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艺术美的创造

艺术美的创造

艺术美的创造
艺术美的创造

第十一章第二美的世界——艺术美的创造

一、前提:来自现实美(社会美、自然美、人的美······)。

现实美是艺术美的源泉与土壤;艺术美是现实美的概括与升华。

艺术美的创造

就是艺术家通过艺术社会实践将现实美符号化为特定的感性形态体系。

二、艺术美创造环节:

生活——艺术家——创作个性——典型化——创作三要素(生活—思想—技巧)——创作三环节(审美感知—艺术构思—语言传达)——艺术文本。

三、艺术美创造规律:

1、化生活真实为艺术真实。

2、化原态原型为艺术形象。

3、化实为虚。

4、化情景为意境

5、化形象为典型。

6、化情感为美感。

7、化平为奇{化腐朽(无害、平淡)为神奇。}

四、原则:

1、典型化。(个性化和概括化。)

2、艺术真实。(三个主要层次。)

3、形象思维。(艺术创造三思维。)

4、创作方法。(艺术认知的原则与艺术表现方法。)

第四章美是无所不在的——美的种类

一、美的种类

美—---

自然美

内容美现实美—社会美(生活美劳动美)

人的美(内在美外在美)

形式美艺术美—(工艺美、各种艺术美)

二、现实美

1、概念:除了艺术美外现实存在的美。是本质力量的直接显现。

2、主要种类

①、社会美:美是生活

概念: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活动及其结果中所体现出来的美。A、范围:三大斗争(社会生产、社会斗争、科学实验+日常生活。)师范生毛泽东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B、特征:(A)实践性(日常生活与工作。)(B)善性(功利性强。)(C)意识性(意义确定稳定。)(D)生命性(本质存在确认。)C、人的美涵义与特征:人的美是社会美与自然美的结合,以前为主,全身心的美。(A)外在美体貌服饰包装(B)内在美心灵精神、性格、情感、思想。气质(C)人格美(总)言行美风度美

C、社会美小结(一)掌握社会美的内容和特点1、社会美的概念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它经常表现为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社会美是美的形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也是美的最早存在的形态之一。社会美的形态包括:(1)人的美。(2)劳动产品的美。(3)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美。2、社会美的特点社会美与自然美的最大区别在于:自然美以形式取胜,在社会美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社会美的具体特点表现为:(1)具有直接的实践性。(2)具有鲜明的社会功利性。(二)掌握人的美与理想的关系(三)重点掌握人物形象的美重在内容人物形象的内在品质、精神、性格是美的内容,人物形象的外貌是外在形式。我们说人物形象的美重在内容,这是因为:1、人的美和人的本质有密切的联系。2、人的内在美具有持久性。3、内在美的显现更为生动丰富,更能直接体现人的本质。4、内在美对人的精神生活能产生更深刻的影响。(四)掌握审美理想对社会美的作用审美理想是对未来生活图景充满激情的想象。审美理想对社会美的作用表现在:1、审美理想是人进行自由创造的精神动力。2、审美理想是真善美的统一,它使人的自由创造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3、在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与理想有密切的关系。

(五)掌握技术美学与劳动产品的美1、技术美学技术美学是把美学运用到技术部门的一门学科,又称“工业美学”、“生产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实用性分支学科。技术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是劳动产品如何满足人们的全面需要,包括人们的实用需要和审美需要。2、劳动产品的美劳动产品的美是人的创造、智慧和力量的物化形态,是在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肯定人的本质的一种普遍形式。劳动产品的美的特点一般都是适用和美的结合。劳动产品的美包括:产品的整体美、产品的功能美、产品的造型美、产品的质料美、产品的色彩美等。(六)掌握环境美的概念及环境与人的关系。

三、自然美:美是“人化”

概念:非人工创造的但“人化”的美。

人化——对象化,社会化,情感化,想像化。

自然美是社会美的投影折光。

A、范围:悖论—扩大与消失。(当我们发现它时它就消失了。)趋势—转向外空宇宙。

B、关系:人与自然

直接关系(生存生活资源,开发。)间接关系(利用,如太阳、风能。)心理关系(想像里征服享用,或情感亲和。赏月)

C、特征:(A)变易性——审美游移,变化,不稳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B)多面性——审美多义,多解,多感。“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C)形式美——以形式审美为主导。“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D)功利淡——远离实际日常功利。“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D、自然美小结

(一)掌握自然美及其特点1、自然美的概念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它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2、自然美的特点自然美的主要特点是侧重于形式,自然美主要是以自然原有的感受性形式特征直接唤起人的美感。它同社会功利性的联系较为曲折。因此,自然的某些属性,如色彩、形状、质感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意义,它是自然美形成的必要条件。

(二)重点掌握自然美的产生和根源自然美归根结蒂是一定社会实践或社会生活的产物。

1、人类出现以前不存在自然美

2、人类出现以后的自然美自然美的领域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才逐渐扩大的。自然美是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自然事物愈来愈多地成为能够为人服务的、使人感到可亲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自然美产生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是实践把自然和人联系在一起,使自然美得以产生。随着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联系越来越扩大,一方面自然作为人的物质生活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自然人微言轻精神生活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展。自然美的范围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

(三)掌握自然美的两大形态自然美的现象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景物;一类是未经劳动改造的自然景物。未经劳动改造的自然景物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其根源也在于人的社会实践。虽然它们没有直接打上人的意志的烙印,但它们具有自然美的特征,仍然是因为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与人的社会实践与生活发生联系。这类联系包括几种情况:1、作为人的生活环境出现,或者是为人们提供生活资料的来源。它们是人类生活、劳动所不可缺少的东西。2、与社会生活发生以形式美为中介的间接联系。3、自然美的某些特征(包括经过劳动改造的和未经劳动改造的自然美)与人的某些性格品质相似。(四)结合实际,掌握自然美的主要类型如壮美、奇美、秀美、幽美、旷美、险峻美等。(五)自然美在审美中的积极意义对自然美的欣赏有着独特的情趣,对自然美的欣赏是美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积极意义在于:1、欣赏祖国大自然的美,可以激发我们对祖国、对生活的

热爱,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课堂。2、自然美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寄托人们的理想,还可以培养人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3、对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使人们得到积极的休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四、艺术美: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1、概念通常由艺术家艺术工作者专业刻意创造的美。是现实中的第二种美。

2、特征:①、主观性(人生价值,主体意识。)②、理想性(人生追求,审美理想,美化。)

③、虚拟性(虚构,虚幻,白日梦,想像。)⑤、永久性(艺术符号魅力永存,永远的范本。

④、完整性(“此事古难全”,艺术优势弥补。)

3、艺术美小结

(一)掌握艺术美的内涵及其特点艺术美指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中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是艺术家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它作为美的一种高级形态,既来源于客观现实,又不等于客观现实,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1)艺术形象对现实的再现;(2)艺术家对现实的情感、评价和理想的表现。所以,艺术美是客观与主观、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统一。艺术美不同于现实美的特点表现为:1、现实美是客观存在的美,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艺术美是现实美的能动反映,是经过艺术家创造性劳动产生的美,凝结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2、现实美随着自然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有时甚至是转瞬即逝的;而艺术美被创造出来之后,就固定不变了,可以长久地被人们欣赏。3、现实美客观地存在于客观现实中,与客观现实的其他属性混杂在一起;而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美的提炼、加工、集中和概括,比现实美更精粹、更鲜明、更生动,更具有典型性。

(二)重点掌握生活是艺术美产生的前提和基础1、生活是艺术家想象的土壤,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2、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美的艺术形象中浸透了艺术家的激情3、生活推动了艺术家创造技巧的发展(三)重点掌握艺术美决定于艺术家创造性的劳动艺术美虽然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现实美虽然生动丰富,但代替不了艺术美。因为艺术美的本质在于艺术家的自由创造,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是艺术美的决定性因素。人们之所以从艺术品中感受到美感,从本质上说,是因为艺术形象中体现了艺术家的主观精神、创造才能。1、艺术美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典型的艺术形象的美2、典型的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从这两对关系中,都体现了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决定作用(四)掌握艺术创造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艺术美的产生受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即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思想感情、艺术技巧;客观因素即客观现实(包括自然事物与社会生活现实)。从艺术创造的主客观关系来看,客观因素是基础,主观因素是主导,起决定作用。

这种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家的主观因素决定了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取舍。2、艺术家能够通过审美理想赋予艺术美新的质,即艺术家在审美理想的指导下,可以创造出比生活、自然美更美的艺术形象,在艺术创造中典型化和理想化同时进行。即艺术家为了表现美的理想可以不拘泥于某些现实生活细节的真实。3、艺术家的主观因素还可以通过反映现实丑创造艺术美。4、艺术家的主观因素还赋予艺术形象以感染力。艺术形象的魅力在于以艺术家深刻体验过、理解过的东西,去唤起欣赏者的共鸣。

(五)掌握艺术创造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艺术美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艺术作品中内容和形式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艺术作品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的价值在于表现内容。(1)内容是探索形式的依据。(2)内容的变换决定形式的选择。(3)形式的价值在于表现内容(作品的意蕴)。3、形式的审美价值及其对表现内容具有能动作用。(1)形式是精神内涵的载体,即没有形式,人的精神内涵就不能得到表现,就不存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美。(2)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作用。(3)艺术家只注重

内容的构思,忽视艺术形式的创造,必然导致艺术美创作的失败。。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到:在不同艺术种类中,艺术品的内容和形式结合方式有不同。

五、形式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形式化

1、概念

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历代积淀的形式化。也叫美的形式。(不再分“美的形式”。)

2、构成①、自然属性(材料质地,色彩音质等)。②、组合规律(结构态势等,如黄金分割率。)

3、特征:A、共同美(远离阶级性,功利性。)B、抽象美(朦胧,晦涩,含义不确定。)C、独立的美(自身可审美。如色彩声音。)D、相对的美(即形式内容可相互转化。)E、彻底的符号美(五角星,红旗……)

4、形式美小结

(一)掌握形式美及其特征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及其规律的组合所具有的美。形式美的特征是:1、形式美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2、形式美概括了美的形式的某些共同特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形式美所体现的内容是间接的、朦胧的。3、形式美和自然的物质属性、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掌握形式美的根源与形式美的相对独立性形式美的根源是生活实践。因为形式美的法则是人们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对现实中许多美的事物的形式特征的概括和总结。但是,形式美又不同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等,它不是具体的美的客观事物的形式,不直接体现美的形式的内容。

(三)掌握构成形式美的主要因素构成形式美的主要因素是一些物质属性及其组合对应关系,如线条、色彩、形体、料质、声音等物质属性及其相互组成关系。(四)重点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及其主要内容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于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形式美的法则包括单纯齐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结奏韵律和多样统一。1、单纯齐一(也叫整齐一律)? 2、对称均衡3、调和对比? 4、比例? 5、节奏韵律? 6、多样统一“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高级法则,我们通常把多样统一的结果叫做“和谐”。它是一种体现“三生万物”的形式美。“多样统一”是指形式美中由多种形式因素按照富于变化的而又具有规律的结构组合的法则。它体现了生活、自然界中多种因素对立统一的规律,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整体。“多样”体现了各个事物个性的千差万别,“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这一法则在现实生活与艺术创造中被广泛运用着,尤其在艺术美的创造中起着重要作用。要使多种多样的形式因素达到“统一”,需要以下条件:(1)确立主从关系。(2)确立生发关系。

(五)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在美的创造中的意义形式美的法则在形式美的创造中的意义主要有:1、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我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2、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我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的高度统一。(六)运用形式法则应注意的事项1、运用形式法则进行创造时,首先要透彻领会不同形式法则的特定表现功能和审美意义,明确欲求的形式效果,之后再根据需要正确选择适用的形式法则,从而构成适合需要的形式美。2、形式美的法则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美的事物的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在美的创造中,既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又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生硬地套用某一形式美的法则。而要根据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形式美法则,在形式美中体现创造性特点。

一、美的现象

是人类社会发生的一种现象,和人类有关。无人即无美。

美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现象,文化现象,精神现象,心理现象,生活现象。

抽象—“美是难的”——美是什么?

经验—“美是现象”——什么是美的?

二、美的观念

1、研究的两大路径——①哲学人文—自上而下②科学实验—自下而上

我们学的是:I.实践美学II.生命美学III、社会美学IV.生活美学

2、我的审美观1、强调审美的主体性(人外无美)。2、强调审美的功利性。

3、强调审美的日常性生活性。

4、强调审美的相对性。

5、强调审美的多元性。

6、强调审美的历史性与发展性。

7、美感是一种生命意识、生命崇拜。

8、人是审美的动物。

9、审美的共性最能说明美的秘密(共同美)10、美是最高层次的文化现象之一。11、美的价值是人类文明的价值。

3、明确基本观点:1、美是积极的生活态度。2、美是观照到的生命现象。3、美是人类实践现象和价值。

4、美是社会现象。

5、美是日常生活现象。

6、美是向上的生存状态、

7、美是愉悦的精神状态。

8、美是积极肯定的文化现象。

四、美学内容1、审美客体——美2、审美主体——美感3、审美实践①美的创造。②美的欣赏。③美的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