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4期(总第32期)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建设的

现状和面临的问题Ξ

吕必松

提要 本文主要目的是论述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在我国语言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并重点介绍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建设的情况。在论述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建设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扼要介绍了该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就。针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理论研究和理论应用、单项研究和综合研究这几个方面的

关系。

Curren t Situa tion and Problem s of the Teach i ng of Ch i nese

a s a Second or Fopre ign Language:

LüB isong

Abstract T h is paper m ain ly deals,in additi on to the discu ssi on of the i m po rtan t ro le of the study of b ilingual educati on fo r nati onal m ino rities in the global study of lan2 guage educati on,w ith the theo retical developm en ts in the teach ing of Ch inese as a sec2 ond o r fo reign language.F irstly,the i m po rtan t sign ificance of the theo retical study in the developm en t of the disci p line is expounded,and secondly the m ain con ten t,cou rse of de2 velopm en t and ach ievem en ts in the study of the basic and p edagogical theo ries are relat2 ed.T h irdly,in view of the p rob lem s in the theo retical developm en t of the disci p line,the pap er suggests it be necessary to handle co rrectly the relati on s betw een teach ing and sci2 en tific research,betw een research and app licati on of theo ry,and betw een case study and the study concern ing the disci p line as a w ho le.

Ξ在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成立20周年及第八届学术讨论会上的报告

一 理论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

我们把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任务归结为教学建设、理论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这三项任务之间的关系是:教学建设是中心,理论建设是关键,教师队伍建设是根本。我们说理论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1.理论是学科的立足之本。我国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有悠久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更成了国家的一项专门的事业。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对外汉语教学并没有成为一门学科,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学科理论。直到70年代末,由于出现了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也由于受到国外语言教学理论的影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才开始产生学科意识,同时更加认识到加强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经过广大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终于初步形成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才得以建立起来。

2.理论是教学发展的火车头和推进器。我们把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四大环节,如果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各项教学活动都只能盲目从事,不但不会有根本性的突破,连起码的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迄今形成的各种语言教学法流派,都有各自的理论基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每一项改革也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3.理论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学术基础。教师队伍建设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培养和培训。培养主要是指通过专业训练培养新教师,培训主要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原有教师的素质。无论是培养新教师,还是培训原有教师,都离不开系统的理论指导。一个学科的教师队伍的素质跟这个学科的理论水平是分不开的,只有整个学科的理论水平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才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41加强理论建设是发展对外交流的需要。跟其他门类的语言教学一样,对外汉语教学也不是孤立的。它不但是世界汉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世界语言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不但要在世界汉语教学界开展学术交流,而且也要在世界语言教学界开展学术交流。交流总是双向的,在向人家学习的同时,也必须有东西供人家学习。如果没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在世界汉语教学界和世界语言教学界就没有我们的地位和发言权,我们就没有资格跟人家交往和对话。

二 基础理论建设和教学理论建设

我们把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归结为基础理论和教学理论两个方面,下面分别介绍。

(一)基础理论建设

基础理论是与应用理论相对而言的。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理论离不开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的指导,实际上是对这些理论以及其他相关理论的综合应用。因此,我们把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统称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界关于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理论和语言学习理论这两个方面。

1.关于语言理论的研究。

我们认为,语言理论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指导和影响语言教学。对语言的本质和特点的论述及描写,是认识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本质所不可缺少的理论依据,这就是语言理论

在宏观上对语言教学的指导和影响。对语言事实的研究与描写,包括各种定量研究和对语音、词汇、句型、语法、语用规律和规则的描写以及对话语和篇章规律和规则的描写等,对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具体教学活动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是这些具体教学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理论依据。这种描写越全面、越深刻、越细致,对语言教学的帮助就越大,这就是语言理论在微观上对语言教学的指导和影响。

语言理论研究不但是专业语言学家的任务,而且也是语言教师的任务。在汉语研究和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对比研究方面,我国已形成了对外汉语教师与专业语言学家和计算机专家相结合的大好局面。对外汉语教师在向专业语言学家和计算机专家学习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点。例如: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针对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特点和难点开展研究;研究的重点是汉语本体和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对比;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对汉语特点的论述和描写,对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等具体语言事实的描写,对汉语词汇和句型的定量分析,对汉语语体特点的研究,汉语和外语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外国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汉字的属性和特点研究,以及汉语教材和工具书的编写,等等。

王力先生早就深刻地指出:“一切语法上的规律,对于本国人,至多只是‘习而不察’的,并不是尚待学习的。……我们的书虽不是为外国人而著,却不妨像教外国人似的,详谈本国的语法规律。譬如有某一点,本国人觉得平平无奇,而外国人读了,觉得是很特别的,那么,正是极值得叙述的地方。”(《中国语法理论?导言》,中华书局,1957)要做到“像教外国人似的”“详谈本国的语法规律”,就必须了解外国人学习的难点。语法研究是这样,语音、词汇、语用等方面的研究也是这样。所以吕叔湘先生强调指出:“教外国学生汉语对我们的启发比教汉族学生更大,更容易推动我们的研究工作。”(《教书与研究》,《对外汉语教学》1984年第1期)因为对外汉语教师熟悉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和难点,所以他们结合教学需要开展汉语研究更能揭示汉语的规律,他们的研究成果除了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以外,也是对语言学的贡献。

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文化和信息的一种载体。因此,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带有该民族特有的文化印记,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有许多就表现在语言和交际之中。这就决定了人们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不熟悉或难以理解的文化现象,这类文化现象就成为理解和使用目的语的文化障碍。要消除这种文化障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就必须同时进行相关文化因素的教学。影响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文化因素多半是隐含在语言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等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这类文化现象进行专门的研究,建立起系统的理论,不但是第二语言教学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语言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国外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影响下,从80年代开始,关于文化因素教学问题的研究也成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美国留学的张占一先生在他的硕士论文中首先提出的“交际文化”理论,(见《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3期)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交际文化”的概念和定义虽然有不同的看法, (参见卢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研究述评》,《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2期)但是这方面的研究和讨论与关于培养交际能力问题的研究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在语言教学中进行相关文化因素教学的自觉性,在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中已开始注意吸收有关的研究成果,把相关文化因素的教学和测试作为教学和测试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2.关于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语言教学的效率和成功率都不能令人满意。语言教师、语言学家、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家都在为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和成功率而努力。过去,人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研究的内容都侧重于“教什么”和“怎么教”,产生了一种又一种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形成了许许多多的语言教学法流派。历史上的不同的教学法流派按说应该一个比一个更加先进,但是不同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却难以区分高下。人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并没有完全反映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都或多或少带有主观设想的成分。

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外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转移,从重点研究“教什么”和“怎么教”转向重点研究“怎么学”,语言学习和习得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80年代初,鲁健骥先生在《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一文中介绍了国外的中介语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对留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的语音偏误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从而引起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语言学习理论研究的注意。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还是迟迟没有开展起来。为了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1992年5月,《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教学与研究》三个杂志编辑部联合召开了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座谈会,邀请语言学界、心理学界和语言教育界的部分专家学者就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及相关问题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会后发表了《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座谈会纪要》,(张旺熹执笔,中文稿载《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第4期、《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4期,英译稿载《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第4期)并把分别在三个杂志上发表的座谈会论文汇集成论文集《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出版。(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这次会议对我国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作了初步的总结,同时具有动员的性质,对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在,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已成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许多学者已经作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主要是:通过评介引进国外的语言学习和习得理论;结合汉语和汉语教学开展语言学习和习得理论的研究和讨论,在外国人汉语学习的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最为显著。(详见吕必松:《二十世纪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地位的确立和学科理论研究》,载《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中介语(in terlanguage,也有人译作“中间语”)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将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这种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学习者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一种动态的语言系统。国外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者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学习者的目的语表现进行研究的结果,得出了以下一些基本一致的结论:

(1)人们习得第二语言的语法结构有一定的顺序;

(2)这个顺序与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顺序相近;

(3)这个顺序并不因学习者第一语言的不同而不同。

(4)这个顺序也不因年龄的不同而不同;

(5)第一语言不同的学习者通过某一特定阶段所需时间的长短不一。

上述结论如果得到进一步证实,对改进语言教学有重要意义。例如:

(1)可以根据语法习得的顺序性特点来划分教学阶段,这样划分出来的教学阶段才是客观和科学的。我们现在一般把教学阶段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但是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所以在不同的教学单位和不同的教材中,初、中、高的含义不完全相同。

(2)可以根据语法习得的顺序性特点来制订教学大纲,使教学大纲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为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提供更加可靠的科学依据。

(3)可以根据语法习得的顺序性特点研制编班测试和水平测试的试题,试卷可以大大简化。

(4)可以根据“第一语言不同的学习者通过某一特定阶段所需时间的长短不一”这一特点,在教学进度上加强针对性。

(5)在语法教学上可以共享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儿童语言习得和成年人语言习得以及操不同第一语言的人习得同一种第二语言的研究成果。

总之,国外中介语研究的初步结论如果能够得到进一步证实,对实现语言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国外的研究大部分是关于英语习得的,其结论是否适用于印欧语系以外的语言,尤其是是否适用于汉语习得,还需要通过我们自己的研究去证实。

中介语研究是在批判语言对比研究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中介语研究也离不开语言对比研究和偏误分析,所以我们不应当把中介语研究看成是对语言对比研究和偏误分析的全面否定,而应当把它看成是对语言对比研究和偏误分析的发展。中介语研究实际上成了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研究之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结合点,它把语言研究、语言对比研究、偏误分析、语言学习研究和语言教学研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这种综合性的研究对每一个单项研究都有促进作用,能揭示孤立的单项研究所难以发现的规律或问题,所以无论“中介语系统”的假设最终能不能被证实,这种研究的视角和方法都值得高度重视。

(二)教学理论建设

语言教学理论的直接研究对象是语言教学本身,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以及与教学有关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研究目的是揭示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并根据语言教学规律提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推动各项教学活动沿着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向前发展。语言教学规律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一般教育规律等共同决定的,是这几种规律的综合体现。因此,要揭示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要使语言教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就必须通过专门的研究,从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中吸取有用的成分,加以综合、梳理,使这些有用的成分统一起来,形成能够全面指导语言教学的理论系统。这样的理论系统就是语言教学的教学理论,这一情况说明: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是语言教学的基础理论,与这些基础理论相对,语言教学理论是一种应用理论,这种应用理论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性,这也是语言教学本身的重要特点;语言教学理论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也决定了它是唯一能够全面指导语言教学的理论,是语言教学学科理论的核心,是语言教学学科存在的主要标志,它的成熟程度就代表这个学科的成熟程度。这一情况也说明: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要受到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制约,同时又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的研究去检验、修正和补充有关的基础理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理论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以及从基础理论到应用理论、又从应用理论到基础理论的双向发展的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理论研究有一个从萌芽到草创到发展的过程,现在正处于发展阶段,理论体系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

50年代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是明确了对外国人和

对我国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不同于对我国汉族学生的语文教学,对成年人的教学不同于对儿童的教学,指出必须针对非汉族成年人学习汉语的特点进行教学;明确了对外国人和我国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是培养他们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指出了结合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需要加强汉语研究的必要性。

60年代和70年代是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草创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是对建国以来的教学经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提出了“实践性原则”和“相对直接法”等概念,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同时萌发了学科意识,开始注意加强理论建设。

80年代以来是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建设全面发展的时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例如: 11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对外汉语教学的宏观研究。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我国科学的春天的到来,对外汉语教学界的思想也空前解放,在学习和借鉴国外语言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跟语言教学的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还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同时意识到,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局部的,造成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任何一项局部的改革或改进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改变我们的被动和落后的状态,首先要从更高更广的角度分析各种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弄清各种内外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系统的改革和建设。这一指导思想很快导致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宏观研究。研究的内容包括:

(1)论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作为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它有别于汉语作为本族语教学,而跟其他第二语言教学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共同的规律。作为一种外语教学,它有别于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而跟其他外语教学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共同的规律。然而,我们所教的毕竟是汉语,汉语本身的特点又决定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也有别于其他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在教学重点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在听、说、读、写的关系的处理上,都必须从汉语的特点出发,不能照抄其他语言教学的做法。对外汉语教学的上述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我们既要研究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的特殊规律。

(2)提出了学科建设的任务,即:改革和完善教学法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理论研究以提高学术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师素质。

(3)提出了总体设计理论,这一理论的大致框架是: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可以归结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四大环节;每一种类型的语言教学都是一个立体结构的实体,这个立体结构的各个构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总体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一般规律,结合汉语和汉语教学的特点,提出全面的教学方案,使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统一的、协调一致的、科学的整体;总体设计的内容和工作程序是:根据教学对象的学习目的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自然状况、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原则;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确定教学途径;总体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交际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总体设计是一种系统工程,它的直接理论基础是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同时又要以一定的教学经验为依据;因此,总体设计不但直接反映对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一般教育规律的研究和认识的程度,而且直接反映教学经验的成熟程度。

总体设计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主要意义和作用是:有利于提高人们对语言教学的宏观认识,以便在教学工作中提高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有利于加强对教学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

动的综合研究以及对各个具体教学环节和各项具体教学活动的专题研究,并推动语言教学的基础理论的研究;有利于在教学业务基本建设和日常教学工作中树立全局观念和系统观念,看到工作的重点和关键;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并推动各项教学活动向标准化和精密化的方向发展。

为适应总体设计、教材编写和汉语水平考试(H SK)研究的需要,中国对外双语教学学会组织研究制订了《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试行)》。

2.对教学本身进行广泛的、多角度的专题研究,对各项教学活动的研究全面展开。有关的论文和专著除了研究理论问题以外,更多的是对教学本身的专题研究,例如语言要素及文化因素教学;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训练;课堂教学、课程和课型教学;中高级汉语教学、短期汉语教学、个别教学;古代汉语教学;教材、工具书的编写;教学大纲的制订和教学评估;语言测试;等等。

3.关于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例如:引进了“交际性原则”的概念;揭示了语言要素、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及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提出了结构、情境及功能相结合的原则以及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言语技能的原则。

三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建设面临的问题

前面提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学科理论体系还没有完全达到成熟,因此必然面临着大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今天不可能全面论述这些问题,只能就我认为需要进一步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

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关键,教学与科研必须紧密结合,互相推动,这在理论上似乎没有什么分歧。但是跟其他专业的教师相比,对外汉语教师课时多,教学任务重,难以安排较多的时间开展理论研究,这几乎是对外汉语教学界普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也有一些教师不善于安排时间,或者宁可业余兼课,也不愿花较多的时间开展理论研究。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各级领导重视理论研究,把理论研究也列入教师的职责范围,同时提供相应的研究条件,采取适当的鼓励措施。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提倡对事业的奉献精神。成就事业是一种奉献,乐于为成就事业而奉献的教师越多,事业发展的步伐就越快。

(二)关于理论研究和理论应用的关系问题

我们开展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在教学中应用,以便不断推动教学的进步。关于理论研究和理论应用的关系,总会存在两个方面的矛盾:

一是教学上需要解决的某些理论问题,还没有可供应用的研究成果,这是理论落后于实践的一面。例如,在语言理论方面,我们还缺少关于口语和书面语比较的系统研究成果,还缺少关于话语和篇章结构的系统研究成果,还有大量语言事实的规律我们知之甚少或若明若暗,无法向学生作出科学的解释。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还刚刚开始,可供应用的成果更加有限。这些都属于理论落后于实践。

二是有一些可供应用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应用到教学中来,这是实践落后于理论的一面。例如,我们在汉语语法和汉字研究方面都有大量可供应用的成果,至今还没有完全反映到教学中来。

理论和实践的这种矛盾是一种必然现象,也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就像两条腿走路,必

然是一条腿领先,一条腿落后,否则就不能前进。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这种矛盾,正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自觉地把握和利用这样的矛盾。所谓自觉地把握和利用这样的矛盾,就是能够经常注意针对教学的需要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以实践推动理论的发展;同时能够经常注意把可供应用的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教学中来,以理论推动实践的进步。当然,不是说一见到什么新理论,就马上拿到教学实践中去推广应用。推广应用新理论应持慎重态度,通常的作法是先进行试验,试验成功后再加以推广。我所说的应用就包括根据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开展教学试验。一种新理论从提出到试验再到推广应用,要有一个相当长的周期,我们主张把可供应用的理论及时应用到教学中来,就是希望尽可能缩短这个周期,也就是尽可能缩短理论发展和教学发展之间的时间差。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步伐。

(三)关于单项研究和综合研究的关系问题

我们日常进行的研究,多半是单项专题研究。这样的研究当然非常重要,因为没有单项专题研究就不可能有综合研究。相比较而言,我们的综合研究似乎更加薄弱。我这里所说的综合研究,是指把单项专题研究的成果集中起来,进行全面、系统和简明扼要的评述。这样的综合研究不仅是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也是理论研究和理论应用之间的一座桥梁。我们有不少研究成果没有及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原因之一就是缺少综合研究,语言教学和文化科学知识教学的区别之一就是理论研究的成果往往不能直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而必须首先对有关的成果加以综合、梳理,使其形成一定的系统,并且把它反映到教材中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但是教材的编者往往无暇进行这种综合、梳理的前期工作,这就需要进行综合研究。迄今编写出版的许多对外汉语教材,有不少是大同小异,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教材编写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足,没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吸收到教材中来。加强综合研究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对各个领域研究的进展情况分别多写述评,最好每年都有若干个专题的年度述评和阶段性述评。

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正确处理理论研究和理论应用的关系,正确处理单项研究和综合研究的关系,对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在教学实践上,我认为我们当前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教学路子问题。我这里所说的教学路子,是指帮助学生掌握所学语言的途径和方式。我们知道,不同门类语言教学的共同规律之一,是教学内容都必须包括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两个方面,这是语言教学与其他人文科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这里所说的知识,是指语言知识、语用知识以及跟语言和语用相关的文化知识,语言知识又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等语言要素以及关于语言和语言要素的理论知识;技能则是指听、说、读、写等言语技能和相应的言语交际技能。语言知识、语用知识和有关的文化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任何个人是否存在而受到影响;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则总是跟具体的人联系在一起的,是指具体人的技能,离开了具体的人,就无法表现这样的技能。所谓语言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巧,把客观存在的语言知识、语用知识和有关的文化知识转化为学习者个人的言语技能和相应的言语交际技能。怎样进行语言知识、语用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的教学,怎样进行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怎样处理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关系,怎样处理不同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和不同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以便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向技能的转化,等等,就属于教学路子方面的问题。

教学路子要由教学内容来决定,语言教学的路子必须与所教语言的特点相一致。汉语有自己的特点,汉语教学的路子应当根据汉语的特点来决定,而不能照抄其他语言教学的路子。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所采用的教学路子,基本上是印欧系语言教学的路子。现在仍然占主流地位的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路子的主要特点是:不严格区分口语体语言和书面语体语言;按照“语文一体、语文同步”的模式组织教学内容和进行技能训练;把“词”和“句子”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把汉字排除在语言要素之外,使其成为词汇教学的附属品;追求教学方法的唯一性,或突出听说法,或突出功能法,或突出结构—功能法或功能—结构法,等等。结果是:学生书面语言能力普遍严重滞后,普遍对汉字有一种误解,认为汉字太难。我个人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路子不对头,不符合汉语的特点。

我们虽然早就强调汉语教学要从汉语的特点出发,不能完全照抄其他语言教学的方法,但是汉语到底有哪些特点?怎样根据汉语的特点来设计对外汉语教学的路子?这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这里既有理论探讨的问题,也有理论应用的问题。就理论探讨而言,汉语的特点还需要继续研究;就理论应用而言,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以拿到教学中来试验。例如,汉语口语体语言与书面语体语言的区别远远大于一些主要的西方语言在这方面的区别,仅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去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建立专门的书面语言教学系统的试验,以改变学生书面语言能力普遍严重滞后的状况。汉语的书写符号是方块汉字,这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文字,它的特点不仅仅在于形体,而且还在于跟语言本身的特殊关系。关于汉字的性质和特点的大量研究成果都有利于改变人们对汉字的错误认识,也有利于改进汉字和汉语教学,只要通过综合研究把这些成果加以系统化,就足以支撑建立汉语书面语言教学系统的试验。

我们提出建立汉语书面语言教学系统,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书面语教学的效率,而且也是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从根本上改变对外汉语教学的面貌,加快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化进程,包括提高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学设计的科学化程度。

(吕必松 《世界汉语教学》杂志,邮编:100085)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接受汉语语言学

国内访问学者及科研进修人员

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中文信息处理(计算语言学)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现接受汉语语言学方面的国内访问学者和科研进修人员(汉语词法、句法、语义及中英双语翻译等背景均可。不要求懂计算机),欢迎国内学者(尤其是中文系的教师)踊跃报名!访问学者: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硕士及其以上学位的讲师(在高校任教5年以上),结业时发给教育部统一印制的《国内访问学者证书》。科研进修人员: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及3年以上教学经验的助教或讲师,结业时发给清华大学《科研进修证明》。访问及进修期限一般为一年(全脱产)。简章见清华大学相关网页h ttp: 166.111. 18.8 。有意者请联络:

北京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邮政编码:100084 孙茂松

Em ail:lkc2dcs@m https://www.sodocs.net/doc/c26195106.html, 电话:(8610)62784895

传真:(8610)62771138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 1987年8月14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正式成立。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汉语作为外 语教学和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本文以第一届 至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所收论文为依托,从重大的进展、明显的不足、 乐观的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重大的进展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 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 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朱德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 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朱德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 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 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 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 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 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 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 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 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 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 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 研究对象,朱德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 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 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一、总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2)任务:研究—— 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 ②教学的全过程; 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填空)2.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进展概况 (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进展 ①初创时期(20C 50’s初—60’s初) 汉语预备教育:

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什么缘故讲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问答) ②巩固和进展时期(60’s初—60’s中) 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为要紧任务的高校)。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对外汉语教学市场分析报告(整合版)

中国对外汉语培训市场分析报告 市场背景 近年来,汉语培训市场在全球“汉语热”的大背景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得益于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环境的有益影响。同时,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中国文化的受关注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进一步刺激了外籍人士学习汉语的热情。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国际企业的目光,众多资本机构纷纷进驻中国,为对外汉语培训注入了活力。除此之外,对外汉语培训行业师资力量的供需矛盾也进一步凸显,人才缺口巨大。不仅如此,行业还存在诸如教学模式落后、教材更新缓慢等问题。但总而言之,汉语培训市场前景广阔。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消息称,目前全球汉语学习者人数已达4000万,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突破1亿。 政策背景 国家和政府对于对外汉语培训十分重视,为了大力推广对外汉语教学,1987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并设日常工作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于 1992 年正式在海外推出。被称为“中国托福”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国家级汉语标准化考试。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用作衡量员工汉语水平的标准,有的还与工资水平挂钩,使得一些与中国有生意往来的外国公司的员工对“汉语托福”趋之若鹜。参加高级考试的考生更多带有比较明确的就业和留学目的。 培训人群分类及特点:

市场分类:

行业发展分析 一、汉语培训行业发展内外部环境研究(PEST因素分析法) 1、政治环境对汉语培训行业的影响 1、1 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国际地位的提高 1、2 国家大力推进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战略

从对外汉语教育现状看其发展趋势

从对外汉语教育现状看其发展趋势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它的任务是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本人通过对一些数据和例子的分析,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的部分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便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并且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育、发展历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前景展望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Abstract:Teaching Chinese is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to foreigners, i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ts mission is training, the proper use of Chinese students in social communication.I have some data and examples on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par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ituation and to explore future trends in order to caus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Chinese language to the world and spread the outstanding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promote China and the world the people's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friendship. Key words: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history,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methods, outlook 引言 选题意义:本文通过对例子和一些数据的分析,讨论对外汉语教学如今的部分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如今的对外汉语教育的某些优缺点。 综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是国家改革开放大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对于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培养更多的对华友好人士,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述——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现状 1、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 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2、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197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 院在北京召开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根据国外第二语言教学学科提点和规律的研究以及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的看法。《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简况》提出:

精心整理打印版-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一)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 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 4、目的语 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

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到:“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局限: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2、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原本是针对国内教外国人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字,明显带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对外”二字无法为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使用,因此它只适用于中国。海外同行有的叫“中文教学”(美国),有的叫“中国语教学”(日本),也有的叫“华文/语教学”(东南亚)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从学术上较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应该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TCSL)这一名称能统指以上各名称,但名称太长不上口。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复习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复习题《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1(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母语和外国语 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外国语:指外国的语言 2(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本族语:指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非本民族语: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3( 目的语 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二、判断正误 1. 母语就是第一语言。错 2. 对我校的英语系的学生来说,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对 3. 中国移民在英国学习英语,英语是他们的外语。错 4. 对正在学习汉语的维吾尔族学生来说,汉语是他们的目的语。对 5. 汉族的孩子出生后,他的第一语言是汉语,入学后,他学习蒙语或者藏语,那么蒙语或者藏语是他的第二语言。对三、问答题 1( 对外汉语专业的理论基础(支撑理论)有哪些, 理论基础包括与本学科发展关系最紧密的7个基础学科,即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及哲学。这七个学科本身是独立学科,其理论不能直接应用于本学科的语言教学,但是他们从语言的本质、语言学习的本质、语言运用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四个主要方面对本学科产生影响,当然本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对这些学科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这一部分可以看做是本学科的理论基础或者叫做支撑理论。

2( 对外汉语专业的基础理论有哪些, 对外汉语专业的基础理论包括对外汉语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汉语习得理论、学科研究方法学。作为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对以后研究及运用影响深远。 3( 对外汉语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有何区别, 对外汉语语言学是对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研究,也是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客体的研究。而汉语语言学因为已经有丰硕的研究成果,这将对对外汉语语言学研究有指导作用,但不能替代,因为对外汉语语言学需要从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这一新角度描写研究汉语。 不同对外汉语语言学汉语语言学 1.研究目的培养运用汉语交际对语言规则系统的 的能力理性的认识 2.研究内容通过与学习者母语追求理论知识的系 对比得出的汉语特统性与完整性 殊规律,并研究如 何将这些规律、知 识转化为学习者的 技能 3.研究的侧重点从意义表达出发,单纯从语言结构出 突出用法和功能研发,集中于描写、 究,多讲句子条件,分析语言现象 建立汉语组装规则 体系 4.研究的角度从语言学、汉外对从语言学角度 比、跨文化交际、 语言习得、学习者

对外汉语开题报告

对外汉语开题报告 导读:本文对外汉语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开题报告 院(系):文学院 专业:对外汉语 题目:对外汉语教材建设 1、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整个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可分做三个阶段: (1)50年代到70年代:纯结构时代 这个阶段的汉语教材主要面对传教士和商人,缺乏专业理据。所编写的教材主要有:爱德华·阿基德森的《华英捷径:初步100步(注音)》(凯利-沃尔什公司,1910年)、赵元任先生的《国语留声片课本》(商务印书馆,1922年)、周辨明先生的《中英会话三用教本》(书同文馆,1950年)。 (2)70年代-90年代: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时代 这一阶段编的汉语教材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汉语作为目的,这一阶段教材编写者吸纳了国内外语言教学理论,并结合国内外教学实践,注重外国人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教材有:北京语言学院《基础汉语》(商务印书馆,1972年)。80年代后期,进行了大量的教材基础研究,主要教材有:《对外汉语教学本课教育研究》。 (3)90年代至今: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时代 20世纪的最后十年,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出现了一种空前繁荣的景

象,平均每个月都有十几种教材面世,也可以说达到了历史发展的巅峰时期。2003年12月,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教材研发中 心成立,成为国内首家以开发、研究、编写并推广对外汉语教材为中心任务的专门机构。这一机构是以北京语言大学这一对外汉语教学核心基地为依托,整合海内外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编教力量,充分利用外国留学生集中教学实验的优势二建立的,其成立将对对外汉语教材建设起到对动作用。 2、本课题的初步研究成果 (1) 对外汉语教材类型建设 一个学科的教材是否科学、完备,应从质量、数量、满足教学需要和教材体系诸方面来衡量。质量上,要有覆盖面,要形成一个学科的教材规模,要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要能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学习目的的学习者的需要编写品类繁多的教材。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材显然还存在尚待改进的地方。我们现有的教材,几乎都是通用性教材。这种情况难以满足不同的要求。在对其他国家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进行考察后,发现国内新出的教材,目前仍然缺乏针对学习者本身特点,如:母语、年龄、文化程度等而编写的入门教材。而国外编写的教材针对性强。虽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了《基础汉语》和《汉语课本》,但是美国和加拿大政府还是组织有关人员编写《标准汉语》。在法国,近十年来,最畅销的基础汉语教材还是法国出版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而不是汉语的家乡——中国所编的教材。所以新一代教材建设,尤其是供国外使用的教材,要考虑国别、民族、文化、环境的特点,提倡中外专家合编教材。教材有了针对性,才有更好的适用性,才能有更高的实效性。 (2) 对外汉语教材的内容建设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是一项集语言学、文字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教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教学文案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填空:2*5 1、汉语教科书是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 2、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 3、语言学的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历史比较语言学学派:琼斯;结构主义语言学学派:索绪尔;转换生成语法学派:乔姆斯基;功能主义语言学学派:韩礼德 4、英●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包括: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 5、17世纪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建立教学论的开始。 6、习得理论代表人物及观点:刺激——反应论,斯金纳;先天论,乔姆斯基;认知论,皮亚杰;语言功能论,韩礼德;社会相互作用论,贝鲁姆。 7、教学目的是总体设计中的首要问题;布龙菲尔德是美国语言学家之首。 名词解释:5*4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取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运用最多的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取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在学习和使用另一种语言。这里存在一种情况是,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更多种的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都达到同等运用熟练程度,这就成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母语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母语是人们出生后接触的第一语言,但对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首先接触的可能是居住地的语言而非母语。因此,不能把第一语言和母语两个概念混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指的是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语言掌握的程度和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往往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况。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5、对外汉语教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道:“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在国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因此从1982年提出一直使用至今,人们也没有找到更能为大家所接受的表达法。 6、关键期假说:伦尼伯格于60年代提出语言习得“关键期”或称“临界期”假说。所谓语言习得关键期,就是指在青春期以前,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笔记赵金铭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名称之由来及发展 1、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2、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197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召开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根据国外第二语言教学学科提点和规律的研究以及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的看法。《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简况》提出:“要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培养专门的人才。”此后,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创刊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世界汉语教学》(1987)专业出版社: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5)、华语教学出版社(1986);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1984)。专家言论:王力:“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朱德熙:“实际上,这是一门学问。在国外已经变成了一门学问,这需要研究。”;王还:“如果教外语是一门科学,我们教汉语就是作为一种外语来教,自然也是一门学问。”1983年又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这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属性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学科归属: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下属于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研究对象: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它与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一样,都归属于应用语言学。(杨庆华,1995)出于汉语的习惯,我国学者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定名为:“对外汉语教学”(崔永华,1997) 19世纪初,语言理论方面的研究和语言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始分化。语言教学,是应用语言学中最老的一个分支。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以语言教学为对象的应用学科。 “两属性,三要素”说:学科以汉语为主,以对外教学为用。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性,是学科构成的第一要素。对外教学是学科的应用属性,“对外”是学科构成的第二属性,“教学”是学科构成的第三要素。(邢福义) 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框架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从根本上说,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研究对外汉语的目的:在于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语音与韵律,了解汉语词语用法与搭配习惯,明白造句原理与句子的组装规则以及正确得体的汉语表达方法,从而养成新的语言习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陆俭明论及对外汉语研究的建议:“研究工作应仅仅围绕…怎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外国学生尽快学好汉语?这么一个问题。首先需做基础研究,其次需要加强汉外对比研究和外国学生偏误分析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再其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编订出各种门类的高质量教材。最后,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教学法”(陆俭明,1999) 综观全局,对外汉语研究的四个层面研究: 第一层面——本体论: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第二层面——认识论: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为心理学。 第三层面——方法论: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理论基础为教育学。 第四层面——工具论: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1987年8月14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正式成立。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和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本文以第一届至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所收论文为依托,从重大的进展、明显的不足、乐观的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重大的进展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朱德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朱德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朱德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应的教学规律。研究的内容则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的角度,要研究学习者是如何学会并掌握汉语的;从“教”的角度要研究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以便指导教学实践。(《纪要》,1995)只有研究对象明确,才能产生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的研究成果。我们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分别开展学科理论研究、汉语本体研究和方法论研究。 3.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点。既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汉语的学习和教学问题,那首先要把“学什么”和“教什么”研究清楚。所以,第一位是汉语本体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侧重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汉语研究。 在汉语本体研究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进行汉外语的比较,从而找出学习的难点,“所谓难点,就是中国人看来容易,外国人学起来困难的地方。在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汉语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这些特点往往就是难点。”(王力,1985)研究语法结构,研究语音规律,对本国人来说,一般规律也就够了,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只掌握一般规律是学不会汉语的,常常一用就错,这种错误往往启发研究者去注意中国人自己不容易想到的问题,于是促使我们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习惯用法”和“例外现象”的研究。这种从教学中发掘的研究课题,具有对外汉语教学本体研究的独特视角。其研究,不仅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也对现代汉语研究起了促进作用。在汉语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李英哲、柯

基础篇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1

基础篇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1.学科理论基础是一门学科赖以形成的基石。 2.各自独立的学科(或学科分支),有各自的研究对象、范围、目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3.和对外汉语教学关系最直接的学科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 一.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Stern: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一般模式:基础理论;应用型理论;实践型理论 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1)吕必松:(1996)基础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法。 (2)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结构 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崔永华:(1997)学科支撑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学科应用理论。 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刘珣:(2000)理论基础(七大学科); 学科理论:基础理论;应用研究 教育实践:对外汉语学习者的教育;未来汉语师资的教育。 (一)哲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最深厚的理论基础 1.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提供指导 2.认识语言本质和二语习得过程的本质 3.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 4.是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 (二)语言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理论基础 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第二语言教学以语言为教学内容;语言学研究语言是什么,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怎么教和怎么学,两者有着天然的联系。 因此,语言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指导和影响是多方面、深刻的,也是根本性的。

二、语言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1)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 启示:a 音义联系;b 语言系统及各分支系统;c 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2)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启示:a 教学应以言语为对象,培养言语技能。 b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教学和自觉掌握。 (3)语言具有生成性 启示:a 教学目的: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用有限的材料表达丰富的思想。 b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则。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交际communication:传递与获得信息。 启示:a 教学的根本目标: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b 技能训练。 (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语言反映思维,影响思维。 启示:a 教学中介绍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 b 培养学生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课堂用语目的语。 (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能离开社会事实而存在。 启示:教授与汉语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 (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 启示:a 语言是可以学会的。 b 二语教学注意学习者的心理和生理因素。 c 研究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和规律有助于 提高教学效率。 二、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 (1)古代语言学三大中心:中国、印度、希腊 (2)近现代语言学的发展 1)历史比较语言学德国Historical and Commparative Linguistics 琼斯(W.Jones)1786 揭开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拉斯克(R.Rask)、格里姆(J.Grimm)、葆朴(F.Bopp); 施莱赫尔(A.Schleicher)19世纪中“谱系树”理论; 洪堡特(W.Humboldt)19世纪下半叶普通语言学的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及前景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及前景 1987年8月14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正式成立。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和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本文以第一届至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所收论文为依托,从重大的进展、明显的不足、乐观的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重大的进展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朱德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朱德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朱德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应的教学规律。研究的内容则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的角度,要研究学习者是如何学会并掌握汉语的;从“教”的角度要研究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以便指导教学实践。(《纪要》,1995)只有研究对象明确,才能产生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的研究成果。我们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分别开展学科理论研究、汉语本体研究和方法论研究。 3.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点。既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汉语的学习和教学问题,那首先要把“学什么”和“教什么”研究清楚。所以,第一位是汉语本体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侧重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汉语研究。在汉语本体研究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

对外汉语开题报告

对外汉语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院(系):文学院 专业:对外汉语 题目:对外汉语教材建设 1、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整个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可分做三个阶段: (1)50年代到70年代:纯结构时代 这个阶段的汉语教材主要面对传教士和商人,缺乏专业理据。所 编写的教材主要有:爱德华·阿基德森的《华英捷径:初步100步(注音)》(凯利-沃尔什公司,1910年)、赵元任先生的《国语留声片课本》(商务印书馆,1922年)、周辨明先生的《中英会话三用教本》(书同文馆,1950年)。 (2)70年代-90年代: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时代 这个阶段编的汉语教材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汉语作为目的,这个 阶段教材编写者吸纳了国内外语言教学理论,并结合国内外教学实践,注重外国人汉语交际水平的培养。主要教材有:北京语言学院《基础 汉语》(商务印书馆,1972年)。80年代后期,实行了大量的教材基础 研究,主要教材有:《对外汉语教学本课教育研究》。 (3)90年代至今: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时代 20世纪的最后十年,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出现了一种空前 繁荣的景象,平均每个月都有十几种教材面世,也能够说达到了历史 发展的巅峰时期。2003年12月,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教材研发中

心成立,成为国内首家以开发、研究、编写并推广对外汉语教材 为中心任务的专门机构。这个机构是以北京语言大学这个对外汉语教 学核心基地为依托,整合海内外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编教力量,充分 利用外国留学生集中教学实验的优势二建立的,其成立将对对外汉语 教材建设起到对动作用。 2、本课题的初步研究成果 (1) 对外汉语教材类型建设 一个学科的教材是否科学、完备,应从质量、数量、满足教学需 要和教材体系诸方面来衡量。质量上,要有覆盖面,要形成一个学科 的教材规模,要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要能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学习 目的的学习者的需要编写品类繁多的教材。当前,我国对外汉语教材 显然还存有尚待改进的地方。我们现有的教材,几乎都是通用性教材。这种情况难以满足不同的要求。在对其他国家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实 行考察后,发现国内新出的教材,当前仍然缺乏针对学习者本身特点,如:母语、年龄、文化水准等而编写的入门教材。而国外编写的教材 针对性强。虽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了《基础汉语》和《汉语课本》, 但是美国和加拿大政府还是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标准汉语》。在法国,近十年来,最畅销的基础汉语教材还是法国出版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而不是汉语的家乡——中国所编的教材。所以新一代教材建设,尤其是供国外使用的教材,要考虑国别、民族、文化、环境的特点, 提倡中外专家合编教材。教材有了针对性,才有更好的适用性,才能 有更高的实效性。 (2) 对外汉语教材的内容建设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是一项集语言学、文字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教学法等理论于一身的交叉性系统工程。我们除了有结构大纲(即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之外,当前还没有成熟的功能大纲和文化大纲。这就造成了在语言教学的某一阶段应该教授哪些结构、哪些功能、哪 些文化因素,并没有一个固定而量化的标准。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_考点归纳_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第一章对外汉语研究的四个层面 ①本体论: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②认识论: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 ③方法论: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cc究,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 ④工具论: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第二章 教学大纲的类型及定义(结果式大纲)P28~31:::: ①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根据大纲对教学容描述的侧重点不同,把教学大纲分为结果式大 纲和过程式大纲。所谓结果式大纲主要是对语言项目和言语技能的归纳,重点是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所应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侧重语言教学的最终结果;所谓过程式大纲主要是对学习的任务和教学的程序的描述,重点在语言学习和语言活动本身,侧重语言教学的过程。结果式大纲又可以分为组合型(传统的语法大纲)和分解型(意念—功能大纲);过程式大纲又可分为任务型(学习的角度)和程序型(教学的角度)。 ②语法大纲是传统的大纲类型;功能-意念大纲(主要容是功能<即使用语言的目的>和意 念<即语言表达的概念意义>项目)是另一个主要的大纲类型;任务大纲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新的大纲类型。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研制的具体原则 综合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限定性原则,系列性原则,导向性原则。P34~35 《汉语水平语法等级大纲》主要特点 ①突出语言的使用规则,而不是详细介绍语法理论和语法知识。②重视对语言结构形式 的描写,同时又注重结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③对语法规则的说明简明、通俗、具体、实用。④从典型的语言材料出发选取和确定语法项目和语法点。⑤根据外国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学习需求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需求,对理论语法的容和结构作相应的繁简处理,选取和确定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语法项目和语法点。⑥不要求进行详尽的语言分析,而是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去指导语言实践活动。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类型①汉语言专业教育,指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学历教育。②汉语

吕必松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八

吕必松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八 第二节教材编写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主要依据,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有理想的教材。对理想教材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易教易学。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正因为如此,怎样编写第二语言教材就成了第二语言教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第二语言教学要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有不同的教学类型和课程类型以及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时限,因此要编写不同类型的教材。每—种类型的教材都有自己的特点,各种类型的教材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我们这—节首先讨论第二语言教材的类型,在此基础上讨论各类语言课教材共同的编写原则以及练习的类型和教材编写的前期准备工作等。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单位都要自己编写教材,在多数情况下.是对教材的选择问题,这里谈到的有关内容也可以作为选择教材时的参考。 1.第二语言教材的类型 任何一种第二语言教材都必须针对一定的教学类型、课程类型和教学对象。就是针对同一种教学类型、同一种课程类型和同一种教学对象的教材,也可以用不同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编写。由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课程类型、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不

同,就需要编写不同类型的教材。 1.1从教学类型的角度分类。 我们前面讨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每一种教学类型都要求有专门的教材。也就是说,有多少种教学类型,就要求多少种教材。此外.还应当有自学教材。 1.2从课程类型的角度分类。 同一种教学类型往往要开设不同的课程或课型,每一门课程或课型都应当有专门的教材。前面谈到,语言课可以分为综合课、专项技能课和专门目标课等不同的课型。专项技能课又可以分为听力、说话(口语)、阅读、写作等课型,这几种课型还可以变化为听说、听读、读写、视听、视听说,热门话题等课型;专门目标课有结合有关的专业内容和专门的语体或文体的课型,如口语(作为口语体的口语)、文学阅读、报刊阅读,新闻听读,科技汉语等,这些不同的课型都要求有专门的教材。 1.3从教学对象的角度分类。 同一种教学类型和同一种课程类型中往往有不同的教学对象,每一种教学对象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学对象不同,对教材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编写不同的教材。前面谈到,教学对象的特点包括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的起点、学习时限等项内容,从教学对象的角度分类,就是按照这几个特点分类。 (1)按自然特征分类,自然特征不同,对教材的要求也不同。前面谈到,自然特征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第一语言和第一文化同目的语

从汉语热的全球化谈我国对外汉语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从汉语热的全球化谈我国对外汉语教育的发展现状及 对策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外汉语教育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股“汉语热”的风潮,中国的汉语正在走出国门。随着对外汉语教育热度的提高,我国对外汉语教育的规模也逐渐增大。本文从汉语全球化的角度出发,进一步阐述了我国对外汉语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对策,为推动我国对外教育的发展做出参考。 关键词:汉语全球化汉语教育发展现状对策 伴随着我国际实力和经济实力的提高,学习汉语的重要性逐渐被世界各国重视。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下,教育、文化等多个方面也出现了全球化。推动汉语全球化的过程中,留学生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许多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汉语言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深刻了解中国文化,学习汉语,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家时,能够推动汉语言传播。中国也会派留学生赴其他国家学习,这些留学生在外国进行学习时,亦是传播汉语言文化的过程。

我国对外汉语教育对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以及向世界展示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来传播中华文化,发扬中华文化。 一、我国对外汉语教育的重要性及目的 (一)重要性。语言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正如汉语代表着中国,法语代表着法国。如果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根基,就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国国际实力的推动下,我国对外汉语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欢迎。每年,我国都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参加汉语言大会,比如,由湖南卫视举办的《汉语桥》以及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等,这些文化栏目受到了广泛欢迎。 对外传播汉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推动汉语言文化的传播,向世人展示中国文明,并且能够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企业创新意识的提高,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海外企业与国内企业合作。良好的汉语言沟通能力将会进一步推动双方合作的效果。 (二)目的。对外汉语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够明白汉语的含义,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能够顺利的使用。近年来,我国对外汉语教育规模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