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word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推荐文档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丹顶鹤生活在哪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珍稀禽类

过程与方法:知道丹顶鹤栖息于芦苇及其他荒草的沼泽地带.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懂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课

活动1丹顶鹤的家在哪里

1、小组讨论

2、小组长汇报。

(分布在嫩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殖;长江下游及沿海越冬;在河北、山东为旅鸟,台湾偶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几乎全为纯白色.头顶裸出部分鲜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喉、颊和颈大部为暗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黑色,延长弯曲呈弓状.尾羽短、白色.嘴灰绿色,脚灰黑色.)活动2 适应环境的身体特征

1、小组讨论

A丹顶鹤适应环境的身体有些特征?

B“讨论”。

2、小组长汇报。

(丹顶鹤栖息于芦苇及其他荒草的沼泽地带.食水生植物的嫩芽、种子、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和鱼类等. 月中、下旬开始营巢产卵,筑巢于周围环水的浅滩上的枯草丛中,每窝产卵2枚,雌雄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0-33天.待幼鸟学会飞行,入秋后,丹顶鹤从东北繁殖地迁飞南方越冬.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扎龙、向海、盐城等一批自然保护区.在江苏省盐城自然保护区,越冬的丹顶鹤最多一年达600多只,成为世界上现知数量最多的越冬栖息地)

三、小结:

谈学生谈学习收获?

2.生物生存的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②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

③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物栖息地类型的观察,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新授课

活动1 环境提供了什么

1、小组讨论

2、小组长汇报。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活动2 湿地里藏着哪些生物

1、小组讨论

2、小组长汇报。

(生物适应环境: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例如,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野鸭有适于游泳的蹼等。)

活动3动物的栖息地

1、小组讨论

2、小组长汇报。

(生物影响环境: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

三小结:

1、我们要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爱护我们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

2、学生谈学习收获

3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

1.学生认识到动物的生存是以环境为基础,动物在适合的环境中才能生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学生懂得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假设,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

3.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生感受自然界中动物世界的神奇与美妙。

2.学生了解到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爱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知道动物的生存要以环境为基础。

课前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课。

活动1 鼠妇喜欢阴暗环境吗

1、分小组认真观察。

2、小组讨论。

3、小组长汇报。

活动2 动物的迁徙

1、观看课件:动物的迁徙。

2、小组讨论:A他们为什么要迁徙?

B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动物有迁徙的生活习惯于性?

3、班上交流。

三、小结:

谈学生谈学习收获。

4. 隐藏在环境中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动物具有多样性。2、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课。

活动1 草地上的蝗虫

1、分小组做实验。

2、讨论。

3、班上交流。

活动2动物的伪装

1、看课件:动物的伪装

2、讨论:它们为什么要伪军?

3、交流。

(有一些动物为了躲避敌害,拥有使自己外形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能力.例:变色龙,竹节虫,木叶蝶……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途径可分为动物生来变具有的,通过遗传和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先天性本能行为和必须借助于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后天性学习行为,因此,动物适应环境的两种最基本方式是本能和学习.而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又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群行为.)

三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5. 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食物链,建立食物链的概念。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1)课题展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谚语图片。

(2)想一想:生物间存在什么关系?(1)说出图片所描述的谚语。

(2)思考回答:吃与被吃。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分析农田中的生物(1)播放CAI:屏幕上出现稻田和草地,稻田里呱呱叫的青蛙,草地里活蹦乱跳的蚂蚱和“闲庭信步”的鸡,一条黑蛇窜来窜去。突然,一只鹰从高空俯冲而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蛇扑去。观看动画,思考画面上出现了哪些动植物?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进入情境,做好探究活动的准备。(2)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A.将画面上出现的动植物名称写在卡片上,每种多写一些。

B.按照你发现的现象进行卡片“接龙”。学生分组活动,比一比哪组进行的“接龙”多。让学生动一动,培养探究食物链的兴趣,明确任务,协作学习。

(3)指导学生将卡片“接龙”写下来。“”表示捕食关系,写到最后一种生物才叫完整。记录本小组的卡片“接龙”并汇报。如:青草鸡鹰让学生写一写,感性上升到理性。

(4)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A.像这6种生物那样,彼此间串联起来的食物关系像什么?

B.你所连的食物链各有几个环节?

C.位于不同环节的动物所吃食物有何不同?

D.比较这几条食物链,你还发现了哪些共性问题?A.建立“食物链”的概念。B.观察出一般3~5个环节。

二、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6 .相互联系的食物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2)知道什么是食物网。

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资料,进行语言表达。(2)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

(2)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弄清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事物网流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有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黄雀是否仅以螳螂为食?螳螂是否也仅以蝉为食?

(它们并不是只吃一种生物,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生物。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不仅仅是形成一条条简单的食物链。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生物,例如,鸟可以吃稻子,也可以吃昆虫;一种生物也可以被多种动物所吃,例如,鸟可以被鹰吃,也可以被蛇吃。因此,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二、新授课。

活动1 食物网中的生物

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将食物链中相同的生物重叠起来,构建食物网。

2、分组活动,比一比哪组同学画的食物网完整。

3、讨论:像这样各条食物链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的网状结构叫什么?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不仅反应了生物之间通过食物而形成的复杂联系,同时还反应了物质和能量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情况。)

活动2 断裂的食物网

1、分小组讨论:如果食物链断裂,可产生怎样的后果?

2、班上交流。

(小结:在生态系统中,处在每一个环节上的生物都很重要,并且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一种生物消失,就会使整个食物链中断,从而影响整个食物链和食物网,甚至危及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如果人类活动过多地干预某一

部分,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衡,导致人类自食其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三、拓展:

讨论:科技人员将饲养的虎、狼等放回森林,这么做,对森林中的食物网和森林生态系统有影响吗?

(将饲养的虎、狼等放回森林,对森林中的食物网和生态系统有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将食物链的知识运用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还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来控制和消灭有害生物。)

四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7. 专题探究:生态瓶的秘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

教师为每组准备:做生态瓶的容器(大的饮料瓶)、一个盛满水的水桶、一些洗干净了的沙子和小石子、一把小铲和一个漏网等工具、一张标签、一张记录纸,剪刀。

学生: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课件,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四、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8.保护生物共同的家园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收集资料讨论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知道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地球图片,讲解地球是每一种生物的家园,但每一种生物在地球的位置有着一定的范围,它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生活的地方。

二、学习新课

活动1 消失了的鱼虾

1、分小组做实地调查。

2、小组讨论,写调查报告。

3、班上交流。

活动2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1、观看课件

2、讨论:A一些动物的栖息状况怎么样?

B为什么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3、小组长汇报。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生态,根本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所以要保护动物的栖息地。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为宝贵的可持续资源,实施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建设,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三、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9. 设计师怎样工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设计师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过程与方法:亲身体验设计过程,得到有益的思维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加技术活动,具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开发创造潜能的训练,学会进行创新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课

活动1 巧妙的拉链

1、提问: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哪些地方用上拉链?

2、认真观察,讨论:拉链结构。拉链头如何控制拉链的开闭?

3、班上交流。

活动2 设计师怎样工作

1、认真观察:讨论:设计师是怎样工作的?

2、班上交流。

三、拓展

选择身边某个常见产品,推测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和流程。

1、准备选什么产品,怎样说,先想一想。

2、班上交流。

四、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10. 不一样的饮水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认识不同材质的饮水瓶,并渗透环保知识。

过程与方法:引起探究欲望,鼓励动手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想像力及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不同材质的饮水瓶,渗透环保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杯子师出示杯子: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做的?

二、新授课

活动1 我们的饮水瓶

1、小组讨论:观察自己的和同学的饮水瓶有哪些不同?

说说在选用饮水瓶时大家常会考虑什么因素?

2、班上交流。

活动2 满足了什么需要

1、小组讨论:选用饮水瓶时,人们出于什么需要的考虑?

观察课本上的饮水瓶,说说它们的设计源于人们的哪些需求?

2、班上交流。

三、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11. 功能的组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一些多功能工具。

过程与方法:了解常用的多功能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多功能工具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难点:认识到多功能工具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剪刀)认识吗?它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呢?

那么羊角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说说你见到过,用过哪些多功能工具?

二、新授课

活动1 生活中的多功能物品

1、讨论:多功能工具有哪些优点?

2、交流。

活动2 设计多功能文具

1、分小组讨论:你准备设计什么多功能文具。

其他的成员可帮助其完善设计方案。

2、班上交流。

三、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12 .材料的选择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选择材料。

过程与方法:知道人们选择材料时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特征有不同的用处。教学重难点:认识到一种材料可以做成多种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

活动1 不同材料的鸡蛋包装盒

1、小组讨论:设计师设计鸡蛋包装盒时常使用哪些材料?用不同材料的鸡蛋包装盒各有什么特点?

2、班上交流。

活动2设计鸡蛋包装盒

1、分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2、班上交流,完善方案

活动3 制作与测试鸡蛋包装盒

1、学生展示作品

2、测试鸡蛋盒的效果

3、改进。大家出谋如果改进鸡蛋盒的设计。

三、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13 .雨伞的改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浓厚兴趣。

过程与方法:消除学生对科学的神秘感,知道“需求”是科学探究的动力和起点。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身边事物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教学重难点:会从众多问题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专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

活动1 雨伞的问题

1、小组讨论:人们在使用雨伞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2、班上交流。

活动2 雨伞的改进

1、小组讨论:你打算怎样改进雨伞?

2、班上交流

三、拓展。

在使用其他物品的过程中,你还遇到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尝试进行改进设计。

四、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14 . 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浓厚兴趣。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身边事物。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浓厚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

活动1 神奇的倒钩

1、苍白耳为何能粘附在动物皮毛上?

2、讨论交流

活动2 猪笼草的启示

1、从猪笼草的身上或其他物品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你想设计什么?

3、交流讨论。

活动3 模仿生物的设计

1、小组讨论:书本中的物品的发现明分别从哪些生物生上得到了启示?

2、班上交流。

三、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发现明创造是从哪些生物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超声波雷达海豚皮肤的特点或结构潜水艇

鸟飞行的特点飞机蛙眼电子眼)

四、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15 .巧改废弃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了解废弃物造型艺术的神奇之处,体验创造的乐趣。

技能目标:利用收集的废弃物,能根据不同形状、材质特征,制作一件艺术作品。

态度目标:通过欣赏各种废弃物合成的有趣的艺术作品,感受不同的表现效果,拓宽视野,陶冶生活情趣,享受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浓厚兴趣。拓宽视野,陶冶生活情趣,享受美好生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

活动1废旧纸盒的妙用

1、小组讨论: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出各种设计思路。

2、班上交流

活动2 评价我们的作品

1、作品展示:向同学介绍制作方法、用途、成本及测试情况。

2、交流讨论,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三、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16 .技术进步与设计创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懂得科技发展离不开创新。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把握好自己的好奇心。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加工各种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懂得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比;(目的)使学生感受科技发展的作用,引出本课的课题。

二、新课

活动1 移动电话的变化

1、小组讨论:手机的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是什么推动了它们的创新设计?

2、班上交流。

活动2 设计改变生活

1、小组讨论:你选择身边哪种物品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何?

2、班子汇报交流。

三、小结。

1、不断创新,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适。

2、谈学习收获。

第3单元能量及其转换

17 .各种各样的能量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区分各种各样的能量。

科学知识:知道各种各样的能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能量在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知道能量的特点、作用以及不同的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玩具小车,请生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并说一说是什么使小车运动的?

二、新课

活动1 运动的小球有能量

1、分组做实验。

2、想一想:为什么小球能多次往复运动?

3、交流。

活动2 能量的不同形式

1、讨论交流:描述身边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2、小结:能量无处不是在。

活动3 游乐场里藏身着的能量

1、讨论交流:游乐场里还藏有哪些能量。

2、小结:游乐场里还藏有热、磁、声、发光能量等。

三、拓展。

校园里藏着哪些能量?

四、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18 来自太阳的能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有巨大的能量。了解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

过程与方法:体验在科学探究中根据运用想象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重要性。并能将自己分析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珍惜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日常生活中的能源来源,节约能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太阳给予我们有哪些能量?

2、出示课题,提出学习要求。

二、新课

活动1 水升温了吗

1、分小组动手作实验

2、再次测量水的温度,观察水温是否发生变化。

3、讨论交流:是什么使水的温度发生变化?

4、小结:利用太阳的热能烧水、煮饭。

活动2 会聚太阳光

1、分小组动手作实验:利用放大镜把太阳光聚在黑纸上,观察现象。

2、讨论交流:你发现什么现象?

三、拓展。

1、人们如何利用太阳能的?

2、除了节约能源外,我们还要怎么做?(寻找新能源。)

四、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19.设计与制作:简易太阳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太阳能灶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2.太阳能灶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3.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构造,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方便、实用。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研究任务和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设计。

2.按一定的格式写出本小组的设计方案。

3.在全班交流介绍方案的设计思路、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进。

2.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3.体会到任何一种科技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融合了多种知识和技术。

4.认识到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

教学重难点:设计太阳能热水器。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太阳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的素材。

分组实验:制作简易太阳能灶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太阳能灶怎样工作

1.太阳能灶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它的构造怎样?它是如何工作的?

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3.教师介绍(利用课件、图片)。

太阳能灶的构造、工作过程、设计的细节

二、设计制作太阳能灶

1.学生阅读书上的提示与要求。

2.阅读书上的设计方案后,学生分组自行设计。

3.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设计金点子。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课杠杆 1、在力的作用下,一根像螺丝刀一样可以绕着固定点转动,能撬起重物的硬杆叫做“杠杆”。 2、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常见的省力杠杆有:钳子、起钉子的起子、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门、手推车。 3、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但是节省距离。常见的费力杠杆有:理发剪刀、钓鱼竿、筷子、镊子、扫把、垒球棒。 4、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有: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5、世界上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6、杠杆的三个组成要素是:支点、动力点、阻力点。 第二课杠杆的平衡 杠杆的平衡条件(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发现的。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第三课滑轮、轮轴与齿轮 1、三种常见的轮子:第一种,轮子的边缘带有槽,这种轮子在吊车上使用最多,通常我们称它叫滑轮;第二种,轮子由大轮和小轮叠在一起,由大轮带动小轮旋转,这种轮子称为轮轴;第三种,轮子是齿轮,齿轮边缘都带齿,主要用在动力传动装置上。 2、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称为“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3、对于螺丝刀来说,螺丝刀的柄就是轮,螺丝刀的杆就是轴,对于一般的轮轴,其中大的那个圆叫做“轮”,小的圆叫做“轴”。轮和轴连接在一起,并围绕着轴心转动。 4、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费时间;定滑轮可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不费时间;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第四课斜面 1、人们常在低处和高处之间设一个斜坡,以便把重物从低处移到高处,这个斜坡就叫做斜面。 2、斜面的作用是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3、螺旋是变化了的斜面。

(完整)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017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生理与健康 第1课时我们需要食物 教学目标:知道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过程: 一、欣赏题图,引入新课 当坐在餐桌前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怎样的饮食才能让你更健康? 当呼吸着新鲜空气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怎样才能使肺功能更强? 当数着自己脉博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什么因素影响着心跳的快慢? 当挥击球拍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身体的各个部分为什么会如此协调?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号书中探宝吧! 二、新课讲授 1、看图,简单了解食谱,听听小朋友们怎么说,自己想提什么问题? 2、活动1 饺子里有什么? ①饺子的制作过程(调馅、和面、擀皮、包、蒸煮)。 ②饺子的营养成分(脂肪、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③不同馅的饺子有不同营养。 ④吃过水果馅饺子吗?自己动手包水果馅饺子,尝尝味道。 ⑤讨论:肉馅饺子的营养成分来自什么原料?(脂肪来自动物油、植物油,糖类来自面粉,蛋白质来自瘦肉、蛋类等,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等来自蔬菜) 3、资料 人的身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维生素、无机盐、水等。这些营养成分分别来自肉蛋奶、油脂、谷物、蔬菜、水果等。其中谷类食物为人体提供能量,奶、豆制品提供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蔬菜水果类提供纤维素、维生素、无机盐、水等。油脂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还能增加食物香味,刺激食欲,水可直接饮用。 4、食物金字塔的构成 塔基是人体需要营养成分量最大的食物,越往塔尖需要量越小,但也不可或缺。 三、小结 四、作业 说说一日三餐都含人体需要的哪些营养成分? 第2课时设计营养合理的食谱 教学目标:知道食物在人体内的运动路线,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各自说说昨天都吃了什么。 二、新课讲授 1、五大类食物:谷物(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蛋豆类、奶类、油脂类。 2、比照食物金字塔,看看自己昨天的饮食是否需要改善。 3、拓展1 为自己设计一周营养合理的晚餐食谱。 4、活动3 吃进去的食物变成了什么? 到达位置口腔胃小肠大肠直肠 食物变化嚼碎糊状营养被吸收水分被吸收粪便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 科 学 教 案 2017.9

目录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1)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1) 第2课混合与分离 (1) 第3课生锈与防锈 (2) 第4课燃烧与灭火 (3)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 (3) 第5课植物与环境 (3) 第6课动物与环境 (4) 第7课食物链 (5) 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 (6) 第8课代代相传的特征 (6) 第9课进化中的生物 (6) 第10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7)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 (8) 第11课保护空气 (8) 第12课水质调查 (9) 第13课变废为宝 (10) 第14课和谐的家园 (10)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四)活动四: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现象。 步骤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 步骤3、将用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五)活动五:给物质变化分类。 1、出示书本的五种物质变化过程情况。 2、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作出判断。 三、教学后记: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第2课混合与分离 教学内容:课本第11-1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同步活动手册答案

第一单元简单机械 活动1 直接用手很难打开罐盖,可以使用罐头起子或者螺丝刀。用螺丝刀撬开。 活动2 我的研究: 如要打开罐盖,除了要有一支像螺丝刀一样的撬杆外,还需要一个能支撑起撬杆,并能使撬杆在上面转动的固定点,这个固定的支撑点就是罐子凸起的边缘。如果没有罐子凸起的边缘,尽管有一支螺丝刀也是不能把罐盖打开的。 阻力作用点支点杠杆作用点 思考: 不一定 活动3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20厘米)小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省力杠杆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20厘米)大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费力杠杆 思考与练习 1

2 阻力作用点, 支点,动力作用点 动力作用点 阻力作用点 , 支点 2杠杆的平衡 思考 我的结论

杠杆尺左边的位置格数与钩码的乘积等于右边位置格数与钩码的乘积。 若支点在中间这是既不是省力杠杆也不是费力杠杆。 1省力杠杆:手推车,开瓶器,跷跷板 费力杠杆:剪刀,钓鱼竿,扫把 2. 当支点离阻力点近而离动力点远时,起到了省力的作用。当支点离动力点近而离阻力点远是,虽然不能省力,但运输的距离短了,起到了节省距离的作用。 活动2 注意事项: 1、天平能称出物体的重量是根据等臂杠杆的原理,也就是在主轴连接点两侧天平臂膀的长度一定要相等, 2、做托盘的瓶底、瓶盖等材料的重量一定要相等,重量差不能太大。 3、固定托盘的材料重量、长度要尽量保持一致。 只有做到了这三个相等,你的天平才能很精确 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小天平的平衡 步骤2:将要测量的物体放在左盘中,选取合适数量的砝码放在右盘中,直到天平重新达到平衡

步骤3:记录数据 活动3 略 思考与练习 订书机(省力) 剪刀(省力) 起子(省力,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轮轴与齿轮 活动1 略 思考: 滑轮有什么作用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我的连接方法 等等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单元简单机械 第1课时《杠杆》 内容标准: 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知道利用机械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用工具可把罐盖打开,知道使用撬杆打开罐盖最容易; 知道杠杆的组成除了有撬杆外,还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工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尝试探究——搜集数据——分析交流——归纳运用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分析等方法,知道杠杆由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能部分组成,并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两个饼干罐、钳子、扳手、螺丝刀、钉子、尺子、铁架台、40厘米长的木棒或竹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在聚会的时候,妍妍想要打开饼干罐盖,可是打不开,怎么办? 讨论: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好方法? 思考:螺丝刀不是用来拧螺丝的吗?剪刀不是用来剪纸的吗?尺子不是用来测量的吗?它们可以用来打开饼干罐盖吗? 二、活动一: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 演示:出示饼干罐。请同学上台试一试能否直接用手打 开罐盖。

问题:直接用手打开罐盖,我们是否觉得费力?能不能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饼干罐盖? 任务: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 材料:提供几种常见的工具及物品,如钳子、活动扳手、螺丝刀、钉子、不锈钢尺子等。 活动:分组活动。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试试哪种更容易?要求学生把打开饼干罐盖子的方法用简图表示。 目的: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亲身感受使用杠杆可以省力的事实,激发学生继续研究杠杆的兴趣。 三、活动二: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为什么用螺丝刀更容易打开罐盖?罐盖凸起的边缘起到了什么作用? 任务:设计“研究建立杠杆需要哪些条件”的方案。要求学生利用简图进行研究和记录。 讨论:各小组讨论研究方案,思考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请部分小组介绍本小组的研究方案。各小组对具体的方案个案进行质疑、梳理和完善,提出修改意见。 活动:各小组根据修改后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探讨建 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最新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第1课杠杆 1.在力的作用下,一根像螺丝刀一样可以绕着固定点转动,能撬起重物的硬杆叫做“杠杆”。杠杆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 2.杠杆的三个组成要素是: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 3.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是省力杆杠,它的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是费力杠杆,它的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4.当支点在杠杆的中央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有:跷跷板、订书机、天平等。 5.常见的省力杠杆有:钳子、起钉子的起子、开瓶器、核桃夹、羊角锤、手推车等。常见的费力杠杆有:钓鱼竿、筷子、镊子、扫把、理发剪刀、垒球棒等。 6.世界上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第2课杠杆的平衡 1.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已用杠杆做捣谷的舂和在井里汲水的桔槔。 2.通过实验,我知道杆杠尺平衡的规律(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它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制成的。 4.“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利用了杠杆平衡原理的结果。 5.杠杆的平衡的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发现的。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6.杠杆尺平衡的条件:左边的钩码数×格数=右边的钩码数×格数 7.给你2 个钩码,在杠杆尺右边怎样挂才能使下面的杠杆达到平衡呢?请在下图中画出来。 第3课滑轮、轮轴与齿轮 1.根据滑轮的不同连接方式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旗杆上的滑轮是定滑轮。 2.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称为“定滑轮”,它的特点是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但不可以省力; 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它的特点是可以省力,但不可以 改变用力的方向。 3.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4.一些门锁的把手,把手可带动转轴旋转,起到了大轮子带动小轮子转动的作用,这些轮子就称为轮轴。 5.对于螺丝刀来说,螺丝刀的柄就是轮,螺丝刀的杆就是轴。对于一般的轮轴,其中大的那个圆叫做轮,小的圆叫做轴。轮和轴连接在一起,并围绕着轴心转动。 6.在生活中,像自来水龙头、门锁的把手、汽车方向盘等都应用了轮轴。轮轴有省力作用。 7.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一种边缘带齿的奇特轮子,这种轮子人们称它为齿轮。 8.齿轮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机器都离不开它,使用齿轮可以传递动力,可以改变运动速度,还可以改变运动方向。 第4课斜面 1.人们常在低处和高处之间设一个斜坡,以便把重物从低处移到高处,这个斜坡叫做斜

完整word版,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有害垃圾: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筒、药品、 化妆品等等。 40.可回收垃圾的制造不仅大大降低纸的制造成本,保护了环境,又可减少污染。 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点燃蜡烛,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 2.用澄清的石灰水将另一个烧杯壁湿润,并罩在火焰的上方; 我的发现:1.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2.烧杯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得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1.分离水和盐。 步骤 1.用烧杯倒上一杯水,然后将食盐搅拌到水中直至溶解 步骤2:.把水用酒精灯加热,架在酒精灯上,进行反复地烧、烤,直到水干了为止 步骤3:.观察结果,发现食盐的颗粒。 2.铁在什么环境下生锈? 用一半插在水中的铁钉实验证明:生锈的地方集中在(在空气部分 在水的铁)。 干燥空气中的铁钉不会生锈,完全浸没在水中的铁钉不会生锈,在 空气部分在水的铁钉容易生锈,证明铁生锈需要氧和水。 3.铁生锈后,铁锈与铁是否同一种物质?用你的实验证明。 我的猜想:铁锈与铁是否同一种物质 实验步骤:1.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 即得铁锈和铁。 2.用磁铁分别靠近铁锈和铁进行观察。 3.磁铁吸引铁,铁锈不被磁铁吸引。 结论:铁锈与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5.将下列动物的身体特征与生活习性用线连起来。 鼹鼠---生活在洞穴中,所以视力高度退化,但嗅觉灵敏,前肢善于挖掘; 企鹅---生活在南极,有毛厚厚的脂肪和羽毛,能够抵御严寒。;骆驼---脚掌有厚厚的肉垫,不怕沙漠中炙热的沙子。 它长长的睫毛,能够抵挡风沙的吹袭; 鱼类---有长有鱼鳍,能够在水里自由游泳; 蛇-----冬眠时常常选择干燥的洞穴、树洞和岩石缝隙;兔子---夏季来临时脱毛,为能更好散热; 雷鸟---随着季节的变化更换羽毛的颜色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6.例举自然界中,食物链断了所产生什么后果。 如;大量捕杀青蛙或蛇;…… 答:轻则生态失衡,重则将导致该生物链中物种灭绝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丹顶鹤生活在哪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珍稀禽类 过程与方法:知道丹顶鹤栖息于芦苇及其他荒草的沼泽地带.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懂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课 活动1丹顶鹤的家在哪里 1、小组讨论 2、小组长汇报。 (分布在嫩江、松花江和乌里江流域繁殖;长江下游及沿海越冬;在、为旅鸟,偶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几乎全为纯白色.头顶裸出部分鲜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喉、颊和颈大部为暗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黑色,延长弯曲呈弓状.尾羽短、白色.嘴灰绿色,脚灰黑色.) 活动2 适应环境的身体特征 1、小组讨论 A丹顶鹤适应环境的身体有些特征? B“讨论”。 2、小组长汇报。 (丹顶鹤栖息于芦苇及其他荒草的沼泽地带.食水生植物的嫩芽、种子、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和鱼类等. 月中、下旬开始营巢产卵,筑巢于周围环水的浅滩上的枯草丛中,每窝产卵2枚,雌雄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0-33天.待幼鸟学会飞行,入秋后,丹顶鹤从东北繁殖地迁飞南方越冬.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扎龙、向海、等一批自然保护区.在省自然保护区,越冬的丹顶鹤最多一年达600多只,成为世界上现知数量最多的越冬栖息地)

三、小结: 谈学生谈学习收获? 2.生物生存的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的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②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 ③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物栖息地类型的观察,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新授课 活动1 环境提供了什么 1、小组讨论 2、小组长汇报。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活动2 湿地里藏着哪些生物 1、小组讨论 2、小组长汇报。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重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 1.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是省力杠杆,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是费力杠杆;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 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它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制成的。 3.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已用杠杆做捣谷的舂和在井里汲水的桔槔。 4.杆秤是利用杠杆平衡的原理制成的。 5.定滑轮的作用是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滑轮组的作用是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6.轮轴是杠杆的变形,用力点在轮上,阻力点在轴上。 7.轮轴的轮越大越省力,当轮带动轴时省力,当轴带动轮时费力。8边缘带齿的轮子称为齿轮,它起动力的传递作用。9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但费力,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慢,但省力。10.斜面的作用是省力,斜面坡度越大越费力,坡度越小越省力。11.螺丝钉运用了斜面的原理,有省力的作用。螺旋是变形的斜面,作用是可以省力。12.我们学过的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齿轮等。13.自行车发明于19世纪初,它除了代步、健身等用途外,也是许多运动项目中的重要工具。最早的自行车是1813年发明的木头自行车。15.变速自行车的部件是大齿轮、小齿轮、链条、脚蹬曲柄。 14、自行车的动力是如何传递的? 自行车的动力传递过程:脚踏板→大齿轮→链条→小齿轮→后轮 15、骑自行车时,动力是怎样被传到后轮的? 前轮转动,把动力传到链条上,链条带动后轮转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 16、变速自行车的齿轮如何搭配自行车跑得更快? 大齿轮和后面最小的齿轮搭配自行车跑得更快。 17 1、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0 %以上。 2、地球上的水资源中,咸水占97.5%,淡水占 2.5%。 3、在淡水中,99.7% 的难以利用,可被人类利用的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仅为0.3%。所以地球上的水资源,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不到万分之一。 4、国家已明确规定,2008年红砖将退出历史舞台。 5、土地资源包括耕地、草地、林地、湿地、沙漠、建设用地等。 6、耕地是我们种植粮食的主要地方,耕地的减少使得世界性食物短缺更加严峻了。 7、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2339万公顷,仅2003年就减少了253万公顷,相当于360多万个足球场的面积。 8、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095公顷,还不到世界人均拥有量的一半,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靠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3%的人口,可见我国土地资源多么珍贵! 9、中国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野生稻研究杂交水稻并取得成功,缓解了世界性粮食短缺的矛盾。10、目前在地球上的生物物种超过200 万种,但是,人类的活动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现在,5%~20%的脊椎动物和树木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而且物种灭绝的速度正以百倍的速度增长。到2003年,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仅存100只左右,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中国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还有金丝猴、中华鲟、扬子鳄、白鳍豚、丹顶鹤等几百种。从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生物的消亡对其他生物的生存、延续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11、保护野生动植物必须保护它生存的环境,所以要设立自然保护区。12、在地球内部蕴藏着一些具有开采价值的物质叫矿产。 13、矿产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之一。矿产资源主要分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14、钢铁是由铁矿石经过冶炼加工后制成的。铁矿石入炉冶炼。铁水出炉炼钢,钢水出炉成钢材。 15、我国铁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在辽宁、四川、内蒙古等地有大型的铁矿和钢铁冶炼厂。16、常见的铁矿石有赤铁矿、褐铁矿、磁铁矿。17、非金属矿产包括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和石英、石墨、石棉、钻石等其他非金属矿产。18、能源矿产形成的时间非常漫长,因此能源矿产是不可再生能源。19、渔业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但过度捕捞会造成渔业资源的枯竭,造成渔业生产的崩溃。20、在茫茫的海洋中,生存着海洋动物17 万余种,海洋植物2.5 万余种,科学家估计,大约有9000种鱼遭到捕捞,全世界70% 的渔场存在过度捕捞现象。21、在海洋里,除了具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以外,在海洋的深处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宝藏。海底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在海底表层的矿产中,储藏着工业非常有用的锰、铁、铜、镍、钴等金属矿产,这些金属矿产在海底的储量比陆地上储量还多很多,在海底下的矿产中,除了石油、天然气以外,还发现了储量很大的煤矿。 22、红砖是靠挖掘耕地的黏土烧结而成的。目前,我国有84%以上建筑墙体材料仍然使用传统的黏土实心砖,年耗6000亿块红砖。据测算,每生产100万块红砖大约要耗用1100平方米的耕地。23、自16世纪以来灭绝的鸟类约150 种,兽类100 种,两栖爬行类也近百种。24、在卧龙自然保护区里,植物种类在3000种以上,如四川红杉和珙桐等。 简答 1、为什么禁用红砖? 目前,我国有84%以上建筑墙体材料仍然使用传统的黏土实心砖。我国每年耗6000亿块红砖。破坏了大量的耕地。 2、为什么要珍惜水资源? 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70 % 以上;地球上的水资源中,咸水占97.5%,淡水占2.5%;在淡水中,99.7%的难以利用,可被人类利用的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仅为0.3%;地球上的水资源,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不到万分之一。 3、说说袁隆平的贡献? 袁隆平在野生稻基础上研制成功的杂交水稻缓解了世界性粮食短缺的矛盾。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1课时《杠杆》 内容标准: 1.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2.知道利用机械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用工具可把罐盖打开.知道使用撬杆打开罐盖最容易; 2.知道杠杆的组成除了有撬杆外.还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3.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工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尝试探究——搜集数据——分析交流——归纳运用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分析等方法.知道杠杆由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能部分组成.并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两个饼干罐(一个罐盖有凸起的边缘.一个罐盖没有凸起的边缘).钳子.扳手.螺丝刀.钉子.尺子.铁架台.40厘米长的木棒或竹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在聚会的时候.妍妍想要打开饼干罐盖.可是打不开.怎么办? 讨论: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好方法? 思考:螺丝刀不是用来拧螺丝的吗?剪刀不是用来剪纸的吗?尺子不是用来测量的吗?它们可以用来打开饼干罐盖吗? 二.活动一: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 演示:出示饼干罐。请同学上台试一试能否直接用手打开罐盖。 问题:直接用手打开罐盖.我们是否觉得费力?能不能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饼干罐盖? 任务: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 材料:提供几种常见的工具及物品.如钳子.活动扳手.螺丝刀.钉子.不锈钢尺子等。 活动:分组活动。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试试哪种更容易?要求学生把打开饼干罐盖子的方法用简图表示。 目的: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亲身感受使用杠杆可以省力的事实.激发学生继续研究杠杆的兴趣。 三.活动二: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为什么用螺丝刀更容易打开罐盖?罐盖凸起的边缘起到了什么作用? 任务:设计“研究建立杠杆需要哪些条件”的方案。要求学生利用简图进行研究和记录。讨论:各小组讨论研究方案.思考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请部分小组介绍本小组的研究方案。各小组对具体的方案个案进行质疑.梳理和完善.提出修改意见。 活动:各小组根据修改后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探讨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通过小组的实验结果.老师利用课本图进行解说。认识什么是杠杆.杠杆各部分的专业名词(阻力作用点.支点.动力作用点等)。 媒体:播放“杠杆”视频。 四.活动三:用杠杆做个“起重机”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单元试题全册

六年级科学下册笔记 1 杠杆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借助工具才能完成的事情,如打开汽水瓶的瓶盖, 用扳手拧紧自行车的螺丝等。 2、生活、生产中,常用的杠杆有钉锤、剪刀、镊子、螺丝刀、开瓶器、钳子、指甲刀等。 3、常用的省力杠杆有钉锤、钳子、开瓶器、指甲刀等,费力杠杆有镊子、火钳等。 4、杠杆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 5、(1)一根硬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杆就是杠杆。 (2)在力的作用下,一根像螺丝刀一样可以绕着固定点转动,能撬起重物的硬杆叫做“杠杆”。 6、杠杆三要素:动力作用点、支点、阻力作用点。 阻力作用点 7、当支点距动力作用点远(距阻力作用点近)时,杠杆省力; 当支点距动力作用点近(距阻力作用点远)时,杠杆费力;

当支点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中央时,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8、省力杠杆与费力杠杆有什么不同? 省力杠杆的支点距动力作用点远,距阻力作用点近;费力杠杆的支点距动力作用点近,距阻力作用点远。 9、使用杠杆不一定省力。 10、打开罐盖的方法:将螺丝刀或铁钉等工具的一端插进罐盖凸起的边缘里,在另一端用力,便可撬开罐盖。 11、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将螺丝刀插进罐盖凸起的边缘,罐盖容易撬开。 2 杠杆的平衡 1、杠杆尺平衡的规律: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格数)与动力作用点钩码的重量(个数)的乘积,等于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格数)与阻力作用点钩码的重量(个数)的乘积。 2、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它是根据杠杆的平平衡原理制成的。 3、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杠杆? 钳子掐铁丝、指甲刀剪指甲、剪刀剪纸、竹竿钓鱼、开瓶器开瓶盖等应用了杠杆。 4、用小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首先要调节小天平的平衡。 5、我国古代的舂和桔槔都是杠杆。 6、阿基米德说过一句和杠杆相关的话:“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和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和答案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及答案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丌断发化的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绚烂美丽的世界。 2.物质的发化分两种: 一类仅是(形态)的发化;(也叫物理发化);另一种是发化会产生(产生新物质)。 (也叫化学发化)。 3.物理发化不化学发化的丌同灴是: (丌产生新物质) 4.冰融化成(水),体积(发小),质量(丌)改发。 5. 因为(水)呾(氧气)是铁生锈的原因,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止生锈的方法,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有刷油漆、塑料薄膜包住、保持干燥、隔绝氧气等。 6.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比如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是可以燃烧。 1 / 17

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则是可燃物。 7.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熄灭),证明: 火燃烧需要(氧气)。 8. 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气(卙空气中的 21%)、达到燃烧所需的一定(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灴)。 9.灭火的方法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仸何一个即可。 方法有: 隔离可燃物(秱走其它油桶);隔绝(盖沙子、使用灭火器、盖上湿棉被);陈低温度(用水灭火)。 10.各种各样的生物不环境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亏制约又相亏影响,每种生物都不周围的呾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植物的生活环境包括阳光、温度、水分、肥料、空气(通风等。 12. 仙人掌叶子发成刺状,喜阳光,丌耐寒,耐旱力强 13.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中,动物才能正常地生活。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粤教版)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六年级学生2个班。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15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3个方面: 1、简单机械:(1-5课)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自然资源:(6---10)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浩瀚的宇宙:(11-15)课,以学生对遗传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遗传与进化的特点。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重点:《杠杆的平衡》、《宝贵的耕地》、《海洋宝库》、《保护环境》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 1 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1.物质的变化分两种:一类仅是的变化;(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种是变化会质。(也叫化学变化)。 2.在碱粉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产生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另一类会5.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6.能够使澄清 的石灰水变浑浊。7.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化学变化)有:①②③。没有新物质产 生的物质变化(物理变化)有:①②③ ④溶于水⑤卫生球不断变小⑥用锡来焊接电 子元件⑦ 铁水铸成铁锭 4. 第 6 课动物与环境 1.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中,动物才能正常地生活。2.丹顶鹤生活在沼泽地,大型涉禽。全长约120 厘米。它起飞时需要用双腿助跑几十米的距离;飞行时双翼展开宽达 3 米。 3?鸭脚长有蹼,熊冬眠……任何一种动物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身体特征和。 4.蝗虫与草丛的颜色相近,这就是保护色;枯叶蝶同枯叶相似,这种本领叫拟态;黄 蜂身上有黑黄相间的条纹,这叫警戒色。 5?生活在洞穴中,视觉高度退化,但嗅觉灵敏,前肢善于挖掘;生活在南极,长有厚厚的脂肪和羽毛,能够抵御严寒;骆驼有“沙漠之舟”的美称,它的脚掌有厚厚的肉垫,不怕沙漠中炙热的沙子;鱼类生活在水里,长有鱼鳍,能够在水里自由游泳。 6 ?为了适应环 境的变化,当寒冷的冬季来临时,生活在北方的较丰富的南方越冬。为了能渡过寒冷的冬天,蛇会在冬季到来以前选择干燥的洞穴、树洞和岩石缝隙作为藏身之地进入冬眠。为了能更好的散热,兔子会在夏季来临的时候脱毛;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雷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更换羽毛的颜色。 第 2 课混合与分离 1能够溶解:、不能够溶解:苏打+醋。 2 ?小苏打放入醋后有气体3?我们常喝的汽水也是将 4.水和沙的混合物:过滤法分离。水和油的混合物:萃取法分离。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产生新物质,无法分离。沙和绿豆的混合物:筛选法分离。 第 3 课生锈和防锈 1.因为和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止生锈的方法,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 有1、涂油漆 2 、抹油 3 、电镀 4 、包塑料等。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第2课混合与分离第3课生锈与防锈第4课燃烧与灭火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课植物与环境第6课动物与环境第7课食物链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第8课代代相传的特征第9课进化中的生物第10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第四单元保护环境第11课保护空气第12课水质调查第13课变废为宝第14课和谐的家园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 (四)活动四: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现象。步骤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步骤

(完整版)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2017年)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科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与教材分析: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生物与环境、我是小小设计师、能量及其转换、守护家园等四大板块内容。 三、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各种原因,今年六年级的学生整体科学常识较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少主动去观察身边的现象产生疑问并思考或实验从而获取知识,更不用说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四、教学措施: 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设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

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 2、注重学科教学的探究性。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教学的主要特点。探究既是科学教学的目标,又是科学教学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注重学科教学的开放性。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经验、不同水平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4、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要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根据学到的科学知识指导自己今后的生活。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和使用网络、多媒体及仪器的使用,让学生原本较陌生的、枯燥单调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具体、有趣。 5、重视培养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随着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和教学的需要,让小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并把这些资料与科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6、因地制宜选取教学内容和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在条件不能满足的学校,我们可以寻找替代品,把当地容易获得的相似物体作为观察对象,或者简化某些观察活动,积极开展适宜本地特点的科学学习活动。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最新]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最新] 1.杠杆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什么是杠杆。 2. 知道杠杆的三点、两力、两臂。 3. 理解力臂概念并能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决办法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并能运用解决简单问题能力解决办法: 通过探索性实验总结出来 教学难点、解决办法 能够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示意图,且能正确找出各种器具的支点。解决办法: 由实验、再结合图形得到。 教具:抽水机模型、瓶起子、镊子、扳手、羊角锤、天平等,细线 探究性实验:杠杆平衡、杠杆和支架(带刻度)、钩码若干课型:探究型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环 节

1、(出示一瓶饮料)请一根据生活经历,考虑解决此活动的主要目位同学上来帮忙打开瓶问题的方法及需要提供的是活跃课堂气 盖。先让学生直接用手开,的工具。氛,引入课题。 产生困难后让学生回忆生 活中解决途径,再提供起子。指出起子是一种简单机械,是杠杆的一种。2、出示一些日常生活用的明白这些能给我们提供工具,请同学说出这些工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 再现生活情景,拉具的名称和用途,(指甲近物理与生活的引入新剪、起子、剪刀、钳子、距离,激发学习的课食品夹) 兴趣。 (展示观察图片:缝纫机、 抽油机、显微镜)这些物 体也是机械,不过比较复 杂,称为复杂机械( 3、创设问题情景: 请用不同的方法把木板中 的钉子拔出来,(探究) 要求现场演示(课件演示 拔钉子的过程加深印象) 1、认识杠杆通过比较它们使用过程通过观察事物和 多媒体演示的相同点,概括出杠杆的图片,丰富学生的 撬石头的撬棒( 特点,由此总结出杠杠杆感性认识。 小时侯玩的跷跷板的定义 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 滑动的船浆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这些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精华)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第1课杠杆 1.在力的作用下,一根像螺丝刀一样可以绕着固定点转动,能撬起重物的硬杆叫做“杠杆”。杠杆是一种常用的 简单机械。 2.杠杆的三个组成要素是: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 3.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是省力杆杠,它的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是费力杠杆,它的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4.当支点在杠杆的中央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有:跷跷板、订书机、天平等。5.常见的省力杠杆有:钳子、起钉子的起子、开瓶器、核桃夹、羊角锤、手推车等。常见的费力杠杆有:钓鱼竿、筷子、镊子、扫把、理发剪刀、垒球棒等。 6.世界上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第2课杠杆的平衡 1.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已用杠杆做捣谷的舂和在井里汲水的桔槔。 2.通过实验,我知道杆杠尺平衡的规律(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它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制成的。 4.“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利用了杠杆平衡原理的结果。 5.杠杆的平衡的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发现的。阿基米德曾经说过:” 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6.杠杆尺平衡的条件:左边的钩码数×格数=右边的钩码数×格数 7.给你 2 个钩码,在杠杆尺右边怎样挂才能使下面的杠杆达到平衡呢?请在下图中画出来。 第3课滑轮、轮轴与齿轮 1.根据滑轮的不同连接方式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旗杆上的滑轮是定滑轮。 2.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称为“定滑轮”,它的特点是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但不可以省力;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 滑轮叫做“动滑轮”,它的特点是可以省力,但不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3.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4.一些门锁的把手,把手可带动转轴旋转,起到了大轮子带动小轮子转动的作用,这些轮子就称为轮轴。 5.对于螺丝刀来说,螺丝刀的柄就是轮,螺丝刀的杆就是轴。对于一般的轮轴,其中大的那个圆叫做轮,小的圆 叫做轴。轮和轴连接在一起,并围绕着轴心转动。 6.在生活中,像自来水龙头、门锁的把手、汽车方向盘等都应用了轮轴。轮轴有省力作用。 7.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一种边缘带齿的奇特轮子,这种轮子人们称它为齿轮。 8.齿轮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机器都离不开它,使用齿轮可以传递动力,可以改变运动速度,还可以改变运动方向。 第4课斜面 1.人们常在低处和高处之间设一个斜坡,以便把重物从低处移到高处,这个斜坡叫做斜面。螺旋是变化了的斜面。 2.利用斜面搬运重物可以省力,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越小,沿斜面提升重物就会越省力。(坡度越缓越省力)3.斜面的作用是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斜面越长越省力。 4.斜面的应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应用斜面的原理而达到省力的目的,常见的斜面有盘山公路、螺丝钉、立交桥、公路引桥、商场的自动扶梯等。 第5课研究自行车 1.像杠杆、滑轮、轮轴、齿轮、斜面等都是简单机械。 2.人们根据需要,对杠杆、轮轴、齿轮、斜面等简单机械进行组合,发明了各种复杂的机器,我们日常使用的自行车,就是其中一种使用广泛的机器。 3.自行车发明于 19世纪初,是靠人力而运转的交通工具,不但车身轻巧、使用方便,而且不会排放废气,不会污染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