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64学时-已划重点和难点)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64学时-已划重点和难点)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64学时-已划重点和难点)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总学时: 64 理论课学时: 60 实验课学时: 4

一、课程的性质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化工、轻工、电力、自控、交通工程、管理工程等非机械、土水类专业。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机械设备零件及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由理论力学的静力学部分和材料力学的基本部分所组成。通过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构件平衡时的受力分析和计算方法。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和组合变形的内力、应力及变形的计算方法,从而解决杆件的强度、刚度和压杆稳定的问题。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高等数学和物理学,后修课程为机械零件及原理和专业设备课。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物体平衡时的受力分析和计算方法。

(2)基本掌握将一般工程零部件或结构简化为力学简图的方法。

(3)牢固树立四种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的概念,熟练掌握直杆的受力分析。

(4)熟练掌握杆件在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应力、位移及应变的计算,并能应用强度.刚度条件进行计算。

(5)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能计算简单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和圆截面的极惯性矩。能用平行移轴公式求简单组合截面的惯性矩。会应用型钢表。

(6)熟练掌握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正确建立变形条件,掌握求解轴向拉压超静定、简单超静定梁问题。

(7)掌握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并能进行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

(8)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质及测定方法,对电测应力方法有初步认识。

(9)理解剪切的概念,能进行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10)正确理解弹性稳定平衡的概念,确定压杆的临界载荷和临界应力,并进行压杆稳定性计算。

三、课程适用专业

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无机非、给排水等专业。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总绪论:工程力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工程力学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1学时)

第一部分静力学(14 学时)

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3学时)

静力学的任务及研究对象。力、刚体、平衡的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约束的基本类型,约束反力。分离体和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3学时)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力三角形和力多边形,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力的分解,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合力投影定理,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和平衡方程。

3.力矩、平面力偶系(3学时)

力对点的矩。力偶和力偶矩。平面力偶的等效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4.平面一般力系(3学时)

力的平移。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简化结果的分析。合力矩定理。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平衡方程的各种形式。静定和超静定问题的概念。物体系统的平衡。简单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分析。

5.空间力系(2学时)

空间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平行力系中心和重心。重心坐标公式,组合形体的重心。

第二部分材料力学(45 学时)

1.材料力学的基本概论(2 学时)

材料力学的任务及研究对象;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基本假设;内力与截面法。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2. 杆件的内力与内力图(8 学时)

轴向拉压杆的轴力及轴力图。

功率、转速与外力偶矩的关系。扭转杆的扭矩及扭矩图。

梁的计算简图。平面弯曲梁的剪力和弯矩。弯矩方程和剪力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弯矩、剪力与分布荷载集度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简易法作梁的内力图。

组合变形杆件的内力与内力图。

刚架的内力和内力图。

3. 轴向拉压杆件的强度与变形计算(6学时)

轴向拉压杆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

轴向拉压杆的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计算。拉(压)刚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胡克定律。

轴向拉压杆的强度条件和强度计算。安全系数与许用应力。

简单拉压超静定问题。温度应力及装配应力。

4.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2学时)

低碳钢的拉抻试验,应力——应变图及其特征点: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冷作硬化、冷拉时效。

塑性指标:延伸率与截面收缩率。材料的塑性和脆性的概念。

其他塑性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质。名义屈服极限。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低碳钢和铸铁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质。

应力集中的概念。 5. 扭转杆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4 学时)圆轴扭转时剪应力的计算。切变模量。极惯性矩及扭转截面系数。

纯剪切。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律。各向同性材料E 、G 、μ 间的关系。圆轴扭转时的变形计算。扭转刚度。

受扭圆轴的强度条件及刚度条件。

矩形截面杆扭转的问题简介。6. 应力状态分析及强度理论(4 学时)应力状态的概念,主应力和主平面。

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力分析的解析法。

三向应力状态下的最大切应力。

广义虎克定律。

强度理论的概念。四种常用的强度理论及其相应的强度条件。

7.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2 学时)

静矩、形心、惯性矩、极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简单组合图形惯性矩的计算。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 8. 平面弯曲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4学时)

纯弯曲情况下的正应力公式推导。

横力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弯曲截面系数。

矩形截面梁的切应力,圆形及工字形截面梁的最大切应力。

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弯曲切应力强度条件。

梁的合理强度设计。等强度梁的概念。

9. 平面弯曲杆件的变形与刚度计算(4学时)

挠度和转角。梁的挠曲线及其近似微分方程。

用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确定积分常数的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

用叠加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

梁的刚度条件与合理刚度设计。

用变形比较法解超静定梁。

10. 组合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4 学时)

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时的强度计算。

偏心拉(压)的强度计算。截面核心的概念。

弯曲与扭转组合时的强度计算。

结合莫尔圆理解平面应力状态组合截面惯性矩计算可能用到

11. 联接件的剪切与挤压的工程实用计算(2 学时)

剪切与挤压的概念。剪切与挤压的工程实用计算。

12. 压杆稳定(3 学时)

稳定平衡与不稳定平衡的概念。

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杆端不同约束的影响,长度系数。

欧拉公式的应用范围,临界应力,临界应力总图。压杆柔度。

压杆的稳定条件及实用计算。安全系数法。

五、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1. 何庭蕙,黄小清,陆丽芳.《工程力学》.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 单辉祖,谢传锋. 工程力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孙训方等. 材料力学(第 4版)(I).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单辉祖. 材料力学(第 2版)(I).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单辉祖. 材料力学(第 2 版)(II).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 苏翼林. 材料力学.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六、课程考核方式

闭卷笔试;全校统考

附:实验课(分二次共 4 学时)

实验一: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压缩实验。

实验二:纯弯曲梁正应力的电测法;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实验。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10305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 学时/学分:96 / 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数》 适用专业:机械设备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应用技术、金属材料工程 开课院系: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力学教学部 开课院系: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力学教学部 教材:《工程力学教程》西南交大应用力学与工程系编 2004 年 7 月 参考教材:《理论力学》第六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力教研室高教社 2002 年 8 月教材: 主要参考书:《材料力学》单辉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4 月第二版 《材料力学》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第四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工程力学》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这两门课的主要部分内容,是机电、材料、汽车等工科大学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等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简单工程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对这些力学模型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包括瞬时与过程)分析和计算的能力;同时对构件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等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能力。能利用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判断分析结果正确与否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学习、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力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理论力学内容部分和基本要求: (一)静力学: 力的概念;约束及约束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各种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摩擦和物体的重心。(二)运动学: 描述点的运动方程、在其基础上求点速度和加速度;刚体的平动与定轴转动方程的建立、如何求其速度和加速度;重点讲授点的复合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 (三)动力学: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动力学普遍定理应用,惯性力的概念及达朗伯原理。 学完理论力学后,应完整地理解基本内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达到下列要求: 1、具有从简单实际问题中提出理论力学问题的初步能力。 2、能选取分离体并正确画出受力图。 3、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简化;能熟练运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简单物系的平衡问题 (包括考虑有摩擦力的情况)。 4、能正确地运用分解和合成的方法分析点的运动。能熟练运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熟练地计 算刚体作平面运动时角速度和刚体上点的速度。 5、能正确运用动力学普遍定理求解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6、能熟练地运用达朗伯原理求解简单的动反力问题。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等专业) 一、教学目的 工程力学课程是土建、水利、交通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结构受力及构件承载能力的课程,是土建大类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部分内容。根据土建大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对一般工程结构作受力分析的能力,对构件作强度,刚度计算和稳定性校核的能力,了解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并具有测试强度指标的初步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力学基础知识,具有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技能。学习本课程为今后应用于施工实践和学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等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力学基础。 二、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分为三大类:1.理论课教学任务。此任务主要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2.教学练做课任务。此任务是由教师带领学生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引入具体的工程实例,边讲边练,将学生讨论,教师答疑,课堂总结融入到课堂当中。3.实验实践课任务。此任务包括三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力学实验,一周的课程综合实训及两天的企业实训,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教学内容根据专业需要划分为十个教学模块,下设共计30个教学单元。具体见下表

四、教学模块目标与任务 模块一静力学基础 1.教学任务与要求 (1)初步了解工程力学的学习目的、内容和任务 (2)理解平衡、刚体和力的概念。掌握静力学四个公理。(3)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画物体受力图。

(4)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能运用平衡条件求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5)掌握力矩的计算,理解力偶性质,理解力偶系的合成,学会应用力偶系平衡条件求解支座反力。 (6)理解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及简化结果,能较熟练应用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物系的约束反力。 2.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平衡、刚体、力、约束的概念。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画受力图。(2)会计算力在平面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会应用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条件解约束反力。 (3)理解力矩、合力矩定理、力偶及其性质。会用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计算约束反力。 (4)会利用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三种形式分析物体和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模块二轴向拉压杆件强度计算 1.教学任务与要求 (1)了解轴向拉抻与压缩变形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 (2)理解内力的概念,掌握求内力的截面法及轴力图绘制方法。 (3)理解应力概念,掌握轴向拉抻与压缩杆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及强度条件。 (4)虎克定律及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计算方法。 (5)低碳钢、铸铁材料的应力—应变图及其主要特征。了解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在机械性能上的主要差异;掌握极限应力,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的概念。2.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轴向拉伸与压缩杆件轴力计算、轴力图的绘制及应力计算,具备应用强度条件进行三方面强度计算的能力。 (2)掌握轴向拉抻与压缩杆件的变形计算,具备应用拉压杆变形公式进行变形计算的能力。 模块三连接件的强度计算及扭转的强度刚度计算 1.教学任务与要求 (1)了解剪切变形、挤压变形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 (2)掌握剪切面、挤压面的特征及其计算方法。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制定依据:本大纲根据201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课程编号:D0401033 学时数:72 学分数:4.5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图学、土木工程概论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工程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学习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图学、土木工程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杆件拉压内力和变形、弯曲内力和变形、圆轴扭转内力及变形、应力状态、强度理论以及压杆稳定等工程力学知识,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力学分析与计算能力,同时为后续课程如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砌体结构设计等课程奠定必要的力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论教学(64学时) 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6学时) (1)力、刚体、平衡和约束的概念以及力的基本性质 (2)静力学基本公理 (3)对物体系统进行受力分析 基本要求:了解力的基本性质;熟悉力、刚体、平衡和约束等重要概念;理解基本约束的特征和对物体系统进行受力分析;掌握静力学基本公理的应用。 2、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4学时) (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和解析法 (2)平面内力对某点之矩 (3)力偶的概念、性质以及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基本要求:了解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熟悉力矩和力偶的概念和性质;理解合力投影定理和合力矩定理;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3、平面任意力系(6学时) (1)力线平移定理 (2)平面力系向一点的简化 (3)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和物体系统的平衡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64学时-已划重点和难点)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64学时-已划重点和难点)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总学时: 64 理论课学时: 60 实验课学时: 4 一、课程的性质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化工、轻工、电力、自控、交通工程、管理工程等非机械、土水类专业。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机械设备零件及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由理论力学的静力学部分和材料力学的基本部分所组成。通过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构件平衡时的受力分析和计算方法。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和组合变形的内力、应力及变形的计算方法,从而解决杆件的强度、刚度和压杆稳定的问题。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高等数学和物理学,后修课程为机械零件及原理和专业设备课。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物体平衡时的受力分析和计算方法。 (2)基本掌握将一般工程零部件或结构简化为力学简图的方法。 (3)牢固树立四种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的概念,熟练掌握直杆的受力分析。 (4)熟练掌握杆件在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应力、位移及应变的计算,并能应用强度.刚度条件进行计算。 (5)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能计算简单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和圆截面的极惯性矩。能用平行移轴公式求简单组合截面的惯性矩。会应用型钢表。 (6)熟练掌握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正确建立变形条件,掌握求解轴向拉压超静定、简单超静定梁问题。 (7)掌握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并能进行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 (8)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质及测定方法,对电测应力方法有初步认识。

(9)理解剪切的概念,能进行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10)正确理解弹性稳定平衡的概念,确定压杆的临界载荷和临界应力,并进行压杆稳定性计算。 三、课程适用专业 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无机非、给排水等专业。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总绪论:工程力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工程力学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1学时) 第一部分静力学(14 学时) 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3学时) 静力学的任务及研究对象。力、刚体、平衡的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约束的基本类型,约束反力。分离体和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3学时)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力三角形和力多边形,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力的分解,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合力投影定理,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和平衡方程。 3.力矩、平面力偶系(3学时) 力对点的矩。力偶和力偶矩。平面力偶的等效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4.平面一般力系(3学时) 力的平移。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简化结果的分析。合力矩定理。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平衡方程的各种形式。静定和超静定问题的概念。物体系统的平衡。简单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分析。 5.空间力系(2学时) 空间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平行力系中心和重心。重心坐标公式,组合形体的重心。 第二部分材料力学(45 学时) 1.材料力学的基本概论(2 学时)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Ⅰ》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Mechanics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中文简介: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各门力学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和杆件的拉伸、剪切、弯曲的基本律和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工程力学在普通物理力学课程基础上首次运用高等数学工具,全面地、系统地阐述宏观机械运动的普遍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对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有较好的理解,能掌握处理力学问题的一般物理方法。与注重由实验现象出发给出一般规律的普通物理力学相比,它在理论上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都有较大提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理论物理处理问题、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特别培养学习者熟悉物理模型、建立物理模型,严密逻辑推理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从一般到特殊的分析方法及运用高等数学方法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并较好理解数学与物理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每堂课开始时向学生讲清楚本次课的学习目标,下课之前留出5分钟做

小结,指出这部分内容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 应掌握程度的最高要求与最低要求。部分学生反映课堂上是听懂了,但由于理解不到位等原因回家作业做不出来,还有的学生课后没有复习看书,也不去做作业。 2、做到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整体思路要清楚,有一个明确的知识线条。教师要多剖析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原本需两个学期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按照先讲授理论力学,再讲授材料力学的顺序进行,显然没有注意到两门课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好的方法是教师对课程体系结构上进行调整。首先,突破原来简单地将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两部分内容合并在一起的框架体系,将教材的整体框架按静力学、构件承载能力分析和运动力学的次序重组,即将材料力学部分精编为一篇并置于静力学后;将外力分析与内力、应力、强度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将运动学与动力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改称为运动力学。这样可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力,有力就有变形,使运动与力,外力与内力、应力紧密结合,从而加强知识的联系性。 3、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和理解工程实际。展示工程实例,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工程力学课程有很强的工程背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工程实例通过屏幕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解决建立力学模型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用动画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形象地表达出来,以达到化解教学难点、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之目的。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工程力学机电 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 课程编号:1002590 学分: 4.0 学时:64 一、课程教学对象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机电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轨道交通专业的本科学生。 二、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 工程力学是五邑大学机电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轨道交通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工程结构中构件及简单结构设计的计算要求,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正确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具有对工程实际问题的简化能力;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平衡条件以及平衡方程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刚体运动学和动力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运动学分析能力和动力学计算能力。 三、对先修知识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总学时数: 64)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张秉荣. 工程力学(第四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主要参考文献 [1] 重庆大学. 建筑力学第一分册,理论力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2] 干光瑜等. 建筑力学第二分册,材料力学(第4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理论力学(第六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4]西北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第7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 孙训方等. 材料力学(第四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203411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课程要求:必修 学时/学分:72/4.5 (讲课学时:64 实验学时:8)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焊接技术与工程、工业设计、工业工程、功能材料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工程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其目的是为不同专业开设的结构力学、机械零件、振动分析等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使学生获得继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简化及平衡的基本理论; 2.掌握零构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计算方法; 3.培养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对掌握工程基础和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提供理论基础,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为不同专业开设的结构力学、机械零件、振动分析等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理论力学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极其在工程中的作用;运用力学知识分析解决本专业中相关问题。(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1.1、 2.1) 2.为不同专业开设的结构力学、机械零件、震动分析等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使学生获得继续学习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2、2.2) 3.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分析问题能力、计算能力。(支 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3、3.2、5.3)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三年制焊接技术专业 总学时数:70学时 理论讲授学时:58学时 习题讲授学时:8学时试验4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工程力学是焊接技术、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高职高专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任务。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加工工程学》、《液压传动技术》、等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的力学知识和基本理论;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处理简单工程实际力学问题;同时学习《工程力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课程的讲授对象是高中(中专)毕业三年制焊接技术、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高职学生。 本课程属于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按照三年制焊接技术和自动化专业高职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静力学、杆件的基本变形的强度计算等内容。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 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掌握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处理工程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具备解决简单工程实际力学问题的能力。 能对静力学问题进行力学分析和计算。 能正确应用公式对受力不很复杂的构件进行强度计算。 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学时分配表 序号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学 时 备 注物体的受力分析12 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 公理理解静力学基本概念和 公理。 2 2 力对对点之矩掌握力对对点之矩的计 算。 2 3 力偶掌握力偶的性质及其计 算 2 4 力的平移定理掌握力的平移定理及应 用 2 5 约束和约束反力掌握常见约束反力的画 法。 2 6 受力图掌握物体及简单物体系 2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 课程编码:x4041351 学时数:32 其中实践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 学分数:2.0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一、课程简介 工程力学既是各门后续力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具有完整体系并继续发展着的独立学科,而且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静力学和材料力学。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主要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等效替换(或简化)、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材料力学研究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主要包括应力、应变、变形等基本概念,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校核所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等。 二、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工程力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掌握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处理工程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 四、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静力学部分: (一)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受力图 了解力和刚体的概念,掌握静力学公理;熟练进行物体的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难点:画受力图。 (二)平面汇交力系 了解工程中的平面汇交力系,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平面汇交力系合成。 重点和难点:列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 (三)力矩平面力偶系 理解力对点之矩、力偶对力偶矩,平面力偶的合成与平衡问题;掌握力偶的等效。 重点:平面力偶的合成与平衡问题;难点:列平衡方程。 (四)平面一般力系 了解工程中的一般力系问题;理解力线平移定理,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主矢和主矩,掌握利用平衡方程进行计算的方法。 重点:列平衡方程;难点:物体系平衡问题。 (五)空间力系 了解工程中的空间力系问题;理解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对轴之矩;掌握列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未知的约束反力方法。 重点: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难点:针对空间问题,利用平衡方程进行计算,求解未知的约束反力。材料力学部分: (六)轴向拉伸和压缩 了解工程中的轴向拉伸和压缩问题;理解轴向拉伸和压缩时力学性能;掌握内力、应力和变形的计算方法。 重点:内力、应力和变形的计算方法;难点:变形计算。 (七)扭转 了解工程中的扭转问题;理解扭转时内力,薄壁圆筒的扭转;掌握圆轴扭转时应力和变形的计算,掌握圆轴扭转时强度和刚度校核。 重点:圆轴扭转时应力、强度计算;难点:圆轴扭转时变形、刚度计算。 (八)弯曲内力 了解工程中的弯曲问题;掌握弯矩和剪力概念和求法,掌握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的画法。 重点:列出梁的弯矩和剪力计算;难点:画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 (九)弯曲应力 了解梁的弯曲正应力概念概念;掌握梁的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弯曲强度校核。 重点:梁的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难点:弯曲强度校核。 (十)压杆的稳定 了解压杆稳定概念,提高压杆稳定性措施;掌握细长杆临界力、临界应力和柔度的计算,掌握压杆的稳定性校核。

《工程力学》(参考)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学时:64学时 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工程力学》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为机电专业和其它有关非机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学科课。《工程力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基础课,它在普通物理力学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静力学、材料力学、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它是各门后续课程的基础,是在机械、土建以及其它许多工程技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能熟练的对简单结构进行静力分析。对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一定的分析和计算能力以及初步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 三、课程内容 (一)第1章绪论 重点:1、机械工程中的力学问题; 2、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及模型; 难点: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及模型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力机械工程中的力学问题,掌握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及

模型。 (二)第2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 第一节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静力学公理 第三节力的投影 第四节力对点之矩 第五节力偶 第六节约束与约束力 第七节物体的受力分析 重点: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2、静力学公理 3、力的投影 4、力对点之矩 5、力偶 6、约束和约束反力; 7、受力图的画法; 难点:力偶、约束和约束反力、受力图的画法。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掌握静力学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掌握力的投影、力对点之矩、力偶;掌握约束和约束反力的概念;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的画法。 (三)第3章平面力系 第一节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课程代码:IMEE1051 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Mechanics 课程性质:工程基础类学分/学时:2.5学分/45学时 考核方式:测试+作业+考试开课学期:第2学期 适用专业:智能制造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选用教材:兰向军、朱晓东、冯志华编著,工力学(第 2 版),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 1 月,ISBN 978-7-5672-1558-0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工程力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为工程结构的计算提供适当的方法。人们通过对实际现象简化并理想化的过程,建立力学模型,并应用数学工具进行演绎,推出结论。然后依靠实验或试验与实际系统进行比较。本课程包括刚体静力学以及材料力学,研究物体受力分析、平衡条件、杆件的基本变形以及简单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工程材料的力学基本性质,以及在载荷下的平衡与变形规律,熟练应用有关公式进行平衡、强度和刚度的计算。 教学目标 2:掌握刚体静力学的基本理论,摩擦理论,固体力学的三个基本假设以及材料力学的平面假设,胡克定律,强度条件,扭转和弯曲理论,深刻理解力学模型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3: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理解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学会对简单工程问题的提炼与表述, 恰当利用文献检索以及测量数据,寻找合理的技术解决方案。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受力分析(3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2) 1、教学内容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理,并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 图。 2、教学要点 ➢ 刚体和力的概念:力、刚体、力系、平衡,静力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 ➢ 静力学公理: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二力平衡公理、加减平衡力系 公理、推论(力的可传性、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 约束与约束反力 ➢ 物体受力分析及受力图:受力分析、画受力图的步骤与方法★/∆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3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2) 1、教学内容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工程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静力学部分: 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公理、物体受力分析、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 (1)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和平衡的几何法、力多边形; (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平衡方程式。 3、力矩与力偶 (1)力对点的矩的计算; (2)平面力偶系的平衡。 4、平面一般力系 (1)平面力系向一点简化; (2)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 (3)平衡方程的三种形式; (4)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5)物体系统的平衡。 (二)材料力学部分: 1、引言 (1)材料力学任务; (2)可变性的固体的基本假设; (3)内力、截面法、应力; (4)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2、拉伸与压缩 (1)轴向直杆的内力、应力计算及强度条件; (2)单向应力状态的虎克定律; (3)轴向拉伸、压缩直杆的变形计算及抗拉、压刚度; (4)低碳钢及铸铁等材料的机械性质,应力应变曲线,材料的强度指标及塑性指标。 3、剪切 (1)联接件剪切、挤压使用强度计算; (2)切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律。 4、扭转 (1)扭转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与扭矩图; (2)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条件,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条件; 5、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1)简单图形及组合图形的静矩、形心位置的计算;

(2)极惯性矩、惯性矩的定义及其计算; (3)平行移轴公式及应用。 6、弯曲内力 (1)弯曲内力计算及剪力图、弯矩图; (2)分布载荷集度、剪力、弯矩间的微分关系。7、弯曲强度 (1)平面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及强度条件; (2)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8、弯曲变形 (1)积分法求弯曲变形,刚度条件; (2)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3)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 9、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 (1)应力状态概念,主应力,主平面及主单元体;(2)二向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 (3)强度理论概念,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及其应用。 10、组合变形 (1)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2)圆轴扭转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机械设计》 考试内容 第9章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1、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 2、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及其设计准则; 3、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 4、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选择; 5、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 第10章连接 1、螺纹的形成、类型及主要参数; 2、螺旋副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3、螺栓连接的基本类型及其预紧和防松; 4、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和螺栓组连接的受力分析; 5、了解键连接的类型及选择。 第11章齿轮传动 1、轮齿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2、齿轮材料及其热处理; 3、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计算载荷; 4、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5、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6、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使用教材:《工程力学》景英峰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李龙堂主编《工程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秉荣主编《工程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总学时:48 ⏹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知识结构:理论知识(30%)+实践能力(70%) ⏹成绩评估: 考查方式:考试 成绩分配: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平时成绩(30%)=出席率(10%)+课堂表现(10%)+作业(10%) 期末成绩(70%)=卷面成绩 ⏹课程性质: 高职专《工程力学》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和工程联系极为广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它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和工程实践。反过来,力学理论的发展又会对工程实践起指导性作用,其实践性在高职专教学中表现为:既重视知识层次的要求,又重视技能层次上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力学知识,又要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模块一构件的静力分析: ⏹课程其他环节要求: 在教学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精讲多练,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理论教学: 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迅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本课程对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如下: (1)知识目标 本课程使学生在中学物理力学的基础上,学好从事专业的必修课程《工程力学》的基础

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工程中常见力学问题的分析能力、对力学问题的计算能力、 应用能力。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分析工程中力学现象的能力;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计算能力;计算工具的使用能力;力学图形的处理能力;力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综合思维能力。 (3)素质要求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素质: 细致、耐心与吃苦耐劳的意识(学习、实践过程中要细致、耐心,要有较好的分析、操作能力);较强的自学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模块一构件的静力分析 任务一刚体的受力分析 (一) 教学目的:了解静力学基本概念及常见约束,分析物系内每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二) 教学重点: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工程中常见的约束。 (三) 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 (四)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实践。 (五) 教学内容: 一、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1. 刚体 2. 质点 3. 力 4. 力系 5. 平衡 二、静力学公理 1. 二力平衡公理 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及推论 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4.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 三、工程中常见的约束 1. 光滑接触面约束 2. 柔性约束 3. 光滑圆柱铰链约束 4. 活动铰链支座约束 5. 固定约束 6. 链杆约束 四、物体的受力分析 (六) 课时分配:6学时。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MechanicsA)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107025 学分:4 学时:64(讲授学时6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适用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 建议教材:工程力学I.王晓军.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9 课程归口: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工程力学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与工程技术联系极为密切的技术基础学科。工程力学在诸多工程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将工程实际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对静平衡问题分析求解的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内力、应力、变形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理解常见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培养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二、课程目标 目标1.掌握将工程实际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对静平衡问题分析求解的方法。 目标2.掌握研究杆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内力、应力、变形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常见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 目标3.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具备一定的工程分析能力,能体现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2、毕业要求2-1和毕业要求4-1,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静力学 1.1掌握工程对象中力、力矩、力偶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以及力偶矩及其投影。掌握约束的概念和各种常见约束力的性质。能熟练地画出单个刚体及刚体系的受力图。 思政元素:通过力学发展史的介绍,引导学生的用于探究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将其转化为努力学习和用于创新的能动力。 1.2掌握各种类型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包括分布力系简化的概念及其位置计算的方法。掌握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各类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1.3掌握各种类型力系的平衡条件。能熟练地利用平衡方程求解单个刚体和刚体系的平衡问题。了解结构的静定与静不定概念。掌握滑动摩擦、摩擦力和摩擦角的概念。能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刚体系的平衡问题。 思政元素:介绍力学基本原理在工程中的巨大应用,引发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培养他们用理论指导实践能力。 材料力学 2.1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变形的特征;掌握正应力和切应力、正应变和切应变的概念。 2.2轴向拉伸与压缩 2.2.1掌握截面法,熟练地绘制轴力图。掌握直杆在轴向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了解安全因数及许用应力的确定,能熟练地进行强度校核、截面设计和许用载荷的计算。 2.2.2掌握胡克定律,了解泊松比,掌握直杆在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和应变计算。 2.2.3了解应力集中概念和圣维南原理。 2.3剪切与挤压 掌握剪切和挤压(工程)实用计算。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56 学分:3.5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中文简介: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它是各门力学课程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论力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计算方法,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为学生学习相关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 工程力学课程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在工程设计中有关力学方面设计计算能力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工程结构中构件的受力分析、承载能力问题。通过工程力学的学习,能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进行力系的简化与平衡和对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践能力。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1.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好经济与安全的矛盾,具备创新精神; 2.全面系统地了解构件的受力、变形和破坏的规律; 3.掌握有关构件设计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4.能将一般构件抽象成力学简图,进行外力分析、内力分析、应力分析、应变分析; 5.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原理和方法,具有进行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 6.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前提下,以最经济的代价,为构件选择合适的形状,设计; 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为设计提供计算依据; 7.了解工程力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 (二)教学要求 1.对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 2.能对工程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并熟练应用平衡方程求解约束反力。 3.能熟练地做出杆件在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图,进行应力和位移、强度和刚度计算。 4.掌握应力状态理论,掌握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 5.了解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了解压杆的稳定性概念,会计算轴向受压杆的临界力与临界应力。 7.了解低碳钢和灰口铁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四号黑体) (一)总体目标:(小四号黑体)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为工程结构的计算提供适当的方法。通过对实际现象简化并理想化的过程,建立力学模型,并应用数学工具进行演绎,推出结论。然后依靠实验或试验与实际系统进行比较。课程内容包括刚体静力学以及变形体静力学,研究物体受力分析、平衡条件、杆件的基本变形以及简单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二)课程目标:(小四号黑体) (课程目标规定某一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五号宋体) 课程目标1: 通过力学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正确的表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解决工程问题打下一定基础。 课程目标2: 研究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基本变形、受力与破坏或失效的规律,为合理设计构件提供有关强度、刚度与稳定性分析的理论依据与计算公式。 课程目标3: 介绍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即从物理原理出发,提出科学假设,应用演绎法建立工程问题的数学模型,并结合约束条件加以求解。 课程目标4: 从当代社会对工程师知识结构的要求出发,通过学期论文撰写,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同学具备在社会语境下清晰表达工程力学解决问题的语言能力,具有将严谨的工程规范和工艺审美相结合的人文素质。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小四号黑体)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五号宋体) 三、教学内容(四号黑体)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受力分析(小四号黑体) 1.教学目标(五号宋体) 掌握静力学公理和约束的概念,了解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2.教学重难点 约束的概念,物体受力图画法。 3.教学内容 1.1 刚体和力的概念 1.2 静力学公理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1.4 物体受力分析及受力图 4.教学方法 讲授,习题课。 5.教学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