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长学制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长学制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长学制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长学制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摘要长学制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其成为高素质临床医学专门人才的重点,作者通过分析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准导师培养、科研小组、创新平台、激励机制等多种培养方式,探索如何有效地促进长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关键词长学制医学生科研能力

Explo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Training of Long-Term Medical Students//Yuan Le,Zhou Yuhua Abstract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ility is the emphasis for long-term medical students to become senior clinical me-dical personnel.The author seeks how to improve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ility of long-term graduates by analyzing different training ways such as course reform,teaching methods reform,associate instructor training,scientific research group, innovation platform,incentive system and so on.

Key words long-term graduates;medicine student;research ca-pability

Author's address The Thir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410013,Changsha,Hu'nan,China

医学教育创办长学制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富有创新思维和发展潜能,能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型高素质临床医学专门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遵循“整体优化、强化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办学原则[1]。现在很多医学院校面临的问题是,在长学制的培养过程中,接触科研的时间较晚,深入科研的时间不够充裕,系统性不强。如何激发这些进入大学时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掘其潜在的科研能力,是我们每一个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根据长学制医学生教育现状,多角度分析长学制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式,探索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长学制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

1课程改革

长学制医学教育较普通的研究生教育实践短,但其本质并不是研究生教育的压缩,在其培养过程中需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但是教育实践的缩短带来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何合理地安排长学制的课程?如何更为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学时?这是需要医学教育者仔细研究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医学院校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课的讲授,教师单方面的讲授占用了过多的学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因为缺乏有效的引导,没有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甚至有可能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肯定无法适应长学制学生的培养要求。目前有医学教育者尝试“器官系统教学模式”,将基础学科、临床学科等多学科重组,实现基础与临床的有机结合,缩减理论课课时的同时增加讨论课、见习课、实验课,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树立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观念的同时,也减少各专科的重复课程,避免了重复的学习,给学生更多主动思考和学习的时间。有研究结果表明,器官系统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2-3]。

2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采用PBL、CBS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查阅文献资料,甚至自主设计实验证实,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再回到实践形成完整的思维循环,将学习的主动权放在学生手中,提高学生中的综合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这是我们科研能力培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准导师培养

多数医学院校在学习的最后两年选定临床导师,而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期间没有严格的导师制度。这种情况让很多有想法的学生在学习之初缺乏导师的有效指导,阻碍了其科研能力的发展。实行准导师培养,尝试让长学制医学生根据兴趣在低年级时即选定科研指导的导师,由导师引导长学制医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或由学生邀请相关学科的导师指导自己进行课题研究[4],这样使其有机会参与到真正的科研活动中去,了解必要的科研知识,也让学生最初的科研活动在导师的具体指导下能更为有效地实施,减少挫败感,赢得成就感,激发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4科研小组

科研能力是一项综合的能力,团队合作在长学制医学生的科研培养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现在十分提倡的一种团队方式是与准导师制联系在一起的,让长学制学生加入到准导师的研究生课题组中。有研究者发现,他们建立的一个研究生和长学制学生的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科研合作,提高了长学制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另外一个团队模式是建立一个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学生多专业团队,在共同的兴趣或者导师指导下,针对某一问题,不同专业的同学以不同的观察方向进行思考,学科间的交流合作能更好地在相互碰撞中形成新颖的科研思路,与目前医学学科交叉、融汇的趋势相一致,能锻炼学生的横向思维,有利于临床专业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18-0134-02134

浅谈临床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浅谈临床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任何技术的成功突破都离不开科学研究,对于医学同样如此。医学本科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兼具医学临床实践与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当前,医学本科生的培养偏重实践技能,却忽视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医学本科教育旨在通过医学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获得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同时培养其医学科研的初步能力。 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每一阶段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都要有清晰的认识和合理定位。从广义上来说,医学生科研应当包括动手实验和理论培养,而且这种培养应由低年级开始,让学生从系统学习医学知识之初就将科研的思想贯穿深入到日常学习之中,直至整个学业的完成。暑假期间,我校组织学生立项实验,目的在于培养临床本科生的科研兴趣和基本技能,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思想兼备。 科研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科研的本质,拉近学生与科研攻关的距离,消除对科研的神秘感。在教学上不再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局限在书本理论和实验室,要让学生走出书本和实验室,拓宽学习领域,学会自己查找文献,选定论题并与导师展开讨论。具体来说,科研工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以某一问题的发现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和解决问题或提出新的见解,是一个人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全面展现。 一、我国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条件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与历史特点,由于我国产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我国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人才培养有着很大的区别。目前来说,如果将国外的医学教育全盘引入我国医学教育中来,会产生严重的水土不服。再加上我国医学教育已经形成一定的教育模式,全部推翻再进行重建是不现实的。所以,想要构建完善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当前医学院校教师的理论化教学方式已经形成了固定模式,其教学的流程与量化考核有了体系化的基础。基于以上医学教育的相关情况,将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纳入教学的整体规划,将其放在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不断推动优秀医学人才的进步,从而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生进行科研的前提。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齐头并进的同时,也就能更快更好地进入创新阶段,直接拉升了学生对于医生这

医学生临床实习中能力的培养

医学生临床实习中能力培养的探讨 张斌,黄异飞,吴彦生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脊柱二科,新疆830000) 临床医学是近年来医学领域中知识更新最迅速的学科之一,如何培养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的一批高质量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是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生实习是一种以实践的方式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是高等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企业、深入现实社会,识国情、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理论为指导,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手实践、用心感知的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总称。临床实习是培养临床医师的前期准备工作,实习期间既要求实习生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实习生的临床工作能力,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实习生的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现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教学经验,仅供参考。 一.医学生自我能力培养欠佳的因素 能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成为新世纪大学地位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临床实习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实践能力,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目前,医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自我能力培养的进程: 1.教育观念陈旧 目前,临床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带教老师参照书本将内外妇儿等医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忽略实习生临床

诊断思维锻炼,不能充分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现代,医学知识更新飞快,待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先前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些已与现代临床脱节。与此同时,一部分临床带教老师沿袭陈旧教育观念来教育学生,没有启发学生主动学习、讨论式学习、问题引导式学习,这样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反而会引发他们的懒惰习性。 2.教师投入不足 教研室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带教老师的高度责任心,对实习生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有密切的关系。在附属医院,医疗、科研、教学是三大任务,但教学则为“主旋律”,但有少数带教老师对这点认识不足,常常将医疗、科研放在最重要的位臵,热衷于医疗和科研,而对教学的工作比较忽略,从而影响实习生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医学生临床实习的带教老师均为科室的临床骨干,除了日常的医疗事务工作,还承担大量科研任务。虽然身为教学骨干,但是临床、科研压力的不堪重负,让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分摊到教学。日积月累下,由于精力投入不足,使得现有的实习轮转体系和带教模式与医学生培养逐渐增长的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3.学生自我培养能力薄弱 在大学生普遍接受层面上大多趋于一种空中阁楼的模糊状态。现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自我中心和本位思想强烈,而人文精神薄弱甚至缺乏。这对于即将要踏上医生岗位的大学生来说,缺乏人文精神不利于他们妥善处理好医患关系、医护关系甚至医生与医生的关

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定向就业协议书

附件1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定向就业 协议书 (参考样式) 甲方:(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地址:联系电话: 法定代表人:职务: 乙方:(学生姓名) 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 法定代理人:(乙方签约时未满18周岁填写)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 家庭住址: 为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发改社会…2010?1198号)等文件精神,甲乙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协商一致,就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定向就业事宜达成以下协议,并共同遵照执行。

一、总则 第一条本协议中“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是指为重点充实乡镇卫生院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依据农村卫生队伍建设发展需求而实施的医学生免费定向培养,要求志愿并获准接受免费培养的学生须按本协议约定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资格(有毕业证书,下同),并按本协议约定定向就业。 第二条乙方清楚知悉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的内容,志愿参加“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并承诺: (一)完成(学校)以下第项高等医学教育取得毕业资格; 1.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制年; 2.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制年; 3.专业:中医学本科,学制年; 4.专业:中医学专科,学制年; (二)一经取得毕业资格即服从甲方安排,到甲方指定的乡镇卫生院(或乡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定向服务单位)定向就业且在定向服务单位连续工作6年(含6年)以上(以下简称服务期)。 二、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条负责在乙方按本协议约定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证书后为乙方提供聘任岗位,安排乙方到定向服务单位就

如何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问题探讨

如何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问题探讨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医学临床实践的目标就是要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现对患者进行的规范诊断、治疗、操作、服务,从而培养高素质人才。临床实践是本科医学生五年中学习关键的一年,是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到临床实践中的一年,也是临床医学教学核心的一年。因此,如何加强临床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增多及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在医院开展临床实践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导致当前医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临床技能操作薄弱、动手能力不强、不善于运用临床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等现象。 一、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突出问题 1、法制约束不断增强 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客观上造成医学实习机生动手机会减少。随着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使我国医生执业走向法制化,但对实习医生没有明确定位,使实习医生不能合法从事医疗活动,医院为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使得一些检查、穿刺、手术操作项目不能让学生很好地实践,大大减少医学生的训练动手机会。

2、缺乏考核约束机制和教学激励措施 目前没有一套有效的约束机制来控制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包括临床技能水平,从而导致临床技能考与不考、考好与考差一个样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好的带教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此外,临床带教时费力、责任大,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医疗缺陷或医疗纠纷,同时,教师带教水平参差不齐,忽视实习生临床技能的培养,不善于利用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学术讲座等多种教学手段,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对学生疏于管理,特别是对纪律和医疗工作缺乏监督、指导,忽视临床带教过程是师生双方作用的过程,忽视学生对临床带教的促进作用。 3、实习生缺乏主观能动性 目前,就业形势严峻,而医学生尤其如此。所以医学生重理论,轻临床的现象尤为突出。有相当一部分医学生把实习作为考研的一个充实点,整天把头埋在书本里,无暇顾及临床学习和临床实践,还有的医学生整天奔波于找工作、就业,认为有了工作再掌握技能也不迟,还有的学生对学医不感兴趣,只想有个毕业文凭,在临床实习中,没有主动意识,老师在旁指导也不愿意动手或多动手,明显淡化了临床实践。 二、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与对策 1、加强临床实习技能培训 2008年起卫生部、教育部颁发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实习生在对病人进行相关诊疗操作须征得对方同意,以

加强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最新资料推荐------------------------------------------------------ 加强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1 加强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医科高校作为重要的育人基地,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的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学高素质创新人才,既是医科高校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医科高校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 科研活动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当成为强化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所以,对提高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新能力是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 实际上就是指获得新知识和扩充新知识并能发现新事物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心智能力,是创造新颖的、独创性的思想和事物的能力。 创新能力包括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应用创新等内容,具备敏锐性、批判性、开拓性、新颖性、独特性等特点,是突破思维障碍、发现创新点、提出创新思路、设计创新方案、转化创新成果的基本能力。 一当前我国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问题 1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差,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严重不足 2 目前医学高等教育薄弱环节是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医 1 / 7

学生最可贵的品格和素养。 当代大学生,有许多人重理论而轻实践,因循守旧而不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目前仍在医学高等教育中占据主流,在教学中仍然用的是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人才有一部分是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庸才。 虽然我国的医学生基础理论很好,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严重不足,缺乏独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很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能脱颖而生,人才的发展失去其个性特征,使医学高等教育失去了活力。 2 科研实践参与度低,参与科技服务实践活动也明显不足科研实践参与对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参与科研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极为重要的途径。 但是,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期间曾参加科技普及性学术讲座的比例仅占28.6%,参加过科技节系列赛事的学生占 21.8%,而有 63.3%的学生表示没有参加过任何学术科技讲座和竞赛活动。 从教育部直属高校医学生参与研究与发展课题的情况(自然科学)的统计数据分析,一是医学生参与研究与发展课题不够广泛,如 2010 年参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3 的医学生有 61361 人,仅占医学生在校生总数的 21.73%;二是医学生参与科技服务实践活动也明显不足,2010 年参加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其他科技服务的共

“四有”培养法在医学生教育培养中的应用

“四有”培养法在医学生教育培养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及社会的发展,群众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生必须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及人文素养,才能够更好地运用日新月异的医疗技术来服务人民群众。而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是发展新型医学人才的关键点及着力点。这迫使我们必须更新教育方法,采取新的教育培养手段,以达到培养更加优秀医学人才的目标。对此,我们在医学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四有”培养法,来应对新挑战适应新形势。 标签:医学生;培养法;素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医疗及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各大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问题成为我国各所医学院校探索有效的培养方法的根本目标。对此,该研究者也在近几年的医学教育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总结了较为行之有效的医学生“四有”培养法,即有临床技能素养、有学习创新素养、有医学人文素养、有良好心理素养。 1 临床技能素养的培养 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生命科学,在医学生的教育培养中,必须遵循医学本身特有的规律特点,把书本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上的实际经验、体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专业知识及技能去解除患者的病痛,治疗各种疾患,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人员[1]。娴熟的临床技能是一名医生诊治疾病、医治患者的基础,只有掌握相关的临床操作技能,才能够攻克疾病、解除患者病痛。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们的实践经验,我们对医学生的临床技能素养的培养主要有如下措施:①在课堂理论学习阶段,采用教学内容与临床案例相结合、深入浅出的讲解方法,着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②在见习阶段,采用典型病例分析、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③在实习阶段,采用一个临床医师带教一个实习生的导师负责制,强调带教老师在病人的收治、诊疗、临床操作等方面给予实习医生以详细讲解与示范,并最大程度给予医学生实践操作机会,着重学生具体临床操作技能及诊断思维的培养;④在各种临床考核方面,对医学生进行高标准、严要求,坚决不弄虚作假,不走过场,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考核学生的实际临床能力,以此倒逼学生认真学习,珍惜每一次操作机会。 2 学习创新素养的培养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医学知识及医疗技术的更新速度较以往不断增快。对于医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及医院的技术水平上,还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我学习,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同时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0浅谈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医学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学科学赋予的神圣使命,不断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是医学生应有的不懈追求。 作为从事临床工作的老师,我深感做好临床科研工作,不仅能够充实和发展前人创造的知识宝库,而且对于全面提高临床业务水平也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因此,我要求学生应具备“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敢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医学生积极参与临床科研工作的关键,也是与时俱进和不断开拓进取的要素。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注意几方面的问题。 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认为,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前医学高等学校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把医学生培养成充满探索精神和改革精神、而且有强大创造能力的人才。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构建以带教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在教给医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好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着力培养出会学习、善思维、勤探索、能创造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发挥学生的特长,因势利导地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创造潜力。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自学条件,为学生留出更多独立思考和进行创新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实验课不仅是课堂理论教学的附属和验证,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平台。老师应该尽可能组织学有余力,又有兴趣的本科生参与教师或研究生的课题,鼓励他们参与各种科技活动,并结合课程学习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撰写科研论文。要经常召开学术会和讨论会,让学生有机会进行交流,还要组织学生建立课外科研小组,加强科研能力训练。课外科研小组的活动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学生在科研小组活动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临床科研,促进专业知识学习和培养创新意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科研能力和经验不足,而又缺乏科研基金支持的医学生而言,迈好科研工作的第一步是极为重要的。我认为医学生首先要抛弃“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大事做不得,小事不肯做”的浮躁和消极思想,从临床实际出发,从身边司空见惯的小事入手,发掘有价值的科研课题。例如,地高辛是临床上使用了上百年的纠正心力衰竭的药物。它鲜明的特点是疗效明确,但是毒副作用复杂多样,并且因人而异。临床观察地高辛与不同种类药物联合应用对其疗效和毒副作用的影响是极有临床意义的课题。从临床实践出发,开展科研工作,目的明确,花钱少,可操作性强,容易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果,并且能够为以后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临床科研打下基础。 此外,在开始科研之前,要就某一临床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检索,以了解国内外研究的前沿进展。在收集资料,大量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势必使我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并且提高了外语水平。同时,撰写综述,也培养了学生客观地评价不同学者的研究观点,并且全面的加以归纳,整理,综合的能力。科研贵在创新。尽管医学生在临床科研的道路上刚刚起步,但也不能一味地重复前人的工作。“墨守成规,满足现状”是科学的大敌。也许有人认为对于普通人而言,“创新”是高不可攀的。其实不然,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就时时处处闪烁着创新意识的火花。但是诚如爱因斯坦所言“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要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才有可能在科研工作中作出一点成绩。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临床上诊治病人,都需要团队的协作,一个病人从进院到痊愈出院,没有医生和护士的密切配合,是很难想像的。因此,处理好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十分

优秀医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

【文章摘要】医学生是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和开拓者,他们肩负着振兴祖国医学事业的重任。医学生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着国民素质的高低,因此,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成为医学院校急需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人才 【中国分类号】R64 【文献标识码】B64 【文章后源】医学美容教育网 医学生是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和开拓者,他们肩负着振兴祖国医学事业的重任。医学生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着国民素质的高低,因此,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成为医学院校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较高的政治素质 医学生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要具有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和抱负,自觉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 二、高尚的道德品质 医学生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塑造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基本要求。它不仅直接决定着医学生今后的职业道德面貌,也是衡量其能否赢得患者和社会尊重的重要标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求医 1/4页 学生要始终牢记“健康所系,性命所托”的誓言,要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要自觉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和“患者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努力做到举止文明、热情大方、言谈得体、富有同情心、尊重和关心患者,并能够自觉抵制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 三、扎实的专业知识 医学作为一门科学,有着系统而丰富的理论体系。医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医学理论知识是医学生从事医疗工作的必要前提和基本条件。这就要求医学生珍惜宝贵的在校时间,付出百倍的努力,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精通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既是对在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医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的需要。 四、良好的身心素质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学生未来的职责和使命,这一职责和使命的实现离不开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这就要求医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医学生良好身心素质的塑造应当符合当前社会准则和未来职业的要求。对于医学生来说,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较强的耐力,更要具有平易近人的个性,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承受挫折能力、自我调适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2/4页 五、较好的人文素养 医学是关于人的健康与疾病的科学与技术,在性质上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人的健康与疾病不只是自然科学所能认识和解决,必然涉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从而医学就具有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同时,医生的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是团队工作,必须学会和善于与人合作。因此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生还必须具有广博、丰富的人文知识。这就要求医学生在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更广泛的人文社科知识,以尽快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这不仅是对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而且也

临床医学生简历

姓名: 毕业院校:联系电话:

个人简历

自荐信 尊敬的医院领导: 您好! 再一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垂阅我的个人自荐信,谢谢! 我是新乡医学院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怀着对医学事业的无比憧憬,通过三年本科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我已经奠定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培养起了较强的自学能力,优秀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朴实、稳重、开拓、创新是我的性格特点。 我有一个很特殊的大学经历,那就是我的大学时代是在两所大学中所渡过。虽然我的高考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是在全国的专升本统考中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新乡医学院。经过三年专科生活的我更加珍惜本科阶段的学习。经过六年的医学生生活,使我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不断的汲取医学知识,积极参加临床实践,充实和完善自己,不仅具备了一名临床医生必备的素质,而且多次荣获校奖学金,并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应届毕业生。 经过两年专科及本科阶段的临床实习,使我积累了很多的临床经验,熟悉和掌握了各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经过及治疗原则,能够正规全面系统的进行体格检查、熟练完成各项医疗文件书写及胸穿、腹穿、骨穿、腰穿及心电图、外科洗手穿手术衣、消毒术、换药、清创缝合、拆线等各项临床操作,还有常见心电图的阅读与诊断;了解了常用药物的剂量及用法;多次参加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进行了专业的“三基”培训,实习期间可独立分管病人,能够与带教老师达成共识,得到了医院领导及老师的肯定。这些临床经历让我更有信心走向今后的工作岗位。 尊敬的贵院领导,如果您给我一个发展的机会,我会以一颗诚挚的心,饱满的工作热情,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快速高效的工作效率,为贵医院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致 敬礼 2013年10月30日

浅谈如何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 摘要:更新教育理念,开展理论研究;发挥课堂主渠道的导师的引领作用;组织读书报告及学术活动;积极开展课外科研;实施科研激励制度,从以上五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医学生科研能力学术活动 21世纪是科技竞争的世纪,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医学生的科研素质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必须培养基础理论深厚、专业知识扎实、具备科学研究素养、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使每一名医学生都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以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能力。以下从医学院校的角度探讨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更新教育理念,开展理论研究 创新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素质的核心,创新人才将成为决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所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它给学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科学思维实践、创造的环境和机会。为适应未来社会科技发展

的需要,医学院导师首先应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以医学知识的多少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树立符合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医学人才综台素质质量观,把加强对医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这一问题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为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每年应投入一定的经费资助和鼓励导师和相关管理人员开展医学生的创新教育理论研究。通过制定医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指南,不仅可以提高教育理论研究的针对性,也保证了研究的制度化和经费保障,激发了学生开展研究的积极性。 二、发挥课堂主渠道的导师的引领作用 为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科研能力,必须开设基础科研课程供学生选修,如医学文献、医学信息学、图书馆和中外文工具书的利用等,让学生具备查阅文献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选择性地开设医学统计学、科技写作、统计软件应用等课程,并让学生掌握科研活动必备的一些如科研选题、申报科研立项,科研调查统计分析、科学信息收集与检索、论文撰写及有关科研方法等基本技能。其学习和从事研究的机会和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将以往单一的传授模式转换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在课堂上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开展自己的研究。在形式上,可以采用本科生导师制,即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课题组中进行科研工作,本科生、导师、以及

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

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 [摘要]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的掌握与否,对医学生是否能够成为人格健全的高素质医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该文着重强调了临床思维的重要性以及详细的阐明了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医学生思维方法思维模式 思维方法,是人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事物、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影响和引导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医学思维方法,是作为医学主体的工作人员,在某一时期内认识医学对象,研究和处理医学问题起主导作用的思维模式。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中,医学思维方法经历了从农业经济时代的感性直观的综合思维到工业经济时代的还原分析为主的思维方法的变化。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加速的局面使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医学教育转变为终身化学习;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技术主导的医疗服务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疾病谱的演变与社会的进步,对医疗保健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的种种挑战,使得21世纪的医学思维方法面临重大的转变,也对医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思考。 著名医学家吴阶平教授说:“疾病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往往要经历难-易-难-易的过程,这是一个客观规律,要掌握这个规律就必须学习与运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临床思维,我们在医、教、研工作中能获得成功往往是临床思维比较符合客观规律,相反,则失败。”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严峻使命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医学生接触临床之后面对着众多的病人和复杂的疾病,要对疾病及病人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要对各种资料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判断,尤其需要唯物主义辩证法来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疾病的本质,从众多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全面整体的观点、动态发展的观点以及一分为二的观点,才能提供给医学生一个正确分析认识事物的锐利武器,使医学生在诊治病人中避免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去看问题,从而能早期诊断治疗病人。培养医学生以唯物主义辩证法为原则的思维方法,能使以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头脑更敏捷、分析更深刻、决策更正确,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唯物主义辩证法为原则的思维方法应贯彻于临床诊断、治疗及科学研究的全程。 一、诊断思维方法的培养

北京大学医学部长学制学生二级学科资格审核管理办法

北京大学医学部长学制学生二级学科资格审核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保证长学制教育质量,医学部长学制学生进入二级学科需进行资格审核。为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所指的长学制包括临床医学八年制、口腔医学八年制、基础医学八年制、预防医学七年制、药学六年制等专业。 第三条进入二级学科阶段学习的长学制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遵纪守法,未曾因违背学术诚信受记过及以上处分,资格审核时无未解除的处分;身心健康,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学业条件由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分别规定,具体如下: (一)临床医学八年制 1.具备本科毕业资格和学位授予资格; 2.全学程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 3.00; 3.大学英语六级不低于425分; 4.通过基础及临床阶段综合考试; 5.通过二级学科资格考试及面试。 (二)口腔医学八年制 1.具备本科毕业资格和学位授予资格; 2.全学程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 3.00; 3.大学英语六级不低于425分; 4.通过二级学科资格考试及面试。 (三)基础医学八年制 1.完成本科课程学习要求,无不及格课程; 2.全学程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2.90; 3.大学英语六级不低于425分; 4.通过基础医学阶段综合考试; 5.通过进入二级学科的资格遴选。 (四)药学六年制

1.具备本科毕业资格和学位授予资格; 2.全学程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2.70; 3.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不低于425分; 4.通过二级学科面试。 (五)预防医学七年制 1. 完成本科课程学习要求,无不及格课程; 2. 全学程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2.70; 3. 大学英语六级不低于425分; 4. 通过二级学科面试。 以上审核条件自2017级学生开始执行,2017级以前各专业长学制学生进入二级学科阶段学习应具备的条件原则上按照入学时相关规定执行,依据国家政策进行一定调整。具体如下: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遵纪守法,未曾因违背学术诚信受记过及以上处 分,资格审核时无未解除的处分; 2.完成本科阶段学习要求,无不及格课程,补考及格课程累计小于10学分; 3.全学程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2.3O; (其中2015级、201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口腔医学八年制全学程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2.50) 4.未曾因学习成绩原因留降级; 5.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大学英语六级要求由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自行规定。 四、六级通过分数线由医学部统一确定; 6.身心健康,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7.进入二级学科前的资格考试全部合格并通过面试。 第四条进入二级学科资格审核由学院按照各专业教育教学计划进行初审,由医学部教育处组织复审,报医学部部务会批准。 第五条本办法经2017年11月6日第30次医学部部务办公会讨论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医学部教育处负责解释。

浅谈医学生创新与科研能力的培养

浅谈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陆振南李春迎倪丹唐高高王黎明 (徐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江苏徐州 221004) 【摘要】创新已经成为当今国家社会的基本要求,而对于医学生的创新仍存在一些缺点和弊端,本文就分析医学院校在创新方面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式作一些探讨。探讨如何加强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医学生,科研,创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发挥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因此在社会的大力号召和推动下,社会的创造性人才越来越多,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在教育上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尤其是在理工科类院校,不仅学校对科研创新的重视度高而且国家对此类院校的科研重视度及经济支持度也比较高。相比而言,医学院校的创新意识相对薄弱,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 1 当前医学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原因 (一)、过于保持传统教育模式,新型教育模式难以支撑下去 医学类院校授课的教授或讲师经验丰富却又墨守成规,讲师及学生由于多年的听课经验以及上课经验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即“灌输式教育”。因此我们当前的教学方式就是讲解,或者说是“引导”学生去机械地记忆教材和教师讲解的内容,通过大量机械的训练来掌握解题和应试的技巧。由此一来,学生的创新意识越来越弱,一味地了解记忆老师灌输的知识成了他们所做的主要事情。如若有新型的教育模式出现在医学院校里,由于学生长时间的习惯传统教育模式,这种新型模式也很难持久下去。 (二)、很难形成有利于发展科研创新能力的环境和氛围 报考医学院校的学生中男女比例失调,女生明显多于男生的人数。对于报考医学类院校的女生中,大部分都是习惯了传统教育模式对于创新的敏感度不是特别强,而少数男生对于创新的热情很难以调动周围同学对创新的兴趣,因此,在医学类院校中,想要形成创新的氛围还是比较难的。而在理工类院校就好很多,大部分男生对于创新的热情高涨,接而带动了周围的人对科研创新的兴趣,当此种氛围形成,有共同兴趣的人在一起相互交流,不论是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上都会有一定的进步。 (三)、考评机制过于片面,真正优秀的人无法脱颖而出 在医学类院校中,考试成绩在衡量优秀的过程中依旧有着无法撼动的位置。不少有较强应试技巧的学生在最后的考试中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而那些对创新感兴趣的学生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在科研创新[1]上,在书本知识的掌握上稍有欠缺,却在最后的综合测评中没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没能通过科研创新突显出自己的优秀,学校的激励机制还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励的措施和手段不足以调动学生对科研创新的积极性。 (四)、医学实验短期内得不到明显效果,没有足够的毅力 在医学院[2]做实验,要根据各种试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动物,并且要对这些实验动物进行反复的培养、观察、实验。所以相对于理工科学生,医学生做实验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看见显著的成效。因此,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会选择中途放弃,没有足够的毅力支撑下去。 (五)、本科院校对科研创新投入不足 科研实验基地面积狭小、实验器材老旧、实验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实验成果奖励不能满

临床医师担任长学制导师在七年制口腔医学生基础阶段教育中的作用

收稿日期:2012-06- 30作者简介:蔡华雄,男,硕士,科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牙体牙髓病。 临床医师担任长学制导师在七年制口腔医学生 基础阶段教育中的作用 蔡华雄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特诊科,广东广州 510620 )摘要:七年制本硕连读是口腔医学高端人才的重要培养模式之一,由于学制较长,学生的培养比五年制有更高的要求。长学制学生配备临床医师作为其长学制全程导师,导师可以对学生开展思想动态观察、早期人生职业生涯规划、人文素质培养以及科研能力早期训练等项目。本文探讨临床医师担任长学制导师对口腔医学七年制学生基础阶段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长学制医学教育;导师;口腔医学;临床医师;七年制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769(2012)06-1106- 04Role of a Clinician as the Long-schooling  Tutor of Oral Medicine Studentsin Their Pre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CAI Hua-xiong (Stomatology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hua Stomatological School,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 zhou 510620,China)Abstract:Seven-year undergraduate-and-graduate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 ortant modes in oral medi-cal talents training.Because of longer schooling than the five-year program,the training system will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All long-schooling medical students have a clinician as theirlong-schooling  tutor throughout the seven years.The tutor is responsible for continuous observationof students’thinking,their early career planning,cultivation of humanities quality and early training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role of a clinician as a long-schooling tutor ofseven-year oral medicine students in pre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Key Words:long-schooling medical education;tutor;oral medicine;clinician;seven-year education 现代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着新挑战, 即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新型高级医学专业人员。既有扎实的临床技能,又具备独立的科研能力,是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趋势。医学教育的长学制(七年制或八年制)是这个大趋势下的必然产物。然而这个培养过程,绝不是单纯时间跨度的延长, 或课程的增多,而是深入培养各种能力,包括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及早进行人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及科研意识、科学素养的形成。 我国口腔医学院校七年制本硕连读培养模式一般 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一般为一年,完成自然科学通识教育及部分社会人文科学学习。第二阶段时间一般为两年,完成医学公共基础课学习。第三阶段时间一般为一年, 完成口腔医学专业基础课学习。第四阶段时间一般为一年,进行口腔医学临床课程学习。第五阶段时间一般为两年,进行临床二级学科研 究生培养[1] 。五个阶段循序渐进,其中第一、二阶段 (或包括第三阶段)为基础阶段教育,是最不稳定的阶段, 学生的人生目标、理想信念、从医信念还不确定,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较低。导师制是一种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多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教育制 度[ 2] 。本文结合作者担任长学制导师四年多的经验,从下面几个方面对长学制导师在七年制学生基础阶段 · 6011·西北医学教育(http://xbyx.cbp t.cnki.net)2012年12月第20卷第6期NORTHWEST MED.EDU.Dec.2012Vol.20No.6

医学生临床技能考核与分析

医学生临床技能考核与分析 【摘要】目的加强实习生临床技能训练,提高实习生整体素质。方法对右江民族医学院2003、2004年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班616名学生的内科学实践技能考核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内科实践技能考核成绩,X=72.38分,相关理论课考试成绩,X=75.19分,(P<0.05),实践技能考核成绩较相关理论课差(χ2=13.23,P<0.05)。病历书写成绩较理论考试成绩差(P<0.05);心电图读片较理论考试成绩差(P=0.01)。优秀率(平均85分以上)比较,实践技能考核成绩较理论考试成绩差(P<0.01)。其中病历书写和心电图读片尤为实践技能的薄弱环节。结论要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工作技能,关键在于:①重视课间实习和集中教学实习,并尽可能配备专职教师带教。②制订学科实习目标和周目标,采用标准化病人(SP)教学。③建立病历书写抽查制度。④制作心电图示教片和心电图诊断说明书,提高学生的心电图读片能力。 【关键词】内科学;临床实习;临床工作能力;考核;结果分析 为加强我院实习生临床技能训练,提高实习生整体素质,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以适应改革开放后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我校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自2002年起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班学生进行了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按随机抽样的原则,现对2003、2004年我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班共616名学生的内科学实践技能及理论知识考核结果作统计分析。并将考核办法、考核结果分析及宜采取的对策分述如下: 1 考核办法 内科学实践技能考核分必考项目和抽考项目两大部分。必考项目含病历书写和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由主考老师统一向考生提供某病人所陈述的、未经整理和零乱琐散的原始资料,体检阳性发现和有关辅助检查结果,要求考生根据上述资料书写一份规范的完整病历,并写出初步诊断和诊断依据。体格检查由考生相互扮演医生和病人角色,考核学生体检方法和结果是否正确,体检项目是否有遗漏。另外让考生听一段心肺听诊录音带并当即回答所听到的结果。抽考项目包括:①读心电图片;②在护理人模型上进行胸腔穿刺;③化验单分析及尿糖定性操作和结果判断,考生根据所抽到的5张化验报告单分析其结果; ④常用护理技术,包括皮内注射、皮下(或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及静脉内输注

浅析如何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浅析如何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为近些年来我国一项重要的教育思想和目标,在临床医学教育中也要贯彻这一思想,使得临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加强,对其逻辑思维进行强化训练,以此促进临床思维能力提升,是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本研究以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为分析主题,分析内容报道如下。 1 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临床思维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应用各学科综合知识,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并强调有效交流和沟通,获取第一手资料,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最佳信息和证据进行充分利用,综合判断和分析多方面的信息,对诊断进行鉴别,制定出有效、安全、合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并不断进行修正和反馈,最后对思维过程进行整合和执行。在临床实践中临床思维极为重要,正确的临床思维可有效指导临床实践,也是提升诊疗方案准确性的重要途径,避免误诊情况发生,临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而在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问题有: 1.1 片面性 有的医学生不能综合分析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病史及体格检查,在对病例进行分析时,没有全面的考虑问题,很少思考伴发病和继发病,只诊断原发疾病,呈现出以偏概全的特点。甚至有的医学生直接对诊

断结果得出,或者诊断结果只依靠先进的检查手段,对整体分析判断完全忽略了,增加了患者诊断结果错误的现象发生。 1.2 被动性 因为中国教育制度的不足,造成了在临床实习中医学生呈现被动的情况,对主动意识培养不够重视,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之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在临床实习中医学生在带教教师的引导下被动,被动完成带教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而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根本没有对问题进行思考,也缺少疑问,执行也呈现被动性,在处理病例时自己的见解也较少,影响带教效果。 1.3 混乱性 有的医学生问题思考逻辑条理性缺乏,回答问题是也较为松散和片面,没有足够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导致思维混乱的情况发生。在病史询问的过程中,照本宣科情况严重,提问无规律,遗漏情况经常发生,条理性缺乏。在诊断中感觉很多疾病都有可能,无法准确诊断出疾病。 2 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影响因素 针对以上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2个方面,其中主观方面主要为,医学生不够重视临床思维能力,很多医学生意识存在局限性,认为只要足够掌握先进设备仪器就可对疾病进行有效诊疗,不够重视临床思维能力,对临床思维能力培养造成影响。同时分析方法缺乏,问题切入点很难找到,自主学习能力也较为缺乏,只是依据教师的安排。实习时精力不够集中,思考能力弱,对临床思维能力培养造成一定的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