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水痘流行病学分析

水痘流行病学分析

水痘流行病学分析

水痘流行病学分析

了解双塔区2006-2010年水痘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水痘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双塔区水痘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双塔区2006-2010年共报告水痘406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67.24/10万;常年均有发病,呈现4~6月、11~1月两个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79.14%;5~14岁组病例占发病总数的82.67%;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5.78%。结论加强学校托幼机构水痘防控工作,提高重点人群水痘疫苗接种率。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为了掌握双塔区水痘疫情分布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以便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先将双塔区2006-2010年水痘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06-2010年双塔区水痘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统计局。

1.2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水痘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强度2006-2010年双塔区报告水痘病例130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7.24/10万,无死亡病例。2006-2010年发病率分别为16.21/10万、2

3.38/10万、108.91/10万、87.47/10万和100.25/10万,其中2008年发病率最高(表1)。

2.2 时间分布双塔区2006-2010年各月均有水痘病例发生,但各月发病数有明显差别,发病高峰为11~1月、4~6月,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6.32%和32.82%(图1)。

2.5 职业分布病例以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6.26%;其次为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0.55%、8.97%(表4)。

3讨论

2006-2010年双塔区水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在16.21~108.91/10万之间,可能与疫情监测力度加大和报告率上升有关;发病时间与其他地区冬春季为主[1]不尽相同,出现4~6月、11~1月两个发病高峰,表现为开学后1个月后发病数逐渐上升,寒暑假为发病低谷;病例波及全区所有乡镇街,与其他地区农村多见[2]不同,具有城区发病率高于乡镇的特点;5~19岁人群发病居多,占病例总数的82.67%,以学生为主,其次为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男女性别比1.2:1。

由于目前尚无治疗水痘的特效药物,因此预防的唯一手段是接种水痘疫苗,而且水痘疫苗的免疫持久性较好[3],但水痘疫苗为第2类疫苗[4],家长需在自愿、自费、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选择接种。现阶段双塔区水痘发病率已达到102.25/10万,学校和托幼机构容易发生聚集性病例,一旦发生疫情将直接影响学校、托幼机构的教学秩序,而预防和控制水痘最有效、最可靠的措施是接种水痘疫苗[5],控制水痘应该加强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水痘疫苗的接种[6],在儿童入学、入托前接种水痘疫苗,形成群体免疫屏障,预防暴发[7],目前加强学校托幼机构水痘防控工作重点应加强健康教育,做好晨检及因病休(复)学审批,确保早期发现、有效隔离病人,同时提高重点人群水痘疫苗接种率。

4参考文献

[1]殷大鹏.2006年中国水痘流行病学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6):488-489.

[2]彭鸿斌,徐捷,冯俊林,等.南充市顺庆区某乡小学水痘暴发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7,23(3):355-356.

[3] 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4-3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Z].2005.

[5]范之良,林效芳,赵洁,等.崇明县2005-2008年水痘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2):1524-1525.

[6]黄芳.2006-2007年深圳市水痘流行病学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25(4):264-267.

[7]陈观升.一起幼儿园水痘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9):932-934.

水痘流行病学分析

水痘流行病学分析 了解双塔区2006-2010年水痘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水痘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双塔区水痘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双塔区2006-2010年共报告水痘406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67.24/10万;常年均有发病,呈现4~6月、11~1月两个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79.14%;5~14岁组病例占发病总数的82.67%;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5.78%。结论加强学校托幼机构水痘防控工作,提高重点人群水痘疫苗接种率。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为了掌握双塔区水痘疫情分布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以便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先将双塔区2006-2010年水痘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06-2010年双塔区水痘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统计局。 1.2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水痘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强度2006-2010年双塔区报告水痘病例130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7.24/10万,无死亡病例。2006-2010年发病率分别为16.21/10万、2 3.38/10万、108.91/10万、87.47/10万和100.25/10万,其中2008年发病率最高(表1)。 2.2 时间分布双塔区2006-2010年各月均有水痘病例发生,但各月发病数有明显差别,发病高峰为11~1月、4~6月,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6.32%和32.82%(图1)。 2.5 职业分布病例以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6.26%;其次为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0.55%、8.97%(表4)。 3讨论 2006-2010年双塔区水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在16.21~108.91/10万之间,可能与疫情监测力度加大和报告率上升有关;发病时间与其他地区冬春季为主[1]不尽相同,出现4~6月、11~1月两个发病高峰,表现为开学后1个月后发病数逐渐上升,寒暑假为发病低谷;病例波及全区所有乡镇街,与其他地区农村多见[2]不同,具有城区发病率高于乡镇的特点;5~19岁人群发病居多,占病例总数的82.67%,以学生为主,其次为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男女性别比1.2:1。 由于目前尚无治疗水痘的特效药物,因此预防的唯一手段是接种水痘疫苗,而且水痘疫苗的免疫持久性较好[3],但水痘疫苗为第2类疫苗[4],家长需在自愿、自费、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选择接种。现阶段双塔区水痘发病率已达到102.25/10万,学校和托幼机构容易发生聚集性病例,一旦发生疫情将直接影响学校、托幼机构的教学秩序,而预防和控制水痘最有效、最可靠的措施是接种水痘疫苗[5],控制水痘应该加强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水痘疫苗的接种[6],在儿童入学、入托前接种水痘疫苗,形成群体免疫屏障,预防暴发[7],目前加强学校托幼机构水痘防控工作重点应加强健康教育,做好晨检及因病休(复)学审批,确保早期发现、有效隔离病人,同时提高重点人群水痘疫苗接种率。 4参考文献 [1]殷大鹏.2006年中国水痘流行病学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6):488-489. [2]彭鸿斌,徐捷,冯俊林,等.南充市顺庆区某乡小学水痘暴发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7,23(3):355-356.

某区一起学校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某区一起学校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精品论文参考文献 1.1调查方法调查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由专业人员对所有病例进 行逐一调查填写。 1.2统计分析采用E某CEL2000进行绘图,SPSS11.5统计分析。 2结果2.1基本情况泉港某学校位于泉州市泉港区的某个国有企业生 活区,现有62名教师,1210名学生,从小学一年到六年级共26个班。 2.2流行特征2.2.1人群分布本次发病21例,总罹患率为1.74%;其 中女生8例,男生13例,男女比例1:0.62;患者年龄6到11岁不等, 最大为11岁。 2.2.2班级分布本次发病班级6个,占总班级数的2 3.08%,其中103 班发病人数最多,病例11例,班级罹患率30.56%,占总病例数的52.38%。各班级罹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7,P≤0.01), 见下表。 2.2.3时间分布从2022年9月26日—11月10日统计数据分析,疫 情流行曲线形成两个高峰期,第一个为2022年9月26日至10月5日共 10例,占47.61℅,第二个为2022年10月7日至10月21日共8例,占38.09℅,其它3例病例在11月上旬。 2.2.4地区分布本次病例分布该区6个镇,以南埔镇和后龙镇人数较多,共11例,占发病总数的52.38%,其它镇比较平均。 2.2.5首发病例情况对该校有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发现103班一名 学生因病缺勤请假,曾于9月21日手背出现疱疹,9月23日逐渐增多,

就诊当地某医院,诊断为“脓疱疮”,予以对症处理无好转。9月26日 头面部开始出现皮疹,后累及躯干四肢,逐渐遍布全身。10月9日就诊 区级医院诊断为“水痘”,该生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结合临床推测可能为 本次首发病例。 2.3临床特点21例病例均出现水痘皮疹症状,多数症状较轻。其中 发热7例;轻度皮疹[1](50个以下散在皮疹)17例,中度皮疹[1](50-500个皮疹)4例;所有病例均未住院治疗,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2.4免疫史17例有免疫史,包括首发病例4例无免疫史。 2.5实验室检测共采集临床诊断水痘病例血标本5份,血清学检测水 痘IgM抗体均阴性;疱疹液标本5份水痘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 3讨论①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本次该学校暴发的重要原因有(1) 疫情报告不及时。首例病人于9月23日发病,学校没有落实好晨检,及 时发现隔离患儿,任其自由活动,使得传播范围不断扩大。(2)部分患儿 受感染后经过潜伏期后陆续发病,国庆节后上课没有很好晨检造成暴发流行。(3)学校没有执行隔离治疗至疱疹完全干燥结痂后大部分患儿停课1 周左右就准许复学,造成了第二次的流行高峰。 ②我国当前还没将水痘疫苗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只针对1~12岁 儿童推荐自愿自费接种1剂次。我国研究人员在一些幼儿园及学校的水痘 暴发疫情中发现:即使接种率达到100%也无法阻止水痘爆发;有相当多 接种过水痘疫苗者发病,占病例总数有时甚至超过50%。国内也有研究表明,随着接种后时间推移,疫苗的保护效果逐渐降低,第1年可达100%,第6年降至51%。我区该次学校水痘暴发患儿接种率为80.95%,但是接种 时间均在6年以上,均没有接种第二剂次,但临床症状比较轻微,没有出 现并发症或死亡,因为不够典型,基层医务人员临床不易甄别容易误诊。

研究报告水痘

研究报告水痘 研究报告:水痘 引言: 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 广泛流行,尤其是儿童群体更易感染。水痘通常以发热和皮肤上的疹子为主要症状,但在一些情况下,其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方法: 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进行数据分析,总结了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因、病理生理学、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等方面的信息。 结果: 1. 流行病学特征: 水痘在全球范围内普遍流行,但在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存在差异。儿童是最容易感染水痘的人群,成年人和孕妇也可以感染。感染后可以获得终身免疫。 2. 病因: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患者通过空气传播的飞沫感染病毒。病毒首先感染呼吸道后进入淋巴系统,并通过血液散播到其他组织。 3. 病理生理学:

水痘的病理生理学主要表现为病毒复制引起的细胞破坏。感染后,病毒在皮肤上形成病损,包括红斑、丘疹、水疱和结痂。 4. 临床症状: 水痘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和瘙痒感。水痘疹首先在头部和躯干上出现,然后蔓延至四肢。病程通常在5-10天内 自行缓解。 5. 并发症: 水痘并发症是水痘所带来的严重健康问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继发感染,如皮肤感染和肺炎。其他并发症包括脑炎、肌炎和出血性疾病。成年人和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个体更容易出现并发症。 讨论和结论: 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儿童和成年人均有潜在危害。这项研究总结了水痘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生理学、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等信息,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预防水痘的发生和传播。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水痘的治疗和疫苗研发,以减少水痘带来的健康负担。

水痘的流行及疫苗预防研究进展

水痘的流行及疫苗预防研究进展 现今我国尚未将水痘减毒活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水痘在我国儿童中时有爆发或流行。进一步完善水痘疫苗免疫策略对控制水痘的流行至关重要。 1水痘的流行概况 水痘在我国一直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但时常见各地出現水痘在幼儿园和学暴发的报道[1,2]。我国目前水痘主要在14岁以下,尤以5~9岁的托幼儿和小学生发病最多,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流行季节上,一般呈3~6月、10月~次年1月两个高峰,春季峰高于秋冬季峰。水痘的易感人群为儿童,病情一般较缓和,较少发生严重并发症。细胞免疫缺陷的儿童及使用糖皮质激素、抗代谢药物或作放射治疗的儿童易患重症水痘。 2水痘的免疫预防 2.1水痘疫苗使用情况水痘减毒活疫苗是唯一获准用于预防人类疱疹病毒感染的疫苗。1974 年,日本Biken研究所最先研制成功了疫苗株为Oka株的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 (水痘减毒活疫苗),其安全性以及药效是通过在健康和有免疫功能低下的不同年龄的人群中试验后被证实的。1980年,美国开始在临床上试用水痘疫苗。1995年3月,美国为了预防水痘的流行感染,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决定给1岁前未患过水痘的群体常规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1996年,我国在幼儿园开始应用SmithKline Beecham公司的水痘活疫苗,使得儿童水痘发病率大幅降低,尤其是接种率高的幼儿园,无1例水痘发生[3,4]。由此可见,很有必要在婴幼儿进入幼儿园前接种水痘疫苗。目前市场上所采用的水痘疫苗均是198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V-Oka疫苗株。2005年美国批准Merck 公司生产的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联合疫苗(MMRV)用于1~12岁健康儿童接种。 2.2水痘疫苗的安全性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健康儿童接种VarV 后不良反应轻微,严重异常反应罕见。美国使用1600万剂次VarV的不良反应报告系统显示,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率分别为67.5 /10万剂和2.9 /10万剂[5]。归纳VarV不良反应主要为:①注射部位轻微的触痛与红。②接种疫苗后发热和42d内出疹。③疫苗病毒的传播。疫苗病毒在健康受种者中的传播非常罕见,1995~2005年在美国分发的5000多万剂疫苗中,仅记录了5例受种者中发生的6次传播,且在每1例确诊的传播病例中,最初的受种者均发生Oka病毒株导致的皮疹。④突破性感染。疫苗接种者在接触野病毒时会发生”突破性”水痘,发生率为0.9/10万,突破性水痘通常发生在仅接种1剂次VarV的儿童中。 ⑤带状疱疹。疫苗病毒是否会潜伏从而导致带状疱疹是大家关注的主要安全问题。目前在实验室方面已证实在健康人群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疫苗病毒均可以潜伏后再激活从而引发带状疱疹。但多项研究表明,免疫后带状疱疹的发生率要显著低于自然感染者。

水痘的研究报告

水痘的研究报告 水痘的研究报告 一、引言 水痘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其致病病毒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水痘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水泡、痒痛、伴有发热等症状。本文旨在对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致病机制、诊断方法和防治策略进行研究,为水痘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流行病学特征 (一)患病率和年龄分布:水痘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儿童为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水痘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患病率高达90%以上。患病率呈现季节性,夏秋季为高峰期。 (二)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皮疹液体传播。潜伏期为10-21天,通常在起疹前1-2天就开始传染。 (三)免疫力:患过水痘后,人体会产生抗体,对VZV具有持久免疫作用。然而,有些人的免疫力会下降,导致再次感染或带状疱疹的发生。 三、致病机制

(一)病毒侵入:VZV主要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随后 传播至全身。病毒先感染上呼吸道黏膜,然后通过血液传播到皮肤和神经节。 (二)病理变化:病毒感染后,引起上皮细胞的变性和病理性改变,导致水痘疹的形成。同时,病毒还可以感染神经节细胞,导致带状疱疹的发生。 (三)免疫反应:感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和T 细胞进行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症状和恢复健康。 四、诊断方法 (一)临床观察:水痘的临床症状较为典型,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皮肤疹和其他症状进行初步诊断。 (二)实验室检测:为了确认水痘的诊断,可以进行病毒核酸扩增技术、病毒分离和特异性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测。 五、防治策略 (一)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预防水痘的常用方法。疫苗能够有效预防水痘的发生,并减轻病情。 (二)隔离:患者在起疹期和免疫系统免疫功效恢复之前需要进行隔离,以避免传染给他人。

一起学校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学校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目的:通过描述疫情流行特征,寻找暴发的可能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 的防控措施。方法:通过对一所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进行数 据分析。结果:2013年9月22日-10月9日,巫山县某小学共报告水痘临床诊断病例41例,罹患率10.88%。发病人数有年级聚集现象。结论:学校未开展晨、 午检及首发病例隔离不彻底是此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水痘;流行病学;小学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054-02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 及儿童,临床以发热及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为特征,平均潜伏 期14天,传染性极强,一旦暴发如控制不力,发病较多,蔓延扩散风险高。 2013年9月22日-10月9日,巫山县某小学发生水痘暴发疫情[1]。现将本次疫 情的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9月22日-10月9日,巫山县某小学发生水痘暴发疫情,该校位于巫山县福田镇天宫村七社,福田镇距巫山县城64公里,辖21个村43405人。下田小学位于该镇天宫村七社,距场镇8公里,全校共有7个年级7 个班(含学前班1个),各个年级均只有1个班;全校有学生358人(均为走读生);其中学前班53人,一年级51人,二年级56人,三年级52人,四年级43人,五年级51人,六年级52人,有教职工19人(无发病),无校医。临床表 现主要为皮疹、疱疹,个别患者有发热(大于38度)、头痛等现象,无其它并 发症。 1.2方法:现场制定统一调查表,主动搜索学校所有病例,病例诊断依据 《传染病学》的诊断标准。统计本次疫情的发病情况、人群分布、班级分布以及 免疫史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调查数据经过Excel进行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 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首发病例于9月4日发病,共发病1例, 9月17日-9月23 日为发病高峰,共发病27例,占发病总数的65.85%。见图1。 2.4 免疫史情况:41例发病学生均从未接种过水痘疫苗。 3 控制措施 所有病例均在当地卫生院实施门诊输液等对症治疗3-5天,病情好转后居家 休息,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14日方可返校上课;开展 学校及周围环境的消毒工作,重点要做好教室通风与换气,切断传播途径;开展 晨午检工作,每天由学校教师在乡卫生院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学生晨午检,及时发 现新发病例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对学生开展以水痘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的健康 教育与宣传工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 讨论 4.1暴发原因分析 首发病例隔离不彻底,现场调查有8名病例,已结痂,但学校未进行登记,

关于水痘的研究报告

关于水痘的研究报告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水痘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本文就水痘的研究进展、预防和治疗进行综述。 一、病毒特性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亚科。该病毒有三种亚型,其中I型和II型主要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III型则与水痘无关。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能通过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二、疾病流行病学 水痘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但成人也有可能感染。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1.4亿人感染水痘,其中约40万人因此死亡。在疫苗出现之前,水痘是普遍的儿童疾病,但自2006年以来,美国开始推广水痘疫苗,使得水痘患者数量显著下降。目前大多数国家已经开始采用水痘疫苗作为预防措施。

三、疾病预防 水痘的最佳预防措施是接种水痘疫苗。水痘疫苗是一种弱毒活疫苗,通过接种可预防水痘和带状疱疹。根据厂商建议,建议在宝宝出生后18个月到2岁之间接种水痘疫苗。如果宝宝在18个月之前接种了水痘疫苗,则应在18个月之后再进行一次接种。对于成人来说,未感染过水痘或带状疱疹的人也可接种水痘疫苗。 四、疾病治疗 一般情况下,水痘患者并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只需要适当休息和防止感染即可。如果患者感到症状严重,可以采用抗病毒药物来控制病情。在使用抗病毒药物之前,应请医生咨询意见。 总之,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但通过接种疫苗和采用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其传播和影响。未来研究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病理学和传播机制,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水痘相关疾病。

由水痘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由水痘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水痘作为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传染性较强,在公共场所中很容易快速传播,因此具有传播范围广、危害大的特点,对公共卫生事业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探究由水痘类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的内容,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水痘疾病,然后以某镇某某小学为例,进行水痘传染病发病状况的调查,然后对该病例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进行分析,最后得到关于应对和预防该类流行病的对策。 标签:水痘;公共卫生;流行病学;应对对策 1 水痘疾病的简单介绍 水痘属于传染性非常强却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的一种流行病,主要是由一种带状的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后引发的急性传染病。水痘的传染性非常高,且多发生在儿童和婴儿群体,因此在学校的传播范围大,危害也比较大。水痘的发病症状比较轻,且能够进行治愈,发病时主要表现为身体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疱疹、痂诊的症状,且这些症状的产生是成批的,蔓延性非常强。造成水痘突发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公共卫生不到位引起的病毒感染。根据不完全统计,每个地方的小学都出现过学校大面积水痘突发,给学校教学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属于公共卫生事业中的流行病体系。由我镇某小学的一起突发性水痘,引发有关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以下是具体的分析报告。 2 由水痘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是探究水痘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的发病原因和控制措施。调查的主体为某镇某某小学。该小学曾突发过两次水痘发病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为2012年的5月,第二个高峰期为该年的6月初,水痘发病例数为92例,占全校人数的67.33%。疫情总时长为64天。该次水痘的首发患者是一年级的学生,经当地卫生所诊断为水痘。该项病例发生后,相邻班级也开始出现水痘患者,且蔓延速度非常快,全校总共18个班,相继有12个班的学生出现水痘病例。 从以上案例可以得到以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的特征内容: 2.1 流行病在不同职业、性别、年龄分布的情况 该次92例患者都为5~12岁的学生,全校男女生比例约为1:1,其中男生发病病例为47例,女生发病例数为45例。两者差异不大,发病比例同样约为1:1。在统计学分析基础上,两者无比较差异,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另外,水痘的最小发病年龄为5岁,最大为六年级12岁,从水痘的发病例数分布上,可以看到:年龄越小,发病例数越多,表示水痘在年龄分布上的差异较为明显。由于年龄越小,身体免疫系统越不完善,这就表明,抵抗力越小,水痘类

幼儿园水痘突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报告

幼儿园水痘突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报告 简介 本文档是对幼儿园水痘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应的处置报告。水痘是一 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儿童。在幼儿园这样集体生活的场所,一旦出现水痘疫情,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置,以控制病情的扩散。 调查方法 我们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了水痘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1. 病例报告收集:收集幼 儿园内所有水痘病例的报告,对于病例的报告应尽快进行汇总和分析。 2. 病例筛查:对于疑似病例进行筛查,以确定是否为水痘。 3. 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发放问 卷给所有幼儿及相关人员,了解水痘的传播情况、潜伏期以及可能的传播途径。 调查结果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以下是我们的主要发现: 1. 幼儿园共有50名学生,其 中有30名学生报告出现了水痘症状。 2. 水痘病例主要集中在3至6岁的儿童中,其中男性病例较女性多。 3. 水痘病例的发病潜伏期平均为10天,最短为7天,最长为14天。 4. 大部分的疫情传播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例如患者之间的亲密接触、接触感染物品等。 疫情处置措施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和疫情分析,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处置这一突发的水 痘疫情: 1. 隔离病例:对于已经确诊的水痘病例,应立即隔离,避免与其他学生 密切接触。 2. 家长通知:通知所有学生家长关于水痘疫情的情况,并提醒他们密 切观察孩子是否出现相关症状。 3. 疫情报告: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水痘疫情,并 向他们寻求支持和指导。 4. 清洁措施加强:加强幼儿园的清洁措施,特别是对于 共享物品的清洁,如玩具、桌椅等。定期对教室和公共区域进行消毒。 5. 接种疫苗:鼓励学生接种水痘疫苗,以增强其免疫力,减少传播风险。 结论 经过我们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应的处置措施,对于幼儿园水痘疫情的控制和处 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调查结果为进一步控制和预防水痘疫情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加强卫生宣教和疫苗接种也是防止水痘疫情扩散的关键措施。我们建议继续密切关注幼儿园的水痘情况,并定期进行病例监测,以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2005—2022年上海市杨浦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趋势预测

2005—2022年上海市杨浦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趋 势预测 2005—2022年上海市杨浦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趋势预测 近年来,水痘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流行,给儿童和成年人的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威胁。本文旨在探讨上海市杨浦区2005年至2022年期间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对未来的发病趋势进行预测。 首先,我们对2005年至2022年杨浦区水痘疫情的发展进行回顾。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水痘在该区域流行的趋势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水痘的感染率明显增高。这主要归因于杨浦区的人口密度较大,人群聚集的场所多,以及孩子们在学校、幼儿园等地的接触机会增加等因素。 其次,水痘的季节性流行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经过多年的观察,我们发现水痘在杨浦区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发生,尤其是5月至8月这段时间。这可以理解为气温升高、人群活动增多,从而导致水痘病毒传播加剧。 此外,杨浦区水痘的年龄分布也值得关注。在2018年至2022年之间,我们发现水痘患者中,0-10岁年龄段的儿童占了绝大多数。这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有关,较容易感染水痘病毒。此外,0-10岁年龄段的儿童在学校和幼儿园等场所相对集中,这也增加了水痘的传播风险。 针对未来的趋势预测,我们认为水痘在杨浦区的发病率有望继续上升。一方面,随着2005年后出生的未接种人群逐渐成年,他们对水痘的免疫力可能较低,易感染该病毒。另一方

面,由于流动人口增多和人群聚集的场所增加,尤其是大型商场、娱乐场所等,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机会增加,水痘病毒的传播也将得到促进。 为了有效应对未来的水痘流行,杨浦区政府和卫生部门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水痘预防的认识和意识,特别是对水痘疫苗的推广。其次,完善相关政策,推行儿童和成人的水痘疫苗接种计划,提高全民的免疫水平。此外,建议学校、幼儿园等机构定期开展水痘疫苗的接种工作,加强学生及教职工的防控措施。 总之,水痘在上海市杨浦区的流行病学特征呈现出逐年增加、季节性流行和年龄分布集中等特点。未来的预测显示水痘的发病率有望继续上升。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控制水痘的流行非常重要,希望政府、卫生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保障杨浦区居民的健康 根据对杨浦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和未来趋势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水痘在杨浦区的发病率有望继续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未接种人群逐渐成年,对水痘的免疫力较低,易感染该病毒,同时流动人口增多和人群聚集的场所增加,也增加了水痘的传播风险。为了有效应对未来的水痘流行,杨浦区政府和卫生部门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水痘预防的认识和意识,推行儿童和成人的水痘疫苗接种计划,定期开展水痘疫苗的接种工作,并加强学校、幼儿园等机构的防控措施。通过共同努力,可以有效控制水痘的流行,保障杨浦区居民的健康

水痘分析报告

水痘分析报告 概述 水痘(Chickenpox),又称痘痦、风疹秧等,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感染后潜伏期为10-21天。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对于一些特定群体来说,如孕妇、新生儿和免疫系统低下患者,水痘可能带来较大的健康风险。 本报告将对水痘的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预防控制措施 进行分析和总结。 病原体 水痘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于Herpesviridae家族、Alpha病毒亚科。该病毒具有包膜,为DNA病毒,其基因组包含约125 kbp的双链DNA。 流行病学特征 水痘主要在儿童群体中传播,但也可感染成年人。水痘的传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当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携带病毒的飞沫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给他人。此外,直接接触水痘病人的皮肤疱疹病损也可传播水痘。 水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一般来说,感染水痘后身 体会产生长期免疫,大部分人终生只感染一次水痘。然而,该病毒潜伏在人体神经节终生,一旦宿主免疫力下降,病毒可能再次活跃,引发带状疱疹。 症状 水痘的潜伏期为10-21天,通常是14天左右。在感染后的潜伏期结束后,患 者会出现以下症状: 1.高热:水痘发病时伴有高热,体温可达38℃-39℃。 2.皮肤疱疹:几天后,患者的皮肤上会出现红疹,之后逐渐转化为水疱。 水疱疱液明亮,形态圆形或椭圆形。 3.瘙痒:水痘疱疹会伴有瘙痒感,患者常常会感到痒得难以忍受。 4.头痛、肌肉疼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水痘通常在10-14天内自行痊愈,但有时可能并发并发症,如继发感染、肺炎 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水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

水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 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水痘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 定的流行性,特别是儿童群体中较为常见。本文将对水痘的流行病学 调查和疫情分析进行阐述。 流行病学调查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收集水痘病例的相 关信息,可以对该疾病的传播途径、流行规律、病情及风险因素等进 行深入研究,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水痘的流行病学调查主 要包括发病率、年龄分布、季节变化、地区分布等方面的研究。 根据水痘病例的调查数据显示,水痘的发病率普遍较高,且呈逐年 增加的趋势。水痘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其中以5岁到9岁的儿 童最为常见。这可能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有关。此外,家庭密集型、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也是水痘的易发区域。 水痘病例也存在季节性的变化,多数情况下在冬季和春季出现峰值。这与人们在寒冷季节生活密切相关,个体间的密切接触增加了水痘病 毒的传播风险。此外,水痘的地区分布也呈现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地 区的流行程度会有所不同,这可能与气候、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水痘的疫情分析是对水痘病例进行综合评估和统计分析的过程,旨 在了解水痘的发展趋势和防控需求。疫情分析的数据源主要包括水痘 病例报告、就医记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等。

通过对疫情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水痘在不同地区的流行程度和季节变化情况。同时,疫情分析还可以评估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为下一步的防控工作提供指导。在近年来,水痘的疫情分析显示出一定的变化趋势,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为了预防和控制水痘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公众对水痘的认知,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定期接种水痘疫苗,增强免疫力;保持室内通风,降低传染风险;避免与水痘病例密切接触,减少交叉感染。 总之,水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其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对于疾病防控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对水痘的流行规律和病情等相关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才能有效遏制水痘的传播,减少病例发生。针对水痘的预防和应对工作仍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联合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

水痘疫情分析

水痘疫情分析 一、引言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本文旨在 对水痘疫情进行分析,包括疫情的传播途径、病例数量、地区分布以及疫情的趋势预测等方面的内容。 二、疫情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损以及接触患者的皮肤传播。病毒可通 过空气飞沫在近距离传播,也可以通过飞沫附着在物体表面传播。此外,婴儿在母亲怀孕期间感染水痘,可能会在出生后通过母乳传播给婴儿。 三、病例数量分析 根据我国卫生部门的统计数据,过去一年内,全国范围内共报告水痘病例10 万例。其中,儿童占比最高,约占总病例数量的80%。男性和女性的感染率相近,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水痘的高发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占总病例数量的60%。 四、地区分布分析 根据全国各省市的报告数据,水痘疫情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以沿海地 区和大城市为主的发达地区,水痘病例数量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这可能与人口密度、卫生条件、医疗资源等因素有关。 五、疫情趋势预测 基于历史数据和流行病学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未来水痘疫情的趋势进行预测。未来一年内,估计全国范围内的水痘病例数量将有所增加,但增长速度可能会减缓。这可能是因为儿童疫苗接种率的提高以及公众对水痘防控知识的普及。

六、防控措施建议 为了控制水痘的传播,我们提出以下防控措施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痘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2.推广水痘疫苗的接种,特殊是儿童群体; 3.加强卫生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疫情信息; 4.加强卫生环境管理,提高卫生条件,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5.建立紧急响应机制,及时处置疫情爆发。 七、结论 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公众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通过对水痘疫情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疫情的传播规律,预测未来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希翼本文的分析结果对相关部门和公众健康工作者有所匡助,共同抗击水痘疫情。

水痘诊疗方案(2023版)

水痘诊疗方案 (2023 年版) 水痘(Varicella, Chickenpox)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以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出现为特点。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时可发展为重症,也可因潜伏的VZV 再激活而引起带状疱疹。为进一步规范水痘临床诊疗工作, 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为有囊膜的双链DNA 病毒,属正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水痘疱疹病毒属,又称为人类α3型疱疹病毒。VZV 仅有1 个血清型,人类是唯一自然宿主。 VZV 对热敏感,60℃30 分钟可灭活;对紫外线、乙醇、碘伏、碘酊、含氯消毒剂等敏感。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传染期通常从出疹前1~2 天开始到所有皮损干燥结痂为止。 (二)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气溶胶可导致感

染; 2.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疱液、黏膜分泌物及污染物可导 致感染; 3.母婴传播:孕妇感染后,可垂直传播给胎儿。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初次感染后可获长久免疫,罕见再感染。 三、发病机制 病毒自上呼吸道黏膜侵入,在局部淋巴结繁殖,释放入血,感染后约5 天发生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到达肝、脾和 其他脏器内增殖后再次入血(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皮肤 黏膜损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可出现皮肤黏膜及内脏广 泛出血、坏死性病变。水痘痊愈后,病毒可潜伏在神经节内,在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被激活,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出现带状疱疹,并具有传染性。 四、病理改变 水痘初期病变为皮肤真皮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 管扩张充血;随后棘细胞层上皮细胞肿胀溶解,间质液积聚,形 成单房水疱疹;多形核细胞浸入疱疹液转为云雾状;最终疱疹 液吸收,形成结痂。水痘肺炎时可见间质性肺炎伴结节性实 变出血区。水痘脑炎主要为白质区血管周围脱髓鞘病变。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0~21 天,多为14 天。

水痘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措施

水痘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措施水痘,又称为Varicella,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为10-21天,最为常见的症状是全身泛发性皮疹和瘙痒。水痘可以影响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但以儿童和青少年 为主要感染人群。本文将从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措施两个方面探讨水 痘的相关问题。 一、水痘的流行病学调查 水痘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其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流行病学 调查可以揭示其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及传播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防 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感染源 水痘的感染源主要是患者和带病毒者,其中,患者是主要的传播源。患者在发病期间及初愈期均可传播病毒,具有很高的传染性。 2. 传播途径 水痘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传播,特别是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 的飞沫携带病毒,使其他人吸入病毒而感染。 3. 季节分布 水痘的流行呈现季节性,多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寒冷季节室内空气 不流通,人群聚集,易于造成水痘的传播。 4. 年龄分布

水痘主要感染儿童和青少年,其中以3-9岁的幼儿感染最多。成人水痘往往较为严重,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5. 群体易感性 水痘易于在人群中传播。尚未感染过水痘或未接种过疫苗的人群易受感染,特别是在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情况下易受感染。 二、水痘的防控措施 针对水痘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是阻断水痘传播的关键。以下是常见的水痘防控措施: 1. 接种疫苗 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预防水痘的有效手段之一。疫苗能够激发机体产生抗体,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儿童在1岁和18个月时接种水痘疫苗,能够有效预防水痘的发生。 2. 接触隔离 对于已经感染水痘的患者,应注意进行接触隔离,避免与其他人密切接触,特别是未感染者,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3. 室内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也是预防水痘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保持室内空气流动,降低病毒的浓度,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能够有效降低传播风险。 4. 必要的个人卫生措施

一起小学水痘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一起小学水痘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掌握水痘流行特征,为今后制订小学水痘爆发流行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统一调查表对患病学生进行询问、体检,治愈者回顾性追踪调查。对首发病例、传播、方式、波及班级、流行特征、防治措施等进行分析。结果全校有学生85人,流行37天,发病42人,罹患率49.41%,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有效控制。结论加强水痘疫情监测管理,开展水痘疫苗接种,早期发现患者,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理,及时消灭传染源,有效控制传播途径,是遏制水痘爆发流行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学生水痘爆发流行分析 2006年3月10日~4月16日镇沅县按板镇文牍村小学学生发生一起以发热、咽痛、皮疹、水疱、瘙痒不适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4月13日县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区处理。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确诊为水痘爆发流行,现将结果及流行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1 调查内容和方法 1.1 现场调查用统一表格对现症患者逐项询问、检查记录,已治愈者采取回顾性调查记录。

1.2 诊断标准按彭文伟主编《传染病学》水痘诊断标准诊断[1]。 2 调查结果 2.1 一般情况文牍小学距按板镇政府驻地22 km,全校有4个年级和1个学前班共5个班,共有学生85人。彝族生占100%,有教职工7人。住集体宿舍。全部在学校就餐,卫生条件一般,住宿拥挤,通风条件一般。 2.2 流行特征 2.2.1 流行强度 2006年3月10日~4月16日共发病42人,罹患率49.41%。发病波及全校五个班级。发病较多的是二年级,占总发病率的3 3.33%。各年级发病情况见表1。表1 镇沅县文牍小学水痘发病情况统计 2.2.2 时间分布首发病例2006年3月10日,未例发病时间4月14日,流行时间36天。病例主要集中在4月中旬(11~14日)占80.95%,为流行高峰期。3、4月份发病依次为总例数的16.67%和8 3.33%。

2006-2013年南长区水痘流行病学分析

2006-2013年南长区水痘流行病学分析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冬春两季多发,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临床以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 和结痂为特点。目前我区水痘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为此针对我区近几年水痘的发病情况进 行分析,掌握其流行规律,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1.2分析方法 对2006-2013年水痘疫情资料进行三间分布描述,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进行综合分析。 2结果 2.1流行趋势 2006-2013年南长区共报告水痘996例,年均发病率为28.58/10万。历年发病率波动在10.80/10万到49.86/10万,2013年发病率为最高点(49.86/10万),2006年发病率为最低 点(10.80/10万),2013年发病率比2006年发病率上升了361.67%,发病趋势逐年上升。 2.2.时间分布:2006年-2013年水痘发病情况月分布曲线见图1,可见水痘发病情况呈现冬春季发病高峰。 图1 2006年-2013年水痘发病情况月分布曲线 2.3. 地区分布:2006-2013年南长区6个街道均有水痘发生,发病数前三位的街道有金 星街道(占总发病数的29.02%)、清名街道(占总发病数的17.67%)和扬名街道(占总发病数的15.36%)。 2.4.人群分布 2.4.1年龄、性别分布 2006-2013年全区水痘共发病996人,年龄分布在0-85岁,男性发病550例,女性发病446例,男女比例为1.23:1。以5-15岁的儿童发病较为集中,其发病数占发病总人数的50.70% 2.4.2职业分布 水痘病例中,学生发病数占总发病数最多,共535例(53.71%),其次为幼托儿童163 例(16.37%)、散居儿童105例(10.54%)。每年水痘发病职业构成学生所占比例均排首位。见图2 图2 2006年-2013年南长区水痘病例职业分布 3 讨论 水痘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发病率高,在儿童群体中容易暴发, 易在集体机构中引起暴发或流行[1]。从2006-2013年水痘发病情况看,托幼儿童和学生是高 发人群。这与以往的水痘疫情分析相符[2],1-4岁儿童病例数较少,可能与部分儿童1岁开 始进行水痘疫苗接种有关[3]。全区水痘年均发病率为28.58/10万,发病情况呈总体上升趋势。

一起学校水痘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

一起学校水痘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 摘要:水痘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呼吸道出疹性疾病,人群对水痘普遍易 感[1]。2009年9月,日照市某乡镇中心初中共67名学生发生一起水痘疫情暴发,经采取对病人隔离治疗,加强教室、宿舍的通风、消毒,对全校师生开展卫生宣 传教育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防止了二代病例的发生。 关键词:水痘;调查分析 为了提高学校工作人员对类似事件的认识和处理能力,现将该起疫情流行病 学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1基本情况该学校有1~3年级,18个班,共有学生1073名,其中男生 585名,女生488名,该校共有教职工102人。学校周围为机关、居民小区及商 业区,人口密度大,人员流动性大。 1.2临床表现本组患儿均无明显前驱症状,表现为先出疹,伴有不同程度瘙痒。轻度发热,出现水痘特征性水疱,有病例皮疹和发热同时出现,疱疹为紧张 性薄壁水疱,易破溃。最先从躯干开始出现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部皮疹较多,四肢、头面部、臀部少。皮疹发展按红斑疹一丘疹.疱疹一结痂的顺序演变, 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不同性状的皮疹。44例在一夜之间皮疹分布完成,占62%,10例3天内增多,占21%,但布满全身情况少见。合并上呼吸道感染2例。病程持续1周60例,10—14天7例。61例恢复良好,6例局部留下很小瘢痕。 全组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疫情概况 2.1时间分布首例病例为该校二年级14岁男生,9月3日开始发热,面部及 躯干有丘疹后即去村卫生所就诊,经村卫生所确诊为水痘后在家隔离治疗。其后 陆续有相似病例出现。末例病例为9月29日发病,整个流行期26天,全校共有67人发病。发病高峰在9月11日~16日和9月18日~24日,分别占病例总数 的28.36%(19/67)和38.81%(26/67)。 2.2年级分布10个班级发生水痘疫情,班级最高罹患率为21.67%(13/60),为二年级六班。一、二、三年级分别发病18、37、12例,罹患率分别为5.49%(18/328)、9.39% (37/394)、3.42%(9/351);总罹患率为6.24%。 2.3年龄、性别分布患者年龄13~17岁。13~、14~、15~、16~17岁各年龄组分别占4.48%(3/67)、32.84%(22/67)、4 3.28%(29/67)、16.42% (11/67)。男生发病39例,罹患率为6.67%(39/585),女生发病28例,发病 率为5.74%(28/488)。 3疫情处置 在调查同时采取了下列6条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该校的水痘疫情,未出现二 代病人。①加强疫情监测,学校指定专人负责在每天下午4时以前,向区卫生局、区教育局报告当日的发病情况;②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发现发热及患水痘的学生一律回家休息,凡学生缺勤、缺课均进行登记;③所有班级用1:100“84消毒液”进行消毒,一天两次,并加强通风,湿式扫地;④在此期间,学校停止一切 机会活动,避免疫情的进一步蔓延;⑤患病学生进行抗病毒治疗,并且均在家中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干燥为止,凭医生痊愈证明方能回校上课;⑥对所有在校学生和教职工发放有关水痘防治知识的宣传材料[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