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造型材料与工艺实验指导书17版(最新整理)

造型材料与工艺实验指导书17版(最新整理)

造型材料与工艺实验指导书17版(最新整理)
造型材料与工艺实验指导书17版(最新整理)

造型材料与工艺

实验指导书

主撰人:刘宝顺

审核人:刘恒丽

天津商业大学艺术学院

二〇一八年三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

本实验课程旨在配合《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掌握现代工业产品涉及的典型常用材料的性质、特点和加工制造工艺方法,在设计中合理有效地选择、使用材料。通过实验加工制作,切身接触、使用材料,深入了解、体会材料及其加工工艺;通过自主设计、规划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⒉适用专业、年级、课程及课程编号:

工业设计,三年级,造型材料与工艺,1742213017

⒊先修课程

工程图学,工程力学,金工实习,机械设计基础

⒋实验课时分配

实验项目实验

要求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实验

学时

实验一金属的成型工艺必做综合24

实验二金属的加工工艺必做综合28

实验三塑料特性与成型工艺必做综合28

实验四木制品制作必做综合212

⒌实验环境

本实验课程需要为每组学生分配不少于1.2平方米的工作台面,且配置公共使用的钳

工工作台、砂轮机、台转、小型机床、电锯、电焊机等。

⒍实验总体要求

本实验课程在进行有人身安全危险的作业项目时,要求学生佩戴防护镜、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装备。实验前,指导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安全须知教育、指导;在操作设备前,应认真学习操作流程和相关安全保护要求。

⒎本实验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建议

本实验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掌握常用材料的性质及加工制造工艺,难点在于合理、有效地使用相关加工手段和工具,并理解批量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要求。教学方法上建议指导教师结合实验项目进行相关示范操作及成品展示与评价,指导工艺要点,启发学生灵活地使用工艺方法,掌握操作技巧。

目录

实验一金属的成型工艺 (3)

实验二金属的加工工艺 (6)

实验三塑料特性与成型工艺 (9)

实验四木制品制作 (12)

实验一金属的成型工艺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掌握铸造工艺的一般流程、特点和要求,体会金属特有的质感和铸造成型的特点,了解模具的基本特征、要求与作用,建立工艺与精度的概念,进而理解金属零件生产制造的一般规律和特点。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制作蜡模和铸造成型,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想象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鼓励学生改进工艺方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实验内容

采用失蜡法铸造金属锡(合金)零件。需要学生使用石蜡制作原模,然后翻制成石膏模或树脂砂模,并按照工艺要求铸造零件,经过后续修整、加工,最后完成设计的成品。其中,涉及石蜡、石膏、树脂砂及金属锡的性质、使用等,需要讲解说明,提示学生预习有关知识。

三、实验要求

本实验采用学生自主训练为主开放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实验前,指导教师应根据实验内容和工作条件集中进行实验内容、方法、流程的讲解和示范,并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答疑和指导。

四、实验准备

实验前,学生需结合课堂理论讲授的相关金属铸造及机械加工知识进行预习准备,了解、预习所涉及的石蜡、石膏、树脂砂的性质和使用方法,了解锡(包括锡合金)的基本性质,并准备好待制作的产品零件图纸。实验室准备蜡模、成品样件等供教师讲解、学生参考。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失蜡法金属铸造工艺采用石蜡等易熔化材料制作零件原模,原模表面用石膏或树脂砂等包裹形成铸造模,通过熔去石蜡形成铸造型腔,然后向型腔内浇注熔化的金属,冷却后去除石膏或树脂砂即得到铸件,经修整、后加工,完成零件成品的制作。

本实验的铸造工艺原理属于重力铸造,对于一些具有自由端面特殊类型零件,可采用半敞开式铸模进行铸造。

本实验铸造工艺部分采用手工工艺完成,后续修整、加工,根据具体需要,可采用手工或机加工辅助完成。

六、实验条件

本实验使用的主要材料:石蜡,泡沫塑料,石膏,树脂砂,锡(合金)

使用的主要工具:手工雕刻刀,手工修整工具(什锦锉,电磨抛光工具),电炉,热风枪,熔锡锅,煮水锅,和石膏器皿

使用的主要设备:小型车床、铣床,台钻

七、实验步骤

1.制作石蜡模型:用石蜡块雕刻或塑胶模翻制石腊模,也可采用泡沫塑料制作原模,

学生根据设计需要自主设计、制作。

2.制浇注模:在原模表面包裹石膏或树脂砂,干燥,制成浇注模。注意选择合理位

置留出浇注口和冒口。

3.去除石蜡:可采用热水煮或热风枪加热,熔化石蜡并从石膏模中去除,形成铸造

型腔。若使用泡沫塑料制成的原模,也可以不去除,利用铸造金属的热量使之直

接熔解、气化。

4.铸造:将熔化的金属锡从浇口注入,保证连续注入,直到注满型腔并从冒口溢出

为止。冷却后,打开石膏模,取出铸件。

5.修整、后加工:使用工具去除浇口、冒口等多余部分,修整表面缺陷;根据需要,

完成后续必要的加工。

八、思考题

1.冒口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冒口要开设在型腔的最高点?

2.为什么型腔上部比下部容易出现铸造缺陷?如何避免?

3.你作的铸件上有什么缺陷?如何改进?

4.如何使铸件表面更平滑?怎样保证铸件表面浮雕花纹更清晰、完整?

5.铸铁、铜等需高温铸造的材料在铸造工艺上会有那些特殊要求?

九、实验报告

1.实验内容:实验目的,预习与准备的内容,制作的目标与要求(必要时附草图),

自己的实验步骤规划等。

2.实验材料与工具:实验使用的主要材料、工具、设备及用途。

3.实验流程:记录、描述实验的主要流程、操作等。

4.结果与分析:分析制作成品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5.体会与感想:说明通过实验获得的体会,自己的感想等。

十、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1.浇注金属锡时,要保证石膏模或树脂模干透。操作时,要带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

具。

2.操作机床、台钻、砂轮机等设备需要预先熟悉操作规程,了解安全事项,穿戴作业

安全防护用具、装备,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3.电炉、熔锡锅、热风枪等高温加热工具、设备需要在指定位置操作台上操作,断电

并完全冷却后方可交回。

4.熔蜡锅、和石膏器皿用后注意及时清理。

实验二金属的加工工艺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主要利用金属板材、线材等制作小器物,学生需结合自己的设计目标,综合使用可行的加工方法和手段完成制作。通过实际动手实验制作,使学生切身体会、了解、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金属加工工艺的一般流程、特点和适用场合,体会工业化生产与手工制作的差异,建立加工精度、成本与效率等概念,为正确、合理地设计结构及选择材料提供帮助。通过学生自主设计、选择材料和加工工艺、使用工具设备、完成制作,培养、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利用实验室准备的金属板材、线材、管材等,及学生自己找到的金属材料,结合实验室提供的基本加工设备和工具,自主设计、选材、规划加工工艺,完成一件金属材料为主的小器物制作。学生需要结合制作目标,合理选择材料,综合使用加工手段,完成制作。开始制作前,需要指导教师对实验室提供的设备、工具及主要加工手段进行介绍、说明,并提示学生预习有关知识。

三、实验要求

本实验采用学生自主训练为主开放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实验前,指导教师应根据实验内容和工作条件集中进行相关设备、工艺、方法及操作流程的讲解和示范,并在学生制作及操作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答疑和指导。

四、实验准备

实验制作前,学生需结合课堂理论讲授的相关金属材料及加工知识进行预习准备,了解、预习所使用的金属材料的性质,了解金属加工主要工艺方法,并准备好待制作的产品零件图纸。实验室可准备一些金属产品样件等供教师讲解、学生参考。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工业化生产金属零件及产品已经形成一套庞大、完整的工艺装备、手段和流程的加工制造体系,包括铸、锻、焊、机加工及加工装配生产线等。本实验以小金属器物制作为目标对象,主要通过钳工工艺完成,需要时,可使用车、铣等简单工艺辅助完成制作。

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需要,本实验可能涉及金属的手工锻打和焊接、铆接工艺,以及退火、淬火等热处理工艺。

六、实验条件

本实验使用的主要材料:金属板材、线材、管材,包括各种常见钢、铜、黄铜、铝等使用的主要工具:通用钳工工具(包括锉刀、錾、锯及电磨头等),台虎钳,砂轮机,角磨机,砧铁,电炉

使用的主要设备:小型车床、铣床,台钻、电焊机

七、实验步骤

本实验由学生自主选题、选择材料和规划工艺路线,完成一件金属小器物的制作。不同的制作内容可能使用的工艺方法和制作流程会有较大差异,通常涉及到的典型制作工艺罗列如下:

1.金属板料切割、下料。在金属板上划出零件轮廓线,注意留有足够余量;将金属板料采用合适方式固定,如夹在台虎钳上;使用钢锯、铁剪或角磨机等工具沿划线切割。

2.制作金属丝圆圈。利用一根与待制作圆圈内径大小相同的管子和圆棒料(可以是任何材质)作为芯轴,将金属丝紧密缠绕在芯轴上;用钢锯沿密绕的金属丝螺旋轴向切开;修整切开的金属环。

3.金属板零件整形。将按照零件轮廓预切好的料坯夹在台钳上,使用锉刀修整形状;使用砂轮机或砂带机修磨零件,达到设计的形状。

4.机械加工。在小型车床、铣床上,根据需要完成对零件的车削或铣削加工。

5.金属锻打成型。钢铁、紫铜、铝合金等材料可采用加热至一定温度后,用锤子在砧铁上锻打成型,容易塑性变形的材料也可在常温下锻打成型。注意不同材料的加热温度不同,钢铁热锻打后起到退火作用,需通过热处理工艺恢复硬度。

6.金属的焊接。使用小型电焊机进行金属零件的焊接。

7.铆接。在需要铆接处预先制好铆钉孔,然后将合适长度的铆钉放入孔中,将待铆零件放在砧铁上,用锤子敲打铆钉头完成铆接

8.制品表面刻花、刻字。在制品表面绘制图样,使用电磨工具,用合金刻刀头在金属表面手工刻制,或在计算机上绘制图样,输出为适当格式,使用激光雕刻机完成刻制加工。

八、思考题

1.工业化批量生产与手工单件制作在加工制造工艺上有哪些不同?

2.金属板或金属丝需要平整或调直时,如何保护表面?

3.金属锉刀、钢锯条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有哪些特性?

4.用什么加工工艺容易保证刀具的刃口坡面平整、美观?手工开刃时你用什么方法?

5.结合自己的制作,总结设计图纸的作用。

九、实验报告

1.实验内容:实验目的,预习与准备的内容,制作的目标与要求(附草图),实验步

骤规划等。

2.实验材料与工具:实验使用的主要材料、工具、设备及用途。

3.实验流程:记录、描述实验的主要流程、步骤、操作和结果等。

4.结果与分析:分析制作成品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5.体会与感想:说明通过实验获得的体会,自己的感想等。

十、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1.实验操作时,要带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具。

2.操作机床、台钻、砂轮机及电焊机等设备需要预先熟悉操作规程,了解安全事项,

穿戴作业安全防护用具、装备,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3.制作过程产生的边角废料、金属屑要及时清理。

4.不允许使用对环境、设备、工具有破坏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操作,如喷漆、在非工作

台面敲打锤砸及非正常实用工具等。

实验三塑料特性与成型工艺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为常用塑料特性及成型工艺认识、理解的综合性试验。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掌握常用塑料的基本特点、用途,体会塑料特有的质感,了解塑料成型加工的工艺方法和适用范围,理解工业化生产的方式与特点,了解塑料零件生产制造主要方法。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规划制作工艺流程,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想象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实验内容

收集几种塑料样品,辨识种类,整理各自的特点、用途和相关加工工艺;使用实验室提供的塑料材料或自己收集的废弃塑料,制作一件小产品。完成实验制作,需要学生使用热塑成型、粘接组装、表面修饰等主要工艺方法和手段,并利用实验室能够提供的工具、设备和材料,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设计、操作。

三、实验要求

本实验采用学生自主训练为主开放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实验前,指导教师应根据实验内容和工作条件集中进行实验内容、方法、流程的讲解和示范,介绍相关工具、设备的使用方法和要求,并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答疑和指导。

四、实验准备

实验前,学生需结合课堂讲授的塑料材料性质、成型工艺方法等知识进行预习准备,了解、熟悉实验涉及的材料、工具、设备等的使用方法与要求,准备好待制作的产品零件图纸和自己收集的塑料材料。实验室准合适的制成品样件等供教师讲解、学生参考。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利用热塑性塑料加热到软化温度可塑形的特点,自主设计、搭建实验成型平台、辅具及手段,经修整、后加工,完成制作。

利用塑料热合性或使用溶剂、粘合剂,进行拼接、组装。

本实验以手工工具和方法为主,进行加工、修整,根据具体需要,部分可采用机加工和激光雕刻辅助完成。

六、实验条件

本实验使用的主要材料:塑料板(聚氯乙烯、亚克力),PVC塑料管,废弃饮料瓶、

塑料薄膜,粘合剂

使用的主要工具:勾刀,刮刀,电动手工修整工具,热风枪,手锯、剪刀等

使用的主要设备:小型铣床,台钻,激光雕刻机,电热折弯机

七、实验步骤

本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规划流程、完成制作,制作过程中,通常涉及到的操作工艺和制作方法有如下几种:

1.切割、下料:塑料板下料时,首先依据设计图纸在塑料板表面放样、划线,然后用

勾刀或手锯沿划线轮廓进行切割,薄板用勾刀便捷,厚板用手锯效率更高;塑料管下料时,也是依据设计图纸在塑料板表面放样、划线,然后用手锯沿划线轮廓进行切割;

塑料薄膜划线后用剪刀进行切割;复杂形状、精度要求高的板料下料时,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图形,使用激光雕刻机完成切割。

2.热塑成型:曲面成型时,首先制作成型胎具,可用木材、石膏等材料制作;将塑料

用热风枪加热至塑料软化温度,然后在胎具上定型完成曲面成型。塑料板折直弯时,首先在折弯处做标记或划线,然后在电热折弯机上将塑料对准划线位置,加热折弯处至软化温度,取下塑料并弯折至预定角度,保持位置直至定型。

3.粘接、组装:沿零件结合处涂粘合剂,或用电机热熔化结合部位,干固后打磨、修

整表面,完成拼接或组装。若用机械法连接、组装,首先在零件连接处预制孔,然后插入拉铆钉,用拉铆枪铆接。

4.装饰、修整:使用刮刀、锉刀、砂纸、抛光工具等完成局部修整;用电磨头手工雕

刻工具或激光雕刻机进行装饰纹路、图案雕刻。

八、思考题

1.加热塑料时,塑料表面起泡是什么原因?如何避免?

2.如何在制作时避免塑料表面划痕?出现划痕如何修补?

3.比较手工曲面成型与吸塑成型的异同,分析吸塑成型的优缺点。

4.对废塑料的处理问题,你有哪些建议?

5.工业化生产使用的工艺方法有哪些特点?

九、实验报告

1.实验内容:实验目的,预习与准备的内容,制作的目标与要求(附草图),自己的

实验步骤规划等。

2.实验材料与工具:实验使用的主要材料、工具、设备及用途。

3.实验流程:记录、描述实验的主要流程、操作等。

4.结果与分析:分析制作成品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5.体会与感想:说明通过实验获得的体会,自己的感想等。

十、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1.某些溶剂粘合剂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使用时注意,预防过敏。

2.操作机床、台钻、砂轮机等设备需要预先熟悉操作规程,了解安全事项,穿戴作业

安全防护用具、装备,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3.电加热折弯机、热风枪等高温加热工具、设备需要在指定位置操作台上操作,断电

并完全冷却后方可交回。

实验四木制品制作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掌握常见木材的基本性质、特点及木材加工工艺的一般流程、特点和要求,体会木材特有的质感和特征。了解木制品结构,了解工业化木器生产规范,理解现代木制品生产制造的特点。通过学生自主设计、选材、加工及组装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想象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材料应用形式、改进工艺方法,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验内容

采用典型木工工艺,包括锯、刨、凿及雕刻等,借助传统木工工具和现代电动木工工具,自主设计、制造一件木器或木制品模型。实验需要学生学习、掌握典型木制结构,掌握基本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术,从设计方案图、下料图到选料、下料、构件加工、组装,完成设计的目标。

三、实验要求

本实验采用学生自主训练为主,开放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实验前,指导教师应根据实验内容和工作条件集中进行实验内容、方法、流程的讲解和示范,并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答疑和指导。在学生开始进行制作前,应将准备好的产品设计方案和工艺流程与指导教师交流、讨论、确认,接受指导和帮助建议。

四、实验准备

实验前,学生需结合课堂理论讲授的相关木材知识及加工工艺方法进行预习准备,了解、预习实验使用的木材(包括原木和加工木材)的性质和特点,了解实验室提供的木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并准备好待制作的产品图纸。实验室准备具有典型结构特点的木制成品样件供教师讲解、学生参考。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榫卯连接结构是中国传统木工制品的经典工艺范例,在相互连接构件对应部分分别制成形状契合的榫和卯,插接形成稳定的结构,进而组装成形态各异、千变万化、美观使用的各式木制品。构件组装方法是木制品生产制作的关键工艺。

现代工业化生产,为提高功效、方便组装、降低成本,多采用金属五金件连接制造家具。五金件制成标准化、系列化零件,木制构件上简单制作出安装五金件的孔洞,即可便

捷地实现安装、拆卸,也使得木构件结构和加工工艺大为简化。

本实验主要采用手工加工工艺制作,工具可采用传统木工工具或电动木工工具。后续修整、加工,根据具体需要,使用相应的工艺手段实现,如雕刻、打磨、抛光、刷漆等。六、实验条件

本实验使用的主要材料:原木板料,木方,胶合板,大芯板,纤维板,木钉,木螺丝,家具五金连接件,白乳胶

使用的主要工具:手工木工工具(锯、刨、凿),电动木工刨,木工雕刻刀,木锉,

直角尺,电动打磨工具,气动射钉枪,组合工具

使用的主要设备:电锯,木工车床、小型铣床,台钻

七、实验步骤

本实验由学生自主规划设计,根据制作目的及采用工艺的方法,可能各自涉及的实验手段及步骤不一致。总体上,本实验使用的工艺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选料:根据学生自己规划的目标和加工方法,预先绘制构件图纸,结合实验室具备

的材料情况,选择合适的木料种类和尺寸,注意木材纹理方向。

2.下料:按照构件图纸及选料情况,在木材上画线标识位置,然后使用电锯或木工锯

切割至适合尺寸,注意留出加工余量。

3.刨削:将代加工木料固定在工作台上,使用木工刨或电动木工刨在木材表面顺木材

纹理方向进行刨削至设计尺寸。粗刨使用较大刨刃伸出量,以提高加工效率;精刨用较小刨刃伸出量,保证平整度和表面平滑度。

4.作榫卯:对应构建连接部位,用铅笔、尺规画出榫卯加工轮廓位置线,然后用木工

凿、锯、钻等工具加工榫卯。榫卯粗加工可用木工锯、电钻完成,精加工用木工凿完成。工具使用方法和技巧由指导教师示范并指导学习。

5.组装:榫卯结构制品,需预先进行试装、修整,然后依次安装各榫卯构件,必要时

打入楔子加固。五金件连接产品组装时,先在连接位置安装预埋件,然后,依次对接各组件,并紧固五金件,最后调整整体形状、尺寸,固定后,完成组装。

6.雕刻:在雕刻部位画好轮廓线,使用木工雕刻刀由浅入深进行雕刻,先刻出轮廓,

然后在各局部位置精修,必要时,用锉刀、砂纸打磨。

7.修整、后加工:根据制作要求,进行表面修饰,如绘画、打蜡、刷漆等。

八、思考题

1. 木材质地(如密度、硬度)对榫卯结构有哪些影响?如何解决?

2. 使用五金件连接,对构件质地有什么要求?

3.逆木材纹理方向刨削有什么影响?

4.如何使木制品连构件接处表面更平滑、美观?

5.如何避免木材出现开裂现象?

九、实验报告

1.实验内容:实验目的,预习与准备的内容,制作的目标与要求(必要时附草图),自己的实验步骤规划等。

2.实验材料与工具:实验使用的主要材料、工具、设备及用途。

3.实验流程:结合自己的制作,记录、描述实验的主要流程、操作等。

4.结果与分析:分析制作成品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5.体会与感想:说明通过实验获得的体会,自己的感想等。

十、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1. 操作电动工具、台钻等设备,需要预先熟悉操作规程,了解安全事项,穿戴作业

安全防护用具、装备,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2.注意保护各种木工工具刃口,使用完工具,放回工具箱。

3.及时清理废料、木屑、锯末等垃圾。

设备与工艺实训指导书

设备与工艺实训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凸轮开口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多臂开口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掌握投梭机构和打纬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4.掌握卷取和送经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设备 凸轮开口机构小样机、多臂开口机构小样机、1515织机、剑杆织机。 三、实验内容 观察五大运动的机构。 作业题: 1.开口机构的含义、作用以及类型。 2..凸轮开口机构原理 3.画出有梭织机平纹凸轮开口机构简图。 4.织机开口清晰度对织造有何影响? 5.投梭时间的早迟对引纬、织造的影响。 四、基本知识 开口机构 开口的含义:在织机上,按照织物组织的要求,把经纱上下分开,形成梭口的运动,简称开口。完成开口动作的机构称为开口机构。 开口机构的作用: 1)使经纱上下分开,形成梭口; 2)根据织物组织的要求,控制经纱的升降次序。 开口机构的类型: 1)凸轮和连杆开口机构——织制平纹、斜纹等简单织物,可用2-8页综框。

2)多臂开口机构——织制较复杂的小花纹织物。一般用16页综框,最多可达32页综框。3)提花开口机构——织制复杂的大花纹织物。直接用综丝控制每根经纱的升降。 一、凸轮开口机构 1、综框联动式凸轮开口机构 例织制平纹, ·综框的下降:靠凸轮作用 ·综框的上升:吊综辘轳回转时的联动作用 特点: ·中心轴(凸轮轴)每一回转,形成两次梭口; ·梭口高度由凸轮的大小半径之差及踏综杆作用臂的长短决定; ·综框的运动规律由凸轮外廓形状决定。 织平纹时,织机主轴每回转一转,经纱开口一次,而踏盘每回转一转,则要开口2次.

2、多臂开口机构的分类 1)按传动方式分 单动式:主轴一回转,拉刀往复一次,仅形成一次梭口。 特点:每页综框配置一把拉钩,拉动拉钩的一把拉刀由织机的主轴传动,因此主轴每回转一转,拉刀仅往复一次,形成一次梭口。机构的结构简单,动作剧烈,织机速度受到限制,适合低速织机。 单动式多臂开口机构的拉刀往复一次仅形成一次梭口,每页综框只需配备一把拉钩(如图7-15),拉动拉钩的拉刀由织机主轴按1∶1的传动 比传动,因此主轴一转,拉刀往复一次,形成一次梭口。由于拉刀复位是 空程,造成动作浪费。 复动式多臂开口机构上,每页综框配备上、下两把拉钩,由上、下两把拉刀拉动。拉刀由主轴按2∶1的传动比传动,因此,主轴每两转,上、 下拉刀相向运动,各作一次往复运动,可以形成两次梭口。 复动式:主轴每回转两转,上下拉刀各作一次往复运动,形成两次梭口。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指导书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指导书 XX建筑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教研室 2009年3月

实验一、学习数字通信系统的SystemView仿真软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ystemView软件,学习数字通信系统SystemView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为实际的仿真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掌握软件设计和仿真的方法。 二、实验说明 SystemView是美国ELANIX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环境的用于系统仿真分析的可视化软件工具。使用它,用户可以用图符(Token)去描述自己的系统,无需与复杂的程序语言打交道,不用写代码即可完成各种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利用SystemView,可以构造各种复杂的模拟、数字、数模混合系统和各种多速率系统,它可用于各种线性或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SystemView的图符资源十分丰富,特别适合于现代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和方案论证。还可进行CDMA通信系统和数字电视业务的分析;用户还可以自己用C语言编写自己的用户自定义库。 SystemView能自动执行系统连接检查,给出连接错误信息或尚悬空的待连接端信息,通知用户连接出错并通过显示指出出错的图标。 在系统设计和仿真方面,SystemView还提供了一个真实而灵活的窗口用以检查、分析系统波形,也可完成对仿真运行结果的各种运算、频谱分析、滤波。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1.安装SystemView,对该软件有一个感性认识

根据SystemView安装软件说明,在电脑上安装SystemView软件。 2.了解SystemView设计窗口 启动SystemView后就会出现如图1所示的系统设计窗口。它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条、滚动条、提示栏、图符库和设计窗工作区。其中设计窗口工作区是用于设置、连接各种图符以创建系统,进行系统仿真等操作;提示栏用于显示系统仿真的状态信息、功能快捷键的功能信息提示和图符的参数显示;滚动条用于移动观察当前的工作区域。当鼠标器位于功能图符上时,则该图符的具体参数就会自动弹出显示。 3.了解SystemView图符库 SystemView的图标库可分为3种,即基本库、专业库以及用户扩展库。分别了解相关图库的功能,便于后续设计使用。 4.了解SystemView分析窗口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班级: 学号: 姓 名:

实验一金相试样制备与组织观察综合实验 实验学时:6h 实验性质:综合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结构及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提高物像的质量;了解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2学习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了解金相试样质量对金相分析的影响。 3掌握二元铸态合金的固溶体,共晶(包括亚共晶和过共晶)和包晶组织的特征,能识别这些组织;掌握Fe—C合金平衡和非平衡组织的特征。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为综合实验,要求综合运用金相显微镜和各种金相制样设备学会各种不同试样的金相制样要点,并能分析合金尤其是铁碳合金的典型组织。 实验分三阶段进行,首先熟悉金相显微镜的结构、操作方法和维护要求,再进行具体试样的金相试样制备,第三步观察分析常见二元合金和铁碳合金的组织。实验中各阶段每位同学独立完成。通过预习了解显微镜结构、维护要求以及金相制样方法和不同合金的组织特征,写出实验步骤,然后到实验室通过自己的操作体会各个过程。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3.1实验仪器、设备 砂轮机、预磨机、抛光机、电吹风、金相显微镜 3.2实验材料试样:铁碳合金试样及有色金属合金试样(用于组织观察);制备试样材料选用碳 钢。制样材料:砂纸、抛光剂、抛光布、3-4%硝酸酒精、滤纸 四实验原理 4.1 金相显微镜结构与使用 4.1.1成像原理 简单地说,成像原理就是将物像两级放大。如图1—1 所示。物AB 经物镜放大成一倒立的实像 A ′ B′,再经目镜放大成虚像A ″B″。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 250 M M物?M目 f 物f目 f 物,f 目——物镜和目镜的焦距;l——显微镜的光镜筒长度放大倍数的选择决定于组织的粗细和观察的目的。放大倍数大,则组织清晰,但视域小,不能观察全貌,代表性受局限,放大倍数低,则效果完全相反,如图1-2 所示。在金相分析时,根据需要,往往高、低倍变换使用。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样本

目录 实验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观摩实践 (3) 实验二、机床夹具的设计观摩实践 (4) 实验三、机床刚度的测定 (5) 实验四、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10) 实验五、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实验 (14) 实验六、机械制造工艺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观摩实践 (15)

实验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观摩实践( 2学时) 一、实践目的 了解工艺规程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掌握高效自动化加工机床和普通机床 的加工特点和应用场合。 二、实践环境 机械加工车间, 包括通用机床加工环境和高效自动化机床加工环境及其典 型的工艺规程。 三.实践要求 1、学生在观摩实践之前, 应复习或预习教材或课堂笔记上的相关内容, 带着若干相关问题在实践中求答案。 2、学生在实践中要做好记录, 按实践内容认真整理并写出实践报告。 四、观摩实践内容 1、经过观摩, 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几种格式, 分别适用于什么场合? 2、经过观摩, 分析对于不同生产类型, 工艺特点有何不同? 3、经过观摩, 总结分析高效自动化加工机床和普通机床的加工的工艺规程有何不同? 4、经过观摩, 总结工艺规程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5、对实践有何感想和建议?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由实验指导教师给出学生实验成绩( 优、良、中、及、差) , 其中差为不及格。实验报告占70%, 实验过程占30%。

实验二、机床夹具设计观摩实践( 2学时) 一、实验目的 了解常见通用和专用机床夹具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并能够根据需要设计夹具。 二.实验所用设备或模型 1、三爪卡盘、四爪卡盘、虎钳等通用夹具。 2、典型车夹具、铣夹具、钻夹具等专用夹具模型各一套。 3、普通卧式车床一台、铣床一台、摇臂钻床一台。 三.要求 1、学生在观摩实践之前, 应复习或预习教材或课堂笔记上的相关内容, 带着若干相关问题在实践中求答案。 2、学生在实践中要做好记录, 要按实践内容认真整理并写出实践报告。 四、观摩实践内容 (1)经过观摩, 分析通用夹具和专用夹具的特点。 (2) 经过观摩, 分析车床夹具结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与车床如何联接? ( 3) 经过观摩, 分析钻模结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观摩中见到的钻套结构形式有哪几种? 各有何特点? (4)经过实物观摩, 分析车床夹具结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5)实物观摩中见到的哪些夹具设有对刀装置, 以结构示意图的形式表示对

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安全人机工程学 验指导湖南工学院20XX年3月 实验六深度知觉测定实验八记忆广度测量实验 实验九动作速度测定实验 实验七手指灵活性、手腕动觉方位能力测定实验六深度知觉测定实验目的 深度知觉测试是测试人的视觉在深度上的视锐程度,通 过测试可以了解双眼对距离或深度的视觉误差,也可以比较双眼和单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 实验仪器简介 采用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主要技术指标: 1比较刺激移动速度分快慢二档: 快档50mm/s慢档25mm/s 2比较刺激移动方向可逆。±200mm 3比较刺激移动范围:400mm 4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的横向距离为55mm 5工作电压

220V 50HE 工作原理: 1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结构如图2所示: 图 2 EP503A深度知 觉测试仪结构移动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三点成一直线,在 实验 过程中,可测出被试者视觉在深度上的差异性。 2遥控键如图3所示: 图3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遥控器面板示意 3面板布置如图4所示: 图4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面板示意三实 验步骤 1、被试在仪器前,视线与观察窗保持水平,固定头部, 能看到仪器内两根立柱中部。2、以仪器内其中根立柱为 标准刺激,距离被试2米,位置固定。另一根可移动的立柱为变异刺激,被试可以操纵电键前后移动。 3、正式实验时,先主试将变异刺激调至任意位置,然 后要求被试仔细观察仪器内两根立柱,自调整,直至被试认为两根立柱在同一水平线上,离眼睛的距离相等为止。被试 调整后,主试记录两根立柱的实际误差值,填入下表中 4、正式实验时,先进行双眼观察20次,其中:有10吃是变异刺激在前,近到远调整; 有10次是变异刺激在后,远到近调整。顺序和距离随 机安排。

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实验指导书

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实验指导书 青岛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不同成分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C相图在铁碳合金组织分析中的作用 2、进一步掌握Fe- Fe 3 3、掌握铁碳合金成分与组织变化的关系和规律,能够根据显微组织的特征估算亚共析钢中碳的质量分数。 4、熟悉金相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二、实验原理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是指铁碳合金在极其缓慢的冷却条件下所得到的组织,C相图所对应的组织。 即Fe- Fe 3 实际生产中,要想得到一种完全的平衡组织是不可能的,退火条件下得到的组织比较接近于平衡组织。因此我们可以借助退火组织来观察和分析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根据Fe- Fe C相图,我们把铁碳合金相图分为工业纯铁、亚共析钢、共析钢、 3 过共析钢、亚共晶白口铁、共晶白口铁、过共晶白口铁 1、工业纯铁 工业纯铁是ωc<0.0218%的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组织为铁素体组织,铁素体呈多角形块状,晶界为黑色条状,有时可以看出在晶界处少量分布的三次渗碳体。 2、亚共析钢 亚共析碳钢的质量分数为0.0218%<ωc<0.77%,室温下的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经经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铁素体呈白色多边形块状,珠光体在放大倍数较低时呈暗黑色。随着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铁素体量逐渐减少,珠光体量逐渐增加,铁素体的形态逐渐由块状变为碎块状或网状。 3、共析钢 共析钢是ωc=0.77%的铁碳合金,室温组织为单一的珠光体。显微镜下每个珠光体晶粒中渗碳体与铁素体片层的方向、大小、宽窄都不一样,这是因为每个珠光体晶粒的位向不同,其截割截面不一致导致的结果。

数控编程与工艺实验指导书

. . . 《数控编程与工艺》实验指导书 主编:科达、胡周玲 主审:吴明友 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 . .

前言 本实验指导书适用于数控类专业,是《数控编程与工艺》课程的配套用实验指导书。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好数控程序指令及相关的工艺知识,本课程主要采用计算机仿真实验。数控车、铣采用托普OpenSoftCNC仿真软件,电火花线切割采用CAXA线切割软件。本实验指导书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并不依赖与某个计算机仿真软件,适合于学生练习。

. . . 目录 实验项目1 数控仿真系统操作练习 (1) 实验项目2 基本编程指令的使用 (1) 实验项目3 刀具半径补偿编程指令的使用 (1) 实验项目4 数控车床基本编程指令的使用 (1) 实验项目5外圆切削固定循环编程指令的使用 (1) 实验项目6数控车床程序指令综合使用 (1) 实验项目7数控铣床基本编程指令的使用 (1) 实验项目8 镜像功能编程指令的使用 (1) 实验项目9孔加工固定循环编程指令的使用 (1) 实验项目10 用户宏功能编程指令的使用 (1) 实验项目11 数控铣床程序指令综合使用 (1) 实验项目12 CAXA线切割系统指令 (1) 实验项目13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使用 (1) . . . .

实验项目1 数控仿真系统操作练习 一、项目编号: 二、实验课时:1课时 三、主要容及目的 (1)熟悉数控仿真系统的菜单。 (2)掌握在数控仿真系统进行程序编辑、编译、管理的方法。 (3)掌握在数控仿真系统进行程序仿真操作的方法。 四、托普OpensoftCNC仿真系统的使用方法 (一)程序管理 在程序管理界面下,您可以进行有关数控加工程序文件的各种操作,如读入程序、查错编译以及程序编辑等。其中最主要的功能是程序编辑。切换至程序管理界面:

WDT-IIIC综合实验指导书

第三章一机—无穷大系统稳态运行方式实验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对称稳定情况下,输电系统的各种运行状态与运行参数的数值变化范围; 2.了解和掌握输电系统稳态不对称运行的条件;不对称度运行参数的影响;不对称运行对发电机的影响等。 二、原理与说明 电力系统稳态对称和不对称运行分析,除了包含许多理论概念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数值概念”。为一条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在典型运行方式下,用相对值表示的电压损耗,电压降落等的数值范围,是用于判断运行报表或监视控制系统测量值是否正确的参数依据。因此,除了通过结合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掌握此类“数值概念”外,实验也是一条很好的、更为直观、易于形成深刻记忆的手段之一。实验用一次系统接线图如图2所示。

图2 一次系统接线图 本实验系统是一种物理模型。原动机采用直流电动机来模拟,当然,它们的特性与大型原动机是不相似的。原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可通过给定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电压来调节。实验系统用标准小型三相同步发电机来模拟电力系统的同步发电机,虽然其参数不能与大型发电机相似,但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具有特殊参数的电力系统的发电机。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可以用外加直流电源通过手动来调节,也可以切换到台上的微机励磁调节器来实现自动调节。实验台的输电线路是用多个接成链型的电抗线圈来模拟,其电抗值满足相似条件。“无穷大”母线就直接用实验室的交流电源,因为它是由实际电力系统供电的,因此,它基本上符合“无穷大”母线的条件。 为了进行测量,实验台设置了测量系统,以测量各种电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为了测量发电机转子与系统的相对位置角(功率角),在发电机轴上装设了闪光测角装置。此外,台上还设置了模拟短路故障等控制设备。 三、实验项目和方法 1.单回路稳态对称运行实验

人机工程学实验

实验一:双手调节器 1.实验目的 2.实验介绍和实验思路:双手调节器是一种典型的动作技能操作仪器。它是通过双手的操 作合作完成设定的曲线轨迹的运动,即是右手完成目标的上下移动,左手完成目标的左右移动。以被试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偏离轨迹的次数,作为衡量其多次练习后的进步水平。 3.实验过程:分两项实验 第一种:自变量:同一个人的被实验次数即练习遍数。(每人四次,左右单程各两次)因变量:走完单程过程中个出错次数和时间 双手协调能力测试实验中的被试者完成实验的时间及错误次数数据统计分析如下: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练习曲线如下,用练习遍数作横坐标,用完成任务所用时间及出错次数为纵坐标,做出示意图为: 4.实验结论: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每遍练习中的错误次数随着练习遍数的增加总体趋势 偶尔也会错误次数和时间略有增加。 实验二:瞬时记忆 1.实验目的:证实瞬时记忆的现象及其性质。 2.实验(方案一)思路:恒定变量设为1,自变量为设定秒数,因变量为报对码数目。 方案一数据:

根据图表可知,在设定时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学生答对的图码数目不断减少。 (方案二)实验思路:恒定变量为时间(0.4秒),自变量为图码行数不同,因变量为记忆图码正确数量。 方案二数据:

根据图表可知,当被测试者接收一行图码信息时,思路清晰,记忆较快,当被测试者接收两行图码信息时,记忆速度不如一行图码快。 3.实验总结:1. 在设定时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学生答对的图码数目不断减少。 2. 瞬间记忆在0.4秒情况下,记忆的合理码数在 3.2—3.5之间。 实验三:记忆广度 1.实验目的:学习测定光简单反应时的程序,比较光简单反应时的个体差异,通过测定闪光融合领率.学习使用阶梯法测定感觉阈限 2. 实验介绍和实验思路: 影响短时记忆广度的因素很多,组块的大小,熟悉性,复杂性等都会影响短时记忆的容量设自变量为计位数,因变量为正确个数,测试正确率: 3.根据数据分析结果: 随着计位数的不断增加,实验者按对的个数不断减少,正确率越来越低, 这说明人的记忆广度有限,所以在适当的记忆时间内,应设计相应的可记忆的内容,严防记忆过载。从另一方面讲了解短时记忆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方法加以训练,有助于个人记忆的

工程材料液态成型实验指导书

开放实验指导书大纲 实验名称: 工程材料液态成型 引言 什么是液态成型 金属的液态成型常称为铸造,铸造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 图-1 铸造示意图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铸造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2.了解并掌握铸造的基本工艺及其主要的工艺参数; 3.了解并掌握铸造过程中金属从液态到固态转变过程中影响金属性能和铸件质量的一些基本因素; 4.了解金属收缩的基本规律,以及常见铸造缺陷缩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1.铸造的定义 铸造过程是指将金属置于熔炼炉内的坩埚中, 加热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铸到锭模或铸模中,经冷却凝固, 液态金属转变成固态金属, 清整处理后获得一定形状、尺寸的铸件或铸件的工艺过程。铸造毛胚因近乎成形,而达到免机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时间.铸造是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 铸造工艺可分为三个基本部分,即铸造金属准备、铸型准备和铸件处理。铸造金属是指铸造生产中用于浇注铸件的金属材料,它是以一种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而组成的合金,习惯上称为铸造合金,主要有铸铁、铸钢和铸造有色合金。 2.铸造的分类 铸造种类很多,按造型方法习惯上分为:①普通砂型铸造,包括湿砂型、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类。②特种铸造,按造型材料又可分为以天然矿产砂石为主要造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熔模铸造、泥型铸造、铸造车间壳型铸造、负压铸造、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和以金属为主要铸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连续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两类。 2.1 普通砂型铸造 以型砂和芯砂为造型材料制成铸型,液态金属在重力下充填铸型来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由于砂型铸造所用的造型材料价廉易得,铸型制造简便,对铸件的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均能适应,长期以来,一直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工艺。 图-2 砂型铸造示意图

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实验指导书解答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典型结构冲模拆装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对模具的拆装,进一步熟悉模具的结构; 2、通过对所拆模具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掌握各类模具的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零件间的配合关系及拆装关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设计模具的能力; 3、通过对模具的拆装,并绘制模具装配图以一些主要模具零件图。提高快速绘制模具草图的能力。 二、冲模的分类及冲模的主要零部件 1冲模的分类 冲模按工序组合程度可分为:单工序模、级进模、复合模。 冲模按导向方式可分为:无导向模、导板模、导柱导套模 (1)单工序模 单工序模是指在一次冲压行程中只完成一道工序的模具。单工序模按工序性质分类 可分为落料模、冲孔模、弯曲模、拉伸模、胀形模、翻边模等等。 (2)级进模 级进模是指在压力机的一次冲程中,依次在几个连续不同的工位上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工序的模具,级进模又称连续模或跳步模。级进模根据定位装置的不同,有四结构: (a)由导料板、挡料销、始用挡料销、导正销组成定位部分的导正销级进模. (b )由导料板、侧刃组成定位部分的侧刃级进模。 (c)由导料板、侧刃、导正销组成定位部分的级进模。 (d)由导料板、自动送料机构、导正销组成定位部分的级进模。 (3)复合冲模 复合模是指是指在压力机的一次冲程中,在同一个工位上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工序的模具,复合模按结构可分为:正装复合模、倒装复合模。 2、冲模的主要零部件可分为工艺构件和结构构件两部分。

三、实验仪器 1实验设备:冲压设备; 2、实验模具:冲压模具若干副; 3、实验工具及量具:游标卡尺、直尺、扳手、螺丝刀、铜棒、手锤、零件盒。 四、实验步骤 1认真观察实验模具,并推测模具的种类、工作原理; 2、将模具上、下模部分分开,确定模具的种类及组成模具各零件的作用; 3、由工作零件推测制件形状和毛坯形状,并按比例绘制制件草图和毛坯草图; 4、拟定模具拆装工艺过程。对于模具零件间的过盈配合部分和部分过渡配合部分, 拆卸到组件为止。在拆卸过程中,要记清各个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相互关系及拆卸顺序,以便重新装配。 5、在拆卸时和拆卸后,分析模具工作零件的结构特征、形状、定位和固定方式;验证并修正前面推测的制件形状。 6、分析模具其他零部件的结构形式、特点及它们与相关零件的位置关系;模具定位和紧固零件的结构形式、作用、要求和数量。

乐高实验指导书1

创新综合实验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总览 (3) 第二部分综合实验 (6) Lab1 光电传感器自动跟踪小车 (6) Lab2 光电传感器测距功能测试 (8) Lab3 光电传感器位移传感应用 (12) Lab4 超声波传感器测试 (13) Lab5 超声波传感器位移传感应用 (17) 第三部分创新实验 a)双轮自平衡机器人; b)碰触传感机器人设计(基于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平台); c)寻线机器人的仿真和建模及实例(基于Lejos-Osek 设计一个机器人的实例); d)自己提出一个合理的项目

第一部分 课程总览 1.目的与意义 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以及综合设计能力是当前高等工科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高等工科院校的实验课程正经历着从“单一型”“验证型”向“设计型”“开放型”的变革过程。我院测试及控制类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测试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课程涵盖了机械设备及加工过程测试控制相关的电子电路、传感器、信号处理、接口、控制原理、测控计算机软件等理论及技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但目前各课程的实验教学存在着孤立、分散、缺乏系统性的问题。为促进机械工程学科学生对于计算机测控技术的工程创新设计能力、促进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本机电一体化创新综合实验以丹麦乐高(LEGO)公司教育部开发的积木式教学组件-智力风暴( MINDSTORMS)为基础进行。 采用LEGO MINDSTORMS 为基础建立开放型创新实验室,并根据我院测试及控制类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测试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课程设计多层次的综合创新实验设计项目,具有技术综合性和趣味性以及挑战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激发和强化他们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综合能力和进取精神;可使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对材料、机械、电子、计算机硬件、软件均有直观的认知并掌握机械工程测试与控制的综合分析设计能力。 2.实验基础 2.1 LEGO MINDSTORMS 控制器硬件 要求认识和理解RCX、NXT的基本结构,输入输出设备及接口,DCP传感器及接口,并熟练进行连接与操作。 2.2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选择适合的软件 ?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基础 ?VPL编程 ?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软件 ?Robolab软件 ?NXT软件 ?Matlab等等 2.3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编程以自学为主 参考书: a)LEGO快速入门 b)乐高组件和ROBOLAB软件在工程学中的应用 c)ROBOLAB2.9编程指南 d)ROBOLAB研究者指南

棒框仪实验报告

棒框仪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人机工程学 报告书 姓名:董思洋 班级:工业设计10-3班学号: 二零一二年

棒框仪实验指导书 陈亚明编 艺术与设计学院 二0一二年二月

棒框仪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仪器可测量一个倾斜的框对判断一根棒的垂直性影响的程度。被试的判断受倾斜的框的影响,相当于周围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所以此 本仪器可以通过被试的认知方式来测量人格特性。 二、实验方法 两人一组,正确使用棒框仪进行测量: 1、一个放在平台上的观察筒被试观察面为圆白背景面板上有一个黑色正方形框和黑色棒。棒的倾斜度可由被试通过旋钮调节。 2、主试面有一个半圆形的刻度,圆弧内指针指示框的倾斜度,中央指针指示棒的倾斜度。主试调节面板上旋钮改变框与棒的倾斜度。 3、在平台上有一个水平仪,可通过旋转平台下面的螺丝将平台调整到水平的位置。此棒框仪的优点在于没有电源的条件下可以使用。 三、测量器具 人体形体测量尺350×165×215mm的棒框仪 四、实验内容 (1)将平台调到水平位置。 (2)根据实验的要求,主试将框和棒调到在一定的倾斜度。 (3)要求被试通过观察筒进行观察,并根据自己感觉将棒调整得与地面垂直。(4)从刻度上读出的棒的倾斜度,即记录下误差的度数和方向。 (5)主试调节不同的方框的倾斜度,即不同的场条件下,重复实验。由被试调整出的棒倾斜度总结出框对棒的影响,从而研究被试的场依存性。 五、实验要求 1.每位同学都要参与测量、被测量过程; 2.记录数据以度为单位 3.测量数据要准确,测量精确;

2019年道路工程材料试验指导书.doc

《道路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交通工程)

实验一水泥混凝土 本试验根据《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进行,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试验、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一、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坍落度)试验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集料最大粒径大于40mm、坍落度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测定。 (一)试验目的 通过测定拌合物流动性,观察其粘聚性和保水性,综合评定混凝土的和易性,作为调整配合比和控制混凝土质量的依据。 (二)主要仪器设备 台秤(称量50kg,感量50g); 天平(称量5kg,感量1g); 拌板(1.5m×2.0m左右)、量筒(200m、1000mL)、拌铲等; 标准坍落度筒(金属制圆锥体形,底部内径200mm,顶部内径100mm,高300mm,壁厚大于或等于1.5mm); 弹头形捣棒(φ16×600mm); 装料漏斗(与坍落度筒配套)。 直尺、抹刀、小铲 (三)试件制备 称量精度要求:砂石为±1%,水泥、水为±0.5%。配制用料与工程实际用料相符,同时满足技术标准。拌和时,环境温度宜处于(20±5)℃。根据所设计的计算配合比,称以15L混凝土拌合物所需各材料用量。 (四)测定步骤 1、用湿布将拌板、拌铲等搅拌工具、坍落度筒擦净并涧湿,置于适当的位置,按砂、水泥、石子、水的投放顺序,先把砂和水泥在拌板上干拌均匀(用铲在拌板一端均匀翻拌至另一端,再从另一端又均匀翻拌回来,如此重复)。再加石子干拌成均匀的干混合物。 2、将干混合物堆成堆,其中间做一凹槽,将已称量好的水倒入一半左右于凹槽内(不能让水流淌掉),仔细翻拌、铲切,并徐徐加入另一半剩余的水,继续翻拌、铲切,直至拌和均匀。 从加水至搅拌均匀的时间控制参考值:拌合物体积在30L以下时为4~5min;拌合物体积在30~50L时为5~9min;拌合物体积在50~70L时为9~12min。 3、将润湿后的坍落度筒放在不吸水的刚性水平底板上,然后用脚踩住两边的脚踏板,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保持位置固定。 4、将已拌匀的混凝土试样用小铲装入筒内,数量控制在经插捣后层厚为筒高的1/3左右。每层用捣棒插捣25次,插捣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进行,各次插捣点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插捣筒边混凝土时,捣棒可以稍稍倾斜;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

工艺实验指导书

前言 实验是《机械制造工艺学A》课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用于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了搞好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做出如下要求: 一、预习实验 在上实验课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实验用仪器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复习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 二、上实验课 1.按时上、下课,不得迟到、早退或旷课。 2.上课时遵守学生实验守则,按使用方法照章严格操作,严禁违章操作,并注意安全。 3.上课时要注意观察,认真分析,准确地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掉电源,并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整理,恢复到原始状态。 5.经指导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 三、撰写实验报告 1.实验报告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2.实验报告书写要工整。 按照《机械制造工艺学A》课程大纲的要求,编写了此实验指导书,共有“车床静刚度测量”和“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机床主轴回转精度测试”三个实验。实验成绩应根据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综合评定。完成全部实验方能取得参加期末课程考试的资格。 实验一车床静刚度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床静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熟悉机床静刚度的测定方法。 3、巩固所学机床刚度的概念,画出机床静刚度曲线。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

机床静刚度Ks是机床在稳态下工作(无振动)的刚度,它衡量机床抵抗静载变形的能力。 静刚度的概念,一般用下式表示: Ks=F/Y 式中:Ks---------------静刚度(N/mm) F-----------------切削力(N) Y-----------------在F作用下刀刃与加工面之间的相对位移(mm)。 但是从工艺观点来研究问题时,我们认为在切削分力Fy方向上的变形要比其它切削分力作用方向上的变形大得多,所以Fy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占主要地位,故又可以用下式表示工艺系统刚度 Ks=Fy/Y 工艺系统在受力情况下的总位移量Y是各个组成环节的位移量迭加,根据测量数据可得出:刀架刚度Ks D=Fy/Y D 前顶尖刚度Ks Q=Fy/2Y Q 后顶尖刚度Ks H=Fy/2Y H 在根据车床变行Ys为前后顶尖变形位移的平均值和刀架变形位移之和。 Ys=Fy/Ks=1/2(Fy/2Ks Q+Fy/2Ks H)+Fy/Ks D 化简后 1/Ks=1/4(1/Ks Q+1/Ks H)+1/Ks D 这样车床静刚度Ks即可求出。 本实验采用三向刚度仪的静态测定法测定车床静刚度。车床静刚度测定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中1、前顶尖;2、接长套筒;3、测力环4、加力螺钉;5、弓行加载器;6、模拟车刀图中弓形加载架刚度足够大,其变形略去不计,通过加载器上的加力螺钉5进行加力F。F

综合实验试验指导书(一)

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 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2013年12月

学生实验守则 1、实验前应认真按教师布置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要求,掌握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 2、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经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各种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不能马虎的抄袭。实验完毕必须整理好本组实验仪器,并经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验收后,方可离开。实验后,认真分析实验结果,正确处理数据,细心制作图表,做好实验报告。不符合要求者,应重做。 3、实验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不准高声喧哗打闹,不准抽烟,随地吐痰,乱抛纸屑杂物,不准做与实验无关的事。不准穿背心、裤衩、拖鞋(除规定须换专业拖鞋外)或赤脚进入实验室。 4、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 5、爱护国家财物。节约水电和药品器材,不得动用他组的仪器、工具材料。凡损坏仪器、工具者应检查原因,填写报损单,并依照管理办法赔偿损失。 前言

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试验课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试验前认真预习指导书和课本有关内容,同时应复习其它已学有关课程的有关章节,充分了解各个试验的目的要求、试验原理、方法和步骤,并进行一些必要的理论计算。一些控制值的计算工作,试验前必须做好。 2、较大的小组试验,应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和指挥整个试验过程,直至全组试验报告都上交后卸任,小组各成员必须服从小组长和指导教师的指挥,要明确分工,协调工作,不得擅离各自的岗位。 3、试验开始前。必须仔细检查试件和各种仪器仪表是否安装稳妥,荷载是否为零,安全措施是否有效,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完成,要经指导教师检查通过后,试验才能开始。 4、试验时应严肃认真,密切注意观察试验现象,及时加以分析和记录,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试验的每一步骤和每一个数据。 5、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非试验用仪器设备不要乱动;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要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遇有问题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 6、试验中要小心谨慎,不要碰撞仪器、仪表、试件和仪表架等。 7、试验结束后,要及时卸下荷载,使仪器、设备恢复原始状态,以后小心卸下仪器、仪表,擦净、放妥、清点归还,经教师认可并把试验记录交教师签字后离开。 8、试验资料应及时整理,按时独立完成试验报告,除小组分工由别人记录的原始数据外,严禁抄袭。 9、试验报告要求原始记录齐全、计算分析正确、数据图表清楚。 10、经教师认可,试验也允许采用另外方案进行。 试验一量测仪器的参观与操作练习

(完整word版)安全人机工程学综合实验指导书20131

《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杨轶芙编 实验学时:6学时

目录 实验一手指灵活性测试 ................................................................... - 1 -实验二动觉方位辨别能力的测定 ..................................................... - 3 -实验三暗适应测试实验 ..................................................................... - 5 -实验四明度适应测试 ......................................................................... - 8 -实验五选择、简单反应时测定实验............................................... - 10 -实验六听觉实验 ............................................................................... - 15 -实验七动作稳定性测试 ................................................................... - 22 -

实验一手指灵活性测试 『实验目的』 测定手指、手、手腕灵活性以及手眼协调能力。 『实验仪器』 采用EP707A型手指灵活性测试仪。 该仪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手指灵活性测试100孔 2、指尖灵活性测试M6、M5、M4、 M3螺栓各25个 3、计时范围0~9999.99秒 4、电源电压220V 50HZ 5、消耗功率10W 6、外形尺寸505×310×48 7、重量3.5千克(净重) 『实验内容』 (一)手指灵活性测试(插孔插板) 1、使用者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此时计时器即全部显示为0000. 00。然后插上手指灵活性插板(有100个φ 1.6mm 孔),按复位按键被试即可进行测试。 2、被试用优势手拿住镊子钳住φ1.5针,插入开始位,计时器开始计时 3、依次用镊子(从左至右,从上至下)钳住φ1.5针插满100个孔,最后插终止位,计时会自动结束,记录下插入100个棒所需要的时间; 4、每次重新开始需按“复位”键清零。 (二)指尖灵活性测试 1、使用者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此时计时器即全部显示为0000. 00。然后插上指尖灵活性插板(M6、M5、M4、M3螺栓各25个),按复位按键被试即可进行测试。 2、当被试用优势手放入起始点第一个M6垫圈起,计时器开始计时,然后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实验指导书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 实 验 指 导 书 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机械基础教研室

实验一 硬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布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里氏硬度计的主要构造及操作方法。 2、初步掌握布氏硬度值、洛氏硬度值、里氏硬度值的测定方法。 3、初步建立碳钢的含碳量与其硬度间的关系和热处理能改变材料硬度的概念。 二、实验概述 硬度试验设备简单,操作迅速方便,不需要专门制备试样,也不破坏被测试的工件。因此,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质量的检验。此外,硬度值与其他力学性能及某些工艺性能(如切削加工性、冷成形性等)都有一定的联系,故在产品设计图样的技术条件中,硬度是一项主要技术指标。 目前,在测定硬度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压入硬度法。其中以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应用最广。它们的试验原理都是用一定几何形状的压头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金属材料的表面,根据压头被压入的程度来测定其硬度值。 1、布氏硬度 布氏硬度试验方法是将一直径为D 的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在规定载荷F 的作用下压入被测试金属表面,停留一定时间后卸除载荷,在被测试金属表面上形成一个直径为d 的压痕。计算出压痕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平均压力,以此作为被测试金属的布氏硬度值。但实际试验时都是用读数显微镜测出压痕直径d ,再根据d 值,查对照表得出所测的硬度值。 当压头为淬火钢球时,硬度符号为HBS ,适用于布氏硬度值低于450的金属材料;当压头为硬质合金球时,硬度符号为HBW ,适用于布氏硬度值为450~650的金属材料。 在进行布氏硬度试验时,应根据被测试金属材料的种类和试样厚度,选用不同大小的球体直径D 、施加载荷F 和载荷保持时间。 布氏硬度试验法因压痕面积较大,能反映出较大范围内被测试金属的平均硬度,故试验结果较准确。但因压痕较大,不宜测试成品或薄片金属的硬度。 2、洛氏硬度 洛氏硬度试验方法是以一个锥顶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 1.588mm )16 1 ( in 的钢球为压头,在先后两次截荷(初载荷与主载荷)作用下,压入被测试金属表面,然后卸除主截荷,在保留初载 荷情况下,测出由主截荷引起的塑性变形的压力深度h ,再由h 值确定洛氏硬度值。h 值愈大时,被测试金属的洛氏硬度值愈低;反之,则愈高。在实际试验时,都是由硬度计的指示器表盘上直接读出所测的硬度值。 洛氏硬度试验时,可用不同压头和不同的主载荷组成不同的洛氏硬度标尺。最常用的是HRA 、HRB 、HRC 三种,其中HRC 适用于测量硬度值高于230HBS 的较硬金属;HRB 适用于测量硬度值低于230HBS 的较软金属;HRA 适用于测量硬脆的金属材料或浅层表面硬化的金属。 洛氏硬度试验操作迅速简便,且压痕较小,可以测定成品或较薄金属的硬度,故目前生产上应用广泛。 退火状态碳钢的硬度一般是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3、里氏硬度 ●工作原理 用规定质量的冲击体在弹力作用下,以一定速度冲击试样表面,用冲头在距试样表面1mm 处回弹速

(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最新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 2010年2月

目录 实验一车刀角度认知 实验二切削用量的选用 实验三车刀刃磨 实验四轴类零件加工工序设计 实验五工艺尺寸链分析 实验六专用夹具方案设计 实验七加工精度的统计分析 实验八机械装配精度及其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实验一车刀角度的认知 一、实验目的 1.认识车刀的基本结构 2.了解车刀的几何参数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 1.车刀结构(三面两刃一尖) 图1车刀结构 2.常用车刀角度(前角、后角、副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 图2车刀角度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1.外圆车刀数把

四、实验步骤 1.对照图1认识并牢记‘三面两刃一尖’及其所在位置和结构特点,学生互相提问。 2.按照图2认识、掌握车刀的6个常用角度(前角、后角、副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 五、实验要求 要求每个学生画车刀的常用角度,画在作业(或实验报告)上。 六、思考 1、粗车外圆时,如何选择刀具角度?

实验二 切削用量的选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切削用量三要素概念 2.了解并掌握切削三要素与切削加工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 切削三要素 切削速度Vc: 主运动的线速度,单位磨削速度用为 m/s ,其他加工的切削速度习惯用m/min ,主运动是旋转运动时,切削速度计算公式为 1000πdn v c 。 进给量f :工件或刀具每转一周,刀具沿进给方向与工件的相对位移。单位是mm/r 。 背吃刀量a sp :工件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主切削刃与工件过渡表面的瞬时接触长度在垂直于基点工作平面的方向上测量的大小) 三、实验步骤 播放数控铣削的各工序切削用量的视频 1粗加工的切削用量视频 2半精加工的切削用量视频 3精加工的切削用量视频 四、实验要求 学会分析不同加工阶段,讨论切削用量的选择。 五、思考 1、考虑刀具耐用度和加工质量前提下,如何合理选择切削用量三要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