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鸿业微观第七版第6章习题参考答案

高鸿业微观第七版第6章习题参考答案

高鸿业微观第七版第6章习题参考答案
高鸿业微观第七版第6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一、简答题

1.【答案】

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用来表示单个厂商所面临的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量。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由市场均衡价格出发的一条水平线,如图6-1中的D F直线,而市场的均衡价格取决于市场的需求D M与供给S,单个完全竞争厂商只是该价格的接受者。

图6-1

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产生于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针对每一个市场价格,消费者有一个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条件下的需求量,这种市场价格和需求量的组合轨迹,就构成了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D C,它可以利用单个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行为的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把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水平加总,便可以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一般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2.【答案】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有很多消费者和很多厂商,每一个行为主体所占的市场份额都微乎其微,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此其经济行为对市场价格水平都不会产生影响。又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们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异的,即彼此的产品互为完全替代品,致使每一个厂商在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都不会提价或降价,提价则销量立即降为零,不降价也能将全部产品都销售出去,因此没必要降价。所以,完全竞争

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完全竞争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并不是说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在市场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是经常变化的,这种变化受供求规律支配,作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完全完争厂对市场价格变化是无能为力的。例如,当某一年农产品举国丰收时,所有农民能销售的粮食数量都增加了,虽然某一个农民的粮食数量增加不影响市场供给曲线,但全体农民的粮食数量都增加则会导致供给增加,市场供给曲线右移。如果因某种原因导致所有消费者对玉米的需求都增加(例如,假设科学家研究表明,玉米食品可以有效防癌),这会导致市场需求曲线右移。这种市场供求曲线移动并产生了新的均衡价格之后,对于某一个厂商而言,市场价格又是固定不变的,它依然只能做“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3.【答案】

不是。首先,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每一个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完全的信息,所以,不需要广告宣传。其次,由于所有的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异的,所以,一般不会有一个厂商去为市场上所有相同的产品做广告。再次,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每一个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非常小,而所面临的又是无数的消费者,这样一来,每一个厂商都认为在既定的市场价格下总可以卖出他的所有产品,所以,也不需要做广告。对完全竞争厂商而言,花钱做广告,不但不会增加总收益,反而会增加成本,减少利润。

4.【答案】

答:参考图6-2,完全竞争厂商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是L MP w MC 1?=,L

AP w AVC 1?=。这两个公式可以分別理解为:在厂商短期生产合理区间中呈下降趋势的MP L 曲线,对应着厂商短期成本的MC 曲线的上升段;厂商短期生产合理区间的起点,即MP L 曲线交于AP L 曲线的最高点,对应着短期MC 曲线相交于AVC 曲线的最低点。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MC 曲线上等于和高于AVC 曲线最低点的那一段。SMC 无限大时,即MP L 接近零,厂商也不会生产。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与短期生产中生产合理区间相对应。起点对应于由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相交于AP L 的最高点作为起点,且MP L 曲线呈下降状的短期生产合理区间,终点对应于MP L =0。

换言之,如果完全竞争厂商处于短期生产的合理区间,那么,这同时也意味着该厂商的生产一定位于短期供给曲线上,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果完全竞争厂商的生产位于短期供给曲线上,那么,这同时也表示该厂商的生产一定处于短期生产的合理区间。

图6-2成本与产量曲线关系图

二、计算题

1.【答案】

(1)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的MR =P ,所以MR =P =55,

根据短期成本函数STC =0.1Q 3—2Q 2+15Q +10可得:

SMC =STCˊ(Q)=0.3Q 2-4Q +15。

短期均衡时SMC =MR =P ,即有0.3Q 2-4Q +15=55,解得:

Q =20或Q =-20/3(舍去)。

利润π=PQ -STC =55×20-(0.1×8000-2×400+15×20+10)=790。

(2)厂商处于停业点时,P =AVC ,且在AVC 最低点。

根据题意,有:AVC =SVC /Q =(0.1Q 3—2Q 2+15Q )/Q =0.1Q 2-2Q +15

在AVC 最低点时,有AVCˊ(Q)=0.2Q -2=0,求得Q =10。且02.022>=dQ

AVC d ,所以Q =10时,AVC(Q)达最小值。此时P =AVC min =0.1×102-2×10+15=5

因此,当市场价格P <5时,厂商必须停产。

(3)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为P =SMC 且≥AVC min ,根据题设条件可以得到:

P =0.3Q 2-4Q +15,整理得:

0.3Q 2-4Q +(15-P )=0解得:6

.0)

15(2.1164P Q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二阶条件MRˊ<MCˊ的要求,取解为:

6

.02

2.14-+=P Q 考虑到该厂商在短期只有在P ≥5时才生产,而在P <5时必定会停产,所以,该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Q =f (P )为:

??

???<=≥-+=5 056.022.14P Q P P Q , 2.【答案】

根据短期厂商利润最大化条件MR =SMC 有:38=0.6Q -10,解得Q =80

由SMC =0.6Q -10得STC =SMC Q dQ =(0.6Q ?10)dQ =0.3Q 2-10Q +TFC ,把Q =20时,STC =260代入上式得260=0.3×202?10×20+TFC TFC =340,所以STC =0.3Q 2-10Q +340

最大利润为:π=TR -STC =38×80-0.3×6400+10×80-340=1580

该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Q =80,利润为1580。

3.【答案】

(1)SMC(Q)=3Q 2-16Q +22,MR =34

由利润最大化条件SMC =MR 得:3Q 2-16Q +22=34

(3Q +2)(Q -6)=0解得:Q =6,Q =23

-(舍去)利润量π=TR -TC =34×6-(63-8×62+22×6+90)=54

(2)由MR =MC 的利润最大化条件得:22=3Q 2-16Q +22

解得:Q =16/3≈5

π≈PQ -TC =22×5-(53-8×52+22×5+90)=-15

此时厂商出现亏损,亏损额约为15

(3)依题意有SVC =Q 3-8Q 2+22Q ,则AVC =Q 2-8Q +22

AVC 达到最小值的一阶条件为:AVCˊ=2Q -8=0,解得:Q =4且0222>=dQ

AVC d ,所以Q =4时,AVC 达到最小值。AVC min =42-8×4+22=6

由于P =22>AVC min =6,所以厂商处于短期亏损还生产的状态。此时亏损还继续生产的原因:(a )可以弥补部分不变成本(生产只亏损15,否则亏损额为全部不变成本90);(b )生产可以维持机器设备正常运转;(c )生产可以维持劳动力队伍;(d )生产可以维持市场份额;(e )生产可能有机会转亏为盈,东山再起。

4.【答案】

依题意,有MC =0.12Q 2-0.8Q +8,

由完全竞争厂商MR =P =SMC 的利润最大化条件得:12=0.12Q 2-0.8Q +8

解得:Q =10(无意义的负值舍去)

利润量π=PQ -STC =12×10-(0.04×103-0.4×102+8×10+9)=31

生产者剩余PS =PQ -TVC =12×10-(0.04×103-0.4×102+8×10)=40

5.【答案】

(1)依题意有:LMC =LTCˊ(Q)=3Q 2-24Q +40;边际收益为MR =P =100。

厂商实现MR =LMC 时有3Q 2-24Q +40=100,解得:Q =10(负值舍去)。此时,LAC =Q 2-12Q +40=102-12×10+40=20;

利润π=(P -LAC )Q =(100-20)×10=800。

(2)长期均衡时,LAC 为最低点。LAC′=2Q -12=0,解得Q =6且0222>=dQ

AVC d 故Q =6是LAC 的最低点。P =LAC min =LAC (6)=36-12×6+40=4,

即该行业长期均衡时的价格为4,单个厂商的产量为6。

(3)由于完全竞争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过LAC 最低点的水平线,且相

应的市场长期均衡价格是固定的,它等于单个厂商的最低长期平均成本,所以,本题的市场长期均衡价格固定为4。将P=4代入市场需求函数,得到市场的长期均衡数量为Q =660-15×4=600,则行业长期均衡时的厂商数量为600÷6=100(家)。

6.【答案】

(1)在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时有LS=D,既有:

5500+300P=8000-200P,解得P=5。

将P=5代入LS函数,得:Q=5500+300×5=7000,

或者,以P=5代入D函数,得:Q=8000-200×5=7000

所以,市场的长期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5,Q=7000。

(2)同理,根据LS=D,有:5500+300P=10000-200P,解得P=9

将P=9代入LS函数,得:Q=5500+300×9=8200,

或者,以P=9代入D函数,得:Q=10000-200×9=8200

所以,市场的长期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9,Q=8200。

(3)比较(1)、(2)可得:对于完全竞争的成本递增行业而言,市场需求增加,会使市场的均衡价格上升,即由P=5上升为P=9;使市场的均衡数量也增加,即由Q =7000增加为Q=8200。也就是说,市场需求与均衡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也成同方向变动。

7.【答案】

(1)根据市场短期均衡的条件D=SS,有:6300-400P=3000+150P,解得P=6。

以P=6代入市场需求函数,有:Q=6300-400×6=3900

或者,以P=6代入短期市场供给函数有:Q=3000+150×6=3900。

(2)因为该市场短期均衡时的价格P=6,且由题意可知,单个企业在LAV曲线最低点的价格也为6,所以,由此可以判断该市场同时又处于长期均衡。

因为由(1)可知市场长期均衡时的数量是Q=3900,且由题意可知,在市场长期均衡时单个企业的产量为50,所以,由此可以求出长期均衡时行业内厂商的数量为:3900÷50=78(家)

(3)根据市场短期均衡条件Dˊ=SSˊ,有:8000-400P=4700+150P,解得P=6。

以P=6代入市场需求函数,有:Q=8000-400×6=5600

或者,以P=6代入市场短期供给函数,有:Q=4700+150×6=5600

所以,该市场在变化了的供求函数条件下的短期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6,Q=5600。

(4)与(2)中的分析类似,在市场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变化了后,该市场短期均衡的价格P=6,且由题意可知,单个企业在LAC曲线最低点的价格也为6,所以,由此可以判断该市场的这一短期均衡同时又是长期均衡。

因为由(3)可知,供求函数变化了后的市场长期均衡时的产量Q =5600,且由题意可知,在市场长期均衡时单个企业的产量为50,所以,由此可以求出市场长期均衡时行业内的厂商数量为:5600÷50=112(家)。

(5)由以上分析和计算过程可知:在该市场供求函数发生变化前后的市场长期均衡时

的价格是不变的,均为P =6,而且,单个企业在LAC 曲线最低点的价格也是6,于是,我们可以判断该行业属于成本不变行业。

(6)以上计算可知,(1)时的厂商数量为78家;(3)时的厂商数量为112家。因此,由

(1)到(3)所增加的厂商数量为:112-78=34(家)。

8.【答案】

(1)由题意可得:600402+-==Q Q Q LTC LAC ,6008032+-==Q Q dQ

dTC LMC 由LAC =LMC ,得方程:Q 2-40Q +600=3Q 2-80Q +600,解得Q=20(负值舍去)

由于LAC =LMC 时LAC 达到极小值点,

所以,LAC min =LAC (20)=202-40×20+600=200。

因为完全竞争成本不变行业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相切的水平线。故有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为P =200。

(2)已知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 d =13000-5P ,又从(1)中得到行业长期均衡时的价格P

=200,所以,以P =200代入市场需求函数,便可以得到行业长期均衡时的数量为:Q =13000-5×200=12000。

又由于从(1)中可知行业长期均衡时单个厂商的产量Q =20,所以,该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的厂商数量为12000÷20=600(家)。

9.【答案】

(1)由已知条件可得:2004032+-==Q Q dLTC LMC ,且已知P =600,根据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LMC =MP =P ,有:

3Q 2-40Q +200=600,解得Q =20(负值舍去了)由已知条件可得:200202+-==Q Q LTC LAC

以Q =20代入LAC 函数,得利润最大化时的长期平均成本为:

LAC (20)=202-20×20+200=200

此外,利润最大化时的利润值为:

π=PQ -LTC =(600×20)-(203-20×202+200×20)=12000-4000=8000

所以,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Q =20,平均成本LAC =200,利润为π=8000。

(2)令0=dQ dLAC ,即有:0202=-=Q dQ dLAC ,解得Q =10,且022

2>=dQ LAC d 所以,当Q =10时,LAC 曲线达最小值。

以Q =10代入LAC 函数,可得:LAC (10)=102-20×10+200=100

综合(1)和(2)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判断(1)中的行业未实现长期均衡。因为,由(2)可知,当该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市场的均衡价格应等于单个厂商的LAC 曲线最低点的值,即应该有长期均衡价格P =100,且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应该是Q =10,且还应该有每个厂商的利润л=0。而事实上,由(1)可知,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P =600,产量Q =20,π=8000。显然,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产量、利润都大于行业长期均衡时对单个厂商的要求,即价格600>100,产量20>10,利润8000>0。因此,(1)中的行业未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3)由(2)已知,当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时,单个厂商的产量Q =10,价格等于最低

的长期平均成本,即有P =LAC min =100,利润л=0。

(4)由以上分析可以判断:(1)中的厂商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其理由在于:(1)中单

个厂商的产量Q =20,价格P =600,它们都分别大于行业长期均衡时单个厂商在LAC 曲线最低点生产的产量Q =10和面对的P =100。换言之,(1)中的单个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价格组合发生在LAC 曲线最低点的右边,即LAC 曲线处于上升段,所以,单个厂商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10.【答案】

(1)根据已知可得单个厂商的SMC =2Q +6,AVC =Q +6。显然,只要Q ≥0,总有

SMC ≥AVC ,所以,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是P =2Q +6。整理得Q =0.5P -3。由于该行业内有100个厂商,故市场的短期供给函数为:

Q S =100×(0.5P -3)=50P -300。

(2)由市场均衡条件为Q S (P )=Q d (P ),得50P -300=420-30P

解得:该市场的短期均衡价格为P =9,均衡数量为Q =50P -300=150。

(3)由于政府对每一单位商品征收1.6元的销售税,故市场的短期供给函数改变为:

Q S =50(P -1.6)-300=50P -380。

再由市场均衡条件为Q S (P )=Q d (P ),得50P -380=420-30P

解得:征税后该市场的短期均衡价格为P =10,均衡数量为Q =50P -380=120由于消费者以前支付的价格是9元,现在支付的价格是10元,所以消费者承担10-9=1元的税收。厂商以前收到的价格是9元,现在收到的价格是10-1.6=8.4元,所以厂商承担了9-8.4=0.6元的税收。

11.【答案】

(1)市场均衡条件为Q S (P )=Q d (P ),得-12+4P =68-4P ,解得该市场的短期

均衡价格为P =10,均衡数量为Q =68-4P =28。

图6-3(2)见图6-3,在(1)的条件下,市场均衡点为N (28,10),需求曲线与纵轴的交

点为A (0,17),供给曲线与纵轴交点为E (0,3),消费者剩余CS 为△AND

的面积,CS =128=2??(17-10)98,生产者剩余PS 为△DNE 的面积=128=2??(10-3)98,社会总福利TS 为△ANE 面积=128=2

??(17-3)196。(3)当每单位商品征收2元销售税后,则供给曲线变为:

Q s =-12+4(P -2)=-20+4P ,

令Q S (P )=Q d (P )可得-20+4P =68-4P ,

解得:市场的短期均衡价格P =11,均衡产量Q =24

。0

2428

Q

N M

P

17A

11B 10D

5C

3E

见图6-3,此时的市场均衡点为M(24,11),需求曲线与纵轴交点为A(0,17),

供给曲线与纵轴交点为C(0,5),消费者剩余CS为△ABM的面积=124=

2??(17-11)72,

生产者剩余PS为△BMC的面积=124=

2??(11-5)72,社会总福利TS为△AMC的面积

=124=

2??(17-5)144。

△CS=72-98=-26,即消费者剩余减少了26,

△P S=72-98=-26,即生产者剩余减少了26,

由于政府税收增加了ΔT=24×2=48,所以△T S=(-26)|+(-26)+48=-4。即社会总福利减少了4。

三、论述题

1.【答案】

(1)厂商的供给曲线所反映的函数关系为Q S=f(P),也就是说,厂商的供给曲线应该表示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产量。

(2)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厂商根据P=MC或MR=MC的短期均衡条件确定在每一价格水平下能给其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如图6-4(a)所示。

图6-4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当市场的商品价格为P1时,厂商所选择的最优产量为Q1;当商品的价格为P2时,

厂商所选择的最优产量为Q2;当商品的价格为P3时,厂商所选择的最优产量为Q3,等等。可见SMC曲线上的各个均衡点,如E1、E2、E3、E4和E5点,恰恰都表示了在每一个相应的价格水平上厂商所提供的产量。因为每一个商品价格水平都是由市场给定,所以,在短期均衡点上商品价格和厂商的最优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明

确地表示为以下的函数关系:Q S=f(P),其中,P表示商品的市场价格,且P=MC,Q S表示厂商的最优产量或供给量。显然,上式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我们可以说,SMC曲线就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但是,这样的表述是欠准确的。考虑到在AVC曲线最低点以下的SMC曲线的部分,如E5点,由于AR<AVC,厂商是不生产的,所以,准确的表述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SMC曲线上

等于和大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那一部分。如图6-4(b)所示。

(3)需要强调的是,由(2)所得到的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它表示厂商短期生产的供给量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化;此外,短期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生产者所提供的产品数量是在既定价格水平上能够给其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

2.【答案】要点如下:

(1)在长期,完全竞争厂商是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来实现MR=L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的。在这里,厂商在长期内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自由地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另一方面表现为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下面以图6-5加以说明。

图6-5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形成

(2)关于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在图6-5中,当市场价格较高为P1时,厂商选择的产量为Q1,从而在均衡点E1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R=LMC。在均衡产量Q1,有AR>LAC,厂商获得最大的利润,即π>0。由于每个厂商的π>0,于是,就有新的厂商进入到该行业的生产中来,导致市场供给增加,市场价格P1开始下降,直至市场价格下降到使得单个厂商的利润消失即π=0为止,从而实现长期均衡。如图6-5所示,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E0发生在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的最低点,市场的长期均衡价格P0也等于LAC曲线最低点的高度。

相反,当市场价格较低为P2时,厂商选择的产量为Q2,从而在均衡点E2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R=LMC。在均衡产量Q2,有AR<LAC,厂商是亏损的,即π<0。由于每个厂商的π<0,于是,行业内原有厂商的一部分就会退出该行业的生产,导致市场供给减少,市场价格P2开始上升,直至市场价格上升到使得单个厂商的亏损消失即π=0为止,从而在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的最低点E0实现长期均衡。

(3)关于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通过在(2)中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当市场价格分别为P1、P2和P0时,相应的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分别是Q1、Q2和Q0。接下来的问题是,当厂商将长期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分别确定为Q1、Q2和Q0以后,他必须为每一个利润最大化的产量选择一个最优的生产规模,以确保每一产量的生产成本是最低的。于是,如图6-5所示,当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为Q1时,他选择的最优生产规模用SAC1曲线和SMC1曲线表示;当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为Q2时,他选择的最优生产规模用SAC2曲线和SMC2曲线表示;当厂商实现长期均衡且产量为Q0时,他选择的最优生产规模用SAC0曲线和SMC0曲线表示。在图6-4中,我们只标出了3个产量水平Q1、Q2和Q0,实际上,在任何一个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都必然对应一个生产该产量水平的最优生产规模。这就是说,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是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进而实现长期均衡的一个必要条件。

(4)综上所述,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发生在LAC曲线的最低点。此时,厂商的生产成本降到了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商品的价格也等于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由此,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LMC=SMC=LAC=SAC,其中,MR=AR=P。此时,单个厂商的利润为零。

3.【答案】

(1)经济学家指出,完全竞争市场实现了福利最大化,即总剩余最大化。总剩余等于市场的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总和。在此,利用图来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的福

利。在图6-6中,E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和Q*;市场的消费者剩余为图中浅色的阴影部分面积,市场的生产者剩余为图中深色的阴影部分面积,市场的总剩余为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即图中全部的阴影部分面积。

图6-6完全竞争市场的总剩余

图6-6中的总剩余表示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实现了福利最大化。原因在于:在任何小于Q*的数量上,譬如在Q1的数量上,市场的总剩余都不是最大的,因为可以通过增加交易量来增加福利。具体地看,在第Q1单位的数量上,由需求曲线可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P d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P*,所以,消费者是愿意增加这一单位产品的购买的,并由此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与此同时,由供给曲线可知生产者能够接受的最低价格P s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P*,所以,生产者也是愿意增加这一单位产品的销售的,并由此获得更多的生产者剩余。所以,在自愿互利的交易原则下,只要市场的交易量小于均衡数量Q*,市场的交易数量就会增加,并在交易过程中使得买卖双方的福利都增加,市场的总福利也由此增大。这一交易数量扩大的过程一直会持续到均衡的交易数量Q*实现为止,市场的总福利也就达到了不可能再增大的地步,即不可能在一方利益增大而另一方利益不受损的情况下来增加市场的总剩余。也就是说,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实现了福利最大化。反过来,在任何大于Q*的数量上,譬如在Q2的数量上,情况又会如何呢?事实上,Q2的交易数量是不可能发生的。原因很简单:在第Q2单位的数量上,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P*,

生产者能够接受的最低价格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P*,这种使双方都受损的买卖是不可能成交的。所以,自愿互利的市场交易最后达到的均衡数量为Q*,相应的均衡价格为P*,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实现了最大的福利。总之,完全竞争市场的交易实现了最大的福利,或者说,完全竞争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效的。

(2)下面分析价格管制的福利效应

①价格管制之最高限价的福利效应。在图6-7中,在无价格管制时,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Q*和P*,消费者剩余为三角形GP*E的面积,生产者剩余为三角形P*FE的面积。假定政府认为价格水平P*过高并实行了最高限价政策,规定市场的最高价格为P0。于是,在低价格水平P0,生产者的产量减少为Q1,消费者的需求量增加为Q2,商品短缺的现象发生。在最高限价政策下,消费者和生产者各自的损益和总剩余变化分析如下。

图6-7最高限价福利分析图

首先看消费者。由于厂商的供给数量只有Q1,所以,消费者只能购买到Q1数量的商品,一部分原有的消费者将买不到商品。其中,对仍能买到商品的消费者来说,他们的消费者剩余由于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了,其增加量为矩形面积A;对没有买到商品的原有消费者来说,他们的消费者剩余的损失为三角形面积B。总体来说,市场上消费者剩余的变化量为A-B。然后看生产者。由于厂商的供给数量只有Q1,这意味一部分原有生产者将退出生产。其中,对继续生产的厂商而言,他们的生产者剩余由于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减少了,其损失为矩形面积A;对退出生产的厂商而言,他们的生产者剩余的损失为三角形面积C。总体来说,市场上生产者剩余的变化量为-A -C。

最后,分析市场总剩余的变化。市场总剩余的变化等于市场上消费者剩余的变化量加生产者剩余的变化量,即为(A-B)+(-A-C)=-B-C。其中,由于降价导致生产者剩余的损失(-A)转化为消费者剩余的增加(A);-B-C是最高限价导致的市场总剩余的损失。经济学中,把这两个三角形B和C构成的面积称为无谓损失。

进一步考虑,如果政府实行最高限价的目的是更多地顾及消费者的福利,那么,在图6-7中可见,市场上消费者剩余的增加量A大于损失量B。总的说来,消费者的福利是增加了,即政府的目的达到了。但是,如果消费者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消费者对价格下降可能无法作出充分的回应,那么,就会出现另一种局面,见图6-8。在图6-8中,陡峭的需求曲线表示消费需求对价格的变化是缺乏弹性的,于是,市场上消费者剩余的损失量B大于增加量A,这样的最高限价既减少了生产者剩余,又减少了消费者剩余,这无疑是很糟糕的。

图6-8需求价格缺乏弹性的最高限价的福利分析

②价格管制之最低限价的福利效应。在图6-9中,假定政府实行最低限价政策,将价格由均衡价格水平P*提高到P0,即将最低价格定为P0。于是,受价格上升的影响,消费者的需求量减少为Q1,生产者的供给量增加为Q2,供给过剩的现象发生。假定生产者的销售量取决于需求量,那么,生产者实际提供的产量只能是Q1。这就是说,一部分原有生产者将不得不退出生产,一部分原有消费者将买不到商品。

先看消费者:在高价位继续购买商品的消费者的剩余损失为矩形面积A,退出购买的消费者的剩余损失为三角形面积B,总的消费者剩余的变化为-A-B。再看生产者:在高价位继续生产的厂商的剩余增加量为矩形面积A,退出生产的原有厂商的剩余损失

为三角形面积C,总的生产者剩余的变化为A-C。最后,市场总剩余的变化等于(-A-B)+(A-C)=-B-C。其中,由于提价导致的消费者剩余的损失(-A)转化

图6-9最低限价福利分析图示

为生产者剩余的增加(A),这也反映政府实行最低限价的目的往往更多的是顾及生产者的福利;与前面的最高限价一样,最低限价导致的市场无谓损失也是-B-C。

下面,我们对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的福利效应做一个综合分析。虽然这两种限价政策对价格调控的方向是相反的,但是,它们都使得市场交易量减少。具体地看,最高限价导致需求量Q2大于供给量Q1(即供给短缺);最低限价导致供给量Q2大于需求量Q1(即供给过剩)。于是,根据市场交易的短边决定原则,最高限价下的市场交易量取决于小的供给量Q1(因为,消费者只能购买到Q1数量的商品),最低限价下的市场交易量取决于小的需求量Q1(因为,销售量通常总是等于需求量)。很清楚,这两种限价政策都使市场交易量由Q*减少为Q1,使得一部分生产者或一部分消费者退出了市场交易活动。如前所述,只有当完全竞争市场的交易达到均衡数量Q*时,市场福利才是最大的;任何小于Q*的市场交易量,譬如Q1,市场福利都不是最大的,或者说,偏离Q*的任何数量的重新配置都会减少总剩余。

,它们限制了市场的交易,从由于两种限价政策都使市场交易量由Q*减少为Q

而导致了福利的损失。事实上,在产量Q1到Q*的范围,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都大于生产者能够接受的最低价格,双方进行自愿交易是互利的。但是,限价政策使得这部分交易无法实现,要么是生产者因为价格过低只愿意提供Q1数量的产品,要么

是消费者因为价格过高只愿意购买Q1数量的商品,于是,市场交易规模只能是Q1,它小于Q*。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家指出,这两种价格管制都由于限制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而导致了三角形的无谓损失,即图6-7和图6-9中阴影部分的面积B与C。

最后需要指出,各国政府在一定时期都会采取某些限价政策,这些政策的实行往往是根据经济形势的需要和为了实现一些经济目标,这都是必要的。但是,实行限价政策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导致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在实行限价政策时,需要考虑到这些政策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包括对市场效率和福利的影响,综合权衡利弊,合理设计,并且可以配套实施一些其它做法,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政策效果。

(3)销售税的福利效应。

如果政府征收销售税,譬如说,对每一单位商品征收t元的销售税,那么,我们会思考以下的问题:商品价格是否也上涨t元呢?销售税最终由谁来承担呢?是由消费者还是由生产者来承担?销售税的福利效应又是如何?下面来分析和回答这些问题。

图6-10税收的福利效应

我们以从量税来分析销售税的影响。从量税是按每销售一单位商品计征一定货币量的税收。在图6-10中,无从量税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和Q*;假定政府对销售每一单位商品征收t元的从量税。因为是征收销售从量税,这便使得消费者支付的买价高于生产者得到的净价格,两者之间的差额刚好等于需要上缴的销售每一单位商品的从量税额t元。这种关系在图中表现为:在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和生产者的供给曲线之间打进了一个垂直的“楔子”,其高度就是单位商品的从量税额t,即消费者支付的买价为P d,生产者得到的净价格是P s,P d和P s之间的垂直距离就是单位商品的税额t。

相应的商品交易量为Q1。由这个基本分析框架出发,可以进一步分析销售税的福利效应。

首先,销售税导致商品价格上升,从而使得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进而使得生产者的供给量也随之减少。在图中表现为,销售税使得商品价格由P*上升到P d,消

。尤其是,商品价格上升的幅度小于费者的需求量和生产者的供给量都由Q*减少到Q

单位商品的从量税额,即(P d-P*)<t。这就是说,尽管单位商品的从量税额为t,但商品价格的上涨幅度通常总是小于t的。

其次,销售税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承担的。由图可见,由于征收从量税,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格由P*上升到P d,多支付的部分相当于FG,这就是消费者承担的单位商品的税收额;生产者得到的净价格由P*减少为P s,减少的部分相当于GH,这就是生产者承担的单位商品的税收额;两者之和就是单位商品的税额,即FG+GH=t。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销售税的福利效应。由于销售税导致的价格上升和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减少,使得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剩余都减少,消费者剩余的损失为矩形面积A加三角形面积C,即-A-C,生产者剩余的损失为矩形面积B加三角形面积J,即-B-J。政府由于销售税增加了财政收入,其获得的销售税总额等于单位商品的从量税额乘以销售量,即(P d-P S)·Q1=t·Q1,等于图中两个矩形面积A+B。考虑到政府的税收收入通常用于社会公众项目的支出,可以视为社会福利,于是,从市场整体的角度看,福利变化量=消费者剩余的变化量+生产者剩余的变化量+政府的销售税收入=(-A-C)+(-B-J)+(A+B)=-C-J。具体地看,在消费者剩余的损失(-A-C)和生产者剩余的损失(-B-J)中,-A-B转化为政府收入A +B,而余下的-C-J则是无谓损失。所以,销售税最终导致了市场福利的减少。

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试题及参考解答

微观经济学 一、判断题(在正确的命题前面写“√”,在错误的命题前面写“X”;每小题1分,共20分) ( X) 1. 支持价格是政府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 2. 经济分析中一般假定消费者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 3.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指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 4. 在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上每一点的需求弹性系数都不一样。 (√) 5. 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是消费者花在每一元钱上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 X) 6.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无差异曲线是可以相交的。(√) 7.需求规律的含义是,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 X) 8. 规模经济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研究的是同一个问题。 (×) 9.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平均。 (√) 10、在一个国家或家庭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 11. 边际成本曲线总是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 12. 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 13. 一个博弈中存在纳什均衡,但不一定存在占优均衡。 (√) 14.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在获得相同的满足程度时,每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与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之比。 (√) 15.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 X) 16. 经济学按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 17. 需求弹性这一概念表示的是需求变化对影响需求的因素变化反应程度 (√) 18. 消费者均衡表示既定收入下效用最大化。( X) 19. 经济学按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 X) 20. 平均产量曲线可以和边际产量曲线在任何一点上相交。 (√) 21. 在长期分析中,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划分是不存在的。 (√) 22. 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与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不相同的。 (√) 23. 任何经济决策都必须考虑到机会成本。

高鸿业微观第七版第,,,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生产函数 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 一、简答题 1. 如何准确区分生产的短期和长期这两个基本概念? 生产的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短期不可调整的生产要素称不变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厂房、大型设备、高级管理者、长期贷款等,可调整的生产要素成为可变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普通劳动者等。生产的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生产的短期和长期是相对的时间概念, 不是绝对的时间概念,其与企业所属行业、所用技术设备和规模等因素有关。 2. 下面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表4—1):(1)在表中填空。 (2)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的? 表4—1 解答:(1)在表4—1中填空得到表4—2 表4—2 3 解答:边际报酬变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量,即边际产量的变化,而其他生产要素均为固定生产要素,固定要素的投入数量是保持不变的。边际报酬变化一般包括边际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很显然,边际报酬分析可视为短期生产分析。 规模报酬分析方法是描述在生产过程中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均同比例变化时所

引起的产量变化特征,当产量的变化比例分别大于、等于、小于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变化比例时,则分别为规模报酬递增、不变、递减。很显然,规模报酬分析可视为长期生产的分析视角。 区别:①前提条件不同,边际报酬变化生产要素分为不变和可变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比例发生变化;规模报酬分析研究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动。②考察时间长短不同。边际报酬变化分析的是短期生产规律;规模报酬研究长期生产规律。③指导意义不同。边际报酬变化指出要按比例配置生产要素;规模报酬指出要保持企业的适度规模。④由于前提条件不同,两规律独立发挥作用,不存在互为前提,互为影响关系。联系:随着投入要素增加,产量一般都经历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 4.假设生产函数Q=min{5L,2K} 。 (1) 作出Q=50 时的等产量曲线。 (2) 推导该生产函数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函数。 (3) 分析该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情况。 解答:(1)生产函数Q=min{5L,2K}是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其等产量曲线如图所示为直角形状,且在直角点两要素的固定投入比例为K:L=5:2。 当产量Q=50时,有5L=2K=50,即L=10,K=25。相应的Q=50 的等产量曲线如图所示。 (2) 由于该生产函数为固定投入比例,即L 与K 之间没有替代关系,所以,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 LK =0。 (3) 因为Q=f(L ,K)=min{5L,2K} f( λ,Lλ K=) min{5 λ L,2 λ=K}λmin{5L,2K} ,所以该生产函数呈现出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 5. 已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Q=AL αKβ。请讨论该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情况。 解答:因为Q=f(L,K)=AL αKβ f( λ,LλK)=A(λL)α( λKβ)=λα+βALαKβ 所以当α+β>1时,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增;当α+β=1 时,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不变;当α+β <1时,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减。 6. 如果一个生产函数呈规模报酬不变,那么,该生产函数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否一定是不变的? 为什么? 【答案】规模报酬和边际技术替代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这一概念是用来分析当全部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化时导致的产量变化情况。如果产量变化的比例等于全部生产要素变化的比例,这种情况被称为规模报酬不变,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量给定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的数量。事实上,在生产函数呈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时,其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不变,也可以递减。 例如线性生产函数Q=f(L, K)=aL+K,具有规模援酬不变的性质,它的边际技术替代 率是不变的常数,对柯布道格拉断生产数Q=AL a K 来说,当a+=1 时,也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但它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Q(L.K )=min{ aL ,bK } ,也具有规模振酬不変的性质,但在其等产量曲线的水平部分有MRTS=0 ,在等产量曲线的垂直部分, MRTS= ∞。 由此可见,规授酬不变与边际技替代率是渉及生产技术的两个不同概念,两者之间没有 直接的联系。 7. 如何区分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与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特征的生产函数? 【答案】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又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其反映了这样一种生产技术,即在任何产量水平上,各种生产要素使用量之间的比例是固定不变的。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况下,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Q(L.K )=min{ aL,bK } ,即有固定的生产要素投入比例K a,相应的等产量曲线是一直角形式。规模报酬不变的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知识点总结[精品文档]

微观经济学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 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 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全社会福利为目标,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 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及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会出现的情况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 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一个横断面。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后,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如果说静态分析考察的是一张静止的照片,而比较静态分析的是几张不同时点的幻灯片,那么动态分析所考察的是一系列连续移动的照片即电影西方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比较静态分析法 微观经济学体系概览概括来说,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 除了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以外,还要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一般均衡)的状态福利经济学又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论述了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此外,微观经济学还包括微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以克服“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 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两层含义。只有购买欲望而没有购买能力,或者只有购买能力而没有购买欲望,都不能算做需求。 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高鸿业第七版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 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 用问题。 (3) (4) 2. 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4.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 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

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 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 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 入GDP而后者计入GDP。 5.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 解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 和收入法计得的G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这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 银器制造 10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经典笔记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 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 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 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 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 选择的 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生产电 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重点

第二章 一、重点名词: 1、需求定理: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供给定理: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4、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二、重点问题: 1、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即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每一条需求曲线代表一种需求,离原点越远,则需求越高;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同一条曲线上的移动,即需求增加,需求曲线上的点向右下方移动,需求减少,需求曲线上的点向左上方移动。参见教材P30图2-1 2、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 (1)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称为富有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小于1。这类商品西方称之为奢侈品,一般指高档消费品。 (2)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和价格以相同幅度变动,称为单一弹性,需求曲线的斜率为-1,这是一种特例,即属特殊情况。 (3)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称为缺乏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 绝对值大于1。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4)Ed=0,表明需求量为一常量,表明需求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称为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这是一种特例,如火葬费、自来水费等近似于无弹性。 (5)Ed=∞,表明价格为一定的情况下,需求量无限大,称为无穷大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零。这也是一种特例,如战争时期的常规军用物资及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品可视为Ed无限大。

微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高鸿业,人大版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可定义为( C )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人们靠收入生活 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D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3.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B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4.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作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B ) A、选择会导致短缺 B、人们在进行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C、人是自私的,所作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5.下列问题( C )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6.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B )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7.下列各项中(C )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物品生产下降 8.下列命题中( C )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已超过30 000美元 9.下列( B )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 A、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 B、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公平现象 C、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这一现象也许会保持到2005年 D、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你购买了微软公司的1000股股票,现在你愿意出售的话,你肯定赚不少钱 10.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 B ) A、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B、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机制实现的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篇一: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习题及答案】 txt>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 为qs=-10+5p。 (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 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 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 =-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 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d=50-5p和供给函数qs=-10+5p代入 均衡条件qd=qs,有 50-5p=-10+5p 得pe=6 将均衡价格pe=6代入需求函数qd=50-5p,得 或者,将均衡价格pe=6代入供给函数qs=-10+5p,得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6,qe=20。如图2—1所示。 图2—1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5p和原 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 60-5p=-10+5p 得pe=7 将均衡价格pe=7代入qd=60-5p,得 或者,将均衡价格pe=7代入qs=-10+5p,得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7,qe=25。如图2—2所示。 图2—2 (3)将原需求函数q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 数qs=-5+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

(完整版)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微观部分)真的很全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微观部分 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 1. 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 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 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5. 需求定律(需求函数):商品供给量随商品价格上升而减少,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故向右下方倾斜的特征 6. 供给定律(供给函数):商品供给量随商品价格上升而增加,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故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 7. 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 相对静止的状态。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 该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 事物各方面的经济行为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 均衡价格: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9. 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10. 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11?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2.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 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20. 点弹性:表示当自变量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公式:e = -(dY/dX)*(X/Y) 21. 弧弹性:表示当自变量由一点变化到另一点时(两点间) ,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公式:e= -(△ Y/ △ X) *( X/Y) 22. 需求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 度。即当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公式:E d= 23. 供给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 度。即当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公式:E s= 24.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 反应程度。即当相关商品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来那个变动的百分比。公式:E XY = 当E XY >0时,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当E XY <0时,两种商品为互补品;当E XY =0时,两种商品不存在相关关系。 25. 需求的收入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 度。即当消费者收入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来那个变动的百分比。公式:E M = 当E M<0时,说明该商品是劣等品;当E M>0时,说明该商品是正常品;当E M>1时,说明该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答案西方经济学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 一、简答题 说明生产要素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1 . 解答:第一,从商品的角度分析,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两个部分,前者讨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后者讨论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第二,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是相互联系的。特别是,产品理论离不开要素理论,否则就不完全。这是因为,首先,在推导产品需求曲线时,假定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为既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在推导产品供给曲线时,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为既定,但并未说明要素价格是如何决定的。上述两点不完全性可以概括为缺乏对要素价格和使用量决定的解释。为了弥补这个不足,需要研究生产要素市场。因此,要素理论可以看成是产品理论的自然延伸和发展。 第三,在西方经济学中,产品的理论通常被看成是“价值”理论,要素理论通常被看成是“分配”理论。产品理论加上要素理论,或者,价值理论加上分配理论,这样才构成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2.试述完全竞争厂商及市场在存在和不存在行业调整情况下的要素需求曲线。 解答:第一,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随着要素价格的下降,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将增加。 第二,在完全竞争市场,如果不考虑某厂商所在行业中其他厂商的调整,则该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恰好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这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随着要素价格的下降,各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将增加。 由于不存在行业调整,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是市场上所有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简单加总。 第三,完全竞争市场厂商要素需求若存在行业调整,那么,要素价格的变化引起所有其他厂商的要素需求量和要素使用量及产量的变动。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单个厂商产量变化不会影响产品价格,但全体厂商的产量变动将改变产品的市场价格。产品价格使厂商n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发生改变,从而厂商n的要素需求曲线也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这是因为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如果整个行业所有厂商都调整自己的要素使用量从而都改变自己的产量,则产品的市场价格即会发生变化。产品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使每一个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发生变化。于是,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将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在这种情况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叫做“行业调整曲线”。行业调整曲线仍然向右下方倾斜,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一些。 厂商的要素使用曲线dn如图8—1所示。 图8—1 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假定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包含有n个厂商,每个厂商经过行业调整后的要素需求曲线分别为d1,d2,…,dn,整个市场的要素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六版题库复习资料参考

一、名词解释 1.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 上相互交易。 2.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些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3.道德风险: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诚实或不合意行为 的倾向。 4.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收的总 支付和意愿接收的最小支付之间的差额。 5.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 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6.显成本: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7.隐成本: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8.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9.等量曲线:表示能够产生某一产品在某产量水平下的所有可能的 (有效率的)投入品组合的一条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10.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 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技术水平不变 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

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的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 1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 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3.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 法。 14.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 15.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16.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 指标,用需求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二、问答题(期中考试题。以下答案并非标准,大家自行斟酌参考 哦。问答题老师要求400字左右。) 1.结合图形,用文字分析市场如何从非均衡状态到均衡状态。(摘抄课本P82~83页)(图形请自行参考课本P82~83页) 答:当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时,买者与卖者的行为自然而然的使市场向均衡状态变动。 (1)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物品的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在现行价格下,供给者不能卖出他们想卖的所有物品,因此他们会降低物品的价格。价格下降增加了需求量,并减少了供给量。这种变化表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1. 下面表是一张关于短期生产函数),(K L f Q 的产量表: (1) 在表1中填空 (2) 根据(1).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P L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P L 曲 线和MP L 曲线. (3) 根据(1),并假定劳动的价格ω=200,完成下面的相应的短期成本表2. (4) 根据表2,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VC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 AVC 曲线和MC 曲线. (5) 根据(2)和(4),说明短期生产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4)

(5)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关系,边际MC 和边际产量MP L 两者的变动方 向是相反的. 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 系:当总产量TP L 下凸时,总成本TC 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 是下凹的;当总产量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 总成本TC 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 也各存在一个拐点. 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产量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MC 曲线和AVC 曲线的交点与MP L 曲线和AP L 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2.下图是一张某厂商的LAC 曲线和LMC 曲线图.请分别在Q1和Q2的 产量上画出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 曲线和SMC 曲线. 解:在产量Q1和Q2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 曲线和SMC 曲线是SAC 1和SAC 2以及SMC 1和SMC 2. SAC 1和SAC 2分别相切于LAC 的A 和B SMC 1和SMC 2则分别相交于LMC 的A 1和B 1. 3.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 3-5Q 2+15Q+66: (1) 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 (2)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 AC(Q) AVC(Q) AFC(Q)和MC(Q). 解(1)可变成本部分: Q 3-5Q 2+15Q 不可变成本部分:66 (2)TVC(Q)= Q 3-5Q 2+15Q AC(Q)=Q 2-5Q+15+66/Q AVC(Q)= Q 2-5Q+15 AFC(Q)=66/Q MC(Q)= 3Q 2-10Q+15 O MC Q LMC SMC 1 SAC 1 SAC 2 SMC 2 LAC A 1 B 1 Q 1 Q 2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 A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 得P e=6 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 Q e=50-5×6=20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 Q e=-10+5×6=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如图2—1所示。 图2—1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 60-5P=-10+5P 得P e=7 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 Q e=60-5×7=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

Q e=-10+5×7=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如图2—2所示。 图2—2 (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 50-5P=-5+5P 得P e=5.5 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d=50-5P,得 Q e=50-5×5.5=2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s=-5+5P,得 Q e=-5+5×5.5=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5.5,Q e=22.5。如图2—3所示。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七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七版)教材与第六版 教材对比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教材被众多高校指定为考研参考用书。2018 年1 月,第七版教 材出版发行。很多考生特别好奇,比如,手头已经有第六版教材,是否有必要使用第七版教 材复习备考呢?对于教材变动,哪些地方需要格外予以重视呢?...... 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备考考研,在研究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各大版本教材以及作答众多院 校考研真题的基础上,从考研复习备考角度特撰写此文。 相对于第六版,第七版的主要修改和增删之处可以被分为微观、宏观、总论和其他这四个部分,现加以说明:一、微观经济学部分的变动 1.对原教材第六版第二章的调整 对原版教材第二章主要删去了该章第五节“经济模型”,其主要内容并入第一章“引论”。 删去原第八节“蛛网模型”。 调整了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的内容,增强了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阐述。 将第四节中的“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分别提前到第二节“需求”和第三节“供给”中进行说明,以使读者易于理解供求曲线的基本含义。 在第四节“均衡价格”中,扩展了“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的分析。 在该节结束处,增加了标题为“价格与资源配置”的内容,突出了市场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的观点。 考研视角专业解读: (1)建立“经济模型”是经济学分析的一个基本方法和思路。 所以,该知识点移到第一章“引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经济分析的思想。这一个知识点在考研中不是重点内容,只是帮助同学建立一个经济学思维。

(2)“蛛网模型”这个知识点在高鸿业的书中有一点难度。 虽然删除了,但是同学们还是要复习该知识点。例如,2013 年兰州大学和2018 年对外经济 贸易大学都考了“蛛网模型”这个知识点。 (3)第七版对“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的阐述相对于原版详细,并举了一些例子。 (4)将“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分别放到“需求”和“供给”两节,这么做会方便学生理解“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变动”的区别,还有“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事实上,这种 区别非常重要! (5)“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虽然这里书中扩展了分析,但 是也需要同学们拿起笔来画画图多多练习,发现其中的结论。 (6)针对新版教材在“均衡价格”这一节增加了“价格与资源配置”的内容,这里强调了需求 和供给共同决定了各种商品的价格,价格影响着每个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决策行为,价格是引 导资源配置的信号。这体现了我国多次重大会议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这个论证的意义。这部分内容甚至可以出论述题,比如论证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对原教材第六版第三章的调整 调整了基数效用论关于推导需求曲线的内容,并增加了“消费者剩余的变化”的内容。调整了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部分内容,更易于读者理解。 考研视角专业解读: (1)在第一节“效用论概述”最后添加消费者剩余变化,有助于同学理解,当价格发生变化 之后,对消费者福利变化的影响。 (2)对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需要同学们理解基本概念,结合图形,并尝试用自 己的语言描述。 3.对原教材第六版第四章的主要修订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高鸿业第六版)课后 习题答案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得P e=6 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如图2—1所示。 图2—1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60-5P=-10+5P得P e=7 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Q e=60-5×7=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Q e=-10+5×7=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如图2—2所示。 图2—2 (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5+5P得P e= 将均衡价格P e=代入Q d=50-5P,得Q e=50-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代入Q s=-5+5P,得Q e=-5+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Q e=。如图2—3所示。

最新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方向变动,均衡数量方向变动。 2.需求弹性系数是与比值。 3.如果商品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则收入-消费曲线向平行移动。 4.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 5.微观经济学是以为核心,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解决问题的科学。 6.由收入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曲线,由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曲线。 7.生产扩展线的方程可以表达为。 8.由于收入相对变化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称为。 9.研究市场供求动态均衡变化的理论是,它一般表示价格和产量跨期影响的情况。 10.规模经济的三种情况分别是、、。 11.衡量货币效用的表达式可以写为。 12.在生产脊线上的各点满足的条件是。 13.衡量两种要素替代程度的指标是。 二、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2. 需求的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和均衡数量的减少。() 3.一个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会引起管理效率降低,这样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减少属于外

在不经济。()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根本区别之一。() 5.一场台风摧毁了某地区的荔枝树,市场上的荔枝少了,这称为供给减少。() 6.某种物品越是易于被替代,其需求也就越缺乏弹性。() 7.无差异曲线X1+X2=C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8.所谓短期是指一些投入不能改变的时期。() 9.企业运用生产要素A和B生产商品X,如果MP a=10,MP b=7,P a=4,P b=3,企业就应该增加B的使用量。() 10.当在既定的产量下生产成本最小时,所有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一定是相等的。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X商品总的需求数量()。 A. 增加30单位; B. 减少30单位; C. 增加130单位; D. 减少130单位。 2.如果价格提高5%能使企业总收入增加2%;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A. 富有弹性; B. 具有单位弹性; C. 缺乏弹性; D. 弹性不能确定。 3. 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因此其需求价格点弹性也不变。这个说法()。 A. 一定正确; B. 一定不正确; C. 可能不正确; D. 无法断定 4. 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 A. 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 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 不变动; D. 不能确定 5.需求曲线斜率为正的充要条件是()。 A. 正常物品; B. 替代效应超过收入效应; C. 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D. 低档物品且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其边际产量()。 A.递增;B.递减;C.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7.在任何产量上的LAC决不会大于该产量上由最优生产规模所决定的SAC。这个说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