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周易与中医试题答案

周易与中医试题答案

周易与中医试题答案
周易与中医试题答案

1、温病后期,热邪深入下焦,耗竭肾阴的舌象是:

A、黑苔焦燥起刺,质地干涩苍老

B、遍舌黑润

C、舌苔干黑,舌质淡白无华

D、黑苔干燥甚或焦枯

E、舌紫起刺,状如杨梅

2、椒梅汤中酸、辛、苦味并用,分析其作用,正确的说法是()

A、蛔虫得酸则伏

B、蛔虫得辛则伏

C、蛔虫得苦则伏

3、以下哪种不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伏暑

E、秋燥

4、在通腑泄热法的运用上,提法欠妥的是:

A、本法主治燥结肠腑的腑实证

B、热结旁流者忌用

C、里实未结者不可妄用

D、方药用苦寒泻下之品

E、阴虚腑实者不宜单用

5、在宣清导浊汤中,晚蚕砂与皂荚子二药配伍的作用是()

A、皂荚子宣清,晚蚕砂导浊

B、晚蚕砂宣清,皂荚子导浊

C、互相促进,共同宣清导浊

6、新加香薷饮的作用是:

A、清暑泄热,理气化湿

B、透表散寒,化湿和中

C、透表散寒,化湿清暑

D、透解表热,清暑化湿

E、疏表化湿,清暑泄热

7、祛湿清热法没有下列哪项明显作用:

A、通利水道

B、宣畅气机

C、运脾和胃

D、清心开窍

E、化湿泄浊

8、温病证见发热,微恶寒,口微渴,无汗或少汗,苔薄白,舌边尖红,治宜:

A、清肺润燥

B、滋阴解表

C、疏表润燥

D、疏风散热

E、清热利咽

9、舌淡红无津,色不荣润见于:

A、心营之热初起

B、邪热乍退而肺胃津液未复

C、热久津伤,津液无源上布

D、心火上炎

E、心脾气血不足,气阴两虚

10、温病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治宜:

A、宣气化湿

B、分消走泄

C、辛寒清气

D、开达膜原

E、通腑泄热

1、舌质紫绛苔白厚如积粉见于:

A、温疫病湿热秽浊郁闭膜原

B、温病兼有胃中宿滞,挟秽浊郁伏

C、湿遏热伏的征象

D、湿阻气分,浊邪上泛

E、浊之气上泛,胃气衰败,

2、身灼热,神昏,肢厥,舌謇,舌绛,为()

A、湿蒙心包

B、邪陷心包

C、邪入营分

D、邪入血分

E、热盛动风

3、说明温病的诸特点中,以下哪种提法是欠妥的?()

A、病因是感受外邪所致

B、有传染性,流行性

C、有季节性,地域性

D、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

E、临床表现有共同性

4、“温为温病,热为热病,与温疫辨者无它,盖即辨其传染不传染耳。”语出()

A、叶天士

B、吴鞠通

C、周扬俊

D、陆九芝

E、王孟英

5、“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语出()

A、《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伤寒总病论》

E、《类证活人书》

6、下列病种中,哪种属伏气温病()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湿温

E、秋燥

7、温病逆传是指()

A、由肺传入肝肾

B、由肺传入血分

C、由血分传出营分

D、由血分传出气分

E、由肺卫传入心包

8、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

A、程颢《二程全书》

B、邵雍《皇极经世》

C、班固《汉书》

D、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9、舌尖红赤起刺,见于:

A、气分热邪炽盛,津液受伤

B、邪热入营,营阴受伤

C、邪热乍退而肺胃津液未复

D、心营之热初起或心火上炎

E、心营热毒炽盛

10、“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 …于是始作八卦”出自:

A、程颢《二程全书》

B、邵雍《皇极经世》

C、《周易?系辞传》

D、魏荔彤《伤寒论本义》

《易经与人生》学习心得

《易经与人生》学习心得 《易经与人生》学习心得高中毕业的时候曾经翻开过有关卦象的书,那是对命运的好奇,结果呢?什么也没有学到,太不容易记住了,真是“学了,不一定会。”花了很多时间又去看有关天干地支之类的算命书,对自己的命运还是一知半解。该抉择的时候,还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或者说冲动,总算匆匆地过了足足四十二年。虽然问心无愧,却也不见多大的收获。 也许自助者天助。当我不再对命运好奇的时候,回往自己的历程,感想自己的遗憾和烦恼,觉得自己离母太远。因为《易经》中提到这样的意思:坤为母,厚德载物。所以我认真听了一遍傅佩荣先生讲的《周易与人生》,确实很受启发。 首先,我很喜欢讲座中的故事或者说名言。其中对孩子的教育说到一句话:“要害一个孩子最有效的办法是让他心想事成。”是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太宠爱了,失去了磨难和挫折教育。我该让儿子补读《弟子规》、《三字经》,并且让他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早期的引导教育还是很重要的,让我找到行动的方向。 其次,我很喜欢娓娓动听的哲理。让我联想起蚯蚓前进时那一伸一缩的动态,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当你困惑的时候,就要收敛、修德,明白人往往最难了解的是自己的处境,也很难跳出去看自己,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从而感到遗憾和烦恼,假如能像损卦中所预示的那样减少一点欲望,何来那么多的遗憾和烦恼,人就活得比较安顿。 再次,我就喜欢那言简意赅的语言。充满象征、充满思考、充满想象。不管世界如何地变动,都离不开人的抉择。明白要成为领导人物,必须具备三条:第一是德行。只有具备德行才能让人心相通,领导自己的命运当然也如此;第二

是能力。仰观天,俯观地,目的就是掌握自然规律,制造出发展性的器物。电脑制造中的二进制原理就来自于卦象中对阳爻和阴爻的思考、观察和想象。第三是智慧。人生不可能重来,当人困惑的时候,就要用智慧处理好人际关系,继续前行而不败,并把忍受、接受很好地转变成享受。 来个总结吧!人活着要懂得宇宙观,生生不息的宇宙观,与大自然做最好的朋友,深感万物是我友,特喜欢辛弃疾的诗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学习心得》

浅谈周易与中医理论

浅谈周易与中医理论 《周易》被称作“群经之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源头之一。自《周易》一书诞生后的几千年间,历代学者对其不断的进行解读与诠释,而成为中国学术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即“易学”。易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医学同样受到极深的影响,故有“医易相通”之说。 《周易》卦象在藏象学中的应用 自宋代理学出现之后,易学的研究又迎来了一次新的大发展时期,这成为易学从庙堂走入民间,在全社会普及的一个契机。在医学领域内,宋代援儒入医的潮流导致大量儒医的出现,使得医生行业内平均的素质与学养大为提高,易学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构建医学理论的思想重要工具之一,故有“医易同源”之说。与以往易学对医学只有间接影响不同,明代之后的医家更倾向于直接引用《周易》中的引文与卦象来说明其学术思想,其中最为突出的例子就是以《坎》、《离》的卦象来比喻肾藏与心藏。 以卦象喻五藏最初源自其五行属性归类,《难经集注·荣卫三焦第四》曰:“八卦属五脏法三焦,以明人之三焦法象三元也。心肺在上部,心法离卦,肺法兑卦;乾卦,主上焦,乾为天,所以肺行天气;脾胃在中部,脾胃属土,统坤卦;艮亦属土,艮为运气,主治中焦;肾肝在下部,肾法坎卦,肝法震卦;巽卦,主下焦,主通地气,行水道,夫如是。乃知坎离震兑坤以法五脏,乾艮巽乃法三焦,以合八卦变用。” 而后,《坎》卦与肾藏的关系引起了医家们的注意。自刘完素首倡新“命门”学说以来,命门、相火与肾藏的关系就成了医家门讨论的热点问题,尤其是肾中藏先天真阴、真阳的结构得到了普遍的接受。为说明这一理论,《坎》卦的卦象作为最佳的理论模型,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坎》为水,喻肾藏,其卦象为二阳夹一阴及象征二水夹一火,亦即两肾之水夹命门相火之象,代表肾中藏命门真阳。《医贯·医巫闾子医贯序》曰:“水之生于火也益信。火生乎水。亦还藏于水也。其象在坎。一阳陷于二阴之中。而命门立焉。盖火也而肾水寄之矣。”于此相对,《离》卦卦象也被用来暗指心火中藏有真阴,《周慎斋遗书·二十六字元机》曰“且真阴藏于离宫,故曰神阴。”即指“真水实生于心”。 “心肾相交”即肾升心降的理论,最早可追溯到魏晋时期,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曾明确指出:“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相济。”但此说只是以心肾之间静态感应,来解释《内经》中“心主耳”的说法,而并无明确的动态升降交流。首先明确提出肾升心降理论的,可见于五代时期的道家内丹学经典《钟吕传道集》中“肾气”与“心液”的理论,而在医学界内,则首见朱丹溪“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说。易学认为阳气向上运动,阴气向下运动,以乾坤二卦代表阴阳,若初始状态即是阳上阴下的话,阳气越升越高,阴气越降越低,两者分离,是为《否》卦,是不好的趋势,将会招来灾祸;反之,若初始状态即是阴上阳下的话,阴气自上而下降,阳气自下而上升,阴阳相交而融合,是《泰》卦之象,故称“阴阳交泰”,最为吉利。更进一步说,坎卦为水属阴,但其象为二阴夹一阳,又象征阴中之阳;离卦为火属阳,但其象为二阳夹一阴,象征阳中之阴。坎上离下为水火《既济》卦,阳升阴降,阴阳相济,代表事情成功与顺利;而离上坎下为火水《未济》卦,阳逾升而阴逾降,不能相交,代表事情尚未成功。由此可以看出,“心肾相交”理论完全是模仿《泰》卦与《既济》卦而设计的,故又有“心肾交泰”或“水火既济”之称。故《医学入门·脏腑》曰:“两肾二系相通下行,其上则与心系通而为一,所谓坎北离南,水火相感者也。” 由《坎》、《离》两卦卦象进一步分析,即得出肾阳与心阴乃人体之真阴真阳的结论,而此真阴真阳又恰恰正是人体气机升降的原动力。《周慎斋遗书·阴阳脏腑》曰:“心肾相交,全凭升降,而心气之降,由于肾气之升,肾气之升,又因心气之降。夫肾属水,水性润下,如何而升?盖因水中有真阳,故水亦随阳而升至于心,则生心中之火。心属火,火性炎上,如何而降?盖因火中有真阴,故火亦随阴而降至于肾,则生肾中之水,升降者水火,其所以使之升降者,水火中之真阴真

曾仕强易经与人生

曾仕强 《百家讲坛》 易经与人生 我的名字叫曽仕强,可是我三十九岁的时候,我的身体非常的衰弱,简直是一点都不强。我总觉得头重脚轻,两脚无力,那时我的办公室在二楼,可是上下楼梯我都要小心翼翼地扶着楼梯走,生怕摔交。我就很紧张,年纪轻轻搞到这地步,怎么办?我利用周末时间回到家里,把我的情形向我爸爸汇报。我爸爸愣了一下,说:早叫你读《易经》,你为什么不读呢?我说读《易经》和我生病有什么关系?他说,当然有密切的关系。我说,我所知道的《易经》只是用来算命的,用来看风水,而我是学科学的,我根本不信这一套。所以,我就不学。我爸爸说,那是一般人错误的观念,就把这本书给害死了。《易经》,它是讲道理的,讲什么道理?讲未来变化的道理。那天他给我谈了很久,他说,我们中国人受《易经》的影响,我们有一句话叫“无三不成理”,我们把任何东西都分成三块,而外国人经常分成两块。我们分成三块,时间有过去、未来、现在,同一天有上午、中午、下午,人也是一样,连孔子都说,有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以下,他一定要凑成三个。他就告诉我,《易经》告诉我们,未来是会变化的,所以一个人要重视你的未来,但未来是不确定的,它是会改变的。改变是有一定的道理,这是我们应该掌握的。我听了以后就说,那很好呀,那我就学学吧!

可是我回去后,怎么读都读不懂。拿了十本书,有七、八本都是告诉我怎样去算命的,怎么去看风水,那不是我要的。所以我回去就问我爸爸,看不懂的书有什么用?他说,你应该先读《易传》,你把易传读懂了,回头再看《易经》,你会觉得它很清楚。 我就很认真去读《易传》。读完以后,我真的有很多感悟,我很开心给爸爸讲。我现在最大的收获就是看懂了中国人。爸爸说,你终于看懂中国人了。 凭良心讲,我那时候跟现在年青人一样,是很羡慕做外国人的。我读了《易经》以后,我的观点改变了。我说,我今天才懂,为什么叫“内方外圆”?就是中国人很有原则的,但是你的原则就是不能表现出来,你一表现出来就跟别人起冲突,就格格不入,人际关系就很差。所以,外面要圆。可是我爸爸给我讲,那你这样不就很圆滑吗?我说,不是。我以前也是很痛恨圆滑的。现在我才知道,是“圆通”,不是圆滑。中国人最讨厌的就是圆滑,这个人滑头、奸诈,没有人喜欢。但是你不圆通,你又很吃亏。

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下) 试题及答案

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下) 试题及答案

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下)试题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 1 题. 老人认为《易经》是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B 第 2 题. 周朝能够长久,是因为讲民治,重视民主思想。()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A 第 3 题. 天下大事皆做于细,天下难事皆做于易。出自《论语》。()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B 第 4 题. 儒家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A. 正确 B. 错误

第 5 题. 作为领导干部要懂得承认过去,在制定好美好蓝图的同时,抓落实。()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A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12.0分,共60.0分) 第 1 题. 剧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是用来劝慰()的诗句。 A. 溥仪 B. 袁世凯 C. 李鸿章 D. 曾国藩 标准答案:B 第 2 题. 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是()的名言。 A. 张之洞 B. 李鸿章 C. 曾国藩 D. 胡雪岩

第 3 题.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小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是()的名言。 A. 荀子 B. 老子 C. 孔子 D. 庄子 标准答案:B 第 4 题.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中提到的六尺巷在()。 A. 江苏 B. 安徽 C. 浙江 D. 江西 标准答案:B 第 5 题. ……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非南柯一梦西。是()的诗句。 A. 宋代 B. 元朝

C. 清朝 D. 明朝 标准答案:A 多选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 1 题. 诗经中主要描述的区域包括()。 A. 东北 B. 黄河流域 C. 甘肃东部 D. 江汉流域 标准答案:BCD 第 2 题. 关于诗经有很多说法,目前比较流行的是()。 A. 王官采诗说 B. 公卿献诗说 C. 孔子删诗说 D. 老子删诗说 标准答案:ABC 第 3 题. 八卦还可以用()特征来描述。 A. 天 B. 地

易经与人生

感悟《易经与人生》 摘要: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对于已经距我们数千年之久的古代文化书籍,以及里面所包含的自然哲学、伦理实践和对人生的看法态度,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在这个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但精神方面却缺乏食量的时候,易经更具有引导作用,就像航行在大海中航船的灯塔一样,在迷失的时候能够找回自己的方向。在《易经与人生》这门课程学习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对《易经》这门深奥哲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课程中,老师讲解的几项基本的卦象,也使得我对人生和哲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易经乾卦坤卦 据说,易经是由伏羲氏和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先有伏羲氏做先天八卦图,后周文王姬昌被囚七年,闲来无事在前人基础上推演出后天八卦图。从本质上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的书籍,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了这些预测规律理论的书。以现在的角度看,这很有迷信的成分,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占卜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了奠基和促进作用,而易经更是对后来各种文化、经籍、言行等等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无论是儒家、道家等远古时期的百家争鸣,还是到明朝时期创立的心学,乃至民国创立现在很流行的厚黑学,在它们的立言中都能找到易经的根源,也因此,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成为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本质就是用来占卜的书,但是社会中的很多人却打着易经的旗号招摇撞骗,像什么算命测字看风水。我认为,学习易经能够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能够预测到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但是这要求学习者本身的学习修养,这么深奥的哲学思想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够看透看穿的,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看透所有人的未来。易经,给有学问的人带来的是人生的境界与追求,给迷信的人

第一套哲学与人生试卷

2014-2015学年上期期末考试试卷 13级德育 (适用美工,电商,对口升学)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我国,红色因喜庆而被人喜爱。有人传言称2013年本命年禁红色,红腰带、红绳等一概不能用,认为红色属火,穿红色会破坏五行平衡。从哲学角度看,这种传言属于() ○1唯物主义观点○2唯心主义观点○3从实际出发○4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A. ○1○2 B. ○3○4 C. ○1○3 D. ○2○4 2.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 A.主观条件 B.客观基础 C.发展道路 D.现实依据 3.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4.“巧妇能为无米之炊”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人有能动作用 B.人得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 C.做事情要发挥自觉能动性 D.人的意识能否反映客观事物 5.中国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周易》提出:“裁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启示是() A.发挥自觉能动性能改变规律 B.人的自觉能动性决定自然变化 C.改变自然要保持自然原貌 D.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改变社会 6、农历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性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B.联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际交往关系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7、专家指出,人们随手一扔的一次性卫生筷,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C.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8、人们的通信工具从跑马送信、电报电话到手机网络;手机的体积越来越小,但功能却越来越多。这表明()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新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杂乱无章的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9、“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的这段话说明() A.顺境对于人的成长是不利的 B.逆境不利于人的成长发展 C.逆境也有积极的一面,逆境能使人变得坚强 D.遭遇逆境的人肯定能有所成就 10、文化百花园色彩斑斓,热烈有热烈的灿烂,浪漫有浪漫的绚丽,含蓄有含蓄的温婉,圆融有圆融的柔美。这说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具有多样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具有同一性 11、与“时间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蕴含的哲理不同的说法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 C.时势造英雄,家贫出孝子

周易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浅探

周易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浅探 发表时间:2010-12-08T13:01:17.7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1期供稿作者:杜风坤 [导读] 人的心血得中则无心脑之病,人的精神得中则聪明广计。 杜风坤(山东泰安市中医院山东泰安 271000)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1-0381-02 1 易医同出一源 医者意也,易者道也,道者寂静也,太极者乃易学之体也,易者虚无也,太虚者一气之言也,气者万物之父母也,易学和医学同出一源而两途。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府也,周易是阴阳变化的应用,推往知今物极必反,具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备于内经,散载群书,而其变化,莫大于易学,因天人同一理,易医同一源,同此阴阳变化之道也,人和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人与天地气息相通,而易学始于乾坤推演、阴阳终于乾坤,而阴阳显其象,医学和易学同源之理是同其阴阳变化之道也。其交相近,其用而异。唯易经存其变化而不穷,开物成务、知未而伏往,进退不绝。而医之为道、研阴阳、分五行生克,巧用调元赞化起死回生之术。故中医理论中借易学之理、明天地造化之道,晓阴阳消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变化之理,由此方知人生于阴阳,成于阴阳,损于阴阳,而死于阴阳之消长。明天人合一之理,太极之道。而易医之理昭然若揭。《周易》的理论在中医内经中早有运用,虽观其形殊,穷其理则一也。而周易之为学,演之无穷,太极动而两仪生,然用其卦象推研事之吉凶变化,而周易之理在中医学中,则是太极动而生阴阳,阴阳生化,而出五行,阴为坤为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等,阳为火,火为乾,乾为天,天为南,南为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等。 用五行生克说明了中医学中的生理病理、用药及辩证之妙理。因此中医学中的理论和易学均从太极之动静变化,互为其根本。虚无易之体,阴阳是易之变,为演其物象之妙,天地分其阴阳,阴阳分为有形和无形,万物因气而化神,以气为生长之祖气,形神具气以成,故为后天之祖。无形为天,有形为地,天而为阳、有形为阴,无形为乾,有形为坤,乾坤其合天地太生。万物均从阴阳而生。医能明此,而知人体阴阳气血生归有所,脏腑病变之由,故知人生长壮衰病死之理。 2 周易与中医阴阳在治则上的应用 宝命全形论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则缺,水得土则绝。万物尽然,不出此理。用此而来说明五行相克,对脏腑发生的病理变化的根源。如肝见庚辛死,肾见戊已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此是相克之理,病死于其所不胜的理论当得年盛时旺,是为三实,实则气旺,而邪不能独伤人,假年之衰气不足,逢月空,天时不和,是谓三虚、虚则气衰,当时虽病则重。阴阳的升隆,各有偏盛,万物皆由之,故易曰:万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隆息则气立孤危。气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化收藏,是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为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灭也。故生化变化,医有五行,根于中者命曰神机,中者和也,中正无偏也,和者中正也,中正者道之妙用,中和者易之妙用也,神去则机息,依服天者,以神为主,神为机发之本,根于外者,命曰气止,气止则化危,依服地者,阴也,阴以气为主,气止则化危,依服地者,阴也,阴以气为主,气为生化之源,万物以气而生,以气而立。 3 中医之名来源于周易 中医之名,并非用中药来治病,千百年来,知之者不多。有人讲用中草药来医病,即是中医,还有人讲,中国的古老医学,即中国的传统医学即是中医,非也。中是中和、中正、中庸之意,中而不偏之为平,中得冲气之为和,中医是用中来医病的医学,或用中来医病的大夫,即是中医。中医医病,就是用调和阴阳,使阴阳偏盛偏衰重新回到原来的阴阳平恒的水平上去,而其病自愈。例:肝病肝阳上亢时,则用平肝潜阳,中气下陷时用升提中气;脾胃不和时,调和脾胃;心肾不交时,用交通心肾之法;心火上炎时,用清心泻火法,都是采用调和阴阳的偏盛偏衰,使过亢的下降,使下陷的上举,恢复到中的水平,使其阴阳达到平恒的方法,即为中医。人的脏腑得中则五脏六腑不病;人的心肾得中则无梦多智;人的心血得中则无心脑之病,人的精神得中则聪明广计。 中医之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上,公元32-92年,作者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他在方技略中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本意是用中来医病,换言之即是用调和阴阳来治疗疾病的医生,即是中医。例如:水火即济,卦象曰利贞,则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例于六二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解说七日得者,以有中正也,雷水解,象曰,解到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悠往风吉,往有功也,火地晋,六二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在易的象解中,得其中和、中正和于中、中吉。都是讲明了事物不偏、不过、不急、不燥、自然、顺时机、顺事节、通顺时理、中道行、即是得中之意。整修易的卦象起始和终了,都贯穿一条,万物一理得中者胜。万物失中则败,人体阴阳失中则病。中者王气之祖,万物得冲气生而能生,君王得其中而天下治,人民得其中则乐业安居,疾病得其中则不治自愈,阴阳气在天得其中而后天自倍,疾病速愈。月在中天则兴,日在中天则旺,不中则损,月过十五光明少。人过中年多半辈。孔子曰:中庸,即是得中之意,所以说清三心、绝六尘不如守中。 4 《易经》和中医五行生克的关系 例难经曰:东方实、南方虚、泻南方补北方,此是子母补泻之中,在中医五行学说中的生克,其关系是推动五脏六腑之间相互作用,也是人体自我调节的主要手段。例如培土生金、益火生土、滋水涵木、壮水制水等,都是以五脏六腑自我运动为基础,进行调节的方法。如易经中水火未济为阴阳不合,水火不交、而水火即济,在中医则为心肾相交,在卦为天地太,其象则为上下交通,天地否卦是阴阳隔绝,互不相通。山风蛊卦为肝脾不调。地雷仪为肿胀郁滞之病,此是借卦象而阐述其病理和病情。若明此理,即知中医的理论,是和易经同出一源而中医是从其理论上虽与易学不同,其内含阴阳变化,虚实进退之理是完全一致的。 5 小结 易是太极,易是道之体,是中医学理论的根本,易者,阴阳之道也,医者,意也,医者、活人之术也,其术之变,不出调合阴阳,以平为期。易是太极而生去两仪,两仪生四象,而中医学是从其太极生两仪,两仪生阴阳,阴阳化五行。其理本于太极、阴阳之为道,万物负阴而抱阳。物之生莫不由之太极而来,由太极而出。其物的生成之理虽简,均从两仪阴阳姻媪交感冲和变化而成。其形一受其生,神一发其智,万物皆不离于它。中医的理论是用阴阳交感,阴阳偏盛偏衰而立论,五行生克之谜经,合消长之机、调元赞化、起死回生。以从其医,故其仪似殊,而其用似异,但是是天地阴阳之道。太极化生阴阳后,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亦是阴阳之道,来长养四肢百骸,人与天地相参,日月相应,因此乃是天人一理,其一理相同者,同其阴阳之道也,中医与易学同其一源者,同其变化也。因此为医者必须通

浅谈《周易》对中医的影响

浅谈《周易》对中医的影响 学号:031415118 名字:李美萱班级:中医151 关键词:《周易》;《内经》;整体观;阴阳学说;藏象学说 摘要: 《周易》理深意宏,是中国文化之祖,也是多门学科的源头。中医学也是以自然科学为主题,多种学科共同交织的学科。只有清楚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知晓整个中医的形成和发展,方能抓住中医的本质。 1.整体观的相通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中医经典著作《内经》非常注重“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从整体角度分析与认识生命、健康和疾病,注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性。而这种人——自然——社会的整体观是导源于《周易》的。可以说,中医的整体观是对《周易》理论基础的应用与发展。 《周易》认为宇宙万物始于元气。元气为气化之始,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有了天地便有了万物”,从天地宇宙中从化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水火为阴阳,风雷鼓动,山泽成形,’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生物开始繁衍,“有万物然后又男女”。人和天地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人的规律可以在天地的规律中得到反映。以八卦与人体的关系为例,八卦和人体结构一一对应。正如《易?说卦》中所说:“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离卦象征人体生命气化的原动力,和人体命门,心相应。震卦和认同肝胆相应。巽卦在人体上应肺。艮卦与人体的脾相应。坎卦应肾。坤卦应脾胃大小肠。无疑,人体在《周易》中被视作一个大八卦系统。《周易》依据八卦和人体这种关系,提出八卦人气质分类法。它是世界最早、最科学的气质分类方法。体现了人类气质与宇宙自然界物质属性的统一性;突出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了人的气质不是孤立的。至此,《周易》发展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开始重视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的整体性。 《内经》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人体由五脏,六腑等组成。人体的认识和疾病诊治必须注意到自然和社会的诸多因素。《内经》吸收《周易》“天——人——地”的思想,提出要顺应自然养生的思想,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与《易?杂卦》中的“损益,衰盛之始也。”是一脉相承的。顺应自然盛衰规律养生,强调了整体性,人与社会自然的统一性。即言个体只有立足于内外环境的统一才能生存。人只有“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才能掌握自然法则,实现天人合一。《内经》渊源于《周易》又发展了《周易》,《周易》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2.阴阳学说的相通 从《易经》中开始用阴爻阳爻两个基本符号来体现阴阳,从太极图阴阳合抱到卦象的结构,从太极阴阳图到四象再到八卦的形成,无不存在着阴阳的互根原理。所以我们说《易传》开始真正把阴阳作为完整的哲学体系。阴阳爻摆脱了占卜的束缚,而升华为哲学的范畴1。至此,《周易》作为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推广开阴阳的意义,并逐渐开始影响《内经》。医家结合《周易》的阴阳哲学,提出了中医基础理论中重要的概念——阴阳学说,灵活地解释医学现象,进一步推广阴阳。所以我们说,《周易》阴阳爻的关系,及《周易》卦象所寓的阴阳哲理是中医阴阳学说的起源。2 《庄子?天下篇》说:“《易》以道阴阳。”《周易》阴阳萌芽于《易经》。尽管《易经》还未直言阴阳,但阴阳却处处体现在卦、爻等方面。正如《易传?系辞》所言:“一阴一阳之谓 1杨力:《周易与中医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版,第25页。 2

周易与人生智慧

周易与人生智慧 xxx学院 xxx班 一.名词解释 1.卦:是古代用来占卜的工具,它是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 2.爻:是组成卦符的基本符号。爻表示的是阴阳交织的整体作用,对地球来说就是指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对地球的交织作用,有?作用相交织?的含义。 3.周易:《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汉初刘向校书时《三易》仍存,汉后下落不明),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是周文王被囚安阳(羑里)时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 4.伏羲:风姓,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又称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5.周文王:姬昌(公元前1152年—前1056年),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6.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7.吉:向好的方向发展。吉,从士从口,会意。甲骨文,上是兵器,下是盛放兵器的器具。合起来表示:高度防卫、以免危难。吉,可做姓氏,也可做计量单位。其汉字意义为:好,有利的,幸福的,与?凶?相对。也有善,贤,美的意思。 8.凶: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在心理学上是对深部感觉的一种描述。凶恶之人一般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其面部大多鹅毛月样凹陷,脸较长,下唇较上唇凸出,双眼较凹,面皮较黑,眼睛较小但是很有神,一般人较瘦。凶的反面是?善?。 9.卦的构成:以阳爻(―)、阴爻(--)相配合,每卦三爻,组成八卦(即经卦),象征天地间八种基本事物及其阴阳刚柔诸性。八卦相互组合重叠,组成六十四卦(即别卦),象征事物间的矛盾联系。古代视占卜所得之卦判断吉凶。如:卦数(《周易》中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八卦互相重叠,组成六十四卦。故以卦数代六十四卦);卦肆(卦铺);卦爻(《易》的卦和组成卦的爻)。

浅谈中医与周易的关系(20200521123312)

浅谈中医与周易的关系 王成明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而<<内经>>乃至其它中医经典中的众多理论又源自<<周易>>。特别是<<内经>>一书,全面汲取了<<周易>>的精华,并驾御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不仅成为医学奠基制作 之作,而且是古代文人学士必修的经典之一。 周易的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与它的生息变化无穷有关,是日出日落,日月交替,就是阴阳的变化消长,阴阳统治周易,阴阳也统治中医,所以医易同 源。 历代医学名家,无不在周易上下大功夫,于是易医之理交相辉映的医学名 着不断涌现。古代医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写道:“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 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南、范东阳、张苗等诸部经方。又须妙 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方为大医。”人们深刻体会到,“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 具体到中医来说,中医吸收了易理的一些方法用来分析病机、指导用药。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中医与周易的关系: 一、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它们是这样循环相生的。木 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它们是这样循环相克的。 五行和五脏的关系,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内经〉〉说:东方属木青色,入通肝,其数为八。南方属火赤色,入通与心,其数为七。中

央属土黄色,入通于脾其数为五。西方属金为白色,入通于肺,其数为九。北方属水黑色,入通于肾,其数为六。这些理论很显然是从周易的五行与方位中导出来的。 二、阴阳与人的关系, 1、从人体的外表来分: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体表面属阳,体内部属阴;背部一面的为阳,腹部一面的为阴。 2、从人体的身体部位上说:头为木,为阳,肩为木,为阴。额为火,为阳,舌为火,为阴。鼻为土,为阳,面为土,阴。筋为金,为阳,胸为金,为阴。胫为水,为阳,足为水,为阴。 3、按脏腑功能特点分,心肺脾肝肾五脏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为阳。心为火,属阴火;小肠也为火,属阳火;胃为土,属阳土;脾为土,属阴土;大肠为金,属阳金;肺为金,属阴金;膀胱为水,属阳水;肾为水,属阴水,胆为木,属阳木,肝为木,属阴木。 4、在经络之中:也分为阴阳。经属阴,络属阳,而经之中有阴经与阳经,络之中又有阴络与阳络。就十二经脉而言,又分三阴三阳,三阴:太阴,厥阴,少阴;三阳:阳明,少阳,太阳。就有手三阳经与手三阴经之分、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之别。 5、在血与气之间:血为阴,气为阳。在气之中,营气在内为阴,卫气在外为阳等等。 6、在诊断基础也分阴阳,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为总纲,阴:里、寒、虚。阳:表、热、实。 7、中药也分阴阳,四气;寒、热、温、凉。温热属阳;寒凉属阴。五味:酸、苦、甘、辛、咸。甘辛属阳;酸苦咸属阴。

国学考试参考答案

1、孔子是春秋时(A)国人。 A、鲁 B、齐 C、燕 D、韩 2、《大学》和《中庸》是( C )中的两篇。 A、《论语》 B、《孟子》 C、《礼记》 D、《国风》 3、《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原与《 D 》并称“六经”。 A、《论语》 B、《道德经》 C、《国风》 D、《乐经》 4、孔子非常喜欢《B 》,甚至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A、诗 B、易 C、书 D、乐 5、儒家以(A )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经世致用 C、博古通今 D、经邦济世 6、在教育的基本方法上,孔子主张( B )。 A、三人行,必有我师 B、因材施教 C、文、行、忠、信 D、好为人师 7、“君子不器”的含义是( B )。 A、君子不应被器重 B、君子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单一功能 C、君子应当被器重 D、君子不是器皿,不是摆设 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中,北辰是指( C )。 A、北斗星 B、北方的星空 C、北极星 D、北方的星辰 9、“弟子入则孝,出则弟”中,弟是指(D )。 A、敬爱父母 B、敬爱师长 C、友爱弟弟 D、敬爱兄长 10、[《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D )”]。 A、不逾矩 B、谨而信 C、不贰过 D、思无邪 11、“德不孤,必有邻”出自( A )。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12、“不迁怒、不贰过”出自( A )。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1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D )。 A、《论语?乡党》 B、《论语?先进》 C、《论语?子罕》 D、《论语?泰伯》 1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B )。”。 A、光阴如梭 B、不舍昼夜 C、光阴如晦 D、不曾停留 15、《论语?泰伯》有言:兴于、立于、成于。( D ) A、乐、礼、诗 B、诗、乐、礼 C、礼、乐、诗 D、诗、礼、乐 16、[往者不可谏,( B )。] A、切问而近思 B、来者犹可追 C、来者不可举 D、道听而途说 17、“吾日三省吾身”出自( C )。 A、孔子 B、孟子 C、曾子 D、荀子 18、有子曰:“( B )之用,和为贵”。 A、仁 B、礼 C、信 D、勇 19、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D )。 A、忍 B、仁 C、和 D、恕 20、“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说的是( B )的典故。 A、秦穆公 B、楚庄王 C、齐桓公 D、晋文公 21、“吕端大事不糊涂”中的吕端为( C )时期宰相。 A、东晋 B、西晋 C、北宋 D、南宋 22、[孝弟也者,其为( A )之本与。 A、仁 B、义 C、礼 D、智 23、孔子说的“不迁怒、不贰过”,是指哪个弟子?( B )。 A、子贡 B、颜回 C、子路 D、子由 24、子曰:“( A )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A、中庸 B、仁义 C、忠孝 D、孝弟 25、林语堂在其1937年版的《 C 》中,把中庸生活作为一种生活的最高典型而大加称赞。 A、人生的境界 B、论语译注 C、生活的艺术 D、求知的渴望 26、“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出自( A )。

易学与中医

易学与中医 一、易医共通 历代以来,不少人主张医源于巫,中医也源于巫。比如古代的医字就从巫:毉,后来才从酒:醫。孔子说过“不可以作巫医”的话,《山海经》上记载,巫也管医药。《世本》也说:“巫彭作医”。于是就认为,古代巫也就是医,医也就是巫,巫是医的源泉。 然而对中国古代神话研究有素的袁珂先生在注解《山海经》的时候却指出:“诸巫所操之主业,实巫而非医也”,”非可以因为‘百药爰在’语遂以医职替巫职也”({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397页)。 在文明发展的某个阶段,宗教意识不仅笼罩,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那时候,唯有神职人员才是社会上唯一有文化的阶层。如果把这个时代作为人类文明的开端和源头,那么不仅是医,而且是一切文化,都源于巫:音乐舞蹈源于巫,文学艺术源于巫,哲学、科学源于宗教,也是源于巫。 就是在宗教意识渗透社会的时代,医疗问题也并不全部控制在巫的手里。据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载,古代巴比伦人假若有了病,就把病人抬到市场上,每一个经过病人身旁的人都必须依据自己的经验对病人提出建议。在这里没有巫术。中医治病主要是汤药,传说为伊尹所作。而伊尹本是个奴隶,后来作了商汤的宰相。 随着《易经》到《易传》的发展,中医学也有了大踏步的前进,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经典《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理沦基础,直到今天,学中医者还必学《内经》。 《内经》或中医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整体观念(其实任何一种古代医学都是整体观念,包括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古罗马的盖仑等人的医学)。它把人看作一个整体,又把人和他周围的

世界看成一个整体。人体一部分有病,会影响其它部分,肉体器官的病变会影响人的情绪,人的情绪也会影响人体器官的功能,甚至导致病变。外界的情况也时刻影响着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人体致病主要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内在因素是人的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外在因素是气候:风、寒、暑、湿、燥、火。这就是所谓的”七情六淫”。但《内经》似乎更强调外因,它多次指出:“风为百病之长。” 从现存资料看,把阴阳学说引入医学时间较早。比如医和,主张六气致病说,头两项就是阴阳。据《史记·扁鹊列传》,春秋时代的扁鹊就用阴阳的对立给人解释病情。汉文帝时的医生仓公说老师教他“五色诊病”,据说五脏都有颜色表现于面部,但还未见和五行生克联系起来。 阴阳和邪正一样,是个过分宽泛的概念。假若一个人面红耳赤,浑身发燥,你找一点滋阴的药,比如银耳,让他喝银耳汤,就能解决问题吗?为了能更具体地描述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中医引进了五行说。 五行学说把人的五脏、六腑、五官、筋肉皮毛都纳入一个体系,并用生克的原理来解释它们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当某一部分出了问题,医生就可以考虑它对于其他部分的影响,及早防治。药物也按五行分类,并用生克的原理来使用它们。这里我们注意到,中医并没有采用八卦说,虽然《说卦传》已经使八卦象征着人体的头、手、足、耳、目、口等等。 五行说比阴阳说要具体得多,它的区分有许多合理之处,但牵强之处则更多。至于按生克治病,恐怕还是太宽泛。比如你脾胃不和,属土。木克土,酸属木,难道你弄点酸类的药就一定能奏效吗?东汉末年,医学又有了大发展。代表人物是现在被尊为”医圣”的张仲景。他写了《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用三阴三阳这“六经”来区别病类,称为“六经辨证”。

易经与人生曾仕强感悟

易经与人生曾仕强感悟 导语:西方人是专门讲能力的。中国人不讲能力,不是不重视能力,而是讲一种比能力还深一层的东西,叫做本事。以下本人为大家介绍易经与人生曾仕强感悟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易经与人生曾仕强感悟1、什么叫本事?就是你有能力,还要加上你表现得让人家很欢迎你,很接受你,对你心服口服。 2、有例行就有例外。 3、一个人到了一个地方,先安静下来,了解了解当地的状况,了解了解领导的个性,然后再熟悉一下环境,跟其他人打打交道,等到大家都支持你,你才放心地表现。如果你没有把握大家会支持你,最好不要表现,否则稳定出丑。 4、任何事情,你用得合理,它都有价值。 5、《易经》是经由宇宙万象,讲出人生的道理。 6、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不是我去求小孩要好好地学习,要小孩来问老师,才给他答案。这才是教化的基本原理。 7、任何事情做强做大,不如做长久。 8、人应该有所畏惧,不能为了自己的需求,放纵自己,为所欲为。

9、你处于什么地位,你只要把你本分工作做好,你就是最有价值的。 10、上天用金钱和财富来考验我们每一个人,钱财是工具,不是目的。 11、女孩子要选丈夫,就选这个人可靠不可靠,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责任感怎么知道?太清楚了,你到他家,看看他爸爸就知道了。 12、一个人求上进,最安全的就是修养自己的品德。 13、曲是直的必要过程。 14、老师要严厉,但是同时要有亲和力。 15、品德不好,势力越大越倒霉;品德不好,财富越多越危险;品德不好,地位越高摔得越重。 16、西方人的信仰只要宗教为止,我们的信仰比宗教更高,叫做道。 17、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适可而止,量力而为。 18、人没有名,人没有赚到钱,自我报废的机会比较小;人有名,人有钱,人有势,这个人就快要自我爆破了。 19、一个家庭必须要有夫跟妻,才算家庭,只要分开,剩下一个,都不算家庭。 20、同样是女孩子,你是一块地,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来种东西。 21、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

智慧树美学和人生章末测试答案解析

第一章 1 【单选题】(15分) 美的诞生是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转化的。 A. √ B. × 答案:正确 2 【单选题】(15分)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十八世纪。 A. √ B. × 答案:正确 3 【单选题】(15分) 殷商时代的()文里就有“美”这个字。 A. 甲骨 B. 金 C. 小篆 D. 隶书 答案:甲骨 4 【单选题】(15分) ()的《说文解字》认为“美”是“羊大,味甘也。” A. 毛苌 B. 荀子 C. 董仲舒 D. 许慎 答案:许慎 5 【单选题】(20分)

意大利美学家()认为维科才是真正的“美学之父”。 A. 鲍姆嘉通 B. 克罗齐 C. 柏拉图 D. 维科 答案:克罗齐 6 【单选题】(20分) 认为“美”字的意思是羊给中国人的综合感觉为美的是()。 A. 毕达哥拉斯 B. 莎夫 C. 笠原仲二 D. 苏格拉底 答案:笠原仲二 第二章 1 【单选题】(10分) 柏拉图提出了“美的东西”与“美本身”的分别。 A. √ B. × 答案“正确 2 【单选题】(10分) 康德的美学代表作是《判断力批判》。 A. √ B. × 答案:正确 3 【单选题】(10分) 休谟认为美的判断标准是人的主观趣味。 A. √ B. ×

答案:正确 4 【单选题】(15分) 提出美是“数的和谐”的人是()。 A. 苏格拉底 B. 高尔吉亚 C. 毕达哥拉斯 D. 芝诺 答案:毕达哥拉斯 5 【单选题】(15分) 马克思论述美的重要著作是() A. 《共产党宣言》 B.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C. 《法哲学》 D. 《私有制的起源》 答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6 【单选题】(20分)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 A. √ B. × 答案:正确 7 【单选题】(20分)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三原则是高华、匀称、明确 A. √ B. × 答案:错误

《周易与人生》读后感

《周易与人生》读后感 华夏藏文 近读著名易学家宋定国教授所著《周易与人生》(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获益匪浅。 该书从之经、传中选取与人生关系最为密切、最富蕴义的名句,按不同观点归类,分十六篇加以注释、阐发。既注意正本清源,揭示其准确涵义,又坚持古为今用,根据当代人的实际进行阐发,力求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本书,了解《周易》这部中国古代典籍的丰富内涵,从中受到文化上的启迪和理义上的熏陶。 该书每篇分若干条目,每一条目又各含多少不一的语录。而每一语录则均按原文、注释、原意和意义四个层次进行诠释。既突破了“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传统模式,又区别于当今流行的按原文逐条译解,互相转抄,大同小异的作法。 该书打破原作的体系,按不同观点归类,是一本语录式的图书;站在人类大多数人的立场上立论、行文,读者不受种族、国度、阶级(层)、党派、信仰、职业和性别等的限制;行文晓畅简明、通俗易懂。 正如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在为该书作的序中所说:“《周易》经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文化宝典,其中含有多方面的智慧,反映了多方面的客观规律。《系辞》上传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系辞》下传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这是《周易大传》对于《周易》古经的概括和赞颂。其实《周易大传》的内容更是如此,更可谓‘弥纶天地之道’、‘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也就是说包含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多方面的客观规律,提供了丰富深湛的自然知识和人类智慧。在今天看来,《周易》经传的许多内容虽然表现了一定的时代性,但也包含着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深湛观念。……宋定国同志运用新观点研究《周易》,撷取《周易》经传中有关人生哲理的思想观点,加以会综诠释,编著成书。这是一项新的探索,无论对于学术研究还是实际应用来说,肯定都是大有裨益的。” 该书是宋定国教授在其《周易人生哲理博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2年版)和《周易人生醒世真言》(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的基础上,经过认真修订后再版的。比较三个版本就会看到,宋先生绝非像某些人将同一版本的内容改头换面地重出那样,而是每个版本都至少有三分之一内容的修订,其中既有在篇章和内容上的增加、完善,也有在具体文字上的删节、修改,表明了作者严谨治学和较真的著述态度。 同时,当我们今天似乎听惯了关于《周易与人生》这一话题的谈论时,不能不很自然地联想到,是宋定国教授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首先另辟蹊径,开始将《周易》这部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成书,明确地与“人生”大课题联系起来,打破《周易》《经》《传》的原有体系,撷取其中有关人生哲理的思想观点,加以会综诠释,编著成书,从而开创了一条关于《周易》研究的新的探索之路。正如著名中国哲学史大家、一代宗师张岱年先生在序言中所指出的:这“无论对于学术研究还是实际应用来说,肯定都是大有裨益的。”(萧东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