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第5课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教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第5课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教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第5课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教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第5课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教案

第5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内容标准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重农抑商”等经济政策,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实施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后果,培养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海禁”政策反映了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时代特征,该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

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材料)等探讨“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的含义。

主动探究、思考和总结,讨论评价“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评价“重农抑商”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了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认识当今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理解“海禁”政策的含义和危害,培养和树立开放的世界观。

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正确认识农、工、商的关系,认识国家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自觉维护改革开放局面,对新生先进生产力及新生事物要呵护、宽容,

并自觉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海禁”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

难点: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板书设计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清朝的“海禁”政策。虽然早在明朝中期中国就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十分缓慢而曲折,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回首明清经济政策,对当今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很多的启迪。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把教学内容分成五块:

一、时代的新芽——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

二、历史的负重——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

三、政策的失误——清朝的“海禁”政策

四、机遇的丧失——明清经济政策的影响

五、历史的启迪——今日中国思考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我国农耕经济在前朝的基础上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自然经济的母体内,变异出一种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这种萌芽初露出中国向近代工业文明演进的曙光,体现了中国近代前叶的发展。但是,由于封建王朝的“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的压制阻碍,这种新的经济因素只能在农耕经济结构的细小缝隙中迂回曲折地缓慢潜流、渗透,未能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洪流。最终,中国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中衰亡。

一、时代的新芽——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

由“历史重现:施复夫妇奋斗记”导入资本主义萌芽。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施复夫妇二人本是小户人家,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施复夫妇由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

提问:这则故事反映了明清时期丝织业的什么新变化?这种新的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机工”和“机户”是雇佣关系。

了解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况:

展示马克思的话,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东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不同状况及原因。

明清时期,如果说自然经济是参天大树,资本主义萌芽只能算刚刚破土而出的小嫩芽,它的壮大需要合适的土壤和环境。就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所说的:“资本在它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

十四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率先出现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西欧各国依靠国家政权采取重商主义政策,进行殖民扩张,积聚了财富,扩大了国内外市场,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发展,使得欧洲在短短的三个世纪内就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傲视全球。中国虽然在16世纪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它的发展异常艰难。由于封建制度的压迫,在强大的自然经济面前,资本主义萌芽是稀疏而又脆弱的,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海禁”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雪上加霜。

二、历史的负重——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所谓“重农”,就是以农业为“本”,重视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经济。所谓“抑商”,就是把工商业看作“末”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这种政策在商鞅变法时首次正式提出,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基本沿用,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2.发展历程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2)西汉武帝时,推行一系列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时期,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内容:①明太祖和雍正帝沿袭“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②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③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

课堂探究:

材料一:战国时期,法家认为,商人依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子视为“邦之蠹也”。

材料二:雍正帝:“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提问:分析材料,理解历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和目的。导入下一子目

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4.“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

直接目的: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根本目的: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分组讨论: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你认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利: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弊:阻碍了工商业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落后。

总结规律:“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及晚期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封建社会初期和中期以积极作用为主,封建社会晚期越来越起消极作用。至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出现了“工商皆本”的思想,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三、决策的失误——清朝的“海禁”政策

由三段材料对比出历代不同的对外政策,导入到“海禁”政策。

材料一: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唐朝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人。

——《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而为寇。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材料三: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引自《台湾外记》材料表明: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明清实行海禁政策。

课堂探究:

清初:对付抗清力量→寸板不许下海、沿海居民内迁

清中期:西洋为患→只许广州“十三洋行”外贸

材料:1793年,英国人马嘎尔尼访华,乾隆帝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嘎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提出了条件:将来中国派使者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人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

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结合材料,分析明清时期为什么改变我国古代长期的对外政策而实行“海禁”政策?

清代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统治者盲目自大。②客观原因:殖民者的侵略扩张。③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注意:严格限制≠绝对禁止。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并不是禁绝海外贸易。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时只开广州一处通商,并设立政府特许的贸易机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分组讨论:如何评价“海禁”政策?

消极方面:①“海禁”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海禁”政策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积极方面:“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的侵略,保护了自然经济。

拓展提高:结合本单元的内容,分析一下古代的经济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影响。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要的条件有资金、市场、劳动力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等。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都限制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清政府在实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之时,西方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新时代,中国丧失了发展的机遇。

四、机遇的丧失——明清经济政策的影响

情境设置:《夕阳与曙光》。引导学生对17—18世纪中西方进行比较。

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画面二: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画面三: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十全大武功”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伽利略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

画面五:当大清王朝的君主正为天朝上国的迷梦而自我陶醉、固步自封时,

英吉利王国早已通过殖民扩张、三角贸易积聚了累累财富,变成了“日不落帝国”。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17—18世纪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方面发生了全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

五、历史的启迪——今日中国思考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也已加入世贸组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面向世界,与时俱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在精神上实现现代化,观念意识的解放是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关键;必须不断反省自身的不足,勇于学习先进国家的长处,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明清的经济政策给今日中国的启迪:

1.工商皆本,农业和工商业协调发展

2.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坚持对外开放

3.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积极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

资本主义萌芽专题

资本主义萌芽 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里还存在着非主流的商品经济,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明清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现象。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经历了一个产生——缓慢发展——被打断发展这样一个过程。 一、明朝中后期手工工场的出现 1、前提条件:1)商品经济的发展。所谓“商品”,就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而“商品经济”是以生产商品为特征的经济关系。 2)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须的货币财富 3)一批失去生产资料并且具有一定人身自由的劳动者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的新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创造了条件;) ·直接原因: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刺激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生产规模更大,分工更细,全国出现30多座较大的工商业城市,产品有了更多的销售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手工业者不断分化,少数善于经营者富裕起来,多数手工业者贫困破产,丧失生产资料,不得不去当雇佣工人,于是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时间地点: 明朝中后期(15世纪末)、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一些地方(如苏州) 3、含义: 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处在萌芽状态的雇佣关系",它的发展方向是资本主义。 3、产生部门(最早出现的行业): 丝织业等手工业生产部门。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区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业工场。 4、出现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 在当时的苏州,所谓“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富有的机户依靠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这就是早期的资本家,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计日领取工资的生产者“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5、主要特征: ①微弱、稀疏;②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 ③发展水平低;④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称之为“萌芽”,就是说当时的资本主义关系刚刚产生,还很不普遍,只是在个别地区、个别行业中出现。那时,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在全国占主要地位。 6、实质 他们之间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7、意义: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我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衰落。

中国古代的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古代的资本主义萌芽 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这种现象被学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由于学者们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含义及其存在的条件有不同的理解,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也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它出现于北宋,也有人上溯至唐,以至更早。多数学者是把它作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生过程,或其起点,认为它产生于明中叶,到清中叶有了发展。 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和条件 1.生产力:明中后期,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2.劳动力:人身依附的松弛,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明朝中后期放松了对农民和匠户的人身控制) 3.市场:国内:城市的发展;国外:1567年“隆庆开海”,对外贸易的恢复与发展。 二、资本主义萌芽曲折缓慢的发展 1.历程: (1)产生:明朝中后期,首先在江南地区个别手工业部门出现,没有深入到农村; (2)挫折:明末清初,遭受打击。明后期政治腐败,政府横征暴敛;明末清初,战乱不已。 (3)发展:清朝中期,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发展,表现是范围扩大,部门增多,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解说: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满族汉化,商品经济的繁荣。 (4)停滞:到鸦片战争前夕,发展十分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5)转型:1860、70年代,大部分手工工场最终破产,小部分转化为近代民族工业。 2.原因: (1)政治:中国中央君主集权制根深蒂固,专制统治腐朽,政府横征暴敛。 解说:“中国自古是单一制封建君主集权国家,庞大的帝国组织靠直接向全国小农阶层抽税来维持。在那个时代尚无现代经济理论,国家计税毫无科学依据,只能简单向全国平均摊派,不具备宏观调控功能,对社会经济并无积极作用。财政税收又多被用于奢侈挥霍或豢养军队,巨额财富无法回到正常的经济流通领域,民间经济即不能从中获利,私人财富也得不到有效保障,资本自然无从积累。这便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的根本原因。” (2)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市场范围小,资本主义发展空间有限; 解说:以单个家庭与小块土地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无论人力资源还是土地面积都不具备扩大再生产的条件。因此,它无法保证富余产品的稳定产出,更无力供养具有充分消费能力的民间市场。 (3)思想:儒家的正统观念,重义轻利,歧视商业,不重视科技。 1

世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世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云南砚山第一中学査佩良 时限范围:十七世纪前 重点知识:希腊民主、罗马法制、人文精神的起源、世界主要文明的分布、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掠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知识准备:“文明”是以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为标志的关于社会进步的概念。文明发展具有继承性和民族性。判断文明的标准主要有:文字的使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产生与进步、各种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文明可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又可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 一、古代西方文明政治的起源 1.西方民主的摇篮—古希腊 ①零星破碎、港湾众多的地理环境,使希腊不易产生统一的大国,孕育了希腊发达的海外贸易经济;便利的经济文化交往条件,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思想观念,是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基本条件;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使公民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 ②希腊公民指的是本城邦的成年男子。由于希腊较为发达的公共教育和私人教育,公民一般都思维敏捷、身体健康、能言善辩,珍视自由,追求平等,敢于表现,不屈权威,这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重要条件。 2.雅典民主政治建设 ①发达的商品经济、健全的民主政治、辉煌的古典文化,使雅典成为“全希腊的学校”。 ②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③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经济上,颁布“解负令”,解放债务奴隶;促进工商业发展。政治上,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组织“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设立陪审法庭。改革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主要内容:打破血缘关系,以地域关系划分行政区;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政权向所有等级公民开放;组建“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改革打破了部落贵族对政权的控制,扩大了公民权,雅典国家正式形成。

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主要是指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下的小商品经济(也叫一般的商品经济),它既不等于资本主义经济,又与自然经济在本质上相互对立。在自然经济下,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限制,另一方面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断地瓦解自然经济,促使封建制度逐渐解体。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社会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是从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生产关系。它的实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的形成。 从宏观上来看,本专题容主要分为两大块,即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从微观上来看,国外商贸、城市发展、货币演变和资本主义萌芽是本专题的主要容。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概况与阶段特征 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条件下产生的,并存在于阶级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主要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创造了历史条件。 1.商朝: 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人以贝作为货币,以朋为单位。商朝的都城已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 2、战国: 诸侯国的都城(临淄、、大梁、郢)发展成为新兴的封建城市,市有贸易场所,但商品大都与统治者有关。 3.: 都城是全国的商业中心。民间自由经商的人日益增多,出现不少大商人,如巴寡妇清得到始皇的优礼。官府也兼营盐铁等。 3.两汉: 官营和民营商业遍及中原和周边地区。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如长安有东、西等九市。各地物品,如的木材玉石,的鱼盐丝漆,东南的药材,北方的牛马,都作为商品交换,并形成较为适当的比价。西汉齐地韦姓、京师樊嘉等非常富有。汉同匈奴、鲜卑、乌桓、南越以及西南诸少数民族之间的贸易,相当频繁。 4.隋唐: 隋朝:东都,商业盛极一时。 唐朝:长安“坊”、“市”分开,东市、西市是繁华的商业区。 城市商业繁荣:政府在市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市中有邸店和柜坊。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那时的店铺不能任意扩大铺面、摊位。市的买卖时间也有限定,仍有日中为市的古风。唐朝后期,一些繁华的大城市里有了夜市。在广大的农村,包括偏远的地区,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经商的人增多:有不少家财万贯、邸店遍布海的大商人,更多的是中等商人和小商贩,还有不少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第八章资本主义萌芽与中国古代经济的归宿

第八章资本主义萌芽与中国古代经济的归宿(第十三讲) 第一节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历史条件 (一)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社会生产方式出现与转化的前提,生产力发展水平由农业生产力水平决定。 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物质标志是生产技术及由技术和劳动者素质决定的劳动生产率。 1、农业,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高峰出现在宋代。明代中叶以后,农业生产力比前代只有缓慢发展,这只为资本主义萌芽准备一些条件(极为有限) 2、手工业,生产技术宋代达到高峰,明清两代有所改进,体现在量的方面。 (二)商品经济的发展 传统城市商业功能的增强及工商业城镇的兴起,意味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数量增多,再加上几条贯通全国的长途贩运路线的开通,资本主义萌芽所需要的市场条件初步具备。 (三)劳动力要素市场的形成 明中叶以来,从事商品生产的手工业逐步发展,拥有一定资本的工场主、作坊主雇工生产的现象明显多于前代,这是具有新的内涵的历史进步。 (四)货币资本的积累 16世纪以来,中外贸易通商,中国大量出超、白银流入、物价升涨,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一)纺织业 市场需求的扩大,容易产生在丝与织分工基础上的较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促进了农村中的两极分化,有利于打破家庭手工业的狭小范围而形成规模较大的手工业工场或手工作坊,资本与雇佣劳动在此结合,产生最早的一批资本家。 (二)冶铁和铁器铸造业 冶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它需要一定设备,并须有熟练技工,这是资本与雇工相结合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冬麦,生产的目的在于攫取利润。 三、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一)手工业 1、清代前中期 资本主义萌芽有显著的发展,表现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增多,在制茶、制烟、酿酒、榨油、制糖、棉布加工等十数个行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清代中期 原有的丝织和铸铁业中的萌芽有了进一步发展,丝织业以固定雇工为主,雇工工资“计日受值”、“按件而计”,生产经营规模扩大。 铸铁业:生产规模有较大提高,在广西、陕西、四川冶铸业较发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评价 资本主义萌芽在手工业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量的方面,在土建生产关系中难成气候。 (1)清代棉纺织成为产值最大的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只在棉布加工过程中出现,且在棉布进入流通后,在商人手中完成,故不能改变棉纺织业本身的农民家庭生产的性质。 (2)纺纱技术尤其是纺织工具落后,使农家专事纺纱收不到专业分工的效益,纺织一体化又巩固了耕织结合的土建经济结构。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测试题

第四课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明代中后期,棉纺织业的中心是() A.苏州B.杭州C.松江D.广州 2.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机器房被认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其主要设依据是()A.使用机器生产且具有天下一定规模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时受值” 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商品 D.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3.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是() A.纺织业B.采铜业C.井盐业D.制糖业 4.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重农抑商根本目的是() A.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B.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C.确保赋役和地租的征收D.巩固封建统治 5.明朝时,首次下令实行海禁的皇帝是() A.明太祖B.明成祖C.建文帝D.崇祯帝 6.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缺乏资本原始积累 B.落后腐朽的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C.劳苦人民购买力低 D.商人力量弱小 7.对明清时期闭关政策共同占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8.清朝统一台湾后,一度开放海禁,设立了四个港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不包括()A.澳门B.香港C.宁波D.云台山 9.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 A.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 B.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C.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D.其根本目的是减轻农民的负担 10.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从根本上讲是由() A.经济基础决定的B.统治者的心态决定的 C.中外关系决定的D.阶级关系决定的 11.下列关于机户和机工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B.两者已无人身依附关系 C.两者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D.师傅和学徒的关系 12.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出现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 百科名片 相关书籍 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出现,萌发尚未定型形成气候,而产生在某种意义上体现出规范性与规模,生于萌芽状态的东西,本来不易辨识,也不容苛求。不过,资本主义萌芽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不仅要从微观上研究,还要从宏观上考察,才能定性 目录[隐藏] 定义 生产力 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差异 定义 生产力 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差异 [编辑本段] 定义 萌芽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出现,萌发尚未定型形成气候,而产生在某种意义上体现出规范性与规模。 生于萌芽状态的东西,本来不易辨识,也不容苛求。不过,资本主义萌芽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不仅要从微观上研究,还要从宏观上考察,才能定性。这里,我想提两点意见。 第一

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而不是一厂一店,因而不能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论证。它指的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不是个别人之间的关系,因而不能孤立地看待。这种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晚期,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条件时产生的。在这以前,像在自然和社会史中许多事物一样,它会有一些偶发的、先现的现象,但不能因此认为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这就是说,在考察资本主义萌芽时,必须把考察的对象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中,看这个地方、这个行业有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和气候。同时,考察的对象必须有一定的量,不能相信孤证。必然性是存在于偶然性之中,社会性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所以,真正的资本主义萌芽,总是具有多发性,是可以重复观察到的。 唐代何明远的丝织厂,仙君册的茶园,即使《太平广记》是可信的话,也只是一种偶发的、先现的现象。因为那时的社会经济条件还不允许新的生产关系出现。宋代经济有很大发展,当时的中国,在农业、基本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许多部门,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我想,单从生产力来看,宋代已经有了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物质基础。但是,从生产关系和社会条件来看,租佃关系、徭役赋税和工商业等方面的封建束缚,还未见松弛,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和意识形态的僵硬,较唐代尤甚。因而,它只能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准备阶段。 第二 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社会内部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它具有新生事物的生命力。它一旦产生,除非有不可抗原因,是不会中途夭折的,而是引导向新的生产方式。因而,真正的资本主义萌芽,应具有延续性和导向性。 这就是说,我们考察资本主义萌芽,是要探讨它的历史作用。如果只是一段插曲,也就不花那么大力气去研究了。任何经济现象,都是一个过程,不会突然发生,也不会蓦地消灭,必有它的继承性和发展阶段性。如果我们瞻前顾后,不满足于就事论事,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史,只能从明代后期,或者说从十六世纪写起。这以前,确也有些个别事例,如徐州利国监的冶铁,徐一夔《织工对》中的丝织工场,但都后不见来者,不能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起点。我们所考察的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都延续到清代鸦片战争前,并有发展,看出明显的阶段性。清代前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也要在鸦片战争后有个交代,看出它们的历史作用;这一点,后面将论及。[编辑本段] 生产力 第一部分 生产力是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前提,不能用一句话回答。但归根到底,还是要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尤其是农业生产力。“一切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而一切资

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考试重点】【必学】

一.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 1.产生的原因 (1)明朝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 (2)明朝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小商品生产者产生两极分化 2.明朝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产生时间:明朝中后期 (2)手工业生产者的分化 表现:手工作坊主开设手工工场(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被雇佣和雇佣的关系) 典型:苏州和杭州的丝织业机户 3.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包买商更为活跃,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增多。 4.评价 (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而曲折,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始终处于萌芽状态。(2)就全国而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稀疏而又脆弱。一.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实施原因 (1)对付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组织外族入侵 (2)受“天朝上国”思想的支配 (3)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3.表现 (1)下令“禁海”,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 (2)只开放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由“十三行”统一经营外贸事宜 (3)影响:阻碍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是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 (1)“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帆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如郑和下西洋) (2)“闭关锁国”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国人在华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3)“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锁国”则是更主要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1)积极:这种消极防御手段,初期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2)消极:1.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3.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故步自封、夜郎自大。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第四节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第一部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获得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2、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明清专制主义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3、清朝时期的闭关政策,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了中国的落后。重点: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作用;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闭关政策的内容。 难点:摊丁入亩对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教学方法:讲述法、文献法、对比法 授课: 一、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从我国封建社会整体的发展趋势上看,明清时期处于衰落阶段。 2、明清封建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鼓励生产,使封建经济还在继续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 芽。 3、具体表现: ①、边疆地区获得开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②、适应农业商品化趋势,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③、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④、商业空前繁荣,但商品流通还不足以动摇封建社会的基础 ⑤、明清闭关锁国,使中国在世界步入近代的潮流中,日益落伍。 三、农业生产的发展 1.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密不可分。 2.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第一,经济作物品种的增加和种植面积的扩大;棉花由江南推向江 北。 第二,从国外引进了高产作物和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玉米和甘 薯。 第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还形成了 一些农业专业生产区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 物种植面积扩大。 3.特点:①、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促进手工业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②、农业商品化趋势增强。 例:(2004年全国文综) 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①养活了众多人口②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③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④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明清与英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比较

明清与英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比较 摘要 英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在15世纪逐步发展,而明朝在当时也出现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但为何英国发展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实实在在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却几经周折最终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本文就地理条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军事和市场这些角度对明清与英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差异的原因进行比较与分析。 关键词:明清英国资本主义萌芽比较 引言 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快速发展,出现了雇佣关系的机工和机户,形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早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大量农产品拥进市场,出现了以贵金属白银为主的货币经济。清朝前期,在遭受朝代更迭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后,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英法侵华战争后,更是出现了辛亥革命等资本主义运动。15世纪,和明朝处于同一时期的英国出现了圈地运动,并在之后完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成为近代世界强国。 为什么地大物博的中国未能如英国一样发展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本文将从多方面、多角度比较明清与英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差异。 正文 一、地理条件的影响 中国北接冰冷的西伯利亚地区,西靠高寒的青藏高原,南面湿热的热带雨林,东临广袤的海洋,这就造成了中国是一个封闭王国,尽管周围有高丽、蒙古,但那些国家太小,对中国影响不大。所以,一切活动,都是中国人自己在探索,

缺乏了一定的思想碰撞与交流,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不小的限制。而且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那里平原遍布,水足土沃,便于发展种植业。而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也的确使种植业发展起来,尤其是水稻种植,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为了养家糊口,人们整天守在田上,势必会使人民跟外部的地域交流减少。长久由此,便形成了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即使发生在这里面的一些商品交换也是为了维持这个经济体系的稳定。这样封闭的经济体系,每户种植户都是独立的——只要能保障每户人有可以正常种植的田地,每户人生产的产品都是自供的,即是生产的结果对整个社会稳定或许有益,但对于要扩展生产的规模是不利的。按照经济理论,生产规模的扩大就能提高供给,供给扩大就能带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反作用于产能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环。但从一开始,发达的种植业使人民视土如金,使人民的观念郁于拥有固有的土地,忽略这其中商品交换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人民与外部世界的交流较少也使中华文明相对与整个世界的封闭。虽然明朝中后期,手工业的繁荣带来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观念的束缚,统治者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随后的清朝更是实行闭关锁国,错过了工业革命的科技浪潮,沉浸于四方朝贡的天朝幻想中。资本主义萌芽就这样被扼杀于摇篮中。 与中国的地广物博相对,英国却是一个岛国。因为四处是海,发展了渔业。渔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海洋文化的繁荣。渔民要出去捕鱼,就必须面对惊涛骇浪,要补到更多更好的鱼,就必须涉足别人没到过的海域,这其中的风险是可想而知的。但为了生存,渔民们就必须勇敢的面对这些挑战。长久由此,岛民们养成了敢于冒险,勇于开拓,崇尚自由的精神。而且平时的航海也加强与周围的地域联系。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对各种产物的产能是不同的,有的地域对某种产物的产能高对另一种则不然,如果地域与地域间有对本地域低产能产物而对另一地域是高产能产物的需求,商品交换对经济发展的价值就显现出来,岛民会很快领悟到这一点。起源于希腊文明的西方文明由于对航海的需求,便有了后来的地理大发现。再加上天文学的发展,更是对封建时代神权至上的观念提出了挑战。再是后来的文艺复兴,使天赋人权的理念深入人心,打破了神权对人的精神领域的束缚。这为后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奠定了思想基础。工业革命的到来使英国的产能比以前几个时代加起来的产能还要强,对商品交换意义早于了然于胸的西方人破除了封建时代神权对人观念的束缚,资本主义便得以在岛国上自由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的学术史回顾与反思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的学术史回顾与反思(节 录) 曾经作为史学界“五朵金花”之一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已黯然凋谢。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作了经典性的阐述:“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5]毛泽东的经典阐述显然并非毛本人的理论发明,而是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较为一致的看法,只不过毛的口吻更明白地表达了出来。所不同的是,这个结论一经领袖之口说出,便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真理,在意识形态一元化的政治环境中,学者的任务就是要找出具有说服力的历史事实来论证它。 进入1990年代以来,专门论证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论著已比较少见,取而代之的的是对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的反思。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可以归结为“情结论”、“死结论”和“假问题论”等。 何为“资本主义”:质疑“资本主义萌芽”研究的前提 吴承明先生在《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一章“导论”中,首先讨论了“什么资本主义萌芽”,但没有对“什么是资本主义”做出概念限定。我认为要真正对“资本主义萌芽”做出令人信服的概念论证,首先必须对“资本主义”一词做出概念论证,这是个前提。既然对到底什么是“资本主义”的概念问题始终都没有搞清楚,那么我们多年来讨论 的“资本主义萌芽”在前提上就很成为问题了。正是因为概念上的模糊,各有各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准,所以讨论中出现各种五花八门的观点就不足为奇了。比如,关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从“战国 说”、“西汉说”到“唐代说”、“宋代说”、“元代说”、“明代说”、“清代说”,前后竟然相差两千多年,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基于此,有必要首先讨论“资本主义”概念和它的历史渊源问题,虽然我深知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许多西方学者也困惑于这个概念的泛化和模糊,在使用这个概念时都非常犹豫。历史学家赫伯特·希顿对这个词极为反感,他说:“在所有以主义结尾的词中,资本主义一词最容易招惹是非。它的含义和定义如此混杂,因而一切懂得自重的应该把它同帝国主义一起从词汇种摈弃。”著名的年鉴派学者吕西安·费弗尔也认为该词已用得太滥,主张取消这个词[10]。黄仁宇先生也认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 导论: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里还存在着非主流的商品经济,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明清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现象。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经历了一个产生——缓慢发展——被打断发展这样一个过程。 一、明朝中后期手工工场的出现 1、前提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所谓“商品”,就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而“商品经济”是以生产商品为特征的经济关系。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的新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创造了条件;) 直接原因: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刺激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生产规模更大,分工更细,全国出现30多座较大的工商业城市,产品有了更多的销售市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手工业者不断分化,少数善于经营者富裕起来,多数手工业者贫困破产,丧失生产资料,不得不去当雇佣工人,于是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时间地点: 明朝中后期(15世纪末)、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一些地方(如苏州) 3、含义: 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处在萌芽状态的雇佣关系",它的发展方向是资本主义。所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说:"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3、产生部门(最早出现的行业): 丝织业等手工业生产部门。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区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业工场。 4、出现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 在当时的苏州,所谓“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富有的机户依靠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这就是早期的资本家,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计日领取工资的生产者“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5、主要特征: ①微弱、稀疏; ②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 ③发展水平低; ④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称之为“萌芽”,就是说当时的资本主义关系刚刚产生,还很不普遍,只是在个别地区、个别行业中出现。那时,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在全国占主要地位。 6、实质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 - 科大卫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1期 3 本文为作者1993年8月在香港科技大学的系列演讲的一部分。感谢徐泓教授和蔡志祥博士邀请,也感谢黎志刚博士、萧凤霞教授和林至人博士,他们曾对文稿提出修改意见。 ①关于作为《资本论》背景的这一古典经济学解释,参见Louis Dum ont ,From Mandeville to Marx ,the G enesis and Triumph o f Economic Ideology ,Chicag o :University of Chicag o Press ,1977.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 3 科大卫 内容提要:本文讨论15—20世纪中国经济发展中金融制度和商业组织的角色。文章认为,金融制度的缺陷妨碍了20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其根源可追溯至明代食盐贸易的历史。明代食盐贸易包含了商业票据的投机要素,这些商业票据以一种被称为“盐引”的国债为基础。17世纪初“盐引”的废除,意味着向取代金融市场的皇帝荫庇制度的决定性转变,新的做法被称为“官督商办”。至19世纪的最后10年,公司法经通商口岸被引进中国,商业票据市场才再次缓慢出现。股份资本的要求有助于融资市场的重新出现,这一市场所要求的规则,在荫庇制下的贸易中不可能出现。 关键词:盐法 资本 公司法 股份 合同 官督商办 在本文讨论开始时,应该先说明我对“资本主义”这个名词的认识。我的出发点是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本”本质的理论。在古典经济学中,财富来自三个方面,即资本、土地和劳动力。资本不同于劳动力,因为它可以积累,也不同于土地,因为它可以流动。因为观念上有明确的分别,古典经济学把价格列为利息、地租和工资的总和。马克思的学说,基于古典经济学。尽管马克思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把资本和土地连贯到劳动力,但马克思的经济学并未超出古典经济学的范畴。我们甚至可以说,整部《资本论》都在讨论资本流通的过程,说明只有在资本流通的过程中,资本家才控制了劳动力。在讨论资本主义萌芽时,不得不同时讨论资本的流通。① 但是,古典经济学家并没有说明资本为什么可以流通。从古典经济学的观点来说,资本是在以贸易为主体的交换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而因为贸易伴随着劳动分工而产生,所以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顺着这一思路,从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出发考察历史,就会以为,除非遇到人为的阻滞,贸易一定会自然地增长,工业也必定随之而来。这一论点在本世纪初遭到韦伯(Max Weber )和朴兰易(K arl P olanyi )的挑战,与古典经济学家的假说相反,他们认为,不均等的优势(unequal advantages )并不自然地导致贸易产生,因为贸易只有在适当的制度出现以后,才

为什么中国比西方晚200年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总结

姓名:张莹2013020308002 班级:1301b 英语师范 (一)、课堂作业 C:为什么中国比西方晚200年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首先,比较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相当缓慢,缺少雄厚的原始资本积累。明朝时期,中国早期的资本家,机户主要来源于生产规模较大的手工作坊主和富有的商人。但是这些作坊主和商人很多本身就是地主。原来不是地主的,发家致富后往往通过购田置地而成为地主,再不然就是建房买楼,放高利贷,很少把资金投入到生产领域。这就严重阻碍了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使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缺少必要的资金。而当时的英国,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圈地运动和殖民扩张等方式,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积累了资本。在西方,重商主义政策是16至18世纪欧洲盛行的一种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他们认为金银富足是国家富裕的标志,因此,政府积极鼓励发展工商业,拓展对外贸易,这些政策,虽然主观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家的实力,但是客观上有助于资本的积累,促进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并且,在一些时期,这种政策规定十分严格。例如:《江宁府志》记载:"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可见,政府不仅严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而且对其课以重税。这既影响到"机户"的积极性,当然也就影响到资本主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明代末期黄宗羲才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要求解除封建的束缚,发展商品经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政府甚至不惜使用行政命令,强行剥夺劳动者的生产资料,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此外,政府积极支持和鼓励对外殖民扩张,抢夺财富,或者通过奴隶贸易,积聚大量血腥的资本。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资产阶级,非常崇尚节俭,他们认为,俭省、节俭甚至吝啬都是美德,只有这样,才能创造资本。例如巴尔扎克小说中的葛朗台。而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土地是财富的主要象征,地主和商人往往把剥削来的钱财用来购买田地,加上封建的地租剥削一直很重,拥有土地可以榨取更多的财富,并且地租收入稳定,是发家的好手段。因此清朝时,就有人说"凡置产业,自当以土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这样的一种投资意向使得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缺乏必要的观念支持和资金准备。由于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比较成熟,长期成为东方的文明中心,是周边国家和民族向往和学习的榜样,致使历代封建皇朝的统治者形成以我为中心,老子天下第一的优越感和自大狂,一直处于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对外来文明往往采取排拒态度。如此一来,也就失去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最好的机遇。比如明朝初年,正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将触角四处延伸的时候,而此时,中国的国力不仅稳居世界第一,而且中国的航海技术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郑和统帅的远洋舰队,无论就造船技术、航海技术,还是舰队规模,都远远超过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统帅的远洋船队。然而,郑和七次远航主要是“宣扬国威”,而不是进行商贸和殖民活动。明清两代都厉行海禁,错过了与西方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特别是向西方学习的机会。这样,当西方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并向亚非拉各洲进行殖民活动,疯狂掠夺人和 财富时,中国却依然在封建社会的轨道上蹒跚而行。资本主义萌芽虽然已生长数百年,但依然是柔嫩的幼芽。

解答学生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疑惑

解答学生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疑惑 现行的高中教材记录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当时在我国的江南地区的丝织业领域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情况,其他代表性部门有云南的采铜业、四川的井盐业、台湾的制糖业、陕西的伐木业等等。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都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因而此时被视为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期。 在教学的过程中,许多同学难以理解这时的“雇佣与被雇佣”为什么被视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期?因为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就存在着“雇佣关系”。他们的理由如下:古人主要的经济生活是从事农业生产,在农业间隙也从事一定的家庭副业,例如捕鱼打猎,上山樵采等,甚至出现一些帮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忙人”或者长工,他们通过给主人家干活,而后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这难道不是“雇佣关系”吗?的确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雇佣关系”,但是它与资本主义萌芽状态下的雇佣关系存在本质区别! 首先,“资本主义萌芽”这个名称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它用来指代资本主义产生早期,简单的商品经济关系,主要是资本主义手工工场阶段。归根到底来说,“资本主义萌芽”属于商品经济范畴,而我国封建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小农经济,是一种农业经济,纵观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历朝历代都在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的发展遭受打击,商品经营只有从宋代以后才逐渐放开,并且越来越开放,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出现商业大繁荣,但就是这样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也没有出现手工工场,所以在封建社会前期存在的雇佣关系不能是资本主义萌芽,它仅仅是封建社会中一种小范围的经济现象。 其次,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一些基本的条件,第一是资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在早期的殖民罪恶中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并且把他用于扩大再生产;第二是劳动力,这里的劳动力是一无所有的人,他们没有任何的生产资料,必须靠出卖自身的劳动力来赚取微薄的工资用以养活自己,但拥有人身自由;第三是市场,超强的市场需求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中国古代早期的雇佣形式的经济状况是“东家”在经营商业取得一定的收入之后,他们不是用来扩大再生产,而是用来买田置地,赚取的金钱并没有转化为生产的资本;其次是劳动者——“忙人”,他们虽然靠出卖劳动力取得收入,但是他们不是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的劳动者”,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忙人”,他们不是一无所有者,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忙人多数是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包括农具、牲畜等,是被束缚在土地上的,而不是完全自由的劳动力。假如真正到了破产的地步,这类人也不会轻易地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他们通常会将自己委身于主人家,形成人身依附,从新丧失独立性。所以上述劳动者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的劳动者”。在市场方面,我国经济形态以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为主导,这种经济形态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这种经济封闭、牢固,满足了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这种小规模的经营所取得的产品主要供家庭消费和封建贡赋,没有太多的剩余产品可以用来在市场上出售,沉重的封建剥削又使得农民普遍的贫困,没有太多的钱用于购买商品,其形成的购买力无法满足市场的扩大和社会分工的深化;长期的对外交往虽然频繁,商贸往来不断,但是

资本主义萌芽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区别

资本主义萌芽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区别 资本主义萌芽与民族资本主义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即以商品经济活跃为基础的资本主义萌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但民族资本主义并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二者混淆,因为资本主义萌芽与民族资本主义之间更多的是区别。 1、从背景来看: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处于封建社会内部;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部。 2、从生产方式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处于状态,采用手工操作;而民族资本主义处于机器大生产时期,采用机器生产。 3、从规模与分布来看:资本主义萌芽一般规模小,主要集中在江南的个别地区、个别行业、个别部门;而民族资本主义通常规模较大,分布于沿江和沿海地区。 4、从管理者来看: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工场的管理者是富裕起来的手工作坊主,即“出资”的机户;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者是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转化的民族资产阶级。 5、从劳动者来看: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劳动者是早期的工人,即掌握熟练技术的“出力”的机工;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劳动者是工业无产阶级,即来自破产的农民。 6、从发展面临的问题来看: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主要障碍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和自然经济。而民族资本主义“先天”资金短缺、市场狭窄、技术力量薄弱、劳动力素质低,“后天”又遭到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7、从特点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且发展缓慢;而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几次发展的机会,并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8、从影响来看: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表明在封建社会内部已经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封建制度衰落的标志和具体体现之一;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和转变提供了物质条件,也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第4节 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第4节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知识体系】 一.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1、原因:(1)(2); (3)(4) (5)(6) 2、特点:①;②;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明清政府是如何调整生产关系的?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1.一条鞭法(1581年,内阁首辅张居正): (1)原因:①明中期,农民负担的赋役过于沉重,不仅导致阶级矛盾尖锐,而且国家财政也面临极大的困难;②旧的赋役制度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2)目的: (3)内容:①;②; ③。(4)意义:①; ②; ★为什么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2.“更名田”(1669年,康熙): (1)内容:。(2)意义:对鼓励农民从事生产,开垦荒地起一定的作用,促进了清初经济恢复和发展。 3.“摊丁入亩”: (1)原因:①② (2)内容: (3)作用:① ②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政策实施的原因有何相似之处? ★比较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异同 ★两税法和一条鞭法的相似点 ★回顾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改革史 ☆主要赋税制度:包括鲁国初税亩、秦以徭役为主的剥削、西汉编户制度、两汉轻徭薄赋的政策、北魏租调制、隋唐租庸调制、唐中期两税法、北宋方田均税法、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地丁银。 ☆征收依据:中国古代赋税史上的四大税种: ①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②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 ③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④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以及其他苛捐杂税。 ☆内容特征分类: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形式 ( 1 )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初税亩、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 ( 2 )以土地财产为主的赋税制度(两税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 3 )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沿革的五大趋势: ①由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直至取消人头税。 ②由向国王纳贡到国家征收土地税。③由实物、劳役地租到货币地租。 ④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税种由多到少。③征收商品税越来越重。 主要趋势:( 1 )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 2 )按人(户)收税——按田亩财产收税 ☆赋税制度赋税改革原因:①适应和恢复农业生产力②解决地主和国家争地的矛盾③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稳定税收

资本主义萌芽

第四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课时)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时间、地域、部门、原因、特点) 2、资本主义萌芽在清代的发展(表现) 3、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评价(历史地位): ★新事物,代表了发展的总趋势; ★稀疏而又微弱;受束缚和阻碍;发展缓慢、地位低微。 二、“重农抑商”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含义): 2、“重农抑商”政策推行的原因 3、“抑商”的具体表现 4、“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影响 ★阻碍、强化、阻碍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推行的时间: 2、推行的原因 3、此政策的含义——★不是完全禁止,只是严格限制 4、产生的危害——★妨碍、抑制、阻碍;与世隔绝、落后。 一、导言学习: 引导学生思考:(1)你知道资本主义经济与古代传统手工业有什么区别吗? (2)你知道广州地区有哪些著名的资本家吗? 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本课要掌握的“探究的主要问题”:原因、作用、影响

和“重要概念”:资本主义萌芽 “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域:江南地区(苏州、杭州、松江、广东佛山)——经济重心南移 部门:丝织业、棉纺织业、铁器制造业 原因:生产力发展,手工业进步,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参考P27“学思之窗”)特点:以生产商品为目的(交换、赢利); 机户与机工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纯经济关系,无人身关系) 2、资本主义萌芽在清代的发展(表现)——参考P27“历史纵横” 手工工场进一步扩大、分工更加细密、雇工数量更多; 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云南采铜业、四川井盐业等)。 3、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评价(历史地位): ★是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稀疏而又微弱;受制度的束缚和政策的阻碍;发展缓慢、地位低微。 (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三、“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普遍推行的一项经济政策。它首现于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都继承并发展此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含义): 什么是“重农抑商”政策? ——我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所推行的,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 治的经济政策。 2、“重农抑商”政策推行的原因 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要“重农抑商”政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