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中学地理教案

授课学校:教师:授课班级:日期:课题高一第一学期第二篇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分布以及基本观点;

2.运用“海底扩张示意图”阐明海底岩石年龄的分布规律;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典型地表形态的成因(如海沟、岛弧链和高大褶皱山脉)。过程与方法:

1.阅读专栏“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初步体验从材料中获取信

息的过程;

2.通过观看flash动画、阅读“世界地形图”与“板块边界示意图”,判定板块边界类型

及其对应的地貌形态,提高读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的学习,感悟科学探究的

无止境、科学研究的严谨性、科学质疑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板块的名称、分布,板块运动的原因、造成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裂谷、海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高大山系的成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地图法、讨论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教学

环节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2’导入导入在上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张图。这是我们

地理教材封面的底图,大家来说下这是什么地方啊?

不错,这是喜马拉雅山。曾经有一位在青藏高原跋涉的旅

行者在途中休息时随手捡起地上的一块小石头,却惊讶地发现

那是一块海洋生物化石。在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上怎么会有海洋

生物化石呢?后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其实早在4000多万年

前,喜马拉雅山曾经是一片海洋,是什么力量让喜马拉雅山“长

高”了呢?

再看这张图,这是一张世界各大洲轮廓图,看到这张图,

大家有什么想法吗?(手勾勒出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

哦,很好,有同学注意到了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

他们看似原来是在一起的,那么又是什么力量把他们分开了

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开这些谜题,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内容——板块运动。(写下板书:专题5 板块运动)观察图片,大胆质疑,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8' 新课

教学

一、

大陆

漂移

刚才同学们发现大西洋两岸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可以拼合

在一起。其实,早在1910年,德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天文学家

魏格纳卧病在床,看着眼前的一张世界地图,也发现了这一现

象,并且提出了他的假设,他认为大陆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水

平移动。好,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flash来了解一下他的这一学

说。(观看flash约1分钟)(写下板书:一、大陆漂移学说)

观看

flash,思

考体会大

陆漂移的

一个大致

过程;读

学说看完了flash,我们大家对这漂移学说有了初步的了解,那老师有问题问同学们了,魏格纳是从哪几方面来验证它的假设

的呢?

下面就请大家把学习任务单拿出来,一起来完成任务一,找一找大陆漂移的依据。(2分钟)(写下板书:依据)

刚才大家基本都总结出来了,我们把大陆漂移的依据归结为4点:分别是大陆轮廓吻合,古生物群连续,古冰川连续和

地质构造连续(北美东部阿帕拉契亚山脉向北消失于纽芬兰海

滨,年龄与地质构造相当的山脉则发现于不列颠群岛和斯堪的

那维亚半岛)。

很好,接下来我们来总结一下这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大家一起看下,注意红字的重音部分。(写下板书:观点)

那么,看似已经很有说服力的大陆漂移学说为什么还是得不到科学界的普遍认可呢?大家再想一想,刚才我们所讨论的

证据只是证明大陆曾经发生过水平移动,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

了大陆漂移呢?也就是说大陆漂移的原动力是什么呢?这一点

就是大陆漂移学说无法解释的地方,尽管魏格纳也曾提出它的

观点,但都因为这些力量太小不足以推动大陆的漂移而被否认

了。直到魏格纳的去世,大陆漂移学说也渐渐销声匿迹。但是,

他所提出的“大陆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水平移动”的观点还是得

到了大家普遍的认可,他那种“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

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的。图,获取有用信息并归纳

10' 二、

海底

扩张

学说(一)

洋底地

那么,大陆漂移的原动力究竟是什么呢?科学的脚步并未

停止,到了20世纪的50年代,随着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人

们逐渐将研究的视角转向了海洋,科学家们首先利用声纳技术

探测出了洋底的地形。

这是一张大西洋底的地形图,我们看到这中间地势最高的

就是海底山脉,我们称之为大洋中脊或者是海岭;而旁边靠近

大陆地势最低的地方我们就称为海沟。可见,洋底的地形是中

间最高,旁边靠近大陆处最低,这是如何形成的呢?

读图观察,

产生疑问

引起思考

(二)

海底岩

石年龄

分布规

为了更深入的研究,科学家们又收集了许多海底的岩石,

结果又对这些海底岩石的年龄有了新的发现。这是一张海底岩

石年龄的分布图,看着这张图,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抽一位

同学回答。首先看看图例,我们会发现海底岩石的年龄一般都

不超过(2亿年);再看看岩石年龄的分布规律,呈(对称分布),

且离洋脊越近年龄越(轻),好,这里我们就产生一个疑问了,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了,我们陆地上的

岩石有些有超过38亿年,而海底的岩石年龄都不超过2亿年,

那么,更早年代的岩石去哪里了呢?这和海底岩石年龄的分布

规律、海底的地形分布有没有关系呢?

读图,找规

思考

(三)

海底扩

张原理

经过科学家们长期的数据分析,终于在20世纪的60年代

由美国的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共同提出了一个可以解释这些现

象的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写下板书:二、海底扩张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的问世也使大陆漂移的原动力问题在海洋上得到

了合理的解释。

接下来呢就请大家拿出学习任务单,首先完成任务二的第

合作完成

学习任务,

思考交流

一、第二小题,如果觉得有难度可以同桌之间讨论一下,一会儿请同学上黑板来画一下。(画板图,学生讨论、上台画)大家都画对了哦。(写下板书:依据)

教师总结海底扩张学说的观点(写下板书:观点):地幔物质沿海岭处上升在顶部的开裂处涌出,遇到海水冷凝成新的洋壳,同时,将老的洋壳向两侧推移,直到老的洋壳碰到了陆壳,由于洋壳的密度大,位置低,便俯冲到陆壳之下,形成海沟,然后插入地幔,重新熔融成地幔物质,如此的一个往复过程。而推动大陆漂移的原动力就是我们最初画的地幔物质受热上升,遇冷下沉所形成的这个地幔物质的热对流。所以我们也得到一个结论:(海岭)是洋壳的诞生处;(海沟)是洋壳的消亡处。

这就是海底扩张学说的贡献之所在,它不仅为大陆漂移学说找到了原动力,而且这个说法也为后面的板块构造学说奠定了基础。

17' 三、

板块

构造

学说

1968年,由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等人将海底扩张学说的基

本原理扩大到了整个地球岩石圈,同时又吸取了大陆漂移学说

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站在两个巨人的肩膀之上,提出了一个

新的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写下板书:三、板块构造学说)

那么什么是板块呢?板块分布在哪里呢?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是

什么呢?板块运动又造成了什么后果呢?让我们一一来揭开这

些谜题,首先,什么是板块?

承上启下,

看到了新

的一页内

容,思考

(一)

板块的

定义

这是一张地球内部圈层分布图,地球内部圈层从里向外分

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其中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软流层,其中的物质呈熔融状态,被

认为是岩浆活动和地震的主要发源地;岩石圈就是软流层以上

的部分+地壳的部分(写下板书:板块的概念)。由于岩石圈并

非是一个整体,因此我们说,岩石圈是由若干刚性板块所构成

的。

看图,理

解,有一定

新的联想

(二)

板块的

分布

那么,全球共分为哪几大板块呢?请大家阅读书本44页的

“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

大家再看看哪一个板块几乎是被海洋所覆盖的呢?我们把

几乎被海洋所覆盖的板块叫做大洋板块,而把既有大陆又有海

洋的板块呢就称为大陆板块。因此,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印度洋

板块其实是大陆板块。

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还有唯一一个大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且这些板块都漂浮在软流层上(写下板书:2.基本内容1)六大

板块)。

看图,记

忆,自己学

习读图

(三)

板块的

边界类

那我们再来仔细来看看这张图,除了板块的分布、名称之外,

我们还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哦,同学们注意到了板块的边界,

而且这个边界有两种颜色,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板块边界类型,

分别是(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那么这两种边界有什么不同

呢?又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我们看下这图,红色界限与绿色界线分别以哪些地形为主?

红色的生长界存在洋岭、红海;而绿色黑色的消亡界存在群岛、

看图,思考

褶皱山脉、海岸山脉和海沟。

下面就请大家把学习任务单拿出来,完成任务三的第一小题。

(四)板块运动的结果

师生一一解释,我们来看视频,板块张裂最终形成海洋过程:

一起来看这个视频:板块A和板块B两个大陆板块发生张裂运

动之后首先形成裂谷,然后有海水入侵,形成海洋,海洋向两

侧继续扩张则形成大洋。接下来再回到开头思考思考喜马拉雅

山脉是如何形成的(联系导入)、马里亚纳海沟、阿留申群岛、

落基山脉(以学生解释为主)。

好,大家都解释得不错,看一下,这就是大家刚刚总结出来

的表格,那么在这张表格中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呢?接下来就

请大家继续完成任务三的第二小题,如果有难度可以同桌或者

是前后讨论一下。(学生讨论)

我们在一起来总结一下吧:在生长边界,板块做张裂运动,

形成裂谷或海洋;在消亡边界,板块做碰撞运动,当大陆板块

与大洋板块碰撞,会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当大陆板块

与大陆板块相撞,会形成高大的山脉(写下板书:3)板块运动

机制及结果)。

好,现在都填进表格了吗?那么从这张表格当中啊,我们就

可以看出是板块运动的力量,塑造了我们地表如此多种多样的

形态了,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了板块运动呢?还记得板块运动

的驱动力是什么吗?还记不记得我们在任务二中让大家画箭头

呢?我们说海底扩张学说的贡献之处就在这里,他的地幔物质

热对流为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最后,板块运动的后果,刚刚我们已经得出了一张表格,我

们也看到了板块运动塑造了这么多种的地形,我们把它全部反

映在一张图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板块的边界处地壳活动比

较活跃;板块内部则相对比较稳定(写下板书:2)板块的边界

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板块内部则相对比较稳定)。除此之外,

板块的边界处还是地震和火山的多发地。

看图思考,

小组讨论,

完成学习

任务

3’结课小结好,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了,

从板块的定义、分布、驱动力,及其运动的后果4个方面来论

述它的主要观点。

从最初的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再到今天的板块

构造学说,科学家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始终值得我

们大家去学习,它们被誉为大地构造学的“三级跳”,那么板块

构造学说是否已经完美了呢?其实并不然,例如地幔物质的热

对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对流的范围到底有多大等等,仍然

是未解之谜,因此,大地构造学的“第四跳”还等待着你们的

发现。回顾整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提纲:教学后记:

2.板书设计

专题5

板块运动

一、大陆漂移学说

1.创始人

2.依据

3.观点

二、海底扩张学说

1.依据

2.观点

三、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的概念及其划分标志

2.基本内容

1)六大板块

2)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3)板块运动机制及结果

海洋(大西洋)

板块张裂——裂谷(东非大裂谷)

陆——陆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板块碰撞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陆——海岛弧(日本群岛)

海岸山脉(落基山脉)

附:

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独立完成)

1.在下图中找出大陆漂移的证据:(至少找出3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寻找大陆漂移的原动力(合作完成)

1. 在下图的方框中分别填写“海岭”、“海沟”;

2.运用相关物理知识将下图的箭头补充完整,尝试用自己的话阐述

海底扩张的过程,并填空:

洋壳的诞生处是_______;洋壳的消亡处是________。(海岭、海沟)

(提示:物质受热,遇冷发生怎样的运动)

任务三:发现板块运动对地表产生的影响(合作完成)

1.对照书本44页的“板块分布示意图”和地图册第4页的“世界地形图”,完成下列表格:

边界类型地形名称成因分析

________边界东非大裂谷非洲内部次一级小板块发生____

________边界红海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

________边界喜马拉雅山脉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

________边界马里亚纳海沟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

________边界阿留申群岛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

________边界落基山脉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发生____

2.根据上表所得结论进行分类,并归纳总结到下表中:

板块运动形成地形举例

生长界(板块_____)大陆板块张裂大洋板块张裂

消亡界(板块_____)

喜马拉雅山脉

马里亚纳海沟、阿留申群岛、落基山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