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汉语标点符号用法总结

汉语标点符号用法总结

汉语标点符号用法总结
汉语标点符号用法总结

汉语标点符号(部分)用法和相关术语

一、汉语标点的定义

用来表示语句的停顿、语气以及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的符号。

二、标点符号的种类

(一)点号

⒈句号

⑴用于陈述句末尾,表示陈述语气。

⑵用于语气缓和的祈使句和感叹句末尾。

注:

当一句话的意思已表达完整时,就可使用句号。

⒉问号

⑴用于普通疑问句末尾,表示疑问语气。

⑵用于反问句末尾。

⑶用于设问句末尾。

⑷当问号作为标号用于句内(一般用于句内括号中),表示存疑或不详。

⑸问号在连问或表达强烈疑问语气时可以叠用,但最多叠用三个问号。

⒊叹号

⑴用于感叹句末尾,表示感叹语气。

⑵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或反问句末尾。

⑶用于拟声词

...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

注:

a.叹号在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以及语气十分强烈时可以叠用,但最多叠用三个叹号。

b.当句子同时包含疑问和感叹两种语气(即惊疑)且都比较强烈时,可以使用“?!”的形式。

⒋逗号

⑴用于句内的一般性停顿。

⑵用于以下几种语法位置:

a.较长的主语之后;

b.句首的状语之后;

c.较长的宾语之前;

d.较长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中间(的停顿);

e.前置的谓语之后或者后置的状语、定语之前;

f.主语同位语或插入语的前后;

g.语气缓和的感叹语、称谓(呼)语或呼唤语之后;

h.带有语气词的主语(或其他成分)之后。

⑶用于“第”字头、“其”字头和“首先”等次序语之后。

⒌顿号

⑴用于并列的词语之间。

⑵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后。

⑶用于不带括号的汉字或“天干地支”等次序语之后。

注:

a.并列的词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不同词性的词语一般不

能并列使用。

b.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

不用顿号;但若有其他附加成分(如括注),应用顿号。

c.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若相邻两

数字连用表示缩略形式时,应用顿号。

d.当并列的是句子

...,不用顿号。

..或分号

..,用逗号

e.“和”“与”“以及(及)”等连词之前不用顿号

....,但可以用逗.号.。

f.当并列的是主语

..

.....时,不用

..同位语

...、谓语动词

....或谓语补足语

顿号

..,用逗号

...。

⒍冒号

⑴用于总说性词语之后,引出下文,构成总分

..关系。

⑵用于“问、答、说、想、认为、指出、宣布、证明、发现、透露、表明、例如”等提示性词语之后,引出下文。

⑶表示总结上文。

⑷用于需要说明或注释的词语之后,引出注释或说明。

⑸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

注:

a. “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一般地说”“简单地说”等表总结或概括的词语之后一般用逗号,不用冒号。冒号本身就有总结或概括上文的作用,用了冒号,就不应再使用总结或概括类词语。若这些词语与前面句子联系紧密,则前面可用逗号;否则用句号。

b. 冒号不与表示解释或说明的词(如“即”“乃”“就是”“也就是说”等)同时使用。这类词之后如有停顿,应用逗号。(此处有

...

争议

..,但.赞成该观点。

......)

c. “在×看来”“依×之见”“据××记载”等词语是前置状语,其后

用逗号不用冒号

.......。

d. “指出”“认为”“说”等提示性动词,其后的语段如果包含多个句子,宜用冒号;如果只有一个句子,可用逗号。(由于对提示性动词无明确的定义,再者对其后分别是一个或多个句子时,使用逗号或冒号说法不一;但个人认为以上做法较好。)

e.冒号的涵盖范围必须到句子末尾,不能只到句中。可以是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几段话甚至整篇文章,但范围必须以句号结束,不能是逗号、分号等。

⒎分号

⒈用于复句内并列关系分句(特别是当分句内部还有逗号时)之间的停顿。(也有使用逗号的。)

⒉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最底层)之间的停顿。

⒊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注:

当分项列举的各项有一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

尾不可再用分号。

(二)标号

⒈破折号

⑴用于标示注释或补充说明。

⑵用于总结上文或引出下文。

⑶用于标示插入语。

⑷用于标示话题的转换。

⑸用于标示声音的延长。

⑹用于话语的中断或间隔。

⑺用于引出对话。

⑻用于引出分项列举各项。

注:

a.破折号标示插入语时,和逗号等价。

b.破折号用于引出下文时,下文一般是第三者转述,不用

引号,且需另起一行。

c.破折号用于引出对话时,对话不使用提示语和引号。

d.破折号用于引出分项列举各项时,各项前不使用次序语,且每项须单独一行(中间项末用分号,最后一项末用句号)。

⒉括号

⑴括起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内容。

⑵括起订正或补加的文字。

⑶注明引语的出处。

⑷括起要作注释或说明的词语。

注:

a.括号用于一般性(不重要的)注释,不视作正文的一部分,可不读出;破折号用于重要的注释,视作正文的一部分,

要读出。

b.除数学、逻辑公式外,应避免括号(特别是同类型的括号)套用。必须套用时,宜采用不同形式的括号。

⒊引号

⑴用于直接引语两侧。

⑵用于需要强调的语段两侧。

⑶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语段两侧。

注:

a.当引号中还需使用引号时,外层用双引号,内层用单引号。当引号需要多层嵌套使用时,最外层用双引号,并按照“双、单、双、单……“的原则嵌套。

b.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时,段的首尾都用引号;

不止一段时,每段的开头只用前引号,最后一段的末尾才用后

引号。

c.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含简称)时,一般只标引其月和日的部分;需要突出和强调整个事件、

节日或短语时,可以一起标引。

⒋省略号

⑴用于引文的省略。

⑵用于重复词语或列举项的省略。

⑶表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

⑷表示对话中的断断续续。

⑸用于话未说完或行文未写完造成语意未尽的缺失。

⑹表示特定成分的虚缺。

⑺用于诗行、段落的省略(此时可连用两个省略号构成“十

二连点”)。

注:

a.省略号连用不得超过2个。

b.省略号不得与“等”“等等”“什么的”“之类的”等表省略的词语连用。

⒌书名号

⑴用于各类书籍刊物或文件名。

⑵用于各种以文字、声音、图像表现的作品名。

⑶用于中文或大部分中文的软件名。

⑷用于作品名的简称。

注:

a.书名后表作品类别的普通名词不放在书名号内。

b.书名、篇名带有括注时,如果括注是书名、篇名的一部分,应放在书名号内;否则放在书名号外。

c.书名、篇名后带有问号或叹号时,放在书名号内。

⒍连接号

⑴标示相关项目(如时间、地点等)的起止时,用一字线。

⑵标示数值范围(由阿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构成)的起止时,用一字线或波浪线。

⑶其余各种连接均用短横线。

注:

a.由波浪线连接的数值范围,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前

一项的附加符号或单位可省略。

b.由一字线或波浪线标示的起止范围,是包含端点的闭区间。

三、相关语法知识归纳

(一)逗号和顿号用法区别

⒈逗号可以表示词、词组或分句之间的停顿,顿号只能表

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⒉并列的主语(非同位语)、宾语、状语和定语之间用顿号。

⒊并列的谓语或补语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依据1995版《标点符号用法》。)

⒋后置的多个状语、定语以及前置的多个谓语并列时,用

逗号。

(二)逗号和分号用法区别

⒈当简单复句(句子内部只有一层递进、转折、并列等关

系的复句)的各分句内部没有逗号时,分句间宜用逗号分隔;

否则,宜使用分号分隔。

⒉并列关系的各分句间的停顿,若停顿短,前后意思联系

紧凑,应用逗号;否则用分号。

⒊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之间的分隔应用分号,不可用逗号。

(三)冒号和破折号用法区别

⒈若把注释或说明部分删去,句子内容和形式依然完整,

则使用冒号或破折号均可,根据需要自行选用;若将注释或说

明部分删去,句子表意不完整,则须用冒号

....。

⒉解释说明部分是分项列举的形式时,须用冒号;否则可

用破折号。

⒊冒号的涵盖范围必须到句末,不能只到句中。若不能涵

盖完解释说明或分说部分,或该部分出现用逗号分隔的其他话

题时,应用破折号。

(四)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⒈直接引语是指原封不动地引用别人的话语或文字。直接

引语需要用引号标示。

⒉间接引语是指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观点或言论(即非原话转述),不用引号标示。

(五)提示语的位置和相应标点符号的变化

⒈提示语在句首

公式:

××说、道、讲等:“××××。或?或!或……”

⒉提示语在句中

公式:

“××××,或。或?或!或……”××说、道、讲等,“××××。或?或!或……”

⒊提示语在句末

公式:

“××××。或?或!或……”××说、道、讲等。

(六)表引用的引号内外的标点用法

⒈引文保留句末点号的两种情况:⑴引文完整且独立使用(不作句子成分);⑵引文句末是问号或叹号。其余情况下引文末尾不保留点号。

⒉引文处于句子停顿处(包括句子末尾)且引文末尾无点号,引号外应用点号;否则不用点号。

(七)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内外的标点用法

⒈句内括号:紧跟于被注释说明的词语之后,注释说明该词语。括号内:末尾根据需要可用问号、叹号或省略号,不可

用其他标点符号。括号外:若处于句中停顿处,应用点号;否

则不用。

⒉句外括号:位于被注释说明的语段句末点号之后,注释

说明该句子、句群或段落。括号内:若语段较长、内容复杂,

应用句号;否则不用。括号外:一般不用点号。

(八)破折号前后的标点用法

⒈破折号前:一般不用点号,但需要时可用点号。

⒉破折号后:在表示声音延续或中断时,可用问号或叹号;此外不用其他点号。

(九)破折号和省略号用法区别

⒈破折号表示话语中断是因一定因素导致的被迫打断,具

有被迫性和突然性;省略号用于语意未尽的缺失,是说话人或

作者有意为之,故意不说(或写)完。

⒉破折号用于声音词语(拟声词或叹词)后表示声音的延

续(连续不断);省略号用于声音的时断时续,表示声音不连贯。

(十)省略号前后标点符号用法

⒈省略号前:⑴一般不用点号。⑵前面的句子带有强烈的

语气,可用问号或叹号;前面的句子不用点号就无法停顿或表

明结构关系时,应用点号。

⒉省略号后:⑴一般不用点号。⑵省略号后还有别的话且

不属于缺省范围,或者省略号与后面的话不相关且有停顿,应

用点号。⑶省略号用于表特定成分虚缺时,其后可用点号。

(十一)选择问句的三种形式

⒈在最后一个选项末尾用问号,选项间用逗号

..分隔。

⒉当各个选项较短且无需停顿时,选项间可不用逗号。

⒊当各个选项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时,可每个选项后

都用问号。

附:

复句:由两个或多个在意义上有密切关系的分句组成的语

言单位,包括简单复句

..........,又叫单重复句

.......).....(.内部只有一层语义关系

和多重复句

..........).。

....(.内部包含多层语义关系

分句:复句内两个或多个前后有停顿、表达相对完整意义、不带有句末语气和语调、有的前面可添加关联词语的语言单位。

小学语文标点符号使用大全

小学语文标点符号使用大全 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 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 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 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 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 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 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 圆括号(),方括号[],注解文字放里边。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 二、基本定义 句子,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句子前后或中间的停顿,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就是时间间隔,在书面语言中,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句子分以下几种:

陈述句: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祈使句: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 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 感叹句: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 复句、分句:意思上有密切联系的小句子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句子。这样的大句子叫复句,复句中的每个小句子叫分句。 构成句子的语言单位是词语,即词和短语(词组)。词即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也叫词组。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三、用法简表名称符号用法说明举例 (一)句号。 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 请您稍等一下。 (二)问号?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

古代汉语第二册考点总结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风:15个部分,合称15国风;雅:大雅,小雅,共105篇;颂: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音素的总和,包括韵头。 韵:指主要元音和韵尾。 3.韵例: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4.阴声韵:从母音收尾或者没有韵尾的韵母。 阳声韵:从鼻音收尾的韵母。 入声韵:以辅音[-p],[-t],[-k]等为韵尾的韵母。 叶韵: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攻读其他音以协调声韵,故称叶韵。 5.三十六字母:中国传统音韵学概念,表示中古声母系统的36个代表字,唐末守温和尚原定30字母,宋人又增6个而成36字母。36字母反映的是唐宋时代共同标准的音声母系统。※三十六个字母是: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彻澄娘,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影晓匣喻,来日。至于上古声母系统,据初步研究共有32个,拿36个字母来比较,有的要合并一些,有的要分出一些。 6.古无舌上音: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设有“知、彻、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它们是从舌头音“端[t],透[t],定[d]”这组声母中分化出平韵。 7.古无轻舌音:指上古时期只有重唇音“帮”母,“谤”母,“并”母和“明”母,不存在轻唇音声母“非,敷,奉,微”。 8.双声叠韵:指两个字的韵相同,现代的韵母包括韵头、韵腹、韵尾、声调,而这里的“韵”与之有别:韵中要求韵腹、韵尾相同,而不区别韵头。 双声叠韵词大都用未描绘声色形状,古书注解常常用貌字来解释。 9.古今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中古的韵:206韵,韵腹韵尾相同,区别声调,而不区别韵头。 10.注:东汉以后对经典的注解。《文选注》→狭义;各种类型注解→广义。 11.疏:在注的基础上进一步作注,既解释正义也解释前人注解。 12.正义:解释经传而得其正义。 13.章句:离章析句,变曲支派。 14.集解:①选取各家注解中可取的地方,有时也会把自己的解释加进去;②为原书补充材料,或阐发原书思想。 15.古书注解术语:①曰,为,谓之:使用这几个术语时,被释的词总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这几个术语的作用相同,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②谓:“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时,被释的词都放在“谓”的前面。“谓”这个属于,往往在以具体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的情况下,才用上它。 ③貌:“貌”字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 ④犹:使用这个术语时,释者与被释者往往就是同义或近义的关系。 ⑤之言,之为言:使用这俩个术语时,必然是“声讯”;除了释义之外,释者与被释者之间有时也是同音的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 ⑥读为,读曰:这俩个术语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⑦读若,读如:这俩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有时也用于说明假借字。 16.衍文:“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这个术语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 17.脱文:“脱文”简称“脱”(有时作“夺”),也叫“脱字”。这个术语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

[VIP专享]古代汉语知识点

古代漢語 文字(上): 5.为什么说结绳、契刻、八卦等不是文字?文字与图画有什么本质区别? 结绳、契刻、八卦等都是帮助和提示人们记忆的工具,而文字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都不是文字,和文字的产生也没有直接的关系。图画虽然可以有表意的作用,可是往往意思含糊不清,应该怎么理解取决于具体环境。只有具备下列条件时,才可以成为文字:(1)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词相当。(2)这些图形必得作线性排列,按照语言里的词序。(3)有些抽象的意思,语言里有字眼,不能直接画出来,得用转弯抹角的办法来表示。 6.汉字与汉语是什么关系? 汉字是辅助交际工具,它使汉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7.什么是字体?它与字的结构方式是同一概念吗? 字体是指整个文字系统的书写样式。它与字的结构方式不是同一个概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比较稳固的,但字体却可以变化。 8.汉字字体演变总的趋势如何? 字体要求便于书写和识别,所以汉字字体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繁复到简洁的。演变是缓慢的、渐进的,新字体出现,旧字体被淘汰,中间有一个交替的过程。 9.举例说明汉字发展过程中的几种主要字体的特点: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 (一)甲骨文 甲骨文又称卜辞、殷虚文字等,主要是指商代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目 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 甲骨文的特点: 1.象形、会意字为主,也有形声和假借。所代表的词汇较多,词类也较齐全。 2.笔画纤细,曲线较少。 3.许多字还没有统一的形体。 (二)金文 金文又称钟鼎文、铜器铭文等,是古代铸(少数是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 金文的特点: 1.笔画粗肥圆浑,形体比较匀称。 2.与甲骨文非常相似,有的字笔画上有所改变。 3.内容丰富。 (三)篆文 篆文分为大篆和小篆。西周晚期到秦统一之前通行的文字属大篆。大篆的特点: 1.形体与金文接近,但笔画整齐。 2.列国字型各有特色。 小篆是汉字历史上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是秦统一中国之后颁行的标准字体;是根据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稍作整改而来。小篆的特点: 1.形体比大篆简单,结构比金文整齐,写法有一定的规矩。 2.是一套完整而稳定的汉字系统。 (四)隶书 隶书历史上也称佐书、史书、八分,是以点、横、掠、波磔等点画结构取代篆书 线条结构而使之便于书写的一种字体。 隶书相对于篆书的特点:

古代汉语(下)知识点总结

古代漢語下册文选知識點總結 新疆师范大学 文 学 院

第七单元 (1) (一)文选 (1) 7.1道可道 (1) 7.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1) 7.3三十辐共一毂 (2) 7.4曲则全 (3) 7.5小国寡民 (3) 7.6胠(qū)箧(qiè) (5) 7.7秋水 (10) 7.8鲁少儒 (14) 7.9 惠子相(xiàng)梁 (15) 7.10 运斤成风 (16) (二)通论 (17) 第一节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17) 第二节中古音 (20) 第三节上古音 (23) 第八单元 (25) (一)文选 (25) 8.1人皆谓我毁明堂 (25) 8.2 许行 (26) 8.3 荣辱 (30) (二)通论: (33) 第一节诗词格律 (33) 第二节对联 (36) 第三节词律 (37) 第九单元 (45) (一)文选 (45) 9.1更法 (45) 9.2五蠹 (46) (二)通论:训诂 (53) 一、传统训诂学的实践与研究概况 (53) 二.古注的作用 (54) 三古注的类型 (54) 四、古注的术语 (55) 五.古书的体例 (55) 第十单元 (56) (一)文选 (56) 10.1谏逐客书 (56) 10.2赐南粤王赵佗书 (57) 10.3报任安书 (59) (二)通论 (65) 古书的标点 (65) 第十一单元 (66)

(一)文选 (66) 11.1黄帝 (66) 11.2垓下之战 (67) 11.3仲尼弟子列傳 (69) (二)通论 (73) 修辞 (73) 第十二单元 (75) (一)文选 (75) 12.1答客难 (75) 12.2情采 (78) (二)通论:古代的文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资料

名词解释、简答 1、字母 字母就是表示古代声母的代表字。 2、五音 早期音韵学著作中分析声纽的术语。所谓五音,是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五音中,唇音又分为重、轻唇音,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齿音又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 3、清浊 从发音方法来分,清音是不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浊音是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振动。 4、阴声韵 阴声韵,简称阴声,指无韵尾或以元音 [-u][-i]收尾的韵,如表中的戈果过韵和脂旨至韵。 5、阳声韵 阳声韵,简称阳声,指以鼻音[-m][-n][-?]收尾的韵,如表中的侵寝沁韵、真轸震韵和东董送韵。 6、白话 古白话指自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以北方口语为基础。古白话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古白话的正式形成。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7、文言 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文言有两大特点:第一,它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带有超方言性;第二,它带有人为的仿古性,因此是超越时代的。 8、六书 六书是战国以后的人根据汉字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9、许慎对六书的定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0、四体二用 清代学者戴震提出,是对六书的分类情况。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 11、古无轻唇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只有重唇音帮、旁、並、明。后来的轻唇音都是由重唇音分化来的。 12、古无舌上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知、彻、澄等舌上音,这类音中古时期才从端、透、定等舌头音中分化出来。

标点符知识归纳

标点符号知识归纳 一、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 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 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 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如: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 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如: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 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 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 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8.分号一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9.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关系处也用分号。 如: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二、问号的使用 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 如: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如: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注意]要区别于:告诉我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飞机来。

古代汉语郭锡良诗律平仄总结优选稿

古代汉语郭锡良诗律平 仄总结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标注诗律平仄之后,要分析作者为何使用拗救。 结合思想感情表达,结合诗歌音乐节奏分析 平仄就是利用汉语声调高扬拐降长短舒促的特点,造成回环往复顿挫的节奏美。 对,粘:平仄在一联之中(出句和对句)是相对立、相反的。这就是“对”。 “粘”就是后联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要和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完全相同,平粘平,仄粘仄,把两联粘起来。 永明体 格律诗 破读是用读音的改变(包括声调的改变)来体现某字在某处词性、词义或者用法有所变化。其规律一般是把原来的声调读成去声。 中古10各全浊声母字:唇音重唇并、轻唇奉、齿音齿头从、邪、正齿床、禅舌音舌头定、舌上澄 牙音群喉音匣。 韵和韵母区别: 韵母通常由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尾音)三个部分组成。 押韵的要求是韵腹和韵尾相同,所以最容易构拟古代韵母的韵腹、韵尾。韵书的韵除了韵腹、韵尾相同,声调还要一致。 如何判定入声 (1)根据声调演变规律 凡普通话声母为b、d、g、j、zh、z,声调为阳平的字(塞音、塞擦音读阳平不送气),一律是古入声字。(其中有分入阳平的清入声字)国破山河在深居俯夹城 (2)根据韵母的演变规律 凡普通话鼻尾韵([-n]、[- ])肯定不是原入声韵。

韵母er、uai、ui无入声; e、ie、üe多入声。(3)根据方言读音淮安方言尚有一些入声字,口语中读短促的声调。可以作为辅助依据。如:白、黑、哭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客拗何救)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 │,─ ─ ││─(梗拗芜救)薄,入声字。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竹,入声字。(竹拗沙救)这种拗救往往和孤平拗 救结合在一起。如:“芜”既救本句的“故”,又救上句“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歧拗在救)─── ││,│││ ─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 ││─(不拗吹救) 丁种句,永远没有拗救。 甲种句,两种情况:岀三拗,对三救(与孤平拗救连用);岀四拗,对三救。 乙种句,只能出现孤平拗救。 丙种句,四拗三救。 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报任安书论语齐桓晋文之事许行北冥有鱼秋水诗经(《七月》) 楚辞(《哀郢》)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汉语知识点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汉语知识点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代天祥自序其诗”。(2)用 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 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 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 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 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 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 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 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 代天祥号代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 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代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代忠公,王安 石为王代公,范仲淹为范代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 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代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 丑则是一种“恶谥”。

论文写作中常见标点符号用法40问.

论文写作中常见标点符号用法40问 1.小圆点儿的句号(.)与小圆圈的句号(。)有什么不同? 小圆点的句号与小圆圈的句号都能用来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但小圆圈的句号是句号的基本形式, 小圆点的句号只是句号的补充形式。小圆点的句号主要用在科技文献及外语文献中,以避免句号同字母o 及数字0相混。 2.“但是”之前可否用句号? 用于“虽然……但是……”“只管……但是……”两种句式中的时候,“但是”之前不能用句号。其他 情况下,可以用句号,也可以不用句号,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 (1)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2)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总要总结,但是不必匆忙去做。(邓 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3.选择问句怎样用问号? 一般的情况是,选择项之间用逗号,问号用在最后一个选择项之后。例如:(1)是那个年代更适合我们,还是我们在那个年龄上更快乐?(《为卡尔文疯狂》第44页,百花文 艺出版社2000年) 如果选择项比较短,选择项之间的停顿也比较短甚至没有停顿,选择项之间也可以不用逗号,只在句 末用问号。例如: (1)你是走还是留? (2)他是小王的哥哥还是弟弟? 如果要强调每个选择项的独立性,可以在每个选择项后都用问号,这时这几个选择项构成一个句群。 例如: (1)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鲁迅《狂人日记》) 4.用问号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有疑问词的句子不一定都用问号。疑问词也可以用在非疑问句中,所以不能单凭有无疑问词来

古代汉语大二总结

第十六节古书的注解 1 古书的基本体例:有传﹑注﹑笺﹑诂﹑解﹑章句﹑音义﹑正义﹑补注、集注﹑集解﹑集释等。大致类型有:(1 )传注体:用以解释古书正文,( 2 )义疏体:既解释古书正文,又解释前人注文。( 3 )集解(集注﹑集释)体:在同一本古书下洪各家注释。 2 、《十三经注疏》本中,《诗经》注疏包括的四家的注解,即西汉毛亨的《毛诗故训传》,东汉郑玄的《毛诗笺》,唐陆德明的《毛诗音义》(又叫《释文》),唐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又叫《疏》)。 3 、古书注解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1 )解释词义(2 )串讲文意(3 )分析句读( 4 )提示语法( 5 )说明修辞表达方式( 6 )诠释典故成语( 7 )校勘文字。 4 、古注中的“章句”体,着重于串讲和提示文意。不仅串讲文句大意,还往往把文章的段落大意归纳出来。“集注体”的古注有时也这样做。 5 、古注的常用术语: (1 )“曰﹑为﹑谓之”:用来辨析意义相同相类的词语间的细微差别。用法是“解释语+ ‘曰﹑为﹑谓之’→被解释语”。如“豕一岁曰豵”,“豵”是被解释语。 (2 )“谓”:以狭义释广义,以具体释抽象,以分名释总名。偶尔有用“谓”辨析相关相类的词语的意义差别。如“有谓富也,亡谓贫也”。 (3 )“犹”:被释语在前,解释语在后。使用这个术语大致有四种性质:用同义(包括近义)词来解释。如“同犹俱也。”用远引申义来解释。如“老犹敬也,幼犹爱也”。以今语释古语。“谁为,犹为谁也。”以常用字释非常用字。如“直犹但也。” (4 )“貌,之貌”:都用来解释表示某种性质﹑状态的形容词,相当于“……的样子”。如“莞尔,小笑貌”。 (5 )“辞(词)也﹑语词也﹑语助也﹑发声”:古注中使用这些术语,大都是用来说明某字是虚词(主要是指语气词)。如《诗经》:“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毛传:“思,辞也。”意思指“思”是虚词。 (6 )“之言﹑之为言”:一般都是声训,即用被解释的词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解释,目的在于探求事物的命名之义或同源词,并不是解释这个词在句中的具体表达义。如《礼记》:“古者公田藉而不税。”郑玄注:“藉之言借也。”古注中也有用“之言”来解释用字通假现象的。如《诗经》:“既敬既戒,惠此南国。”郑笺:“敬之言警也。” (7 )“言”:是用来点明词语或文句的言外之意,即含意,包括用来串讲正文。如《诗经》:“黽勉同心,不宜有怒。”毛传:“言黽勉者,思与君子同心也。” (8 )“读为﹑读曰”:这两个术语主要是用来说明通假,即用本字来说明正文中的假借字及古今通用字。如:“信,读为伸”,“巨,读曰讵。”,“倍读曰背”。

小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

小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一、标点符号歌: 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 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 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 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 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 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 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 圆括号(),方括号[],注解文字放里边。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 二、用法简表

小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2) 三、标点符号的使用 一、句号句号是最常用的符号,小学一年级就要认识它。 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句号的句子语调平缓。例如: 1.太阳暖烘烘的。(小学《语文》第四册《丑小鸭》) 2.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 4.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色的鱼钩》) 例1非常简单,讲太阳给人们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用句号。例2是一个较长的句子,它用四个“有的”把几种池底石笋的形象连在一块,句末用句号标示。例3是个长句子,实际是并列的三句话,讲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因为三个句子作用相同、

标点符号使用方法汇总

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含口诀) 今天闺女问我分号该怎么用,大概说明了一下之后,上网搜了搜其用法,发现应该总结汇总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在此过程中不仅对标点符号的魅力有了新的认知,对于和宝贝一起读小学、中学甚至重新高考更是深有体会。 标点符号用法与大家分享。看下面这个例子感受一下标点符号的魅力吧! 举例如下: 你喜欢我不喜欢 1、你喜欢我不喜欢? 2、你喜欢,我不喜欢。 3、你喜欢。我不喜欢? 4、你喜欢?我不喜欢? 5、你喜欢!我不喜欢? 6、你,喜欢我?不喜欢? 7、“你喜欢我不?”“喜欢!” 8、“你喜欢我?”“不喜欢!” 9、“你喜欢我?”“不喜欢?” 10、《你喜欢我不喜欢》 11、《你喜欢》,我不喜欢。 12、你喜欢《我不喜欢》。 一、句号 句号是最常用的符号,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句号的句子语调平缓。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新一句话的开始,提示读者该句的表达意思已结束。 用不用句号,关键不是看语言的长短,而是要看语言有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有的虽然只是一个词,但却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个词就构成了一个句子。有的虽然由多个词构成,但并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按句子结构的要求,它只是句子的一个部件(又叫成分),那就不能算一个句子。例如: 1.大的小的、方的圆的、在阳光下闪着灿烂光辉的五彩池

不是句子,就绝不能用句号。  完整的句子是不是就可以用句号呢?不一定,还要看这个句子的语气。句号适应于陈述语气、语调平缓的句子,语气很重的疑问句等就不能使用句号。如:2.这是你的面包?(疑问) 3.李黑,把枪放下!(语气强烈) 附句号歌: 一句末尾用句号,语气平缓调不高。 读书见它要停顿,作文断句莫忘掉。 二、问号 问号和句号一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但用问号的句子必须有疑问的语气。问号在书写中占一个字的位置,紧跟前文书写,不可独立书写在一行的开头。 有疑而问的问句和无疑而问的反问句、设问句,都是疑问的语气。所以都用问号。 问句往往带有疑问词,像“什么”“甚”“啥”“怎样”“谁”等。 也有不含疑问词的问句。如: 1.他已经走了? 2.李明? 这两个例子,如果没有问号便是肯定的句子。这类句子在口语中经常出现,但在书面语中,只能靠问号来体现疑问语气。 不过,有疑问词,却不一定是疑问句。口语中,可以靠语气来判断,书面上就必须用标点符号把它表达准确。例如: 1.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问号是表示问句之后的停顿的。是不是问句,用不用问号,这要看是否有疑问,要不要回答或解决,是不是疑问的语气。问句是有疑而问的,要求回答或解决的,语气是疑问的。反问句虽然不一定要求回答,但它有疑问的语气,是借发问的形式来加强语意的。设问句虽然不要求别人回答,但它是用疑问的形式提出来,自己作回答的。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参照南大参考书目总结,仅供参考) 《康熙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典》《经藉篡诂》《经传释词》《词诠》《 现代汉语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经典释文》《说文解字》《广韵》《中原音韵》《切韵 》直音法反切法 偏义复词本义引申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联绵词古音通假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判断句被动句同义词训诂四书集注说文四家三家诗诗韵韵脚韵例双声叠韵正义传笺十三经注疏集注曰为谓之章句谓之谓言貌犹之言之为言 读为读曰读若读如如字衍文脱文形训声训破读毛诗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檄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句读四六词类活用三十六字母稽古引经 倒置迂回委婉夸饰平水韵黏对拗句拗救流水对借对词调 名词解释。 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篇】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篇】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体会【1】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又到了期末了。同时也预示着这一学期古典文学的学习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古典文学的余音还回旋在我的脑海里。它并将激发我有继续学习的兴趣。 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去学习,让我们去体会,让我们去了解等等。最主要的还是要了解中国博大精的文化。这样的文化里:有现实的真实再现;有思想上的名家名著;有情感上的真知真谛;有军事上的智谋才能……这些都被后人记录下来,而文学在此就承担了相当的责任和重量。 回溯泱泱历史之海,回顾这一学期老师的授课情景:是我了解了许多在文学具有重要地位的文章:有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有开启浪漫主义诗风的《楚辞》;有教人育人的《论语》;有宏阔豪迈的汉文章《史记》;有嬗变风采的《古诗十九首》;也有建安风骨式的《短歌行》……这样有丰富蕴含的中国史文化,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待到何时,我才能把他们一一了解透呢?

我不仅仅了解了作品,我还了解了许多名人名家。 首先是孔子,名丘,字仲尼。被称为“孔圣人”。学生遍布各地,足有三千,贤者七十。他的教育主张是多学多练多思多问;教育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在办学实践中可做到“有教无类”在古代文学中还要数他编写的《诗经》《尚书》《春秋》和《论语》了。从“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中学到了谦虚的态度;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到要不断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理解;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中学到要多读好书,大胆质疑…… 接着是屈原。他是位爱国主义诗人,堆起了我国诗歌的第二座高峰。他的精神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所敬仰,他的“楚辞”也濡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他的精神思想,文学成就都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对他个人而讲,却是抗争的一生,是失败的一生。他虽然逝世了几千年了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因此,我们将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来纪念他。 司马迁,一个天才的史学家,又称“史圣人”。读完他的《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后,我知道了他伟大的志向,坎坷的经历,执着的精神;了解了他创作《史记》以继《春

知识点汇总情况_古代汉语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古代汉语》(上册)通论知识要点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语言。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的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的古代汉语特指以先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 2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 ①上古汉语:先两汉到晋时期。其书面语是在先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文言。 ②中古汉语:南北朝到唐宋时期。其书面语是在六朝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③近代汉语:元明清时期。其书面语是以近代北方话为基础的近代白话。 ④现代汉语:“五四”以后。其书面语是在现代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 3古汉语书面语的两大分支: ①文言系统:文言是以先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的书面语系统。 ②白话系统:白话是六朝以来在北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中古和近代汉语的书面语系统,含古白话﹙中古汉语﹚和近代白话﹙近代汉语﹚。二怎样学好古代汉语: 1古汉语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文言。因为: ①文言是汉语书面语的源头,全面认识汉语书面语必从文言开始。 ②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多用文言写成的,传承古代文化,必须从掌握文言入手。 2学习古汉语的基本方法: ①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②文选与通论有机结合; ③充分利用工具书和现代学习工具;④博学好问、勤于积累、善于总结。 附:古汉语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 1汉初到东晋末: 偏重于文字、训诂研究,是古代汉语语义研究的重要阶段。著作

有毛亨《诗诂训传》、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玄《毛诗笺》等。 2南北朝到明末: 偏重于韵律及音系研究,是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阶段。著作有约《四声谱》、陆法言《切韵》、年《广韵》、周德清《中原音韵》等。 3清代: 古汉语研究全面发展并成就辉煌的阶段。出现了一大批古文字、音韵、训诂等国学大师及语言学名著。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以上说文四大家)、王念《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淇《助字辨略》、澧《切韵考》、戴震《声韵考》、阮元《经籍纂诂》、章炳麟《国故论衡》、怡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文存》等。 ■第一单元:文字、词汇、工具书 ●笫一节文字 一什么是文字: 1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起源: 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 3三大古老文字: 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周有光认为发源于中美洲古土著族的玛雅文字是笫四大古文字﹚ 二汉字的性质:

汉语标点符用法总结

汉语标点符号(部分)用法和相关术语 一、汉语标点的定义 用来表示语句的停顿、语气以及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的符号。 二、标点符号的种类 (一)点号 ⒈句号 ⑴用于陈述句末尾,表示陈述语气。 ⑵用于语气缓和的祈使句和感叹句末尾。 注: 当一句话的意思已表达完整时,就可使用句号。 ⒉问号 ⑴用于普通疑问句末尾,表示疑问语气。 ⑵用于反问句末尾。 ⑶用于设问句末尾。 ⑷当问号作为标号用于句内(一般用于句内括号中),表示存疑或不详。

⑸问号在连问或表达强烈疑问语气时可以叠用,但最多叠用三个问号。 ⒊叹号 ⑴用于感叹句末尾,表示感叹语气。 ⑵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或反问句末尾。 ⑶用于拟声词 ...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 注: a.叹号在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以及语气十分强烈时可以叠用,但最多叠用 三个叹号。 b.当句子同时包含疑问和感叹两种语气(即惊疑)且都比较强烈时,可以使用“?!”的形式。 ⒋逗号 ⑴用于句内的一般性停顿。 ⑵用于以下几种语法位置: a.较长的主语之后; b.句首的状语之后; c.较长的宾语之前; d.较长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中间(的停顿);

e.前置的谓语之后或者后置的状语、定语之前; f.主语同位语或插入语的前后; g.语气缓和的感叹语、称谓(呼)语或呼唤语之后; h.带有语气词的主语(或其他成分)之后。 ⑶用于“第”字头、“其”字头和“首先”等次序语之后。 ⒌顿号 ⑴用于并列的词语之间。 ⑵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后。 ⑶用于不带括号的汉字或“天干地支”等次序语之后。 注: a.并列的词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不同词性的词语一般不能并列使用。 b.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但若有其他附加成分(如括注),应用顿号。 c.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若相邻两数字连用表示缩略形式时,应用顿号。 d.当并列的是句子 ...,不用顿号。 ..,用逗号 ..或分号 e.“和”“与”“以及(及)”等连词之前不用顿号 ..。 ....,但可以用逗号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模板良心出品必属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什么是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语言。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的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的古代汉语特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 2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 ①上古汉语:先秦两汉到魏晋时期。其书面语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文言。 ②中古汉语:南北朝到唐宋时期。其书面语是在六朝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③近代汉语:元明清时期。其书面语是以近代北方话为基础的近代白话。 ④现代汉语:“五四”以后。其书面语是在现代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 2学习古汉语的基本方法: ①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②文选与通论有机结合; ③充分利用工具书和现代学习工具;④博学好问、勤于积累、善于总结。 二、古汉语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 1汉初到东晋末:偏重于文字、训诂研究,是古代汉语语义研究的重要阶段。著作有毛亨《诗诂训传》、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郑玄《毛诗笺》等。 2南北朝到明末:偏重于韵律及音系研究,是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阶段。著作有沈约《四声谱》、陆法言《切韵》、陈彭年《广韵》、周德清《中原音韵》等。 3 清代:古汉语研究全面发展并成就辉煌的阶段。出现了一大批古文字、音韵、训诂等国学大师及语言学名著。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以上说文四大家)、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刘淇《助字辨略》、陈澧《切韵考》、戴震《声韵考》、阮元《经籍纂诂》、章炳麟《国故论衡》、孙怡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文存》等。

三、什么是文字: 1 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 起源: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我国云南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 3三大古老文字: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周有光认为发源于中美洲古土著族的玛雅文字是笫四大古文字)四、汉字的发展(形体演变):分古文字、今文字两个阶段。 1 秦以前的古文字: ①甲骨文:殷商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文字,主用于占卜。又叫甲骨卜辞、殷墟文字等。 ②金文:周代铸在青铜器上的古文字,多为铭记之辞。又叫钟鼎文、铜器铭文。 ③战国古文字:分秦大篆和六国古文字。秦大篆:战国时秦国古文字,保存于籀文、石鼓文、诅楚文等里面。六国古文字:指与秦大篆同时代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古文字。 ④小篆:又叫秦篆,省改大篆而形成的秦代通行的标准文字。《说文?叙》:“皆取《史籀》大籀,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2 秦以后的今文字: ①隶书:有秦隶、汉隶之分。秦隶:又叫古隶,相传为秦时徒隶创制,是对小篆的一种简化写法。秦隶承上启下,处于由小篆到汉隶的过渡阶段。汉隶:又叫今隶,汉代通行的标准文字。汉隶承秦隶而来,如果说秦隶是古文字的结尾,那么汉隶就是今文字的开端。 ②楷书:又叫真书或正书,是魏晋以来的通行的汉字字体。“楷” 有“楷模”、“法式”之义。楷书直接从“八分”汉隶演变来,是综隶、草之长而产生的新字体。 ③草书:是某种正规书体的草率写法。又分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章草由隶书草化而来,又叫隶草,东汉章帝时命名;今草由章草演变而来,去掉隶草的波折挑法而趋楷化;狂草由今草演变而来,书写快速诡奇,笔画顺势勾连,泼洒随意恣肆。 ④行书: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今草之间的字体,产生于东汉末年,盛行于晋代。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行书书法代表人物。行书又有行楷和行草之

2020年[小学常用标点符号用法大全]

小学常用标点符号用法大全,务必让孩子掌握,不少大人都用错了!标点符号用法很重要,影响考试成绩,老师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 1 句号一句末尾用句号,语气平缓调不高。 读书见它要停顿,作文断句莫忘掉。 基本用法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使用句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示例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示例2(甲咱们走着去吧?)乙好。 有时也可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 示例1请您稍等一下。 示例2我不由地感到,这些普通劳动者也同样是很值得尊敬的。 常见错误当断不断,一逗到底。 不当断却断了,割裂了句子。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一个是设备落后,能耗高。另一个是管理不善,浪费严重。(“能耗高“后面的句号应改作逗号) 2 问号有疑有问用问号,设问反问也需要。 遇它读出语调来,看书见它要思考。 基本用法用于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使用问句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疑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示例1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示例2难道这些普通的战士不值得歌颂吗?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 示例1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示例2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示例3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尾现实主义的?传统的?大团圆的?荒诞的?民族形式的?有象征意义的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通常应先单用,再用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问号。 示例这就是你的做法吗?你这个总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问号也有标号的用法,即用于句内,表示存疑或不详。 示例1钟嵘(—518),颍川长社人,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

相关主题