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

(2013年版)

为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和《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科技重点发展方向与重点》的任务部署,特制定本指南。

一、工程与专项

(一)超级节能环保船示范工程

1.总目标

根据船舶节能减排相关国际公约、规范的要求,结合船舶技术发展和国内外航运市场需求,在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中分别选择一型作为超级节能环保示范工程船,通过节能减排环保技术及装备的综合开发,突破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我国船舶节能环保整体技术水平。

示范船舶须有具体工程依托并由船东实际订造,与现有同类船型相比节能环保水平大幅提高,单船平均日油耗降低40%以上,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比国际海事组织(IMO)

EEDI基线值下降30%以上,同时须满足IMO船舶噪声新规则、涂层性能标准、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排放指标等相关法规要求。

2.重点研究方向

(1)船型节能环保概念设计与技术经济性论证研究;

(2)低阻船体型线与上层建筑设计技术研究;

(3)最低压载量的分舱优化配置及航行中纵倾优化技术研究;

(4)波浪中失速控制与波浪增阻预报技术研究;

(5)新型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研究;

(6)船体表面减阻技术应用研究;

(7)高效推进系统与水动力节能装置优化匹配设计研究;

(8)轮机节能环保设备集成应用研究;

(9)货油挥发(VOC)回收及再利用系统技术研究(仅适用于油船);

(10)LNG燃料动力船型风险设计技术研究;

(11)LNG供气系统应用开发技术研究;

(12)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辅助能源在船上的应用研究;

(13)船舶舱室噪声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14)货油舱涂装关键技术研究(仅适用于油船);

(15)建造工艺关键技术研究;

(16)节能、减排、环保、降噪验证试验技术研究。

3.主要成果形式:

(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

(2)相关工艺指导性文件;

(3)有关节能环保设备经船级社认可的设计图纸、计算书、试验报告及工程样机;

(4)通过营运验证的工程示范船;

(5)相关专利;

(6)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报告及标准制修订建议。

(二)清洁能源发动机

1.总目标

针对国际航运节能减排法规与清洁能源发动机技术发展趋势,面向内河、沿海和远洋应用的不同需求,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清洁能源船用发动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典型样机和系统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气及双燃料发动机系列化产品,形成自主研发能力。

2.重点研究方向

2015年之前,重点开展高速天然气发动机、中速双燃料发动机的工程化开发,完成相关样机研制,并通过装船验证;开展小缸径低速双燃料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提出小缸径低速双燃料发动机总体概念设计方案,通过单缸机试验验证。

(1)高速天然气发动机工程化开发

研究目标:

针对400kW及以上船用高速天然气发动机的市场需求,通过开展船用高速天然气发动机总体设计研究、关键部件开发,完成船用高速天然气发动机工程样机研制,并通过装船验证。

主要研究内容:

1)总体设计技术研究;

2)燃烧系统优化技术研究;

3)多点燃气喷射控制及安全保护技术研究;

4)高能点火装置等特种零部件关键技术研究;

5)活塞等关键部件制造技术研究;

6)关键技术集成及样机试验验证;

7)船舶适应性及实船试验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

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

2)相关设计图纸、计算书及试验报告并通过船级社审核;

3)高能点火装置、多点燃气喷射控制安全保护装置等特种零部件样件;

4)通过装船验证的工程样机;

5)高速天然气发动机设计指导性文件;

6)相关专利;

7)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报告及标准制修订建议。

(2)中速双燃料发动机工程化开发

研究目标:

针对1000kW及以上船用中速双燃料发动机的市场需求,通过开展双燃料发动机总体设计及制造技术的研究,完成船用中速双燃料发动机工程样机研制,并通过装船验证。

主要研究内容:

1)总体设计及性能综合优化技术研究;

2)天然气、柴油双模式高效燃烧系统优化技术研究;

3)天然气、柴油双模式智能化控制及安全保护技术研究;

4)微喷引燃系统等特种零部件关键技术研究;

5)关键技术集成及样机试验验证;

6)船舶适应性及实船试验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

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

2)相关设计图纸、计算书及试验报告并通过船级社审核;

3)微喷引燃装置、燃气喷射阀、智能化控制及安全保护装置等特种零部件样件;

4)通过装船验证的工程样机;

5)中速双燃料发动机设计指导性文件;

6)相关专利;

7)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报告及标准制修订建议。

(3)小缸径低速双燃料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

针对500mm及以下缸径船用低速双燃料发动机的市场需求,重点突破双燃料发动机燃料喷射系统、调控和安全保护系统以及关键零部件设计及制造技术,完成单缸机试验验证,为自主开发低速双燃料发动机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研究内容:

1)燃烧技术路线研究;

2)燃料喷射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受热零部件关键技术及工艺技术研究;

4)调控及安全保护技术研究;

5)概念机总体技术研究;

6)单缸机试验验证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

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

2)低速双燃料发动机概念设计方案、相关设计图纸、计算书及试验报告;

3)低速双燃料单缸机燃料喷射系统、调控及安全保护装置等样件;

4)低速双燃料单缸机活塞、气缸盖等受热零部件样件;

5)低速双燃料单缸机样机;

6)相关专利;

7)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报告及标准制修订建议。

(三)高技术特种船

1.总目标

针对水上液化天然气应用、极地多用途运输、汽车运输、液化乙烯气体运输等细分市场的不同需求,开展相关船型设计和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关键配套设备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特种船舶产品,形成自主设计制造能力。

2.重点研究方向

(1)LNG燃料加注船

研究目标:

针对LNG燃料加注船的市场需求,通过开展LNG燃料加注船的储存舱、加注、冷舱、机电、安全控制等关键系统的设计和建造技术研究,完成LNG燃料加注船工程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

1)市场需求及功能定位分析研究;

2)总体方案论证;

3)液化天然气储存舱设计与建造技术研究;

4)液化天然气加注系统设计、制造及实船应用研究;

5)冷舱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

6)机电系统设计及设备配套选型研究;

7)安全控制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

8)设计、建造及营运过程风险控制研究;

9)适用材料与工艺制造技术研究;

10)液化天然气燃料动力设备安装及试验技术研究;

11)技术标准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

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

2)通过船级社审核的相关设计图纸、计算书及试验报告;

3)相关设备系统工程样机;

4)液化天然气燃料加注船设计指导性文件;

5)通过营运验证的工程示范船;

6)相关专利;

7)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报告及标准制修订建议。

(2)极地多用途运输船

研究目标:

针对北极航道开通对多用途运输船的市场需求,结合最新的国际公约、航道主管机关法定规则、技术标准要求,完成一型航行于北极东北航道的极地多用途运输船工程开发,并通过营运验证。

主要研究内容:

1)国际公约、航道主管机关法定规则及技术标准研究;

2)极地运输多用途船总体设计技术研究;

3)冰区航行稳性、快速性和操纵性研究;

4)极地航行船冰载荷研究;

5)温度场对船体材料的影响研究;

6)船体强度与设计分析技术研究;

7)电力推进系统配备研究;

8)极地运输船舶锚绞机系统开发;

9)防冰和除冰措施的研究;

10)极地船舶设备保护技术研究;

11)极地环境绿色环保技术研究;

12)建造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

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

2)相关设计图纸、计算书及试验报告;

3)极地运输船舶锚绞机样机并装船验证;

4)通过营运验证的工程示范船;

5)极地运输多用途船设计指导性文件;

6)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报告及标准制修订建议。

(3)超大型汽车滚装船

研究目标:

通过对超大型汽车滚装船的总体性能、结构设计、滚装通道系统以及节能环保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研发装载量在一万车以上的汽车滚装船。

主要研究内容:

1)船型主尺度及技术经济性论证;

2)滚装通道系统与单/双排支柱的设计布置优化研究;

3)总布置设计研究;

4)基于经济航速的宽体线型研究与开发;

5)基于破损稳性要求的分舱优化研究;

6)宽体汽车船舶结构设计及强度分析研究;

7)节能减排及环保技术的应用研究;

8)货舱区通风及消防系统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

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

2)完成一型万车级汽车滚装船的基本设计,并通过船级社审核;

3)形成汽车滚装船滚装通道设计指导性文件;

4)万车级汽车滚装船总体设计指导性文件;

5)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报告及标准制修订建议。

(4)全冷式液化乙烯气体运输船

研究目标:

通过对液货围护系统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出能承受液体晃荡载荷、操作与维护方便的新型液化乙烯气体(LEG)运输船液货围护系统,掌握其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并完成新型LEG运输船设计。

主要研究内容:

1)大型全冷式LEG海上运输航线和港口限制条件研究;

2)货物围护系统总体方案论证;

3)货物围护系统金属材料适用性研究;

4)货物围护系统隔热材料适用性研究;

5)货物围护系统施工工艺、金属材料焊接技术研究;

6)货物围护系统模拟舱建造;

7)货物围护系统模拟舱冷态密性试验研究;

8)货物围护系统模拟舱冷态蒸发率测试技术研究;

9)基于乙烯等气体运输需求的适用船型开发研究;

10)液货系统自行配套开发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

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

2)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全冷式乙烯等气体海上运输货物围护系统设计建造方案,进行模拟舱实验验证,并通过船级社审核;

3)大型全冷式乙烯运输船船型设计指导性文件;

4)相关专利;

5)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报告及标准制修订建议。

二、关键配套设备

1.3兆瓦级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开发及关键设备研制

研究目标:

针对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的市场需求,通过3兆瓦级主推进用吊舱推进系统开发、关键设备研制以及实船试验验证,掌握3兆瓦级吊舱推进系统的设计方法,具备其核心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

(1)吊舱推进系统总体设计技术研究;

(2)吊舱推进器水动力性能研究;

(3)吊舱推进器操控技术研究;

(4)吊舱推进器永磁电机及变频调速装置研制;

(5)吊舱推进器样机研制;

(6)吊舱推进器实船匹配设计及安装、试验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

(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

(2)通过船级社审核的相关设计图纸、计算书及试验报告;

(3)3兆瓦级吊舱推进器、永磁电机及变频调速装置工程样机;

(4)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指导性文件;

(5)相关专利;

(6)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报告及标准制修订建议。

2.新型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开发

研究目标:

针对国际海事组织关于船舶生活污水处理的最新要求,通过灰水处理和生活污水高效生化处理以及氮磷去除技术研究,开展新型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系列化设计,完成样机研制并通过装船试验验证。

主要研究内容:

(1)国际公约、技术标准研究;

(2)灰水处理技术研究;

(3)高效生化处理技术研究;

(4)氮、磷去除技术研究;

(5)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6)系列化设计研究;

(7)样机研制及装船试验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

(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

(2)通过船级社批准的相关设计图纸、计算书及试验报告;

(3)通过装船试验验证的工程样机;

(4)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设计及制造指导性文件;

(5)相关专利;

(6)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报告及标准制修订建议。

3.远洋深水拖网渔船高效捕捞甲板绞车系统开发

研究目标:

针对500米以上作业水深拖网渔船高效捕捞作业装备市场需求,开展甲板起放网绞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完成产品样机研制,形成自主开发制造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

(1)深水拖网作业渔船捕捞机械船网参数协调性研究;

(2)深水拖网网形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研究;

(3)深水拖网绞车变频电力控制技术研究;

(4)深水拖网起放网机集成控制系统研究;

(5)深水拖网高效捕捞成套装备样机研制与试验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

(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

(2)通过渔检审核的相关设计图纸、计算书、说明书、试验大纲、试验报告;

(3)通过装船试验验证的工程样机;

(4)产品实船应用报告;

(5)高效捕捞甲板绞车系统设计及制造指导性文件;

(6)相关专利;

(7)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报告及标准制修订建议。

4.高性能导航雷达系统研发

研究目标:

针对国际海事组织对船用综合导航系统的新要求,通过对雷达系统数字化及组网应用、天线模块设计制造、信号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出技术领先、成本经济的新一代导航雷达系统,完成样机研制和装船应用验证。

主要研究内容:

(1)相关国际规范、技术标准研究;

(2)雷达视频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3)导航雷达信号数字化及组网应用技术研究;

(4)先进自动标绘(ARPA)算法研究;

(5)导航雷达与电子海图、自动识别系统目标的信息融合和功能联合应用研究;

(6)X波段、S波段导航雷达天线和接收器、发射器研制;

(7)产品装船试验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

(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

(2)X波段和S波段导航雷达产品相关设计图纸、计算书、说明书、试验报告;

(3)通过装船验证的工程样机;

(4)产品实船应用报告;

(5)相关专利;

(6)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报告及标准制修订建议。

5.新型船用罗经开发

研究目标:

开发出符合国际最新规范要求,动态性能好,环境适应能力强,性价比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船用罗经,开发的工程样机获得船级社认证,并经装船应用验证。

主要研究内容:

(1)国际相关规范跟踪及对标研究;

(2)总体设计技术研究;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件大事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件大事 2016年,《中国制造2025》由文件编制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5大工程实施指南以及服务型制造、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医药产业发展等3个行动或规划指南发布实施,信息产业、新材料、制造业人才等3个规划指南即将发布,“1+X”规划体系编制完成。出台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批复5个城市和3个城市群开展城市(群)试点示范,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区域联动、错位竞争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推进实施,高端装备发展取得系列重大突破,一连串“卡脖子”问题得到解决。 02 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是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大飞机”“两机” “核高基”等科技重大专项、重大项目的实施,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取得系列重要突破。6月20日,基于自主芯片的“神威·太湖之光”成为世界上首台峰值运算速度超过十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6月28日,首架国产支线客机ARJ21正式进入航线运营。7月23日,AG600大型灭火救援水陆两栖飞机总装下线。8月23日,“海斗”号无人潜水器完成最大下潜深度10767米。9月1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长江三峡升船机试通航取得成功,其技术难度、制造难度、安装难度均创世界之最。一个个重大技术装备不断刷新纪录,标志着我国制造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03 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成立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是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6月30日,我国首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正式成立,通过协同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打通技术研发供给、商业化等链条,着力突破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大技术瓶颈。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的成立,加快了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步伐。目前,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进入创建阶段,北京、江苏、湖北、广东等省(市)建设了19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出台 无线电频谱是国家的战略性稀缺资源,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多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推动并组织修订1993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2016年12月1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签署,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这在我国无线电事业发展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法制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条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了频率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和回收制度,增加了卫星无线电频率管理的相关规定,提高了对擅自用频设台的处罚力度等。新《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推动无线电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05 我国跨入电话用户全实名时代 电话用户实名登记是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的迫切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积极稳妥组织电信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的同时,切实加强用户登记信息保护,部署电信企业依法对非实名手机号实行双向停机,督促和强制非实名用户进行补登记。2016年12月31日,我国将全面实现电话用户实名登记。 06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制造技术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趋势和主要特征。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动顺应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推动发布实施《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智能制造专项,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快速成长,智能控制与感知、工业核心软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网络化协同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编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编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法规类别】行政机关 【发文字号】发改高技[2013]733号 【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a31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日期】2013.04.12 【实施日期】2013.04.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R12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编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审计署、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发改高技[2013]733号)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编办、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厅、审计厅、质量技术监督局、密码局,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各级政务内网建设和运维管理单位: 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已进入全面推进、深化应用的新阶段。为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各政务部门迫切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多渠道快速准确地获取和共享信息,切实提升宏观决策、监测分析、应急处置和公共服

务能力,政务信息共享已成为政务部门有效规范经济社会秩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紧迫任务。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实现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要求,进一步促进政务信息共享,提升政务效能,提高投资效益,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推进信息共享的总体要求 根据《“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部署的建设任务,重点推进政务信息资源、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和相关技术条件建设,完善信息共享标准规范,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共享机制,强化部门协同配合,严格工程项目管理。通过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实现国家信息资源库的基础信息在政务部门间的普遍共享,实现国家信息资源库和重要信息系统的业务信息在相关政务部门间的协议共享,基本满足各部门履行职能的实际业务需求,充分发挥国家政务信息化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积极作用。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应严格按照本意见在项目需求分析、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等环节,切实落实信息共享有关要求,对于不支持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项目,项目审批部门将不予审批。 二、实现信息共享的基本原则 (一)目标导向,按需共享。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确定的建设目标,根据政务部门履行职能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业务需求,确定共享信息的范围和内容,切实实现信息共享。 (二)规范建设,保证质量。政务部门要按照一数一源、多元校核、动态更新的要求,采集和处理各类政务信息,确保共享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强化管理,授权使用。政务部门要依据职能分工,将本部门建设管理的信息资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引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 (2014年版) 为贯彻落实《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和《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引导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产品结构升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方向与重点》的任务部署,特制定本指南。 一、工程与专项 (一)节能环保示范工程 1.总目标 根据船舶节能环保相关国际公约、规范的要求,结合船舶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航运市场需求,通过风帆、混合对转推进系统等节能环保装备的实船应用示范以及江海直达环保示范船型的开发,突破清洁能源与节能装备应用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我国船舶节能环保整体技术水平。 2.重点研究方向 (1)风帆技术示范应用开发 研究目标: 针对国际公约对船舶节能环保的新要求与当前船舶节

能技术发展的水平,以超大型油船(VLCC)为目标船型,通过对风帆-主机混合动力推进技术的研究,掌握风帆设计、制造与应用关键技术,完成风帆在大型油船上的示范应用。利用风帆技术,可实现VLCC在相同航速下平均日油耗降低12%以上。 主要研究内容: 1)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总布置及航行性能研究; 2)风帆模型风洞、水池试验技术研究; 3)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推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4)风帆-主机混合动力船舶控制策略及系统开发; 5)风帆工程样机研制与试验技术研究; 6)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7)大型风帆实船安装工艺及精度控制技术研究; 8)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节能指标与经济性分析; 9)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实船验证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 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及试验报告; 2)相关设计图纸和计算书; 3)经实船应用的风帆及控制系统样机; 4)相关专利及技术标准研究报告。

船舶项目建议书

船舶项目建议书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船舶项目建议书 近年来,在钢铁和船舶行业的一起努力之下,多型高端船舶用钢研制 取得突破并实现装船应用,但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不断出台的有关绿 色环保新要求,对高端船舶用钢提出新的要求,结合市场需求主要有自升 式平台用690兆帕级特厚板、大口径无缝管、460兆帕级别导管架平台用钢及配套焊材、可大线能量焊接平台用厚板及配套焊材、大壁厚深海隔水管、管线钢、南海岛礁基础设施用耐候钢、耐海水腐蚀钢筋、海水淡化/化学品 船用特种双相不锈钢、高钼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深海集输系统用耐蚀合金、沉淀硬化型不锈钢、深海钻用高等级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等材料的研发、生 产和应用技术需要进一步攻克。此外,还需要在高端船舶用钢产业化方面 进一步加强,促进产业链合作,保障钢铁企业研发的钢材能够有实船应用。 该船舶项目计划总投资5359.5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115.8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79%;流动资金1243.7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21%。 达产年营业收入11310.00万元,总成本费用8728.49万元,税金及附 加99.64万元,利润总额2581.51万元,利税总额3037.22万元,税后净 利润1936.1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101.0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48.17%,投资利税率56.67%,投资回报率36.12%,全部投资回收期4.27年,提供就业职位221个。 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相关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发展趋势,同时,根据项目承办单位已经具体的资源条件、建设条件并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阐述投资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

高技术船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技术船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泓域咨询丨规划设计·投资分析

第一章项目绪论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一)项目名称 高技术船舶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 某某有限公司 二、项目拟建地址及用地指标 (一)项目拟建地址 该项目选址在某某工业园区。 (二)项目用地性质及用地规模 1、该项目计划在某某工业园区建设,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 2、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30000.2 平方米(折合约45.0 亩),代征地面积270.0 平方米,净用地面积29730.2 平方米(折合约44.6 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高技术船舶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

合高技术船舶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需要。 (三)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1、该项目实际用地面积29730.2 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20395.1 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33565.6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生产车间27292.3 平方米,仓储设施面积3746.0 平方米(其中:原辅材料库房2259.5 平方米,成品仓库1486.5 平方米),办公用房1308.2 平方米,职工宿舍743.3 平方米,其他建筑面积(含部分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475.8 平方米;绿化面积1962.2 平方米,场区道路及场地占地面积7373.1 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面积29730.4 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 2、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8.6%,建筑容积率1.1 ,绿化覆盖率6.6%,办公及生活用地所占比重5.2%,固定资产投资强度3372.0 万元/公顷,场区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根据测算,该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 三、项目建设的理由 之所以我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很大程度上基于两个原

土壤修复设备项目建议书(总投资12000万元)(45亩)

土壤修复设备项目 建议书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摘要说明— 该土壤修复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1651.7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467.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67%;流动资金3184.21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7.33%。 达产年营业收入29449.00万元,总成本费用22916.58万元,税金及 附加228.61万元,利润总额6532.42万元,利税总额7662.05万元,税后 净利润4899.3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762.7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6.06%,投资利税率65.76%,投资回报率42.05%,全部投资回收期3.88年,提供就业职位586个。 坚持应用先进技术的原则。根据项目承办单位和项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项目产品方案及工艺路线,在项目产品生产技术设计上充分 体现设备的技术先进性、操作安全性。采用先进适用的项目产品生产工艺 技术,努力提高项目产品生产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在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设备的同时,做好项目投资费用的控制工作,以求 实科学的态度进行细致的论证和比较,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努力 提高项目承办单位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增强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使企业完全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境地。 总论、背景和必要性研究、市场分析预测、投资方案、项目选址说明、工程设计可行性分析、工艺概述、项目环境影响分析、安全生产经营、风

险性分析、节能、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投资情况、项目经济效益、项目综合评价结论等。

第一章背景和必要性研究 一、项目建设背景 1、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 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 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 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中 国制造2025”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 绿色制造。同时,中国制造2025还明确了10大重点发展领域,分别是: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 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 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2、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由于人 工智能、数字制造和工业机器人等基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下降,以数字制 造和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现代制造技术对既有制造范式的改造以及基于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27号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27号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4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第8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原中 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00年9月22日公布的《通信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令第2号)同时废止。 部长苗圩 2014年5月4日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适用本办法。 前款所称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是指通信工程以及与通信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其中,通信工程包括通信设施或者通信网络的新建、改建、扩建、拆除等施工;与通信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是指构成通信工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且为实现通信工程基本功能所必需的设备、材料等;与通信工程建设有关的服务,是指为完成通信工程所需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第三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统称为“通信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对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 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鼓励按照《电子招标投标办法》进行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电子招标投标。 第五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管理平台”),实行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信息化管理。 第二章招标和投标 第六条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应当公开招标;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邀请招标: (一)技术复杂、有特殊要求或者受自然环境限制,只有少量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 (二)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费用占项目合同金额的比例过大。 有前款第一项所列情形,招标人邀请招标的,应当向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全部潜在投标人发出投标邀请书。 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费用占项目合同金额的比例超过1.5%,且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费用明显低于公开招标方式的费用的,方可被认定为有本条第一款第二项所列情形。 第七条除《招标投标法》第六十六条和《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的可以不进行招标的情形外,潜在投标人少于3个的,可以不进行招标。 招标人为适用前款规定弄虚作假的,属于《招标投标法》第四条规定的规避招标。 第八条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人自行办理招标事宜的,应当自发布招标公告或者发出投标邀请书之日起2日内通过“管理平台”向通信行政监督部门提交《通信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备案表》(见附录一)。

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2012年度项目指南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的科技发展方向,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着眼于船舶科技在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等方面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以突破船舶及船舶配套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为重点,同时注重全面夯实创新基础,建立健全船舶工业标准体系。本指南按照总体关键技术、配套关键技术、基础共性技术和技术标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2012年船舶科研重点方向。 一、总体关键技术 (一)新型液化天然气船液货围护系统预先研究 1.研究目标:通过对IMO B型液货围护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出一型能承受液体晃荡载荷、操作与维护方便的新型LNG运输船液货围护系统,掌握其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并完成一型新型LNG 运输船的概念设计。 2.主要研究内容: (1)新型液货围护系统结构和强度研究;

(2)减少液货舱中液体晃荡措施研究; (3)新型液货围护系统操作与维护措施研究; (4)新型液货围护系统低温绝缘材料和绝缘方式研究; (5)新型液货围护系统模拟舱工艺研究; (6)新型液货围护系统模拟舱低温试验研究。 3.成果形式: (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 (2)完成新型液货围护系统模拟样舱并通过船级社审核; (3)新型液货围护系统的设计指导性文件; (4)完成一型新型LNG运输船的概念设计并通过船级社审核; (5)形成相关专利。 (二)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船菱形液舱关键技术及船型基本设计技术研究 1.研究目标:突破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船菱形液舱设计建造的关键技术,完成一型大型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船的基本设计。 2.主要研究内容: (1)菱形液舱结构设计技术研究;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2年第33号公告 为有效保护稀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动稀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规范生产经营秩序,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要求,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稀土行业准入条件》,现予以公告。 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对稀土建设项目进行投资核准(备案)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环境影响评价、信贷融资、安全监管等工作时要以本准入条件为依据。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2年7月26日附件: 稀土行业准入条件 为有效保护稀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动稀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规范生产经营秩序,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要求,制定本准入条件。 一、项目的设立和布局 (一)稀土矿山开发、冶炼分离、金属冶炼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管理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发展规划要求,符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安全生产规划等要求。 (二)开采稀土矿产资源,应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矿山企业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开发利用方案和开采计划进行开采,严禁无证、越界开采和使用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采选矿工艺。

(三)在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不得建设稀土矿山开发、冶炼分离项目。 (四)稀土矿山开发、冶炼分离、金属冶炼属于国家限制类投资项目,应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公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规定,经核准后方可建设生产。 二、生产规模、工艺和装备 (一)生产规模 混合型稀土矿山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20000吨/年(以氧化物计,下同);氟碳铈矿山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5000吨/年;离子型稀土矿山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500吨/年。禁止开采单一独居石矿。 使用混合型稀土矿的独立冶炼分离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8000吨/年;使用氟碳铈矿的独立冶炼分离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5000吨/年;使用离子型稀土矿的独立冶炼分离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3000吨/年。 稀土金属冶炼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2000吨/年(实物量)。 以上各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20%。 (二)工艺及装备 混合型稀土矿、氟碳铈矿开发应建有完备的三废处理设施,专门的废石场和尾矿库。 离子型稀土矿开发应采用原地浸矿等适合资源和环境保护要求的生产工艺,禁止采用堆浸、池浸等国家禁止使用的落后选矿工艺。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8年第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8年第2号 为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持续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发展水平,我部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进行了修订,形成《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现予以公告。 附件: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8年1月15日 附件: 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 为加强光伏行业管理,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按照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控制总量、鼓励创新、支持应用的原则,制定本规范条件。 一、生产布局与项目设立 (一)光伏制造企业及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节能管理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规划及布局要求,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要求。

(二)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建设工业企业的区域不得建设光伏制造项目。上述区域内的现有企业应严格控制规模,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应采取措施,逐步迁出。 (三)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引导光伏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新建和改扩建多晶硅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其他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 二、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 (一)光伏制造企业应采用工艺先进、节能环保、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二)光伏制造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太阳能光伏产品独立生产、供应和售后服务能力;具有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总销售额的3%且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申报符合规范名单时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上一年实际产能的50%。 (三)光伏制造企业按产品类型应分别满足以下要求: 1.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不低于3000吨/年;

船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

船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 (090302修改稿) 第一条为更好地适应我国航运事业发展和有关国际公约的要求,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船舶系列高级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促进船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特制定本标准条件。 第二条船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分为高级船长、高级轮机长、高级船舶电子员、高级引航员等四类。 第三条符合本标准条件的人员可申请参加相应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通过评审所取得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表明其具有承担相应岗位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四条本标准条件按船舶航行范围分为海洋和内河两部分。在海洋船舶和内河船舶相应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分别适用海洋和内河各自航区(段)的标准条件。 第五条申报参加船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热爱祖国,热爱航海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 (二)通过现行船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船长、轮机长、船舶电子员(原船舶电机员、报务员、无线电电子员,下同)、一级引航员专业技术资格,并持有效的船员适任证书(引航员适任证书),近5年未发生过一般及以上主要责任事故,并有12个月以上船上工作经历。 第六条在海洋船舶相应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船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学历与资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大学本科(包括大学普通班)及以上学历,在船上或从事引航工作满10年,实际担任船舶中级职务5年及以上; 2、具有大学专科学历,在船上或从事引航工作满16年,实际担任船舶中级职务5年及以上; 3、具有中专学历,在船上或从事引航工作满22年,实际担任船舶中级职务5年及以上; 4、不具备相应学历或资历条件,实际担任船长、轮机长、船舶电子员职务满72个月,其中在大型运输船舶(指80000载重吨以上或总长250米以上者)或大型工程船舶(指舱容8000立方米以上、5000总吨以上、主机功率10000 千瓦以上、起重量1500吨以上之一者)实际工作满36个月; 5、不具备相应学历或资历条件,实际担任船长、轮机长、船舶电子员、一级引航员职务15年。 (二)岗位服务年限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持无限、近洋航区的船员适任证书在相应船舶实际担任船长、轮机长、船舶电子员职务满24个月;

河南不锈钢项目建议书

河南不锈钢项目 建议书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摘要 不锈钢板因为其具备出色的耐腐蚀性、成形性、相溶性及其在很宽温 度范围内的强延展性等系列产品特性,因此在石油化工设备、核能、轻工业、纺织品、食品类、家庭装器材等层面获得普遍地运用。而不锈钢板冷 轧板带商品继承了不锈钢板优质的耐腐蚀性和工艺性能,根据冷扎不一样 的生产加工方式及冷扎后的表层再生产加工,能够使不锈钢板表层具备不 一样级别的表层光滑度、纹理和色调,变成不锈钢板中被普遍采用的构造 种类。 近年来,受益于电子信息、环保能源、汽车配件等下游行业的持续发展,国内精密冷轧不锈钢板带需求量不断上升。 该不锈钢冷轧板项目计划总投资13987.4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 投资10256.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33%;流动资金3730.7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67%。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30740.00万元,总成本费用23958.07 万元,税金及附加275.08万元,利润总额6781.93万元,利税总额7992.45万元,税后净利润5086.4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906.0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8.49%,投资利税率57.14%,投资回报率 36.36%,全部投资回收期4.25年,提供就业职位599个。

河南不锈钢项目建议书目录 第一章概论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三、战略合作单位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六、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七、设备购置 八、产品规划方案 九、原材料供应 十、项目能耗分析 十一、环境保护 十二、项目建设符合性 十三、项目进度规划 十四、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十五、报告说明 十六、项目评价 十七、主要经济指标

不锈钢项目建议书

不锈钢项目 建议书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摘要 近年来,受益于电子信息、环保能源、汽车配件等下游行业的持续发展,国内精密冷轧不锈钢板带需求量不断上升。 冷轧薄板是普通碳素结构钢热轧钢带经过冷轧制成的钢板,又被称为 冷轧板,其性能通常优于热轧薄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器产品、机车车辆、航空、精密仪表、食品罐头等领域。 该不锈钢冷轧板项目计划总投资3077.6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 投资2531.1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24%;流动资金546.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76%。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4363.00万元,总成本费用3356.42万元,税金及附加58.79万元,利润总额1006.58万元,利税总额 1204.21万元,税后净利润754.9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449.2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2.71%,投资利税率39.13%,投资回报率24.53%,全部投资回收期5.58年,提供就业职位93个。

不锈钢项目建议书目录 第一章概述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三、战略合作单位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六、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七、设备购置 八、产品规划方案 九、原材料供应 十、项目能耗分析 十一、环境保护 十二、项目建设符合性 十三、项目进度规划 十四、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十五、报告说明 十六、项目评价 十七、主要经济指标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一、项目承办单位背景分析 二、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 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五、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六、项目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项目市场研究 第四章建设规划方案 一、产品规划 二、建设规模 第五章选址可行性研究 一、项目选址原则 二、项目选址 三、建设条件分析 四、用地控制指标 五、用地总体要求 六、节约用地措施 七、总图布置方案 八、运输组成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186号文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 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 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有关中央企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国务院《通知》)精神,推动危险化学品企业(指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和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化工生产的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结合危险化学品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安全生产特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强化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1.建立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各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做到全员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职责并与相应的职务、岗位匹配。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等其他主要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总责。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把安全生产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领导企业建立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投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加强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隐患;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履行安全监督与指导责任;定期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大力推进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分管负责人要认真履行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组织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排查和治理事故隐患;

中国制造2025》规划系列解读之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发展

《中国制造2025》规划系列解读之推动海洋工程装 备及高技术船舶发展 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资源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和战略性产业,是国家 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施海 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和重要支撑。为此,《中国制造2025》把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 之一加快推进,明确了今后10年的发展重点和目标,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充分认识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 展的重要意义 海洋工程装备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使用的各类装备的总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高 技术船舶具有技术复杂度高、价值量高的特点,是推 动我国造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海洋工程装备 和高技术船舶处于海洋装备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推动 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是促进我国船舶工 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快我国世界造船强国建设步 伐的必然要求,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快海洋开发、保障战略运输安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增加劳 动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 我国是一个负陆面海、陆海兼备的大国,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 展和国家安全的大局。海洋与陆地的一个根本区别是 海上的一切活动必须依托相应的装备,人类对海洋的 探索与开发都是伴随着包括造船技术、海洋工程技术 在内的装备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深化的。经略海洋,必 须装备先行。特别是我国海洋强国建设进程向前推进,

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已经对传统海洋强国形成挑战,西方强国在一些核心技术和装备上对我封锁。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建立自主可控的装备体系,必须掌握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高端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南海开发进程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海上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空间开发等相关装备的需求将更为急迫,也对我国高端海洋装备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是建设世界造船强国的必然要求 经过新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具备了较强国际竞争力。未来 10-20年我国船舶工业将进入全面做强的新阶段。建设世界造船强国的核心任务是全面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所谓全面转型,就是产业发展动力的全面转型,由依靠物质要素驱动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以产品创新,制造技术创新等支撑产业发展;所谓结构升级,主要是技术结构升级和产品结构升级。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制造,是船舶工业全面转型、结构升级,从而实现全面做强的重要方向。加快提高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国际竞争力,逐步引领未来国际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将有力地带动我国船舶工业技术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整体跃升。 (三)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逐步放缓,发展方式开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转向新增长点。发展高端制造业,正是中国制造业适应经济新常态,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船舶工业作为我国最早进入国际市场,并且已经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具备在我国建设世界制造强国的进程中率先突破的基础和条件。海洋工程装备和高

【工业和信息化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处于加速变革期,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处于创新突破期,国内市场需求处于爆发期,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抢抓机遇,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有重大意义。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 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十二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迅速壮大,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日益繁荣,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技术创新取得了明显突破,应用势头良好,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化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对数据资源的采集、挖掘和应用水平不断深化。政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国面向公众的政府网站达8.4万个。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十二五”期间近300个城市进行了智慧城市试点。两化融合发展进程不断深入,正进入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信息消费蓬勃发展,网民数量超过7亿,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3亿,均居世界第一。月度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835M。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大型集团企业积累沉淀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我国已成为产生和积累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大数据技术创新取得明显突破。在软硬件方面,国内骨干软硬件企业陆续推出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基础平台产品,一批信息服务企业面向特定领域研发数据分析工具,提供创新型数据服务。在平台建设方面,互联网龙头企业服务器单集群规模达到上万台,具备建设和运维超大规模大数据平台的技术实力。在智能分析方面,部分企业积极布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在语音识别、图像理解、文本挖掘等方面抢占技术制高点。在开源技术方面,我国对国际大数据开源软件社区的贡献不断增大。 大数据应用推进势头良好。大数据在互联网服务中得到

SCADA系统项目建议书(总投资17000万元)(70亩)

SCADA系统项目 建议书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摘要说明— 该SCADA系统项目计划总投资17174.0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019.7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81%;流动资金4154.28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4.19%。 达产年营业收入36997.00万元,总成本费用27854.29万元,税金及 附加337.39万元,利润总额9142.71万元,利税总额10741.16万元,税 后净利润6857.0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884.13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 率53.24%,投资利税率62.54%,投资回报率39.93%,全部投资回收期 4.00年,提供就业职位539个。 报告根据我国相关行业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分析投资项目项目产品 的发展前景,论证项目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并确定项目的目标市场、价 格定位,以此分析市场风险,确定风险防范措施等。 概述、项目建设及必要性、市场调研分析、建设内容、项目选址规划、土建工程方案、工艺先进性分析、环境保护分析、企业安全保护、项目风 险评估、节能评价、实施方案、投资方案说明、项目经营效益、综合结论等。

第一章项目建设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1、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 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 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 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中 国制造2025”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 绿色制造。同时,中国制造2025还明确了10大重点发展领域,分别是: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 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 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2、“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而“中国创造”的具体体现就是技术创新,它是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从目前发展现状看,中国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大中型 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比不足1%,而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普遍在2%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9年第5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9年第 52号》解读 为促进各类无线电业务和应用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下称“微功率设备”)的管理,维护空中电波秩序,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19年第52号公告,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问:什么是微功率设备,它的应用有什么特点? 答: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相关决议和建议书,微功率设备具有发射功率小、传输距离短、设备数量多等特点,一般是指提供单向或双向通信,且对其他无线电设备仅具有较低干扰可能性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多数情况下微功率设备与相关频段内的无线电业务能够共用频率,并遵循不对其他无线电业务产生有害干扰,也不得提出免受有害干扰保护要求的使用原则。 问:我国微功率设备管理的历史情况? 答: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对微功率设备实施系统管理。1998年,原信息产业部发布了《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管理暂行规定》(信部〔1998〕178号),并随文印发了12类微功率设备及其技术要求,明确了微功率设备的范畴。2005年,原信息产业部修订了《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信部无〔2005〕423号),修订发布了通用微功率设备、通用无线遥控设备等14类微功率设备及其技术要求,规定微功率设备无需办理频率使用许可和台站执照,但应当取得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 问:为什么要制定该公告? 答: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下称《条例》)修订发布,明确国家规定的微功率设备无需办理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无线电台(站)设置、使用许可和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

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条例》,规范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维护空中电波秩序,需要明确微功率设备范畴,划清管理边界。此外,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应用和新技术,一些技术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原有微功率设备管理的文件的部分条款也已不适应形势发展。因此,需要对微功率设备的管理文件进行修订。 问:公告制定过程是怎样的? 答: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微功率设备研究工作,主要过程如下: 一是制定公告初稿。对以往发布的微功率设备管理相关文件进行了系统梳理,结合微功率设备的新应用与新技术,形成公告初稿。明确微功率设备范畴,规范微功率设备的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的管理与技术要求。 二是广泛听取意见。考虑到微功率设备应用范围广、涉及领域多,于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先后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同时,还征求了国务院相关部委、各省(区、市)无线电管理机构的意见,并对上述意见进行了认真梳理和逐条分析,与产业界进行了多轮次沟通和协调。 三是对重点问题开展专题论证和专家咨询。对于涉及的重点问题、重点频段,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进行了深入的兼容性分析和测试论证工作,为公告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撑。2019年6月,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专家咨询会,根据专家意见和公开征求意见的反馈情况,进行了进一步完善。 问:公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本公告明确了微功率设备相关管理要求,规范了微功率设备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的各个环节,并明确了微功率设备的范畴和管理边界。 一、公告正文共10条内容,包括微功率设备的范畴,频率、台站和设备管理要求,干扰处理原则,特殊场景使用要求,产品说明内容,部分设备使用过渡措施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