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海尔竞争者分析.

海尔竞争者分析.

海尔竞争者分析.
海尔竞争者分析.

海尔竞争者

竞争者同时也是合作者,它们构成了某一行业的生态环境,而欲谋求续发展的未来,竞争者都要集结于社会责任的旗帜之下。竞争者可以使压力变动力,有对手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明确的分析企业的竞争者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帮助企业塑造形象、建立品牌、拓展市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分析竞争者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判断竞争对手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预测竞争对手未来的战略,准确评价竞争对手对本组织的战略行为的反应,估计竞争对手在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方面的能力。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是确定组织在行业中战略地位的重要方法。故分析竞争者,对企业也具有战略意义。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化的市场日益真切地呈现在中国企业面前,如何有效地参与竞争?从何处入手培育企业的竞争力?对海尔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准确无误的分析竞争者成为海尔公司成功的关键之一。

以下是海尔竞争者分析:分别对每个竞争对手从五个方面分析:

未来目标、自我假设、能力、市场信号

1.西门子

德国西门子(SIEMENS)股份有限公司是欧洲最大的电器电子公司,是世界十大电子公司之一,是世界排名第四的家用电器制造商。西门子公司是以生产电子和通讯产品、能源及工业设备、交通和医疗器械为主的综合性集团公司,业务遍布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和澳洲190多个国家,在全球27个地区拥有39家工厂,其生产的家电产品和通信产品,均享有国际盛誉。

以下具体介绍西门子。

1.1未来目标:西门子家电在中国的目标是:成为中国家电业最具竞争力的品牌

这个目标的内涵是:

①以创新保持行业内的技术优势,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质保持产品的高档形象

和价位优势,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②以“质量第一,数量第二”的方针平衡规模与效益的关系,以坚持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保障品牌对于客户的利润优势,建立客户对品牌的绝对忠诚,使客户为我们的合作而感到愉快。

1.2自我假设:

西门子家电在进入任何业务前,都会思考清楚,自己是否在该领域具有创新的能力和知识储备能够支持长期的存活,这块市场又能否提供足够的利润,让自己的经营模式可持续。也就是说,在西门子家电的产业角色设定中,具有产品的领先性和合理的利润率是必须优先考虑的,尤其在进入一个新兴市场时,它可以为此暂时放弃规模的追求,拒绝那些竞争方式不够成熟的产业。

因此,西门子家电进入中国时,首选的是白电当中的冰箱和洗衣机市场。冰洗是西门子在欧洲的王牌业务,旗下的博世和西门子两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长期占据全欧前两位,技术与设计都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对比中国家电行业的其它领域,冰洗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无论消费者的心态还是产业成员之间的竞争方式,都相对稳定成熟。虽然也有新旧品牌此消彼长,但是少有电视或微波炉产品那种“自杀式”的竞争,导致全行业陷入低利润、货品化的境地。

1.3现行战略: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时代给每个传统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西门子公司充分认识到了新经济对于公司的战略意义,以及未来的市场竞争必将从以“效率”为核心的规模优势竞争转移到以“速度”为核心的创新优势竞争,而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是形成未来战略优势的关键,并将最终导致传统产业的结构转变但是西门子公司又处在一个传统产业领域,为了适应未来竞争的要求,西门子提出将自身核心能力定位在基于新技术的“全集成自动化”。从西门子公司近十几年来的发展来看,正是这种成功的战略定位以及随后的战略转型为西门子带来了巨大成功,形成了技术领先的核心能力,进一步扩大了品牌效应。

1.4能力:

①产品优势: 技术创新是西门子家电的核心能力。西门子致力于以创新保持行业内的技术

优势,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质保持产品的高档形象和价位优势,尽可能地满

足消费者的需要。通过全球统一技术标准(Worldwide Technical Standardization),西门子已经建立起了全球研发网络,中国的研发机构与全球研发网络实现了联网和资源共享。

②服务优势:西门子家电强调在零售终端建立“一对一”交流机制。即,更多的是在销售

现场通过促销员与消费者进行直接的沟通,从而能够有的放矢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③渠道优势:西门子的渠道体系相对其他品牌是比较独特的,西门子是“两条腿走路”—

—分销和直销并行。西门子之所以“两条腿走路”,是因为在中国仍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还等待去拓展、开发。相对于以前,用户是对产品的需求;但是现在,用户更加关注的是服务的需求。这种需求随着自动化市场的发展而不断长征。

1.5市场信号:

当环保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社会发展趋势,向公众宣传绿色节能的理念便成为了众多企业的共同举措。有着过百年绿色节能传统的西门子更是如此。2010年3月,旨在向流动民工子弟推广环保意识的西门子"爱绿环保教育计划"在北京和广州同步开始了新年中的第一拨行动。继3月18日为北京安民小学的师生送去温暖后,西门子又在3月25日来到了有"花城"之称的广州,为培智学校的孩子们送来新冰箱,赶在夏天到来之前为身处酷热南国的孩子们解决了饭菜难保存的问题。

同时在刚刚揭晓的2010“红点设计大奖”(Red Dot Design Award)上,西门子家电的创意设计再次得到了专业评审的高度肯定,16项产品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囊括了11项大奖和5项荣誉奖,成为了白色家电的大赢家。

以上就是对西门子家电的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西门子家电已经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为无数家庭带来温馨与享受,并成为中国家电市场第一外资品牌。

2.美的

创业于1968年的美的集团,是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四大产业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2.1未来目标:

做世界的美的,致力于成为国内家电行业的领导者,跻身全球家电综合实力前五强,使“美的”成为全球知名的品牌内部各层级的目标,企业内部各层级的目标:企业集团:资本经营,股东价值最大化二级集团:产业经营,成为市场领先者经营单位:产品经营,建立产品竞争力

2.2自我假设:

美的对自己的未来行业趋势十分清晰,即做白电行业的龙头,同时兼顾上下游产业链。如今美的正积极布局其大白电产业,几乎涉足了白电行业的每一寸土地。然而,美的电器在行业选择方面是具有严格的限制,主要坚持在白色家电及其相关领域发展,“不熟的业务不做”。自1998年,美的电器相继收购了芜湖丽光空调厂、东芝万家乐、合肥荣事达、广州华凌、重庆通用、小天鹅,其市场布局清晰可见。

2.3现行战略:

多元化发展战略成效逐步体现,具体表现如下:

2008年是美的公司为多元化付出最多投入成本(收购成本、增加投资建设、品牌整合、营销资源整合)的一年,公司为此产生比同行业公司更高的各项费用支出。这些在经过一个阶段的磨合后,收获阶段越来越接近。

家电行业的供过于求是抑制行业内公司利润持续提升、估值表现的主要症结,通过多元化发展战略,公司将在采购生产体系、销售体系等各方面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体现,形成突破供过于求症结的利器,最终实现稳健的持续性成长。

任何实业投资都需要经历从耕耘到收获的一个时间过程,美的公司的白电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成效正在不断放大体现,进一步的合理白电资产整合还会适时推进。冰箱和洗衣机业务的成长将成为09年、更是2010年公司有效的利润增量来源。

2.4能力:

①果断介入中央空调,稳坐国内第一品牌: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中央空调在国内销售还未畅旺的时候,美的电器就果断地介入了这个产业。如今,美的中央空调业务在国内品牌中稳坐头把交椅——产品线最全,技术最全,从全行业来看仅次于大金和约克。08年以来,美的中央空调总体销售实现大幅增长,尤其在代表技术实力的多联机和离心机领域、新兴的热泵热水机产品上展示出强劲的成长势头。如今美的中央空调已经拥有四个大类、12 个系列、上千个品种,覆盖了所有的中央空调品种。

②借力家电下乡,渗透三、四级市场

家电下乡是金融危机下我国政府出台的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之一,给我国家电行业吹来一阵春风,也给美的电器带来了渗透三、四级市场的契机。08 年12 月1 日开始的家电下乡12 省推广阶段中,美的系品牌中美的、荣事达、小天鹅均中标,型号共计

77 个,12 省流通渠道全数中标。在09 年2 月1 日开始的全国推广阶段中,连

华凌冰箱也通过授权小天鹅使用而中标,美的系品牌中标型号达到80 个,19 省流通渠道除西藏和浙江以外均中标。

2.5市场信号:

美的集团一直保持着健康、稳定、快速的增长。上世纪80年代平均增长速度为60%,90年代平均增长速度为50%。21世纪以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

2009年,美的集团整体实现销售收入达950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出口额34亿美元。在“2009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评定中,美的品牌价值达到453.33亿元,名列全国最有价值品牌第六位。

2009年8月,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美的集团列第69位。2010年2月,在国际权威品牌价值评估机构英国品牌顾问公司(Brand Finance)公布的“全球最有价值500品牌排行榜”中,美的集团作为唯一的中国家电企业入选。

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美的集团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从2002年至今上交税收超过150亿元。截至2010年2月,美的集团已为社会福利、教育事业等累计捐赠超过2亿元。

展望未来,美的集团将通过持续稳健发展,打造成为全球化、科技化、适度多元化的具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企业集团,到2015年成为全球前三的世界级白色家电类制造企业集

团并实现“再造一个美的”的战略目标。

3长虹

长虹始创于1958年,公司前身国营长虹机器厂是我国“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当时国内唯一的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历经多年的发展,长虹完成由单一的军品生产到军民结合的战略转变,成为集电视、空调、冰箱、IT、通讯、网络、数码、芯片、能源、商用电子、电子部品、生活家电及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等产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

3.1未来目标:

长虹推出“快乐创造C生活”的品牌主张,打造科技、时尚、快乐的国际化品牌形象。长虹致力于提供3C信息家电,为消费者创造聪明(Clever)、舒适(Comfort)、酷(Cool)的生活,矢志成为C生活的创领者。秉承“员工满意、顾客满意、股东满意”的企业宗旨,恪守“韧性、信心、开放”的创新观念,凭借品牌、技术、人才、市场、服务等强大实力,努力成为全球值得尊敬与信赖的企业。

3.2自我假设:

长虹的产品市场预测是:推行价格竞争路线,加强技术革新扩大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减少利润。其定价目标在于希望销售额达到最大增长量。长虹的定价方法应该属于通行价格定价法。即其产品价格主要基于竞争者的价格。

3.3现行战略:

价格竞争战略:国内几次大规模的彩电价格战都是由长虹开始的。这是由于:A过多的生产能力,长虹彩电生产能力已达近千万台;B长虹以其在彩电市场上超强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规模,形成很强的成本优势。因此长虹彩电依靠数次大规模的价格战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至今仍是中国彩电之王。

3.4能力:

长虹主要通过两次技术和设备引进,从战略上取得在当地市场(四川及周边)5年以上获利的优势能力。主要是由于长虹具有了对较复杂生产线的仿制和局部开发能力。长虹在第二次引进松下生产线后,很快就复制出连松下人都吃惊的、同水平的生产线,后又陆续复制(含改进)了十几条生产线。

正是这种国内同行难以达到的能力,使长虹用较低的投入迅速形成近千万台的彩电年生产能力,而实现规模经济四川劳动力成本较低等因素则是锦上添花。长虹还借助这种能力实施了多元化发展。

3.5市场信号:

09年12月18日,以“结构调整与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消费电子年会在北京举行。长虹荣获“推动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发展优秀企业”和“节能突出贡献企业”两项大奖,成为唯一同时获得这两个奖项的企业。

09年12月9日,长虹旗下美菱电器以3.9356亿元成功竞买得长虹空调100%股权和中山长虹90%股权资产,彻底解决美菱电器与四川长虹之间在白电业务方面潜在的同业竞争,兑现四川长虹在两年前作出的将旗下空调等业务整合到美菱电器的承诺,将美菱电器作为白电业务的战略发展平台。美菱电器藉此进一步丰富白电产品线,扩大产业规模,通过发挥在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协同效应,提升白电业务综合经营效率,增强白电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海尔(环境分析)

背景分析 1.行业背景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潮中,家电行业的发展与增长也随之 水涨船高:一方面,行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产能呈大规模化发展,上千上万的生产基地层出不穷,产业不断完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合肥、武汉、芜湖等新兴产业基地的不断崛起;企业竞争日趋成熟,价格恶战趋缓,品牌、服务、产品、技术等诸多因素轮番上阵,短期内中国迅速成长为全球家电业得制造中心。另一方面,国内涌现出来了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家电巨头,海尔、TCL、海信、格力、美菱、春兰等企业除了国内市场树立了较有力的竞争优势,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分别在欧美等地开拓销售网络,并建立生产制造工厂,实现了“走出去”的发展。 就在我们为国内家电企业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内获得了迅猛发展而欣喜的同时,一些存在于行业内部的问题开始频频出现,盲目扩张规模,圈地建厂造成产能过剩,一些家电领域的产能足以支撑全球的需求量,但市场范围却囤于国内,最突出的是空调和彩电,产能过剩造成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价格战火持续不断,企业利润持续走低,企业竞争力薄弱。因此,企业在内部挖掘潜能,降低消耗,压缩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应积极寻求国际市场的开拓。 1.家电行业整体趋势 (1)、家电行业的特点:家电行业的产品研发有其独特的规律,主要包括几个不同的方面,而这几个方面之间又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一是竞争的全球化和产品的全球化:家电企业的产品都是面向全球市场开发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水平、标准、宗教、民族等的不同,对于产品会有千差万别的要求,如特定的造型、颜色、功能等。二是对时间的高度敏感:家电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短暂,更新换代比较频繁,而且上市的时机对于产品能否获得成功极为关键。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短短几个星期、而不再是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内就将新产品推上市场,产品的功能和特点必须符合市场的需求、上市的时机要尽可能恰当。三是对价格和成本的高度敏感:家电产品的价格变化频繁,而成本又与竞争状况、开发周期、供应链等密切相关。 四是多部门、多专业协同,大量依赖外包:家电产品的研发涉及到各个部门和供应商的协同,集成电路设计、电路板设计、结构与造型设计、

(完整word版)海尔集团财务战略案例分析

黑龙江财经学院 《高级财务管理》 案例分析 班级会计学-8班 小组成员陈瑞琪.陈征.王艳辉小组成员董庆波.刘砾瞳 小组成员杨晓丽.李艳艳

海尔集团财务战略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海尔集团(Haier)是中国大陆最大、也是世界上10大综合家电厂商之一。创立於1984年,22年来持续稳定发展,产品从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在中国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3%,海外销售营收28亿美元 海尔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在印尼等地投资);1999年以后,本土化阶段(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设计、生产、销售)。 二、案例分析 1.社会因素 创业25年以来,在“真诚到永远”的理念指导下,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带领海尔集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贯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用真情回报社会,以海的品格年复一年地为社会默默地奉献:1993年开始海尔投资制作了212集的动画片《海尔兄弟》;1994年海尔开始投资参加希望工程,在莱西援建了第一所海尔希望小学,从来拉开了援建海尔希望小学的序幕以及各种活动。海尔集团先后被云南团省委、青岛团市委、希望办授予“希望工程贡献奖”和“社会的海尔”等奖项。同时,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也建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2.政治因素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腾飞发展,国家各级政府机构对于经济企业的发展机遇了许多较开放优惠的政策,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许多落后的商业思想观念逐渐被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商业思想所取代,国有企业、集体及民办小厂也随之经历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有许多亏损严重濒临破产的厂子因此而起死回生,而海尔集团正是在这种机遇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3.经济因素 2008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03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7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2008年6月,在《福布斯》

海尔集团跨国经营分析

完成时间:2011/12/4 摘要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本文运用PEST、波特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SWOT分析等多种战略分析方法,并结合该企业的相关数据对企业内外部进行分析,总结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最后为海尔公司提出相关战略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海尔电器、战略分析、SWOT分析、市场分析、白色家电行业

目录 一、海尔亚太市场综述 (1) 二、海尔经营环境分析(PEST模型) (2) 2.1政治法律环境p (2) 2.2经济环境e (2) 2.3社会环境s (3) 2.4技术环境t (3) 三、海尔SWOT分析 (4) 3.1优势分析s (4) 3.2劣势分析w (5) 3.3机会分析o (5) 3.4威胁分析t (6) 四、海尔集团波特五力模型 (6) 4.1新进入者威胁 (6) 4.2现有竞争者的抗衡 (7) 4.3替代品的威胁 (8) 4.4购买者的价格竞争 (8) 4.5供应商的价格竞争 (8) 五、总结 (9)

一、海尔亚太市场综述 海尔率先进入的是欧美市场,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海尔盯上了亚太地区这个市场。海尔凭借在欧美市场创出的美誉,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东南亚发展中国家。2001年4月,海尔海外第二个工业园在巴基斯坦奠基,标志着海尔正式进入亚太地区市场。紧接着在亚太地区的市场扩展迅速开展起来。2002年5月6日,第一台海尔洗衣机在巴基斯坦海尔工业园走下生产线。巴基斯坦海尔工业园的建成投产用事实证明了海尔“先难后易”战略的正确性。正是因为东南亚国家虽然经济欠发达,缺乏知名家电品牌,这个市场才成为世界众多家电名牌争夺的焦点,如果没有海尔在欧美发达国家创出的美誉,将很难在这个市场立足。 目前,海尔在东南亚地区已分别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越南等国建立工厂,在新加坡建立贸易公司。海尔在东南亚地区市场的拓展已迈上快车道。 二、海尔经营环境分析(PEST模型) 2.1政治法律环境p 1984年12月26日,张瑞敏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这便有了海尔集团的前身。 在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招标中,海尔冰箱战胜十多个国家的冰箱产品,第一次在国际招标中中标!海尔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2007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达到25%以上,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海尔市场份额高达30%以上,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而现在,海尔集团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海尔集团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在海尔发展的将近30年来,一直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秉持着遵纪守

海尔集团环境分析报告

家电行业环境分析报告——海尔集团环境分析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潮中,家电行业的发展与增长也随之水涨船高:一方面,行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产能呈大规模化发展,上千上万的生产基地层出不穷,产业不断完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合肥、武汉、芜湖等新兴产业基地的不断崛起;企业竞争日趋成熟,价格恶战趋缓,品牌、服务、产品、技术等诸多因素轮番上阵,短期内中国迅速成长为全球家电业得制造中心。另一方面,国内涌现出来了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家电巨头,海尔、TCL海信、格力、美菱、春兰等企业除了国内市场树立了较有力的竞争优势,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分别在欧美等地开拓销售网络,并建立生产制造工厂,实现了“走出去”的发 展。 一、家电行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1、人口环境 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各地收入水平差距也很大,导致家电市场的密集度和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从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家电行业的均衡持久发展。 2、经济环境 随着中国加入WTO,为本国家电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天地。加入WTO 意味着大家可以在一个公平互利的竞争环境中发展,这对我国家电企业的出口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正像康佳集团总经理陈伟荣所说“中国加入WTo 有利于拆除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贸易壁垒,同时,电子巨头在中国市场也不会再有什么更加优惠的政策了,这更有利于我们在国内市场的竞争。” 3、技术 家电产品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其数字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导入,使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将满足不同阶层和家庭的消费需求,为家电市场创造新的消费领域导入新的消费理念,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但我国家电企业普遍存在着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业升级滞后的问题,在技术开发上与日本、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也成为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的瓶颈。 4、法律政策 从1998 年开始,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消费政策,包括家电在内的耐用消费品已被列入银行创办的个人消费信贷新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城市的消费需求,也推动了家电行业的蓬勃发展。家电下乡补贴政策。 任务环境分析 1、波特的五力模型 海尔集团的波特五力分析由5 个因素构成,即新进入者威胁,现有竞争者的抗衡,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侃价能力以及供应商的侃价能力。五个因

海尔集团企业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的战略分析 摘要:海尔自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从一个亏损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彩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海尔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战略,它的发展经验是值得借鉴的。本文通过对海尔集团不同发展阶段的成功战略进行总结,重点分析海尔先难后易的战略思想,以期能给企业以启发。 关键词:海尔;战略;多元化战略 1 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1]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发展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25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2 海尔集团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 2.1 创业期—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海尔集团创业期以发展名牌战略作为公司战略。名牌战略的核心是高质量,“高质量”的内涵远远不仅是符合工厂或国家规定的标准,而是要适应市场需求,占领市场,并进一步创造高效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海尔调研报告

海尔冰箱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一)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家用电器的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越来越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其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目前,家庭联网的家电产品主要有空调器、电冰箱、微波炉和数码相机等。用户们渴望能轻松地体验妙趣横生的数字化享受家用电器的生活,客户的应用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在现实生活中,家用电器的消费群体逐渐加大。 而国产品牌海尔则是做到了面向市场、面向世界。海尔已成功打入国际市场。面对国际上如火如荼的家电发展形势,本文就海尔集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分析基础上,结合海尔企业现状,提出了三种可行的战略选择及相应的战略实施建议,以巩固和加强海尔集团现有的竞争优势,建立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 (二)市场分析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49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5年8月30,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截止到2007年,海尔累计申请专利7883项(其中发明专利1736项);仅2007年,海尔申请专利875项(其中发明专利502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2项发明专利。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海尔已参与9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其中3项国际标准即将发布实施,这表明海尔自主创新技术在国际标准领域得到了认可;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52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定,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425项。海尔是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 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 从2006年起,海尔进入了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通过从目标到目标、从用户到用户的端到端的流程,打造卓越运营的商业模式。海尔的信息化革命,意味着“新顾客

(行业分析)海尔市场地位及行业环境分析

海尔集团的市场地位 据中国最权威市场咨询机构中怡康统计: 2006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已经达到25.5%,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且优势更加突出;在小家电市场上海尔表现稳健,以16%的市场份额蝉联小家电市场冠军。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突破7000项(其中发明专利1234项)。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15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定,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397项。海尔“防电墙”技术正式成为电热水器新国家标准,海尔空调牵头制定“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安装规范”。在国际上,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等六项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海尔集团在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二十多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 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优势产品的市场地位 海尔冰箱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目前海尔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 海尔集团在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二十多年的拼搏努

海尔公司分析资料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签名):
二、本次课程设计(论文)应达到的目的
1. 加 深 学 生 对 《企业战略管理》课 程 基 本 知 识 的 理 解 , 提 高 综 合 运 用 知 识 的 能力;
2. 掌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撰写论文的步骤和方法; 3. 学会使用战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处理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次课程设计(论文)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 参数、设计要求等)
1. 课程设计的成果为一篇完整的有关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论文(原则上不少于 5000 字),提交截止时间为周五下午 5 点;
2. 论文应包括封面、任务书、摘要(约 300 字左右)和关键词(一般为 3-5 个)、目 录、正文及参考文献(资料)等内容,要符合学校的有关撰写规范;
3. 论文应突出自己的观点和贡献,文中涉及具体企业的,可对该企业情况进行简要 介绍,但所占篇幅不宜过大;
4. 在设计过程中提倡集体讨论,但论文必须独立完成; 5. 论文中出现的数据、资料等必须注明来源。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及企业内部环境方面的资料; 2.有关战略管理的期刊和文献; 3.《企业战略管理》(第 1 版),蓝海林编著,科学出版社,2011.01 4.《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杨锡怀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5.《企业战略管理》,徐二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 6.《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2001.1。

海尔集团环境分析报告

家电行业环境分析报告 ——海尔集团环境分析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潮中,家电行业的发展与增长也随之水涨船高:一方面,行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产能呈大规模化发展,上千上万的生产基地层出不穷,产业不断完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合肥、武汉、芜湖等新兴产业基地的不断崛起;企业竞争日趋成熟,价格恶战趋缓,品牌、服务、产品、技术等诸多因素轮番上阵,短期内中国迅速成长为全球家电业得制造中心。另一方面,国内涌现出来了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家电巨头,海尔、TCL、海信、格力、美菱、春兰等企业除了国内市场树立了较有力的竞争优势,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分别在欧美等地开拓销售网络,并建立生产制造工厂,实现了“走出去”的发展。 一、家电行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1、人口环境 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各地收入水平差距也很大,导致家电市场的密集度和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从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家电行业的均衡持久发展。 2、经济环境 随着中国加入WTO,为本国家电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天地。加入WTO意味着大家可以在一个公平互利的竞争环境中发展,这对我国家电企业的出口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正像康佳集团总经理陈伟荣所说“中国加入WTO有利于拆除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贸易壁垒,同时,电子巨头在中国市场也不会再有什么更加优惠的政策了,这更有利于我们在国内市场的竞争。” 3、技术 家电产品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其数字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导入,使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将满足不同阶层和家庭的消费需求,为家电市场创造新的消费领域导入新的消费理念,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但我国家电企业普遍存在着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业升级滞后的问题,在技术开发上与日本、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也成为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的瓶颈。 4、法律政策 从1998 年开始,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消费政策,包括家电在内的耐用消费品已被列入银行创办的个人消费信贷新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城市的消费需求,也推动了家电行业的蓬勃发展。家电下乡补贴政策。 二、任务环境分析

海尔公司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海尔公司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二十年来,海尔集团已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4年全球营业额1016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产品已经从当时的单一电冰箱到现在的空调、冷柜、洗衣机、彩电、热水器、国旅、家居等十几个大门类。2004年,海尔品牌价值实现616亿元,蝉联中国第一品牌。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按公司销量统计,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中排名第四,按品牌销量统计,海尔跃升全球第二大白色家电品牌。 海尔的成功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但其正确而超前的营销战略则具有决定性作用。海尔从创建之初到今天,营销战略在三个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代表了市场经济走向成熟时企业营销战略的发展方向。 一、营销客体从“有形具体产品”到“无形 企业整体形象” 海尔对营销客体的认识就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把每一件产品做好,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要求。在冰箱是奢侈品且质量高销路就好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下,海尔人很自然地把以“市场导向”为

核心内容的市场营销观念作为自己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因此也便产生了海尔创建之初的一系列旨在提高产品质量的管理标准与措施。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当时他们对电冰箱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规定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重要的七项指标的实测值均优于发达国家水平。为了满足当时用户对高档家电的特殊需求,他们对外观、噪音等指标还作出了特别要求。如冰箱外观,国家标准要求1.5米以内看不出划痕,而他们要求则是0.5米以内不得看出划痕;噪音,国家规定为52dB,海尔企业内控标准为50dB。然后是对少数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措施严厉。如1985年,检查出76台电冰箱不合格,而是抢起大锤把它们砸碎,以显示海尔人生产一流产品的决心与信心,这才有了80年代末的一系列质量优势与声誉。 但是,到90年代,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产品日趋多元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尤其是随着供过于求逐渐成为我国家电行业市场供求关系的主旋律,这种单纯依靠技术手段管理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需求,海尔人开始逐步认识到“企业只有在经营观念上领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领先,即没有思路便没有出路”。海尔对产品和产品质量问题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着手从理念上、制度上、全员意识上和生产全过程上采取措施,力争在经营观念上有所突破,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解决产品问题:1、根据自己几年来在产品管理上积累的经验,总结提炼出“日清日高管理理念(OEC)”。率先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标准ISO9001系列标准管理法,并于1992年在我国电冰箱行业率先通过了国际认证,1994年又

海尔集团的swot分析

海尔集团的swot分析 众所周知,海尔集团是国内著名的家电生产企业,自1984年成立以来,它以强劲的势头跃居国内家电品牌榜首。但与此同时,海尔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它大刀阔斧开拓各类市场,导致原有的优势丧失,品牌信誉下降,售后服务跟不上,也同样成为其一大败笔。下面,我将对海尔集团做一个全面系统的swot分析,找出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同时试着指导其以后的发展。 一、内部优势条件分析(S): 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100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产品已远销世界各地。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22年的创业之路,每一步,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受到了高度赞誉与评价。海尔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制订了不同的价格,通过制造差别化产品来满足差别消费人群,制订差别的价格歧视。从而使企业形象在提升,销售量在增长,市场份额在扩大。到目前为止海尔集团已在国内建立营销网点数万个,海外营销网点38000多个。产品已销往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实现出口创汇2.8亿美元,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在山东省,海尔超过专业外贸公司成为进出口额第一的企业。海尔集团经过19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有冰箱辐射到空调、洗衣机彩电热水器乃至手机的庞大家电产业群。这个产业链从青岛出发,一直延伸到个大洲的疆域,形成一条黄金产业带。规模促进上下游企业发展,产业链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制造链湖动区域经济发展。 技术优势:海尔有9种产品在中国市场位居行业之首,3种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三位,有其专利优势拥有软件著作权589项。在许多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创新优势: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还被纳入IEC 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管理优势: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优势: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员工素质的相对较高;多年规范化管理相当好的基础;真正把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难得有一名老总能够对信息化分析得如此透彻,阐述得头头是道;观念转变在前,流程再造在后,二者相辅相成,交互前行,从张瑞敏砸冰箱开始,首开海尔观念转变之先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才有现在的海尔;等等。相对于国外企业,海尔的信息化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 二、内部劣势条件分析(W):

青岛海尔财务战略案例分析报告

青岛海尔财务战略案例分析报告 会计0801 江远彬 1081350104

目录 1. 海尔简介 (3) 1.1 青岛海尔 (3) 1.2 海尔集团 (3) 1.3 海尔文化 (4) 2. 家电行业基本分析 (5) 2.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5) 2.1.1 政治环境 (5) 2.1.2 经济环境 (5) 2.1.3 技术因素 (5) 2.1.4 社会因素 (6) 2.2 产业环境分析(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6) 2.2.1 潜在进入者 (6) 2.2.2 替代品 (7) 2.2.3 供应商议价能力 (7) 2.2.4 买方议价能力 (8) 2.2.5 产业内竞争 (9) 2.3 家电行业品牌 (9) 3. 青岛海尔投资战略分析 (10) 3.1 投资规模分析 (10) 3.2 投资方向及结构分析 (11) 3.3 资产效率分析 (13) 3.4 投资战略评价 (15) 4. 青岛海尔筹资战略分析 (16) 4.1 筹资规模分析 (16) 4.2 筹资方式分析 (19) 4.3 资本结构分析 (20) 4.4 股利分配政策分析 (22) 4.5 筹资战略评价 (23) 5. 青岛海尔财务战略总体评价 (25)

1.海尔简介 1.1 青岛海尔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 年 4 月28 日,它是在对原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资金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3年10月12日向社会公开发行5000万股股票,成为国内最早一批通过上市谋求发展的企业之一,1993年11月19日,青岛海尔股份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3.69亿元,股票简称:青岛海尔,股票代码:600690。 作为海尔集团的核心企业之一,青岛海尔十多年来在冰箱、空调、冷柜等领域不懈努力,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公司已成为中国 A 股市场最大的家电类上市公司之一、国内冰箱、冷柜、空调市场的领军企业、国际知名家电企业。公司业务范围拓展至涵盖包括洗衣机、热水器在内的所有白电产品。截至2011 年5月,青岛海尔总市值已超过340 亿元。 图表1-1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图(据2010年年报) 1.2 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26年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0年营业额1357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海尔"已跃升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海尔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综述 海尔的名牌战略是中国商界乃至世界商界的经典案例。从1984年两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合并成立青岛电冰箱总厂,到发展为年营业额超800亿,世界最具影响力品牌100名内,海尔用了20年完成了一次次飞跃。 上世纪80年代,许多行业的生产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中。质量不重要,只要生产出产品就能出厂。上任伊始的厂长的张瑞敏发现,中国市场上除了洋品牌,基本没有中国自己的名牌。这激发了张瑞敏的品牌情节。他果断提出高质量,创名牌的战略。 然而在当时的大环境中改变质量是件艰难的工作。张瑞敏导演了着名的砸冰箱事件,以此立下自己的质量宣言。不破不立,张瑞敏的班子从此动了真格。不久,海尔引进德国技术生产的高质量电冰箱问世,在当时的市场上鹤立鸡群,迅速获得消费者青睐。甚至在原材料涨价失控的局面下,海尔对产品提价,销售情况却不降反升。 依靠质量在行业洗牌中大获全胜的海尔,下一步走向了规模扩张。扩张之初一度混乱。张瑞敏迅速调整策略,成立了海尔集团公司,使各个分厂成为独立的利润中心,以海尔模式统一管理,而在整个集团层面进行统筹。下属企业各自为战,但是不能各自为政。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海尔大踏步开始了多元化扩张之路。 经过十余年发展,海尔成为了中国家电业的领头羊。然而这样的日子并不轻松,外有国外品牌的强势侵入,内有组织结构臃肿的压力。张瑞敏意识到公司进入了一个临界点,必须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为此海尔进行了多方考察。结论是,市场份额决定企业命运,而服务水平决定市场份额。据此,海尔提出了“服务重于利润”的战略思想,并以此制定了二次创业的核心目标。通过一系列架构改革,采取星级服务措施和计算机化等先进手段,使海尔产品在行业中始终处于制高点。 张瑞敏还善于于细微处捕捉需求。海尔陆续推出了针对小空间的瘦长冰箱,针对农村用电环境的宽幅冰箱,针对夏天洗衣任务的小型洗衣机等特色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缺。 时至今日,海尔已经以907.62亿人民币的品牌价值连续十年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成就了名副其实的传奇。 二、问题 本报告试图从需求和供应的角度分析以下问题: (一)海尔集团创立名牌的行为对企业的需求曲线、价格和销售量有何影响 (二)产品质量,广告宣传和服务分别对消费者偏好会产生哪些影响 (三)实施名牌战略的基础 三、分析 (一)1984年,张瑞敏在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就已经体会到,产品质量必 须上一个台阶,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此后他与德国企业合作引进技术,试图以高起点来弥补起步晚的劣势。但是在当时行业中普遍还是落后的生产模式,生产出什么产品就卖什么产品。海尔引进技术,开始生产高质量冰箱,意味着比同行付出更高的成本。在1989年间还伴随着原材料的价格波折不得不提价。然而海尔产品始终受到消费者青睐,这是为什么呢?

海尔集团的外部环境分析

海尔集团的外部环境分析 一、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需进行科学战略分析,制定出有效、合理的战略选择。而企业进行科学战略分析,一方面要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如政治——法律、经济、社会——人文、技术等多种外部条件;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企业的内部因素,包括人、财、物、信息等有限资源。企业营销管理活动总是处在一定的营销环境中,忽视、排斥、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条件变化影响,将导致企业营销活动的失败,给企业经营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企业必须重视战略分析,以规避风险,寻找市场机会,为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1、政治——法律环境 国家对家电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国务院工信部在曾发布的“关于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培育一批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自主品牌,形成3至5个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自主品牌。”并在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 (一)继续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家电品牌企业积极参与“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充分利用加快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引导支持品牌企业加强对关键零部件、高端及高效节能和环保低碳的产品生产线的技术改造,支持其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零部件及生产性设备。 (二)大力支持自主品牌的国际化战略。支持自主品牌在境外的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加大对自主品牌向海外注册商标、申请专利的保护力度;引导支持自主品牌积极开展出国(境)参展、海外并购、设厂及工业园区建设等活动,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鼓励支持企业联合建设海外营销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络,为自主品牌企业建立国际化研发、生产体系及品牌推广搭建金融服务平台。 (三)加强对家电区域品牌建设的指导和支持。引导规模效益好、创新能力强的家电产业集群,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并在规划布局、技术改造等方面予以重点指导和支持;优势产业集群所在地各级政府要继续完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和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体系,并在发展规划、政务服务和资源配置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家电区域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 (四)加大对自主品牌的保护和宣传力度。加强和完善市场监管,依法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严厉惩处侵犯知识产权和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大对自主品牌商标、外观设计、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加大对自主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知度,为自主品牌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不断建立和完善自主品牌建设的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和宣传品牌建设成就突出的企业,营造企业加快自主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支持企业实施人才战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重视品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满足企业对优秀品牌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提高品牌建设能力和运作能力;借鉴和总结国际知名家电品牌及其他行业优秀品牌的培育和发展经验,为家电行业培养、引进品牌建设人才提供更多的先进理念和创新模式;引导企业完善和实施人才战略,鼓励企业建立适应自身品牌发展战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品牌战略的有效实施;建立和完善家电行业品牌专家库,为行业品牌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六)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品牌建设方面的服务作用。鼓励支持行业组织加强品牌建设的实践研究,充分发挥其在品牌建设过程中的服务支持作用;加大对行业组织参与国际标准、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二班姓名:薛灿灿 学号:0316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一、公司简介 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截至2009年,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 2009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129所希望小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二、企业战略

(一)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时代机遇:国家实行改革开放 一般企业做法:只注重产量,而忽视了质量 海尔创新做法: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 海尔管理创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当家电市场供大于求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

海尔集团swot分析及五力分析报告

海尔XQG60-10866洗衣机的SWOT分析 1. 优势——Strength 1.品牌优势海尔集团旗下洗衣机被评为中国名牌,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海尔XQG60-10866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还被纳入IEC 国际标准提案,已达世界级水平。 2.创新优势海尔XQG60-10866洗衣机泡沫自检、智能断电记忆技术、AMT防霉抗菌窗垫等功能有效的避免洗涤残余刺激皮肤,也便面洗涤资源的浪费和衣服的磨损,呵护家人的健康,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3.文化优势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员工素质的相对较高;多年规范化管理相当好的基础;海尔的信息化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在全球大范围普及和国际化大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扩张局势下,海尔在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当然更容易取得成绩。 2. 劣势——Weakness 海尔在传播和公关技巧方面十分欠缺,这将使中国未来的收购企业十分困难。海尔公关方面欠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在聘任机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注重对技术、知识的考察而忽略了对个人能力的考察。海尔这些年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以至于我们毫不怀疑它的国际化、信息化进行得如火如荼。其内部的信息化还好说,外部的信息化,尤其是与国内供应商、分销商的电子数据交换,却一直处于两难境地,采购和分销成本的降低仍然难以彻底实现。海尔希望它的供应商和分销商的信息化水平都能够跟上它自己,但实际情况与预计却是大相径庭,没有人能跟得上海尔的步伐,海尔最终是孤掌难鸣。

3. 机会——Opportunity 有13亿庞大的人口做后盾,在“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口号下,具有中国品牌优势的消费类概念的海尔近年来的走势特别牛,家电行业作为大众消费品,在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正迎来消费升级换代的背景下即将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国家的支持,国际市场的开拓。中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 4. 威胁——Threat 目前,海尔仍然面临着很多威胁,伴随着家电企业的不断兴起,技术的不断完善,海尔必须不断的提高科学技术创新水平,进而提高自己的优势。此外还而应该向多产业方向发展,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面对海尔的信息化,国内同行们是一边看海尔外部信息化的热闹,一边加紧自身内部信息化的推进,这就是海尔所面临的威胁,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使海尔如芒刺在背,敢于吃螃蟹的也许是英雄,但不一定是成功者。海尔外部信息化的停滞不前,也给国内的信息化产业当头一棒;可以预见到,一旦外部信息化的时机成熟,从技术角度上讲,谁也不会比谁慢多少;倘若撇开这些年来的海尔品牌宣传效应不谈,海尔竞争对手们外部信息化的成长也只是旦夕之间。

海尔的品牌战略——案例分析报告

海尔的名牌战略 ——需求偏好分析 学生姓名: 学号: 日期:

案例陈述 1984年,两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合并成立了渠道电冰箱总厂,这就是现在拥有900亿品牌价值稳居世界500强,创造中国民营企业神话的海尔集团的前身。研究海尔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海尔品牌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每个成长阶段都有适合当时情况的恰当的目标和战略方针。 1985年在张瑞敏领导下的砸冰箱事件让海尔员工悟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从这个时候开始,“质量高于利润”成了海尔为贯彻“名牌战略”而采取的经营理念。这个事件是海尔确立名牌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此后,海尔不仅扭转了过去的被动局面,而且逐步成长为国内著名的企业和驰名的品牌。 1991年海尔确立了规模经济道路,从此进入了一个迅速扩张阶段。海尔为组建一支实力强大的联合舰队,先后兼并了18家亏损企业,使海尔企业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扩张。而且这个时期大力开展了多元化经营,使海尔从一个冰箱企业变成了生产各类家电产品的企业,这个阶段是海尔扩展实力的阶段。由于实力的扩展,海尔品牌的名声进一步提高,海尔集团成了本行业的主导企业之一。 90年代中后期,中国已前所未有的态势进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大量高质量,高科技的外国家电涌入中国市场,面对这种全面而激烈的竞争,海尔提出了“服务终于利润”的战略思想,订立了“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的星级服务目标,并不断发现,挖掘市场潜在需求,已创新和个性化产品创造新市场。海尔在这个国际化经营阶段反应及时,稳扎稳打,终于最终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提出问题 分析案例可以得知,海尔的价格虽然高于其他同类商品,但是,它的市场份额却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这不得不说是海尔的品牌效应。下面,我们可以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解析海尔的成功: 1.海尔创立名牌产品的行为对企业的需求曲线,价格和销售量有何影 响? 2.产品质量,广告宣传和服务对消费者偏好产生哪些影响? 3.实施名牌战略的基础是什么? 背景分析 海尔成立之初,国内电冰箱生产企业林立,国外产品蜂拥而入,各种牌号的电冰箱挤满了市场,但是,海尔的高层分析后认为,尽管国内市场上中国自己的品牌不少,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名牌冰箱”。为此,他们果

海尔集团竞争环境分析

海尔集团竞争环境分析 1海尔公司的简介 简介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5大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8万人。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 海尔创业于1984年,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28年来,海尔始终以创造用户价值为目标,一路创业创新,历经名牌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四个发展阶段,2012 年进入第五个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海尔目前已发展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海尔的愿景和使命是致力于成为行业主导,用户首选的第一竞争力的美好住居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海尔通过建立人单合一双赢的自主经营体模式,对内,打造节点闭环的动态网状组织,对外,构筑开放的平台,成为全球白电行业领先者和规则制定者,全流程用户体验驱动的虚实网融合领先者,创造互联网时代的世界级品牌。 “海尔之道”即创新之道,其内涵是:打造产生一流人才的机制和平台,由此持续不断地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而形成人单合一的双赢文化。同时,海尔以“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的观念,致力于打造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取决于适合企业自己的价值观,这是企业战略落地,抵御诱惑的基石。 海尔集团的核心价值观 海尔的核心价值观是: 是非观——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 发展观——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利益观——人单合一双赢 (1)“永远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的是非观是海尔创造用户的动力。 海尔人永远以用户为是,不但要满足用户需求,还要创造用户需求;海尔人永远自以为非,只有自以为非才能不断否定自我,挑战自我,重塑自我——实现以变制变、变中求胜。这两者形成海尔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特征:不因世界改变而改变,顺应时代发展而发展。这一基因加上每个海尔人的“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