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农村建设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思考——以苏州为例

新农村建设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思考——以苏州为例

新农村建设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思考——以苏州为例
新农村建设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思考——以苏州为例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新农村建设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思考——以苏州为例

作者:刘秀雪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刊名: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年,卷(期):2010,26(5)

参考文献(5条)

1.宋言奇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建设个案研究[期刊论文]-城市问题 2008(09)

2.郑风田;傅晋华农民居住集中现在、问题域对策 2007(09)

3.徐瑞祥城镇化过程中农民集中居住空间需求与设计研究 2007

4.杜红梅城郊失地农民的社会角色转变[期刊论文]-社会科学 2006(09)

5.文锦农民融入市民社会与社区教育创新[期刊论文]-继续教育研究 2004(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俞其.鹿玉海浅谈农村集中居住区的土地问题[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09(36)

2.姜泳涛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民集中居住[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0(11)

3.王巨祥.叶艳.余涛.王辉斌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适度集中居住[期刊论文]-江苏农村经济2007(3)

4.王志炜.张礼兵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可行性探讨[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

5.李铭.Li Ming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村庄建设——以江苏省南通市村庄建设为例[期刊论文]-小城镇建设

2007(2)

6.赵美英.李卫平.陈华东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生活形态转型研究[期刊论文]-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11)

7.邱世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民集中居住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5)

8.胡志华.李婷.胡锦东.Hu Zhihua.Li Ting.Hu Jindong宜居型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期刊论文]-小城镇建设2011(4)

9.任兆江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的几点意见[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08(2)

10.余建华.孙峰.吉云松.王英利.YU Jian-hua.SUN Feng.JI Yun-song.WANG Ying-li新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农民意愿及对策探究[期刊论文]-经济问题2007(12)

引用本文格式:刘秀雪新农村建设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思考——以苏州为例[期刊论文]-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5)

农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办法

农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办法 农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我县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农民集中居住质量的意见》(成委发〔2016〕5号)、《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有关工作的通知》(成委发〔2016〕41号)、市统筹委《关于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的指导意见(试行)》(成统筹〔2016〕124号)、《中共双流县委双流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有关工作的意见》(双委发〔2016〕27号)、《成都市房产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的通知》(成房发〔2016〕1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办法。第二条农民集中居住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民集中居住区包括新居工程、农村新型社区和农村聚居点。第三条农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应以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农民集中居住区向城市化过渡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保护农民安置户合法利益,倡导居住改变生活、物管引导文明,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第二章要求第四条镇(街道)以及农民集中居住区所涉及的村(社区)应增设物业管理对口部门,压滤机

滤布厂家配置适当的专职人员,接受县房产管理局的指导。第五条农民集中居住区入住后的物业管理,应当尊重安置户意愿,可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委托村(社区)代管或聘请物业服务企业及其他管理人管理,也可以自行管理。其物业管理应在县房产管理局的指导下,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组织召开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履行物业管理职责。第六条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应当实行前期物业管理。对农民实施拆迁的主体单位,应在拆迁协议(合同)中明确前期物业管理相关内容,并加强前期物业管理的宣传引导工作;前期物业管理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依法选农第七条提供物业服务。聘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或其他管理人,民集中居住区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特点,制定《管理规约》等公共制度,编制《房屋使用说明书》、《住户手册》和物业管理方案及其考核办法,并负责对安置户进行入住前物业管理规范的培训工作。第八条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物业管理纠纷,依据相关法律、政策予以处理。第九条县房产管理局应当参加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实施物业管理方案的审定并对方案落实 情况进行检查。第三章公共服务配套第十条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单位应按照《条例》规定配置物业服务用房,物业服务用房不得低于房屋总建筑面积的2 ,并不得少于80平方米。其中位于地面以上部分用房面积不得低于物业服务用房总建筑面积的50%,业主委员会议事活动用房建筑面积不得少于30平方米。物业服务用房依法属本集中居住区全体业主共有,禁止任何单位、个人侵占、处分或改作他

关于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意见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课题,自开展以来得到了各级的高度重视,目前整体进展顺利,试点已经全面铺开,但在工作中还存在着规划相对滞后,协调力度不够,建设标准不高、政策有待完善等具体问题,还普遍存在着“土地”与“资金”双重瓶颈,为克服困难加快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认识 (1)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由生产方式变化所决定的的农民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的变化,是一个客观的进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城乡一体化的基本载体,是实现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重要的结合点,是当前的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因此,必须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这项工作纳入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格局之中,统筹谋划,加快推进,为我市的城乡建设创造空间,提供动力。 (2)要加强政策引导,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市、区、乡村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通过集中居住区的建设扩大内需,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严格落实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 (3)坚持城乡统筹的观念,形成科学合理的城乡空间布局。目前,全市1072个村庄中,现状城区村112个,现状镇区村80个,其他村880个。这种分散的村庄布局已不适应我市经济社会

发展的需要,必须从规划入手,打破城乡界限,根据产业布局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引导广大农村最终形成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生产生活方便,体现现代文明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4)坚持适度集中的原则,市规划区、园区、镇驻地应当根据城市发展和产业领取情况规划建设规模较大的居住区,力争在三至五年内撤并现在村庄,市开发区、泰钢工业园、莱城工业园、钢城区可考虑重点规划建设2至3万人的规模化集中居住区,为城市的拓展提供动力,凤城、张家洼、高庄、鹏泉、艾山等四个办事处,可考虑逐步将大部分村纳入集中居住区。其他乡镇驻地要结合小城镇建设引导镇区村和周边村集中建设居住区。不在城区、镇区、园区范围的村庄,也可综合考虑交通、产业、区镇等因素,因地制宜规划好集中居住区建设。同时对山区、偏远地区等不适宜搞集中居住的地方,也要明确重点抓好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 (5)坚持规划相衔接的要求。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基础设施规划相衔接,要着重处理好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单体设计等不同层次、不同部门规划之间的关系。 (6)抓好修建设性详细规划的落实。要改变城乡规划管理模式,已经定点确定的集中居住区要加大投入,一次性完成修建性详细规划,这是统一风格,提高档次,完善功能的关键。

苏州高新区劳动合同范本

苏州高新区劳动合同范本 单位名称: 住所: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劳动者姓名: 联系电话: 身份证号: 家庭住址: 紧急联系人: 联系电话: 一、劳动合同期限 按下列第_____ 款确定 (一)本合同为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期从_____ 年 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其中熟练期(培训期、见习期)从年月日起至年 月日止。试用期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二)本合同为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期从年月日起至法 定或约定的解除(终止)合同的条件出现时止。其中熟练期(培训期、见习期)从_____ 年______ 月_____ 日起至____ 年_____ 月

日止。试用期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三)本合同为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期从之 日起至之日止(起讫时间必须明确具体)。其中熟练期(培训期、 见习期)从_____ 年_____ 月_____ 日起至____ 年_____ 月 日止。试用期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二、工作内容乙方同意按甲方生产(工作)需要,在岗位(工种)工 作,完成该岗位(工种)所承担的各项工作内容。 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甲乙双方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作时间、生产安全、劳动保护、卫生健康等规定。甲方应为乙方提供符合规定的劳动保护设施、劳动防护用品及其他劳动保护条件。乙方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四、劳动报酬乙方熟练期(培训期、见习期、试用期)间的月工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熟练期(培训期、见习期、试用期)满的定级工资为_____ 元。 乙方月工资为_______ 元。

赴苏州、杭州学习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赴苏州、杭州学习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赴苏州、杭州学习新农村建设的 考察报告 11月2日至5日,我非常有幸参加了镇政府组织前往苏州、杭州等地的新农村建设参观学习。此次考察活动由镇委委员带队,重点参观考察了昆山市张浦镇金华村和巴城镇绰墩山村,并得到了昆山市农业局有关领导大力支持和全程陪同。这次随团考察使我收获颇多、见识大增,也给我在思想上、工作中带来了不少启发。 身临其境,走近金华和绰墩山 踏入张浦镇金华村,顿觉空气新鲜、绿树成萌,真不愧于是一个“村在树中,树在村中”的生态优美新农村。特别是该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模式令人印象深刻,集中了行政管理、日常便民、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社会安全、党建活动于一体,即节约成本又方便群众,同时环境优美,使工作人员和村民都处于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金华村面积虽仅有3.4平方公里,但人口总数却有3591人,各村民就业涉及农业养殖、商贸加工和餐饮服务等行业,村内交通便利,人人安居乐业。 巴城镇的绰墩山村则以6500年前的马家浜菘泽、良渚、马桥各个文化时期创造的古代文明的遗迹闻名,又紧临阳澄湖,是昆山市、苏州市及江苏省和自然保护区和古文化保护遗址单位。在新农村建设中,主要是以保护古村文化和发展古村经济

为主题,各项硬件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以餐饮为主的旅游服务业经济更是蒸蒸日上,同时以阳澄湖特色水产业引导村民发展 种养殖业。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村民自治模范村、昆山市农 村综合整治先进单位、昆山市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辨色识香,解读金华和绰墩山 金华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拆除、整治、改造”为抓手,以“硬化、美化、绿化、亮化”为目标,制定总体规划,按要求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努力实现产业富民,为构建和谐村庄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该村主要干部还向我们介绍了发展规划,描述了2012年村里的“软、硬”指标,软指标是从精神生活、文化教育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全面提高村民素质,向城市化发展;硬指标即村集体收入将超1500万元,村民纯收入将达到25000元左右。现在村里的物业水平达到67.5%,两年后我们将实现100%,实现家家有物业、家家有股份、家家有分红。 绰墩山村党委则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为第一导向,立足本村实际,建设“渔家灯火”市场,形成特种水产养殖、餐饮、加工、销售产业链,为村民创业致富提供发展平台。同时围绕阳澄湖水产品做足文章,形成了特色鲜明、惠及村民的水产品产业链,建设富有特色的自然水果园林区、有机蔬菜园区、生态养殖园等系列高效种养业,并形成产业链,为构建和谐村庄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

太仓关于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农民进城(镇、区)集中居住的实施意见

太仓关于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农民进城(镇、区)集中居住的实施意见 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根据省、苏州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对推进农民进城(镇、区)集中居住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改善农村民生、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为根本,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环境面貌为重点,破除二元结构,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农民进城进镇落户,引导农民入住集中居住区,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行政推动作用,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加强规划引导,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建立农民、集体、政府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为农民进城(镇、区)集中居住营造最优的环境。 2.统筹建设,集聚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向城镇转移、居住向城(镇、区)集聚。合理确定农民安置公寓房和集中居住区的布局和规模,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切实改进农村建房模式,对农民进城进镇居住的全面推行公寓房。 3.依法管理,体现特色。严格按照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法定程序规范安置房建设。加大违法建筑整治力度,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安置用公寓房以优质地块选址、多层与高层合理搭配、并按城市社区完善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的农民

集中居住区,既尊重地方风俗习惯、体现江南水乡特色,又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反映时代特征。 三、目标进度 到2012年,全市50%以上农户进城进镇进区集中居住;再用5~8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市农民集中居住。 四、实施重点 各规划区预拆迁集中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拆迁集中一批;农村危房改造集中一批;城乡环境整治集中一批;10户以下的自然村落整合集中一批;其他需要进城(镇、区)的农户集中一批。 五、主要政策 1.农民进城进镇、农房拆迁安置。 (1)凡是本市市、镇规划区、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港区、新区)、科教新城开发建设需要和市、镇规划区以外因社会公益事业、经济建设需要成片开发所涉及被拆迁的农民住宅,采取拆迁或预拆迁办法,并以公寓房进行安置。具体拆迁安置补偿按太政发〔2003〕79号、99号和太政发〔2009〕68号文件规定的相关政策执行。 (2)对本市市、镇规划区、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港区、新区)、科教新城区域外的农户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城进镇落户的,采取“土地换保障”办法,实行“拆一还一”、公寓房安置,也可实施货币安置。 (3)本市无农村居民户口的家庭,目前在农村仍有宅基地和房屋的,对自愿拆除房屋、原宅基地交回集体的,享受“拆一还一”政策,实行公寓房安置,也可实施货币安置。 (4)凡属拆迁或预拆迁安置的农民公寓房,五年内办妥土地证和房产证。五年后上市交易的,确保每户留用居住面积人均不少于30平方米。

关于推进乡镇镇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思考

关于推进乡镇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思考 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避免了农村房屋的重复建设、重复拆迁,有效缓解了拆迁工程的安臵矛盾;推进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促进了土地和空间资源的有效配臵;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农村民房散、乱现状,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提高了农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了新农村的繁荣和文明。近年来,我镇按照靠近现有城镇、靠近工业区、靠近商贸市场的“三靠近”的要求,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快速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我镇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是启动较早,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我镇总人口46125人,总面积68.66平方公里,共有16个村(居)。2006年,陈中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先期启动,2010年又同时启动了5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其中五堡小区已入住40%,河东小区已经部分建设完成。大部分集中居住区能按照“三集中、三靠近”的原则,结合区位、交通、村情及农民意愿进行规划设计。绝大部分集中居住区为两层砖混结构,面积在150㎡-180㎡,联排。考虑农村特点,多数带有院子,大门宽敞,便于车辆进入,预留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位

臵。至2011年,全镇共有陈中、五堡、庙庄、河东、捐元、王庄、陆圩、伏尧8个村(居)及镇区启动了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总建设面积32万平方米,3500套,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 二是投入加大,配套设施日渐完善 镇政府规定,在集中居住区建设前,要预缴基础设施配套资金,用于集中居住区的基础建设。通过“村村通”解决了部分小区的道路建设问题,同时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做好居住区的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向上争取、农民自筹等方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保证了小区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基本配备垃圾房、公厕等公用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了商业网点用房、农贸市场、学校、幼儿园、图书室等一系列生活服务设施。 今年全镇将新铺农村等级公路22公里,新建垃圾池40个,下水道3600米,垃圾房4个,公厕1个,配备垃圾车一辆,基本向农民集中居住区倾斜,将极大改善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三是档次提升,建设品位逐步提高 我镇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经历了从零散向集中、两层向多层、砖混向框架的转变过程。集中居住区的档次不断提升,建设的品位也在随着集中居住区的推进逐步提高。建设之初,多是有条件的村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小规模开发沿街、

苏州高新区概况

高新区概况 城市概况 1992年2月前,苏州高新区无独立的行政辖区。 1992年3月,新建的苏州河西新区开始代管原属苏州市郊区横塘乡的永和、星火、曙光、落星、何山、狮山6个行政村。区域范围:东濒京杭大运河;南抵向阳河、横塘乡北界;西达狮子山、何山;北接吴县枫桥镇南界。区域面积6.8平方公里。 1993年4月2日,苏州河西新区改称苏州新区。苏州新区代管的区域范围扩大至原吴县枫桥镇的徐何、典桥、金庄3个村,木渎镇的兴隆、新升、明星、石城4个村和郊区横塘乡的黄山村。区境四至:东濒京杭大运河;南接向阳河、横塘乡北界和吴县木渎镇长浜、沈巷等村;西临木渎镇白塔、南浜、金山3村和吴县枫桥镇支英村;北连枫桥镇支津、毛家、木桥、合利4村。区域面积16.8平方公里。 1994年6月10日,吴县的枫桥镇,木渎镇的兴隆等4个村和郊区横塘乡的永和等7个村划归苏州市管辖。由苏州新区管理委员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辖区范围:东与京杭大运河相临;南与向阳河、横塘镇北界和吴县木渎镇长浜、沈巷、天平诸村接壤;西与吴县藏书乡的五峰、天池、篁村3个村和郊区浒墅关经济开发区的鹿山、石羊2个村相连;北与浒墅关经济开发区的五图、塘西、红星、长亭4个村毗邻。境域面积52.06平方公里。 2002年9月,苏州市委、市政府对新区、虎丘区、相城区、吴中区等进行了区划调整,将虎丘区虎丘镇和白洋湾街道以及横塘镇的部分村划出,由相城区和吴中区划入通安镇和东渚镇、镇湖街道,建立苏州高新区、虎丘区,2003年12月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横塘镇和枫桥镇改为横塘街道和枫桥街道。 区划调整后的苏州高新区、虎丘区东临石湖和京杭大运河,与沧浪区友新街道,金阊区三元街道、白洋湾街道以京杭大运河为界,与金阊区虎丘街道,相城区黄桥街道的青台、民安、大庄、陈旗、下庄5个村毗邻;南与吴中区越溪街道的莫舍、张宅、吴山、张桥4个村,木渎镇的金山、天平2个村,藏书镇的五峰、天池、篁村、官桥等村,光福镇的枫浜、浩度、安山等村接壤;西及西北濒太湖;北与相城区黄埭镇的长泾、潘阳2个村,东桥镇的方桥、埝桥、桑浜、罗埂、矫埂等村,望亭镇的堰头、华阳、巨庄、吴泗泾、孟河等村毗邻。行政面积223.36平方公里,2010年末区域总人口72.51万,其中常住人口33.57万,暂住人口38.16万,外籍人口0.78万。下辖狮山、枫桥、横塘、镇湖4个街道及浒墅关、通安、东渚3个镇,下设科技城、浒墅关经济开发区、苏州西部生态城、苏州高新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高新区管委会、虎丘区人民政府驻地在运河路。 自然条件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地势西高东低,吴淞标高4.88m-5.38m,土质粘性,地耐力强,地质稳定。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温度17.7摄氏度。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交通十分便利,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90公里、浦东国际机场130公里,距上海港100公里、张家港港口90公里、太仓港70公里、常熟港60公里。沪宁高

苏州新农村建设

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新农村的概念在我国不断被提及,目前,我国仍旧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然而,新农村的概念早已经不是简单的“农村建造”和“农村发展”的问题了,它是一个涵盖了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等各个方面,多个领域的复杂规划课程。苏州在近年来已经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旧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本文中的黎阳村,作为一个典型的苏州农村,具有极强的代表性,规划通过对上位规划的研究、农村背景的分析,着眼于村域范围的整治和居民点的集聚进行了详细的系统性规划。笔者希望通过这一规划可以有助于黎阳村人文和经济的发展,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基础设施,从而更好更快地完成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1.1.1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背景 自从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不是一个新话题,在当今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同时对于新农村建设也有了更加全面的要求。由于我国当前的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已由第一产业转变为第二、三产业,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有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支持的条件和能力。如同党的十七大指出的那样,“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1],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对于新农村建设工作又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方法和新思维,“要求我们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建设重点,推行品牌化建设,利用先进生产技术,全面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因此,我国推行新农村建设的举措的恰逢其时,全国范围内也不断涌现出优秀的新农村建设案例。近年来,苏州依靠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在“工业反哺农业”上表现突出,多个新农村在规划建设之后重新展现出新的生命力。但是,与城市相比,新农村建设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必须要进一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1.1.3 苏州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 苏州经济正处在加速发展的阶段,在新一轮的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中推动本

工作心得: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如何更好地落到实处(最新)

工作心得: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如何更好地落到实处(最新) 推进农村相对集中居住是促进农业转型、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有效措施,是解决“三农”突出问题、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经之路,是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资源的惠民之举。X镇作为县域副中心、淮安北大门,涟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一直在积极探索加快相对集中居住的路径和措施。 一、基本情况 X镇地处淮安、宿迁、连云港三市交界,是淮安、涟水北大门,现已与灰墩镇高度融合发展,距淮安市区50公里,距涟水县城25公里,距涟水机场35公里,京沪高速、宁连高速、236、326省道贯穿全境,南北六塘河、公兴河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159平方千米,辖37个村(居),454个村民小组,3万户,16万人,耕地面积9.5万亩,四级以上公路122公里;镇区建成面积6.9平方千米,镇区人口7.2万人。 目前全镇共有农民集中居住点18个,包含14个小区、三个中心村和1个自发集中居住点。现有集中居住点占地1854.7万亩,总投资37878万元,共有房

屋2626套,实际入住2550户。另有占地约50000平方米、总投资约5000万元的盐店村集中居住点正在加紧推进中,项目已于2018年9月开工,预计2019年6月完工。 二、落实现状 1.党建先行引领创新。X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全局,以党风带动政风促进民风,以党建先行先试加快融合发展步伐,通过党员干部先行整合来带动村居的组团发展和群众的民心融合,为集中居中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X镇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调研走访和征求意见,报县委批准后,成立了X镇公兴河农业示范区党委、X镇六塘河风光带片区党委和X镇杨口片区党委,三个片区党委组织关系仍隶属中共涟水县X镇委员会。同时,选拔一名副镇长兼任片区党委书记,所辖村居一名村(居)书记兼任党委副书记,提名其他村(居)书记为委员,共同负责整个片区工作的统筹谋划和综合管理。 2.整村推进夯实基础。X镇坚持将整村推进作为推动相对集中居住的有力抓手,坚持不懈抓好落实推进。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在全镇召开了工作部署大会,号召各村(居)抓住机遇,做好整村推进项目。盐店、七里和扁担三村在充分调

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篇一: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阳澄湖路是苏州市相城区的一条集行政、经济、娱乐的城区中心大道,在路的东头有苏州中兴高尔夫球俱乐部和依云水岸、江南村、镜丽湖、静湖绿色生态不墅区。XX村就座落于此,全村占地面积6.55平方公里,在册人口5783人,计1426户,35个村民小组,党员133名。村属各类注册企业124家,村级农贸集市二个。2005年实现产值2.73亿元,销售2.46亿元,上交税收1587万元,村级经济可支配收入4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37元,村连续多年被区评为经济建设先进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在抓好经济建设、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同时,党总支一班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建设文明新村为目标,从每个家庭入手认真实施了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不断提高了全村群众的整体素养,初步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进展生产力的目标。XX村始终坚持加快富民强村、实现两个领先不动摇,坚持和谐进展,创新进展的方针,差不多达到了奔小康社会的标准。 走进XX村的村部,看到村务公开、党务公开上的内容,墙上挂满的荣誉奖状。一串串数据,一个个打算,一条条规定,一块块奖牌。反映出XX人善于学习、勇于争先、乐于奉献、长于实干的精神风貌,体现了XX村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总观XX村所取得的成绩要紧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方面,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养。 抓好思想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由于农村经济利益分散化、多元化和个人化,部分村民集体主义观念和道德责任感淡化,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滋长,困难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低下。据此,村党总支着力从解决宽阔村民的精神动力入手,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指导村民跑市场,搞创业,奔小康;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引导村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激励村民爱视力故乡、爱集体,为进展集体经济,改变村貌做贡献。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实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村民群众的整体素养,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决的思想基础。 第二方面,常抓村民道德建设,树立文明村风。 XX村一直把对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制作了道德建设标语,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展。工作中,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发放到了各家各户,要求各家各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以此来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宽阔村民争做四有新人。二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积极探究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举办开展了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家庭、好媳妇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宽阔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抓依法治村,保持社会稳定。为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一方面在全村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做到学法、用法、遵法、守法;另一方面,坚持依法进行民主选举、突出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搞好民主测评,认真落实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治理等制度,大大提高了宽阔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使宽阔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政治上的民主权利。2005年,XX村的村民自治工作通过了省、市、区的验收。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少数农民集中居住意愿不强 我们从农民的个体特征、家庭基本情况、对现有居住环境和预期目标的评价及政策等方面考察了农民集中居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的年龄、文化水平、从事的职业等不同,会有不同的预期和需求标准,从而导致了不同的意愿;经济收入和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分化也使得农户产生了不同的居住区位选择动向;政策支持对不同个体特征及不同家庭结构的农户意愿的影响都是积极的,即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农民的集中居住意愿也就越大。从逻辑上讲如果个体在综合比较了迁居前后的成本收益,确认其迁居后的收益确实超过迁居前的收益那么从行为意义上讲,个体就有迁居的意愿。 绝大多数农民对集中居住持支持态度,少数农民出于守故土,恋旧家的传统思想制约以及担心生活成本的上升有一定抵触情绪,主要集中在经济困难和老年人群。 2、征收速度与建设速度不平衡,部分征收户得不到有效安置 载体建设全年目标任务为30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13692户、153万平方米,载体建设速度虽然很快,但按序时进度完成目标任务的只有青阳、双沟、界集、魏营、孙园、石集、上塘、瑶沟、陈圩、天岗湖、曹庙等11个乡镇;房屋征收全年目标任务为21100户,目前已完成28292户,完成比率达到134.09%,其中有15个乡镇提前、超额完成房屋征收任务,征收速度远远大于建设速度。 房屋征收没有得到有效安置。1-5月份,全县小城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已建成住宅13692户、153万平方米,但还不能投入使用,能够投入使用的住房仅有年初存量房13883套、过渡安置房4606套,而房屋征收已达到28292户,扣除进城3500户外,还有6303户(借、租房)征收户得不到有效安置。虽然载体建设建设按照序时进度快速推进但是仍然远远滞后于征收进度和安置需求。 3、工程监管履责不到位,工程质量问题多 检查中发现,部分乡镇对工程质量重视不够,安全意识淡薄,不能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建设、施工、监理等参建主体责任不到位,部分项目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监理未按规定进行监督管理,材料准入和工序报验把关不严,致使在建工程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 工程质量问题多。从每次的检查中发现,部分单位工程质量监管责任未完全到位,原材料送检不及时,有的甚至不送检;钢筋型号、规格、绑扎与设计不符,部分工程使用的钢筋无吊牌、无质保书和检测报告;有的工程甚至使用“瘦身”劣质钢筋,5月份随机抽测62组钢筋,合格43组,合格率为69%,极大影响工程质量安全。 4、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不配套 基础设施不完善。调研发现,部分集中区道路尚没有形成路网,且路况质量差。给排水系统中,生活用水质量较差,雨水基本上呈自流状态,生活污水缺乏处理。一些乡镇的街道处在交通要道上,脏乱差现象特别突出,街巷空间严重恶化。垃圾回收点缺乏,许多乡镇尚无垃圾处理厂与污水处理厂。公共服务设施中商业服务、教育、医疗、体育设施不完善,文化娱乐设施偏少。农民公共活动空间缺乏。 5、集中区产业支撑不足 农民集中居住区的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较短,农产品工业增加值低;工业基础薄弱,能够满足农村社区建设、农民集中居住要求具有主导作用的重大项目缺乏;第三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不能支撑居住区经济的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区产业发展方向迷失。 (二)、建议: 1、切实尊重农民意愿,积极回应农民合理诉求

《苏州高新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材料2015130

《苏州高新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 为加快高新区发展转型、深化苏州高新区“真山真水,新天堂”的发展目标,合理引导高新区中心城区的存量土地利用与开发建设,促进产业升级,编制《苏州高新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的编制将合理挖潜存量用地,科学引导空间布局,优化促进产业升级,更好彰显山水特色,完善公共设施配套,细化道路交通组织和绿地景观体系,进一步优化市政设施配套,全面引导高新区中心城区科学建设。 本次规划于2014年5月份启动,并于2014年12月完成专家论证。现对该规划成果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5年1月29日——2015年2月27日。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E-mail:ghj.sfw@https://www.sodocs.net/doc/ce14156742.html, 一、规划范围 东至京杭大运河、南至狮山街道行政边界、西至金枫路(中环快速路)、北至枫津河,总规划用地面积19.01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 苏州主城中心区重要组成部分,特色鲜明、发展高效、乐活宜居的生态型城区。 三、建设规模 规划范围内居住人口容量25.0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1755.75公顷;军事用地1.93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为145.23公顷。 四、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带、十字、一环、八片”的空间结构: 1、“一带”: 即运河景观带,沿京杭运河构建游憩休闲的城市景观带,将滨河绿化景观建设与大运河历史文化紧密结合,服务居民,对话主城,彰显特色。 2、“十字”: 由东西向狮山路城市发展轴和南北向长江路片区发展轴形成十字型发展主轴,依托轨道交通及城市中心建设,沿轴线集中布局商业、金融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提升高新区发展能级。 3、“一环”: 即两山周边的环状发展公共设施,以两山城市中央公园为核心,环狮山和何山布局文化、体育、创意、商业商务等公共设施,打造围绕两山的中央活力区。 4、“八片”: 即八大功能片区,包括狮山路商务商业区、狮山-何山活力休闲区、南部先进制造业发展区、金山浜总部经济区、向阳路创意研发区以及南、北两大生活区。

新村农民集中安置点居住区管理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新村农民集中安置点居住区管理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X村地处X镇西北部,紧邻X,与X交界。全村辐员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亩,辖X个村民小组,X户,X人。X年该村依托土地整理项目,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要求,建设川西田园风貌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新农村综合体,小区占地X.X亩,建筑面积X.X万平方米,安置农户X户,X人。 为抓好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管理,X镇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遵循“三分建,七分管”的思路,秉承“新生活、新家园、新风尚”的时代要求,强化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发挥群众参加社会化管理的基础作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管理方式创新。 一、政府转变职能提供三个服务 在X新村建设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坚持“城乡一体、农民主体、产业先行、美化环境、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以建设“业兴、家富、X、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为目标,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位一体”综合配套,做好新村建设规划、风貌控制、社会化管理三个方面的服务工作。 一是严格执行新村建设规划。本着“边建边管”的理念,政府按照群众要求,落实专人负责小区建设的风貌控制,统

一房屋外墙装修,及时纠正违反规划要求的操作行为,严格控制整体风貌。与此同时,认真落实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配套建设;完善水、电、路、气、光纤电视、网络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抓好三次产业的配套发展,确保群众增收。 二是落实群众主体作用。根据X村经济、产业发展情况,在充分征求群众愿意的基础上,搞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力争把X新村建成“望得见山、见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田园新村。镇、村两级先后组织项目区群众X批X人次,外出学习新村建设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多次组织群众代表、村组干部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研究制定新村建设、公共服务配套、产业发展等规划方案,政府主要负责引导群众、协调市级规划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和服务群众等工作。 三是新村管理社会化。在广泛学习先进经验和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了“村两委+业主委员会+物业中心+群团组织+监督委员会”监督管理机制和分区网格化管理体系,把小区X幢X户农户划分为X个区,民主选出X名区长、X 名区代表,召开小区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成立了物业管理中心,专职物业管理,服务小区居民,实行“一四五”民主管理模式,形成科学化、社会化、常态化管理。 二、建立三类组织奠定管理基础 一是设立小区党小组,联系带动群众。小区内的X名党

农民集中居住区管理办法

一:各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区要按照“因地制宜、规范管理、便民利民”的原则建立社区活动中心,完善服务功能。社区活动中心应具备4室(党团活动室、便民服务室、图书阅览室、警务室)、3站(劳动保障工作站、卫生服务站、留守学生服务站)、2店(农资放心店、放心商店),1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在完善内部各站室的同时,还应完善公共、公益设施,主要包括:2栏(公开栏、宣传栏)和1广场(文化健身广场)等。 二:各农村新型社区要适时成立管理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社团组织,其职责是配合集中居住区所涉及的村(社区)支部、村(居)委会,为入住村民提供各种服务。入住集中居住区后的农户,其党组织管理和行政管理仍由所属村(社区)支部、村(居)委会,村民小组负责。 三:集中居住区制订完善重环境卫生管护制度、公共、公益设施使用维护制度、物业管理制度等社区公约、制度和办法,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形成集中居住区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1. 镇(街道)以及农民集中居住区所涉及的村(社区)应增设物业管理对口部门,接受县房产管理局的指导。 a.由政府部门牵头,从小区中选6—8人,再配置适当的专职人员,成立小区物管办,小 区采取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方式,全面做好集中区的物业管理工作。 b.编制《管理规约》、《住户手册》和物业管理方案及其考核办法,并负责对住户进行入住 前物业管理规范的培训工作。 c.物业服务企业或其他管理人,应认真做好农民集中居住区内的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 设备的管理、维修、养护和相关区域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的维护等物业服务工作,为农民集中居住区居民提供安全、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农民集中居住区居民应遵守《管理规约》。 2.建立环境卫生管护制度 a清扫保洁 村庄道路与公共活动场地内不得有人畜、家禽粪便,柴草、肥料、砖石及其他废旧物资应集中有序堆放;构(建)筑物立面、附属设施(公告牌、宣传栏、标志牌、路灯等)应保持清洁,不得出现明显污损,不得有积尘、痰迹、淤泥或其他污垢。清扫保洁规范,痰迹、烟头、纸屑及瓜皮果核等及时清理。 村内店铺、摊点、广告设置规范,满足安全要求,无乱张贴涂写刻画、无残垣断壁、无违法搭建现象,并纳入规范管理。村庄店铺应保持店面完好,整洁,应履行“门前三包”,无向店外地面抛洒垃圾或污水现象。 商店橱窗和门面牌匾、广告表面浮土、锈迹、油渍等污垢现象,每处不得出现2块以上。各类广告不得出现倒斜、残缺和断裂现象;门面牌匾不得出现2处以上漏字少划、残缺破损现象。

苏州高新区狮山片控制性详细规划

苏州高新区狮山片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8-10-16 20:07:27) 转载▼ 标签: 房产 狮山 控制性 详细 规划 苏州 新区 商业 狮山片处于苏州高新区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其控规范围东起京杭运河,南至向阳路,西至金枫路,北到金山路、塔园河,规划总用地面积12.73平方公里。 狮山片定位规划定位为:苏州主城中心区,具有魅力的新区服务中心和宜人的居住片区;以?山映古城、水韵绿城、商荣主城、居宜新城?为总体目标。规划苏州高新区中心城区形成?一核、一带、‘E’?型中心,狮山片区形成?一核、一带、两点、三轴、四区、九片?的空间格局,打造狮山城市中心,并充分利用运河资源文化,将运河与城市功能、公共空间相结合,在凸显运河景观的同时,融合进商业、居住、文体娱乐和休闲等城市功能,丰富公共空间。规划居住人口约20万人,为适应社区管理需要,将居住用地规划为六个居住片、八个社区组团,配以适当的公共设施,满足居民生活、休闲。景观规划形成?一核、一带、一区、三轴、四点?的景观体系,并体现自然环境与现代都市交融的城市景观意向。 《狮山片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了该片区的用地结构和功能布局。以狮子山绿核为景观地标,京杭运河为景观带,狮山路、长江路为城市中心轴,竹园路和何山路为功能拓展轴,围绕竹园路与长江路及滨河路二个交叉口形成的公共服务节点,构筑五个金融、商业、娱乐休闲区和九个居住片区,有序引导中心城区的二次开发建设。 规划居住用地624.32公顷,居住人口20万人,以1.5-3万人为服务对象,

配套2-3公顷的社区中心。区内规划3所高中,4所初中,10所小学,13所幼儿园,以此完善该区的教育设施。规划公共设施用地247.9公顷,以狮山路为核心,重点开发商业、金融、文体、休闲板块,形成市级商业金融聚集区。规划后的道路密度将从目前的4.64公里/平方公里提高至10.66公里/平方公里;为加强河道控制和岸边环境建设,规划形成?三横三纵?的干流河道。同时,为打造?E?形高新区公共中心体系,在狮山路与长江路相交处围绕狮子山形成城市商休闲业区,何山路和竹园路实现各片区功能的延伸和补充,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公共空间环境的提高。

关于新型社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型社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的调 研报告 一、我区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现状。 党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江苏省委、省政府要求从经济、产业、土地、社会、地域文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多角度思考和入手,规划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提出要“规划引导村庄适度集聚,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 20XX年我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组织开展全区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确定了732个农民集中居住点。随着XX撤市设区后融入大XX的整体规划,交通、供电等区域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重点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受当时的思维观念、时间因素等原因,部分规划居住点位置、规模已不能适应全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区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XX 年对原有的732个农民集中居住点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农民集中居住点个数为568个。XX年为加快推进XX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区又适时编制了《XX市XX 区城乡统筹规划》,确定了“主城区-重点镇-一般镇-I级村庄-II级村庄”五级城乡体系,其中规划I级

村庄27个,II级村庄136个。XX年我区根据城乡统筹规划,确定了17个一级社区,并开始编制社区规划,通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进一步完善镇村布局。 截止到目前,全区已有432个居住点启动建设,其中进集中居住点自建农户已达10000多户。相关镇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在镇区和农民集中居住点建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多层、小高层农民安置区,安置区按照城市居住区的设计标准,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形成了新型农村社区。通过集中居住区的实施,基本解决了村庄布局散乱、总体环境较差,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同时资源以及用地的节约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原因。 1.两个规划间的矛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农民集中居住点规划不相衔接,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无法按照法定程序履行用地审批手续,给政府在推进这项工作中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2.基础设施脆弱。由于镇村财政困难,镇政府的建设投入集中在镇区的农民安置区中,大多数在农村的集中居住点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电信等主要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社会服务功能不健全,削弱了集中居住点的吸引力。

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苏州为例

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苏州为例 吴莉娅 (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 摘要:苏州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试点地区,其村庄规划建设的经验、教训的探索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在借鉴日韩新村运动成果的基础上,对苏州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的村庄规划、建设实践进行了总结,在概括成功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即科学定位,科学规划,促进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协调发展,优化村庄建设工作组织,建立参与式村庄建设体制,强化富民强村举措,深化公共服务优先意识,提高村庄建设质量,营造江南水乡特色村庄。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建设 Problems and Measurements of Rur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Suzhou, China WU Liya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Jiangsu, China) Abstract: Suzhou is one of test regions of New Country Construction, research on lessons of it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The paper concludes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rur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Suzhou, China. There are some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 to rural development in Suzhou, there are some measurements should be take to push the rural development, such as scientific orientation, scientific planning, built up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system of rural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the spirits of public service first, promotion of rural construction quality. Keywords: new country construction, rural planning, construction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建房活动活跃。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各地充分认识到了规划的重要性,强调“规划先行”、“科学规划”,在经历了几年的实践后,必须对村庄规划、建设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村庄建设能够可持续进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载体和支撑。 作者简介:吴莉娅,苏州大学。E-mail: wlyuia@https://www.sodocs.net/doc/ce14156742.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