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望谟县位于贵州省南部

望谟县位于贵州省南部

望谟县位于贵州省南部
望谟县位于贵州省南部

望谟县位于贵州省南部。总面积3005.5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28.29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布依族和苗族。望谟县辖8个镇、8个乡、1 个民族乡:复兴镇、乐元镇、打易镇、乐旺镇、桑郎镇、纳夜镇、新屯镇、石屯镇、坎边乡、岜饶乡、郊纳乡、大观乡、蔗香乡、昂武乡、油迈瑶族乡、麻山乡、打尖乡。县人民政府驻复兴镇。

区域概况

望谟县位于贵州西南部,东与罗甸接壤,南与广西乐业县隔红水河相望,西隔北盘江与贞丰、册亨毗邻、北与紫云、镇宁衔接。总面积3005.5平方公里,人口31万,以布依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8.6%。

望谟县始建于一九四零年三月一日,属贵州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宣布和平解放,隶属兴义专区。一九五六年撤兴义专区,划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一九六五年恢复兴义专区,划回。一九六六年二月一日成立望谟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一九八二年成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改为望谟县。

现辖17个乡镇、310个行政村,复兴镇附河东社区及河西社区(居委会)。

教育概况

[1]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脚步,如今望谟发展迅速;

县辖2所高中:望谟民族中学、望谟县第二中学;中学11所:望谟第三中学、望谟第四中学、蓝天中学、新屯中学、石屯中学、打易中学、乐旺中学、郊纳中学、坎边中学、纳夜中学、乐元中学;九年制学校有:麻山九年制学校、岜饶九年制学校、大观九年制学校、昂武九年制学校等;小学有望谟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小等200多所。教师队伍已从原来的几十人扩大到如今的3000名教师,其中年轻教师占80%左右;

自然资源

境内资源丰富,组合良好,开发潜力巨大。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烤烟、油菜、黄豆、花生、早熟蔬菜等;亚热带水果有香蕉、芭蕉、黄果、板栗、西番莲、甜橙、梨、茶叶等;林业资源有松、杉为主的用材林,有油柚为主的经济林,珍稀树种有苏铁、杞木、红椿、野荔枝、楠木和丁木共6种;中药材有三七、板兰根、灵芝菌、首乌、黄柏、杜仲、黄姜、吴萸、血当归和苦楝子等。

望谟县矿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主要有铅、锌、汞、金、磷、铁、硫、铜、煤、辉绿岩(花岗石)、冰洲石、水晶石、大理石、砷等。尤以冰洲石、辉绿岩、大理石等矿藏量极大,易开采。

地方特产

望谟县境内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全长大于10公里的河流有31条,地表水总量多年平均为12.3亿立方米,地下水分布较广且形式多样,共有泉水出露56处,常年涌水总量为1.75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1.58万千瓦,可开发9万千瓦。境内生物资源丰富,经济林木有油桐籽、木姜子、板栗、柑桔、龙眼、荔枝、香蕉等,其中油桐林面积105万亩,是国家林业部命名的“中国油桐之乡”;中草药材主要有独脚莲、穿心莲、黄草、黄柏、

以望谟河为中线,河东社区有1747户、7447人,面积1.1平方千米;河西社区有2373户、9373人,面积2.07平方千米。

2005年7月20日,《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望谟县设立打尖乡的批复》(黔府函〔2005〕268号):同意调整望谟县坎边乡、石屯镇、打易镇等3个乡(镇)部分行政区划,设立打尖乡,打尖乡辖原属坎边乡的打尖、行硐、边界、拉旦、羊架5个村,石屯镇的喜独、坡毛、洒琴、合同4个村,打易镇的喜毫、纳幕2个村,乡人民政府驻打尖村。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民族风情

布依族服饰

布依族妇女几乎都是纺织和刺绣的能手。一个刚进入成熟期的女孩,在母亲的指点下,从种棉(有的地方种麻)、纺线、织布到染布、缝衣,几乎很快就可成为这方面的能手。至于刺绣,更是布依族妇女擅长的传统工艺。妇女们常把自己精致的刺绣品(包括衣襟、袖口、花边、绣花鞋、帐沿、枕套、围腰、背带等)作为珍贵礼物或美好的象征。而在这些刺绣品中,妇女们对衣背花(即用于背小孩用的背带布)极为珍视,因为这种衣背花的刺绣,特别讲究针法和花纹图案的对称和工整。一幅衣背花往往要在熟练刺绣能手的指导下,经过多次反复实践才能完成,而且常常是在谈恋爱时就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和纯挚的感情,绣织在这些精美的图案上面。此外,有些能干的外婆,每当在第一个外孙满月时,习惯上也要送去这样一幅刺绣的背带,作为庆贺小外孙健壮成长之喜礼。布依族男女服装多喜用蓝、青、黑、白等色布缝制。男子的服装式样各地基本上相同。青壮年多半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和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大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因为地区的不同而呈现出形式各异的特点:如在八达河聚居区,七八十岁以上的妇女,仍保留有传统布依族服饰,头缠蓝黑包布,身着青色的无领对襟短衣,身大袖宽,沿右衽无领衣缝处要镶一道两寸左右宽的边,上衣的下角边处还要攘绣各式的彩色滚边,习惯上内衣的袖口较外衣长而小,而外衣袖口则大而短。内外衣袖口处所绣织的花纹图案十分讲究,鲜艳美观,看上去两袖大小相同、长短协调,袖口外露的花色层次重叠和谐,格外醒目受看。当年老一辈多数均穿蓝黑色百榴长裙,有的也系青布围腰或绣花围裙,脚上还要穿一双十分精美的翘鼻子满花绣鞋,俗称“猫鼻子花鞋”(布依语叫“海兰高”)。整套服装可以说是集纺织、印染、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术于一体。正因为全身上下都是出自布依妇女灵巧的双手,因而筹集和缝制这一身服饰常常作为衡量一个布依妇女是否聪慧能干的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年妇女的包头,有的已用白毛巾代替,上衣已改穿有领或矮领,并在沿右按前下方处镶嵌二至三道带色的布边,领前的结扣处喜用银泡纽扣作装饰,两手袖口处仍保持了老一辈传统的风格,下身已改穿长裤,唯脚下的满花鞋逐渐变成半月型或鞋尖处绣小花。改变后的布依女服饰仍显得净洁淡雅、古朴庄重。未婚女青年的服饰,除总体上与中年妇女相似外,只是还喜欢在包头布的末尾处镶绣极为鲜艳的花纹图案,坦露在头顶上方与护发银头智之间,显得洒脱大方、俊俏美观。每逢盛大节日或宴会时,妇女仍均喜佩带各式各样的耳环、戒指、项圈、发簪和手镯等银饰。杂居区的布依妇女,

特别讲究包一丈五尺长的头帕,普遍仍穿蓝、青、黑、白等色的右袄大襟上衣,少数也系围腰,下着长裤。

旅游资源

石头寨

石头寨位于望谟县城北面,距县城12公里,依山傍水,是具有浓郁风情的布依山寨。该村民组共51户271人。土地面积1430亩,其中田130亩,土100亩,林地1200亩,2010年末,人均粮390公斤,人均纯收入2580元。

2008年,百年不遇的山洪突袭望谟,石头寨也难以幸免,房屋倒塌,良田被毁,便桥损坏,洪魔在一夜之间把石头寨人民多年艰苦建设的成果无情毁掉。但是石头寨人民没有被洪魔击倒,化悲痛为力量,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受灾之后,群众自发捐物捐款、投工投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山铺路,挖河架桥,掘山引水,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石头寨人的勤劳、勇敢以及在大灾面前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州县各级领导,被列为州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采取“政府补助、社会捐助、群众自助”的资金筹集模式,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自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组织群众投入灾后重建和村庄整治建设中。通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仅用8个月的时间,投入104.5万元完成了灾后重建户18户,维修改造33户。

接着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集中投放基础设施和景点项目,2年共投入各类资金286万元,完成92米的钢混大桥,860米的环寨石板路,360平方米的议事广场,10个蹲位的公共厕所,100立方米的蓄水池,3公里的人饮水管,4公里的灌溉水渠,80平方米的古榕祭神台,20口软体沼气池,容纳100多头猪的大猪圈,扩容100KVA的变压器,51户入户线电路改造,1300米的绿化带。通过集中建设,石头寨基础设施得到完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如今的石头寨不再是过去脏乱的小村庄,雄伟的大桥引到家门口,古朴的石板路绕寨而行,苍老的古榕树下有驻足的平台,明亮新颖楼房吸引路人的眼光,布依农家乐美酒飘香醉人。如今具有布依风格的民居文化,多彩的布依民俗文化、神秘的树神文化、多样的石器文化、古异的布依傩戏文化以及秀美的田园风光的石头寨吸引八方游客来休闲观光,已经成为望谟县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石头寨群众也在倾力打造“望谟乡村旅游第一村”的品牌。中央电视台7频道《乡村旅游》、4频道《远方的家》、《走遍中国》等多家媒体先后来到石头寨来采风宣传。[2]

布依族手工艺

久负盛名的布依族蜡染品及凉席、斗笠等竹织品,色调淳朴、图案新颖、构造精美,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

由农家自已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近年来,专门生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

贵州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

本地主要商品(或行业)甘蔗、烤烟、油菜、黄豆、花生、早熟蔬菜、香蕉、芭蕉、黄果、板栗、西番莲、甜橙、梨、茶叶、松、杉、油柚、油桐籽、木姜子、板栗、柑桔、龙眼、荔枝、三七、板兰根、灵芝菌、首乌、黄柏、杜仲、黄姜、吴萸、血当归、苦楝子。

本地潜在主要商品铅、锌、汞、金、磷、铁、硫、铜、煤、辉绿岩、冰洲石、水晶石、大理石、砷、石英。

贵州喀斯特文化

贵州喀斯特文化简述 一、喀斯特一词来源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一词即为岩溶地貌的代称。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 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 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1、地表喀斯特形态 溶沟和石芽地表水沿岩石表面流动,由溶蚀、侵蚀形成的许多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之间的突出部分叫石芽。石林:这是一种高大的石芽,高达20-30米,密布如林,故称石林。它是由于石灰岩纯度高、厚度大,层面水平,在热带多雨条件下形成的。峰丛、峰林和孤峰峰丛和峰林是石灰岩遭受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其中峰丛是底部基坐相连的石峰,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向深处溶蚀、演化而形成。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盆地中。 溶斗和溶蚀洼地溶斗是岩溶区地表圆形或椭圆形的洼地,溶蚀洼地是由四周为低山、丘陵和峰林所包围的封闭洼地。若溶斗和溶蚀洼地底部的通道被堵塞,可积水成塘,大的可以形成岩溶湖。 喀斯特地下溶洞景观(20张) 落水洞、干谷和盲谷落水洞是岩溶区地表水流向地下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岩溶垂直流水对裂隙不断溶蚀并随坍塌而形成。在河道中的落水洞,常使河水会部汇入地下,使河水断流形成干谷或盲谷。 2、地下喀斯特形态 溶洞:溶洞又称洞穴,它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而形成的地下孔道。溶洞中的喀斯特形态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灰华和泉华。 二、世界喀斯特地貌分布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喀斯特地貌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

贵州省望谟县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卷

贵州省望谟县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1. (3分) (2018高一下·惠州月考) 补写出空缺部分。 (1)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用月光水声衬出山林幽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独自登高的处境。 (3)《锦瑟》一诗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把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同时是全诗的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雨霖铃》(柳永)“________,________”词中这两句词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是词人感叹与心爱的人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之慨。 (7)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 2. (4分) (2019高二上·嘉定期中) 选择 (1)下列不适合挂在中学教室里的励志条幅是() A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 . 如切如蹉,如琢如磨 C .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D .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 . 在通往机场的大道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B . 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C . 多年老友的书店终于要开业了,再忙我也要光临。 D . 洪水退去之后,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3. (15分)(2017·沈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时代,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等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和思想、道德和伦理、行为与规范、审美与情趣,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执著追求。传统节日的产生根植于农业社会文化土壤中,往往具有农耕生活的色彩,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尊重,蕴含着厚重的历史与人文情怀,成为涵养中华文明、凝聚社会共识、培育民族精神、留住乡土情怀的共同心理纽带和精神支柱。它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代代相传,已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情怀之中,成为复兴、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近些年来,每当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到来时,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节日似乎要过得冷清、随意得多,越来越淡的年味成为人们普遍的感受,甚至连其中的感情投入也越来越少了,一些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渐渐被人们遗忘。究其原因,正是在于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不足,认识不够系统,对节日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对节日文化的载体建设相对缺乏,对节日的仪式感体会不深,从而导致传统节日在仪式感、载体、符号等方面缺乏时代感,不能满足人们在审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不够,降低了传统节日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对来年的美好希望与祝福。另外,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精神、思想也在变化。所以,我们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反之,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 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

山东省济南市2020版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

山东省济南市2020版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54分) 1. (2分)下图是1980—2007年福建省人口自然变动曲线图(单位‰),读图完成各题。 (1) 1990年至1999年间,福建省人口出生率为迅速下降,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无关的是 A . 战争因素 B . 制度因素 C . 计划生育因素 D . 社会经济因素 (2)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该图反映福建省人口增长模式已由传统型过度为现代型 B . 由于自然增长率变动不大,因此福建省人口数量保持不变 C . 1980年以来,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 D . 1982年以来,人口死亡率持续下降 2. (2分)(2019·金山模拟) 下图为某国1980年、2000年、2025年“人口金字塔示意图”。由图推断,该

国人口变化的突出特征可能是() A . 老龄化趋势显著 B . 年轻劳动力过剩 C . 自然增长率上升 D . 人口出生率较高 3. (4分) (2017高三上·宁波模拟) 上海的人口容量大,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①能源丰富②经济发达③科技水平高④消费水平高⑤开放程度高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②③⑤ 4. (4分) (2017高一下·三明期末) 读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②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 计划生育 B . 鼓励生育 C . 采取移民政策 D . 鼓励人员出国 5. (2分) (2016高一下·双峰期中) 有关世界城市化进程的论述,正确的是() A . 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B . 目前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进程表明这些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低于发展中国家 C . 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标志着该国综合国力的强弱 D .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为城市用地规模受到限制

贵州山区河流形成的原因

贵州喀斯特山区的河流 摘要:贵州是世界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地貌类型发育齐全, 成因复杂,景观雄伟壮丽,也因此贵州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泛、生态环境脆弱、石质化严重;同时,贵州属于丰水多雨地区,一到雨季,河水流量大增,河谷被严重冲刷;而且,贵州地势总体上由北西向南东呈阶梯状递降,局部地区河流落差大,水流汹涌,下蚀作用严重;再加上山区河床基岩体中的软弱结构面如层面、裂隙面、断层面、不整合面和火成岩侵入接触面的发育状况,特别是其产状以及岩性的差异,使得贵州山区的河流九里十八弯、深峡幽谷、瀑布成群。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碳酸盐岩冲刷下蚀山区河床 引言 贵州境内河流密布,总长度11270公里;其中长度在50公里以上的有93条,以乌蒙山——苗岭为分水岭,分属于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各占全省面积的65.7%和34.3%【1】。人们向来喜欢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来形容贵州,贵州的山,时而层峦叠嶂,时而千沟万壑,这样的地形地貌造成了贵州的河流在平面上的蜿蜒曲折,千转百回;而在垂直方向上,河谷深邃,瀑布成群,使得贵州风光无限好,游人如织。了解贵州山区河流形成的原因,对保护喀斯特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开发旅游业有重要作用。 贵州喀斯特山区河流的特点 喀斯特地区河流上游河谷深而陡,河流落差大,受到河流下蚀严重,往往出现“一线天”或天生桥的自然奇观。受侵蚀的溶洞水、地下暗河有时会与地表径流汇合,形成河流的源头。喀斯特地区河流易受侵蚀,当形成较大坡降时便有可能形成瀑布。久旱遇雨时,受风化的岩石会坍塌进而被水冲走,从而带走大量泥沙,造成河流下游淤积,增加水库集沙蓄水的压力。 贵州喀斯特山区河流的成因 1.地质结构和水力条件的影响。贵州境内地质构造多样,旋钮变形的褶皱复杂,这为河流的侵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断层的活动使河谷提升或下沉,构成河岸的悬崖峭壁。贵州是我国碳酸盐岩分布最广、喀斯特发育最强烈的省区之一, 境内碳酸盐岩出露面积达13 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3% ,全省有94.6%的人居住在喀斯特地区。【2】构成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和白云岩相对不稳定,容易风化,极易受到侵蚀。上游区河谷的纵向坡度较陡河流流速较大,河流以河水自身重力的能量向下冲蚀河床,同时河水中携带大量的砂砾直接冲击、磨蚀河床,使河谷不断加深,呈V字型。[3] 2.岩层成分的因素。在喀斯特地貌地区的河床及以下岩层,由于本身地质结构原因或受到岩溶水侵蚀程度不同而形成孔洞。不管属何种成因, 一旦河床中出现横向陡坎, 形成瀑布, 河流的势能就在这里集中转化, 大量消耗。水流随下落而加速, 当溅落到坎脚的河面时就产生冲击, 水花四散、水雾上飘。在进入河流水体后, 还产生复杂的涡动水流。这些过程强烈地影响了瀑布附近的地貌发育, 塑造出瀑布地段特有的地形。[4] 3.岩溶水的影响。贵州处在岩溶化高原中,岩层孔隙数量大且多,暗河、溶洞分布较广,岩溶水丰富,赋存条件复杂,偶尔会出现小溪或小河突然消失或突然出现的情况。

2020下半年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医药护技招聘考试(临床医学)真题

2020下半年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医药护技招聘考试(临 床医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64岁女性,胸骨后疼痛并恶心、胸闷2h,胸痛与呼吸动作无明显相关,平时无反酸、胃灼热,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史。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不应考虑的诊断是()。 A、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B、张力性气胸 C、肺栓塞 D、反流性食管炎 【答案】D 【解析】反流性食管炎除胸骨后疼痛外应有灼烧感,并伴有上腹不适,疼痛等其他消化系统症状,一般有消化系统疾病史。 2、下列关于瞳孔反射的说法错误的有()。 A、强光时瞳孔缩小,弱光时瞳孔变化不大 B、光照一侧瞳孔时,两侧瞳孔都缩小 C、看近物时,瞳孔扩大 D、看近物时,晶状体前凸 【答案】AC 【解析】瞳孔在强光照射时缩小而在弱光线变弱时瞳孔散大的反射称为瞳孔对光反射。当视近物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双眼瞳孔缩小,称为瞳孔近反射。视近物时,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视远物时,瞳孔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故选AC。 3、一般不会发生贫血性梗死的器官是()。 A、心 B、脾 C、肾 D、肠 【答案】D 【解析】贫血性梗死发生于组织结构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器官,如脾、肾、心和脑组织。出血性梗死一般发生在严重淤血、组织疏松的部位,肠和肺的组织较疏松,梗死初期疏松的组织间隙内可容纳多量漏出的血液,当组织坏死吸收水分而膨胀时,也不能把漏出的血液挤出梗死灶外,因而梗死灶为出血性。故

选D。 4、指导合作型的特点是()。 A、长期慢性病人已具有一定医学科学知识水平 B、急性病人或虽病情较重但他们头脑是清醒的 C、医患双方不是双向作用,而是医生对病人单向发生作用 D、医患双方在医疗活动中都是主动的,医生有权威性,充当指导者 【答案】D 【解析】医生患者相互配合,并不是医生对患者的单相作用。 5、哪种肿瘤是良性肿瘤()。 A、淋巴瘤 B、间皮瘤 C、黑色素瘤 D、骨髓瘤 【答案】B 【解析】间皮(腹膜、胸膜内皮)发生的良性肿瘤叫间皮瘤,其恶性肿瘤叫恶性间皮瘤。 6、MBR的实测值与正常平均值比较,正常变动范围是()。 A、±(10%~15%) B、±(15%~25%) C、±(3%~5%) D、±(5%~8%) 【答案】A 【解析】MBR的实测值与正常平均值比较相差在±(10%~15%)以内的,都属于正常范围。 7、下列关于干细胞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心肌干细胞具有心肌收缩功能 B、胚胎干细胞的增殖能力非常旺盛 C、组织干细胞具有组织定向分化能力 D、囊胚多能胚胎干细胞可分化为多种细胞 【答案】A 【解析】干细胞即为起源细胞干细胞是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复制的能力,能够产生高度分化的功能细胞。组织干细胞具有组织定向分化能力,可分化为相应的组织。囊胚多能胚胎干细胞可分化为多种细胞,具有不定向分化的能力。干细胞还不具备心肌收缩功能,只有经过分化,发育以后才具备收缩能力。故选A。

对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的展望

对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的展望 对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的展望 结合相关文章的描述,此毕业论文对喀斯特地貌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 (1)由于喀斯特地形的限制和地表的破碎,地形相对平坦、聚落发展相对较好的喀斯特高原盆地区聚落分布集聚性仍然不强,总体上分散,聚落形态复杂。 (2)喀斯特地貌决定喀斯特高原盆地聚落的空间格局特点及演变规律,聚落主要分布在喀斯特盆地、洼地等负地貌和溶丘、溶原、峰林等正地貌,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聚落规模逐渐增加,局部呈现集聚并随着喀斯特地表地貌和组合地貌的形态表现出一定的集聚特点:一般来说,低海拔、无坡向坡度或坡度较低的地势平坦区域聚落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集聚且较为连续,地形起伏地区聚落分布分散,喀斯特正地貌边缘有聚落低程度集聚,集聚形式上沿着等高线向外逐渐增加。 (3)喀斯特高原瓮地区聚落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无论是数量上或是面积上都有所增加,且增幅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水平空间上,聚落形态变化明显,居民点形状越来越不规则,分布越来越聚集,景观格局不断趋于复杂,但到一定程度后,景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一定继续增加,体现了喀斯特地貌对聚落空间发展的限制。 (4)垂直宅问分布是喀斯特高原盆地区聚落空间的主要特点,并加剧了聚落空间格局的复杂性。垂直空间上,聚落主要集聚在低海拔范围内,并逐渐向高海拔地区增加,但各个海拔范围的变化不尽相同,低海拔区域内聚落比蘑呈现逐年增加后又减少的趋势,体现了当居住空间受限后,聚落逐渐向海拔较高的区域蔓延规律。坡度上,聚落主要分布在无坡度的平坡地带,其次是坡度平缓地带。随着平缓地带居住空问的有限(聚落开始向坡度较高的地带蔓延,陡坡和较陡坡的聚落规模和所占比重都有所增加,极陡坡开始有一定比重的聚落分布。坡向上,聚落以分布在无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 在可溶性岩类(主要指石灰岩)分布地区,由于喀斯特作用而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各种地貌形态总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发育了各种奇特的石灰岩溶蚀地貌。我国对喀斯特地貌研究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山海经》中就有“伏流”的记载。在距今300多年前,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6—1641)在广西、贵州和云南一带的石灰岩地区考察了100多个岩洞,对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成因进行分类描述。他的不朽著作《徐霞客游记》,被人们称为喀斯特方面的经典著作。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和地下两种基本类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溶沟、石芽、石林、落水洞、漏斗、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干谷、盲谷、峰丛、峰林和孤峰等不同形态。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地表水沿着石灰岩地面流动,顺着节理、裂隙进行溶蚀,形成宽浅不一的溶蚀沟槽,称为溶沟。溶沟一般宽可从十几厘米到几米,深可达1米以上,长度不等,溶沟之间突起的脊、柱称为石芽。石芽的高度不等,可从数十厘米到数米。石芽除露出地面的,还有埋在地下的,是由地下水在下渗过程中溶蚀而成。发育在厚层石灰岩中的高大石芽,其间有平行的垂直溶沟、沟深坡陡,形似森林,故名石林,如我国云南的路南石林。

地表水沿着岩层裂隙垂直向下溶蚀,并有塌陷发生,成为地表水流向地下河或地下溶洞的垂直通道,称之为落水洞。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裂隙状落水洞、竖井状落水洞和漏斗状落水洞等。图1溶沟与石芽一般落水洞的洞口直径为7—10米左右,深度为10—30米左右,最深可达百米以上。在被溶蚀的石灰岩地表常可见到一种平面轮廓为圆形、椭圆形,直径数十米,深数米至十几米的漏斗状凹地,称为漏斗。漏斗下部常有管道通往地下,地表水沿此管道下流,如通道被粘土碎石堵塞,常积水成池。按其成因可分为溶蚀漏斗、沉陷漏斗和塌陷漏斗。漏斗是喀斯特发育初期的产物,它是喀斯特地下水垂直循环作用的结果,所以漏斗多分布在喀斯特地貌高原面上。例如宜昌的山地平面上,漏斗很发育,落水洞和溶蚀洼等负地形也很多,平均每平方公里达30多个。漏斗再进一步溶蚀扩大就成为溶蚀洼地。溶蚀洼地底部如果被红土和其它风化物覆盖,其底部的漏斗、落水洞等流水通道被堵,积水成为喀斯特湖。溶蚀洼地底部平坦,其直径超过百米,甚至可达1—2公里。溶蚀洼地进一步扩展形成宽坦的盆地,宽度可达数百米至数公里,长度达几十公里,称为喀斯特盆地。南斯拉夫学者J.司威治最早称这种地形为坡立谷,原意为可耕种的平地,现已成国际通用术语。盆地的边坡陡峭,底部平坦,常被残留的棕黄色粘土、红色粘土及河流冲积物所覆盖。一些溶蚀残丘、孤峰、峰林常常耸立在盆地边缘或排列在河谷两侧,著名的桂林山水就是这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在石灰岩地区,河流常

贵州岩溶山区水污染现状及保护措施

第25卷第6期 V ol 125 N o 16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N 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06年12月Dec 2006 贵州岩溶山区水污染现状及保护措施 孟凡丽,刘俊建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 550001) [摘 要]从贵州特殊的岩溶发育,说明其水资源丰富而又缺水的矛盾,分析贵州地区因水资源利用 不合理而引起的水污染,并探讨了贵州岩溶地区的水资源保护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X 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 (2006)06-0094202 [收稿日期]2006-09-04 [作者简介]孟凡丽(1981-),女,山东临沂人,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环境污染控制研究。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人类生活和进行一切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物质,又是地球上自然资源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物质。因此,开发利用及保护水资源必须列入重要地位。就贵州而论,水资源较 为丰富,居全国第9位[1]。但由于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和其特殊的地形、岩溶发育强烈等,使地表水与地下水 相通,增加了开发和保护的难度。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要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不让水成为其制约因素,就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和保护水资源。 1 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特点 111 水资源利用现状 [2]水资源量和年可供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1035亿m 3,丰水年1201亿m 3,平水年1025亿m 3, 枯水年900亿m 3,特枯水年735亿m 3,其中长江流域668亿m 3。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874万kw ,居中 国第6位。从理论上分析,贵州水资源是很丰富的,具有非常大的开发潜力。 112 水资源分布特点 11211 地表水资源分布的特点[2]。水资源总量丰富,多年平均产水模数558万m 2Πkm 2,为全国平均值的2 倍,人均拥有水量2900m 3Πa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水资源分布不均,从降雨量分析,年降雨量最大 1386mm ,年降雨量最小931mm 。降雨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11212 地下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据贵州省地质部门对地下水分布基本特征及类型的划分,地下水为3大类型,即岩溶水、基岩裂隙水、松散裂隙水。岩溶水:它主要赋存于碳酸盐岩组中。石灰岩中的岩溶水以管道流为主,具有分散补给集中的基本特点。该类型地下水是贵州主要供水水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岩裂隙水:该地区水源主要分布于浅变质岩系、碎屑岩及玄武岩非碳酸盐岩组中,多数分布在黔东南地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多数分布在河谷各阶地砂砾石层中。 2 水资源缺乏的因素 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生态恶化使水资源的环境恶化,导致了水资源缺乏。 211 自然综合因素 由于碳酸盐岩的可溶性,形成地表地下双层结构,降雨通过竖井、落水洞、漏斗迅速 汇入地下,在岩溶山区,水分的入渗系数为013~016,甚至高达018。地下水系十分发达[3]。地下河不但是 当地的主要水源,而且也是制约当地洪涝的咽喉。在枯水季节,由于地表水系不发育,地下水埋藏深,而导致地表土壤干旱,甚至人畜饮水困难。而雨季来临,持续的降雨,口径有限的落水洞很容易被洪水所携带的泥沙、枯枝落叶等堵塞,引起洪水漫溢,淹没洼地中的耕地和农舍,酿成洪灾。因此,贵州岩溶地区降雨量大,但有效降水少,利用率低,产生水资源分布不均和缺乏。 暴雨来临时,岩溶地区地表水土流失严重,以致石漠化,从而使土壤的含水量大为减少,许多植被无法生存,植被的调节能力得不到发挥,导致水资源的减少。 212 人为恶化因素 近几十年来,在耕地面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均水量和耕地在不断减少,这很容易结成一个死结。 由于人口迅速增加,工业、工矿企业的增加,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造成水污染严重,使原本并不丰富的可利用水源进一步减少。贵州地下水大部分属裸露或浅覆盖型,有大量的洼地、漏斗、落水洞、裂隙 ? 49?

望谟泥石流

贵州望谟“20110606”泥石流灾害 1灾害概况2011年6月6日凌晨1时许,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受高空切变和冷空气影响,导致境内复兴镇、新屯镇、打易镇、郊纳乡、坎边乡、乐旺镇、岜饶乡、打尖乡8个乡镇以及望谟与紫云县交界的部分乡村出现特大暴雨,打易镇降雨量达316.6mm,由于强降雨引发县境内的望谟河、打尖河、乐旺河流域山洪爆发,导致该县8个乡镇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灾害造成37人死亡、15人失踪。冲毁房屋数百间,直接受灾群众13.9万余人,交通、电力、通讯中段,直接经济损失20.65亿元。 2由于这场灾害对当地影响大,所以就灾害系统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和灾情四大因素对望谟“6.6“进行分析。 2.1孕灾环境分析: 2.1.1地形地貌:区境内沟壑纵横,河流深切,山峦起伏,地形起伏大。总体地势为中心部位打易一带最高、南部、南东部、北西部低。区内最高点位于测区中部打易镇的跑马坪,海拨高度1718m,最低点位于南部复兴镇洛郎一带的望谟河,海拨高度473m。区内以石灰岩峰从山地为主,地形坡度较陡,多在45°~70°之间,地面平均坡度为45°,为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高陡的临空条件。 2.1.2气象水文:具有高原亚热带温凉湿润气候的特点,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4.42℃~15.9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0℃~27.6℃,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65.7mm,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匀,5-10月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83.01%,总降水量为10

51.6mm,11月至次年3月份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6.99%,总降水量仅为214.1mm。降水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夏秋半年(雨季)降水多而集,降水强度大;冬春半年(旱季)降水量少,降水强度亦小。区内≥50mm和<100mm的暴雨日数平均每年有4d,以5-9月出现最多;≥100mm和<200mm的大暴雨平均3~4a一次。日最大降水量196.7mm。望谟县平均在04月21日进入雨季,10月21 日雨季结束。雨季内平均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 87.3%。暴雨天气过程均在雨季内发生,平均年暴雨日数为4.3d,最多年(1968年)11d,最多月达5d,暴雨高峰期出现在6月。1960-2010年期间累计暴雨日数为241d,其中大暴雨日数30d,日数的近八分之一,暴雨雨量占总雨量的28.8%左右。境内河流属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发源于本调查区的最高处跑马坪一带的主要河流有望谟河、乐旺河、打尖河。河溪属季节性(雨源性)山区河流,相对高差极大,河道比降大,河流上游与望谟县城落差达1200m;流域坡降大,多数河床的比降大于30‰,汛期降雨集中,河水暴涨暴落,其中望谟河在2006年的“6.12”,2008年的“5.26”,2011年的“6.06”的洪峰流量分别为1150m2/s、994m2/s、1700m2/s。高速水流产生强大的动能,冲刷力强。 2.1.3地质条件:在大地构造位置上,望谟县地处扬子陆块与右江造山带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活跃。大致以乐旺-望谟-新屯-打尖一线为界,北部属扬子陆块,南部为右江造山带。地质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直扭型的北

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贵州受到喀斯特地貌控制,喀斯特地貌研究的程度关系到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意义重大。本文对喀斯特地貌成因、演化、分区,及喀斯特相关研究进行了描述,得出:地表喀斯特的研究已有规模,但地下喀斯特探测需大量研究,是今后研究重点;对于贵州受构造影响,喀斯特分区应考虑小地貌、小环境的影响;喀斯特相关研究如石漠化、小流域治理、旅游研究等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演化分区 引言 贵州地处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中心,是我国第一级台阶向第二级台阶的延伸斜坡地带,受到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质构造较为复杂,造就了独特、多样而又秀丽的喀斯特地貌景观。[1]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其范围北起四川盆地南缘山地和鄂西南高原,南至南盘江河谷和桂西北山地,纵跨近5个纬度(24°30’N-9°13’N),长约510km;西起滇东黔西高原,东至湘西丘陵山地,横跨6个纬度(103°31’E-109°30’E),宽约570km,总面积1.76*105km2。[2]由于特殊的岩溶地质作用过程和岩溶环境特征,造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直接关系到贵州社会和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的建设等重大问题。 1.研究现状 1.1成因研究 袁道先先生认为应以系统科学的观点,将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程度和特征的因素:构造、岩性、气候、水文、土壤等,以及这些综合这些影响因素而产生的直接作用方式和强度综合起来考虑。[3]从宏观上看,自晚震旦纪到三叠纪晚期,贵州地区沉积了上万米厚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了四套碳酸盐沉积建造,自上而下为:上震旦统灯影组,下寒武统上部至下奥陶统中部,中泥盆统顶部至下二叠统,下、中三叠统。[4] 俞遵典对原生喀斯特地貌的成员机制作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认为岩石地层因素、地质构造环境、水化学及水动力条件、生物化学制导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形成喀斯特。[5] 2006年以来,通过运用高分辨率的自动化监测仪器,对岩溶水文(水位、流量)、水的物理化学指标(水温、PH值、电导率、HCO等)和土壤空气CO2进行连续监测,不但证明了岩溶作用的迅速变化过程,而且揭示了水——岩——气耦合作用规律。[6,7]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报告 krast cave 宋柳依 2016级地理信息科学 学号:2016013332 2016年秋季 [摘要]:1.关于岩溶作用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和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2.喀斯特地貌发育和演化实在自然界一定时间和空间领域内进行的,它具有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性,同时又居于空间有序的分带性;3.喀斯特地貌类型多样,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两大类;4.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及其景观价值。 [关键词]:喀斯特;岩溶作用;形成条件;发育理论;形态分析;旅游形象。 前言: 喀斯特地貌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及其形成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我国是热带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类型最多的国家,亦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对喀斯特地貌现象纪录和研究最早的国家。喀斯特地区有许多国民经济建设问题,因此,研究喀斯特地貌的类型与成因及演化一直备受关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与新方法的提出,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也一直在逐渐深入。 1,喀斯特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定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作用过程(分解和化合)和物理作用过程(流水的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叫岩溶作用。

化学作用过程:碳酸盐在纯水中溶蚀速度很微弱,只有当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时,碳酸盐的溶蚀速度才会显著增大。二氧化碳和水化合成碳酸,碳酸再电离成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氢离子也越多,当含多量氢离子的水对石灰岩作用时,氢离子就会从碳酸钙中离解出的碳酸根离子结合成碳酸氢根离子,分离出钙离子。而上述化学反应是可逆的,所以喀斯特作用不断发展。 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碳酸钙在水中的溶度和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关,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又受温度、气压以及土壤中有机质的氧化和分解等因素控制;另一方面,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还受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的影响。因此,影响喀斯特作用的有气候因素、生物因素和地质因素。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降水和气压等方面。温度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比较复杂,温度高,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少,溶蚀作用减弱。降水量多的地区,地表径流量大,地表水和地下水交替条件好,水的溶蚀力强。降水的影响比温度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当温度相同时,二氧化碳的分压越大,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 生物因素:动植物的生长与活动对喀斯特作用也有很大的影响,动植物可供给土壤大量有机质,土壤中的有机质的氧化和分解可产生许多二氧化碳。在高温地区,通过有机质氧化作用,二氧化碳将大量增加,对促进碳酸钙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藻类的生长能分泌许多溶蚀性酸,对可溶性岩石也有一定的溶蚀作用。 地质因素: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地质因素包括岩石成分、岩石结构和地质构造等三方面。岩石成分是指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实验表明,结晶质岩石的晶粒愈小,相对溶解度愈大。岩层的产状核破裂可控制岩溶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在断层发育的地方,特别是张性断裂发育的部位,结构松散,空隙大,有利于岩溶作用的增强。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存在可溶性岩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水化和水解作用下不断溶蚀,并进一步扩大,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奇特的地貌。 2.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理论: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理论研究,近一个世纪以来被国内外研究者广泛讨论。

贵州省黔西南望谟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贵州省黔西南望谟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引言 本报告针对黔西南望谟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黔西南望谟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黔西南望谟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黔西南望谟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数据解读报告对关键因素 地区生产总值,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展开了深入研究。黔西南望谟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 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黔西南望谟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数据解读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黔西南望谟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 (1) 第二节黔西南望谟县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 一、黔西南望谟县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三、黔西南望谟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 四、黔西南望谟县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黔西南望谟县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黔西南望谟县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黔西南望谟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黔西南望谟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黔西南望谟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黔西南望谟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黔西南望谟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对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的展望

对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的展望结合相关文章的描述,此毕业论文对喀斯特地貌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 (1)由于喀斯特地形的限制和地表的破碎,地形相对平坦、聚落发展相对较好的喀斯特高原盆地区聚落分布集聚性仍然不强,总体上分散,聚落形态复杂。 (2)喀斯特地貌决定喀斯特高原盆地聚落的空间格局特点及演变规律,聚落主要分布在喀斯特盆地、洼地等负地貌和溶丘、溶原、峰林等正地貌,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聚落规模逐渐增加,局部呈现集聚并随着喀斯特地表地貌和组合地貌的形态表现出一定的集聚特点:一般来说,低海拔、无坡向坡度或坡度较低的地势平坦区域聚落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集聚且较为连续,地形起伏地区聚落分布分散,喀斯特正地貌边缘有聚落低程度集聚,集聚形式上沿着等高线向外逐渐增加。 (3)喀斯特高原瓮地区聚落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无论是数量上或是面积上都有所增加,且增幅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水平空间上,聚落形态变化明显,居民点形状越来越不规则,分布越来越聚集,景观格局不断趋于复杂,但到一定程度后,景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一定继续增加,体现了喀斯特地貌对聚落空间发展的限制。 (4)垂直宅问分布是喀斯特高原盆地区聚落空间的主要特点,并加剧了聚落空间格局的复杂性。垂直空间上,聚落主要集聚在低海拔范围内,并逐渐向高海拔地区增加,但各个海拔范围的变化不尽相同,低海拔区域内聚落比蘑呈现逐年增加后又减少的趋势,体现了当居住空间受限后,聚落逐渐向海拔较高的区域蔓延规律。坡度上,聚落主要分布在无坡度的平坡地带,其次是坡度平缓地带。随着平缓地带居住空问的有限.聚落开始向坡度较高的地带蔓延,陡坡和较陡坡的聚落规模和所占比重都有所增加,极陡坡开始有一定比重的聚落分布。坡向上,聚落以分布在无坡向地区为主,有坡度地区的聚落在各个坡向的分布变化显得杂乱且无规律可循,体现了喀斯特高原盆地聚落分布的复杂性。 综上,由于地表的复杂和破碎,喀斯特高原盆地聚落总体分散,近年来随着聚落规模的扩大,聚落在局部区域有一定程度集聚,但地形的限制导致集聚的形式和集聚的程度有所差异;相关才子表述,随着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增大.聚落形态更为复杂,空间分布更加散布;喀斯特地貌的垂直空间特点在决定聚落的垂直分布及演变规律的同时也加剧了聚落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因此,掌握好喀斯特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专题二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专题二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3·保定调研)下图为中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力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2000年粮食可供养人口数量大于实际人口数量的有( )。 ①四川②江苏③湖南④广东⑤福建⑥广西 A.①②③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2.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 A.滑坡、泥石流频发—植树种草,增加绿地面积 B.水土流失—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还林还草 C.土地退化—增大化肥使用量,增强土壤肥力 D.水资源短缺—跨流域调水,补充水资源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川、苏、湘三省的2000年粮食可供养人口数大于实际人口数。 注意年份是2000年,即中间的数柱所表示的。第2题,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土层薄,农业生产活动极易造成水土流失,而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是应对的措施之一。 答案 1.A 2.B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八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八次缔约方会议

将于2012年11月26日至12月7日在卡塔尔和朝鲜举行。据此完成3~5题。 3.近年不少国家大力推行绿色经济。下列属于其范畴的是 ( )。 A.巴西热带雨林地区的大力开发 B.古巴大力倡导发展有机农业 C.洞庭湖周边部分地区围湖造田 D.部分渔民在东海休渔期间私自捕鱼 4.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迎来第一承诺期到期。少数发达国家已表明不支持第二承诺期。这些国家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 5.下列做法能起到遏制全球变暖作用的是 ( )。 A.将废旧电池送到专门的回收机构 B.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C.在超市购物自备购物袋 D.出行尽量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 解析第3题,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A、C、D选项中的做法均会对环境产生破坏,这与绿色经济的理念不符。第4题,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指同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人与生物种群之间、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需要共享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要求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指出,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要进行国际合作,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第5题,注意题干问的是有利于遏制全球变暖的做法,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遏制全球变暖。 答案 3.B 4.C 5.D 下图为我国某地农垦糖业循环经济模式图。据此回答6~7题。

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_张殿发

收稿日期:2001-11-20; 修订日期:2001-12-12 基金项目:国家“九五”攻关项目(96-920-04-02-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9833002);王宽诚博士后研究基金(200012) 作者简介:张殿发(1964-),男,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生态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发表论文30多篇。 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 张殿发,王世杰,李瑞玲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 摘要: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生态脆弱,主要表现为敏感度高、环境容量低、抗干扰能力弱和稳定性差。地球内动力机制奠定了其脆弱的生态环境背景,如地貌类型复杂、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山高坡陡、土层薄而不连续等。季风活动和人口压力是喀斯特生态系统扰动的外动力机制,大气环流决定了贵州省阴湿多雨的气候特点,为岩溶发育提供了重要的侵蚀营力;社会经济压力超过了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关键词:喀斯特;生态环境;石漠化;贵州 中图分类号:X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07(2002)01-0077-03 喀斯特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物质、能量、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1],其特征是生态敏感度高,环境容量低,抗干扰能力弱,稳定性差,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后,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基岩裸露,旱涝灾害频繁。喀斯特地表渗漏性强、保水能力差、土层瘠薄,土地生产能力易于受到干扰而大幅度降低或丧失,其主要原因在于石灰岩成土速率慢[2],地形切割强烈、坡度陡峭、溶蚀和水蚀作用显著,特别受到人为干扰后,植被恢复困难,地表土层遭侵蚀而石漠化。前人对于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特征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3],本文侧重对其成因机制进行探讨,以便为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1 喀斯特山区生态脆弱性的环境背景 贵州在大地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范畴,从晚远古代震旦纪到古生代及中生代的第三纪,每一个地质时代的地层都有不同面积和厚度的碳酸盐岩分布和出露,在湿热气候的外力作用下,大部分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岩溶发育。新生代以来自西向东大面积、大幅度掀斜上升,使贵州高原处于我国第二大梯级向第一大梯级的过渡部位,这种高原地势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贵州省生态环境状况。在地形、地貌上,贵州喀斯特高原表现为高原-峡谷型地貌结构,河流切割深,地面起伏大,地表破碎,从而奠定了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性与敏感性的环境背景。 第一,碳酸盐岩广布。贵州高原除黔东南等少数地区外,其余73%的地区均为岩溶地貌,与广西、云南连成一片,被誉为世界“岩溶胜地”。贵州省85个县(市)中,喀斯特面积比例大于30%的有75个,占全省总县(市)数的88%。全省喀斯特分布面积 13万km 2,碳酸盐岩的总厚度6200~11000m [4]。 第二,山地性显著。地史上多次造山运动致使贵州省地层褶皱断裂发育,构成了地势高低悬殊的峰林盆地、峰林谷地、峰林洼地、峰丛峡谷交错镶嵌的独特地貌形态。贵州高原地表的切割深度较大,加之岩性和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地貌类型极其复杂,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河谷阶地等均有分布,其中山地占79177%,丘陵占18108%,台地占0127%,平原仅占1188%[4]。 由于长期经受强烈的内外营力作用,贵州高原的地形切割度和地面坡度都比较大。其中水平切割密度在西部乌江上游和红水河上游为11~14km/100km 2;在东部、东北部沅江上游20~30km/100km 2;而全省平均17km/100km 2。垂直切割深度,在中部、东北部300~500m/100km 2;在西部、南部和北部一般500~700m/100km 2;个别可达到1000m/100km 2。地面坡度小于10°的土地占总面积的14124%,10°~25°的占50169%,>25°的占41107%[4]。 第三,植被覆盖度低。1638年,徐霞客在《游黔日记》中惊叹“自入贵省,山皆童然无木,而贵阳尤甚”。可见过去没有大规模采伐森林,喀斯特山区的森林也不多,且以耐旱性、喜钙性、岩生性为特征的藤本刺灌丛、旱生性乔木灌草丛、肉质多浆灌丛等植物群落,即岩溶植被为主。再加上后来的毁林开荒,植被破坏,贵州高原的植被覆盖度普遍偏低。根据卫星影像解译,除农业植被占土地总面积的22%外,高覆盖度的仅占15%,中覆盖度的占28%,而低覆盖度的却占35%,这种植被覆盖度,在降水季节较长、降水量较大的喀斯特地区,对于径流调节和固持土壤都很不利。加之林地多为用材林,树种多为 第18卷 第1期2002年2月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G eography and Territorial Research Vol.18 No.1 Feb.20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