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优秀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优秀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优秀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优秀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优秀教案)

————————————————————————————————作者:————————————————————————————————日期:

2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明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理解公式的应用条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正确理解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并能应用其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3、初步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学会运用公式解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对速度-时间图象的观察、分析、思考,使学生接受一种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微分法

2、通过让学生讨论求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其他方法,拓展学生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速度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求位移,实现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2、通过课堂提问,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的实际应用

难点:用微分思想分析归纳,从速度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坐标纸、铅笔、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3

4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图2-3-1,分别请三名学生回答v-t 图象1、2、3三个图线各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

进行新课: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提问: (出示图2-3-2)请问这个图象表示什么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提问:同学们是否会计算这个运动在t 秒内发生的位移?

(用公式x=vt 可以计算位移)

板书: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公式 x=vt

提问: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和思考,看一看这个位移的公式与图象有什么关系? (引导:公式与图象中的矩形有什么关系?)

(原来位移等于这个矩形的面积)

板书: 2、 v-t 图中,匀速直线运动位移等于v-t 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矩形的面积

教师: 准确的讲:这个矩形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发生的位移,或者说 :这个矩形的面积代表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那么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发生的位移又如何计算呢?它是否也像匀速直线运动一样,位移与它的v-t 图象也有类似的关系呢?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2

3 1 v 0 t t v 0

图2-3-1 图

(出示下表)下表中是一位同学测得的一个运动物体在0,1,2,3,4,5 五个位置的瞬时速度,其对应的时刻和速度如表中所示

位置编号012345

时间/s00.10.20.30.40.5

速度/(m/s)0.380.630.88 1.11 1.38 1.62提问:从表中看,物体做什么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提问:为什么?

(启发学生得出: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基本相同)

教师:请大家利用数据及坐标纸做出该运动的图象。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将学生们的图像展示出来

教师:能不能用表格中的数据,用最简单的方法粗略估算物体从位置0到位置5的位移呢?

学生:在估算的前提下,我们可以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代表它附近的一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小时,这一瞬时的速度越能更准确地描述那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各段的平均速度乘以相应的时间间隔,得到该区段的位移x=vt,将这些位移加起来,就得到总位移.教师:当我们在上面的讨论中不是取0.1s时,而是取得更小些.比如0.06s,同样用这个方法计算,误差会更小些,若取0.04 s,0.02 s……误差会怎样?

学生:误差会更小.所取时间间隔越短,平均速度越能更精确地描述那一瞬时的速度,误差也就越小.

【交流与讨论】

(课件投影)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关于刘徽的“割圆术”.

分割和逼近的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早在公元263年,魏晋时的数学家刘徽首创了“割圆术”——圆内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其周长和

5

6 面积就越接近圆的周长和面积.他著有《九章算术》,在书中有很多创见,尤其是用割圆术来计算圆周率的想法,含有极限观念,是他的一个大创造.他用这种方法计算了圆内接正192边形的周长,得到了圆周率的近似值π=157/50(=3.14);后来又计算了圆内接正3 072边形的周长,又得到了圆周率的近似值π=3 927/1 250(=3.141 6),用正多边形逐渐增加边数的方法来计算圆周率,早在古希腊的数学家阿基米德首先采用,但是阿基米德是同时采用内接和外切两种计算,而刘徽只用内接,因而较阿基米德的方法简便得多.

学生讨论刘徽的“割圆术”和他的圆周率,体会里面的“微分”思想方法. 学生:刘徽采用了无限分割逐渐逼近的思想.圆内一正多边形边数越多,周长和面积就越接近圆的周长和面积.

教师: (多媒体出示图2-3-4)

教师:下面我们采用这种思想方法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

(课件展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2—3—4中甲所示.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这个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该物体的运动情况.

学生:该物体做初速度为v 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教师:我们模仿刘徽的“割圆术”做法,来“分割”图象中图线与初、末时刻线和时间轴图线所围成的面积.请大家讨论.

将学生分组后各个进行“分割”操作.

A 组生1:我们先把物体的运动分成5个小段,例如t/5算一个小段,在v —t 图象中,每小段起始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由相应的纵坐标表示(如图乙). A 组生2:我们以每小段起始时刻的速度乘以时间t/5近似地当作各小段中物体的位移,各位移可以用一个又窄又高的小矩形的面积代表.5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近似地代表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

B 组生:我们是把物体的运动分成了10个小段.

师:请大家对比不同组所做的分割,当它们分成的小段数目越长条矩形与倾斜

直线间所夹的小三角形面积越小.这说明什么?

生:就像刘徽的“割圆术”,我们分割的小矩形数目越多,小矩形的面积总和越接近于倾斜直线下所围成的梯形的面积.

师:当然,我们上面的做法是粗糙的.为了精确一些,可以把运动过程划分为更多的小段,如图丙,用所有这些小段的位移之和,近似代表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从v—t图象上看,就是用更多的但更窄的小矩形的面积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

教师:如果把整个运动划分成很多很多个时间相等的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计算出的结果就非常非常接近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真实的位移了。

教师:划分的小矩形越多,小矩形上端的“锯齿形”就越来越小,慢慢地看不见了,这时候划分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小矩形面积之和就非常非常接近于梯形的面积了。

教师:经过分析我们得到,图象中所围的梯形面积就代表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板书)

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这个结论,求得位移的计算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推导位移公式)

X=s

梯形=(v

+v)t/2,而v=v

+at

故:x=v

t+at2/2

教师:(拓展)上式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像这样把一个过程划分为很多很多个时间相等的运动,用求面积之和的方法求位移不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对一般的变速运动同样适用,这是一种科学方法。

教师:位移公式反映了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以精确的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时间内物体发生的位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应用位移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题1、

一辆汽车以1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了12s,驶过了180m.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少?

7

8

例题2、

一辆汽车以20m/s 的速度行驶,现因故刹车,并最终停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是5m/s 2。则汽车从开始刹车经过5s 所通过的距离是多少?

例题3、

正以30m/s 的速率运行中的列车,接到前方小站的请求:在该站停靠

1min ,接一个垂危病人上车。列车决定先以加速度大小是0.6m/s 2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小站恰停止,停车1min 后再以1.0m/s 2的加速度匀加速直线启动,直到恢复到原来的速度行驶。求该列车由于临时停车,共耽误多少时间?

【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研究,利用“微分”的数学思想确定了运动物体在时间t 内的位移,就是对应的v-t 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即有x=v 0t+at 2/2,并且,结合实际问题学习了怎样

利用匀变数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求解相关问题。

【作业】第二章第三节的习题

【板书设计】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公式 x = v t

2、v-t 图中,匀速直线运动的 位移等于v-t 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矩形的面积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经分析,图象中所围的梯形的面积就代表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x = s 梯形

s 梯形 = (v 0 + v ) / 2

而 v = v 0 + a t

故:x = v 0t + at 2/2

三、拓展

用面积求和的方法求位移,不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对一般的变速直线运动同样适用,这是一种科学方法。

例1、

解:

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a=1m/s2 ,t=12s,x=180m

据x=v

0t+at2/2 ,代入数据得: v

=9m/s

例2、

解:

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

=20m/s ,a=-5m/s2,t=5s

设刹车后,经历时间t

1s停止,此时速度为0,据v=v

+at得:t

1

=4s

由此可知4s末时车停止,故刹车开始经历5s所走过的位移和经历4s所走过的位移相等

据x=v

t+at2/2,代入数据得:x=40m

例3、

解:

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

0=30m/s,a

1

=-0.6m/s2,a

2

=1.0m/s2,

设刹车后需t

1s停止,此时位移为x

1

,开始启动到恢复到运来的速度需要时

间t

2,此时位移为x

2

据v=v

0+a

1

t

1

得,t

1

=50s

据x=v

0t

1

+a

1

t

1

2/2得,x

1

=750m

同理得t

2=30s,x

2

=450m

故总位移x=x

1+x

2

=1200m,实际用时t

=t

1

+t+t

2

=140s

若匀速行驶需用时t

匀=x/v

=1200/30=40s

故耽误的时间为100s

9

10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 时间的关系二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课时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二)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 1.甲、乙两小分队进行代号为“猎狐”的军事行动,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荧屏上观察 O点出发,最后同到小分队的行军路线如图所示,小分队同时由同地 时捕“狐”于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分队行军路程S S乙 甲 > B.小分队平均速度v v乙 甲 = C.y—x图线是速度(v)—时间(t)的图像 D.y—x图线是位移(S)—时间(t)的图像 2.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的大小逐渐减小为零,在此过程中()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3.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越大,物体的速度一定越大 B、加速度越小,物体的位移一定越小 C、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保持不变 D、匀减速直线运动中,位移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4.质点做直线运动,当时间t = t0时,位移S > 0,速度v > 0,加速度a > 0,此后加速度a 逐渐减小,则它的()

A .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 B .速度逐渐减小 C .位移继续增大 D .位移、速度始终为正值 5.甲、乙、丙和丁是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是加速度—时间图象 B .图乙是加速度—时间图象 C .图丙是位移—时间图象 D .图丁是速度—时间图象 6.滑块以某一初速度冲上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为零.已知滑块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v ,则滑块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 、212 v B 、(2+1)v C 、2v D 、2 1v 7.一匀变速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S=4t+t 2(m), 则它运动的初速度、加速度及2s末的速度分别是( ) A . 0、 4m/s 2 、4m/s B . 4m/s 、 2m/s 2 、8m/s C . 4m/s 、1m/s 2 、8m/s D . 4m/s 、 2m/s 2 、6m/s 8.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该物体通过前一半位移和通过后一半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 A .2∶1 B .2∶1 C .(2+1)∶1 D .(2-1)∶1 二、填空题 9.汽车以2m/s 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启动,则第5s 末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m/s ,第5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第5s 内汽车的位移是___________m 。 10.A 、B 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A 在B 的后面以4m/s 的速度匀速运动,而B 正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 2。某时刻,A 、B 相距7,且B 的瞬时速度为10m/s,那么从此时刻起,A 追上B 所用时间为_____________s 。

最新物理①必修1.2《时间和位移》教案讲解学习

1.2 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 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位移和路程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我们说上午8时上课、8时45分下课,这里的“8时”“8时45分”是这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刻,而这两个时刻之间的45分,则是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上午前两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刻及两节课和课间休息所持续的时间间隔 1.如果建立一个表示时间的一维直线坐标系,则在这个坐标系中,时刻用点表示,

时间与位移教学设计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 学院:物理学院 指导教师:张雪 学号:2011012715 姓名:王亚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会在具体的情境下识别时间间隔和 时刻 2、理解位移概念,知道位移是矢量,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矢量和标量运算的差异,会进行一维情况下的矢量运算 4、知道位置、位移、路程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能用数轴正确描述直线运 动的位置和位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际情景的分析,理解时间间隔、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领 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方法 2、通过用平面坐标系正确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初步体会用图示表 示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坐标系描述物理量,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通过对生活实例、情景的分析,体会物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 情境导入:大家在咱们学校呆的时间也不算 短了,我相信大家都把学校的各个位置摸清楚 了。对吗?如果现在学校交给咱班一个任务,让 我们绘制一幅地图作为给以后的新生的参考,那同学们会怎么描绘路线呢?正好,我这里有一幅学校部分的剪影,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描述一下从寝室到教室的路线。今天早上大家肯定都是从其中的一条路上走过来的,或者你也可以说一下你早上来上课的路线。 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如果只用上节课学得质点,参考系的知识,能准确描述三位同学的运动吗? 所以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要引入其他的一些物理量。刚才同学们的描述中就已经有了相应的体现,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这 两位位学生回答 集体回答:不能 在学生描述路 线的过程中复 习质点参考系, 坐标系的知识, 并会用到时间, 时刻,位置的变 化等知识,引出 新课。

1.2《时间和位移》示范教案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 ?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3.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4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通过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 事实. 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 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4. 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 占 八、、? 二、教学内容剖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介绍描述质点运动的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矢量等概念 的含义和区别。本节和上节的内容都是为下面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学习奠定基础。时刻和时间 间隔、路程和位移的含义学生容易混淆,要注意让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区别。本节是学习直线 运动知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时间与时间间隔的区别、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才能更好的掌握有 关运动的问题。 本节课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本节课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三、教学思路与方法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等概念的含义和区别。教师逐个解释名词效果不好。可以考虑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如:利用教材中图 1.2-2北京到重 庆的一条路线,标明使用的交通工具,从列车时刻表上查出由北京出发的时间(时刻),经过中间各大站的时间(时刻)和达到重庆的时间(时刻)。 本节课用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用数轴来表示时间轴和位移轴,在时间轴上,点表示时刻,线段表示时间间隔.要选计时起点(零时刻),计时起点前的时刻为负,计时起点后的时 刻为正;在位移轴上,点表示某一时刻的位置,线段表示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要选位置参考点(位置零点),直线运动中,可选某一单一方向作为正方向,朝正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正,朝负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负. 位移方向与规定方向相同时为正,相反时为负.标 量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矢量遵从三角形定则(或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后会学到,不让学生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时间与位移

1.2 时间和位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二)过程与方法 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 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 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教师提问: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启发: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那些物理概念? 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二)进行新课 1、对“时刻和时间间隔”概念的学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 2、观察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教师活动:利用幻灯片展示某一列车时刻表,帮助学生分析列车运动情况。 学生活动:思考P16“问题与练习”第1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 2、对“路程和位移”概念的学习 教师活动:1、根据图1.2-2,让学生指出由北京去重庆,可以选择哪几种交通路线,这些路线有哪些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 2、指导学生结合插图阅读教材,思考归纳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3、让学生了解矢量和标量,知道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 4、根据观察思考图1.2-4和1.2-5及其问题,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在坐标系中 利用坐标来表示或计算直线运动的位移。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初步归纳出路程和位移的区别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及时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15“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16“问题与练习”第2、3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位置、路程与位移的概念 (1)位置:位置就是质点在某时刻时所在的空间的一点,其位置可由坐标确定,如图所示为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置A、B. (2)路程:质点位置发生变化时的径迹长度叫路程,其单位通常用米(m),另外还有千米(km)、厘米(cm)等。路程是标量。 (3)位移: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根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它与物体具体运动的路径无关。其单位与路程的单位相同。在直线坐标系中,常用x 表示。求位移时必须回答方向。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在如图1所示的为某物体作直线运动的v-t 图象,该物体在这10s 内的位移为( ) A .等于10m B .等于6m C .等于60m D .等于30m 2、如图2所示为某物体在10s 内运动的v-t 图象,它在这10s 内的位移为( ) A .等于60m B .等于40m C .等于48m D .等于54m 3、若一质点从 t = 0 开始由原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质点( ) A .t = 1 s 时离原点最远 B .t = 2 s 时离原点最远 C .t D .t = 4 s 时回到原点 4、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位移为s,设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 1,这段时间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v 2,则 ( ) A 、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 1v 2 C 、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 1=v 2 D 、匀加速运动时v 1v 2 5、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而变化的关系式为s =4t +2t 2,s 与t 的单位分别是米与秒。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 ( ) A .4m/s 与2m/s 2 B .0与4m/s 2 C .4m/s 与4m/s 2 D .4m/s 与0 6.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从开始运动到经过距离L 处、2L 处、3L 处的速度之比为 ( ) A .1: 2: 3 B .1: 3: 5 C .3:2: 1 D .以上都不对 7、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大小是8m /s ,1 s 后的速度大小变为4 m /s ,则此物体在这1 s 内通过的位移 A .等于6 m B .小于6 m C .大于6 m D .可能等于2 m 8、一辆小汽车,它在急刹车时的加速度的大小是6m/s 2。如果要求它在急刹 车后27m 内必须停下,它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 m/s 。 ★9、驾驶员开车,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一般有0.5s 的反应时间, 然后采取措 施制动,下表给出车辆在不同速度下制动过程中的部分信息(制动时加速度相同),请根据表中已有的信息完成表格中其余各项内容。 10、 海 滨浴场的 滑 制动时速度(km/h ) 反应距离(m ) 制动距离(m ) 停车总距离(m ) 40 8 120 t /s v /(m·s -1) 10 0 6 图1 t /s v /(m·s -1 ) 10 0 6 2 图2 t/s v /(m/s) 2 4 5 -5 第 3 题图

时间和位移教案

1.2 时间和位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 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标量和矢量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三、教学方法: 比较与分类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1.时间和时刻 在一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1)如果建立一个表示时间的一维直线系,则在这个坐标系中,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差,用线段表示。 例:见图2—1—1所示 (2)要注意严格区分时间间隔(时间)和时刻。 2 ← 0 1 3 4 5 6 7 8 t/s ← 图1—2—1 前2s 第4s 第6s 末、第7s 初 2 → →

A C D 图1—2—3 例如:“第6秒末”、“第7秒初”、“6秒末”等指的都是时刻而不是时间。其中“第6秒末”、“第7秒初”指的是同一时刻,在时间轴上都是指t=6秒这一点; “6秒末”在时间轴上指t=6s 这一点。 “第4秒内”、“前2秒内”都是指时间间隔。其中“第4秒内”就是“第4秒初”(或“第3秒末”)到“第4秒末”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1秒,在时间轴上指t=3 s 到t=4 s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前2秒内”就是“o 时刻”到“2秒末”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2秒,在时间轴上指t=0 s 到t=2 s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3)在实验室中常用秒表和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来测量时间,其中打点计时 器和频闪照相的方法可以测量很短的时间间隔。 【课堂练习】课本P16第1题 2.路程和位移 (1) 路程: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当物体从某位置A 运动到另一位置B 时,可以 沿不同的轨迹运动,如图1—2—2所示,走过不同的路程。路程不能描述质点的位置的变化, 与运动路径有关。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某 一时间内路程等于零”表示这段时间物体静止。 (2)位移:位移用来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如图 1—2—2中的有向线段AB 。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位移的大小与路径无关,仅由初、末位置 决定。“某一时间内位移等于零”表示这段时间物体的初末位置相同,而不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静止。 (3)在任何情况下,位移的大小都不可能大于路程。当物体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位移的单位是“米(m)”,有时也用“千米(km)”或“厘米(cm)”。 【课堂练习】课本P16第2题 3.矢量和标量 (1)矢量:在物理学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位移就是矢量。 (2)标量:在物理学上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例如:时间、质量、温度、路程等都是标量。 (3)矢量相加和标量相加遵从不同的法则。两个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而矢量 相加遵从平行四边形法则。 如: 从A 点向北走了40m 到C ,再从C 向东走了30m 到D,则有向线段AC 、CD 和AD 分 别表明第一次、第二次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如图1—2—3。 第一次位移大小为40 m ,第二次位移大小为30 m ,两次行走的合位 移大小为50 m . 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在直线运动中,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坐标的正负表示位置 在原点的哪一侧,坐标的数值表示位置到原点的距离;用坐标的变 x y ① ② ③ 图1—2—2 A B O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1.2时间和位移教案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 1.2时间和位移 【学习者分析】 本人所在学校属于省级示范学校,学生在初中就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究体验,因此他们有探究的基础,优点是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总结、提出并回答问题,不过还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及实验器材问题。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探究。 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材分析】 《时间和位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2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两个重要的知识点:1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2会区别位移和路程及时间和时刻。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知识点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思想】 由于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物理难度有所提高,所以在初中与高中物理的转折点上,老师一定要低重心教学,重点把握基础知识。所以采取类比方式进行相关教学。 【教学环节】 一.课题的引入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是在什么时候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候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要想清楚的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仅仅只是用上节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还有必要学习一些新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1、时间与时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的关系

§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明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理解公式的应用条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正确理解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并能应用其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3、初步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学会运用公式解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对速度-时间图象的观察、分析、思考,使学生接受一种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微分法 2、通过让学生讨论求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其他方法,拓展学生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速度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求位移,实现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2、通过课堂提问,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的实际应用 难点:用微分思想分析归纳,从速度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坐标纸、铅笔、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图2-3-1 ,分别请三名学生回答v-t图象1、2、3 三个图线各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提问:(出示图2-3-2 )请问这个图象表示什么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提问:同学们是否会计算这个运动在t秒内发生的位移? (用公式x=vt可以计算位移) 板书: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公式x=vt 提问: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和思考,看一看这个位移的公式与图象有什么关系?(引导:公式与图象中的矩形有什么关系?) (原来位移等于这个矩形的面积) 板书:2、v-t图中,匀速直线运动位移等于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矩形的面积 教师:准确的讲:这个矩形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发生的位移,或者说:这个矩形的面积代表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那么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发生的位移又如何计算呢?它是否也像匀速直线运动一样,位移与它的v-t图象也有类似的关系呢?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优质教案(人教版必修1)

《时间和位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在实验室测量时间的方法。 2.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3.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的方法来确定时刻与时间、位置、位移及其路程的关系。 2.通过类比的数学方法用数学上的点、线段来突破时刻与时间的关系,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 1.时间、时刻、位置、位移的概念。 2.矢量与标量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1.时刻与时间、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2.用坐标表示时刻、时间、位移的方法。 3.矢量与标量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引入了质点这一理想的模型,熟悉了参考系的概念,利用数学坐标系来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然而有这些量还是不够的,为了更确切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哪些物理量? 新课讲解: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运动是和时间相联系的,因此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就要先弄清楚时间上的两个不同概念——时间和时刻。那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时刻?请大家讨论回答。并列举出实际的例子。 时刻:某一瞬间;时间: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间隔。 提出:怎样区别时间与时刻的不同? 如果把时刻、时间在数轴上表示出来,那含义就一目了然 出示投影片,学生回答哪些表示时刻,哪些表示时间。 总结: (1)时刻:某一瞬间,在时间坐标轴上对应于一点,与状态量相对应. (2)时间:两个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坐标轴上对应于一段,与过程量相对应. (3)时刻和时间的关系:时间=末时刻-初时刻。 (4)单位及符号: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另外还有分、时等,符号分别是s、min、h。 (5)实验室中测量时间的方法:①用停表;②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和记录很短的时间。(后面第四节将详细讨论) 强调: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时刻、时间:时刻表示为一点,时间表示为一线段。这在以后的直线运动中的速度的研究中,常要用到这两个概念。 二、路程和位移 同学们阅读课本P(14),思考下列问题: (1)从北京到重庆用不同的交通工具,路程是否相同?位置的改变是否相同? (2)怎样来定义位移和路程这两个物理量? 总结得出结论: (1)位移:位移是用来描述物体位置改变的物理量,它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与运动路径无关,只由初、末位置来决定. (2)路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与运动路径有关。 三、矢量和标量

高中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教案

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会在时间轴上找到对应的时间和时刻; 2、了解矢量的概念,知道矢量与标量的区别; 3、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知道位移的公式表示法;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 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及区别、位移的概念及表示、矢量与标量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位移的表示及矢量性、矢量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复习回顾:质点的概念及条件、位置及表示。 问题思考:上午第一节课7:55开始上课,到8:40下课。这里的“7:55 ”和“ 8:40 ”是它们分别是指时间还是时刻我们说课堂45分钟为指时间还是时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时间(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来表示。 2、单位:秒(S)分(min)小时(h) 3、实验室中测时间的仪器:停表打点计时器 例如:“前5 S时间内”常简称为“前5 S内”或“前5 S” “第5 S时间内”常简称为“第5 S内”或“第5 S” 例1:在时间轴上用点或线段表示下列时刻或时间: A、前3 S B、第3 S C、第3 S初 D、第2 S末 E、第2 S初到第6 S末 思考下列:1)什么叫路程 2)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沿正东行走40m,你能确定它的位置吗3)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正东行走40m,再正北方向行走40m,试确定他的位置它的路程是多少分析总结:路程与位置变化属于两个同的概念,为了描述位置的变化我们必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

事例引入:有几位同学下课后从教室到校门口,可能有不同的几种走法,他们经过的轨迹不同;但他们的位置变化却是一样的,而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关键在于分析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就位置变化来说是一样的(效果相同)。为了表示这一结论人们用从起点到终点的线段来表示,为了表示出从教室到校门口,我们用箭头来表示。这就是位移。 二、位移和路程: 1、位移:以始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 线段长度表示位移大小,方向表示位移方向。 位移(Δx )是矢量 2、矢量与标量的概念: 例2: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正东走40m ,再正北方向走40m ,求此过程中他的位移和路程 例3:、如图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半圆弧由A 经B 到C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位移等于4R ,方向向东 B 、 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 C 、 物体的路程等于4R ,方向向东 D 、 物体的路程等于2πR 例4:有一质点P 在水平面上沿直线先向东后向西运动,在该直线上建有由西向东的一维坐系,若测得在各个时刻质点P 的位置坐标如下表所示,你能求出质点P 在3s 内、第3s 内、6s 内和第6s 内的位移和路程吗若能求,请求出其结果;若不能求,请说明理由。 2、位置、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1)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西 东 A B C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同步练习2 1.汽车从A 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ACB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4 s 末通过C 点时关闭发动机,再经过6 s 到达B 点时停止.已知AB 之长为30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C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3 m /s B .通过 C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6 m /s C .通过AC 段的位移为12 m D .汽车在AC 与CB 两段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 2.两车从同一车站同时向同一方向行驶做直线运动,v -t 图象如图2-3-3.则( ) A .在2 s 时两车相遇,乙车追上甲车 B .在4 s 时两车相遇,乙车追上甲车 C .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等于甲车的速度 D .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 3.汽车关闭油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下来,在此过程中,最后三段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 A .1∶1∶1 B .5∶3∶1 C .9∶4∶1 D .3∶2∶l 4.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 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人每块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 ( ) A .v1∶v2∶v3=3∶2∶1 B .vl ∶v2∶v3=3∶2∶1 C .t1∶t2∶t3=1∶2-1∶3-2 D .t1∶t2∶t3=3-2∶2-1∶1 5.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公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 ,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 ) A .s B .2s C .3s D .4s 6.如图2-3-4所示是某一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从图象可知速度与加速度在下列哪段时间方向相同( ) A .0~2 s B .2~4 s C .4~5 s D .5~6 s 7.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8 s 末开始刹车,经过4 s 完全停下,设刹车过程中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前后两段运动过程中汽车加速度大小之比是( ) A .1∶4 B .1∶2 C .1∶1 D .2∶1 8.一个质点沿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测得从A 到B 的时间tAB =4 s ,经过B 的瞬时速度vB =11 m /s ,从B 到C 的时间tBC =6 s ,到达C 点的瞬 时速度vC =20 m /s ,则经过A 点的速度vA =________m /s. 9.汽车以10m /s 速度行驶,刹车后获得2m /s2的加速度,则刹车后4s 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m ,刹车后8 s 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m . 10.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 m /s ,则前2 s 内物体的位移为________,此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__,前5 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 11.甲、乙两物体在一直线上相距为d ,从某一刻起甲做速度为v 的匀速运动,乙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在前,甲在后,则甲、乙能相遇一次的条件是________,甲、乙能相遇两次的条件是________,甲、乙不能相遇的条件是__________ . 12.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v0=10 m /s 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某一时刻起开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 =2 m /s2,此时刻在汽车后面Δs =7 m 远处有一自行车以v =4 m /s 的速度匀速运动,汽车开始刹车后,自行车追赶汽车所需的时间t 是________. 13.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木板如果与水平方向有夹角,那么对研究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影响吗? 14.在处理纸带时,为什么常常不从第一个点开始计时?为什么通常要把打5次点的时间作为计时单位 ? 图2-3-3 图2-3- 4

人教版必修一 1.2时间和位移 公开课教案

1.2 时间和位移 吴忠中学高一物理教研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矢量(位移)中正负号的物理意义。 三、教学方法: 比较与分类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一.时间间隔和时刻 在一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得出概念,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1、时刻:某一瞬时。 2、时间间隔:时间的长短,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讨论:采用什么方法描述时间使它更直观?(数学方法:时间坐标轴) 例1:见图2—1—1所示,建立了时间坐标轴 提问:(1)第4秒、前2秒、最后两秒在坐标轴上如何表示? (2)第6秒末、第7秒末在坐标轴上如何表示? 注意:(1)在时间坐标轴中,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差,用线段表示。 (2)第几秒表示一秒的时间间隔; (3)表示时刻的关键词:初、末、时 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内、经历、历时。 (先让学生根据刚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练习,然后教师随之进行补充讲解,加深学生对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认识) 拓展:在实验室中常用秒表和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来测量时间,其中打点计时 2 ← 0 1 3 4 5 6 7 8 t/s ← 前2s 第4s 第6s 末、第7s 初 2 →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练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习题 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 B .物体的位移一定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 .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与这段时间成正比 D .若为匀加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加;若为匀减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 解析:选C.根据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可知,A 、B 两项错.由加速度定义得Δv =at ,即Δv ∝t ,所以C 项对.匀加速直线运动中v 、x 随时间增加,但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v 在减小,x 在增加,所以D 项错. 2.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 s 内的位移为2 m .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B .第1 s 末的瞬时速度为2 m/s C .第2 s 内的位移为4 m D .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为4 m/s 2 解析:选AD.由v =x t =21 m/s =2 m/s 知,A 对;由公式x =12at 2得:a =2x 1t 21=2×212 m/s 2=4 m/s 2,v 1=at 1=4 m/s ,B 错,D 对;第2秒内的位移x 2=12at 22-12at 21=12 ×4×(22-12)=6 m ,C 错. 3.如图2-3-5所示为一列火车出站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请用“图象面积法”求出这列火车在8 s 内的位移为( ) 图2-3-5 A .40 m B .80 m C .120 m D .160 m 解析:选C.v -t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S =12(上底+下底)×高=12 ×(10+20)×8=120,此面积对应于列车8 s 内的位移,故该列车在8 s 内的位移是x =120 m ,C 正确. 4.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 内通过的位移为x ,则它从出发开始经过x 4 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为( ) A.t 4 B.t 2 C.t 16 D.22 t 解析:选B.由x =12at 2和x 4=12 at ′2得: t ′=t 2 ,故B 对. 5.一小球沿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滚下(斜面足够长),已知小球在第4 s 末的速度为4 m/s.求: (1)第6 s 末的速度; (2)前6 s 内的位移;

时间和位移优秀教案

§1.2时间和位移 班级姓名学号 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时间和时刻地区别和联系,会识别时间和时刻; 2.理解位移概念,知道位移式矢量,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地大小和方向; 3.知道矢量和标量地差异,会进行一维情况下地矢量运算; 4. 知道时间与位移、路程,时刻与位置之间地对应关系; 5.理解x-t 图像地物理意义,会用x-t 图像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地速度. 【学习重点】 理解位移概念,理解x-t 图像地物理意义 【学习指导】 1. 在上课前利用15分钟地时间独立完成“课前预习”部分,随机抽查; 2. 在课后利用25分钟地时间独立完成“课后巩固”部分,全班上交. 【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 1.时刻:在时间轴上用表示,表示某一瞬间,如“第3秒末”,“第4秒初”.与物体地位置相对应. 2.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用表示,表示某一过程,与物体地位移相对应.时间间隔表征变化过程地长短. 3.路程:物体地长度.只有,没有. 4.位移: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变化地物理量.定义:从到 地一条有向线段. 大小:初、末位置间地有向线段地.方向:由初位置指向. 5.矢量:既有又有地物理量.如位移,力等. 6.标量:只有、没有地物理量.如质量、体积、密度、时刻、时间间隔和路程等. 7.运算法则:两个标量地相加遵从,而矢量则不同,后面我们将学到. 8.直线运动地位置和位移:研究直线运动时,在物体运动地直线上建立x 轴. 1).物体地初、末位置:可用位置坐标x 1、x 2表示.2).物体地位移表示:△x=. 二、效果检测 1 、请在如图所示地时间轴上指出下列时刻或时间(填相应地字母): (1)第1s 末,第3s 初,第2个两秒地中间时 刻; (2)第2s 内,第5s 内,第8s 内; (3)2s 内,头5s 内,前9s 内; 2 物体沿半径分别为r 和R 地半圆弧由A 点经B 点到达C 点,如图所示,则它地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 A. 2 (R + r ) , π(R + r ) B. 2 (R + r ) 向东,2πR 向东 C. 2π(R + r ) 向东,2π(R + r ) D. 2 (R + r ) 向东,π(R + r ) 3 一个皮球从5m 高地地方落下,若碰到地面后又反弹起1m 高,则皮球 通过地路程是多少?皮球地位移又是如何?若皮球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地位移又是多少? 2 4 t / s 6 8 A I 西东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 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几秒内、第几秒内、第几秒末等的理解。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如:位移的唯一性、路程的不确定性等。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位移是学生在高中接触的第一个矢量概念,在这里展示不宜对矢量及其运算做太多的扩展,只要求学生认识到有一类物理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并会用正负号表示直线运动中的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物体位置随时间改变的描述 1、学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学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直线运动中的位移。 3、学会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联系自己生活中的实际,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例如:合理安排时间和路径等。)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 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教学方法与学习策略建议 运动学中几个基本概念,是学生学好后续课程内容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形成准确而清晰的第一印象。尤其是本节的时间与时刻、路程与位移。例如可用坐标轴来讲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间间隔是坐标轴上的一段线,时刻是坐标轴上的一个点;可类比一段录像和其中的某个画面。还可让学生举例并进行讨论,这样既直观又易懂。位移是学生在高中接触的第一个矢量概念,在这里展示不宜对矢量及其运算做太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