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十一中国石拱桥

【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对象、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把握说明文语言平实、准确、周密的特点。

2.了解中国石拱桥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学习重点】

1. 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知识链接】

茅以升(1896——1989),我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奠基人,著名的桥梁学专家。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工学院博士学位。1933年主持设计并领导建造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五十年代有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1959年,在首都“十大建筑”的建设中,茅以升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1989年被美国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他为中国的桥梁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推崇()②和谐()③惟妙惟肖()

2.按注音填字组词。

①桥dūn()②xiáo()河③雄kuà()④ɡǒnɡ()桥⑤古pǔ()

⑥巧妙绝lún(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桥梁专家_______,这是一篇_______,向读者介绍有关石拱桥的知识。

②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_______,结构_______,强度_______。

④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_______。(巧妙绝伦匠心独运)

⑤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在游记里,十分_______(崇拜推崇)这座桥。

⑥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_______(证明表明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4.下面四个句子,说明不严密,不准确的一句是()

A.大拱的肩上,各有两个小拱。B.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C.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D.全桥结构匀称,和四面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5.下列词义的范围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A.拱桥——石拱桥——桥——中国石拱桥

B.桥——石拱桥——拱桥——中国石拱桥

C.中国石拱桥——桥——拱桥——石拱桥

D.桥——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

【合作探究】

6、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7、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这些例子能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吗?

8、作者对这两座桥说明的侧重点不完全相同,各详写什么?

9、作者写赵州桥结构时怎样安排顺序的?具体说说看。

10、卢沟桥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精读精练】

阅读课文第5段,回答问题。

11.用“‖”将这段文字分成三层,标明层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揭示这段文字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引用张嘉贞语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桥之美

【学习目标】

1.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2.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学习重点】

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难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知识链接】

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江苏宜兴人,生于一九一九年七月。一九四二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留校任教。一九四七年留学法国,在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后在鲁弗尔学校学习美术史。一九五○年回国,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曾前后在国内外举办画展数十次,获得多项殊荣。代表作有油画《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国画《春雪》《长城》等。

【自主学习】

按下列句中注音写出汉字

1、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xiétóng)________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2、方、圆之间相处(héxié)________、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3、“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shījìng)________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4、形似字组词

(1)销()俏()峭()削()

(2)峻()竣()俊()骏()

(3)孤()弧()狐()瓢()

(4)魅()魄()魏()魁()

5、解释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点的字

(1)驻足:

(2)极目:

(3)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合作探究】

6、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7、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8、作者是位画家,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9、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精读精练】

如果你是作者,你怎样解释语段后的问题?(相信你,没错的!)

阅读课文第4段。

10.选文内容与下面的语句相照应的一项是()

A.石拱桥不仅历史悠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B.桥更具有绘画美。

C.桥在不同环境中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D.桥作为大件艺术品来欣赏。

11.选文共举了四个例子来说明画家眼中桥之美。第一个例子是写________与________的搭配给人带来了特别的感受;第二例子是写出________与________的搭配,令画家销魂;第三个例子写了________之美;第四个例子写了________桥,它与其他桥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12.体会下列画线语句的表达作用:

(1)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2)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13.概括本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20.文章第4小节所举的四个例子,每个例子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请根据课文内容为每一幅画设计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二周

十三苏州园林

【学习目标】

1.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3.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学习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学习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知识链接】

叶圣陶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多收了三五斗》。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池沼()嶙峋()着眼()琢磨()丘壑()

镂空()轩榭()斟酌()对称()阑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败笔蔓延玲珑盘屈嶙峋

B.堆叠闲适映衬自出心材

C.明艳阅历彩绘因地治宜

D.鉴赏工细雷同俯仰生姿

3.关联词语填空恰当的是()

()说早期的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局限,()近10多年来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导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这不是某个国家能够独立解决的,()国际间的协调和联合,()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A.尽管但是只要就B.尽管那么只有才

C.如果那么只有才D.如果但是只要就

4.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5.解释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

(3)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寂寞——

(4)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胸中有丘壑——

【合作探究】

6、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

7、本文的逻辑思路是怎样的?课文为什么采用这样的顺序分项说明?

8、文中很多地方提到了图画之类的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本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何用呢?

十四、故宫博物院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3、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

【学习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学习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矗立( ) 鳌头() 湛蓝( )琉璃( ) 殿檐() 藻井()

蟠龙( ) 中轴线() 击磬() 檀木() 攒( ) 额枋()

乾清宫() 奏报( ) 妃嫔( ) 金銮殿()

2、解释下列词语。

井然有序:

迥然不同:

3、故宫博物院最主要的建筑有前三殿:太和殿、________、______;以及后三宫:_______、交泰殿、_________。

4、加点的词语的感情色彩含贬义的是()

A.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B.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C.中和殿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D.1884年正当帝国主义入侵,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慈禧太后却为自己的生日大肆挥霍。

5.从课文中选出三个体现故宫建筑群特点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

1、本文说的对象是什么?对象特征是什么?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2、哪些词表行走路线的?格式是什么?

3、前两段介绍什么?是总还是分?第3段到第10段分别介绍了故宫哪两部分结构?以什么为标准的?

4、两部分结构中,分别又介绍了什么?哪些详?哪些略?最后一段归入故宫中可以吗?为什么?

【精读精练】

阅读课文第5—8段,回答问题

1、课文介绍故宫博物院时,褒什么?贬什么?

2、第二段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用了六个方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这些词语看该段的立足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 。

3、为什么对龙的描述居然有十次之多?

4、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说明重点?

5、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第十三周

十五、说“屏”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学习难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自主预习】

1、给加粗的字注音。

韶光()伧俗()休憩()锦屏()帷幕()

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无益地耗费劳力。______________

(2).创作出来的物体形象。___________

(3).恰当,恰如其分。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___________

3、选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________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木屏、竹屏等。A.美丽B.秀丽C.美观D.华丽

(2).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_____,色彩又觉伧俗。

A.精巧B.轻便C.轻巧D.精密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2)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3)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等。() (4)“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5、积累两句有关屏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

1.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3.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4.引用《秋夕》诗句有何作用?

5.《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_________ ______,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6.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7、谈谈下列加点的词语表达效果。

(1).…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能否与“放”互换?“点缀”能否与“装饰”互换?

(2).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体会一下作者“实在”一词的情感)

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一、生字新词。

十一课:悠久()洨河()匀称()()和谐()

鷟()惟妙惟肖()漳州()郦道元()朝野佥载()十二课:煞风景()魅力()销魂()颐和园()点缀()驻足()险峻()重叠()飞瀑()摄影()

斟影()媒介()和谐()孕育()搏斗()

十三课:对称()嶙峋()()镂空()池沼()

轩榭()()川嶂()阑干()斟酌()丘壑()

琢磨()()檐漏()蔷薇()()

十四课:磐()藻井()矗立()额枋()挥霍()攒()蟠龙()螯头()湛蓝()檀木()

妃嫔()肃穆()()翊坤宫()池馆水榭()

迥然不同()金銮殿()乾清宫()琉璃()

十五课:擅长()帷幕()韶光()伧俗()屏风()纳凉()缓冲()造型()雅俗共赏()流萤()

不禁()

二、根据意思写成语。

(1)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

(2)另有一种子巧妙的心思。()

(3)设计者和工匠师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4)比喻人民极其痛苦的生活处境。()

(6)相差很远,很不相同。()

(7)形容东西精致,造型奇特巧妙。()

(8)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9)本领高强,无所不能。()

三、文学常识。

1、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说明的顺序通常有、

、三种;说明方法通常有、、

、、、、、

、这9种。

2、《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字唐臣,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时期人。《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北宋人)《马可·波罗行纪》的作者马可·波罗是国的人。

3、《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原名绍钧,长篇小说代表作《倪焕之》。

4、《桥之美》的作者是;《故宫博物院》是

5、《说“屏”》的作者是,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牡丹亭》的作者是(明朝人)

6、分别默写一句关于“桥”和“屏”的古诗词

四、病句修改。

(1)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文字。

①梦境与睡眠深浅程度有关。②噱咙入睡时,大脑皮层里的抑制程度比较浅,梦境就更加塑近现实生活,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③甚至有时自己也觉察到在做梦,所以不能主动地控制,只能听其自然发展。④睡眠稍深一些,梦境则有明显的虚幻性和荒诞性,一时在东,一时在西,或者与死去已久的亲人在一起,而自己毫无判断辨别的能力。⑤这就是大脑里抑制程度更深。⑥比如,白天深思一道数学题,梦里也可能在做数学;白天搞技术发明,梦里也可能搞同样的工作。

(1)第②句画线部分搭配不当的词语是,应改为。

(2)第③句画线部分使用不当的关联词是,应改为。

(3)第⑤句画线部分应补出的词语是,应放在。

(4)第⑥句位置不当,应放在第句的后面。

2、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每个中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人才。

B.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C.小明的学习成绩是班级中最好的同学。

D.参加家务劳动,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责任心和自信心。

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三百来斤左右。

B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

C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台阶遮出一大片绿阴。

D他觉得终于可以造屋了,便破土动工,选定一个日子。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老师的一番教育,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B故事会上,有几个同学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C《雷雨》这部话剧塑造了很多令人难忘的情节。

D只要坚持不懈的攀登,我们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五、课内阅读

《中国石拱桥》(一)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拦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文引用了张嘉贞和张鷟的赞语,所起的作用分别是()

2.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是()

A选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结,这种结构能给人完整清晰的印象。

B.选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C.选文在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紧紧围绕桥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说明。

D.选文的最后一句是对赵州桥特点的概括总结。

3.下面这句话中加粗词能否去掉?为什么?赵州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4.这段文字的中心是:

5.本段开头部分运用了许多数字,有什么作用?

6.本段介绍赵州桥特点,是依照大拱的长度、小拱的作用、大拱拱圈的特点、全桥结构特色与四周景色的配合顺序写的。为什么不按照由大到小的说明顺序,先把大拱的两个特点介绍完,再介绍小拱的特点呢?

《故宫博物院》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1. 选文第二段按空间顺序来说明,请从中找出所有的方位词?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

3、在这部分里,为什么对龙的描述有10次之多?

4.、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5、体现太和殿特点的语句是:

6.第二段作者的立足点是:说明顺序是。

【部编版】2018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集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 1.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 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事实。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芜湖()摧枯拉朽()溃退() 荻港() 3.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4.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二、探究案 1.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2.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

二年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2018--2019学年度(下)语文学科导学案上课教师:夏少东授课日期: 4.1 课题: 4.中国美食课型:(新授课—预习课、展示课、 预习+展示课;练习课;复习课。) 新授课课时分配: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9教学重难点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教法与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目标 学会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并能说出常见的菜名。教、学具 准备 1. 2.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学导展练评)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及问题预设) 同科教师 补充 学生活动 (分组活动-预习探究-展示交流-师生互评) 同科教师 补充 设计意图同科 补充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说说对美食的了解,引入课题。 2.出示美食图片,指导学生说说菜名。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1. 2.学生齐读课题。 视觉的效果直接让学生对 本课的学习充满乐趣。

二、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学、导、展) 三、当堂检测 拓展延伸(练)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鼓励学生自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认读要求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 词学习方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 (3 4. 5.知道学生利用字典查出与 “水”“土”“木”“金属”及“说 话”等相关的字。 1.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仔细观察“我会认”中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 并组词。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 5.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归纳汉字构字的规律。如与 “水”有关的字“海、河、淋、浇、洒、湖、波、浪” 等,它们都以“氵”为偏旁。 学生给加点字注音,并规范书写生字。 学生讨论交流选择自己喜 欢的识字方法。 检查课堂达标知识,强调易 错字。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导学案及答案

15、《说“屏”》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欣赏文章美点 3、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细心积累生字词 帷()幕伧()俗忒()文化休憩()2、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3、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4.根据文中关于屏的知识,用以下的形式说话 △假如时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风店的老板。 a、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 b、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摆放屏风的注意点? c、你将进购什么特点的屏风,使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课堂探究 5、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和作用 6、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7、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8、阅读课文2-5段,完成下列各题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忒()倚()膝() 2.“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在第一段中起什么作用?屏除了分隔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3.概括第三段的段意 4.作者认为屏风怎样设置才合适? 5.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 当堂检测 阅读后答问: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漩涡的,叫斗型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③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上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指纹的特性和类型。 B.指纹的特性和用途。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新课标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语文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教学课时:8课时 设计者: 背景 本组教材围绕“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为专题安排的课文。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即使学困生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本单元的学习困难不是很大。相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他们也会有不同的收获。阅读过程中多数学生能比较准确地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但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习作中学生能具体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但在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面有所欠缺,学习过程中应给予充分关注和引导。 目标 (一)通过自学,同桌互助,交流展示、书写比赛等形式能准确识记、美观书写生字,体会汉字的优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二)通过朗读、默读、浏览、诵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学习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丰富语言的积累,领悟表达的方法,学习作者是如何选材的。 (三)通过情境创设,角色体验,交流互动等方式进行口语交际,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口语交际的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通过观察、阅读、调查、访谈积累习作素材;具体明确地写记实作文;能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修改习作,提高写作水平。 实施 (一)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课内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单元导语、课后习题、阅读提示、小练笔等进行学习。 3.课外资源:通过阅读书报杂志、上网、收看电视、访问父母等方式,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教/学活动 识字与写字 本学期要求会写的15个生字,学生要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写。积极参加学校及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

5 动物儿歌 导学案设计 课题动物儿歌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在他的许多著作中强调:“儿童的认识来源于动作,知识来源于活动,活动是思维发展的基础。”由此,本课教学设计旨在遵循儿童年龄特点,扎扎实实搞好识字教学,有声有色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猜谜语、编字歌、讲故事、“小老师”游戏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认识和记忆形声字。同时,重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平台,采用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汉字音、形、义,启发学生自主发现,汇报汉字学习的收获,使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品尝合作学习的乐趣,发现汉字中蕴含的无限魅力。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最喜欢的小 动物。 2.教师出谜语:“小飞机,纱翅 膀,飞来飞去捉虫忙。”“头上两 根毛,身穿花旗袍,成天不劳动, 只知乐逍遥。” 3.教师板书“动物儿歌”并小结 引出——走进大自然,和小动物交 朋友。 1.学生自由说出喜欢的小动物并简 单说说动物的特点。 2.学生根据谜语,猜测出谜底是“蜻 蜓”“蝴蝶”。 3.随师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1.猜谜语。 (1)小虫遇到马。(打一字) (2)日子都在门里过。(打一字) (3)一个英雄汉,设下天罗网, 专捉飞来将。(打一种动物) 二、合作交流,识记生字(用时:15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字音, 引导学生试读课文并圈画生字。 2.教师出示带拼音的12个生字,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本课生字。 (1)引导学生小组推选“小老师” 教每个组员读准字音,同时规范每 个学生汇报时的语言。 (2)引导学生集体汇报,相机评价 和鼓励。 (3)提出要求:拼读字音,声音洪 亮。 3.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自学喜欢的 生字,说清用什么方法识记。 (1)教师点拨形声字识字法,帮助 学生梳理语言,及时鼓励。 (2)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并为生字组词和造句帮助理解。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网”, 出示“网”字的字理演变图,形象 识记生字。 5.组织学生展开“开火车组词擂 台赛”,为生字扩词。 1.学生听准字音,结合拼音试读课 文,圈画本课12个生字。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汉字的字音和 字形。 (1)学生小组内轮流当“小老师”拼 读字音,并交流需要注意的读音。 如:“蚂”字读三声;“藏”字是 平舌音;“蜘、蛛”都是翘舌音; “粮”字是三拼音节。 (2)汇报形式:我要提醒大家注意 “藏”的读音,请大家跟我读一遍 —— (3)正确齐声拼读生字。 3.学生观察,挑选喜欢的生字进行 同桌交流并汇报,要把话说完整。 (1)形声字识字法:我最喜欢“蚂蚁” 这两个字,它们都是虫字旁,表示 和虫子有关,我发现这两个字的读 音都与右半部分相同或者相近。看 到这两个字,我就知道“蚂蚁”是 一种昆虫。(按照这样的方法说说“蜻 蜓、蜘蛛”两个词语。) 2.汉字游戏,填一填,连一连。 虫 马义青知朱 () () () 3.把下面的字去掉部首,再组 词。 造()() 迷()() 粮()()

一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识字3 温馨寄语:学而不思则以,思而不学则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自读对子歌,并圈出生字。 2、收集对联。 课前积累: 冬对夏,杨柳岸, 暮对晨,杏花树, 走兽对飞禽,白雪对红云, 鱼唇对鹿角,鸟归沙有迹, 虎爪对龙鳞。帆过水无痕。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20分钟) 一、读一读 我会借助文中注音认真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丢字,不破句。 二、画一画 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在文中所连的词及自己不理解的词。 三、做一做 1、把生字所连的词读一读,写一写。 2、对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决。 3、完成以下练习。 (1)我会给下列生字组词 朝()蜂()杨()夕()蝶()李()(2)我会给下面的字归类 【1】有雨字头的:雾、霜、霞。 【2】有虫字旁的:蝶、蜂。 四、想一想 (1)课文分为几个部分?用双竖线在文中标出。数一数,课文共有几句话?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可以与哪些词语

相对? 五、问一问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词语是相对的?比如,山清对水秀。 交流分享 一、对学(5分钟) 1、互读课文,进行正音。 2、互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交流预习导学3的问题。 4、互相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 二、组内群学(2分钟) 组内交流解决对子间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班级展示解疑(7分钟) 1、大组长总结汇报学习情况。 2、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在班上再次研讨。 3、还不能解决的教师讲解。 学后小结(1分钟) 当堂检测(5分钟) 1.读一读,填一填。 对字歌里提到的植物有:柳树 _________________ 对字歌里提到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对字歌里提到的天气现象有:风 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朝霞:__________ 夕阳:___________ 碧野:_____________ 3、找朋友:学生各选一个词语写在一张纸上,把这张纸放在胸前,然后找到能与自己相对的词语,比比谁的朋友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写好6个生字 课前引桥: 1.读课文,试着对读。2.认识13个生字及课后“我会读”的生词。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22分钟) 1.自学指导:观察田字格中的“和、秀、香”范字并练写。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3)说一说“和”字应注意什么。 (4)观察练写写“语、千、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导学案(人教版) 一《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难点】 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又称“消息”。 (3)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4、相关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优秀导学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 1.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 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事实。

三语文上第三单元导学案

“心中的秋天”单元主题学习第一板块:课内课外,自主预习(一)通读本单元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有关描写秋天的词语或句子,了解作者王维、叶绍翁、贾平凹。 (二)梳理预习,基础达标 我会读: 9课:倍.思亲 10课:磨坊憧憬 选字填空。 异忆导 回()教()()口同声 2.按要求填空。 ①“爽”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第十笔是_____。它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明朗,清亮;②(性格)率直;③舒服,畅快;④ 违背,差失。写出下面词语中“爽”的意思。(填序号) 秋高气爽.()毫厘不爽.()精神爽.朗()性格豪爽.() ②“插”一共有_____笔,第八笔是_____,组词_____。 (三)初读感知 1.《古诗两首》初读古诗,了解这两首古诗是描写什么的诗? 2.《风筝》一课围绕风筝写了那几件事? 3.《秋天的雨》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4.《听听,秋的声音》读诗歌,了解诗中讲了那些事物的声音? 第二板块:主题探究,品析写法《古诗两首》

(一)精读感悟 反复吟诵两首古诗,理解诗意,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二)巩固练习 1.背诵两首古诗。 2.实践运用。 今年中秋节的时候,爸爸给远在 老家的奶奶打电话:“都说‘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实呀,妈妈,我很想你……”(填 古诗中的名句) (三)推荐同步阅读《古诗两首》《风筝》 (一)精读感悟 细读课文思考:体会作者是怎 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 具体的?画出相关的词句,可以在 旁边做上批注。 (二)巩固练习 1.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垂头丧气、大惊失色、兴高采烈这些都是描写心情的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或者两个词语写一句话或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推荐同步阅读《草原上的风》《秋天的雨》 (一)精读感悟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秋天的雨每个特点写具体生动的?在相关的词句后面写上自己的想法。 (二)巩固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5、翠鸟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清脆、饲养”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体会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3、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学法点拨: 1.归纳主题的方法之一:抓抒情句法。有的作者时常把主题放在抒情部分来表达,在阅读课文的时候,我们要重视这些抒情的句段,这样才能领会文章的主题。 2.本文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介绍翠鸟时,就紧紧抓住了它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将翠鸟的美丽、敏捷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自主合作探究: ( 1、給加点字注音。 苇.秆.褐.色锐.利绣.花叼.起蹬.开橄. 榄. 2、读拼音,写词语。 cuìniǎo wěi gǎn fùbùchèn shān dǎxiāo niàn tou ()()()()() dǒu qiào yòu jiān yòu cháng qīng cuìjífēi yīzhǎ yǎn

()()()() () táo tuōsìyǎng yúwēng shíbìguǎng fàn tòu liàng ()()()()()()] 3、多音字: 悄{爪{ 待{朝{ 4.近义词: 灵活——()鲜艳——()锐利—— () 希望——()逃脱——()注视—— () 5.反义词: 摇晃:陡峭:灵活:清脆: 6、比一比,填一填 观察考察 (1)我要乘宇宙飞船到太空去()。 (2)我认真地()蚂蚁的活动规律。 希望失望愿望 (3)爸爸没给我带回游戏机,我很()。

2020秋八年级语文上册9老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9老王 班级_______ 学习小组 _________________ 小主人姓名__________ 上课时習豊学习目标J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感悟爱的博大,陶冶美的情操。 2 __ 、 重点难点3 1?感悟老王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体察善良,关爱不幸者。 2.学习用简朴的语言记平淡的琐事和人物的技巧。 1 ?走近作者 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在那荒唐动乱的年代,人性被抹杀殆尽,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但老王和作者身上所发出的人性的光辉却给刚刚从动乱中挣扎出来的人们以希望和信心。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积累字词,整体把握,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快速阅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并思考问题。 ① 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我”与老王的交往 ② 哪句是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炸。 ③ 谈谈对老王这个人物的印象。 我从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看出他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 合作探究 1 ?默读1至4段,归纳出老王受了哪些苦?老王受的苦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伛(y u)荒僻(p i) 塌败(t a ) 髅(k 功(I cu) 翳(y i) 滞笨(zh i) 攥着(zu cn) 炸(ku i)(zu 0 2 ?解释词义。 伛:弯(腰)曲(背) 荒僻:荒凉偏僻 取缔:明令取消、关闭或禁止 滞笨:呆滞笨拙 凑合:将就。 3 ?整体把握。 取缔(d i ) 干校(g C ) 骷 惶恐(hu m g) 镶嵌(qi C ) 愧 惶恐:惊慌害怕 塌败:形容塌陷破败、没有生气的样子 骷髅:干枯的死人头骨或全身骨骼 愧炸:惭愧 攥住:用手握住。 1 ?读准字音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 1.学会记叙一件完整的事,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安排事情的详略,事情的经过重点写,写详细些。 3.写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步骤一写法指导名师导航 1.写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才能够将事情的经过写得清楚、完整。在六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重点,而写清楚“经过”是其中的关键。要想把“经过”写得清楚,完整,有意思,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如时间先后,场景变化,情感发展等。(2)是否有一些前后连贯的情节?(3)对重要的情节是否做了较为详细的描写?(4)对涉及的人物是否做了一定程度的刻画? 2.完整叙述事情时,特别要注意条理清晰、巧用顺序。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要做到叙事完整,还要注意过渡与照应。 所谓过渡,是指文章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换和衔接。它像沟通两岸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贯通全文的作用。 所谓“照应”,就是文章中某些内容的彼此照顾和呼应。即前边写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前面要有交代。恰当地运用照应这种手法,能使文章贯通自然、脉络清楚、结构严谨。 4.写出真情实感。 (1)寻找“感动力”,大胆写“我”。 我们作文普遍存在两大毛病;一是流行空谈,空话、假话、套话多;二是目光总是关注别人,不敢写“我”。这就意味着这些作文势必华而不实,虚情假意。只有大胆写“我”,写“我”的生活,写“我”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才能做到有“真情实感”。 (2)要选好文章的“动情点”。 生活是琐碎的,写真情实感不能理解为照搬生活的本来面目,要进行艺术的选择与加工,要找准能够打动读者或者阅卷老师的动情点,也就是要选择能抓住人心的事情。 在选材时必须坚持两个原则: ①真实原则。文章的选材要贴近生活,强调真实。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又何谈抒写真情,使人感动呢?尤其是写记叙文,就应该反映生活的本质,抒发真挚的感情。当然,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不等于生活琐事的简单“拷贝”,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应该符合生活的必然规律,即“文学来自生活并高于生活”。 ②细微原则。这里的“细微”就是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我们要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 步骤二活学活用实战演练 一、文题展示 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2019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8年级上册导学案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一《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难点】 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天下第一楼(节选)学案

18 天下第一楼(节选) 学习目标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增强把握文本的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深入理解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品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意义的台词,并代入情景,有感情地朗读台词,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4.感受剧本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热爱话剧艺术的思想情感。 学习过程 一、初读——基础积累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幌.子( ) 怯懦 ..( ) 拾掇 ..( ) 捣.蛋( ) 雕梁.画栋( ) 咬牙跺.脚( ) 骂骂咧.咧( ) 2.解释下列词语。 雕梁画栋: 另请高明: 骂骂咧咧: 二、再读——整体感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请说说文中的这些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三、品读——深入探究 1.《天下第一楼》人物出场极多,但是许多人都给我们留下了十分鲜明的印象,这得益于作者对人物的个性化刻画。请分析卢孟实、罗大头两个人物形象。 卢孟实人物形象分析: 罗大头人物形象分析:

2.“王子西:侦缉队打点好了?”“卢孟实:不买账,看来想敲咱们一笔。”王子西与卢孟实的对话,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参考答案 一、初读——基础积累 1.huǎng qiènuòshíduo dǎo liáng duòliē 2.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另请高明: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 骂骂咧咧:指在说话中夹杂着骂人的话。 二、再读——整体感知 1.(1)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2)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3)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4)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自大,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5)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2.围绕“福聚德”的即将衰落展开。 三、品读——深入探究 1.卢孟实是一个务实勤劳、精明能干、自尊自强、关心伙计、拒绝陈腐、肯变通、刚直却又不得不学着屈服于社会环境的人。 罗大头是一个恃才自傲,迂腐固执,心胸狭窄,容不得人,脾气火爆,同时又一身正气,直率,不屑与小人为伍的人。 2.揭示了社会环境混乱、险恶、黑暗,侦缉队特地借机敲诈,扰民生事。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导学案

1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摄.(shè)影薄.(bó)冰韶.(sháo)光鬼鬼祟祟 ..(suì) B.纨.(wán)绔(kù) 琐屑.(xiè) 踱.(duó)步少不更.(ɡēnɡ) 事 C.懵.(měnɡ)懂敕.(chì)令嫡.(dí)系曲.(qū)高和寡 D.脸颊.(jiá) 名媛.(yuàn) 盥.(huàn) 洗是非曲.(qū)直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惊悸笑咪咪沁人心脾垂涎三尺 B.雾霭掉脚楼姣花照水三番五次 C.和蔼陪笑脸白浪滔天长篇累牍 D.洞箫风萧萧买椟还珠穷兵黩武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 ②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人心。 ③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了4年。 A.制定振奋推迟 B.制定震撼推迟 C.制订振奋延迟 D.制订震撼延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100万元,用于对在黑龙江省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故中遇难矿工家属的慰问。 B.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C.这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1000吨,现在,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2300吨,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 D.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资源。 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一)课内语段鉴赏 1.阅读鉴赏——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鲁迅的《祝福》第一段的环境描写: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的第一段作这样的环境描写?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导学案及答案

17、《奇妙的克隆》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培养严谨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培养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习惯。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搜集作者及关于克隆知识的资料。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繁衍.()囊.胚期()蟾蜍 ..()蝌.蚪()鄞.县()性腺.()胰蛋白酶.()分泌.()濒.临()孵.化()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繁衍:濒临: 神通广大:拍案叫绝: 相安无事:难能可贵: 课堂探究 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2.“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课文的有关介绍,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2、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3、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 (4、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 (5、“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6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努力?体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 当堂检测 一、辩论会 克隆猴的成功意味着克隆人本身没有技术障碍,于是就有一位法国女科学家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大胆的提出了克隆人的设想,克隆人在这个世界进入新世纪之后似乎正款款向人类走来,意美权威科学家相继宣布携手共同展开克隆人的努力,英国政府也解除了克隆人类最初级胚胎的禁令,从而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克隆人的禁区。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那么,你赞成克隆人技术吗? 我们来一场小辩论好不好?注意辩论的要求。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语言要简明扼要,要针锋相对。 二、达标测试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分泌(mì) 渗透(sèn) 胚胎(pēi) B.两栖(xī) 乳腺(xiàn) 哺乳(bǔ) C.脊椎(jǐ) 爪蟾(chán) 濒临(bīn) D.草莓(méi) 繁衍(yǎn) 匍匐茎(jìng)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这里指想象,假想)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6、北京的春节 导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导学重点:引领学生随着坐着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导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导前准备 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收集古今文人苗雪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导学课时: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 二、我知道:课文是按__________顺序写的,从_______写到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________________. 三、我的疑惑 在预习的过程中,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和同学讨论。 导学案 一、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1.出示探究内容: (1)默读单元导读,了解单元内容,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2)默读课文,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完成下表: 时间风俗习惯 2.学生自由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根据所给题目自读自悟,画出相关语句,并完成上表。。 3.小组内交流:学生分小组边读课文边根据所给题目进行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朗读品评,了解北京春节的特点,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语句进行感情朗读。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二、深入探究: 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教师点拨,并和全班同学深入探究 三、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学案设计-附答案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梳理游踪,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写法。 2.品味优美语言,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感受丽江的美。 3.领略古城魅力,培养自己发现美、热爱祖国风光和民族文化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默读课文,标画出疑难字词,并查字典解决。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矗.立( ) 目眩.( ) 开闸.( ) 徘徊.( ) 翡.翠( ) 砚.池( ) 蘸.( ) 擦拭.( ) 喧.哗( ) 苍劲 ..( ) 眺.望( ) 喧.腾( ) 硕.大( ) 映.照( ) 奔.流( ) 亭台楼阁.( ) 目眩.神迷( )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矗立: (2)徘徊: (3)眺望: (4)喧哗: (5)苍劲: (6)映照: (7)硕大: (8)亭台楼阁: (9)五彩斑斓: (10)目眩神迷: 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1982年,他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

《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空山》,长篇地理散文《》,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他主编的《科幻世界》,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2015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16年,他的作品《》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2.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的一个纪念。 三、认识“水滴”,理清行文线索 1.朗读课文,在课本上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2.这篇文章作为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3.作者又赋予“一滴水经过丽江”怎样特殊的含义? 四、跟随“水滴”,探寻丽江之美 1.“一滴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幻的生命旅程呢? 2.丽江的美,美在哪里? 五、品读美句,体会独特视角 1.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导学案

西安市第三十九中学高二语文选修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主备: 审批: 班级:姓名: 时间:2010年3月18日 一、明确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学习目标: 1、掌握意象、意境两个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 2、通过联想和想象,赏析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根据诗歌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境中景、理、情。 教学重、难点:诗境中景、理、情。 学法指津:1、从意象入手,品味意境2、借助联想和想象3、炼字传神,一字而境界全出 二、课前预习: ◆阅读“赏析指导”弄懂“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含义。 1、置身诗境 古典诗歌,富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欣赏时,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意象再现。 审美想象的过程有三种方法 (1)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什么经验,和诗人取得共鸣。 (2)通过联想,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我们未经历过的境界,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 (3)对于某些想象奇特的作品,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助联想和类比,尽量构想出诗人为我们描绘的奇幻的世界。 2、缘景明情 (1)篇幅短小,意象常见的诗歌,欣赏时只需将意象连缀起来,就可以在一个简约、明净的画面中,体会的作者的诗思。 (2)意象跳跃性大,要根据诗中的关键点,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连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3)某些诗歌的意境和韵味,全靠结尾出的以景言情之句,方显出其言有尽而意无穷,应揣摩,感悟其中蕴含的诗情。 3、方法指导 1、为什么要从意象入手?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