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设计

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设计

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设计
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设计

七年级信息技术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青岛版

《网络基础知识》教学案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好!上堂课,我们学习了绪论,理解了关于互联网的一些基本名词,今天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学习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Internet的服务方式。 二、新课教学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叫网络(network)?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概念: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是利用通信线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上的多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网络来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的系统。 所以,我们定义:网络是指互联的独立自主的计算机的集合。 提问:网络是怎样分类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局域网(LAN)是Cocal Area Network的简称,一般由一个部门或公司组建,地理范围是建筑大楼或单位内部。基本应用:大学校园。 区域网(MAN)是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的简称,通常覆盖一个城市或地区,地理范围100km以下,也叫城域网。基本应用:小型城市广域网(WAN)是Wide Area Network 的简称,把多个局域网和区域网连接起来,也可把世界各地的区域网连接起来,最终形成全球网。基本应用:Internet。 提问:同学们知道网络(network) 渗透到哪些领域?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网络的渗透领域:在经济、军事、管理、科技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另外, 日常的事务处理、办公自动化也应用广泛。在20世纪末期,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通过Internet这个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互联网络,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全球被迅速地连接在一起。 提问:同学们知道Internet的确切定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修正) Internet概念: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 提问:同学们知道Internet是怎样产生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修正) Internet产生:是由美国国防部于1969年为实现军事通讯的需要,将远距离不同型号的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建立的ARPANET主干网(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简称ARPA)。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或导入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在社会上已广泛应用,本章向大家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使同学深化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技能,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章的操作在全国一级中占10分,而高校一级中占20分,主要考使用Outlook2000收发电子邮件题目难度不大,望大家在认真做好相关实验,争取在考试中拿到满分。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设计、具体实施步骤)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SAGE系统中把远

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与控制。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组织研制成功的。该网络称为ARPANET,它就是现在Internet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 和内存。如图1 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见图2)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图1 图 2

《网络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第一节、网络基础知识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科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下册第十章“走进网络世界”第一节“网络基础知识”的内容。主要学习的是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常见应用,理论性和技术性较强,内容也比较抽象。本课内容属于新授课,1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础应用,网络以及网络的应用一直是学生特别有兴趣的,特别期待的,他们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及应用已不是从零开始,特别是对因特网的使用已相当的熟悉,对电子邮件的使用已不陌生。然而网络知识模块的内容理论知识偏多,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对网络系统知识了解少之甚少,让学生了解、熟悉这些相关网络设备并培养对网络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显得非常重要。(三)教学设计思想 利用任务驱动法,采用技能掌握—应用的教学模式,通过呈现一系列的具体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同时掌握新的知识,并通过技能应用达到理解、消化和深化知识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 1)了解计算机网络概念、功能以及分类 2)掌握网络的IP地址知识 3)掌握域名基础知识 2、技能领域 1)初步认识基础网络设备 2)学会判别正确的IP地址 3)能够依据网站名称拼写出域名 3、情感领域 1)培养学生在主动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 和研究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 1、IP地址 2、域名的含义、组成结构

(六)教学过程设计

本教学设计通过诗句引入网络,较好的抓住了学生的吸引力,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本节课知识点较多,在内容设计上环环相扣,通过布置详细、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保持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利用技能掌握----应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消化新知识,教学效果较好。 本教学设计的特色:①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吸引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将新知识和身边的事物联系,把枯燥的知识蕴藏于任务中,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②利用网页作为学件,通过有效组织和呈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利于分层次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拓展。

优秀教案(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公开课)教案目录 ——数据链路层-CSMA/CD协议 讲授人:XXX 1、授课信息 (1) 2、教学设计 (2) 2.1、过程设计 (2) 2.2、步骤设计 (2) 2.1、板书设计 (3) 3、教学内容 (4) 3.1、复习导入 (4) 3.2、CSMA/CD产生 (5) 3.3、CSMA/CD确立 (7) 3.4、小结作业 (7)

课程题目:计算机网络基础(附:教学设计) 说明:在讨论阶段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应用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Part1 1、网络协议的概念——规则、标准 2、网络协议的作用——交通规则 3、学习协议的方法 (1)不孤立 (2)勤思考 (3)敢质疑 Part2 1、主机的标识——MAC 地址 2、主机交流方式——广播 3、碰撞的产生——同一媒介 4、碰撞的避免——侦听网络 5、碰撞的处理——停止等待 Part3 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 1、CS(Carrier Sense):载波监听 2、MA(Multiple Access):多点接入 3、CD(Collision Detection):碰撞检测 Part4 (非板书) 小结并对学生作业提出更高要求 作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今天所讲的协议,并对协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内容讲解 第一部分:复习之前内容,引入新授内容 同学们,之前在物理层,我们一起学习了若干传输媒体,还记得有哪些吗? 对了,有线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无线的有,微波、红外线和激光。 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 有了这些传输介质,我们的主机就可以上网吗?例如:在你们宿舍里,你们的电脑插上网络就可以连接Internet吗? 对学生的各种回答作总结,单有物理媒体是不够的,还需要网络协议的支持,那么什么是网络协议呢?(引出网络协议的概念) 协议概念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 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简称为协议。 ●网络协议在网络中的作用,类比城市交通的法律法规。与法律 法规一样协议的也不是完美的,需要不断的更新修订。 在我们网络里有需要通信协议,这些协议在网络传输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需要我们学习和理解,以下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习方法: 1)协议不是孤立的,应用于某一网络环境,并且与其他协议协同 工作。 2)协议不是完美的,学习协议需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大胆地 提出自己的意见。 3)尽信书不如无书,课本的描述不一定准确,对于有疑问的处, 求助于网络是很好的选择。 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处于数据链路层中的第一个网络协议:CSMA/CD,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和应用。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 6月5日(星期五上午第五节)授课地点永登一中微机室 授课班级高一 13 班授课教师李祖全 教学内容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方式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开放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网络的概念、功能、分类、协议等。 2、了解Internet的应用及功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主题研究、任务驱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3、分层教学法4、赏识教育法 教学重点网络及Internet的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网络及Internet的相关概念的理解 教材泰山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 教材分析《网络基础知识》是泰山版《信息技术》第一册第4章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以课件展示及任务驱动的方式了解网络及Internet的相关知识。本课的内容主要由网络的相关知识及Internet的相关知识两部分组成。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学生经过上学期时间的学习,对计算机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上机操作能力和上网能力,但学生的差异水平较大,有少数学生电脑操作很熟练,但大部分学生操作水平一般,他们对网络、网址也是不怎么熟悉,打字的速度也不甚理想。在本课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校网络的速度影响,可能导致学生上网速度不快,再加上操作水平的差异,有些学生可能无法完成任务。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力求大家都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过程中采取了网上搜索、

《网络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网络基础知识》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科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下册第十章“走进网络世界”第一节“网络基础知识”的内容。主要学习的是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常见应用,理论性和技术性较强,内容也比较抽象。本课内容属于新授课,1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础应用,网络以及网络的应用一直是学生特别有兴趣的,特别期待的,他们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及应用已不是从零开始,特别是对因特网的使用已相当的熟悉,对电子邮件的使用已不陌生。然而网络知识模块的内容理论知识偏多,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对网络系统知识了解少之甚少,让学生了解、熟悉这些相关网络设备并培养对网络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显得非常重要。(三)教学设计思想 利用任务驱动法,采用技能掌握—应用的教学模式,通过呈现一系列的具体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同时掌握新的知识,并通过技能应用达到理解、消化和深化知识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 1)了解计算机网络概念、功能以及分类 2)掌握网络的IP地址知识 3)掌握域名基础知识

2、技能领域 1)初步认识基础网络设备 2)学会判别正确的IP地址 3)能够依据网站名称拼写出域名 3、情感领域 1)培养学生在主动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 和研究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 1、IP地址 2、域名的含义、组成结构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通过诗句引入网络,较好的抓住了学生的吸引力,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本节课知识点较多,在内容设计上环环相扣,通过布置详细、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保持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利用技能掌握----应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消化新知识,教学效果较好。 本教学设计的特色:①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吸引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将新知识和身边的事物联系,把枯燥的知识蕴藏于任务中,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②利用网页作为学件,通过有效组织和呈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利于分层次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拓展。

最新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案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案 一、管理信息 课程代码:312204 制订人: 所属系部:机电与信息系批准人: 制订时间: 二、基本信息 学分:5 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 学时,实践教学:32 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 先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 后修课:计算机网络应用、服务器管理 三、课程定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介绍现行的、较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TCP/IP协议”、“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络安全”等后续课程,培养自己成为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们的高职课程理念应从学生、知识、社会三维维持适度张力入手,以学生的社会化自觉的职场需求为价值了取向,以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动态发展为基本特征,以社会、政府、企业、学校、学生、教师等多重主体性为运行机制,以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为开发向度,最终实践高职教育成为营造终身教育中心的历史使命。 四、课程设计 (一)课程总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 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2) 掌握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3) 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4) 掌握网络互联结构; (5) 了解网络基本应用。 2.能力目标 (1)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技术; (2) 计算机网络综合拓扑与布线; (3) 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的设置与应用; (4) 计算机网络IP地址划分; (5) 网络基本应用。 3.素质目标 (1)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有责任感,勤奋好学,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从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案例出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组成十九个教学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结合实际,目的明确。教学过程的实施采用“理实一体”的模式。理论知识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考证和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各教学单元中。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思想: 1.以网络工程师岗位设置课程内容 2.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 3.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 4.采用“多元化”能力评测代替传统的期末考试 5.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保障学生开放式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包括进度序号、单元标题、学时、教学类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6项内容),具体见进度表1。 表1 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览表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6月5日(星期五上午第五节)授课地点永登一中微机室 授课班级高一13班授课教师李祖全 教学内容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方式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开放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网络的概念、功能、分类、协议等。 2、了解Internet的应用及功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主题研究、任务驱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3、分层教学法4、赏识教育法 教学重点网络及Internet的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网络及Internet的相关概念的理解 教材泰山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 教材分析《网络基础知识》是泰山版《信息技术》第一册第4章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以课件展示及任务驱动的方式了解网络及Internet的相关知识。本课的内容主要由网络的相关知识及Internet的相关知识两部分组成。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学生经过上学期时间的学习,对计算机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上机操作能力和上网能力,但学生的差异水平较大,有少数学生电脑操作很熟练,但大部分学生操作水平一般,他们对网络、网址也是不怎么熟悉,打字的速度也不甚理想。在本课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校网络的速度影响,可能导致学生上网速度不快,再加上操作水平的差异,有些学生可能无法完成任务。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力求大家都能够完成学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教案 主讲人:郑兵 一、课题: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二、课时分配:2学时 三、教学目的:(0.5min)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计算机网络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四、教学重点(0.5min) 重点:计算机网络按照拓扑结构的分类 五、授课类型:理论课 六、教学手段、教具:多媒、课件、网络拓朴图。 七、教学方法: 激趣法,对比法,协作法,启发思维法,逻辑推导法 八、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5min) 计算机网络是由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那么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又是什么呢?计算机网络又是怎么样划分的呢。 2、讲授新课(45min)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5min) 凡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支持下进行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2)对计算机网络定义的进一步了解(5min)

在上面的定义中讲到了几个重点,同时也得出计算机网络的两个重要的功能。 a.独立的计算机 b.网络中至少要有两台计算机 c.要有通信设备与线路 d.必须有网络软件 功能:资源共享与数据通信 (3)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5min) 上面讲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是资源共享与数据通信,那按照这个功能我们计算机网络分为两个子网 a.通信子网 b.资源子网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计算机网络通常的分类方法是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按地理位置进行划分。 (1)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10min) 何为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引用拓扑学中研究与大小、形状无关的点和线特性的方法,把网络单元定义为节点,两节点之间的线路定义为链路,网络节点和链路的几何位置就是网络的拓扑结构。 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环型、星型网状型和树型结构 1.1总线型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参考模板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案 必修课、限选课□、公选□、其它□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或导入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在社会上已广泛应用,本章向大家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使同学深化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技能,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章的操作在全国一级中占10分,而高校一级中占20分,主要考使用Outlook2000收发电子邮件题目难度不大,望大家在认真做好相关实验,争取在考试中拿到满分。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设计、具体实施步骤)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SAGE系统中把远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IBM 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与控制。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组织研制成功的。该网络称为ARPANET,它就是现在Internet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如图 1 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见图2)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图1 图 2

网络基础知识

第七章网络基础知识 第一节网络组成与分类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 2、了解网络的主要功能 3、了解网络的发展过程 4、理解网络的基本组成 5、了解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的基本知识 6、掌握网络的分类 二、教学重点、难点 网络组成、网络分类、网络协议 三、技能培训重点、难点 组成网络相关硬件 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思考、记忆;理论与日常生活中网络概念相结合 五、教具使用 计算机一台、多媒体幻灯片演示 六、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提问学生对目前流行的网络理解,从而将Internet网与我们要讲的网络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网络,构成网络需要哪些条件。带着这些疑问进入教学课题。 讲授新课:(多媒体幻灯片演示或板书) 第一节网络组成与分类 7.1 网络组成与分类 7.1.1 计算机网络及其功能 1、数据通信过程 提问:甲乙两地进行书信来往有些条件 学生思考、看书、回答; 教师总结: 信、发信方、收信方、两地邮局、信封格式。这与我们基本的数据通信过程的5个方面要素:消息、发送方、接收方、媒介、协议相类似。从而引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协议的概念。 2、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提问:同学们列举计算机网络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的作用 学生思考、看书、回答; 教师总结: 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分布式的信息处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实现集中控制、管理、分配网络的软件、硬件资源。利用幻灯片解释含义。 3、网络的起源和发展 提问:大家看书,然后谈谈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学生思考、看书、回答; 教师总结: 第一阶段:“主机- 终端”系统计算机网络 第二阶段: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的“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第三阶段:以网络体系结构“国际标准化”为主要特点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第四阶段: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网络和基本组成 计算机网络由网络软件和网络硬件组成。 1、网络软件 提问:什么是软件网络软件又包括哪些内容网络协议是什么意义网络协议各层作用及其联 系 学生思考、看书、回答; 教师总结: 网络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通信软件和网络协议等。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网络基础知识(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以及网络在人类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重大作用。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能够认识常见的联网设备。 (3)、了解因特网的发展过程,理解因特网的两类网址及其对应关系。 (4)、了解常见的因特网的接入方式,知道因特网接入所需的软、硬件及简单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与对话,理解网络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2)、通过上网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教学难点: (1)、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网址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上过网吗?上网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2)、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导入新课。在走进网络世界之前,先来看一看我们身边的各种网络。 设计意图: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乐情。 2、探究讨论、师生互动 活动一:讨论通常说的网络说的有哪些? 关系网电话网电视网电报网因特网 学生讨论时完成教材40页的表格填写 教师总结并概括其实,人类一出生就身处各种网络之中,古代的信件系统,现代的公路、铁路等都可以看作是网络。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丰富。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构建起信息高速公路,把我们带入信息时代,本节课我们主要来讨论计算机网络世界。 活动二:看书思考: 自学书本p40至43页,思考: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有什么功能? (2)计算机网络如何分类? (3)计算机网络模型中,那些是网络设备?常见的网络设备有哪些》 让学生讨论一下哪些设备学生看见过,哪些没有看见。教师也可出示几种设备让学生辨认或教师予以介绍。 重点看书p42-43。教师介绍或出示实物设备。理清学校计算机房的相关设备。 交换机网卡网络线 3、小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与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

试讲教案 试讲教师:魏绪建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讲授章节:第八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与信息安全 第一节计算机网络概述 教学对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 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网络的拓扑结构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基本功能、网络的分类和网络的拓扑结构的分类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分类及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教学难点:网络的拓扑结构的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1.0 学时 使用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国铁道出版社, 主编:刘晓燕贺忠华,20XX 年8 月第1 版 一、板书提纲:

第八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与信息安全 8.1 计算机网络概述8.1.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4个阶段)①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时代②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时代③开放式标准化网络时代④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时代 8.1.2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①通信子网②资源子网(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功能①资源共享②信息交换③分布式处理④提高系统可靠性 8.1.3 计算机网络分类(1)按网络通信涉及的地理范围来划分①局域网②城域网③广域网(2)按通信方式来划分 ①点对点传输网络②广播式传输网络8.1.4 网络的拓扑结构 (1)网络拓扑结构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结点链路(2)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 ①总线形拓扑结构②星形拓扑结构 ③环形拓扑结构④网状拓扑结构 二、教学过程 (一)上一章课程回顾 1.学习了多媒体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多媒体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 2 .初步具备了处理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能力 3.掌握了如何利用PowerPoi nt创建、编辑和使用演示文稿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基础(电子教案)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掌握Internet基础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适应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所构造出来的网络虚拟世界,培养学生具有较 强的信息获取和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IP地址格式和DNS的结构,掌握Internet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网卡、调制解调器、集线器、交换机、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二)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 师: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因此而更加方便快捷。例如银行的通存通兑,我们在赣州存入一笔钱款,马上就可以在全省甚至全国任何一个网点取出这笔钱款。为什么其它银行能够准确、快捷地知道这些信息? 答案就是:计算机网络。 [探索研究]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多台计算机才能构成网络 必须具备的条件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 约定共同语言——协议,INTERNET使用的协议即TCP/IP 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 ......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 ........ .......,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 路连接 .....,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的支撑软件 ...起来,再配有相应 2、计算机网络如何分类? 衡量计算机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传输速率(也叫带宽),单位是位/秒(bps) 1bps表示一秒传输1位的信息量 1个字母、数字占1个字节,1个汉字占2个字节,而1个字节等于8位 例:假设网络带宽为8bps,现打开一个仅包含你名字的网页,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全显示出你的名字? 3、计算机网络有哪些部分构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网络信息

网络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网络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熟悉网络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的作用。 2.能熟练区分不同类型的网络,如局域网、广域网。 3.认识常见的设备,了解它们在网络中的位置及功能,会连接简单的设备拓扑图。 4.学会认识和设定本机IP地址。 (二)过程与方法: 课件展示,任务驱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获得新知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分类。 2.常见的网络设备的识别及应用。 3.IP地址的认识及查看方法。 教学难点: IP地址的设定。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非常高兴能在启秀中学这样一所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与同学们进行一次美丽的邂逅。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陈,是来自如皋市的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同学们,你们家里都有电脑吗?电脑可以上网的举个手我看一下,几乎都可以上网,那你们平时上网都干什么呢? ………… 大家的网络生活都丰富多彩。 那网络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今天的《网络基础知识》。 活动一: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分类。 请同学们带着三个问题自主学习课本上P50-51§2.1计算机网络及其功能及2.2计算机网络分类内容。 一、计算机网络定义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定义: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 二、计算机网络有什么功能,能否举出实例说明? 计算机网络功能:信息传递、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 事例一:同学们举例{我在网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网站上看到一则通知,根据通知内容我知道5月23日要到启秀中学致远楼参加活动。——信息传递}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网络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会区分不同类型的网络,如局域网、广域网等。 2、了解域名的分类,知道域名代表的含义。 3、理解IP地址的表示法。 能力目标: 1、掌握不同类型网络的特点。 2、学会解析域名,能处理IP地址冲突引发的问题。 情感和态度目标 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域名的组成和分类 [设计根据]:学生会操作会上网,聊天打游戏个个都是高手,但缺乏理论的支持,一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 教学难点:IP地址的表示法 [设计根据]:二进制、十进制数的转换,许多同学认为没有用处,在此也可以复习过去所学的知识。 二、教法、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提出问题,引领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理解涉及到的知识点。 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合作提高”。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以许多问题为主线,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1、下载和节选赵本山小品《钟点工》片段。 2、调试机器,将提出的问题保存在计算机上,并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 3、准备文字、图片等素材。 4、课前分组每两人一组。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赵本山小品《钟点工》片段,在学生开怀的大笑后,发问“同学们一定不会犯那种低级错误,大家都非常喜欢上网,但是你们了解网络吗?谁能告诉老师咱们的机房是属于哪一类型的网络呢?”。 学生回答:局域网。 2、讲解重点、点拔难点 A、首先以“提问法”引出,我设计了3个问题供学生思考。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网络的分类,以及不同类型网络的特点。 (3):校园网属于哪一类网络? 让学生们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针对提出的问题寻找最佳答案。 学生们会选择看教材,或是上网查找来解决以上的问题,请同学回答。 通过自己上网查找答案,同学们的记忆比较深刻。学生们知道网络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校园网和电子教室属于局域网,INTERNET是广域网,并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网络。 课件出示网络的分类: 按网络覆盖的范围分: 局域网(LAN):1~10KM 城域网(MAN):10~100KM 广域网(WAN):100KM以上 比较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的优、缺点。 B、通过“演示法”使学生了解域名的组成:主机名.网络名.机构名.最高域名。出示国际顶级域名的释义表和按机构分类的顶级域名,如COM表示商业机构,EDU 表示教育机构,GOV表示政府组织,ORG表示非盈利性组织……同时可以让学生提前学习几个英文单词,然后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域名,让他们分析这些域名的类型和所在国家。 (1)、访问郑州中学内网可以在地址栏输入:10.1.147.249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授课章节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授课内容计算机网络功能应用与系统组成 首授班级首授时间课时4节 教学目标(1)能明白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2)能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从而能明白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是什么。(3)能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从宏观上把握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 教学重点(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网络网络协议; 教学地点407机房教具教案、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学 1、职业应用 热门专业未来展望网络人才依然很吃香 2、专业发展前景 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的最大依托就是网络。因此可以说“未来的社会就是网络的社会”。网络专业已经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成为了当今有志青年的首选专业。 3、就业形式 网络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 4、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我们将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互相连接起来,使用功能完整的网络软件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二、计算机网络的演变与发展 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远程终端联机系统。 ①以主机为中心,面向终端。 ②分时访问和使用中央服务器上的信息资源。 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这一阶段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即所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网(ARPAnet)

教学过程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了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时代。这一时代的网络,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标准化使得不同的计算机能方便地互连在一起。 国际标准化组织IS0(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在1984年正式颁布了一个称为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Basic Reference Model, 0SI/RM)的国际标准ISO 7498。 4、第四代计算机网络—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 资源共享 (2) 数据通信 (3) 均衡负载和分布式处理 (4) 提高计算机的安全可靠性 (5) 综合信息服务 2、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四、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 从系统组成讲,一个计算机网络主要分成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网络软件及协议三大部分; 从系统功能讲,一个计算机网络又可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大部分。 1、计算机系统 (1) 主机(Host)(2) 终端(Terminal) 2、数据通信系统 (1) 通信控制处理机(CCP)(2) 传输介质(3) 网络连接设备 3、网络软件系统 (1)网络操作系统 (2)网络协议 (3)通信软件、管理和服务软件等。 课后作业:P8、P10和P13练习题 教学后记

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网络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会区分不同类型的网络,如局域网、广域网等。(2)、了解域名的分类,知道域名代表的含义。 (3)、理解IP地址的表示法。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不同类型网络的特点。 (2)、学会解析域名,能处理IP地址冲突引发的问题。 3、情感和态度目标 (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域名的组成和分类 [设计根据]:学生会操作会上网,聊天打游戏个个都是高手,但缺乏理论的支持,一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 (2)、教学难点:IP地址的表示法 [设计根据]:二进制、十进制数的转换,许多同学认为没有用处,在此也可以复习过去所学的知识。 三、教法、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提出问题,引领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理解涉及到的知识点。 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合作提高”。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以许多问题为主线,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用时、环境:1课时、网络教室

五、课前准备: 1、下载和节选赵本山小品《钟点工》片段。 2、调试机器,将提出的问题保存在计算机上,并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 3、准备文字、图片等素材。 4、课前分组每两人一组。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赵本山小品《钟点工》片段,在学生开怀的大笑后,发问“同学们一定不会犯那种低级错误,大家都非常喜欢上网,但是你们了解网络吗?谁能告诉老师咱们的机房是属于哪一类型的网络呢?”。 学生回答:局域网。 2、讲解重点、点拔难点 A、首先以“提问法”引出,我设计了3个问题供学生思考。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网络的分类,以及不同类型网络的特点。 (3):校园网属于哪一类网络? 让学生们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针对提出的问题寻找最佳答案。 学生们会选择看教材,或是上网查找来解决以上的问题,请同学回答。 通过自己上网查找答案,同学们的记忆比较深刻。学生们知道网络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校园网和电子教室属于局域网,INTERNET是广域网,并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网络。 课件出示网络的分类: 按网络覆盖的范围分: 局域网(LAN):1~10KM 城域网(MAN):10~100KM 广域网(WAN):100KM以上 比较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的优、缺点。 B、通过“演示法”使学生了解域名的组成:主机名.网络名.机构名.最高域名。出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课题】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 (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3)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过程与方法:
}
(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与网络技术学习 的态度。 (2)认识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 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环境】:硬件:网络教室,投影仪;软件: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 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计算机 网络的功能.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应用可 以归结为三大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1、计算机网络组成: (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
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
名称 局域网 LAN 城域网 MAN 广域网 WAN
网络规模大小 10 千米以内 10 千米到 60 千米以内 100 千米以外
?
交流:除我们了解的校园网、网络实验室这类局域网以外,请与同学们交
流,看能否为城域网和广域网举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1、学习本节内容之前,你是否认为计算机网络就是因特网,谈谈你的看法。 2、浏览网页、收发邮件、网络聊天就是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请你谈谈这种 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3、完成在线随堂小测。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