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附录│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附录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1.审美感知

素养内涵

审美感知是指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学生在音乐情境中,

能从整体上认知音乐艺术的音响特征和文水平化背景,能从不同体裁

和形式的作品具有的音乐表现特征出发,提升审美感知能力。如从

作品题材认知音乐表现的对象和情感;从音响本体和音乐表现要素

(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调式等)体验音乐美感,领悟

作品表现意图;在听赏和表现音乐的过程

中,感知作品表达的情绪、情感、意境、意志并产生共鸣;体验、辨

识并描述音乐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评价作品的社会功能。

能在音乐实践中关注不同艺术门类(如听觉艺术、视觉艺术、综合艺术等)的表达方式,有兴趣探究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在聆听音

乐时能感受不同节拍强弱交替的律动特点;能基本辨识常见人

声和乐器的音色和音区;能简要描述音乐速度、力度、音调起伏的1

聆听感受;能大致划分乐句,感受到音乐陈述的语气;在听赏中外

不同风格作品时,能感知到大小调式与五声性调式音乐的不同特点;

能依据音乐作品的表现题材,判断其情感表达和形象刻画;能领略

作品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续表

能从音乐艺术的音响特征出发,比较不同艺术门类的表达方式;

在聆听音乐时,能感知不同节拍和节奏音型与音乐表现的关系;能

描述人声和常见乐器的音色和音区特点;能描述速度和力度对比及

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能描述音调起伏,并能以自己熟悉

2的实例说明主导音调起伏的情感及相关表现因素;能划分音乐段落中的乐句,简述乐句陈述材料及其相互关系;能从听觉上区分大小

调式与五声性调式,表达不同的聆听感受;能依据音乐作品的表现

题材,联想音乐形象,感悟情感内涵;能辨识并描述代表性作品的

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

在音乐聆听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把握音乐艺术的独特表达方式和基本特征,能从呈现方式、使用材料和表现手段等方面对不同艺

术门类进行比较;在聆听音乐时,能综合阐述节拍与节奏、速度与

力度的一般关系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能辨析人声或主要乐器

3的不同音色、音区在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能结合实例说明音调起伏的主要形态及其表情意义;能简述音乐作品常见的结构类型,理解

音乐材料的对比统一关系;能结合实例简述调式调性对于音乐表现及

音乐风格形成的作用;依据作品的题材内涵和音乐风格特征,探究其

情感表达、艺术形象和社会功能。

2.艺术表现

素养内涵

艺术表现是指通过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活动,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学生在音乐学习过

程或社会文化生活中,乐于参与个体或群体水平的音乐表现实践;能

享受音乐实践活动的乐趣,并能伴随感性经验的积累深化对音乐的

理解;能在各类音乐实践和综合表演活动中不断提升音乐艺术表现

技能,增强艺术表达的自信;能根据自己的情感表达需求编创小型

音乐作品;能在合唱、合奏等集体性表演活动

中展现协作能力,培育团队精神。

│附录│

续表

能参与歌唱、演奏表演活动,能唱、奏一定数量的歌曲或乐曲,具有初步的音乐表现能力;能在较完整唱、奏作品的基础上表现音

乐情感;能将识读乐谱的能力运用于演唱、演奏及音乐编创实践;

在班级音乐展示活动中,有参与音乐表现的愿望;在集体歌唱

1

和演奏活动中,能体现出团队协作意识;能在综合艺术表演中承担某

个角色,并完成相应的表演任务;能在教师引导下选择音乐材料及与

之适应的音乐组织方式,参与音乐编创活动,激发创造兴趣,积累编

创经验。

能主动参与歌唱、演奏等表演活动,能运用技能和技巧唱、奏一定数量的歌曲或乐曲,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能力;能在完整唱、奏作

品的基础上表现音乐情感和音乐风格;在演唱、演奏及音乐编创实践

中,能正确运用乐谱完成自己承担的声部,记录自己的乐思;在集体

歌唱和演奏活动中,能与其他声部默契配合,体现团队

2

精神和协作能力;参与不同场合的音乐表演活动,主动展示表演才

能;在综合艺术表演中承担较重要的角色,并能有质量地完成相应

的表演任务;能在教师指导下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材料,掌握音乐

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发展音乐想象力,进行小型音乐作品

的编创实践。

能积极参与歌唱、演奏表演活动,具有较高的音乐表现能力,能运用技能和技巧唱、奏歌曲或乐曲;能较充分地表达作品的风格和意

境,塑造音乐形象;在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中,能熟练运用乐谱进

行音乐表现和编创;在不同场合和各种类型的音乐活动中,

能主动热情地融入集体表演,展示表演才能;在集体歌唱和演奏活

3

动中,能根据音乐表现要求主动与其他声部默契配合,并能表现出

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体现团队精神;能在综合艺术表演中承担多

种角色,在组织、编排和表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音乐编创活动

中,能发挥艺术想象力,组织与发展音乐材料,表达思想感情,营

造音乐意境,感受编创乐趣。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3.文化素养

素养内涵

文化理解是指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学生能从感知和表现的具体作品中,理

解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水平要构成,从文化角度关注音乐作品和音乐

现象,认知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风格特征;熟悉和热爱中华民

族的音乐创造成果,探究其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坚定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能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

解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文化价值观,拥

有尊重化多样

性的人文情怀。

能从创作年代和题材角度,初步认知所听赏或唱、奏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时代特征;能依据音乐材料和形态,领会作品的民族、地域或艺

术流派特征;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和思想情感,理解所听赏

或唱、奏作品的艺术形象;能从文化角度关注音乐作品和音乐现象,了解

社会生活和文化环境对音乐的影响,理解音

1

乐作品与地域、语言和生活习俗之间的关系;通过鉴赏或唱、奏中国传统

音乐和近现代优秀作品,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线索及不同历史时期重要的

音乐成就;能通过接触的西方音乐作品认知其所属历史时期及相关的作曲

家;能大致区分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民族的音乐特征,尊重不同国家和

民族的音乐为人类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

能依据音乐作品的题材内涵,对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时代特征发表见解;能从音乐材料和形态角度,简述其中蕴含的民族、地域或艺

术流派特征;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和思想情感,阐释音乐作

品的表现意境;能以具体的中国作品为例,简述中

2国音乐发展的概况和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成就,说明民族音乐与地域、语言和生活习俗之间的关系;能通过特定音乐和具体作品,简述西方

音乐的发展概况和代表性作曲家的音乐成就;了解音乐与文化之间的

关系,能从文化角度认知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民族的音乐艺术特点,

以及这些音乐艺术为人类文化发展做出的独特贡献。

│附录│

续表

能依据音乐作品的题材内涵并结合艺术表现特点,以乐评方式阐述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时代特征;能从文化角度解读所听赏或

唱、奏作品的音乐形态和人文内涵,能较深入地探究其民族、

3地域或艺术流派特征;能通过音乐文化特征或艺术形态的比较,解析不同作品和艺术形式的文化身份;能以平等的文化价值观评价不同国

家、民族的音乐艺术特点,并能围绕音乐与历史、民族、社会以及文

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阐发个人观点。

63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 一、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比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基本理念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凸显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明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理清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设计思路,借此,强调音乐的审美价值,音乐鉴赏与表现的范畴,重视音乐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与创造的作用,同时,强调群体的全面性以及个性的关注性。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第一部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基本理念上较(2001版)改革比较大,在原有的音乐范畴多元化以及强调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新增以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为指导标准,关注美育的功能以及情感体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情感,同时,更强调在普通高中实施开展音乐教育时更加关注课程选择、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这对在普通高中开展音乐课堂更具有针对性,目标维度更具体。 (二)课程目标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性质的定位为依据。通过教学以及各种生动的音乐时间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具体体现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增加了以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为导向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同时,课程目标进一步优化,具体体现:在音乐情境中,能够认知特征与背景、体裁与形式等,以此提升音乐审美能力;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或社会文化生活中,能积极参与实践、体会实践、理解实践,从而提升对实践的深化理解,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精神。 (三)内容标准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标权威解读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标权威解读 日前,教育部公布普通高中新课标,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主要有哪些变 化?与新高考如何衔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权威解读!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力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高度关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 性的发展。”1月 16 日,在教育部举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 准( 2017 年版)》有关情况发布会上,谈及为什么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教育部 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这样表示。 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一直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2003 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 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高中课程改革实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人才培养 提出的更高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需要进行修订完善。修订后的 2017 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又有哪些新的变化,与新高考如何 衔接,是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 1.高中不是“高考加工厂”,为学生提供课程选择权 “与 2003 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相比,修订后的课程方案进一步明 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 建设。”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介绍说。 为什么会涉及普通高中教育定位问题,王湛回忆起2012 年媒体上关于普通 高中定位的大讨论。“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高中就是大学升学的预备教育,这 种看法对不对?这次修订方案之前,我们组织专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综合 比较研究确定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是什么。”王湛说。 普通高中是否就是“高考加工厂”?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明确指出,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 2020年中国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版总体包含如下内容: 一、总论 1.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理念: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乐技能、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创造性能力,探索音乐的内涵和普遍性,陶冶学生健康的气质。 2. 高中音乐课程的理论依据:依据《中国教育规划(2010—2020年)》高中阶段课程设置的原则;参照国际发展趋势,国内外音乐教育发展实践和有关资料进行总结和审议。 二、核心素养 (一)音乐素养 1. 音乐礼仪:认识和掌握音乐艺术表演中的礼仪,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艺术素养。 2. 音乐欣赏:通过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和学习,建立学生正确的欣赏观,以此来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技能。

(二)之乐器技能 1. 乐理基础:基本节奏感受能力,音色感知能力和乐理基本知识,掌握乐谱读音等技能。 2. 听音练习:通过辨别钢琴音调、节奏、音色等练习,加强乐器听辨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一)乐谱知识 1. 基本认知:培养正确的乐谱理解能力,掌握不同谱号的乐谱符号。 2. 前人创作:了解和学习古典乐曲的特点,了解西方和东方著名作曲家的历史,及其代表作品。 (二)独奏技能 1. 技巧训练:掌握音乐表演的要领,克服技巧障碍,加大技巧训练强度。 2. 音准练习:注重唱腔弹奏的准确性,积极特意地练习音准,以确保乐曲的准确表现。

四、教学安排 1. 内容安排:根据学生实际能力,针对本学科要求,安排充分而有针对性的课程,及时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 2. 时间安排:合理安排本学科课程时间,充分利用上课和课余时间,科学有效地利用资源,增强课程质量。 五、学习评估 1. 考试评估:周期性地开展学习评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以便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和提高教学质量。 2. 学习评价:运用评价法探索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管能力,提升整体水平。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音乐(word文档)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指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 2.艺术表现来源 艺术表现是指通过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活动,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 丰富多样的音乐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表演性。将艺术表现作为高中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旨在激发学生参与音乐表演和创作实践的兴趣,提高艺术表现水平。学生在其中接受熏陶、把握规律、感受乐趣,并在特定的艺术表现情境中丰富情感、充实心灵、激发想象力、发挥创造力、培养自信心、获得成就感。高中阶段的艺术表现应以培养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能力为原则,重在通过艺术表演实践和创造活动,提升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人际交往,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强化社会责任感。学科!网 3.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是指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 音乐艺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不同地域、民族、时代有着不同的音乐文化创造,并直接表现为音乐作品题材、体裁、形式和风格等多方面的差异。优秀音乐作品是对特定社会、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创造的特色、能力和水平。将文化理解作为高中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旨在通过音乐课程教学,让学生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以平等的文化价值观理解世界音乐的多样性。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附录│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附录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1.审美感知 素养内涵 审美感知是指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学生在音乐情境中, 能从整体上认知音乐艺术的音响特征和文水平化背景,能从不同体裁 和形式的作品具有的音乐表现特征出发,提升审美感知能力。如从 作品题材认知音乐表现的对象和情感;从音响本体和音乐表现要素 (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调式等)体验音乐美感,领悟 作品表现意图;在听赏和表现音乐的过程 中,感知作品表达的情绪、情感、意境、意志并产生共鸣;体验、辨 识并描述音乐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评价作品的社会功能。 能在音乐实践中关注不同艺术门类(如听觉艺术、视觉艺术、综合艺术等)的表达方式,有兴趣探究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在聆听音 乐时能感受不同节拍强弱交替的律动特点;能基本辨识常见人 声和乐器的音色和音区;能简要描述音乐速度、力度、音调起伏的1 聆听感受;能大致划分乐句,感受到音乐陈述的语气;在听赏中外 不同风格作品时,能感知到大小调式与五声性调式音乐的不同特点; 能依据音乐作品的表现题材,判断其情感表达和形象刻画;能领略 作品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续表 能从音乐艺术的音响特征出发,比较不同艺术门类的表达方式; 在聆听音乐时,能感知不同节拍和节奏音型与音乐表现的关系;能 描述人声和常见乐器的音色和音区特点;能描述速度和力度对比及 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能描述音调起伏,并能以自己熟悉 2的实例说明主导音调起伏的情感及相关表现因素;能划分音乐段落中的乐句,简述乐句陈述材料及其相互关系;能从听觉上区分大小 调式与五声性调式,表达不同的聆听感受;能依据音乐作品的表现 题材,联想音乐形象,感悟情感内涵;能辨识并描述代表性作品的 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 在音乐聆听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把握音乐艺术的独特表达方式和基本特征,能从呈现方式、使用材料和表现手段等方面对不同艺 术门类进行比较;在聆听音乐时,能综合阐述节拍与节奏、速度与 力度的一般关系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能辨析人声或主要乐器 3的不同音色、音区在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能结合实例说明音调起伏的主要形态及其表情意义;能简述音乐作品常见的结构类型,理解 音乐材料的对比统一关系;能结合实例简述调式调性对于音乐表现及 音乐风格形成的作用;依据作品的题材内涵和音乐风格特征,探究其 情感表达、艺术形象和社会功能。 2.艺术表现 素养内涵 艺术表现是指通过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活动,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学生在音乐学习过 程或社会文化生活中,乐于参与个体或群体水平的音乐表现实践;能 享受音乐实践活动的乐趣,并能伴随感性经验的积累深化对音乐的 理解;能在各类音乐实践和综合表演活动中不断提升音乐艺术表现 技能,增强艺术表达的自信;能根据自己的情感表达需求编创小型 音乐作品;能在合唱、合奏等集体性表演活动 中展现协作能力,培育团队精神。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时间:2018-01-23 16:39:03 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 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

提要: 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 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 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 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 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 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 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艺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附录│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附录 附录1 艺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一)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与表现

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续表 素养2 :创意表达 具 体(3)创造力是学生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和手段,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是表想象力和表现力的综合体现。 现

│附录│(二)艺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水平素养1 :艺术感知 运用多种感觉方式,了解各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形式,能感受、描 1述不同艺术作品或艺术活动中的艺术语言、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的基本特征。 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探究与分析节奏、力度、色彩、比例、平衡、形 2 式法则等艺术语言对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的意义和作用。 在多元文化情境中,描述、理解不同文化艺术语言的区别与关联,找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 3比较具象、抽象、意象等形象塑造在传统与现代艺术中的表现力; 认知不同文化艺术语言、形象塑造在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多样性。 水平素养2 :创意表达 有选择性地掌握创意表达的基本知识技能,在艺术活动中运用艺术 1 要素、媒体材料进行设计和操作。 从生活中提炼艺术创作的素材,根据不同情境进行艺术构思;选择 2适当的表现手段,进行新颖独特的创编、设计和实践,表达思想情感和意义。 在个性化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多艺术门类跨域关联 3 的能力,并运用到其他学科和生活领域。 水平素养3 :审美情趣 具有追求美的愿望,能探索、发现自身的美和生活中的美;在艺术 1活动中,通过调动视觉、听觉、动觉等,感知各艺术门类语言的美感和意蕴,获得审美的情感体验。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附录 附录1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一)内涵与表现形式

│附录│ 续表 (二)水平划分与描述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续表水平素养1 :信息意识 (5)主动关注信息技术工具发展中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有意识地使水平1 用新技术处理信息。 (1)针对较为复杂的信息问题,能综合分析获取的信息,评估信息 的可靠性、真伪性和目的性。 (2)在较为复杂的信息情境中,能认识到数据管理与分析对提高信水平2 息价值的重要性,利用多种途径甄别信息,判断其核心价值。 (3)具备选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安全防范的意识。 (4)能判断他人信息选择的合理状况并给予适当提示。 (1)在较为复杂的信息情境中,确定信息的关键要素,发现内在关 联,挖掘核心价值。 水平3(2)针对复杂的信息问题进行需求分析,综合判断信息,确定解决问题的路径。 (3)具备服务信息社会,为信息社会积极作贡献的意识。

│附录│ 续表 水平素养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1)在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网络和相关资源的 教育优势。 预备级 (2)依据学习任务进行学习资源的需求分析,利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 (3)能利用简单的数字化工具,完成作品的设计与创作。 (1)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评估常用的数字化工具与资源,根据需要 合理选择。 水平1(2)针对特定的学习任务,运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策略管理学习过程与资源,完成任务,创作作品。 (3)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开展协作学习,建构知识。 (1)在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中,能有效评估多样化的数字化资源与 工具对特定学习任务的价值。 (2)针对较复杂的学习任务,使用网络工具快速搜索、获取和甄别水平2学习资源,在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个 性化的作品。 (3)根据不同学科的特征,有效运用相应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工具, 提高学习质量。

湖南省中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工作坊研修实施方案

湖南省中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工作坊 研修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十四五”规划总体部署及教育部《关于印发〈教师培训者团队研修指南》等11个文件的通知》(教师司函(202Om号)精神,为提高新教师岗位适应能力,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帮助新教师缩短成长周期,尽快成长为合格教师,拟实施新教师入职培训工作坊研修项目,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研修目标 遵循基于学校、师德为先、分类施训、知行合一原则,经过两年递进式培训,引导新教师树立“立德树人”理念,自觉遵守职业规范,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研习学科教学方法,形成教学基本能力,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适应教师岗位要求。 1引领新教师坚定职业信念,增进职业领悟,规范职业行为,修炼职业形象,为立德树人奠基。 2.指导新教师掌握基本教学规律,学会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为教书育人赋能。 3.帮助新教师形成教学研究意识,熟悉观课议课、教学反思、案例研究等教研方法和途径,掌握信息技术基础应用能力,为专业发展助力。 4.探索标准化、体系化、制度化的新教师入职培训机制,打造新教师入职培训示范模式,汇聚优质资源,为项目实施增值。

二'研修对象 全省各市(州)、区县(市)中小学校新入职教师、从教经历不足 三年的农村特岗教师、公费师范生等。 三'研修内容与方式 本项目课程设置遵循新教师成长规律,依据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聚焦新教师专业发展核心素养和教育教学基本能力,突出实操性、实用性和实效性。针对新教师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专业背景,课程设置分”职业领悟与师德践行、教学常规与教学实践、班级管理与育德体验、教学反思与教研基础”等四个维度,每个维度由若干研修主题构成,每个研修主题拆分为若干微专题。非师范类增加“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补偿”维度,完善知识结构。 研修以教师工作坊为载体,以校本研修为基础,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模式,将新教师的在岗实践与学习研修相结合,网络研修与集中研修相结合,有计划、分阶段、递进式实施。 四'研修学时 本项目提供总计188课时(7520分钟)视频课程,可供学员学习1-2年。学员每年可根据实际需要从课程资源包中选学视频课程50学时,线上交流研讨、资源分享、完成作业12学时,各市(州)、区县(市)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不少于18课时(3天)的集中研修,每年计80学时,两年共计160学时。 五'课程设置(以高中阶段为例)

最新2022年版音乐新课标解读学习讲稿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音乐课标组在总结、传承《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过实践证明、对一线教学有较强指导性的基本内容基础上,根据艺术课程标准编写的总体要求,对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修订,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总体要求,使其与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整体走向保持一致,体现国家意志,反映时代要求,凸显美育功能,发挥课标在教育改革中的关键作用。 一“课程理念”的解读 1.坚持以美育人 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学习和领会中华民族艺木精髓,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开阔艺木视野。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2.重视艺术体验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木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木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木素养和创造能力。

3.突出课程综合 以各艺木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木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设计思路”的解读 1.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程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阶段设置: 第一阶段(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街接; 第二阶段(3~7年级)以音乐和美术为主,有机融入姊妹艺木,为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莫定基础; 第三阶段(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一2项艺术特长,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 2.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 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围绕欣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和联系、融合(综合探索)4类艺术实践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遴选和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讲好中国故事,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文化成果,追求精神高度、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科核 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通过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语言经验,具备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研究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数学思维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两类: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由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是演绎。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

2022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新课标带来新变化

2022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新课标带来新变化 2022 年4 月21 日,教育部正式对外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年版《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年版《艺术课标》)。新研制的2022 年版《艺术课标》与原艺术领域的音乐、美术、艺术(综合)三科课程标准相较,各方面变动明显,引发音乐课教师的普遍关注。 为何要特别提“音乐课教师”呢?我们先看看义务教育艺术课教师的构成:据教育部官方发布的数据,2020 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总人数为77.8 万。按常理保守估计,音乐教师至少占总人数的一半——38 万左右。这其中,从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专业毕业的中小学教师,乐观估计也不过 1 万人。因此,无论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如何变动,承担除美术之外的其他几个艺术科目(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甚至影视)教学任务的主体,必然是现在的音乐教师。 一、2022 年版《艺术课标》的主要变化 与实施了11 年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 年版《音乐课标》相比,2022年版《艺术课标》主要有以下四大变化。 第一,文本形式的变化。从原来独立的音乐、美术、艺术(综合)课程标准,变为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

字媒体艺术)5 个艺术教育门类(科目)于一体的文本。此课标文本,先统一阐述艺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核心素养内涵,再分科表述各自门类的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最后集中阐述课程实施。 第二,课程开设的变化。2022 年版《课程方案》中明确规定:“艺术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其中一至二年级包括唱游·音乐、造型·美术;三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相关内容;八至九年级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 第三,课程目标的变化。2011 年版《音乐课标》中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转换为涵盖义务教育艺术各学科的“课程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并以此引领艺术课程全部教学实践。 第四,学段划分的变化。将九年义务教育艺术学科教学分为四个学段:1—2 年级、3—5 年级、6—7年级和8—9 年级。 对已经习惯了2011 年版《音乐课标》的广大音乐教师来说,2022 年版《艺术课标》在文本形式、课程开设、课程目标与学段划分等方面的四大变化,引发关注和讨论是自然的。面对这些重大变化,我们首先需要深入学习,认真研读新的课程方案和课标文本,加深对基础教育课程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的理解。 下面,笔者试图立足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实际,联系和参照相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