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

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

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
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

加里 D 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一书,是近几年课堂教学研究方面非常重要的著作,也是本人非常喜欢的有效教学方面的典籍。捧着这本厚厚的书,我如饥似渴地反复阅读,收获颇丰,现将其要点摘录,分次贴出,以飨同好。

第一章有效教师

1. 早期有效教学的定义主要集中在教师的良好人品上,其次才是他/她的课堂行为。

2. 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人格、态度、经验、成就和能力倾向等---与教师的课堂行为并不十分相关。

3. 绝大多数有效教学的现代定义,界定出课堂上影响学生认知的、情感的表现的师生互动模式。

4. 课堂互动分析的一套研究方法,系统地考察和记录师生的言语互动模式,并把它们与学生的成绩联系起来。

5. 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及相关的表现如下:

●清晰地授课:逻辑的、逐步进行的次序,清晰易懂的授课,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不良习惯。

●多样化教学:多样的教学材料、提问、反馈和教学策略等。

●任务导向:成就(内容)导向,而不是过程导向,使内容覆盖面尽可能大,教学时间尽可能多。

●学生投入:限制分散注意力机会,使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操作、思考和探询等。

●学生成功率:把60%-70%的时间,用在能给学生带来中高水平的成功率的任务上,尤其是在讲解式和传授式教学中。

6. 有效教学的五种辅助行为,及其相关的表现如下:

●运用学生的想法和贡献:运用学生的回答促成课时目标,让学生使用自己的想法、经验和思维模式等,详细阐述和扩展所学内容。

●组织:在一堂课的起始部分俄提供先行组织者和心理策略,用多种要求创设活动结构。

●提问:运用内容问题(直接)和过程问题(间接)传达事实,并鼓励学生探询和解决问题。

●探询:诱导、澄清、探求额外信息,必要时调整方向。

●热情:在课堂讲授中通过语言的抑扬、手势、目光接触以及活力等展示生气、投入、兴奋和兴趣。

7. 一般而言,在所有的或绝大多数的教学情景下关键行为一贯有效。

8. 其他的教学行为,诸如运用学生的想法和贡献、组织和提问等,只对部分学习者和部分教学目标显得更加重要。

9. 有效教学需要把关键和辅助教学行为精心安排和组合成有意义的模式,以达到特定目标。

第二章理解你的学生

1. 早期教学概念把学生视为空容器,而教师则把一天的课时内容倒进去。这些概念没有考虑个体多样性对学习的影响。

2. 了解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对以下方面很重要:(1)调整教学方法从而适应个体学习需要,(2)了解并以恰当角度看待个别学生学业成就背后的原因。

3. 一些教师和父母对智力或者智商有误解,认为它们是单独而统一的。

4. 特定的能力倾向或者智力因素比普通智力更能预测学业中或特定职业中的成功。

5. 了解学习者特定的优点和缺点,并相应地改变教学目标和方法,比起根据普通智力划分学生和进行教学,更能促进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

6. 与任务相关的先前学习内容,是指在后面的学习发生之前必须要教的一些事实、技巧和理解等。后面的学习内容经常要求学生掌握与任务相关的先前学习内容。

7. 有一个特征可以区分出较低阶层的孩子和中高阶层的孩子,后者能更快地在家庭和街坊以外获得世界的知识。

8. 学生时期的三个埃里森危机是:(1)成就感对自卑感,(2)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3)亲密感对孤独感。

9. 状态焦虑是一种暂时的状况,由环境中某些特定的刺激引起,比如考试等。

10. 一定程度的状态焦虑对学习是必要的;分数、报告卡以及作业一般来说可以提供合适水平的状态焦虑,激发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11. 可以用一些方法来避免极端程度的状态焦虑,比如从合适的角度来看待特定任务相对于其他任务额的价值(重要性),或者在任务总的背景下澄清它的重要性。

12. 特征焦虑在个体身上长期稳定,但又因人而异。它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个体把宽泛的不明确状态都看成是有害的。

13. 程度深的特征焦虑与高水平的动机和成就需要相关,但极端程度的特征焦虑则与失败的强烈恐惧相关,这种恐惧破坏创造性,并导致敷衍、机械的回答。

14. 极端程度的特征焦虑有时可以避免,方法是制定特定任务的一系列替代反应。

15. 学习风格是指人们学习时所偏爱的课堂或环境条件。研究最多的学习风格是场独立/场依存。

16. 研究表明,一些学习者倾向与场敏感---或者空间的/视觉的,而另一些则倾向于场不敏感---或者言语的/分析的。

17. 在实施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策略之前,教师应该注意不要形成思维定势,或者忽略组内差异。

18. 自我意识与学业成就只有中等程度的相关,但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积极投入状态,以及学生在生涯和职业中成功密切相关;可以发现并反馈给学生他们独特才能的价值,从而改善学生的自我意识。

19. 在课堂内外同辈群体都影响者学习者的行为。利用同辈群体来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一些方面包括小组作业、小组规范以及小组凝聚力和跨龄指导等。

20. 学习者居住、玩耍和工作的社会环境与同辈群体对学习者的影响密切相关。对学习者来说,这些环境中存在者许多影响源,其中最明显的是他们的家庭以及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21. 几乎每个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都显示出某种类型的偏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避免它们:

●对那些你确定自己对他们有偏见的学生类型,有意识地安排互动。

●随机挑选学生完成特殊任务。

●隐蔽地配对你有偏见并处于相对立位置的学生,再与各对中的每一个进行互动。

●在课堂笔记上做记号,以便提醒自己提问那些自己可能有偏见的学生。

第三章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

1. 方针表达了为我们提供方向感的社会价值观,但它对于大量个体来说则显得非常空泛。

2. 目的界定出学生从你的教学中能学到什么,从而鼓励和激发学生。

3. 目标有两个用途:(1)把空泛的方针和目的与实现它们的特定课堂策略结合起来,(2)以某种格式表达教学策略,使你能够测量教学策略对学习者的作用。

4. 当目标这个词方针行为前面是,学习被定义为可观察的行为变化,这一变化能够在明确规定的一定时间内进行测量。

5. 之所以需要行为目标,是因为教师会很自然地关心自己的教学任务,却偶尔会忽略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

6. 简单地说,行为目标起到以下作用:

●把教学集中在一个具有可观察结果的确切目标上。

●界定出在什么条件下学习能够发生。

●明确规定行为的水平和数量。期待这一行为将会在规定条件的教学中发生。

7. 表示动作的动词可以是教学目标所期待的学习结果变得可操作。

8. 行为目标中明确规定的学习结果应该表示为目的(比如界定、回忆、列出),而不是手段(比如学习、看、听)。

9. 如果可观察的结果发生在某种条件下,比如个别的材料、设备、工具或者其他资源等,必须在目标中明确而详细地陈述这些条件。

10. 行为目标中的条件陈述可以是单项的(一个条件),也可以是多项的(多于一个条件)。

11. 条件应该与在现实世界中执行该行为时的条件相一致。

12. 熟练水平是指那种能使你满意地认为学生已经达到了目标的最低限度的行为水平。

13. 熟练水平体现的是一些价值判断,或者有根据的猜测,也就是说,要在某些以后的课堂外的环境中充分地执行该行为,需要该行为达到怎样的水平。

14. 目标的表现性是指在回答是允许的灵活性水平。表现性较弱的目标可能只要求单一正确的答案,而表现性较强的目标则允许答案的结构性不强或者更灵活。所允许的表现性是一个程度问题。

15. 认知、情感或者动作技能领域中的行为的复杂性,与对学生产生行为所要求的操作有关,而与对教师教学获得的复杂性的要求无关。

16. 认知领域中的行为,从最不复杂倒最复杂依次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17. 情感领域中的行为,从最不复杂倒最复杂依次为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和个性化。

18. 动作技能领域中的行为,从最不复杂倒最复杂依次为模仿、控制、精确、连接和自动化。

19. 行为目标的根源在于我们作为一个民族所持有的教育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最广阔的民族水平上为人们所分享,并通过行为目标转化实践,课文、课程以及部门和学校的政策是对这些价值观的诠释。

20. 在使用目标分类法中有四个重要的警告,即:

●没有哪个明确规定的行为一定比另一行为更为人们所期待。

●较高级的认知技能经常比较低级的认知技能更真实。

●比起较复杂的行为,较不复杂的行为不一定更容易教授,更省时或者需要更少的资源。

●执行一个领域中的行为,可能需要同时完成其他领域中的一个或多个行为。

第四章单元和课时计划

1. 教学单元可以视为一个系统,单元内的个别课时是它的组成内容。

2. 计划过程中四种主要活动:确立教学目标,界定学习者的需

要,以及选择和组织内容。

3. 单元计划的两个目的是:(1)把空泛陈述的活动和结果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和课时,(2)提供长期目标的图画。

4. 等级的概念告诉我们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里是课时与单元的关系),而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的概念告诉我们在一系列事件中,哪个应该在前,哪个应该在后(课时序列),系统思考使我们注意大小不同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看看哪些课时组成了哪些单元。

5. 单元可以垂直地安排,强调课时内容的等级关系,以及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序列),或者还可以水平地安排单元,强调包含跨学科知识的主题,传达出把世界不同反面结合在一起的关系和模式。

6. 在垂直计划中,方框阐释了处于各种概括水平的内容领域,或者教学目的。直线和箭头指出课时序列以及课时结果怎样在彼此的基础上达到的单元目标。

7. 垂直单元计划的三个活动如下:

●通过一种或多种行为分类法划分单元结果的种类,单元结果的行为复杂水平高于课时结果。

●安排教学序列,使先前教授的课时结果有助于达到后面的课时结果。

●在必要的地方重新安排或增加课时内容,从而在需要的时候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8. 水平计划中,应该有一个统一的中心主题,直线和箭头与它相连,指出它下属的课时内容中的思想。

9. 水平计划的三个活动如下:

●确定一个跨学科主题

●包含跨学科的知识体

●界定出八世界不同方面结合起来的关系和模式

10. 开始准备课时计划之前,必须确定课时的行为复杂水平(比如知识、应用、评价等)。还要确定在制定课时计划时在多大程度上为学习者的多样性做好准备(比如有时间限制的能力分组、同辈指导、学习中心、专门的讲义、合作小组等)。

11. 学校指在学习者头脑中发生的内部事件,它起源于你提供的外部教学事件。因此,教和学两个词指的是两个不同的,但同时有互相联系的活动系列。

12. 下列外部事件可以在课时计划中明确规定:

●吸引注意

●告知学习者目标

●激发学生回忆前提学习内容

●呈现刺激材料

●引发期待行为

●提供反馈

●评估行为

13. 吸引注意,是指吸引学生对你将要呈现的内容发生兴趣,并使他们调整到合适的接收方式,为上课做好准备。

14. 告知学习者目标,是指告诉学生在课时结束时,期待他们达到怎样的行为复杂水平。

15. 激发学生回忆前提学习内容,是指回忆课时所需要的与任务相关的先前信息。

16. 呈现刺激材料,是通过能够引发思维活动并维持兴趣的程序,用能够让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传达期待内容。

17. 引发期待行为,是让学习者产生预期的行为,组织出符合陈述目标的复杂水平的答复。

18. 提供反馈,是在一种非威胁性、非评价性的气氛中,告诉学习者他/她被引发出来的答复的精确程度。

19. 评估行为,是通过测验、家庭作业和扩展的任务等评估学习者的行为。

第五章直接教学策略

1.学习的两种宽泛划分是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的学习(类型1),与概念、模式和抽象概念的学习(类型2)。

2.类型1的结果一般来说代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中复杂水平较低的行为;而类型2的结果经常代表这几个领域中复杂水平较高的行为。

3.类型1的教学活动要求把处于知识和理解水平的事实、规则组合成动作序列,动作序列可以通过观察、机械重复和练习来学习。类型1的结果有惟一的“正确答案”,能通过记忆和练习来学习。

4.类型2的教学活动超越事实、规则和序列,帮助学习者创造、综合、鉴别和识别出不能构成概念或模式的标准的特点。

5.对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的学习,最常用强调知识获得的教学策略来教授;而对概念、模式和抽象概念的学习,最常用强调咨询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来教授。

6.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可以通过被称为直接教学模式的过程来最有效地获得。这一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以讲演---朗诵方式传递给学生,期中涉及大量的教师谈话,问与答,回顾与练习,以及对学生错误的迅速纠正。

7.直接教学模式的特点有:全班(相对于小组)教学;以你提出的问题为基础来组织学习;提供详细而反复的练习;呈现材料时使学习者掌握一个新事实、规则或序列,然后教师在呈现下一个;正式地安排课堂,从而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操练和练习。

8.在下列时候最适合

使用直接教学:课文和练习册的内容不是以大小接近的小块形式出现的;为了激发或提高学生的兴趣,需要你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要教的内容代表着后面学校所需要的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

9.每日回顾和检查的技巧包括下列:

●以问答形式让学生鉴别出难的家庭作业。

●抽样检查部分学生,看看全班的理解情况。

●明确回顾当天课时所需要的与任务相关的先前学习内容。

10.呈现并组织新材料的技巧如下:

●建立部分---整体关系

●鉴别序列关系

●发现组合关系

●寻找比较关系

11.指导学生练习的技巧包括如下:

●让学生私下作答,然后逐个帮助。

●不管学生是否举手都点名叫他们回答。

●事先准备问题,随机让学生回答。

12.提供恰当的反馈和纠正涉及了解如何回复一些回答,这些回答有以下类型:(1)正确、迅速而肯定;(2)正确但犹豫;(3)由于粗心而出错;(4)由于不知道而出错。

13.对于正确、迅速而肯定的回答,认可它,然后要么再问同一个学生另一个问题,要么很快转向另一个学生。

14.对于正确但犹豫的回答,作出肯定答复,并很快重述正确答案所需要的事实、规则或步骤。

15.对于由于粗心而出错的回答,指出回答是错误的,并很快转向下一个学生,不加过多评论。

16.对于不是由于粗心而是由于不知道而出错的回答,通过暗示、探询或一个相关但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寻找正确答案。

17.对于绝大多数涉及知识获得的学校,课时连续部分之间的步骤要足够小,从而在一个练习与反馈期内产生大约60%-80%的正确答案。

18.回顾、再解释和提示在学生回答的准确率达到80%以前是有效的,过了这一百分点,就要简化纠正过程,指导学生学习个性化材料。

19.设计独立练习,从而让学习者把事实和规则组合成动作序列,并使它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相似。独立练习的机会要尽快地紧随学习之后。

20.安排教学节奏,使学生在每周和每月例行的回顾中正确、迅速而肯定地回答问题的比率达到95%左右。

21.运用独立练习和家庭作业,使回答准确率,从有指导练习和反馈时的

60%-80%,提高到每周和每月回顾时的大约95%。

22.在多元文化课堂里,可以通过下列方法促进学生的投入:认可学习者的独特回答,降低竞争,促进同辈互动,传达出培养之情和关心感。

第六章间接教学策略

1.间接教学是一种教和学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是一种探寻活动,结果是对未知的发现,学习的背景是一个问题。

2.在间接教学中,学生通过将刺激物转换为一种回答来获取信息,这种回答它不同于(1)呈现的刺激物,(2)学生先前所作出的任何回答。

3.在间接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概括和辨别过程,调整和提炼刺激材料,获得概念、模式和理论。

4.普遍性原理帮助学生对不同的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因此提高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的使用范围。

5.辨别过程通过排除那些看似概念而实际与概念本质层面有别的事例,有选择地界定可接受事例的范围。

6.普遍性原则和辨别过程一起有助于学生将表面不同的刺激物按本质属性的原理归入到同一类属性中。本质属性如同磁石,将同一概念的所有事例聚合到一起,无须亲见或记忆每一个事例。

7.间接教学法提供了激发概括化和辨别活动的教学策略,从而形成概念、模式和抽象理论。

8.下面是间接型的教学职能:

●使用先行组织者

●概念性活动---归纳和演绎

●正反例的使用

●通过问题引导探索和发现过程

●利用学生的观点

●学生自我评价

●使用小组讨论

9.先行组织者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概念性的预习,为保存和备用而帮助学生储存、标记、组织内容。

10.问题中心法、有层次的决策法和网络工事法是构建先行组织者的三种方法。

11.归纳始于对一组有限的资料所进行的具体观察,得出一个边界较广的概括化理论。

12.演绎是将原则或一般性原理应用于具体事件的推理活动。

13.正反例的呈现益于界定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属性,从而构建出精确的概括化原理。

14.正确使用正反例,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多个例子

●使用与所定义的概念无关的多样化例子

●使用含有该概念某些层面的反例

●解释为什么反例含有同正例相同的部分特征

15.在间接教学法中,问题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发现难题的新的层面,或解决两难境地的新方法。

16.间接教学过程中,使用某些问题的作用包括以下方面:

●从新聚焦

●展现需要解决的矛盾

●探索更深、更彻底的回答

●将讨论扩展到新领域

●将责任传给全班学生

17.学生的观点可以被用来激发学生兴趣,围绕学生的问题组织学科内容,根据学生个体需要而调整有关反馈,激发对学科的积极态度。因为这些目标不能成为自身的终点,你必须计划和组织如何利用学生的观点来促进推理、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考。

18.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有时被称为“非指导性发现学习”,允许学生选择学习经验的形式和材料。这适于独立性地进行实验、研究项目、自然科学项目和证明。然而,为确保学生观点的使用和贴近课程内容,常常有必要进行预先组织和指导。

19.间接教学过程中,当你给学生机会来说明他们的答案,这样你和其他同学可以建议他作一些必要的改进时,学生的自我评价回答就出现了。学生最容易以生-生-师交流的形式进行自我评价,在这过程中,你鼓励学生对他们自己或彼此的回答的精确性进行评论和思考。

20.小组讨论使得学生在大范围的学生中连续的反应进行交流。在这些交流活动中,只有偶尔为了复习或总结时,你才可以打断,或者你安排周期性师生互动,评价每组的进展,并且在必要时为小组讨论重新定向。

21.用于讨论的最好是课本和练习册所没有正式组织好,而且学生对之没有形成高度一致认识的话题。

22.在讨论中,你的调节职责包括以下活动:

●为学生制定讨论的目标

●提供可能需要的新的或更精确的信息

●复习、总结和讲述观点和事实

●使观点和信息重新回到讨论的目标

23.小组的意见越趋一致,小组中人数越少,他们领会概念和理论的能力越强,你对小组的权威角色就越应消减。

24.教师通常一并使用直接和间接教学法,你不要使用一种而排除另一种,因为每种皆包含一套职能,构造有效的教授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或者概念、模式和抽象理论的方法。

第七章提问策略

1.有效的问题是,使学生能够积极组织答案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

2.有效的问题有赖与音调变化、词的重音处理、词的选择以及问题所在的语境。

3.课堂最常见的教师的行为是:组织、启发和回应。

4.启发---或者是提问的行为---能鼓励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材料尽快进行思考。

5.据统计,有70%-80%的问题要求的是知识的简单回忆,只有20%-30%的问题要求进行澄清、扩展、归纳和作出推理。换句话说,五个问题中只有一个对高层次的思维过程有所要求,而且这些认知复杂性层次较高的行为都是在成人的生活、工作和高级的训练中要求频繁使用的。

6.提问的常见目标有:

●引起兴趣,吸引注意力。

●诊断和检查。

●回忆具体知识和信息。

●课堂管理。

●激发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对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和重新导向。

●让学生表露情感。

7.一个问题,如果答案被限制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的范围之内,这种问题就叫封闭性、直接性问题。这种问题教会学生以一种有限制的方式作出回应。

8.一个问题,如果有多个正确答案或可接受的回答范围很广,就叫做开放性问题。然而,开放性问题同样有错误的回答。

9.同一个问题,在一种情况下可能是封闭性的,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又有可能是开放性的,如果对开放性问题的“创造性的”回答是靠回忆得来的。

10.研究并未表明高层次问题的使用能导致标准化成绩测试中的成绩提高,

然而,已有的发现是,高层次的问题可以激发分析、综合和评价的技巧,而这些

是成人生活中常用的技巧。

11.根据不同的认知复杂性,以及问题针对的对象不同(是个别学生、小组学生还是整个班级),问题可以进行不同的表述。

12.问题的提出可以有不同的序列,如“漏斗”式:不断地给最初的问题加上具体的条件,逐渐缩小范围,只需要作简单的推论。

13.问题除了具有封闭性和开放性特征外,针对不同的学生,还应该注意不同的认知复杂性的问题的组织,包括: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14.识记型问题要求学生对记忆中已有的知识进行回忆、描述或识别。

15.理解型问题要求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归纳和说明。

16.应用型问题要求学生超越记忆中的知识,在新的不同的环境中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理解。

17.分析型问题要求学生能将问题分成几个组成部分,并在各个部分之间建立起联系。

18.综合型问题要求学生针对新的问题设计出独特的回答。

19.评价型问题要求学生形成判断并作出决定,使用某个标准判断回答的合理性。

20.探询式问题指的是,在学生作出回答后继续追问的问题。它的目的是:要求进行澄清、激发新的信息,或者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重新导向或组织。

21.探询式问题的关键是,要使你的问题仅仅是前一个问题的小小的扩展。

22.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方面,你提出的一个新的问题或转向下一个学生之前的等候的时间和问题本身一样的重要。教师应该至少等候3秒钟的时间,然后才能问下一个问题,或重复前面的问题,或提问下一位学生。

23.更长的等待时间被认为能导致更长的回答、更多的自愿回答、行为复杂性更高的回答、更多的来自学生的问题,以及学生对回答更多的信心。

24.对于初为人师者来说,在提问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问题:

●不要提出可能有多种答案的复杂的或模棱两可的问题。

●要准备接受正确的然而是异常的答案,特别是提出开放性问题时。

●事先应该想好你为什么文这个问题,明白问题所要求的行为复杂性的程度。

●不要在还没有作出探询之前就自己给自己的问题作出回答。不要阻止学生把回

答说完,就算是错误的回答。应该以部分正确或错误的回答为基础,激发进一步澄清、启发新的信息,或对回答进行重新导向。

●不要使用问题来作为一种惩罚或让学生尴尬的方式。这种对问题的不恰当的使用往往不能改变学生的不当行为,问题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应该被用于特定的目的。对问题的不恰当的使用或者将它用于其他的目的都会影响你的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第八章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是教学和学习的一种方法。它使学习者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

中去,目的是以较高的认知复杂度来获取成果。

2.自主学习何时以及如何使用学习的心理策略的信息。

●解释如何将这些策略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

●向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根据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先前的理解来

重新组织内容。

●通过一些活动(练习、对话、讨论)使学习者参与越来越复杂的思维

类型,从而将学习任务逐渐转向学习者。

3.元认知是自主学习的一种策略,它协助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

内化、理解和回忆。4.元认知策略包括自我询问、自我检测、自我监控

以及对内容进行分类和回忆的方法,称为记忆术。

5.元认知策略是通过心理模拟教授的,在心理模拟中,学习者一步一步

地“走完”获取正确解决方法的过程。心理模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向学生解释所涉及的推理。

●使学生意识到推理。

●使学生集中于对所解释的推理进行运用。

6.教师调解是教师对内容的流量和复杂度进行现场调节,从而使其适合

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

7.教师调解的作用是根据需要调整教学对话,以帮助学习者根据他们每

个人的专有能力、学习经历和个人经验,来重组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

8.最大回答机会区域是体现了内容的难度以及行为额的复杂度,在回答

被给出的时候学习者可从中得到最大的收益。

9.最大回答机会区域是通过课堂对话触及的。在课堂对话中,教师给学

生回答提供回应,从而激活每位学生的特有学习经历、专有能力和个人

经验。从这些独有的特征中,学习者能够掌握内容的独特意义和解释。

10.功能性错误是指学习者作出的不正确或部分正确的答案。它能增加内容的意义,加强对内容的理解,并为登上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梯提供逻辑上的踏脚石。

11.交互性教学提供机会让大家通过小组讨论来探讨即将学习的内容。

12.交互性教学涉及一种课堂对话类型,在这种对话类型中,教师期望学生在他们学习课文时进行预测、提问、总结和阐明。

13.交互性教学涉及一系列活动,它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初始的班级讨论产生有关课文中即将学习的内容的预测。

●读并且/或者听课文中的一部分。

●选出一位讨论的领头者,让他提出其他同学关于课文的一些问题,然后这些同学用他们自己的问题作出回答。

●讨论的领头者总结课文,然后教师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评论或阐明。

●教师对任何未解决的问题进行阐明,并且如果必要的话,可以重读课文中的一些部分,以便更加清晰地了解。

14.教师在交互性教学中的作用是通过减少可能已标明课程先前部分的解释的数量以及暗示和提示的清晰度,来将学习的任务逐渐转向学生。

15.在交互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做到以下几点:

●与学生共同分担学习的任务。

●最初时承担涉及如何预测、如何提问、如何总结以及如何阐明的任务,然后将使用这些策略的任务转给学生。

●通过提示、提供额外信息以及/或者变更对学生的回答要求,来鼓励所有的学生参与倒课堂对话中去。

●监控学生的理解,并根据需要调节信息的等级和复杂度。

16.以下是相个体学习者教授自主探询的步骤:

●提供一个新的任务,并观察学生如何对它进行处理。

●要求学生解释他或她如何学习的内容(如准备考试)。

●描述和设计一个组织和学习内容的较为有效的程序(如使用问题和记录,或突出课文中的重要特征)。

●提供另一个类似的任务,学生可以用它来操练所提供的策略。

●在处理任务过程中,模拟自我提问行为以确保学习者遵循了策略(如“我在关键词下面画线了没有”)。

●提供其他机会让学生进行练习,降低你作为监控者的作用。

●通过询问理解情况和使用所教策略来检验结果。

19.其他认知学习策略对于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组织和记忆新材料也是有所帮助的:

●记忆术

●阐述/组织(记笔记)、

●理解监控

●问题解决

20.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围绕结构松散或不够明确的问题组织教学任务的学习方法,学习者通常使用来自好几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这些问题。

21.基于学习计划的学习是一种通过围绕任务组织教学来促进内在动机的学习方法,这些任务最有可能引发和支持学习者的兴趣、努力和持久力。

22.可以对课堂对话进行调整,从而促进多元文化课堂中自主学习的目标,其方法如下:

●调节内容的流量和复杂度。

●提供充足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

●教授认知策略。

第九章合作学习与合作过程

1.如果批判性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技能不能被应用与同他人合作性相互活动中,他们是毫无用处的。

2.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共享基本目标,即,使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促进更高的(更复杂的)行为类型。

3.合作学习活动能逐渐给学生灌输:

●指导学生课堂外行为的态度和价值观

●广为欢迎的社会行为,这在家庭中不可能被塑造

●带目的性的思考,这种思考有选择性视角和观点

●一种整合的同一性,能够减少自相矛盾的思想行为

●更高的思维程序

4.计划合作学习需要与以下内容相关的决定: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任务具体化和材料

●角色期待和责任

5.合作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基本目标是促进独立思考。

6.合作学习过程中生生互动的基本目标是,鼓励全班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和互相支持。

7.合作学习过程中任务具体化和学习材料的基

本目标是,创造一个活动机构,七最终成果仰赖于组内个体间共享、合作、协助。

8.合作学习过程中布置角色和责任的基本目标是,利于小组工作、促进成员间的沟通和共享。

9.建立合作性任务结构包含五个步骤:

a.将活动的目标具体化

b.将任务进行组织

c.讲授合作的程序

d.监管小组的工作

e.总结

10.合作性活动的目标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诸如:

●小组书面报告

●更高的个人成就

●口头陈述

●一个详表或清单

●一份评论

●文献研究

11.在将合作性活动目标具体化的事务里,你承担四种责任:

●说明终期成果的样式、风格和长度

●在过去和将来学习的文本中建立目标

●检查对目标和指示的理解情况,以便实现目标

●为合作定调,与竞争相对

12.组织合作性学习任务,包含以下决策:

●应安排多大的小组

●如何选择组员

●给小组活动安排多少时间

●各成员应分配什么样的角色

●给小组和个人提供哪些激励

13.一般地,要以最少的时间最有效地完成预计的目标,这样的小组的合适成员数是4-6位。

14.除非一个组的任务特别需要特殊才能,小组应该异质地组建---或者是全班学生的一个样本。

15.选择组员的方法包括:

a.请学生列出他们乐意一道工作的同伴。

b.随时地分配学生。

c.选择相对的匹配:少数/多数,男/女,有能力/无能力,等等。

d.同学生一道分享挑选组员的工作(如,教师先挑一个,接着被选的学生挑另一个,等等)。

16.一个活跃而不参与工作的组员,就是那个谈论除所承担工作之外任何事情的成员;一个消极不参与的组员,就是那种既不关心小组工作,又变得沉默的成员。

17.转变消极和积极的不参与成员的方法如下:

●要求的成果,它必须通过劳动分工而获得

●配对,互相监督工作

●用图列出个体所承担的工作的进展情况

●蓄意限制小组资源,促进共享和私人间交往

●要求的成果只有建立在他人先前工作之上方能被连续地制作出来

18.小组工作需要60%-80%的时间进行合作活动,余下时间用于全班讨论和总结。

19.组内分工能通过角色分工完成,以下是最为通用的分工:

●总结者

●检查者

●研究者

●运作者

●记录员

《有效教学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阅读《有效教学方法》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组织严密,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 一、目标明确。 我觉得,目标明确是指上课时老师明白这堂课要掌握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些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认为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行,上课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时插入课外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可以把内容引申出去,都会起到

事半功倍。但有时漫无目的地讲,对学生就会分散注意力,教师的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 二、内容正确、重点突出。 我感悟,在一节课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但对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气教学,重点知识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 还有教师讲授的知识还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在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往往是崇高的、万能的,他们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们对待学生的疑问应保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轻易作出没有把握的回答。当没有把握回答问题时,我们可以按照《有效教学方法》说:“这个问题提

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资料弄明白之后再回答你们”“对这个问题恐怕要看看有关材料,我和你们共同学习”。因为我体会到教师的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感染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科学的态度。 三、方法得当。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又是《有效教学方法》中的好方法,因为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譬如,对尚未定论的争议问题,可以用小组讨论法;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个他们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状,采用讲述来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观,等等。 四、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 通过学习知道,一节课应自始至终

有效教学方法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方法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方法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有效教学方法心得体会1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有效教学方法》,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组织严密,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 1、目标明确。 我觉得,目标明确是指上课时老师明白这堂课要掌握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些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认为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行,上课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时插入课外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可以把内容引申出去,都会起到事半功倍。但有时漫无目的地讲,对学生就会分散注意力,教师的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 2、内容正确、重点突出。 我感悟,在一节课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但对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气教学,重点知识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

还有教师讲授的知识还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在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往往是崇高的、万能的,他们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们对待学生的疑问应保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轻易作出没有把握的回答。当没有把握回答问题时,我们可以按照《有效教学方法》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资料弄明白之后再回答你们”“对这个问题恐怕要看看有关材料,我和你们共同学习”。因为我体会到教师的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感染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科学的态度。 3、方法得当。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又是《有效教学方法》中的好方法,因为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譬如,对尚未定论的争议问题,可以用小组讨论法;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个他们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状,采用讲述来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观,等等。 4、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 通过学习知道,一节课应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发挥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在课上要边教边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自己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一) 冰心说过" 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我想,读书和教育学生也是如此。 初读这本书时,我感到书中大量的专业术语、大段的长句子让人晦涩难懂,提不起兴致来。硬着头皮看下去,细细地咀嚼、慢慢地品味,一点点地耐着性子读下去,我发现自己收获颇多。 书中的第二章提到" 理解学生,注重个体差异"这一观点让我产生了共鸣,联系自己的教学,我有了一些想法。 如今社会在飞速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可能是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或许是方法受家长、幼儿园的启蒙教育等等很多原因,大多数孩子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学校中表现在与同学相处上,表现在课堂学习中,他们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有积极的,当然也有消极的。表现积极的学生自然受到同学和老师的欢迎和青睐,而对待学习持消极态度的学生很容易引起家长和教师的反感,即在老师心目中形成"差生"的概念。

所谓的"差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状况可谓百出,而他们最容易表现出的是这样的情况:我喜欢这个老师,我对这门学科比较好奇,学习的动力就比较足,相反,就会比较马虎的学习。我体会到的一点就是:如何能让学生都喜欢你,如何能让学生有好奇心呢?如果这两点做好了,不仅学生学的容易,老师教的也开心,而且成效肯定也是不错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也许是一个关键。 比如说以前班有个小画家——金应威,以前只要一不注意他,就在书上随便乱画,作业本、练习册处处都留下过他的"大作".为此不知说教了多少次,可是他依旧我行我素。一天,教学《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我"利用"他画画的优势,请他到黑板上来画几个不一样的长方体,展示给同学们看,他的积极性很高,其他同学也听得比较认真。而他自己那方面的知识也学得非常扎实。课后,我给了他高度的评价。从这以后,他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改掉了坏毛病。画画上更是不甘落后,在各种比赛中频频得奖。 我们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个体差异(可以称为学生的落差),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真的就是人性。水的落差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学生的落差同样会产生重大的学习能量,这就是资源。利用个体差异资源,取长补短、扬长避短,那教育教学效果将会更加明显,就会实 现师生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生命意义。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比较好表现,我就设计了一些环节,让学生当"小老师",我在旁帮助的,收到了异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希望自己也能够当一回小老师。还有的学生比较害羞,回答的声音很低,在这方面,我借鉴了其他老师的一些做法,多表扬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龚富 (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兴隆厂小学553100) 小学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是很不容易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必须坚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首先是由于教学的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师素质不同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条件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不同。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其次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心理学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是由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各个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观察法有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讨论法有利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 一.阅读数学教材 学习数学只需要多做习题,认真听讲和多“加餐”,就会提高学习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至于数学教材则可读可不读。其实大谬不然。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叙述及例题的解答或证明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况且数学中的符号、图表、算式、例题的解答都以其形式优美、内容丰富、表达准确而简明见长,数学教材在表述上科学而通俗、生动而有趣,因而大有可读之处,大有阅读之必要。 从学习的角度上讲,阅读材料,特别是阅读已解答好的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好处。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掌握数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情思考。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解题方法,心里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课本上的规范形式与自己的解答,从中找出异同,发现纰漏,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标准的格式,养成严谨而深刻地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阅读

小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申请的课题《小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是我校领导、全体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确立的。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选此课题的意义 效益是课堂的永恒追求,任何课堂教学皆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构建有效的课堂。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四川省著名的教育专家肖成全教授认为,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空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目前我校教师存在职业倦怠心理,课堂教学墨守成规,缺少创新意识,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课堂教学中常常是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教学,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经调查我们发现,教师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备课走形式,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知从何时起,教师备课变成了抄教案,抄来的教案虽然工工整整,但是缺少实用价值,这样的教案只能应付教案检查;有些教师把备课变成了背课,虽然注重了知识的传授,但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的班级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地域决定了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果千篇一律照抄,照讲,那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是

极为不利的。 2、教学过程是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进度,抢时间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忙得不亦乐乎。从形式上看,似乎环节紧凑,内容完整,可实际上该让学生充分阅读的,教师只是一带而过;该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流于了形式;该让学生思考的,教师匆匆给出了答案。这样的课堂保证了教学时间,完成了教学进度,但忽视了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教学过程,形式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缺少实效性的课堂教学,又怎能让学生真正的得到发展?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课题组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申请了《小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的课题。 二、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小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主要从有效的教学过程这一层面进行研究。我们在研究实践中将就有效创设情境、有效提问、有效组织教学、有效评价、有效练习设计进行分类研究,形成有指导意义、可操作的有效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

有效教学的方法

有效教学的方法 做有效教学。下面作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走出常规的备课误区 我们往往以为,要备好课,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备出每节课讲授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以及教学方法、过程等。勿庸置疑,这些是必要的,但关键是,我们应走进学生的心里,找出学生的兴奋点,备出真正让学生感兴趣的课。能够备出这样的课,是学生能轻松掌握所授知识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教师能永远感受课堂的新鲜感和诱惑力的原因所在。记住:每一天都是新鲜的!要实行有效教学,教师须自觉地对教学活动及其他因素实行宏观与微观的统一设计准备,实施调控和检核评价,以追求最佳的教学效率。 二、要有准确的教学方法 面对每一个教学内容,我们都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兴奋作为出发点,重视应用,重视学生的动手水平,重视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通过对各层次学生的引导和鼓励,达到掌握和使用知识的目的。我认为,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遵循由易到难的授课规律 面对同一个授课内容,每一位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但面对难点,一定要逐步分解,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切不可草率行事,简单粗暴地去处理,否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下面是几种授课方式的效果比较,深入浅出→高效;深入深出→有效;浅入浅出→低效;浅入深出→无效。 2、重视学生的动手水平、参与面与参与度 素质教育的春风早已吹遍了大江南北,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教学时应做到“三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有专家以前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了统计:授课形式为:教师讲授→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为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从中不难看出:学生动手、学生参与的重要性。还有一句俗语:我听到了就忘记了,看到了就明白了,而做过了就记住了!所以,不要怕浪费时间,不要怕学生出错,让学生尝试从失败或成功中汲取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3、注意提问的艺术 好的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和学生的准确作答,通过老师的运作,让学生逐渐领悟并深化所学内容。好的提问应给学生一种学习的快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的关键所在。 4、赏识教育 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通过一次次的表扬,强化、巩固这些“闪光点”,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师生氛围,这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必要保证。有一句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不能将所有责任都推给教师,但从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效率的关键。很多人也许都以前听说过这样一个试验:有人把16个学习成绩相当的同学分成两组,称其中有4人非常非常出色,结果这4人受到了老师的青睐,最终确实发展成了非常优异的学生,这就是赏识的力量。

最新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摘要:只有真正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的语文教学才能长久地吸引学生。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同时也为自己松绑,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反思教学,关注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让学生能够张开思想的羽翼,自觉主动地到语文学习的广阔天空去翱翔,去领略文学世界的无限风光,得到灵魂的陶冶,获得审美的重塑和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方法;策略 G633.3 一、进行有效备课,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一)有效备课做好备课工作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首先,教师要精心备教材和备学生,并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在预设教学目标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重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对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对教师留的预习作业视而不见,这导致课堂听课时抓不住重点,听课效率低下。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对学生

的课前预习进行指导,提高其预习的有效性,从而使学生在听课时更具针对性,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整合资源 语文这门学科的涉猎范围十分广泛,教师要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同时拓展利用课外资源,使其为语文教学服务。首先,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典型、最标准的范本。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利用好教材资源,根据教材要求向学生传输一定的语文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能力,发展学生的穿心能力。其次,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课外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扩大学生视野。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的人文、风景等资源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在作文时有话可说,说真话,表真情。 二、重视朗读效果的达成,追求朗读的“巅峰状态”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事实上,要使学生的朗读达到“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程度,仅靠“读书百遍”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必须有明确的目标,重视学生朗读的效果,让学生懂得: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清节奏,这些只是朗读的基本要求;而通过读出重音、人物的语气、语调和抑扬顿挫等读出情感才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只有教师加强对朗读效果的追求,学生才能进入朗读的巅峰体验。记得七年级上期教《木兰诗》时,学生真的很喜欢这首诗,但听他们试读了几遍我都觉得不满意,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朗读效果,我意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 郭艳 书中提到“教育的艺术同时也需要给予信念”接着举一例子:有一位老师在给临毕业的学生们上最后一节课时他把学生们带到实验室给他们的最后一次实验“水的三种形态”老师对孩子们教育道“人生也有三种形态当你对生活将0℃以下的态度时你的人生便是结冻的冰当你对生活持平常态度的话人生便是水虽可流动但却无法过湖河的局限如果你对生活持100℃的激惜你却是水蒸气能够不受限制积极生活。” 心得体会: 老师的教诲无限给学生们以崇高的人生信念要乐观积极而向上的生活。育人更需要讲艺术同样一句话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人能给人说笑了有的人能给人说跳了。可见说话要讲艺术话有三说巧说为妙。由于参试率的重要性所以学校对控制流生工作抓得很好这就导致了初三学生各班都有一批习惯差基础差的学生。面对马上开始的第一轮数学复习这一批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复习效果。但是老生常谈的教育对他们好象刀枪不入作为非班主任的数学教师更是拿他们没有办法。如何利用数学知识的迁移去教育他们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最近我尝试着去做果真收到不同的效果。现与大家交流一下请提宝贵意见。 付诸实践: 最近在学习统计与概率这一章知识一次我让同学们把复习题做

在课堂笔记上课后收上来时仍和平常的结果一样::三(8)班有18位同学用了一张纸交上来。我把每一位同学的笔记批上了“优”和日期这18张纸我只给打了日期。辅导课上我没让科代表发下去而是让科代表又从课堂笔记中挑出比较上档次的10余本单摆放在一起其余的笔记放在一起18张纸也放在一起分三类摆在讲桌上。上课铃声落后同学们都注视着我而我故意盯着讲桌上的三类笔记。同学们也把目光转移到讲桌上的笔记有的同学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对比的效果。然后我让只用一张纸做的那18位同学站到讲台上问:“知道为什么要把大家叫到这儿吗?”这18位同学都意识到:自己没有课堂笔记。但是只有两个同学是低着头不好意思地小声说的大部分同学只认识到表面的错误。我又接着说:“请大家互相看一看我们18位同学。”(他们都互相看了看因为当中有成绩稍微好的有一窍不通的有在年级都调皮出名的经过对比谁都不希望和××是一种类型的。)之后3位成绩稍好的同学也低下了头。我又帮他们分析:“大家的座位是无规则地分散在各个组却不约而同地随便拿一张纸当课堂笔记。表面上是因为没有课堂笔记而站在一起受批评请你们思考一下我们这18位同学实质上的共同缺点是什么?”又有几位同学低下了头有人小声嘀咕:“是学习习惯不好。”我又趁机帮他们认识自己:哪些同学肯交头接耳哪些同学作业潦草哪些同学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哪些同学解题过程不详等。这时他们确定能承认自己是有这些不良习惯。我又启发他们:“这些不良习惯造成的一个共同后果是什么?”他们大都表示:“后果是成绩不怎么突出。”“成绩总也上不去”“越来越学不会”。然后我

有效教学方法介绍

有效教学方法介绍 张丽荣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定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无效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教学,是在浪费时间,是在图财害命,教学的有效性有耐与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的有效性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手段和途径。下面我介绍几种有效教学方法: 一、西方(美国)有效教学方法简介。 (一)系统直接讲授法 系统直接讲授法指在直接讲授中,学生和教师关注一种目标和需要学习的知识;学生了解当前学习的重要性,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能使学生确切地掌握完成一个过程的方法。研究表明,直接讲授和记忆法在时间的利用上比缺乏具体指导的课业效率更高,特别是在学生对教育目标和目的十分明确的情况下。不过,教师使用系统直接讲授法必须保证课程的系统性以防止出现学与教的混乱,因为如果缺乏能够保证合理而有序地分配各年级教学内容和材料的全校性课程,教师就会在课程的安排上各自为政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洛森西因(BarakRosenshine)的研究结果表明,有9种教学行为在直接讲授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上课后首先简短复习业已学过的内容; 2、上课后先把学习目标简要地告诉学生; 3、小步骤地讲授新教材,学生在每一步骤后进行练习; 4、讲授和解答要清楚、详细; 5、指导学生的初步训练; 6、提出大量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并争取所有学生的回答; 7、为全体学生提供高级主动训练的机会; 8、提供系统的反馈和修正;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3篇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3篇 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资料整理回来了关于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3篇,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吧!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一) 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我想,读书和教育学生也是如此。 初读这本书时,我感到书中大量的专业术语、大段的长句子让人晦涩难懂,提不起兴致来。硬着头皮看下去,细细地咀嚼、慢慢地品味,一点点地耐着性

子读下去,我发现自己收获颇多。 书中的第二章提到”理解学生,注重个体差异”这一观点让我产生了共鸣,联系自己的教学,我有了一些想法。 如今社会在飞速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可能是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或许是方法受家长、幼儿园的启蒙教育等等很多原因,大多数孩子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学校中表现在与同学相处上,表现在课堂学习中,他们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有积极的,当然也有消极的。表现积极的学生自然受到同学和老师的欢迎和青睐,而对待学习持消极态度的学生很容易引起家长和教师的反感,即在老师心目中形成”差生”的概念。 所谓的”差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状况可谓百出,而他们最容易表现出的是这样的情况:我喜欢这个老师,我对这门学科比较好奇,学习的动力就比较足,相反,就会比较马虎的学习。我体会到的一点就是:如何能让学生都喜欢

你,如何能让学生有好奇心呢?如果这两点做好了,不仅学生学的容易,老师教的也开心,而且成效肯定也是不错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也许是一个关键。 比如说以前班有个小画家——金应威,以前只要一不注意他,就在书上随便乱画,作业本、练习册处处都留下过他的”大作”.为此不知说教了多少次,可是他依旧我行我素。一天,教学《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我”利用”他画画的优势,请他到黑板上来画几个不一样的长方体,展示给同学们看,他的积极性很高,其他同学也听得比较认真。而他自己那方面的知识也学得非常扎实。课后,我给了他高度的评价。从这以后,他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改掉了坏毛病。画画上更是不甘落后,在各种比赛中频频得奖。 我们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个体差异(可以称为学生的落差),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真的就是人性。水的落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_吴亚坤综述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课程下的新理念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和方法都要有进一步的提高,现在课堂教学不单是要求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给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学业优异的“高才生”,最关键是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要努力培养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 1、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他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著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

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2、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3、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追动刑和创造性……”,要求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对有效语文课堂进行研究。此外,教育新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也为广大教学进行语文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4、在我们对我校《学生课堂学习现状调查问卷》的分析(具体分析附后)中,我们发现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领悟新课标的精神。 (1)有的整堂课在教师的安排下“忙碌”地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很难看见学生静静地思考。 (2)有的整堂课教师淡化出场,一切学生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高级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说哪一段就说哪一段,想知

在教学过程中好的有效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好的有效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有效的讲授原则。 好的“讲授”总能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凡抱怨上课劳累的教师多半与节奏感缺失有关),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的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例如: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故意稍作停顿,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或者使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保持节奏也意味着让学生“自然生长”。夸美纽斯的名言是“自然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法国人卢梭则强调“自然的进程”。他说,自然的真正进程是比较缓慢的逐渐前进的,血液一点一点的开始沸腾,心思一点一点的趋于细致,性情一点一点的慢慢形成。对于那些“急性子”的老师来说,应该加以提醒:“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慢”在这里意味着某种“节奏”,它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即教师在讲授中,应该已有组织的`清晰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呈现新信息,指导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清晰理解。这先要求教师明确讲授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收集整理将要讲授的信息资源,并给予对学生的了解,列出他们可能感到陌生或难以理解的概念或解释的要点,告诉他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将了解什么`能做什么,是讲授边的清晰,强调重要的部分,促使他们提出问题`发表看法,调控并检查学生的理解。 能吸引学生的讲授要科目的知识非常渊博,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了解学生的注意力特点,意识到学生的差异性,能够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营造友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幽默风趣,令学生保持轻松活泼的心情,语言表达流畅,语调抑扬顿挫,恰当运用肢体语言和其他辅助行为。 (二)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面对新课改,教师周游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较重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教师映衬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有效互动的重要条件。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平等相处,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使他们得以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的参与学习。平等对话交流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基础。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合作,离不开师生间和谐的交流和平等对话,这是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对话与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这种交流和对话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才能形成学生的体验与收获。 (三)高超的提问艺术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激发鼓励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是培养兴趣的重要前提。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有创意的新观点,并且在课堂互动中与别人交流和商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在集体讨论中自主选择话题的机会。通过激发学生的思想和观点,教师可以使学生们共同对他们的学习负责,给学生提供自由表

课堂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王喜春 一、课题研究背景 首先,从现代社会及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来看,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需要我们具备高质量的教学水平,而现代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还学生学习的真正主体地位”,“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培养良才”。 其次,从理论依据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就已十分重视少年儿童们的能力的培养。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研究价值:纵观全球教育改革的走向,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学生创造性思维作为突破性课题,加大研究力度,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所以,从实际意义上来说,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或者研究有效的教学最终是从研究课堂教学行为表现来获得的。现代化社会,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课堂

活动的中心,是自己学习的主人。所以,现代教学论研究主张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须既研究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要研究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反馈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还可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主要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事实上,当课堂提问成为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我们才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占半数还要强调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当我们力图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时,我们不能

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培养四种创新能力

课堂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四种创新能力 【摘要】创新人才必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捕捉和判断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国际对话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竞争已经前移到基础教育领域,高中阶段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基于此,以高中政治为例,运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运用发现教学法,培养学生捕捉和判断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运用任务设计法,培养学生国际对话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教学方法;创新能力;创新人才 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主办的“创新人才?基础教育”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颁发聘书仪式上指出,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竞争已经前移到基础教育领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指出,高中阶段教育

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较量,这就要求基础教育顺应时代的要求,加快推进教育改革,着力培养具有四种能力的创新人才,这四种能力是“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捕捉和判断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国际对话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课是集知识性、能力性、思想性、政治性、社会性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可以连接自然、社会、思维、生活等方方面面,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知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认识各种现象,更利于渗透创造能力的培养。课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主战场。所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必须立足课堂,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到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基于此,本文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例,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1 运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袁振国先生认为:“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问题意识、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 书中提到“教育的艺术同时也需要给予信念”接着举一例子: 有一位老师在给临毕业的学生们上最后一节课时他把 学生们带到实验室给他们的最后一次实验“水的三种形态”老师对孩子们教育道“人生也有三种形态当你对生活将0℃以下的态度时你的人生便是结冻的冰当你对生活持平常态 度的话人生便是水虽可流动但却无法过湖河的局限如果你 对生活持100℃的激惜你却是水蒸气能够不受限制积极生活。” 心得体会: 老师的教诲无限给学生们以崇高的人生信念要乐观积 极而向上的生活。育人更需要讲艺术同样一句话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人能给人说笑了有的人能给人说跳了。可见说话要讲艺术话有三说巧说为妙。由于参试率的重要性所以学校对控制流生工作抓得很好这就导致了初三学生各班都有 一批习惯差基础差的学生。面对马上开始的第一轮数学复习这一批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复习效果。但是老生常谈的教育对他们好象刀枪不入作为非班主任老师

的数学教师更是拿他们没有办法。如何利用数学知识的迁移去教育他们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最近我尝试着去做果真收到不同的效果。现与大家交流一下请提宝贵意见。 付诸实践: 最近在学习统计与概率这一章知识一次我让同学们把 复习题做在课堂笔记上课后收上来时仍和平常的结果一样::三(8)班有18位同学用了一张纸交上来。我把每一位同学的笔记批上了“优”和日期这18张纸我只给打了日期。辅 导课上我没让科代表发下去而是让科代表又从课堂笔记中 挑出比较上档次的10余本单摆放在一起其余的笔记放在一 起18张纸也放在一起分三类摆在讲桌上。上课铃声落后同 学们都注视着我而我故意盯着讲桌上的三类笔记。同学们也把目光转移到讲桌上的笔记有的同学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对 比的效果。然后我让只用一张纸做的那18位同学站到讲台 上问:“知道为什么要把大家叫到这儿吗?”这18位同学都意识到:自己没有课堂笔记。但是只有两个同学是低着头不好意思地小声说的大部分同学只认识到表面的错误。我又接着说:“请大家互相看一看我们18位同学。”(他们都互相看了看因为当中有成绩稍微好的有一窍不通的有在年级都调 皮出名的经过对比谁都不希望和××是一种类型的。)之后3

有效教学方法的读书笔记

《有效教学方法》的读书笔记 读了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儿童研究评价家加里.鲍里奇所著的《有效教学方法》一书,收获很大。书中认为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行为是 1、清晰授课 2、多样化教学 3、任务导向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5、确保学生成功率 “清晰授课”是指教师向全班呈现内容时清晰程度如何。 “多样化教学”是指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丰富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提问题,可以问许多不同的问题,把它们与课时节奏与序列结合起来,就可以产生出富有意义的多样化教学。另一方面指教室里物质的质地、多样的视觉效果都能增加教学的多样性。 “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学科。教师用于教授特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与任务相关的问题有:讲课提问用了多少时间?鼓励学生咨询或独立思考用了多少时间?组织教学并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用了多少时间?评估学生行为用了多少时间?绝大多数的研究者都认为,如果教师把大多数的时间用于教授切题的内容,那么他的课堂上学生就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这一行为致力于增加学生学习学术性科目的时间。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最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我们可以理解为将要学生掌握并要考查的内容)。学生实际投入学习材料的时间,称为投入率。它是指用于学习的时间百分比,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真的在学习,忙于教学材料并从教师提供的活动中收益。有时尽管老师可能在任务导向地教学,也可能为学生提供了最多的内容,但学生可能并没有投入学习,这意味着他们并没有积极地思考、操作或使用教师提供的内容。这种不投入可能涉及对或隐或显的情感、精神上的漠然。比如看起来精神集中但实际上却在走神。要增加学生的投入率,可以从这几方面做起:(1、)制定规则让学生满足个人的或程序性的需要,不必每次都得到教师的许可。(2、)四处走动监督学生课堂作业,并同学生交流表明你注意到了他们的进步。(3、)确保独立作业是有趣的,值得干的,并且要足够简单,让每个同学无需你的指导就能够完成。(4、)在黑板上写出当日的进度表,从而使费时活动尽可能减少,比如发指令和组织教学。(5、)充分利用一些资源和活动,它们或者适合于或者略高于学生的现有理解水平。避免时间安排的错误。阻止不当行为的发生或恶化,以免影响其他同学。 “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呈现材料的难度水平由学生的成功率来衡量,也就是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比率有三种难度水平: 高成功率:学生理解任务,只是偶尔因粗心而犯错。 中等成功率:学生不完全理解任务,犯一些实质性的错误。 低成功率:学生压根不理解任务。 研究表明,产生高成功率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对学科内容和学校的积极态度。 有效教学的一个关键行为就是,组织和安排能产生中高水平成功率的教学,

教师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pdf

《教师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 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学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从产生至今,有效教学就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焦点之一,但有效教学研究的历史表明,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所以,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是教育科研一直永恒的主题。 当前有效教学大体有四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 为代表)。四是最优化理论(以巴班斯基的理论为代表)。这四个理论就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 的理论支撑,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实施新课程以来,基础教育教学领域又一次开始关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的研究。从近几年的新课程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中发现,很多新课程教师在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评价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给处在迷茫中的新课程 教师提供一种有效课堂教学的行动方案和有效指导,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 通过研究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力促进新课程改革进程。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研究有效教学策略,建构有效教学课堂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 的效率与效益。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用热情和兴趣点燃智慧,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 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的探究式改革,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 框架和理论体系; 3、建构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管理体系。掌握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而且能够灵活地根据 具体的教学内容调整评价标准,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