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土木工程类专业英文文献及翻译

土木工程类专业英文文献及翻译

土木工程类专业英文文献及翻译
土木工程类专业英文文献及翻译

土木工程类专业英文文献及翻译

PA VEMENT PROBLEMS CAUSED

BY COLLAPSIBLE SUBGRADES

By Sandra L. Houston,1 Associate Member, ASCE

(Reviewed by the Highway Division) ABSTRACT: Problem subgrade materials consisting of collapsible soils are com-

mon in arid environments, which have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depositional and

weathering processes favorable to their formation. Included herein is a discussion

of predictive techniques that use commonly available laboratory equipment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obtaining reliable estimates of the volume change for these

problem soils. A method for predicting relevant stresses and corresponding collapse

strains for typical pavement subgrades is presented. Relatively simple methods of evaluating potential volume change, based on results of familiar laboratory tests,

are used.

INTRODUCTION

When a soil is given free access to water, it may decrease in volume,

increase in volume, or do nothing. A soil that increases in volume is called

a swelling or expansive soil, and a soil that decreases in volume is called a

collapsible soil. The amount of volume change that occurs depends on the

soil type and structure, the initial soil density, the imposed stress state, and

the degree and extent of wetting. Subgrade materials comprised of soils that

change volume upon wetting have caused distress to highways since the be-

ginning of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have cost many millions of dollars

in roadway repairs. The prediction of the volume changes that may occur in

the field is the first step in making an economic decision for dealing with

these problem subgrade materials.

Each project will have different design considerations, economic con-

straints, and risk factors that will have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However,

with a reliable method for making volume change predictions, the best design

relative to the subgrade soils becomes a matter of economic comparison, and

a much more rational design approach may be made. For example, typical

techniques for dealing with expansive clays include: (1) In situ treatments

with substances such as lime, cement, or fly-ash;

(2) seepage barriers and/

or drainage systems; or (3) a computing of the serviceability loss and a mod-

ification of the design to "accept" the anticipated expans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most economical decision, the amount of volume change (especially non-

uniform volume change) must be accurately estimated, and the degree of road

roughness evaluated from these data. Similarly, alternative design techniques

are available for any roadway problem.

The emphasis here will be placed on presenting economical and simple

methods for: (1)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subgrade materials are collapsible;

and (2) estimating the amount of volume change that is likely to occur in the

'Asst. Prof., Ctr. for Advanced Res. in Transp., Arizona State Univ., Tempe, AZ

85287.

Note. Discussion open until April 1, 1989. To extend the closing date one month,

a written request must be filed with the ASCE Manager of Journals. The manuscript

for this paper was submitted for review and possible publication on February 3, 1988.

This paper is part of the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 Vol. 114, No. 6, November, 1988. ASCE, ISSN 0733-947X/88/0006-0673/$1.00 + $.15 per page.

英语翻译论文开题报告精编版

英语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英语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2015-03- 12Bell.?Translation?and?Translating:?Theory?and?Practice.?Beijing:?Forei 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6. 崔长青,?张碧竹.?翻译的要素[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 李琏.?英式显性词性转换与英语写作[J].?新疆教育学学 报,?2003,?19(1):?85-89. 李连生.?英汉互译中的词性转换[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1996,?(1):102-107. 项伙珍.?谈翻译中的转性译法[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0,?17(3):?46-48. 叶海燕.?翻译中的词性转换及换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5,?22(3):60-61. (责任编辑:1025) 三、对英文翻译中词类转换的引入 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对一门语言中的词性以及在语句中的成分进行分析,?从转喻理论的相关知识出发,来探讨英汉语言翻译中词类转换的概念和知识,并就其异同和特性进行对比,不仅是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始终关注的热点。?为?此?,从英文翻译的实践中,?通过例证或典型问题的互译,从语言结构及表达习惯上进行探讨英文翻译中的转换方法,以增强语言翻译的可读性和准确性,并从中探讨出词类转换的规律,帮助更多的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指

英文论文注释和论文格式

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1 2.1注释Citations 2.1.1夹注In-text Citations 转述、阐释、总结他人主要观点、引用某些引文或所依据的文献无须详细注释者,以夹注的形式随文在括号内注明。夹注与“参考文献”结合,形成一种方便、快捷说明引用出处的注释形式。夹注的构成形式有以下几种情况: 1)来自英语文章、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 格式:出版年份:页码 例:Rees said, “As key aspects of …in the process” (1986: 241), … 2 ) 来自英语文章、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出现: 格式:作者姓名,出版年份:页码 例: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 is that language is “bound up with culture in multiple and complex ways”(Elli, 1968: 3). 3 ) 来自英语文章、专著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 格式:出版年份:引文页码 例:According to Alun Rees (1986: 234)〔夹注直接放在被引者后面〕, the writers focus on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that each individual learner brings 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 According to Alun Rees,the writers focus on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that each individual learner brings 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 (1986: 234). 〔夹注也可以位于 引语的最后〕 4 ) 来自英语文章、专著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提到: 格式:作者姓名出版年份:引文页码 例:It may be true that in the appreciation of medieval art the attitude of the observer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Robertson, 1987: 136). 5)来自汉语文章、专著,间接引用,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2: 格式:作者姓名拼音+夹注(出版年份:引文页码) 例:Wang Datong(2002: 111, 2005: 191) believed that…; 6)来自汉语的文章、专著,间接引用,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出现: 1本格式主要参阅了APA,《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以及部分大学外语学院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日语毕业论文格式另列。第二章的内容适用于用英文写作的毕业论文,要求采用随文夹注和文末“参考文献”相结合的注释方法;如采用此方法注释后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说明的,可酌情使用脚注。凡是用汉语撰写的论文,统一采用尾注加参考书目的格式,具体的严格按照《手册》第14-17页的规定执行;日语毕业论文的有关规定见第五章。 2第(5)、(6)项仅适用于用英语撰写但引用到汉语文献的论文,相应的参考书目著录方法见2.3.3。

土木工程外文文献及翻译

本科毕业设计 外文文献及译文 文献、资料题目:Designing Against Fire Of Building 文献、资料来源:国道数据库 文献、资料发表(出版)日期:2008.3.25 院(部):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土木辅修091 姓名:武建伟 学号:2008121008 指导教师:周学军、李相云 翻译日期: 20012.6.1

外文文献: Designing Against Fire Of Buliding John Lynch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design of buildings for fire safety. It is found that fire and the associ- ated effects on buildings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o other forms of loading such as gravity live loads, wind and earthquakes and their respective effects on the building structure. Fire events are derived from the human activities within buildings or from the malfunc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provided within buildings to achieve a serviceable environment. It is therefore possible to directly influence the rate of fire starts within buildings by changing human behaviour, improved maintenance and improved desig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ystems. Furthermore, should a fire develops, it is possible to directly influence the resulting fire severity by the incorporation of fire safety systems such as sprinklers and to provide measures within the building to enable safer egress from the building. The ability to influence the rate of fire starts and the resulting fire severity is unique to the consideration of fire within buildings since other loads such as wind and earthquakes are directly a function of nature. The possible approaches for designing a building for fire safety are presented using an example of a multi-storey building constructed over a railway line. The design of both the transfer structure supporting the building over the railway and the levels above the transfer structure are considered in the context of current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The principles and assumptions associ- ated with various approaches are discussed. 1 INTRODUCTION Other papers presented in this series consider the design of buildings for gravity loads, wind and earthquakes.The design of buildings against such load effects is to a large extent covered by engineering based standards referenced by the building regulations. This is not the case, to nearly the same extent, in the

毕业论文(英文翻译)排版格式

英文翻译说明 1. 英文翻译文章输成word,5号新罗马(New Times Roman)字体,1.5倍行间距,将来方便打印和一起装订;英文中的图表要重新画,禁止截图。 2. 整篇论文1.5倍行间距,打印时,用B5纸,版面上空2.5cm,下空2cm,左空2.5cm,右空2cm(左装订)。 3. 论文翻译后的摘要用五号宋体,正文小四号宋体、英文和数字用新罗马(New Times Roman)12、参考文献的内容用五号字体。图和表头用五号字体加粗并居中,图和表中的内容用五号字体。论文翻译的作者用五号字体加粗。 论文大标题………小三号黑体、加黑、居中 第二层次的题序和标题………小四号黑体、加黑、居中 第三层次的题序和标题………小四号宋体、加黑、居中 正文……………………………小四号宋体、英文用新罗马12 页码……………………………小五号居中,页码两边不加修饰符 4. 论文中参考文献严格按照下述排版。 专著格式:序号.编著者.书名[M].出版地: 出版社, 年代, 起止页码 期刊论文格式:序号.作者.论文名称[J]. 期刊名称, 年度, 卷(期): 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作者.学位论文名称[D]. 发表地: 学位授予单位, 年度 例子: (1).胡千庭, 邹银辉, 文光才等. 瓦斯含量法预测突出危险新技术[J]. 煤炭学报, 2007.32(3): 276-280. (2). 胡千庭. 煤与瓦斯突出的力学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07. (3). 程伟.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及防治技术[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3.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模板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社会保障对国家安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城乡二元经济”现象日益凸现,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客观上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并且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农村独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尤其对农村养老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从户籍制度上看,我国居民养老问题可分为城市居民养老和农村居民养老两部分。对于城市居民我国政府已有比较充足的政策与资金投人,使他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能得到较好地照顾,基本实现了社会化养老。而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却日益突出,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一个紧迫而又棘手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关于农村养老,许多地区还没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体系,已建立的地区也存在很多缺陷,运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体现出来。 (一)人口老龄化加快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中国农村进入老龄社会的步伐日渐加快。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5岁以上的人中农村为5938万,占老龄总人口的67.4%.在这种严峻的现实面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徘徊显得极其不协调。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太小 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且大多在农村。据统计,未纳入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还很多,截止2000年底,全国7400多万农村居民参加了保险,占全部农村居民的11.18%,占成年农村居民的11.59%.另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进城务工者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200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1.14亿人。而基本方案中没有体现出对留在农村的农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给予区别对待。进城务工的农民既没被纳入到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中,也没被纳入到城市养老保险体系中,处于法律保护的空白地带。所以很有必要考虑这个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

英文论文翻译

汲水门大桥有限元模型的分析 By Q. W. Zhang, T. Y. P. Chang,and C. C. Chang 摘要:本文提出的有限元模型修正的汲水门大桥的实施,是位于香港的430米主跨双层斜拉桥。通过三维有限元预测和现场振动测试,对该桥的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本文中,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更新,是基于实测的动态特性。一个全面的灵敏度研究证明各种结构参数(包括连接和边界条件)的影响是在其所关注的模式进行,根据一组的结构参数,然后选择调整。有限元模型的更新在一个迭代的方式以减少之间的预测和测量频率的差异。最后更新的有限元模型,使汲水门大桥能在良好的协议与所测量的固有频率状态,并可以进行更精确的动态响应预测。 简介: 汲水门大桥(图1),位于大屿山及香港湾岛之间,是世界上最长的斜拉桥,是公路交通和铁路交通两用桥梁。为确保其结构的完整性和操作安全性,桥梁已经配备了一个相当复杂的监测系统,包括仪器参数如加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应变计,风速仪(Lau and Wong 1997)。由Chang 等人通过有限元预测和现场振动测量对该桥的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2001)。三维有限元(FE)模型,它是基于非线性弹性梁元件构建的塔和甲板上的桁架单元,电缆,和弹性或刚性连接的连接和边界约束[图1(d)]。桥面,包括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大跨度和梯形箱梁的中心部分的剩余部分,是使用一个单一的脊柱通过剪切中心桥面的。由于截面的非整体性,通过一个虚拟的等效单片材料来表示复合甲板。这是通过等效的整体桥面的质量和刚度性能检核的复合甲板了。由Chang证明(1998),对截面模量的计算细节可以通过改变报告发现。电缆,另一方面,使用的是线性弹性桁架单元模拟。非线性效应由于电缆张力和下垂的电缆进行线性化,采用弹性刚度等效模量的概念考虑。有限元模型包括464个梁单元,176个桁架单元,和615个节点,总共有1536个自由度。 一般的有限元建模,给出了该桥的物理和模态特性进行详细的描述,而现场振动测试则是作为(理想化的)有限元模型评估基础信息的重要来源。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现场振动试验表明在自然频率合理的相关性和桥的振型。然而,在预测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模版

吉林化工学院理学院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English Title(Times New Roman ,三号) 学生学号:08810219 学生姓名:袁庚文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0802 指导教师:赵瑛 职称副教授 起止日期:2012.2.27~2012.3.14 吉林化工学院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1 外文翻译的基本内容 应选择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外文文献(学术期刊网上的),译成中文,与原文装订在一起并独立成册。在毕业答辩前,同论文一起上交。译文字数不应少于3000个汉字。 2 书写规范 2.1 外文翻译的正文格式 正文版心设置为:上边距:3.5厘米,下边距:2.5厘米,左边距:3.5厘米,右边距:2厘米,页眉:2.5厘米,页脚:2厘米。 中文部分正文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正文”,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或者手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距:多倍行距1.3,间距:前段、后段均为0行。 这部分工作模板中已经自动设置为缺省值。 2.2标题格式 特别注意:各级标题的具体形式可参照外文原文确定。 1.第一级标题(如:第1章绪论)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三号,1.5倍行距,段后11磅,段前为11磅。 2.第二级标题(如:1.2 摘要与关键词)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2”,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四号,1.5倍行距,段后为0,段前0.5行。 3.第三级标题(如:1.2.1 摘要)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3”,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小四,1.5倍行距,段后为0,段前0.5行。 标题和后面文字之间空一格(半角)。 3 图表及公式等的格式说明 图表、公式、参考文献等的格式详见《吉林化工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规范及标准模版》中相关的说明。

中英文论文对照格式

英文论文APA格式 英文论文一些格式要求与国内期刊有所不同。从学术的角度讲,它更加严谨和科学,并且方便电子系统检索和存档。 版面格式

表格 表格的题目格式与正文相同,靠左边,位于表格的上部。题目前加Table后跟数字,表示此文的第几个表格。 表格主体居中,边框粗细采用0.5磅;表格内文字采用Times New Roman,10磅。 举例: Table 1. The capitals, assets and revenue in listed banks

图表和图片 图表和图片的题目格式与正文相同,位于图表和图片的下部。题目前加Figure 后跟数字,表示此文的第几个图表。图表及题目都居中。只允许使用黑白图片和表格。 举例: Figure 1. The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注:Figure与Table都不要缩写。 引用格式与参考文献 1. 在论文中的引用采取插入作者、年份和页数方式,如"Doe (2001, p.10) reported that …" or "This在论文中的引用采取作者和年份插入方式,如"Doe (2001, p.10) reported that …" or "This problem has been studied previously (Smith, 1958, pp.20-25)。文中插入的引用应该与文末参考文献相对应。 举例:Frankly speaking, it is just a simulating one made by the government, or a fake competition, directly speaking. (Gao, 2003, p.220). 2. 在文末参考文献中,姓前名后,姓与名之间以逗号分隔;如有两个作者,以and连接;如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作者,前面的作者以逗号分隔,最后一个作者以and连接。 3. 参考文献中各项目以“点”分隔,最后以“点”结束。 4. 文末参考文献请按照以下格式:

土木工程外文文献翻译

专业资料 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 学号: 外文出处:Structural Systems to resist (用外文写) Lateral loads 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2.外文原文。

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抗侧向荷载的结构体系 常用的结构体系 若已测出荷载量达数千万磅重,那么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就没有多少可以进行极其复杂的构思余地了。确实,较好的高层建筑普遍具有构思简单、表现明晰的特点。 这并不是说没有进行宏观构思的余地。实际上,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宏观的构思,新奇的高层建筑体系才得以发展,可能更重要的是:几年以前才出现的一些新概念在今天的技术中已经变得平常了。 如果忽略一些与建筑材料密切相关的概念不谈,高层建筑里最为常用的结构体系便可分为如下几类: 1.抗弯矩框架。 2.支撑框架,包括偏心支撑框架。 3.剪力墙,包括钢板剪力墙。 4.筒中框架。 5.筒中筒结构。 6.核心交互结构。 7. 框格体系或束筒体系。 特别是由于最近趋向于更复杂的建筑形式,同时也需要增加刚度以抵抗几力和地震力,大多数高层建筑都具有由框架、支撑构架、剪力墙和相关体系相结合而构成的体系。而且,就较高的建筑物而言,大多数都是由交互式构件组成三维陈列。 将这些构件结合起来的方法正是高层建筑设计方法的本质。其结合方式需要在考虑环境、功能和费用后再发展,以便提供促使建筑发展达到新高度的有效结构。这并

不是说富于想象力的结构设计就能够创造出伟大建筑。正相反,有许多例优美的建筑仅得到结构工程师适当的支持就被创造出来了,然而,如果没有天赋甚厚的建筑师的创造力的指导,那么,得以发展的就只能是好的结构,并非是伟大的建筑。无论如何,要想创造出高层建筑真正非凡的设计,两者都需要最好的。 虽然在文献中通常可以见到有关这七种体系的全面性讨论,但是在这里还值得进一步讨论。设计方法的本质贯穿于整个讨论。设计方法的本质贯穿于整个讨论中。 抗弯矩框架 抗弯矩框架也许是低,中高度的建筑中常用的体系,它具有线性水平构件和垂直构件在接头处基本刚接之特点。这种框架用作独立的体系,或者和其他体系结合起来使用,以便提供所需要水平荷载抵抗力。对于较高的高层建筑,可能会发现该本系不宜作为独立体系,这是因为在侧向力的作用下难以调动足够的刚度。 我们可以利用STRESS,STRUDL 或者其他大量合适的计算机程序进行结构分析。所谓的门架法分析或悬臂法分析在当今的技术中无一席之地,由于柱梁节点固有柔性,并且由于初步设计应该力求突出体系的弱点,所以在初析中使用框架的中心距尺寸设计是司空惯的。当然,在设计的后期阶段,实际地评价结点的变形很有必要。 支撑框架 支撑框架实际上刚度比抗弯矩框架强,在高层建筑中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种体系以其结点处铰接或则接的线性水平构件、垂直构件和斜撑构件而具特色,它通常与其他体系共同用于较高的建筑,并且作为一种独立的体系用在低、中高度的建筑中。

毕业论文英文文献翻译 之 中文翻译

译文 学院:土建学院专业:土木工程学号:064&&&&&&&姓名:&&&&&& 指导教师: &&&&&&教授

江苏科技大学 2010年 03 月 28 日 均布荷载作用下挡土墙上的土压力 G. I. Shvetsov UDC 624.131.531.2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确定了在只考虑填土自重的试验条件下,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压力。这篇文章是第一篇文章的延续,致力于探索填土在外界均布荷载作用下,在挡土墙上产生的荷载问题,当在使用到先前得到的岩土平衡微分方程时,我们仅仅只改变边界条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使用了与初始解决方案相同的原理。我们只提取那些与附加土压力有关的新成果,以及仅定义那些第一次出现的新符号。 在设计中,我们通常把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看作是呈三角形分布的,应力也被假设为是沿着墙体均匀连续分布的,但是实验结果并没有证实这一理论,试验表明表面

的附加应力随墙的高度变化并不均匀,而是从回填土顶部的最大值开始一直减小到其底部的最小值。因而,在M.C.瓦尔跟实验图的纵坐标的最大值超出理论计算值近两倍,最小值达到理论计算值的0.65倍,因为土压力的增加主要是在墙的上部,由此所得出的作用点比计算所得出的要高很多。 F.M.shikhiev 的理论里包含了关于挡土墙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二维应力折减问题,但是, 附加应力的分布对挡土墙受超荷载作用的效果问题的影响,并没有经过合适的理论研究。 虽然,不同研究人员所做的无数次试验已经确定,侧壁的扭曲效应更大,随着表面的粗糙程度而变大,随挡土墙的宽度和高度之比。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尽可能的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在边界条件0q 0,y x ==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确定试验中作用在有侧向限制的填土上没有超荷的垂直应力。如果一个外附加应力作用在楔块表面上的强度为x σ,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已知条件得出,当y=0时,x q = x σ,既可以得出方程 ()()1 1 1/2/k x x w w h y h A q f m h A λσξ+-=+ (1) 其中 ,荷载分配的不均匀系数A 1和土的深度有关: ()() 111/1/k k A y h y h -= --- (2) 方程一是通用的,因为对于任意一种荷载分布x σ它都可以计算出任意土层中某一点的应力,因此便足以表明应力在X 轴方向的分布规律。当0=x σ时,方程便简化成相应的没有附加应力的形式,并且,当0=w f 而且0>x σ时,它反映了在考虑了附加应力条件时的二维问题,即: 11k x x h y q A h γσ?? =+- ??? (3) 满布在滑动楔上的均布荷载对我们已经知道的设计系数k ,n,和ξw 的值并没有影响,所以,计算作用在挡土墙上的正应力,切应力和总应力的表达式如下:

论文英文翻译

毕业设计(论文) 英文文献翻译 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介绍 随着电力工业的增长,与用于生成和处理当今大规模电能消费的电力生产、传输、分配系统相关的经济、工程问题也随之增多。这些系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力系统。 应该着重提到的是生成电能的工业,它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产品应按顾客要求即需即用。生成电的能源以煤、石油,或水库和湖泊中水的形式储存起来,以备将来所有需。但这并不会降低用户对发电机容量的需求。 显然,对电力系统而言服务的连续性至关重要。没有哪种服务能完全避免可能出现的失误,而系统的成本明显依赖于其稳定性。因此,必须在稳定性与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而最终的选择应是负载大小、特点、可能出现中断的原因、用户要求等的综合体现。然而,网络可靠性的增加是通过应用一定数量的生成单元和在发电站港湾各分区间以及在国内、国际电网传输线路中使用自动断路器得以实现的。事实上大型系统包括众多的发电站和由高容量传输线路连接的负载。这样,在不中断总体服务的前提下可以停止单个发电单元或一套输电线路的运作。

当今生成和传输电力最普遍的系统是三相系统。相对于其他交流系统而言,它具有简便、节能的优点。尤其是在特定导体间电压、传输功率、传输距离和线耗的情况下,三相系统所需铜或铝仅为单相系统的75%。三相系统另一个重要优点是三相电机比单相电机效率更高。大规模电力生产的能源有: 1.从常规燃料(煤、石油或天然气)、城市废料燃烧或核燃料应用中得到的 蒸汽; 2.水; 3.石油中的柴油动力。 其他可能的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但没有一种超越了试点发电站阶段。 在大型蒸汽发电站中,蒸汽中的热能通过涡轮轮转换为功。涡轮必须包括安装在轴承上并封闭于汽缸中的轴或转子。转子由汽缸四周喷嘴喷射出的蒸汽流带动而平衡地转动。蒸汽流撞击轴上的叶片。中央电站采用冷凝涡轮,即蒸汽在离开涡轮后会通过一冷凝器。冷凝器通过其导管中大量冷水的循环来达到冷凝的效果,从而提高蒸汽的膨胀率、后继效率及涡轮的输出功率。而涡轮则直接与大型发电机相连。 涡轮中的蒸汽具有能动性。蒸汽进入涡轮时压力较高、体积较小,而离开时却压力较低、体积较大。 蒸汽是由锅炉中的热水生成的。普通的锅炉有燃烧燃料的炉膛燃烧时产生的热被传导至金属炉壁来生成与炉体内压力相等的蒸汽。在核电站中,蒸汽的生成是在反应堆的帮助下完成的。反应堆中受控制的铀或盥的裂变可提供使水激化所必需的热量,即反应堆代替了常规电站的蒸汽机。 水电站是利用蕴藏在消遣的能来发电的。为了将这种能转换为功,我们使用了水轮机。现代水轮机可分为两类:脉冲式和压力式(又称反应式)。前者用于重要设备,佩尔顿轮是唯一的类型;对于后者而言,弗朗西斯涡轮或其改进型被广泛采用。 在脉冲式涡轮中,整个水头在到达叶轮前都被转化为动能,因为水是通过喷嘴提供给叶轮的;而在压力式或反应式涡轮中,水通过其四周一系列引导叶版先直接导入叶片再提供给叶轮(或转子)。离开引导叶片的水有压力,并且以一部分动能、一部分压力的形式来提供能量。 对于低于10,000千伏安的发电站而言柴油机是出色的原动机。其优点是燃料成本低、预热时间短以及标准损耗低。此外,其所需冷却水量极少。柴油发电通常选择用于满足少量电力需求,如市政当局、宾馆及工厂等;医院通常备有独立的柴油发电机,以备紧急情况时使用。 通过电线来传输电能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而从下面研修目的目的架设输电线路又是必要的: 1.将电力从水电站输送到可能很远的负载中心; 2.从蒸汽站到相对较近负载中心电力的批量供应; 3.出于内部连接目的将电能在紧急情况下从一系统转换至另一系统。 传输电压主要由经济因素决定。实际上,当距离、功率、功耗固定时,输电线路中导体的重量与传输电压成反比。因此,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长距离传输时电压一定要高。当然,电压超高绝缘成本也就超高,要找到最佳电压必须通过减小导体横截面积来取得绝缘成本与经济节省之间的平衡。 高压传输通常使用配以悬挂式绝缘设备的高架结构。称为路标铁塔用于负载

土木工程类专业英文文献及翻译

PA VEMENT PROBLEMS CAUSED BY COLLAPSIBLE SUBGRADES By Sandra L. Houston,1 Associate Member, ASCE (Reviewed by the Highway Division) ABSTRACT: Problem subgrade materials consisting of collapsible soils are com- mon in arid environments, which have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depositional and weathering processes favorable to their formation. Included herein is a discussion of predictive techniques that use commonly available laboratory equipment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obtaining reliable estimates of the volume change for these problem soils. A method for predicting relevant stresses and corresponding collapse strains for typical pavement subgrades is presented. Relatively simple methods of evaluating potential volume change, based on results of familiar laboratory tests, are used. INTRODUCTION When a soil is given free access to water, it may decrease in volume, increase in volume, or do nothing. A soil that increases in volume is called a swelling or expansive soil, and a soil that decreases in volume is called a collapsible soil. The amount of volume change that occurs depends on the soil type and structure, the initial soil density, the imposed stress state, and the degree and extent of wetting. Subgrade materials comprised of soils that change volume upon wetting have caused distress to highways since the be- ginning of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have cost many millions of dollars in roadway repairs. The prediction of the volume changes that may occur in the field is the first step in making an economic decision for dealing with these problem subgrade materials. Each project will have different design considerations, economic con- straints, and risk factors that will have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However, with a reliable method for making volume change predictions, the best design relative to the subgrade soils becomes a matter of economic comparison, and a much more rational design approach may be made. For example, typical techniques for dealing with expansive clays include: (1) In situ treatments with substances such as lime, cement, or fly-ash; (2) seepage barriers and/ or drainage systems; or (3) a computing of the serviceability loss and a mod- ification of the design to "accept" the anticipated expans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most economical decision, the amount of volume change (especially non- uniform volume change) must be accurately estimated, and the degree of road roughness evaluated from these data. Similarly, alternative design techniques are available for any roadway problem. The emphasis here will be placed on presenting economical and simple methods for: (1)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subgrade materials are collapsible; and (2) estimating the amount of volume change that is likely to occur in the 'Asst. Prof., Ctr. for Advanced Res. in Transp., Arizona State Univ., Tempe, AZ 85287. Note. Discussion open until April 1, 1989. To extend the closing date one month,

大学毕业论文英文翻译及原文

大学毕业论文英文翻译 中文译文 计算机网络 每个一个世纪都有一种主导地位的技术。18世纪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的是大型机械系统的时代;19世纪是蒸汽机的时代,而20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关键的技术是信息收集、处理和分发。在其他的发展方面,我们还可以看到:遍布全球的电话网络的建立起来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出现了,计算机工业诞生了,并且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成长;另外通信卫星也发射上天了。 技术的快速发展的一个直接结果是,这些领域正在快速地融合,信息收集、传输、存储和处理之间的差别正在迅速地消失。对于具有数百个办公室的大型组织来说,尽管这些办公室分布在广阔的地理区域中,但未来期望的情景是,工作人员只要单击一下按钮,就可以查看最远处分部的状态。随着信息收集、处理和分发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于更加复杂的信息处理技术的需求也增长得更快。 与其他的工业(比如汽车和航空运输业)相比,计算机工业还是非常年轻,尽管如此,计算机技术却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惊人的进展。在计算机诞生之初的20年间,计算机系统是高度集中化的,通常位于一个很大的房间中。该房间通常配有玻璃墙,参观的人透过玻璃墙可以欣赏到里边伟大的电子奇迹。中等规模的公司或者大学可能会有一台或者两台计算机,而大型的研究机构最多也就几十台计算机。要在20年内生产出大量同样功能但是体积比邮票还小的计算机,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纯属科学幻想。 计算机和通信的结合对于计算机系统的组织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一台大型的计算机放在一个单独的房间中,然后用户带着他们的处理任务去房间里上机,这种"计算机中心"的概念现在已经完全过时了。由一台计算机来处理整个组织中所有的计算需求,这种老式的模型已经被新的模型所取代,在新的模型下,由大量独立的,但相互连接起来的计算机来共同完成计算任务。这些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s)。如何设计这些网络,并且将这些网络组织起来,这就是本书的主题。 在本书中,我们将使用术语"计算机网络"来表示通过同一种技术相互连接起来的一组自主计算机的集合。如果两台计算机能够交换信息,则称

英文翻译(论文摘要)

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英文翻译 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毕业设计缩写大摘要及英文翻译 设计题目: 学部: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11年06月11 日

毕业设计缩写大摘要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国民经济中的任何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机械制造业的支持并提供装备。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因此,各国都把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和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体系与文化价值观紧密相连的,而卓越的人力资源管理更是是其他企业最难以复制、模仿的。因此,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创造竞争优势就成为企业竞争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机械制造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同样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的进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机械制造企业成功的有力保证。如何利用人力资源管理来帮助机械制造企业适应竞争和提高竞争力,不断提高制造水平,是每个机械制造企业都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结合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相关资料以及在实习中了解到的相关信息,针对我国机械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对我国的机械制造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产生一些现实的指导意义,使得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下,能够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提高制造水平。 近年来,我国的制造工业获得持续高速的发展,无论制造业总量还是制造业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中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制造大国。虽然机械制造业从产品研发、技术装备和加工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却不多,整体来说中国的机械制造业还是比较落后,高质量的、技术先进的机械设备计本上全部是国外企业提供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越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然而目前我国制造业总体的人力资源状况不佳,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落后。中国机械制造业企业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科学技术人才、复合型的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师、技师等熟练技术人才。在我国机械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对人力资源认识存在误区;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人力资源资源使用率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与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缺乏科学性等六个方面。

【参考借鉴】英语论文的标准格式.doc

扉页(英文) CulturalFactorsinChinese&EnglishProve rbsTranslation (TimesNewRoman二号加粗居中) bR LiHairong WangZhiRun,Tutor (TimesNewRoman小二居中) RegisteredNo.0930******* FacultRofForeignLanguages ShanghaiBusinessSchool December,20RR (TimesNewRoman小二) 论文摘要(英文)及关键词 Abstract (TimesNewRoman二号,加粗,居中) Proverbsreflectcolorfulnationalculturein(TimesNewRoman四号)…………………………………………………………………………………….………………………………………………………………………………………………………………………………………………………….. ..............................………………………………………………………………………………………………………………………………………………………………………………………………………………………………………………………………………………………………………………………………………………………………………………………………………………………………………………………………………………………………………………………………………………………………………………… (空一行) KeRwords:proverbs;translation;culture;differences(TimesNewRoman四号) 说明: 1.关键词3-5个,词与词之间用分号隔开,除专有名词外,其他单词首字母不大写,最后一个词后面无标点符号。 2.“摘要”下空一行写摘要内容,摘要内容与关键词之间空一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