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认识分解反应。

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4.知道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2.能与他人主动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陶冶化学审美情趣。

2.逐步认识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

教学准备: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酒精灯、火柴、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塞、水槽、集气瓶、棉花、玻璃片、长颈漏斗、锥形瓶、带双孔的橡皮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以探究法为主,综合运用启发法、讲授法、讨论法、对比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陆地上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大自然通过化学反应制造出来的氧气,那么,在实验室里怎样制取氧气呢?

二、学生自学合作交流:

2.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反应速率增加了吗?

3.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活动与探究二:在活动与探究一实验③的试管中再加入少量H2O2溶液,并称量反应后MnO2的质量

4.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发生变化呢?

5.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概念[把催化剂的概念总结为“一

变(即改变……,改变包含加快和减慢两层含义)、两不变”]

活动与探究三: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和步骤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同只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试管口不加棉花。

6.动手实验,并写出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教师点拨提高升华: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3.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4.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

当堂练习:

1、下列是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其中可以作为工业制取的方法是 ( )

A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

B .分离液态空气

C .加热高锰酸钾

D .加热氧化汞

2、常温下,碘与镁化合的速率很慢,若滴上几滴水,则反应剧烈且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烟雾,在此反应中水是( )

A .反应物

B .催化剂

C .氧化剂

D .生成物

3、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碳酸钠+盐酸→氯酸钠+水+二氧化碳

B 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C 铝+氧气→氧化铝

D 碳酸→水+二氧化碳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产量

B .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

C .只有二氧化锰才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D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没有变化

5、在用过氧化氢溶液或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加入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

A .产生氧气

B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D .产生更多的氧气

6、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标注有关物质的符号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后反思: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篇一: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内容分析】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加试中,也是重点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课题分析】 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学会倾听、欣赏、分享,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 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实验探究、资料图片展示、媒体放映。【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5%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附铁 夹)、棉花、酒精灯、集气瓶,水槽·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程序】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1、高锰酸钾制氧气 2、过氧化氢制氧气 3、氯酸钾制氧气 二、重难点 1、催化剂 2、分解反应【教学反思】【素材链接】

制取氧气的学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2.能记住收集氧气及验满的方法。 3.通过练习连接仪器,熟练基本操作。 4.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21世纪教育网 【教学重难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讨论交流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2.实验装置:(若药品为氯酸钾,则试管口不用放棉花) 3.收集方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采用排水法收集。又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操作步骤: ①查——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向试管中装入药品;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⑤收——收集氧气;⑥离——将导气管撤离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冷却后拆除装置。

妙语巧记:以上制氧的实验步骤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5.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 6.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了。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逸出,证明瓶中没有水了,即 氧气已集满。 7.注意事项: 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 ②铁夹要在距离试管口1/3处; ③导管不宜伸入试管过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④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⑤如果实验所用药品为高锰酸钾,通常要在试管口塞上—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 高锰酸钾随氧气进入导气管; ⑥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连续且均匀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混有空气; 氧气收集后,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⑦排水法集气时,实验结束后,应先移出导气管,后撤离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 造成试管炸裂。 课堂讨论(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常在试管口塞上—团 棉花? (2)用排水法集气时,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先移出导气管,后撤离酒精灯? (3)制取的氧气如果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知识拓展⑴氯酸钾为白色固体,二氧化锰为黑色固体(可巧记为“白加黑,制氧气”)。高锰酸钾为暗紫色(或紫红色)固体。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方法①微热法:先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容器外壁,可以观察到导 管口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中的液面会升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方法②降温法:如果气温较高,先将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用沾有冷水的毛巾或 将容器浸于冷水中,若观察到导管内液面升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训练、课时作业附答案2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重点段落品析。 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1.好朋友拉拉手。 遥远的雄伟的庄严的 升旗仪式北京城天安门 2.用文中加点词语写一句话。 非常:。 二、开动脑筋。 请你说一说:首都北京有哪些有名的建筑? 参考答案: 一、1.遥远的北京城雄伟的天安门庄严的升旗仪式 2.这次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 二、故宫、天安门广场、鸟巢、水立方、人民大会堂。

写景作文评语 1、笔下的春天丰富而又美丽:红的花,绿的草,青的山,蓝的天…… 2、抓住了“”的特点,十分准确;“”,给人的感觉“”。 3、描绘景物时,写出了自己的体会,表达出了内心的感受。比如, 发现第一棵小草萌芽时的惊喜,看见在自家屋檐下筑巢的燕子时的兴奋,闻到桃花吐蕊的清香时发出的赞叹,听到老师宣布春游活动时的 快乐……这些都是内心的感受。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内心的感受乃至联想,都会使习作更生动,更真实,也会令他人感动。 4、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一切关于春天的美好的东 西写到习作里去,使习作和春天一样生动而美好! 5、放风筝是孩子们最爱的活动,其中的乐趣不言而喻,通过细致的 描写,把天上风筝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的腾飞场面展现出来了。 6、读着你的习作,让我们看到一颗多么可爱多么晶莹无暇的童心呀。 7、抓住春天的草、树、花等不同的特点,按照“”的顺序,刻画出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反映出自己由衷的喜悦之情。 8、传神地写出了“”快乐游玩的情景,语言生动,描写具体,运用 了形象的比喻写出了“”的美。 9、“”;再加上微风、杨柳、花香,笔下的春天就像一首诗,好美! 10、对“”和“”的描写很有特色,颇带童趣,令人耳目一新,“”这句古诗引用也很恰当,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1、春天的“”真美,抓住了“”写,写出了“”的特点,也写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

课时集体备课教案 第_16周第1课时2013 年12月17日年级初二学科化学主备人李秀华 教案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氧气难点教案分组实验方法1、学生:制取氧气探究实验材料12组(火柴、药匙、酒精灯、铁圈、铁架台、水槽、棉花、大试管、集气瓶、玻璃片、带导管的单孔塞、高锰酸钾)课前组(火柴、药匙、酒精灯、铁、教师:多媒体、制取氧气探究实验材料12准备圈、铁架台、水槽、棉花、大试管、集气瓶、玻璃片、带导管的单孔塞、高锰酸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了制取氧气的原理, 创设现在,我们就利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学生思考回答教情境气。导入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学展示物

质的方法;学生做到心中有学习数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2)目标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过

攻艰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克难仪器的拆卸:按先右后左,先上后g). (接下的顺序。教上页)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1水排有一瓶用1.点燃酒a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学法收集好的无色检查气密性;精灯,加热试管;b气体,如下图所装入药品并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c示方法进行暂时停止上;e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存放。据此,请把试管从水中移出来。正加热;f你判断与这种气过体相关的物理性确的操作顺序是:

除颜色、状态(质装示所的实验2、现有下图:外) 置,请回答问题: 程室验2.下图是实当堂用加热高锰酸钾达标的方法制取氧气巩固的装置图,请回提高问个答下列几(讲题。学生练习评课 反馈训练)请写出仪器名(1)称:②①;________)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实1(教③;________验装置进行。④________;。________)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和收(2学写出图中四处(2)集氧气的一套装置是(填字母序错误:写出用此装置制备氧气的反号)。请写出反应的(3)应文字表达式。过达表符化学号:式装置制备气体3()若选用A_______________ 时应考滤的因素是。程 3 / 4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课题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策略 3.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方法(包括药品、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初步学会气体制备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信息引导设计实验装置。 2、在阅读交流中总结化学知识,掌握操作要点。 3.、视频欣赏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氧气实验室制法的探究,丰富科学体验,激发探究的兴趣 2、通过阅读归纳培养自学能力。 3、通过讨论增进交流与表达意识。 4、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严谨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设计及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制取氧气的操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学生;学案指引学生;自学阅读训练学生;实验操作锻炼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课堂阅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基础练习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还原性 B.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C.熔点 D.原子半径 2.借助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递变性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 正确的是() A.已知Ca是第4周期、第ⅡA族的元素,故Ca(OH)2的碱性比Mg(OH)2的碱性弱 B.已知As是第4周期、第ⅤA族的元素,故AsH3的稳定性比NH3的稳定性强 C.已知Cs的原子半径比Na的原子半径大,故Cs与水反应不如Na与水反应剧烈 D.已知Cl的核电荷数比F的核电荷数大,故Cl的原子半径比F的原子半径大 3.关于卤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卤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因此不能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 B.卤素单质越活泼,其熔、沸点就越高 C.卤素单质都能和水剧烈反应 D.卤素单质都能和H2反应,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随单质氧化性的增强而增强 4.(双选)研究表明26Al可以衰变为26Mg,可以比较这两种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是() A.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的硬度和熔点 B.在氯化铝和氯化镁的溶液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将打磨过的镁带和铝片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将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单质分别和热水作用 5.下列与有关非金属元素叙述以及推理结果不正确的是() ①非金属性F>Cl,故将F2通入NaCl溶液中,发生反应为F2+2Cl-====Cl2+2F- ②非金属性F>Br,故酸性:HF>HBr ③非金属性S>As,故前者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更强

④非金属性O>N,故O2与H2化合比N2更容易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6.(能力挑战题)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根据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预测其性质,其中不正确的是() A.在碱金属元素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氧化物 C.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这是一种极强的碱 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7.(10分)铊的相关信息卡片如图所示: (1)铊的原子序数为81,铊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第族。 (2)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单质的还原性:Tl>Al B.原子半径:Al>Tl C.碱性:Al(OH)3>Tl(OH)3 D.氧化性:Tl3+>Al3+ (3)铊(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Tl3++2Ag====Tl++2Ag+。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Tl+最外层有1个电子 B.Tl能形成+3价和+1价的化合物 C.Tl3+的氧化性比Ag+弱 D.Tl+的还原性比Ag强 8.(10分)某同学做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学会正确的选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和检验方法。 (2)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学会氧气性质的实验 过程与 方法 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 法。 情感·态 度·价值 观 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教学重点实验室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难点根据制取氧气的原理选择正确的制取装置 教学用品仪器 试管架、试管夹、试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带导管的单孔塞、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烧杯、坩埚钳 药品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 其它棉花、火柴、课件、学案等 环 节 教学问题活动设计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下列方法都可以制取氧气: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制取氧气 问题1:哪些方法适用于实验室制 取氧气?哪些方法适用于工业上制取 氧气? 问题2: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 文字表达式。如果你能知道各种物质的 化学表达符号(物质的化学式)请在相 应物质下面注明。 问题3:请说出每种制取氧气的方 法中所用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我们已经学习了制取氧气的 反应原理,这节课我们来亲自动 手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进一 步验证氧气的性质。 自主学习 问题1:在图2—17中,使用了哪 些仪器? 问题2:如何检查该套制取氧气装置 的气密性? 问题3:那部分是气体的发生装置? 那部分是气体的收集装置? 问题4:此装置适合哪种方法来制取 氧气?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仔细观察课本P45图2—17, 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阅读圈划。教师检查学 生预习及学案自主学习完成情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 制取氧气教案

【黄冈零距离】备战2011年化学中考同步创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教学策略分析】 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第二课时)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第二课时)学案人教新 课标版 一、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2.能记住收集氧气及验满的方法。 3.通过练习连接仪器,熟练基本操作。 4.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5.通过实验探究,验证氧气的一些主要化学性质。 【课前预习】 1.空气中有多少体积的氧气? 2.实验室有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将它们的文字表达式写在下面,如果你能知道各种物质的化学表达符号(物质的化学式)请在相应物质下面注明。 3.请说出每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所用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观察】请用3分钟仔细观察课本P38~39图2—15和2—17。 (1)在图2—15和2—17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此装置适合于用哪种方法来制取氧气? (3)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讨论交流】阅读课本P39~41页的《活动与探究》,与小组成员讨论解决一下问题。 (1)加入药品之前,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如何检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什么在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否则会产生什么后果)(5)说出实验室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它们是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 (6)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收集? (7)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时需要验满?如何验满? (8)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归纳小结】 1.实验室装配仪器的一般顺序是什么? 2.总结一下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形成全班共识后记在下面。 【实验探究】参考课本P38~40页内容,小组合作制取2瓶O2。 【实验探究】动手做一下木炭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范文整理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班级:姓名:组名: 课题:课题3制取氧气 学习目标: .说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列举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 .概述氧气的工业制法; .描述两套气体制取装置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学习重点、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的是什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书写? .空气中有氧气,带余烬的木条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木条是否会复燃? 为什么?

.什么是分解反应?它有什么特点?和化合反应有什么 区别? 二:自主探究 活动与探究: 观察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收集装置?你认为发生装 置取决于哪些因素?收集装置又取决于哪些因素? ②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写出下列反应的表示式: ①硫、磷、铁丝分别和氧气的反应 ②过氧化氢、氯酸钾分别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制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 从反应物、生成物种类比较上述反应的异同,对比化合反应的特点,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结论。 分解反应的概念: 特点:一变多A C+B 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是如何制取的? 工业制法原理: 利用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________,因此_____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

______ 具体过程: 注意:该过程是变化 三:合作探究 制取氧气小结: 药品:溶液和二氧化锰、和二氧化锰、 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制取氧气的装置: 氧气的收集方法: 检验氧气和验满: 步骤: 四:学习评价 .某气体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 淮滨县马集中学李杰 各位老师:大家好!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第一课时。下面我从四部分来谈谈本课时的教学设想: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的知识体系来看,本课题与前面的实验基本操作、氧气的性质等知识相链接,也将为学习第六单元二氧化碳、第七单元氢气的制取和总结气体制取方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本课题是初中化学必须处理好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3)介绍工业上得到大量氧气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2)在对反应物、催化剂的区分和对实验装置选择的交流讨论过程中形成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良好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以致用的责任感。(2)进一步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化学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是通过学习过程的体验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的探究体验。难点是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体验。 (四)教学准备:20%的H2O2溶液、5%的H2O2溶液、MnO2粉末、KClO3、KMnO4、铁架台、试管、酒精灯、火柴。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氧气是学生熟知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通过知识的更新和实验探究可以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九(2)班正在试行分组学习模式,通过一个月的训练,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能力,但在主动性和深入度上还有待加强。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达到预定教学目标我们是有信心的。 2、教法与学法选择 为了落实课程目标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深入体验学习过程,本课时将采用实验探究的教

制取氧气学案

导学案 课型:主备人:审核人:审定人: 班级:小组:姓名:时间: 活动与探究:制取氧气(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二、问题与例题 问题1: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 问题2: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问题3:实验室采用什么样的装置制取氧气呢? 问题4:课本39页图2-17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问题5:课本39页图2-17中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问题6: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问题7: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问题8: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为什么不宜立即收集? 问题9: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还是先再熄火酒精灯?如果先熄火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问题10: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为什么坩埚钳应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问题11:做铁丝燃烧这个实验时,为什么预先在集气瓶底那加少量水? 三、目标检测 1、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①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②熄灭酒精灯;③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将以上步骤的序号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KClO3)、过氧化氢(H2O2)三种物质,都可以制得氧气。这说明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 A.氧化物B.氧元素C. 氧分子D.氧气 3.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无公害的消毒杀菌剂和漂白剂等,在有少量催化剂(如MnO2)的条件下,它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四、配餐作业 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若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可以按照下图所示的各步操作实验:

第2章2.2.1第二课时知能优化训练

1.(2010年高考四川卷)2log 510+log 50.25=( ) A .0 B .1 C .2 D .4 解析:选C.原式=log 5102+log 50.25=log 5(100×0.25)=log 552=2. 2.已知lg2=a ,lg3=b ,则log 36=( ) A.a +b a B.a +b b C.a a +b D.b a +b 解析:选B.log 36=lg6lg3=lg2+lg3lg3=a +b b . 3.化简2lg (lg a 100)2+lg (lg a ) 的结果是( ) A .2 B.12 C .1 D .4 解析:选A.2lg (lg a 100)2+lg (lg a )=2lg (100·lg a )2+lg (lg a ) =2[lg100+lg (lg a )]2+lg (lg a )=2[2+lg (lg a )]2+lg (lg a ) =2. 4.已知2m =5n =10,则1m +1n =________. 解析:因为m =log 210,n =log 510,所以1m +1n =log 102+log 105=lg10=1. 答案:1 1.log 63+log 62等于( ) A .6 B .5 C .1 D .log 65 解析:选C.log 63+log 62=log 66=1. 2.若102x =25,则x 等于( ) A .lg 15 B .lg5 C .2lg5 D .2lg 15 解析:选B.∵102x =25,∴2x =lg25=lg52=2lg5, ∴x =lg5. 3.计算log 89·log 932的结果为( ) A .4 B.53 C.14 D.35 解析:选B.原式=log 932log 98=log 832=log 2325=53 . 4.如果lg2=a ,lg3=b ,则lg12lg15 等于( )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方法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3.认识分解反应 4.认识催化剂和催化反应 [过程和方法] 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习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原理,从而进一不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方式 课件演示,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 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总结—迁移创新 五、教学思路 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

在互相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六、教学准备 1.教师用具: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大试管,木条,酒精灯,火柴等;多媒体。 2.学生用具: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大试管,棉花,橡皮塞(带导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等。 七、教学过程

第1章1.1.1第二课时知能优化训练

1.对集合{1,5,9,13,17}用描述法来表示,其中正确的一个是( ) A .{x |x 是小于18的正奇数} B .{x |x =4k +1,k ∈Z ,且k <5} C .{x |x =4t -3,t ∈N ,且t ≤5} D .{x |x =4s -3,s ∈N *,且s ≤5} 2.集合P ={x |x =2k ,k ∈Z},M ={x |x =2k +1,k ∈Z},S ={x |x =4k +1,k ∈Z},a ∈P ,b ∈M ,设c =a +b ,则有( ) A .c ∈P B .c ∈M C .c ∈S D .以上都不对 3.定义集合运算:A *B ={z |z =xy ,x ∈A ,y ∈B },设A ={1,2},B ={0,2},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A .0 B .2 C .3 D .6 4.已知集合A ={1,2,3},B ={1,2},C ={(x ,y )|x ∈A ,y ∈B },则用列举法表示集合C =____________. 1.集合{(x ,y )|y =2x -1}表示( ) A .方程y =2x -1 B .点(x ,y ) C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D .函数y =2x -1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2.设集合M ={x ∈R|x ≤33},a =26,则( ) A .a ?M B .a ∈M C .{a }∈M D .{a |a =26}∈M 3.方程组? ???? x +y =1x -y =9的解集是( ) A .(-5,4) B .(5,-4) C .{(-5,4)} D .{(5,-4)} 4.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 (1)很小的实数可以构成集合; (2)集合{y |y =x 2-1}与集合{(x ,y )|y =x 2-1}是同一个集合; (3)1,32,64,|-12 |,0.5这些数组成的集合有5个元素; (4)集合{(x ,y )|xy ≤0,x ,y ∈R}是指第二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第二课时(练习课)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认识钟表》第二课时(练习课)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练习内容:认识时间的有关内容及练习十九。 练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认识整时的方法,进一步巩固钟表的读法和写法,能比较熟练地说出钟表上的时间,并能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刻,正确、熟练地记录时刻。 2、在练习过程中用实物钟表亲自拨一拨,感受“快到”与“刚过”。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索的意识与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4、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学会合理利用时间,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练习重点: 多层练习提高学生读、写时间的能力和速度。 练习难点:

仔细分辨的习惯。 练习关键: 加强拨钟的练习。 教学方法: 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练习准备: 学生自备学具钟面 练习过程: 1、情境引入。 上课铃声一响,教师出示实物钟,定格在8:00 师:(指着钟面上的时刻)现在是几时几分,这个时间我们开始上课! 2、复习看整时的方法。 师:你怎么知道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8时整的呢?电子表示法如何表达? 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整时:中文表示法分针指向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电子表示法表面上有2个点,点的左边是几,同时点右边是“00”,就是几时)。 3、活动巩固

第三节第二课时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右图中阴影部分既表示黑夜,又表示西半球,P地日期为某月22日,据此 完成1~2题。 1.昏线所在的经线是() A.0°经线B.160°E经线 C.180°经线D.20°W经线 2.此刻,北京时间为() A.23日15时20分B.23日15时40分 C.21日15时40分D.22日15时20分 解析:第1题,昏线与东西半球分界线重合,其以东为西半球,则昏线所在的经线为160°E经线。第2题,此时太阳直射70°E,70°E为12时,则120°E为15时20分。 答案:1.B 2.D 下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30°,A、B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西半球。据此完成3~4题。 3.此刻,B点的地方时为() A.2时B.8时 C.16时D.20时 4.此刻,B点与地心连线的延长线与地面交点的地方时为() A.3时B.4时 C.8时D.10时 解析:第3题,赤道上昼夜平分,此时太阳直射西半球,则AB肯定为昏线,A点为18时,则B点为20时。第4题,B点与地心连线的延长线与地面交点所在的经线与B所在经线相差180°,故地方时相差12小时。 答案:3.D 4.C 读“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图”,A点位于北纬30°,B点位于南纬 30°。据此回答5~6题。 5.对图中A、B两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两点线速度相等 B.A、B两点季节相同 C.A、B两点角速度不相等 D.A、B两点地方时相同 6.若∠AOC=45°,C点为7月7日7时,且C点在本初子午线上,则() A.A点为7月7日10时

B.A点为7月6日4时 C.A点为7月7日4时 D.A点为7月6日10时 解析:第5题,A、B两点的纬度数值相同,故所在纬线圈相等,线速度相等。第6题,根据题意,A点的经度为45°E,比C点所在经线早3小时。 答案:5.A 6.A 2012年3月31日18时2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亚太7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亚太7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美国纽约(西五区)即将迎来日出 B.伦敦(中时区)正值夕阳西下 C.日本东京正值中午下班高峰时期 D.澳大利亚正值小麦播种期 8.亚太7号通信卫星升空时,全球范围内的不同日期分别是() A.30日范围大于31日 B.3月31日范围大于4月1日 C.31日范围大于30日 D.3月31日范围小于4月1日 解析:第7题,亚太7号通信卫星升空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18时27分,则西五区的区时为5时27分。第8题,亚太7号通信卫星升空时,北京时间为31日18时27分,157°W约是30日24∶00,157°W向东到180°为31日的范围,157°W向西到180°为30日,所以31日范围大于30日。 答案:7.A8.C 二、综合题(共40分) 9.下图为“西半球侧视图”,若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此时太阳直射的经度是________,此时晨昏圈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晨线,________是昏线。(8分) (2)将该图利用下图转换为昼夜各半的侧视图,标注经度。(4分) (3)写出B点的经度,并在新画的图上标出其位置。 (4分) (4)此时,图中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4分) 解析:第(1)题,图为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说明太阳直射东半球的中心经线(70°E)。此时晨昏圈与(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相重合,20°W是晨线,160°E为昏线。第(2)题,昼夜半球各半说明图中最中间的经线是晨线或昏线。第(3)题,B点经度为110°W。第(4)题,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大同铁一中仝淑英 一、教材分析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位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制取氧气》的第二课时。《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这一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利用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实验,而且也是第一次接触到催化剂,对催化剂的探究及实验装置的优缺点探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中学阶段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氧气的性质及用途,并且学习了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已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通过这一节实验探究课,让学生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教学思路及教学策略 (一)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回顾氧气的性质→引出氧气的制取→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分小组制取并收集氧气→小结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二)教学策略:本课题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将课本的演示实验变为随堂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由此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并运用新知识。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 2.认识催化剂的特征和催化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新屯子镇中学 姓名:张玉美 初中化学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课题分析 “实验室制取氧气”这一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的实验,这一课题的设计,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策略本课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将演示实验变为随堂探究实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由此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并运用新知识。 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合作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的探究 【难点】 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分组实验探究法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该课内容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相应教学图片和仪器 【仪器与药品】 分组提供: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砖粉、香、火柴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屏住呼吸,看谁坚持的时间长? 全体同学参与并谈感受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等图片。 【观后谈感受】 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氧气如何获取呢?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篇一:初三化学教案:氧气的制法教案】 初三化学教案:氧气的制法教案 教学目的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 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 概念。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 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 习惯。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教学难点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 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一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二氧化锰(b)氯酸钾(c)空气(d)氧化镁 2.检验氧气的 方法是() (a)用火柴去点(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c)用鼻子去嗅气 味(d)用天平称量 3.下列有关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氯酸钾受热熔化后,也不放出氧气 5.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a)朝下(b) 朝上(c)略向下倾斜(d)略向上倾斜 6.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 (a)加热固体药品前(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c)开始有气泡 放出时(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7.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 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c)蜡烛燃烧(d)粗盐提纯 8.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所用主要仪器名称是:、、_、、、。 9.实验室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至气体不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