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乡村学校教育的现状

浅谈乡村学校教育的现状

浅谈乡村学校教育的现状

习近平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富民,育人为先。”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现如今国家对教育非常重视,特别是农村教育更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但当前农村教育现状依然比较严峻,作为一名深处农村教育一线的教师,我更深有体会。

一、办学条件还不够完善

学校房屋建筑陈旧,许多乡村学校没有像样的图书室,没有像样的操场,没有必要的体育设施;教师没有足够的办公室,许多学校缺少基本的音体美教学场地、设施和器材,科学课没有必要的实验器材;教学设备设施不全,乡镇除中学、中心小学和个别学校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外,其余村校无一多媒体教室,网络信息设备城乡差别大。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办学条件悬殊大,始终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整体教学水平不高

农村学校缺乏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的专业教师,许多教师多头教学,一个教师要负担几个年级、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很多教师的执教热情不高,工作不安心,教师对农村教育的未来缺乏信心。教师的付出和所得反差较大。这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身心疲惫,好的教师都想着调换环境,造成优质师资的流失,导致教师工作量大,影响了工作热情,进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另外由于农村中小学所处的地理、交通、经济及生活环境等相对较差,缺乏吸引和挽留优秀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的实力和条件,导致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没有一个优质的教师队伍,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投入及态度,从而影响了教育的质量。

三、留守儿童数量增多,家庭教育残缺不全,家庭督管不够,学生管理难度增大广大农村由于大量的劳动力输出,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由此产生的家庭教育的缺失,把本应由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要求学校在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这大大增加了农村小学教育和管理的压力。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除了在学校有老师的照顾外,课余时间老师不能一一的照顾,孩子放学回去后,没有父母的督促,从而导致大多数留守儿童存在一些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表现为行为古怪、表现固执、顽固不逊、纪律涣散、学习不上进。父母过早的离开他们,使他们的家庭及亲情教育出现了空白。另外很多留守儿童家里的临时监护人多数是祖辈或亲友,其中祖辈监护人

因为年纪大、文化素质低,多是文盲或半文盲,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辅导和监督孩子的学习。对留守儿童在思想上遇到的困惑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反而对孩子更加溺爱,让留守儿童从小就贪玩好逸恶劳,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这让老师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越来越多的孩子缺少父母及时的爱,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倾述的对象,从而导致了他们的自闭,不愿意接触外界,养成孤僻的行为,一不顺心就不读书。父母打工回来却把所有孩子的不好的行为习惯都推给学校老师。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怎么会没有压力呢?导致学生日常管理难度非常大。另外在城镇优质教育资源的诱惑下,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会选择将孩子送到城镇读书,造成已有生源的流失。教好一个学生,流失一个学生,农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就会下降。

四、教师精神压力大,得不到社会的尊重

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了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特别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很容易造成教师精神劳累和思想冲突,教师的正常工作往往得不到家长和群众的理解,有点风吹草动就马上绝对地认为教师是完全的过错。每科的批改作业都要做到精批细改,稍有失误就被家长视为“这个老师不行。”学生智力好、中、差的差异性又大,有些问题任凭你怎么讲,学生也不明白,也改不对,而这就统统归咎于教师“不认真”、’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每学期的统测成绩被学生家长考核教师的唯一标准,要求孩子考试得高分,把子女成材的希望全托付于老师,作业留多了,埋怨教师素质太低,作业留少了,又找领导“告状”,对其它能力的培养则不屑一顾。如果孩子成绩不理想,除了斥责自己的孩子外,还暗中指责或背后议论“教师水平低”、“对学生不负责任”、“××老师教不好”……使得教师有苦难言。大大打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感到精神压力很大。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如何能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舞台,这样农村教师更迷茫和无助了。

五、家长教育思想保守,育人观念落后

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但他们不懂得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认为进入学校交给老师就大功告成了。广大农村由于交通闭塞、地理分散、信息传递不畅、社会服务不周等多方面原因,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严重束缚着农民群众对子女的教育培养观念。因此,对子女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正确的理想教育与行为导向,对孩子们全面发展缺乏必要的信念支持和监督引导,造成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持续学习的决心。由于大量的劳动力输出产生的短期经济利益,导致

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普遍盛行,大部分农村学生缺乏学习内动力,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部分学生干脆过早放弃学习,外出打工挣钱或者谋求其他出路。学校教育在缺乏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社会的重视与认可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桎梏中,没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六、评价体系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健全

由于当前升学机制的限制,“以分数定优劣、凭成绩定奖惩”的传统评价模式始终难以打破,教师被迫将追求考试分数和升学率放在工作首位,偏离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全面要求,给学生继续学习、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在教师激励方面,由于绩效工资只停留在聊口号上,在当前形势下不能充分地激发农村教师的积极性。

七、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对策

1.各级政府必须加强重视,加大财政投入,狠抓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2.努力提高教师待遇,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确保农村教育事业的稳步持续发展;

3.大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范农村寄宿学生的管理,提高寄宿学校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总之,农村教育依然面临严峻的现实,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和研究对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客观存在的各种问题,才有可能促进城乡教育统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稳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目标,达到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面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