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注塑车间检验作业指导书

注塑车间检验作业指导书

注塑车间检验作业指导书
注塑车间检验作业指导书

注塑车间检验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确保品质部检验人员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2. 范围

适合于品质部所有的检验人员

3. 职责

3.1负责注塑车间员工操作方法的指导,生产检验及半成品的送检。

3.2负责向机修.车间主任.品质主任或相关人员反映问题及提出建议。

4.程序

4.1对单

4.1.1上模前需确认模具与生产计划单的型号是否一致。

4.1.2按生产单的型号准备相应的产品检验指导书及样板,并挂在机台上,供机修工和操作工参考。

4.2首件确认

4.2.1开机后确认生产出产品的型号.材质.颜色是否与生产单一致,如不一致须立即通知机修工。

4.2.2机修工调试正常后检验员必须对产品的外观.尺寸.装配功能按模号逐一进行检测和装配测试。

4.2.3检验员检验OK后由检验员送一模样板交品质主管确认,OK后由品质主管签首板,检验员挂在机台上作为参考。

4.2.4首件确认后检验员应向操作工详细解释产品的质量要求,以及操作方法。

4.2.5检验员必须有首件检验相应的记录(注塑车间首件确认记录)。

4.4巡检

4.4.1巡检每小时不少于一次(当制成波动时由品质主管决定增加巡检频次)。

4.4.2检验员每次巡检时必须对生产的产品参照相应的检验标准或规范进行检验并监督操作工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每隔2小时做一次详细的巡检记录,记录于(注塑车间巡检报表)。

4.4.3检验员每次巡检时每台机器的产品要看3整模,如发现不良时应及时通知机修工修机,调试后检验员应验证结果,然后检验之前生产出的产品,发现不良时分开放置并标识,通知品质主管作不合格品评审。

4.5末检

4.5.1检验员在产品够数后要进行末检,可按4.2.2进行检验并做有(注塑车间末检记录)将检验结果通知机修工以便模具的维修。

4.6出货检验

4.6.1抽检员对要出货的产品应参照(抽样和检验标准)进行抽样检验。

4.6.2检验员一式三联填写好检验报告,检验后将检验结果填写在报告中,有品质主管确认,不合格批有品质主管.车间主管.生产主管确认。

4.6.3不合格批要在箱子上贴不合格红标签,注明缺陷.日期并隔离,开一张返工单通知车间主管安排返工。

4.6.4返工后的产品抽检员要去复检,合格即可入库不合格可按4.6.3进行处理。

5.检验文件

5.1(检验作业指导书)

5.2(抽样和检验标准)

6.检验记录

6.1(注塑车间首末件检验记录)

6.2(注塑车间巡检记录)

7.检查.培训与考核

7.1由品质部对检验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注塑机作业指导书

作 业 指 导 书 工序名称 注塑 文件编号: 设 备 130T 注塑机 版本:A0 共 2 页 第 1 页 工序示图:表1 PA66-GF30料注塑时注塑机各加热区段温度:(±15℃) 表2 塑料烘箱参数: 塑料名称 温度℃ 时间h PA66-GF30 110 4~6 区段 射嘴 温区1 温区2 温区3 温区4 温度 320℃ 290℃ 285℃ 280℃ 表3 PA66-GF30料注塑时注塑机各过程控制:(±5%、±10bar 、±15mm ) 锁 模 开模 射胶 溶胶 冷却计时 部位名称 合模启动 快速合模 低压锁模 高压锁模 高压开模 快速开模 慢速开模 减速开模 注射一段 注射二段 注射三段 保压 塑化 后防涎 10s 速度 % 30 50 25 85 35 35 30 15 75 75 75 15 80 50 压力 bar 50 40 35 120 80 55 40 30 70 85 80 50 80 50 终止位置 mm 250 140 80 5 60 150 180 230 100 40 10 \ 100 120 NO 工步 对象 方式 方法 1 检查 注塑机 点检 按《设备点检卡》的要求操作 目视 检查设备工作参数(如表3,具体参考附件) 模具 目视 检查模腔:无废料、清洁、无异常 注塑料 目视 检查注塑料:无杂质、清洁、干燥 量具 注塑件定型后的尺寸检验 2 加热/升温 温度 设定各区温度,开机加热(如表1) 3 调试 ·合格的模具 ·注塑料 ·注塑机 目视 ·当温度达到所规定温度后,启动螺杆进行溶胶,试射一段,清除残料,观察射出的塑料是否完全塑化 ·启动马达,完成锁模;待塑料塑化完成后,射台前进到位,再进行开模操作; ·试模:将注塑机由手动调成半自动\自动,关好门,启动开始试模,检查注塑机的工作情况,查看成品件的饱满情况,试做2~3模正常后开始进行生产作业

注塑成型作业指导书

一、使用目的:指导注塑成型的规范操作,预防因操作不当造成的各种意外事故。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注塑操作员在成型作业中的操作指导。 三、操作规程: 1、开机步骤(适用机型:震德JN-M3V系列) 合上电源总闸,合上电控箱右侧空气开关,右旋操作面板下方的红色按钮,控制器电源已接通,通过控制面板将胶筒温度设为“开”状态,此时,料筒加热圈开始加热,待显示器所示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相当(时间大约半小时左右),按下“油泵”键,待屏幕“马达启动中”字样消失,同时听到“咔嚓”一声,表示油泵马达已完成启动,关上前安全门,将模具完全闭合,把胶筒内过热的胶料连续对空排射几次,熔胶后,将射台前移至限位,按下“半自动”键,机台即入半自动运行状态。 2、关机步骤(适用机型:震德JN-M3V系列) 关上料斗落料口闸刀,直至胶筒内残胶射完为止,将射台退出至限位,模腔及模芯喷上防锈剂,关上安全门,模具闭合至前后模面刚接触但机铰未完全伸直为宜,按下“油泵”键2秒后,油马达即关闭,将温度设定为“关”状态,按下红色“急停掣”,关闭控制器电源,拉下电控箱右侧空气开关,关闭机台总闸,大约10分钟后关闭冷却水阀,关机完毕。注:如遇长时间停机,应卸下模具,将冷却系统中积水排净。 3、注塑作业流程图 4、操作员在操作机台前的准备工作 1)、应先熟悉机台的性能及操作方法,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 2)、目视机台机械保险杆位置调节是否适当(保险杆离挡板的距离一般规定为2—4CM),前后安全门开关是否失灵(当任一安全门打开时,机台没有锁模为正常)。 3)、拿好修边刀、斜口钳、包装袋、纸箱(胶框)等必需用品。 4)、了解生产的产品名称、型号、材质、颜色、包装、质量等要求及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的导常情况。 5、生产中应注意的事项: A、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标准进行作业。 1)、取拿产品时,应平衡用力取拿,避免因取拿不当造成掰裂、拉断或碰伤等。 2)、产品修边时,应均匀平稳用力,刀口尽量放平,小心谨慎操作,避免深挖,割

塑胶制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版本B/0 文件名称:纸箱、彩盒检验指导书页码第1页共9页生效日期2016-08-01 采用GB2828标准,单次正常抽样,Critical致命Ac=0,Major严重AQL=2.5,Minor轻微AQL=4.0 序号检查项目参考标准 (文件) 检验规则 检验工具 试验环境 检验要求及其规格值 缺陷 判定 记录 方法 1 相关资料技术文件N/A 目测 检验区 供应商应在“合格供应商名册” 内;核对生产单内容;且产品 需附出厂检验报告; MAJ OK 或 NG 2 包装技术文件 生产单 GB2828 水平I 目测 检验区 包装应防护可靠,无散装、包 装破损、混装、包装不整洁、 不结实、肮脏等不良现象;外 包装应有产品的型号、数量、 生产日期等标识; MIN OK 或 NG 3 外观SN/T0262 封样 生产单 GB2828 水平I 目测 检验区 1、箱面图案正确、文字清晰、 颜色一致、位置准确; MIN OK 或 NG 2、不得有断线、重线、裂破等 缺陷;箱上不得有多余的压痕; MAJ 3、箱钉使用带有镀层的低碳钢 扁丝,不应有锈斑、剥层、龟 裂或其它使用上的缺陷,间距 均匀、单钉距不大于55mm,双钉 距不大于75mm; MAJ 4、裱合:箱面纸不许拼接、 缺材、露楞、折皱(重); MAJ 5、粘合剂应涂布均匀、充分、 无溢出,粘合面剥离时面纸不 脱离; MIN 4 构造尺寸技术文件 封样 生产单 S-2 卷尺 检验区 图案、坑形、厚度、纸箱成形 内外形尺寸及公差范围应符合 技术文件、图纸规格书要求; MAJ 实 测 值 5 耐折度技术文件N=3 C=0 手工 检验区 纸箱摇盖先向外135度后,再 折回180度为一个循环,纸箱 应能承受5个循环以上,面纸 和底纸无破裂现象。 MAJ OK 或 NG 6 条形码 准确性 技术文件 封样 生产单 S-2 条码仪 检验区 条形码应清晰可读,条形码读 取内容应符合客户要求或与封 样一致。 MAJ OK 或 NG 7 纸箱承重 强度 技术文件 封样 生产单 N=3 C=0 重物 平板 检验区 根据外箱上重量的标准值g、堆 箱的层数N及每层箱子的个数n 计算单个箱子承重的总重量G; G={(N-1)*n*g}/n 将箱子包装成箱,将平板放置 在承重面,放置对应的重量G, 箱子边缘不得爆裂及垮塌; MAJ OK 或 NG 编制日期审批日期

注塑换模作业指导书

一、使用目的:指导注塑换模的规范操作及设备的合理使用、维护,预防操作过程中的各种意外事 故。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用于注塑领班在换模中的操作指导。 三、换模程序及注意事项: A、领班接主管签发的《换模指令单》后的准备工作。 1、将待产模从模具存放区调出进行全面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型腔、分型面有无生锈或粘有残 料,导柱、导柱套是否磨损、变形、配合是否紧密,弹簧是否疲劳、断裂,顶针是否折断或缺少,滑块是否灵活,冷却水道是否畅通,水咀是否安装配套。 B、开始换模 1、关上料桶闸刀,当胶筒余料用完后退出座台,如需要更换材料或颜色应将料桶余料放出,并 对料桶、胶筒进行清理,待清理干净后再加入新料。 2、卸模:用抹布将模具分型面拭擦干净,前后模喷上防锈剂,闭合模具,装上吊环,用行车吊 钩可靠套牢,松开模具夹板,将机台设定为调试状态,慢速打开机台动模板,同时,注意模具状态,将模具吊高到适当位置(便于拆除水管),关闭冷却水阀,用螺丝刀松开水管锁箍,拔脱水管,再将模具吊起移至无人安全区放下。 3、装模:用量具测量待装模厚度,输入电脑,启动自动调模功能进行粗调模,同时将待产模装 上吊环,用葫芦钩套牢,拉动葫芦链条上升模具,上升至适当高度平移至机台装模区上方,对准中心慢速下降,操作中应谨慎小心,避免撞伤机台哥林柱,当下降到适当位置,将模具衬套套上定位铁圈,对准机台前板中心孔,移动行车,使模具紧贴机台前板,闭合机台动模板,关闭机台马达,开始安装夹板,前后模两边各不得少于四块夹板,螺母锁定确认可靠夹紧模具后,取掉行车吊钩,将前后模冷却水接好(注意水管一进一出为一组,接好后打开水阀观察是否有漏水现象,启动马达,打开模具用抹布清擦分型面(清擦时注意不要将模腔光面弄花)。 4、调试 1)、对模具厚度进行精调整,根据模具制品投影面积适当调整锁模力,一般电脑参数设定选择50—85范围之间为宜,锁模力设定不宜过大,正常情况下以保证产品不溢边为基准。 2)、如指令要求使用的原料与现用材料不同,清洗料筒后应根据新材料工艺重新设定胶筒温度。 3)、调整开模终止位置,以便于取拿产品为宜,各段闭、合模压力、速度视情况而设定,应考虑开、闭模动作运行中机台的平稳度。闭模时模具导柱对套导、回位针对前模分型面,滑块导柱对滑块导孔等之间的撞击、摩擦,尤其是滑块部分,闭模过快,易导致滑块导柱变形或严重磨损,开模过快,由于受导柱拉力惯性作用,当完全脱离导柱后,滑块继续滑动而脱离定位钢珠,极易导致下一模滑块压坏。

塑胶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塑胶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在对塑胶件进行外观检查时提供客观依据,使全公司的外观判定标准得到统一,同时缩小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判定误差。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直接注塑件和二次加工件(喷油、印刷、电镀等进行表面处理的塑胶结构件)的外观判断。 3.参考资料 标准参照GB11319-89、GB/T6739-1966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4.外观面的定义 A面:镜片、透明罩等透明半透明物料的透明区 B面:处于成品的前面和上面和透明类物料的不透明区;LOGO、按键表面。 C面:处于成品的侧面和背面 D面:处于成品的底部 5.涉及到的缺陷定义 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4.2 披锋:在塑料零件的边缘或结合线处线性凸起 (通常为成型不良所致) 4.3 银丝:在成型中形成的气体使塑料零件表面退色(通常为白色)。这些气体大多为树脂内的湿气,某些树脂易吸收湿气,因此制造前应加入一道干燥工序

4.4气泡:塑料内部的隔离区使其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 4.5变形:制造中内应力差异或冷却不良引起的塑料零件变形 4.6顶白:成品被顶出模具所造成之泛白及变形﹐通常发生在顶出稍的另一端(母模面) 4.7缺料:由于模具的损坏或其它原因﹐造成成品有射不饱和缺料情形. 4.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2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点: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流痕:由于成形的原因﹐在浇口处留下的热溶塑料流动的条纹 4.13熔接痕:由于两条或更多的熔融的塑料流汇聚,而形成在零件表面的线性痕迹 4.14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4.15段差:装配后两个面之间高低的相差尺寸 4.16磨花: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7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8缩水:零件表面出现凹陷的痕迹或尺寸小于设计尺寸 (通常为成型不良所致) 4.19色不均:塑料生产中,流动区出现的条状或点状色痕(通常由于加入再生材料引起)

新版注塑作业指导书-新版.pdf

版本号:A/0 注塑车间作业指导书页数:第1页,共2页 序号作业项目作业方法/步骤要点工序标准及不合格处置 1 注塑 1.1作业流程: 配料——干燥——装校模具——加料——打空料——首件注塑——作业自检——首件确 认——批量生产——作业自检——过程巡检—收料摆放——移交检验 1.2注塑作业前的准备: a)开机前应检查设备周围是否有异物,如有则清除杂物; b)开机前应准备注塑作业必需的工、用具; c)开机前应设备加油:滑动件加45#机油:轴承座加黄油; d)开机前应检查设备螺母是否松动,如有松动,适当紧固; e)开机前应检查注塑机的水路、油路、电路是否正常 f)开机后应观察设备有无异常现象; 1.3装校模具要点: a)依据订单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具; b)用合适的螺丝将模具安装在注塑机的适当位置; c)接通模具的冷却水; d)调整注塑机的动模板,将模具打开,观察模具的顶出机构是否正常; e)装模后,检查模具的开、合模动作是否正常; f)检查注塑机的压力表,检查锁模力是否足够; 1.4注塑作业要点: a)领注塑的半成品料时,应检查待注塑的半成品是否符合生产通知单要求;1.1注塑工序检验标准: 1.1.1注塑功能: a)选用注塑料粉必须符合生产通知单 要求; b)注塑后,产品颜色必须与样板或生 产通知单一致; c)注塑后,产品外形及尺寸必须与样 板或生产通知单一致; d)注塑后,产品收缩率必须符合样板 要求; 1.1.2注塑外观: a)产品注塑后,外观应光洁。不可有 明显披锋、毛刺; b)产品注塑后,外观应平整。不可有 水纹、拖花、凹陷; c)产品注塑后,外观应完整,不可有 填充不满或裂纹; d)产品注塑后,外观应密实,不可有 气泡、凸点。 1.1.3注塑数量: a)注塑数量应符合生产通知单要求。不可有不够数或者严重多数。 编制QMS小组审核李振品审批曾纪硕

注塑烘料作业指导书

注塑烘料作业指导书 (ISO9001-2015) 一、目的 指导烘料的规范操作,确保烘料质量,预防烘料作业中带来的各种意外事故。 二、适用范围: 此规定用于烘料人员在烘料作业中的操作指导。 三、烘料程序及注意事项 烘料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熟悉材料类别和各产品使用的颜色、材质及各种材料的干燥温度及干燥周期。熟练掌握换料、换色的操作须知及操作步骤。 A、烘料前的准备工作 1、烘干室内清理 松开后钮,将烘干室与集尘室分解打开,取出孔屏分离器及护屏分离器,分别用高压气枪进行清理,加热筒内不易清理到的粉末,可开动风机将其吹出,气枪清理完毕后,还必须用干净抹布对各部件进行清擦(如遇较难清擦的色渍时,可使用少许白矿油先清擦一遍)。 2、预热料桶 当干燥室各部件清理干净后,将干燥室组装好(组装时请特别注意把上环、下环(密封圈)装好,如漏风将严重影响干燥效果)。 B、填料烘干 1、温度调节

参考“塑料原料干燥温度参考表”结合实际经验,酌情调节电子温控仪,使双金属温度计反应的温度与实际温度相符。 2、风量调节 风量之调节关系干燥效果甚大,一般以全部开放时效果最好,如遇料桶内存料不多时或需较高温度时,可酌情调小风量,减小热量损耗,否则不能达到预期的干燥效果。 3、原料填桶 原料填加时,要确保“满桶”,即桶内原料填量不少于总装料量的70%,以免干燥效果不匀或使干燥时间过长。 4、透明原料的干燥 透明料干燥时,必须在进风口装置空气过滤器“原海棉”等,防止空气中灰尘进入。 四、烘干机的维护与保养 1、进风口过滤器要经常清洗,当过滤器阻塞时,进风量减少,将影响干燥效果。 2、在干燥过程中,粉末物质落入料斗、加热筒,日久淤积,因此需要定期清除(尤其对于长期不换料、不换色的干燥机非常必要)。 3、如遇温度过高,原料在护屏上结块时,原料不能下落,此时严禁用铁棒等硬物铲刮,以防护屏孔分离器受损,应将料桶先分解开,取出妥善处理。 4、在关闭电热后十分钟,再关风机,以确保电热筒充分冷却,延长其使用寿命。 5、在烘干过程中,必须经常巡视干燥机的工作状况,若存在异常应立即停机整修,待故障排除后再开启使用。 五、塑料原料干燥温度参考表

塑胶零件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塑胶零件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保证塑料制品的质量,在产品来料时严格把关,使其达到生产要求和满足客户的要求,本检验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注塑零件的具体检验要求、项目和方法,以及来料抽样方案。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塑料件制成,外壳及有关塑料件以及二次加工件制品(喷涂、丝印、电镀)的检验与验收 2.流程

3. 抽样标准

品质检验人员抽样计划依照抽样标准图,单次抽样。如客户有特殊要求,以客户提供之抽样水准抽样。品质检验允收水谁(AQL):Min:1.5 Maj:1.0 Cri:0.0。抽样计划采用“分批检查,分批验退”的方式 4.术语: 4.1 缺陷等级分类: 致命缺陷(Cri):指由经验和判断表明产品不符合产品功能的缺陷,在正常使用、维修和保管中会对人身造成安全危险的缺陷。 严重缺陷(Maj):指影响产品正常使用功能,降低产品可靠性或严重影响产品外观的缺陷。 轻微缺陷(Min):偏离限定标准,但不影响产品正常使用功能或外观缺陷不太明显的缺陷。 4.2 表面分类: S面:在正常的产品操作中可见的透明表面。如透明水尺,显示屏 A面:在正常的产品操作中可见的表面。如:产品的正面,手柄、旋律 B面:在正常的产品操作中不常可见的表面。如:产品的后面 C面:在正常的产品操作中不可见的表面。如:产品底面和非外露面 4.2 注塑外观缺陷 1)异色点:与本身颜色不同的杂点或混入树脂中的杂点暴露在表面上。

2)气丝(气纹):由于种种原因,气体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与底面颜色不同并发亮,带有流动样。 3)塌坑(缩水):由于材料收缩,在产品胶位厚的地方或进胶口远端产品局部整体表面下陷。 4)熔接缝(夹水线):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汇合的接线,目视及手感都有感觉。 5)缺料(缺胶):产品某个部位不饱满。 6)白印(顶白):由于内应力,在产品表面产生与本色不同的白色痕迹。 7)滋边(毛刺):由于锁模不紧或边缘缺等原因,产品非结构部分产生多余的料。 8)封堵(盲孔):应该通透的地方由于滋边造成不通。 9)断裂:塑料质理局部断开后的缺陷。 10)拉毛:因摩擦而产生的细皮,附在塑料表面的现象,一般在塑件边缘处可见。 11)油丝,油痕:模具(前模边缘及后模顶针位)上有油,油污(包括脱模式剂)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使该部位发光并带有流动样。 12)阴阳色: 4.3 喷油外观缺陷

注塑作业指导书

注塑作业指导书 编制部门:拓进技术与品管部 审核部门: 确认部门: 实施日期: 执行部门:注塑组操作员 检验部门:注塑主管 一、目的:规范注塑机操作,确保人员和机台安全。 二、适用范围:注塑车间 三、责任者:操作工、技术员、班组长 四、准备工作: 4.1、认真查阅上一班操作员的交接记录,了解上一班的生产状况和异常状况,相互之间进行工作交接; 4.2、认真做好“ 5S ”工作;每天上班前10分钟,首先要整理、清扫自己的工作场所;把无用的东西扔掉,把有用的东西按照标识整齐有序地排放,擦拭工作台、设备等,保持整洁的工作环境,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4.3、交接清点好上班期间所要使用的工具、表格记录、物品等; 4.4、在工作期间,各操作员随时清洁、整理、擦拭自己工作区域的卫生; 4.5、使用、借用后的物品归还原处; 五、内容:

5.1:机台操作 5.1.1.交接班时,先检查机台、落产品时槽等“5S”项目是否合格,工具、是否齐全、完整。 5.1.2.所有注塑机必须在技术员或班长要求开机生产时方可开机,严禁私自开机生产。 5.1.3.在生产过程中,若发现设备有异常情况,如:设定料筒温度与实际温度不符,模具或其它部位螺丝突然断裂或脱落、异味、异声等,立即按下红色按钮,打开安全门并报 告技术员或班长处理 5.1.4.生产过程中,若发现产品或水口未脱离模具时,不要关安全门,待处理脱落后方可生产,在往模具上扣镶件时,机台要打成手动状态,镶年要扣好,不能因振动脱落而导致进入模具损坏模具 5.1.5. 若检查模具或处理冷料时一定将机台打成“手动”状态并关掉油泵,方可工作。 5.1. 6.在生产过程中,若遇到胶口料连续断裂堵塞时,操作员应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处理相关问题 5.1.7.操作员不得私自调机。 5.1.8. 暂时离开机台时,先将模具合成相距3-5mm,关掉油泵后方可离开。 5.2: 检查产品: 5.2.1.严格按HC-600单片目测检验标准要求进行 5.2.2.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现产品品质异常,立即停机,报告

塑胶零件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为了保证塑料制品的质量,在产品来料时严格把关,使其达到生产要求和满足客户的要求,本检验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注塑零件的具体检验要求、项目和方法,以及来料抽样方案。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塑料件制成,外壳及有关塑料件以及二次加工件制品(喷涂、丝印、电镀)的检验与验收 2.流程 3.抽样标准 品质检验人员抽样计划依照抽样标准图,单次抽样。如客户有特殊要求,以客户提供之抽样水准抽样。品质检验允收水谁(AQL):Min:1.5 Maj:1.0 Cri:0.0。抽样计划采用“分批检查,分批验退”的方式

4.1 缺陷等级分类: 致命缺陷(Cri):指由经验和判断表明产品不符合产品功能的缺陷,在正常使用、维修和保管中会对人身造成安全危险的缺陷。 严重缺陷(Maj):指影响产品正常使用功能,降低产品可靠性或严重影响产品外观的缺陷。 轻微缺陷(Min):偏离限定标准,但不影响产品正常使用功能或外观缺陷不太明显的缺陷。 4.2 表面分类: S面:在正常的产品操作中可见的透明表面。如透明水尺,显示屏 A面:在正常的产品操作中可见的表面。如:产品的正面,手柄、旋律 B面:在正常的产品操作中不常可见的表面。如:产品的后面 C面:在正常的产品操作中不可见的表面。如:产品底面和非外露面 4.2 注塑外观缺陷 1)异色点:与本身颜色不同的杂点或混入树脂中的杂点暴露在表面上。 2)气丝(气纹):由于种种原因,气体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与底面颜色不同并发亮,带有流动样。 3)塌坑(缩水):由于材料收缩,在产品胶位厚的地方或进胶口远端产品局部整体表面下陷。 4)熔接缝(夹水线):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汇合的接线,目视及手感都有感觉。 5)缺料(缺胶):产品某个部位不饱满。 6)白印(顶白):由于内应力,在产品表面产生与本色不同的白色痕迹。 7)滋边(毛刺):由于锁模不紧或边缘缺等原因,产品非结构部分产生多余的料。 8)封堵(盲孔):应该通透的地方由于滋边造成不通。 9)断裂:塑料质理局部断开后的缺陷。 10)拉毛:因摩擦而产生的细皮,附在塑料表面的现象,一般在塑件边缘处可见。 11)油丝,油痕:模具(前模边缘及后模顶针位)上有油,油污(包括脱模式剂)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使该部位发光并带有流动样。 12)阴阳色: 4.3 喷油外观缺陷 1)漆点(积油):涂层厚度比周围涂层厚的部分。 2)垂流:涂层后由于局部喷漆量过大,产生下垂形成条状物。 3)皱皮:由于涂膜的流平性不良,涂层处产生的皱褶。 4)分界线不清:一种或两种不同颜色的涂料边界线互相交错。 5)针孔: 由于喷涂产生的气泡破裂产生的小孔。 6)露底:该喷没喷的部位称露底。 7)虚喷(少油): 涂膜厚度过薄,可看见基材底色发黑等的部位。 8)喷花: 涂膜厚度不均匀的部位。 9)杂物: 涂膜表面因杂点,毛尘引起凹凸点。 10)泛白: 涂膜表面呈气雾状。 11)污垢:光滑面上的污迹,通常在不干净的环境中造成。 4.3 丝印外观缺陷 1)异物:丝印后,涂膜附着灰尘、点状或丝状异物。 2)露底:由于丝印位置丝印太薄露底色。 3)漏印:要求丝印位置未丝印到。 4)模糊/断线;丝印不良致丝印线条和图案粗细不均,模糊不清,字线局部不相连。 5)丝印厚薄不均匀:由于丝印操作不当,造成点线或图案的丝印层厚薄不均。 6)错位:由于丝印位置不准,丝印位偏移。 7)附着力差:丝印涂层附着力不够,用3M胶纸可贴掉。 8)针孔:涂膜表面能看见针眼状小孔。 9)擦伤/划痕:丝印后保护不善造成。

塑胶件印刷检验作业指导书

塑胶件印刷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在对塑胶件印刷进行外观检查时提供客观依据,使全公司的外观判定标准得到统一,同时缩小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判定误差。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二次加工印刷件的外观判断。 3.参考资料 标准参照GB11319-89、GB/T6739-1966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4.外观面的定义 A面:镜片、透明罩等透明半透明物料的透明区 B面:处于成品的前面和上面和透明类物料的不透明区;LOGO、按键表面。 C面:处于成品的侧面和背面 D面:处于成品的底部 5.涉及到的缺陷定义 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4.2 披锋:在塑料零件的边缘或结合线处线性凸起 (通常为成型不良所致) 4.3 银丝:在成型中形成的气体使塑料零件表面退色(通常为白色)。这些气体大多为树脂内的湿气,某些树脂易吸收湿气,因此制造前应加入一道干燥工序 4.4气泡:塑料内部的隔离区使其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

4.5变形:制造中内应力差异或冷却不良引起的塑料零件变形 4.6顶白:成品被顶出模具所造成之泛白及变形﹐通常发生在顶出稍的另一端(母模面) 4.7缺料:由于模具的损坏或其它原因﹐造成成品有射不饱和缺料情形. 4.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2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点: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流痕:由于成形的原因﹐在浇口处留下的热溶塑料流动的条纹 4.13熔接痕:由于两条或更多的熔融的塑料流汇聚,而形成在零件表面的线性痕迹 4.14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4.15段差:装配后两个面之间高低的相差尺寸 4.16磨花: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7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8缩水:零件表面出现凹陷的痕迹或尺寸小于设计尺寸 (通常为成型不良所致) 4.19色不均:塑料生产中,流动区出现的条状或点状色痕(通常由于加入再生材料引起) 4.20不可见:指瑕疵直径<0.03mm为不可见,LENS透明区除外(依每部品材

注塑QC作业指导书

制 订 审 核 批 准 制订单位注塑部保管单位文控 修 订 记 录日期版本变更内容 2012.11.012012.11.01 A.0A.0首次发行 首次发行 声明声明本本□□一级文件一级文件■■二级文件二级文件□□三级文件三级文件 属属深圳市联茂五金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批准所有!未经批准,,禁止复禁止复制、泄露和使用;正本保存于文件控制中心,副本仅限于分发以下部门(单位)。 制、泄露和使用;正本保存于文件控制中心,副本仅限于分发以下部门(单位)。分发分发对象对象 ■■总经理总经理 ■■生产部生产部 ■■品质部品质部 一、目的 规范塑胶件的检验流程,有效地对啤塑产品及HSF订单物料进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工序。 二、范围 适用于二分公司注塑部品管在本厂所啤胶件的控制作业 三、职责 3.1 注塑QC负责啤塑过程的质量检验; 3.2 组长负责首件确认,审核与注塑车间协商解决品质异常; 3.3 注塑QC负责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并监督进行; 3.4 注塑QC科长负责与各部门沟通协调,负责产品质量要求的讲解

和制定. 3.5 PIE负责技术支持. 四.程序 4.1 首件检验 4.1.1注塑车间依据生产计划单,安排备料、上模、调试啤机开具转色转 模通知单并注明ROHS,注明时间后交注塑QC,注塑QC及时准备相关资料,并提出颜色样板交由车间对色; 4.1.2待机调模至正常啤塑状态后,由副领班交试啤胶件连同首件确认书注明时间后交于注塑QC; 4.1.3塑胶QC则依据生产订单、业务资料、工程图纸、检验作业指 导书、试装样板、HSF要求、颜色样板等相关资料对试啤胶件进 行全面检验; 4.1.4注塑QC检验后再交由组长审核,审核合格后,则签临时样板, 并分别注明单号、颜色、日期.一份连同检验作业指导书及试装 配件挂于机台,供注塑QC、机手、领班随时核对,另一份存于样 板柜供备板; 4.1.5审核不合格时,应在首件确认书上注明不合格原因,交于机台 领班,并要求其签收注明时间; 4.1.6领班持不合格首件确认书进行改善,改善后依4.1首件检验流 程,进行再确认直至合格; 4.2 制程巡检 4.2.1注塑车间接获临时签样后即开始正常批量啤塑,注塑QC对机 台进行巡回检查,且每小时巡查不得少于一次;

注塑机作业指导书36830

永康银泰工贸 作 业 指 导 书 工序名称 注塑 文件编号:YT-GY-ZS01-2015 设 备 博创BT 型注塑机 版本:A0 共 2 页 第 1 页 工序示图:表1 注塑时注塑机各加热区段温度:(±15℃) 表2 塑料烘箱参数: 塑料名称 温度℃ 时间h PA66-GF30 110 4~6 区段 射嘴 温区1 温区2 温区3 温区4 温度 320℃ 290℃ 285℃ 280℃ 表3 注塑时注塑机各过程控制:(±5%、±10bar 、±15mm ) 锁 模 开模 射胶 溶胶 冷却计时 部位名称 合模启动 快速合模 低压锁模 高压锁模 高压开模 快速开模 慢速开模 减速开模 注射一段 注射二段 注射三段 保压 塑化 后防涎 10s 速度 % 30 50 25 85 35 35 30 15 75 75 75 15 80 50 压力 bar 50 40 35 120 80 55 40 30 70 85 80 50 80 50 终止位置 mm 250 140 80 5 60 150 180 230 100 40 10 \ 100 120 NO 工步 对象 方式 方法 1 检查 注塑机 点检 按《设备点检卡》的要求操作 目视 检查设备工作参数(如表3,具体参考附件) 模具 目视 检查模腔:无废料、清洁、无异常 注塑料 目视 检查注塑料:无杂质、清洁、干燥 量具 注塑件定型后的尺寸检验 2 加热/升温 温度 设定各区温度,开机加热(如表1) 3 调试 ·合格的模具 ·注塑料 ·注塑机 目视 ·当温度达到所规定温度后,启动螺杆进行溶胶,试射一段,清除残料,观察射出的塑料是否完全塑化 ·启动马达,完成锁模;待塑料塑化完成后,射台前进到位,再进行开模操作; ·试模:将注塑机由手动调成半自动\自动,关好门,启动开始试模,检查注塑机的工作情况,查看成品件的饱满情况,试做2~3模正常后开始进行生产作业

注塑制品及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制品及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定义塑胶制品品质标准,为产品设计者提供达到产品图纸图面要求的系统,为质检员提供塑胶制品检验与判定的参考依据,同时是模具及塑胶制品供应商对品质要求认知的准则。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塑胶制品的成品、部品及其表面的喷油、印刷。 3.职责 本规范由质量保证部和中试部负责制定,质量保证部负责实施和维护。 4.定义 4.1 缺陷 发生危险影响产品的安全性能,或产品使用性能不能达到所期望的目标,或显著的降低其实用性质,或不影响产品的实用性但影响产品外观的缺点。 4.2 塑胶制品外观缺陷 4.2.1 欠注———射胶量不足,制件缺料或不饱满。 4.2.2 毛边———分模面挤出的塑胶。 4.2.3 缩水———材料冷却收缩造成的表面凹陷。 4.2.4 凹痕凸起—制件受挤压、碰撞引起的表面凹陷和隆起。 4.2.5 融接痕——塑胶分支流动重新结合的发状细线。 4.2.6 水纹———射胶时留在制件表面的银色条纹。 4.2.7 拖伤———开模时分模面或皮纹拖拉制件表面造成的划痕。 4.2.8 划伤———制件从模具中顶出后,非模具造成的划痕。 4.2.9 变形———制件出现的弯曲、扭曲、拉伸现象。 顶白———颜色泛白,常出现在顶出位置。 异色———局部与周围颜色有差异的缺陷。 斑点———与周围颜色有差异的点状缺陷。 油污———脱模剂、顶针油、防锈油造成的污染。 烧焦———塑胶燃烧变质,通常颜色发黄,严重时炭化发黑。 断裂———局部材料分离本体。 开裂———制件本体可见的裂纹。 气泡———透明制品内部形成的中空。 色差———实际颜色与标准颜色的差异。

注塑车间检验作业指导书

注塑车间检验作业指导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注塑车间检验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确保品质部检验人员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2. 范围 适合于品质部所有的检验人员 3. 职责 3.1负责注塑车间员工操作方法的指导,生产检验及半成品的送检。 3.2负责向机修.车间主任.品质主任或相关人员反映问题及提出建议。 4.程序 4.1对单 4.1.1上模前需确认模具与生产计划单的型号是否一致。 4.1.2按生产单的型号准备相应的产品检验指导书及样板,并挂在机台上,供机修工和操作工参考。 4.2首件确认 4.2.1开机后确认生产出产品的型号.材质.颜色是否与生产单一致,如不一致须立即通知机修工。 4.2.2机修工调试正常后检验员必须对产品的外观.尺寸.装配功能按模号逐一进行检测和装配测试。 4.2.3检验员检验OK后由检验员送一模样板交品质主管确认,OK后由品质主管签首板,检验员挂在机台上作为参考。 4.2.4首件确认后检验员应向操作工详细解释产品的质量要求,以及操作方法。 4.2.5检验员必须有首件检验相应的记录(注塑车间首件确认记录)。 4.4巡检 4.4.1巡检每小时不少于一次(当制成波动时由品质主管决定增加巡检频次)。 4.4.2检验员每次巡检时必须对生产的产品参照相应的检验标准或规范进行检验并监督操作工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每隔2小时做一次详细的巡检记录,记录于(注塑车间巡检报表)。 4.4.3检验员每次巡检时每台机器的产品要看3整模,如发现不良时应及时通知机修工修机,调试后检验员应验证结果,然后检验之前生产出的产品,发现不良时分开放置并标识,通知品质主管作不合格品评审。 4.5末检 4.5.1检验员在产品够数后要进行末检,可按4.2.2进行检验并做有(注塑车间末检记录)将检验结果通知机修工以便模具的维修。 4.6出货检验 4.6.1抽检员对要出货的产品应参照(抽样和检验标准)进行抽样检验。 4.6.2检验员一式三联填写好检验报告,检验后将检验结果填写在报告中,有品质主管确认,不合格批有品质主管.车间主管.生产主管确认。 4.6.3不合格批要在箱子上贴不合格红标签,注明缺陷.日期并隔离,开一张返工单通知车间主管安排返工。 4.6.4返工后的产品抽检员要去复检,合格即可入库不合格可按4.6.3进行处理。 5.检验文件 5.1(检验作业指导书) 5.2(抽样和检验标准) 6.检验记录 6.1(注塑车间首末件检验记录) 6.2(注塑车间巡检记录)

注塑机操作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页次1/1 文件名称 注塑机操作作业指导书制定部门注塑课作业指导书制定日期2010-11-27 1.目的: 安全使用注塑机 2.范围: 注塑机器。 3内容: 3.1 操作步骤:打开电源,打开电热开关设定参数; 安装模具,驳接水; 清洁模腔,调校开/锁模; 清洁料斗及炮 筒,后上料及胶料干燥; 注射参数的设定及产品自检. 模具执行工艺员装模工工艺员上料工工艺员确认——装模组长—工艺员——普通模具应以碎布擦干净模腔,型芯和顶针上的油污,必要时可使用清洗剂以及风枪等工具. 清洁模具镜面部分应以脱脂棉加洗模水清洗,不可用碎布擦拭镜面部分. 模厚调节:根据模具的厚度设定模厚数据进行自动或手动调节. 3.2 锁模力调节: —根据产品的投影面积(含浇口)及材料的种类设定锁模力进行自动或手动调节.根据模具 结构要求,部分须调校回针保护. 出芯位置:分开模前,开模途中,开模终止三种. 入芯位置:分锁模前,锁模途中,锁模终止三种. 抽芯分时间及行程控制两种抽芯,具体根据产品生产安全情况选择使用. 料筒温度: 料筒温度根据不同胶料的熔融指数要求设定,以保证胶料塑化良好能顺利充模. 3.3 胶料干燥温度:时间根据不同种类的胶料及其吸水性而设定. 3.4 模温:模具温度的设定应考虑聚合物性质,制品大小形状,模具结构,浇道系统及环境温度等而设定. 3.5 压力:根据制件的形状厚薄不同,选用的注射压力也相应不同,制件不缩水为宜. 3.6保压:保压时间长短与料温有直接关系,熔料温度高,浇口封闭时间长,保压时间长.反之,保压时间短. 保压时间又因产品投影面积及壁厚而不同,在背压参与的情况下,胶料塑化效果好 3.7背压:背压压力越大, 排除塑料中各种气体的力量越大, 有利减少银纹和气泡等. 但过大的背压又使 模塑周期加长, 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也会产生较高的内热. 螺杆转速可影响胶料在螺槽中输送和塑化的热压程度及剪切效应,因此它是影响塑化能力,塑化质量和成型周期等因素的重要参数. 3.8 螺杆:螺杆转速越高塑化能力越强,但增加熔料温度的不均匀,熔体温度升高,物料转速产生分解,炭化等, 胶料排气有影响; 3.9冷却冷却时间根据成形品厚度,融化树脂温度,金属模具温度以及热传导率等的树脂固有值时间来决 定. 计量完位置由决定射出充填量的成形品重量决定 4.参数管理 4.1.试产利用试验设计优选参数. 试产完成后,将参数填写于工艺卡.工艺卡经工艺工程师和注塑主管确认 后,由工艺工程师存档保存 核准审查拟案版本修订内容修订日期符号 版本号 1 A 2 修改号 3 0 4

注塑件来料检验规范-作业指导书

注塑件来料检验规范-作业指导书注塑工厂作业指导 1目的 本标准为IQC对塑胶(包括五金件)来料检验、测试提供作业方法指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须经IQC检验、测试塑胶(包括五金件)来料的检测过程。 3职责 IQC检查员负责按照本标准对相关来料进行检验、测试。 4工具 4.1卡尺(精度不低于0.2mm)。 4.2打火机。 5外观缺陷检查条件 5.1 距离:肉眼与被测物距离30CM。 5.2 时间:10秒钟内确认缺陷。 5.3 角度:15-90度范围旋转。 5.4 照明:60W日光灯下。 5.5 视力:1.0以上(含较正后)。 6检验项目及要求 6.1塑壳 6.1.1外观 a.所有外观面光滑过渡、无注塑不良。 b.外观面无划伤、痕迹、压痕。 c.非喷涂面不能有喷涂印。

d.喷涂均匀完整、不粗糙、无暗纹、亮斑,不能有局部堆积,少油,纤维丝。喷涂是否牢 固,硬度是否符合要求。 e.喷涂层色差光泽均匀、光亮。 6. 1.2尺寸 测量下列尺寸,所有尺寸均须同图纸吻合或与样板一致。 a.五金槽的尺寸。 b.外型轮廓。 c.定位孔位置 d.特殊点位置及规格(超声线)。 6.1.3材质 a.原材料是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b.防火材料应用打火机做实验(需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6.1.4试装配 a.将胶壳与相应的保护板、五金、支架等配件试装应配合良好。 b.必要时应取1-3个胶壳试超声,超声缝隙应均匀一致,焊接良好。 6.2五金件 6.2.1尺寸 测量五金的尺寸,须与样品或BOM一致。 6.2.2外观 目测检查五金的色泽是否与样品一致,是否有划伤、变形,电镀层脱落等。 7检验方法 7.1外观 使用目测法检查被检品的外观。

塑料注塑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塑料注塑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在对注塑件进行外观检查时提供客观依据,使全公司的外观判定标准得到统一,同时缩小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判定误差。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直接注塑件和二次加工件(喷油、印刷、电镀等进行表面处理的塑胶结构件)的外观判断。 3.参考资料 标准参照GB11319-89、GB/T6739-1966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4.外观面的定义 A面:镜片、透明罩等透明半透明物料的透明区 B面:处于成品的前面和上面和透明类物料的不透明区;LOGO、按键表面。 C面:处于成品的侧面和背面 D面:处于成品的底部 5.涉及到的缺陷定义 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4.2 披锋:在塑料零件的边缘或结合线处线性凸起 (通常为成型不良所致) 4.3 银丝:在成型中形成的气体使塑料零件表面退色(通常为白色)。这些气体大多为树脂内的湿气,某些树脂易吸收湿气,因此制造前应加入一道干燥工序

4.4气泡:塑料内部的隔离区使其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 4.5变形:制造中内应力差异或冷却不良引起的塑料零件变形 4.6顶白:成品被顶出模具所造成之泛白及变形﹐通常发生在顶出稍的另一端(母模面) 4.7缺料:由于模具的损坏或其它原因﹐造成成品有射不饱和缺料情形. 4.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2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点: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流痕:由于成形的原因﹐在浇口处留下的热溶塑料流动的条纹 4.13熔接痕:由于两条或更多的熔融的塑料流汇聚,而形成在零件表面的线性痕迹 4.14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4.15段差:装配后两个面之间高低的相差尺寸 4.16磨花: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7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8缩水:零件表面出现凹陷的痕迹或尺寸小于设计尺寸 (通常为成型不良所致) 4.19色不均:塑料生产中,流动区出现的条状或点状色痕(通常由于加入再生材料引起)

塑胶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MN-W- 拟 制 审 核 批 准 版 本 A1 塑胶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页 次 1/3 生效日期 1. 目的: 掌握塑胶件检验标准,使来料质量更好的符合我公司的品质要求。 2. 外观检验条件:40W日光灯,产品距眼睛30~50CM处,保证表面不反光,目视3~5S。 3.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使用的塑胶件。 4. 试验仪器和设备:游标卡尺,色卡。 5. 检验项目及方法: 5.1、包装:目视。 5.2、外观: 5.2.1:目视。 5.2.2:用卡尺测量缺陷的长度、宽度、高度。 5.2.3:用菲林比对瑕疵点的大小。 5.3、试验: 5.3.1:百格试验:用锋利刀片在测试样本表面划10×10个1mm×1mm左右的小网格, 每一条划线应深及 油漆的底层;用毛刷将测试区域的碎片刷干净;用粘附力3M胶纸或等同胶纸牢牢粘住被测试小网格,以加大胶带与被测区域的接触面积及力度;用手抓住胶带一端,在垂直方向(90°)迅速扯下胶纸,同一位置进行2次相同测试。 5.3.2:洒精试验:用纯棉布蘸满无水酒精(浓度≥99.5%),包在专用的砝码头上: a.橡胶漆和喷油+UV的采用1000g砝码以20mm左右的行程,在样本表面来回擦拭15个循环。 b.烤漆采用1000g砝码以20mm左右的行程,在样本表面来回擦拭10个循环。 c.普通喷漆:在宽度为5mm以下的受力面样本采用500g砝码,宽度在5mm以上的受力面样本采用1000g 砝码以20mm左右的行程,在样本表面来回擦拭10个循环。 5.3.3:喷油、丝印耐磨试验:用2H(普通型)的铅笔芯以(45°)角度在样本表面喷油或丝印上移动10mm, 共5次。 5.3.4:弯着力试验:将较长部位或扣位用力将其压弯,则相应的部位发白且起皱纹,弯到较小角度才断,则 强度足够。 5.4、试装:来料配件整机试装,试装时要看整体配合效果。 5.5、结构尺寸:用卡尺等测量工具按承认书要求测量各部位尺寸。 6. 缺陷分类及判定: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缺陷等级 包裝或标签有无规格型号、数量、合格标示、日期 MI 6.1包装 未贴环保标识 MA 对比来料材质与样品是否一致 MA 6.2外观 商标丝印不是该客户的 CR 来料是否有混料、错料 MA 螺钉孔是否有堵孔、披锋,影响装配 M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