、茎的作用 ⑴支持作用(支持叶、花、果实等器官) ⑵运输作用(将水分和养料运往各处) ⑶储藏作用(如蒜、莲等茎能储存养料) 4、茎的繁殖 ⑴地上茎:①扦插;②嫁接;③压条 ⑵地下茎:①能储存养料;②能生芽繁殖 (三)叶 1、叶的形态:心形、卵形、掌形、带形、针形、扇形 2、叶的组成:叶柄;叶片——叶脉 3、叶的作用:气孔——供气体出入;叶绿体——叶绿素 ⑴蒸腾作用 ①使植物体降温 ②促根吸收水分养料 ③让周围空气湿润 ⑵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合成养料) ①吸收水分(从根来的)

最全面小学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3)(精华版)

小学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即分科而学,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 如数学、物理、化学等) 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小学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我们来看看。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绿色开花植物一般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 2. 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选种。 3.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4.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太阳提供的能量,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成的。 6. 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7.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温度、土壤和适宜的水分等条件。 8.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鸡、青蛙、鱼、乌龟等动物都产卵,卵是动物生命的开始。 2. 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些不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3. 蚕宝宝最爱吃的食物是桑叶,蚕能吐丝结茧,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中,要经过四次蜕皮,蚕和蝴蝶等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蚕蛹经过10-15 天,会变成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4. 养蚕、抽取蚕丝,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远在4000 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5. 蚕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6. 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蚕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7. 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约为56 天;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溶解》复习提纲 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两低”。两低:液面低于滤纸,滤纸低于漏斗口。漏斗下端的管口靠紧烧杯的内壁。 3、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紫色、透明的溶液,它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4、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5、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听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7、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8、一杯水(100毫升)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9、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1、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2、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3、人们利用“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声音》单元复习提纲 1、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听到的声音是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答:音高不同。 2、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哪个音叉发出的音高 答:大的音叉音低,小的音叉音高。 二胡有两根弦,空弦拉的时候音有高有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弦的粗细。 3、振动物体有长有短,长的与短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短的。 4、振动物体有粗有细,粗的与细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细的。 5、振动物体有大有小,大的与小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小的。 6、振动速度有快有慢,快的与慢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快的。 7、在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中,哪些是指音高哪些是指音量 答: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都是指音量。

小学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迷信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过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配合进修)、(相易)、(表达)、(讨论)、(记录)等进修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花木知识。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斥(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通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种植。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作古),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丈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你看花木知识。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必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必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知识。 第二单元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景观),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当心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渗透)、(繁殖)等。 3、蜗牛运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匍匐。 4、蜗牛能对外界的安慰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5、蚯蚓喜欢生活在(暗淡)、(湿润)的环境。 6、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7、蜗牛和蚯蚓的相通点是:都适应(湿润)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匍匐),会吃(食物),会(渗透),会(繁殖后代)等。 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六只(脚)。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10、蚂蚁的特质: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匍匐),(群

小学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1水的三种形态(固体)(液体)(气体)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风)(空气接触面积) 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4:水蒸气变成水叫(凝结) 5:生活中蒸发的例子 :1,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就干了, 2,用拖布拖地。不一会就干了, 3,下雨过后水洼通过阳光的照射,不久就干了 6:水与水蒸气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都能流动 7不同点水是液体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水蒸气是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 8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9蒸发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10虽然水和水蒸气状态不同,但它们是同一种物质。11给水加热后,水的体积(变大)。 12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摄氏度)也可以写作(100℃)13水沸腾时观察到的现象(水中有起泡产生),(水面气泡破裂),(水面之上有热气产生)。 14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慢慢(上升)当水加热到沸腾时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水沸腾后继续不断加热,水的温度(不会在升高)。 15温度计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16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盖灭)不能用(嘴吹)。17(温度)的变化会使水的形态发生变化。 18水在(0℃)会结冰,在结冰的过程中在放周围(放出)热量。水从液态变成固态。即结冰时水的体积会(变大)。 19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试管壁)和(试管底部),20水结冰时温度(降低放出热量), 21水和冰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有一定体积) 不同点。水是液体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软,冰是固体有一定形状。有一定的体积。不会流动。坚硬。22水结冰会从(液体)变成(固体)结冰后体积会(增大) 23水结冰后,形态发生了变化从(液体)变成了(固体) 24冰融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 25冰融化成水是从(固体)变成(液体)冰融化成水是因为温度升高。 26冰是固态的水, 27水,冰,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 28冬天时候下的雪是固态的水。 29(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30冰融化成水时(体积会变小) 31加快冰融化的方法有:(升高温度)(把冰敲碎)(用嘴吹热气, 32水变成水蒸气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叫(凝结)

最全面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一、填空: 1. 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种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到死亡的过程。 2. 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 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种子的内部构造相同,都有胚根和胚芽。 3.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5. 种凤仙花的方法: ①选种。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②放土。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 土。 ③下种。用手指在土中按 2-3 个小坑,深度约 1 厘米,每个小坑里放 1 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土盖上。 ④浇水。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6. 种植植物是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7. 种子萌发先生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8. 根的作用: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 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9. 茎的作用:植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 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 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0. 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养料。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 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1. 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公式为:

小学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1、根有直根和须根;直根的特点:有明显主根和侧根,须根的特点:没有明显 的主根和侧根,都是不定根,根的粗细和长短相近,看上去像一把胡子;直根:白菜、大豆、蒲公英、芝麻,须根:稻、洋水仙。 2、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根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深、广、 多。 3、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大豆、白菜等属于直根系,它们有 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玉米、水稻是须根系,它们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了许多像胡须一样的根。 4、植物根系生长特点与环境有关: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 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在沙漠中的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地下伸长,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能较好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吸收水分。 5、从根的顶端到生用根毛的一段,就是根尖。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部分为根毛; 根毛的功能:吸收水和无机盐、分泌酸类物质、溶解土中不易溶解的养分。 6、植物茎的作用:吸收地下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等。 茎的形态:a、按质地分:木质茎和草质茎;b、按生长状况分:直立茎、缠绕茎(自身缠绕)、攀援茎(卷须攀援)、匍匐茎。 茎的特点:有叶、节、芽。 7、为什么树怕剥皮:植物体叶子制造的养分要通过树皮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切断树皮,养分运输通道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和叶也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8、叶片有互不遮蔽的规律,叫叶镶嵌,这样的规律有利于叶片尽可能吸收更多 阳光。 9、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和氧气。 10、几乎所有的生物呼吸都需要氧气,并排放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除了要 进行呼吸之外,它们的叶片在阳光照射下,还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放出氧气。 11、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并放出二 氧化碳; 植物的绿叶可以把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和从气孔进入的二氧化碳,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制成养料和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①制造有机物;②转化并储存太阳能;③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④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作用。光合作用分为: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12、根据花的构造,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在一朵花中,花萼、花 冠、雄蕊、雌蕊四部分俱全的,叫完全花,如白菜花、桃花;缺少其中一至三部分的,叫不完全花。生活中常见的有木棉花、白菜花、萝卜花、油菜花、茄花、蚕豆花、梨花、桃花、柑橘花、牵牛花等;有百合花(缺花萼)、南瓜花(属于单性花,缺雄蕊和雌蕊)、黄瓜花(属于单性花,缺雄蕊和雌蕊)、鸡蛋花(缺花萼)柳树花(缺花冠)。 13、花各部分的作用:a) 花萼保护幼嫩的花蕾b) 花冠保护雄蕊和雌蕊c) 花 瓣:虫媒花花瓣鲜艳吸引昆虫传粉,风媒花花瓣很小或退化有利于接受花粉。 d)雄蕊:雄性生殖器官e) 雌蕊:雌性生殖器官f) 胚珠:发育成种子g) 子 房:发育成果实。

教科版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3-6年级)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9、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0、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2、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3、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4、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5、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5、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6、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7、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六只(足)都长在胸上。 8、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9、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0、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1、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12、蜗牛遇到危险,身体缩进壳内,蚂蚁遇到危险,快速逃走;蚯蚓遇到危险,缩成一团或逃走;金鱼,游到安全的地方。 13、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14、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水),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1

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不仅制定出全新的课程性质与目标, 而且在内容与实施建议方面也有不小的改动。正确认识和理解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对于正视小学科学课程的价值以及小学科学教师的日后教学等均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自课改实施以来, 小学科学课程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向前发展, 这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为保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顺利进行并以此来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入发展, 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小学 科学课程标准, 预计于2017年秋季开始施行。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规定着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为帮助小学科学教师正确解读与把握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更好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进行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 标准重新定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 具体表现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1]标准认为,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 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去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为日后的科学知识学习、日常生活乃至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此其基础性特点。将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通过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 强化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 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的具体表现。强调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 注重理解自然与解决 问题的结合, 以此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强调将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等课程进行相互渗透,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显著体现出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中的综合性特点。 其次,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 并秉承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 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上将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既符合教育者按阶段进行教育的理论, 又坚持了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原则。[2]具体可表现为标准以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并将其细化为75个学习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此次科学课程学段的重新划分, 不仅有利于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这个全新的课程目标内容融入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之中, 更有利于阶段知识依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整 合与细化, 进而实现从基础教育开始循序渐进的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课 程宗旨。除此之外, 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设定在一年级, 并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进行课程安排, 也是为了使社会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作为增强国民科学素养的基础性教育, 是国家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生入学开始对其进行科学教育, 依据其“由形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