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世界古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第一节:地理大发现

1、

往东方的新航线,他在航行中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古巴和海地,并曾担任过海地殖民地的总督。1492年8月3日,率船队横渡大西洋,于10月12日到达巴哈马群岛,后南航到达古巴、海地,于1493年3月返回西班牙,这是哥伦布第一次航行,1493年,哥伦布率领一支大舰队,又离开西班牙扬帆出海。这次航海行的直接目的不是开辟新的贸易市场,也不是征服东方的王国,而是到伊斯帕尼奥拉岛上定居,建立一个既采矿又从事农业的殖民地,然后以这个殖民地为基地到中国及印度去。1498年他又进行了第三次远航,1502年又进行了第四次远征,沿着美洲大陆进行探查,经过洪都拉斯和哥斯达黎加,但还是看不到中国的影子。在回西班牙后,他失去了西班牙王的信任,在1506年郁郁去世。

2新航路开辟和新大陆发现后,处在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没落贵族和商人,在各国王朝的支持下纷纷涌向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征服和掠夺。葡萄牙和西班牙先于其它欧洲国家进行征服和掠夺,两国把他们最先到达的地方都宣布为本国属地,结果为争夺属地两国发生了争执,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于是出面调停,双方于1494年6月签订条约,在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格处,从北极到南极划出一条分界线,称为“教皇子午线”,条约规定该线以西所发现的非基督教国土归西班牙所有,以东属葡萄牙。当麦哲伦航行抵达摩鹿加群岛后,对该岛归属问题发生矛盾。1529年,双方在萨拉哥撒再订条约,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的地方,划出另一条分界线。根据这两次协议,西班牙几乎独占了美洲,葡萄牙则将亚洲和非洲置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之下,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殖民地瓜分。

3、1415-1460年亨利王子航海。②1487年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

③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④阿美利哥·味斯普奇航行美洲。⑤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⑥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4、16世纪以前,欧洲早就有与

外部世界进行贸易的传统。欧洲对外贸易主要是对东方国家如中国、印度及东南亚诸国的贸易。

1453年,奥斯曼帝国占领了巴尔干、小亚细亚及黑海北岸等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价格猛涨,西欧人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②对黄金的追求是另一经济动因。1500年左右,欧洲商品货币关系日益发展,货币成了普遍的交换手段。二黄金是最贵重的交换手段,人人都渴望黄金。自从《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流传以来,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特别是中国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③政治上,西欧各国缓和、转嫁危机的需要。④宗教上,为了挽救西欧天主教危机,传播基督教,同伊斯兰教进行斗争。⑤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和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⑵后果:①开始近代世界殖民体系和殖民掠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和民侵略,开始了近代世界的殖民体系。葡、西、荷、英、法等西欧国家,互相争夺世界霸权,建立起世界性的殖民帝国。西欧殖民者对亚非美洲进行血腥掠夺(赤裸裸的抢劫、垄断殖民地贸易、奴隶贸易等),把巨额财富变为资本,成为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亚非美各族人民则逐渐沦为西欧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欧洲殖民者侵入亚非美的过程,也是亚非美洲人民反侵略、反掠夺的过程。②在经济上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地理大发现对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其直接后果,首先是殖民制度的建立,新兴的欧洲资产阶级抱着发财的欲望,纷纷到亚、非、美洲进行殖民,疯狂掠夺资源,侵占土地,建立血腥的殖民统治,用征服、奴役以至消灭殖民地人民的办法积累资金,他们夺得的财宝,纷纷流入宗主国,并在那里转化为资本,西欧资产阶级利用这些资本扩大工场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同时,殖民统治的建立,使殖民地各国失去

了自己的独立和发展,大大滞缓了该地区的社会进步。地理大发现在经济上引起了两场革命,即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A、商业革命。商业革命指商业活动场所的扩大、商品增多、商业路线转移。a、商业活动范围扩大。这就使得经济联系的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扩大了经济和文化交流往来,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了,并和美洲开始有了联系。b、欧洲市场商品种类不断增多。世界各地的商品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出现。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都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饮茶逐渐成为欧洲人的风尚。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扩大了。中国的瓷器、丝绸等对西欧的输出量也大量增加。17世纪,外国货币开始在中国流通。c、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巨大变动。主要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使意大利的商业城市逐渐丧失了独占东方贸易的地位,日趋衰落,而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和国家,地位却越来越重要,如荷兰、英国,因处于有利位置而在世界贸易中占有较大份额。d、商业和贸易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B、所谓“价格革命”,指16世纪欧洲物价出现了空前的高涨。由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西欧贵金属突然增多,引起金银贬值,物价上涨。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财富最多,物价涨幅最大。在价格革命的过程中,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以及和市场有关的工采取某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的贵族和富农都获得了暴利,发了大财。相反,广大劳动人民因物价上涨而实际工资下降,日益贫困化。③世界历史从分散进入整体性发展,促进了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是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分界点,是中世纪与近代的分界点。疾病的传播,农作物和牲畜在新旧大陆之间双向交流,人种的重新分布。④改变了人类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

5、

是严中平和朱寰的争论,朱严二人的争论,也引起史学届许多同志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对此史学届主要有三种观点:(一)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如果站在印第安人的立场上评价他,必须全盘否定,理由是:1、哥伦布发现新航路,虽然在一定限度的历史时期内是必要的、进步的、必然的,但他给印第安人带来的是屠杀和掠夺,根本没什么功劳可言。2、资本主义虽然比印第安人的社会制度先进,但没有哥伦布的发现,他们终究也要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3、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发展,不关印第安人的事,印第安人没有义务用千百万人的骸骨去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二)认为,哥伦布的航行和发现新大陆,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过推动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哥伦布的航行和发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重大变化。2、它所产生的后果是殖民掠夺的开始。3、对中世纪天主教的世界观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哥伦布的实践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动摇了天主教世界观的基础。(三)认为,对哥伦布航行和发现新大陆的历史意义,既要予以充分肯定,也要对其所表现的海盗行为进行揭露和批判。

第二节: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其思想核心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人性论”。主义内容有: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人文主义者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和平等,反对神权和专制主义;

提倡现实生活和享受,反对禁欲主义、来世主义;提倡科学和理性,反对愚昧主义和神秘主义。

政治上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外来干涉,主张民族独立。

21265—1321年,新旧交替时代承上启下的一位作家,马恩称他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早年受到完备的教育,懂得神学,熟悉古希腊罗马文学。早期作品《新生》写他青年时代对一位少女碧雅特丽丝的爱恋之情。代表作《神曲》描写作者梦中由罗马诗人维吉尔和他的恋人碧雅特丽丝引导遍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这部诗作用托斯坎尼方言写成,为文艺复兴时代文学采用民族语言开辟了道路。

3、1452—1519年),不但是画家,而且是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代表作品有

《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著有《绘画论》。达?芬奇绘画感情细腻,擅长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特点是:精深、和谐、丰富

4、(1469-1527))文艺复兴时期史学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代表。出生在佛罗

伦萨一个律师家庭,他曾参加推翻美第奇家族的专制统治的起义。起义胜利后,他在新成立的佛罗伦萨共和政府中供职。1512年,美第奇家族重新上台掌政。被逮捕不久获释,乃归隐乡下,以著述自娱。恩格斯有《自然辩证法》中评述道:“马基雅维里是政治家、历史家、诗人,同时又是第一个值得一提的近代军事著作家。”他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的鼻祖,被西方学者尊为“政治学之父”。主要著作:《君主论》、《李维历史注疏》、《兵法七卷》、《佛罗伦萨史》等。

5、(1473-1543):波兰。1496-1506年先后在意大利波伦亚大学等地留学,学习天文、数

学、法学、医学、哲学。1506获得教会法学博士,主要研究天文和数学。从1512年起,对天体进行了30多年观察,1516年起撰写《天体运行论》,1543年在他去逝后出版,提出“太阳中心说”,开创了近代科学的天文学。《天体运行论》主要内容有:地球不是宇宙中心,而是月球轨道中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天上星辰看上去在不停地移动,实际上不是天动,而是地球自己转动;每天太阳自东向西运行,实际上不是太阳在移动,而是地球在自转。这是对教会和神学世界观的沉重打击,从此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获得解放并独立地迅速发展起来。

61)历史背景:①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意大利最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较早地形成。②人民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推动。③意大利和拜占廷保留了大量古典文化遗产,意大利本身具有特殊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④中国的四大发明,特别是造纸术和印刷术在西欧的广泛传播和使用,推动了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⑤统治集团包括罗马教皇的支持和保护。(2)意义:①人类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推动反封反教斗争,是西欧历史的重要转折。②从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从来世到现世。唤醒积极进取、创造及科学实验精神。③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开辟了世界文明新篇章,为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发展奠定基础。④是一个需要巨人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给人类留下宝贵的经验教训。⑤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以后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为后来自然权利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革命权利、人民主权及三权分立等学说提供了思想根源。⑥当时所产生的应用科学技术,直接或间接推动后来英国产业革命。耶稣会士将其传到中国,推动了我国科技研究。

71)文学:①但丁(1265-1321年)《神曲》②彼特拉克(1304-1374年)《歌集》③簿伽丘(1313-1375年)《十日谈》④拉伯雷(1494-1553年)法国《巨人传》⑤塞万提斯(1547-1616) 西班牙《堂吉诃德》

⑥莎士比亚(1564-1616)历史剧:有《亨利六世》、《理查三世》、《约翰王》、《理查二世》、《亨利

四世》、《亨利五世》等。表达作者反对封建割据,主张国家统一,拥护建立民主政体的人文主义思想。喜剧:有《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等,充满乐观情调,主张个人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反映其人文主义道德观。同时尖锐批判了原始积累时期商人的贪婪、残忍、自私,揭露了社会的拜金狂。悲剧:是莎士比亚最突出的成就。著名的有《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为其四大悲剧)等,及著名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历史题材悲剧《雅典的泰门》等。(2)艺术:①乔托(1267—1337):佛罗伦萨人。近代现实主义绘画第一个拓荒者,被誉为“近代美术奠基人”、“欧洲绘画之父”。代表作《犹大之吻》、《金门相会》、《逃亡埃及》、《哀悼基督》等。②多那太罗(1386—1466):近代现实主义雕塑奠基人。代表作品有雕像:《大卫》、《圣乔治》、《加塔米拉达》等。③马萨乔(1401—1428):乔托继承者,文艺复兴绘画基础的奠基人,有“短命画家”之称。杰作:《失乐园》(又名《逐出乐园》)《纳税钱》等。④达?芬奇(1452—1519年),不但是画家,而且是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代表作品有《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著有《绘画论》。⑤米开朗基罗:著名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代表作品有《大卫像》、《摩西像》,1530年以后教皇让他去罗马专门从事绘画

和雕塑,为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创作了《创世纪》、《末日审判》等壁画,还担任过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总工程师。⑥拉斐尔:画有各种圣母像,有“画圣”美誉。他笔下的圣母都被塑造成充满母性幸福感的世俗母亲的形象,而不带丝毫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成分,这类画的代表作有《草地上的圣母》、《西斯廷圣母》等,他在梵蒂冈宫壁画中的代表作是《雅典学院》。⑦乔尔乔内(1477—1510):架上绘画先行者。代表作:《睡着的维纳斯》、《法兰西斯的圣母》(祭坛画)、《暴风雨》(风景画)等。⑧提香(1482—1576):该画派最杰出的代表。代表作:《圣母升天》、《彼得之死》(宗教画);《查理五世骑马像》、《教皇保罗三世》、《拿着手套的青年》(肖像画);《巴卡斯和阿丽德尼》、《花神》(希腊罗马神话画)。其名画《纳税钱》又名《基督与伪君子》,运用色彩突出善恶对比。其作品特点是:形象健美,色彩绚丽,有“金色提香”的美称。(3)史学:①布鲁尼(1369-1444):意大利最有声望的第一个人文主义史家。代表作是《佛罗伦萨史》(12卷)。

叙述该城兴起、繁荣过程,提出人是主人,工商业发展是城市强大原因。另有《但丁传记》和《彼得拉克传记》等。②比昂多(1388-1463):代表作《罗马衰亡以来千年史》(472-1440),共31卷。主要阐述两方面:论述罗马帝国衰亡原因和经过;根据考古发掘,古物鉴定和大量原始背资料,作出比较令人信服的结论:西欧的古代史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即告结束,从此,欧洲历史进入一个新时期。至于此后的历史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社会,他不明白,只是含乎其词地叫做“中世纪”。“中世纪”这一名词就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的,并一直被史家沿用。③瓦拉(1406-1457):意大利那不勒斯王国史家。代表作:《斐迪南一世时代的历史》:着重揭露斐迪南一世建立庞大帝国的野心。《君士坦丁大帝的赠与》用大量史料揭露所谓“君士坦丁大帝的赠赐”

这个被教皇奉为至宝,作为教皇国土地来源的根据的文件,纯是8世纪的伪造。他从语言学角度,论证了这一文件所用的拉丁语语法不是4世纪时的用语,而756年法兰克王国时代的语法。

他的辩伪,不仅澄清了历史公案,而且揭露了教皇的欺骗阴谋。④瓦萨里(1511-1574):原是米开朗基罗的高才生,画家和建筑家。后潜心搜集各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写成《意大利世苑名人传》,1550年出版,是意大利和欧洲第一部艺术史。书中他第一次提出“文艺复兴”一词,被各国史家和艺术家所沿用。(4)政治学:①马基雅维里(1469-1527))文艺复兴时期史学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代表。他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的鼻祖,被西方学者尊为“政治学之父”。

主要著作:《君主论》、《李维历史注疏》、《兵法七卷》、《佛罗伦萨史》等。②博丹(1530-1596):法国《国家论》系统阐述国家主权学说。③托马斯?莫尔(1478-1535):英国《乌托邦》。“乌托邦”是拉丁文“utopia”的音译,意为“没有的地方”即“乌有之邦”,成为“空想”的同义语。书中对资本原始积累英国圈地运动进行了深刻揭露,愤怒地喊出了“羊吃人”的强烈控诉。④康帕内拉(1568-1639):意大利《太阳城》。提出名言:“不是人服务于物,而是物服务于人”。没有私有,人人平等;产品交公,按需分配;劳动人分高低贵贱,每天劳动4小时,其余时间读书、科研、文体;管理人员选举产生。最高管理人员由哲学家担任;承认上帝在在。

81)天文学:①哥白尼:(1473-1543)波兰,从1512年起,对天体进行了30多年观察,1516年起撰写《天体运行论》,1543年在他去逝后出版,提出“太阳中心说”,开创了近代科学的天文学。②布鲁诺(1548-1600)意大利,他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提出宇宙无限和统一的思想,宇宙并无中心。代表作:《论无限性、宇宙和世界》、《论原因、本原和统一》、《诺亚方舟》等。③开普勒(1571-1630):德意志,代表作:《宇宙的奥秘》、《哥白尼天文学简论》。创立开普勒定律,即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是椭圆而不是圆形的,太阳居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行星的运动是不平衡的,离太阳愈近,运转愈快;各行星绕行轨道一周的平方,与各行星与太阳之间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成为天体力学的奠基人。④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1609制成第一架天体望远镜。

1610出版《星空使者》,人们称赞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2)其他自然科学:①物理学:吉尔伯特(1540-1603)在1600年发表了论磁体的巨著。雷文胡克(1632-1723)发现精细胞,又发现原生动物,即单细胞有机体,甚至发现了细菌。②数学:第

一篇代数论文在1494年问世。1505年欧几里得几何学的拉丁文译文出现。魏德曼发明了正负符号。卡丹在代数和几何学上作出贡献。他的伟大的艺术在1454年问世,它首先讨论了三次方程式、四次方程式。维尔特和斯泰文两人首先使用小数点。③医学:维萨里(1514-1564):解剖学创始人。哈维:血液循环理论。

9(一)评价较高:①文艺复兴“带来了思想大解放”,在思想领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革命作用”,称得上是与中世纪的“一场大决裂”。它为资本主义思想体系的确立创造了条件,开辟了一个科学文化的新时代。②文艺复兴在经济上也对一些国家如意大利产生了革命作用。③从世界范围政治效果看,它不仅直接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第一次搏斗――宗教改革运动,而且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大规模展开,铸造着武器,积累着能量。该派认为,不能把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作简单类比而批判前者思想解放不够,有较多的局限性。(二)评价较低:认为文艺复兴不如启蒙运动意义重大。理由:①文艺复兴反教会的斗争,是在复兴古代文化的旗号掩蔽下进行的;②绝大多数的人文主义者都是宗教信徒;③启蒙运动中有伏尔泰、孟德斯鸠那样的对专制制度的批判和卢梭的民主思想,而文艺复兴时期在这方面是欠缺的,并且他们的反封建活动也仅局限在思想意识领域,没有进一步触及封建制度。因此不宜评价过高。启蒙思想家们则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历史舞台。他们丢弃了前人所披的种种外衣公开向宗教神学和封建君主专制开火。他们用信仰自由和宗教容忍对抗宗教迫害,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象。带有托古改制情调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其思想解放的深度与广度,比启蒙学者显然要差。总之,文艺复兴较之启蒙运动,在思想解放程度、革命斗争精神和政治要求方面,都具有早期不成熟的特点。

第三节宗教改革

1、马丁?路德(1483-1546):出身富裕市民家庭,18岁进爱尔福特大学学法律。1505年进奥

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1510到罗马朝拜。1517年10月31日在维登堡卡斯尔教堂大门张

贴《九十五条论纲》,反对出卖“赎罪券”的做法,认为教皇没有免除人的罪恶的权力,

免罪权在上帝,因此免罪券可以免罪的说法是错误的,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1520年

8-10月间,他又相继发表了三篇重要文章:《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书》、《论基督徒

的自由》和《教会被掳于巴比伦》,概述了他关于宗教改革的宗教纲领和政治纲领。其思

想受到民众和部分贵族的支持,新兴的路德教派形成。他的思想蕴藏着自由主义及个人主

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客观上有反封建的意义,但仍未完全摆脱经院哲学的影响。

2

宣称,人只要购买赎罪券,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的罪过及已死亲属的灵魂的罪。教会

10月31日贴在维登堡教堂门口,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他在《论纲》第36条指出:

“凡是感觉到自己是真正做了忏悔的基督徒,甚至不用赎罪券,他就有权利得到对于他的

罪过和惩罚的完全赦免”。这是路德最初阐发他的“信仰得救”或“因信称义”的原则。

这种论点对教皇和天主教会是一个沉重打击,无疑是一次思想解放,立即在德国引起了燎

原大火。《论纲》的发表,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3、路德教:在1524-1525德国农民战争后,路德也为建立路德新教进行了广泛的活动。他后

期宗教改革活动的特点是加强系统的宗教理论建设。他先后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著述,如

1529《基督教信仰的纲要并说明》,1536《士马尔卡登信条》,1539《论教会会议和教会》

是最有代表性的,详尽阐述了路德新教的教理和主张。1530年,路德在奥格斯堡召开的

宗教会议上提出了路德教的系统理论,称为《奥格斯堡信纲》,它重申“因信称义”和反

对教皇最高权威的著名思想,并提出教会改革主张:废除繁华仪式,简化教士等级,允许

神职人员结婚等,由此创立了路德教,即基督教新教路德宗。

4、海尔布琅纲领:1525年5月,提出“海尔布琅纲领”(帝国改革纲领)要求:在德国建

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改革教阶制度;取消诸侯的一切“同盟”;明确规定要统一度

量衡、统一币制,取消一些苛捐杂税,保护商路安全,允许农民赎卖封建义务等。这个纲领反映了不同阶级的要求,并正式提出了统一德国的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

5、加尔文教:加尔文比路德更激进,提出了“预定论”(或“先定论”)的神学理论。上帝创

世以来,就把世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选民、弃民可通过上帝的呼召体现出来,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选民”、“弃民”的标志。加尔文“以真正法国式的尖锐性突出了宗教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他要人们相信某些人(如银行家、富商和新兴工场主等)发财致富,不是由于剥削和欺诈,而是因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那些受苦受难的贫苦穷人,则是先定的弃民,应恭顺服从上帝意旨,忍受剥削压迫。这种学说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务实进取精神,是符合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因此恩格斯认为“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6、耶稣会:是为反对宗教改革而创立的教派。面临迅速发展宗教改革,罗马教廷发动了反宗教

改革的运动,耶稣会即在其中起了重要是作用。1534年由西班牙贵族罗耀拉建立,宗旨是重振罗马教会,重树教皇权威,并且扩大天主教的影响。仿照军队形式组成,强调绝对服从,会员积极活动,特别是到东亚、非洲及美洲传教,少数耶稣会会员曾经到中国传教;

他们修建教堂,创建学校,与俗人交往,以潜移默化是手段施加思想影响;有时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目标是欧洲新教的君主。耶稣会的活动在抵制宗教改革运动中起过一定作用。

71)背景:①15世纪末16世纪初,德国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但个别工业部门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因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②德国从中古以来形成的分裂割据局面依然存在,在这块土地上有大大小小许多封建领主,其中有七个选侯i、十几个大诸侯、200多个小诸侯以及上千个骑士。

③阶级关系和阶级结构复杂多变,阶级矛盾尖锐激化,世俗统治阶级、教会、城市阶级、

农民阶级矛盾尖锐。④天主教成为众矢之的。⑤导火线—兜售赎罪券。(2)影响:①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诞生以来,对陈旧的中世纪制度的第一次果断冲击。耶稣教义的改变、人的意识处世态度的改变,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宗教改革运动的直接结果就是耶稣一分为三,产生了新的教派,脱离了天主教派,并限制了它权力。②宗教改革运动废除了复杂的教阶制和各种祭礼礼仪,树立起这样一个信念:只有个人信仰是惟一必须的,这种信仰能将教徒与上帝直接沟通,使他们直接面对上帝。③宗教改革运动为组织人的生活提供了有价值的设计原则,它符合“资本主义的精神”,是形成现代西方文明和文化的重要因素。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意识、特立独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的出现。

宗教改革运动正是通过这样一些人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各个方面产生积的影响,使之成为市场经济、公民社会、民主的法制国家,促进了生活和精精神的文明。

81)相同:政治上都主张使用暴力,解放德国,实现国家的统一。宗教上都主张人靠信仰得救。反对圣礼得救和善行赎罪及教士特权,认为每一个基督徒都有读圣经的权利,通过领会圣经,灵魂就可得救,用不着通过教皇和其他神职人员。(2)不同:①政治上马丁?路德主张君权至上。宣称世俗权力是上帝所派,对教皇、主教和神父都有权惩罚,建德意志帝国教会。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消除教皇对德国皇帝的干预,拒绝向罗马教廷纳贡。托马斯?闵采尔主张地上建千年天国,政权归普通人②宗教上马丁?路德主张廉俭教会: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将七项圣礼只保留洗礼和圣餐礼两项;僧侣婚配和还俗。托马斯?闵采尔主张天堂不在来世,就在此生,否定教会和圣经权威。

9、简述天主教会采取的反宗教改革措施?①内部整顿②宗教裁判所③宗教会议④开列禁书

⑤对天主教世俗封建主让步⑥成立耶稣会

10、②摧毁

天主教会精神独裁,宗教由逐渐盛行。③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迅速发展。④新

教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改革为资本主义解除了精神枷锁。

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和尼德兰革命

116世纪中期,胡格诺贵族与天主教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形成两大互相敌视的宗教集团:一是以东北部贵族吉斯公爵为首的天主教集团,一是中部贵族波旁家的安东(那瓦尔国王)和海军大将科里尼等人为首的胡格诺派。南北两个教派的冲突酿成争夺王权的战争,史称胡格诺战争。

2:为平息胡格诺教徒的愤怒,安抚战争中受打击的天主教教徒,结束长期内战,亨利四世于1598年4月13日颁布了南特敕令。宣布:①天主教为法国国教,恢复天主教的礼拜,战争期间没收的土地的财产归还天主教僧侣。②胡格诺教获得信仰和传教自由,有权召集自己的宗教会议,在担任国家官职上与天主教徒权利平等。③允许胡格诺教徒保留100多个要塞和25000军队,作为国王履行敕令的担保。南特敕令实质上是交战双方妥协的和约,它标志着法国内战最后结束。由于它承认了新教的信仰自由,所以也是西欧第一个对异教宽容的范例。一度动摇的法国王权在17世纪初重又加强。

3、圈地运动:由于佛兰德尔和后来英国国内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对羊毛需求量大为增加,羊毛

价格不断上涨而引起的。当时养羊业的收益超过农业一倍以上,于是新贵族纷纷把耕地变成牧羊场,他们利用暴力、退佃等办法,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用栅栏、沟渠或篱笆把大片土地围起来做牧场,或者自己经营,或者出租给大牧场主。对剥削者来说,经营牧场既省钱又省力,原20人耕种的土地,改为牧场只需1个牧羊人,而牧羊人工资又是农村劳工中最低的。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绵羊的蹄子把沙子变成黄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圈地运动。

4

朝颁布不少限制圈地的法令,但全都没有执行,政府对违反法令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从来没有绳之以法,相反,从16世纪30年代起,政府却颁布一系列迫害失地农民、禁止流浪的法令,主要有:①1530年:法令规定,凡身强力壮的流浪乞食者,一律逮捕,鞭打至流血为止,强令发誓志愿劳动,然后遣送回籍;②1536年:重申前令,又规定:凡第二次违令被逮捕者,鞭打外,把耳朵割去一半;三次违令者判处死刑。③1536年:立法规定,凡拒绝劳动者,一经告发,就判处为告发者的奴隶;奴隶逃亡14天,判为终身奴隶,并在额上或背上打上“S”(slave)烙印,主人可以任意转卖、出让;逃亡过三次的奴隶要按叛逆罪处死;如果一个流浪者在某地3天不干活,就送回原籍,在胸前打上“V”(vagaband)烙印,系上锁链强迫服役。所以马克思把这些法令称为“惩治流浪者的血腥立法”,这种立法的根本目的,是强迫失地农民要“习惯于雇佣劳动制度所必需的纪律”。

5、罗伯特·凯特起义:圈地运动和血腥立法,引起农民不断反抗和斗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发生

在东部诺福克郡由小贵族罗伯特·凯特兄弟领导的起义。起义军攻占首府诺里季,发展到2万多人,提出斗争纲领。英国政府采用欺骗和镇压相结合的两手对付起义,将起义镇压,凯特及其兄弟被俘绞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使诺福克郡一带保存了许多自耕农民,成为后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国会军的主力。

61533年,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他下令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岁贡。1534年,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由国王审判教徒,镇压异端;国会法令规定,未经国王同意,教会无权召集宗教会议,不得制订新的教规,现行教规必须由国王指定的“32人委员会”审查通过,凡与国家法令抵触的条文一概废除。

71576年10月,南北17省代表在根特召开三级会议,11月3日正式签署《根特协定》。规定:废除阿尔发总督颁布的一切法令;恢复各地原有制度和自由贸易;南北联合共同

反对西班牙;南方仍信仰天主教,也承认加尔文教的合法地位。但协定政治上没有提出民族和国家独立问题,经济上没有提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宗教上没有响应荷兰和西兰代表的提议取消天主教,协定反映了革命阵营中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妥协性。

8,北方各省和部分南方城市),尼德兰革命在南方节节失败的同时,在北方却取得完全胜利。1579.1.23,为同“阿拉斯同盟”对抗,北方各省和部分南方城市成立“乌特勒支同盟”。宣布:北方各省永不分裂;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统一货币、度量衡;实行共同的军事外交。同盟奠定了北方共和国的政治基础。

9

的新贵族和租地农场主增加了土地和货币收入,而大批农民则被赶出家园,流离失所,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出卖,这就为资本主义生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被剥夺生产资料的农民,挣扎在饥饿线上。同时,圈地运动强制消灭了农民占有土地的制度,开始把封建土地所有制改造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贵族把圈围起来的大部分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征收资本主义地租,16世纪末,英国出现了一个专门从事租种地主土地的资本主义农场主阶层,同时中小贵族也资产阶级化,变为新贵族,后来富裕农民、城市富翁、大小官吏也都转化成了新贵族。

新贵族剥夺农民土地,实行资本主义经营,因而得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他们结成了联盟。

圈地运动使英国土地关系、农业经营方式和耕作制度都发生了变化,推动了英国封建农业向资本主义农业转变,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制产生和发展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10、1)英国专制制度的确立:16世纪的英国处在都铎王

朝(1485-1603)统治之下。英国在16世纪有人口400万,80%住在农村,仍然是封建农业国。全国有26个大城市(几万人)和1700多个小城镇,伦敦当时也仅有10万居民。16世纪英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封建解体,资本主义发展,君主专制制度确立,处在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2)法国专制制度的确立:16、17世纪法国社会经济发生的变化,迫使统治阶级寻找新的统治方式,在城市资产阶级和中小地方贵族的支持下,法国开始了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专制最早始于路易十一时期(1461-1483年),到法兰西斯一世(1515-1547)时期才正式确立。另几位国王:①查理八世(1483-1498) ②路易十二(1498-1515)

③亨利二世(1547-1559)。在这期间(70年),三级会议停止召开,国王凭自己军队的实力任意

征税,国务会议掌握行政管理大权,一切重大决策都由国王及其少数近臣决定,只有巴黎高等法院才有进谏的权力,以及国王年幼时指定摄政王的权力。法国政府通过对内、对外掠夺来保证专制政府的庞大开支。不过,法国专制王权的建立过程十分曲折,16世纪早期的意大利战争及随后的长期封建内战,又使王权发生了动摇。

11、1)背景:1、16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及阶级关系。

①资本主义发展。早在13、14世纪,尼德兰手工业和商业就相当发达。地理大发现后,欧洲国际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尼德兰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进一步发展。到16世纪,资本主义关系已相当发展。尼德兰人口300多万,这时已有城市约300个,被称为城市之国。②阶级关系变化:16世纪尼德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化。A、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在形成和发展。由收买商、商人、工场主、农场主构成。其中商业资产阶级比工业资产阶级占优势。他们以加尔文教为旗帜,迫切要求摆脱封建关系的束缚,推翻西班牙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贵族:发生分化。一部逐渐资产阶级化,成为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但大部分贵族仍是从事封建剥削的旧贵族,他们仿效德国路德新教诸侯,夺取天主教会在尼德兰的财富,同西班牙统治者有矛盾。C、农民:农民受贵族、教会、高利贷、商人多重盘剥,许多人丧失生产资料,成为流浪者。工场工人、城市贫民、农村雇佣劳动者,同广大农民一样,深受民族和阶级双重压迫,处境最苦,强烈要求改变现状,成为革命主要力量。 2、西班牙对尼德兰的反动统治。尼德兰的最高统治者是西班牙委派的都督,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除统治本土外,还统治德国、尼德兰、南美洲和北非,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工商业发达的尼德兰是西班牙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西班

牙对尼德兰推行专制统治①经济:横征暴敛。当时,西班牙国库收入共500万佛罗林,其中一半来

自尼德兰,被查理五世称为他“王冠上的一颗珍珠”。②政治:总督统治,剥夺尼德兰自治权③宗

教:设宗教法庭,颁血腥法律,利用天主教迫害反对者。(2)性质:具有鲜明民族解放斗争性质的

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3)特点:①通过民族解放斗争,结成广泛民族统一战线。②

披着宗教外衣,以加尔文教为旗帜。③资产阶级与威廉为代表的旧贵族结成同盟,并在斗争中起领

导作用。④具有不彻底性,原因在于其工业不如商业发达,工业资产阶级弱小,商业资产阶级同封

建制度和国外市场联系密切。A、经济:未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B、政治:未完全实行资产阶级民

主制,而实行寡头政治。C、民族解放斗争只完成一半。(4)意义:①沉重打击欧洲主要封建堡垒

西班牙和罗马教会。②为资本主义在尼德兰北部发展扫清道路。③是以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先导,

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已经到来。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

1

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借用了欧洲大陆上的加尔文教作为斗争的武器。英国的加尔文教徒要求清除国教教会的天主教残余,按照加尔文教的方式,建立一个廉洁、民主的教会组织,因而被称为“清教”。

清教徒抨击封建贵族、僧侣的奢侈浪费和道德败坏,提倡过严肃勤劳的生活,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的思想,也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愿望。

2

地废除。1641年5月议会将其提出,遭到许多议员反对。最后下院以微弱多数通过,但上院拒绝批准。直到1646年才废除。

3

同国王进行复位谈判,11月,独立派起草了一份抗议书,明确提出要严惩国王,最高权力归下院。

接着,军队再次开进伦敦,但下院的许多议员仍坚持同国王谈判的立场,并于12月5日以129票对83票通过了同国王谈判的决议。军队对此不能容忍。12月6日,普莱德上校和格雷勋爵率军队包围了议会大厦,占领进入议会的各个出入口,宣布不准进入议会议员名单,次日继续清洗,约186名议员从议会清洗出去,另有约200名议员自愿退出议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普莱德清洗”事件。

41649春-1650春,英国革命中代表城乡最下层人民利益和愿望的运动,自称“真正的平等派”。代表人物是温斯坦莱和艾维拉德。

1649年4月开始,在伦敦附近圣乔治山的公有地和荒地进行开垦种植,号召其余人来参加,得广泛响应。当地地主和武装进行镇压,破坏其垦植区,政府派军将其赶走。1650春,掘土派运动衰落。

51651年,英国颁布了针对荷兰的《航海条例》,宣布:不经英国允许,外国商人不准与英国殖民地进行贸易,欧洲以外的商品则只能由英国船只或原产国家的船只运输才得进入英国。

具体规定:a、凡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b、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送到英国、爱尔兰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国有关殖民地的船只运送;c、英国各港口的渔业进出口及英国国境沿海的商业,应完全由英国船只运送。《航海条例》颁布后,荷兰海上航运业受到很大打击。

61660.4.4,为实现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在荷兰不列达发表妥协性宣言:A.保证在革命中发生的财产变化,宣布内战期间被没收的王党和教会的土地不予变更;B.停止宗教迫害,实行宗教自由;C.承诺在复辟后赦免一切革命者,除直接处死查理一世的人外,其他反对过国王政府的人一律不予追究。国会于1660年5月8日同意查理回国登基。1660.5.25,查理回到伦敦,登基为王,称查理二世。《宣言》表明,复辟并非完全回到旧的封建统治状态中去,而是在承认革命成果的基础上恢复王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与旧王朝的妥协在英国恢复了斯图亚特王朝。

71685年,查理二世病死,詹姆斯继承王位,称詹姆斯二世。他开始全面复辟天主教。

为此,辉格党与托利党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国王。此时,詹姆斯仍没有子嗣。辉格党与托利党就决定

等他死后迎立他信奉新教的女儿玛丽及其丈夫荷兰执政威廉。1688年,詹姆斯二世老来得子。议会再也不能等下去,他们决定发动一次政变推翻詹姆斯二世。在议会迎接下,威廉率领荷兰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逃往法国。1689.2.6,英国议会宣布詹姆斯自行退位,立威廉为国王、玛丽为女王,这就是威廉三世在英国统治的开始。这次没有流血的政变被英国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此后,英国逐步确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制原则。

81689年3月,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1)国王无权废止法律;(2)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3)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4)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不得因政治行为拘禁议员;(5)必须定期召开议会;允许清教徒信仰自由;(6)人民有请愿权。从此后英国国王必须是新教徒,国王必须按照议会的意志行事,只有在下院的同意下才能征收新税和招募常备军。《权利法案》杜绝了天主教复辟的可能性,限制了王权,提高了议会的地位,意味着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贵族一样,成了英国的统治阶级。这样,经过半个世纪的斗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政体在英国得到确立。

91648-1653年,法国贵族趁路易十四年幼而发动的资产者、城市贫民和农民联合起来反对专制制度的人民运动和分裂叛乱活动。取名于当时巴黎街头儿童恶作剧的玩具――投石器。

投石党运动从资产者和人民反抗封建专制开始,后来发展成贵族叛乱并导致严重的外敌入侵。这说明,推翻专制制度的历史条件在法国还不具备。专制制度客观上仍起着维护国家统一和抵御外敌的作用。

101689-1755)1721发表《波斯人通信集》,1734发表《罗马盛衰的原因》。1748年,发表巨著《法的精神》在此书中,他阐述了政治思想,在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他重视政治制度的作用,论证了社会现象的规律性。他着重研究了政治制度。把政体分为三种类型: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君主政体。提出三权分立:他把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开,分属三个不同机构,三权不能结合在一起。他认为,国家立法权应委托给人民代表机关,国王只是行政机关的头脑,司法权则应属于陪审法庭。三权制约:立法机关通过法律要由君主批准,立法机关也要干预一些行政方面的问题,如财政和军队问题。这样尽管三权在某种程度上互相妨碍,三权还是可以协调运行的。三权分立意义:它直指君主专制制度,因为在君主制下,君主独揽立法、行政、司法大权,为所欲为,实行暴政。而三权分立则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使其权力受到很大限制。该学说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进步意义。后来,资产阶级夺权后,三权分立成为资产阶级政治的主要特征。

111712-1778)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他抨击理性,歌颂自然感情。文明的进步是造成人类道德败坏和社会苦难的原因。科学、文学、艺术是道德凶恶的敌人,也是产生奴役的根源,甚至认为,一切科学都起源于邪恶。1754年,他发表《论人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人类文明越发展,不平等就越严重。因此,只有抛掉文明,才能实现平等。

1762年,发表《社会契约论》,是其政治思想的代表作。该书开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道出了饱受压迫而渴望自由的法国人民的心声。他捍卫人民主权思想,宣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进行起义,阐明了革命权利思想。理想国家是小型民主共和国,建立经常性的人民监督制度,定期召集人民大会决定重大问题。他为民主共和国设计了一个社会经济改革方案。其理想社会是:“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其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

121751年,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全名《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词典》。

撰稿者达160多人。该书用科学成果对抗宗教神学的谬误;用民主反对专制,宣扬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参编者尊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多,影响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1772年,35卷全部出齐。其出版,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唤醒了人民革命思想,为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13是英国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政治家和军事家。青年时期就学于剑桥一个著名清教学院,受到清教思想的薰陶。1628年被选入议会。30年代迁居剑桥郡。曾帮助当地农民反对贵族地主排干沼泽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因而在东部各

郡中颇孚众望。1640年作为剑桥郡的代表先后被选入“短期议会”和“长期议会”。在长期议会中,与坚决反对王党的议员站在一起。参加制定《大抗议书》等文件。1642年,英国内战开始,他站在国会革命阵营方面,以自己组织的“铁骑军”屡建战功。1645年,国会授权克伦威尔改组军队,他以铁骑军为基础组成“新模范军”。他指挥这支军队,战胜了王党的军队。

1649年1月30日,他在人民的压力下,以议会和军队的名义处死国王查理一世。5月,宣布英国为共和国,成为实际军事独裁者。他镇压掘地派运动,出兵远征爱尔兰。1653年,他驱散议会,自任“护国主”,但国内经济状况不断恶化,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克伦威尔始终未能稳定局势。1658年病死。

14、新模范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会组织的军队。1645年组建,称“新军”,后被称为“新

模范军”。共二万二千人,基本由自耕农组成,由费尔法可斯爵士担任统帅,而克伦威尔为副司令,负责指挥骑兵。在英国两次内战中发挥巨大作用。1649年共和国成立后,成为资产阶

151)背景:①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15世纪末开始的圈地运动,到17世纪上期仍在进行,圈地把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赶走,这些丧失了生产资料的农民,成了被迫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力,为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从16世纪到17世纪初,英国的工业也在迅速的发展,不但那些老的工业部门,而且新出现的一些工业部门发展都很快。在英国革命前的100多年中,英国国内外的商品贸易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对外贸易方面,出口的商品也不再是以羊毛等原料为主,而是越来越多的出口制成品。②阶级关系的变化。有旧贵族、新贵族、资产阶级、农民和雇佣工人。③专制统治同资产阶级-新贵族矛盾日益激化。都铎王朝:商品专卖和国教改革。斯图亚特王朝: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A、公开宣扬君权神授。B、大规模推行工商业垄断和专卖。C、强制征税,随意解散议会,甚至明日张胆地卖官鬻爵。D、对外,违背资产阶级利益,改变了伊丽莎白联合新教荷兰,打击天主教西班牙的传统政策。资产阶级在财政上拒绝支持国王。E、把英国国教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精神支柱。国王同议会矛盾激化,发生了五爵士事件、权利请愿书④请教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作了舆论准备,成为思想动力。(2)特点:王权受限,议会权力至上。(3)意义:1、摧毁了英国封建政治经济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清除了障碍,英国逐步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在英国历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自然经济被破坏,统一民族市场建立,为英国资产阶级民族的最后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3、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取得国家政权,从而为18世纪60年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创造了政治前提。4、推动了欧美各国资产阶级反封建革命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世界史上资产阶级代替封建统治的新时代,它比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更大。马克思曾把英国革命和18世纪法国大革命看作是“欧洲范围”的革命,指出:“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世界的要求。”

16

国革命虽有许多曲折,但土地关系的变化始终和革命事变的起伏相吻合。革命暴力催化加速了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资本原始积累,土地的再分配和转手更频繁,从而迅速形成资本主义的大土地所有制,赋予英国革命以深刻的社会革命特点,使其在本质上有别于走小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道路的法国革命。②革命披着“贵族”外衣进行革命的,因而使革命的英国社会带有很大的“表面延续性”,贵族的名望和在社会机构中的地位都被保留下来,君主立宪制和贵族称号,都作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形式保留至今。③由于新贵族构成的复合性和社会流动性,使后来产生的工业资产阶级同土地贵族及旧式资产阶级也是“同质”的。因此,当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要取而代之的时候,只要实行几次议会改革就行了,而没有象法国那样发生一次又一次的革命。同时,“贵族执政”的假像,使资产阶级能经常用同贵族的斗争来转移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掩盖其对人民剥削的实质。

17

181)积极方面:A、同王党、长老派和

平等派进行过斗争,同王党的武装斗争是坚决的、极少妥协的;B、同长老派虽有共同主张,但比保守的、认为“君权神授”的长老派更坚决地主张打败国王;C、当长老派成为革命阻力时,不惜以武力夺取领导权;D、同激进的平等派虽有分歧,但却能多次联合,为打败王党创造了条件; E、两次内战胜利,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等都是在独立派领导下取得的。(2)局限性:独立派并非共和派,是在形势压力下同意平等派主张,被逼上共和道路的,其共和国并非真正的共和,而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专政,一切政策方针都依他们的利益而制定。在革命高潮时,他们作为中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派别的激进派倾向基本消失,镇压平等派,使自身趋于保守;掠夺爱尔兰又使其向土地贵族靠拢,失去共和味道。革命从顶峰下降,先是出现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的护国政治,继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总之,克伦威尔及其独立派的历史功绩是主要的,但也有其局限性一面。

191)东方落后的原因:①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东方几个大帝国都是皇权至上,以皇帝为首的地主阶级占有大量的土地,他们残酷的剥削农民,致使封建的自然经济难以解体,资本主义纵有微弱的发展也难以成长。②东方封建国家实行重本抑末的政策,打击工商业。这导致自然经济的固守和封建社会的延续。③东方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厉行海禁对海外贸易实行严格限制。④东方国家维护传统的教化,禁锢非正统的思想。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礼教仍然起着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武器的作用。(2)西方世界优势形成的原因:①西方在地里大发现以后,迅速向世界,竭力向海外挺进,它霸占了世界主要贸易航道,夺取了重要战略据点,把许多地区和国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②文艺复兴为西欧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及掠夺榨取行为提供了精神上的准备,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的漫漫长夜的昏睡中唤醒,使人们意识到人生的价值,从而产生了为现实的幸福而奋斗的人生观及奋发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③宗教改革的积极影响。在宗教改革中产生的新教尤其是加尔文教所宣扬的宗教理论—-神定论,从精神和心理上推动、鼓舞资产阶级在掠夺人民及积累资本的道路上无顾忌的前进。④西方在国内有较好的政治环境。西欧的君主专制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是建立在与资产阶级联盟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实行扶持和保护的政策。

201)法国对欧洲霸权的兴趣比对于海外殖民扩张的兴趣更大.从16世纪以来,法国统治者就处心积虑夺取在意大利的地盘,并且与哈布斯堡王朝争雄长,只有到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到了19世纪才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海外殖民扩张。而英国自从17世纪革命以来就把经营海外事业、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要地位。(2)英国向殖民地移民的人数要比法国多。到1688年为止,有30万英国移民聚居在北美英属殖民地的沿海地带,而法国移民只有2万人,他们散居在加拿大及密西西比河流域。英属殖民地上的移民人数众多,在英法战争中大大增强了英方的战斗力。(3)英国的工业发达。在1550-1650年间英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很快,正是这期间奠定了重工业发展的基础三十年战争增加了对于军事物资的需求,因而刺激了英国采矿业、冶金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法国人口为英国人口的三倍以上而且法国工业倾向于奢侈品的生产,而英国工业则以纺织品及金属制品为主,因而在质的方面超过了法国。(4)英国素来就注重海军的建设。到18世纪英国海军之强在欧洲是首屈一指的,在英法战争中作用最大,特别是它切断了法国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联系,因而使法国海外殖民地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20捷克1526年并入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德国皇帝兼为捷克国王,此时捷克人有宗教自决、政治自治等权。但到三世皇帝马提亚(1612—1619年)时,他派遣耶稣会教士深入捷克,企图恢复天主教,并指定斐迪南为捷克国王,遭捷克人强烈反对,当国会向皇帝马提亚提出抗议时,遭马提亚拒绝,并宣布新教徒为暴徒。于是捷克人在1618年举行起义,冲进王宫,把国王的两个钦差从窗口投入壕沟。这个“掷出窗外事件”是捷克反对哈布斯堡王朝起义的开始也是30年战争的开端

21发生于1618年至1648年,它是欧洲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跨进,中世纪国际关系转向近代国际关系交替时期在欧洲所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是在神权受到削弱的条件下,欧洲世俗专制政权之间争夺权力与财富的集中体现。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镇压捷克新教徒,“掷出窗外事件”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战争从德国内部的教派之争逐渐发展到后来的争权夺利、扩疆拓土的混战。一方以法为首,包括瑞典、丹麦以及德意志新教诸侯;另一方以神圣罗

马帝国为首,包括西班牙、奥地利以及德意志天主教诸侯。战争绵延三十年,历经四个阶段,最后法国、瑞典占优势。三十年战争的结局,破除了中世纪以来形成的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神权政治体制,确立了主权平等和独立的民族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社会,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状态的政治格局。

22

一切财富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主要代表人物是魁奈何杜尔阁。重农学派的主要观点是:发展资本主义农业,建立以资本主义农村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主张自由生产、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政策,这为19世纪盛行于西方的自由放任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他们率先从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比较系统的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学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第二节美国独立战争

1、波士顿倾茶事件:美国独立战争前为抗议英国殖民引发的倾倒东印度公司茶叶的事件。随着反英

斗争的高涨,群众纷纷抵制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运来北美殖民地销售,1773年12月16日夜,一批波士顿人化装成为印第安人,在茫茫夜色中登上在波斯顿港强行靠岸的东印度公司的茶船,把东印度公司3艘船只所载的342箱,价值15000英镑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此即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它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表明了美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也表明了他们反对英国殖民侵略的决心。

2、来克星顿枪声:是北美人民的武装力量与英国正规军的第一次交锋。1775年4月18日,北美英

军总司令盖奇派两个团的700名士兵,从波士顿出发到附近的康科德,去搜查通讯委员会的秘密军火库,并企图逮捕通讯委员会的领导成员。委员会的情报人员得到消息后,马上把英军的行动通知当地的通讯委员会。19日在来克星顿与英军相遇。双方冲突开始,响起了来克星顿的枪声。

它揭开了北美人民反英战争的序幕。

3、《常识》:1776年1月由潘恩发表的。大胆呼吁独立,并且痛切的陈明,英国统治者有百害而无

一利,独立有百利而无一害。他特别揭露乔治三世的专制暴虐,下决心消灭北美自由的就是他,说他是一个冷酷的脾气恶劣的法老,大不列颠的戴王冠的禽兽。国王不是内阁的傀儡。内阁是受他支配的,国王用津贴和官职去收买下院,因而在下院选出一个充当国王傀儡的多数,由这个多数产生的内阁就成了他手中的工具。国王的所作所为使英国成为一个暴虐专制的国家。《常识》的影响是巨大的、深刻的提高了人民的觉悟,推动他们倾向独立。

4

1776年7月4日在大量会议上正式通过。它不但体现了他个人的民主思想,而且还反映了北美人民的内心愿望。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陈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的思想。在人类中间成立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如果政府侵犯人民的基本权利,人民就有理由把它推翻。第二部分列举了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压迫北美人民的种种事实,并且说明这种压迫就是侵犯北美人民的基本权利。第三部分号召北美人民推翻英国国王在北美的殖民统治,北美应该独立,只是宣言的中心思想。还阐明了美国作为新生国家立国理论基础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独立宣言》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文件,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大大的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斗志。

51786年秋持续到1787年上半年。在独立战争结束后,军队复员,市场上对于粮食需求大减,粮价猛烈下降,马萨诸塞州的农民首日锐减,他们无力偿债,因到期不能偿债而入狱着不知凡几。这种苦况彼得许多农民走投无路便铤而走险。1786年爆发了农民起义为首的是退伍老兵谢斯。起义者提出减轻赋税、废除债务和平分土地等要求,转战于康科德、波士顿和旺斯德等地,占领城市,取消债务,得到了部分城市市民的支持。1787年2月被政府军队镇压。起义冲击了统治阶级和联邦体制,对联邦宪法的制定起了推动作用。

61)背景:①北美殖民地及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殖民地山

存在着不同的经济成分,既有资本主义制度,又有钱资本主义的办封建的柤佃制和奴隶制度。北部和中部资本主义发展较快。②殖民地民主因素不断增强。拥有一个比较民主化的议会经济生活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民主,不存在传统的封建特权,没有等级制度,北美殖民地特别是新英格兰地区盛行地方自治。③英国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统治阶级在北美经营殖民地的目的在于把殖民地变为他们榨取和掠夺的对象,英国政府采取了措施:1660年颁布了《列举商品法》,1663年又颁布了《主要商品法》又在殖民地设置税关。1732年又颁布《制帽条例》,1750年英国议会又通过了《制铁条例》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北美经济的发展。④美利坚民族形成。统一的北美市场形成了,英语成为共同的文化媒介,北美人民具有勇于创新、富于进取和个人奋斗的精神。

民族自觉也日益形成。⑤启蒙思想传播。在17世纪英国革命中出现了平等派民主思想,反映这种思想的小册子也传到了北美,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思想,还有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也在北美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⑥矛盾激化。到1763年英法战争结束后,英国一反过去对北美殖民地的宽容态度,而开始剥夺北美人民长期以来所享有的自由,并且把新的压迫加在北美人民的头上。这就引起了北美人民的反抗,而英国又不肯让步,以高压的手段来对付。严厉执行过去长期未能实行的限制殖民地经济的法律。(2)历史意义:1、美国独立战争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一次伟大的历史事件。它既是一次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战争,摆脱了英国的统治,获得了独立,同时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争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民主权利,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2、美国独立战争揭开了美国现代的文明的历史。其所制定的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对美国近现代社会政治、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3、这场革命具有国际意义。它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成功的经验。马克思说“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给欧洲中等阶级敲起了警钟”同时,它还揭开了拉美独立战争的序幕。

71)内容:a大胆呼吁独立;b揭露英王乔治三世的专制残暴。(2)影响:它一举扭转了北美舆论,彻底摧毁了英王在殖民地人民心中的优美形象,使他成了一个暴虐的独夫,从而切断了殖民地人民心中残存的对英王和英国的最后一根感情纽带。

小册子提高了人民的觉悟,推动了他们倾向独立,独立逐渐的成为普遍呼声。

81)内容:共三大部分:A、陈述了资产阶级的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的思想。人类中间成立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如果政府侵犯人民的基本权利,人民就有理由把它推翻。B、列举了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压迫北美人民的种种事实,并且说明这种压迫就是侵犯了北美人民的基本权利。C、从以上两个部分很自然地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北美人民应该推翻英国国王在北美的殖民统治,北美应该独立,宣言阐明了美国作为新生国家立国理论基础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第一,关于平等的理论。作者认为平等应包括政治平等和经济上的平等;第二,自然权利学说;第三,人民主权学说。第四,人民革命权利的理论。(2)意义:a、它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文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为神圣不可侵犯的。b、《独立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纲领。比法国的《人权宣言》早13年,所以马克思称它是“第一个人权宣言”;c、《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北美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后来,7月4日就成为美国国庆日;---建国。d、《独立宣言》不仅激发了人们对自由的向望,而且直接成为鼓舞人民进行斗争的旗帜。在它的鼓舞下,人民斗志昂扬地走上战场,为实现独立的伟大目标而战斗。

9

独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②未提人民民主权利③反映全民族利益,这一方面有利于一个全国性市场的形成,有助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使得这个新的国家有可能维持足够的权威和足够的军队,以对付英国和西班牙的威胁。④包含许多民主因素。确立了共和制,实行民选政府,宪法体现了文官政府的权力高于军权以及文官政府控制军事大权的原则。这个原则非常重要,因为可以避免出现军事独裁或军事政变。宪法规定了修改宪法的程序。⑤调和了多种矛盾。调和了中央集权派与地方自治派之间的矛盾。它调和了大小州之间的矛盾。各州众

议院名额及直接税的数量,都与各州的人口成正比例,其中黑人奴隶人口则按3/5计算,这就调和了南北之间的矛盾。

第二节法国大革命

1.1)英国:1628年

通过了权利请愿书,1660年在荷兰的不列达发表了“不列达宣言”,1651年颁布了“航海条例”,1688年颁布了《权利法案》。(2)法国:1789年8月4日-11日通过的八月法令,1789年8月26日通过的《人权宣言》,1791年9月14日的《1791年宪法》,1793年6月24日通过的《1793年宪法》(3)美国:1776年1月,潘恩的《常识》,1776年6月12日发表了《权利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1787年通过了《联邦宪法》

2.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俱乐部的情况?巴黎的政治生活空前活跃,革命俱乐部在政治生活中起着

极大的作用,在大量俱乐部中,地位最突出的是雅各宾俱乐部。哥德利埃俱乐部、社会俱乐部等影响也较大。雅各宾俱乐部的前身是三级会议时期部分代表在会外讨论问题而组成的布列塔尼人俱乐部,正式定名为“宪法之友协会”俱乐部实际上起着制宪议会的预备会议的作用,事先讨论议会将要讨论的问题。哥德利埃俱乐部成立于1790年4月,一开始就是激进民主派的团体,正式名称是“人权之友协会”。社会俱乐部于1789年9月由政论家博内维尔和修道院长佛歇创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原始的、平均的共产主义思想。

3.A、经济上:经济混乱得

到一定克服,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感大为加强。B、对敌斗争作用突出。人民踊跃参军,镇压叛乱。打败了外国干涉军。②消极:A、违反法制和滥杀现象严重 B、出现违反人权原则 C、恐怖统治打击的对象很大是资产阶级,而客观使命则是夺取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两者出现矛盾。

4.1789年5

月,法王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中断已久的三级会议,以寻求摆脱经济危机,但第三等级代表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与王权及特权阶级的代表发生冲突,第三等级代表于6月10日宣布单独进行代表资格审查。6月17日又自行组成国民议会,推举巴伊为主席。6月20日路易十六封闭会场,第三等级代表在巴伊的领导下,在附近的网球场继续开会,并宣誓不制定出一部王国宪法,议会决不解散,实际标志着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纲领已经形成。

5.(1758-179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出身律师家庭,曾任律师、

法官,受启蒙思想影响较深。1789年,作为阿图瓦第三等级代表出席三级会议,后成为对雅各宾派俱乐部有影响的领导人之一。8月10日起义后,领导雅各宾俱乐部巴黎公社开展反对吉伦特派的斗争,建立雅各宾专政。执政期间,力求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理想,主张实行革命恐怖统治,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宗教措施,粉碎了国内外敌人颠覆共和国的阴谋,捍卫了革命果实,并将革命推向高潮,但他固执己见,排斥异己,先后镇压忿激派、埃贝尔派和丹东派,破坏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盟。1794年7月27日在热月政变中被捕,第二天被处死。

6.1789年8月26日通过,

其核心内容是人权和法治,明确了人的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即自由和平等,宣扬主权在民原则,最高权利来自人民;公民拥有自由、财产、安全、反抗压迫的基本权利,享有言论、写作、出版的自由,将平等列为公民的自然权利。如身份的平等、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担任公职上的平等、负担纳税义务的平等;强调法治,认为国民的公共意志是立法的根本依据,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7.法国大革命时期最有影响的政治组织。其前身是三级会议时期部分代表为在会

外讨论问题而组成的布列塔尼人俱乐部。1789年10月,该俱乐部随国王和制宪议会从凡尔赛迁至巴黎,改名“宪法之友社”。因常在圣奥诺雷街雅各修道院开会议事,故称“雅各宾俱乐

部”俱乐部的参加者有自由派贵族、大工商业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后来自由派贵族、立宪派及吉伦特派陆续分裂出去,俱乐部成为革命民主派组织,罗伯斯庇尔为主要领导人,对革命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794年热月政变后雅各宾俱乐部被封闭,1799年最终被解散。

9日故名。1793年6月,雅各宾派执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阶段,雅各宾派通过一系列法令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国内外反革命基本肃清。但雅各宾派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并发展到公开分裂和相互残杀。罗伯斯庇尔以残暴的手段处死持不同政见的各个派别,陷入孤立境地。在1794年7月27日公民公会的一次会议上,反罗伯斯庇尔势力发动政变,逮捕了罗伯斯庇尔等,10日送上断头台,雅各宾专政至此结束。热月政变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政权,

9.1799年。法国督政府面临外敌入侵和财政

危机而陷入困境,政局剧烈动荡,远征埃及的拿破仑借机弃军归国,在打资产阶级的支持下于11月9-10日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清洗议会两院,成立了以拿破仑、西哀耶斯、罗歇.迪科为执政的执政府。年末公布《共和八年宪法》,正式成立执政府,由拿破仑出任第一执政,法国进入了拿破仑军事独裁统治时期。

10.

1804年3月21日正式公布实施。法典共有2281条,分为3篇35章。它宣布保护私有财产制度,规定一切不动产、不动产的私人所有权都是绝对的,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确认公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一切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对于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契约给予特别的重视,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法律效力的条款,法典在父权、夫权、妇女地位、离婚事件、继承权等问题上也表现了明显的封建家长制和男性为主宰的色彩,法典是法国革命胜利成果与启蒙思想结合的产物,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并成为欧美各国民法的范本。

11.

英国对反法同盟的经济支持,确保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为此,法国于1806-1807年先后颁布数条敕令禁止同英国及属地进行贸易往来,如1806年的柏林敕令、1807年的枫丹白露敕令和两次米兰敕令。大陆封锁体系几乎囊括整个欧洲大陆。着一政策虽给英国造成了严重困难,但英国实施反封锁亦给法国和大陆各国造成严重后果,随着法军军事优势的丧失,大陆封锁体系于1812年后逐步瓦解。

12.1815年9月在巴黎结成的反革命同盟。目的是维护君主政体,

反对法国大革命在欧洲所传播的革命思想。后有欧洲大多数君主国参加。19世纪20年代,神圣同盟先后镇压了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还曾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招致美国的反对抛出“门罗主义”。后因欧洲革命蓬勃发展,列强间矛盾加剧,1822年希腊爆发独立运动后名存实亡。同盟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欧洲1848年革命在冲击下瓦解。

13.1740-1786)普②玛利亚.特利

萨(1740-1780)奥③约瑟夫二世(1780-1790)奥④叶卡特琳娜二世(1762-1796)俄

历史学考研备考资料-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四)

尼布甲尼撒二世 尼布甲尼撒二世新巴比伦王国国王(约前605~前562)。王国开创者那波帕拉萨之子。即位前任王国的军事统帅,即位次年发兵出征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与埃及争夺势力范围。公元前601或前600年被埃及击败。公元前598年、前587年两度亲征犹太王国,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将犹太的国王、贵族及一般居民掳至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67年远征埃及,掠得大量财富。他在国内大兴土木,在巴比伦城等地修建了很多宏伟的建筑物,其中马尔杜克神庙中的塔庙即是《旧约》中提到的“巴别塔”。巴比伦城门之一的伊什塔尔门以其高大雄伟和表面装饰的彩色琉璃砖浮雕著称。为取悦其米底王妃,又在巴比伦的王宫中建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尼布甲尼撒二世时期是新巴比伦的繁盛时代。 巴比伦之囚 巴比伦之囚古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的历史事件。公元前597~前538年,犹太王国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掳的犹太人才获准返回家园。这段历史对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巴比伦之囚Babylonian Captivity 公元前597~前538年,犹大王国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公元前587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第二次进军巴勒斯坦,并且将犹太王国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掳往巴比伦。 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掳的犹太人才获准返回家园。这段历史对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的创立者居鲁士不战而胜,轻而易举地攻占了千古名城巴比伦。他发布文告,释放犹太人回归故国,并让他们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这次共有42000多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居鲁士还把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从耶路撒冷耶和华圣殿里掠夺来放在巴比伦神庙中的金银器皿5400件交给犹太人的首领带回。

操作系统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多道批处理系统:在该系统中,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它们共享C P 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2)分时系统:分时系统用于满足用户需求,使用户能与自己的作业进行交互,还有共享主机与便于用户上机。 (3)实时系统:指系统能及时(或即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 (4)实时调度:为了满足实时系统对实时进程或任务的调度。(5)设备独立性: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6)系统调用:P261 (7)共享存储器系统:相互通信的进程共享某些数据结构和共享存储区,进程之间能够通过这些空间进行通信。 (8)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9)线程:将进程的两个属性分开,由操作系统分开处理。 (10)调度算法:根据系统的资源分配策略所规定的资源分配算法。 (11)局部性原理:程序在执行时将呈现出局部性规律,即在一较短时间内,程序的执行仅局限与某个部分;相应地,他所访问的存储空间也局限于某个区域。(12)SPOOLING技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实现脱机输入、输出功能。此时的外围操作与CPU对数据的处理同时进行,我们把这种在联机情况下实现的同时外围操作称为SPOOLing。 (13)图形用户界面:P273 (14)程序并发执行:程序彼此互不依赖,则程序间可以并发执行。

(15)进程同步:是对多个相关进程在执行次序上进行协调,以使并发执行的诸进程之间能有效的共享资源和相互合作,从而使程序的执行具有可再现性。 (16)信号量机制: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进程同步机制。 (17)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为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持状态时,若无外力作用,他们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 (18)可重入代码:又称为纯代码,是一种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的代码。(19)虚拟存储器:是指具有请求调入功能和置换功能,能从逻辑上对内存容量加以扩充的一种存储器系统。其逻辑容量由内存容量和外存容量之和所决定,其运行速度接近于内存速度,而每位的成本却又接近于外存。 (20)Shell重定向命令:Shell向用户提供了这种用于改变输入、输出设备的手段,此即标准输入与标准输出的重新定向。 (21)内中断:P179 (22)管道通信系统:P66 发送进程和接收进程是利用“管道”进行通信的系统,称为管道通信系统。 所谓“管道”是指用于连接一个读进程和一个写进程,以实现它们之间通信的一个共享文件。 (23)哈希算法:利用哈希快速查找的优点,以及空闲分区在可利用空间表中的分布规律,建立哈希函数,以实现最佳分配策略。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通常用时间或用将各组分带 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 2.死时间: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 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3.保留时间: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4.相对保留值: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5.半峰宽度:峰高为一半处的宽度。 6.峰底宽度:指自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所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 7.固定液: 8.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 9.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或容量比,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 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 10.相比:VM与Vs的比值。 11.分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 12.梯度洗提:就是流动相中含有多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 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梯度洗提可以在常压下预先按一定的程序将溶剂混合后再用泵输入色谱柱,这种方式叫做低压梯度,又叫外梯度,也可以将溶剂用高压泵增压以后输入色谱系统的梯度混合室,加以混合后送入色谱柱,即所谓高压梯度或称内梯度。 13.化学键合固定相:将各种不同有机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到硅胶(担体)表面的游 离羟基上,代替机械涂渍的液体固定相,从而产生了化学键合固定相。 14.正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 15.反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 16.半波电位:扩散电流为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电位。 17.支持电解质(消除迁移电位):如果在电解池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它们在溶液中解离为 阳离子和阴离子,负极对所有阳离子都有静电吸引力,因此作用于被分析离子的静电吸引力就大大的减弱了,以致由静电力引起的迁移电流趋近于零,从而达到消除迁移电流的目的。 18.残余电流:在进行极谱分析时,外加电压虽未达到被测物质的分解电压,但仍有微小的 电流通过电解池,这种电流称为残余电流。 19.迁移电流:由于静电吸引力而产生的电流称为迁移电流。 20.极大:在电解开始后,电流随电位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到一个很大的数值,当电位变得更 负时,这种现象就消失而趋于正常,这种现象称为极大或畸峰。 21.光谱分析:就是指发射光谱分析,或更确切地讲是原子发射光谱。 22.色散力:非极性分子间虽没有静电力和诱导力相互作用,但其分子却具有瞬间的周期变 化的偶极矩,只是这种瞬间偶极矩的平均值等于零,在宏观上显示不出偶极矩而已。这种瞬间偶极矩有一个同步电场,能使周围的分子极化,被极化的分子又反过来加剧瞬间偶极矩变化的幅度,产生所谓色散力。

九年级_历史_月考试题(世界古代史)

九年级历史月考试题(世界古代史)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如果想到实地去考察南方古猿的遗址,则应该去() A.非洲 B.美洲 C.亚洲 D.欧洲 2.《爱在西元前》的歌词中唱道:“古巴比伦王朝颁布了,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 七百多年。”歌词中的横线处应填写() A.《汉谟拉比法典》 B.《民法典》 C.《刑法典》D.《商法典》 3.古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下列与古印度无关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阿拉伯数字 C.种姓制度 D.佛教 4.假如春秋时楚国国王到印度去旅游,对照印度的种姓制度,他发现自己竟属于()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5.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 伦文明,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 A.海洋 B.沙漠 C.高山 D.河流 6.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A.《汉谟拉比法典》B.大化改新C.奴隶主民主政治D.种姓制度 7.“它是全希腊的学校,是民主政治的摇篮;它是奥林匹克的故乡,奥运圣火在那里点燃。这里的 “它”指的是() A.斯巴达 B.雅典 C.罗马 D.迈锡尼 8.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是() A.屋大维 B.凯撒 C.斯巴达克 D.伯利克里 9.与古希腊文明发展有密切关系的自然地理因素是() A.山川 B.河流 C.湖泊 D.海洋 10.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世界古代文明时,形成了下列初步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A. 伊斯兰教的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B.先进文化传播的最有效途径是扩张战争 C.到目前为止雅典仍被视为现代民主政治的源头 D.世界古代著名的文明多处于大河流域 11.一部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1971年意大利驻联合国代表说“向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及试题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及试题

世界史之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 (一)古代埃及 1、《莱登草纸》 古埃及的一部纸草文献,原名《伊浦味箴言》(《一个埃及贤人的训诫》),在埃及萨卡拉墓地出土。因该文献原件藏于荷兰莱登博物馆,故名。该文献记载了一次奴隶、贫民大起义。一般认为,这此起义发生在古埃及第一中间期(或第二中间期)。《箴言》内容多重复,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记国中的灾难》的第一篇和第二篇,记述了一次大起义的详情。它所记载的起义是我们所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奴隶、贫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反对统治。 2、埃及学 埃及学是以古代埃及的相形文字为基础来研究埃及历史和文化的学科。它是由法国学者商博良于1822年9月29日创立的。 3、卡叠什之战(卡跌什之战) 公元前1288年(或公元前1296年),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国王牟瓦塔尔为了争夺对叙利亚的统治权及树立在西亚的霸权发生战争。是年,埃及军队在法老率领下进攻叙利亚,在叙利亚的奥仑特河畔卡叠什中赫梯军队埋伏。埃及军队惨败。公元前1283年,赫梯新王哈吐什尔同拉美西斯二世缔结和约(即银板合约),从而结束了两国之间的争霸战争。 4、阿蒙霍特普四世改革 BC1329—1362年,因统治阶级内部发生激烈的法老与阿蒙祭司集团存在的矛盾,新兴军事贵族与旧贵族之间的矛盾,地方实习贵族和以法老为主的中央政权存在的矛盾,法老靠以中小奴隶主为核心的新兴军事贵族的支持,进行了阿蒙霍特普四世宗教改革。改革取消了对阿蒙神的信任,并且法老将其名字改为“阿顿霍特普四世”。改革提出的一神信仰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5、纳尔迈调色板 纳尔迈调色板发现于希拉康波里。纳尔迈是希拉康波里的国王,他在正反两面两次出现,分别戴上下埃及的王冠,反映了那尔迈进行了大规模的征服活动。根据考古学研究,一般把那尔迈称为第一王朝的第一位国王。纳尔迈的活动开创了埃及统一的局面。 6、吐特摩斯三世 古埃及十八王朝的法老,曾17次出兵叙利

合同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P2 2、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P21 3、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用以担保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P10 4、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P12 5、仲裁:仲裁亦称“公断”。是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并负有自动履行义务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P47 6、索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不应由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给予赔偿或补偿要求的行为。P177 7、建筑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是承保各类民用、工业和公用事业建筑工程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水坝、港口等,在建造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损失的险种。P14 8、固定价格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指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款不再调整的合同。这种合同的价款并不是绝对不可调整,而是约定范围内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P109 五、简答题: 1、①什么是要约?②要约的有效要件有哪些?③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有哪些?P27 答:①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②要约应当具有以下条件: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③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它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

预备行为,在法律上无须承担责任。这种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不确定,不含有合同得以成立的主要内容。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简答题(4个或者5个) 1.简述DHCP的工作原理。(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1 答: (1) 发现DHCP服务器 (2)提供IP租用地址 (3)接受租约并确认 (4)确认租约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有哪些?(2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2 答: (1)成帧(2)差错控制(3)流量控制。 (4)链路管理(5) MAC传输(6)区别数据和控制信息(7)透明传输 1.CDMA的主要优缺点?(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3 答:优点 (1)具有具有抗干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 (2)系统容量大。 (3)CDMA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 (4)不需要复杂的频率分配。 (5)CDMA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6)具有保密性强等优点。 (7)设备简单,电路设计简单,电池利用时间也更长。 缺点: (1)占用频谱较宽。 (2)具有码分多址系统特有的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 1.画出01101100的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计算题或者应用题)

1.简述IP地址的分类及每类的特点。(了解,用于计算题) 答: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所占比特位数的不同,IP 地址可以分为A、B、C、D、E 五大类。 A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1 字节,主机号占3 字节,第1 个比特固定是0。 B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2 字节,主机号占2 字节,前两个比特固定是10。 C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3 字节,主机号占1字节,前三个比特固定是110。 A、B、C 类地址用来分配给主机和路由器。 2.试简述PPP协议的工作过程。(张福生,背一下吧) 答: (1)建立物理连接 (2)建立数据链路 (3)用户认证阶段 (4)进入网络层配置阶段,此时用IPCP协议 (5)数据传输阶段,此时用IP协议 (6)数据传输完毕后,用户断开网络连接 (7)断开数据链路 简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张福生,背一下!) 答: 1、工作层次不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数据转发依赖的对象不同 3、路由器能够分割广播域,而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 4、路由器能够提供防火墙服务 简述PAP 协议与CHAP 协议的不同(王知非,不用怎么背,有个印象吧!) 答:PAP 和CHAP 都是用户认证协议。PAP 直接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系统进行验证,安全性不好。CHAP 协议不直接发送用户名和密码,而是根据系统发来的Challenge 值,使用事先定义好的函数作用于Challenge 值和用户的口令,生成一个值,将这个值和用户名发送给系统。系统收到后,根据用户名查找到对应的口令,使用相同的函数对Challenge 值和查到的口令进行计算,如果结果和用户发来的值相同,那么就通过认证,否则认证失败。 简述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各自的特点。(张福生,简单了解下就可以) 答:在异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是字节。对于每个要发送的字节,它的开始都要附加一个比特,这个比特称为起始位通常为0。同时这个字节的尾部还要加上一个比特,称为停止位通常为1。接收方检测到起始位后,就启动一个时钟,这个时钟会与发送方的时钟保持同步,并开始接收比特,当收完一个字节后,接收方就等待停止位到达。检测到停止位后,接收方就停止接收数据,直到检测到下一个起始位。 在同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称为帧。一个帧可以包含多个字节,字节和字节之间没有间隙,收发双方传递的就是不间断的0、1 比特流。在每一帧的首尾会有特殊的比特组合作为标志,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开始标志不仅能够通知接收方帧已到达,它同时还能让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同步传输速度快,效率高,不仅要求建立帧同步,在一个帧内的每一个比特也都要求同步,要求比较高。

世界古代史 习题及参考答案 精品

《世界古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世界上古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 一.填空题 1.1871年,达尔文在其一书中,指出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2.恩格斯提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中依次递进的三个阶段,即、 和完全形成的人。 3.目前,多数人类学家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三大人种,即、和尼格罗人种。 4.班辈婚或辈行婚是一种。 5.人类第一个可以证实的社会组织是,出现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繁荣于新石器时代。 6.母系氏族公社发生在考古学年代的晚期。 7.普那路亚婚是一种。 8.是人类婚姻状态从群婚向个体婚的过渡形式。 9.个体劳动能力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是产生的前提和条件。 二.选择题 1.“正在形成中的人”的早期代表是 A腊玛古猿 B南方古猿 C森林古猿 D埃及古猿

2.人类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A直立行走 B产生最初的语言 C能制造工具 D意识和抽象能力的发生 3.现代人种开始形成于 A早期猿人阶段 B晚期猿人阶段 C早期智人阶段 D晚期智人阶段 4.母系氏族公社发生在 A旧石器时代中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 D金属器时代 5.原始人实行族外群婚是在 A血缘家族时期 B母系氏族早期 C母系氏族繁荣时期 D父系氏族时期 6.母系氏族繁荣时期人类的婚姻形态是 A班辈婚 B族外群婚 C对偶婚 D一夫一妻制 7.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是发生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铜石并用时代 D铁器时代 三.名词解释 1、血缘家族 2、对偶婚 3、农村公社 4、图腾崇拜 四.简答题 1.从猿到人的转变经过了那些主要阶段?简析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简述原始社会人类婚姻形态的转变。 3.简析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第二章古代埃及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及精彩试题

世界史之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 (一)古代埃及 1、《莱登草纸》 古埃及的一部纸草文献,原名《伊浦味箴言》(《一个埃及贤人的训诫》),在埃及萨卡拉墓地出土。因该文献原件藏于荷兰莱登博物馆,故名。该文献记载了一次奴隶、贫民大起义。一般认为,这此起义发生在古埃及第一中间期(或第二中间期)。《箴言》内容多重复,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记国中的灾难》的第一篇和第二篇,记述了一次大起义的详情。它所记载的起义是我们所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奴隶、贫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反对统治。 2、埃及学 埃及学是以古代埃及的相形文字为基础来研究埃及历史和文化的学科。它是由法国学者商博良于1822年9月29日创立的。 3、卡叠什之战(卡跌什之战) 公元前1288年(或公元前1296年),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国王牟瓦塔尔为了争夺对叙利亚的统治权及树立在西亚的霸权发生战争。是年,埃及军队在法老率领下进攻叙利亚,在叙利亚的奥仑特河畔卡叠什中赫梯军队埋伏。埃及军队惨败。公元前1283年,赫梯新王哈吐什尔同拉美西斯二世缔结和约(即银板合约),从而结束了两国之间的争霸战争。 4、阿蒙霍特普四世改革 BC1329—1362年,因统治阶级内部发生激烈的法老与阿蒙祭司集团存在的矛盾,新兴军事贵族与旧贵族之间的矛盾,地方实习贵族和以法老为主的中央政权存在的矛盾,法老靠以中小奴隶主为核心的新兴军事贵族的支持,进行了阿蒙霍特普四世宗教改革。改革取消了对阿蒙神的信任,并且法老将其名字改为“阿顿霍特普四世”。改革提出的一神信仰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5、纳尔迈调色板 纳尔迈调色板发现于希拉康波里。纳尔迈是希拉康波里的国王,他在正反两面两次出现,分别戴上下埃及的王冠,反映了那尔迈进行了大规模的征服活动。根据考古学研究,一般把那尔迈称为第一王朝的第一位国王。纳尔迈的活动开创了埃及统一的局面。 6、吐特摩斯三世 古埃及十八王朝的法老,曾17次出兵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最远到达幼发拉底河西岸,还出兵利比亚和努比亚,大肆掳掠土地、奴隶和财富。两河流域、小亚细亚等地各奴隶制国家纷纷向埃及纳贡。他建立了空前强大的地跨西亚北非的军事帝国,因此而被誉为古代世界的拿破仑。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内科学复习资料一、名解 呼吸系统 1.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 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原发综合征:指原发灶、引流淋巴管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统称为原发综合征。 4.Koch 现象:机体对结核菌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 现象。 5.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的综合征。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的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6.LTOT :即长期家庭氧疗。对COPD 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的是使 患者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 a O2大于或等于60mmHg和或S a O2升至90%以上。 7.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阻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9.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诊断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 3 个月,并连续2 年或2 年以上, 并排除其他慢性气管疾病。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11.呼吸道高反应性(AHR ):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的过强或过早的敏感性增高反应称为AHR ,其气道炎症是其产生吸道高反应性的基础。 12.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 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相关,为可逆性气流受限。 13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 14.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2.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3.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5.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6.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7.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8.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9.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0.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 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1.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 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2.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3.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4.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15.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16.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17.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 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18.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 情危重。 2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 临床意义。 21.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22.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 23.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 由胃气上逆所致。 24.六阳脉——凡两手寸关尺六脉常洪大等同,而无病象者。 25.相兼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 26.脉症顺逆——临床上以脉与症相应或不相应,以辨别疾病之顺逆。 27.举按寻——是切脉的指力轻重,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 委曲求之曰寻。 28.症——疾病所反映的单个症状、体征,是机体病变的客观表现。 29.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0.证——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1.辨证——在中医诊断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四诊资料,辨别疾病证的过程。 32.里邪出表——先有里证,继而汗出,或疹 透露,是病邪由里达表的现象。 33.热证——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致使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 热特点的证候。 34.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既有寒证,又有热证表现的证候。

世界古代史试题库9

《世界古代史》试卷(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正在形成中的人”的早期代表是①____﹔尼安德特人属于②____ 人。 2、族外班辈婚构成的家庭被称为③____ 家庭﹔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④____ 。 3、“埃及学”的奠基人是法国学者⑤____﹔公元前1296年,埃及与赫梯在⑥____ 会战,埃及战败。 4、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叫⑦____ ﹔约公元前1020年,在巴勒斯坦北部形成了⑧____ 王国。 5、一般认为,“哈拉巴文化”的创造者是⑨____ 人﹔在军事民主制阶段,古代印度的“王”称为⑩____ 。 6、经过⑴____ 改革,罗马基本上完成了氏族制向国家的过渡﹔希波战争爆发于⑵____ 年。 7、历史学家塔西陀的代表作是《⑶》____﹔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叫⑷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4分) 1、“巴比伦之囚” 2、《莱顿纸草》 3、穆什根努 4、尼西亚大会 三、简答题(10分) 1、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36分): 1、论述印度种姓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阶级实质。 2、分析雅典民主政治。 《世界古代史》试卷(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最早的“完全形成的人”生存年代约?____ 年前﹔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式是?____ 。 2、腊玛古猿是?____ 人的早期代表﹔国家形成的形式有雅典式、罗马式和?____ 。 3、“埃及学”诞生于?____ 年﹔在新王国时期,埃及发生了?____ 宗教改革。 4、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建立者是?____﹔孔雀王朝建立者是?____。 5、哈拉巴文化的文字是?____ 文字﹔克里特文明的文字被称为?____ 。 6、⑴____ 改革,标志着雅典确立起奴隶制共和国﹔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于⑵____ 。 7、《田功农时》的作者为⑶____ ﹔普鲁塔克的代表作是《⑷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4分) 1、阿育王 2、米兰敕令

名词解释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 巴比伦之囚 古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的历史事件。公元前597~前538年,犹太王国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掳的犹太人才获准返回家园。这段历史对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字母在公元前1000年出现,由原始迦南字母演化出来。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用以书写他们的腓尼基语。腓尼基语是一种北闪族语言。现在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都可追溯至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像希伯来字母和阿拉伯字母一样,都是辅音字母(abjad),没有代表元音的字母或符号,字的读音须由上下文推断。腓尼基铭文曾在考古遗址中发现,包括一些腓尼基城市及地中海周边的殖民地,例如比布鲁斯(在现今的黎巴嫩) 和迦太亚(在现今的突尼斯). .荷马史诗 古希腊史诗。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包括《伊利昂记》(一译《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一译《奥德赛》)两部史诗。一般认为荷马生于公元前9至前8世纪之间,出生地是希腊东部的某地。《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都是洋洋万言的史诗,前者长达15693行,后者亦有12110行。两部史诗最初只是一些零散篇章,其依据是古代的传说;由于乐师们在民间说唱得以流传,荷马应该是初步将这两部史诗定型的人。艺术上,荷马史诗内容丰富,风格古朴自然,节奏感很强。2000多年来,西方人始终认为它是古代最伟大的史诗。提洛同盟 希波战争期间,公元前478年以雅典为首的一些希腊城邦结成的军事同盟。因盟址及金库曾设在提洛岛,故名,也称第一次雅典海上同盟。同盟初期的宗旨是以集体力量解放遭受波斯奴役的希腊城邦和防御波斯再次入侵。最初入盟的主要是小亚细亚和爱琴海诸岛的希腊城邦,后来增至约200个。入盟各邦可以保持原有的政体,同盟事务由在提洛岛召开的同盟会议决定,按入盟城邦实力大小各出一定数量的舰船、兵员和盟捐。从公元前5世纪60年代起,雅典逐渐将提洛同盟变为它控制和剥削盟国的工具,变成事实上的盟主。公元前404年,战败的雅典根据与斯巴达签订的和约,被迫解散提洛同盟。 伯罗奔尼撒同盟 古代希腊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大部分城邦组成的军事同盟。公元前6世纪中叶起,斯巴达陆续与埃利斯、西居昂、科林斯、迈加拉等城邦订立双边军事同盟条约,约公元前530年伯罗奔尼撒的大多数城邦参加了同盟。在同盟内部,斯巴达享有召集全体成员国会议的特权,并在战时任盟军统帅。结盟各邦内政独立。全同盟的和战大计在盟国代表会议上由多数票决定,每国一票。只有得到盟国代表会议的同意,斯巴达才有权要求盟国出兵。在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的希波战争中,同盟各邦曾与雅典联合抗击波斯入侵(前480、前479)。公元前5世纪70年代以后,伯罗奔尼撒同盟和提洛同盟对抗,对整个希腊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公元前431~前404年,伯罗奔尼撒同盟与雅典及其同盟者之间爆发伯罗奔尼撒战争。失败的雅典一度被迫入盟。公元前 4 世纪上半叶,随着斯巴达国力的增强,它与盟邦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同盟内部纠纷迭起,退盟甚至战争屡有发生。公元前394年,忒拜联合雅典、科林斯等城邦共同反对斯巴达。公元前371 年,斯巴达在留克特拉战役中大败于忒拜,同盟于公元前366年解散。斯巴达霸权亦告终止。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基本概念 1.1实验和试验 experiment and trial 实验,指的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 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而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些事物(或过程)发生或再现,从而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 试验,指已知某种事物的时候,为了了解它的性能或者结果而进行的试用操作,与实验不同, 若您想了解有关“用来检验某种假设或者验证某种已经存在的理论而进行的操作”。还指为了察 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在旧时指考试;测验。 1.2试验设计 experimental design 和数据处理 data processing 实验设计:指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的知识,它包括从问题的提出、假说的形成、变量的选择等 等一直到结果的分析、论文的写作一系列内容。它给研究者展示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概貌,试 图解决研究的全过程。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对数据的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变换和传输。 1.3验证实验和探索实验 Verification and Exploration, 比较实验和优化实验 comparison and optimization 验证实验:有两种,一种是别人发表的已有结果的论文。另外的人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重复实验,对真实性和正确性加以验证。另一种是根据已有的实验站论和手上的资科等,推论出一个可能 的结论,然后设计实验去验证他的正确性。 探索试验:在完全不知道結果的情况下,利用已知的条件和推测,对一个既定的范围进行研究 就好像发现一个未知的山洞,用手上的工具进去探查一样。对未知事物及其规律的探索。包括 探索所究对象的性质,了解它的组成,有哪些属性,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 比较试验:目的是检验一种或几种实验处理的效果。例如对工艺改进效果的检验,对新药物疗 效的检验比较实验的设计需要结合专业知识和数理统计两方面知识,对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属 于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问题,如F检验和检验。 优化实验:目的是高效率地找出实验问题的最优实验条件,即最佳因素水平的组合。这种优化 实验是一项尝试性的工作,有可能获得成功,也有可能不成功。目前流行的设计有:正交设计、正交回归设计和配方设计等 1.4实验的基本术语: 因素和水平 Factor and level、实验处理和实验单元 treatment and unit、指标和响应变量 experimental index and Response variable、结果和结论 result and conclusion

统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

名词解释 一、分类数据(categorical data )是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使用文字来表述的。 二、顺序数据(ran k data )是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三、数值型数据(metric data )是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四、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 )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抽样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的抽取一个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事先规定好的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位,这种抽样方法被称为系统抽样。 五、非概率抽样(non-probability sampling )是相对于概率抽样而言的,指抽取样本时不是依据随机原则,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取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 六、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 七、四分位数(quartile)也称四分位点,他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四分位数是通过3个点将全部数据等分为4部分,其中每部分包括25%的数据。 八、离散系数也成为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s s v x = 离散系数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大;离散系数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小。 九、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 )是用来描述在一指定时间范围内或在指定的面积或体积之内某一事件出现的次数的分布。 十、中心极限定理(central limit theorem ):设从均值μ、2σ(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 的样本,当n 充分大时,样本均值X 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2σ/n 的正态分布。 十一、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在区间估计中,有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其中区间的最小值称为置信上限。 十二、显著性水平(significant level)是一个统计专有名词,在假设检验中,它的含义是当原假设正确时却被拒绝的概率或风险,其实这就是前面所说假设检验中犯弃真错误的概率,它是由人们根据检验的要求确定的,通常取0.05α=或0.01α=,这表明,当做出接受原假设的决定时,其正确的概率为95%或99%。 十三、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 A )就是通过检验各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 十四、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 十五、回归模型(regression model )对于具有线性关系的两个变量,可以用一个线性方程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描述因变量y 如何依赖于自变量x 和误差项ε的方程称为回归模型。 十六、点估计 利用估计的回归方程,对于x 的一个特定值0x ,求出y 的一个估计值就是点估计。点估计可分为两种:一是平均值的点估计;二是个别值的点估计。 十七、时间序列(time series )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相继观察值排列而成的序列。 十八、指数平滑法(exponential smoothing )是通过对过去的观察值加权平均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使t+1期的预测值等于t 期的实际观察值与t 期的预测值的加权平均值。 十九、指数,或称统计指数,是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化的一种重要统计方法。指数是测定多项内容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这个概念中包含两个重点:第一个要点是指数的实质是测定多项内容;指数概念的第二个要点是其表现形式为动态相对数,既然是动态相对

首都师大《世界上古史》习题及其解答

重要思考题(摘自首都师大历史系教学大纲2005。11,10、) 1、私有制、阶级和国家是如何产生的? 2、埃赫那吞宗教改革的原因、内容、性质及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试述汉谟拉比的统治和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制度。 4、试述犹太教的产生及其教义。 5、试述波斯帝国的建立和大流士改革的内容。 6、种姓制度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对印度社会的影响如何? 7、古代印度的列国时代政治、经济和阶级关系有何特点? 8、早期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阶级基础和基本教义是什么? 9、斯巴达和雅典在国家形成的途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方面有何异同?10、试述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11、试述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原因、内容及其阶级实质。12、叙述古希腊在文化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13、试述罗马对地中海区域的征服及其后果。 14、试述格拉古兄弟改革的目的、内容及失败的原因。 15、试述屋大维元首政治的内容及其实质。 16、试述罗马帝国公元三世纪危机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17、试分析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改革的性质、内容和结果。 18、试分析古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重要参考书 1、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朱龙华著:《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3、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5、摩尔根:《古代社会》,三联书店1978年版。 6、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7、《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8、《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下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9、阿甫基耶夫:《古代东方史》,三联书店1965年版。 10、周一良:《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1、朱龙华:《千古名城巴比伦》,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2、塔帕尔:《印度古代文明》,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2、会计分录:是表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 3、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 4、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以会计科目为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工具。 5、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备销售或耗用的各种实物性资产。 6、复式记账法: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7、未达账项:是指银行与企业之间,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导致一方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项目。 8、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减存款的利息收入)、汇总损失(减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 9、贴现: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10、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提折旧额进行的分摊。

11、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主要部分。 简答题 会计的六大要素及其特征: 一、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资产是一项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源。 (2)资产必须由某一特定主体所拥有或控制。 (3)资产能为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 二、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引起负债的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即负债是现有的负债,而不是预期的负债;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牺牲)。 三、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等事项,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2.企业在清算时,只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可以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