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京剧四大名旦介绍

京剧四大名旦介绍

京剧四大名旦介绍
京剧四大名旦介绍

京剧四大名旦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

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曹锟内阁程克四大金刚。以京剧四大名旦最为知名,他们指的是梅兰芳

、程砚秋、

尚小云、荀慧生

。另有越剧四大名旦、豫剧四大名旦、评剧四大名旦、话剧四大名旦、秦腔四大名旦、电影四大名旦、连环画“四大名旦”等。四大名旦简介

梅兰芳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北京人,

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

仙配》,攻

花旦,

1908年搭喜连成

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

探花。

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

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

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

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

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四五花洞》、《真假潘金莲》

、《

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

34天。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

》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 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

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

、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

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

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

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

天女散花》、《玉簪记

》等戏。一个月后回国。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

》。1922

年主持承华社。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一同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

、芝加哥、旧金山

、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

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

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

博士学位。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后迁马斯

南路

121号。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1935年他曾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在京剧艺术家中,出访最多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因此人们称他为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五

十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抗战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梅兰芳考虑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1941年香港沦陷后,他安排

常演昆曲,1948年拍摄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国拍摄成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上海解放后,于1949年

6月应邀至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剧研究院院长,1951

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

1952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并先后当选为

全国人大代表。1955

年,他拍摄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收入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宇宙锋》

、《断桥》等及他生活片断和在工厂、舞台演出的《春香闹学》等戏的片断。1956年他率中国京剧代表团到日本演出。1959年6月他在北京演出

《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

《打渔杀家》等,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梅兰芳集京剧旦角艺术的大成,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特点,创造出自

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

梅派传人:魏莲芳

、李斐叔

、李世芳

张君秋、

言慧珠、杜近芳

、丁至云

、罗蕙兰、杨荣环等。

梅兰芳九子

梅葆玖,是梅派目前的领军人物。

程砚秋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

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

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

荒山泪》、《青霜剑》

、《英台抗婚》、

《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晚年的程砚秋致力于教学和总结舞台艺术经验的工作。1949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1950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协理事会主席团委员,1953

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57年由周

恩来总理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程砚秋将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京剧艺术近百年来所达到的高峰之一,他不仅对京剧旦角同时也对整个京剧、戏曲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重大的影响。1958年3月9日,他的心脏病又因突发性梗塞加剧,仅几分钟便夺去了这位艺术大师的生命,年仅54岁。

代表剧目:传统剧目而独具程派风格的有《四郎探

母》、《

贺后骂殿》、《三击掌

》、《汾河

湾》、《朱痕记》、

《玉堂春》、《武家

坡》、《

三娘教子》等。新戏则有《青霜剑》、《文姬归

汉》、《

梅妃》、《

红拂传》、《

春闺梦》以及后期的《

锁麟囊》、《女

儿心》等。

程派传

人:程砚秋弟子有荀令香

、陈丽芳

、章遏云

、赵荣琛

、王吟秋

. 、李丹林、

新艳秋、侯玉兰

江新蓉、李世济

李蔷华等。再传弟子有李海燕

、张火丁

、迟小秋、

李佩红、刘桂娟(

李海燕、张火丁、迟小秋、李佩红、刘桂娟合称为"五

小程旦")

、张曼玲

、吕洋

、周倩

、王晓燕

、郭伟

、赵欢、

蒲雪晴、

周好璐等。

尚小云尚小云(1900~1976),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

第一童伶"。初习

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两个孩子到大后方读书,自己于1942年返沪。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上海复出

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

世称

"尚派

"。代表作有《二进宫》

、《祭塔》、

《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1966年“文革”开始,受到迫害冲击。1976年4月

19日在

西安逝世(逝世于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享年76岁。唱腔特点:他的嗓音响亮遒劲,音域宽广,高、中、低音运用自如,善用颤音,气息深沉持久,

《祭江》、《祭塔》等剧的大段唱功举重若轻,并能连续使用高腔、

硬腔,绝无衰竭之象,听来酣畅痛快。行腔

往往寓峭险于浑厚,旋律富力度,顿挫分明。念白爽朗而有感情,京白的刚、劲、辣尤为出色。

较著名的亲传弟子:

张蝶芬、

赵晓岚、

雪艳琴、张君秋(

后自创"张派

")、孙荣蕙(天津)

、杨荣环

、尚长麟(次子

)、李喜鸿(

北京)、孙明珠(

陕西,学生,未拜师)、董玉苓(

北京)、李翔(北京

)、包启瑜(内蒙古

)、周百穗(贵州

)、童葆苓(北京

)、尚慧敏(长孙女、佳木斯)

、段丽君(成都)等。

再传弟子:马博敏(上海

)、李莉(天津

)、鞠小苏(山东)

、周利(重庆

)、

王玲玉等。长子尚长春

攻武生,幼子

尚长荣攻

花脸,女婿任

志秋攻旦角。荀慧生荀慧生

(1900~1968),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

"荀派"。

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

、《金玉奴》

、《红楼二尤

》、《钗头凤》

、《荀灌娘》等剧著名。唱腔特点:将河北梆子的唱腔、唱法、表演的精华溶入京剧的演唱之中,是他的艺术特色之一。荀慧生由河

北梆子改演京剧,后拜王瑶卿为师,又曾受业于吴

菱仙、

陈德霖、

路三宝,在继承王派、陈派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创新。他的嗓音甜媚,用嗓有特殊的技巧,善于用小颤音、半音和华丽的装饰音,又常以鼻音收腔来增添唱腔的韵致。代表剧目:荀派剧目丰富,传统戏有《金玉奴》、

《花田错》、《英杰烈》

、《游龙戏凤

》、《儿女英雄传》等。其新排剧目的数量之多为四大名旦之首,有

《钗头凤》、《

. 荆钗记》、《

柳如是》、

《美人一丈青》、《

绣襦记》、《霍小玉

》、《香罗带》

、《还珠吟》、《杜十娘》、《红娘》等。

荀派传人:

学荀者极众,主要传人有毛世来、

许翰英

、李玉茹

、吴素秋、

童芷苓、

赵燕侠、张

正芳、

. 曲素英、刘长

瑜、

孙毓敏、宋长荣

教师资格证:音乐《京剧“四大名旦”》知识点详解

教师资格证:音乐《京剧“四大名旦”》知识点详解来源:凯程教师资格证,跟着徐影考教师。 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 梅兰芳,原籍江苏泰州。他在辛亥革命时就上演了《邓霞姑》等时装新戏和《洛神》等古装新戏。近代,他又对《宇宙锋》等传统剧目进行了新的加工改造,编演了《木兰从军》等爱国戏。 代表剧目:《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 他还发展、创造了雍容华贵的新腔,其演唱凝重而流畅,对旦角音乐艺术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声腔,配合其新创的融旦角与青衣于一身的“花衫”新行当,成为京剧舞台上深受人们欢迎的新艺术。 以梅兰芳的唱腔和表演为主要艺术特征的京剧艺术流派,被称为“梅派”。 梅兰芳对京剧伴奏音乐也有改革。在琴师徐兰沅等人的帮助下,他首先在京剧伴奏中加用了二胡、月琴;在一些新戏中采用了新的配乐手法。 梅兰芳还曾赴美国、苏联演出,获得了成功,为中国传统表演艺术和音乐赢得了国际声誉。他的表演艺术被誉为可与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的布莱希特相媲美的表演艺术体系。抗日战争八年中,梅兰芳蓄须辍演,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程砚秋 程砚秋,满族,北京人。他的京剧艺术活动,尤其是唱腔的改革,在近代京剧艺术中有重要的意义。 30年代它曾为筹组“中国戏曲音乐院”做出许多努力,并担任北平分院院长,努力用新文化知识培养新的戏曲人才。 他对声腔和演唱有许多钻研和独到的见解,如“以腔就字”的创腔原则和“声、情、美、永”的演唱要求等。他广泛地向其他戏曲、说唱学习,也向西洋音乐学习,创造了委婉幽咽而又慷慨刚劲的“程派”唱腔。 代表剧目:《荒山泪》《春闺梦》等新戏。

程砚秋还曾赴欧洲考察各国戏剧,扩宽了自己的艺术视野。抗战期间,他躬耕青龙桥不为日寇演出,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尚小云 尚小云,河北南宫人。自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就被评为“第一童伶”。 他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唱腔以刚劲著称,字正腔圆,善于使用颤音,崤拔高昂。念白爽朗明快,流利大方,做功身段寓刚健于婀娜,武功根底深厚,嗓音宽亮,世称“尚派”。他把“杨派”的武生技艺吸收融化在自己的旦角戏里,使“尚派”唱法以刚劲见长,且武功出众,表演别具一格,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代表剧目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和《梁红玉》等。 ▼荀慧生 荀慧生祖籍河北东光。出身贫寒,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 “荀派”念白有独特的风格,柔和圆润,富于韵律美;唱腔柔媚婉约,委婉动听,俏丽多姿,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动作美、媚、脆,尤其要讲究眼神的运用,一举一动、一指一看节奏鲜明,讲究一出场就光彩照人,满台生辉。 代表剧目有:《玉堂春》《大英节烈》《钗头凤》和《红楼二尤》等。

京剧四大名旦指的是谁

京剧四大名旦指的是谁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你知道京剧四大名旦指的是谁吗?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京剧四大名旦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曹锟内阁程克四大金刚。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他们是我国京剧旦角行当中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他们的优秀艺术,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王瑶卿给四大名旦每人一个字的评价,直接反映各人特色。 梅兰芳;;"样" 程砚秋;;"唱" 荀慧生;;"浪" 尚小云;;"棒" 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1894~1961),原籍江苏泰州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北京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攻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

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四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程砚秋简介 程砚秋(1904~1958),满族,北京人。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永"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晚年的程砚秋致力于教学和总结舞台艺术经验的工作。1949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1950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协理事会主席团委员,1953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

京剧的“四大”

京剧的“四大”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 1921 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京剧四大名旦最为知名,他们指的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大名旦合影 四大名旦的表演艺术各有特色,每人都有自己的代表剧目。 上世纪“四大名旦”: 1931 年由上海《戏剧月刊》发起征文评论梅、尚、程、荀“四大名旦”,梅兰芳以 565 分的成绩名列榜首,程砚秋获 540 分,荀慧生获 530 分,尚小云获 505 分。次年,长城唱片公司约请“四大名旦”联合灌制《四五花洞》唱片,他们这次珠联璧合的合作,使“四大名旦”之称得到社会的公认。 梅兰芳 梅兰芳( 1894 年- 1961 年),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梅兰芳清光绪二十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他八岁学艺, 11

岁登台。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人;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在西方人的眼中,梅兰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在 1918 年,梅兰芳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炉火纯青的巅峰时代。 梅兰芳 1926 年出演《贵妃醉酒》剧照 程砚秋 程砚秋( 1904.1.1 - 1958.3.9 ),男,著名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 程砚秋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北京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 1932 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 民国二十年(193 1年)9月2 1日的《华北日报》上刊登了一条消息:“今晚不登台演戏——平市名伶程艳秋,原定今晚在中和演《文姬归汉》,唯因国难当前,既挽救之不及,何忍再粉墨登场,显露色相!遂于昨日通知该园,今晚决不出演云。”

京剧四大名旦的传奇人生(八)

京剧四大名旦的传奇人生(八) ●博收广采自如挥洒 ☆荀慧生轰动上海 1919年9月,上海天蟾舞台约请杨小楼组班南下,老生约定谭小培,青衣尚小云,刀马花旦一角,杨小楼力排众议,指定了荀慧生,认为唱梆子的白牡丹(荀当时的艺名)“很有前途,是青年中的佼佼者,将来会不亚于梅兰芳的”。时称“三小一白下江南”,这是荀慧生头一次到上海,年纪也不过19岁。 “三小一白”于9月9日在天蟾登台,头天打炮戏开锣及前场由上海方面的班底承当,依次是费应奎《五雷阵》,张宏声《黄金台》,沙香玉《游西湖》,张德俊、李永利、王益芳《双收关胜》,赵君玉《千金一笑》,白牡丹(荀慧生)、李桂芳、何金寿《花田错》,谭小培、尚小云《汾河湾》,杨小楼等《新长坂坡》(带汉津口),第二天主要戏码是荀慧生的《贵妃醉酒》,谭小培《秦琼卖马》,尚小云《苏三起解》,杨小楼《盗御马·连环套·盗双钩》,第三天则是荀慧生、林树森《梅龙镇》,谭小培《打棍出箱》,尚小云《玉堂春》,杨小楼《状元印》。演出极为轰动,其他剧院纷纷动足脑筋,争取观众。新舞台排出了描写欧战的时装戏,大舞台则约请了老生名家刘鸿声唱对台戏。 40天期满,杨小楼于10月19日至21日贴出临别纪念,留下“二小一白”一直演到4个月期满。荀慧生却因“在上海有特殊号召力”,被天蟾“园主依为台柱,坚留订约”,一直演到1920年6月15日。除了演出传统的刀马花旦戏外,受上海观众和海派的影响,荀慧生还排出了一系列的新戏,其中《荀灌娘》、全本《拾玉镯》(又名《双姣缘》,荀前饰孙玉姣,后饰宋巧姣,兼演花旦、青衣)、《西湖主》等均成为他后来常演的剧目。 ☆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

名列“四大名旦”,荀慧生德艺双馨,而且具有强烈的爱国心。他一生命运多舛,经历了许多常人所没有过的人生磨难。但在他崎岖坎坷,又多姿多彩的舞台生涯中,胸中始终充满着浓浓的爱国情怀。 1937年,震惊中外的“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此国难家仇、民族存亡之际,深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义的荀慧生,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枪林弹雨,亲赴前线演出,慰问29路军抗日将士。在炮火纷飞的前沿阵地,他一曲高亢嘹亮、慷慨激昂的《荀灌娘》,令浴血奋战的战士们热血沸腾、精神振奋。鬼子敌机袭来,有一战士身负重伤。这位战士表示他临死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听一段荀慧生的《红娘》。荀慧生满含热泪,抱着这位伤员演唱。 阵地上的许多战士用嘶哑的声音,与荀慧生合唱着:“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在自己喜欢的戏曲中,在荀慧生的怀抱中,这位战士为国捐躯。当荀慧生从战士口中了解到,我们的战士因为没有战斗机抵抗不了日军飞机的狂轰烂炸,而伤亡惨重时,他悲愤交加、激动不已。回到北京后,他连续义演七天,将全部演出收入捐献给了29路军。荀慧生为了支援抗战,多次通过义演捐献飞机,帮助前线战士消灭日本鬼子。 【人物名片】 荀慧生(公元1900―1968年),工花旦、闺门旦。河北东光县人。首次于天津登台。1910年人京,师从梆子演员侯俊山。19岁时(公元1918年),参加喜群社,从此专演京剧。旬慧生功底深厚、戏路宽广,又出身于梆子班,所以能吸取梆子旦角艺术之长,将京剧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的表演熔于一炉,兼收京剧小生、武生等行当的技艺,从唱腔、念白、身段到化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造,并逐渐形成风格新颖、独树一格的“荀派”艺术。

京剧四大名旦的最后生涯

京剧四大名旦的最后生涯 程砚秋:鞠躬尽瘁殉艺术 解放后,面对国内戏曲百花园的万紫千红,程砚秋也不甘人后地要为她增色添彩。 1952年10月,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上,程砚秋献出了自己的成名作之一《三击掌》,获得了荣誉奖。 1956年,他拍摄完成了《荒山泪》一片,表现了他艺术追求的决心和毅力。可惜,这是他最后一次艺术创作。 1957年春天,不满足于仅是一个党的追随者的程砚秋,渴望成为这伟大行列中的一员,他正式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当时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艺术大赛即将拉开帷幕,程砚秋作为评委之一也将出席。这时正好周总理也在那里访问,这位联系人便建议他是否在那里找总理面谈一下。 实际上,周总理对他的想法也已知晓。所以,两人见面后总理便关切地问:“砚秋同志,你为什么还没入党呀?”程砚秋答道:“我最近已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是缺点太多了。”谁料周总理却一连串地摆出了他的许多进步事例,又严肃地表示:“砚秋同志,如果你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愿做你的入党介绍人。” 回到北京,贺龙元帅知道后也托人捎来话,愿做他的第二入党介绍人。 国庆节后的一天下午,总理办公室来电话,约程砚秋夫妇去

总理中南海住所吃螃蟹,贺龙夫妇也到了。 饭后,总理和贺龙在另一间屋里和程砚秋严肃地谈了对党的认识、现在的优缺点和今后奋斗目标等问题。程砚秋凝视着总理炯炯的目光,感到了党的温暖和期待。戏曲研究院党组织很快讨论通过了他的入党问题。 1958年新春伊始,文化部领导亲自约他谈话,把率中国艺术团到法国参加国际戏剧节的重要任务交给他。 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戏剧艺术,程砚秋抓紧指导安排团员编排一些精彩剧目。当他突然昏倒被送进北京医院抢救时,大家才知他早已患了严重的心脏病。病情稍稳定,田汉等人来看望他,他焦急地要求出院。经大家劝慰,他才稍稍安心。不料1958年3月9日,他的心脏病又因突发性梗塞加剧,仅几分钟便夺去了这位艺术大师的生命,年仅55岁。 梅兰芳:夙愿未了身先去 梅兰芳在旧中国已经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他的“梅派”一书以“少而约、静而动”的特点开创了京剧艺术高峰。梅兰芳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解放后,又追随时代的潮流,捧出他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赤诚,理所当然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极大尊敬。 前苏联是梅兰芳早年留有美好记忆的国度,他在北京寓所书桌上的一尊列宁塑像,是当年从莫斯科携回的,陪伴了他30年。 1957年是十月革命40周年,中国组织了劳动者友好代表团参

(完整版)我国京剧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1、谭派。代表人物谭鑫培,专演老生。 2、余派。代表人物余叔岩,演老生,以唱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刘派。代表人物刘鸿声,演老生,以嗓音高亢著名。 4、杨派。代表人物杨小楼,演武生,讲究“武戏文唱”。 5、梅派。代表人物梅兰芳,“四大名旦”之一,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各种角色。 6、程派,代表人物程砚秋,“四大名旦”之一,演青衣。他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创造出一种幽怨婉转、若继若续的唱腔。 7、盖派。代表人物盖叫天,以短打武生为主,武戏文唱。 8、言派。代表人物言菊朋。 9、金派。代表人物金少山,演花脸。 10、麒派。代表人物周信芳(艺名麒麟童),演老生。 11、荀派。代表人物荀慧生,“四大名旦”之一,演花旦。 12、尚派。代表人物尚小云,“四大名旦”之一,主要演青衣。 ?0 nk0219 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曹昆内阁程克四大金刚. 1927年6月20日,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五大名伶新剧夺魁"[“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京剧》拓展知识京剧四大名旦素材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京剧》拓展知识京剧四大名旦素 材冀教版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曹昆内阁程克四大金刚。 1927年6月20日,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五大名伶新剧夺魁”(“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一、梅兰芳 梅兰芳集京剧旦角艺术的大成,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特点,创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 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 二、程砚秋 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

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名旦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王瑶卿给四大名旦每人一个字的评价,直接反映各人特色: 梅兰芳——“样” 程砚秋——“唱” 荀慧生——“浪” 尚小云——“棒” 梅兰芳(1894—1961),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先生对京剧旦角的唱腔,表演和服饰,做了很多创造性的改革和创新。梅先生的优美大方的唱腔,雍容华贵的表演,对京剧的影响是极大的。梅先生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也得到世界的欢迎。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梅派的形成,是梅先生对京剧的巨大贡献和深远影响而形成的。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 程砚秋(1904—1958),演青衣,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荀慧生(1900—1968),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

京剧四大名旦介绍

京剧四大名旦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 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锟阁程克四大金刚。以京剧四大名旦最为知名,他们指的是梅兰芳 、程砚秋、 尚小云、荀慧生 。另有越剧四大名旦、豫剧四大名旦、评剧四大名旦、话剧四大名旦、腔四大名旦、电影四大名旦、连环画“四大名旦”等。 四大名旦简介 梅兰芳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人, 1894年生于,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广和楼演出《天 仙配》,攻 花旦, 1908年搭喜连成 班,1911年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

探花。 1913年他首次到演出,在四马路大 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 玉堂春》、《 穆柯寨》等戏,初来就风靡了整个 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 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四五花洞》、《真假金莲》 、《 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 34天。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 》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 年后,移居,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 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 、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

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 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 天女散花》、《玉簪记 》等戏。一个月后回国。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 》。1922 年主持承华社。1927年《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一同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 、芝加哥、旧金山 、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 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 博士学位。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先暂住

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名旦 1927 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王瑶卿给四大名旦每人一个字的评价,直接反映各人特色: XX --- 样” XX――唱” XX --- 浪” XX --- 棒” 梅兰芳(1894—1961),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先生对京剧旦角的唱腔,表演和服饰,做了很多创造性的改革和创新。梅先生的优美大方的唱腔,雍容华贵的表演,对京剧的影响是极大的。梅先生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也得到世界的欢迎。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梅派的形成,是梅先生对京剧的巨大贡献和深远影响而形成的。 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 程砚秋(1904—1958),演青衣,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 尚小云( 1900—1976),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荀慧生( 1900—1968),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

京剧角色划分

生旦净丑 1、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除红生和勾脸武生以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脸,内行术语称为“俊扮”,即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 ①老生.老生又称“须生”、“正生”、“胡子生”。 一般都是富有正义感的男性中年或老年人物。 人物形象以挂“黑髯口”(黑胡子)为主。 按照表演艺术特点的不同,老生又分为安工老生、衰派老生和靠把老生。 安工老生,又称“唱切老生”、“王帽生”、大部扮演帝王、书生一类人物,以唱功为主,在舞台上安详稳重,动作较少,故称“安工”,如《上天台》中的汉光武帝刘秀、《捉放曹》中的陈宫等。 衰派老生,又称“做功老生”。 “做工老生”,大都扮演衰老或精神状态衰颓的人物,以做功为主,故称“衰派”,如《四进士》中的宋土杰、《卖马》中的秦琼、《坐楼杀惜》中的宋江等。 靠把老生,大都扮演武将一类的人物,由于扎靠(戴盔披甲)、使用刀枪把子(剧中人使用的兵器)而得名,加《定军山》中的老将黄忠、《战太平》中的花云、《镇潭州》中的岳飞等。 无论是哪类老生,都是以唱为主,全用本嗓。 安工老生要唱的悠扬婉转,衰派老生要唱的悲愤颓唐,靠把老主要唱的激昂慷慨。

另外,京剧史上有一些老生演员,文戏、武戏都擅长,唱功戏、做功戏、靠把戏都能演,后来就把这种戏路宽的老生演员称为“文武老生”,如程长庚、谭鑫培等。 ②小生.小生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化妆不戴胡须,扮相清秀、英俊。 小生演唱用尖音假嗓,念白兼用真假嗓。 小生使用的假嗓与旦角不同,小生的唱法应该刚、劲、宽、亮,听起来声音清跪但不柔媚,刚健但不粗野。 根据人物性格、身分的不同特点,小生又分为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和武小生。 袍带小生,又称“纱帽小生”,扮演做官的青年男子,头戴纱帽是其主要标志,这些角色大部分是文人,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奇双会》中的赵宠、《陈三两爬堂》的陈魁等。 扇子生,多扮演年青的书生、风流儒雅的公子,手拿扇子,头戴文生巾,身穿褶子,所以又称“褶子生。 ”扇子是帮助角色表现风流潇洒、文质彬彬的一种特殊道具。 如《拾玉镯》中的傅朋、《西厢记》中的张君瑞等。 翎子生,又称“雉尾生”,头插翎子(雉尾)是其主要标志,大都扮演武将或文武兼备的人物。 演翎子生要有武功,凭工架、舞蹈,用翎子耍出许多舞蹈动作。 如《群英会》中的周瑜、《吕布与貂蝉》中的吕布、《穆柯寨》中的杨宗保等等。 穷生,大部扮演落魄不第的文人、书生,“表演上特别注重做功,”以表现人物的酸腐气为主,习惯于把鞋后帮踩倒在脚下,以示其潦倒之状,故又称“鞋皮生”,身穿富贵衣是其主要标志。

京剧中的四大名旦

京剧中的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四大名旦之一。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出身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为著名花旦,是同光十三绝之一,父梅竹芬是京昆旦角演员,母杨长玉是著名武生杨隆寿之女,伯父梅雨田是谭鑫培的琴师。他父母早亡,由伯父梅雨田抚养成人。他8岁开始学戏,9岁向吴菱仙学青衣,10岁第一次登台。1908年,搭喜连成班演出,同时,又向秦稚芬、胡二庚学花旦戏。1913年,首次应邀到上海演出,王凤卿为头牌,他为二牌,受到上海观众的热烈赞赏。1914年,梅兰芳再次应邀到上海演出,盛况空前,甚至吸引了不少日、英、美等国家的观众。两下江南,奠定了他艺术上独树一帜的基础,并开始了大量新剧目的排演和革新,是继王瑶卿之后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影响最大的旦角演员。他扮相大方,雍容华贵,嗓音圆润,唱腔委婉,功底深厚,文武昆乱兼长,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各种脚色,并同把三者表演艺术特点溶为一体,形成花衫行当。早年曾试演《一缕麻》、《邓霞姑》等“时装戏”,后又创演《天女散花》、《洛神》等“古装戏”,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凤还巢》、《穆桂英挂帅》等,所塑造的舞台形象,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妇女各种不同的典型形象,而且将人物的个性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融于美

的形象之中,给观众以心灵的净化和美的享受。他不仅是京剧艺术大师,而且是作为中国艺术的代表人物走向世界的,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期间,曾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等国访问演出引起轰动,并被美国授予博士学位。世界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如高尔基、阿·托尔斯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萧伯纳、布莱希特、卓别林、范朋克等人对他的表演倍加推崇,并把京剧艺术视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之一,使中国京剧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占领了自己应有的地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蓄须明志拒绝演出,一直坚持的抗战胜利,表现了艺术家崇高的民族气节。1949年应邀参加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应邀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国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家学会副主席、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戏曲学院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奖,同年冬天出席了在维也那召开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1953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任副团长并参加慰问演出。1955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全国文联、中国戏协联合为梅兰芳、周信芳举办了舞台生活五十年纪念活动及演出,文化部向梅兰芳颁发奖状,并将梅兰芳主演的《梅兰芳舞台艺术》、《游园惊梦》等拍成戏曲艺术片,邮电部发行了《梅兰芳舞台艺术》纪念邮票。1957年被国际舞蹈家协会

四大名旦尚小云的简介资料

四大名旦尚小云的简介资料 尚小云出身于1900年,祖籍河北省南宫县,出身于北京,他是清初平南王尚可喜的后裔,名德泉,字绮霞,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尚派艺术的创始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后在中遭到残酷的迫害,于1976年逝世于西安第一人民医院。 尚小云的艺术风格在四大名旦中独树一帜,他原本是学武生的,后来才改为旦角,所以尚小云最擅长演绎飒爽英姿的巾帼英雄形象,在他漫长的表演艺术生涯中,文武并用、歌舞并长,清新英爽,洒脱大方的艺术风格。尚小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文戏武唱,讲究身段,不仅字正腔圆,而且扮相俊美,给人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 尚小云简介中的寥寥数语是不足以囊括他极具传奇性的一生的,他不仅在表演上力臻完美,追求极致,创造出铁嗓钢喉,高亢嘹亮的唱法,而且表演上极有气势,大开大合,棱角分明,虽然是旦角,也赋予角色阳刚之美,因此风格独特,表现力极强。这背后付出多少汗水观众都是可以想见的,因此才能终成一代大家。 尚小云不仅在表演上追求卓越,而且还丝毫没有门户之见,他德艺双馨,积极奖掖后进,培养出一大批可造之材,对传承京剧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他还富有创新精神,对老戏加工改造,老树开出新花,又积极编排新戏,做到创新不断。 尚小云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尚派艺术的创始人,在他一生漫长的表演生涯中,留下了很多经典唱段,因此要盘点尚小云名段,其实还是个破费脑力的工作,因为流传下来的尚小云名段实在太多了。 尚小云名段包括《乾坤福寿镜》、《坐宫》、《梁红云》、《双阳公主》、《武家坡》、《三娘教子》等,数不胜数。尚小云一生挚爱舞台,他不但对经典唱段演绎地大放光彩,还善于创新,创造出很多新戏,是京剧史上很具有开拓精神的大家之一,留下了很多属于自己的京剧名段。 尚小云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善于文戏武做,他早年学的是武生,最擅长扮演巾帼英雄的角色,尤其以青衣戏最受观众欢迎,被称为正宗青衣。 在尚小云留下的名段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舞台上扮相俊美,透出一股阳刚之气,有别于传统旦角的娇媚多姿,这是尚派艺术中令令人称道的地方。而且尚小云极有天赋,他嗓音嘹亮高亢,铁嗓钢喉,圆润有劲,极富舞台表现力,而且刚柔兼济,壮大了青衣的演唱格局。 在尚小云名段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他发音吐字清晰,对比鲜明,极有气势,纵横捭阖,将巾帼英雄的威严表现的淋漓尽致,令人如痴如醉。尚小云还非常敬业,他不但不像一些旦角总是想减少句子,偷工减料,反而总是给自己增加唱词,故意为难自己,正是因为尚小云的认真负责,所以尚小云名段才能流传至今。

京剧四大名旦分别是谁

京剧四大名旦分别是谁 京剧是中国国粹,在京剧领域有四大名旦,他们分别是谁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京剧四大名旦分别是谁,欢迎大家阅读。 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梅兰芳集京剧旦角艺术的大成,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特点,创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 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

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 梅派传人:魏莲芳、李斐叔、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丁至云、罗蕙兰、杨荣环等,梅兰芳子葆玖,是梅派目前的领军人物。 京剧四大名旦:程砚秋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 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晚年的程砚秋致力于教学和总结舞台艺术经验的工作。1949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1950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协理事会主席团委员,1953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57年由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程砚秋将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京剧艺术近百年来所达到的高峰之一,他不仅对京剧旦角同时也对整个京剧、戏曲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重大的影响。学习程派并较有成就的演员有:陈丽芳、章遏云、新艳秋、赵荣琛、侯玉兰、王吟秋、李世济、李蔷华等。 代表剧目:传统剧目而独具程派风格的有《四郎探母》、《贺后骂殿》、《三击掌》、《汾河湾》、《朱痕记》、《玉堂春》、《武家坡》、《三娘教子》等。新戏则有《青霜剑》、《文姬归汉》、《梅妃》、《红拂传》、《春闺梦》以及后期的《锁麟囊》、《女儿心》等。

中国四大名旦知识

中国四大名旦知识 1、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思凡》、《游园惊梦》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梅派艺术传人有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等。另有同名电影《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汉族,江苏泰州人,长期寓居北京。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1岁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马旦。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他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练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梅兰芳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梅先生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解放后历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

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65岁高龄,排演了最后一出新戏《穆桂英挂帅》。1961年8月8日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病逝。终年67岁。2、程砚秋(1904-1958),男,京剧旦角,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程砚秋原名承麟,满族。北京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出生:1904年1月1日,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十一月十四日,酉时;幼年家道中落,六岁投荣蝶仙门下,练武功,向荣春亮习武生。一年后向名武生教师丁永利学戏,后因扮相秀丽,改从陈桐云习花旦,后发现嗓音极佳,改学青衣,师从陈啸云。程砚秋童年基本功训练异常艰苦,他以惊人的毅力接受了这些训练,熬过了他惨痛的童年。十一岁登台演出,以其超凡的文武之功,唱、念、做、打崭露头角,行内外耳目一新。在北京丹桂茶园(原东安市场内),与赵桐珊、刘鸿声、孙菊仙等合作演出《桑园寄子》、《辕门斩子》、《朱砂痣》等戏。荀慧生(1900~1968)3、男,伟大的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荀派艺术的创始人。祖籍河北东光,初名秉超,后改名秉彝,又改名“词”,字慧声,1925年与余叔岩合演《打渔杀家》起改名为荀慧生,号留香,艺名白牡丹。一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戏,其中代表作为《元宵谜》、《玉堂春》、《棋盘山》等,与杨小楼、尚小云、潭小培一起称为“三小一白”。1927年和1931年两次当选“四大名旦”,有“无旦不荀”

四大名旦尚小云生平简介

四大名旦尚小云生平简介 尚小云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尚派艺术的创始人,下面是本人为你搜集尚小云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尚小云生平简介 尚小云出身于1900年,祖籍河北省南宫县,出身于 北京,他是清初平南王尚可喜的后裔,名德泉,字绮霞,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尚派艺术的创始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后在文革中遭到残酷的迫害,于1976年逝世于西安第 一人民医院。 尚小云的艺术风格在四大名旦中独树一帜,他原本是学武生的,后来才改为旦角,所以尚小云最擅长演绎飒爽英姿的巾帼英雄形象,在他漫长的表演艺术生涯中,文武并用、歌舞并长,清新英爽,洒脱大方的艺术风格。尚小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文戏武唱,讲究身段,不仅字正腔圆,而且扮相俊美,给人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 尚小云简介中的寥寥数语是不足以囊括他极具传奇性的一生的,他不仅在表演上力臻完美,追求极致,创造出铁嗓钢喉,高亢嘹亮的唱法,而且表演上极有气势,大开大合,棱角分明,虽然是旦角,也赋予角色阳刚之美,因此风格独特,表现力极强。这背后付出多少汗水观众都是可以想见的,因此才能终成一代大家。 尚小云不仅在表演上追求卓越,而且还丝毫没有门户之见,他德艺双馨,积极奖掖后进,培养出一大批可造之材,对传承京剧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他还富有创新精神,对老戏加工改造,老树开出新花,又积极编排新戏,做到创新不断。

尚小云名段 尚小云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尚派艺术的创始人,在他一生漫长的表演生涯中,留下了很多经典唱段,因此要盘点尚小云名段,其实还是个破费脑力的工作,因为流传下来的尚小云名段实在太多了。 尚小云名段包括《乾坤福寿镜》、《坐宫》、《梁红云》、《双阳公主》、《武家坡》、《三娘教子》等,数不胜数。尚小云一生挚爱舞台,他不但对经典唱段演绎地大放光彩,还善于创新,创造出很多新戏,是京剧史上很具有开拓精神的大家之一,留下了很多属于自己的京剧名段。 尚小云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善于文戏武做,他早年学的是武生,最擅长扮演巾帼英雄的角色,尤其以青衣戏最受观众欢迎,被称为正宗青衣。 在尚小云留下的名段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舞台上扮相俊美,透出一股阳刚之气,有别于传统旦角的娇媚多姿,这是尚派艺术中令令人称道的地方。而且尚小云极有天赋,他嗓音嘹亮高亢,铁嗓钢喉,圆润有劲,极富舞台表现力,而且刚柔兼济,壮大了青衣的演唱格局。 在尚小云名段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他发音吐字清晰,对比鲜明,极有气势,纵横捭阖,将巾帼英雄的威严表现的淋漓尽致,令人如痴如醉。尚小云还非常敬业,他不但不像一些旦角总是想减少句子,偷工减料,反而总是给自己增加唱词,故意为难自己,正是因为尚小云的认真负责,所以尚小云名段才能流传至今。 尚小云的儿子 尚小云的儿子都子承父业,入了梨园行,虽然不是全都工旦角,没有完全继承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的衣钵,但京剧

京剧四大名旦各自的结局

[键入文字] 京剧四大名旦各自的结局 京剧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1921 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曹锟内阁程克四大金刚。1927 年6 月20 日,听花,即辻武雄,日本人,在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五大名伶魔力对决,刘喜奎夺魁,鲜灵芝次之;在首届京剧旦 角最佳演员活动中,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顺天时报》还将梅兰芳选为伶界大王,又捧为四大名旦之首,才定下梅派的百年江山。 1、程砚秋---鞠躬尽瘁殉艺术 解放后,面对国内戏曲百花园的万紫千红,程砚秋也不甘人后地要为她增色添彩。1952 年10 月,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上,程砚秋献出了自己的成名作之一《三击掌》,获得了荣誉奖。1956 年,他拍摄完成了《荒山泪》一片,尤表现了他艺术追求的决心和毅力。可惜,这是他最后的一次艺术创作。 1957 年春天,不满足于仅是一个党的追随者的程砚秋,渴望成为这伟大行列中的一员,他正式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而国内的政治形势却一时突然出现了变化, 院党组织暂时顾不及讨论,程砚秋就找党内联系人倾吐了自己的想法。当时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艺术大赛即将拉开帷幕,程砚秋作为评委之一也将出席。这时正好周总理也在那里访问,这位联系人便建议他是否在那里寻总理面谈一下。程砚秋 在莫斯科见到了周总理。实际上,周总理对他的想法也已知晓。所以,两人见面后总 理便关切地问:砚秋同志,你为什么还没入党呀?程砚秋答:我最近已递交了入党申 请书,但是缺点太多了。谁料周总理却一连串地摆出了他的许多进步事例,又严肃地 表示:砚秋同志,如果你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愿做你的入党介绍人。 回到北京,贺龙元帅知道后也托人捎来话,愿做他的第二入党介绍人。国庆节后的 一天下午,总理办公室来电话,约程砚秋夫妇去总理中南海住所吃螃蟹,贺龙夫妇也 1

四大名旦介绍及代表作

四大名旦介绍及代表作 被誉为中国" 四大名旦" 的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是我国京剧旦角行当中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他们的优秀艺术,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京剧四大名旦最为知名,他们指的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另有越剧四大名旦、豫剧四大名旦、评剧四大名旦、话剧四大名旦、秦腔四大名旦、电影四大名旦、连环画"四大名旦"等。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北京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攻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四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