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8中考物理真题汇编-3.透镜及其应用

2018中考物理真题汇编-3.透镜及其应用

2018中考物理真题汇编-3.透镜及其应用
2018中考物理真题汇编-3.透镜及其应用

1.(2018 ·安徽中考)下列光路图错误

..的是(C)

A.放大镜成像

B. 小孔成像 C .光由空气斜射到水面 D.近视眼的矫正

解析: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眼睛的矫正。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得到的,故A正确;小孔成像是实际光线通过小孔时沿直线传播会聚成的实像,故B正确;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应靠近法线,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故C错误;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物体“发出”的光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为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让光线发散一些,所以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故D正确。

2.(2018·广安中考)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

C.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透镜对光的作用。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A错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关,物体离平面镜越近,而物体的大小不变,所以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不变,B错误;使用投影仪成像时,物体一般正放,此时在屏幕上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在屏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C错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利用凹透镜,可以使远处射向眼睛的光的会聚点后移落在视网膜上,即利用凹透镜可用来矫正近视眼,D正确。

3.(2018·威海中考)10. 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D)

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C选项扫二维码就是照相机原理;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u=f 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BC不符合题意,D正确;近视时,晶状体的焦点在视网膜前方,于是看东西就不清楚.在眼镜前面加一片凹透镜,将外面的平行光线先发散,再传入眼镜,矫正了过度汇聚的光线A不符合题意;

4.(2018·自贡中考)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放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 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紧作用

解析: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当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所以,照相时,景物在

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故B错误;投影仪是根据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所以,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应放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C错误;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可使光线提前会聚,故D 正确。

5.(2018·成都中考)下列对光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D )

A.近视眼镜的镜片采用凹透镜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到达了该物体

C.兴隆湖中出现科学城建筑的倒影是因为光从空气进入了水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因为水珠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

解析: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A错误。眼睛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B错误。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问题,所以C错误。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问题,属于折射问题,所以D正确。

6.(2018·衡阳中考)如图所示,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C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娇正远视眼

C.图丙中,海市蜃楼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光学的综合考查。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A错误;佩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B错误;海市蜃楼是由于光通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C正确;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错误。

7.(2018·衡阳中考)如图所示,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80cm起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请晰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此成像原理可以应用在放大镜上

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要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在蜡烛与光屏之间移动,不可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根据题意可知,物距u=50cm-35cm=15cm,像距v=80cm-50cm=30cm,像距大于物距,且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以7.5cm<f<15cm,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原理应用于投影仪等设备上,所以A、B错误;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将变小,要成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C正确;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在蜡烛与光屏之间移动,根据光路可知可知,只要物距等于30cm,像距等于15cm,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错误。

8.(2018·福建中考A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沿光具座向原离透镜的方向移动10cm,调节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看到

A.缩小的实像 B.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虚像 D.放大的虚像

【解析】选A。本题考查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图中物距和像距相等,说明物距和像距都等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蜡烛沿光具座远离凸透镜10cm,此时物距是30cm,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此时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应该选A。

9.(2018·北京中考)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4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

B.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C.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

D. 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解析: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 刻度线处,物距为15cm,则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所以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故C符合题意。

10.(2018·湖州中考)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C)

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解析: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10cm=40cm,满足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呈清晰的像,故A错误;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30cm=20cm,满足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等

大的实像,故B错误;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35cm,满足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故C正确;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45cm=5cm,满足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错误。

11.(2018·河南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图5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C.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解析:选D。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物距小于像距,该图与投影仪原理相同,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A、B项均错;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物和像移动方向相同,C选项中蜡烛左移,光屏也应该左移,才能再次成像,C项错误;根据光路是可逆的,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后仍可成清晰的像,D项正确。

12.(2018·常州中考)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A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由图可知,甲图中蝴蝶的像小于乙图,即从甲图到乙图,像变大,则应缩小物距,将相机适当靠近蝴蝶,故C和D均错误;物距减小时,像和像距均变大,则应将镜头略向外伸,故A正确,B错误。

13.(2018·乌鲁木齐中考)夜晚,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 2 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则萤火虫的像(C)

A. 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B. 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C. 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D. 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解析】由于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说明萤火虫离放大镜(凸透镜)越来越远,所成的像越来越小,像的位置变化范围不超过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故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14.(2018·深圳中考)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 C )

A .大于20cm

B .等于10cm

C .小于10cm

D .在10cm 与20cm 之间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物体放在距离放大镜一倍焦距以内,可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因此,C 正确。

15.(2018·河北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6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B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C .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 cm 处,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

D .更换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只移动透镜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解析: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那么此时成的像应该是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利用了这一原理,A 错;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位置会上移,B 错;同时由题意可知焦距F 满足:F<30cm<2F<45cm ,解得15cm

16.(2018·烟台中考)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 ,当蜡烛从如图4所示的位置逐渐移到B 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变化情况是(A

A.像距增大,像变大

B.像距减小,像变大

C.像距减小,像变小

D.像距增大,像变小

解析: 本题考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焦距为10cm ,当蜡烛在A 位置时,2u 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蜡烛从A 向B 移动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也变大,所以A 正确

17. (2018·临沂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D.将蜡烛移动到4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解析】由于成等大的实像,所以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两倍焦距,即2f=20cm,则,f=10cm;当物体移到20cm刻度时,物距等于30cm,大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移到35cm刻度时,物距等于15cm,小于两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到45cm刻度时,物距等于5cm,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不能成像。故选C

18. (2018·临沂中考)为加强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临沂市安装了“海燕系统”,该系统具有跟踪、抓拍及人脸识别功能。如图所示,系统摄像机的镜头是透镜,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

【解析】摄像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所以镜头为凸透镜,物距大于两倍焦距。

【答案】凸物距大于两倍焦距

19.(2018·宁波中考)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抽水(填“注水”或“抽水”)。

解析:(1)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并且能在光屏上成实像,所以物距一定是在二倍焦距之外,所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向左移动蜡烛,即此时的物距变大,像距应该变小,即光屏应该向左移动,才能使得像清晰,但若保持光屏和透镜不变,仍使得像成在光屏上,即需要让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减弱,即需要让凸透镜变薄,故应该向外抽水。

20.(2018?攀枝花中考)眼球的结构类似于____照相机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物体______倒立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小明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了近视眼,应当戴___凹透____镜进行矫正。解析:本题考查透镜成像特点及应用。眼球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物体倒晶状体的距离远远的大于晶状体的二倍焦距,因此眼睛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物体的倒立的实像成在视网膜上;近视眼是指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强,从而使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需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1.(2018·娄底中考)将图乙中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本题考查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通过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在折射之前,其方向正对另一侧的焦点,也就是说,光线的延长线通过另一侧的焦点。据此画图即可,注意不能遗漏方向,光线的延长线要用虚线。

22.(2018·岳阳中考)请画出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后的出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光路

23.(2018·济宁中考)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在图11中的实线框内填上一个合适的透镜。

【解析】本题考查视力矫正.图中对远处的光线进行矫正,是近视眼,需要佩戴由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答案:如图所示

24. (2018·邵阳中考)某物理学习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使用的器材如下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l0cm。(刻度尺上标记的点,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为10cm)

(1)实验前,将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其中凸透镜对光有的作用。

(选填“会聚”或“发散”)

(2)当凸透镜放在D点,蜡烛放在A点左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当蜡烛与凸透镜距离小于 cm时,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屏上都得不到蜡烛的像。

答:会聚照相机 10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蜡烛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3)当蜡烛在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屛上呈现清晰的像。

25.(2018·泰州中考)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元件,使LED灯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小明将各元件调整到如图位置时,小组成员在光屏上都能观察到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___的(放大/等大/缩小),此时光屏上发生了____反射.

(2)当LED灯向左移动时,要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只需将光屏向_____(左/右)方向适当移到,或者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合适的_____眼镜.

(3)小华在用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时,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却较模糊,小明只对凸透镜进行了调整,就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的调整是_____.A.左右适当移动凸透镜 B.上下适当移动凸透镜

C.适当扭转凸透镜 D.更换焦距合适的凸透镜

(1)透镜的主光轴上缩小漫(2)左近视(3)C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前,要调节灯和光屏的中心,使它们在透镜的主光轴上;图中u>v,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小组成员从各个方向均能看到这个像,是因为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2)将LED灯向左移动,相当于增大了物距,则应减小像距,将光屏向左

适当移动,或者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近视眼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3)像的中间清晰,两侧较模糊,原因是凸透镜没有与LED灯和光屏平行放置,应适当扭转凸透镜,故选C。

21.(2018·聊城中考)在观看音乐会时,小明同学因为近视眼无法看清是哪位艺术家在演奏,但他能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要想矫正近视眼,应戴一副由凹透镜片做的眼镜。

【解析】钢琴和二胡的发声结构不相同,所以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可以据此判断是哪种乐器在发声;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远处物体经过眼睛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

22.(2018·内江中考)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解析】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会造成树叶燃烧,造成火灾。

23.(2018?绵阳中考)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再将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甲放置

在蜡烛和屏之间适当位置,在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实像;在透镜甲位置上换上焦距为20cm 的凸透镜乙,不改变蜡烛位置,将光屏__靠近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就可以再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缩小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

【解析】蜡烛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实像,说明蜡烛到凸透镜甲的距离大于2f=60cm,当换上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时,透镜乙对光的会聚能力比凸透镜甲强,所以所成的像离凸透镜更近,所以像更小。

24.(2018·自贡中考)我国有多家工厂在生产一种可以进行航拍的“无人机”(多功能飞行器)。“无人机”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__凸_____透镜;人们可以通过遥控器上的天线发射的___电磁波____遥控“无人机”飞行。

解析:

(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因此“无人机”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2)人们可以通过遥控器上的天线发射的电磁波来控制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和速度。25..(2018·福建中考A卷)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图中表示近视眼的是______甲___图(选填“甲”或“乙”),近视眼应佩戴________凹____透镜制成的眼睛进行矫正。

【解析】本题考查视力矫正。近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所以图甲是近视眼的成像图。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6.在玻璃板下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把一滴水滴在小物体正上方的玻璃板上,水滴就是一个放大镜,如果还看不清小物体,再拿一个凸透镜位于水滴正上方,调节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就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小物体。此时看到的是小物体的正立的(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选填“放大”或“缩小”)虚像(选填“实”或“虚”)。这个组合与显微镜(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的原理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为了看清玻璃板下的小物体,水滴和凸透镜都是放大镜,所以小物体成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因为显微镜也是经过两次放大作用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故这个组合和显微镜的原理相同。

27.(2018·玉林中考)为了公民的安全,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

可以拍下作案嫌疑人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选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选填“实”或“虚”)像。

28.(2018·广安中考)如图所示,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光路作图。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入射光线应从焦点通过;通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

【答案】如图所示

29.(2018·聊城中考)19.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的方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解析】从一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后变为平行光,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应该是凸透镜。

答案:如图所示

【答案】如下图所示:

30.(2018·青岛中考)如图,F1、F2分别为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焦点,且两透镜的左焦点重合,请画出图中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完整光路。

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该光线正好是通过凸透镜的焦点,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如图所示:

31.(2018·玉林中考)(1)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两束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2)如图所示,请画出热气球在竖直方向加速上升时的受力示意图(忽略空气阻力)。

甲乙

【解析】该题分别考查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和力的示意图作图。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其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2)热气球在竖直方向加速上升时,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且浮力大于重力,过热气球的重心,分别沿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分别用G和F浮表示。如下图所示:

32.(2018·常州中考)透镜左侧有一点光源S发出两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在右侧的出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通过光路作图标出点光源S的位置

25.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作图。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反向延长透过光心的光线,并画出箭头表示方向;折射光线经过右焦点,则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即点光源S的位置。

33.(2018·遂宁中考)勤于动手的小聪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过程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的像,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是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位置,他将自己佩戴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间适当位置时,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所患的眼疾是近视眼.(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解析】本题考查的凸透镜成像。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远像近,说明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故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若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位置,应向左移动光屏才能出现清晰的像,小聪将佩戴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间适当位置时,光屏上能出现清晰的像,说明眼镜对光线起到发散作用,故小明所患的眼疾是近视眼。

34.(2018·成都中考)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11所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左 _移动适当距离;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_ 右 _移动。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如图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方案一: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将凸透镜向左移一定距离,可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方案二:缩小物距,增大像距。即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

35.(2018·滨州中考)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提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2)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圈,则凸透镜的焦距f= 10cm。

(3)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镜放在刻度50cm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10cm处,利用此时凸透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

(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遇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u<2f时,物体移动速度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

【解析】(1) 由题中提供的情景可以看出,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成像虚、实、大小、正倒不同,故提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2)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最小最亮的光斑为焦点,焦点到透镜的距离为焦距,由图可以看出此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透镜的焦距为10cm;(3)图乙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40cm大于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4)由图丙可以看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当u>2f时,物距变化很大时,像距变化很小,则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u<2f时,物距变化很小时,像距变化很大,则物体移动速度小于像移动的速度。

36.(2018·德州中考)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21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___放大________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40___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如图21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

__B_________(选填A、B、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21丙中的_______4____ (选填“1、2、3、4”)。

(3)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21丁所示,光屏上

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___远离_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1)由图甲可知,物距为15cm,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得,当第二次的物距是第一次的像距时,此时第二次的像距是第一次的物距。即第二次的物距为30cm,故将凸透镜向右移动到40cm刻度处;(2)由图乙可知,此时物距为6cm小于1倍焦距10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且物像在透镜的同侧,故人眼应在B处才能看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且是图丙中的4的情景;(3)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成的像远了,即像距变大。故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37.(2018·广安中考)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下图,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

(1)该同学看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一个烛焰缩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此像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2)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也应向右移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此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大(选填“大”或“小”)一些。

(3)若在图中凸透镜的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这时需要将光屏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由图示可知,物像异侧,物距大于像距,此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和像距都变大,因此,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也应向右移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比刚才的大。(3)若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成的像则会向右移动后会聚,为此,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才可。

38.(2018·重庆中考A)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峻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如图9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接着小峻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9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保持图9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向右移动蜡烛时,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仍然不变,小峻继续向右移动蜡烛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⑴凸透镜的焦距是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故图可知为10.0cm;⑵从图可知, f<u<2f,凸透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⑶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成的像越大,像也越远,简记“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故光屏向右移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⑷蜡烛移至45cm处,即u<f,成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答案:⑴10.0cm;⑵放大投影仪;⑶右;⑷不能。

39.(2018·荆州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示,将A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A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像如图乙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

(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

是10 cm,凸透镜A的焦距小

于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在甲图中,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5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__右__(选填“左”、“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幻灯机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应使蜡烛靠近(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则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

(1)根据图乙可知,当u=v=20cm时,蜡烛成等大的实像,这时u=v=2f,所以f=10cm,即凸透镜A的焦距是10cm。设凸透镜B的焦距为f B,由图丙知f B<30cm<2f B,所以15cm<f B<30cm,所以凸透镜A的焦距小于凸透镜B的焦距。

(2)原来蜡烛距离凸透镜30cm,蜡烛右移5cm后,物距变为25cm,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光屏应向右移动,像距比原来更大,所以像将变大;

(3)图丙所示实验中,蜡烛通过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与幻灯机的工作原理一致;把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远视眼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所以通过透镜B成像的是蜡烛的放大的虚像,像的位置在蜡烛的左侧,要想还在原来的装置上成像,需要蜡烛靠近透镜,使其通过远视眼镜所成的放大虚像在原来蜡烛的位置上。

(2018·黔东南、黔西南、黔南中考)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12题图甲所示。

(1)图甲中蜡烛恰能在光屏成清晰的像,所成像的特征是(选填“正立/倒立”、“放大/缩小”或“实像/虚像”)。

(2)该小组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μ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ν之间的关系(如图乙),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答案:(1)倒立、放大、实像(2)10 (3)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1)由图甲知像距大于物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相等时,都等于二倍焦距。由图乙知像距和物距相等时都为20cm,故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3)蜡烛和凸透镜间加上近视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得像成的更远一些,即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40.(2018·常州中考)小明用光具座、F光源、凸透镜镜、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将光源放在3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倒立、等大的清晰像,此时光屏在▲cm刻度处,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把光源向左移至20cm刻度处时,将光屏向▲ (左/右)调节,可得▲ (倒立/正立)、▲(缩小/放大)的清晰像.

(3)把光源放在45cm刻度处时,移去光屏,人眼通过透镜看到的像是图乙中的【▲】

答案:(1)70;10 (2)左;倒立;缩小 (3)C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由图可知,u=20cm,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清晰像,则满足u=v=2f,可知f=10cm,此时v=20cm,则光屏应在70cm刻度处;(2)把光源向左移至20cm刻度处时,u=30cm,满足u>2f,f

2018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全集-2018中考物理试卷

第1讲声现象 1. (2018原创)萍萍帮妈妈涮洗餐具,演奏出锅、碗、筷、勺的“交响乐”,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入萍萍耳中的,她根据声音的________可以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 2. (2018江西)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而产生的.当人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________,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 3. (2018说明与检测上册P98第2题)联欢会上,小阳为大家敲起了欢庆的锣鼓,如图所示,他重敲和轻敲鼓面,改变的是声音的________,当他用手按住鼓面时,鼓声就停止,因为鼓面停止了________. 第3题图第4题图 4. (2018泰州)如图,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这是由于管内空气柱正在________.增加试管中的水量,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_(选填“高”或“低”). 5. (2018平顶山模拟)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同时还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第5题图第6题图 6. (2018原创)如图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铙钹(náo bó),演奏者双手用力对击两块钹片时,钹片振动发声. 用大小相同的力对击大钹和小钹时,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人们是通过声音的________来分辨锣声和铙钹声的. 第7题图

7. (2018新乡模拟)如图所示,往8个相同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不同颜色的水,用同样大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5、6、7、i”的音,它们的音调________,响度________.(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8. (2018洛阳二外模拟改编)小明听歌时为了不影响别人而戴上耳机,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能传递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9. (2018广州)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 dB 变为50 dB.说明音叉振动的() 第9题图 A. 振幅变大 B. 振幅变小 C. 频率变大 D. 频率变小 10. (2018陕西)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0题图 A. 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 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 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1. (2018原创)如图是童谣“小蜜蜂”的一段歌词与乐谱. 关于小丽演唱“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时的声音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精编版)

2018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精编版) ----内能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 (2018?宁波)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 ..的是() 2.(2018?云南)汽车是一种运输工具,关于汽车的知识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发动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汽油只有在高温时才会蒸发 C.选择水作为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小的特点 D.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3.(2018?乌鲁木齐)扩散现象可以说明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定向运动 4. (2018?自贡)关于分子热运动及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与液体中 B. 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 0℃的冰块内没有内能 5.(2018?自贡)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冲程是()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6. (2018?遂宁)小军帮妈妈煲鸡汤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鸡汤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鸡汤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 煲鸡汤过程中,限压阀转动,此过程的能量转化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似 D. 限压阀口“烟雾缭绕”,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7.(2018?绵阳)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紧紧压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事实说明()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8.(2018?绵阳)2018年4月2日,天宫一号圆满完成预定任务后返回 地球。8.5t重的天宫一号,在100km左右的高空以约22倍音速再入大气层。其中部分器件在大气层中与大气层摩擦烧蚀销毁。最后大约1.5t残骸坠入南太平洋。在这个过程中,天宫一号的部分机械能() A.通过热传递转化为大气的内能 B.通过重力做功转化为大气的内能

2018中考物理真题汇编-11.简单机械

1.(2018·丽水中考)如图,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每个钩码重为0.5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实验前出现如图所示情况,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如图,在AB处各增加一个钩码,杠杆仍然能保持平衡 C.如图,弹簧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需变大 D.如图,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向上拉杠杆,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小于3牛 解析:由图可知,杠杆的右端上翘,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应向右端移动,故A 错误;设一个钩码重为G,一格的长度为L,原来:3G×2L=2G×3L,杠杆平衡;在杠杆两侧挂钩码处各增加一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现在:4G×2L<3G×3L,所以杠杆不再平衡,杠杆的右端下沉,故B错误;图中弹簧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此时拉力F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拉力变大,即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故C正确;若不计杠杆的重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2L=3G?4L, 解析得测力计的示数:F′=6G=6×0.5N=3N;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杠杆的重力不能忽略,且杠杆的重心在杆的中点(杠杆的重心没有通过支点),杠杆的重力与钩码的重力都会使杠杆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大于3N,故D错误。故选:C。 2.(2018·衢州中考)如图所示是汽车起重机,其中A、B组成滑轮组(结构如示意图),C杆伸缩可改变吊臂的长短,D杆伸缩可改变吊臂与水平面的角度,O为吊臂的转动轴,装在E里的电动机牵引钢丝绳,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H为在车身外侧增加的支柱,F为吊臂顶端受到竖直向下的力。下列有关汽车起重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光的折射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光的折射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8?乐山)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B.水面上“折断”的筷子C.“后视镜”中的景物 D.树在水中的倒影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解答】解:A、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水面上“折断”的筷子,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汽车后视镜,是利用凸面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扩大视野,是光的反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18?扬州)能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 A.B.C.D.

【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传播方向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1)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是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时,而BD图都是光从空气射向水里,故BD错误; (2)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从而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而A图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正确。 故选:C。 3.(2018?辽阳)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舞台激光束 B.错位的“铅笔” C.反光镜中的像 D.水中的“倒影”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压强和浮力(解析版)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 压强与浮力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放飞气球时只有氢气气球升上空中。若它们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 氢和F 空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 氢>F 空 B.F 氢=F 空 C.F 氢<F 空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答案】B 【解析】 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排开空气的体积相同,所以根据 可知,空气密度相同,排开空气的体积相同时,浮力相等。 故答案为:B 。 【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即 F 浮= ρgV 排 进行判断. 2.如图甲所示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现将密度为0.6×103kg/m 3的正方体木块A 放人容器中, 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人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 (V A =2V B ),A 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若将物块B 单独放人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 ) A. 悬浮 B. 漂浮 C. 沉底 D. 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将木块放在液体中时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即F 浮=G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ρ液V 排g=G 木=m 木g=ρ 木V 木g ,即ρ液 V 木g=G 木=m 木g=ρ木V 木g ,ρ液= ρ木= ×0.6×103kg /m 3=0.9×103kg /m 3;在木块上表面轻

放一个物块B(V A=2V B),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时,F’浮=GA+GB, ρ液V’排g=ρ木V木g+ρB V B g,即0.9×103kg /m3×V木g=0.6×103kg/m3×V木g+ρB V木g,ρB=0.6×103kg /m3,ρB<ρ液,,所以若将物块B单独放人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漂浮。 故答案为:B。 【分析】先根据漂浮条件(F浮=G)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求出液体的密度;再次根据漂浮条件(F浮=G)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求出物体B的密度;最后根据浮沉条件(在浸没的情况下,如果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下沉;如果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上浮,最终漂浮;如果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悬浮)判断物体的状态。 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都是由铁制成的实心物体,其高度从左到右逐步增大,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和P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1 = P2 = P3 B.P1<P2<P3 C.P1>P2>P3 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解答】规则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可以用液体压强的公式来解释。 即: 三物体由同种材料制成,密度相等,由图知,其高度从左到右逐步增大,所以压强也逐步增大。 即。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题意,利用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p=计算即可. 4.小明将两个相同的一次性塑料杯叠放在一起,用吹风机以恒定风速沿上杯口水平吹气,发现塑料杯被吹出,如图,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上杯口流速大,压强小”使杯子飞出,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吹气时有气体进

2018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1-12【12个专题汇总,含解析】

专题1 走进物理世界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8?钦州)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的是() A.1.6m B.7.5dm C.18cm D.70um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为18cm。 故选:C。 2.(2018?黄石)下列物理学家中,早在19世纪20年代,对电流跟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研究的科学家是() A.欧姆 B.法拉第C.伽利略D.焦尔 【分析】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电阻的单位。 【解答】解: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 故选:A。 3.(2018?杭州)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A.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 B.用弹簧秤测出测出某物体的重力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D.用 PH 试纸测出某溶液的 PH 【分析】在物理学中,要想进行比较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比较标准,故每个物理量都有各自的单位。

【解答】解: A、用天平可以测出某物体的质量,通过物体质量与砝码的比较得出测量值,故A正确; B、用弹簧秤测出测出某物体的重力,通过物体的重力与弹簧的伸长的比较得出测量值,故B正确;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时,通过血液的位置变化得出结论,是观察法,故C错误; D、用 PH 试纸测出某溶液的PH值,通过对比得出测量值,故D正确。 故选:C。 4.(2018?攀枝花)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支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 B.攀枝花市夏季平均气温约为50℃ C.一瓶500mL的矿泉水质量为5kg D.复兴号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可达350m/s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此数值,在17cm左右。故A符合实际; B、攀枝花市夏季高温炎热,最高气温可能超过35℃,但平均气温要低于35℃.故B不符合实际; C、一瓶500mL=500cm3的矿泉水的质量在m=ρV=1.0g/cm3×500cm3=500g=0.5kg左右。故C 不符合实际; D、复兴号高铁运行速度可以达到350km/h。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5.(2018?济宁)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正确的是() A.米粒 B.柳絮 C.细菌 D.原子 【分析】首先对PM2.5的直径作出估测,然后根据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了解作出选择。

光学部分-中考物理真题专题分类汇编2018年

专题分类:光学部分 1.(2018·长沙)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本实验应选用(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进行实验。 (2)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小明竖直放好蜡烛A,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分别记录A和B的位置;多次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实验中如果蜡烛A靠近器材M,则蜡烛B(选填“远离”或“靠近”)器材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解析:(1)利用玻璃板便于观察玻璃板后的蜡烛,以确定像的位置;(2)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3)A靠近器材M,则蜡烛B也靠近器材M,才能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 故答案为:(1)玻璃板;(2)大小;(3)靠近。 2.(2018河北)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现象。“云在水中飘”是小明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看到“云”在水中运动的现象。“鱼在云上游”是鱼通过水面的_________形成的虚像和云在水面的__________形成的虚像同时出现的现象。 【答案】 (1). 湖面 (2). 折射 (3). 反射 解答:云在水中飘说明云是运动的,是以湖面为参照物;水中的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从上面看时,会感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是鱼的虚像。 故答案为:湖面;折射;反射。 3.(2018滨州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现律”的实验, (1)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据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有什么关系?

2018中考物理真题汇编-14.能源及其利用

2018年中考试题分类解析 1. (2018·内江中考)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B ) A.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 B.两个斜面相对连接,小球从左斜面滚下后冲上右斜面 C.电水壶里的水沸腾后断电,水的沸腾却一直持续下去 D.出枪膛的子弹射穿木板后,以更快的速度继续运动 【解析】永动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永远无法制成,故A项错误;两个斜面相对接,小球从左斜面滚下后,由于小球具有动能,会继续冲上右斜面,故B项正确;在电水壶的使用过程中,消耗了电能,而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断电后,水不再吸收热量,水的沸腾会停止,故C项错误;出枪膛的子弹高速运动,说明子弹具有动能,射穿木板时,由于摩擦生热会使动能减小,它的速度减慢,故D项错误。故选B。 2(2018·广州中考) 4.B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获取能力。2017年火力发电为46627亿千瓦时,2030年火力发电为47570亿千瓦时,则火力发电量将稍有增加,故A错误;水力发电从2017年的11898亿千瓦时,增加到2030年的15900亿千瓦时,故B正确;核能发电从2017年到2030年,一直维持4%,故C错误;风力发电比例从2017年的5%增加到2030年的12%,故D错误。 3(2018·威海中考)9.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D) A.风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水能是二次能源 C.人类已建成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发电的 D.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核裂变;能量守恒定律;能源的分类.。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中获得或可重复利用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和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故AB错误;核电站的原理是通过核裂变释放能量来发电的;故错误;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酸雨、雾霾以及温室响应等环境问题故选D 4(2018·聊城中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极管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B.光盘是用磁性材料制成的 C.建筑物上的避雷针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 D.在橡皮泥上能留下漂亮的指印,说明橡皮泥具有弹性 【解析】选A。二极管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故A选项正确;光盘是利用激光原理进行读、写的设备,故B 选项错误;避雷针是一种针状的金属物,故C选项错误;橡皮泥上留下指印说明橡皮泥具有塑性,故D选项错误。故选A。 5(2018·成都中考)10.关于原子、原子核、核能和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原子由原子核和质子组成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太阳的惊人能量来自内部的核裂变 D.石油、风能、可燃冰属于可再生能源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电磁波,推荐文档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33电磁波与信息时代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18?徐州)今年3月3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30、31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卫星向地面传递信息是通过() A.超声波B.次声波C.电磁波D.红外线 【分析】通信卫星是微波通信的中继站,微波是电磁波。 【解答】解:卫星导航系统传递信息利用的是电磁波,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选:C。 2.(2018?盐城)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导航和通信等功能,它传递信息是利用() A.微波B.次声波C.超声波D.红外线 【分析】导航仪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导航仪、地面端的中心控制系统、导航卫星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解答】解: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导航和通信等功能,它传递信息是利用电磁波(微波)传递信息的,故A正确。 故选:A。 3.(2018?怀化)下列技术应用中,不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A.利用微波雷达跟踪飞行目标 B.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和导航 C.用手机打电话 D.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底深度 【分析】电磁波和声波都能传递信息和能量;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A、利用微波雷达可以跟踪飞行目标,微波属于电磁波,故A不符合题意; B、利用微波雷达跟踪飞行目标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故B不符合题意;

C、手机可以发出电磁波,也可以接收电磁波,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底深度,声呐发出的是超声波,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18?烟台)“北斗”卫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通信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地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导航等服务,该系统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 A.声波B.超声波C.次声波D.电磁波 【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用的电视信号、手机信号以及卫星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 【解答】解:卫星和地面的联系靠电磁波,将图片和声音等信号调制到电磁波上,把电磁波当成载体发射回地面。所以它传递信息利用的是电磁波。 故选:D。 5.(2018?临沂)下列关于材料、信息及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大小限制在1﹣100μm范围内 B.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其电阻大小只与长度有关 C.我国海域深处蕴藏的大量“可燃冰”属于可再生能源 D.用手机收看“华唐名师”的直播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分析】(1)纳米颗粒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nm间的粒子,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从通常的关于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看,这样的系统既非典型的微观系统亦非典型的宏观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介观系统,它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2)根据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分析,即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材料决定的; (3)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称之为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称之为不可再生能源; (4)根据电磁波的应用与传播的知识分析答题。

2018中考物理试题汇编 精品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汇编 第十一单元 多彩的物质世界 1.小王测量丁五个体积、质量各不相同的铝块,将所得数据描绘成图表。图4中能与实验 结果吻合的是 2、甲物质的密度为5g/cm 3,乙物质密度为2g/cm 3,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 3g/cm 3。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 ) A 、5 :2 B 、2 :5 C 、5 :4 D 、4 :5 3.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科学家们用一系列高能物理实验证实了大量微小粒子的存 在.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A,原子、原子核、夸克、质子 B .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C .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D .质子、夸克、原子核、原子 4. 2018年5月,装载500t 散装甘油的货轮抵达某港口,并由油罐车队装载运输至光辉油漆 厂.已知甘油密度为1.25×103kg/rn 3。,每辆油罐车最多可装载12m 3的甘油,油罐车队一次 就将500t 甘油装载运输完毕,则该油罐车队至少拥有的油罐车数量为 A. 41 B .42 C .33 D. 34 5.你在使用水性笔解答中考试题时,水性笔中的墨水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 A .质量 B .密度 C .重力 D .体积 6.分别由不同物质a 、b 、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 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3 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物质的密度最大 B .b 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 3 C .c 物质的密度是a 的两倍 D .b 、c 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7.小强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4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分析可知 A.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B.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C.甲的密度等于乙的密度 D.无法比较甲乙 8.—个瓶子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400g ,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50g 。 则瓶子的容积是(ρ水=1.0g /cm 3,(ρ酒精=0.8g /cm 3) A.400 cm 3 B. 250cm 3 C. 350 cm 3 D. 200 cm 3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电和磁(解析版)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电和磁 、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中是探究发电机原理的是() 【解析】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A、图中没有电源,是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A符合题意; B、图示是奥斯特实验,是电流的磁效应实验,不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有电源,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而运动的实验,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不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C不符合题意; D、图示是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它的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故答案为: A。 【分析】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原理,演示图中没有电源 2.发电鞋”是一种新型科研产品,其内部安装有磁铁和线圈,当人行走时带动磁铁运动,线圈中就产生了感应电流,发电鞋”的工作原理()。 A.电磁感应 B.电流的磁效应 C.电流的热效应 D.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答案】A 【解析】发电鞋”内部安装有磁铁和线圈,当人行走时带动磁铁运动,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线圈中就 产生了感应电流,所以发电鞋”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故答案为:A。 【分析】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这种电流叫感应电流,这一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3.手机无线充电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其中电磁感应无线充电是应用最多的无线充电方案。如图所示,它的原理是【答案】A D不符合题意。

送电线圈通过一定频率的交流电,线圈的周围形成交变的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在受电线圈中产生一

定的感应电流,从而将能量从发射端转移到接收端。下列选项中和受电线圈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扬声器B??电磁继电器 C.?动圈式话筒 D..电动机 【答案】C 【解析】A、扬声器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原理工作的,A不符合题意; B、电磁继电器利用的是电流的磁效应,B不符合题意; C、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C符合题意; D、电动机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原理工作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o 【分析】根据题中解释,电磁感应无线充电利用了电磁感应发电的原理,动圈式话筒也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工作. 4.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能说明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 【答案】B 【解析】A图为奥斯特实验,研究电流的磁效应,A不符合题意; B图,当导体通过电流时,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导体会运动,据此发明了电动机,B符合题意; C图为电磁继电器,其核心部件是电磁铁,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C不符合题意; D图,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原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分析】电动机工作原理的实验中,应有电源和能够在磁场中自由运动的导体 用7ns 电电強电逹无纯空业 A. B. C. 4UJ D.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熔化和凝固

2018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熔化和凝固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18?安徽)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C.在第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分析】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进而可以判断出对应的熔点温度; 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后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成处于液态。 【解答】解: ABD、分析图象可知,图象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80℃就是物质的熔点,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左右结束,约进行了15分钟,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故AD错误,B 正确; C、在第30min熔化完成,该物质处于液态,故C错误。 故选:B。 2.(2018?无锡)如图是“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 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晶体 【分析】(1)为了是蜡烛均匀受热,应用碎蜡烛; (2)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分析; (3)水浴法能使物质均匀受热; (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解答】解: 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这样蜡烛能均匀受热,故A正确; B、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故B正确;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故C正确; 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D错误。 故选:D。 3.(2018?赤峰)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A.蜡玻璃沥青B.蜡铝玻璃C.冰铁铝D.冰铁沥青 【分析】自然界中的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其中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解答】解: A、蜡、玻璃、沥青都是非晶体,都没有固定的熔点,故A不符合题意; B、蜡和玻璃是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铝是晶体,有熔点,故B不符合题意; C、冰、铁、铝都是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故C符合题意;

滑轮与滑轮组专题-中考物理真题专题分类汇编2018年

专题分类:滑轮与滑轮组专题 1.(2018临沂)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起140N的水桶,动滑轮重20N(不计绳重和摩擦),小明拉绳子的动力为80 N;如果向水桶内再加入40N的水,提起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由图可知,该滑轮为动滑轮,有两段绳子拉着动滑轮,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拉绳子的动力:F=(G+G动)=(140N+20N)=80N; 使用同一滑轮组,在提升高度相同时,所做的额外功不变,增加水的重力,增大了有用功,所以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变大,机械效率会变大。 故答案为:80;变大。 2.(2018邵阳)如图题图所示,重10N的物体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以0.4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2 s,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4 N,物体A所受重力做的功为_____J。 【答案】0 【解析】分析:由图知,与动滑轮相连的有两段绳子,则n=2,依据做功的两个条件,首先判断重力是否做功,然后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解答:由图知,与动滑轮相连的有两段绳子,则n=2,重力为1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虽然有力,也有距离,但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的距离,所以重力没做功。故答案为:0 3.(2018衡阳)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起一个重为7N的物体,在拉力F=4N的作用下,10s 内物体滑竖直方向匀速升高了2m不计绳重和摩擦,可知拉力F的功率为___W,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

【答案】 (1). 1.6 (2). 87.5% 【解析】解V物==0.2m/s,因为n=2所以V绳=2V物=0.4m/s,拉力的功率P=FV=4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7.5%. 4.(2018日照)如图所示,工人用150N的拉力通过滑轮组吊起质量为20kg的箱子。若箱子被匀速竖直提升了2m,不计绳重和摩擦,g取10N/kg,则() A.箱子的重力势能增大 B.动滑轮的重力为100 N C.工人施加的拉力做的功为300 J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6.7% 解:A、箱子被匀速提升,高度增加,质量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故A正确; B、箱子受到的重力: G=mg=20kg×10N/kg=200N; 由图可知,n=2,则由F=(G+G动)可得动滑轮的重力: G动=nF﹣G=2×150N﹣200N=100N;故B正确; C、由图可知,n=2, 绳端移动的距离s=nh=2×2m=4m, 工人做的总功: W总=Fs=150N×4m=600J;故C错误; D、有用功:

2018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力》试题汇编

2018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力》试题汇编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湖州)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A.一位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50牛 B.食用油的密度约0.9千克/米3 C.一间教室的体积约200米3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0米/秒 2.(2018?扬州)下列有关人体物理量估测正确的是() A.成人的体重约50N B.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10m/s C.人体安全电压220V D.中学生正常上楼的功率约120W 3.(2018?威海)下列实验不能在太空舱中失重环境下进行的是() A.测量平均速度 B.用液体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特点 C.探究物体是否具有惯性 D.探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2018?自贡)以下对物理现象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我们九年级物理课本的重力约为10N B.一个标准大气压大约能托起10m高的水柱 C.课桌的高度约为150cm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为5m/s 5.(2018?深圳)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 A.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500N B.人步行速度约10m/s C.人体的正确体温约37℃ D.人体平均密度约1g/cm3 6.(2018?北京)在如图所示实验中,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甲中虚线OA所示。在OA方向的侧旁放一磁铁,再次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乙中虚线OB所示。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小铁球在桌面上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向前的作用力 B.磁铁对小铁球没有作用力 C.力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方向 D.力可以使小铁球发生形变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电和磁(解析版)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 电和磁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中是探究发电机原理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A、图中没有电源,是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A符合题意; B、图示是奥斯特实验,是电流的磁效应实验,不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有电源,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而运动的实验,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不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C不符合题意; D、图示是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它的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原理,演示图中没有电源. 2.“发电鞋”是一种新型科研产品,其内部安装有磁铁和线圈,当人行走时带动磁铁运动,线圈中就产生了感应电流,“发电鞋”的工作原理( )。 A. 电磁感应 B. 电流的磁效应 C. 电流的热效应 D.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答案】A 【解析】“发电鞋”内部安装有磁铁和线圈,当人行走时带动磁铁运动,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线圈中就产生了感应电流,所以“发电鞋”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故答案为:A。 【分析】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这种电流叫感应电流,这一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3.手机无线充电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其中电磁感应无线充电是应用最多的无线充电方案。如图所示,它的原理是送电线圈通过一定频率的交流电,线圈的周围形成交变的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在受电线圈中产生一

定的感应电流,从而将能量从发射端转移到接收端。下列选项中和受电线圈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扬声器 B..电磁继电器 C..动圈式话筒 D..电动机 【答案】C 【解析】A、扬声器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原理工作的,A不符合题意; B、电磁继电器利用的是电流的磁效应,B不符合题意; C、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C符合题意; D、电动机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原理工作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中解释,电磁感应无线充电利用了电磁感应发电的原理,动圈式话筒也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工作. 4.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能说明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A图为奥斯特实验,研究电流的磁效应,A不符合题意; B图,当导体通过电流时,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导体会运动,据此发明了电动机,B符合题意; C图为电磁继电器,其核心部件是电磁铁,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C不符合题意; D图,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原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分析】电动机工作原理的实验中,应有电源和能够在磁场中自由运动的导体.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

1. (2018·安徽)重为200N的方形玻璃槽,底面积为0.4m2,放在水平台面上,向槽中加水至水深0.3m(已知 =1.0×103kg/m3,g取10N/kg,玻璃槽的侧壁厚度不计) (1)求水对槽底部的压强和槽底对水平台面的压强;(2)将边长为20cm的正方体物块轻轻放入水中,当其静止时,测出该物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5cm,求该物块的密度; (3)用力F垂直向下作用在物块的上表面,使物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2cm并保持静止,求此时力F的大小。 解:(1)水对槽底部的压强:;水的体积:,根据和可得,水的重力: ,玻璃槽对水平台面的压力: ,玻璃槽对水平台面的压强: ; (2)正方体物块轻轻放入水中,当其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所以F 浮=G水木,根据和可得:,代入数值可得:,解得:; (3)根据力的平衡可知,力F的大小等于物块增大的浮力,即:。

(3)水注满容器后,容器A顶部对木块B的压力大小(4)整个过程,浮力对木块所做的功 解:(1)木块的质量为:m=ρV=0.5×103kg/m3×(0.2m)3=4kg; 木块B对容器A底面的压强为:P=====1000Pa; (2)木块B对容器A底面压力刚好为0时,木块恰好处于漂浮状态,此时受到的浮力为:F 浮=G=mg=4kg×10N/kg=40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木块排开的水的体积为:V 排 ===4×10﹣3m3,则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即水的深度为:h===0.1m; (3)水注满容器后,木块全部浸入水中,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下的压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的共同作用;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为:F' 浮=ρgV' 排 =1.0×103kg/m3×10N/kg×(0.2m) 3=80N;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则容器A顶部对木块B的压力大小为:F=F' 浮 ﹣G=80N﹣40N=40N; (4)整个过程中,木块上升的高度为:s=L 1﹣L 2 =1m﹣0.2m=0.8m; 则浮力所做的功为:W=F 浮 s=40N×0.8m=32J。 3.(无答案)1(2018·临沂)2017年12月24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水陆两栖飞机AG600 首飞成功,可为“海上丝绸之路”航行安全提供最快速有效的支援与安全保障。它的最大飞 行速度为560km/h,最大航程为4500km,巡航速度(经济、节油的飞行速度)为500km/h。某次 起飞前,飞机静止在水平跑道上,总质量为51t,轮胎与跑道的总接触面积为0.6m2(ρ 水 =1.0×103kg/m3,g=10N/kg)。求: (1)飞机静止在跑道上时对跑道的压强是多少? (2)起飞后,飞机在空中直线飞行1400km所需要的短时间是多少? (3)飞机到达目的地降落后,漂浮在水面上,排开水的质量为46t,此时飞机受到的重力是多少?舱 底某处距水面1.5m,水对该处产生的压强是多少?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电和磁(解析版)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电和磁、选择题 A、图中没有电源,是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A符合题意; B、图示是奥斯特实验,是电流的磁效应实验,不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有电源,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而运动的实验,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不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C不符合题意; D、图示是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它的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故答案为: A。 【分析】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原理,演示图中没有电源 2.发电鞋”是一种新型科研产品,其内部安装有磁铁和线圈,当人行走时带动磁铁运动,线圈中就产生了感应电流,发电鞋”的工作原理()。 A.电磁感应 B.电流的磁效应 C.电流的热效应 D.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答案】A 【解析】发电鞋”内部安装有磁铁和线圈,当人行走时带动磁铁运动,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线圈中就 产生了感应电流,所以发电鞋”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故答案为:A。 【分析】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这种电流叫感应电流,这一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3.手机无线充电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其中电磁感应无线充电是应用最多的无线充电方案。如图所示,它的原理是 D不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中是探究发电机原理的是( 【解析】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送电线圈通过一定频率的交流电,线圈的周围形成交变的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在受电线圈中产生一

定的感应电流,从而将能量从发射端转移到接收端。下列选项中和受电线圈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解析】 A 图为奥斯特实验,研究电流的磁效应, A 不符合题意; B 图,当导体通过电流时,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导体会运动,据此发明了电动机, B 符合题意; C 图为电磁继电器,其核心部件是电磁铁,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C 不符合题意; D 图,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原理,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分析】电动机工作原理的实验中,应有电源和能够在磁场中自由运动的导体 A.扬声器 B..电磁继电器 C.?动圈式话筒 D..电动机 【答案】C 【解析】 A 、扬声器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原理工作的, B 、 电磁继电器利用的是电流的磁效应, B 不符合题意; C 、 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 A 不符合题意; C 符合题意; D 、电动机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原理工作的,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o 【分析】根据题中解释,电磁感应无线充电利用了电磁感应发电的原理,动圈式话筒也利用了电磁感应原 理工作? 4.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能说明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