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鱼类肠道组织结构及其功能适应性

鱼类肠道组织结构及其功能适应性

鱼类肠道组织结构及其功能适应性
鱼类肠道组织结构及其功能适应性

鱼类消化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分布

鱼类生活的环境和鱼类消化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在鱼类生长发育过程中,鱼类消化道逐渐形成了一个由好氧菌、兼性厌氧菌和绝对厌氧菌组成的动态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鱼类消化道的各种微生物生长良好,占主导优势的有益微生物菌群能使消化道处于健康环境中,从而保证鱼类消化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同时,有益微生物菌群定植于肠内壁黏膜,形成非特异性的生物保护屏障,抑制病原菌对肠壁的定植,维持肠道正常的微生态平衡。但当出现饵料或环境变更等应激状态时,这种理想的微生物区系平衡会受到冲击,宿主的正常防御系统被破坏,某些条件致病菌会转移、定植并侵袭鱼体的其它组织器官,导致细菌性疾病的暴发[1]。因此,如何利用益生素、化学益生素等调控鱼类消化道微生物的组成,保持鱼类消化道微生物区系平衡,维持动物健康正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 1鱼类消化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分布 鱼卵孵化前表面附着有大量的细菌,但刚孵化鱼的胃肠道通常是无菌的。孵化后的仔鱼在卵黄囊消耗以前就会开始饮水,水中的细菌得以进入仔鱼的消化道。稍大一点的仔鱼还会摄食附着有大量细菌的悬浮颗粒和卵黄碎片。因此,养殖水体、悬浮颗粒和卵黄碎片的细菌成为仔鱼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的最初来源。但是,鱼类胃肠道环境不同于水体环境,仅那些能适应鱼类胃肠道环境和宿主的免疫系统的微生物能够定植于胃肠道。研究表明,仔鱼期形成了最初的不稳定的微生物区系,随后此微生物区系逐渐成熟,幼鱼期形成比较稳定的微生物区系。例如,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在孵化后20~60 d内建立起比较成熟的微生物区系[2]。仔稚鱼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成,它们更多的是依赖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其中,胃肠道粘膜上附着的正常菌群可能是仔稚鱼对抗致病菌入侵的第一道屏障。然而,由于传统方法的严重制约,特别是消化道微生物区系复杂多样且需厌氧环境,目前有关仔稚鱼消化道微生物的研究较少,仔稚鱼胃肠道粘膜上附着的菌群种类、功能和变化尚不清楚。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益发展,DGGE、TGGE等DNA指纹技术有望用于鱼类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的研究,从而加深人们对鱼类消化道微生物菌群分布和功能的了解[3]。 有关幼鱼和成鱼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组成研究较多,报道结果也不尽相同。但通常情况下,淡水鱼消化道中常见的微生物主要有气单胞菌(Aeromonas)、假单胞菌(Pseudomonas)、邻单胞菌(Plesiomonas)、肠杆菌(Enterobacter)等,而海水鱼消化道中最常见的是弧菌(Vibrio)、假单胞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等[3]。成鱼的消化系统已经发育完成,消化道微生物区系变得相对稳定。但是,当出现病原菌侵袭、饵料或环境变更等应激状态时,这种理想的微生物区系平衡会受到冲击,宿主的正常防御系统被破坏。Lodemel等[4]报道,正常情况下北极嘉鱼(Salvelinus alpinus L.)肠道微绒毛上附着有大量的细菌,而人工感染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 ssp. Salmonicida)后,附着于肠道的细菌数量下降了100倍,提示感染致病菌后北极嘉鱼肠道正常菌群数量急剧下降。随后,Ringo等[5]研究了杀鲑气单胞菌攻毒对北极嘉鱼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攻毒后北极嘉鱼肠道微生物区系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肉杆菌(Carnobacterium) 则持续存在于后肠,且能阻止致病菌在肠道的定植,作者由此推断肉杆菌是北极嘉鱼肠道的固有菌群,是北极嘉鱼对抗致病菌定植的天然菌群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Olsen等[6]研究了急性应激(养殖水面下降到5-10cm,用长杆追逐鱼15min)和饥饿应激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消化道微生物

鱼类头部器官

第三节 头部器官 尽管鱼类的头型多种多样,但各种鱼类头部着生的器官都和鲤鱼相类似,基本为摄食器官和呼吸器官,主要包括吻、口、须、眼、鼻、鳃和喷水孔等。 一、吻 吻是头最前方的部分,有口和鼻。吻会发生变异(图1-10),有些鱼类吻特别长,如烟管鱼、颌针鱼、海马;弯曲成钩状,如长吻鱼。主要功能:攻击的工具,如剑鱼、锯鲨;帮助铲掘泥沙、寻找食物,如鲟鱼。 二、口 口是鱼类的捕食器官,是索食、攻击和防御器官,是营巢、求偶、钻洞和呼吸进水的工具。口中牙齿的作用能使原来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变成食物并可防止活的食物逃脱。口也是鳃呼吸时水流进入鳃腔的通道。 硬骨鱼类的口可以分为:上位口、下位口及端位口(图1-11)。 (1)上位口 口开在吻的前上方,通常下颌长于上颌,多属于以食浮游生物为主的上层或中下层鱼类,如翘嘴红鲌、麦穗鱼、鳓鱼、大眼鲷等,也有些肉食性的底层鱼为上位口,如鮟鱇。 (2)下位口 口开在吻的下部,通常上颌长于下颌。这种鱼一般多生活于 水体之中下层,以底栖生物为食。如鲟鱼的口位于头腹面, 口前有一排长须,图1-11 硬骨鱼类口位 (a)上位口;(b)端位口;(c)下位口 图1-10 各种鱼类吻的变异

口小而圆,伸缩自如。由于鲟鱼是以泥沙中的底栖动物为食,它尖长的吻被用来搅混水底,待触须感触到食物时,即用口吮吸。有些下位口的鱼,口往往有一定程度特化,如密鲴、鲮鱼的口呈一横裂,上下颌边缘还有角质层,便于刮取水底的食物,山区河流上游的平鳍鳅、墨头鱼的口呈吸盘状,利于吸附,以免急流冲走。 (3)端位口 口开在吻端,上下颌等长。属于这类口型的鱼类极多,多为善于游泳的营捕食性生活的中上层鱼类,有些为滤食性鱼类,如鲢、鳙、海水的鲐鱼、马鲛鱼等。 三、唇 唇是围绕在口边的一层厚皮,鱼类的唇一般不发达,但也有些种类的唇较发达。如鲤鱼、泥鳅等,靠发达的唇帮助摄食。 鱼唇并无任何肌肉组织,所以不同于高等脊椎动物的“真唇”。 四、须 有一部分鱼类在口周 围及其附近,常有各种类 型的须着生,须上分布有 作为感觉器的味蕾,起触 角作用,其功用是辅助鱼 类发现和觅取食物。 须以所在的位置不同 而命名(图1-12)。生在颐 部的称为颐须,在颌部的 为颌须,在鼻部的为鼻须, 在吻部的为吻须。鲤鱼的 口两侧有吻须一对,颌须一对,颌须长度为吻须的2倍。鲫鱼无触须,泥鳅及鲶鱼均以口须多而著称。 有些鱼类的须超过十二条以上,称缘须或流苏,如卷口鱼。 A 鲤鱼;B 黄颡鱼;C 鲱鲤;D 鳕鱼 图1-12 各种鱼的须 1 吻须;2 颌须;3 鼻须; 4 颐须

组织结构的类型

组织结构的类型: 1.直线型组织结构 是最古老、最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类型。其特点是组织系统职权从组织上层“流向”组织基层。上下级关系是直线关系,即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优点: 1.结构简单,命令统一;2.责权明确;3.联系便捷,易于适应环境变化; 4.管理成本低。 缺点:1.有违专业化分工的原则;2.权力过分集中,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适用范围:劳动密集,机械化程度比较高、规模较小的企业。 直线型组织结构图 2.职能型组织结构 其特点是采用按职能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办法来代替直线型的全能管理者,各职能部门在分管业务范围内直接指挥下属。 优点:1.管理工作分工较细; 2.由于吸收专家参与管理,可减轻上层管理者的负担。 缺点:1.多头领导,不利于组织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 2.各职能机构往往不能很好配合; 3.过分强调专业化。

适用范围:劳动密集,重复劳动的大中型企业 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是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各级行政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即在直线制组织统一指挥的原则下,增加了参谋机构。 优点:既保证了集中统一的指挥,又能发挥各种专家业务管理的作用。 缺点:1.各职能单位自成体系,不重视信息的横向沟通,工作易重复,造成效率不高。 2.若授权职能部门权力过大,容易干扰直线指挥命令系统。 3.职能部门缺乏弹性,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迟钝。 4.可能增加管理费用。

适用范围:规模化企业经营单位,权力科学分配,双重职能权力与责任明确界定,考核指标多元化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图 4、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是欧美、日本大型企业所采用的典型的组织形式。有时也称之为“联邦分权化”,因为它是一种分权制的组织形式。 优点:1.责权利划分比较明确,能较好地调动经营管理人员地积极性; 2.事业部制以利润责任为核心,能够保证公司获得稳定地利润; 3.通过事业部门独立生产经营活动,能为公司不断培养出高级管理人 才。 缺点:1.需要较多素质较高地专业人员来管理事业部; 2.管理机构多,管理人员比重大,对事业部经理要求高; 3.分权可能架空公司领导,削弱对事业部地控制; 4.事业部间竞争激烈,可能发生内耗,协调也较困难。

鱼类粘膜免疫机制

水产动物免疫学—鱼类粘膜免疫 1 粘膜免疫系统的非特异性免疫 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如通过一些非特异性的溶菌酶、蛋白酶及呼吸暴发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等来杀灭入侵微生物,是鱼类相当重要的防御机制之一.研究表明,粘膜免疫系统也存在这些非特异性的免疫机制.通过对鱼的皮肤和粘液抽提物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具有一些非特异性的抗细菌、真菌的物质[15] ,这些物质对病原的作用具有广谱性.对皮肤粘液与寄生虫感染的关系研究发现,虹鳟鳍条和皮肤 粘液细胞密度与三代虫感染强度呈负相关,并认为粘液中的溶菌酶、蛋白酶、免疫球蛋白及C3补体对寄生虫的感染都有影响.鱼类鳃和肠道的吞噬细胞都存在活性氧自由基(O·-2 )鳃上的吞噬细胞具有吞噬活性,但是从其O·-2活性看,其呼吸暴发( respiratory burst ) 强度不如头肾白细胞.而对肠道巨嗜细胞的呼吸暴发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虹鳟后肠巨嗜细胞对PMA 刺激后的化学发光反应(chemiluminescence response) 强度明显比前肠细胞强,这种差别并不是因为 巨嗜细胞在前、后肠中数量上的明显差别,而是两个部位的巨嗜细胞细胞反应强度不相同.此外,大剂量的维生素E 可以增强鱼类肠道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这可能与维生素E 能增强吞噬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鱼类的嗜曙红粒细胞 (eosinophilic granule cells ,EGCs)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Flano等发现虹鳟鱼体外培养的鳃在受到细菌刺激时,EGCs数量增加,并推测EGCs 是由局部的前体细胞分化而来.Holland等[16]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在体外培养的鳃受到LPS 和人重组TNFα刺激时,EGCs的数量有显著的增加,并且还发现鱼体受急性应激(acute stress )和慢性应激(chronicstress)时,EGCs 的数量也会 增加,这些现象类似于哺乳动物肥大细胞应激时的反应机制.另外鱼类皮肤、鳃 及肠道的EGCs与哺乳动物肥大细胞有类似的细胞酶活性(如磷酸酶,非特异性脂 酶等) ,并在P物质(substance P,SP)、辣椒素等物质的刺激下发生去颗粒化,因而一般认为鱼类的EGCs 细胞与哺乳动物肥大细胞是同源的. 2 粘膜免疫系统的特异性免疫 在哺乳动物中,当抗原接触粘膜时, 可以引起局部的免疫应答,并分泌特异性的IgA 抗体.成特异性免疫应答.最初, 研究表明口服和肠道灌注的方法进行免疫 都可以引起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而且口服疫苗可以使鱼体产生不依赖于血清抗体的粘膜抗体.近十年来,围绕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学

第一节 结肠解剖

第六章结肠 第一节结肠的解剖及生理 一、结肠的解剖 结肠(large intestine)起于右侧髂窝内续于回肠末端,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成人结肠全长平均约150cm(120-200cm)。其功能是吸收水分,分泌粘液,使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盲肠、结肠、乙状结肠位于腹腔内。结肠上起自右侧髂窝与回肠相连,呈M形将空、回肠环绕在内,下与乙状结肠相连。结肠各部位管径不一,盲肠最粗,管径约6-7cm,逐渐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约2.5cm,这是结肠肠腔最狭窄部位。 图6-1 结肠的区域分布图6-2大肠的解剖 在盲肠和结肠的肠壁有三个特征:1、结肠带:为肠壁纵行平滑肌集中形成三条肉眼可辨与肠壁纵轴平行的狭窄纵行。在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较为清楚,降结肠至乙状结肠逐渐不明显;2、结肠袋:因结肠带短于肠管六分之一,而牵拉肠壁形成节段性的囊状膨出,称为结肠袋;3、肠脂垂:由结肠带两侧浆膜下脂肪组织聚集而成的大小不等小突起,悬挂在结肠袋侧缘;整个大肠约有100-500个肠脂垂,主要位于乙状结肠和盲肠附近;以上三个特征性结构是区别大小肠的重要标志。 (一)盲肠: 盲肠(cecum):位于右侧髂窝,是大肠的起始部,也是最粗,最短、通路最多的

一段,长6-8cm;其下端膨大的是盲端,左侧(内侧)有回肠末端突入盲肠,开口处粘膜形成上、下两襞称为回盲瓣,可防止小肠内容物过快流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吸收,亦可防止盲肠内容物返流到回肠。在回盲瓣下方约2-3cm处有阑尾的开口。盲肠为腹膜内位器官,但没有系膜,故有一定的活动度,高位时可达肝右叶下方,低位时可伸入小骨盆内;小儿盲肠位置较成人高。 (二)升结肠(ascending colon):起于盲肠,长约12-20cm,肠管沿右侧腹后壁上 行至肝右叶下方转向左前下方形成结肠肝曲,又称为结肠右区,再急转向左移行于横结肠。结肠肝曲内侧靠近十二指肠球部。升结肠为腹膜间位器官,前面及两侧有腹膜遮盖,后面借疏松结缔组织与腹后壁相贴,活动性小,当升结肠病变时常累计腹膜后间隙。 升结肠内侧为右肠系膜窦及回肠肠袢;外侧与腹壁见形成右结肠旁沟;上通肝下间隙(肝肾隐窝),下达髂窝或盆腔。 (三)横结肠(transverse colon):自结肠肝曲起(结肠右曲),先向左下横过腹中部再向左后上至脾下方,形成开口向上的弓形,在脾的内下方急转向下形成结肠脾曲,又称结肠左曲,与降结肠相续;长约40-50cm,为腹膜内位器官,后方借借肠系膜附着胰腺,前方被大网膜覆盖;是结肠最长最活动部分,其中部有不同程度下垂,老年或瘦长体型者可达脐下,甚至盆腔。横结肠上方与肝右叶、胆囊,胃和脾相邻,后方与胰腺及十二指肠水平部相邻,下方与空回肠相邻,因此常随胃肠的充盈变化而升降。 图6-3 回盲部图6-5 乙状结肠和直肠 (四)降结肠(descending colon):自结肠脾区沿左肾外侧缘腹后壁向下达左侧髂嵴水平

鱼类微生物病常用药

鱼类微生物病常用药 鱼类与陆生动物有许多不同的生物习性,在使用鱼药时要考虑鱼类的特性及其特殊的生活环境,同时还应掌握各种药物的性质、功用、用法和剂量,避免因使用不当而无效,甚至出现严重事故。 (一)漂白粉 漂白粉又称含氯石灰,是将氯气通入石灰水中制成,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为灰白色粉末,有氯臭,含有效氯25-30%。漂白粉稳定性差,极易受潮分解失效,遇光、热、潮湿分解更快。一般保存条件下,每月损失有效氯1-3%,因此在使用前应估算补足用量,最好是能测定有效氯的含量,市售有"水生"漂白粉有效氯测定器,经常使用漂白粉的养殖场可以考虑购买。 1.作用与用途 漂白粉加入水中产生次氯酸,而次氯酸又可放出活性氯和初生态氧,呈现杀菌作用。能杀灭细菌、芽孢、病毒及真菌。其杀菌作用强,但不持久。 2.用法与用量 ①鱼池清塘消毒为20ppm;②浸洗鱼种为10ppm;③全池泼洒为1ppm;④食场挂篓,每只袋内装100-150克,通常挂3-6只。 3.注意事项 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不可与易燃物品放在一起,对金属有腐蚀作用,盛装时用陶器或木器。用时现配,久贮易失效。 附:漂白粉精 是从漂白粉中提取的较纯的次氯酸钙,含有效氯56%左右。其作用与注意事项与漂白粉相同,全池泼洒时0.1-0.2ppm。 (二)优氯净与防消散 优氯净为二氯异氰脲酸钠的制品,防消散为二氯异氰脲酸的制品,前者含有效氯56%,后者含有效氯60%。均为白色粉末,作用同漂白粉,但作用较强而持久,且稳定性好。是目前广为应用的有机氯消毒剂。 1.用法用量 ①以0.3ppm浓度全池遍洒;②按每100公斤鱼用1.5-3克的用量拌入饲料喂,3天为一个疗程,对细菌性肠炎病疗效好;③食场挂篓,每篓内装50-100克,一般挂3-6个篓。 2.注意事项 同漂白粉。 (三)鱼安

共青团的基层组织结构与设置

共青团的基层组织结构与设置 作者:[团区委] 11740 日期:[2010-2-11] 1、团的基层组织结构 团的基层委员会是团员代表大会(团员大会)闭会期间的领导机构,负责基层团的日常工作。团的基层委员会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适当的工作部门。《团章》规定,团的基层委员会可下设团总支部(或支部),团总支部可下设团支部,团支部团员数量较多时,可设立若干团小组。 2、建立团的基层组织的基本条件 《团章》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团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建立团的基层组织。团的基层组织设置应从实际出发,可以不完全与党组织和行政建制对应。团的基层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和团员人数,经上级团的委员会批准,分别设立团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见图示)。 (1)团员在3人以上的单位,可以建立团支部。 (2)团员在30人以上的单位,可以建立团总支部。 (3)团员在100人以上的单位,可以建立团的基层委员会。 在基层委员会、总支部下建立支部。如果工作需要,在基层委员会下也可以建立总支部。在一个支部内可以分若干个小组。 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由团员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其中大、中学校学生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一年。基层委员会由团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

3、团的基层组织的建立 《团章》规章,团的各级委员会都必须经选举产生,换言之,团的支部、总支部、基层委员会都必须经过团员大会或团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具体来讲,团的基层组织的建立一般必须经过三个环节: (1)成立建团筹备小组。在同级党组织的领导、指导下,在应建团单位(指团员人数至少在3人以上的单位,下同)成立“建团筹备小组”;筹备小组成立之始就应明确成立的目的、组成的人员、开展的主要工作等。此时,筹备小组除了筹备团组织建立事宜之外,同时具有团的临时机构的职能,可进行团内统计,召集团员大会、开展一些团内活动等。因此,在考虑筹备小组的组成人员时,应与正式成立该团组织的候选人选相结合,起到一个考察锻炼的作用。成立筹备小组,应事先同时征得上级团组织的同意。以党组织发函的形式,与上级团组织协商,征询意见。函中应明确筹备小组人员基本情况、筹备小组成立目的、召开团员大会时间等。上级团组织收到函后,重点关注该单位是否符合建立团支部、团总支部、团委的相应条件。如符合,应及时函复,并在函复中明确正式选举的时间、要求。 (2)召开团员大会(团员代表大会)。一般筹备小组在运转、准备6个月后,应及时召开团员大会或团员代表大会,正式选举产生团的委员会。如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认为正式成立团组织条件还未成熟,可适当延长时间,但延长期最多为6个月。 召开团员大会或团员代表大会前,应在事先征得同级党组织同意的前提下,以建团筹备小组的名义,向上级团组织提出请示;经上级团组织批复同意召开后,开始筹备团员大会或团员代表大会的召开。 (3)选举结果的审核、批准。团员大会(团员代表大会)和团的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闭会后,以新产生的委员会的名义,应当及时将选举结果呈报同级党组织和上一级团组织批准。 基层团委下属的团总支,一般对团支部委员会建立没有审批权,审批权在基层团委。但经上级团委授权的基层独立团总支,可以审批所属的团支部委员会建立(授予新团员接受审核权的基层独立团总支,一般可以同时授予所属团支部委员会的建立审批权)。

组织结构的类型

组织结构的类型

组织结构的类型: 1. 直线型组织结构 是最古老、最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类型。其特点是组织系统职权从组织上层“流向”组织基层。上下级关系是直线关系,即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优点: 1.结构简单,命令统一;2.责权明确;3.联系便捷,易于适应环境变化; 4.管理成本低。 缺点:1.有违专业化分工的原则;2.权力过分集中,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适用范围:劳动密集,机械化程度比较高、规模较小的企业。 直线型组织结构图 2. 职能型组织结构 其特点是采用按职能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办法来代替直线型的全能管理者,各职能部门在分管业务范围内直接指挥下属。 优点:1.管理工作分工较细; 2.由于吸收专家参与管理,可减轻上层管理者的负担。 缺点:1.多头领导,不利于组织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 2.各职能机构往往不能很好配合; 3.过分强调专业化。 厂长 车间车间车间班班班班班班

适用范围:劳动密集,重复劳动的大中型企业 职能型组织结构图 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是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各级行政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即在直线制组织统一指挥的原则下,增加了参谋机构。 优点:既保证了集中统一的指挥,又能发挥各种专家业务管理的作用。 缺点:1.各职能单位自成体系,不重视信息的横向沟通,工作易重复,造成效 率不高。 2.若授权职能部门权力过大,容易干扰直线指挥命令系统。 3.职能部门缺乏弹性,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迟钝。 4.可能增加管理费用。 车间车间车间 人事财务厂长 材料质量班组班组 班组

适用范围:规模化企业经营单位,权力科学分配,双重职能权力与责任明确界 定,考核指标多元化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图 4、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是欧美、日本大型企业所采用的典型的组织形式。有时也称之为“联邦分权化”,因为它是一种分权制的组织形式。 优点:1.责权利划分比较明确,能较好地调动经营管理人员地积极性; 2.事业部制以利润责任为核心,能够保证公司获得稳定地利润; 3.通过事业部门独立生产经营活动,能为公司不断培养出高级管理 人才。 缺点:1.需要较多素质较高地专业人员来管理事业部; 2.管理机构多,管理人员比重大,对事业部经理要求高; 3.分权可能架空公司领导,削弱对事业部地控制; 4.事业部间竞争激烈,可能发生内耗,协调也较困难。 厂长 人技 后财生销车间车间车间质量 材料班组 班组 班组

鱼类肠道正常菌群研究进展_宋增福

第26卷第8期2007年8月 水产科学 F I S H E R I E S S C I E N C E V o l .26N o .8 A u g .2007 鱼类肠道正常菌群研究进展 宋增福1 ,吴天星 2 (1.上海水产大学生命学院,上海 200090;2.浙江大学化学系,浙江 杭州 310027) 关键词:鱼;肠道;正常菌群中图分类号:S 91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3-1111(2007)08-0471-04 收稿日期:2006-10-19; 修回日期:2006-11-29. 作者简介:宋增福(1971-),男,博士,研究方向:水产微生态与疾病防治;E-m a i l :z f s o n g @s h f u .e d u .c n .通讯作者:吴天星(1963-),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动物营养学与饲料科学;E-m a i l :w u t x @t i a n b a n g .c o m 鱼类肠道正常菌群是肠道的正常组成部分;是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以及所处的水生环境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微生态系;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免疫反应以及器官的发育等方面具有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发育、生理和病理。笔者拟就鱼类肠道菌群的形成、结构与数量、生理功能以及影响菌群结构的因素、与益生菌的关系等方面加以综述。 1 鱼肠道正常菌群的形成 研究表明细菌最初的定植过程在幼鱼发育阶段是非常复杂的,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决定于鱼卵表面、活的饵料和幼鱼饲养水体中的细菌[1-2]。处于孵化阶段的幼鱼具有一个发育不完全的消化道,其内是无菌的。处于孵化过程中的幼鱼主要依靠卵黄来供给营养物质,当其从卵中孵化出来,一旦接触到周围的水生环境和活饵料,多种细菌就开始在肠道上皮定植[3-7]。M r o g a 等[6]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主要来源是所摄取的活饲料而不是养殖水体。另有结果表明,最先定植的细菌能调节上皮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使最先定植的细菌与宿主肠道环境相适应,并且可以阻止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后来的细菌的定植。因此,最初的细菌定植与成年最终稳定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具有高度相关性。然而,也有的试验结果表明肠道的菌群与鱼的饲料和水体环境中的细菌并不相同[8]。 2 鱼类肠道菌群的特性、组成及数量 鱼类肠道菌群细菌种类繁多,数量极大。有研究报道指出,淡水鱼肠内细菌的数量基本为105~108[9],而海水鱼肠内细菌的数量为106~108[10]。肠道的优势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同时也存在革兰氏阳性菌[11]。 由于鱼类的生存生长环境与陆生动物不同,因此,在肠道微生态系中其细菌的某些生理生化特征也表现出特异性。S m i t h 对鱼的肠道的大肠杆菌进行研究时就发现,鱼肠道的大肠杆菌可以液化明胶,不产生吲哚,而这些特性是从陆生动物肠道分离的大肠杆菌所不具备的。 不同种类的鱼之间,由于所处的水体环境、食性等因素,其肠道细菌组成和结构也不尽相同的。研究表明淡水鱼类肠道内专性厌氧菌以A 、B 型拟杆菌科等为主 [11-12] ,好 氧和兼性厌氧细菌则以气单胞菌属、肠杆菌科等为主[9]。乳酸菌在陆生动物是常驻菌,而在鱼类也是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R i n g 等[13-19]曾对乳酸菌进行了系统研究。王红宁[20]对淡水养殖池中的鲤鱼肠道的菌群结构研究发现,在鲤鱼肠道中的需氧和兼行性厌氧菌的数量依次为:气单胞菌、酵母菌、大肠杆菌、假单胞菌、葡萄球菌、需氧芽孢杆菌。气单胞菌和酵母菌的数量更多。可以认为是肠道里的优势需氧、兼性厌氧菌。厌氧菌的数量依次是:拟杆菌、乳酸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其中拟杆菌数量最多,可以认为是肠道中的优势厌氧菌。尹军霞等[21]对淡水养殖池中的4种不同食性鱼—乌鳢、鲢、鳊、鲫的肠道壁菌群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发现不论是好氧菌还是厌氧菌,同种鱼前肠壁分布一般比中肠壁和后肠壁少;同一肠段相比,都是厌氧菌总数远大于好氧菌总数,一般相差2~3个数量级;不同鱼种之间,肠壁的好氧菌总数差别比厌氧菌总数差别大得多;厌氧菌中的乳酸球菌和双歧杆菌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4种鱼肠道壁中的厌氧菌总数和双歧杆菌分布的规律是:肉食性的乌鳢>杂食性和广食性的鲫>食浮游植物为主的鲢>草食性的鳊,即鱼类肠道壁中的厌氧菌总数和双歧杆菌随着从草食性向肉食性发展而逐渐增加。R a c h e l 等[22]从淡水扁鲨和O s c a r s 以及南方比目鱼中分离到梭菌、革兰氏阴性菌属的梭菌、拟杆菌等细菌。因此,鱼类肠道的菌群组成结构随着鱼种类、食性、生长的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 3 鱼类肠道正常菌群的生理功能 肠道正常菌群在鱼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担当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要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同时又要担当机体的防御功能,维护机体的健康。3.1 营养功能 根据微生态的三流运转理论,微生态系统中存在能源 流动、物质交换和基因传递。动物、人类及植物的组织细胞与正常微生物之间以及正常微生物与正常微生物之间都存在着能源的交换。电镜观察发现肠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与菌体细胞壁上的菌毛极为贴近,并有物质交换的迹象。 在鱼类肠道微生态环境中,正常菌群的建立通常被认为是对动物发育不完全肠道酶系的有益补充,尤其是在幼鱼发育阶段。它能合成分泌一些天然食物中不含有而宿主 DOI :10.16378/j .cn ki .1003-1111.2007.08.012

鱼类的消化系统

实验二鱼类的消化系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尖头斜齿鲨和鲤鱼的解剖与观察,了解鱼类消化系统的形态、位置和构造;示范观察鳓(鲱科)、鲢(鲤科)、乌鳢(鳢科)和鲈(科);并比较分析不同类群和不同食性器官构造的差异,食性和形态构造特征相适应的相互关系。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1、实验材料:尖头斜齿鲨鲤鲢鳓乌鳢和鲈 2、实验工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镊子圆头镊子解剖针 三、解剖方法和观察内容 (一)解剖方法 1、尖头斜齿鲨:把鱼体腹部向上放置于解剖盘中。左手握鱼,右手持解剖剪,先自泄殖腔孔前方剪一横切口,然后将解剖剪的钝头插入此切口,沿腹中线向前剪刀(注意剪刀微向上挑,切勿损伤内脏),一直剪到肩带后缘,在其后缘左右各横剪一刀,最后在腰带前缘也左右各横剪一刀,把整个腹壁打开,暴露腹腔内器官。用解剖剪在左侧口角向后沿鳃间隔中线剪至最后鳃裂,再横向右侧剪一刀,翻开暴露口咽腔。 2、鲤:左手握鱼,右手持解剖剪,先在肛门前方剪一小的横切口,然后将解剖剪钝头插入,沿腹中线向前剪开直至鳃盖下方,然后自胸鳍前缘向左侧背方体壁剪上去,沿脊柱下方向前剪到鳃盖后缘,将左体壁全部剪去,呈显内脏。用剪刀从下颌中央向后剪至鳃孔下方,再沿鳃孔上方经眼下缘向前剪断口上缘骨骼,除去口咽腔侧壁,观察口咽腔。 (二)观察内容 1、尖头斜齿鲨: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 A.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胃和肠。

①口咽腔:由上下颌所围成的腔;后部两侧有5对内鳃裂的开孔。颌齿以结缔组织附颌骨上;齿侧扁,边缘无锯齿,齿头向外弯斜,外缘近基底处有一凹缺,两行在使用(齿直立,为正式齿)。内侧数列齿,齿尖朝向腹下方,其外被一粘膜褶,为后补齿。口咽腔内壁粘膜上附生根据楯鳞及分散突出的乳白色圆颗粒状味蕾,腹面有突出的舌。 ②食道:为口咽腔后方的管道,内壁有许多纵行褶皱,后端与胃的贲门部相接。 ③胃:呈“V”形囊,位于肝脏的背面,前端与食道相接处有贲门括约肌,前部较膨大为贲门部,后部弯向左侧较细部分为幽门部,后端以发达的幽门括约肌与肠相接。 ④肠:可分小肠和大肠两部分。小肠又分十二指肠和回(瓣)肠,十二脂肠肠管较细短而稍弯曲,胰管开口于此。回肠管径较粗,内有纵行画卷型螺旋瓣,亦称瓣肠,螺旋瓣的形状与数目因种而异,输胆管开口于回肠前左侧背方。 大肠可分结肠和直肠,两者以近后背侧突出的长椭圆形直肠腺为界,此腺有泌盐作用,以调节渗透压;其前方为结肠,管长较细;后方为直肠,较粗短,末端开口于泄殖腔腹壁。泄殖腔孔位于两腹鳍之间,孔的后方两侧有一对小的腹孔,与腹腔相通。 B.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脏。 ①肝脏:位于胃的腹面,分左右两叶,右叶长,左叶稍短,几乎占整个腹腔,前端在横隔后方,借肝冠韧带与横隔相连;前腹面借镰状韧带与腹壁相连,呈灰黄色。左叶肝脏埋藏着绿色椭圆形胆囊,胆管开口于回肠螺旋瓣前端右侧背壁。 ②胰脏:位于胃幽门部和回肠之间的系膜上,呈淡黄色的腺体,分背腹两叶,背叶小,腹叶狭长,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 另外有一个长条形暗红色腺体,位于胃幽门部与回肠之间,属为脾脏,属淋巴组织,是造血器官,不属消化腺。 2、鲤:

小肠的结构与功能(图)

小肠的结构与功能(图) 小肠全长约3~5米,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幽门,下接盲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全长约3~5米,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幽门,下接盲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结构 小肠,一般根据形态和结构变化分为三段,分别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十二指肠位于腹腔的后上部,全长25厘米。它的上部(又称球部)连接胃幽门,是溃疡的好发部位。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胆总管和胰腺管在十二指肠上的开口,排泄到十二指肠内以消化食物。 空肠连接十二指肠,占小肠全长的2/5,位于腹腔的左上部。回肠位于右下腹,占小肠全长的3/5。空肠和回肠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功能 小肠的功能主要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消化功能、吸收功能、分泌功能和运动功能。 消化功能: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其消化过程为: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经导管流入小肠,与分布在肠壁内的许多肠腺分泌的肠液,共同作用,将食物进一步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胰液和肠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能将食物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营养成分。 吸收功能:小肠是营养吸收的主要部位。 小肠能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 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位置不同,一般地,糖类、蛋白质及脂肪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吸收,到达回肠时基本上吸收完毕,只有胆盐和维生素B12在回肠部分吸收。 分泌功能:小肠可以分泌小肠液。 小肠不仅具有吸收功能,而且还具有分泌功能—它能分泌小肠液。小肠的分泌功能主要是由小肠壁粘膜内的腺体(十二指肠腺和肠腺)完成的。正常人每天分泌1~3升小肠液。 小肠液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含有多种消化酶、脱落的肠上皮细胞以及微生物等。消化酶对于将各种营养成分进一步分解为最终可吸

鱼类的消化系统

? 消化系统 讲授重点: 1 、鱼类消化管的结构 2 、鱼类消化管构造与食性的关系 3 、肝脏、胰脏在鱼体的位置和机能 第一节 体腔和系膜 脊椎动物的体腔源于中胚层。体腔囊向腹面延伸,其背部及中部的腔不久消失,而腹部的腔残留下来,即形成将来的体腔。腔的外侧壁后来因肌节向腹面延伸,并和肌节里层相接,形成体壁的一层衬里,称为腹膜壁层。腔的内壁层称为腹膜脏层,包围内脏各器官。包围消化道外的腹膜脏层,称浆膜层。在消化道的背腹面各形成一条双层的薄膜,即肠系膜。背面一条称背肠系膜,腹面的一条称腹肠系膜,后者不久中断,左右两腔便合成一个大腔,称为体腔。 鱼类的体腔不久被一横隔(即围心腹腔隔膜)分隔成两个腔。前面的小腔包围心脏,称围心腔;后面的大腔容纳消化、生殖等器官,称腹腔。腹腔的形状随鱼的体形而异。有的处延长形腹腔如鳗鲡、黄鳝、玉筋鱼等;平扁形腹腔如鳐、平鳍鳅、鮟鱇等;侧扁形腹腔台银鲳、长春鳊、团头鲂等。肉食性鱼类的腹腔一般较大,而杂食性及草食性鱼类则较小。 腹腔脏层由于包围着各种不同内脏器官,其悬系的系膜因而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胃脾系膜、胃肝系膜、精巢系膜、卵巢系膜等,它们能使各器官稳固在一定位置上。 第二节 鱼类的消化管 消化管是一肌肉的管子,它从口开始,向后延伸,经过腹腔,最后以泄殖腔或肛门开口于体外。 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肛门等部分,有些鱼类这几部分的界限不明显,但可凭借不同的管径,不同性质的上皮组织及特殊的括约肌或一定腺体导管的入口来区别。 一、口咽腔

鱼类的口腔和咽没有明显的界限,鳃裂开口处为咽,其前即为口腔,故一般统称为口咽腔。 口咽腔常覆盖以复层上皮,其中有粘液细胞和味蕾的分布,口咽腔内有齿、舌及鳃耙等构造。 鱼类口咽腔的形态和大小与食性有关。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口咽腔较大,便于吞食大的食物,如鳜、鲈鱼、带鱼、 鳡 、鲶等。有些专食微小浮游生物的滤食性鱼类口咽腔也宽大,如鲢、鳙等,这是与它们不停地滤取水中食物的习性相适应的。 (一)齿 鱼类的牙齿在口咽腔中分布很广,齿的形状、大小、排列及锋利与否,均因鱼的种类而异,这与鱼类生活的水环境食物的多样性有关。 鱼类的牙齿主要用于捕食,咬住食物免于逃脱。有些鱼类的牙齿有撕裂和咬断食物的作用,然而一般都没有咀嚼的作用。 1 、软骨鱼类的齿 分布:软骨鱼类的齿借结缔组织附在腭方软骨和米克尔氏软骨上。 形状:食甲壳类、贝类等温和食性的板鳃类,齿一般呈铺石状,如:星鲨、何氏鳋等。凶猛的肉食性板鳃类,齿尖锐,边缘常有小锯齿。 全头亚纲中银鲛的齿呈板状,由许多小齿愈合而成,终生不换,损伤过程中,齿的基部可以不断生长。 2 、硬骨鱼类的齿 分布:上下颌(颌齿)、犁骨(犁齿)、腭骨(腭齿)、鳃弓(咽齿)、舌(舌齿)。 硬骨鱼类的牙齿不仅在上下颌有生长,甚至有的在口咽腔周围的一些骨骼上,如犁骨、腭骨、舌骨、鳃弓上均能生长牙齿。着生在上下颌骨上的齿称颌齿( Jaw teeth );着生在口腔背部两侧腭骨上的牙齿称为腭齿( Palatin teeth );着生在口腔背部前方中央犁骨上的齿称犁齿( Vomeine teeth );着生在鳃弓上的齿称为咽齿( Phaiyngeal teeth );着生在舌骨上的齿称舌齿。所有这些着生在口腔不同部位的牙齿,统称为口腔齿。 口腔齿的形态、数目、分布状态常作为分类标志之一,其中以犁齿和腭齿的有无,左右下咽齿是否分离或愈合等用得较多。 鲤科鱼类无颌齿,而第五对鳃弓的角鳃骨特别扩大,特称为咽骨( Phaiyngeal tone )或下咽骨( Aypophaiyngeal tone ),上生牙齿,即为咽齿,也称咽喉

三种室内饲养鱼类肠道微生物群落PCR_DGGE指纹分析_李学梅

第35卷 第3期 水生生物学报 Vol. 35, No.3 2011年5月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May, 2 0 1 1 收稿日期: 2010-06-28; 修订日期: 2011-01-19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1092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358)资助 作者简介: 李学梅(1985—), 女, 河北邯郸人;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鱼类肠道微生物研究。E-mail: lanqian1985@https://www.sodocs.net/doc/d82495243.html, 通讯作者: 余育和(1956—), 男, 湖南汨罗人; 研究员; 主要从事原生动物学研究。E-mail: yhyu@https://www.sodocs.net/doc/d82495243.html, DOI: 10.3724/SP.J.1035.2011.00423 三种室内饲养鱼类肠道微生物群落PCR-DGGE 指纹分析 李学梅1,3 余育和1 解绶启2 颜庆云1 陈宇航2,3 董小林2,3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2; 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2;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摘要: 以室内饲养的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 )、银鲫和异育银鲫(中科三号)(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幼鱼为对象, 通过PCR-DGGE 指纹技术对其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了探索研究。在三种鱼的肠道中检测到不同的PCR-DGGE 指纹谱带, 其中斑点叉尾的平均谱带数(7.5)相对于银鲫和异育银鲫的谱带数(分别为15 和14)要少。基于PCR-DGGE 指纹谱带及各谱带相对丰度的UPGMA 聚类和MDS 排序结果显示银鲫和异育银鲫肠道微生物相似性高, 而与斑点叉尾的差异比较大; rank-abundance 散点图及回归分析也显示斑点叉尾 与银鲫、异育银鲫肠道微生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P <0.05), 而银鲫和异育银鲫之间无显著差异(P = 0.383)。在斑点叉尾肠道中检测到的菌群主要是变形杆菌, 包括γ-变形杆菌和α-变形杆菌; 而银鲫和异育银鲫肠道中菌群主要包括梭杆菌属中的类群, 还包括变形杆菌门中的气单胞菌属, 以及一些未知的类群。以上结果均表明在所研究的三种鱼的幼鱼阶段, 其肠道微生物组成在不同种类鱼中存在差异, 且该差异受基因型的影响可能更大。 关键词: 斑点叉尾; 银鲫; 异育银鲫; PCR-DGGE; 肠道微生物群落 中图分类号: Q145+.2; Q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207(2011)03-0423-07 肠道微生物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群体, 同时也是动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鱼类肠道中每克内含物中大约存在108个异养性微生物和105个厌氧细菌, 它们与宿主相互依存并相互影响[1,2]。肠道菌群在鱼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担当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既要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同时也要担当机体的防御功能, 维护机体健康。Rawls, et al .[3,4]在对斑马鱼肠道菌群进行研究时发现, 肠道菌群能够促进其上皮细胞增殖, 增强营养物种代谢和免疫反应。同样, 鱼类的各种生理生态特征也会对肠道微生物产生影响: 已有研究报道指出不同生长环境下鱼类的肠道细菌群落有明显的差异[5]; 鱼类生长发育会对肠道微生物组成造成影响[6] ; 另外, 鱼类进食的质量和数量也可影响其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7]。尽管如此, 关于比较不同种类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报道还较少。不同种类的鱼, 由于其食性、基因等因素, 它们的肠道细菌组成和结构也不尽相同。Ward , et al . [8]在研究两种南极抗冻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特征时发现: 杂食性的N. coriiceps 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比肉食性的C. aceratus 丰富, 说明同一环境下食性不同的鱼其肠道微生物组成亦不相同。上述研究是以自然环境中的鱼类为研究对象, 那么在同一室内饲养的不同鱼类其肠道微生物群落是否也会存在差异?本研究以室内饲养的斑点叉尾 (Ictalurus punctatus )、普 通银鲫和异育银鲫(中科三号)(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 幼鱼为研究对象, 采用PCR-DGGE 指纹法分析其肠道微生物组成, 旨在比较不同种类鱼在室内养殖条件下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为进一步

《鱼类的循环系统》

. .. .. 《鱼类的循环系统》 《鱼类的循环系统》一、循环系统的功能 1 .运输;2 .保护、防御;3 .调节环境。 二、鱼类循环系统的特点鱼类的循环系统是闭锁式的单循环(肺鱼除外),血液: 心脏鳃背大动脉分支成毛细血管静脉心脏。 三、循环系统的组成(概况)管道系统: 血管系统、淋巴管道系统液体部分: 血液、淋巴液第一节血液一、血浆 1 、水份: 约占76-90% 2 、蛋白质: 有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元三种。 3 、营养物质: 醣类、氨基酸、脂肪酸等及氧气。 4 、无机盐类: 钠、钙、镁的氯化物,酸性碳酸盐、磷酸盐等。 5 、各种代产物: 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 6 、各种分泌激素和酶类。 二、血细胞 1 、红细胞;2 、白细胞: (1 )颗粒性白细胞(多形核白细胞)、(2)无颗粒白细胞;)无颗粒白细胞;3 、纺缍细胞第二节血管系血管系包括心脏、. ... .c

动脉、静脉、微血管网。 一、心脏 1 、静脉窦位于心脏后背侧,近似三角形,壁甚薄,接受身体前后各部分回心脏的静脉血。 位于心脏后背侧,近似三角形,壁甚薄,接受身体前后各部分回心脏的静脉血。 2 、心耳位于静脉窦的腹下方,心耳腔较大,壁薄。 3 、心室位于心耳的腹前方,呈圆球状,壁厚。 心宜博动力最强,为心脏主要的博动中心。 位于心耳的腹前方,呈圆球状,壁厚。 心宜博动力最强,为心脏主要的博动中心。 4 、动脉圆锥在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的总鳍类、肺鱼类、软骨硬鳞类和全骨类,心室前方为动脉圆锥。 在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的总鳍类、肺鱼类、软骨硬鳞类和全骨类,心室前方为动脉圆锥。 5 、瓣膜心耳与静脉窦之间有两个瓣膜,称窦耳瓣;心室与心耳间也有两个袋状瓣膜,称耳室瓣;心室与动脉圆锥之间有半月瓣,心耳与静脉窦之间有两个瓣膜,称窦耳瓣;心室与心耳间也有两个袋状瓣膜,称耳室瓣;心室与动脉圆锥之间有半月瓣,防止血液倒流。 动脉球在心室前方有一圆球状构造,为动脉球,壁也厚,不能博动,其实系腹侧主动脉基部扩大而成,因此不认为是心脏的一部分。 在心室前方有一圆球状构造,为动脉球,壁也厚,不能博动,其实系腹侧主动脉基部扩大而成,因此不认为是心脏的一部分。

企业基层党支部机构设置及岗位职责

保运区党支部机构设置及岗位职责 一、机构设置 按照上级党委要求,依据两推直选结果,保运区党支部支委会设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律检查委员、生产委员青年委员。 二、支委会委员及分工 党支部书记:牛峰 组织委员:牛峰 宣传委员:朱明辉 纪检委员:王启波 生产委员: 青年委员: 三、岗位职责 (一)支部委员会职责 支部委员会在支部党员大会闭会期间,负责领导和处理党支部的日常工作.支部委员会对支部党员大会负责,对支部全体党员负责,同时,也向上级党组织负责,接受上级党组织领导。 党支部委员会职责: 1、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决定和支部党员大会的决议; 2、做好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搞好党支部的自身建设;

3、处理好支部的日常事务,按期向支部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 4、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职工群众的政治、文化生活; 5、领导车间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工作,充分发挥其作用; 6、保证监督行政工作的正确方向和任务的完成。(二)党支部书记职责 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按照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的决议,负责主持党支部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召集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党员大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指示;研究安排支部工作,将支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提交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2、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3、检查支部的工作计划、决议的执行情况,按时向支部委员会、支部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 4、经常同行政以及工会和共青团等群众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交流情况,支持他们的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5、抓好支部委员的学习,按时召开支委民主生活会,搞好支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