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提纲总结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提纲总结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提纲总结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提纲总结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提纲总结

1.意识

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有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准确的意识还

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有的反映。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

实践。

2.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的意识的能动性特点和表现:

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目的计划性;

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自觉选择性;

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主动创造性;

人的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

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

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准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动作用,错误

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防碍作用。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

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能够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这个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主观符合客观。

【原理内容】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准确

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防碍作用。

【方法论】这个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准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从客观存有的事物出发。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持续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

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

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5.规律

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

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规

律的存有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

消灭。

【方法论】这个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理解、改造世界的水平以及在理解、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的精神状态。

【原理内容】人们能够在理解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这个原理要求我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理解和利用规律。

7.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有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世界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8.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真正统一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有、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所以,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个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有的事物出发。

9.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原理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有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这个原理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10.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有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

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方法论】这个原理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

11.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理解方

(1)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坚持两点论,就是在理解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

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理解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3)坚持重点论,就是在理解复杂事物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理解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4)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两

点中的重点,不是一点论。

12.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

出解决矛盾的准确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13.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准确理解事物的基础。事物内部的

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

分开来;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准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把握矛

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准确方法。

14.辨证否定的含义及本质

(1)含义: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15.实现新事物的产生和促动旧事物的灭亡的根本途径

根本途径是辨证的否定。

16.辨证否定观的要求

(1)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不但尊重书本知识,尊重,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持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17.辩证法按其本质说是什么?为什么?

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因为(1)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2)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持续运动中,因而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3)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

18.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是什么?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破除落后的思想观点;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点。

唯物辩证法与行而上学的分歧是什么?根本分歧是什么?

(1)分歧: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行而上

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和动力。

经济生活

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

手段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

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

下波动。

7.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水准是不同的。价格变动

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升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8.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

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9.消费结构的含义?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0.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升。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升,消费结构改善。

11.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从众、求异、攀比、

求实心理

12.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准确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调节生产。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如何使公司(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公司如何经营才能成功)

(1)要制定准确的经营战略。

(2)要提升自主创新水平。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党和政府的就业政策: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2)劳动者:每个劳动者都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准确的择业观点。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②树立竞争就业观③树立职业平等观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5.投资方式有哪几种?怎样投资才是科学的?

投资方式有:

(1)存款储蓄: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

(2)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

(3)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

(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5)直接投资等。

注意:

(1)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2)要注意投资的多样化,不应只局限在银行储蓄上,我国金融

市场的持续完善给我们带来了跟多的投资机会。

(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收入与分配

1.我国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

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分配方式主要有:

(1)按劳分配(公有制)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3)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土地和

管理等。)

2.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

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别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别)?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

保证。

②提升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

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着力提升低收入者

的收入,逐步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项重要举措。

完善分配政策,增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提升低收入者的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通过增强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

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调节财政支出,保护中低收入者的经济利益,减轻老百姓的经济负担。

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使更多的人特别是中低收入者能够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3.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

(1)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升经济效率的保证

第二,两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有矛盾。提升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或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

(2)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升效率,又要促动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别过度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4.财政收入的来源?影响因素有哪些?

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和分配政策。

5.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动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动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动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运行

6.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增值税——对企业的增值额征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税特点:高收

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7.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8.公民如何做到依法纳税?

(1)公民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积

极行使纳税人权利。

(2)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

翁的态度积极注重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

的行为实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

计划和市场

市场调节:无形手(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实现)

国家宏观调控:有形手(三个手段)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1)实施严格的市场规则(准入、竞争、交易)

(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有哪些?(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存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后果:如果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别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1)为了补充市场调节的不足,存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6.我国的宏观调控

主要目标:促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主要手段:国家使用经济手段【经济计划+经济政策(财政、货币政策)】、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7.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如何促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升、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增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水平。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别。

9.经济世界化的主要表现?实质?

(1)主要表现是生产世界化、贸易世界化和资本世界化。

(2)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国家为主导的。

(3)载体:跨国公司

10.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世界化?

经济世界化是把“双刃剑”,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

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1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积极影响: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

际环境;有利于促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

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消极影响:给国内的很多企业带来生存危机;对我国产品实行某

些限制性措施;反倾销诉讼案会有所增加。

12.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是我国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13.我国自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主动防范风险,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文化生活

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内涵: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来说的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特点: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作为一种修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接受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

影响有好有坏),不但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

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动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防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

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在备考政治会考的时候,高中生考生要学会归纳知识点,将知识点联系起来,理清关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及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主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及之间的关系 (1)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意义: 有利于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巩固国防。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2)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5.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或: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A、客观必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B、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高中政治会考必备知识 走近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地位、基本要素和基本权利与义务? (1)地位:是国际社会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基本要素:主权国家由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基本要素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3)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对于基本权利的掌握需要理解,能够举例识别) (4)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 2.国际组织分类和作用? (1)分类:政府间和非政府间,世界性和区域性。 (2)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 3.联合国的性质、宗旨、原则和作用:

最新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精华总结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精华总结 必修一经济生活 1、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买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需求法则——商品价格升高,需求减少;价格降低,需求增加。(2)不同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需求弹性(生活必需品反应小,高档耐用品反应大);(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互补品呈反向变动,替代品呈正向变动) 5、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投入。 6、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性因素。 (2)居民收入是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居民消费水平受当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受收入差距影响。 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应践行的基本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8.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9、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10.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1.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怎样经营公司)? 精品文档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宗法制和分封制2郡县制·古代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①皇帝制度的创立:秦王嬴政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首创了皇位世袭、皇权至 上的皇帝制度。②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 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③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 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 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 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 兵、刑、工六部。·明朝的内阁: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清朝的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 到了顶峰。·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 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鸦片战争(1840~1842):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 联军侵华(1900~1901):1900年6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 运动,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五四运动历史意义: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万隆会议: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底,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秋,田中角荣首相访华。·1973年,中日建交。新时期的外交成就:198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这一论断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于2001年在上海正式成立,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主要内容:在雅典城邦,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陪审法庭——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作用: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 ②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系统比较 完备的法律体系;③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它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总统共和制:美国1787年宪法: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国家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并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政府各部门的权力是彼此制约和平衡的。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1871年3月28日成立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历史意义: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它成功的将社会主义理论变成实践;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两极世界的形成: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的开始,是“冷战”在政治领域的表现。马歇尔计划:“冷战”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北约和华约: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古代中国农业:主要的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古代中国商业唐代长安城内有坊、市之分。唐代后期,城市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到宋代,店铺已可随处开设。元朝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明清时期,在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重农抑商的影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影响: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②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 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背景:①自然经济的解体;②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短暂春天:民国初期,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天。曲折发展:从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统区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民族资本的萎缩。民族工业的萎缩:1946年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此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民族工业陷入绝境。·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①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②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随后全国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80年,创办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1984年,沿海开放城市,从北到南共14个城市(大连、上海、广州)1985年,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共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新航路开辟过程: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终于到达美洲。 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到达了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意义: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②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英国: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走上殖民扩张之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棉纺织业,被称为“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资产阶级依靠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世界范围内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以后,科学研究的成果被应用于工业生产,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垄断组织开始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罗斯福新政背景: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主要内容:①整顿银行与金融业,克服金融危机; ②调整农业政策,恢复农业生产;③复兴工业,保护工人权利;④ 实施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经济进行全面的干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①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③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④实 行普遍劳动义务制。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时间:1921年。内容:①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允许私人投资中小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恢复自由贸易, 废除实物配给制;④实行按劳分配制。作用:促进经济恢复,巩固工农联盟政权;是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3“斯大林模式”表现:政治上,高度集权,干部终身制,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经济上,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此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创立于1947年,1948年正式实施。该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 3欧洲联盟成立:1967年,西欧六国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 1

2014高中政治会考复习提纲 (根据大纲整理)

2014会考复习提纲 必修1:经济生活 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 A. 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观念上的货币) B. 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现实的货币) 3、常见信用工具:A. 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 B.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4、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A.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B.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5、价格变动的影响: A.对消费者:价格上升,购买减少,替代品需求增多、互补品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替代品需求减少、互补品购买增多 B.对生产者:a. 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反之亦然。b.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6、几种消费心理: A. 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 C.攀比心理 D.求实心理 (四种中唯一理智的消费心理) 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A.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8、公司的经营表现和发展状况:A.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B.一家企业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如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C.在激烈的竞争中,那些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会被兼并或面临破产。 9、诚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A.对消费者来说,诚信参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风尚,维护自己的权益。B.对企业来说,诚信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C.对政府来说,诚信有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秩序,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和风尚。 10、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A.维权基础:自觉履行劳动义务;维权依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权途径:法律。B.劳动者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中会考是高考的通行证,只有通过会考,才能参加高考,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 高中政治会考必备知识点 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①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注: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②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有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出较高的使用价值都有顺利的销售,实现商品的价值。注:商品生产者从商品判断标准的中得到的启示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只有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顺利实现商品价值。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质量上乘的商品,其价值容易实现。同时,产品质量越好,信誉越高,使商品供不应求,商品生产者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2.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是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的职能是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生活中表示为价格标签)——表现和衡量其他 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要求: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注1:货币的本质决定的货币职能,货币的职能体现货币的本质。 注2: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不是说货币只有这两个职能。注3: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流通手段强调货币在交换中的媒介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货币参与交换的过程。 在交换过程中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表现的是货币流通手段的 职能;若交钱提前于交货或滞后于交货则表现的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

高中政治会考精华知识点 精简版

学业水平测试题纲 (一)选择题部分 一、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如价格是……) 2、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3、支付手段(赊账) 4、贮藏手段(作为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如买金条) 5、世界货币。 二、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当供不应求时,物价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当供过于求时,物价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四、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五、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主要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主要表现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具有导向作用: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六、股票、债券和保险: 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是股份凭证,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或红利收入,另一部分是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债券:稳健的投资,分为: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国债风险小,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企业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 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途径,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要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订立保险合同。 七、汇率: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八、劳动者的权利: 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九、国家财政收入及作用: 财政收入: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分为税收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财政作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十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十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十三、国体和政体的含义及关系: 国体:指国家的性质。 政体:一个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 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十四、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高二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精心整理 高二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篇一】 一、国共的十年对峙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 ( 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最* 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 *:宋辽、宋夏战事不断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弱-----军队战斗力弱 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 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 (失败原因 和。 2、强兵之法(整军)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 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及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主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及之间的关系 (1)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意义: 有利于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巩固国防。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2)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5. 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或: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A、客观必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B、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历史会考知识点大全

2018年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和宗法制 1、西周分封制--地方管理制度 ⑴含义:封邦建国-- ⑵对象:①同姓王族②异姓功臣③先代王族之后 ⑶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 ⑷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⑸作用:①积极: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②消极: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宗法制 ⑴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内容) ⑶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 2、皇帝制度的创立 3、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如何评价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①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②对后世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必修一调整“1(3)了解察举制、科举制、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本内容”为“1(3)了解汉代察举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基本内容与作用”。(两汉) “察举制” 内容:由地方官吏察访合适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 特征:A以品德、才能为标准。 B封闭,以官举士,民意无从体现。作用:为汉王朝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一定程度上清明了吏治,有利汉代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四、隋唐:科举制 1、特征: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 2、作用:①打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抑制了门阀地主 ②扩大了官吏来源,使庶族地主知识分子也能通过科举参与政权 ③把读书、考试、做官联系在一起,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④把选人、用人权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 ⑤是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入仕途径实行开放,允许一定程度的竟争,从而更为公平、合理。 五、隋唐:三省六部制

高中政治会考重点知识复习大纲

高中政治会考重点知识复习大纲 第一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上) 一、国体 1、国家:国家是……的产物,国家具有……属性(根本属性)。 2、国体:含义、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1.在我国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矛盾不是社会主要矛盾; 2.阶级斗争仍然存在:A、同破坏的敌对势力和敌 对分子的斗争;B、同国际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斗争。 3.民主与专政: 1.含义:P9-10 2. 关系: 关系民主专政 区别适用范围不同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和人民内部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力量 实施方式不同以政治权利平等实现,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基本特征以国家力量的强制为实施特征 功能不同是为了实现统治阶级和人民的意志和要求,更加有效地管理国家。是为了巩固特定的国家政权,以保证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 联系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社会政治基础, 专政是民主的政治保障。

4、国家职能 1. 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的关系P10 2.我国的国家职能 对内职能1. 依法打击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2. 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4. 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5. 搞好社会的公共事务。 对外职能1. 防御外敌的侵略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2. 发展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空间。 3.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二、政体 1、含义 2、政体的基本类型及其比较 政体基本类型内容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制议会制君主制议会制总统制国家元首产生方式及职权不同世袭、象征性、无实权选举、虚位、无实权选举、有实权国家权力中心不同议会总统 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不同监督与被监督(议会产生政府)相互对立、相互斗争 议会产生方式及职能选举/立法、组织、监督权,财产决定权。选举/ 立法、监督权。

高二会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高二会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会考政治必背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会考又被称为小高考,是考查高中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大家要正确对待。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政治会考中政治生活的详细资料,供您阅读。高二政治会考中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会考又被称为小高考,是考查高中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大家要正确对待。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政治会考中政治生活的详细资料,供您阅读。 高二政治会考中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 《政治生活》 一、主体之一——公民(权利、义务、三原则、四政治参与) 1、公民做事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②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政治自由;监督权. ③公民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④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应坚持的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⑤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2、★民主决策的方式: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民主决策意义?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其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再次,有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民主监督的方式:①信访举报制度;②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通过舆论监督制度;④监督听证明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民主监督意义?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有利 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某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如何行使监督权: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采取合法的方式,实事求是,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4、★民主管理:实行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二、主体之二——政府 1、★政府职能: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填空答案全

高二历史必修3——文化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根本原因) ①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②政治:周王室的衰微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诸子百家针对各种问题,展开争论,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主要代表: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统治阶级所重视) 3、意义: ①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深远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春秋――孔子 地位: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被推为“圣人”。他死后,言论被编为《论语》,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主张和贡献: ①核心是“仁”。就是“仁者,爱人”,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保守性的体现) ③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包含民本思想。 ④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意义: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⑤整理古籍:“六经”《诗》、《书》、《礼》、《易》、《春秋》(即儒家的五经)、《乐》

2、战国――孟子、荀子 贡献:总结改造儒家思想,体系更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之大宗。 (1)孟子:战国时期,亚圣。 主张: ①发展了仁,提出“仁政”思想; ②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要用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即“性善论” (2)荀子:战国末期,改造儒家思想,综合法道思想积极成分,使之更能适应社会需要。 主张: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君舟民水”关系。 ③伦理观:主张“性恶论”但可以通过后天礼仪法治改造成为君子圣人。 三、法家和道家 1、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儒学。

高中政治会考纲要必背知识点

生活与消费 商品流通 商品交换 物物交流 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交易方式消费类型:钱货两清、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消费目的消费类型:生存资料消费(衣食 住行的最基本消费) 、发展资料消费(教育读书)、享受资料消费(旅游)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指出的比例。 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求实心理、攀比心理。 P6/7 1. 中学生树立正确金钱观的启示 2. 我国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3. 恩格尔系数减小的主要原因消费支出提出建议 生产、劳动与经营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p7/8 (4.1 )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主导作用)、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我国法定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方式:1. 储蓄存款(风险较低):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但收益低)定期储蓄 (流动性强、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 股票) 2. 股票:高风险投资 3. 债券:国债(利率低,但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利率、风险小) 企业债券(利率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风险较大) 金融债券(风险高于国债低于企业债券) 4. 保险: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应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 P13/14 1. 消费率偏低的不良影响 2. 如何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3. 对树立正确就业观的启示 4. 对投资者持有资金向你提出咨询理财问题提出建议收入与分配

我国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 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就是财政。 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利润收 入、债务收入等 财政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 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影响财政最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个人所得税(作用):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 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违反纳税的现象:偷税(隐瞒),欠税(逾期未交),骗税(骗取税收优惠),抗税(威 胁、 暴力)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有利于出口 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有利于进口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6、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二者在一般情况下成正比。 7、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8、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②提高生产要素的投入 9、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收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10、消费类型:按交易方式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按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12、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心理 13、树立正确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完整版)理科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

理科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 历史学科开始实行毕业会考制度,这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大改革。那么关于理科历史,会考有哪些知识点属于必考内容?接下来为你整理了理科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理科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二)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1973年,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在国际上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56年4月,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这是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贯彻“双百”方针后的出色作品: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同时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在基础教育方面,为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总 结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精华总结 必修一经济生活 1、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买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4、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需求法则——商品价格升高,需求减少;价格降低,需求增加。(2)不同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需求弹性(生活必需品反应小,高档耐用品反应大);(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互补品呈反向变动,替代品呈正向变动)

5、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投入。 6、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性因素。 (2)居民收入是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居民消费水平受当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受收入差距影响。 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应践行的基本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8.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9、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