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

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

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

•相关推荐

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受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用教材内容、故乡文化底蕴、学校办学历程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分类、辨对联、赏对联、作对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用四川才子杨慎的故事导入

杨升庵巧对县令

杨慎,字升庵。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他五六岁时,就很勤奋聪颖,在他的家乡流传着“娃娃堰”的故事。

有一回,他在家乡的一个堰塘里洗澡。县令恰巧路过堰边,见杨升庵并不回避,顿时火冒三丈,本想派人打他一顿板子,可杨升庵拒不上岸。县令没办法,便叫跟班把他的衣裳裤子挂在路边的古树上,说:“我出副对联——‘千年古树为衣架’,你若是对得好,便还你衣裤。”

县令话音刚落,杨升庵便在堰塘里信口对出:“万里长江作澡盆。”县令一听,便让人从树上取下衣裤,并请他到县衙做客。

从此,杨升庵便得了“小神童”的称号,当地的人们也把他洗澡的堰,取名为“娃娃堰”。

你喜欢这副对联吗?为什么?

(二)用古诗文中的对联引导学生归纳对联形式上的特点

1、千年古树为衣架,万里长江作澡盆。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三)检查课前预习

1、让学生集体讨论对联形式上的特点,然后检查学生课前对第七十七页对联常识的预习,让每组推举代表展示预习成果。

2、结合上面的例句,点评各组的展示情况,归纳对联的特点,重点抓住“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相对”。

(四)结合例句依照内容给对联分类,学生讨论后作答,教师明确:正对、反对、流水对。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7、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五)补充对联的三禁忌:合掌、同字、对开,举例说明。

(六)辨对联随堂反馈

请用箭头依照由上联到下联的顺序连接下列对联。

春山一路鸟空啼冬雪欲白千里草

锦江春色来天地芳草春来依旧绿

春回大地千峰秀芳树无人花自落

老梅到时自然红玉垒浮云变古今

春晖又红万朵花日暖神州万木荣

(七)让学生讨论后派出代表展示各组收集的佳联,并从形式和内容上鉴赏这些对联。教师先举例:

1、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2、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

(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3、寄情巴山,常忆北岩晨钟、戛云夕晖、白塔倒影;

遗爱州河,难忘南坝诗韵、通川书声、凤麓豪情。

朗朗书声,龙飞凤舞新天地;

淙淙水韵,桃红李白旧学堂。

雨去琴书润,

风来翰墨香。

(八)学生作随堂练习,讨论后展示。

1、门前碧水环绕

2、静聆雨润绿草

3、汉刘邦虚心纳佳计

4、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九)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语序有的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调整。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十)小结今天的欣赏和对对活动,要大家明确:

(1)对联种类多样,艺术手法丰富;

(2)对联需创设情境和主题,不单纯是文字游戏;

(3)对联是中国独特的艺术瑰宝。

(十一)(课件放映)探究作业:

(1)上网阅读,探究更多的对联知识和奇联妙对。

(2)搜集整理达州可见的对联,从对联的种类、内容、作法、鉴赏等角度进行分析归纳。

(3)以学习、生活、社会、时政中的任意一个为话题,尝试写一幅对联。

七、教学反思

该教学设计在研究了课程特点、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学生情况之后,以“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为目标,围绕目标设计了由浅入

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先有课外的学习准备并以此导入课堂,按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由学对的基本起步开始,参与一些对对活动,欣赏奇联妙对,了解对联艺术手法,感受对联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最后创设教学的亮点和活动的高潮,以本校景致和办学历程入对,让学生积极参与创设对联,欣赏与对联密切相关的书法艺术,安排了课外探究作业。

整个设计充分考虑:

(1)将课本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不局限于课本,而是主动创设,大胆创新,丰富教学内容。

(2)探求新课程“梳理探究”单元教学的独特的、个性化的模式,让学生喜欢新课程。

(3)将三维目标融入教学全过程,体现过程的评价、发展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互动,在学的过程中体验中国文化艺术瑰宝对联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愉快的、激发兴趣的、文化回归的、有利学生自主发展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

(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课本的、本校的、地方的、执教者的、学生的、同事的。

(5)力求使学生转变对联是文字游戏,学对联是为了考试的观点,和老师一起体会对联的艺术手法与情境、主题是密切相关的,正因为这相关,才使对联具有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这样在情感态度上转变学生,让学生喜欢对联,喜欢中国文化和各种文学表现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景观很好地体现了设计的目的,学生积极参与,兴趣高涨,经历了一次身心愉悦的文化洗礼。尤为难得的是学生所对的对联答案,体现了一定的创造力,给予学生很大的创造空间,对教师也深有启发,体现了教学相长。同时也发现,对于这样的课程,教师的个人功底很重要,教学各个环节的串接、教师的启发引导、对学生答案的点评、教学时间的收放,课堂即时情况的调整都有赖于教师的功底,使课堂不局限于原有的设计,而又不偏离基本的设计框架,也因此促使教师增强终身学习的观念。

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对对联的方法。

2、尝试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讨论法、竞赛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联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有一年春节前夕,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郑板桥读后,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

(缺衣少食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原来对联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奇妙世界。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介绍对联知识)

1、对联的概念: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2、对联的特点:(先让学生看故事后总结)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

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纪晓岚随即说:“我说的是一鸥游”。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林间两蝶斗;这时,纪晓岚道:水上一鸥游。乾隆开心大笑。

两碟豆一瓯油两蝶斗一鸥游林间两蝶斗水上一鸥游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了吗?(后归纳)

(1)字数相等

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2)词性相同

上下联的词语要求“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结构相应

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而且结构类型要基本保持一致。

(4)平仄相对

平仄要和谐、相对,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三、四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一、二声)。

3、对联的形式:

正对:上下联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如:萍乡花炮名扬天下,婺源绿茶香飘四方。反对:上下两联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又名流水对,上下联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对句补充出句之意,二者不可颠倒。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对联要求上下联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而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内容相关)

4、撰写对联的方法:

(1)分析出句特点:断句、词性、结构、平仄。

如:刘和珍勇毅赴国难,周树人悲愤撰祭文。

(2)善于化用。

所谓化用,指的是灵活变化地运用天文、地理、时令等知识,以及熟语、诗文名句、成语典故等来拟作对联。

如蒲松龄撰写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就巧妙地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皇天不负苦心人”“卧薪尝胆”等成语典故融于一联。

(3)拆合法:把一句话拆成词组,再分别作对,组合成句。如:静聆雨润绿草,笑看风拂红花。草——花绿草——红花雨润绿草——风拂红花静聆雨润绿草——笑看风拂红花又如:和风吹柳绿,细雨润花红。和风——细雨吹——润柳绿——花红

总结对联规则: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现。

内容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音韵和谐平仄合。

三、牛刀小试显身手——撰写对联

对联大比拼(以比赛的形式,每组派代表回答,但代表不能重复,每答对一题得5分,分必答篇、选答篇、抢答篇、提升篇,得分高的组赢。)

1、必答篇:你来猜一猜

①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②督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荆轲

③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岳阳楼

④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泰山

⑤花甲重开,更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又过一个春秋。--141岁

2、选答篇:

①帮我改一改

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下联:近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

②你来填一填

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③填成语完成对联

a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b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c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常识。

2、收集和积累对联。

3、学习欣赏对联。

4、尝试对简单的对子。

【教学过程】

一、预习

布置学生收集一些古文中的对联或民间对联。

(古文的例子可参照教参。)

二、激趣

做些小游戏如猜灯谜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参考后面所附材料1、2。)

三、特点

主要分四个方面:

一是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是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三是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四是内容相关,节奏鲜明。

(对仗工整平仄有规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书写美观张贴有序。)

四、评赏

例1: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童子和桐子读音相同,落与乐亦是)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三、六、八字读cháo,四、五、七、九字读zhāo;下联三、六、八字读zhǎng,四、五、七、九字读cháng。)

例2: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

赏析:

1、每副对联都分上下联,每联为7个字,且断句也有规可循。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

2、每副对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字,下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平声字。如“海”为仄声字,“德”为仄声字;“江”为平声字,“缘”为平声字。因此,每副对联读起来都显的音调和谐,声律相对,平仄相调。

3、两副对联相对的词语,不但位置相同,而且词性相对。第一联“生意兴隆”对“财源茂盛”,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通”对“达”动词对动词,“四海”对“三江”,数词对数词,地理名词对地理名词。第二联“唐宋君王”对“琼崖人士”,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非寡德”与“有奇缘”,其中“非”对“有”,动词对动词,“寡德”对“奇缘”,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由此可知,对联是要讲究对仗的。对仗是对联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对联的审美所在。

4、对联除了“对”之外,还必须“联”。如果对联的上下联写的不是两个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应,贯通、呼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学生读出的这两副对联,不但内容相关,而且形式上也相互联系。“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此联是祝颂吉祥语,企盼来

年生意顺利,财源滚滚,日进万金。上下联内容相互照应,相互强调。“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此联意思是:这些气节学识都很高的人杰被流放到海南岛,并不是唐代和宋代的统治者缺少德行,而是海南岛的一种缘分,要不然我们怎么结交得了这样的大人物呢!同时,这两副对联读起来节奏感很强,停顿换气的地方也很明显。

五、作法

1、绝对,一般指只有一个好的出句或对句,而缺少另外和它对仗的一句。

2、要注意对仗、平仄、词性等规律。

3、注意逻辑。

六、练一练

1、天──(地)风──(雪)海──(山)新──(旧)

南北──(东西)千山──(万水)千山秀──(万水清)

庆贺──(恭喜)枝头──(花丛)

2、上联:处处风光好。(下联:家家喜气浓。)

上联:鸟儿枝头落。(下联:蝴蝶花中飞。)

上联:福如东海。(下联:寿比南山。)

坐──请坐──请上坐。(下联:茶──敬茶──敬香茶)

(下联可以是多元的。)

【附】

〖材料1:春晚灯谜〗

横批一:盛景争春

1、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北京)

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上海)

2、朝天门喜迎天下客(重庆)

塘沽港笑纳万国风(天津)

3、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吉林)

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辽宁)

4、雪域春秋扎西德勒(西藏)

天山南北乌鲁木齐(新疆)

横批二:世间同春

5、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广东)

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广西)

6、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东)

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山西)

7、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湖南)

两千里赤壁览黄鹤风流(湖北)

8、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河北)

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河南)

横批三:联袂贺春

9、苗寨黔山黄果树酒香赤水(贵州)

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四川)

10、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浙江)

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江苏)

11、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内蒙古) 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黑龙江) 12、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宁夏)

字史酒医诗诸圣流芳(陕西)

横批四:欢歌迎春

13、水泽源流江河糊海(青海)

金银铜铁铬镍铅锌(甘肃)

14、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云南) 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海南)

15、黄山为九州增色(安徽)

瓷器与中国同名(江西)

16、荆花吐艳香江瑞(香港)

莲蕊临风镜海清(澳门)

17、品铁观音香飘两岸(福建)

拜妈祖庙情系一家(台湾)

横批五:盛世大联欢

18、上联: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

下联:纵横九万里锦绣中华创未来看龙狮劲舞四海同吟发展歌

〖材料2: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对子〗

1、对穿肠: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艺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

唐伯虎: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两意一等下流

(其实这个是病句,很明显,字数不对!)

2、对穿肠:画图里,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僮可笑可笑

唐伯虎:棋盘内,车无轮马无缰,叫声将军提防提防

(这对压韵非常棒,智囊团将民间流传的长联改得恰到好处!)

3、对穿肠: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唐伯虎: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这个说不准,可能是由国语改过来的,适合用粤语来说,但平仄顾不上了,白璧微暇。)

4、对穿肠: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唐伯虎: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这个要说得详细一些。这一副改得绝,把秋香嵌进去了,十分应景。原联大多是这样传说的:上联:口十心思,思乡思友思父母:下联: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相传是清乾隆和纪晓岚的酬唱之作,构思拆字十分巧妙。而现在改的下联却也不遑多让,将“赏”字拆为尚、目、八(繁体),更摆秋香姐姐上台,才子风流呀!)

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篇4

【课题】

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做对联练习,在对联写练活动中提高驾驭

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尝试初步的对联练习。

【知识链接】

1、诗歌的体裁。

2、修辞中的对仗。

【教法、学法】

提问启发讨论

【教具、实验活动】

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疑有讽己之意,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觉得对联很奇妙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对联,揭开她的面纱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提问:

1、什么叫做对联?

2、对联由哪几部分组成?

3、对联的要求是什么?

4、怎么书写和张贴对联?

三、走近对联

1、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相“联”。

对联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的特点是偶句押韵,中间两联对仗。)

2、对联的起源:

(1)、秦汉以前,人们就有悬挂桃符的风俗。后来人们在大门上左右两边位置张贴神荼郁垒的画像以驱鬼。这就是门神。到了唐代,人们把桃符上门神的画像换成了秦琼尉迟恭的画像,他二人也被奉为门神。

(2)、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王孟昶在一次新年到来之际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奉长春”两句,此被视为中国第一副对联。

公元964年春节,孟昶作此联,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后蜀,将孟昶等掳走,同时委用了一个名叫吕余庆的人去做成都(原是后蜀的都城)的地方长官。另外,宋太祖已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日自己的生日定名为“长春节”,即所谓“圣节”。孟昶降宋之时,正是宋太祖诞辰之日。这种情况与联语是一种巧合,还是预先知道,今亦不可考了。不过,孟昶写下的这副春联在我国对联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却是无可否认的。

四、欣赏对联

1、合字联:十口心思,思家思国思社稷

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2、拆字联: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分片切瓜,竖八刀横七刀。

3、隐字联:南北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4、镶字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5、同偏旁部首联: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6、叠字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7、顶针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8、回文联: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9、谐音双关联:狗啃河上骨

水流东坡诗

10、谜语联: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五、做趣味对联练习:

1、猜人物: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2、游名胜: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猜行业:千秋伟业千秋福一寸光阴一寸金裁缝店

察及秋毫如照烛看来老眼不生花照相馆

一剪喜成百家愿寸尺巧量万客心理发店

但愿世间人长寿不惜架上药生尘钟表店

体态须眉都活泼心神毫发不参差眼镜行

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中药铺

六、掌握写对联的基本要求

(一)、教材上对于对联的要求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1、对仗工整

对仗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内容相关、上下句相同位置用字不重复。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下一句就不能写成“小狗尾巴弯”)

2、平仄协调

提问:

(1)、什么是平仄?

所谓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

古代汉语: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上、去、入即为仄声)

现代汉语: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平阴平、阳平

仄(上、去、入)仄(上、去)

(2)、在对联中对平仄有什么要求?

平仄相异,仄起平收。

(二)、对联口诀歌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内容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重字现。

七、小试牛刀,学写对联。

(一),将下列对联补充完整。

1、一代文章推(),

毕生心血似()。

2、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3、(),弃之可惜;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4、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

5、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

良言入耳三冬暖()六月寒

备选成语:恶语伤人、自知之明、海阔天空

(二)、听故事对对联。

“细”――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粗”

“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毛”

“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兽”

“家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野兽”

“后”――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先”

“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生”

“砖后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石先生”

由此黑板上已形成一幅对联:“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作为下联。

梨花院落溶溶月

A带水芙蓉点点雨B榆英临窗片片雪

C柳絮池塘淡淡风D丁香初绽悠悠云

(四)、删改对联的括号部分,使上下联对仗工整。

1、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

(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2、(苟有恒,又何必三更才入眠,五更忙起床。)

最无益,莫过于一日曝十日寒。

3、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上联进行调整。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五)、尝试对对子。

1、河北——海南(湖南)

2、地——天

厚地——高天

脚踏一方厚地——眼观千里高天(头顶千里高天)

3、考文科考理科文科理科科科有英秀——师孔子师孟子孔子孟子子子是宗师(做这行做那行这行那行行行出状元)

八、回忆古诗文中的对偶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九、处理课本上练习。

十、以“好读书时不好读书,好读书时不好读书”作结。

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篇5

1、教学目标

一、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三、学习欣赏对联,尝试对对子。

2、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完中,学生在农村的生活中,还是能经常的看到对联,但对对联的相关特点,未有多少了解。不会读、不会贴、不会

赏、不会写是普遍现象,教师不关注,学生不重视,导致优秀的传统文化-----对联,学生还未真正感受到其中的奇妙之处,因此,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三点: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对联特点并尝试对对子、感受浓厚内涵。

3、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认识对联的特点。难点:欣赏名联,感受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一)播放《唐伯虎点秋香》片断。

(二)导语:同学们,这段情节之所以成为电影中的精彩片段,两人一出一对,有高雅,有低俗,构成一个个笑点。这其中对联可谓功不可没,这节课我们便以此为起点,共同走进“奇妙的对联”。

活动2【讲授】新课学习过程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读学习目标

三、略讲对联的起源

关于对联起源的关键词:

周代——桃符:驱鬼压邪

五代——孟昶: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宋代——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明代——朱元璋: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清代——康乾——清楹联(诗词曲赋骈文楹联并立)

师略讲:

远在周代,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画像或名字画在或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是对联的萌芽。

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有史为证: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篇一 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篇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如起源、特点、种类等。 2、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3、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对联常识的介绍; 2、难点:对联的练习。 三、教学对象: 高中一年级 四、授课时间: 2个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先给学生看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片段(略) 师生共同分析对联妙处,导入新课。 (二)、教学目标展示:今天我们要学习: 1、对联起源 2、对联特点 3、学对歌诀 4、对联种类 (三)、讲析目标: 1、对联起源:要求筛选出要点: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2、对联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 【篇一:《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 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赏析名联;尝试对对联。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搜集整理,课内讨论交流,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借鉴仿写, 使学生有所积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对联知识尝试对对子。 【教学方法】采用板块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联系 以前学过的古诗文,温故知新,引导学生掌握对联知识。 【教学准备】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搜集活动,积累一些对联故 事和名联,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亦可让学生讲述课外搜集的有关对联的 故事)。 以郑板桥智识奇联的故事导入——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缺“一”(衣)少“十”(食)没“东西”] 二、板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多媒体课件显示) 1.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 l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l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l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l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落。 2. 指导学生根据对联的常识完成课本练习。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1)上联:孙行者下联:祖冲之(胡适之) 要求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出理由即可。 (2)上联:一代文章推《子夜》下联:毕生心血似《春蚕》 (要求学生按照对联的基本要求回答,然后多媒体显示) 三、板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多媒体课件显示)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分类以及欣赏对联与语文学习的 关系。 对联大体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 业类、集句类等 2(见课本) 3.妙联撷趣。(多媒体显示教师与学生辑录的妙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奇联共欣赏。)(多媒体课件显示) 名胜联: 哀挽联: ①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洒泪雨文 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②千古奇冤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岳飞) ④此志得舒为民舍予(老舍) 谐讽联: ①昔具盖世(该死)之德今有罕见(汉奸)之才(讽刺汪精卫) ②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含义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 行业联: ①闻香下马知味停车(饭店) ②由此登堂入室任君平步青云(鞋店) ③虽为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 ④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南西北四方宾至如归(宾馆、旅社) ⑤常留桃李春风面聊解蒹葭秋水思(照相馆) 集句联: ①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酒店) ②君子之交淡如醉翁之意不在 妙联撷趣: ①曹梦德兵败赤壁刘欢孙悦汉高祖封侯洛阳萧红韩寒 ②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 [增字联] ③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 [减字联] ④感时溅泪恨别惊心

高中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案

高中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案 教学博苑 09-01 0540 高中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子。 教学建议 1、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教学要注重在“奇妙”两字上,体味汉字的奇妙,中国人思维的灵性,不要把对联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对本单元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可以要求学生背下来。 2、本单元教学强调搜集对联,尤其是生活中还在使用的“活”的对联。要求学生搜集对联,教师自己必须先搜集一些奇联妙对,这是把本单元内容教活的基础。 3、本单元注重小学、初中以及平时的积累,注重与经典古诗文的联系,尤其是在名联欣赏中,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古诗文去理解,要与本册课本中古诗文课文相联系,例如可以向学生介绍与《兰亭集序》相关的名联。 4、对联与书法紧密相联,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用毛笔书写一副对联。评选出最佳者,可贴在班上展示。 5、可以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可参照“有关资料”中的“参考书目”),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研究对联。 有关资料 一、关于各部分的练习及“课外延伸”参考内容 (一)关于“对联常识” 能够简单说出对对子的方法即可,如对仗、平仄等方面的要求。

(1)名词对得工整,以胡对孙,有谐“猢狲”之妙,“适”对“行”,“之”对“者”工整。考生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2)名词对得工整,以祖对孙,有合“祖孙”之妙。梁羽生在《名联谈趣》中认为“祖冲之”对“孙行者”最佳,乃天造地设。(3)动词对得工整,以“退”对“行”。退之,是唐代韩愈的字。苏轼诗云:“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4)王引之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学者,高邮人。继承其父王念孙的音韵训诂学,世称高邮王氏父子。 子夜、春蚕 (二)关于“对联欣赏” (1)李秀峰题白鹿洞书院联;(2)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 此外,还可以欣赏以下名联: (1)博学于文;行己有耻。(陈澧题钟山书院联) (2)得英才而教育;以山水为性情。(信江书院联) (3)学者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张百熙题京师大学堂联) (4)何事关心,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玉屏书院) (5)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船山学社) (6)理本精深,看阶前双水合流,寻到源头方悟澈;学无止境,想宇后孤峰独秀,登来巅顶莫辞劳。(桂山书院) (1)眉山县三苏祠,苏洵、苏轼、苏辙;(2)韩城司马迁祠,司马迁。 此外,还可以欣赏以下名联: (1)韩潮学派百川会;公起文章八代衰。(衡阳韩文公祠联,韩愈) (2)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唐陶山题九江陶渊明祠联,陶渊明) (3)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采石矶太白楼联,李白) (4)枫叶四泣秋,枨触天涯千滴泪;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九江白太傅祠联,白居易)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 1、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2、指导学生学会欣赏对联 3、指导学生对简单的对子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指导学生对简单的对子 二、指导学生对简单的对子 CAI课件 一、什么是对联? 对联也叫“楹联”、“楹贴”、“联语”,俗称“对子”。它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分上下两联,有的还有横批。 二、对联的起源 1、张贴桃符,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古老风俗。 2、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 3、五代时的后蜀皇帝孟昶,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题写在桃符上,叫“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故称“题桃符”,这就是历史上第一副对联。因是春节所题,后来又叫做“春联”。 4、到了宋代,文人学者纷纷以题联为趣。 例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三、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 对联的字数没有一定之规:有短联,每联至少四个字;有长联,可达数百字。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Eg:①傍百年树, 读万卷书。 ②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③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④昆明市西南郊的大观楼前悬挂的对联,号称“古今第一长联”,共180字。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蛇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赴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许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2、词性相同,位置相对 联中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Eg:①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结构相同,位置相应 联中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对动宾短语 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 Eg:冬去山清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练习:请适当调整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 上联: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下联: 桥过下扁舟,何处问箫声,有人吹到三更月。 (扬州二十四桥联) 答案:扁舟过桥下,问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4、上、下联内容相近、相关或相反,不能重复 Eg:①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相近)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相关) ③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相反) 四、平仄相对 对联的音律要求“仄起平收”: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Eg:①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②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 (1)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并积累平仄、对仗等有关对联知识;欣赏对联佳作,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能力目标:在把握对联有关常识的基础上尝试对对子,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感受对联艺术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文人的高超智慧和高雅情怀,陶冶良好的审美情趣,提升人格品位和人生境界。 二.教学重点:对联基本知识 三.教学难点:尝试对对子 四.教学关键:赏析名联及名联故事,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五.活动组织过程. (一)导入: 名人对联故事(1.解缙与老员外对联故事 2.郑板桥对联故事) (二)新知探究: 1.对联常识: a.对联的起源。 b.对联的别称。 c.对联的种类。 2.对联的基本要求: (1)对仗: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2)平仄:平仄相异,声调和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对仗:基本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a.工对:平仄相反,词性相同,事物类别一致。如: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b.宽对:相对宽松,词性大体相同,平仄可不过分要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 湖夜雨十年灯。 c.正对(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反对(有 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串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集句对(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无情对(无心复命维他命一意孤行任我行),回文对。 3.名联欣赏: 数字联:万砖千瓦百匠造成十佛寺,一篙二橹三人摇过四仙桥。 拆字联: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十口心思,思家思国思社稷;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谐音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格言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复字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积累迁移,学过的古诗文中的名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奇妙的对联 优秀教案

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常识,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对联的有关知识,重点积累对仗、平仄知识。 3、尝试对对子,训练思维敏捷性,语言表达规范性。 4、学会品味鉴赏名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重点积累对仗、平仄知识。 3、学会欣赏对联。 【教学难点】尝试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赏析法、联系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安排】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导入新课 有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同学们从这副对联里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 (缺衣少食)——原来对联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奇妙世界。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了解对联 1、什么是对联呢?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上联”也叫“出句”,下联也称作“对句”。 2、对联的特点: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金鸡未唱汤先热;旭日初临客早来 前程远大脚根须站稳;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 学生总结对联的第一个特点: 1、字数相等: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是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但也有特殊的情况:袁世凯去世时,有人为他提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袁世凯千古”,下联是“中华民国万岁”,从规则上来看,上联五个字,下联六个字,这是不规范的,可是这幅对联的不规范恰好暗含了一种寓意,你能看出来吗?师:这其实是暗示了对袁世凯的批评,妄图称帝的袁世凯,对不齐(起)中国人民,是中国人民的罪人。

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

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 •相关推荐 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受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用教材内容、故乡文化底蕴、学校办学历程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分类、辨对联、赏对联、作对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用四川才子杨慎的故事导入 杨升庵巧对县令 杨慎,字升庵。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他五六岁时,就很勤奋聪颖,在他的家乡流传着“娃娃堰”的故事。 有一回,他在家乡的一个堰塘里洗澡。县令恰巧路过堰边,见杨升庵并不回避,顿时火冒三丈,本想派人打他一顿板子,可杨升庵拒不上岸。县令没办法,便叫跟班把他的衣裳裤子挂在路边的古树上,说:“我出副对联——‘千年古树为衣架’,你若是对得好,便还你衣裤。” 县令话音刚落,杨升庵便在堰塘里信口对出:“万里长江作澡盆。”县令一听,便让人从树上取下衣裤,并请他到县衙做客。 从此,杨升庵便得了“小神童”的称号,当地的人们也把他洗澡的堰,取名为“娃娃堰”。 你喜欢这副对联吗?为什么? (二)用古诗文中的对联引导学生归纳对联形式上的特点 1、千年古树为衣架,万里长江作澡盆。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 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陈琳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常识。 2、收集和积累对联。 3、学习欣赏对联。 4、尝试对简单的对子。 【教学过程】 一、预习 布置学生收集一些古文中的对联或民间对联。 (古文的例子可参照教参。) 二、激趣 做些小游戏如猜灯谜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参考后面所附材料1、2。) 三、特点 主要分四个方面: 一是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是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三是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四是内容相关,节奏鲜明。 (对仗工整平仄有规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书写美观张贴有序。)

四、评赏 例1: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童子和桐子读音相同,落与乐亦是)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三、六、八字读cháo,四、五、七、九字读zhāo;下联三、六、八字读zhǎng,四、五、七、九字读cháng。) 例2: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 赏析: 1、每副对联都分上下联,每联为7个字,且断句也有规可循。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 2、每副对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字,下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平声字。如“海”为仄声字,“德”为仄声字;“江”为平声字,“缘”为平声字。因此,每副对联读起来都显的音调和谐,声律相对,平仄相调。 3、两副对联相对的词语,不但位置相同,而且词性相对。第一联“生意兴隆”对“财源茂盛”,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通”对“达”

《奇妙的对联》教学案例

《奇妙的对联》教学案例 作者:别文玲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22年第07期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模块编入了关于汉字文化的文章——《奇妙的对联》。遗憾的是因为学生存有畏难心理缺乏兴趣,因而很多语文教师感觉教学吃力效果甚微,于是对“梳理探究”不重视甚至完全忽略,结果导致绝大部分高中学生对对联知识知之甚少,不会张贴,分不出上下联,更不要说拟写。如此优秀的文化,为何沦落到如此凄凉的境地?笔者认为和许多老师不能将语文课堂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有关。 一、故事导入,引起注意 用有趣的对联故事开始教课,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以故事导入法讲授《奇妙的对联》一文,一下子把懒懒散散提不起兴趣的一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了。下面是笔者讲的几个故事,对应的对联在PPT展示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只口头讲述提供听觉信号,学生接受、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是不够的,所以,凡列举的对联,最好以课件展示。 1.据说乾隆五十年(1711)正月初六,乾隆皇帝在乾清宫赐下千叟宴,62岁的纪晓岚也奉诏参加,并对出来“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的下联“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可让学生猜此人年龄。 2.五十年代,毛泽东与周恩来在湖南视察工作时,毛泽东即兴吟诵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周恩来对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工整对仗,又珠联璧合,足见两位伟人文学艺术功底之深厚。 3.“千年古树为衣架|万里长江作澡盆”,有人认为是明代才子解缙七岁时对父亲的,有人认为是杨慎幼时对县令的,不管哪種说法,玩水玩出名联,很有趣。 二、对联猜谜,激发兴趣 猜谜是一种文学式样,也是一种游戏。在课堂上当教师说猜谜时,已经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课件展示了一些对联,谜底是课文标题、人物、地名、行业等。因为难度不大,学生基本一读就能猜出,这样越发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整个课堂气氛出现了少有的高涨,学生的眼睛都是明亮有神采的。

奇妙的对联的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教学方法:品悟欣赏,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一副对联导入新课。请学生读,发现问题。 二、模块一:认识对联 1、定义: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它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2、历史: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一般认为起源于五代,成熟于两宋,鼎盛于明清。五代时,有在门口挂桃符板压邪驱妖的风气,后蜀皇帝孟昶(chǎng)就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题写在桃符上:“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故称“题桃符”,相传这就是最早的对联。到宋代,楹联日益兴盛起来,明清时发展到顶峰。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生活场景和名胜古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根据几幅对联分析对联特点。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4、小结对联的特点: (1)、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 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字数必须相等,这是它的基本要求。还需注意的是上下联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2)、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词性应当要相当 一般称为实对实,虚对虚,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 拳打南山猛虎 脚踢北海蛟龙 (3)、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语法结构也应当要相应 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等等以此类推。(4)、上下联平仄要相对,仄起平收 传统的习惯是仄起平收,上联的末字用仄声字,下联的尾字用平声字。这样每副对联读起来都显得音调和谐,声律相对,平仄相协调。这是区分上下联的关键。 春回大地诗行绿(平平仄仄平平仄) 日耀长天画卷红(仄仄平平仄仄平) (5)、上下联内容要关联,意义要衔接 对联除了对之外,还要联,如果对联的上下联不是写的两个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应、贯通、呼应,则不能称其为联。上下两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 5、对联的书写和张贴要求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 湘东中学:贺秋萍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对对联的方法。 2、尝试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讲解法、提问法、讨论法、竞赛法等。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联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有一年春节前夕,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郑板桥读后,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 (缺衣少食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原来对联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奇妙世界。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介绍对联知识) 1、对联的概念: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2、对联的特点:(先让学生看故事后总结)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纪晓岚随即说:“我说的是一鸥游”。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林间两蝶斗;这时,纪晓岚道:水上一鸥游。乾隆开心大笑。 两碟豆一瓯油 两蝶斗一鸥游 林间两蝶斗水上一鸥游 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了吗?(后归纳) (1)字数相等 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 教案:《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对联,认识对联的特点和分类。 2.学会欣赏和创作对联,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创造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对联的特点和分类的理解和运用。 2.如何创作出优美的对联。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1.教材和课件。 2.指导学生参考一些优秀对联的资料。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10分钟) 通过图片展示一些著名的对联,引起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并和学生讨论对联的定义和形式。 Step 2:理解对联的特点(10分钟)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认识对联的特点,如平仄、对仗、 押韵等。 Step 3:了解对联的分类(10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介绍对联的各种分类,如平仄对仗、押韵对仗、对印对仗等。 Step 4:欣赏和分析对联(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对联,并帮助学生分析对联的特点和优 美之处。 Step 5:创作对联(25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词语主题,例如春天、爱情、友谊等,让学生以小组为 单位创作对联,然后学生在班级内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对联作品。 Step 6:展示和评析(15分钟) 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对联作品,并由教师和同学 们共同评析,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Step 7:总结与扩展(15分钟) 教师总结学习内容,强调对联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写 作和欣赏中多加运用对联。可以邀请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对联作家和作品,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在家自己创作一首对联,并在下节课上展示。 教学反思:

《奇妙的对联》教案范文及赏析

《奇妙的对联》教案范文及赏析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不仅种类多、形式广,内容与语言风格也丰富多样,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奇妙的对联》教案范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奇妙的对联》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对联方面的主要知识,把握对联的灵魂,会做简单的属对练习。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句有顺序地了解对联知识,运用学到的对联知识进行属对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热爱传统文化,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文采。 二、教学重点 了解对联方面的主要知识。 三、教学难点 对联欣赏和属对练习。 四、教学关键 让学生掌握对联知识树,鼓励学生创作对联,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热情。 五、教学过程 (一)目标诊测 对句填空:座上珠玑昭日月,( ) 预设:堂前黼黻焕烟霞;(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 (二)实施目标 1.导入:补写对联,属于高考考点“语言文字运用”中的“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部分。 2.基础知识学习。 (1)对仗是对联的基本要求。对仗:①字数相等②词性相对(名词对

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词等。)③平仄相对(音韵和谐)。对仗非常工整的,叫严对。 例1: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例2:一尘(全)不染,甲子(任)翻腾。 例3:一畦(qí)(平)春韭绿(lǜ)(仄),十里(lǐ)(仄)稻花香(xiāng)(平)。 过渡:也有宽对,要求不太严的,因为形式毕竟是为内容服务的,人们看对联,主要还是看意思。 例4:人生贵在有追求,哪怕脚下路悠悠。(也叫流水对,又叫串对。) (2)对联的灵魂还是“意趣”。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样式。读对联,赏对联,给人们带来无穷乐趣。 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预设:化静为动,写出了傍晚洞庭湖上的壮丽景色,具有独特的美感,妙趣横生。 小结:从炼字角度看,对联又是浓缩的艺术。 过渡:可见,对联的灵魂还是“意趣”。意趣新奇了,形式上还可以适当放宽要求。 我最喜欢的一副对联出自古典名著《红楼梦》: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意趣:因为我是农村长大的,所以见到这种意境的对联,就爱不释手。 3.那么,从内容上看,上下联的关系一般有几种情况呢? 对仗就上下联(出句、对句或叫上比、下比)在意义上的联系一般可分为三种。 (1)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或相关。这是对联运用较多的一种形式,内容主要是构成并列关系,上下联各写一事,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如“月圆花好人长寿,物阜民康国富强”。上下联内容互相补充,统一在祖国大好形势这一意境里,表现了人寿年丰,国富民强的主题。

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优质教案

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优质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优质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 【教材分析】 《奇妙的对联》选自必修一梳理探究单元。本单元编选了“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三篇关于汉字文化的文章。编排意图在于拓宽学生语文学习范围,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知识、感受汉语魅力、关注汉语发展,培养热爱母语、热爱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载体,结合文体特点和文本内容,设置任务明确的教学程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中通过朗读、点拨、讨论、欣赏、练习等互动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维层次,拓展人文底蕴;最后达到初步学会欣赏对联、拟写对联的要求,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及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改尝试】 1、教师引领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程模式。 2、创建具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特点的语文课堂。 【学情分析】 一方面,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求知的兴趣较浓,易于入门。另一方面,学生对传统文化关注不够,加上语言表达、创新能力薄弱,课堂教学材料不宜太难太深,以培养兴趣,普及对联知识为主。 【三维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方法目标 在对联欣赏和拟写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常识,学习欣赏对联。 2、把握对句要领,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难点】 1、拟写对联 2、养成关注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法】 激趣法、点拨法、讨论法、练习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与学过程】 l 环节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PPT显示:北京市2016年高考改革: 英语100分,语文180分 与学生共同分享关于上则新闻的网络帖子: 【If you do not leave me ,we will die together. 怎么译? 你如果不滚开,我就和你同归于尽。(四级)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 对联教案:奇妙的对联 目标:培养学生对联创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准备材料: 1. 黑板/白板及粉笔/白板笔; 2. 大量纸张和笔; 3. 对联范例。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对联的概念和特点(5分钟) 向学生解释对联的定义和特点:对联是由两句话组成的,前后呼应,意思相对,形式上平仄一致。 第二步:介绍对联的分类(5分钟) 向学生介绍对联的分类,例如:押韵对联、平仄对联、意义对联等。 第三步:观摩对联范例(10分钟) 展示一些经典的对联范例,让学生欣赏和理解对联的艺术魅力。解释对联的技巧和要点,如押韵、平仄、用词精准等。 第四步:带领学生创作对联(20分钟) 要求学生以特定的主题或场景创作对联,例如:春节、家庭、

自然等。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可以参考范例但不限制于范例。 第五步:展示和分享对联(15分钟) 请学生把自己创作的对联分享给全班。老师和同学们可以一起欣赏、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老师也可以分享一些优秀的对联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第六步:总结和评价(5分钟) 和学生一起总结对联创作的过程和体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创造力,同时注意对仗和押韵的合理性。 扩展活动: 1. 组织对联创作比赛,选出最佳对联和最具创意的对联; 2. 鼓励学生设计对联海报,并展示在校内; 3. 邀请擅长对联的人士来学校做对联创作的分享和指导。 注意事项: 1. 在引导学生对联创作时,要注意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努力和创意,不论成果的好坏; 2. 对联创作是一项艺术活动,要求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力,因此鼓励学生尝试与传统对联形式不同的创作风格。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过程方法目标: 在对联欣赏和拟写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常识,学习欣赏对联。 2、把握对句要领,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难点 1、拟写对联 2、养成关注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法 激趣法、点拨法、讨论法、练习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说: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 谜底是什么?对联?注意“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准确地说应该是什么?对了,谜底就是――“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贴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看对联。但是,我们对对联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什么是对联?它有什么基本的特点?该怎样张贴?如何尝试创作简单的对联?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奇妙的对联”世界。 同学们都看过对联,都记得一些对联。谁先来把你最熟悉的对联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找三到四个同学)请你们结合生活,再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对联,好吗? 二、对联常识: 1、对联,也叫__、__、__等;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2、对联由__和__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3、对联讲究平仄,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__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__声; 4、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___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__(填“加”或“不加”)标点符号; 5、对联张贴时,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__边,下联在__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知道一副对联那句是上联那句是下联八? 三,上下联辨别方法

《奇妙的对联》教案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案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案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受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着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用教材内容、故乡文化底蕴、学校办学历程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分类、辨对联、、赏对联、作对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用四川才子杨慎的故事导入 杨升庵巧对县令 杨慎,字升庵。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他五六岁时,就很勤奋聪颖,在他的家乡流传着“娃娃堰”的故事。 有一回,他在家乡的一个堰塘里洗澡。县令恰巧路过堰边,见杨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三、学习欣赏对联,积累一些名联。 四、指导学生尝试写对联。 【教学建议】 一、注重趣味性。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教学中让学生能体味出汉字的奇妙,揣摩出对联所体现的思维的灵性。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可以要求学生背下来。 二、教学中,联系学生学过的古典诗文,引导学生从已学诗文中搜集对联。 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对联,并且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用毛笔书写一副对联。评选出最佳者,可贴在班上展示。 【教学设计】 一、以有趣的对联故事导入 据说,三国时期,周瑜妒孔明之才能,欲除之,故与鲁肃设宴请诸葛亮。席间,瑜曰:我与你以对联设赌,对得上——饮酒,对不上——砍头!敢否? 孔明笑答:请出题。 瑜曰:有水便是溪,无水便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赛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 亮答:有木便是棋,无木便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瑜大惊,又自恃妻子美貌,欲羞辱亮妻长得丑。便曰: 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亮笑答:有木便是桥,无木便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双娇 瑜大怒,欲反目。鲁肃忙劝曰: 有木便是槽,无木便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言罢,哈哈大笑,一场干戈暂告平息。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包括对联的起源、种类、基本知识 (1)对联的起源: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2)对联的种类: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3)对联的基本常识: 传统的对联讲究”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 从上面的“四讲”可以看出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 ②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 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 ③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 漏尽/飞身/去;心空/及第/归。 平仄相对简单说来就是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 举例: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