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外汉语教育实习总结

对外汉语教育实习总结

对外汉语教育实习总结
对外汉语教育实习总结

对外汉语教育实习总结

对外汉语教育实习报告总结我们5个人到印尼雅加达进行对外汉语实习活动。此次印尼之行是作为实习生到印尼的三所大学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教学对象从大一学生到大四学生不等,教学对象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次实习,着实考察了我们对汉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提高了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水平,并写下了我的实习报告,更让我们看到了对外汉语教师的光明前途以及所面临的任务和巨大挑战。希望的这篇对外汉语教育实习报告可以供大家作为参考的范例。 23日傍晚,我们走进了印尼——这个美丽的国度。刚出机场就感到一股湿热的空气扑面而来,眼前是一片片正生长得郁郁葱葱的树木,深深浅浅、高高低低,错落的极富层次感与色彩感,盛开的鲜花也吐露着芬芳,印尼人民朴实的笑脸让我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公路上那些极尽夸张艳丽的公共汽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4日,实习的第一天。第一站:阿拉扎大学。阿拉扎大学是一所纯伊斯兰教的学校,印尼人居大多数,也是一所贵族学校。当我们走进校门的时候,让我们为之震撼的是一座巨大、白色的伊斯兰教建筑式的教学楼,在白云和透彻的蓝天的衬托下,它显得如此静谧与神圣。走进它的教学区,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个个双手捧着书本或拿着电脑正坐在教室门外的走廊上查阅资料的学生,他们的表情是那么的专注。我们本来想静静地走过去,尽量不打扰到他们,没想到,他们却抬起头,对我们说:“老师好。”有的不会说中文,便给我们一个灿烂的微笑。这是阿拉扎大学给我们的第一份感动。我们为学生能如此的有礼貌而感动,也为他们的友善而感动。当我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先是惊异了一下。教

室不大,一般就容纳十来个学生。这与我们想象中的场景有些不同。但紧接着,我们就被学生们纯真的笑容给感染了,也就没有那么拘束。第一堂课,我们介绍的是中国的新年,包括一些风俗习惯、庆祝活动等内容。他们专注的目光,一本正经的神态,围着我们问东问西的那股积极劲,又一次让我们感动。第二堂课,我们与学生进行了一些中文口语的交流,包括日常生活、兴趣爱好等话题,期间穿插了唱中文歌,这些学生中文歌的唱功真是令人叹,一个个字正腔圆,还可以四重唱。我们在阿拉扎大学共呆了两天,他们的上课时间是从上午九点到中午十二点半,再从一点半到三点。每个人差不多上午讲两个小时,下午再讲两个小时。一天下来,我们都疲惫不堪,一点精神气都没有了。虽然累,但一想起那些学生的眼神,专注并且充满着求知欲,心里也就轻松起来。一句话说,便是:苦在我身,乐在我心。第三天,我们与阿拉扎大学的师生们一同去了缩影公园游玩。我们像朋友一样愉快的交流着,虽然他们有时说的中文不标准,让我们一时间反应不过来,但通过他们的肢体语言以及英语的翻译,我们最终能理解对方的意思。由于有些学生的汉语水平不高,引发了很多趣事。当我们走到湖边的时候,一个高个子女生对着我们说:“老师,我们去坐‘烤鸭’吧。”我们莫名其妙,一头雾水。紧接着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原来湖里停着一排游船,船头是鸭子的造型。我们明白了,这个学生前天刚学了“北京烤鸭”这个词,刚好看到湖里的鸭子造型的船,于是便自创了这句话。我们说,这个学生还真会活学活用啊!大家在嘻嘻哈哈中向前走去。我们在欢笑声中结束了实习的第一站。紧接着,我们到达了第二站——达尔马柏莎达大学。比起上一个学校,它显得平民化。这是一所混合型的学校,学生中既有印尼当地人

又有华人。这儿的学生很阳光、活泼,对汉语很感兴趣,非常喜欢中国的文化并期望到中国进行学习。第三站是新雅学院,它是一所华人学校,里面的学生都是华人的子女,汉语水平相当高。他们的听说能力普遍很强,我们能用正常语速与他们进行非常顺利的交流。但在写作方面的能力就差了很多,主要是近义词、同义词的运用以及遣词造句的能力还有所欠缺。不过,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比前面两所大学的学生都要好。通过这次实习,让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的无上光荣,同时也看到了这个职业所面临的挑战。对于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来说,任务相对比较轻。要求对外汉语老师要有良好的素质,快速的应变能力,沉稳的心态。以我们上课为例,当讲的内容引不起学生兴趣而学生开始自顾自地说话的时候,我们必需立即停下正在讲的东西,迅速转换思维,调整战略,从另外一个角度入手,把学生引回课堂。我们也遇到过这样的棘手事:头天晚上耗费了很多精力备课,但第二天到学校后,学校的老师却分给我们新的教材,要求我们讲新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却不是我们准备之中甚至是不曾预料到的。这时候,我们必需克制自己的不满情绪,保持沉稳的心态,维持冷静的头脑,迅速在头脑中构拟出逻辑顺序第一步讲什么,第二步的重点是什么,什么时候提问,什么时候与学生互动,如果学生不感兴趣或者不听你指挥又怎么办。当然,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项任务的设想是很难的,那就需要我们以不变应万变,不能偏离基本的思路,在抓好大体的基础上优化细小的部分。只有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与学生真正融合,才能把一堂简单的对外汉语课程上的多姿多彩、趣味盎然。除此之外,还要求对外汉语老师具备一些中华才艺,如折纸、剪纸、编中国结、毛笔字、国画、武术、太极拳等等。

外国学生对中国的中华才艺很感兴趣。我们可以以这一点为契机,由此导入一些关于中国文化的课程,这样可以有效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对于长期对外汉语教学来说,任务就艰巨多了。要求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汉语基本功,尤其是汉语语法,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对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艺术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且不说要达到多“精”多“专”的境界,起码要能说得出一个所以然。否则,当学生问你一个问题的时候,你却瞠目结舌,是件很尴尬的事。例如:在一位老师的班上,有一个很喜欢中国文化的学生,一次上课,讲的是“筷子”。当老师刚刚说到“筷子”这个词的时候,这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筷子’,一根筷子是不能用来夹菜的,必须是两根,合到一起才能用,所以它代表着白头到老,幸福吉祥。”当讲到筷子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的时候,这个学生又问:“老师,书上说筷子的使用是从孔子开始的;孔子到今天是两千多年的时间,为什么您说筷子有三千年的历史呢?”这个学生下课后还问这位老师:“您会背《弟子规》吗?”幸好这位老师走之前恰好背了两三句,这才糊弄过去。回到住宿的地方,这位老师才大舒了一口气,说:“差一点就下不了台,这学生太厉害了。”我们也进一步交流了这几天以来的教学心得,更加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的艰难。实习活动已经告一段落,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有回忆。实习过程固然很苦很累,但是学到的是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是我们终身受用的财富。这段实习经历必定会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为人处世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这次实习无疑大大增强了我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总结起来,想作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是相当不容易的,单单掌握好汉语

的基础知识远远不够,必须对中国文化有广泛的涉略及见解。换句话说,要把自己充实成为一本“百科全书”,即使对于某一个问题,说不出专业术语,也要明白这个问题是什么,从什么角度回答。要不然,当遇到刁钻的学生问一些古怪的问题,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却一脸茫然、不知所措,这是非常丢脸的。我们应当要明白,对外汉语教师代表着中国的形象,中国人连自己国家的文化都不了解,还怎么去传播汉语知识呢?还怎么让外国人心服口服呢?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课堂案例分析2 参照视频内容,经小组讨论,就该课堂的教学背景方面从视频中的课堂内容及授课方式可以推出以下几点:

一、教学总体流程概述 1.课堂引入 在本堂课上课前,教师提醒学生这次的课堂需要录像,希望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大声一点,并且与学生讨论了录像的原因及使用方法。由对话过程可以看出教师与同学之间互动良好,加之教师对录像的原因解释为传播中国文化,对学生的问题回答的角度也从较为轻松的一面出发,让同学们放下录像的紧张感,使得之后的课堂氛围也较为轻松,没有刻意准备、不自然的痕迹存在。 教师开始上课,并没有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安静下来,而是提高声调与同学们问好,“同学好!”学生条件反射性地回答“老师好!”很自然地就让学生安静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接着,教师提问个别学生,“Tom,你好吗?”“你忙吗?”“她是谁?”“她来自哪里”“你喝咖啡吗?”等典型问句,继续吸引同学注意的同时也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包括见面问好、询问国籍等,而且这些内容和本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有内在的衔接之处,对学生在课

堂上积极思考起到了热身作用。 教师接着对学生介绍了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声母、三个韵母、如何礼貌地询问对方的姓名及如何请求某人的允许的表达法,是典型的功能型教学法的范例。 2. 3.课文讲解教学 在教授完本课的声母及韵母之后,教师开始正式进入课文的教授环节。教师先用汉语说一遍“请打开书本。”再说一遍“Please open your book.”之后又重复了一遍汉语,并用英语再解释了一遍英文义,以此来刺激学生听觉,加深学生对汉语的熟悉度,也逐渐培养一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固定课堂用语默契,一旦学生听得多了再下一次就知道什么意思了,增加了学生的汉语知识的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省去了许多麻烦。而且效果也很明显,有学生已经对这句老师重复了两遍的话感兴趣了,并且在下边跟着开始学习这种表达法。 教师先朗读了一遍课文,让学生多了一次熟悉课文的机会。接着开始逐字逐句地解释分析,在这里说几个老师讲解课文的重点及讲课的细节。 1、教师讲解课文的特点之一是逐字逐句地对每一句话进行中英文对照的翻译,对词汇句子进行语素拆分教学:可以进来吗?教师的解释为:可以means CAN or MAY,进来means come in. So this is to say, May I come in?这种教学方法我们推测可能是和教材的设计有内在的联系,因为这本《新实用汉语课本》在这最前几课的课后注释中都是没有用到任何汉字,而是直接标拼音然后用英语直接翻译在后边的,因此推测,教师遵循这种英汉准确结合的方法,将课文中每一句话都准确地翻译为英语,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加快课堂效率。而且,从教师准确的翻译中可以看出教师拥有多年海外生活及教学背景,双语的功力深厚,例如:您贵姓?教师翻译为:What’s your honorable third name?将语体的翻译也贯穿在其中了。但是逐字逐句地用英文解释是否真的是最为行之有效,是否偶尔穿插一些简单汉语对学生的听觉进行刺激能更加有效地实现二语习得还值得商榷。 2、教师的讲解很有主次轻重之分,对于课文中有关语体的问题,虽然是重点但是不属于学生理解中的难点,教师的教授就点到即止,学生也能很快地接受。在这篇课文中涉及语体的重点词有诸如“请”或“您”。在“请”字的教学上,教师将“请”这一较难写的汉字写在了黑板上,并且进行适当的拓展来说明其语用特征,如:请进、请喝水/咖啡、请坐。而在讲解“您”时教师直接讲解说杨老师地位或威望较之陆雨平高,所以陆雨平为了表示尊敬要称呼杨老师为“您”,而杨老师可以直接称呼陆雨平“你”,这样的解释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不用过多的赘述。 3、教师在讲解中也有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当讲解到“他是记者。”这一句时,有学生对记者的发音存在疑虑,教师立刻做出反应,提示学生“记”字的声母即刚学到的j,在教师读了几遍之后学生还是有疑虑,教师就将记者一词的拼音标在了黑板上,败笔是“者”的拼音标错了,但这不是太严重的问题。 由此,我们还发现教师比较习惯于先在黑板上写汉字再标上拼音,但这对于汉语初学者来说也许会加大他们学习的难度,首先在初级阶段他们并没有认识多少汉字,其次从教材的设计上来看这个阶段是认拼音的阶段,所以借助先写拼音板书再加上汉字辅助的方法应该能更好地推动同学的汉语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教材的设计中“记者”这一词的选定也不是随便选的,因为本课的声母教学中有j,而上节课的声母教学中有zh,因此“记者”这一词语可以很好地辅助学生的声母掌握,我们推测也许正是因此,在学生针对这一词语提出问题时,教师很重视,不仅做了板书,还重复朗读了几遍以加深学生印象。 4、教师的综合课教学中最大的亮点是将中华文化的教学贯穿在课堂教学中,讲解过程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此以“您贵姓?”这句话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教师的教学思路为:姓(third/family name)→贵姓(a very polite way

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案例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失败的课堂管理案例 一、背景介绍 此案例来自我个人的教学经历。2016年3月,某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培训中心的老师将一个校区的汉语课堂教学工作交付给我。当时我就读的是英语专业,由于我个人对于本科毕业后的学习发展计划偏向第二语言教学,所以平时在学校经常一对一地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2015年11月我在学校汉语培训中心实习了一个月,实习内容为跟随老师听课、协助办公室面试前来应聘的汉语老师,实习结束时试讲了一节复习课,所以对汉语教学有了一点实践上的了解。我所负责的班有两个,一个为本科生班,一个为硕士博士混合的班,此案例来自硕博混合的这个课堂。该班有30人,5个学生是博士生,其他为硕士生。他们已经有了34个课时的学习,教材为《汉语会话361句》。学生有半数来自巴基斯坦,其他学生来自北非、东南亚和中东;学生年龄都偏大,有的甚至都有好几个孩子了。学生上课很守纪律,有个别会经常迟到,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作业也都能按时完成,可以说是非常符合中国人眼里的“懂事”和“听话”的学生。课后师生交流也比较频繁。但是同时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老师是一个本科还未毕业的小女孩,尤其是对于巴基斯坦的学生来说,学校让一个任何学位都没有拿到的小女孩来给他们上课,来自传统文化的他们心里是有点难以接受的。 二、案例 一般上课我都会按照教案和PPT的顺序讲解语法点和操练,学生很配合,偶尔碰到有学生问题比较多的语法点我会停下来一一回答他们的问题,学生都是理工科专业的,逻辑思维非常缜密,一旦有一个地方不“通顺”,学生是会主动发问直到理解为止,但是他们理解得都很快。一次,上课上到一半时,我正在讲解一个语法点,班里最活跃的一个男生突然“钻牛角尖”般地追着这个语法点问问题,他的思维是发散的,从一个问题跳到另外一个问题,而问题的内容越来越偏离这节课的内容。我明白课堂内容已经偏离正轨了,所以我心里非常不情愿去接着回答问题,因为这样问下去我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不了的,但是当时为了答疑解惑,我还是耐着性子仔细地给他解释下去。但是真正的问题出来了,他问题问得越深,我越无法解释,毕竟超出了我的对外汉语知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一、总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2)任务:研究—— 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 ②教学的全过程; 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填空)2.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进展概况 (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进展 ①初创时期(20C 50’s初—60’s初) 汉语预备教育:

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什么缘故讲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问答) ②巩固和进展时期(60’s初—60’s中) 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为要紧任务的高校)。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中学阶段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活动的拓展》马莉莉

广州大学2016-2017 学年第 1 学期考试卷 课程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考试形式结课论文 学院人文学院专业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号2111612056 姓名马莉莉 中学阶段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活动的拓展 案例呈现:《身临其境亲身体悟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 教学对象:9年级汉语高水平学生。 对象特点:正处于认识社会、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重要发展阶段,非常好动,也喜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新颖的见解和看法,更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教学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习得汉语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在于提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了解中国文明及文化,主动地运用汉语,促使学生积极负责地参与不断变化、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 在中秋来临之际,计划用8个课时完成以下活动。对象是9年级汉语高水平学生。 1、学习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课时) 作业:根据自己对词的理解,选择恰当的音乐进行配乐词朗诵,并录音。 2、请糕点厂的师傅教学生做月饼,请糕点厂代烤(2课时) 作业:查找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和传说。 在制作月饼的过程中,学生们非常兴奋。他们其中有的曾经吃过月饼,但从没想过月饼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有的说从没有见过月饼,更没想到自己有机会亲手制作月饼。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他们还不断突发其想,用汉语向糕点厂的师傅提建议,比如把月饼做成心形的,把月饼做成奶酪的等等。 3、学唱经典民歌《明月几时有》(1课时) 4、欣赏同学们自己录制的配乐词朗诵(1课时) 5、茶话会喝茶、吃学生自己烤的月饼,讲述及讨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来历以及传说(2课时) 作业:制作以中秋佳话为主题的报告 在茶话会的讨论中,一位台湾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嫦娥奔月的传说,并展示了嫦娥仙子的年画,同学们对嫦娥为什么要奔月的心理活动和奔月后的生活有浓厚的兴趣,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活动开展之前,我向学生展示了活动的实施细则和最终报告评估细则。同时,学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们希望把一部分自己做的月饼作为节日礼物送给父母,邀请父母一起过中秋节,并在其他汉语班表演唱《明月几时有》。由于学生参与到了部分的活动策划中来,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回首我的中学时代,接受的是传统的、较刻板的中国式教育,当我在高中时期第一次听到流行歌《明月几时有》时,我开始搜寻初中时期学习这首词的记忆,而记忆中除了能背诵整首词和了解词作者之外,其他的教学内容却再也想不起来了。今天,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了避免刻板学当中的弊端,我设计了以上教案。制作月饼、吃月饼、唱歌、讲故事等环节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中秋节的内涵以及中秋节对中国人的意义,寓教于乐的活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最后的评估报告中也体现出了学生对中国传统中秋节的浓厚兴趣和较为深入的了解。 案例分析: 中学阶段的教育对象是一群11-18岁的青少年,他们正处于认识社会、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重要发展阶段,针对这样的受教育群体,我们的教育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在于促使学生积极负责地参与不断变化、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习得汉语言知识,更在于提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了解中国文明及文化,主动地运用汉语,融入当地华人社区。要达到上述两个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 李晓雨是云南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毕业后通过汉办的志愿者选拔,被派往泰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她性格一直比较开朗,所 以当她只身一人前往泰国北部的一个中学任教时,也是满怀憧憬;但 是她却发现来机场接她的学校人员对她很冷漠,从机场到学校8个 小时的路途上几乎没与她说一句话。她知道绝不是因为语言不通。 李晓雨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她几次想打破沉默,但一直不明白自己 到底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来接她的人,还是别人根本不想和自己说话。她只好一个人看着车窗外本来很美但不再觉得美的景色。到了目的地,司机和接待的人把她放到一间小房子里,就走了。房间里只有 一张平板床,没有任何铺盖。一个初来乍到的女孩,好几个小时没 吃饭,没喝水,又不知道商店在那里,身上也没有当地的钱币。晓 雨真的有些受不了了,趴在床板上泪水忍不住簌簌而下。她问自己 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别人对自己如此冷漠,为什么和她想象中 热情好客的泰国人差距这么大。第一天到学校上班,她的感觉仍然 不好,似乎每个学生和老师都对她很冷,没有真诚的微笑,没有主 动的招呼。这下可把晓雨急坏了,她开始注意自己每一个细小的举 止言行,生怕别人不喜欢。她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所以别人不接受自己,甚至不接收中文老师的课程。 晓雨是个倔强、好强的女孩。她不服输,认真地向泰国老师学习他们对待学生和同事的方式,积极参加他们的各种活动。有一次她 在办公室里看到一个30岁左右的女教师批改了一个学生的作业之后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教程文件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 周小兵,李海鸥 上编主要介绍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中编主要介绍语言要素以及文化教学,下编主要讲语言技能教学机测试。 第一编 一教学简论 1.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 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者周围其他人哪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目的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它的涵盖性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标准语,方言等。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最终掌握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习得与学习 习得是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过的某种能力。比如说,幼儿站立,行走,饮食的能力,就是自然习得的。习得无需专门的教师,专门的教学。习得理论包括强化论,传递论,内在论,认知论等。 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多数情况下,学习是指在专门场所由专门教师实施的专门教学,应该有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实施和测试。学习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多种辨别学习,言语联结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 2.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相关因素,过程和文化等方面。 3.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产生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相关学科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部分。 1.对比分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习惯和偏误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堂笔记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第一章总论 一、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课程性质和意义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汉语作为外语或者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总结:教学需考虑学习者自身因素,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方法也起着中要的作用。 4、与其他学科联系。 (1)与外语教学有密切联系。 (2)与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外汉语教学法 心理、社会语言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二、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论支柱 1、语言学原理。 (1)一切外语教学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都跟语言有关。如何对待并且处理这些语言学原理、语言要素和语言之间的不同点,就构成了不同教学法的原则和特点。 (2)每一种语言学派的兴起,都会形成以这种语言理论为基础的新外语教学法流派。 十七八世纪,机械语言学:普遍语法——语法翻译法 二十世纪40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不存在普遍语法,研究美洲印第安语——听说法 二十世纪60年代,转换生成语言学:语言规则具有生成性,教师要让学生发现规则——认知法 二十世纪70年代,社会语言学: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功能法 2、心理学原理。 (1)心理学研究什么?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活动 情感、意志-->心理过程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脾气、内外向-->个性倾向和特征 (2)心理学对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及个性倾向等等的研究,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外语教学方法。 十九世纪后期,实验心理学诞生,提出“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感觉而非思维”,导致了直接法的产生。 二十世纪40年代,在巴甫洛夫两个信号系统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自觉对比法。 二十世纪40年代以后,在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听说法。 二十世纪50年代,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视听法。 二十世纪60年代,在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作用下,产生了认知法。 二十世纪70年代,提出“习得理论”和“监控理论”,倡导自然法。 3、教育学原理及教育心理学原理 (1)教育学的发展影响外语教学法 在传统古典教育思想(死记硬背)的制约下,只能采用翻译法。 捷克教育家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从而产生了直接法。

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优选稿

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对外汉语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该课课型为口语课,教学对象为留学生本科二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为课文“让我们轻松一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目标生词,学会征求意见和学会得体的表达肯定和否定的想法。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了情景教学的教学方法来帮助教学。 二、案例主题 情境教学法指以情境教学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假设一定的情境,实现达到语言交际的目标。汉语情境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留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留学生在中国日常生活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形象,假设具体生动的语言情境.使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可视语言,创设尽可能多的汉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感受汉语、说汉语。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或模拟情境,充分利用生动、形象、逼真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情境中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用汉语表达思想感情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表达的能力,激起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该教学法的特点是:将言、行、情境融为一体,有较强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语言课堂可避免陷入枯燥无味的泥潭,同时也可避免我们常说的学了不会用的现象。 三、案例描述 1.教师利用问题导入课程。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周了,那周末你们想做什么呢? 生1:约朋友在家打牌、做饭。 生2:在家 生3:出去玩。

师:好,但是你已经忙了一周了,应该轻松一下,那你除了在家还想做什么? 生2:上网 师:是你一个人出去玩还是想约朋友一起去玩? 生3:约朋友一起。 2.教师利用导入时创造的情景与学生对话以此来来复习上节课的生词(轻松、约、主意、依我/你看、打牌、打麻将、看展览、听音乐会、爬山)。 ①师:你们已经学习了一周,忙了一周,那周末应该...... 生:休息休息。 师:你们应该休息休息,轻松轻松。那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呢(教师抽同学回答问题) 生1:听音乐。 生2:去吃泰国菜 生3:跟朋友出去玩。教师询问学生4:学生3的主意是什么学生3的主意是什么 生4:跟朋友出去玩。 师继续询问学生4:那你觉得他的主意怎么样他的主意怎么样 生4:很好。 ②教师继续利用周末应该轻松的情景来复习目标词汇“主意”。(教师在读“主意”时 发音为zhyì) 师:好。好的。那周末了我们来轻松一下,××你还有什么主意你有别的主意吗 (教师继续提问) 生1没有反应,教师:有没有别的主意有没有别的主意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 周小兵,李海鸥 上编主要介绍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中编主要介绍语言要素以及文化教学,下编主要讲语言技能教学机测试。 第一编 一教学简论 1.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 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者周围其他人哪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目的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它的涵盖性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标准语,方言等。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最终掌握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习得与学习 习得是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过的某种能力。比如说,幼儿站立,行走,饮食的能力,就是自然习得的。习得无需专门的教师,专门的教学。习得理论包括强化论,传递论,内在论,认知论等。 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多数情况下,学习是指在专门场所由专门教师实施的专门教学,应该有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实施和测试。学习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多种辨别学习,言语联结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 2.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相关因素,过程和文化等方面。 3.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产生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相关学科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部分。 1.对比分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习惯和偏误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对比分析的内容对比分析假说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假说有两派:强硬派和温和派。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它强调对语言进行细致描述。 对比分析遭遇的批评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比分析假说在发展中受到的批评主要来自一下三个方面:非干扰性偏误的事实,理论批评和来自实践的批评。 对比分析的发展对比分析在三个方面有了明显发展:回避,相似等级和干扰是学习者的策略。汉外对比分析汉外对比有宏观、微观两类。 2.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的步骤和作用 Corder曾详细描述了偏误分析的五个步骤:语料选择,偏误识辨,偏误分类,偏误解释和偏误评估。 偏误类别包括语际偏误、语内偏误和认知偏误。 3.中介语及其变异 中介语中介语的概念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

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

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对外汉语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该课课型为口语课,教学对象为留学生本科二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为课文“让我们轻松一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目标生词,学会征求意见和学会得体的表达肯定和否定的想法。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了情景教学的教学方法来帮助教学。 二、案例主题 情境教学法指以情境教学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假设一定的情境,实现达到语言交际的目标。汉语情境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留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留学生在中国日常生活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形象,假设具体生动的语言情境.使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可视语言,创设尽可能多的汉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感受汉语、说汉语。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或模拟情境,充分利用生动、形象、逼真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情境中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用汉语表达思想感情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表达的能力,激起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该教学法的特点是:将言、行、情境融为一体,有较强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语言课堂可避免陷入枯燥无味的泥潭,同时也可避免我们常说的学了不会用的现象。 三、案例描述 1.教师利用问题导入课程。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周了,那周末你们想做什么呢? 生1:约朋友在家打牌、做饭。 生2:在家 生3:出去玩。 师:好,但是你已经忙了一周了,应该轻松一下,那你除了在家还想做什么?生2:上网 师:是你一个人出去玩还是想约朋友一起去玩? 生3:约朋友一起。

刘珣_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精华)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语言甚至更多,称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注意:不能把第一语言与母语完全等同起来,第二语言也不一定就是外语,如移民国外的子女,学习的第二语言倒可能是自己的母语。)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非本族语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但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不能叫做外语,只能叫非本族语。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现在在我们国内,其正式名称是“对外汉语教学”) 2、汉语教学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英文缩写TCSL) 以下是关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名称 4、应用语言学 5、外语教学法 6、外语教育学 7、第二语言教学(有取代外语教学这一名称的趋向) 三“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P7、8)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教学的研究通常以教学过程及其规律为对象。而教育的内涵则丰富得多,指从德智体美方面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我们应当把本学科的研究提升到教育层面上。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任务二:以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甚至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内部因素: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包括学习者心理、生理、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的基本素质。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

对外汉语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该课课型为口语课,教学对象为留学生本科二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为课文“让我们轻松一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目标生词,学会征求意见和学会得体的表达肯定和否定的想法。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了情景教学的教学方法来帮助教学。 二、案例主题 情境教学法指以情境教学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假设一定的情境,实现达到语言交际的目标。汉语情境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留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留学生在中国日常生活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形象,假设具体生动的语言情境.使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可视语言,创设尽可能多的汉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感受汉语、说汉语。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或模拟情境,充分利用生动、形象、逼真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情境中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用汉语表达思想感情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表达的能力,激起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该教学法的特点是:将言、行、情境融为一体,有较强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语言课堂可避免陷入枯燥无味的泥潭,同时也可避免我们常说的学了不会用的现象。 三、案例描述 1. 教师利用问题导入课程。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周了,那周末你们想做什么呢? 生1:约朋友在家打牌、做饭。 生2:在家 生3:出去玩。 师:好,但是你已经忙了一周了,应该轻松一下,那你除了在家还想做什么? 生2:上网 师:是你一个人出去玩还是想约朋友一起去玩?

生3:约朋友一起。 2. 教师利用导入时创造的情景与学生对话以此来来复习上节课的生词(轻松、约、主意、依我/你看、打牌、打麻将、看展览、听音乐会、爬山)。 ①师:你们已经学习了一周,忙了一周,那周末应该...... 生:休息休息。 师:你们应该休息休息,轻松轻松。那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呢(教师抽同学回答问题) 生1:听音乐。 生2:去吃泰国菜 生3:跟朋友出去玩。教师询问学生4: 学生3的主意是什么?学生3的主意是什么? 生4:跟朋友出去玩。 师继续询问学生4:那你觉得他的主意怎么样?他的主意怎么样? 生4:很好。 ②教师继续利用周末应该轻松的情景来复习目标词汇“主意”。(教师在读“主意”时 发音为zh?yì) 师:好。好的。那周末了我们来轻松一下,××你还有什么主意?你有别的主意吗? (教师继续提问) 生1没有反应,教师:有没有别的主意?有没有别的主意? 生1:逛街或跟朋友做活动。 师:好的。那××你觉得他的主意怎么样? 生2:还不错。 师:还不错。你觉得很好是吗?老师觉得他的主意也不错。好的,那老师说周末了,我们去打牌。你觉得老师的注意怎么样? 生:很好。(学生老师笑) 师:有没有人觉得不好的? 生:没有。(笑)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题目:《她学得很好》案例分析 课程名称: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研究 姓 名: 任鹏颖 学 号: 13065084 培养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院系专业: 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印制 得 分 评卷人

她学得很好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 这是我在博文楼311听的一节汉语综合课,张老师(化名)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教授十五名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学习《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第二十五课《她学得很好》。张老师是一名有数次教学经验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十五名留学生中有八名来自韩国,两名来自非洲,三名来自意大利,两名来自俄罗斯。韩国留学生的发音相对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来说要好一些,但也存在问题,非洲留学生的发音相对来说不太好,意大利和俄罗斯留学生的发音还算可以。十五名留学生的发音总体上都有问题。 张老师先进行了新课导入环节,张老师在PPT上展示图1,走下讲台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五课,那么在上课之前呢老师想跟大家分享一件事情,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梦,大家最近看了那个韩剧《太阳的后裔》了吧?那么老师梦见了宋仲基跟老师结婚了,所以老师今天非常开心。”张老师一直面带微笑,语气活泼,声音响亮。导入结束后走回讲台在PPT上放了图2与图3,开始新课讲解。张老师先请同学读课文:“下面呢,请同学们来读一下课文。”并叫了两名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来读课文。同学“老师:罗兰,电视台想抢留学生表演一个汉语节目,你愿意去吗?罗兰:老师我不想去。老师:为什么?罗兰:我汉语说得不好,也不会表演。老师:你学得不错,有很大进步,汉语水平提高得很快。罗兰:哪里,我发音发得不准,说得也不流利。让玛丽去吧。她汉语学得很好,说得很流利。玛丽会唱京剧。老师:是吗?她京剧唱得怎么样?罗兰:王老师说她唱得不错。老师:她怎么学得这么好?罗兰:她非常努力,也很认真。”张老师说:“非常好,谢谢!那么大家注意一下老式标红色和蓝色的部分。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 这是什么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年级:14级成绩: 《这是什么?》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教学分析 课型分析本课的课型是初级汉语综合课。初级汉语综合课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干课程,是集言语要素、有关的文化知识及语言知识的教学和言语技能及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一体的汉语课程。 教材与内容分析《这是什么?》为方铭主编的《新标准汉语》初级篇第1册第三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11月第1版)。本教材的教学对象为汉语初学者,适合高中、大学和成年人使用。教材每课包括对话和课文、生词、拼音、语音练习和注释几部分。课文形式由会话和简短的叙述性语段组成。《这是什么》这一课中包含三个情景对话、16个生词、7个韵母、7个声母、2 个注释和 2 部分练习。 对象与需求分析教学对象为零起点或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外国留学生,主要为成年人,他们对汉语与中国文化有着很深的兴趣。他们学习目的明确、自学能力强、注重教学效率。 学时安排本课计划为2课时,第一课时讲解课文和生词以及对话练习、替换练习;第二课时讲解本课声母、韵母以及半三声。在讲解新知识的同时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方法 与技巧选择本课在生词、语法及课文的处理上采用了听说法、情景法、多媒体展示法、语法翻译法。 媒体与教具准备在本课中选择使用了以下教具: 一是电子课件,将本课内容做成PPT,为学生演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有很直观展现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二是实物,提供与生词相关的实物,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生词。 第二部分教案设计

课文 题目 《这是什么?》课型初级汉语综合课 教材《新标准汉语》初级篇第1册第三课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11月第1版) 教学 对象 零起点或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外国留学生。 课时 分配 全课共2课时,每课时45分钟,共90分钟完成。 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生词的读音和意义,并能正确运用重点词语;掌握简单的问答句型;掌握韵母ɑn、en、ɑng、eng、ong、e、u和声母g、k、h、b、p、d、t的读音及拼合,同时注意声母里送气和不送气的相对关系。 2.能力目标:正确掌握本课的声母和韵母;把本课所学的单词和句型运用到日常交际中。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提高学生使用中文交际的能力。 教学 重点与难点1.对“这”“那”以及“这些”“那些”的理解和区分; 2.声母和韵母的正确发音; 3.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分。

对外汉语教学笔记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到:“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局限: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2、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原本是针对国内教外国人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字,明显带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对外”二字无法为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使用,因此它只适用于中国。海外同行有的叫“中文教学”(美国),有的叫“中国语教学”(日本),也有的叫“华文/语教学”(东南亚)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从学术上较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应该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笔记整理

蓬勃发展阶段(70年代(1978年以来)末至今) 成立了全国性对外汉语教学领导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1998年已扩展为由11个政府部门组成)。领导小组由当时的国家教委负责人任组成,日常工作由其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后改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负责。国家教委在1989年5月指出:“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发展出多种教育类型和各种教学形式: 对外汉语教学在事业的开创、巩固时期基本上只有汉语预备教育,即非学历教育。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才逐步发展起来。外派汉语教师人数逐年增加: 正式确立对外汉语教学学科:1978年,吕必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应当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1983年6月,参加筹备成立“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的前身)的专家学者正式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1984年王力为《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5周年题词时指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列入了“对外汉语”这门新的学科。 该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即培养对外汉语师资或者储备师资。它被列入05类一级学科“文学”类。二级学科归属“中国语言文学”(代码:0501)。该二级学科内共有3个分支:“汉语言文学”(050101)、“汉语言”(050102)和“对外汉语”(050103)。对外汉语专业代码后面加了“”号,文件说明是“目录内需一般控制的专业”,这表明还要受到某些条件的制约。 2007年1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3次会议上通过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MTCSOL)。专业人士认为,这标志着对外汉语专业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为了促进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并推动其发展,1987年在北京举行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期间,各国代表协商成立了“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为朱德熙。学会现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名会员,已召开了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1987 年9月由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和北京语言学院共同创办的会刊《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 师资队伍培养形成完整体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外汉语教师主要是中文系的毕业生和外语系的一小部分毕业生。 2007年11月,为了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培训一大批合格的汉语教师,满足世界各地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要求,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研制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该《标准》由5个模块组成。分别为:(1)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2)文化与交际(3)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4)教学方法(5)教师综合素质。 研制并推行汉语水平考试: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人员)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 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开展教学理论研究:刘月华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是第一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书。 在教学法原则的研究上,引进了“交际性原则”,认为交际性原则应该高于实践性原则。 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起源于60年代末,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1928-)于1957年出版了《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该书对长期影响语言教学的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理论提出了挑战,他认为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强化方式不能解释人们运用语言的独创性,掌握语言也不等于结构主义所认为的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 与之相应,1971年美国人类学家海姆斯(Dell Hathaway Hymes,1927-)提出了著名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概念,他认为一般语言理论还应包括交际和文化方面,既应强调语言知识又要强调语言使用能力,既强调结构的准确性,又强调使用的恰当性。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读书笔记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1. 以前/以来/以内/以后 后来:时间名词。指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后的时间。强调时间的先后,只用与过去 已经发生的事情。一般与“开始” “原先”“起初”等词语相对应。 然后:连词。表示某一动作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另一动作或情况,强调动作 或情况发生的顺序。过去、将来都可以,一般与“首先”“先”等词语相对应。 在表示时点的词语后面: 注意:“以前” “以后”可以单用,“以来” “以内”不行 2. 以前/从前 以前:表示过去,单用。可在出现在时点、时段后,可以表示将来, 从前:表示过去,单用。不可以出现在时点、时段后,不能表示将来。 “时点+……” 3. 以后/后来 在表示时段的词语后面: 3 —h V ? ? F’y — 4.后来/然后 以后:表示过去和将来,可以加时间点。 单用表示未来。 后来: 表示过去,一个过程的后一阶段,不能加时间。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5.之间/ 之内/ 中间之间:两点距离以内。之内:不超过某个范围。小于等于某个范围。中间:可以是点,也可以是面。 6.三年前/ 前三年三年前:距说话时三年以前的时间,是过去。前三年:一段时间的前面三年。过去将来都可以。注意:“前三年”可以表示将来,例如“接下来的五年时间,前三年学习绘画,后两年出国深造。” 7.头一天/ 前一天头一天:一段时间里的第一天。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将来。前一天:某时间前的那一天。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将来。有时可以表示“头一天”,例如:“这个周末,前一天写作业,后一天出去玩儿。” 8. ....... 上/ .. 中/ ... 下……上:某方面。例如“在学习上,你要多用点心。” ……中:可以是范围,也可以是过程。例如“在所有的老师中,我最喜欢李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她总是对我们微笑。” ……下:指条件。例如“在他的帮助下,我终于完成了任务。” 9.心里/心中共同点:“里”和“中”都是指一个地方/一段时间/一件事物里面。里:用于社会单位、领导、单位成员。例如“我们厂里有4台机器。” “我们厂中……”不行。中:用于一个过程、一种状态或指感觉上范围无限大的事物。例如“空中”,“空里”不行。 10.时间/时候时间:可以用数字、数量表示。可以是点,也可以是段。例如“给我一点时间好吗?”“明天开会的时间是8点。” 时候:指某一特定的时刻。常常说“……的时候”。但“什么时候?”问的是具体时间。 11....... 的时候/以后我觉得这个没什么问题吧…… 明天:今天的下一天。下一天:某天的下一天 13. 最近/ 现在最近:说话的前一段时间,或说话的后一段时间。现在:说话的时候,或说话前后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 14. 一天/有一天/ 有时一天:一昼夜,一个白天,过去的某一天。 有一天:过去的某一天,将来的某一天。有时:有的时候。 15.刚才/ 刚/刚刚 a.意思不同 刚才:说话前不久的那个时间,跟“现在”相对。 刚:事情发生不久。与“很久”相对。还有恰好达到某一点或某种程度的意思。 b.词性用法不同 刚才:时间名词,可作状语、主语 刚:副词,只能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可以和“就”“又”连用表示前后两个动作中间时间很12. 明天/第二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